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测绘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测绘专业毕业论文精选(九篇)

测绘专业毕业论文

第1篇:测绘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交通特色;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P20-4 文献标识码:B

毕业设计是各大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其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一次综合性的教学实践重要环节。测绘工程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独立从事教师的纵横向项目和企业生产。毕业设计质量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成了关键。许才军等利用转变培养模式对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进行了探讨;张小红等利用近五年的本科毕业设计对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进行分类调查与分析。鉴于此,本文在交通特色背景下,分析和探讨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1. 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在交通特色背景下,华东交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于2005年增设了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前几年,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良好,近些年,该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呈现下滑趋势。其主要原因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 时间无法充分展开。第一,当前就业是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学生在最后一学期仍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无法集中精力进行毕业设计和保证做毕业设计所需的时间。第二,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每年大约有25%的学生考上研究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最后一学期,考上研究生的学生要准备面试,缩短了毕业设计的时间,致使毕业设计所需的时间无法保证。第三,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最后一学期,学生有两周的毕业实习,占据了毕业设计的时间。②选题和指导方式缺乏互动性。目前,学校毕业设计选题致使指导老师和学生都较为被动,即由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课题或方向列出几个题目,然后由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选取,最后由系部根据选题情况做出相应调整。第一,教师出题具有盲目性,题目的适合度和难易度不够,大多学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和感兴趣的题目。第二,学生选题的盲目性,由于系统的限制,先到先得,有一种抢先选题的心理,致使学生只能字面了解题目,无法深入了解。第三,没选定题目的学生由系部作统一调整,这种选题更具盲目性。

2.交通特色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我校出现的上述情况,本文对测绘工程毕业设计改革措施如下:①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根据测绘工程的培养计划,第七学期的14周全面结课,可以提前安排毕业设计,这样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充裕的时间。②毕业设计与纵横项目相结合。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大二或大三就参与自己的纵横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工程设计和研究的能力。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从自己所做的项目中拟定题目,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同时,指导老师必须根据测绘工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题目分成难度适中、且具有实际意义的毕业设计题目。③毕业设计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在测绘工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下,毕业生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学生可以选择企业的一名有经验的人员进行协助指导,同时,学生可以与指导老师商讨毕业设计选题,这样保证了毕业选题的实践用性。这种模式可以解决一些用人单位在实践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且加深用人单位和学生相互了解,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④学校严格把控毕业设计和答辩质量。加强对毕业学生的管理,要实现严格的考核制度,指导老师要分阶段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且进行中期抽查,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督促,保证毕业设计顺利完成。

3.结论

在交通特色背景下,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质量,亟须进行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本文针对我校测绘工程毕业设计出现的问题,从时间、师生互动和管理上采取改革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测绘工程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2篇:测绘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的迈进重大举措之一,为今后工程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卓越计划”培养学生的专业项目策划、工程设计、施工技术、项目管理与研发等能力,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素质工程技术后备人才。河南理工大学获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测绘工程专业加入“卓越计划”,对本科人才培养、教育质量、创新人才培养具有示范作用,根据“卓越计划”要求,大学期间要有超过一学年的企业实践经历,因此,对其培养方案改革、特别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测绘工程专业特点及现有实践教学体系

(一)测绘工程专业特点

测绘工程是通过测定、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地表形态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确定地物的空间位置及属性,并绘制相应地图及建立其空间信息关系。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该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有以下特点。

1.实践教学中独立动手能力要求更强。测绘工程技术人员要掌握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仪器独立使用、检验与校正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各实习小组之间相对比较分散,在明确实习目的与任务后,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测量、计算、绘图等环节。

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联系更加紧密。测绘工程专业课程均有相应的课堂或集中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实践教学穿插在理论教学中,前一章节的实践教学内容是下一章节理论教学的基础,理论教学需通过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印象、促进知识理解。

3.团队协作配合要求更严格。测绘是一个团队配合的工作,任何个人很难独立完成测绘任务,都是要一个工作团体协作完成。测量工作需要测量员、记录员和跑尺员,他们之间需相互配合。

4.工作内容的行业化更明显。社会建设中许多行业都需要测绘人才,但不同行业对测绘技能的要求不尽相同,在工程建设企业侧重要求测绘施工放样等技能,规划、国土部门侧重要求地图的绘制技能,煤炭、隧道企业侧重地下工程测量等技能,地理信息部门侧重要求测绘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等技能。

(二)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及存在问题

1.现行实践课程体系。测绘工程现有专业课程的课堂实习所占课程总学时比重较大,约为20%,有些课程如测量学基础课堂实习20学时、理论教学40学时、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课堂实习20学时、理论教学20学时。

通过在实践教学基地的集中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测绘综合技能、团队配合意识。四年教学期间有五门集中教学实践活动、两门相关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测绘工程专业集中教学实践主要有:数字测图实习、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控制测量学实习、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工程测量学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2.实践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首先,现行实践课程体系相对较为分散,不利于集中企业实践教学安排;其次,实践教学多为模拟式实习,与企业测绘工程项目存在一定的差距;最后,缺少对企业文化、项目招投标、案例分析等方面的训练项目。

二、测绘工程卓越计划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要求

根“卓越计划”要求,培养采用“3+1”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1年企业实践。通过企业实习,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和企业测绘工程项目,着力加强现代测绘技术的综合训练,强化学生面向工程、面向生产实际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企业工程实践,贯通学生所学有关专业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工程实践能力:经过测绘工程集中实践性环节的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具备一定的工程项目操作能力。参与工程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受到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全面训练,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熟悉和适应实习企业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关系环境。

信息获取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案例分析、现场交流等途径,获取生产技术信息和资料,并能够进行分类、提炼、整理和总结,在企业培养阶段能够发现自身知识、能力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并自主学习,培养终生学习的意识。

沟通交流能力:在实习生产企业现有体制下,通过与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的书面和口头交流,养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测绘工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要求

1.校内课堂实践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根据测绘工程专业特点,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应包括校内和企业两部分。在校内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认知能力,通过课堂实践和学习,掌握仪器使用的基本技能,促进校内课堂理论教学的理解与掌握。通过企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沟通交流等综合实践能力。形成企业实践为主、课堂实习有力补充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模块化企业实践与综合性毕业实习相结合。为了使学生全面掌握测绘专业技能,要把企业实践部分进行模块化设置,每个模块应相对独立、功能各异,各个模块安排在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培养。安排学生毕业前在综合性测绘企业进行综合性测绘实践活动,模块化企业实践与综合性毕业实习相结合。

3.注重企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要依靠企业先进的仪器、设备,借助企业完善的生产、设计、开发和创新条件,利用企业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以及先进的文化氛围,与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高级管理人员一起做好实践课程模块的设计和建设,建设有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企业实践课程模块。

