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摄影助理心得体会范文

摄影助理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摄影助理心得体会

第1篇:摄影助理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摄影课程 情境

1.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始创于20世纪40年代,原是为二战时期军队的生存训练而服务。随后,体验式教学作为以其独特的学习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70年代中期,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在美国兴起。其引导者有库博、布鲁纳德、杰维斯等人,他们提出概念并成立了体验式教学研究与推广理事会,受到了美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教育家们通过这次研究认为应把体验式教学应用于教育的各个领域,他们认为体验式教学适合人类各个年龄层次包括儿童、少年、青年、中青年、老年等的人群;也适合短期、长期的学习长度,同时体验教学还可伴随人类一生,它是一种适合各种肤色,各类性格的人群。学习者通过想象、移情、联系、思考、感受等多种心理活动的碰撞、交融,激发已有经验,产生新经验;最后,又使新经验内化为自我的感受,并最终成为自身个性化的知识。可以说体验教学是通过获得体验-联系反馈-思考概括-实际应用等环节有效获得知识。

2.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依据是主要来源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说。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同时,建构主义者还认为:知识是需要构建的,构建的基础在于学习者本身的经验背景,这取决于特定的学习情境,即每个人获得的知识都和自身的经验有关。建构主义还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学习伙伴和父母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而实现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这些理论表明学习需要有意义建构,需要学习者本身的经验,需要特定环境下的情境帮助,需要有意义的学习。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和有意义学习,体验教学将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建构理论将会成为体验教学的理论基础。

3.摄影课程体验式教学的措施和对策

3.1以学生为主体,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摄影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基于以体验式教学为基准必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参与体验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只是体验教学过程中条件的创设者,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获得发展,他们的需要、动机和兴趣被置于首要位置,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和参与各类体验的能力,绝对不是代替学生选择。摄影课程中的体验教学不仅仅是教师讲授,还必须是学生人人有操作相机的机会,在操作过程中体验相机的基本知识,了解光圈、快门、感光度、曝光度等。即使是讲授课程也要求学生带着相机,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操作具体相机,让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一系列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这实际上是把学生“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在问中解决问题,培养起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3.2适当采用成功机制, 激发学生兴趣

艺术系的学生在经过高考的独木桥后进入大学,其本身与其他专业同学相比,就文化成绩而言有一定的自卑性。这种自卑心理会带到专业的学习中去,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激励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摄影课程中,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比如在点评学生摄影作品这一环节,对于初学摄影的学生,拍摄作品肯定具有很多不成熟性,在点评作品中须做到肯定每个学生作品中优秀点,尽量不否定其作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达到喜爱摄影的初级目的,进而提高学生自信,享受学习。

3.3改变单一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

艺术的特殊性要求培养学生的方式具有多元性和差异性。有效的差异性教学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性思维,让其不受单一,呆板授课模式的束缚。在摄影课程中,可让学生体验各种感受,创设各类情境,如在讲授新闻摄影这一章节中,可联系报社和杂志社等部门,让教师和记者陪同合作带着学生去采访,去实地拍摄,所有环节都是真实发生的,在新闻实拍中,创设实体环境,让学生融入其中。再比如在讲授商业摄影这一章节,也可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小型摄影工作室和摄影师一起感受商业摄影的拍摄流程,在具体拍摄过程中,了解商业摄影拍摄的注意事项并得出拍摄商业摄影和新闻的摄影的差异性,这些经验的积累和体验会让学生记忆犹新,远远比让学生在学校,在课堂,通过教师单一的讲授要好得多。

3.4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最终要走上社会,他们与本科院校竞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技术优势。作为教师应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学生有地可去,有技术可学。学校和企业要建立合作模式让学生参与校企、院校之间,在参与的过程中,把学校学习的书本知识和企业得来的技术体验相结合以提高其实践技术。在摄影课程中,教师可建立摄影工作室,以项目带动学生学习,并给予其一定报酬,让学生在具体项目中,体验实际拍摄技巧,得出经验,很好地和社会相接轨。

4.考核体系和教学反馈

所有的教学都必须要有考核体系和反馈模式,体验式教学也不例外。在摄影课程中考核方式多样化,以拍摄任务完成为目标,考查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及其他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学生不在课堂环节的考核需更加严厉,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以及企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比如体验过程中的出勤率考核,必须在过程中进行随机点名,学生请假需履行相关手续,无故旷课、迟到、早退累积一定次数,该课程进行重修。对于最后的综合项目完成情况的考核也占重头,需把握摄影拍摄过程整体的设计思路、注意事项和模特的沟通能力,最后展示和整体风格的掌控。只有把考核机制落到实处,才可能让反馈的机制更为完善。

