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药物分析论文范文

药物分析论文精选(九篇)

药物分析论文

第1篇:药物分析论文范文

【摘要】目的分析了解我院2002~2004年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用药金额、用药频率(DDDs)、日用药金额(DDDc)、使用数量等排序方法对我院2002~2004年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一代头孢使用数量最大,第三代头孢用药金额最大,第四代头孢的使用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基本正常。

【关键词】头孢菌素;使用分析

头孢菌素类药物,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大量应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重,成为院内感染率急剧上升的主要诱因[1~3]。而通过控制或减少头孢菌素等抗生素的应用,可明显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因此,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可为制订其控制措施、促进其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鉴于此,笔者对2002~2004年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情况做一统计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现为三乙医院,2004年门诊量为110万人次,住院病人30758人次。头孢菌素类药物购药数据来源于2002~2004年我院药剂科所提供的资料。药品数据包括药名、规格、包装、批发价、数量、生产公司等。

1.2方法

对所有应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品种的数据进行汇总,分别对4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品种的年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Dc)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用药金额按药品通用名、商品名和药品生产商进行排序。

2结果

2.1头孢菌素类药物品种

按药品通用名计算,2002~2004年共有20种头孢菌素类药物在我院应用,其品种数量依次为第三代(13)>第一代(3)=第四代(3)>第二代(1),详见表1。表1头孢菌素类药物品种应用情况(略)注:*根据抗菌谱,把氧氟头孢钠分为第四代

2.2各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

2002~2004年瑞安市人民医院各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详见表2、表3。表2各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金额比较万元(略)表3各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频度比较(略)注:*为均值

由表2可见,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金额最大,各年的用药金额均占总用药金额的70%左右,但呈逐年下降趋势;第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金额最小,但用药金额较2002年上升了367.03%。2004年,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金额较2002年上升52.06%。

由表3可见,3年中DDDs排序为:第一代>第三代>第二代>第四代;DDDc排序则为第四代>第三代>第二代>第一代。第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2004年与2002年比较DDDs分别上升5.3%、195.05%、34.68%、428.57%,DDDc则分别下降39.62%、48.44%、35.43%、21.65%。

2.3头孢菌素类药物单品种的用药金额及生产商销售金额排序2002~2004年瑞安人民医院头孢菌素类药物单品种的用药金额按通用名和商品名排序及生产商销售金额排序前5位详见表4、表5。表4按通用名、商品名排序的单品种用药金额(略)表5生产商销售头孢菌素类药物金额排序(略)

由表4可见,按通用名金额排序的前1、3、5位的金额之和分别为187.9、352.75、483.32万元,分别占该类药物总金额的25.16%、47.24%、64.73%;按商品名(产商名称)金额排序的前1、3、5位的金额之和分别为33.35、81.07、114.33万元,分别占该类药物总金额的15.29%、37.16%、52.4%。

2.4头孢菌素类药物单品种的使用数量排序

见表6。由表6可见,片剂美丰、针剂头孢唑啉使用量最大,各占口服、针剂总量的44.63%、43.09%,均为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表6按商品名排序的单品种使用数量(略)

由表5可见,按药品生产商销售金额排序的前1、3、5位的金额之和分别为66.7、86.28、121万元,分别占该类药物总金额的30.58%、39.55%、55.46%。

3讨论

从上述数据看来,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基本正常。虽在用药金额上第三代排序靠前,但第一代在DDDs排首位,在使用数量方面也以第一代为主,故第一代占临床治疗的主导地位。

数据表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金额最大,按通用名排序的前5位的用药金额之和占总金额的64.73%,其中4种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而按通用名、商品名、产商用药金额排序时,结果不一致,说明生产商同时有多种产品进入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第二、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2004年与2002年比较,DDDs上升195.05%、428.57%,DDDc则下降48.44%、21.65%,说明药物价格有所下降,这可能是医疗机构统一招标采购和浙江省药品实行顺价作价的结果。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数量最大,但第三代的用药金额最高,说明临床医生对头孢菌素类药物选用较为合理,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故价格稍高。第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DDDc均在40%左右,由于第四代头孢抗菌谱广,对革兰阳、阴性菌群作用都较强,为避免造成细菌耐药性和二重感染,临床应用上应慎用。在34种头孢菌素类药物中,以注射剂为主,口服为辅,这可能与住院患者症状较门诊重有关。

以后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药物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的了解,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遵循“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尽量做到能免则免,不轻易使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吕静,肖锡州.1999年广州地区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分析.广东药学,2001,11(5):56-57.

第2篇:药物分析论文范文

1.1传统的实验教学

传统的药用植物学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带教老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材料,按照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的描述验证学过的理论知识。虽然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实验内容和方法己经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实验操作也有较详尽而规范的要求和不断的督导,但是学生因为缺少实验学习的能动性,在实验过程中大多敷衍了事、照本宣科,不去分析实验的机理,不去探讨实验中的问题,使实验教学的质量在教学活动中大打折扣。

1.2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改进为了配合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改革,对药用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进行一些必要改革。在实验内容方面,可以把实验内容分为四部分,即基本实验技术;基础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在实验教学方法方面:对于不同的实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通过实验课的学习获取知识[2,3]。

1.2.1基本实验技术基本实验技术是指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临时装片的制作、生物绘图技术、显微化学方法以及实验室常用药品、试剂、染液等的配制,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等等,这些基础性的实验技术,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并在期末的实验考核中能有所反映。实验教学方法就采用传统的教师先讲授,然后学生进行验证的教学方法。

1.2.2基础的验证性实验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为目的,通过药用植物学中的经典实验和观察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与结构观察;植物组织的主要类型及结构观察;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结构观察等实验。这些实验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实验课显得枯燥,没有生机和活力。

