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药物制剂专业范文

药物制剂专业精选(九篇)

药物制剂专业

第1篇:药物制剂专业范文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for Pharmaceutical English

Gu Shuangxi Zhang Heng* Wang Kai Zhang Xiulan Li Li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harmacy,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430073,China)

Abstract:The teaching reform on pharmaceutical English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goals of pharmaceutical speciality.I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s,a vocabulary of about 1500“core words”were selected elaborately,and the materials for reading and translating were chosen based on the classical and forefront literatures.I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a heuristic and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was adopted to facilitate 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and the application of pharmaceutical English was emphasized,which promote prominently the English ability of student.

Key Words:Pharmaceutical English;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Teaching reform

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完成从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1]。药物制剂专业英语开设于药物制剂专业高年级,在此阶段学生已完成大学英语教学任务,具备有一定的公共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药物制剂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专业外文文献的获取、阅读、翻译和撰写以及提高综合素质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致力于药物制剂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学生和教学督导的普遍认可。

1 教学内容的选择

药物制剂专业英语的教学时间一般不超过32学时,远不如大学英语的教学时间充裕。经历了四年的学习,学生们即将从事专业工作或继续攻读更高学位,专业英语的学习只有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实质帮助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笔者根据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从词汇、阅读与翻译方面来分享笔者在教学中的体会。

1.1 词汇

本科生初学专业英语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词汇量不够[2]。作者在教学中从两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从观念上要改变学生们对专业英语缺乏信心的现状。首先,鼓励学生克服对专业词汇的恐惧心理。专业词汇看起来数量巨大,但比四六级英语词汇的构词方式更有规律,因此也要好记得多。例如,无机盐的名称都是由“金属元素+阴离子”构成;有机化合物命名中的醛(aldehyde)、酸(acid)等都有固定的表达方式。而药物名称中的很多词汇如Aspirin(阿司匹林)等都是音译过来的,这些词汇比起大部分四六级词汇要好记得多。另一方面,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目前大部分药学和制药工程类专业英语教材中的词汇涉及面过于狭窄;因此,花费大量时间,从药学、化学化工、生物和医学几个相关领域的专业词汇中遴选出约1500个词汇作为“核心词汇”,掌握这些词汇后,学生阅读专业文献的难度就显著降低,绝大部分语句无需专业辞典即可译出,成就感油然而生。

1.2 阅读与翻译

阅读和英汉互译是本科专业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笔者在这些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做到了“经典”与“前沿”的结合。所谓“经典”,就是阅读和翻译的大部分内容都选自国外经典英文教材,且这些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前期的主流课程(如: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中已经学习过的经典内容。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让学生对经典教学内容加深印象,例如,在课堂教学初期问到学生们关于血药浓度、首过效应、生物电子等排、前药原理等这样一些经典内容,相当多的学生印象模糊甚至完全忘记;而在专业英语的学习后,这些内容以专业英语的方式被重温,大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所谓“前沿”,就是阅读和翻译的内容除了要有经典的教学内容外,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专业前沿的英文文献,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些老师在专业英语教学中仍采取像大学英语甚至中学英语那样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大大伤害了学生们对专业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笔者从如下两个方面转变了教学方式。

2.1 互动启发式教学

在课堂上要避免老师拼命灌输但学生却毫无反应的被动局面,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做到教学相长。老师要采取互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要避免“一言堂”,多提问题,启发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和探讨问题,并主动参与讨论。例如,在翻译部分的学习中,老师可以边讲授各类翻译技巧,边配合对应的实例句型让学生参与翻译;在基本掌握翻译技巧后,再让学生翻译整段或整篇的专业文献,文献题材须具有一定趣味性。

2.2 激发兴趣,注重应用

专业英语教学是大学生完成公共英语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后提高专业英语能力的必要教学环节[3],为高素质的药物制剂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一方面,通过兴趣引导,诱导学生改变原先认为只有继续攻读更高学位才会用到专业英语的错误观点,使他们认识到以后在公司、在医院、在药房、在药品监管部门等各种工作的很多场合,他们都需要专业英语。另一方面,专业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应用。在教学中,我把专业文献的全面检索方法、专业英文报告的要素、英文求职简历的制作等与学生日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内容都穿插到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们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第2篇:药物制剂专业范文

【关键词】药物制剂专业 教学策略 实践性 互动式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69-01

药物制剂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人才,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从事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工作,属于高级科学技术培养人才。本文就以“基于药物制剂专业的课程教学策略研究”为题来进行浅谈,企在对于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实际应用及科研能力培养做出贡献,从而为向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创新科技人才提供依据。

(一)我国的药物制剂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实践性教学不足的问题。

目前,在药物制剂专业教学中存在着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实践教学的缺失和减少,具体来说就是:

第一,实践性操作课程设置过少或是课时安排不足,这就使得药物制剂专业这门应用型课程没有得到最大化的操作和实践,使得学生们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及时检验所学知识并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第二,在药物制剂专业这门课程中,即便是给与学生们安排了实践性课时的练习,但是由于实验时间上的局限性等原因,学生们不能够亲身体验到实验的全过程,只能按部就班地在规定学时内进行有限的操作,这就使得实践性操作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加之其在整个专业中的成绩计入方面的不完善,更加使得学生们不太重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在学生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