有效的教学反馈对教与学都起到促进作用。在摄影课程中,因为有体验教学的参与,教学反馈更加准确性、差异性、针对性。以前的教学反馈一般在课后给学生们布置一些作业,而且批改可能比较忙,只注意到共性的东西,没考虑个别问题。但在体验教学参与摄影课程中,这样差异性就体现出来,在点评作业时,须注重学生本身经验的差异性,点评也具有差异性和针对性,当然教师后期的记录需仔细认真具有准确性,只有机制建立完善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

第2篇:摄影助理心得体会范文

其实,职业摄影师们近年来一直很受伤。2013年6月,《芝加哥太阳时报》就炒掉了整个摄影部,包括一位普利策奖得主在内的28位摄影记者从此失业。一时间业内哗然。

《芝加哥太阳时报》事件并不是个案。去年,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一方面是大部分平面媒体缩减采编预算,首先挤压的就是专业摄影人的生存空间。摄影师们能够拿到的拍摄报酬越来越少,有人不得不靠报酬相对高一点的商业摄影和公关摄影来解决生存问题,而无精力进行更加深入和专业的拍摄项目。另一方面是技术变革让摄影门槛越降越低,无论是摄影器材的轻便、易操作化,还是传播方式的快捷和随时随地化,“人人都是摄影师”的社会现实,使得专业摄影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行业标准和风向标的各类摄影奖项却比以前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专业摄影人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迫切的需要“获奖”,需要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刷存在感和认同度,更重要的是找到发展方向。

今天的观众也与以前大不一样。照片拍多了,他们的眼界自然就高了。养眼但并无深度的图片满世界都是,他们也被刺激眼球的视觉体验宠坏了。甜食吃多了也会腻,eye candy的图片时代正在过去。getty图片社签约摄影师李锋就认为:“越是摄影器材普及,越是摄影普及,其实越需要专业的摄影记者,为什么?因为在影像泛滥、器材普及的年代,只有你把摄影做的更专业、更个性化、更与众不同,你才能够跟普通人不一样。”

在困境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首先是,《芝加哥太阳时报》在几个月后,不得不重新雇佣了四位之前解聘的摄影师。当这家媒体的全部照片都从图片库购买、使用以前的资料片或者由文字记者来拍――编辑们意识到,没有了专业摄影师把关,图片实在是惨不忍睹。

另外一些媒体则更加清醒,他们意识到,在媒体行业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专业、独家、深入的摄影专题对于提升媒体价值的重要性。他们开始设立基金和奖项来鼓励摄影师去拍摄更加有创意、有独特视角的专题项目。有些基金项目甚至有业内专家对摄影师拍摄项目进行指导直至项目完成,有些奖项和基金帮助摄影师的项目进行持续的推介和传播,还有的提供传播平台,扶持力度相当大。OFPiX基金的创立人之一任悦表示:“设立基金的目的,为的是让做事情的人不孤独,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需要支持和鼓励。”

有相当多的摄影大师都接受过摄影奖和基金的资助,有些奖项甚至可以说是大师的摇篮,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在这个缺乏大师的年代,摄影奖,我们不嫌多,多多益善。

摄影奖盘点

年初是各大摄影奖和比赛的颁奖季,有不少奖项都在这时候产生或宣布入围名单,也算是对上一年度摄影作品的总结和检阅。本期,我们特别制作了一个摄影奖项和基金项目的盘点,虽不尽完全,但都属于圈内关注度较高的。参与这些奖对于摄影师来说,无论是从提高知名度还是更实在的资金支持,都是很有帮助的。美国著名摄影师乔・麦克纳利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摄影师不能只会拍片子,也要学会写摄影申请,否则,你将得不到更多的拍摄机会。

新闻类摄影奖: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简称荷赛)

被认为是国际专业新闻摄影比赛中最具权威性的赛事,基本覆盖了新闻摄影的各个方面。辉煌期在上个世纪,近年来影响力有所下降。

全球年度图片奖(Pictures of the Year International简称POYI奖)

与荷赛奖几乎前后脚的新闻类摄影奖,经常被人称为荷赛奖的前奏。与荷赛奖相比类似于金球奖与奥斯卡奖的关系,不少得POYI奖的作品也会得荷赛奖。

普利策新闻奖(pulitzer prizes)

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多年来不少美国人对于许多重大事件的深刻印象是由当年普利策奖获奖照片形成的。

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CHIPP简称华赛)

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的国际性新闻摄影比赛,主题为“和平与发展”,评委多聘请国外专业人士,与荷赛一样面临着新的技术和传播的挑战。

