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范文

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精选(九篇)

网络信息安全教育

第1篇: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安全策略 VLAN技术 计算机病毒 网络资源 共享 

教育信息网络是教育信息系统运行的载体,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平台。教育信息网络安全状况直接影响着正常工作的运转。在网络建成的初期,安全问题可能还不突出,但随着信息化应用的深入,网络上的各种数据急剧增加,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开始困扰我们。因此在网络建设过程中,必须未雨绸缪,及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防范和清除各种安全隐患和威胁。 

 

一、教育信息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 

 

教育信息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对网络数据的威胁;二是对网络设备的威胁。这些威胁可能来源于各种各样的因素,总结起来,大致有下面几种: 

 

1、物理因素。从物理上讲,教育信息网络的安全是脆弱的,整个网络涉及设备分布极为广泛,任何个人或部门都不可能时刻对这些设备进行全面监控,任何安置在不能上锁的地方的设施,包括光缆、电缆、局域网、远程网等都有可能遭到破坏,从而引起网络的瘫痪,影响正常工作的进行。如果是包含数据的软盘、光碟、主机等被盗,更会引起数据的丢失和泄露。 

 

2、技术脆弱性因素。目前教育信息网络中局域网之间远程互连线路混杂,有电信、广电、联通、移动等多家,因此缺乏相应的统一安全机制,在安全可靠、服务质量、带宽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性。此外,随着软件交流规模的不断增大,系统中的安全漏洞或“后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 

 

3、操作人员的失误因素。教育网络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一个合法的用户在系统内可以执行各种操作。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用户的权限分配限定用户的某些行为,以免故意或非故意地破坏。更多的安全措施必须由使用者来完成。使用者安全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是威胁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4、管理因素。严格的管理是网络安全的重要措施。事实上,很多网管都疏于这方面的管理,对网络的管理思想麻痹,网络管理员配置不当或者网络应用升级不及时造成的安全漏洞、使用脆弱的用户口令、随意使用普通网络站点下载的软件、在防火墙内部架设拨号服务器却没有对账号认证等严格限制,舍不得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等等,都造成了网络安全的隐患。 

 

5、其他因素。一般来说,安全与方便通常是互相矛盾的。有些网管虽然知道自己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以及可能招致的攻击,但是出于管理协调方面的问题,却无法去更正。因为是大家一起在管理使用一个网络,包括用户数据更新管理、路由政策管理、数据流量统计管理、新服务开发管理、域名和地址管理等等。网络安全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在服务层次上,处于对其他管理提供服务的地位上。这样,在与其他管理服务存在冲突的时候,网络安全往往需要作出让步。 

 

二、实现教育信息网络安全的对策 

 

网络安全是指为了保护网络不受来自网络内外的各种危害而采取的防范措施的总和。不同属性的网络具有不同的安全需求。对于教育信息网络,受投资规模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全部最高强度的实施,但是正确的做法是分析网络中最为脆弱的部分而着重解决,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最为关键的地方。实现整体网络安全需要依靠完备适当的网络安全策略和严格的管理来落实。 

网络的安全策略就是针对网络的实际情况(被保护信息价值、被攻击危险性、可投入的资金),在网络管理的整个过程,具体对各种网络安全措施进行取舍。网络的安全策略可以说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成本和效率的平衡。 

教育信息网络包括各级教育数据中心和信息系统运行的局域网,连接各级教育内部局域网的广域网,提供信息和社会化服务的国际互联网。它具有访问方式多样,用户群庞大,网络行为突发性较高等特点。网络的安全问题需要从网络规划设计阶段就仔细考虑,并在实际运行中严格管理。为保证网络的安全性,一般采用以下一些策略: 

第2篇: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范文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互联网主力,互联网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青少年也是网络诈骗的重灾区。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和网络安全问题,尤其是今年受到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及特别关注,维护网络安全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本文作者依据多年教学研究提出了几点学生网络与信息安全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

网络观;是非观;自我保护意识;网络信息安全

作为是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教学的同时也常常对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进行研究,特别是网络时代,我曾协助教研员在我区11所中学展开关于学生利用网络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答卷7624份,经统计结果如下:(1)中学生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约80%的中学生从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使用互联网,网龄都较长。(2)上网地点:58.8%的中学生在家里上网,31.5%的中学生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3)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中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中学生认为“太少了”。也就是说,50%的中学生对上网时间并不满足。(4)互联网功能的使用:玩游戏占71.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网络电话占14.7%;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11.7%。由调查可知:学生已经不满足单纯的使用计算机,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情感、开发潜能和休闲娱乐的强大手段,在这个网络时代,广大未成年人触网率迅速上升。关于网络的正面作用固然很多,比如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但无疑也产生很多负面影响,特别是网络安全出现危机。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另外,有关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为此,对中学生开展相应的网络安全教育,明确是非观,规范学生网络行为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2016年3月7日,“赢在未来青年之声•青少年网络安全中国行”全国首个青少年网络安全科普流动基地“网络安全战车”将先后在河南2个城市开展为期半个月的巡展。因正值全国两会,有代表委员亦就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提交建言,有关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的问题也在会上得到关注,这充分体现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根据我对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研究,我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1树立中学生正确的网络观是实施网络安全教育的基础

网络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它与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让中学生树立全面、辩证的网络观。让他们了解网络虚拟世界中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有共享和自由,也有法律和道德约束。网络包罗万象却也良莠不齐,可为我们所用却也是一把”双刃剑”。所以,我们要教育中学生加强分辨力和自控力,善用网络扬长避短,而不能被网络上的有害信息毒害、挫伤。同时还要让中学生学会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与反思形成正确客观的自我评价与主见。

2培养中学生的网络自我保护意识是实施网络安全教育的保障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尤其是在因特网上,除了要做到自己不攻击别人外,还要学会预防来自外界的攻击。诸如教会学生利用防火墙和反黄软件来防毒防黄。在网上聊天时注意保守自身秘密,不要随便将电话告知对方等,更不能在没有父母的同意下和网友见面。在网上申请免费服务时涉及到自己的一些真实情况,如地址、电话、身份证等,一般不轻易填写。如若确实需要填写,也应在父母的认可下慎重填写。要保管好自己上网时的各种密码,不要轻易泄露给其他人等等。中学时代是一个人身心成长的关键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至关重要。迷恋网络世界挤占大量课余时间,甚至挤占正常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养成健康的体魄,更不利于学习。网上信息浩如烟海,大多是有益的,但也有不少是有害的。要让中学生避开这些有害信息,一味地控制并不可行,唯有让中学生学会判断有益与有害才是最好的办法。教师可以适当提供一些评价标准给学生参考。当然,学会判断仅仅是第一步,学生具有了充分的自律能力,才能避免有害信息的侵扰。自律能力的提高,主要靠自己,也有赖于教师和家长的提醒和督促。

3开辟更多正能量青年网站是实施网络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学生上网有着很大的盲目性,教师要多推荐一些优秀的青少年教育信息网站给学生一个强有力的导向,给学生一些更多的自我空间,让学生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这样可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另外,大多数青少年网站没有新鲜感、时代感,显得比较呆板,不容易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因此我们要尽快建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特而富有新意的青少年网站,以“主题鲜明、形式活泼、清新高雅、健康向上”的风格对青少年进行正面教育,真正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上有所突破。

第3篇: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信息;信息安全

一、网络信息安全及问题

(一)概念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问题。其重要性正随着信息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而越来越重要。网络信息安全是涉及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主要指网络系统的软硬件及系统中的数据不受到偶然或恶意的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而不中断。网络信息安全具有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等特征。

(二)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1.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黑客攻击、网络欺诈、网络侵权等网络犯罪严重威胁到了党、国家和个人的安全及利益。

2.我国有关互联网管理的法律体系尚未健全

多年来,我国一直在为改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网络信息安全防御能力进行不懈努力,但相对于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更新,法律法规建设仍然滞后。当前信息安全的研究正处在封堵现有信息系统安全漏洞的阶段。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应该着力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依据我国国情,建立和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并加强监理。

3.网络信息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各种利益群体借助日益大众化的网络表达诉求,借助热点或在敏感时期借机炒作,更有甚者,借助全职的“网络推手”和“网络公关”有计划、有目的地“炒热”事件。各种舆论的相互摩擦使得社会不稳定因素空前放大。网络信息管理要能够及时捕捉敏感信息和热点信息,其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及问题

