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

第1篇: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范文

记得总书记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同志在新的世纪,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治国方略,是马克思主义政权学说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要按照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和制度来治理国家。它既需要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完善的行政执法、司法、监督体系,又需要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逐步提高。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

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然而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在这支队伍当中对教师法的认识可以说是盲人摸象的。以前,我国的教师长期处于无法可依可依的境地,因而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教师、拖欠教师工资、无故开除教师等。然而许多教师不懂教师法,所以即使有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也不懂利用这些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故有法等于无法。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教师法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

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成绩,有的老师采取了一些过激的行为,如体罚学生等。《教师法》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对于情节极为恶劣,构成犯罪的,要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此外,我们还明白到我们一直以来所谈及的权利,其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公权,一类是私权。后者是一种可放弃的权利,而前者则不可放弃。或者换句话说公权是一种同时夹带着义务的权利。合理行使公权和私权也是我们当教师的一种重要的素质。

第2篇: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范文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游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的工作的工作,她神圣、伟大、高尚,世界一切赞美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学习的是《守则》《规范》;当我成为教师的时候,学习的是《教师法》。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

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辱骂、诽谤教师、拖欠工资等等的事情发生,而教师迫于时代和社会的压力,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知法、守法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学习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还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用爱心去浇灌、呵护。用《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护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第3篇: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范文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的工作的工作,她神圣、伟大、高尚,世界一切赞美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

《教师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教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对教师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培训和待遇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保障。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教师法》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但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是每当教师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扞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是知法、守法还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

在教学工作中,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在学习《教师法》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这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成绩,有的老师采取了一些过激的行为,如体罚学生等。《教师法》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对于情节极为恶劣,构成犯罪的,要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通过对法的学习,进一步的提高了我的认识,有利地指导了我今后的实践!我认为我们这些年轻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很有实际的必要。

教师法学习心得体会(二)

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在学习《教师法》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成绩,有的老师采取了一些过激的行为,如体罚学生等。《教师法》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对于情节极为恶劣,构成犯罪的,要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是每当教师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扞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是知法、守法还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所以我认为给予我们这些新教师上一节用法的课更有实际的必要。

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我明白了要想使自己的思想适应社会需要,就要有知识,这就要学习。同样,人们的观念需要更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更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其次,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教书过程中育人。

其次,教师要勤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提高师德修养。教育实践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师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师德素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通过理论学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用这些认知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品行。就像我国着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的那样,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

教育实践是正确师德观念的认识来源,只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正确认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和道德关系,才能培养好自己的师德品质。教育实践还是不断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动力。教师道德品质修养不是一时一事而就的,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的探求,不断的认识,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提高。

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指导整个修养过程的总目标是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它作为一面旗帜,为教师如何作人,如何胜任教书育人的责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并成为教师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推动和激励着教师朝着更高的道德境界奋进。但是,由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过程是构成师德的各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个人原有的道德水平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和不平衡性,使得教师道德修养的目标必然有着层次之分,每个教师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可行的目标,去努力实现自身师德从无到有,从现有层次向更高层次的攀登。

教师法学习心得体会(三)

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辱骂、诋毁教师、拖欠工资等等的事情发生,而教师迫于时代和社会的压力,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扞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知法、守法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以学问教人,又要以道德范人。学高为师,学是师之骨。我认为,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高师能的人。

1、我们要做终身学习的楷模。知识社会的显着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一个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具有批判性和选择力,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

2、我们要做学生的心理辅导者。由于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的共同作用产生了许多问题儿童,表现为行为异常,心理上有障碍。教师需要了解孩子们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运用巧妙的方法予以疏导解决。

3、我们教师应该加强团队合作。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集体性,要求教师彼此协调,相互宽容,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教师还要面对学生团体,因为这种团体的活动指导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但是众多个性鲜明的孩子组成的团体必然产生摩擦,所以教师必须是团队工作的专家,必须具备处理团体工作的能力和方法。另外,未来社会的劳动分工将更加细致,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更高,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途径日趋多样。教师必须教学生学会宽容,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别人一起工作。

第4篇: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范文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游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的工作的工作,她神圣、伟大、高尚,世界一切赞美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学习的是《守则》《规范》;当我成为教师的时候,学习的是《教师法》。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辱骂、诽谤教师、拖欠工资等等的事情发生,而教师迫于时代和社会的压力,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知法、守法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第5篇: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范文

