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技艺范文

建筑技艺精选(九篇)

建筑技艺

第1篇:建筑技艺范文

关键词 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关系;协调发展

建筑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建筑技术是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结构设计、新材料应用等多方面的技术。建筑艺术是指按照人们的审美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赋予其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以及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感。艺术与技术是相互依存的,二者通过完美的结合,体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一、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关系概述

技术与艺术在建筑领域的关系,一直都是人们的研究课题,很多人都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就二者究竟是抗争还是融合进行讨论,但是终无定论。其实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是伴随着建筑的产生而存在的,并且被人们感知和进一步发展运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建筑技术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人们的审美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建筑本身所需要的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平都会越来越高。因此建筑物必须满足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要求,以大众的眼光为标准去实现建筑功能。建筑艺术随着时代的审美的变化而变化。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建筑的实用功能的进一步需求,促使建筑技术不断发展。 建筑艺术的发展不仅离不开建筑技术,而且往往是以建筑技术的发展为前提和依据的。

建筑往往会因为一项新的建筑技术的运用,会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受到大众的欢迎。建筑师为了使建筑能达到某种艺术效果,往往会去寻求更先进的建筑技术。这从侧面说明了建筑艺术对建筑技术有推动作用。影响建筑艺术的因素,除了建筑技术外,还有政治、宗教、文化、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特别是某种建筑思潮对一定时期的建筑的影响。正是由于多种复杂的影响因素,才使得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等出现五彩缤纷的建筑艺术形象。建筑的技术性与艺术性是建筑所具有多重属性表现之一,技术是理性的,艺术是感性的;技术是物质的,艺术是精神的。

二、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关系能否协调与统一,和谐发展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笔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二者的和谐与统一:

1.树立全新的建筑艺术形象,提高建筑技术

不同时代,不同建筑技术,不同建筑艺术形象。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物各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物实用性、享受性、外观的各种形态的追求,建筑师们不断尝试新的努力与探索。希望通过尝试建筑物的技术与其艺术达到协调。一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社会风气、人们观念有着很大的影响,对建筑的发展当然也有重大影响。比如,我国唐朝时期,经济、文化发达,这样的环境使得人们的审美观较之前的朝代有了巨大的发展,所以当时的建筑物人们审美为前提来建造。在人们普遍的需求下,建筑技术就得提升。今天,随着科学技术、文化的日新月异,人们所追求的东西不仅要有实用性,而且还要具有观感。这就要求在建筑施工的时候,加强技术的监控,以保证建筑物技术与艺术的完美协调,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在现代建筑施工中,清水混凝土施工成为都市人的首选,因为清水混凝±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一次浇注成型.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色泽均匀,外观大方、优美,建筑完成以后只要在混凝土表面刷上保护剂,不需要添加其他任何的修饰。就可以直接以浇注成型的混凝土表面作为装饰面。外观看上去自然大方。这样的施丁技术符合现代人的追求,所以受到现代人的喜爱并且大量运用于建筑建造,相对的,建筑技术就得到很大的完善。

2.加强建筑技术研究,促进建筑艺术升华

建筑物造成就离不开技术支持,技术是建筑成为可能的有利保障。没有技术的支持就谈不上艺术的发展。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的房屋是用石头砌成的石屋以及木梁柱式结构形成的水面“湖居”。当时的建筑技术主要为打石砌石和砍树架梁。奴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使建筑技术获得进步,罗马人开始使用石材、天然混凝土、建成较大跨度、宽敞空间的建筑。建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建筑艺术发展。在建筑方面,建筑技术的发展到达一定程度之后,技术相对成熟,才能要求艺术的存在。我国清朝时期,建筑技术成熟,所修建的皇宫气势宏伟,赋予美感,是以往任何一个朝代无法比拟的。这就是因为清朝的建筑师总结之前的经验,建筑技术更为丰富,更为先进。

3.实现生态可持续的技术观和艺术观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标志性价值理念,二十一世纪的标志性理念就是生态可持续。没有一个时代的建筑可以对它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和艺术水平的最新成就视而不见。技术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反技术、艺术如同向建筑即文明本身宣战一样站不住脚。技术是造福人类的潜在能源,它们实实在在存在着,错就错在它的应用方式。高技术不是其本身的目的,它是实现社会目标和更加广泛性的可能性的一种手段。对于人的存在而言,建筑艺术的进步,就绝不仅仅指物质上的丰裕和改善,而首先是看这种变化是否朝着有利于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的方向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可以说正是与这种思考有关。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出现也是对这一理念的回应。生态可持续的技术观要求把技术不再作为“自然之挑战者和世界之缔造者”的铁碗手段,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建设性的和人性化的手段。

第2篇:建筑技艺范文

研讨嘉宾:

崔 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建筑师、《建筑技艺》编委会主任崔 彤中科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建筑师傅绍辉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韩玉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旭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总建筑师 赖 军北京墨臣建筑设计事务所董事合伙人、总裁、设计总监郑 方 CCDI悉地国际北京区域总建筑师金 莉CCDI悉地国际北京区域设计总监张 兵北京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刘 京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建筑院副总建筑师陈 硕上海零碳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世博伦敦案例零碳馆馆长陈伯熹 欧佩西城市发展(亚洲)有限公司董事长储斌豪加拿大木业协会中国区项目总监

主持人:

崔愷:今年奥运会之前,我去英国考察学习过三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在伦敦,可以看到新老建筑齐聚而协调的景象,无论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伦敦眼,还是改造后的泰特现代美术馆,无论是赫尔佐格的拉班现代舞中心还是获斯特林奖的社区图书馆,都流露出伦敦城市特有的文化魅力。我们还参观过一个建于19世纪70年代的采用现代主义手法的社区,完全向公众开放,游走于其中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回味和学习的建筑细节。同时,英国的绿色建筑是非常先进的,可以看到格林威治村附近的一些新村设计,其中可持续材料与环保材料运用得非常好。另外,也可以去英国最美的城市爱丁堡感受城市历史与现代的积淀,去看恩里克.米拉莱斯设计的苏格兰议会大厦或者到纽卡瑟尔考察一些社会住宅。总的来说,英国建筑一方面注重理性和技术,但相较于德国的保守更开放一些;另一方面很注重创新,不仅体现在绿色建筑方面,从新建筑面对沉闷的老建筑时的欢快也可以看出,它创新地提升了城市的艺术感,这与巴黎的优雅也有所不同。

傅绍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在伦敦;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时候,我在北京。所以很不巧,都没有体验到两次奥运会的气氛,但因为工作需要在英国逗留的一年多时间让我对英国有了不少认识与理解。英国是一个工业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它的前卫也深深植根于每位公民的思想中,从其影响世界的流行音乐以及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各类讲座都可见一斑。这样,我们就也不难理解他们的文化自信与技术自信,乃至于他们的幽默和自我调侃。