(一)网络信息安全素养

指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人们对信息安全的认识以及对信息安全表现的各种综合能力,包括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知识、信息安全能力、信息伦理道德等具体内容。这要求中学生能充分辨别纷繁的网络信息,正确处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

(二)网络信息安全素养问题

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增强中学生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同时,不良信息也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网络是一个信息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使网络成为信息的大熔炉。

1.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缺失

中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薄弱,缺乏相应的信息安全知识与技能,再加之自身的生理、心理都未成熟,难以抵挡网络强大的吸引力,所以长期浸泡在色情和游戏及其他非法网站中。

2.各界对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缺失

面对学生因各种网络信息而产生的种种不良现象,相应的各界对学生的教育却不容乐观。学校对学生信息安全教学知识的滞后性,家长对网络信息安全认知的不足,社会对信息安全的约束力,甚至国家的立法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三、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提出的紧迫性

(一)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早已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早在2000年5月,同志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主编专访时指出,世界各国都关注确保人们不受互联网的负面信息影响。2001年7月11日,中共中央就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和促进信息网络健康发展举办法制讲座,时任国家总书记的同志主持讲座并做重要讲话,再次强调“对信息网络化问题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必须看到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比如,网上一些迷信、色情、暴力和其他有害信息的传播,对人民群众尤其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危害。在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同时,更要注意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搞好对信息网络的管理工作,以推动信息网络的快速健康发展”。而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仅仅依靠技术、法制或教育的某一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基于三者有机整合的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行动不仅重要,而且十分迫切。

2001年,笔者上小学四年级,如今大四在读,11年过去了,作者还是没有切身品尝到立法及实施的硕果,老师在教我们PhotoShop的时候也没告诉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网络头像,以免被恶意利用和歪曲。

(二)网络犯罪时有发生,打击网络犯罪有待加强

严峻的网络信息安全形势告诉我们,保护网络信息安全、打击网络犯罪刻不容缓。如今中国的网民已超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黑客、计算机病毒等对计算机系统产生极大的安全威胁。前几年的熊猫烧香病毒、近几年的蠕虫病毒等使很多用户的计算机陷入瘫痪,有的部门受到黑客的攻击,网页数据被严重更改。这些网络信息的不安全现象,一直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其破坏性十分巨大,严重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

(三)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现状令人担忧

世界各国历来重视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纷纷出台了各类教育项目,如美国政府在“信息系统保护国家计划”中对各阶层制定了信息安全教育项目――针对中小学生的“中小学拓广项目”、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服务奖学金项目”。美国的这些信息安全教育项目表现出了很强的层次性和衔接性,同时更具备战略性。在国内,2000年武汉大学建立了全国首个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我国自此开始了信息安全本科生的培养。笔者认为,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对信息安全教育的关注度不够,而且教学、师资远远落后于西方。

四、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具体方法和建议

(一)具体做法

1.培养中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除了要做到自己不受到别人的攻击,还要学会预防来自外界的攻击。例如,教会中学生利用防火墙和杀毒软件来防黄防毒。在网聊时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要随便把电话等其他信息告诉对方,更不能在没有父母同意的情况下和网友见面。在网上申请服务时,涉及自己的一些真实情况,如地址、证件时一般不要轻易填写。要保管好自己上网时的各种密码,不要轻易告知别人,并时常更换。

2.要合理利用网络,学会判断和自律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身心成长的关键期,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至关重要。迷恋网络世界挤占大量课余时间,甚至挤占正常的学习时间,不利于身体健康,更不利于学习。网上的信息浩瀚如海,大多是有益的,但也有不少是有害的。要让中学生避开这些有害信息,一味地控制不见得可行,唯有让中学生学会判断才是最好的办法。学会判断仅仅是第一步,学生具有充分的自律能力才能避免有害信息的骚扰。自律能力的提高,主要靠自己,也有赖于老师和家长的提醒和监督。

(二)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中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能否纳入整个教学工作并切实抓好,学校各级领导,尤其是相关领导的思想转变是关键。只有深刻认识到中学生网络信息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认识到中学生网络信息教育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方法的开拓创新,才能把日益迫切的、系统的信息安全教育同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日后为党和国家培养全面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2.加强普法教育,重视人才培养

把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已有的法律、法规等纳入全面普法教育内容认真学习,并注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结合网络违法犯罪的案例进行宣传教育,使中学生对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

3.重视网络伦理道德教育

网络对学生原有思想观念的强烈冲击。网络将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使得人们在网上交换信息的过程中超越了国家、地域间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藩篱,尤其青少年学生,不得不承受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冲击,这种冲击甚至会破坏他们原有的价值取向。传统的道德教育已经难以帮助青少年有效应对这种跨文化的心灵震荡,唯有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方能承担起这一历史新任务。

除了法律,现实社会主要是依靠道德和舆论来约束人的行为。与之相对的是,网络社会更强调人的“慎独”,也就是道德自律,强调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同时还必须对社会负责。换句话说,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并不适用,唯有上升到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的层次,才能更有效地规范个体的网络行为。

4.教育制度规范化

改变当前中学网络信息教育的随意性,把中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领导、计划、内容、时间、教师和考评等方面都应制定详尽的规章制度。这样一来,中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才能避免随意性,避免走过场,走向规范化,转向系统化,使中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切实落到实处,取得预期效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5.健全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运行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中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运行机制,首先应建立学校中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领导机构,负责对中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确定教育内容,制定教育计划,组织授课,考评教育效果等。其次是理顺安全教育体制,把中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整个教学计划,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第三是建立和完善保证中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健康运行的一系列制度。第四是明确中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是系统的课堂教育与各种讲座及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活动相结合,从而保证中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全面得到落实。

6.对中学生家长的建议

对中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长亦有应尽的义务,现在很多家庭都配置计算机网络,在中学生离校回家后不可避免地会使用网络。在家长对中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和监管上提出以下几点具体的建议:(1)不要将电脑安装在孩子的卧室,最好放在家中的明显位置,例如书房、客厅。(2)适当控制孩子使用电脑的时间和方式。(3)经常了解孩子的上网情况,共同讨论网络趣事。(4)在电脑上安装禁止访问不良网址的软件。(5)非经父母许可,不可与网上结识的陌生人会面。(6)告诫孩子远离网上聊天室。(7)教育孩子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在网上。(8)提倡与孩子一起上网,至少不要让孩子关上房门单独上网。

五、综述

网络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现代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与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让中学生树立全面、辩证的网络观,明辨各类网络信息,及时有效地保护自身的网络信息,同时不侵害别人的网络信息安全。

保障与促进中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的健康发展,需要将技术措施、法律手段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应当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

参考文献:

[1]鲁亚华.中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形成的课程化实践[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1(5).

[2]唐恩涛.浅谈对中学生上网的安全教育[J].保山师专学报,2005(5).

[3]王凤卿.浅谈中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J].新课程:教师版,2011(4).