采用“相对集中、灵活安排”的原则,使1年企业实习的要求在三、四年级这两年中进行,累积企业实践达到或超过1年。既保证了企业实践累积1年的要求,又满足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增强理论认知能力的需求。学生在企业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养成工程创新意识,同时把在企业实践期间发现的专业问题集中起来,再在学校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研究。

(二)测绘工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

1.课堂实习的构成。根据理论教学需求,随堂进行认识、仪器使用的实习。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实习便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第二,在进入企业实习之前,掌握了仪器的基本操作,以便于缩短在企业适应过程。把课堂实习内容中的一些综合性实习转移到企业实习中去,课堂实习只保留认识、简单操作类的内容。

2.企业实习的构成。“卓越计划”中企业实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合理、科学地制定好企业实习的课程体系、大纲要求和时间安排是十分重要的。将学生参与实际测绘工程项目研究活动作为实践性课程,使学生在校内或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际工程项目的研究。由于测绘工程专业所对应的实习企业类型不同,可以分为面向基建工程、面向变形监测、面向矿山、面向国土测绘等,因此把1年的企业实习采用“相对集中、灵活安排”的原则,分成3段集中时间,针对不同的实践内容安排不同的企业。

企业实践教学体系安排内容主要有:测绘工程认识实习、测绘基础技能学习与实践、测绘工程项目招投标、控制测量项目方案设计、控制测量生产实践、工程测量项目方案设计、工程测量生产实践、摄影测量(遥感)综合技能企业实践、测绘生产技能拓展企业实践、测绘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实践、企业工程项目案例分析和企业生产实践及毕业设计。

相对原有的校内模拟实习,增加了招投标、技能拓展、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内容,促进学生全面熟悉项目实施过程,增加W生对测绘工程项目实施的认知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信息获取、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四、结论

在“卓越计划”的框架下,分析测绘工程专业特点,理清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开展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采用“相对集中、灵活安排”的原则,构建了该专业的企业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信息获取和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2):47-55.

[2]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性学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5-15.

[3]周英.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1,8:11-13.

第3篇:测绘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专业英语 测绘工程 课程改革

21世纪,英语与计算机能力已经成为基本素质。对于工程技术人员,英语正逐渐成为其工作语言,许多仪器都只配备英文说明书,一些常用专业软件如Arc/Info、ENVI等虽然有中文版,但却不是最新版本。可以说,没有过硬的专业英语能力,无法第一时间掌握先进的技术与装备,就无法创造更多的效益。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测绘的国际交流必将频繁起来。

然而,虽然我国测绘类专业大都设置了测绘专业英语这门课程,我们的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的过程中,依然感到无论是在阅读还是写作时都非常的吃力,成为自身能力提升的一个瓶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发现,这门课程无论是从课程定位还是从教学方面以及实用性来看,都有许多值得研究商榷的地方。因此,在各种新技术新学科新仪器纷纷登台、我国各行业都积极与国际接轨的社会大背景下,应当对测绘专业英语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

1 现阶段测绘类本科专业英语课程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由于大部分学校的测绘专业是应用型本科,所以以往对于测绘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很低,通常情况下属于“鸡肋”课程。而学生也比较重视与自己就业和深造有关的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对该课程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这是专业英语的现状和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结起来,其所造成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课程设置

测绘专业英语在课程设置上就存在了问题。一般学校大都将该课程放在大三的第一学期或者第二学期进行,这样安排是因为考虑到专业基础课已经学完,学生同步学习专业课(如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GPS、GIS等等),可以起到中英对比学习、加深印象的效果。但是由于测绘专业英语的先天性重视度不够的原因,设想的这种效果并不明显。这是因为从学生心理角度来看,测绘专业英语是一门“没有太大用途”的课程,课上就不会用心听讲,那么根据“内因决定论”的说法,自然就无法出现课程设计者的预期目标。

这就造成测绘专业英语形同虚设,学生毕业论文惨不忍睹的现象,使得无论直接就业的学生,还是继续深造的学生,在阅读外文资料和撰写英语论文的时候忙于补习或者忙于求助,造成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

1.2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主要问题在于教学过程呆板单一,教学内容陈旧。

以往的测绘专业英语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采用教师阅读和翻译原文的方式。教材所有,即是教师所教:专业词汇介绍、课文翻译、重点词句讲解等等。而学生们也从自身想法出发,默认了这种教学手段,无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得课堂上死气沉沉、毫无生气。

1.3 教材选用

教材内容陈旧,学术词汇过时,知识面狭窄。

教材因篇幅和出版延迟所限,学生所见基本都是陈旧测绘知识内容,与同时进行的专业课学习内容脱节,更不能跟踪世界前沿领域的动态,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数字化测图已经在社会上普及了,而有些教材甚至使用了二三十年,还在教授经纬仪平板测量、圆水准器整平原理等知识。这显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达不到课程设置的目的。

一些教材中使用的测绘术语已经过时,比如“surveying engineering”已经改为了“geomatics”或“geomatic engineering”。另外还有许多新的术语产生,比如“Grid GIS”、“SAR”、“image fusion”等等,测绘专业本科学生需要有所了解,但是由于教材的陈旧,大多数学生无法知道这些术语的含义。

现在使用的大部分教材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知识面狭窄的情况,有些仅仅局限在测量学以及工程测量方面,没有扩大到整个测绘类学科,没有从“大测绘”的角度来映射。这对学生开阔专业视野不利。

1.4 教师能力

教师能力问题也是制约测绘专业英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现有的教授测绘专业英语的教师,除有条件的学校聘请外籍专业教师任教,绝大部分都是其他专业课教师兼任。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往往比较强,但没有经过专门的英语教学培训和口语训练,缺乏用英语授课的能力,对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方法也不了解,而且教师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1.5 考核方式与实践环节

多数学校的测绘专业英语课程的性质是考查课,其考核方式也是以单一性的随堂测试或作业性质的翻译为主。学生疲于应付,达不到课程设置的目的,同时也是对于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

测绘专业英语一向没有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也就断送了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学生不能了解一门课程的用处,也就不会去在心理上重视。

不重视实践,并非学生的过错,而是我们的专业建设者没有充分认识到测绘专业已非过去的专业,而是变成了多方向多学科的交叉性多用途的综合性一级学科。而无论从教研型还是从实用型的专业角度来看,都需要与国际接轨,都需要用到国际通用的语言――英语。

2 解决方法暨课程改革构想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在进行了大量调研后作了如下的改革构想,以期能解决以上问题。

2.1 课程设置改革

以往课程设置出于某些考虑,将测绘专业英语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设。笔者认为可以将其移至大四第一学期开设,这是出于实用性的考虑。