第三,在实践教学环节管理中也存在着松散性问题,并且学生们所进入的实习单位也会由于条件和师资不足等原因,使得它们在今后的科研能力发展方面不足,缺乏系统性和渐进性的培养方法,不利于学生们综合性发展。

(二)基于药物制剂专业的课程教学策略,重在解决该专业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

针对以上对于药物制剂专业中所存在的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性教学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意识,以实践教学观念更新为途径来改变实践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辅措施的观念,更要积极创造一切条件来将该专业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切实结合起来,使得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来促进学生们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们成为创新型和高素质人才,无论是具体工作还是科研工作都可以顺利进行。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第一,建立药物制剂专业中的分层次、分模块的培养模式。

在药物制剂专业中,我们可以通过分层次、分模块的方式来进行学生培养,对学生们的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及综合创新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学生们熟练掌握药物制剂中的诸如称重、量取或倾倒等基本性操作,在不断的实践中结合理论知识来实验原理,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达到更高程度的要求,最终实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模块培养为例,教师要在学生们在校期间最大程度地鼓励学生们参加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实践活动,扩大他们的专业实践视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其操作技能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通过处理各种实际问题来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并以此来明确其自我发展目标和工作规划等问题,在学中思、在用中提高。

第二,在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中要使用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中不断通过实践来进行有根有据的交流和讨论。

我们知道,在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但是如何使得学生们学习更加有效呢?为此,笔者建议,我们应该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实践性教学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掌握)来制定因材施教式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们在坚实的理论知识的保障下通过实践性操作来进行不断总结和分析,认真思考,然后以分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讨论和争辩,使得课堂上是一种人人发言、人人参与的氛围,这样的实践性教学才是最为有效的,毕竟我们的实践性教学不应该是仅仅做秀,学生们的收获才是最为关键的。

第三,在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中还要充分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

在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中还要充分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使得学生们在进行实践操作之前对于其所学知识有一个较为形象的辨别和认识,这样才会更加有利于实践性教学的成效性。在药物制剂专业中,有很多实践性操作,例如水浴、蒸发、回流等,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首先要学生们进行观察,看一看演示者们是如何操作的,然后教师给与指导,最后再让学生们进行操作,这样的教学及实践过程才是有效的和高效的。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加快实验进度而后加大成功率,并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们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得学生们在观察的过程中仔细思考,及时发现问题,使得其实践性操作有着更加坚实的基础,锻炼了学生们严谨的治学和操作态度。

参考文献:

第3篇:药物制剂专业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 GMP教学 改革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持续高速发展,人们对医疗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带动了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整个制药工业的繁荣。与此同时,对药品生产实施全过程监控,把影响药品质量的人为差错以及对药品的污染和交叉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成橹埔┕ひ党中发展的重中之重。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全称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制药行业都以GMP作为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GMP也是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质量进行全面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高专院校药物制剂专业学生毕业后,制药企业是其主要的就业方向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GMP课程是高职院校培养制药专业、药物制剂专业等药学相关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文主要对高职高专院校药物制剂专业GMP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在GMP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仿真实训相结合,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保证教学效果。

一、理论教学

我国现行版GMP全文共有十四章共313条,内容繁多,知识点较为琐碎,使理论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理论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

首先是教材的选择,经过综合比较,最终选择《药品GMP实务》作为参考教材。该教材以我国现行版的GMP为主线,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药品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的相关GMP知识,而且每个章节都附有知识链接、课堂讨论、目标检测等学习模块,条理清晰,内容科学实用,难度适中,对没有GMP相关知识基础的药物制剂专业学生来说,《药品GMP实务》是一本比较合适的参考教材。但是该教材中各个章节的设置是参考2010版GMP中各章节排序,在教学过程中按该章节顺序进行讲解,系统性不强。经过调研,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将原来的章节顺序打乱并重新整合,以药品生产过程为主线,即按照物料采购、生产前准备、生产操作、生产结束、质量检查、药品销售的顺序,将课堂教学内容分为7个模块进行教学[1]。

在教学过程当中,采取比较法、案例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比如在介绍现行版GMP时,采用比较法,将我国现行版GMP与1998版GMP进行对比,找出不同版本之间哪些条款有变化,有哪些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GMP的理念,加深对现行版GMP的认识;也可将我国的GMP与美国的CGMP进行对比,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纵向上找到我国的药品生产行业与国际之间的差距。

在教学内容上,应做好相应的取舍。GMP内容十分丰富,而理论教学时间安排十分有限,无法对每个知识点进行面面俱到的讲解。因此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以“贴近学生、贴近岗位”为原则,以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为最终目的,对选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取舍。