专业性奖:

奥地利国际超级摄影巡回赛(Trierenberg Super Circuit 简称奥赛)

由奥地利超级摄影学会主办,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摄影沙龙。参赛门槛低,面向所有摄影爱好者,奖项设置丰富,有几十个组别、上百个奖牌,参赛费用较高。图3为第22届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赛画意组彩色创意主题入围作品《夜深人静》陈竟辉摄影 图片提供/PSA China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赛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Contest)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主办,每年还会举办旅行摄影大赛,总体上偏向于自然、环境、人文的方向。图4为2014年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赛自然类及最终大奖《冰熊》Paul Souders摄

媒体资助类奖:

色影无忌中国新锐摄影师奖

起源于2010年,由色影无忌网站主办,至今已举办四届,主要推选中国摄影界的新势力及新生力量,发掘本土新锐摄影师。图5为色影无忌2013年度新锐摄影师张巍作品《人工剧团》。

新浪摄氏2013度报道摄影师大典

由新浪网图片频道主办,口号是“旨在发掘、推介中国年轻的报道摄影师群体,以年度奖励的方式,让选择这一神圣职业的人,找回应有的荣耀和光芒”。

基金类:

古根海姆奖(John Simon Guggenheim Fellowship)

由古根海姆基金会主办,不少诺贝尔奖、普利策奖的获得者都曾经获得过该奖项的赞助,在摄影界也相当受瞩目。

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W. Eugene Smith Grant in Humanistic Photography)

主要关注那些立志“以人道主义为主题,反映现实生活”的摄影师。图1为2013年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声讨-危机中非洲国家的精神健康问题》Robin Hammond摄

布列松国际摄影奖(Henri Cartier-Bresson International Award简称HCB奖)

由亨利 ・ 布列松基金会主办,每隔一年评选一次,奖金资助摄影师完成其摄影项目。需要由杂志、画廊、出版社、学校等专业机构推荐,不受理个人提交的申请。

相机品牌主办:

哈苏大师奖(Hasselblad Masters)

由哈苏公司主办,两年一届。只接受使用大画幅和中画幅的专业相机及最小分辨率达到1600万像素以上的数码单反相机拍摄的作品参赛。摄影师须要拥有至少三年以上的专业经验。

徕卡摄影奖(Leica Oskar Barnack Award)

由徕卡公司主办,比赛分为三个组别:专业组、新人组与公开组,大奖的奖品是徕卡专业相机。

iPhone摄影奖(iPhone Pootography Awards简称IPPA)

诞生于第一代iPhone推出的2007年,已举办七届,要求所有的参赛照片必须使用iPhone或iTouch拍摄。照片不允许使用Photoshop处理,但使用app应用编辑照片是符合规则的。

国内的民间组织奖项:

三影堂摄影奖

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主办,至今已举办到第六届,创建目的在于挖掘中国当代摄影的新生力量。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

民间的摄影项目,是对于一个具体的拍摄选题与计划的资奖项,主要关注对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纪实性拍摄,鼓励纪实摄影的个性化表达,每两年一届。

第3篇:摄影助理心得体会范文

摄影师拍摄人瑞影像集

“笑一笑,十年少”,看着这些满脸堆笑的老人群像,是不是有点难以相信他们全部都是年逾百岁的人瑞呢?这些照片来自名为“Jahrhundertmensch”,德文意思为“快乐一百岁”的展览,摄影师Karsten Thormaehlen拍摄了众多百岁老人安详欢愉的面容,每张作品的成像都十分清晰锐利而饱含细节,意在展示老人们饱经沧桑的脸部皱纹的同时,让老人们充满喜乐安详的饱满精神状态充盈画面之中,摄影师通过这些照片传达的理念也就浮出水面了:像喜乐这样极具感染力的情绪可以通过摄影捕捉下来,无论年纪多大,都能让你显得充满魅力。

Emphas.is网站助力纪实摄影出版

荷赛奖获得者Patrick Brown希望将自己逾十年拍摄的野生动物交易黑市专题出版成书,为此他在许多传统出版商那里碰壁,“一个出版商甚至不想看我的作品,他只想知道我是否能为此支付3万美金。”转机出现在Emphas.is网站对他发出了项目集资邀约,该网站的目标是帮助有意将自己的纪实摄影或报道摄影项目出版成书的摄影师实现目标,网站将在筹募资金、印制、递送、仓储、配送和推广环节给予摄影师相应的帮助。每个集资项目会预售1000本,其中100本为摄影师签名版,支持者可在网站出价,不同的捐款将能获得对应的印刷版本和附加回馈。