如果我们尝试把“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索性”的实验,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如在实验教学方法上,采取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实验,上课时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对实验要点和实验注意事项简要提示,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然后通过相互讨论来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由教师做总结。对有些实验的材料,除了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外,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如细胞、植物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观察、分类学上的实验都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穿插徒手切片法、染色法、生物绘图法等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1.2.3综合性实验主要针对的是植物分类学的实验,以基本实验技术和基础的验证性实验的技能为基础,变实验室单一观察的方法为实验室与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把传统分类学实验设计为以比较解剖和野外资源调查为主的综合实验。比如,先通过学习让学生直观的认识不同类群的植物,总结各类植物的特征,然后带学生到野外进行对比和扩展实验,巩固理论知识。如对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常见重要类群的特征和分布特点;校园常见物种的鉴定,检索表的编制;某一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珍惜濒危植物的调查等均可设计为综合实验。

通过综合性的实验,使学生既了解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植物资源的丰富性,又增强学生保护植被,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1.2.4探索性实验通过基本技能实验,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植物学基础知识、操作和动手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确定几个研究方向,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经教师检查修改后,利用野外实习和课外假日时间来完成实验的题目。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和科研能力,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和将来的自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视野外实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6]

2.1对生态环境的观察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环境,药用植物也不例外。野外实习首先要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生态环境。指出各类生态环境的特点,尤其指出重点考查的药用植物的主要生态环境。

2.2对单株植物的观察在观察其形态后,要注重从植物的分类学特征上进行观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对于一些当地特产的药用植物要重点观察药用部分器官的形态特征。对于细部的观察可以在采集后整理标本时进行。

2.3培养学生的采集标本能力

2.3.1对采集标本的选择

药用植物的采集要特别注意其标本的典型性和完整性。所谓典型性是指所采标本要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在同种植物中有较强的代表性。所谓完整性,是指整株标本的根、茎、叶、花、果俱全,尤其要采带花的,因为花是鉴定种类的主要依据。对于地下部分有突出特征的药用植物,如百合科、薯蓣科等,应注意采集这此植物的鳞茎、根茎等,它们也是鉴定物种的重要依据。遇到雌雄异株的植物,应分别采集雌、雄株。草木植物的茎生叶和基生叶不同时要注意采集基生叶,如茵陈、荠菜等。寄生植物采集时要把寄生全部或部分采下,并注明关系。

2.3.2采集的注意事项采集标本要注重质量,尽量减少野外采集的数量,对于植物的产地、生活环境、性状、花的颜色、采集日期等都要做详细记录,这对标本的鉴定和研究有很大帮助。一份没有记录的标本是没有科学价值的。

2.4培养学生的标本制作能力

2.4.1保证压制标本的质量

要指导学生做好药用植物标本,最初压制时,必须使标本舒展,叶片应有正面和反面两种叶子,为今后制作药用植物的腊叶标本做好准备。

2.4.2开展标本展评

在实习阶段,应组织学生随时进行采集制作标本的讲评话动,指导学生科学采集标本。野外实习结束后,可以进行以学生、小组或班级为单位的标本展评话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4.3留存优秀标本把学生野外实习作为教学科研的一部分。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采集、制作一批高质量药用植物标本,也可以选择学生制作精良的标本,充实学校的标本室和教学科研素材。

3建立自由开放型实验室,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药用植物学的主要培教学目标是讲授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通过反复实践是很难掌握的。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有限的课堂教授和实践时间内达不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为此,根据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进行实验改革,提出了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教学理念,在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的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尝试。

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含义:其一是指一个单元的实验内容在一段时间内向学生自由开放,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学习、实践,给学生提供学习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其二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自由,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实施开放式探究,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自由开放型实验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一般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向学生开放两个星期,指定一位教师或实验员在实验室值班。这段时间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究学习,教师一般不给予辅导,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设计、操作、得出结果。但实验准备所需用的仪器、药材标本、试剂要有充分的余地,比教学目标要求所规定的内容尽可能多,让学生自由选择,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自由的空间[7,8]。

总之,从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药用植物学试验教学、野外实习和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实施,有利于本门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乃至他们今后的发展均有促进作用。只有教会求学者会学,求学者能学,才能开拓,才能创新。

【参考文献】

[1]孙敏,邓洪平,王明书,等.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8(5):812.

[2]孙敏,王彦涵,王明书,等.高师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科学索质教育探讨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J].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30.

[3]郁达,卢祥云,吴金男,等.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1):15.

[4]黄宝康,张朝晖.药用植物学野外教学的几点体会[J].药学教育,2001,17(1):37.

[5]王丽红,刘娟,郑淑琴.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综述[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4,27(5):69.

[6]叶创兴,廖家遗,廖文波,等.从严要求,提高生物学野外实习的质量,打好生物学专业学生宽广的基础[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5):24.

第3篇:药物分析论文范文

紫金牛科(Myrsinaceae)紫金牛属(Ardisia)植物全世界约300种,分布于热带美洲、太平洋诸岛、印度半岛东部、亚洲东部至南部,我国68种,12变种,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强筋壮骨等功效,用于跌打损伤、消炎、消肿,有的品种还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有的果可食用,种子可榨油。本文结合1997~2003年相关文献对该属植物的主要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

1止咳平喘作用

紫金牛、少年红、朱砂根、百两金、月月红等植物常用于止咳平喘,药效成分为岩白菜素(bergenin),据报道该成分的止咳强度按剂量计算相当于可待因的1/4~1/7。此外,矮地茶所含挥发油有平喘作用[1],所含苯醌能抑制哮喘和炎症[2],所含黄酮苷动物实验能增加气管分泌作用和促进气管纤毛排痰作用。药理实验和临床均证明矮地茶对慢性气管炎效果极佳,少年红皂苷经药理实验和临床验证,认为对急慢性支气管炎有很好的疗效。