二、实践教学

GMP中每个条款的实践性都非常强,而在校学生从未真正在制药企业一线岗位上从事过药品生产工作,几乎没有药品生产实践的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即使能够记住GMP中的条款,但是对条款的理解仍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在GMP教学过程中,应突破课堂教学的框架,充分利用我校的优势资源――药物制剂实训平台,通过构建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通过药物制剂生产技术训练让学生掌握各类制剂的最基本的单元操作,比如固体制剂的粉碎、分筛、制粒、干燥、压片、包装、检验等操作。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技能后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也就是按照GMP 的运作流程和SOP(标准操作规程) 的要求,模拟岗位环境进行现场操作,熟练掌握药物不同剂型的制药工序、设备和生产操作技能。通过实践教学的训练,结合理论教学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可以达到能力和素质共同培养的目的,在药品生产的实践学习过程中,同步建立良好的GMP意识。

三、GMP仿真实训

GMP仿真实训系统能够完全实现制药生产主要工作任务的模拟,学生进入GMP仿真实训环境,犹如进入真实的GMP车间,可以使学生真实感受到制药生产的全过程,模拟实实在在的技能训练。

四、总结

在GMP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上述立体式的教学手段,对GMP的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法规解读,而是在仿真实训时的实习模拟,在实践时可以操作。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将来也能够更快地融入工作情境,适应制药企业的工作。

第4篇:药物制剂专业范文

0 引言

对于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来说,教育人才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从事药品检验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高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不仅要重视对理论知识掌握,同时一定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意义重大。 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教育部在意见中明确规定,“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具体的实施时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利用上。

1 高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专业大多数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实训基地。高职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的形式都比较较单一,校内实验课程是实践教学的第一步,学生把初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实验的验证,但是校内实验室规模比较小,实验设备仪器有限,不能购买大型的生产型设备,只能用来开展基础课实验和药品检验分析等课程的实验,总体上来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1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少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主要是以实验动手能力为主,需要大量的与地方产业相适应的仪器设备,但是投入的经费不足,导致很多实验课程不能正常开设,制约了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的质量。

地方普通高校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很多实践教学设施比较落后,功能也比较单一,有的只能是教师演示,学生不能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过程。因此,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设备设施必须不断更新,才能更好地满足培养与地方产业接轨的专业人才的需要。

1.2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比较滞后

目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主要是学校选择合适的制药企业,校企双方通过合作的形式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多数只是短期的接收学生进行学习,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并没有真正在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作用,学生短期的实习后并不能真正成为企业的员工,所以他们并不愿意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体现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简单地进入企业实习,所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相对比较滞后。

1.3 师资结构不平衡,缺少“双师型”教师

高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理论水平较高,并没有到药厂等相关企业工作的经历,缺乏实践教学工作的经验,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对比较弱。因此,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教师比较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定要有一批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确保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训与实习能够顺利开展。

2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

一是企业没有接受学生实习的义务。学生到企业实习次数多、时间短,企业一次提供的岗位有限。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或实训,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行,也会给管理人员带来不便,学生到企业实习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大多数企业不太愿意承受学生顶岗实习。二是学校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上自身投入不足。学校实习实训的师资力量不足,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有些力不从心。在课程设置上,理论学时比较多,实践学时比较少,学校安排的实践学时不能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企业实际需求与学生能力素质存在差异,平时参与社会活动比较少,实践动手能力弱,不能充分胜任岗位的要求。四是专业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比较少,缺乏沟通与协调,不能把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适当调整,很少参与企业实践活动。

3 改进和提高高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议

高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是长期性的,实践教学基地一定要具有稳定性,保持常态化,才能保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1 建立多样化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定要以行业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为基础,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建立实用型的实践教学环境。加入投资,建立一批与行业相吻合的设施,如药品检验室等。积极探索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可利用人才资源优势,为药厂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比如为一些小的企业进行药品检验工作,实现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

3.2 构建“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目前,大多数教师缺少药厂相关工作经验,学校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加强药物制剂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采用校企互聘互派的方式来提高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素质。更新教师队伍建设理念,坚持“走出去” 、“请进来”, 也就是专业教师和学生一起到企业去进行实习,从而可以让教师了解企业,并能提高老师的实践操作能力,聘请实践教学基地企业的优秀员工到校内进行实践教学指导,这样也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双导师制”培养,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作用。积极鼓励教师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 鼓励老师到药厂等相关企业做兼职,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鼓励教师考取“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努力将其培养成“双师型”教师。

3.3 建设高质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广泛建立稳固的、高质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与企业合作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的计划,在调整人才培养计划时可以邀请企业骨干参与修订工作,从而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要定期接收学生到生产车间进行实践实习,学校随时接收企业的部分员工到学校进行学习,从而更新知识。学校要充分发挥优势,从制药行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协助解决制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以企业为主导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企业会把实习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同工一样对待,从而实现学校和企业双方共赢。建设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3.4 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

第5篇:药物制剂专业范文

1.1 对于中等职业教育中制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以及实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实习岗位胜任不了,动手能力差,专业知识与就业岗位技能脱节等问题。

1.2 本次课改的目的在于将“五位一体”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五位一体及即“教师队伍一体化”、“教材编写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组织一体化”、“教学评价一体化”[1]。在课改的过程中,讨论解决所出现的问题,最终目标为建立一套适合中等职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实施一个教学循环后,效果显著,取得阶段性的成功。

2 具体实施准备

2.1 对传统教学观念的改革

在职业教育的课程上,教师经常是课堂的主题,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教学的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所以在课程改革之前,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应为课堂的领航者,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合市场和企业需要的人才。