前不久,学校组织老师学习了“三规一法”。当时是晚上六点半,也是学校第一次利用晚上时间组织老师搞学习。记得我当时查勤时没有一个人缺勤。之后学校又将“三规一法”的内容胶印之后,人手一份,以便我们能更好的学习,参照执行。“三规一法”的内容是《仙桃市中小学教学常规》、《仙桃市中小学教研常规》、《仙桃市中小学常规管理》和《仙桃市教学事故处理办法》。

说实话,没学之前我还从来没有听说有关“三规一法”的内容,只知道有《教师法》,平时有领导进行管理,还真不知道有这些内容来约束,管理老师 。上面的内容对我们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都进行了规定,对领导,对老师都有不同的规定。没学之前还不觉得,总认为我们老师平时做得都还不错,学习之后感觉我们平时的很多行为都违被了“三规一法”的内容。静下来仔细想想,身为人师,肩上的重任就是教书育人,虽然我们平时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及其注意,但在很多细节,很多场合我们却丢失了教师的身份。例如:我们在教室里能说普通话,但在办公室却言论“自由”;我们平时在课堂上总时不厌其烦地教书又育人,但走出课堂在生活中我又何曾注意到我的“身教”了呢?我们平时总时对学生严格要求,但为什么课堂内会传出电话声,为什么学生不能迟到早退,而我们却能随意进出教室,想什么时候进班就什么时候进班呢?平时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我们会责问,甚至处罚,但我们平时为什么就不按时完成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呢?等等这一切都是我们学习“三规一法”之后应该深刻反思的地方。而且我认为尤其是我们这些年青的老师,从小没吃过苦,对一些传统的礼节,文化不懂,读师范时又不珍惜当时所受的教育,导致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让学校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还有领导只注重自己“领”的地位,忽视了自己“导”的职责。因此,使学校形成了一种“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局面。

通过学习“三规一法”的内容,我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将更加严格要求,严格对照三规上的内容来约束自己,并将把三规上我所没做到的内容摘抄下来贴在我的办公桌上让它能时时提醒我。我相信在我不断地学习,反思中,我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6篇: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教学相长 体谅教育 学法指导

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两个基本方面,教师的教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的学处于主体地位。教要受学的制约,学要受教的启发,教与学的规律是统一的。只有搞清了学生的学习规律,然后按学习规律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才能把教学工作搞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是教师第一重要的事情。教师只有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调动认识能力,挖掘潜力,提高学习效率。只有讲求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获得熟练的英语学习技能、技巧,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英语能力,学生才能充分挖掘学习潜力,获得最佳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把情感投入作为实施体谅教育的基础,体谅教育的基本思想上多关心、少评价,而多关心的根源就在于教师的情感投入,教师的情感投入在实际课堂操作中可表现为以下个方面:

(一) 关心学生,以“爱”为本。教师只有把情感中的精华部分给予学生,学生才会对教师有亲切感、信任感,才会使教师的情感实施有一个方向,教师的爱应具有广泛性,关心学生不应仅局限于关心学习,应涉及到学生的衣食住行,生理、心理的变化等各个方面,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增加学习的动力。

(二) 对学生要理解、尊重。中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变化的阶段,教师要有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并面对面的与其交谈,用真心去理解学生的单纯天性,尤其要注意性格内向,内心活动丰富而细致、脆弱、敏感的学生,让学生从老师的尊重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只有学生感到老师可敬可亲,才能使他们在学习及其它方面获得进一步发展。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使整个教学过程沉浸在美好、和谐的情感之中,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二、加强师生交流,建立同化型师生关系。师生交流要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悟教师的体贴与关心,从而使学生向教师打开心扉,使师生交流成为可能。师生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师生间的互相理解与沟通,还可使学生从老师的言语间感受到体贴与关爱,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所谓“同化型”师生关系,也就是教师以“教人”为已任,关注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超越老师,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教育成功的标志。“同化型”师生关系打破了教师的权威性,要求师生之间关系要民主化。教师要与学生平行对话,形成友好的合作伙伴。也只有在这种关系下,学生的最大潜能才能得以发挥,从而增强求知欲,不断探索新知识。

三、以情感教育感化后进生,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一) 对后进生要给予爱心、诚心和耐心。爱是启迪后进生智慧的源泉。如果没有爱,就不会有后进生的转化;教师应把爱溶入学生的心灵,持之以恒地感化学生,让爱心、诚心和耐心成为滋润后进生心田的甘露,从而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朋友,学习有兴趣。