2抗炎抑菌、抗病毒作用

紫金牛除有止咳平喘作用外,还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所含的紫金牛酚Ⅰ(ArdisinolⅠ)、紫金牛酚Ⅱ(ArdisinolⅡ)都有较强的抑制结核杆菌生长的作用,Ⅰ的效价为12.5μg/ml,Ⅱ为25~50μg/ml[3]。朱砂根(A.crenata)的25%煎剂在试管内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轻度抑制作用。百两金(A.crispa)的95%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对咽喉炎引起的发热也有作用[4]。田振华于1997年证明朱砂根的醇提取物对金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5]。1996年Piacente等发现,岩白菜素和异岩白菜素具有良好的抗HIV作用,其中异岩白菜素作用更显著。研究还发现,在三羟基苯甲酰的C1、C3和C5位有取代基时抗HIV作用增强[6]。

3抗肿瘤作用

张清华等[7]通过药理实验证明九节龙皂苷Ⅰ和Ⅱ(ArdipusillosideⅠ、Ⅱ)有明显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增加SREC数目,即二者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而且二者对S180和ESC以及B16黑色素瘤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1997年,Horgen等[8]从菲律宾A.iwahigensis中获得链烯基苯酚C30H40O6具细胞毒性,对体外培养的人类胸腺癌、肺癌、结肠癌、表皮样癌和荷尔蒙依赖性前列腺素癌细胞群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2001年,KangYoung-Hwa等[9]发现从A.crispa中分离得到的苯醌类化合物AC7-1(2-methoxy-6-tridecyl-1,4-benzoquinone)能强烈地阻碍B16-F10黑素瘤细胞在细胞外matrix(ECM)上的粘附,并能阻碍B16-F10黑素瘤细胞的浸润;在体内试验中AC7-1能显抑制肺癌的转移和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AC7-1有望成为一个有效的抗肿瘤转移的药物。此外,AC7-1有拮抗PAF、ADP、凝血酶和胶原质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2001年,MegumiSumino等[10]从A.colorataRoxa.获得的三个苯酚类化合物ArdisiphenolsA-C除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外,同时对鼠胸部癌细胞-FM3A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IC50值依次为0.7,0.6,0.5μm。

4抗生育作用

据报道朱砂根(A.crenata)的60%乙醇提取物有较好的抗生育作用,药理实验表明朱砂根的三萜皂苷有较好的抗早孕作用[11]。王怀真等[12]研究了朱砂根总皂苷对多种动物子宫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总皂苷对成年小鼠、豚鼠和家兔离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小剂量使子宫的收缩频率加快,振幅加大,张力明显升高;大剂量使子宫强直性收缩。Chaweeman等[13]从百两金(A.crispa)中分得的两种新皂苷ArdisiacrispinA和B是收缩子宫的活性成分。此外,embelin有抗生育活性。雌性大鼠服用100、50mg/kg,其抗生育力分别为57.9%和55.3%[14]。印度用其作避孕药,因它能抑制子宫内膜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5驱虫和杀虫作用

Embelin有驱绦虫作用,一般剂量为0.2~0.4g。rapanone有驱肠虫作用,还可对抗痢疾阿米巴和阴道滴虫病,Embelin也可对抗毛滴虫,被认为是A.oxyphulla植物中的有效成分[15]。从朱砂根中获得的化合物C40H75N7O15是一种杀虫剂,25ppm此化合物则能抑制蚊、灰蝶、螨等昆虫[16]。

6其他

1993~1995年,Yoshiyasu等先后从A.japonica和A.sieboldii中分离得到的ArdisianoneA、B,maesanin,ArdisiaquinoneA、B,ArdisiaquinoneD-F均为5-脂氧化酶抑制剂,对豚鼠多晶型细胞液的5-脂氧化酶有很强的抑制性,其中ArdisiaquinoneA的抑制力最强[17,18]。

近年来,随着光谱解析技术的提高,从本属植物中发现越来越多的活性成分。其中皂苷类和苯醌类成分有抗肿瘤作用,苯酚类成分对人类癌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岩白菜素和异岩白菜素有抗HIV活性,这些研究成果都为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抗癌和抗艾滋病的药物提供了新思路。多年来,日本对该属植物的研究较多,涉及近20种。我国紫金牛属植物资源丰富,来源广泛,目前已有过研究的品种仅10余种。因此,今后很有必要对本属其他品种进行研究以发现新的活性成分。

【参考文献】

1尹鲁生,范俊源.矮地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草药,1989,20(10):5-8.

2OtsukaPharmaceuticalCo.Ltd.,Extractionof1,4-benzoquinonesfromplants,Jpn.KokaiToyyoKohoJP6075,442[85,75,442],1985,15.

3黄步汉,陈文森,胡燕,等.抗痨中草药紫金牛化学成分研究.药学学报,1981,16(1):27-30.

4刘文江,段青宏,檀密艳,等.中药百两金的药理作用研究.中草药,1986,17(9):21.

5田振华,何燕,骆红梅,等.朱砂根抗炎抗菌作用研究.西北药学杂志,1998,13(3):109.

6PiacenteS,PizzaC,TommasiND.ConstituentsofArdisiajaponicaandTheirinVitroAnti-HIVActivity.JNatProd,1996,59:565-569.

7张清华,王晓娟,缪振春,等.川产九节龙皂苷的化学研究,药学学报,1993,28(9):673-678.

8HorgenFD,GuinaudeanH,PezzutoJMetal,IsolationandStructureElucidationofArdisenone:ANewCytotoxicAlkenylphenolfromArdisiaiwa-higensis.JNatProd,1997,60:533-535.

9KangYoung-Hwa,WooHoKim,ManKiPark,etal,AntimetastaticandantitumoreffectsofbenzoquinonoidAC7-1fromArdisiacrispa.IntJCancer,2001,93:736-740.