第4篇: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网络设备;SSID;AP;无线网络控制器;VLAN

一无线网络技术简介

无线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灵活以及廉价。(二)没线缆约束。

二无线网络安全隐患分析

非授权的用户若获得了无线网络的访问权限,将会破坏系统数据,消耗网络带宽,降低网络的性能。

三无线网络安全措施分析

(一)转向企业级加密用户们使用PSK模式进行登录,对每一个用户和会话都是唯一的。(二)确保物理上的安全性一定要保证你的接入点AP远离公众可以接触的地方,最起码应该将其挂到墙上或天花板上。(三)装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系统这两种系统通常靠一个软件来工作,并且使用户的无线网卡来嗅探无线信号并查找问题。(四)构建无线使用策略正如需要其它网络设备的使用指南一样,你也应当有一套针对无线访问的使用策略。

四东莞市某职业院校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方案

学校对无线网络的需求特征分析上,安全因素被放在了首位。(一)校园无线网络安全问题的提出在当今使用中,大多数校园的无线局域网主要是依靠WEP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密。其次,如果AP不做任何安全设定,则任何一个符合Wi-Fi的网卡都可以接入网络。另外,黑客还可能会使用MAC欺骗技术入侵网络。下面根据东莞市某职业院校无线网络应用的需求和要达到的目标,整体规划设计出一套适用于东莞市某职业院校的无线安全应用方案。(二)东莞市某职业院校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方案概述该解决方案采用了WPA安全架构的设计,还应用了基于英特尔架构的无线网络控制器和支持多SSID的AP。(三)东莞市某职业院校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方案实施下面以东莞市某职业院校的校园无线网项目为例,详细地阐述应用方案。(1)无线网络呈现的问题分析与应用解决方案由于存在不同地点的校区,学校的教职员工不得不在不同的校区来回,同时教学场所也经常在各校区之间变换,这让校园网络出现了难题:①如何让校园网络覆盖两个不同位置的校区?②如何提供无缝的网络连接?③如何保证网络安全通畅?④如何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针对学校面临的以上难题,对无线网络应用方案确定如下:⑤无线网络信号覆盖两个不同的校区。⑥提供无缝的网络漫游。⑦保障无线网络安全性。⑧提供不同的接入认证方式。(2)无线网络技术应用方案的确定为了构建一个统一的、易接入的、稳定安全的校园无线网络环境,现决定采用以下解决方案:①全面采用笔记本电脑作为无线终端。②采用符合802.11标准的产品,架构采用WPA标准。③采用具有多SSID和VLAN特性的AP进行基础覆盖。④采用无线网络接入控制器。⑤采用无线网络管理系统。(3)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的实施该方案使得整个校园无线网络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提出了校园无线网络的整体应用方案。如图4.1所示:在无线网络方案中,各无线覆盖区域的AP就近接到接入层交换机上。因为存在校内教师、学生和校外来访用户等不同的无线用户群,出于不同用户群对安全性、易用性要求不同的考虑,采取802.1x和WEB认证相结合的方式来提供用户身份认证。为了区分这两种接入方式并将其分别关联到一个对应的VLAN,采用了支持多SSID(Multi-SSID)和802.1qVLAN特性的CiscoAironet1200系列AP。①对于在校内的学生和教师用户,将采用符合WPA安全架构的802.1x标准认证的接入方式,通过的用户将获得一个唯一的主密钥,通过该主密钥客户端和负责接入的AP将根据TKIP方法动态生成唯一的加密密钥。在校园有线网L3分布层交换机上配置VLAN的子接口,利用该子接口作为这个SSID所代表的VLAN的网关,对其进行路由转发,从而使通过认证的内部用户访问整个网络,但是由于对无线通信进行了动态加密,保证了校园的敏感数据在空中传输的安全。②对于用WEB方式认证的校外来访用户,连接上无线接入点后,可以通过AC设备的DHCP服务或企业的专用DHCP服务器获得IP地址、网关和DNS信息,无须安装客户端软件,直接利用浏览器就可以通过充当RNC设备进行WEB方式认证,认证通过后就可以接入到Internet。为保证整个园区网络的安全性,对于该SSID接入的用户必须以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作为其网关设备,L3分布层交换机无须对该SSID所代表的VLAN进行路由转发。如果这些用户需要访问校园内部网络,可以通过在这一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设备上启用用户级的策略路由来实现。(四)校园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方案总结(1)安全性高这套无线局域网系统支持符合WPA安全架构的802.1x认证方式,借助TKIP技术动态生成的数据加密密钥使空中无线数据通信如同在一条加密隧道中传输,保证了信息传输的高安全性。(2)支持多SSID和VLAN划分CiscoAironet1200系列AP支持多SSID,每个都可以映射到有线网络的一个VLAN,将符合802.1q标准的VLAN延伸到无线网络上。(3)利用策略路由进行访问控制在方案中,将校园无线用户分成两类,一是教师用户,一是学生用户。为了让学生能通过网络与其它院校的师生进行交流,但同时又不想Internet上的垃圾信息和不良网站干扰学生的生活,那么可以设置学生用户的下一跳路由到CERNET,而教师用户的下一跳则是路由到Internet出口,从而实现了不同无线用户群体的访问需求。(4)流量控制保证用户带宽通过RNC的流量控制功能将不同用户的带宽按不同需要进行管理,保证某些重要用户的带宽畅通,有效防止了带宽过量占用的拒绝服务攻击。(5)AP管理和用户管理通过RNC的AP管理功能,可以把其所连的AP作为一个网络单元进行管理,结合网管系统还可以将RNC作为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对这些AP进行管理。无线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Web3.教学管理制度与考核制度教学管理工作由院校双方共同承担,遵照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学徒制工作小组定期巡视现场教学,了解教学基本情况,收集意见和建议。考核制度上实行理论课程考核、专业核心课程考核和毕业考核。理论课程的教学主要在学校完成,由学校组织笔试+实践考核;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在合作医院完成,由现代学徒制工作小组组织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毕业考核采用综合专业理论笔试+专业核心能力鉴定+病案报告考核,由现代学徒制工作小组组织实施。学生只有通过以上考核才能获取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专科毕业证。4.现代学徒制实施存在的问题现代学徒制教育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武器,但目前我国现代学徒制成功应用到卫生职业教育的模式还很少,离医教结合、工学交替模式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问题:(1)法律体制不健全。合理、完善、有效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是保障学徒制推行的基本前提,卫计委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管理功能,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政策、经费上给予充足的保障,充分调动医院、卫生行业的积极性,使医院在人才培养意识上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行业学会支持力度不够。行业协会应对职业教育充分发挥其引导和管理作用,一方面积极鼓励医院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在科研、继续教育、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医院兼职教师相关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引导学校和医院结合康复治疗师的岗位需求与国际标准接轨,不断更新修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标准、教学内容和执业资格考试标准。(3)双导师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导师应定期到医院临床实践予以相关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学校导师实践教学能力;医院导师应有计划的进行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教学方法执教能力的培训,使其具备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现代学徒制能让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现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产教融合,是目前所提倡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更是当前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高等院校和相关医院深度合作、双导师联合传授技能,符合行业发展规律,有利于加速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当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赵蕾.现代学徒制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及应用研究[J].职业教育,2015(9):37.

[2]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32:77-79.

第5篇: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信息安全教育;信息安全威胁 ;课程体系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XJK013CZY016

1、问题的提出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2年12月底,网民用户达5.64亿,其中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32亿,占青少年总体的64.4%。在中国青少年网民中,中职学生群体规模最大,达到1.03亿人,占比为44.7%,其中农村地区青少年网民占比为28.0%。有80%的青少年使用手机上网。湘西州高职院校95%的学生年龄介于14―18岁,而且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进入校园后开始使用手机上网,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生活的乐趣。但网络给青少年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的同时,也因网络的虚拟性和快捷性,以及高职学生自身网络安全意识不强,自控力差等原因,导致学生对网络流连忘返,影响学业,进而影响身心发展,有的甚至误入歧途。沉迷网络的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且出现低龄化趋势;网上交友受骗,导致人身和财产受到侵害;网上购物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网上犯罪等一系列青少年受网络侵害的事件发生。还有一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及社会组织利用网络,推行网络霸权主义和反动言论,以此来动摇学生的理想信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校开展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分析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成因,进一步探讨信息安全教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教育面对的现实问题。

2、湘西州高职院校信息安全现状

2.1 湘西州高职院校学生基本情况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湘西州唯一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11个教学系部,30个专业,有服装设计、旅游管理、电算会计、畜牧兽医等省级示范专业,现有在籍全日制高职学生8261人,男生5022人,女生3239人;三年制大专1947人,五年制大专3907人,三年制中专2301人,二年制中专106人;15岁-16岁有2833人,16岁-17岁有2290人,17岁-18岁有2151人,18岁-19岁有877人,19岁-20岁有110人,介于15岁-17岁也即未成年学生占全校总人数的62%。全校学生中,可以手机上网人数为7526人,占全校总人数的91.1%,未使用手机学生学生数为0;学生中接触过网络的学生有7615人,占学校总人数的92.2%,未接触网络的学生主要是部分13级新生,这一类学生在未来一年中接触网络的概率能达到98%。

目前,在网络应用方面,主要有网络游戏、网络音乐、QQ交友、门户网站、博客、微信、网络购物、网上银行、网上论坛。有98%的学生通过QQ交友,有59.5%的学生参与过网络游戏,77.3%的学生使用过网络音乐,88.5%的学生使用微信,网络购物和使用网上银行的学生有13.5%。学生对各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在不断增加。