(二) 抓住“成功点”不断激励。心理实验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和胜利的安慰,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抓住后进生某一个“成功点”不断激励,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使其思想转化。每一个“闪光点”都是成功的机遇,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并进一步启发,从而使后进生在心态上,学习上实现质的飞跃。 转贴于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教师投入满腔的热情,奉献浓浓的爱心,后进生的心扉一定会敞开,他们的潜力会进一步得到发挥。“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播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这就要求教师关心、体贴、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与其产生共鸣,使其接受教育,在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今天,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为方针、政策的实施铺开一条宽敞的大道。“教学相长”得以贯彻实施。

四、搞好学法指导,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研究学习规律,指导学习方法。人们学习外语的过程是:首先是语言环境的影响与语言材料的输入,然后是大脑中语言规则的内化生成,最后达到创造性地输出活语。语言环境实质上是由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提供的大量、有效地语言输入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搞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

(二) 学习方法适时而教、适时而用。在不同的学习时期,学生的学习规律不同,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指导,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提高能力。

(三) 搞好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效率,学习方法正确,学生就会觉得积极、主动,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快速高效;学法错误必然导致消极被动、事倍功半,进步缓慢。指导学习方法应及时、具有针对性、启发性,使学生掌握学习技能和学习技巧,争取尽快见效,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第7篇: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要求

教师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暗示、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教师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变化。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位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师生情感融洽,相互信任,教学气氛活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

一、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一颗爱心

爱是对人或事物的最深的情感,可表现为一种倾向,形成一种动力。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溏之不能没有水。”爱的情感是体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它表现在二个方面:1、对体育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体育教学是一项艰辛的劳动,教师在付出复杂的脑力劳动的同时还要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执着的追求,才能具备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克服重重困难,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2、对学生真挚的热爱。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也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根本保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它最能激起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最能激励教师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这种情感驱使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对学生诲人不倦。使教师以更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障碍,挖掘出自身最大潜能,创造最好的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也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有了这种爱,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亲人、知心朋友,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上。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表明了这一点:“人们总是趋向于模仿他所爱的人,而不愿模仿他所嫌弃的人。”可见教师这种爱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渴望获得知识,主动模仿教师所教授的动作,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缺乏这种爱,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们感到厌烦,动不动就严加训斥,学生就会紧闭心灵的大门,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教育活动受阻甚至中断,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创伤,最终导致教学的失败。乌申斯基说得好:“如果你厌恶学生,那么,教育工作刚刚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教师的教育只有溶解在爱的情感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需要,引起学生积极反应。

二、体育教师必须会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初三的跳绳练习,过去教师一般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激发学生模仿兔、袋鼠等动物跳,然后,布置动物学跳绳,比一比谁学得快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有时作出惊呀的表情,,在我的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兴趣,不仅体育课上跳,回家跳,上学期中考全部满分。面对学生的进步,我深感成功的快乐。体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这里需要重点介绍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游戏达到教学目的,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要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让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有所增强。我们还要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得到身体的锻炼。游戏教学法有这很强的趣味性,它可以让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的时候进行减压,从而达到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游戏教学法还有一定的竞争性,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游戏教学法也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因为人数较多,所以没有一定的纪律是无法成功完成的。所以,在游戏教学法中,学生不但提高了团队精神,还有效地缓解了自身压力,同时增强了组织纪律性,真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第8篇: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范文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与学生都非常投入,互相配合,并且非常默契,则教学效果肯定是很好的。但是如果 教师或学生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产生不合作情绪,相互埋怨,相互抵触,则很难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这里,我以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体验来探讨一下如何形成和发展师生之间的这种相互默契。

    一、具备良好的授课心境是教学默契的前提

    授课心境是教师自控能力的一种表现。教师也生活在社会中,难免会有因种种原因而出现心情不好的时候 。如果将课堂外的喜、怒、哀、乐不加控制地带到课堂上,表现在学生面前,那是不堪设想的。因为以这样的 情绪授课,不是神不守舍,就是情绪波动,使学生觉得莫名其妙,以至于无心听课。所以教师必须在进入教室 之前控制、调节好自己的心境,把一切忧愁和烦恼抛之脑后,丢在教室门外,免使学生受无名火、无端气之苦 。我认为,高度的责任心是调节心境的前提,只要教师心中有学生,只要想到那几十双水灵灵的充满求知欲的 眼睛在等待着自己去授课,就会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具体的做法是:针对自己不良心境产生的原因而进行 自我调节。首先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方向努力,对一些可遇不可求的事泰然处之。这样,心境就 会平和些。其次是学会具体的调节心境的手段,上课前可以闭目养神静一会,让思绪平静下来。有时甚至苦笑 一下,自我嘲笑一下,都能起作用。平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不为庸人琐事所烦恼,也是避免添忧 加愁的方法。只要有了好的心境,讲起课来就会精神饱满,轻松自如。