NASA新卫星分享高清地球照片

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是NASA继约翰逊航天指控中心及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第三大航天中心,主要负责对地观测,天体和非载人科学卫星的研制。该中心在著名网络图片社区Flickr上开设了专门的账户,名为“NASA Goddard Photo and Video”,分享了众多太阳系天体的高清照片。NASA在2011年10月新发射了一枚地球观察卫星Suomi NPP,这枚卫星携带了先进的拍摄设备,它的任务是专门拍摄高清的地球图像,监控自然灾害,改进天气预报以及为研究全球变暖提供数据。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Flickr账户分享了其中一些高清地球图像供网友下载,分辨率高达8000×8000像素。

声音

摄影师展示的作品可以很精彩,可是他/她的个人网站打开很慢,我就会放弃不看。

什么事情能让一名图片编辑觉得难以忍受?《Country Living》杂志的图编William Morel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回答,个人网站是摄影师推销自己的重要方式。如果网站反应太慢。很多机会就会飞走哦。

“事实上她并不对自己的作品做编辑整理是好事,众所周知,对于自己的作品,艺术家们往往是最差劲的编辑。”

做了40年保姆,街拍不辍死后扬名的美国摄影师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一生鲜少整理自己的作品,上月,其作品在Steven Kasher Gallery画廊完成展出,薇薇安作品的拥有者之一Jeffrey Goldstein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第4篇:摄影助理心得体会范文

摄影作品是人类生活状态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体现,我们可以透过摄影作品掌握整个社会的现状以及发展情况。由此可以说明摄影作品的重要性。现阶段摄影业的发展让我们认识到只有把人文精神作为摄影的内在精神,才能真正提高摄影作品的质量。而这一点在摄影教学中也有具体的体现,现阶段的摄影教学需要在重视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提高作品质量,避免走入教学误区。在传统摄影教学中,教师片面追求作品质量,忽视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导致拍出的作品只有“高质量”却没有“真感情”。这样的摄影作品是不会被大众接受的,最终也会被社会和时代所抛弃。所以,在摄影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落实以“人”为本的摄影原则,明确摄影的最终目的和追求,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选题,拍出好的作品。

人是万物之本,在摄影中强调的“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广大的受众,即人文关怀的客体。教师在指导学生落实以“人”为本的摄影原则时应该要求学生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关心群众生活,借助镜头揭露现实,迎合民众需求。优秀的摄影作品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会缩短受众和信息对象之间的距离,这促使人们把关注摄影作品作为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渠道。摄影不再单单是一门职业或者课程,更成为人们的爱好。所以,教师在摄影教学中需要强化学生的危机意识,认识到“摄影者”的普遍性和“摄影作品”的普遍性。但是还要让学生了解到在实际生活中,优秀作品并不是随处可见的。虽然社会的发展为摄影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摄影作品越来越为商业服务,在这些作品中缺乏“人”的理念,而人文精神、人文理念正是作品的灵魂所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通过了解摄影作品的社会现状,认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并把以“人“为本作为摄影的原则,以此引起人们共鸣,为摄影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指导学生“用心”拍摄

在摄影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要避免走入教学误区。虽然我们可以从现阶段的摄影作品中感受到体现人文精神的同情和关爱,但是其中有的的同情和关爱却侵犯了他人的隐私,对被拍摄者造成精神上的伤害。甚至有的摄影者为了商业利益和个人荣誉采取摆拍的方式体现所谓的“人文精神”。作为摄影任课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这种拍摄方式和拍摄理念所造成的后果,让学生认识到高高在上的同情和从商业角度出发的“人文精神”是与真正的人文关怀不相及的。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用“心”去感悟,用心去拍摄。在浏览一组摄影作品时人们大多会被哪种类型的摄影作品感动?毋庸置疑是真正触动人们内心的摄影作品,那些居于表面,用技巧诠释完美的作品是不能长存在人们心中的。因此,用心拍摄,用心感悟是提高摄影作品质量,体现人文精神的不变真理。

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开展多种摄影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到百姓生活当中,与其融入一体,真正的体验平凡人的生活,并要求学生用镜头揭示平凡人内在的精神、理想以及尊严。用摄影作品展示自己对质朴、真诚、渴望的理解。摄影是一门技术,要用镜头说话,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摄影者的态度和做法与其都无关。恰恰相反,摄影者和拍摄对象都应该有自己的态度,只有保含同情与关怀才能使摄影作品达到一定的思想深度,才能真正的体现人文精神。在拍摄百姓生活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多于民众沟通,用温和的语气和平易近人的态度了解民众的喜怒哀乐,用真诚的眼神感动群众的内心,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教师除了开展摄影实践活动之外还需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任何技术、任何活动都是需要有理论知识做基础的。所以教师在在摄影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升技术,当然,教师可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利用多媒体展示著名摄影师体现“人文精神”的作品,从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拍摄技巧等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在人文精神影响下的作品的魅力,从而促使学生在日常拍摄过程中真正的做到用“心”拍摄,以“情”动人。