10MegumiSumino,ToshikazuSekine,NijsiriRuangrungsi,etal.ArdisiphenolsA-C,NovelAntioxidantsfromtheFruitsofArdisiacolorata.ChemPharmBull,2001,49(12):1664-1665.

11关雄泰,汪茂田,宫予敏,等.朱砂根中皂甙元和次生甙的研究.中草药,1987,18(8):2-5.

12王怀真,何功倍,孙江桥,等.朱砂根三萜总皂甙对子宫的兴奋作用.中草药,1988,19(11):19-20.

13ChaweewanJansakkul,HerbertBaumann,LennartKenne,etal.ArdisiacrispinAandB,TwoUtero-ContractingSaponinsfromArdisiacrispa.PlantaMed,1987,53(5):405.

14KrishnaswamyM,PurushothamanKK.AntifertilitypropertiesofEmberliaribes.IndianJExpBiol,1980,18(11):1359-1360.

15ShahV,SunderR,DeSouzaNJ.Chonemorphineandrapanone-antipa-rasticagentsfromplantsources.JNatProd,1987,50(4):730-731.

16EarthChemicalCo.Ltd.,APesticidefromArdisiacrenata,JpnKokaiTo-kkyoKohoJP59,205,391[84,205,39],1984,15.

第4篇:药物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药物分析;理论课程;创新实践;综合一体化

药物分析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1],药物分析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相关药物分析学基础理论知识,也需要具备药物在生产、检验、流通、使用中的鉴定分析、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相关的药物分析应用实践能力,同时还应擅长药物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为了提高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质量,培养药物分析专业复合型人才,有必要探讨药物分析课程与创新实践综合一体化的必要性和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

1 药物分析课程与创新实践综合一体化的必要性

药物分析类专业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应树立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管理的观念,具备药品开发、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必要的分析检验、创新能力和和解决药物分析实际问题的相应的能力[2]。针对这一要求,药物分析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彰显专业特色, 通过以现行课程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从药物分析学科领域或现实中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和创新实验实践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切实的紧抓 "分析应用型"这个涵义[3]。其核心也体现了在药物分析教学中对药物分析课程与创新实践进行综合一体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2 药物分析课程与创新实践综合一体化的方法途径

(一)药物分析创新课程群的设置

在分析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学科间互补性、依赖性日渐增强,药物分析学科已经不完全仅仅是个方法学科。因此,理顺药物分析专业课程,对相关和同类专业、学科、课程进行有机融合,通过精选、优化、整合的药学和化学专业通识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医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和学术动态引入到整合的相关课程中,从而设置药物分析基础通识创新课程群[6~8]。

(二)一体化综合实验课开设和实践训练

在药物分析创新课程群设置的同时,应重视开设一体化开放实验和实践训练的教学活动,通过将一体化综合实验和实践教学协调渗透, 开设从药物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到药物的制剂分析,鉴别和测定方法,以及体内药物分析等基础实验和科研问题实验,此外也到工厂企业进一步调研和实践应用作为特色的分析应用型实综合大实验体系, 以次一体化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 更深入的理解药物分析在医药行业及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在科研实验和实践训练中强化基础理论知识,从而真正提高专业技能和分析应用能力。

(三)"主动型"创新教学方法的采用

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过程还应注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与科研实验和实践训练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力求做到针对药物分析领域中各种环节的实际问题,不断更新问题体系、夯实理论基础、拓宽知识面、创新分析手段、注重科研实验、结合实践训练、促进独立自学能力,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型"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药物分析基础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的主动性和能动创新性。以此思路构建药物分析专业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药物分析专业的培养要求及目标。

3 总结

本文提出了构建药物分析课程与创新实践综合一体化的必要性和途径。药物分析专业教学方式应该结合学科发展趋势,不断地对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药物分析理论课程与创新实验实践综合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有望实现培养药物分析专业复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甄汉深,贡济宇.药物分析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2]刘文英.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药学育,2005, 21(1):39-41.

[3]苏梦翔,狄斌,李博等.药物分析探究式教学法探索[J].药学教育, 2014, 30(3): 35-38.

[4]柳文媛,狄斌,杭太俊,张尊建.药物分析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J].药学教育,2009,25( 5) :26-28

[5] 付春梅,钱广生,晁若冰.探究式教学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2,28( 4) :35-37.

[6]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7]王敏,陈恒武.适合大类培养的分析化学课程设置改革[J].大学化学,2010, 25(6): 6-8.

第5篇:药物分析论文范文

蒙医药学是祖国传统医药学中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组成之一。它吸纳并借鉴了印度医学、藏医学、中医学理论的精髓,经蒙古族人民的长期医疗实践,而逐步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性、独特理论体系及临床特点的民族医学[1]。其中蒙药学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记载蒙药学已有2800多年的发展史[2]。

蒙药复方为蒙医治疗疾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它的组方较中药复方固定,且同样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它是蒙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具体体现。近年来,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蒙药复方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分离、成分的质控、工艺、药效及机制、临床观察研究等方面,而有关蒙药复方有效物质基础研究则较少。毋庸置疑,蒙药复方中,起到药效作用的有效物质无非是诸多化学成分。通过研究,探求蒙药复方中有效物质(有效组分、有效成分),可揭示蒙药复方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优化制剂工艺,制定复方质量控制标准,进而研发物质、药效及毒理、机制明确的创新药物。因此,本文简要回顾了蒙药复方有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意义及概况,论述了蒙药复方有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思路。为蒙药现代化与国际化趋势,本文提出蒙药复方有效物质基础研究与创新药物研究相结合的观点。

