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爱情古语范文

爱情古语精选(九篇)

爱情古语

第1篇:爱情古语范文

【关键词】中学; 古典诗词; 培养; 人文精神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启示。”又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1]因此,语文担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直是教学追求的目标。古典诗词处处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诗词中浸透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刻体验,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并且极富感染力,在字里行间呼唤着人的思想感情,以其丰富的诗意、情意对人的心灵进行潜移默化的陶冶,对人的精神领域进行净化、深化和拓展。[2]这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优秀素材。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利用这些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

那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呢?

1 利用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语文教育家老前辈刘国正说过:“古典诗文还是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古典诗词拥有能使人壮怀激烈的思想,能产生精神陶冶的意义。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古典诗词的长廊,涌现了许多的佳作,洋溢着爱国主义的豪情,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他们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圣诗”杜甫,面对着国家的动乱,心系天下,忧国忧民,吟诵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陆游生病时不忘驰骋沙场,甚至临死前诗人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戎马倥惚的爱国诗人辛弃疾,也是矢志报国,渴望驰骋疆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梦里梦外都是拳拳的爱国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热爱故土家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这一优良传统理应让天下的青少年继承发扬。现在青少年的血液中最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浓烈的爱国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作为语文老师,应该责无旁贷地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孩子们知我中华,爱我中华,发奋学习,报效国家。

2 利用古典诗词培养学生对理想的执著追求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它就像一盏灯,照亮着我们前进的道路 。但有的学生,追求物质享受,不思进取,荒废学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胸无大志。利用古典诗词进行理想教育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很多古典诗词都充分反映出诗人对于理想的执著追求精神。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满腹才华,凌云壮志,虽不受重用,屡遭到排挤,但决不弯腰。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元朝统治者的高官利禄引诱,他不为所动,宁可牺牲也不愿屈服。古代诗人的这种临危不屈的高尚情操,这种无惧生死的凛然正气,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仁人志士为追求崇高理想而不惜献身的情怀,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古典诗词正是以这样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演绎它的教育功能。

3 利用古典诗词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同情弱者,具有向善之心

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社会子民对于弱小者应有同情心,应有向善之心。由于受到一些负面消极的影响,我们的青少年比较冷漠,缺少同情心,更有甚者,丧失了基本的人性。古典诗词关怀民生之作也俯拾即是。杜甫笔下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面对天下人流离失所,虽自己也只是栖居草堂,杜甫依然以博大的胸襟、火热的衷肠,发出心底的呼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在诗作中对劳苦的百姓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在古典诗歌的世界中那一幕幕蕴含着的真、善、美的故事,去感动着璀璨夺目的人文之光,去感染着伟大高尚的精神人格,在学习此类作品时,学生自会受到美的熏陶,学会以一颗真挚的爱心面对他人。

4 利用古典诗词教育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清雅脱俗的生活情趣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有与自然融合为一的观念。在古代诗人看来,自然的一花一草、一沙一石都可入诗,他们崇敬自然、寄情山水,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古典诗词学习中,诗词中的种种景象,自然会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何等壮阔,何等磅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何等清新,何等明丽!经常诵读这些优美清新的诗句,就会把我们的精神提升到明净雅洁的高度,使他们对大自然充满了景仰和敬畏之情,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

5 利用古典诗词培养学生树立坚贞、纯洁的爱情观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一种正常现象,本应无可厚非。但是有的青少年出现了早恋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张弛说:“这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不是诱惑而是良性的引导;不是放纵和滥情而是如何朴素而真诚地面对。”[3]歌颂至真至纯的爱情是古典诗词的重要主题。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诗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的教育。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无题》),表现对爱情至死不渝的精神;“两情若是久长时,以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秦观借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道出了一切伟大爱情的共同特性,只要彼此的爱情坚贞长久,又岂在乎朝朝暮暮的厮守呢?《诗经》中《关睢》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兼葭》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都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作为语文教师,要好好地利用这些情感的教育资源,在古典诗词教学赏析中,应该趁机教会学生正确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为将来美好的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志向。

要让古典诗词教学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洒满每个学生的心底,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诗词教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更需要用心灵去感觉,用情感去灌溉。相信,在广大教师不懈的探索和追求,古典诗词的人文教育,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为精彩,让学生的精神思想更为丰富,让我们的心灵更为充实。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2篇:爱情古语范文

[关键词] 中职 诗词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诗词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笔者认为,首先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由于学生知识面较窄,储备比较贫乏,生活阅历尚浅,对古典诗词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均感到陌生疏远。相反,在当今的中职学生心中,流行歌曲便是他们心中的“诗”,学生每天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又怎会对远离他们这个时代、远离他们现实生活的古典诗词感兴趣呢?因而,古典诗歌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