一般测绘专业的学生将在大四进行毕业设计与论文撰写,由于距专业英语开课至少有一年的时间间隔,学生在毕业设计与论文撰写过程中对于外文资料的获取与论文英文部分的撰写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指导教师在审核毕业生论文过程中也时常发现其英文部分错误百出,惨不忍睹。如果将专业英语放至大四学年学习的话,缩短了间隔时间,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对于研究生复试阶段的面试有很大帮助。

还有一点,专业英语的课时太少,以我校为例,测绘专业英语的课时只有45个,远远不能满足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如果条件允许,应适当增加课时量。

2.2 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环节改革应注意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师生的互动性,教师应处于引导的位置。可以适当增设特约教师,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适当讲授一些教材所没有的外文资料,以增加学生的兴趣与知识面。适当引入多媒体演示,比如在讲授“Applications of GIS”这篇课文时,就可以用多媒体的形式,以英文版的Arc/Info软件为参考,来提高课程的生动性,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适当布置作业,比如英文科技期刊的阅读摘要与读书报告、原文片段的翻译等等。让学生参与课程建设,及时反馈教学质量信息以进行改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客聘一些外籍专业人士以做学术报告的形式进行,以提高教学质量。

2.3 选用教材

教材方面,尽量选用权威高校与机构编撰的最新教科书,尽可能缩小知识的延迟。以我校为例:选用的是武汉大学出版社的《测绘工程专业英语》,内容比较贴合测绘技术发展趋势,而且基本上是选用原版,保证了语言的纯正性。还可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原版外文资料,可以在课上讲解,也可留作课下作业。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的专业词汇量大大增加,还能够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对专业课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师资进行专门的教材编写。

2.4 提高教师水平

专业英语一般都是专业课教师兼职,教师的英语水平决定着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水平,为了提高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任课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笔者认为平时应多进行原版外文资料的阅读以及英文论文的撰写。还要注意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单词发音要准确。如果有条件,可以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出国短期或中期的学术交流与深造。

2.5 考核方式与实践环节改革

笔者认为专业英语近期内还是应当保持考查课的性质不变,但考核方式可以适当变化。专业英语应注重实用,所以随堂测验意义不大,可以改为大作业的方式,即,教师选择合适的外文文章(最好是论文)若干,让学生课下完成翻译,根据译文质量高低给予成绩。文章可以节选,但要保证数量,以免出现抄袭现象。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撰写英文。

专业英语同其他英语课程一样,注重实践。所以笔者认为专业英语应增设实践环节,可以以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比如:举办英语论文翻译与写作大赛,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他们的论文写作能力。

结束语

测绘专业英语同样是一门讲究实用的课程,没有需求,就会没有实用;没有实用,师生主动性就无法调动,课程教学质量就不会提高。本文围绕实用性这点对如何提高测绘专业英语提出了一些看法,随后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也是以怎样能够让实用性展现出来而进行的,而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发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以后的自学能力做好铺垫。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文中观点及主张难免有短浅与粗陋之处,恳请广大师生与业界人士指正,不胜感激。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国际间的频繁交流,相信专业英语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尹晖.测绘工程专业英语[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曲建光.测绘专业英语[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

[3]杨凤云,徐茂林,王淑文.测绘专业英语翻译[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25,(2):158-160.

第4篇:测绘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校企高度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45-02

一、引言

当前,工程测量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虽然我国高校培养了一部分测量专业本科生,但由于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决定了其设计、科研能力强而施工能力弱的特点,不能满足施工企业对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需求。另外,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在思想上不愿意到施工一线,即使在施工一线,或由于没有足够的实践训练不能很快适应施工一线的需要,或不安心施工一线的工作;而高专高职生则比较安心于施工一线工作,且动手能力强,上手快,能够满足施工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用人标准。这已在施工一线的实地调查中得到了证实。

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设置与优化情况

1.专业设置。工程测量专业为全日制三年专科,招收高中毕业生。毕业生主要面向公路、铁路、市政,辐射测绘、国土资源、城建、水利、煤炭、石油等部门从事工程测量、控制测量、地籍测量、矿山测量等测绘工作。

2.优化情况。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我系工程测量专业的建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我系专业教师和学工办辅导员每年对我系毕业生进行至少一次问卷调查。针对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对工作和发展的帮助情况,对教育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的建议和要求等多种情况,进行详细而系统的跟踪调查。根据近三年学生反映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我系采取了如下措施:①根据毕业生反馈信息及用人单位信息修订教学方案,增减课程。②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训工作,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工程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施工及现场管理方面的知识。③联系用人单位,让学生走到施工现场,给更多的同学提供就业前顶岗实习的机会。④对文化素质课进一步加强,如应用文写作、大学生社团活动、演讲比赛等。

三、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工程测量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有较强的工程测绘及测设能力,善于施工组织和管理的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其专业特色是“精测量、懂施工、会管理”。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素质如下:

1.基本知识。①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②具有足够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计算机语言编程基础、工程制图基础。③具有道路、桥梁、隧道、土建等行业施工知识。④具有较扎实的工程测量专业知识。

2.基本技能。①具有较强的测量仪器操作技能,特别要突出以全站仪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设备的使用。②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技能。

3.基本能力。①具有较强的地形图和地籍图测绘能力。②具有较强的施工控制网外业布设能力和内业计算能力。③具有较强的对道路、桥梁、隧道、土建工程施工放样的能力。④具有从事数字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方面的能力。⑤具有一般工程施工管理能力。

4.基本素质。①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行为规范。②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稳定的心理素质。③具有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竞争意识。④有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团结协作精神。⑤热爱工程施工建设一线工作。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情况

1.根据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设置课程。根据工程施工一线岗位群对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和一线工作岗位,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最终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精测量、懂施工、会管理”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根据高职的教学特点,强化实践环节教学,突出核心能力培养,围绕能力培养核心,构建了如下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又可划分为基本素质系列课、工程背景系列课、专业理论系列课,所对应设置的课程如下:①基本素质系列课,开设课程有政治理论及法律知识、英语、高等应用数学、体育、计算机基础、VB语言、工程制图、AUTOCAD;②工程背景系列课,开设课程有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建筑材料、房屋建筑概论、道路工程概论、桥梁工程概论、隧道施工技术、工程招投标、施工组织与概预算;③专业理论系列课,开设课程有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控制测量、GPS卫星定位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地籍测量与数字化测图;④实践教学系列课,包括以下几部分:地形测量技术实训、控制测量技术实训、数字地籍测量实训、工程测量技术实训、课程设计实训、岗前实训及答辩。