3、联系实际,把握技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摄影教学过程中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意愿,在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时需要询问学生的意见,这也是体现人文精神的要求。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教师在摄影教学中还需要采取分层次教学,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需要把教学重点侧重在发挥学生内在潜力上。而对于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只需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夯实其基础上,在他们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技能教学,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人文精神教学的重要性,感受到被尊重、被需要的喜悦,这样他们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的落实人文精神,把人文精神当作学习的内在精神,提升自身摄影作品的质量。而教师自身则首先需要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只有其本身拥有一定的知识含量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只有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才能提高自身人文精神摄影教学水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摄影知识的热情与动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教师除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之外还需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掌握摄影技巧,准确地把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教师在摄影实践课中需要指导学生采用平视的视角,要求学生走进生活,贴近群众,以小见大,反映客观现实。学生并不需要通过寻找大新闻、大事件来体现人文精神,而是可以通过融入群众生活,观察他们的生活状态来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小细节处见真情,学生需要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从细节中找到真正的人文关怀,而不是好高骛远,目空一切,只想着有朝一日能够一鸣惊人,却忽略了平常的细心观察和不断努力。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反例来警醒学生,让学生懂得什么才是“摄影”什么才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摄影”。

第5篇:摄影助理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摄影艺术;摄影技术;摄影教育;思想道德;德育教育

摄影艺术是指摄影技术、摄影实践及摄影创作的总称,它绝非仅仅是按快门的机械写真,它是学生摄影者在理解与掌握摄影器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主观感觉与需要进行的拍摄创作活动,它包括从策划、构思到后期制作的整个过程。摄影是一门艺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这种艺术感染力的产生,正是来自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经验、体会和联想,来自于拍摄者内心的审美意识与道德情操。摄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与中职校园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已被广泛运用于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和艺术形式。摄影已经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学习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摄影艺术教育在中职教育中也越来越普及,摄影艺术的性质及摄影教学的特点,使得摄影具有独具一格的德育功能。

在中职校园社团的管理中,运用摄影艺术教育对社团学生的教育和陶冶,使得社团学生的凝聚力得到提升,同时让社团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社团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更让中职校园社团管理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1.中职学生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1.1中职学生对世界观和价值观欠缺正确理解

在市场经济发展潮流中,主流价值系统受到挑战和冲击,原先理所当然的传统价值观遭到一些人的怀疑,乃至被否定。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很喜欢新鲜事物,但由于缺乏引导,他们往往把平庸化的东西奉为时尚和潮流,盲目追随、接受,甚至是沉迷。比如,语言粗俗、性格古怪、行为怪异等一些背离美的现象被很多中职学生视为标新立异、展示“个性”、引领“时尚”的“美”,在价值观上陷入了误区。

1.2中职学生接触社会渠道狭窄

当代中职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父母宠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再加上家庭环境,很少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炼,缺乏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与技能;由于中职学生暂时还没有经济压力,他们往往缺乏接触社会的动机,更多的是开学就在学校里,放假就在家里,平时还会去上网、玩手机、聊天、看视频,很少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真实发展变化。

1.3中职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

由于社会正处于大变革和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各种矛盾交织纷呈,在很大程度上对中职学生产生负面的冲击。不少中职学生由于受到家庭贫困、学习考试、社会实践等压力,变得无所适从,心理承受能力极低,每当接触到些许怀疑和否定,就会产生焦虑、烦躁等心理不适,严重的甚至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而对于赞同或表扬,往往能激发他们自身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持久力。

2.摄影艺术的德育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总是把摄影教育定位于培养专业的摄影人才,而对摄影提高中职学生道德水平的价值认识不足。手机数码技术的发展和摄影的记录、认知和审美功能使得摄影被中职学生广为接受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为我们发挥摄影艺术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潜力提供了条件。有鉴于此,我们应充分发掘摄影艺术的德育价值,高度重视摄影艺术在中职学生日常道德素养提升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

2.1净化中职学生心灵,发现美、捕捉美

摄影语言作为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具有独特的视觉传达特性与表达元素。摄影艺术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由于审美是一种广义上的人生实践方式,审美对于提升人生境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审美也是德育教育的一种实践内容。在摄影艺术教育中要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欣赏,陶冶情操,提高中职学生的审美与创新能力,最终达到美育素质教育的目的。摄影者能使自己的情操得到升华,在学习摄影的同时使摄影者本人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使他的胸怀宽广、品性高尚。