古典诗词是古代诗人心灵世界的凝聚物,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要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对中职生进行情感教育,就必须挖掘古典诗词中的情感内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强烈的爱国情怀

中职语文教材选编有大量的爱国诗歌,这些诗歌充分展示了我国历代诗人炽烈的爱国情怀。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诗《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显示其誓死精忠报国的浩然正气;陆游的心忧国事的自白书“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杜甫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等等,无不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教材。这些诗篇,可以说都是诗人用血泪写成的,它是中华民族崇高的爱国精神的最突出、最强烈的表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感情。

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脊梁,将这一主题融合到古典诗词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中去感受古人那炽热的爱国情怀,学生就会乐于接受。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诗作也必将激励我们的学生以更大的成才热情投身于学习当中。

二、浓厚的至爱亲情

亲情是建立在共同血缘关系上的感情,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最深厚、最稳定的一种感情,是人间之至情。俗语说得好,血浓于水,这种血脉相连、心灵相通的情感是最难以割舍的。古典诗词中也有很多表现亲情的诗句,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通俗、平实的语言亲切而真挚地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成为脍炙人口的一首母爱颂歌。亲情诗之所以有强烈的感染力,是因为它出于自然真情,这种真情不仅可以感染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人间真情的可贵,从而树立一种美好的、正确的亲情观念。

中职教材中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达了词人苏轼对亡妻的怀念,那种相濡以沫的亲情开创了悼亡词之先河,相依为命的至爱情感值得我们永远的记忆。

现在的职中学生没有把父母对自己的爱转化为对父母的爱,也不知道如何去爱父母,缺乏一颗感恩的心。所以教师应该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引导他们体会诗歌中那份浓浓的亲情,让古诗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去感染他们,使他们学会尊老爱幼,关爱家人,理解并孝敬自己的父母。

三、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反映人民疾苦,关心百姓命运,这是职中古诗词教学的又一重要内容,选入教材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这一主题。白居易满怀同情地描写“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行》)的琵琶女,作品通过对琵琶女凄惨身世的描述,揭示了当时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表现出诗人对弱者的深厚的同情心;姜夔在扬州慢里深情的写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揭示了战乱之后的扬州人烟稀少,生活困苦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注;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命运也心怀同情,他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沉痛地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现了诗人关注民生的可贵思想。

通过诵读古诗中的民生内容,可以引导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古代诗人,带着一颗同情心去关注我们的社会,关心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关注民生,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这同时也是职教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忠贞的真挚爱情

第3篇:爱情古语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语文教学

中国的古诗词如同一座丰碑,彰显了一个民族浑厚博大的文化底蕴。小学语文课本从第一册到第十二册选入的几十首古诗词以及新课程标准推荐诵读积累的优秀诗文70篇均为古代各个时期的名家名篇,字字珠玑,是百读不厌的经典之作。但是小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使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学习。

一、把握好诗人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都是从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编选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2)描写自然景物和吟咏天成之美的。如骆宾王的《鹅》。其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一句,寥寥几字将鹅的外貌、优雅的在水中游动的身姿描绘得栩栩如生,从而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小动物的品质;(3)歌颂劳动和劳动人民的;(4)抒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亲情、友情、乡情的,如:李白的《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这些古诗的教学,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热爱亲人、朋友的健康情感。

二、在诗境中领会诗意

诗的美,不仅是它的画面美,更是承载了诗人的情怀和思想。如《江南春》的前两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当学生读到这两句的时候,这是一幅唯美的画,这也是对后面要表达的情思的铺垫,这就是所谓的借景抒情。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是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歌是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中对特定事物的思想情感的抒发,作者只是通过看到了这样的景物而引发了忧思,也正是这样的景物触碰了作者心灵深处的万千感慨。这首诗也是作者通过对美好景物的描写来反衬朝代更替的哀伤。如何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体会情感呢?要想把学生真正地拉进作者的诗歌,我们要给学生还原创作作品的当时背景以及诗歌所叙事的背景,才能体会这一组组的意象所渲染的意境。学习诗歌,教师的引导和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是尤为重要的。诗歌的诗性美,仍然重在体会,重在领会诗的神韵。

三、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正如《老子》中所说的这句话,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教给学生们打开古诗宝库的钥匙。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析诗题与知诗人。

分析歌题目,了解作者写作风格及创作背景。这对掌握所学古诗基调,了解所学古诗内容,体悟所学古诗情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学好一首古诗的基石。