2.2 学生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在湘西州高职院校内,主要是90后的学生, 处于95-99年出生的学生占在校生的绝对群体,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鲜明的特点,精神生活丰富、物质条件充裕、成长环境单一,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烈,依赖数码产品,具有极强的网络信息的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长期依赖网络,导致这些学生的实际交往能力不强,抗压能力欠缺。根据CNNIC调查报告显示,高校的大中专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2年接近饱和。这些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网络操作技能,但严重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普遍存在信息安全意识差,对维护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条款知之甚少,信息完全防范意识薄弱,导致他们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或没有采取有效途径解决。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行为是意识的外在表现,所以行为与意识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高职院校学生特别是西部地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低,存在很多方面的网络危险行为。学生常见的网络危险行为有:网络成瘾、制造或传播网络病毒、浏览反动宣传资料、浏览黄赌毒网站、与人色情聊天、随意打开垃圾邮件、打来不明邮件的链接、在公共场所上网后不及时关闭相关交流软件、不定期更改QQ密码或电子银行口令、邀请或应邀与网友见面、不及时修补系统漏洞、上网不利用防火墙、相信网上的虚假中奖信息、网上购物不仔细核对商场地址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网络危险行为涉及到的范围很广,其危险行为进一步将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网络自控能力差

高职院校的学生从进入校门那一刻起,学习环境和学习压力发生了很大改变,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的专注力不够,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学习动力和兴趣不足。于是这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度过课余时间,他们在网络上有了志趣相投的朋友,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很多学生选择了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感想和思想,不愿意与老师、同学、亲人交流,使他们逐渐失去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能力,这种现状将导致学生与他人交流的障碍,这样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越依赖网络,越难适应社会,难以适应社会,又会回到网络中去。

学生除了获取网络信息外,网络游戏也是网络行为的主要内容。网络游戏也是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有报告显示,在青少年网民中,有15%成谜于网络游戏。现在的网络游戏种类五花八门,有些游戏需要多人组队参加,在学校学生以班级或寝室为单位组成游戏团队的比比皆是。有些游戏有着绚丽的游戏界面、丰富的故事情节、分阶段的任务、角色扮演等,这些都对学习环境相对轻松的学生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心理满足很多可以在网络游戏中获取,有些甚至把游戏中的暴力带到现实生活中,给学校、社会带来潜在的、巨大的危害。

2.2.2 网络信息识别能力低

网络深受社会大众的关注,特别是学生群体更是一日无网络就食之无味,他们在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都依赖于网络,使用网络频繁、时间长。高职学生在判断力和事实侦别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全面,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正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容易被网络上复杂的信息所蒙蔽,网络中的一些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信息导致他们的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独自接收信息,需要靠自己的独立分析来判断信息,他们的社会阅历不足,判断是非的能力有限,在网络环境里很容易迷失方向。比如去年初发生的事件,社会各地抵制日制产品,学生对事实分析不透彻,被网上的一些新闻和事件鼓动和煽动,愚昧的对自己同胞的财产、车辆等进行,严重危害了社会公众的财产和安全。

同时,网络带来了思维的开放和信息的解放,也带来了多元化的文化、多元化的价值和多元化的道德观念。一些西方国家充分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资本主义文化的渗透,各种质疑社会主义、诽谤论等比比皆是,还有被西方国家支持的各种组织通过网络有损社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学生很可能会受到这些不良信息和言论的影响,导致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观念淡薄,在信仰和信念上动摇。

2.2.3 信息安全防护意识薄弱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对信息安全教育不重视,信息安全教育的内容也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形势,导致学生信息安全意识不强,使得学生群体成为受到信息安全威胁的主要受害者。很多学生不注意保护网络环境中的个人信息,个人电脑或手机不设置密码保护,对网络中传输的个人照片不加密,采用简单的如生日来设置密码,轻信网络中的骗取财物信息,通过网络发送银行账号和密码等等,这些网络行为都存在危险的信息安全隐患,很多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其中主要表现出信息安全隐患有:个人隐私保护意识不强、电脑防护意识差、网络购物维权意识不强。

个人隐私保护意识不强。当前社交网站成为学生与他人交往的重要平台,学生可以把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在网络中发泄出来,与网友交流,宣泄不满;但是在社交网站上要提交真实的个人信息,很多信息安全意识差的学生会把许多真实的个人信息公布在网络上,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所在学校、照片、联系方式等等,许多网络商家会通过各种手段获取这些信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垃圾短信等形式向学生各类商家广告和信息;还有些不法份子利用学生的信息,实施诈骗抢劫等犯罪活动。

网络购物维权意识不强。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学生的消费观念,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当前高职学生生活的一种潮流和时尚,据CNNIC统计报告,截止2012年底,我国网购用户规模达到2.4亿人,与2011年同比增长24.8%,学生网购比例为62.8%。湘西高职院校内学生网购者逐渐增多,呈现快速上涨趋势。尽管网购在社会和校园中发展火爆,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商品质量问题、交易安全问题、物流配送问题等。很多网络营销商为了获取利益,对产品的描述扬长避短或故意隐瞒产品存在的缺陷,导致消费者的知情权被剥夺;还有一些卖家对产品进行虚假宣传,伪造买家评价,让产品得到好评。而且我国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使网购经验不丰富的学生在购物时蒙受损失而没有得到正当维权。

2.3 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现状

笔者走访了校内的部分学生,并发放了问卷调查表,了解他们对学校开展信息安全教育的一些看法和意见。在对信息安全教育的认识上,学生普遍认为学校信息安全教育只是偶尔开展,而且不太重视,导致自己没有形成信息安全意识;在对学校开展信息安全教育上,很多学生认为学校对信息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开展的形式和效果都不太满意;在信息安全教育知识来源方面,主要来自同学、朋友的经验交流、报刊杂志、新闻报道方面,来自学校课堂教育和学校宣传方面较少;在信息安全教育知识点方面,学生倾向于完全防范知识和信息法律知识。在调查中,合计共发放了526份问卷调查表,回收458份。

从表一可知,有49.3%的学生认为学校不太重视信息安全教育,只有27.3%的学生认为学校很重视信息安全教育;有43.9%的学生认为学校偶尔进行信息安全教育,26.2%的学生认为很少进行,21.4%的学生认为经常开展;当前学生获取信息安全教育的方式主要是课堂开展(28.2%)和海报、展板(25.1)及专题讲座(20.1%);从获取信息安全知识来源方面,有43.9%的学生从同学和朋友处获取相关的信息安全经验,报刊杂志(51.5%),新闻报道(45%);在“学校开展信息安全教育必要性”方面,有56.3%的学生表示非常有必要,只有18.6%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可见,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希望学校能开展信息安全教育,而且很有必要;在调查所需信息安全知识方面,学生主要想了解信息防范知识(76.9%)和信息法律知识(71.1%),所有学校可以在这方面重点开展教育;在“希望进行什么方式的信息安全教育”调查中,学生有70%的认为以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有27.1%的学生希望在课堂中进行;在当前开展“课堂开展信息安全教育”方面,有58.3%的学生认为,在计算机课偶尔讲授信息安全知识,其他课程讲授信息安全知识的只占11%,所以在以课堂为方式的信息安全教育要进行合理设计。从以上可知,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在信息安全教育方面引起高度重视,要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建立起符合时展需要的现代信息安全教育模式,发挥学校在促进学生安全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3、高职院校信息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是网民化程度最高的群体。然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给学生群体带来极大便利和好处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具有网络特色的一系列问题。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网络硬件和技术上的投入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但学校忽视了学生信息安全教育,导致时有信息安全相关侵害案件的发生。信息安全教育作为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促成部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3.1 学校对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从大学生面临的各种信息危险行为来看,形势非常严峻,去年全国大学生的信息危险行为报告率为10.57%。有些学生尽管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很多学生没有正确的方法和途径避免信息危险。学生是一个巨大的群体,一旦信息安全问题发生,将给学校、家庭、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当前有必要大力开展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有效防范学生信息危险行为的发生,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这方面更应该担负起信息安全教育的责任。然而,根据调查,湘西高职院内还没有把信息安全教育列入到正规的教学体系中,认为这方面的教育不太重要或没有必要,形成了信息信息时展与教育体系的严重不协调,导致了特别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信息安全意识非常淡薄甚至是完全没有。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学校对信息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开展的相关教育活动较少,效果也不甚理想。