2.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工程测量教学团队注重每门课程的案例教学,将现场的案例搬到课堂,抛出问题、带着问题讲解理论知识,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之间有互动、有讨论,始终将学生置于主动地位,让他们主动学习,各位老师对自己的课程都精心设计、精心准备。对于实践环节由于学生缺少感性认识,我们有时组织学生到现场一线进行讲解和参观,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课堂讲授效果要好得多。在第六学期我们选择了在行业企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北方经纬测绘”、“沈阳国源科技”、“沈阳金图测绘”、“中铁十九局”等多家企业作为岗前实训基地,由他们指派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指导教师进行管理。

五、实践教学改革情况

1.测绘综合实训均在仿真的实训基地完成。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完成综实训任务,需要有一个仿真的实训基地作保障,在完善与建设实习基地方面,我们主要采取建立固定的校内教学实习基地与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方法,现已建立沈北新区帽山地形测量实训基地、虎石台控制测量实训基地。同时与省测绘院和其他路、桥、隧道施工单位合作,每年由他们提供基地来满足工程测量岗前实训的需要(如省路桥总公司、沈阳市政、沈阳高等级公路工程公司、铁道部十三局、十九局等)。

2.毕业顶岗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实训指导、考核标准等健全。工程测量专业从第五学期末开始进行顶岗实训,学生在此期间要完成实训报告,在同学们下到施工单位前,我们规定了岗前实训报告的格式及要求,每天要填写测量日志,还有施工单位的实训评价等相关资料,近几年我们一直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毕业生上岗前的职业能力训练,使学生毕业后与施工单位达到无缝对接。毕业答辩前两周指导教师开始审阅实训报告,提出修改意见,答辩环节教师严格把关,提出与其实训报告有关的内容,所提问题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均较强,答辩时有严格的评分标准,能够全面考核本人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施工现场测量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情况

1.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我校在测绘类专业的教学中所采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的课间实训及综合实训中。①课间实训。每门专业课程均以该课程的核心能力作为任务设计的主线,可以将一门课程设计为一项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成若干小任务,穿插在每个章、节中,每次课间实训任务及技能目标明确具体。②综合实训。综合实训在总体设计上要提供相应的任务书,布置综合实训任务,对于一项模拟测绘生产实训任务,在实施之前必须先进行技术设计,相关技术设计规定参照行业现行规范标准执行。

2.注重过程考核。对测量专业课程成绩的评定,我们十分注重过程考核,而不是以一张期末理论试卷考核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根据平时的单元小考、课间实训操作考核、学生团队意识考核等组成。教学实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测量实践性教学环节,其成绩考核单独进行。这样做,提高了教学实习在测量课程成绩考核中的地位,强化了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十分明显的。

3.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教学团队的教师都结合自己的实际制作了风格各异、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的改进,使大量的视频图片资料得到运用,极大地更新了教学内容,使得许多枯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可视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结束语

实践表明,高职院校与企业高度融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过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做到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一致,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一致,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一致。这三个一致是实现高职院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42.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03.

[3]欧阳河.关于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的若干认识[J].当代教育论坛,2006,(3):112.

[4]赵红.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3,(1).

[5]查吉德.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8).

第5篇:测绘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因此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 高职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以服务建筑行业为主,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测量、质检等核心职业能力,能够胜任建设行业施工员岗位,或造价员、质量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达到上述目标,必需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加强实践性教学,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如下。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关键性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能力,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所以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要求学生和教师能从思想上予以重视,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由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环节组成。本实训体系是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来确定的。

(一)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

1、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通过课程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应用、建筑材料实验、电工电子实验、建筑CAD制图、测量实验、建筑制图大作业等。

1)建筑材料实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试验方法。其内容有水泥样品的鉴赏和水泥试验(包括水泥细度的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水泥浆凝结时间的测定、安定性试验及水泥胶凝强度的检验)、混凝土骨料试验、普通混凝土试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砌墙砖试验(抗折、抗压强度试验)、钢筋样品辨别和钢筋试验(拉伸及冷弯试验)。

2)建筑CAD制图:掌握Auto CAD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操作环境,掌握Auto CAD软件系统的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尺寸标注、文字标注、图层使用、图块使用及三维命令的一般操作,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培养建筑工程图的计算机绘制能力。其内容包括:建筑CAD设计概论、Auto CAD绘图命令、Auto CAD编辑命令、Auto CAD标注命令、图层与图块、三维图形的绘制及实际应用部分。

3)建筑制图大作业:了解、掌握画法几何的基本理论;熟练阅读建筑施工图,掌握较扎实的绘图技能。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组织

由任课教师编制计划书,记录在每学期教学进度表中,其实训方式可采用现场参观与观摩、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进行。

3、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考核

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效果可通过现场实际操作情况、提交的实验报告(实验数据)或设计电子图纸等综合打分,并按一定比例(20%)记入该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

(二)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有工程测量实训、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大作业、建筑素描、房屋建筑学设计、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具体安排如下:

1、工程测量实训:(时间2周)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两周测量实习,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基本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其具体任务是:

1)通过测量实习,使学生对测绘和测设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要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爱护公物的优秀品德和作风。

具体实习内容和计划如下:

实习动员、领仪器、仪器检校1天;水平角测量1天;水平距测量1天;水准测量1天;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计算1天;地形图测绘1天;地形图测绘1天;建筑物的放样1天;圆曲线测设1天;写实习报告、上交资料1天。

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1周,施工设计1周)

1)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及编制依据;施工布置及施工方案;施工任务的组织分工及程序安排;重点工程的施工方案、主要工种的施工方法、临时设施的规划;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原则、要求、内容及步骤;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施工总平面图编制原则、内容、编制依据及编制方法;建设项目风险预测和安全目标。

2)施工组织设计的课时安排

模块1施工准备 1)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针对北京某实际工程项目,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2)图纸会审实训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分组模拟进行图纸会审仿真实训

模块2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4 )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施工平面图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平面布置图

模块3 施工组织总设计 6)编制网络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网络计划7)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工程预算大作业:(时间1.5周)

1)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目的

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是学生在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后所进行的专业实训,通过该实训,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主要内容有:

根据详细图纸,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利用定额计算各项费用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使用费、间接费、规费、利润、税金等;进行工、料、机分析、编制工、料、机用量汇总表;编制工程造价汇总表并计算综合单价造价。

4、建筑素描:(时间2周)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绘画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素描课内容要求:构图完整,造型准确和素描关系表现合理,质感强烈,空间感强,并能应用它辅助学习水彩、速写、表现技法和专业设计课程。

5、房屋建筑学设计(时间1周)