2.读诗文与晓诗意。

通过学生预习,能够读通诗文,在此基础上,能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音乐美。通过结合注释、查字典等方法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二者是相互交融的,读诗文是了解诗意的重要方法,晓诗意能促发学生更好地读诗文,不能将这两点割裂开来。

3.入诗境与诵诗情。

在理解了古诗意思之后,教师就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及年级班级特点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们进入诗歌的情境。

四、熟读成诵,整体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词也是如此。古诗词短小精悍,语言富有韵律,是最适合朗读的了。在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知诗词的语句美,感知诗词的意境,感悟诗词的意蕴。此外,教师还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如分小组朗读、男女生朗读、配乐朗读等等。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蕴,从而陶冶情操。

五、把握好诗人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都是从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编选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2.描写自然景物和吟咏天成之美的。如骆宾王的《鹅》。其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一句,寥寥几字将鹅的外貌、优雅的在水中游动的身姿描绘得栩栩如生,从而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小动物的品质;3.歌颂劳动和劳动人民的;4.抒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亲情、友情、乡情的,如:李白的《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这些古诗的教学,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热爱亲人、朋友的健康情感。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记忆力旺盛的时期,学习一定数量的古诗,引导他们感受一点中华优秀文学遗产的精华,体会理解诗中的意境与哲理,这无论对小学生学习,还是促进其情感、想像、记忆的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古诗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在不同的阶段我们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通过逐步的积累和运用,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让这样一个精品文化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第4篇:爱情古语范文

关键词:语境差,人物形象,时间

语境差是语境间的各因素内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造成的对语符层面规定语域的偏离。文学作品中的语境差对表达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语境系统内各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对语境因素间的不平衡起了调节作用,使语境差中表层的不平衡转化为深层的平衡,从而传递了美学信息。

《风锁娥眉》是当代作家李萌昀的作品。李萌昀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她的作品完全颠覆了历史人物在人们心中伟人的形象,她以独特的视角重述了三国时期的那段历史。揭示了生活的真谛和面对生活的态度。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作品中的语境差现象。

一、读者与作品的语境差

作品中最突出的,也是最令人震撼的就是人物的塑造,作品与读者产生的语境差就表现在人物的塑造上。作品完全颠覆了人物在人们心中原有的形象,而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来重新描写他们的性格和品性。广为流传的人物,被人称颂的形象在此消失的无影无踪。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成为卑鄙猥琐的小人,才华出众的周瑜,一代帝王刘备,深谋远略的鲁肃成了性格迥异的女人。读者与作品的语境差就表现在这些人物的改变上。

(一)相信生活,追求爱情的周瑜

作品中最令读者大吃一惊的就是周瑜,由历史上的男性变成了女生,由一个纯情的女生变成癫狂的水军都督。十八岁的周瑜对生活充满了憧憬,她相信妈妈说的“每个人都是一片叶子,而生活则是永不停歇的风。人活着就像风里的叶子,只要你爱生活生活就会爱你”。此时的周瑜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孩,对世间的一切都充满了幻想。在她遇到诸葛亮之后,彻底地改变了自己,放弃了自己中文的专业而改为军理,坚持不渝的爱这诸葛亮。直到诸葛亮背叛了她,她才感到生活的无奈和对“爱生活生活就会爱你”的怀疑。“周瑜绝望地哭喊着冲出门去,雪白的长发狰狞地散着,指甲在脸上抠出一道道血痕。她站在甲板上,指天大骂:‘难道你非逼得我死路一条才高兴吗?难道你非得要我开膛破肚才满意吗?’”生活的折磨,爱情的折磨,命运的折磨使得她彻底的癫狂。周瑜在历史中是一个英俊的才华出众的英雄,在这里是一个追求爱情,却又被爱情欺骗的女人。这样极大的反差,在读者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表层的和深层的基础上渗透了作者所要表达的语义上的升华和读者审美体验的结合,是作品话语的价值体验。这种语境内的因素的相互交织,使得处于同一交际界域的语境呈现出复杂性。文章的表层含义是跟读者有很大的冲击,但是历史反应的也是现实生活。生活是残酷的,关键是如何看待生活。