刚到英国的时候,我以一个建筑师的职业痴迷态度,从不同的线路找寻建筑,有时是围绕一位建筑师的作品来看,有时是固定一个方位走下去。但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要想更好地理解建筑,应该从理解英国人的生活开始。因此,我一改之前的做法,开始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曾经有很多次,我乘公共汽车到英国的乡村感受生活与建筑,发现了传统低矮的空间,并且结构断面非常小,这与我们国家一向追求宏大的空间尺度是截然不同的;我也曾在英超联赛期间,由于没买到票而在酒吧和“足球流氓”一块看球赛,那样的氛围同样吸引人;我也非常愿意体验他们一日五餐的慢生活,非常惬意。我特别推荐一个商店“遗产基金会”,店内有各色各样的有关英国的生活、设计、名胜等的详细说明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英国人的一个个生活场景,如果再联想到他们的建筑设计,也就非常顺理成章了。

崔彤:我非常认同傅总的看法,每一次的走马观花倒不如一次细细的品味,这一点很重要。

说到融入伦敦人的都市生活,可以从步行游伦敦开始。由于其每300m左右就有一个地铁站,游人不会迷失方向,譬如可以从伦敦桥一路向西,能领略到完全不同的风景。夜晚可以体验英国的酒吧文化与戏剧文化,这是最闪亮、最具魅力的地方。只有通过这样多方位的了解才可以认识真正的英国,因而我们可以理解在2012伦敦奥运会中,英国人只将每一个闪光点轻轻带过,完全不同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浓墨重彩。因为这样一个建筑理性与技术相交织的国家,不论是倡导可持续的伦敦碗,还是泰特现代美术馆,不论是瑞士再保险总部大楼,还是正在建设的碎片大厦,高技派的文化已经深深扎根并发展。

从伯明翰,我们能够看到英国工业文明中飞机和汽车的非线性和参数化设计也转移到建筑设计当中。另外一个英国工业文化的印迹就是刚刚崔院士讲到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与工业遗产保护,这一点从伦敦桥一带和泰晤士河南岸的建筑复兴便可以非常容易地看到。

傅绍辉:说到工业遗产改造,可以去看看由制造火车的车间改造成的奥特莱斯,既可以体验高技派文化、工业文明和文化遗产,也适合购物、休闲。不远处的AA建筑学院、巴特雷特建筑学院更是不应该错过的地方,可以感受世界建筑学院引领航船的先锋思想。

赖军:以我去英国的经历,感受最多的其实并不是哪些项目,而是对英国城市的深刻印象。英国作为老牌帝国主义发源地,在许多方面比较先进,然后慢慢演变并发展,这是与我们不同的。比如城市开放性方面,许多公共性的资源都是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如泰特现代美术馆,其开放的状态可以影响到每一个人甚至一个城市,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伦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旧建筑的强烈反差,这与我们非常不同。中国的文化非常讲究中庸之道,即在黑与白之间一定要找到一个中间状态——“灰”,所以影响到我们做建筑的时候,并不接受新建筑和旧建筑的这种纯黑或纯白的状态,一定是灰色的状态,进而成为我们处理问题的一种方式。而在英国,我们看到的是黑与白的自然并置,事实上当我们把视角离开建筑放大到整个城市去看时,这种黑白并置就像像素点上黑与白的相互交错,呈现出“灰”,这其实也是一种中间状态,是观点尺度的不同带来的视觉差异。由此可见,更大范围内的灰色状态是靠新与旧并置的方式实现的,而不是对每一个建筑甚至每一件小事进行折中,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思考,而这也是符合历史与当代特征的。因此我们今后在设计时视角应更宽,胆子应该更大一点,更少地受束缚。中国建筑一直在寻求以什么样的方式能既具有文化属性,又具有时代感,但可能我们把这些事情想得太过复杂,包袱太过沉重,应该试着学习这种多元混合的方式,从更大的范畴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只着眼于单体建筑,这将非常有助于我们对城市的理解。

陈伯熹:我是在香港长大的,接受的是英式的教育,因此,对英国文化有一些认识。我们都知道,工业革命是从英国开始的,英国文化也是现代西方社会的文化根基和社会基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们科学的态度,这也是历史上很多领导世界的潮流、发明、标准等都是英国人创造出来的缘故。从这一点来讲,英国绝对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保守的民族,所谓的保守和绅士风度只是这个民族具备一定的底气以后的一种自我保护,以及对自己充满了科学态度的文化、法律、社会体系、政治体系自信而萌生的精神力量和品格。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英国看到色彩缤纷的现代建筑、风靡世界的流行音乐和大英帝国中世纪建筑并存这种看似不相协调但却极具意味和内涵的景象。这些对于我们这个正在进行快速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国家或许特别有借鉴意义,我们应该通过了解英国思考自己,避免由于片面追求城市化导致文化倒退带来一系列恶果。

韩玉斌:正如很多人认为世界的中心在时尚先锋的纽约,但看过伦敦后就会转变看法——世界的中心还在伦敦这个传统和现代、古典和新锐并存的城市。

与大家提出的体验英国城市生活观点一致,我认为应该慢节奏,应该真正用眼睛去看,而不是照相机。慢下来喝一杯咖啡,发发呆,感觉也是非常好的。一次光顾太多城市也是不太好的,可以慢慢游览一两个城市,体会更加深刻。

张兵:根据我以往考察的经历,印象深刻的建筑其实并不多,但其中某个风景美丽的地方或是某个设计独特的酒店,又或是一些休闲购物中遇到的特别的商业空间,往往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建筑之旅与穿插于其中的特别部分可以给人更多的收获。

但作为建筑师,总是希望旅行的同时有专业的收获。英国的建筑完成度通常比较高,如果考察中能有机会和专业的事务所进行交流,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刘京:旅行的经验告诉我,城市比建筑更需要看,文化比建筑更需要看。一个多彩的行程应该是在不停地移动中遇到绿地、公园、建筑以及各式各样的人与活动,细细地体会这个城市。建筑师不仅是设计建筑,更是设计生活,从这一点讲,建筑师是需要体验生活的,而旅行就是体验生活的最佳方式之一。另外旅程中,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非常重要。相近的目标和兴趣爱好可以让大家怀着一种开放的思维心态,不断互相启发、借鉴,碰撞出新的火花。而每次回来后把各自的照片晒一晒,把自己的体会晒一晒,也都别有一番乐趣。但如果同行的人专业差别太大可能会有点痛苦,因为大家兴趣关注点差别很大,步调很难一致,以往单位组织曾有过这样的情况。

赖军:专业差别太大可能会有问题,但如果相近,反倒会起到互补的作用。我们单位曾组织过结构专业与建筑专业一起考察,感觉效果不错。我们一些结构师和做施工图的建筑师原本认为建筑艺术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但经过几次与搞创作的建筑师一同考察后大家的观念在变,开始逐渐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美学意识,并认真思考怎样将结构与建筑相结合,比如很有针对性地观察和考虑落水管与建筑立面的结合。