1.蒙古族复方有效物质基础理论的发展

传统蒙药复方是由多种单味药组成的药物组合体。蒙药复方的药效作用是通过该特定的组合体里化学成分群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即这些化学成分群是复方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明确复方中有效物质基础,就可解释蒙药复方中到底哪个成分在起到药效作用,化学成分间是怎么相互协同而作用于人体的。探求蒙药复方中有效物质(有效组分、有效成分),才能对蒙药进行有效的提取、纯化、优化制剂工艺、制定复方质量控制标准,可揭示蒙药复方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进而研发物质、药效及毒理、机制明确的创新药物。因此蒙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是蒙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蒙古族复方有效物质基础研究建立

目前蒙药复方有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多集中在以复方中某个成分或某些单味药的有效成分为指标性成分,于体外水平上,对其进行提取分离、定性及定量分析,或将对其进行药效跟踪,证明其蒙药复方有效。而将其蒙药复方作为一个整体,以药效/药动为指标,于体内,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及药效的追踪,从而确定复方有效物质的研究还未曾报道。以蒙药复方中有效成分为指标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该研究是以蒙药复方中某一成分为指标性成分,其中该指标性成分均是在组方单味药成分的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确定分析的指标性成分,采用多种分离及分析技术对其进行研究工作。在病理模型下,以药效为指标,追踪蒙药复方有效物质基础,本研究即根据临床疗效,建立合理的病理模型,确定一种或多种药效作用的观测与评判指标,然后对复方及各有效组分(有效成分)进行活性追踪。

3关于蒙古族复方制剂与创新药物的研究新思路[3]

蒙药复方制剂与创新药物的研究新思路,以下几种:建立蒙药复方血中各移行成分血清指纹图谱,分析其“类药成分”,依据“血清药物化学”的理念,我们可以建立蒙药复方血中各移行成分血清指纹图谱,在全面分析蒙复方入血成分、分析其“类药成分”(类药成分即有效物质的前体,疑似有效物质)。应用血清药物化学进行研究时,现在多是对复方整体和各个单味药的体内外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找出了移行成分、来源生药及其代谢产物,这能为复方有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奠定基础。基于特定病理模型,分析蒙药复方各成分体内药动学过程(PK),考察复方中各成分间的协同作用及机制,在中药复方化学研究中,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国内外学者,都有很多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笔者在已中也已强调:在研究复方有效物质基础时,病理模型的重要性。因此,蒙药复方有效物质基础研究也同样在合理的病理模型下进行各项研究。基于特定病理模型,根据药动学时间点进行药效学追踪(PD),考察复方中各成分间的协同作用及机制,采用特定的病理模型,根据药代曲线结果,选择不同药效时间点,分别应用药效学实验,对其复方进行药效学追踪,为PK/PD关联性分析提供PD数据。

参考文献

[1] 毕力夫,阿古拉,刘建一,吴岩. 构建蒙医药学现代化研究平台的意义与作用[J].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7,29(05):346-348.

第6篇:药物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 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3-0107-02

制药工程专业属于药学、化学、化工、生物技术等专业的新兴交叉学科和朝阳产业,也是近年来人才需求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紧密依托东南大学的学科优势,自2007年起开设制药工程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新药研发技术,强调制药工艺和工程技术的结合,强化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专业还设有“药品质量控制技术”方向,侧重于培养学生掌握药物分析、药品检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与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具备进行药品生产、全程质量管理及各类药品检验分析的基本能力。

作为成贤学院制药工程专业的重要分析类专业基础课程,药物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树立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观念,使学生能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具备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能力[1]。课程涵盖了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剂学和中药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知识、技术密集和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应用面广、内容更新快的特点。成贤学院的药物分析理论课程为32学时,实验课程为16学时,这就形成了计划学时少和教学信息量多的矛盾,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将所有的常用药物逐一讲解,也不可能逐一回顾所有涉及的基本知识。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成贤学院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提出教学改革和创新方案,通过调整教学结构和内容,扩充课程知识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符合时代和市场要求的制药专业人才。

1 与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教学结合

药物分析、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这三门课程在内容、教学和实验上互为基础,相互交叉,其中分析化学在药物分析中占比重最大,其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药物分析的学习和学生从事药物分析工作的能力。然而,分析化学只重点介绍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使学生在学习时对各种方法在制药工程领域中的作用认识不深,因而主动应用分析化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药物分析的能力常显不足。因此,在药物分析的教学中,应加强与分析化学的联系。例如,化学分析法中的剩余量滴定法在2010版《中国药典》中应用较多,如水解后剩余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剩余碱量法测定氯贝丁酯,剩余碘量法测定异烟肼,溴量法测定5位取代基含不饱和键的巴比妥类药物等。因此,应加强化学分析法的理论及实验教学。

从课程的发展前景看,仪器分析法是药物分析的发展趋势。原有的药物分析课程多集中在容量分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的讨论上,而对其他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介绍较少。然而,随着生物制剂、中药材成分分析、中药制剂和药代动力学等新型药物分析任务的不断涌现,旧有的分析方法往往不能满足药品分析任务的需求[2]。2010版《中国药典》中,色谱法已成为目前药物含量分析的主流方法。所以,在药物分析的教学中,加强色谱法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药物分析的掌握。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应加强新型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的介绍,如LC-MS、GC-MS等,并针对各类药物的适用方法做相应的深入讲解。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资源

由于药物结构式多、课程信息量大,应改变过去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的优势[3],把原本枯燥的药物化学结构和分析过程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方式和动态模型讲解,同时利用色彩、字体、格式、标注、强调等多种方式突出课程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此外,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提问式教学,给学生布置一些药物分析方面的小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制多媒体课件,走上讲台讲解。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个人创新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此外,还可建立药物分析课程网站,方便教师与学生互动。成贤学院正在建立化工与制药工程系网上教务平台,提供药物分析的网络课件和学习资料,并设置讨论版,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及时解决学生课后遇到的难题,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网站以小木虫等学术网站为根基,提供制药工程相关领域的新动态和新进展,使学生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增强就业竞争力。