    二、尊重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是教学默契的基

    础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老提不高,所以心理压力大,心理 素质比较差,表现有自卑心理、畏难心理、逆反心理。作为教师就要注意不要伤害他们脆弱的心。要和学生沟 通,做到堂上是师生,堂下是朋友,和学生打成一片,平等待人,以心交心,在交心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对学 生的意见要及时进行改进或作适当解释。只要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学生就一定会喜欢听教师的课,这样就有了 教学中相互默契的基础。

    三、教师备好课授好课是教学默契的关键

    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且不说英语教学法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就算是一套很好的教学 方法,日复一日地使用它,学生也会觉得腻烦。我的体会是,平常用一套自己驾轻就熟的方法,如英语课文、 整体教学法进行授课,而又不时变换一些其它教学法,如传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四步教学法、综合分析法 、关键词教学法等。这样,学生就不会有天天吃同一样菜的感觉。

    要做到师生配合默契,还要求教师的课讲得形象生动,言之有物,恰到好处。

    所谓“形象生动”就是要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电化教学、演示等手段以及丰富的体态语言和面部表情 ,深入浅出地授课。同时还要使用成语、典故、笑话、比喻以及幽默的语言来授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 对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师生间的教学默契很起作用。

    所谓“言之有物”也是在备好课的基础上实现的。每节课都要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无论讲生词、语法、课 文或练习,一定要在45分钟内分配好,做到充实、连贯、一气呵成,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所得。

    所谓“恰到好处”就是讲课内容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讲得太少、太慢、太简单不行,那样就完不成教 学任务;但讲过了头也不行,过尤不及,讲得过多、过快、过深、过繁也不行。总之,授课要面向全体,要做 到快慢适中,深浅适度。

    四、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学默契的保证

    要求学生专心听好课,如果连课都不专心听,交流配合就无从谈起。教师讲课时不允许学生出现交头接耳 、做小动作、打瞌睡、看小说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就要用适当方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或故意静下 一会儿不讲课,或故意提高嗓门授课,或用语言提醒,或以目光注视,或进行走动授课,这样都可以起到排除 干扰、促进交流的作用。切忌动不动就收缴学生的小说、小玩具或进行公开批评、讽刺挖苦。

    五、研究和传授学法,深化教学默契

    学习方法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不但应该研究教法,而且也应该研究学法,使教 与学相互默契,相得益彰。有些学生的英语成绩老提不高,并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对 头,所以教师在改进、完善教法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找出适合各自的学习方法。对于后进生来说,首先要着 重解决的是记忆方法问题。于是我就教他们如何利用趣味法、联想法、对比法、构词法、滚雪球法等方法记忆 单词;用循序渐进法、感知法、对比法、归纳法等方法记忆语法;用明义法、背诵法、默写、复述和改写等方 法记忆课文,使他们明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道理。同时,给他们讲一些“笨鸟先飞”的 预习规律,“温故知新”的记忆规律,“剑不离手,曲不离口”的刻苦习得规律。

    此外,我还让各自有一套学习方法的学生介绍他们的方法,使其他学生得到启发。

    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促进师生默契配合的一个方面,所以我不时地把教学意图告诉学生,以便 师生能配合默契。

    六、要建立教学定式,养成交流习惯,发展教学默契

    在形象生动授课的基础上,师生之间还要形成一些教学定式,以便做到相互默契。

    (一)早读定式。学习英语一定要突破朗读关,这既是练习口语的需要,也是记忆课文和单词的需要。所 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形成早读的良好习惯,最初可能是强制性的,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

    (二)授课前三分钟定式。一是师生之间相互问候,这不仅是礼节的问题,也为使学生知道上英语课了, 把心收回来。二是值日生报告出缺席情况、班内近况、气候情况等,还要求每位值日生讲一句成语或谚语,以 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第9篇: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范文

一、 创新性原则的概念

创新性教学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学生创新动机,树立创新意识,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主动、愉快创造性的获得知识,个性得到自由发展,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创造性教育是针对传统教育提出的。它是指从学生心智发展规律出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创新个性品质的教育。

二、 实施创新性原则遵循的原则

(1)、民主性原则

教师和学生对知识、价值及其评价有着平等的发言权,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是一种平等关系。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涉及教、学、管说三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在这三个方面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与氛围。从“教”的方面来说,体育教师与学生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学”的方面来说,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对同学的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成果不妒忌、不打击,要敢于创造。从“管”方面来说,也要体现出民主性原则,管理制度既要严格要求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严”得合理、严得有“度”,留给学生创新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2)启发性原则