金莉:我虽然没有去过伦敦,但因为曾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个场馆设计,因此也一直关注伦敦奥运建筑,关注伦敦。伦敦给我的感觉就像小时候生活的北京,既现代时尚又质朴亲切,耐人寻味,我也非常期待能早日开启伦敦之行。

的确,旅行对于建筑师来讲,不仅是看建筑,更多的是体验当地生活,而步行无疑是体验城市生活的最好途径。试想每天行程结束后,有一个自由的时间,大家在一个相对适于步行的区域随便走走或者泡吧、吃东西,将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就我个人而言,每到一处,我都喜欢寻找各种露天集市或在大街小巷随便走,只是为了看看有没有当地让我感兴趣的东西。

说到与谁同行的问题,我也曾有过和景观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同行的经历,大家都是以看建筑和设计为主,但通常视角会不同,针对同一样东西经常会有完全不同的结论,非常有趣。

第3篇:建筑技艺范文

关键词:现代建筑;技术;艺术;融合

社会的进步使得各个领域不断向多元化发展,建筑业也逐渐成为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现代建筑中技术与艺术缺一不可。冷静面对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使建筑除了提供舒适的居住条件外,还充满了艺术和文化气息,在技术和艺术层面都达到了一定高度。让使用者感觉到建筑本身带来的美感,满足艺术享受的需要。

1 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1.1计算机智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1.1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广泛推广。当今社会,数字化的概念已经被无限扩大,不仅仅指数字,还代表着所有的信息形式。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将生活的每个方面都与科技联系起来。例如:SOHO大厦在设计理念上吸取了时尚热点以及新的生活理念,受到了大批青年人的青睐。

1.1.2 CAD和CSCD技术是建筑业设计的基础,处于不断更新中。建筑设计领域引进了具有强大制图功能的CAD技术,有助于对空间和平面的结构进行技术上的计算和分析,使具体工作有据可依。现代建筑业的不断发展,需要CAD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从而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CSCD技术出现。它是一种协同设计技术,体现了CAD、信息关系和远程管理的统一。

1.2绿色环保设计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2.1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面对能源日益短缺的局面,寻找新的替代能源成为各个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建筑设计中,太阳能应用范围广泛,如太阳能热水器、净化器、太阳能集水灶等,都是充分发挥太阳能优势的体现。太阳能的使用,既体现了科技的进步,又实现了节能减排。

1.2.2针对太阳辐射,采用先进的遮阳环保技术。遮阳技术主要针对夏日里强烈的太阳辐射。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是采用新型的环保材料;二是实现能源的转换,将太阳辐射变成新型的环保能源。

1.2.3利用保温材料的特性,选择隔热性好的材料,提高外墙热工性能,实现建筑设计抵抗风压的设计目的。对于建筑中墙体的保温工程,要将整个建筑工程的相关施工结构等程序作系统的分析,紧密协作。减少室外温度对室内热量的影响,降低波动。

2 艺术性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构成艺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被广泛使用,支撑着整个建筑结构。构成艺术是一种简单的艺术形式,主要包括点、线、面、体等基本的元素,组成了建筑物的架构。另外,色彩作为最具冲击力的因素,被设计者发挥得淋漓尽致,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

2.2建筑设计者要具有独特的艺术眼光,较高的审美能力,将自己对建筑的理解与创作理念融入建筑的实际设计中。在充分考虑建筑原则与技术水平的前提下,将自己的灵感运用到建筑物中。这些具体的艺术元素包括:地方民俗、风土人情等形式。

2.3现代建筑中含有的西方现代艺术因素。为了使现代建筑与世界接轨,体现国际元素,越来越多的西方艺术形式和作品出现在建筑设计中,如油画、绘画、雕塑等艺术表现手法。这样设计出的建筑就含有了浓厚的西方艺术气息。

3 技术和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关系

3.1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技术与艺术并存

建筑的含义有狭义与褒义之分。狭义的建筑是指居住的意思,而广义的含义就突破了局限性。凡是以建筑为载体而涉及到的众多领域都是建筑的范畴,如商用建筑、用于娱乐的场所等。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物执行施工操作以前,根据企业文化、施工目标所勾勒出的建筑物的款式,并实现由想法到实物的转换;建筑业除了需要实现其基本的建筑功能外,同时还要与艺术相结合,实现建筑本身的独特性。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并逐渐延伸到建筑领域。这就需要设计者对建筑物的设计理念要新颖,给人以美感。面对这种有增无减的势头,创造出又实用、又美观的建筑是设计者的最终追求。

3.2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艺术造诣的提高

任何建筑物的形成都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技术作为支撑,保证建筑设计的结构成型。正是技术上的支持,使艺术由理想变成现实,避免艺术与现实相脱节,无的放矢,错过发展的机会。人类的进化过程正是体现了这一点。人类由穴居到石屋,再到古代唯美的房屋建筑,这一过程得益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技术的发展与不断完善,促使人们开始逐渐考虑艺术,崇尚美感,将艺术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中,而且这种要求呈上升趋势。到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眼光达到更高的层次,这就需要更加先进的技术作为基础,在设计中更加注重艺术性的体现,使人们真切地感觉到美感。建筑设计是意识形态的体现,表达的是一种理念与想法,需要物质基础作为后盾,否则就是空谈。因此,建筑设计艺术是以建筑技术作为依托,最终在建筑物中实现其价值。

3.3艺术对建筑设计技术产生相应的反作用

完美的设计理念只有得到技术的支持才能变成现实。当设计者拥有了新的艺术灵感的时候,研发部门就要开发新的技术来迎合这一艺术灵感,在技术上下功夫,不断创新。时代的进步使这一要求越来越高。设计师为了满足人们的迫切需要,不懈努力,改善方案,努力使自己具备新颖的创作理念。一旦实现创新后,就要求技术上进行援助。这体现的就是艺术对技术的反作用。例如:现代人喜欢简单大方的建筑风格,那么这一风格就会作为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和理念。在技术上就出现了清水混凝土的风格与之相呼应。这一技术下,墙面平整,颜色平衡,给人以大方的感觉。于是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直接在表面进行粉刷,不额外加入其它的装饰的方法,体现了简单、朴素大方的设计理念。

4 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符合时展

4.1建筑行业要紧随时代的发展,体现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和价值取向。现代的建筑设计正是设计者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融合时代特点创造出来的。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注,是智慧的结晶。脱离时代的美学观念及建筑技巧必将不为时代所欣赏和接受。

4.2现代建筑设计体现现代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前各个领域提倡的发展方向。涉及到节能减排、低碳的生活方式,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这些内容。在技术上要减少能源浪费,寻找可替代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与此同时,也要考虑艺术上所能达到的效果。如现代建筑中开始使用保温隔热墙以及顶楼玻璃房,既美观又舒适,深刻体现了现代建筑设计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又迎合了时代的需求。