2.2 分析、总结现行的教学方法,发现不足之处[2]

对现行的化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是课本讲授加实训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反应听不懂,知识较难,不感兴趣等情况。也存在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学习之后很难应用的情况。

2.3 对省内企业进行调研,掌握企业的真正需求

每年利用假期的时间,我们都会到企业进行轮训和学习,掌握省内大多企业需求人才类型,总结我们所教出的学生是否为企业所需要的。

2.4 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调研的结果,将“五位一体”教学法应用到教学的过程中,对化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模块划分,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大的模块,每个模块根据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5 重新建立考核机制,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考核过程中,都是以“一张试卷”的形式进行的,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只重视最后的试卷成绩,对平时的课堂的教学并不是十分的感兴趣。在本次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考核形式也进行了改革,将考核分为理论课和实训课两个方面,理论课包括平时出勤情况,课堂问题的回答情况,知识掌握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四个部分经行考核。实践课包括平时出勤情况,实训动手能力,实验结果准确性和期末课题论文四个部分进行考核。每个部分都占有一定比例的分值。

3 具体实施安排

3.1 建立课改实验班

学院14级药物制剂专业共有五个平行班级,为了确保实验数据真实有效,将170名学生随机分布于五个班级中。14药1班35人,14药2班35人,14药3班35人,14药4班35人,14药5班30人。其中,将14药1班作为实验班级,对此班学生进行“五位一体”药事法规课程的课改教学,其他四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

3.2 将化学相关课程进行模块划分

本次课程改革,应用“五位一体”教学法,将化学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模块划分,包括三个模块,模块一为基础化学知识,模块二药物化学知识,模块三分析化学知识,根据每个模块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项目。

以模块三为例,介绍课程的划分

模块三:分析化学

3.3 课前进行任务布置

在每个项目学习之前都将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资料收集对所学课程有一定了解,通过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还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更好掌握教学的内容。

3.4 理论课堂进行分组教学[3]

在每一个项目的讲解过程中,学生都一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教师将每个项目的内容进行讲解之后,要对每个小组的同学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本项目内的讲授问题。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进行小组之间的评比,找出每个小组的优缺点,使同学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更综合的职业素养。

3.5 实训课程的具体安排

每个项目的学习之后,都会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改的过程中,主要在原有的化学实训的基础上,和药物制剂转呀结合在一起,体现制药专业的特点。为以后进入企业做好准备。使学生能过体会到工作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应变能力和职业素养。

3.6 教学项目的内容

项目一:×××××××

目标技能要求流程评估

任务1.1:×××××××

目标技能要求操作流程理论指导任务组织与实训环境任务执行

3.7 模块教学的过程

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课堂上各组总结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教师相关知识的讲授;进行课分组学习和讨论;布置实训任务;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总结实训结果。

3.8 具体考核的内容和方法

理论课考核内容(如图1);实训课考核内容(如图2)

4 课改之后,结果分析

4.1 传统教学过程与模块教学的对比、区分

传统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课程内容比较枯燥,概念性内容比较多;以讲授为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老师作用:教学;学生是被动的学习方式,考试作为考核方式。

模块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按照实际岗位所需知识的内容进行分类,注重实际运用的能力;分组讨论、实训为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布置任务-讲授相关知识-案例分析-实训课程-市场调研-结果汇报,老师作用:引导;学生是主动的教学方式,并以实际的运用、分析能力作为考核方式。

4.2 课改班级和传统班级学生综合素质的对比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对课改班级和传统班级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统计、对比,得出结果如下:

考核内容:课改班学生提升和传统班学生提升分别为:

语言表达能力,42%和12%;团队合作,47%和7%;阅读能力,56%和36%;个人总结能力.37%和5%;沟通能力,40%和20%;药学专业知识。40%和37%;职业素养,34%和12%。课改班学生具有对未来职业的定位,而传统班没有。

第6篇:药物制剂专业范文

【关键词】药剂专业;课程体系;调整

专业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原已形成的“学训结合、技能为本,随岗提高”“2+1”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兼顾了知识与技能的一体化,但在课程建设中,没有很好地体现职业方向,与专业培养定位有一定偏差。通过对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讨,结合培养定位确定“学岗融通、项目训练、顶岗实习”“2+1”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调研结果,确立药剂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领域及工作任务。通过研讨、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改革目前涉及面宽,针对性不强的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能力结构为核心”新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一、药剂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及培养定位

1.药剂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

中职药剂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医院(乡镇卫生院)药房及药剂科、医药公司、社会药房、药检机构等;核心就业岗位有药品调剂、药品制剂生产、药品检验、药品营销等。

2.药剂专业学生的专业培养定位

药剂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药剂专业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药卫生机构和行业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检验和药学服务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高素质劳动者。

二、药剂专业学生完成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1.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要求

①具有药用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疾病概要等基本知识与技能;②具有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制剂技术、药事管理学、药品营销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③具有药物开发、生产及药动学、药效学的基本理论及药物的专业知识,并了解最新进展;④熟悉国家关于药物的生产标准、质量控制、药品营销等方面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⑤具有职业资格考试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⑥具有药剂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