(二)卑鄙猥琐的诸葛亮

在读者的心中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伟大人物,而在作品中他是一个猥琐无赖的小人。在军理系学习的他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流氓,他总是沉浸于女色,没有一点上进心。“四年时间里,周瑜和诸葛亮如胶似漆,无数次小抄,居然让诸葛亮混到优秀毕业证书”。他把周瑜给他的爱情看的一文不值。在毕业前的一天,他和周瑜“统一”之后,第二天就跟刘备私奔了。这就是诸葛亮在作品中的形象,更可恶的是他没有做人的骨气。借东风之时,诸葛亮猥琐的嘴脸让人可恨。诸葛亮为得到周瑜的原谅“二话没说,咧嘴就哭,一边哭一边还试图往周瑜的怀里钻:瑜儿瑜儿,我可想死你了。”当周瑜要试诸葛亮是不是真的回心转意的时候,“诸葛亮泪如泉涌,抖若筛糠,突然一声惊叫,脸上五官挤作一团,双手扭作鸡爪,大白唾沫从口中涌出,双腿编成辫子,不成人形地跳出一套古怪的步子”。作品中对诸葛亮这种情形的描写出乎读者的意料,这种作品与读者的语境差无论是在读者的心中还是作品本身都有很强烈的艺术效果,拓宽了文学语境的审美空间。

一部小说中的关键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传达了作者写作的主要思想。人物是作者在现实的基础上虚拟而来的,但它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这部幽默讽刺的作品,表达了作者的深层的内涵,与读者产生了心里的共鸣。

二、时间的语境差:时间交错混杂

时间是推动事情发展的动力,文章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展开。文章中时间的语境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古与今的交错,古与古的混合。

(一)古与今的交错

时间的混合交错给人扑朔迷离的感觉,把历史中的事情用现在的语气和词语表现出来给读者一个全新的感觉,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性。古与今的碰撞产生了一种美的视觉体验。周瑜和诸葛亮考入了水镜山庄这所大学,周瑜念的是中文系,诸葛亮念的是军理系读指挥的。在历史上这些词语是不存在的,用现代的词语来解释古代的概念是别有一番趣味的。另外,“刘备到达江东后不知所措,打电话同诸葛亮商量。”“打电话”同样也是现代用语,这样词语的出现增加了作品的幽默性。作品通篇都是用现代的口语叙述历史事件,这就是作者在时间上创造的语境差。

(二)古与古的混合

三国时期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也有许多的文人志士。作品中也有引用的诗篇,但是作者和时代都与三国时期不相符合。作品用周瑜的诗句描写了她和诸葛亮的感情经历。作品中周瑜第一次看到诸葛亮时做的一首诗《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本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刘禹锡的本意是要描写他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是一种昂扬的励志的诗句,表达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而在此用来描写周瑜遇见诸葛亮后产生的情愫,衬托出周瑜对诸葛亮的爱恋之情油然而生。当周瑜思念诸葛亮的时候,也写出了大量被后人广泛流传的爱情诗篇。有的凄恻朦胧,反映了她的相思之情难以排解的幽怨。如《无题》“直道相思了无益,未防惆怅是癫狂”,这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李商隐想要表达是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爱情。这也正是周瑜的心境,对诸葛亮的深爱之情。借他人之诗来写作品中人物的感受,是作者的巧妙之处。还有缠绵清朗的诗,表现她对未来幸福的憧憬与执着,如《鹊桥仙》,这是李清照的名篇。在周瑜一次次被诸葛亮欺骗之后,心灰意冷临死前写下了《枉凝眉》道出了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这种时空的转变,不但没有让人觉得混乱无序,反而更突显出作品的特点,让人觉得作品在荒诞之余又有所思,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古今的碰撞还是古与古的混合都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对文章的表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用简单明了的语句让人们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历史中的人和事。这不仅是历史事件的重述而且还引发了人们对生活和爱情的思考。

三、结语

小说中的语境差是文章更加的生动形象,这只是作品表层的不平衡,实则达到了深层的平衡。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对待生活的态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也不要气恼。阴郁的日子保持心平气和,相信吧,快乐的一天总会到来!”(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第5篇:爱情古语范文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第一条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的理想和信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除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与能力外,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重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道德情感教育?语文教师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

一、听

听,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若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会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利用课前三分钟开展爱国主义演讲。由学生或老师收集、精选感人的爱国故事,每天指派一名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代表,在每节语文课前的三分钟演讲爱国英雄的感人事迹,让学生学习爱国英雄的崇高精神。

2.借助多媒体播放优美的诗文。教师从网上下载优美的诗文,在每周一节的美文欣赏课上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于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高尚的理想与信念。

二、说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还可以运用调动学生“说”的手段。各种形式的演讲、辩论活动是学生自我抒发,获得爱国主义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