5 结语

为顺应时展的需求,现代建筑设计要将技术和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艺术赋予建筑设计新的思维,技术使设计思想变成现实,将凝聚了设计者与建设者的建筑结晶呈现在使用者的眼前。使用者可以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和艺术的美感,使人文、生态的绿色和谐理念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

[2] 邢凯.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第4篇:建筑技艺范文

关键词:古建筑结构技术艺术特征

古建筑是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对传统艺术的一种体现方式。在实际建筑结构中,也无处不体现着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优美神韵。

1古建筑结构架的特点

古建筑多为木质构架,其组成体系可以分为穿斗式、架梁式和井干式这三类。其中后两者在留存于今的古建筑中是采用的最多的,而穿斗式的建筑结构并不多见。这些结构形式主要取决于地域和社会制度而形成的:官办建筑多为井干式结构,淮河以南的很多古建筑是采用的穿斗式结构,而以北的地区大多采用架梁式结构来进行建筑施工。

2古建筑结构构件的特征

古建筑的结构构件分类很细致,单一种构造方式就可以多达几十个之多。古建筑多用木质材料搭建构成的,然后通过各个构件之间的相互衔接、契合,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建筑结构。即使是我们现在常见的高楼大厦,在结构构件的运用上也是延续着古建筑的构件风格。

3古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3.1稳定性

我国古建筑在结构设计方面,对于木质构件形式的稳定性是首要的考量目标。很多古建筑在经历了岁月的风霜洗礼之后,依然能保持着当年的风姿,就在于古建筑的结构特点。即运用横梁、立柱、拱顶的穿插搭建和契合,使之拥有和具备了较好抗震性。且木质材料便于加工,方便实用。

3.2和谐美

无论古建筑采用何种设计理念,它们都拥有一个共性:从全局出发,把人的主观思想与客观存在的景物相融合。依据实际的地形地貌,充分的利用和合理的布局,并适时的融入人工的思想理念,对存在的各种因素有针对性的组合和安排。不但要考虑自然环境,同时也要考虑人文环境,力求达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甚至对花草树木,自然气候都要囊括在其中。因地制宜、因时造景,构建一种自然感,避免出现强硬的人工雕琢之嫌。力求形成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平衡与协调。

4古建筑所体现的艺术特征

4.1古建筑的群体美

我国古建筑的群体结构最突出的特点是开放式的庭院结构,并且具备非常明显的中轴对称布局观念。使分散的各个建筑个体,能较为合理的集中体现。尽管仍是采用的封闭形式,但是却能让人领略到建筑本身的异同之美,使建筑整体的美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就是注重建筑群体美的最直接的效果。另外,整体施加的色彩也可以增强整个古建筑群的美感。这也是古代在群体性的建筑布局上经常使用的一种体现方法。因为我国古建筑的选材性,以及多民族的融汇性,造就了我国古建筑在世界历史中的独特地位:修建延续时间最长,分布面积最大,建筑种类和风格最显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地方也体现出了东方独有的古建筑艺术特征和建筑上的巧思。例如利用自然界的景物对建筑的内部、小范围内的气候起到调节的作用。在西方,早在古罗马兴建庞贝古城的时候,就是使用立柱式的支撑建筑结构,来建造了环绕式的回廊建筑格局,而解决了建筑内部的通风问题。我国古代的庭院建筑和其布局则一般都是利用建筑周边的自然条件,或在建筑中直接移入自然景观,借此来保持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而在当今的现代化建筑物中刚好缺失的正是这种特有的建筑文化和艺术性。因为现代建筑无法将古建筑的特征充分的加以体现和运用,甚至是借鉴。所以也就很难展现古建筑的艺术魅力。

4.2古建筑的造型美

大型的外展屋顶和拱形设计是我国古建筑的标志性外部特征。正是内部的多结构搭建,才成就了外部的宏伟大气,也才造就出了古建筑在其造型上隽永之美。严格划分的形式和图样也是形成古代文化,古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墙壁,屋檐的构造与对称的建筑结构等都将古建筑的美尽情的予以展现了出来,并赋予了文化的内涵。再加以色彩,线条以及图案的融入,使整个建筑的造型也就更加的精致和唯美了。

4.3古建筑的人文美

当下,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建筑物的兴建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新的尝试和设计。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加体现出建筑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艺术特征,并以此形成以人文为基础的建筑理念。古建筑和现代建筑是一样的,都是由丰富的思想孕育出来的。古建筑也不是纯粹的建筑材料简单的堆砌,在一定的层面上也是具备课了人的情感的,并同时还要与自然界相适应。除此之外,古建筑绝不单纯的使用,而是密切的与传统的养生文化相联系的一种综合文化体现。准确的说,古建筑本身是构建在养生学和建筑学的基础之上的,是城市的灵魂。而在现代建筑中则绝少能被表现出这种建筑的灵魂。只是单一的,随性的将不同的建筑地形进行了组合和分割,因而也产生不了古建筑的功能统一与整体布局性。例如,锻炼场地要平坦,舒适,开阔,安全。这样才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建筑的功用。因此只有通过对划分,才能够增强在使用建筑时人们的交流性,从而来达到建筑的人文特征。这一点古建筑都是极其注重,并有颇多创意与巧妙的设计的。将地方特色与文化艺术特征有机的加以了结合,还创建出了自身特有的主流建筑和艺术元素。

5急需得到改善的古建筑结构和艺术的现状

5.1破坏残损日益明显

目前我国古建筑的现存状况并不使人乐观,破坏残损现象日益严重。虽有客观的因素存在,但其中也不乏人为的原因。古建筑本身最大的价值就是它厚重的文化和艺术气息。诚然,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利用现代技术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修缮和修补。但毕竟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那种艺术美感,而这也就使古建筑的本身失去了最大的价值所在。特别是古建筑中的人文内涵,艺术设计的损失与破坏,都是古建筑的“致命伤”。建立健全对古建筑的保护机制,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古建筑的被利用和继续残损,也就使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古建筑的艺术美。

5.2历史地位日渐丧失

在古建筑逐步破坏残损消失的同时,其文化和艺术品位也在逐渐流逝。特别是一些极具研究和考古价值的古建筑,如我国古代庭院式群体建筑布局的艺术效果,相对于西方同类型的古建筑,都具备其独特的艺术性。西方的古建筑大多是一目了然性质的;而我国古建筑则是必须要逐步逐步,逐次逐次的去进行延展性的研究才品到其精髓所在的。在我国古建筑实际中,我们即使是观赏,也必须是循序渐进,依次而行的。代表作就是北京故宫。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建筑不断的增加,古建筑的实用性能也在迅速失去,在修缮时还有可能沾染了现代化的气息或被刻意拆除。这些其实对于城市的整体审美都是十分不利的。

6结语

结合以上的论述,古建筑的木质构建体系是其艺术的基础。不同的古建筑它的营造结构技术和整体艺术特征也是不同的。通过古建筑的结构技术和构建思想,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古建筑独特的艺术形象和艺术特征。同时也应该明白建筑的结构技术与它的艺术融合是可以有效的整合的,这也应该成为我们在新时代中对建筑方面的一种主流思想。

参考文献

[1]吴二军,王建永.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与受力性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04):78-83.