启发式教学主要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从而逐步学会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施以积极的教育和影响,为他们最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学会并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认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以打下初步的基础。

(3)、个性原则

教育是人类自身的社会特殊社会实践,直接涉及人的发展,特别是的个性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个性成了今天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个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体育教学中,必须坚持个性教育的原则。

(4)、主体性原则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创新新东西的能力,而学生只有在成为学习的主体时,才能逐步形成创新能力。就整个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组成来说,毫无疑问,学生始终是教育的对象。体育教师起主导作用,但就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学过程的进行来说,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即独立性、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是创新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现代教育的核心。体育教学创新的实质是把个体的地位、潜能、利益、发展置于核心地位,提高人的主体性,其职积能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 创新性原则下体育教师的三个转变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在于体育教师。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必须有创新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应该具有创造型人格,并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创造和革新的品质,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1)、在教学目标定位上,要把“只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教师传授的知识越多,越是好教师;学生获得的知识越多,越是好学生。这种传授型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比较扎实的知识,却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

面对善于思考问题的新一代学生,如果教师还是因循守旧、照搬教条来教学,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就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我们必须改革固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做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更新是要求教师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的束缚,是学生从过去的顺从型变为积极的参与型,由被动型变为主动型,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知识更新要求教师把一些新的学科、理论和方法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并对教学起积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特别是新的技术和理论,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2)、在教学方法上的选择上,要把“只教学生学会”转变为“既教学生学会,又教学生会学”。教学方法更新是要求教师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有一种喜闻乐见的新鲜感。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要非处填鸭式方法,改变训练方法,而采用诱导式方法。教学中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信心的提高,会使思维更加活跃,创新的潜能得到较好的开发。实践证明,主动参与学习比消极学习有效得多。当学生以自我评判和自我评价为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得到发展。教师在安排教材时应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应考虑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进行自主学习,构建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具有创新功能的体育教学模式,比如:“探讨式教学”、 “情景教学”、“团队教学”、“ 探究式教学”、“ 成就感教学”、“引导式教学”等等。

(3)、在师生关系上,要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的关系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课堂教学不讲民主,是扼杀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把利剑。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去想、去学、去做,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创新的意识就没有办法得到培养。在整个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建立一种和谐、平等、信任、民主的关系,才能换醒学生的参与意识,才能够产生主动学习、实践的需要。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创新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知、情、意、行的整体全方位的体验。实现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体育教学的核心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和情感体验。只有在教学中实施民主教学,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和锻炼,其主体的地位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 创新性原则下体育教学实施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创新性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创新教育来完成,因此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性”学习、“项目”学习和“学导式”教学,从思维创新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对学习者进行培养,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运用智力、知识、技能去追求最新知识,开拓最新领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

“研究性”学习是以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习。这种学习需要教师正确和有效的指导学习者。这种方法不是单纯的传递知识和信息的方法,而是为了对学习者积极探究知识进行有效帮助,进而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让学习者不仅能够从多种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而且还能透过事物的表面去探究事 物的本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教育教学的理念不仅着眼于现在,更应着眼于未来,教育教学行为不仅是“教”,而且主要是“设计”。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设定主题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要围绕学生自我发现——选择——探究——解决问题来设计,完全成为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起点拨、指导、领路的作用,使学习者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为学习者发挥个性特长和创造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2)、“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又称行为引导学习法,是以创造个性为价值取向,把学习的问题分散到项目的各个阶段和其他的环节中,让学生在项目负责人的组织下,至始至终参与一个和几个项目,通过辨明有兴趣的问题、提出假说以及最后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结论,帮助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

“项目”学习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它是综合应用所有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它与“研究性”学习有共性,但也有差异,虽然两者都强调了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体验,但“项目”学习在强调学习过程的同时,更强调了学生通过感知体验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调查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对发现或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学学生的综合能力。

“项目”学习是以强调学习者的个体体验围着眼点。它注重个体在实践中的体验,在体验中有所思、有所悟,注重个体在实践中的探索,让学习过程变成探求创造的实践过程,不被教师所左右,不拘泥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得学习者有着广泛的兴趣、丰富的想象力、用于化难为易的能力,且最终学有所获、学有所创。这种学习不一定通过课堂学习来完成,可以依托小组学习,但前提是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在统一主题下,采取不同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思考,最终达到曲径通幽、结论相同的目的。这种学习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表达自己的知识、能力、好奇和经验的场所,而且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时,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

3、“学导式”学习

“学导式” 是指教师在注意学生的整体水平又顾及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根据学习者的基础和能力开展自学导学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注重的是学习者成长的个性差异,引导学习者主动地区索取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