途径一:演讲。可以由教师指定一些题目,如“我心目中的爱国英雄”“爱国英雄教育了我”等,由学生收集材料,做好演讲的准备。专门留出两节课时间,让学生代表走在讲台演讲,屈原、文天祥、这些古今英雄人物都是很好的演讲素材。在学生激情澎湃的演讲中,不仅演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全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得到升华。

途径二:辩论。如学了《木兰诗》一课后,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给出正、反论题,一个是“爱国英雄女子不如男”,另一个是“爱国英雄女子未必不如男”,交由两组学生进行辩论,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三、读

读,就是在初中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作品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之中有许多表现爱国主义情感的文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或朗读,或默读,或分段读,或分角色读,在读中品析作品的内容,品味文中的感情,从而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情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1.读古代诗文,品爱国主义情怀。初中教材中的古代诗文,有大量写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杰出科学成就的。阅读《核舟记》,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雕刻艺人精湛的技艺,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方面的杰出贡献,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

初中教材中的古代诗文,表现了一些不畏、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杰出人物。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可以让学生对唐雎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并敢于为国献身的精神加深认识,在崇敬与感动中陶冶情操。

初中教材中的古代诗文还有许多描写祖国美丽河山的。阅读《望天门山》(李白)、《望岳》(杜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等,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

2.读现代诗文,品爱国主义情怀。初中教材中的《我爱这土地》可以让学生品味作者艾青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沉痛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愈强烈的深沉情感;《谁是最可爱的人》记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三个典型事例,赞扬了战士们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法国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这些作品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素材。

四、写

第6篇:爱情古语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蒙语文;培养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3B-0024-01

对蒙古族中小学生来讲,蒙语是母语,母语的学习和了解直接关系到他们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了解,甚至关系到民族认同感的形成。因此,在小学蒙语文课堂中除了讲述书本知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蒙语文的兴趣是关系到蒙语文教学的改进,甚至关系到民族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要想实现中小学蒙语文课堂教学的改进,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调试。

一、蒙语文课堂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母语之情

目前,蒙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学生失去母语语境,失去学习蒙语文的兴趣爱好。在社会现代化和各类文化交流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逐渐失去本民族文化传统。在此社会环境中,孩子们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成为很多教师、家长担忧的问题。在小学蒙语文课堂中主要表现为,学生不懂得某一词语的意义,学习主要靠死记硬背;平时的作业中错别字较多,甚至不会组词、造句等。在蒙语文教学中改变这类现象的主要方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对蒙古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爱好是人类学习知识的出发点。如果一个人没有爱好学习,不管耗费多少时间与精力也达不到认识与领悟的目的。培养学生学习蒙语好的主要方法在于:

(一)把握蒙语文教学与蒙古族历史、文化教育之间的联系

语言文字是基于蒙古族历史文化、生活实践的,离开蒙古族生活实践,离开蒙语语境,蒙语文教学将会变成枯燥而难懂的课,就会导致对蒙语文学习的排斥。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通过讲故事、学生互动等办法,尽量多讲述蒙古族历史文化知识,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对蒙语文课的兴趣。在课堂中应该多用图片展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课文,避免死记硬背。

(二)蒙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重视课本知识的预习。预习是形成活跃性课堂的重要基础。要给学生留思考、观察的作业,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索的能力。作业内容要联系课堂内容的同时,注重趣味性。在课堂中,首先提问作业,了解学生对课程有关知识的认知和了解。之后,按照学生的认知情况制定本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课堂中以学生讲述观点为主,教师及时纠正错误观点,归纳课堂知识,引导学生,培养正确认识。通过教师和学生互动,活跃思维,形成有积极感染力的课堂环境。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学生对蒙语文课的兴趣爱好,才能培养学生喜爱母语和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蒙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中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期,是个人形成人生观的初级阶段。在此阶段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是形成责任感的重要阶段。培养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中小学蒙语文教学不可忽略的内容。蒙古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蒙古族孩子们是蒙古族的文化继承、发扬者。因此,蒙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的观念,这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乃至国家的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尊老爱幼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从小就培养这种观念。当然,对于中小学生培养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仅仅靠蒙语文课堂,也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而是要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校是比较系统的灌输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的地方,它能够系统地把知识传输给孩子们。但是,在新时代,学习成绩好已经不是判断“好学生”的唯一标准。所谓好学生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是,学校老师平时主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意识中学生形成 “只要好好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就无所不能”的思想观念。在这种学校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关心孩子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甚至有的家长教导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其余的啥也不用做。”在此观念的影响下,很多聪明、优秀的孩子成为“书呆子”。他们不懂得承担责任,不懂得如何孝敬父母,如何适应社会,连自立能力都没有。这样的孩子是片面发展的人,不符合“四有”青年的培养条件,跟不上时展需要。而这也是现代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所以,学校应该定时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了解,共同关注与培养孩子们的能力。注重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家庭教育,从小培养责任与担当的精神、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白玉莲.浅谈小学蒙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教育视野,2010,(4).