[2]龚杰.古建筑结构设计技术及其实例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15):245.

第5篇:建筑技艺范文

祠堂建筑结构与样式上体现了宗祖精神和宗族伦理,高超精湛的三雕技艺更是使祠堂建筑成为雕刻艺术的殿堂,历经数百年仍令人叹服不已古人精湛的建筑技艺和创造力。

祠堂建筑特点

徽派建筑号称“古建三绝”主要是祠堂、牌坊和民宅。其中祠堂建筑主要以木构架为主,以砖、木、石为原料。祠堂建筑中立柱和梁架一般用料颇大,且注重装饰。其中横梁中部略微拱起,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涂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梁托、爪柱、叉手、雀替、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祠堂建筑精美的装饰和三雕艺术体现了它所传承的封建伦理比如儒家的忠孝节义、科举功名等理念。

徽派古祠堂建筑一般为三进,以徽派民居式和徽派天井廊院式为主,第一、二、三进分别称为仪门、享堂、寝楼。仪门门楼多为气势恢宏的“五凤门楼”重檐歇山式建筑。门楼后是一个较大的天井,中间铺设石板,两边空地则种植楠柏或桂花树,天井两侧建造成回廊。享堂是宗族祭祖举行祭祀礼仪活动的重要场所。寝楼主要供奉先主牌位。由于徽州地区多山少地,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不可能营建宏大的殿府式建筑群。于是徽州商人将大量金钱和心血投入到建筑内部的装修和雕刻上,使得这些外观素净的高墙深院内繁复精巧的三雕建筑构件装饰作品也日益登峰造极。

“三雕”技艺解析

中国的民间雕刻艺术源远流长,品类繁多,主要有石雕、木雕、砖雕、竹雕等等。而徽派建筑中的三雕艺术在中国诸多民间雕刻发展史中可谓独树一帜。徽派建筑中的三雕艺术起源于宋代,要判断三雕的年代,其“繁复”的程度是一个最明显的标准。明处时三雕雕风略显拙朴粗犷,以平面淡浮雕为主;明中叶以后逐渐向精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成为主流;到了清代后期,透雕、凹雕、线雕、多层雕刻得到充分发展,在一件小小的作品中,镂空层次可多达十余层,亭台楼阁、花鸟虫鱼、人物生活集于同一画面,凝聚着迷人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建筑技艺。

砖雕。徽州砖雕使用当地所产的质地坚细的青灰砖,经过精致雕镂而成,其制作极为考究,除了要用特制的水磨青砖之外,还需经历构图“打坯”、精雕“出细”等工序。其刀工、技艺被誉为“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砖雕广泛地应用于门楼、门罩、八字墙、镂窗、民檐、屋顶、屋翎、神位龛座等,使建筑典雅、庄重、富有立体效果。民间色彩是砖雕图案传递出来的视觉盛宴,主要记载的是花草动物和民间生活故事,诸如“梅、兰、竹、菊”“打金枝”等。它的艺术魅力和美感,使“门罩迷藻悦,照壁变雕墙”。

木雕。木雕取材以柏、梓、椿、银杏、杉木为主,一般在徽派建筑中通过梁架、斗拱、雀替、栏板、窗楹等表现出来。宗教人物、民间故事、花鸟虫鱼、江南民间吉祥图案等是木雕的主要装饰图案。徽派民居建筑前庭喜建“商字门”,以栋梁和雕塑巧妙组合,形成一个类似“商”字的造型。此外,绩溪县龙川胡氏宗祠内,有雕工精美的木雕屏门隔扇,更以前门楼两根门柱气势磅礴的雕工堪称现存明代木雕的代表作,分别满雕着“九狮滚球遍地锦”和“九龙戏珠满天星”,细腻而精致。

石雕。石雕取料青黑色的黟县青和褐色的茶园石,徽州出产的石料特别适合雕刻,主要表现为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和书法,浮雕、透雕、圆雕是主要的雕刻手法。祠堂、民居、寺庙、塔、牌坊等的门额、栏杆、花台、漏窗、柱础、照壁、水池、抱古石等为石雕的主要表现部位。石雕漏窗最能凸显这一雕刻艺术的雅致。初春时节,院墙上的漏窗与满院芳菲相互印衬,如诗如画。同时,徽州牌坊也是石雕艺术的活化石。

第6篇:建筑技艺范文

关键词:建筑钢结构 设计 安装工艺 技术

现阶段,在进行建筑钢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相关计算公式已经得到了简化,理论方面也日渐成熟。然而,多数设计人员在钢结构设计时却无法提升设计质量,无法为建筑工程质量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在实际施工中,安装工艺上也存在一定缺陷。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首先对建筑钢结构设计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建筑钢结构安装工艺展开了详细探讨。

一、 建筑钢结构设计流程

首先,正确判断建筑。这一过程中,要求设计师能够根据建筑特点,对钢结构是否能够合理应用做出准确的判断。只有二者充分结合,才能够提升建筑质量。

其次,科学布置并选择钢结构型号。现阶段,建筑钢结构在应用过程中,理论和技术都已经相对成熟,因此在建筑钢结构中,设计是主要难点。在这种情况下,要求设计师能够对建筑特点进行充分的掌握,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钢结构。

再次,预估钢结构截面。在布置钢结构以后,设计人员应当科学的估算其截面面积,此时估算的主要内容是梁柱在钢结构中的主要形状和大小。尽管不同的要求产生于不同建筑的截面构造当中,但是并没有详细规定构件截面外形,因此在选择截面时,设计师必须首先做好大量的调查工作。

第四,分析钢结构。要想科学应用钢结构,设计人员对其首先进行充分的线性弹性分析至关重要。如果钢结构在应用中呈现出相对复杂的特点,那么需要应用专门的分析软件。而当钢结构呈现出相对简单的特点时,设计人员可以进行手算分析,而这项工作建立在大量详细资料的基础之上。

第五,判工程定时对结构软件进行应用。在对各种结构软件进行应用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提升设计方法的实用性,尽管结构软件应用中会产生一定误差,同时还需要在提升钢结构安全性,因此对各种适用条件和概念进行应用势在必行。由此可见,这一环节的实施,较之于定量计算更加重要。

第六,设计节点和构件。节点的设计在整个钢结构设计当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设计节点时,设计人员需对节点形式进行充分的掌握,严禁不一致现象产生于结构模型节点和设计节点当中。在设计构件时,优化结构截面是验算结构软件和材料的主要措施。只有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所设计处理的钢结构才能够呈现出较强的实用性。