摄影艺术的观察对观察力的培养有什么独特作用?俗话说:摄影是减法的艺术。摄影艺术的实践需要摄影者在杂乱的景象中抽取出精华的东西,在平凡的世界中发现闪光的东西。因此,摄影艺术能训练中职学生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在稍纵即逝的瞬间捕捉美,在时间的长河里猎取美,在空间的坐标中塑造美。摄影家的观察具有细致入微、深刻洞察、反应敏锐、迅速发现的特点,这种观察力素质是摄影家特有的基本素质。学习摄影艺术有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观察能力。

摄影的艺术就是观察的艺术,摄影家往往能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能在稍纵即逝的瞬间捕捉“美”,能在时间的长河里猎取“美”,这一切都归功于摄影家与众不同的观察力,而这种观察力来源于摄影家真善美的心灵。摄影艺术不仅给人以视觉美的享受,通过审美得到情感的感染,道德情操的陶冶,人生思想境界的升华,甚至引发对于崇高理想的追求的人生价值的思考。摄影艺术可以通过真实、灵动、优美的画面形象使中职学生在感知美的事物的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发挥创造,使中职学生的五官,思想更为活跃,更能充分地体验自己的情感。在提高中职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同时,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也能够得以提高,逐步形成尊重、关爱、友善、分享等品质,达到心灵净化的作用。

2.2开拓中职学生视野,认识美、追求美

摄影艺术的特点决定了摄影教育的开放性,学生的优秀习作,不是产生在课堂上,而是产生在大自然中。“无限风光在险峰”,在摄影艺术的实践过程中,往往要克服很多困难和险阻,摄影要有毅力,有韧劲,要会跑路,能吃苦。为捕捉到一次好时机,有时要等好多时间。为拍到一张好照片,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风雪雨天,都要背着相机往外跑,甚至还要起早摸黑。摄影艺术的实践,有助于中职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比如拍日出需要起早,拍海潮夜景需要战胜寒冷,拍好的风景需要跋山涉水等等,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到任何成就的取得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从而达到对意志品质的磨练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摄影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它具有纪实性的本质特征,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联系最为直接和真实,摄影形象与现实景象之间,存在着某种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优秀的摄影师的镜头里,记录的是人间百态,体现的是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在对中职学生进行摄影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关注社会、融入自然,鼓励他们深入校园、街道、工厂、郊区、海边、景区、农村,深入到下岗工、低保户、特困生、农民工、乞讨者等弱势群体中,把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理解社会与创作采风结合起来,达到开拓视野、完善自我的目的。在万千景象里认识“美”,在纷繁复杂的欲望中追求“美”。

2.3培养中职学生动手能力,表现美、创造美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佳突破口,摄影艺术的实践既训练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还能培养其创造能力。摄影艺术的实践不但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且教会了他们去如何欣赏美,享受美,使学生成为美的创造者。

美国著名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认为“培养兴趣,努力实践,是摄影成功的主要因素”。而摄影艺术的教育则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以培养中职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对大量图片、声像资料的解读和分析,以及现场操作、演示,直观、生动、活泼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充分调动中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在操作中学习,在体会中受益。随着中职学生道德情操逐步升华,思维界面也不断延展,他们会用自己的视角去表现“美”;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会进一步深化,创新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他们会以独特的方式去创造“美”。

2.4优化中职学生心理品质,成就美、坚持美

学习摄影艺术的过程有助于激发成就动机并坚定学习毅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优化其心理品质。中职学生在摄影过程中能随时观赏自己的作品,对不好的作品可以立即作出调整,对好的作品能够心满意足,甚至欣喜若狂,这些微小的成就感不断地被激发、被积累,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成就“美”,学生们增强了信心,为尝试迎接新的更大的挑战提供了内在动力,在道德践履中永远坚持“美”。

3.摄影艺术对中职学生的影响

摄影艺术在增强中职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中职学生的发现美的能力,促进中职学生捕捉美的能力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作用。摄影艺术的生命在于独到的审美和敏锐的发现。摄影艺术是培养中职学生对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和结构的鉴赏、识别技能,从而形成敏感而细腻的审美能力,以及对千变万化事物的瞬间完美把握。摄影艺术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美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并用摄影镜头来记录心目中美好的东西,有效地让学生将审美理念转化为艺术成果,使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提高。在摄影艺术教育中,有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走进大自然,一方面可让学生为千姿百态的世界所陶醉,主动地去发现美、捕捉美、创造美,同时又能引发创造美的欲望和兴趣。一幅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总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的统一。通过对名家、名作的欣赏与分析,逐步形成自身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职学生的艺术素养。