2.专业方向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药学服务方向:①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在各级各类医药卫生单位能开展用药指导和宣教工作;②具有一定的药剂知识,在职业药师的指导下,能开展相应的药学服务工作。

药物制剂方向:①熟悉一般原料药、常用制剂的基本生产过程,了解常用设备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使用技术;②具有常用制剂、药物合成反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常用制药设备的特点及使用方法;③熟悉药事管理知识,具有了解国内外新药进展信息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学知识、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了解国内各类药品市场信息的初步能力;④了解GMP的相关知识和质量检验方法等。

药品检验方向:①掌握药物检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检验能力;②具有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在食品、药品等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与应用、管理和质量检验等工作。

药品营销方向:①了解我国药品市场运作的特点,熟悉药品销售的基本程序;②具有药品流通企业的采购、销售、质量检验、仓储管理、物流等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③具备在药品营销部门开展用药咨询、进行合理用药指导的能力,在执业药师的指导下,开展社区药剂服务等工作。

3.素质要求

①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②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③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体魄健康、行为文明。

④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三、药剂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

1.药剂专业课程的增设及删减

为了适应学生就业及发展的宽口径,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将原来执行的医院制剂方向的课程体系拓展为药剂服务方向、药物制剂方向、药品检验方向和药品营销方向。相应地增设职业方向课程,调整拓展课程,删减针对性不强的课程等,如增加“药品营销综合技能训练”,删减“药用植物学基础”,开设“社交礼仪”等。在选择课程时,既要考虑学生就业需求,又要考虑职业生涯发展因素,还要考虑学校教师、实训等具体条件及组织教学实施的可能性。

2.药剂专业课程内容的选取

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及学生发展所需的知识、能力,选择《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为三门专业核心课程,参照国家职业药师考试和医药行业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及就业岗位上岗证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全程德育渗透。要求毕业生除获得中职毕业证外,毕业前还需通过考试获得以下其中一种资格证书。

表1:岗位及资格证书

3.药剂专业的四个课程模块

根据培养方向及能力结构,对所开设课程进行重新归整。将人文社科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医学相关课程整合为职业基础课程模块;根据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以对应典型工作任务为原则,形成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按照药剂服务、药物制剂、药品检验、药品营销四个职业方向能力要求,整合为职业方向课程模块;围绕职业活动这条主线,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增强学生职业意识,设置顶岗实习模块,形成“融知识、技能,理论、实践于一体,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能力结构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框架。

表2:药剂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4.药剂专业课程教学时数的调整

根据市场对药剂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培养及学生基础素质,对课程教学时数进行调整。适当减少社科类课程教学时数,增加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教学时数,加大实践课时比例,使实验、实训课时接近60%,顶岗实习达1800学时。

5.药剂专业课程开设的顺序

根据知识的连续性和递进性,第一、二学期开设职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第三、四学期,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加设职业方向课程,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技能;第五、六学期全部安排在行业一线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接受锻炼,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与职业能力,实现毕业后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第7篇:药物制剂专业范文

近十余年来,我国制药有关单位通过研究与开发,引进新的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研制新品种,既生产出更好、更多的药品,同时也为制药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期间,作为反映制剂先进理论和工艺技术水平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药剂学,其内容也有了较大变化。国内外新剂型、新制剂、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药剂专业的领域不断扩展,其分支学科如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剂学、工业药剂学与制药工程类的内容也在更新和充实。

药品生产GMP是适应药品生产管理需要而产生的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最有效手段,已成为各国制药企业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实施GMP。GMP以生产高质量的药品为目的,要求药品不仅要符合质量标准,而且应对其生产和质量的全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并采取完善和优化质量保证体系等措施。以此实现在管理上与国际接轨,使更多的质优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增进国际间药品贸易。

虽然我国医药行业已取得明显的进步,但同时也应看到国内制药技术水平还较低,尤其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制新品种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不断提高我国制剂水平的任务还相当繁重,特别体现在高素质药品制剂技术人才培养上。然而长期以来,针对药剂生产、科研技术方面的图书有限,不能满足药学相关科技人员了解新信息,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需要。为此,读者需要现代药剂学科专著以达到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的目的。《新编药物制剂技术》一书的出版正是适应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

全书共分八章,其特色如下。

1. 以制剂及各大剂型为主线,面向新世纪,重点介绍了常规制剂中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眼用制剂、外用制剂和中药制剂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和制备工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与实例相结合,突出了药物制剂与研究的实用性。有关制剂生产中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及药品质量控制等内容,基本反映了国内先进水平。例如:制备注射用无菌粉末、大容量注射剂、眼用制剂、外用制剂等,均是采用先进工艺技术;片剂包衣广泛应用新型材料,更多的采用高效包衣(程控)设备。使用水分散体的包衣技术进展很快,水性包衣品种增多,工艺技术亦更加成熟,适用于片剂、丸剂,包括缓释、控释制剂包衣。对制剂加工技术如空气净化、灭菌、过滤等单元操作及新设备,包括药物粉体制备技术,也进行了阐述。

2. 强调了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加强GMP管理的措施。由于验证是实施GMP的基础工作之一,本书列举实例,对验证的规范化操作进行了说明。