房屋建筑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⑴平面设计

①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家具布置及人的活动空间要求确定使用房间的平面尺寸

②根据使用人数确定辅助房间平面尺寸

③根据消防要求确定垂直交通的数量及位置

内容包括:使用房间平面布置图、卫生间布置图、底层建筑平面图、标准层建筑平面图、顶层建筑平面图、屋顶排水平面图

④据建筑性质进行功能分析进面进行平面组合

⑵剖面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及使用性质确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净高,进而确定建筑层高和空间组合。根据图纸的表达情况绘制1~2个剖面图

⑶立面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运用建筑美学的原理及处理手法确定建筑立面造型,根据建筑所处位置及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绘制主立面、侧立面、背立面图。

⑷总平面设计

根据城市设计和场地设计的知识,进行总平面布置,绘制施工总平面图

①确定场地的主次入口的位置

②场地道路布置及绿化布置

③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及消防间距、日照间距等其它安全距离的确定

④人流、车流的组织

⑤建筑构造详图

根据建筑方案的特点、准确表达设计构思,将相关构造绘制建筑详图

6、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钢结构48学时,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48学时)

钢结构实训的主要内容有:

(l)屋盖支撑布置一一说明布置原则和根据。

(2)设计一个普通钢屋架:节点荷载计算,杆件内力计算,杆件内力组合,杆件截面选择,设计四个典型节点,全部计算书。

(3)按给定比例绘制一张2号图,内容包括支撑单线图;屋架单线图,图中要求注明杆件计算内力和选定的截面;画四个典型节点大样图:支座节点、上弦一般节点、下弦拼接节点、屋脊节点。

(4)要求辅导教师讲解桁架内力图解法。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的教学要求有:

1)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选型与布置,结构设计方法,构造要求及施工图的绘制;

2)掌握砌体结构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特征与截面设计方法,及砖混结构房屋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

专业技能训练的组织与管理

专业技能训练由系部统一组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各实训过程均配备专业指导教师1-2名,进行日常管理和专业指导。

专业技能训练的考核

考核内容分日常考核和训练成绩考核两部分,以全面衡量学生的专业训练能力。

(1)日常考核

实训期间,学生必须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实训;

学生必须按实训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阶段实训任务;

考察其动手协作能力和团结能力。

(2)训练成绩考核

训练成绩的考核工作由系部,安排指导教师负责进行。根据学生的实训成果,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四等,单独计入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综合技能实训

1、毕业综合实训(时间18周)

1)毕业综合实训的目的

毕业综合实训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综合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踏实、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的全局观点和经济观点。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毕业综合实训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测量实习,时间5周;第二阶段为结构设计与结构计算,时间为6周;最后一阶段为制图,时间为6周;最后一周让学生总结并准备工作面试。

具体要求有:熟悉制图规范和相应的建筑规范;了解和掌握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的设计;正确进行多(高)层房屋的结构选型、结构布置;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及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掌握用工程图纸全面而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的技能。

3)毕业综合实训的组织与管理

毕业设计由系部各专业组织和管理,并指派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辅导。(专业指导教师可提出具体意见及建议)

4)毕业综合实训的考核

分日常考核和成果考核,其中日常考核是指毕业综合实训期间要求学生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毕业综合实训;必须严格遵照时间安排,分阶段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成果考核是指应按毕业综合实训中的规定完成工作量,所绘制的工程图纸应符合制图标准及相应的规范要求;应有完整的设计说明及完整的计算书;考核由专业指导教师根据综合实训期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成果情况综合评定,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

2、毕业(顶岗)实习(实验阶段)

1、毕业(顶岗)实习

1)、毕业(顶岗)实习的内容与要求

要求学生实习过程中,能阅读施工图和内业资料;了解和掌握施工的全过程;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和内容;了解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了解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了解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措施并参与各工种的施工,完成实习报告。

2)毕业(顶岗)实习的组织

实习单位的落实由系统一安排和学生自己解决相结合;由实习单位安排具有一定资质的人员担任现场指导,并由系指派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具体检查、指导和协调工作。

毕业(顶岗)实习时间在第六学期进行。前几周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最后一周进行实习过程的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3)、毕业(顶岗)实习的考核

实习考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实习报告、实习过程的表现

要求学生每日记载实习情况,包括实习内容、实习体会等,实习结束后应按实纲的要求做实结。根据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及实际业绩,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作出鉴定,并由主管部门签章。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组成实习考核小组,根据上述资料给出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四等,单独记入学习成绩。

三、课时分配:

公共课理论学时424, 实践学时160,占总学时比例21.69%;基础课理论学时176,实践学时176,占总学时比例6.54%;专业基础课理论学时306, 实践学时102, 占总学时比例15.16%;专业课实践学时126,占总学时比例20.95%;专业实训实践学时360,占总学时比例13.37%;实习实践学时600,占总学时比例22.29%。合计理论学时占总学时比例49.93%,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50.07%

参考文献

[1]郑彦.关于高职实践教学研究的内容分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第6篇:测绘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测绘工程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P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140-0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各行各业对专业英语水平提出了不同以往的更高要求。此外,信息化测绘对测绘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动力,测绘工程专业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目前,我国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无法适应当今测绘专业发展的要求。基于此,为了提高我国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该文结合测绘工程本科专业的特点及学生实际,在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1 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1 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测绘专业英语是我校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既是一门语言课,同时又具有明显的专业课特征,这决定课程在测绘人才培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测绘工程专业成为一门前沿学科,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大多以英文表述;没有过相应的专业英语能力,无法第一时间掌握先进的技术与装备,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毕业后能否较好地利用英语开展测绘领域的相关工作,因此掌握测绘工程专业英语,对学生的继续深造、工作等十分重要。

1.2 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由于部分用人单位对英语四六级有一定的要求,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对英语有一定的重视,学生的精力大多用于准备四六级。对于专业英语缺乏相应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上专业英语课的时候,看其他课程的书籍。此外,学校对专业英语也缺乏相应的引导,而忽视了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于强调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导致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认识存在偏差,即认为专业英语对自身专业的提高没有太多的帮助。

1.3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局限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进行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讲授法,主要以黑板板书教学讲解为主,通过对教材进行翻译的方式进行讲解。黑板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讲授课程为中心,缺乏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比较被动;另外传统教学方法过分注重专业词汇的教学,忽视了基本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翻译和写作能力培养,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效果。

2 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2.1 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首先需要重视教师的主体作用,通过主讲教师去引导学习学习,是取得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例如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程的学习,每讲课应对上讲课内容进行简单回顾,结束时对下次课内容提要,利于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应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互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适当增加一些课堂互动环节,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2 教学方式的更新

新形势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传统的基于教材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知识面收到限制。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讲老师应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以课本知识为主,结合网络上最新的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