4.摄影艺术教育对中职校园社团文化的影响

摄影艺术蕴藏了新闻与文化的无限魅力,绽放着校园文化之花。摄影离学生不再遥远,拿起智能手机或者相机,只需一瞬间,精彩就展现在眼前,展现了校园文化,体现了校园新闻与摄影精神,也让同学们爱上摄影,体会到摄影的快乐,并习惯于去记录身边美好的画面。摄影艺术作品可以是一朵美丽的小花,一片蔚蓝的天空,一位辛劳的实训同学,一部你喜爱的长带或碟片,一个同学们所喜欢的玩偶,或者是夜间校园微亮的路灯,学校里的建筑,也可以是同学们的寝室,同学们跟好友之间的合照。通过摄影艺术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气氛,提高艺术修养和摄影水平,真正掀起校园文化艺术,促进摄影爱好者之间的影艺交流,并为所有热爱摄影艺术的同学搭建一座展示其精神风貌、记录发现、表现创意的平台。

摄影艺术教育在中职校园社团管理中的运用是一种便捷、即时的德育手段,同时具备教育无痕和人文化的实效性。通过在中职社团德育管理中积累的经验,对摄影艺术作品的拍摄、摄影艺术作品的筛选、摄影艺术作品的呈现、摄影艺术作品的运用等过程提出了个性化的操作方法。摄影艺术教育的目标就是在中职社团管理中让每个学生摆脱挫败感、失望感、无力感、自卑感,树立生活和学习的兴趣、动机、信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完善的人格,最终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合格人才,成为能积极生活的坚强的人。相信如此以来,中职社团的发展也会是前景光明的。

5.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发挥摄影艺术的育人功能,通过摄影艺术教育来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中职学生在摄影艺术的熏陶和实践中提高能力,增强自身素质。摄影艺术的教育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把摄影艺术教育纳入中职学生素质培养的内容和中职社团德育教育管理的范畴,是时代的呼唤,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也是一次中职社团教育管理的突破口。摄影艺术可以弥补中职社团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空白,使中职校园社团文化建设朝着健康、清新和和谐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之亮.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思考与探索[J].广东教育(职业教育版),2013(06)

[2]郭姝海.浅析摄影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作用[J].考试(教研版),2012(07)

[3]曾晓剑.在摄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01)

[4]郑曦.高校摄影教学中媒体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06(29)

第6篇:摄影助理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数字媒体时代;摄影文化传播;现状;发展趋势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整个社会逐渐步入数字媒体时代,从摄影文化传播的整体上看,摄影手段和摄影文化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改变对摄影文化的传播产生了诸多影响。摄影文化传播如何更好地适应数字媒体时代成为多数人们关心的问题。

二、数字媒体时代对摄影文化传播产生的影响

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摄影文化传播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并逐步改变了摄影文化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方式。在分析大量摄影文化作品后可知,当今的复制技术和数码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摄影文化的传播形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顶遵新的《摄影与快餐文化》,杨晓军的《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摄影生态》等,这些作品充分说明摄影文化的传播方式已经逐渐向信息化转变,更多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对摄影文化传播的方式。其次,数字媒体时代改变了人们对作品的观念,让人们能够深度挖掘摄影作品的内涵和文化意义。例如,李璐的《数字化时代的摄影传播和个案分析》,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人们对新时代的思考和反思,这样有意义的作品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层次。此外,摄影艺术的传播思维受到了数字媒体时代的影响,观照影像传播的价值取向,以及摄影的图像学意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三、数字媒体时代摄影文化传播的研究现状

摄影文化是一个相对广泛的定义,其主要包括肖像摄影、新闻摄影、时尚摄影、广告摄影,其在不同领域的研究状况也不尽相同。首先在肖像摄影方面,数字化手段丰富了摄影的视觉效果,从而让作品传达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摄影精神,提升了肖像摄影的整体价值,目前在肖像摄影方面技术理论较为成熟,能够满足人们对摄影文化传播的需求。在新闻摄影方面,摄影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新闻摄影的环境和拍摄方式,数字影像能够有效提升作品价值,凸显摄影作品的情感倾向,更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道德观,如何在摄影文化传播和理论道德之间选取一个平衡点还尚未解决。在时尚摄影领域,数字摄影表现出了更大的魅力,逐渐成为时尚摄影的核心部分。分析作品可以看出时尚文化的差异和形态意识的转变,正如有些学者说的那样:时尚摄影逐渐左右了人们的思想,摄影师的柔焦镜头更是为这样一个消费的时代推波助澜,形成了一道最接近大众的时代风景。在广告摄影方面,数字化技术能够提供更多国际化、社会化的信息,从而使其更加多元化,广告摄影属于商业摄影,其能通过复杂的场景设置表现出现代主义风格的艺术形式,是人们较为常见的摄影艺术传播方式。[1]