3. 本书还讨论了药物创新,对一些热点剂型如药物的经皮给药新剂型、眼用制剂新剂型等制备新技术,联系生产实践进行了适当介绍;对缓释、控释制剂,结合实例进行了阐述;为落实国家制定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本书还对中药制剂制备、质控新技术等作了较全面的叙述。

4. 对药品生产管理与制剂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了简介。

书中配有多幅新插图,图文并茂,利于读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本书选用了200余个处方实例,力求联系实际,吸取国内外制剂工艺、研究方面的先进内容,内容充实、新颖,实践性强,能较全面反映现代药剂学学科知识,可供从事教学、生产、质检、研究、监督管理的各类专业人员等参考使用。也适合于职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及相关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第8篇:药物制剂专业范文

一 引言

缓释制剂也称长效制剂或延效制剂,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延缓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从而达到延长药物作用的一类制剂。

控释制剂是指药物从制剂中以受控形式恒速释放至作用器官或特定靶器官而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类制剂。

缓控释制剂的原理主要有控制溶出、扩散或溶蚀,或溶蚀与扩散、溶出相结合。缓控释制剂所用的制备技术主要有膜包衣技术、骨架技术、渗透泵技术等。缓控释制剂的剂型主要有口服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微囊、微球等;注射剂;植入剂;凝胶剂;和贴膜剂等。缓控释制剂所用的辅料主要有纤维素类、聚乙烯醇、明胶、环糊精类、丙烯酸树脂类等。缓控释制剂的主要适应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哮喘、肿瘤、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疼痛等。

国外对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相对成熟的水平。而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对中药缓控释制剂进行研究,相比较而言,起步较晚。且由于中药的固有特性,如有效成分繁多、理化性质复杂、药代动力学不明确等,仅仅将化学药缓控释制剂的技术照搬过来并不能适用于中药,从而使得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尚不能满足临床对中药缓控释制剂的需求。

但是由于缓控释制剂本身所具有的优点,如治疗作用持久、毒副作用小、用药次数少、血药浓度稳定等,近年来我国对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仍然是逐年增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有所提高。对中药缓控释制剂进行研究,有利于改变中药传统剂型落后的缺点,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并有助于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早日实现。

下面,通过对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的专利申请进行统计,来分析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二 中药缓控释制剂的专利技术现状

(一)检索:虽然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的释药规律和体内血药浓度等不完全相同,但区别并不显著,且二者均能控制药物释放的速度,在体内保持较长时间的治疗有效浓度,减少给药次数,尽量避免体内血药浓度的波动。因此本文并未将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加以区分,而是合并在一起进行统计的。

另外,由于中药单体化合物结构明确,理化性质较为清楚,其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的制备与化学药基本一致,因此,本次检索并没有将中药单体化合物的缓控释制剂包含于其中。本次检索针对的仅仅是单味中药有效部位和复方中药的缓控释制剂。

1 检索的数据库和时间范围:本文的目的在于了解目前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的专利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因此,本次检索使用的数据库为中国专利数据库(CNPAT),检索日期为2011年7月15日,即检索的是2011年7月15日之前公开的有关中药缓控释制剂的专利文献。由于专利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收到发明专利申请后,经初步审查认为符合本法要求的,自申请日起满十八个月,即行公布。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早日公布其申请”,因此,申请日在2010年1月15日之后的相关专利申请,除非申请人要求提前公开,否则并未被录入到中国专利数据库中。也就是说,在本文的统计结果中,2010年和2011年的相关专利申请数据是不完全的。

2 检索策略: 本文通过关键词、分类号等检索方式,在中国专利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之后对检索到的专利文献进行手工筛选和统计。

检索所用的关键词:缓释、控释; 检索所用的IPC分类号(《国际专利分类表》第8版): A61K035:含有其有不明结构的原材料或其反应产物的医用配制品; A61K036:含有来自藻类、苔藓、真菌或植物或其派生物,例如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药物制剂; A61K031:含有机有效成分的医药配制品。

3 检索结果说明:经过筛选,得到关于中药缓控释制剂的专利文献共139篇,得到关于化学药缓控释制剂的专利文献共1650篇。

(二)检索结果统计

1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量按时间分布情况:

截至2011年7月15日,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的总量为139件。从时间分布上看,最早的申请在1996年提出,仅1件。1997年和1999年均没有申请提出。2000年至2003年,专利申请量处于稳定的低水平增长状态。2004年申请量有所下降。从2005年开始,申请量又有所增长。申请量在2008年达到高峰,为22件。此后,2009年和2010年的申请量又稍有回落,而2011年的申请量为0,据分析,这可能与2010年和2011年的申请数据不全有关。具体数据见图1。

图1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量按时间分布

2 我国化学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量按时间分布情况: 截至2011年7月15日,我国化学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的总量为1650件。从时间分布上看,最早的申请在1987年提出,仅1件。1988年、1989年和1991年均没有申请提出。1992年至2001年,专利申请量基本处于稳定的低水平增长状态。从2002年开始,专利申请量出现大幅度增长,并在2006年达到高峰,为331件。2007年至2009年的申请量虽然较2006年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2010年和2011年的申请量有显著下降,分别为100件和6件,但这可能主要是因为这两年的申请数据不全。具体数据见图2。