[2]李小洪.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科学教育,2002,(6).

第7篇:爱情古语范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举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2、给课文分段,练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学会生字新词,进行分析判断句子正确性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时间: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是《猫》。

 

2、介绍作者:这篇课文是老舍爷爷写的,老舍爷爷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章,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学习他的文章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请同学打开课本,带着两个要求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读不通的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和词语,特别是课后第4题的词语,我们更应该掌握好,多读几遍。(学生初读)

 

尽职

 

抓痒

 

稿纸

 

咕噜

 

闭息凝神

 

遭殃

 

彼此

 

任凭

 

逐渐

 

无忧无虑

 

性格古怪

 

粗细各异

 

温柔可亲

 

变化多端

 

枝折花落

 

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2、检查课后习题4,学习词语:(幻灯投影)

 

下面我们先来检查第

 

部分的词语,我请一个同学能把它们读一遍,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遍,读不通的多读几遍齐读词语。

 

请你找出你觉得最难写或最容易写错的两个词语,在课堂练习纸上抄写两遍。同桌交换检查、修改。

 

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第一部分的词语。

 

折:读sheé

 

是个多音字,还有个读音是:zhé,怎么组词?

 

你能用上划横线的三个词语,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吗?

 

3、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哪两种猫?(板书:大、小)

 

、谁能在括号中加一个数量词,说说课文计了几只大猫、几只小猫?并找出理由。

 

(一只)大猫,填一只的理由是什么?()是的,作者就是通过仔细观察家中的一只大猫生动地写出了猫的性格。

 

(一群)小猫:这么填的理由是什么?(它们)

 

、想一想,我们在一只前可以填一个什么词来说明大猫的性格特征。(古怪的)

 

那在一群小猫前呢?(淘气的)

 

、齐读:(古怪的)(一只)(大)

 

(淘气的)(一群)(小)

 

猫,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词语帮助我们做3件事。

 

A、第一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你认为可怎么分?

 

生交流,作||记号。

 

B、第二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讲了什么?讲了一只大猫很古怪。

 

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同意思的一句话来概括吗?

 

划出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齐读。

 

这一句在第一段中是什么句?根据这句话,你怎么概括段意?

 

第二段又讲了什么?(小猫淘气)

 

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同意思的一句话来概括吗?

 

也划出总起句,说一遍段意。

 

C、好,下面我们来完成第三件事:你能根据这些词语或者划出来的两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

 

(生个别练说生自己站起来自由说)

 

三、细读课文,理解大猫古怪和小猫淘气。

 

(一)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大猫到底古怪在哪里?小猫又淘气在哪里?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请你用找描写大猫古怪性格的三个重点句。

 

2、交流:老实、贪玩、尽职

 

(什么叫尽职?)

 

3、为什么这三个词语能表现出大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呢?

 

4、你能用虽然但是这个转折关联词或不但而且这个递进的关联词把这三个或其中两个词语连起来说说大猫的古怪吗?

 

、大猫虽然很贪玩,但是有时也很老实,而且也很尽职。

 

、大猫虽然老实,而且尽职,但是有时候也很贪玩。

 

、大猫不但老实,而且尽职,但是又很贪玩。

 

5、你能把大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加在这些句子开头或结尾吗?

 

同学们真聪明,你看,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丰富啊!同一种意思我们能用这么多不同的句子来说,大家刚才的'句子都说出了大猫的变化无常,令人捉摸不定的古怪性格。这下你理解古怪的意思了吧?解释古怪。好,这个词语解决了,(擦去问号)

 

6、课文第二、三两节也写出了大猫性格古怪,请你速读课文,找出表示古怪的重点词语:

 

交流:温柔可亲、一声不出、什么都怕、那么勇猛。

 

练习:用虽然但是的句式练说,体会大猫的古怪。

 

(二)

 

1、请同学们按找出重点词的方法学习第二段,找出写小猫淘气的重点词语默读、找。

 

2、交流:没完没了。

 

3、你能不能在其他写小猫淘气的句子中也加上没完没了来说说。

 

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再跑再跌(没完没了)地玩。

 

它们的头撞在门上;不哭,还是没完没了地玩。

 

它们没完没了地玩,所过之处枝折花落。

 

你看,这真是一群淘气调皮的小猫啊!对淘气这个问题你们也自己解决了,可以擦去问号了。

 

第二教时

 

一、复习引入,明确目标

 

1、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读懂了课文主要写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作者写大猫古怪、小猫淘气是讨厌它们吗?为什么?