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开辟了专题讲述信息道德方面的知识,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 也有章节讲述了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但是所占篇幅都不长,讲述的内容也不够深入。在我国教材中的信息安全教育远远跟不上步伐,信息安全教育涉及到的内容广泛,比如个人隐私保密、防盗技术、防火墙技术、网络购物维权、网络心理教育、网络法律法规等内容,而且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络技术及应用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教育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教育,所以信息安全教育不是仅仅靠一堂课、一个章节就能达到教育目的的。从调查中了解到,学校的学生在生活中的学习资料、真实信息、虚拟财产、网银、网络交友等方面都受到信息安全的威胁。在现行教材中找不到具体生活遇到信息安全威胁的防范措施,导致了教育内容缺乏实践性。学校要针对不断出现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不断充实和完善信息安全教育内容,强化信息安全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对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要在信息安全教育方面引起关注和加大投入,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和完善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和培养方案,把信息安全教育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制度化的、规范性的工作来抓。

3.3 学校信息安全教育内容的片面性

一般高校课程体系中,涉及到信息安全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关于信息道德方面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二是关于计算机基础的操作和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三是关于信息安全案例的讲座和海报宣传。这三个方面分别属于信息安全教育的三个层面,即理论层面、技术层面和实践层面。这三个层面的内容相互脱节,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这需要将三个层面的内容合三为一,形成一个系统的信息安全教育教学规划。信息安全教育是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校所有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公共课中应该把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安全意识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掌握了操作技能的同时能够正确处理所面对的信息安全危险,这样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再者,在以上所讲的三个层面的信息安全教育内容中,很多知识已经过时,或涉及到的内容只是表面层次,或者缺乏实际操作,所以要求信息安全教育应该同实践教育相结合,不仅仅是只在课堂中讲授和描绘各种信息危险行为,还要学生主动、大胆的参与各种信息行为,在操作过程中讲解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危险。

从湘西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课程来看,全校共30个专业,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这两门课程涉及到信息安全教育的部分理论和少部分操作技能。在所有专业中只有计算机网络专业开设了《网络安全技术》、《网管技术》和网络安全教育相关的课程,从教材内容来看,也仅仅是局限于理论层面的介绍,没有涉及到具体网络操作层面的信息安全防范内容,所以无论是计算机以外的专业还是计算机专业,今后的课程体系中都要包含设计具体信息安全操作的课程,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掌握信息安全防范方法和技能。

3.4 学校信息安全教师队伍薄弱

从事信息安全教育的专职教师缺乏,有些学校只是选择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教师担任信息安全教育教师。在全国高校中专门培养的信息安全教育专业较少,从事信息安全教育的人才也稀缺,很多学校从事网路安全教育的教师多为计算机或相关专业半路出家、培训上岗。而且,从事信息安全教育受到年龄、精力与固定思维模式的影响,在接收新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产品方面往往落后于学生,以及在网络操作技术和网络应用软件等方面的能力也不及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安全教育的开展。信息安全教育是一门综合学科,而且网络的发展速度也决定了信息安全教育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不断更新信息安全教育知识,使教学内容要求新颖,如果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要求加大对教师的信息安全知识培训力度,吸收最新的信息安全知识,把这些知识及时的传输给学生,丰富学生的信息安全常识,了解最新的信息风险行为,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教育的工作不是某一个人或一个信息安全教师群里可以完全承担得起的,需要学校的班主任、管理人员、任课教师等人员共同承担,形成信息安全学习的良好氛围。

目前,在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教师有32名,而从事信息安全或相关领域方面教育的教师只有8名,远远不能满足学院内8千余名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学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专业背景教师的资源,要积极不断的开展信息安全教育培训,还要从其他相近学科抽取部分具有丰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教师,参加信息安全教育平培训,建立满足学校发展规模相配套的教师队伍。

4、高职院校信息安全教育的思考

4.1 加强对信息安全教育的认识

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方式和方法不断增加和发展,信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造成重大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家庭及学校的教学生活秩序,甚至会影响到学校的其他学生。信息安全教育属于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信息安全教育水平的提高对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降低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校应从当前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的认识。要求计算机专业教师在授课时,要把现实中的信息安全知识和相关网络违法犯罪的案例传授给学生;学校的辅导教师在对于沉迷网络游戏或沉迷于网络中的其他行为的学生展开及时的教育;学校还应该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形成信息安全教育的文化氛围,经常开展信息安全教育的活动、讲座等,把信息安全教育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学期期间,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堂课、一次讲座上。

要经常开展与计算机和互联网有关的法律教育,比如《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一些列与计算机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要重视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以道德教育为切入点有效灌输信息安全教育,例如网络黑客攻击行为、网络经济诈骗、传播色情信息等;要注重信息安全教育以疏导为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方式,要学会体验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的成功与快乐,正确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现实中交往与网上虚拟交往的关系。

4.2 加强信息安全教育队伍建设

建设信息安全教育队伍是学校有效开展信息安全教育的必备条件,在学生信息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信息安全教育教师的作用,要结合信息发展和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承担信息安全教育的教师进修和培训,替身信息安全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操作技能,促进教师的信息安全教育专业化推进。从学校信息安全教育专业化层面来看,教师应该具备专业学科知识、文化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实践性知识,这样才能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对信息安全教育知识的兴趣,才能开展有效的信息安全教育教学活动,教师瑶瑶强化自身在网络操作层面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中把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及反思与信息安全教育理论形成完整的信息安全教育知识体系。学校和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交流工具的交互,,在学校论坛、班级QQ群等网络交流平台进行信息安全教育的教学活动、经验交流,知道学生对各类信息安全问题如何进行处理;要发挥学校网站的和宣传功能,建立信息安全教育的专栏,危害计算机安全和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技术等,对学生进行信息安全教育方面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实用的安全防范技能,提升信息安全方面的防范能力,降低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统一的信息安全共享机制,统一安排培训交流,保持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的均衡性;其次还要建立统一信息安全交流平台,主要以讲座为主。总体说来,就是注重资源共享,依托统一规划,保持学校信息安全技术均衡发展,培养一批优秀的信息安全教师队伍。

4.3 加强信息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现行高职院校在从事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对信息安全课程体系的认识不一致,对信息安全专业所应包含的课程体系及整个课程体系间的所有课程的依托关系不够清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逻辑关联研究也不够透彻。导致在信息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采取的是拼凑式的模式。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安全课程体系在建设过程中没有按照制定的教学规划来建设,必然会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课程不够完善,或者缺少某些重要的核心课程,或是有些课程重复多余,这样在实际教学中会产生一个严重的后果,即出现内容的交叉和重复,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知识点疲劳的现象;而且知识的不连贯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新知识的大幅度跳跃,影响了学生的知识连贯性,导致知识点脱节。

因此,需要针对高职院校所具备的教学条件、教学师资及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建设一套科学合理的信息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达到高质量的、有效的信息安全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详细分析信息安全教育的课程开设依据和原则,准确、客观地评价信息安全教育所开设的各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梳理信息安全教育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确立每门课程所要讲授的核心知识点,以及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每一个课程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和扮演的教学培养角色。

高职院校信息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公共类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文学修养、英语及其他文化类课程,这一类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信息安全教育课程的基础;二是信息安全教育专业基础类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离散数学、高等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等,这些课程要求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第三类是信息安全教育的核心类课程,包括网络编程技术、网络协议分析、防火墙技术、密码及病毒分析、入侵检测技术等,这些课程是专业性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切实了解网络防范技术。同时,除了这些课程的教学,要应该更加注重信息安全实践性环节的教学设计,通过信息危险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信息安全教育,不仅要采用以往发生过的案例进行教学,还要根据网络的发展和学生使用网络的习惯和特点,通过合理的预测,提出信息安全威胁的前瞻性,预测网络中容易诱发信息安全事件的网络行为和操作,进行信息安全防范教育。

参考文献

[1]林阳,祝智庭. 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3,(6).