图2 我国化学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量按时间分布

3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的法律状态:

截至2011年7月15日,在中药缓控释制剂的139件专利申请中,授权47件,占申请总量的33.9%;视为撤回27件,占申请总量的19.4%;驳回2件,占申请总量的1.4%;正在审查、尚未结案的63件,占申请总量的45.3%。在已经结案(即最终被授权、视为撤回或驳回)的76件专利申请中,授权率为61.9%,视为撤回率为35.5%,驳回率为2.6%。具体数据见图3。

图3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的法律状态

4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授权情况按时间分布: 截至2011年7月15日,在中药缓控释制剂的139件专利申请中,共有47件被授予专利权。从时间分布上看,专利申请授权量在2007年达到小高峰,为11件。但是总体上看,授权量仍然处于低水平增长状态。具体数据见图4。

图4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授权情况按时间分布

5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的申请人分布:截至2011年7月15日,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的申请人为企业的有68件,占申请总量的46.3%;申请人为院校的有37件,占申请总量的25.2%;申请人为个人的有22件,占申请总量的14.9%;申请人为研究机构的有16件,占申请总量的10.9%;申请人为医院的有4件,占申请总量的2.7%。由于某些申请为共同申请,申请人为2个,甚或3个,因此上述数据是将多个申请人分别计算得到的。具体数据见图5。

图5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的申请人分布

6 最终被授予专利权的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的申请人分布:

截至2011年7月15日,在最终被授予专利权的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的47件专利申请中,申请人为企业的有23件,占企业申请总量的33.8%;申请人为院校的有13件,占院校申请总量的35.1%;申请人为个人的有6件,占个人申请总量的2.7%;申请人为研究机构的有4件,占研究机构申请总量的25%;申请人为医院的有2件,占医院申请总量的5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7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按药效物质分布: 截至2011年7月15日,在中药缓控释制剂的139件专利申请中,药效物质为单味中药有效部位的有74件,占申请总量的53.2%;药效物质为复方中药的有65件,占申请总量的46.8%。

8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前6位申请人、其申请量及申请的法律状态

三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数据分析

1 化学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总量为1650件,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总量为139件,前者是后者的将近12倍。从最早申请时间上看,化学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最早出现在1987年,而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最早出现在1996年,相差了将近10年的时间。化学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量从1987年的1件到2006年的331件,共增长了300多倍。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量从1996年的1件到2008年的22件,共增长了20多倍。由此可见,虽然我国企业、科研机构和院校对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发能力有所提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有所加强,但是中药缓控释制剂技术的发展与化学药缓控释制剂技术的发展相比,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 从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的法律状态上看,不论是与全部申请量相比,还是与已经结案的申请量相比,授权率都是比较高的。但是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专利申请的授权量从时间分布上看,从2000年至2011年,仍然处于低水平增长的状态。

3 从申请人的分布状况上看,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占了申请总量的绝大部分,共82.4%。这表明由于缓控释制剂的投入大,研究时间长,其研发力量主要还是依赖于资金和科研实力均较强的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而个人由于资金不足、研发能力不够,因此申请量较少。从最终的授权率上看,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和医院的授权率均较高,而个人的授权率则很低,仅为2.7%。表明在缓控释制剂方面,个人的发明高度不够,或是申请文件撰写存在问题,从而导致授权率偏低。

4 从药效物质上看,单味中药有效部位缓控释制剂的专利申请量要多于复方中药缓控释制剂的专利申请量。这表明,因复方中药较之单味中药有效部位,其有效成分更多、理化性质更复杂、药代动力学更不确定,复方中药缓控释制剂较之单味中药有效部位缓控释制剂的辅料筛选及制剂处方设计和成型工艺的难度更大,因此其制备成功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

5 从申请量位于前6位的申请人及其申请量看,拥有至少两件申请的申请人绝大多数为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共48件,占前6位申请人申请总量50件的96%。个人申请中,只有刘玉一人拥有2件申请。说明目前国内具有较强的中药缓控释制剂技术研发能力的主体仍是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反应当前国内该技术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四 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的发展趋势

随着药物剂型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中药剂型已经很难满足临床治病的需要。加快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发,是临床应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需要。目前,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较之化学药缓控释制剂而言还有很大差距,中药缓控释制剂仍明显落后于化学药缓控释制剂,但是仍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具体而言:

1)中药缓控释制剂的药效物质大部分都是单味中药有效部位和复方中药,因此仍应坚持中医药理论的指导;

2)选择一些副作用较强的中药、或是用于治疗慢性病的中药,采用缓控释制剂的形式,以提高疗效、减少给药次数、降低毒副作用;

3)应用现代的提取分离技术获得中药有效成分;

4)加强中药药效物质及其理化性质、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5)加强药用辅料的研究;寻找新的、具有良好性能的辅料;通过实验,对现有辅料及其用量进行筛选;