最后,编制钢结构图纸。钢结构施工详细图纸和设计图纸是编制钢结构图纸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建筑领域针对这两个环节图纸的设计存在一定缺陷,例如表达方法不完善和混乱的深度控制等。在这种情况下,建筑钢结构设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大学习力度,努力深入学习先进理论知识,并借鉴国外设计经验,将其同我国建筑特点进行紧密的结合,为提升我国建筑钢结构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二、建筑钢结构安装工艺技术

在实际安装建筑钢结构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两大组成部分,即安装钢柱和钢梁框架。

(一)安装钢柱

安装钢柱应当注意细节,这是因为钢柱作为一个重要的构件,它的安装对建筑总体高度以及层高在钢结构中的体现具有直接影响。要想确保钢柱不影响建筑钢结构整体质量,应从钢柱的制作以及加工入手,施工单位在对钢柱进行实际应用以前,应当首先对其进行严格的验收。验收后,施工人员还应当临时固定好挂篮以及扶梯,为登高安装做准备。在焊接钢柱的过程中,应提升规律性,临时固定钢柱时,需要对牢固的连接板进行应用。而吊起安装是钢柱安装的主要途径。我国现有钢柱安装手段中,钢柱的吊起方法有两种,分别为单机吊装法和双机吊装法。前者指的是在垫实钢柱底部的基础上,起吊过程中需要对回转和垫木进行应用,该方法应用中,严禁拖地现象发生于钢柱的根部。当指定的位置上有效安装钢柱后,通过固定工作才能够将绳索进行拆除;后者指的是在吊起钢柱进行安装时,需要同时应用两台起重机。该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避免摩擦产生于地面和钢柱之间。

(二)安装钢梁框架

安装标准节框架和剪力墙板是钢梁框架安装过程中的两个主要内容。在楼层框架和钢柱之间是安装剪力墙板的主要位置,通常情况下,这部分施工拥有两种途径,一方面,可以在有效组合上部框架梁和墙板的基础上展开安装工作;另一方面,在安装墙板之前需要首先对框架进行安装。

安装标准框架也是建筑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之一,这部分施工同样拥有两种途径,一种为节间综合安装;另一种为流水性安装,该安装法需要以构件分裂为基础。在应用节间综合安装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力度,要想提升安装效果,必须保证通畅的构件运输。而在对后一种安装途径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施工流程,才能够保证施工质量。事实上,在对两种施工途径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二者都拥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因此施工人员必须能够根据施工现场以及施工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施工途径。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建筑业发展速度加快,建筑钢结构施工质量对建筑整体质量以及使用安全性具有直接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推动我国建筑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现阶段积极加强建筑钢结构设计及安装工艺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曾建宁.建筑轻型钢结构屋顶的稳定性设计及施工安装技术浅探[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2).

[2]张友权,侯敏.浅谈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J].钢结构,2015,(S1).

[3]张爱林.工业化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体系创新、标准规范编制及产业化关键问题[J].工业建筑,2014,(08).

[4]戴为志,黄明鑫等.国家体育场(鸟巢)钢结构焊接工程全面质量管理[J].电焊机,2014,(04).

第7篇:建筑技艺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工艺;工艺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越来越重视房屋建筑装饰,因此,建筑装饰行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并且逐渐从整个建筑体系分离出来。 装饰门面是房屋建筑装饰行业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将一些原材料利用专业构件或粘合剂镶在墙体表面上,来使室内环境得到美化。

1.建筑装饰施工准备

第一,施工单位应该将让施工人员意识到装饰施工有多么重要,并且,在施工中,应该贯彻落实施工工艺流程,认真研究分析施工设计的图纸,将施工设计的图纸与施工现场的真实场景相结合,来计划并制定正确的施工方案,使房屋建筑装饰施工的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在施工时,严格地根据已经制定好的程序来进行施工,不仅使施工的质量得到保障,也使得施工计划能够准时进行,按时完成。另外,施工单位还应该严格控制和管束施工员工的行为举止,确保建筑装饰施工的方案能从根本上得到落实。因为,只有施工人员具备高质量、低消耗、保证安全的意识,施工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才能达到建筑装饰的最高要求。

第二,施工单位要随时进行检验,并且,必须要严格根据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使检查人员的工作素质、工作质量得到提高,使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使工作人员对其职位的责任感、使命感得到增强。只有这样,才能节约资源、减少资源的损耗、保护环境,使工程质量得到提高,缩短工作时间,对工程本身和社会都有巨大的利益。

2.抹灰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筑装饰施工中,抹灰技术是最常见的一种技术手段,它是将很多种具有装饰性的砂浆、石子涂浆以及砂浆等材料在建筑物的表面进行涂抹修饰,不仅对建筑物起到装饰的作用,而且对建筑物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抹灰层一般由三层构成,分别是底层、中层、罩层。在抹灰施工的实际操作中,抹灰的厚度要适中,不能太厚,因为如果抹灰太厚,一方面会对施工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很容易造成很多施工问题,比如起壳、起鼓、裂纹等。在给建筑物顶层抹灰前,一定要先对顶棚进行清理,清理完毕后再开始展开抹灰施工,最好的方法是,从里向外进行抹灰,结束时从门口结束退出。在进行顶棚抹灰施工时,一定要注意,应等前一层的灰凝结后,再开始后一层灰的涂抹。对于墙面的抹灰施工,要弹设准线,并且要设置标筋和灰饼。在进行墙面施工抹灰时要严格地依照施工规范,另外,一定要再中层会差不多干燥以后,再开始进行墙体面层的抹灰,并且,要使墙的表面压实收光,使墙体色泽一致。

3.涂饰施工技术

涂饰就是将建筑涂料涂在建筑物的表面上,用来保护和装饰建筑物的工艺。有些材料的表面涂饰对基层的要求比其它类的材料要求相对较高,比如抹灰或混凝土,它们不仅对基层表面的平整性要求很高,而且还需要进行表面清理,在使用溶剂型的涂料进行涂饰时,基层的含水率要求不能超过5%。在抹灰或者混凝土表面涂饰油性材料时,应该先使用清油进行打底。打底涂刷需要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分别是:先上后下、由里向外、先左后右,涂刷时,要保持涂刷均匀,避免出现遗漏或过多的现象。涂饰涂料的工艺主要包括六中方式,即喷、刷、抹、滚、弹、刮。喷涂前,应首先选择合适的喷涂设备,并且,要注意对喷嘴口径与表面距离的控制,另外,还应注意控制喷涂压力;一般来说,弹涂工艺的喷口应与饰面距离400毫米,在施工时,一般根据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