[2]关小全,大学生安全教育调查研究[J].计算机与网络,2010(7)。521-523.

[3] 聂 多 、 均 许 涧 . 高 校 网 络 安 全 教 育 问 题 与 对 策 探 究 [J] . 职 业 与 教育.2009(10).180-181.

[4] 朱波.浅谈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 (2).

[5] 王雯霞.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2011,(3)

[6]彭阳慈航.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3.4

[7]刘新华.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及教育现状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1(14)

[8]罗海波.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轻工科技,2012.8

[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http://.cn/

作者简介:

向晓华(1982-),女,湖南湘西人,湖南吉首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系本科毕业,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网络信息安全、数字媒体。

第6篇: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范文

(一)不断膨胀的网民群体与相对滞后的教育机制并存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截至2013年12月止,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2013年北京、广东、上海等省的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了65%,而发展相对落后的广西2013年的网民达到了177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37.9%,全国排名第22,是整个西部地区网民规模和普及率最高的省份。在广西的49所高校中,在校大学生网民有数十万人之多,以校园网和社交网为平台的网络触角深入到校园的各个地方,深入到学生的课堂、宿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价值观产生影响,而相应的教育机制和平台却没有建立起来。不断膨胀的网民群体与相对滞后的教育机制并存,已经成为当下高校网络安全的主要特征。

(二)无处不在的网络触角与监管控制的乏力始终存在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更加智能、更加便捷工具的使用,互联网升级3G网络、4G网络的出现,互联网的触角已经覆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有人生动地形容网络化趋势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人类社会将被一网打尽。微信、微博、手机网络、社交网站已经被大众所熟知,“微时代”已经来临。截至2013年12月止,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全国2000万大学生都是手机网民,手机网络客户端的开发已经实现了互联网个人化。目前的高校是以校园网为主要阵地的网络集群,而在校园网之外,如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等提供的3G、4G网络,也深受大学生喜爱。而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使用校园网主要在选课、学费缴纳、学分查询等方面。对大学生喜爱的电影下载、网页浏览、社交平台、游戏等,校园网的网速较慢,而且管制较多。加之智能手机上网已经成为时尚,手机上网涉及个人隐私和权限设置,这种涉及到个人隐私的监控管理很难实现,这两种情况决定了校园网络监控的乏力。

(三)信息传播扩散的无序性与高校网络安全知识平台创建的滞后作为一种新工具,互联网承载着最大、最广的信息传输功能。按照舆论学的相关理论,信息传播的过程就是信息失真的过程。有些信息在开始传播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问题,而有些信息,也可能在传播过程中被无限放大。由于“沉默螺旋效应”的存在,使得虚假信息的危害性进一步升级。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网络间谍等,已经成为频频出现的问题。美国学者詹姆斯•博特(JamsPotter)在他的《大众传播学导论》中指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经历着信息疲劳而浑然不觉。新闻娱乐化、信息碎片化,使人们失去了理解信息的语境,对信息的理解和思考变得浅易,而媒体也给受众造成假象———我们很富有知识。”而互联网构建的虚拟世界往往容易使得学生深陷其中,尤其是网络游戏。大学生正处在各种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而一旦进入“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的无主体网络社会,其原有需要加固的道德纪律和舆论、感情防线极易崩溃,传统道德基础将被逐步消解。面对互联网信息传播、扩散的无序性、多样化,高校建立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平台,开设网络安全知识教育课,培养学生鉴别信息、提高防诈骗、侵害的能力很有必要。而目前,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和平台的构建相对滞后。这直接导致了当前大学生网络犯罪、被网络侵害、沉迷网络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等问题的产生。

二、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平台的开发和管理模式构建

(一)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平台的开发理念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是一个集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安全知识、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培训、网络技术操作为一体的学习平台。构建这样的平台有利于将网络技术教育与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打造一个全方位、多层次、专业性的服务性载体。

(二)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平台的开发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需要有平台支撑,核心在于构建一个以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数据库。数据库的支撑平台需要建设专门的网站,结合高校校园网建设普及的实际,可以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专门的网络安全教育网站,构建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平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平台,深入推广。打造全新独立的教育资源平台,借助校园网的基础地位,深入推进平台的建设和功能的发挥,将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教育深入课堂、深入宿舍、深入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安全知识技能教育平台,可以在现有的校园网基础上增设安全教育栏目,也可以重新打造独立的教育板块,在进行计算机培训、开展安全教育等活动中,融入网络安全知识技能的学习,推进网络安全教育在高校的普及。

2.实现融合,道器相衡。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要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教育等课堂教育相融合,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增强鉴别、抵制不良信息、错误信息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价值观,这与思想政治教育和美学教育等不谋而合。通过打造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平台,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教育等融入其中,在提升学生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塑造学生高尚的品格和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在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平台上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电子课程,进行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和在线评估是丰富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数据库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发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平台的着力点。

3.强化专业,凸显特色。建立专门的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师资队伍,提高德育讲师和技术管理人员利用平台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网络安全知识技能的素质和能力,打造专业化队伍。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资源平台,最终将成为高校德育讲师和技术管理人员开展教育工作、管理工作的平台。因此,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更好地为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网络安全知识技能服务。德育讲师通过平台开展教育,要对平台的使用、管理和特点进行学习,通过平台开展教育与课堂教育完全不同,平台教育更加立体化、更加需要有鉴别意识和相应的操作能力,组织德育讲师进行技术培训有助于提高平台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技术管理人员也是平台的直接管理者、维护者,技术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可以从网络操作、信息维护、数据库管理等方面进行,让学生对网络进行全方位的认识,对网络系统的薄弱环节、“信息黑洞”等有确切的认知,从而提高对网络安全的认知。

(三)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平台的管理

1.对系统本身的维护与管理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网站建立起来后,对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必不可少。由于在校园系统的网络中,存在大量用户,各用户以不同的业务关系或其他关系相对独立地组成各局域网子系统,依靠其子系统的支撑平台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流。这种分布式的工作方式保证了各子系统运行的独立性,从而相应提高了校园网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但相对分散的处理方式使资源共享性和透明性受到抑制,各子系统外用户对非本部门的资源的利用较困难,同时由于教学行业工作特殊性限制,信息流量在局部范围内的突发传送相当频繁,将会导致某些信息通道的瓶颈,造成运行中断。除了资源的分散性和流量的不可预测性外,将来结构的多种化和分布式使网络整体维护工作相当困难。针对以上情况,网络管理系统应主要对网络资源的配置管理、过障管理、性能管理、记账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有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平台的维护管理,引入目前市场上流行最广的CISCOWORKS管理软件可以轻松实现信息的配置、过障管理。

2.教育者对平台的运用和管理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平台的开发,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学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观,提高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和运用能力。网站开发的最终落脚点在教育者身上,教育者如何运用和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显得相当重要。

(1)借助平台优势,促进德育工作取得新突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实现面对面的教学,但鉴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课堂教学的成效往往不是很理想。通过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平台,将德育工作融入安全教育、网络知识教育中,借助网络平台信息传播的迅捷化、可视化、生动化等特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依靠书本、单调乏味的现状。开发德育电子课本、视频与网络安全知识融合,促进德育工作创新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德育和网络安全教育新局面。

(2)开发手机客户端,实现网络安全教育立体化、全覆盖。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手机网络超过了传统的电脑平台,尤其是3G、4G网络的升级,使得手机网民无处不在。大学生上课玩手机几乎成为全国各高校的普遍现象,借助网络安全教育平台、开发手机客户端链接,在微信上链接二维码,可以实现网络安全教育和德育工作的立体化、全覆盖,将学生纳入网络安全教育平台中来,实现网络安全教育全民化,深入校园、宿舍甚至学生的家庭。这样的覆盖面和普及率,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第7篇: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范文

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现状调查的数据分析

1. 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现状主要影响因素

(1)网络环境本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本身就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壮大,网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也日益增多,如图1、图2所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共同点:其一,中小学生都遇到过网络诈骗且有多种形式;其二,中小学生在网络上看到的不良信息以色情信息为主。由此可见,网络环境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是影响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2)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随着网络的普及,中小学生对于网络已经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识。然而,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也只局限于某些方面,对于日益多样复杂的网络,中小学生缺乏多样的网络安全意识,如图3所示。