多媒体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加生动形象,能过提高课程的生动性,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易理解所学内容。同时应应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师生的互动性。

2.3 以科研论文为引导的教学模式

随着测绘的步入信息化阶段,传统的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材面临一些局限性,如教材大多编写了若干年之前,其涵盖的知识相对陈旧,不能准确的反映新形势下测绘技术的前沿知识,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出了以科研论文为引导的教学模型。科研论文向导主要是指以测绘学科进3年的国内外学者发明的最新综述论文为基础,综述论文一般反应了学科的最新动态,是作者对某一领域的总结。对本科生而言,通过在课堂上对综述性论文进行深入学习,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科技论文的写作技巧、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国内外最前沿的学术论文,能有效的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发展动态的了解,同事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极大的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对提高本科生对科技论文的阅读能力,进一步为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基础。

3 结语

当前测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需要不断改革创新。该文对《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当前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高质量人才。以上仅仅是作者近年来进行的一些初步尝试,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宁津生.测绘工程专业和测绘学[J].测绘工程,2000(2):70-74.

[2] 李畅.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探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1):90-91.

[3] 彭秀英,王心众.“测绘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J].测绘工程,2014,23(5):78-80.

[4] 王旭.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18):143-144.

[5] 尹晖,张晓鸣,孙梦婷.测绘工程全英语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策略[J].测绘工程,2015(6):77-80.

第7篇:测绘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分析高职教育改革中100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中涉及测绘类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本科教育改革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改革内容,比较两类高校中测绘类专业教学模式的特点、优势和劣势,总结两种教学模式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提出测绘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些建议。

我国的高等教育,本科教育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和设计型学生为主要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的成功验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大改革项目的启动,反映出高校培养人才的类型和质量才是检验办学宗旨和质量的主要标志,也是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缩影。那么,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细化到各个学校、各个专业,其表现形式为:采用何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最后转化为推动科技发展的技术支撑力和动力。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1]与教学模式相适应,必须具备实现教学目标的各项条件,而且必须要经过“实验”或“实践”环节,在获得“好评”基础上,才能定型且逐步推广,在推广过程中要根据出现的问题调整或修订,因此,教学模式是动态的,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教学条件的科技含量提高了,教学模式也将日趋现代化,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必然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1]

以测绘类专业教学模式为例,我们分析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教学模式的不同,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拟推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为主要内容,研究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测绘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对促进测绘类专业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模式分析

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主要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服务于工、矿类企业单位测绘生产项目的高级技工。围绕就业导向,高职院校在测绘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充分与产业相结合,形成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制定相应制度、措施时让企业深度参与,在教学指导、实习指导、教材指导、评价指导、人才需求指导、专业布局指导等多方面让行业组织进入,探索出了“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实现方式。[2,3]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鼓励学校和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技能教室,共同培养教师,共同开发教材,共建产品技术研发中心等。

总结三年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成果,看到测绘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总体上实行学校与企业两地培养、理论课堂与实践现场结合、教师与企业行业工程师或技术员轮流任导师、学生在仿真或真实的测绘项目中学习测量相关知识;另外打乱常规的学期学习制度,实施灵活的学分制等措施、制度,保证学生的学习就是“零距离的就业”的就业教育。现将其概括如下:

1.校内理论知识学习和阶段真实(或仿真)实训

学生在校内完成基础测量知识学习,相关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地方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完成相应测量项目的设计、施测方法的学习,练习使用不同种类测量仪器并达到要求的熟练程度后,以企业生产项目为依托,在仿真或真实环境中完成不同测量项目的各工序训练。

2.毕业顶岗实习

对于高危环境下的测量工作,设置校内仿真实训场完成实习,在学生熟练程度达到要求后,到签订的合作企业或拟就业单位的相应岗位上由现场人员负责培养,完成顶岗实习。同时学生融入企业,接受企业文化熏陶,提前完成学生到员工身份的适应和角色转换,这种直接面向就业、岗位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显然非常利于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也会非常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本科院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模式分析

测绘学科理论、仪器、软件的发展,要求测绘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还必须有一定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测绘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国家实施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就是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能够满足未来发展需要、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工程师,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这样的培养要求,显然仅靠高校是培养不出来的,这是由卓越计划的特点:[4]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决定的。

本科院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模式一般采用一定课时的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堂实验教学,最后安排4周或2周左右的课程实习或设计。从一学期20周的教学任务、开设3-4门专业课的实际开课情况来看,每门课程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大多达不到1∶1,教学环节中有限的实践课堂时间势必会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培养。 转贴于

本科院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活动中的优势是注重培养学生系统的知识链,注重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更新,注重及时将新技术、新方法融入课堂,存在的不足是教学活动中只有学生、老师,较少有企业的参与。

近年来,由于基础测绘工作的需要,高校也承担着国家或城市测绘工作的一些任务,学校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使得部分老师和学生有机会参与一些横向或纵向的科研项目,但是涉及人员较少,另外实实在在的测绘项目并未走向课堂,案例教学也仅限于教师的口述或是电脑屏幕的显示,而不同任课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也制约了学生可以看到仿真型的作业场景,这是本科院校测绘类专业教学中易被忽略的地方。

三、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与结果分析

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三年期满之后,全社会都看到了企业、学校联合办学的巨大优势和由此带来的双赢结局,也给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会,国家实施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在相关的政策、制度保障下,本科院校的办学也将走与企业结合、引入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面向企业、适应国际化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的办学道路,这与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中的校企合作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时,本科院校较高职院校来说,具备更为丰富的师资资源、科研条件,这些将会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企业的深度参与将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较快转化,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是互惠互利的事情。因此,本科院校测绘类专业必须抓住机遇,以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契机,改变人才培养的模式,着重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厚基础、实践能力强、有创新能力的测绘工程师后备人才。

就测绘类专业毕业生来讲,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的差距日渐缩小,随着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成功推进,这些获得资助的院校拥有了先进的硬件设备,而计算机、外语、电子图书等配套的教学资源的引进,特别是质量工程建设的成果,使得学生的学习领域已大幅扩展,他们的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现在,国家推行“卓越工程师”计划,将把本科院校学生的能力定位拔高了一个级别,要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体到一个专业来讲,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教学模式中关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校企合作的经验,完全可以融入本科院校测绘类专业的教学中,而本科院校较好的人文教育资源、各种类型的技能大赛、设计大赛、提高表现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各种组织活动,高职院校可以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高职或本科院校测绘专业的毕业生,在工、矿类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着关乎生产安全的重要工作,用测量的精确数据为生产和安全提供保障。为缩短学生毕业和就业的过渡期,高校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要求,就必须最终落实到教学模式的变革,用实践验证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与否,因此不论是高职院校推行的“国家高职骨干院校建设计划”还是本科院校的“卓越工程师”计划,都需要在现有的较为优秀教学模式基础上继续探索前进。

参考文献

[1]张义高.从教学模式角度探讨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问题[D].贵阳:贵州师范学院,2009:6.