4.墙体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装饰施工最重要的步骤是墙体施工。为了满足建筑节能的需求,墙体砌体一般使用自保温蒸压加气砼,与传统的实心粘土砖相比,自保温蒸压加气砼自重较小,加快了房屋建筑装饰施工的速度,不仅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而且提高了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在对保温砂浆进行施工时,首先要保证基层质检合格,其次要保证屋面的防水层已经全部完成,再次要保证与墙体相连的管线施工、隔窗和门窗框不会使保温层破坏。大于5摄氏度是最适合的施工环境温度,在夏季进行施工时,需要注意养护以及保湿工作。进行砂浆抹灰时,必须遵循设计规范的步骤,在进行外侧砂浆工作时,必须避免防水、防裂、防脱落的情况发生,一定要严格控制抹灰的厚度和表面强度,在砂浆硬化期间,一定要避免振动和撞击的情况的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抹灰层的厚度进行严格控制,并且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抹灰层不会裂开。腹丝的插入角度应尽量保持一致,使误差小于3度。在砌体外墙时,用预埋钢筋网片来固定EPS钢丝网架板最佳。在对墙体进行施工时,首先要确保保温隔热板的厚度与标准的设计规范相一致,对于空心砖承重墙来说,可以利用整砖平砌,不可以将空心砖破凿,在整砖数量不足够时,可以使用实心砖来进行外砌。保温板必须与基层连接牢固,与各构造层间也必须保持牢固,坚决避免脱皮、空鼓、开裂等情况的发生。如果因为一些原因,比如预埋件或者管道等,致使墙体出现预留洞口的情况时,应该利用实心砖砌筑,避免通过水泥砂浆进行实施填补的错误方法。不仅如此,还应该使砌块墙体的施工质量得到保障,并且要对砌块的整体性、粉块的连接等方面对施工技术进行严格地控制,随时核查隐蔽工程,及时的进行验收记录。

5.门窗施工技术

在进行外墙装饰施工的过程中,它的关键环节是玻璃扇和门窗框的密闭性以及传热系数。为了确保建筑门窗与装饰的设计要求想符合,在进行安装时主要应用避免门窗变形的方法,并且,需要对门窗框的位置进行检查,以及对内外朝向进行检查,在确保没有错误之后,再对门窗框进行安装和固定,在安装时有一些注意事项:

(1)应该利用弹性连接连接门窗框和墙体,使用密封胶来进行密封,一定要避免缝隙,不可以使用水泥砂浆填补缝隙。

(2)要对框、扇等的轨槽处进行密封处理,避免透气、渗水等情况的发生,如果缝隙过大,应该使用密封膏来对缝隙进行密封。

(3)在进行贴密封条以及挤注密封膏时,必须将接缝间的灰尘杂物清理干净,保证接缝处的整洁。

(4)门窗扇的安装应在洞口墙体的抹灰层硬化之后再进行,若门窗的位置偏于室外的一侧,那么可以利用外装修工程进行处理。

(5)对于变形或者缝隙过大的门窗扇来说,是不可以上墙的,在门窗的安装过程中,必须要对框角的垂直度进行反复检查,在门窗安装并且固定之后,应该首先将隐蔽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6.电路灯具施工技术

电路灯具施工技术主要使现代建筑的使用功能得到满足,并且也使得室内的舒适卫生等用电和一些特殊工艺的利用得到满足。利用低压配电电源进行照明,照明是利用相来进行分色。首先剥去导线前端的绝缘体,再将线芯插入到盘圈内压实,固定。 [科]

【参考文献】

[1]顾兵.试论房屋建筑装饰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3):66-68.

第8篇:建筑技艺范文

本文着手于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特点,探讨如何搞好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要确保精品工程以及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建筑装饰工程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及要求

1.室内装饰要满足日常使用功能要求

房屋的室内装修是为用户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程。所以在施工之前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使用者所需要的功能要求,这样才可以让室内环境舒适化,合理化,科学环保化;要考虑使用者的活动规律来处理好空间分布的关系,建筑结构以及空间的尺寸,空间的比例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加合理的使用空间来完善这项工程。

2.用现代技术来满足室内装饰设计的需求

随着社会日益发展,展现出来的技术也是多种多样,建筑空间的设计创新以及框架结构造型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二者应该取得协调和统一,充分把好的设计理念和当代现有技术融会贯通,这就要求在施工中和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当今社会的特点,以及使用者的个人喜好等诸多因素。现代室内装修设计,它属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范畴中,要想室内设计可以更好的满足更多的需求,就必须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各种成果

健全技术管理理念

装饰装修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加强现场技术监管时效性,首先要确保有一套完整的技术监督管理体系,为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提供基础性保障。有效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工程有效顺利的进行,更对质量有相应的保证。在建立这个施工技术监管制度时,要明确这个制度对各项目部人员的职责分配,对人员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强而有力的保障。在建立了完善的施工技术制度以后,还要确保这个制度一定要完善的实施下去,同时还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性,能够对这套制度的运行提供有效的沟通及问题的反馈,以便于及时的修改,更好的服务于工程。

现代装饰工程施工的技术特点及想法

现代装饰工程是集技术、艺术、科学为一体的大型工程,它在建筑工程中属于画龙点睛的工程;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不断提升对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各方面的要求,因此对现代装修工程上提出很多的要求。随着人们对于装修材料环保型的重视,装饰工程在用料以及工艺上都趋于环保型方面发展,进而使得装饰工程和现代艺术、技术、科学等方面的关系十分密切。

加强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方法

1.提高现场项目部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权

建筑装饰工程企业一定要不断的去完善各项技术制度和建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去确保工程制度的实施,每一名项目部人员应具有的责任和权力,施工企业应随时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国家规范的施工标准的学习,特别是安全质量验收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确保施工工程的质量,施工的方法,以及每项工程的相关技术要求,有效的进行装饰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鉴定和工程验收等。按时定期开展企业相关的安全文明教育,不断搜索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隐患,并且要求积极为工程所需的新的技术进行培训学习,这样才能全方面得以提高。

2.现场施工前的准备及想法

在工程施工开始之前,工程的项目经理应该组织相应的技术施工人员对现场进行勘察。对比图纸进行核对,发现不合理的地方要与相关人员进行联系商议并且修改,并且使得施工组织得以完善,提升技术方案的操作性。开工前应该做好工程技术交底以及施工组织的安排,有效合理的去控制用工成本、材料成本、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一系列问题。

工地现场管理

1.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封闭管理

装饰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必须进行封闭化管理,工地周围建筑保护栏,按照安全文明施工规定在合理的工作区域确定封闭时间,避免闲杂人等进出影响正常施工,避免造成安全隐患。封闭后只留下施工过程中必要的安全出口,其余通道临时实施封闭。

2.对于材料进行严格的划分区域

施工现场的材料进场后,按照规定及使用方式合理堆放。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科学化,安全化,规范化的使用,必须留出完整的道路进行施工。为提高效率,节约材料,消除安全隐患,应该将各项材料分人分地合理化管理,按照实际情况在现场划分材料的合理作业区。