(3)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网络进入中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中,离不开家长和学校的传播。学校和家长的教育是影响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学校和家长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情况如图4所示。

2. 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现状和主要问题

(1)网络不良信息的泛滥。通过对上面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网络上的色情信息和暴力信息所占的比重非常大,这些不良的信息对中小学生的身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网络暴力游戏带来的,满足了中小学生情感宣泄的需要,同时也会让心智还不完整的中小学生模糊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距。也正是因此,网络所引发的青少年犯罪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同时,在上网过程中,一些学生学会了谩骂,还有一些学生则由于好奇,经不起诱惑前去赴网上约会,结果导致人身伤害的事例时有发生。

(2)家长的教育方法不恰当。首先,家长没有意识到网络安全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现在许多家长自己沉浸在网络世界中,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在上网时会遇到什么事情。其次,家长的教育行为太过极端,会导致孩子的抗拒与反感。

(3)学校信息化教育的不全面,信息技术课程中网络安全教育缺乏,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待提高。

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对策

1. 学校对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的教育

(1)提高网络安全教育的意识和加强信息化教育。在我国,虽然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一直被广泛强调,但大多着眼于学生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校园安全和食品安全,而对网络安全关注不够。因此,在学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顺应时代的变迁。

(2)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网络道德教育。网络世界存在虚拟性、游戏性和危险性,中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容易受到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影响。这就需要学校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要让学生们懂得虚拟的网络世界是不能替代现实生活的,网络世界只能给予我们一时的欢愉,不能成为永久的“避难所”。

(3)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现在网络上有各种论坛和聊天软件供我们使用,这就需要学校更好地规范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行。要让学生知道,虽然网络上发表言论是匿名的,但是随意发送有害的信息或者进行一些不良的宣传活动是违法的。同时学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免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影响学习和正常的生活。

2. 家长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榜样,要做到以身作则。网络让家长们有了新的娱乐空间,但是长时间沉溺在网络世界中,会让孩子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家长在上网时,如果孩子在一旁观看,这时家长就可以抓住机会,恰当引导孩子在上网时所要避免的一些行为,教会孩子选择有效的网络信息。此外,家长要及时和学校教师沟通交流,配合学校教育。家长应该充分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这样也有助于在家里开展教育。在学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同时,家长也可以适当参与,孩子在家里上网时,就可以了解他们对网络安全的了解程度,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

3. 社会对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的对策

首先,加强技术管理,有效过滤不良信息。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多,网络上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相关的技术部门加强技术管理能力,对上传至网络上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防止不良信息在网络上肆意传播。其次,努力净化网络环境。门户网站要有效地选择能正面影响中小学生的网站信息,致力于建立一些适合中小学生长期访问、获得学习资料的网站,为中小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网络安全氛围。同时,网络门户应该做好带头示范作用,加强引导行业自律,努力为学生提供洁净的网络环境。

结 语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大致了解了中小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的认识以及学校、家长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结合国内外的一些相关的研究,给出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措施和建议。为中小学生构建网络安全“防火墙”,是一项艰巨而且长远的任务,不仅需要教育者发挥主动权,更需要社会、家长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王铟,沈绮云.互联网对中小学生负面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10):5-10.

赵冬臣.欧盟国家的中小学网络安全教育:现状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9):12-15.

第8篇: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031-0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底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特别是对走在信息时代前沿的大学生。大学生作为受网络影响很深的庞大群体,上网已经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他们获取知识、了解时事、查询信息、交流感情和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对自身网络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已经引起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对加强高校的网络阵地建设和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

据调查,77.64%的高校都开展了网络安全教育,积极进行正面宣传,拓宽教育视野,扩大受众面,增强宣传力度,起到一定的引导教育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上也存在诸多问题,效果并不十分乐观。调查中,有57%的学生表示通过自学获得网络知识,26%的学生表示通过同学获得网络知识,而仅有17%的学生是从学校获得网络知识。对“网络安全教育”感到“满意”的只占16.7%,近50%的认为“不满意,一般”。在回答“你认为如何提高高校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这一问题,32.54%的同学认为应“培养高校网络道德教育队伍”,20.44%的同学表示应“创新网络安全教育方法”,33.64%的同学认为应“重视高校网络安全心理教育”,13.38%的同学认为应“加强师生沟通交流,实时了解学生动态。”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目前的网络安全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僵化、方法陈旧、教育队伍匮乏、教育流于形式。

1.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僵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垃圾不断增加,国外许多高校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开设了相关课程。目前,国内各高校虽然也已开设网络课程,但是授课内容主要还是信息化技术层面的相关知识,更侧重于技术理论知识,而对于网络安全和有关法规的内容涉足不多,并未开设有针对性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不足,使校园网络安全隐患不断增加,因此各高校应将网络安全问题融入到教育系统中,将课程教学与日常宣传有效结合在一起,为网络安全构筑一道坚实的屏障。

2.网络安全教育方法陈旧。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基本上还是以传统方法为主:采用“两课”、讲座、谈话等形式,表现形式单一,不仅师生之间缺乏双向讨论与交流,还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根据调查,大学生在选修网络安全课程、听网络安全相关讲座、参加网络安全学生活动、阅读网络安全书籍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基本在“偶尔”和“从来没有”之间。大学生的实际参与情况低于参与意愿,收效甚微。因此,我们要创新网络安全教育方法,实现网络安全教育形式与手段的多样化与趣味化。

3.网络安全教育队伍匮乏。在传统安全教育中,教育者具有一定的教育优势。但是网络安全教育中教育者的地位并非如此。网络的飞速发展对教育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他们熟悉网络、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对于网络安全教育者来说不利的是,相当多的教育者对于网络知识的掌握水平及其运用网络技术的经验远远逊于教育的对象――大学生,这种网络使用能力的严重不对称情况进一步加大了网络安全教育的难度,明显限制了网络安全教育效果的发挥。因而,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队伍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来说,他们应该不仅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敬业精神,还具备网络技术、网络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4.网络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现有的网络安全教育更重视网络安全知识的传授与掌握,对于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与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效性,只是形式上的说教,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而且现有的网络安全教育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关联不大,不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需要,难以引起大学生们情感共鸣,教育内容并未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并未深入学生生活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最终不会得到大学生的认可,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对策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是高校教育者的重要责任。

1.充实网络安全教育内容。网络发展非常迅速,为了迎合大学生在观念、行为等方面发展的新要求,网络安全教育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扩展、完善内容,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网络安全常识。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自我防范教育。普及网络安全技术防卫知识,加入防火墙的原理、系统安全的检查和修补、硬盘的工作原理和保护方法。“在课程中应加入计算机系统的安装、防护和设置等实践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等方面了解,有效运用硬件和软件资源提升防护能力”。第二,自我约束教育,通过规范和约束大学生自身的网络行为,形成网络道德自律意识。比如教育大学生不在网络上随意攻击谩骂他人、不以非法手段窥探隐私、不抄袭他人学术成果、不随意下载没有付费的网络资源等,合理合法地利用网络。第三,网络法律法规教育,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大学生不仅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更要运用法律武器自觉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对危及网络安全的行为要勇于抵制,比如遇到网络诈骗要及时举报、避免他人受害等。

2.丰富网络安全教育方法。在新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等特征,网络安全教育表现形式也应多种多样:第一,改灌输式教学方式为启发引导式教学,可采用“讨论型”、“案例型”等方式,通过正反两方面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和法制意识;还可以张贴海报、办宣传专栏及举办讲座等方式及时普及网络安全的新防范方法。第二,积极谋划建立高质量、高层次、有特色、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高校网络活动平台,进一步强化网络安全教育的沟通互动功能、咨询选择功能、预测预防功能和覆盖渗透功能,建立网上网下互动机制,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问,解决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安全教育的有效性。第三,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介,营造良好校园文化、舆论氛围,大力开展各种校园网络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多姿多彩、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中陶冶性情、启迪智慧、愉悦身心、满足精神需要。