 

理解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大猫可爱,小猫更可爱。(板书:)

 

2、明目标

 

所以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读懂课文是怎样写猫可爱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体会大猫之可爱。

 

1、下面我们要自己来分析理解大猫可爱在哪里,而不是由老师来讲问。请同学们带着这些要求自由朗读第一段。

 

幻灯出示:、挑:你最喜欢、感受最深、最能体现作者喜爱之情的一个句子,划下来;、找这句话中的重点词。、想:这些重点词的特别含义。、读: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范例教学:为了帮助大家讨论好,老师先和大家来学习一句话:(幻灯出示: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的确很乖。)老师对这一句是这样理解的:

 

A、我们已完成了第一步挑出句子。

 

B、下面我们完成第二步,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的确,乖)。

 

C、第三步,想这些重点词的特别含义:乖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老实、听话。)我们什么时候用乖?(老舍把猫写成了小孩子,对猫多亲昵啊!)那再加上的确呢?(更加深了对猫的喜爱之情。)所以第三步乖和的确重点词的特别含义是什么?(生连起来说一遍。)

 

D、初步体会:这一句虽然不长,用词不多,但深刻地写出了大猫的可爱,强烈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这句话。

 

谁能把刚才我们四步学习过程具体地说一遍。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按刚才的过程,完成笔头练习:幻灯出示练习:(见后面练习纸练习二)

 

3、自主学习:

 

如同学们按这种方法读课文,选自己最爱读的一句话,细细体会、学习课文。

 

(准备好)。谁能最早主动的站起来,说说自己的学习情况)

 

4、交流:

 

例:、它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重点词:闭息凝视:写了大猫捉老鼠的专心负责、全神贯注,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的样子,作者对大猫尽职精神的赞扬。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你抓痒。

 

重点词:蹭:摩擦

 

(你在什么时候谁那儿也蹭几下?)

 

用蹭表现了猫对作者的亲近,作者对猫的喜爱,在作者眼里猫像一个撒娇的小孩。

 

、跳下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重点词:小梅花。

 

把稿纸上脏乎乎的脚印比作美丽的小梅花,足见作者对猫的宠爱喜欢。

 

(生交流一处,朗读体会一处)课文写猫可爱的地方很多,可以说课文每一句都写出了猫的可爱,每一处都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一齐读课文,读出你的这种感受来。齐读第一段。

 

三、体会小猫之更可爱。

 

1、大猫已是如此可爱,而小猫更是可爱,请同学们按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段,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写出了小猫更可爱,作者更喜欢?

 

2、交流:

 

3、是啊,满月的小猫是多么的淘气调皮、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所以更可爱,令人更喜欢。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自由读第二段,读出你更喜欢小猫的感受来齐。

 

4、同学们,我们用自己的努力,读懂了大猫古怪得可爱,小猫是淘气得更可爱。在老舍爷爷笔下,猫是多么活泼可爱啊!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优美迷人啊!同学们,我们想不想也拿起来写一写?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完成第三题:写一段描写小动物的话。

 

5、交流。

 

四:课文总结:

 

这两节课,我们不是依靠老师的分析讲解,而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探讨、练习,读懂了这篇课文,提高了学习能力,而且深深地被老舍爷爷那精美的语言民陶醉。老舍爷爷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啊,即使是身边最普通的小动物猫,也是如此喜爱。这说明在我们的辞海中,处处都

 

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就能发现、享受这种美。今天,金教师

 

大家一起享受了这种美,相信同学们也一定会更加热爱我们的生活。你们说:是吗?

 

板书

 

(古怪的)(一只)(大)

 

可爱

 

老实、贪玩、尽职

 

 

(淘气的)(一群)(小)

 

更可爱

第8篇:爱情古语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悠远、情感丰富,同时蕴涵着高尚的思想内容,是小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古典诗词魅力的良好途径。笔者根据一线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做好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分析: 一、吟诵品味,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大多是格律诗,具有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语言也凝练精确。教师可以通过吟诵品味带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在含义,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通过吟诵,一方面可以感受古诗词字句的整齐均衡,感受用词的平仄变化、押韵、节奏,品味其中的音乐美。另一方面可以品味古诗词语言的凝练、精确、优美。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诗人易稿过程中用过的“到”“过”“入”“满”,通过比较,感受“绿”字用形容词作动词带来的色彩感和动感。此外,不同诗人的作品,在语言上具有不同的风格,如王维的清雅、李白的豪放、白居易的通俗,也可以通过吟诵来得到不同的美感。