3.开展安全文明工地

施工现场应有安全文明生产的具体规定。公司每周抽查工地安全文明建设问题,对于存在隐患的地方要进行罚款,对于合理化管理优秀的工地进行表彰奖励。因为装修材料中有很多的贵重材料,如果没有合理的使用好产生的废料直接影响了工程成本,为了减少浪费控制工程成本,项目部对于施工过程中材料的使用要有明确的规定,并且严格执行规定,确保工地现场整洁和舒适。

4.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

任何工程的施工,安全生产都是第一。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施工人员全部穿着符合规定的工作服,戴安全帽上岗,特殊工种如电工、焊工要持证上岗。

结论

第9篇:建筑技艺范文

关键词:预制灌注灌注桩技术 控制要点 地基基础

中图分类号:TU47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桩基工程是提高基础承载力的有效措施,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但是由于原材料、施工操作、机械设备等原因,导致工程中桩基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因此在施工前期做好桩基施工的施工方案,制定相应预控措施,了解常见问题的控制要点,对桩基工程的质量保证和施工顺利有重大意义。

一、建筑工程桩基类型

1、按作用分类:

1.1抗拔桩:由于高层建筑受水平荷载作用较大,因此需要将基础与土体深入连接,达到抵抗水平荷载的作用,防止建筑物的倒塌和倾斜,称为抗拔桩。

1.2抗浮桩:很多建筑物地下水丰富,水压很高,尤其是靠近河流湖泊等处,通常需要打桩来抵抗地下水的浮力,防止建筑物被地下水压力破坏。

1.3承载桩:由于建筑物的体量较大,原有地质条件无法满足上部荷载,因此需要打桩深入到土体内部的基岩,提高整体基础的承载力。

1.4CFG桩:它主要是采用水泥粉煤灰、砂石、灰土等,来代替原有软弱土质,同时加压周围土体,来改良土质环境和提高整体承载力。

2、按受力类型分

2.1端承桩:将桩体打入到土体深处基岩,将上部建筑荷载通过桩体传递到硬质持力层上,来达到承载的作用,称为端承桩;为了提高桩底抗压强能力通而将桩的底部扩大,称扩孔桩。

2.2摩擦桩:通过桩体与周围土质的摩擦力,来抵抗上部荷载。通常适用于土质相对较密实的区域,而且桩身比较长。

3、按施工工艺分

3.1预制管桩:桩体在工厂提前预制,并且达到设计强度,直接运送到工程现场,采取锤击或静力压桩的方式,将桩体打入到设计深度。

3.2钻孔灌注桩:先通过钻机在设计位置钻孔到一定深度,放入钢筋笼,然后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二、预制管桩常见问题及控制要点

1、断桩

1.1原因分析:

1.1.1在运输或起吊的过程中已经断裂。

1.1.2 桩身弯曲或垂直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在受力的时候,发生剪切断裂。

1.1.3桩身内部有孔洞或裂缝,导致受压时发生断裂

1.2预防措施:在预制管桩进场的时候,要见对其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查,如果有裂缝、弯曲等现象,坚决不允许使用。

2.挤土现象

2.1原因分析:

2.1.1设计的桩体间距过近:很多设计单位为了追求高的保险值,将桩体设计的很多,导致间距过密。在桩体施工的时候,后打入的桩对土体产生较大的挤压力,引起已打入桩体的上浮。

2.1.2桩体施工顺序不当:为了机械转移的方便,而没有按照打桩的原则来进行,导致积土现象严重。

2.2预防措施

2.121设计的时候,要保证桩体间距至少为3倍的桩身直径,不可过密的设置。

2.2.2打桩时遵循先中间后两边的施工原则,不可朝着一个方向顺次施工。

三、钻孔灌注施工常见问题及控制要点

1、灌注混凝士时桩孔坍孔

1.1、原因分析:

1.1.1钢筋笼放进去后,灌注混凝士时,孔内外水头未能保持规定的高差。

1.1.2孔外堆载过多,导致孔内侧压力较大,而导致坍孔

1.1.3导管在放入的过程中卡挂在钢筋笼上,或者挤压钢筋笼而导致坍孔。

1.2 预防措施

1.2.1灌注混凝土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措施来稳定孔内水位。

1.2.2要及时清理孔内已经坍塌的泥土,必要时可通过筑高孔口提高孔内水头高度,使之不再坍孔。

1.2.3如果采取以上方法仍然没有效果,则应将钢筋笼和导管拔出,重新钻孔。

2、桩身缩颈

2.1、原因分析

2.1.1泥浆中杂质含量过高,或者是含有石块,导致进入孔内引起桩周边保护层厚度不够

2.2.2空中水头压力不够,导致局部孔内土方发生失稳下落,而下落后留下的孔洞在成桩后形成夹杂或缩颈。

2.2、防治方法

2.2.1预防缩径的关键是控制泥浆比重,确保泥浆能保持孔壁平衡。并使用合适的泥浆配合比,满足现场实际条件需求。

2.2.2钻孔过程中,要保证孔边不要堆载。成型后要及时对孔内土方进行清理。

2.2.3钻孔的时候,应尽量加快成孔速度,并马上用泥浆进行护壁,这样才能保证孔壁水位高度和不会塌落。

3、夹泥、断桩

3.1.原因分析:

3.1.1灌注混凝土的时候,由于混凝土的配比不当、塌落度过小,骨料过大等原因,导致在灌注的过程中发生离析,而导致桩身质量不合格。

3.2.2灌注中有部分导管被堵塞;或灌注中发生导管卡挂钢筋笼,埋导管,严重坍孔,如果未及时处理,都会演变为桩身严重夹泥,混凝土桩身中断的事故。

3.2.防治方法:

3.2.1混凝土坍落度严格按设计或规范要求控制,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延长混凝士初凝时间,加快浇筑的过程。

3.2.2灌注混凝土前,要对所有设备进行检查,看一切是否正常,如果是体积较大的工程,还应当有应急预案和备用设备及材料。

4、钢筋笼上浮

4.1、原因分析

4.1.1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下,导管底端距离钢筋笼距离较短,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上浮。

4.21.2由于混凝土灌注超过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接近初凝,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移。

4.2、防治方法

吊放好钢筋笼后应及时把钢筋骨架上端在孔口处与护筒相接固定。当混凝土表面接近钢筋笼底时,应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并应使导管保持较大埋深,使导管底口与钢筋笼底端间保持较大距离,以便减小对钢筋笼的冲击。

【结语】桩基的种类有很多种,在进行选择之前,一定要对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来选择合适的桩体。施工单位在桩基施工之前要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质量控制要点,做到有针对性的预防,才能在施工过程中,处理好每一个工序和环节,做出合格且安全稳固的桩体。

【参考文献】

[1]欧阳立清。桩基础施工影响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中华建设报,2008,

[2] 郭廷俊。 夯扩桩基础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J]。 辽宁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