3 加强实验教学

药物分析除了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独力设计实验的能力[4]。成贤学院制药工程专业根据药物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和学生就业的需求,在验证性实验中选择了典型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实验内容,并加强了仪器分析,如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差示分光光度法等实验内容,共开设了4个实验:葡萄糖注射液的快速分析法、阿司匹林片的鉴别和含量测定(两步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阿司匹林中杂质、维生素B1原料药及片剂的含量测定。旨在培养学生如何根据药物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同时,使学生在查阅资料和书籍的过程中达到综合复习已学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并对药物质量研究有全面直观的了解。

在实验教学中,严格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数据测定、记录及分析实验结果。对于一些常规仪器,如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操作,安排1~2人一台仪器,让学生能独立操作;而对于一些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如红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先通过仪器仿真实验软件来播放仪器的相关信息,如仪器的内部结构、操作流程等,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再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练及学生的实际独立操作加深印象,达到教学的目的。可考虑将实验课程安排从验证性实验过渡到设计性实验。安排学生选做1~2次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提出设计方案,并组织学生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解决方法,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最后写出实验小结。

每周可安排固定的时间开放实验室,学生预约任课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药物分析实际问题带进实验室,进行自主实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可根据教师的一些药物分析类科研课题设置开放性实验,学生自主报名,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验研究。本专业在数年毕业设计和创新实验中发现,学生对产品结构表征及纯度分析的需求日益增加。原先采取学生送样实验教师打谱的方法,为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能力,现多由学生自己完成样品的扫描分析过程。

另外,经过本专业数年的发展,及新仪器、新分析方法的产生和教材的更新,教学大纲和内容也应与时俱进。可通过网络或实地考察兄弟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药物分析课程大纲对现有大纲进行调整,做到优化课程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还可引进或外聘博士及以上学历、高职人员、海内外优秀人才承担药物分析的教学工作,加大本校与外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和职业培训。

4 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在过去的3年里,本专业已与东大苏州研究院、南京化工园区、南京生物医药谷、金陵药业、先声药业、泰州医药城等20余家骨干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每年有50%以上的学生进入相关企业院所进行药物分析类毕业设计;并从去年开始与南京药石药物研发有限公司、江苏柯菲平医药有限公司、江苏威凯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3+1”合作办学。

5 成效与展望

通过学科交叉、利用网络资源以及加强实验教学等手段,使本专业学生产生了学习药物分析的浓厚兴趣。学生无论是和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还是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能使学生提前进入本专业生产开发第一线,了解药物分析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增强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层次,校企双赢。改革的同时,也促使教师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进而提高了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

纵观当前的药物分析教学改革,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程度,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合格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实现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杭太俊.药物分析[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

[2]徐溢,郝敦玲,卢倩,等.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思考[J].药学教育,2007,23(5):40-41.

第7篇:药物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241-02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及相应的知识技能,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使用和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有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1]。药物分析实验课是《药物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实验设计往往是一些孤立的、验证性实验,这类实验虽然可以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熟悉各类常用的实验仪器,但是学生学习被动,缺乏热情,而且不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教研室在药学本科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探索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性,使其具备了初步的科研能力。同时,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查阅相关的资料,理清教学思路,有利于教师实验课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2]。现以“阿司匹林原料药与制剂的分析”为例,探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基本方法

1.布置实验题目,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首先布置实验题目——“阿司匹林原料药与制剂的分析”,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实验室条件(实验试剂与设备),自行设计一套具有可行性的阿司匹林原料药和制剂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的实验方案。通过药学类教材、图书馆藏书及互联网查阅与本实验相关的文献资料。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学校图书馆网站上各类常用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如维普、万方、中国知网等。

2.设计实验方案。将学生3~5人分为一组,各组同学根据个人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尽可能多的写出阿司匹林原料药及制剂(包括片剂、肠溶片、泡腾片、栓剂、缓释片等)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如阿司匹林片含量测定可采用两步滴定法、比色法、HPLC法等测定。然后各组进行组内讨论,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以组为单位设计出几套实验方案。

3.确定最终实验方案。分小班组织学生对各自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课堂讨论,每小班安排一名专任教师负责统筹及指导。首先让每个实验组选出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的实验方案,然后全体同学及教师针对该方案进行讨论,可对实验方案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也可以提出疑问或进行补充,进而使各组实验方案进一步完善,最后根据实验室条件及实验中所使用的制剂类型(主要为阿司匹林片剂及阿司匹林肠溶片),确定最终实验方案,要求所选用的实验方案操作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具有可行性。每组将最终实验方案以报告的形式上交备份,内容包括:选择此套分析方案的依据,说明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的原理;实验中所要应用仪器及试剂;实验的流程,主要指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可用示意图、流程图并辅以文字方式表示,文字说明应写清实验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主要指实验中应格外注意,操作不当易导致实验误差的地方;以及参考文献。

4.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学生分组完成实验。阿司匹林原料药由药物化学实验中各组同学自行合成的成品测定,阿司匹林制剂则根据实验老师随机分发的制剂进行实验,有的组做阿司匹林片剂的分析,有的组做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分析。学生按照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自己准备并完成实验。教师对实验过程全程监控,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顺利进行实验提供保障[2]。

5.书写实验报告。关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报告书写,每位同学均需按论文形式撰写一份实验报告,阐明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等。因为是分组实验,实验小组成员可以共享实验数据,但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分析实验数据,并针对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从实验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实验中有无创新点等。