3.建设网络安全教育队伍。为了顺应网络时代的新挑战、新要求,更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各高校还应该积极探索队伍建设的新方称新途径,建立一支政治觉悟高、理论水平好、工作能力强、自身修养优、工作效果佳的高水平网络安全教育队伍。第一,提高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的培训,使得不断掌握网络技术,了解网络文化,学习网上教育方法,提高鉴别、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针对性地做好工作。第二,强化网络安全教育队伍的网络监管能力。监管并不是为了限制信息交流及学生的行为监控,而是为网络信息的传入起到“过滤”的作用。及时收集、分析、监控网络信息,进行网上网下互动,可以提高网络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召力。第三,培养网络安全教育队伍的危机处理能力。对可能产生的网络舆情做出应急处理,及时、有效、迅速的做出反应。

4.增加网络安全教育实践。为了增加大学生的道德鉴别力、选择力和自控能力,网络安全教育除了教授理论,应当更加注重实践结合的环节,鼓励大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网络社会里。开展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技能相结合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能使大学生知行合一,将安全意识用于网络技能实践中,也能在网络技能的使用中提高安全意识,强化网络安全教育实践。第一,在课程设置上加入有针对性的提升网络安全技能的相关内容,如怎样区分盗版软件,在社交网站上如何避免暴露个人信息等,在针对性极强的实际操作中将技能与意识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网络操作的安全性。第二,使大学生掌握自我保护和处理安全问题的有效办法。比如教育大学生保护好个人隐私资料,不轻易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不随意接受来源不明的邮件;传授识别虚假网站的方法以及账号被盗后紧急处置的方法等,提高他们对网络风险的认知及防范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充实网络安全教育内容、丰富网络安全教育方法、建设网络安全教育队伍、增加网络安全教育实践,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增强其安全防护能力,规范其网络行为,提高其网络素养。

参考文献:

[1]唐敦.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3).

第9篇: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范文

    随着社会高速网络化,教育信息化也得到了全面开展,各级各类学校越来越重视网络教育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基于网络的教育信息系统,可以把办公数据和文件信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使我们的管理更加有效、快捷和科学。但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联结形式的多样性、终端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网络的开放性等特征,致使建立在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网络教育信息系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安全方面的隐患,并随着网络的发展愈加突出。这些隐患有的源于网络本身,有的源于系统本身,有的虽然采取了一些安全防护措施但是技术陈旧,抵挡不了外界的进攻。因此,当人们在享受高速、方便的网络化办公的同时,如何确保数据与信息的完整与安全,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和必须考虑的课题。

    2.网络教育信息系统安全的含义

    网络教育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辅助教育决策效果为目的的综合性人—机信息系统。基于网络的教育信息系统,可以把办公数据和文件信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是我们的管理更加有效、快捷和科学。利用网络教育信息系统可使办公人员节省大量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办公费用,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而进入本世纪以来,各级各类学校都纷纷建立了基于网络的教育信息系统,并广泛采用网络教育信息系统来进行日常信息处理。在这种开放的网络办公环境下,系统合容易受到非法人员、黑客和病毒的入侵,同时在传输过程中数据也可能被截取、修改或删除。一旦各种教育信息受到了破坏、窃取或篡改,都将对学校的管理、决策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加强教育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工作显得尤其重要。所谓教育信息系统的安全可以分为狭义安全与广义安全两方面。狭义安全主要是对外部攻击的防范,而广义安全则是保障系统中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3.网络教育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

    一个安全的网络教育信息系统可以用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五个方面表征。影响网络教育信息系统安全的隐患既有来自于物理方面的,也有来自于其他方面的。根据网络教育信息系统自身的特点和当前的网络环境,网络教育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性威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网络的安全隐患网络教育信息系统依赖于网络运行,通过网络与外部世界连接,这就使得外部人员可能获得对系统的访问权,网络黑客、脱离单位的人员和其他有恶意的人都有可能和系统连接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1)信息传输中的威胁。主要有两种: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①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网络将虚假信息、垃圾数据和计算机病毒等置入系统内部,破坏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主动攻击又分为内部攻击和远程攻击。内部攻击是指攻击者在网络中取得合法身份后,在局域网内采取攻击的手段以获取超越权限的信息资料。远程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扫描程序等网络工具对远程机器的网络概况、操作系统进行搜索,发现有关目标机的详细资料,利用口令攻击程序等工具,对目标机器的文件资料、配置进行阅读、拷贝、修改,甚至控制机器。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攻击者———黑客的数量在增加,攻击方式也在不断改进。未来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威胁最大的远程攻击可能为以下几种:(a)隐蔽攻击。黑客利用网络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软件产品,将恶意代码在传播过程中改头换面,对代码进行加密,并隐藏其攻击目标,掩盖入侵路径和传播途径,在不知不觉中盗窃、破坏信息,甚至控制机器。(b)自动更新应用。黑客利用软件商通过网络提供的自动更新服务,将恶意代码嵌在更新服务中或者更改更新服务的链接地址使用户在链接时被定向到攻击者的机器上。(c)路由/DNS攻击。目前路由边界网关协议的漏洞很少见,但不是无懈可击,而DNS一直被一些问题困扰。黑客若找出了路由协议的漏洞或控制了DNS,整个网络就失去了可用性。(d“)信息+物理”的混合攻击。这种方式是利用信息手段攻击计算机网络系统,使系统瘫痪,同时以物理方式攻击系统的物理设施。②被动攻击是指攻击者利用通讯设备或其他手段,在通信传输线路中直接搭线窃听,从网络中盗取信息但不破坏信息系统的攻击方式,使信息泄露而不被察觉。主要威胁信息的保密性。网络监听就是一种最常用的被动攻击方法。其特点是隐蔽性强、手段灵活、检测困难。通过网络监听,攻击者能轻易获得各种重要信息。(2)信息存储中的威胁。攻击者在获取系统的访问控制权后,浏览存储介质中的敏感信息,直接盗窃、蓄意删改,这些信息甚至造成系统瘫痪,使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受到破坏。(3)信息加工处理中的威胁。信息在加工处理过程中通常以明文形式出现,在此期间如果遭到攻击,极易使信息泄露。

    3.2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谈到系统管理人员的问题应该说它属于机构的内部事务。通常负责密钥管理和系统维护的人越多,系统出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对此,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建立完整的安全政策,严格控制用户的权限以及对关键信息的访问。许多单位(尤其是一些规模不大的单位)的系统管理员不具备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他们只是对操作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就从事网络管理工作,不知道如何解决安全问题。他们管理的系统普遍缺乏合理的安全规划和管理,从而使得其自身的系统对外呈现出很多不应该出现的安全漏洞,给外界入侵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3系统软件的缺陷这类缺陷主要包括网络教育信息系统本身有缺陷。常见的网络应用系统包含了Web浏览器、Java虚拟机Web服务器、事务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和防火墙等等。由于其结构十分复杂,建立时没有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如对网络互联没有验证、共享文件没有保护、文件没有及时备份等;系统安全防护配置不合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系统权限设置太少,用户口令简短且缺乏安全管理等等。任何一个部分都有可能出错,而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导致安全漏洞或数据失窃、文件被毁或事务被欺骗提交等。

    3.4拒绝服务拒绝服务是指一个未经授权的用户不需要任何特权不断对网络服务进行干扰,改变其正常的作业流程,执行无关程序,使系统响应减慢,甚至瘫痪,影响正常用户的使用。拒绝服务攻击可以由任何人发起,而它只利用2类办法便可实现攻击。(1)系统程序的错误特殊的请求数据可能导致系统瘫痪。(2)协议本身抗干扰能力差这是许多基于TCP/IP的协议所共有的问题,攻击者靠大量的请求数据挤占合法用户的请求空间,使合法用户的请求无法得到响应。典型的示例如SYNFlood、Smurf以及DDoS等。

    3.5安全意识和管理力度不够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现行计算机应用基础及职业培训等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是以单机使用背景为主线展开的,仅限于计算机病毒及防治,只介绍用技术进行安全防范,没有体现用法律、法规、管理、技术全面进行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的理念。整个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不够,尚处于萌芽阶段,造成许多人误认为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是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事,这给网络教育信息系统的安全提供了很大的隐患。而计算机专业人员又认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据说采用各种安全保护技术、保护软件等,限制了安全防范工作开展,为此,有待于对广大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进行培育、提高。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低(包括网络管理员),大部分单位都没有得力的监督实施手段和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没有把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提升到管理的层面。

    4.网络教育信息系统安全隐患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