二、启发想象,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古诗词大都注重意境的塑造,通过对诗词中意象的描写营造出意境,展现出画面美。意境是意象与情境、感情与景物的深入交融,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诗词中的意境进行想象,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例如,孟浩然的《春晓》,短短二十个字,通过对春眠、啼鸟、风雨声、落花的描写塑造出春日早晨的景色,读起来通俗易懂,但是让小学生领略诗中优美而略带感伤的意境,并不容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暮春时节的落花场景,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诗中的情境,让学生在视觉、听觉、想象的多感官融合中感受诗词的优美意境。而《江雪》《枫桥夜泊》《忆江南》等诗歌也可以通过诗配画的形式进行赏析,将视觉的感受与情境的想象结合起来,感受诗歌或苍凉、或幽静、或喧嚣的意境,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三、体验感悟,感受古诗词的情感美

情感是诗词的生命。古诗词中蕴涵着深厚丰富的情感,或思乡、或爱国、或感恩、或感悟自然,都是传统文化遗产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含义、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基础上,体验感受诗人表达的真切感受,接受真挚浓烈情感美的熏陶。例如,孟郊的《游子吟》展现了游子临行前母亲的难舍,表现了如春晖般伟大的母爱;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王昌龄的《从军行》展现了奋战抗敌、誓死保卫家园的爱国之情;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表现对大自然的憧憬与热爱之情……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让学生体验诗人高伟、深厚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文功能。

四、分析探究,感受古诗词的思想美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古诗词中也隐藏着作者真实的情感和思想。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几十首古诗词,在内容上健康向上,思想上丰富多彩,或豪放浪漫,或寄情山水,或忧国忧民,或求真务实,都能够成为审美对象。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穿越时空,与诗词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接受思想上的洗礼,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例如,在教学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引导学生感悟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和奋斗精神;通过对诗句“春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分析,探究伟大的奉献精神;而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古诗词的审美价值,充分利用古诗词的教学价值,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思想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第9篇:爱情古语范文

语文新课标对中学生的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并且规定七至九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80篇(段),每学期至少要学习背诵十五篇以上。可见国家对初中语文古诗词的重视。

但是语文常规古诗词教学明显没有承担这样的使命。由于中考“指挥棒”的作用,教师往往把古诗词教学重点放在背诵和单个字词的理解上。究竟该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首先就应明白古诗词教学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1、诵读能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初中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第一个层面就是诵读。通过朗读,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体验古诗词的节奏、韵律,体会诗词浓郁的感情。在理解力没有到达一定高度的时候,诵读甚至背诵一定的古诗词为以后学习打基础。

2、赏析和联想能力

赏析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对古诗词艺术形式(语言)的鉴赏、意境的鉴赏和人物形象的鉴赏并且发挥联想能力构建如诗般的画面。《使至塞上》写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教师引导学生发挥自由的想象,用语言或者绘画把诗的意境描绘出来。

3、写作能力

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通过诵读、背诵、赏析、联想,学生的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在平时的写作就能借鉴引用、化用古诗词名句,为自己的作文锦上添花。

二、拓宽知识面

学习古诗词首先要从它的作者及背景开始,这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又能拓宽知识面。李白在学生的印象中是洒脱浪漫的代表,如果不介绍李白被赐金还山的故事,学生难以理解他的《行路难》;李煜贵为国君,怎么会有“剪不断,理还乱”的一腔愁绪,这就需要补充他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的悲惨经历。学生“知其所以然”后就会进一步想了解一首古诗词背后更多的故事,慢慢的从被动接收变为主动学习,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三、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古诗文蕴含着许多传统文化精华,通过古诗文教学将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在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直面经典,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使其受益终生。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通过古诗词能学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谦虚勤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先的旷达胸襟;“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安贫乐道节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孝等通过古诗词传承给新一代的中学生由他们来发扬光大。

四、培养审美情趣

新课标指出:诵读诗词时,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我们在教学中教学生读诗、品诗、悟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体味自然和人生,激发他们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古诗词中有很多名篇佳作表现作者对美的独特触角。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古诗词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等。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展现一幅暮色苍茫的萧瑟的秋景图:枯藤,老树,寒鸦,秋风,古道,夕阳,瘦马,人在天涯,却不能归。寥寥数字游人的思归之心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