[2]靖泉,熊丽华.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8,(1):67-68.

第8篇:测绘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教学目标;培养能力;工程测量;教学改革

1 引言

近年来,用人单位对非测绘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要求不再仅仅为专业服务,还要求毕业生必须能从事基本的测绘工作,尤其是小地区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工程放样等工作。用人单位这些要求的扩大,使测绘教学在面对快速发展的测绘学科重新构建课程体系的同时,还必须面对毕业生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寻求适应与发展的平衡点,研究和重新确定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培养能力,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值得深思。

2 工程单位信息反馈

通过我们调研的建筑、路桥、交通、水利、水电、国土、勘查、矿山等30余家工程单位对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呈现的主要问题综合后有以下几点:

2.1常规的测绘基础理论、仪器操作技能掌握的较好,但现代测绘理论及工程常用的全站仪操作等掌握一般(功能应用单一,效率不高),导致工程应用纵深能力及成果判知能力趋弱,且全站仪、GPS仪器上手慢,影响工程进度;

2.2测绘基本计算、识图的能力较好,但对于略显复杂及偏于综合性应用的计算,以及识图后相关测量用图的能力等表现欠佳;对于数据处理、绘图等过于依赖测绘软件,致使成果判断失控或遇特殊情况无所适从;

2.3在应能从事的极小区域(或小区域)的一般性工程测量中,缺乏基本设计理念或难于应对,尤其表现在工程测设中,精度概念差、方法单一、应急能力不强;

2.4个性意识、横向攀比问题比较突出,吃苦、协作精神以及技术总结和探知能力待提高等。

3 教学改革目标与能力培养

教学改革必须面向学科发展,面向用人单位要求,依据这两个面向,研究、确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培养的能力。

3.1教学改革目标

教学改革目标是教学的关键,其定位合理、准确,则可驱动教学长足发展。因此,以基础理论、基本应用为根本,能力训练为重点,强化现代测绘支撑,提高工程综合应用素质和以测绘基础与课堂教学为平台,大力推进课外教学,拓宽专业应用口径及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自学与研究能力,形成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为教学改革的目标,将会从理论、应用、发展等多方面全面深入地推进工程测量教学改革,从而满足用人单位及学科发展的需要。

3.2能力培养

用人单位对非测绘专业毕业生的测绘要求可概括为“懂测绘、会应用、能测绘”,这与教改目标是一致的,也是工程测量课程在培养具体能力方面的体现,即:

3.2.1测绘理论能力

熟练掌握经典的定位理论(投影、测角、测距、测高差、定向、计算)、误差理论、测图理论、工程应用较多的现代测绘理论(如GPS、全站仪);通晓、了解测图方法、控制方法、RS和GIS等理论,个别重点的要掌握。

3.2.2测绘应用能力

熟练掌握地形图的应用及工程测设应用基础,如坐标、方位、高程、面积、土石方量的计算和各种剖面线、断面线的绘制、地形识图、极坐标法测设等;了解、知晓其它相近专业的测绘应用,如建筑物的定位、道路和桥梁的测设、水工建筑物的测设、地下工程测量、建筑物变形测量等。形成以宽厚基础为支撑的宽口径应用能力。

3.2.3现场测绘能力

现场测绘是“测、算、绘、放”的综合,是测绘工程专业重点培养的能力,而工程单位现在对非测绘专业毕业生也要求这种能力,但特点是工程的范围小、精度低、工作和方法比较单一。因此,培养重点应以能操作仪器、会工作方法为基础,强化提供可靠成果及训练方案可行性的能力,形成工程的综合应用能力。

3.2.4发展能力

培养在学习和工作中善于思考,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进行学习、研究,提高素质,开拓创新,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

4 教学改革措施

4.1 教改方案制定

教学改革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方案实施对象与目标;课程新体系、新框架的构建[1]-[2];课程内容、实践环节[3]的调整与改革;教学思想、理念的改革;教学方法、手段[4]的改革;学习与考核方式[5]的改革;师资水平与素质[6]的提高措施;预期成果等。

4.2 教学软、硬件环境建设

硬件建设主要是指设备、教材、实践基地的建设,软件建设主要是指教学方法和手段、指导和评价、考核方式和内容、教学管理等规范性文件的建设。硬件建设是基础,目前大部分高校主要是现代测绘设备(主要为全站仪、GPS等)的投入不足,还不能保证一组(4-5人)一套设备,学生的操作和应用能力受限,为此除加大投入外,应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和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学习方式,缓解设备压力,提高应用能力;加强软件建设,弥补硬件建设的不足和保障教改目标及能力的实现,加大力度制作便于自学的多媒体课件、网络平台及测试体系,研究面向“90后”的教学方式、方法,规范教学、规范管理,缓解学时压力,提高综合能力。使硬件建设适应工程和学科发展需要,软件建设有力保障教改目标和能力的实现。

4.3 教学运行、监控和考核机制

为了实现教改目标和能力培养,必须夯实教学过程,否则便是纸上谈兵。教学运行应实行联动机制(见图1),各方相互制约,保障规范性文件的执行。这种机制再配以专、兼职责任人(督导组、课程组、学生信息员)便构成了监控机制,使信息反馈更加便捷和综合,问题更清晰,落实更到位。考核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改善,目前理论课的考核过于集中于期末,易造成突击过关现象,应加大阶段考核及比例分配,切实夯实基础理论和应用能力;实习考核应按任务驱动式,采用逐项任务考核,切实巩固“测、算、绘、放”及“用”的能力。只有各种机制健全、实效,监控得利,教改才能深入,成效才会显著。

4.4 师资水平及其教学投入

教师必须具备工程师的基本素质方能讲好工程测量课程,因为4大培养能力中有2大能力都是偏向实践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参加工程锻炼和从事教科研项目,提高工程应用和教科研水平。因此,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德教育与教学投入,加大教学效果考核力度,不仅是教改需要,也是师资管理需要。

4.5 教改深入与纠正机制

面向测绘发展和工程单位要求的教学改革是综合性的,任何方案只有经过2-3轮的实际运行才能见到实效。因此,在教改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深入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并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调整、修正方案;研究、确定巩固教改成果的措施,全面推进教学改革。

5 加速推进现代测绘教育

因此,在教改方案中构建课程的新体系、新内容,必须合理的加大对现代测绘理论、技术的应用,改观目前非测绘专业的测量教学滞后(或落后)于生产的局面,解放教育思想,转变教育理念,拿出更多的学时加速推进现代测绘教育[7],加速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切实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懂测绘、会应用、能测绘”的人才。

6 结束语

工程测量教学改革也必须围绕着这一主题确定改革的目标及培养的能力,研究、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案和保障措施、方法,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等。因此,进行工程测量综合教学改革,必须有信息、有目标、有方案、有机制、有措施、有成果,也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使改革获得实效、实惠。

参考文献:

[1] 段贻民,杜国标.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J]. 测绘通报,2004,(5):58-60.