6.实验成绩的评定。实验成绩的评定主要根据以下四个方面:各组同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情况,包括实验设计方案的全面性、合理性等;课堂讨论情况,包括分班讨论时对实验方案的介绍、对实验的理解、回答问题的清晰程度等;实验操作情况,包括实验操作规范性、实验仪器使用是否正确等;每组实验设计报告及个人实验报告书写情况,包括实验报告撰写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讨论的合理性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成绩按照每个方面25%的比例计入学生实验成绩中,整个药物分析实验成绩按照30%的比例计入学生《药物分析》课程总成绩中。

二、教学效果评价

自2008年在本科药学专业正式开展药物分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来,通过问卷形式让学生对实验课进行评价,学生对实验教学评分均达到90分以上,并且在学院组织的教学观摩活动中,受到了专家和同事的好评。

三、总结

实践表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展,使学生掌握了文献检索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分析总结、语言表达和论文写作等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教学方法中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照葫芦画瓢”式操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指导上设计好的步骤进行实验,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给予指导的方式,从实验方案的设计、确定,实验材料的准备、试剂的配制到实验仪器的使用、结果的记录、实验报告的书写均由学生完成,每一个环节对学生来说都充满了挑战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由于有些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无法预料,学生必须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这样也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2]。对于教师而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必须掌握更多的、新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在授课中,教师能快速、准确地给学生指导。

总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文英.药物分析[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第8篇:药物分析论文范文

方法:对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本中医院药房所得2405张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处方用药具体品种,使用频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丹参、黄芪、当归为我院中药处方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三种中药材,其所占比例分别为93.06%、86.24%、72.60%。

结论:在中医院药房中应用中药处方分析相关措施,可保障患者中药治疗安全性,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从而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处方分析药学服务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51-01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所产生的2405张中药处方进行临床分析,从而探讨中药临床用药相关特点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相关应用,为提高临床中药用药准确性提供可靠依据,最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所产生的2405张中药处方进行临床分析,所有处方均来自我院药房日常取用药品所得。2405张中药处方共显示1531例患者,患者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89岁,平均年龄为55.38±2.27岁,科室类别:内科处方为1736张、外科处方为669张。

1.2方法。对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本中医院药房所得2405张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处方用药具体品种,使用频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3讨论

中医院药房是其对外重要窗口,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要求也相对提高,中医院药房的工作模式也逐渐由传统单一配药转变为确保患者进行临床中药合理应用为目的的综合性药学服务模式[1],中药处方分析在上述过程中占有绝对地位,是药学服务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2]。

中药处方分析在药学服务(药房)中的应用:①分析处方中所写患者病情与用药是否相符,若发现患者病情与处方中所用药物不符情况,应首先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临床医师用药目的,待确定出现不符情况,将该处方返回其开出医师处进行核实,确认或更改后给药;②分析中药处方中所用药物的配伍情况,是否含有配伍禁忌等,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处方开出医师进行纠正后给药;③结合患者实际临床资料,如儿童、老年人、患者是否处于妊娠期等,判断药品用量及用法是否处于安全范围内,避免用药量过大或用法不准确而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④药物配制完成后,应根据所含药物特性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用药指导[3],如煎煮药物时火力、时间、次数等,若有特殊药物,如先煎、包煎、另煎、后下、烊化等应及时告知患者,以免患者实施错误用药方法降低药效甚至无法达到治疗目的;⑤指导患者选取合适的服药时间[4],如滋补类药物适宜在饭前服用,能够使药物与食物中营养成分一同被人体吸收,若药物中某些成分对人体肠胃具有刺激性,应在饭后立即服用,若患者所使用药物具有攻下、驱虫等功效,则应于每日空腹服用,安神类药物应于患者每日睡前服用,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临床效果等;⑥指导患者选取合适的服药次数[5],应用中药治疗患者大多每日服药三次,若患者病情缓慢,可适当改为每日两次服药,若患者用药目的在于治疗咽喉疾病,则可将药物分多次服用,并缓慢下咽,使中药液与咽喉病变部位进行充分接触,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目的,若患者病情出现呕吐现象,则应首先服用预防呕吐类药物,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将中药服下,此举可避免患者将所服用中药呕吐出体外,造成浪费且无法达到治疗目的;⑦根据患者处方中药物告知其用药治疗注意事项[6],如进行中药治疗患者大多不宜多食肉类、豆类、油腻及生冷食物,患者若患有热性疾病应于用药治疗期间尽量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酒,少食肉类及鱼类等,若患者处方目的为温补,则忌饮茶、忌食萝卜等。

综上所述,在中医院药房中应用中药处方分析相关措施,可保障患者中药治疗安全性,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从而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敏.面向病人的临床药学服务[J].实用医技杂志,2010,6(13):917-919

[2]李家娣,李宇佳,原玉珍,等.浅议处方分析在中药饮片调剂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238-239

[3]陈迎春,安福丽,相聪坤.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药业,2009,18(14):64-64

[4]龙惠,蒋静雪.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药房,2008,19(27):2159-2160

第9篇:药物分析论文范文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方剂;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7717(2008)11-2373-02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 in the Factor Analysis Prescription Asthma Study

BIAN Yali,FAN Xinshe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46,Jiangsu,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explores ancient and modern medical monographs and 325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formulas in treating bronchial asthma which are adopted in medical magazines published in recent ten years. By establishing data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formulas,and applying statistics software SPSS13.0 to analyse the principles of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formulas.Thearticle sumsup the medicine tea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formula usually used for treatingBronchial Asthmaancient and modern,and further explores thecompatibility rules and dialectical relations of the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formulas,to afford references for clinic and experiment studies in treating Bronchial Asthma for the future.