6)对制剂处方及其成型工艺进行优化。

五 总结

总之,虽然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发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但随着药物剂型的发展,原有的传统中药剂型已经很难满足治疗疾病的需要,中药缓控释制剂是中药制剂领域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然趋势,仍然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专利技术通常代表着本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尽管经过20多年的研究开发,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已经得到发展,但及时掌握缓控释制剂专利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范碧亭,中药药剂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刘天宇等,浅析中药缓控释制剂,黑龙江中医药,2009,(3),50-51;

[3] 张娅等,中药缓控释制剂及药用辅料的研究进展,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2),64-66;

第9篇:药物制剂专业范文

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教学内容,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剂学》(第七版,崔福德主编)为基础,参考《药剂学》(第六版)、《中药药剂学》等教材,并参考兄弟院校的教学内容,结合本地新安医药学特色。经过多次调整,现理论课共安排48学时,其中绪论2学时,表面活性剂2学时,液体制剂8学时,无菌制剂8学时,固体制剂12学时,半固体制剂2学时,药物制剂稳定性2学时,新技术和新剂型10学时。实验课程共24学时,其中验证性实验5个,综合性实验1个,设计性实验1个。

1.1理论课程在理论课程中,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讲授方式,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运用日常生活的应用和身边的实例,加深同学们对各种药物剂型的认识和理解。如在绪论中介绍药剂学的发展历程的同时,简单介绍新安医药文化的形成过程;介绍药物制剂中原料药可以是中药或西药,就可以导入黄山地区的当地药材以及应用情况;介绍各种剂型时,结合本地药企的产品,如剖析黄山天目药业的养阴清肺糖浆、河车大造胶囊、六味地黄丸、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等,黄山中皇制药的吲达帕胺缓释片,南京同仁堂黄山精制药业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复方丹参片、黄连上清片、板蓝根颗粒等品种,以促进同学们认识和掌握各种剂型的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

1.2实验课程药剂学实验的教学,在实验内容上尽量多融入地方特色。我们开设实验学时共24个,验证性6个实验共18个学时:⑴液体制剂的制备(含有养阴清肺糖浆的制备);⑵片剂的制备(含有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制备);⑶硬胶囊的制备(含有河车大造胶囊的制备);⑷注射剂的制备(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的制备);⑸栓剂的制备;⑹软膏剂的制备。其中4个实验中都包含本地企业上市的品种,沿用“课前预习—课上讲解、提问—课中引导—课后总结”的教学模式。当实验结束后,学生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所用到的原理进行总结,写出实验报告,教师进行评阅。综合性实验开设1个:吲达帕胺缓释片的制备及质量评价,其中包含处方组成的筛选,制备方法、崩解度、脆碎度、溶出度研究、紫外检测等内容,此实验能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将分散的知识点很好的串联起来,促进同学们加深对黄山中皇制药的吲达帕胺缓释片的认识以及对缓释制剂知识的理解。

2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2.1搭建GMP实训仿真平台GMP仿真系统涵盖了国内药品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包括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九条不同的生产流程:胶囊制剂线、颗粒制剂线、摇摆制粒流程、一步制粒流程、空气净化系统、快速搅拌制粒、片剂生产流程、水针剂制剂线、制药用水系统生产流程等的交互式仿真教学。通过仿真实训,能促进学生掌握现代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药物制剂设备、岗位标准化操作(SOP)、药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以及车间管理等内容,效果不错。

2.2创建生产实践教学基地生产实践教学环节,可以让同学们近距离的接触药品生产、检验等环节,了解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与实际生产的真实差距,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制药车间布局、洁净度等方面的要求,药物制剂的生产流程。为满足实验实践教学需求,已经购置多功能提取罐、喷雾干燥设备、摇摆式颗粒剂、小型旋转式压片机、挤出滚圆微丸机等设备,中药提取、制剂实训平台已基本搭建完成,可以初步满足学生的校内实训需要。另外,在周边浙江、江苏等地区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同时,特别注重联系本地医药企,分别在黄山盛基药业、黄山天目药业、黄山中皇制药等生产企业建立了生产实习实训基地。

2.3创建销售、监管实践教学基地在新安医药连锁药房、黄山华氏大药房、福美大药房、花园大药房、黄山人大药房等企业建立销售实习基地。通过药房实践环节,可以让同学们融入药品流通环节,更直接的接触药品知识,学习指导用药,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剂型的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还有利于对药物制剂中各种常规辅料的认识。在黄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屯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建立药品监管实习基地。通过药品监督、检验实践环节,不仅可以让同学们掌握各种剂型常规的质量评价指标,还对药物制剂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加深认识,促进对各种剂型的制备工艺流程的理解。

3开设时间

前几年,我们和兄弟院校一样,药剂学是在第5学期开设,而药剂学实验是包含在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中开设的,时间在第7学期。这样安排是希望能够通过集中实验来训练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是在第7学期,学生开始着手找工作和考研,学习上有所分心,大部分学生都是疲于应付实验,不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深入的思考与解决,就没有好的教学效果,达不到逾期的技能强化效果。所以将药剂实验调整到在第5学期开设,与理论课程同步,并融入地方医药,学生普遍反应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的都不错,也对本地区医药相关知识有了深层次的了解,使药剂学课程尽早融入地方特色。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