[2] 吕忠刚.应用型本科非测绘专业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研究[J]. 测绘通报,2010,(7):75-77.

[3] 朱爱民,万德臣.土木工程测量教学内容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 测绘通报,2004,(8):53-55.

[4] 郑丽娜,左淑红,王笑峰.论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1):137-138.

[5] 聂志红.《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5-37.

第9篇:测绘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和实践平台深度融合,从而构建了多学科交叉、整合优化教学和实践资源,集业务素养、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等为一体的高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测绘类人才。

关键词:

创新教育;专业教育;测绘工程;深度融合;人才培养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机遇下,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最关键问题。为此,笔者以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等优势交叉学科资源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重点,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

1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深度融合

1.1建立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测绘工程专业培养要求是立足于对地观测与卫星导航等国家重大需求及现代测绘发展趋势,按照全面具备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3个二级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的专业素质规划课程体系,一、二年级实行测绘通识教育,三、四年级按照大地测量学与卫星导航、工程与工业测量、地理信息工程等3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多年实践证明,测绘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应遵循以下规律:①学科交叉。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架构交叉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的潜力。②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增设研究型课程,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中,把科研成果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课程中,并与测绘科学技术重大攻关课题的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③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是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需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图1所示,笔者面向市场需求进一步整合教学、科研及社会优质资源,优化课程内容,建立融业务素养、核心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为一体的综合能力培养体系。

1.2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

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笔者按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原则,树立“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意识,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应用”及“课内课外相结合、重视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方式,形成“低年级重基本技能,高年级重工程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3个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习实验方案和形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目的。

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体系深度融合

2.1构建“3基2线1融合”的课程体系

“3基2线1融合”的课程体系是按照“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实践应用”的模块化分解集成思路构建的。“3基”对应学科基础,“2线”对应专业方向,“1融合”对应实践应用。“3基”是以测绘、地理信息、计算机科学3门学科基础理论与技术,构建测绘工程专业的3个基础课程模块,每一个模块全部由必修课组成。新课程体系保留了原测绘学科的大部分课程,强化了计算机学科课程,突出了地理信息工程类课程,增强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形成了以测绘、地理信息、计算机科学3门学科基础理论与技术构建专业基础课的“3基”格局,拓宽了专业口径,夯实了专业基础,“3基”明晰了测绘工程专业的多学科内涵。“2线”是结合毕业生的就业定位,将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为“测绘技术应用”和“测绘理论研究”2个方向,建立面向“应用型”与“研究型”2个层次的专业课程模块,由必修课和选修课共同构成。“2线”解决了单一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规格与学生知识能力基础差异的问题。“1融合”是以实践应用为归宿,强调课程体系的实践应用目的。“1融合”还表现在课程内容上注重综合性,通过课程整合重组,精简课程门数,使不同课程的知识相互渗透、融合,达到培养“应用型”与“研究型”2个层次专业人才的目标。

2.2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的开设一门或几门创新创业课程,而是将创新创业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把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创业精神进一步结合起来。测绘工程专业学生能力结构体系包括基础理论、测绘数据采集、测绘数据处理、测绘软件开发、测绘工程设计、测绘项目管理6个方面。根据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笔者将测绘工程专业课程具体设计为6个实践应用方向:测绘数据采集、测绘数据处理、测绘软件开发、测绘工程设计、测绘项目管理、测绘理论研究,如图4所示,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具体的测绘实践应用之中。“3基2线1融合”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始终,整个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涵盖了所有这些能力结构的要求。

3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学和实践平台深度融合

3.1以平台建设优化创新创业服务

融入教学科研成果,创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平台、实践平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中形成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从框架构建到细节把握、从素材汇集到思想整合,无不来源于教学和管理实践,并在教学和管理实践中进行合理改进、动态优化,如各类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类课程都可以整合成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平台,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总结。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依托测量学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测绘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测绘工程广西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测绘工程广西区教学团队、国家团队、八桂学者团队和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广西区重点学科所提供的优良实验教学条件,构建校内实践平台,初步建设完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分中心。此外,构建教学实践平台还需要广泛联系外行业科研生产单位,积极创建校外实习基地,构筑校外实践平台。

3.2以科技竞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水平

把组织、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创新创业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利器”,并坚持科技竞赛与教学相互渗透,以竞赛带动教学,相互融通,汇聚合力,使学科竞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平台。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测绘工程专业近3年在全区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3项,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部级立项6项、区级立项14项、校级立项19项;先后与多个测绘仪器公司在全校范围开展“南方杯”“徕卡杯”“苏州一光杯”“华测杯”等测绘技能竞赛,每年参加专业数达10多个,参加人数达600多人;在连续4届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中均取得佳绩。2015年首次参加“则泰杯”全国大学科技论文竞赛(参赛队伍有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等测绘类专业名校),2名本科生分别获得了该学科组4个一等奖中的2个。近几年来,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毕业生识别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的能力得到增强,创业的比例稳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初见成效,仅以笔者所在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某班级2011级毕业生为例,就有4名同学先后创办了自己的测绘公司。

4结语

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才是当前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决定其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创新创业的前提是要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专业教育本身就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和实践平台的深度融合,能够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加强,同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够促进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测绘类人才的培养。

作者:王浩宇 刘立龙 黄良珂 谢劭峰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高彦丽,马国亮.以测绘标准为导向的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测绘通报,2016(9):143-145.

[2]王守刚,厉东伟,王铭,等.测绘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为例[J].测绘通报,2016(8):131-134.

[3]刘艳,闫国栋,孟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35-37.

[4]赵红,李敬军.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3(1):101-103.

[5]谢宏全,周立,高祥伟.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规范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测绘通报,2012(2):99-102.

[6]潘国兵,陈琨,李灵爱,等.测绘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测绘通报,2016(8):135-138.

[7]吴见,周亮广.地理科学专业地理国情监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测绘通报,2016(8):139-142.

[8]刘明星,朴彦辑.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3(9):220.

[9]林卉,赵长胜,王坚,等.以创新为主线,深化测绘人才培养方案改革[J].测绘通报,2013(3):109-111.

[10]许才军,秦咏梅.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解析[J].测绘通报,2014(6):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