Key words: bronchial asthma;traditionsl Chinese medical formulas;factor analysis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哮喘给人类造成经济负担,本病临床控制及痊愈率较差,患病大多迁延日久,缠绵难愈。现代医学在哮喘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随着对哮喘病认识和治疗的不断深入,其种种不足和局限性也显现出来。中医药在治疗哮喘时有其辨证论治的特色。但由于对该病的认识角度不同以及个人认识的局限性,使中医对哮喘病的辨证论治和组方配伍规律缺乏规范化的研究和系统整理。

因子分析方法(Factor analysis)又称因素分析,是一种寻找潜在支配因子的模型分析方法[1]。通过对不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将变量的数量加以综合分类简化,以较少的变量来代替原来变量中所含信息,从而帮助研究者分析影响变量的主要潜在因素的方法。测变量来推测隐变量所起作用的大小。因子分析方法作为处理多变量数据的一个数学方法,它可以提示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目的是从为数众多的可观测的变量中概括和推论出少数的因子,用最少的因子来概括和解释最大量的观测事实,从而建立起最简洁、最基本的概念系统,揭示事物之间最本质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历代哮喘方剂所用高频药物的因子分析,探讨其组方用药的规律,推论与之相应的辨证分型。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本研究数据的收集范围为汉代至今载有哮喘病相关论述的中医文献资料,明代至清代(约为公元1368年到公元1912年)医籍中属于内科范畴的有关脾胃湿热证的文献资料,包括综合性医著、方书、专书、本草、类书、医案、医论、医话等。基于本研究的需要,所收录的方剂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1)以方剂的功用、主治为依据,方源、组成、用法、主治俱备者;(2)古代方剂,主治中明确载有“哮”“哮证”“”“哮吼”“呷嗽”等字样者,或证候表现具有哮喘症状表现者均在收集之列;(3)现代方剂,除符合古代方剂的收集条件外,一般必须有25例以上的临床资料总结,有固定而明确的药物组成。排除标准:(1)方剂相关资料缺失者。(2)对于方剂主治症过于庞杂,组方用药对哮喘病缺乏针对性,原则上不收录。(3)多种治疗方法(如针灸)配合治疗的病例。(4)现代方剂中属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病例。

共收集了古今治疗哮喘方剂325首,涉及药物315种。所有统计选用国际公认的权威分析软件“SPSS 13.0 for Windows”。将325首哮喘方剂的数据信息统一规范化处理,对其中组成药物所涉及的异名查阅《中华本草》进行统一,如“芒硝”的异名有“马牙消”、“朴消”等,“砒石”的异名有“白砒”、“信砒”、“信石”等,经过统一规范共有315种常用中药包括在内。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导入SPSS13.0,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1.2 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用于因子分析的适应性检验。KMO是用来检验变量间的偏相关系数的大小,其值介于0~1之间,KMO值越接近1,说明变量间相关性越强,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球形Bartlett检验是用来判断相关阵是否为单位阵,如果为单位阵,则各变量独立,因子分析无效。本研究的KMO值是0.684,Bartlett检验:X2=1123.574,P

2 对数据的分析及结果

通过对这315味药物的初步分析,根据频率统计保留了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24个药物(如表1),即舍弃频率小于8%的药物。接着在对基础数据进行评价认为可行的基础上,用SPSS软件对这24个变量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提取、对获取的初始因子矩阵表进行斜交旋转、获取各药物在相关因子下的载荷系数,接着将24个变量对于每一个因子的影响程度进行计算,即对于每个因子,统计药物出现的频率,通过计算24个变量对于每一个因子的影响程度确定每个因子下出现次数最多的药物名称,也就是对该因子影响最大的药物(如表2)。根据症状频率统计表和由旋转后的因子矩阵表,按照载荷系数大于0.4为界值,确定大于0.4的指标作为每一个因子对应的药物,最终分析出这5个因子所对应的药物信息(如表2),据此确定各因子与药物的对应情况(如表3)。从药物在空间结构上的分布(如图1)可以看出,图中空间上距离较近的点代表某一因子。如A9陈皮、A23白术、A5茯苓在空间上距离较近,即F2因子;又如A133地龙、A128蝉蜕、A68白僵蚕在空间上距离较近,即F4因子。

3 分析与讨论

因子分析是通过研究多个变量间相关系数矩阵的内部依赖关系,找出能综合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即公因子。然后根据相关性的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共性)较高,而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2]。实际上是对多个指标变量用少数几个潜在指标的

线性组合来表示。在本研究中,通过对哮喘治疗方剂所用药物的因子分析,可以提取出本病常用的药物组群,其中F1由祛风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物组成,是治疗哮喘的主要药物,提示外邪犯肺,宿痰伏肺,肺失宣降的基本病机,其中麻黄、杏仁是最为常用的平喘药物;F2由敛肺滋肾、温肺化饮、化痰平喘的药物组成,提示痰饮伏肺,肾不纳气的病机;F3由理气健脾,利水渗湿的药物组成,提示伏痰是哮喘发病中的重要因素、通过理气利湿健脾来祛除痰饮;F4由息风止痉的药物组成,现代研究表明,该类药物有一定的解痉、平喘作用;F5由化痰清热的药物组成,提示痰热为患,壅阻于肺的病机。从以上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五组因子体现了痰饮伏肺、肺失宣降、气滞痰阻、痰热内扰、风盛痰阻、肺脾气虚、肺肾两虚等多种复杂的病理变化,药物配伍组成多呈现寒热并用、补泻同施的配伍特点。并且从5组因子的药物可以推导出哮喘病相对应的中医证型:分别为寒饮伏肺证、痰热蕴肺证、肺脾两虚证、风痰阻肺证、肺肾气虚证,较为符合临床实际。

综上所述,本文用因子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剂文献进行研究,找出其用药的配伍规律特点,重新审视中医学对该病的病机、辨证分型的认识,以此揭示中医学治疗哮喘病的优势和特点,为其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也试图在传统文献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将文献与现代方法相结合,为文献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