四、数字媒体时代摄影文化传播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一)数字媒体时代摄影文化传播的发展趋势

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是不可抗拒的,人们应当接受这个现实,在其对传统摄影文化造成冲击的同时,也提供了相应的帮助。在未来的发展中,摄影文化将会借助信息数字的相关技术,完善表现手法和相关技术。当代摄影文化的传播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将有新的发展,摄影文化传播逐渐趋于商业化,更多地同经济挂钩,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同时纪实摄影更具备艺术感和美感,不再是以前枯燥无味的记录摄影。在未来的发展中,摄影文化的传播还将影响到政治的意识形态,并反作用于自身,导致摄影文化传播在全球化背景下逐渐形成国际化、商业化的摄影形态。因此,相关学者要加大对数字媒体时代摄影文化传播的研究力度,利用辩证思想看待不一致的思想和问题,从而得出更加具有价值的结论。[2]

(二)对数字媒体时代摄影文化传播发展的一些建议

数字化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摄影文化传播造成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应当积极转变思想。数字化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完善技术提供了有利的帮助,这就需要人们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提升摄影作品的创造力,更多地关注人类的整体层次,将文化精神融入作品中。数字摄影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摄影作品同现实的差距逐渐拉大,人们应当接受这种形式上的转变,让摄影文化的传播逐渐成为一种消费文化、时尚文化。数字摄影是一个新领域,其在传播层次上非常广泛,因此其理论知识相对匮乏,很多具体创作问题和创作现象属于摄影实践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待探索的问题远多于现成的答案,诸多学者应当提升自身修养,以新的思维模式进行探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反思。[3]此外,摄影的数字化生存问题是一个相对而言较新的研究领域,而与文化传播相关的对社会场景以及人类社会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的思考,涉及当代社会的文化转型以及后现代话语的讨论。而后者,对其界定现今尚存一定的模糊性,未获得学术界的一致认定。对于把握缺乏系统和恒定的理论体系的问题,在研究中要注意不同的理论研究视角、途径和成果之间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的关系。特别对细部研究,要运用哲学辩证思维的方法寻找正确的诠释途径。

五、结语

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摄影文化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在传播方式、传播媒介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数字化媒体时代,摄影文化的传播属于一个新的领域,当前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未来的发展中,相关学者要创新研究的立意,增加研究的深度,使研究更具有社会价值。当然无论是研究的方法,还是研究的相对理论,都应当坚持以科学为原则,这样才能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田欣欣.数字媒体时代摄影文化传播研究现状与趋向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11):144-145.

[2]方明瑛.人文纪实摄影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探析[D].山东艺术学院,2015.

第7篇:摄影助理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透视原理;电视新闻;画面;摄影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2-0023-02

电视新闻想要实现有效的传播,画面和声音都不可或缺,画面是否美观对电视新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立体空间中的事物都由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大有小、由于视觉的不同而不同,这种变化通常称为透视原理。电视新闻拍摄可以通过借助透视原理,提高画面的空间感、立体感,提高整体画面的水平。本文对透视原理进行了描述,并通过对透视原理在拍摄电视新闻中的运用的阐述,为今后电视新闻拍摄提供了参考。

1 透视的科学原理

1.1 透视

透视出自透视绘法,源于拉丁文“perspicere”,通过透明的平面将看到的物体画在这块平面上,就形成了该物体的透视图,这种图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1.2 透视现象

透视现象表现为画家通过将观察点固定到一个立足点或是选择几个立足点,将看到的景象画入自己的画面上,近处的景物呈现大、高且实的现象,远处的景物呈现小、低且虚的现象。

1.3 视平线

作为透视专业术语的视平线,指得是与画者眼睛呈水平的那条线。视平线的高度随着画者眼睛高度的不同而不同,画者眼睛的高度表现为基线和视平线的距离。对于视平线规律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提高电视新闻摄像对透视原理的利用。

1.4 透视用到的各种参数

1)视点,即目点。在画者进行绘画时,用一个点来表示画者眼睛所在的位置。

2)心点:画者的视心线与画面垂直相交的点称为心点。

3)灭点:原本平行的两条直线,由于画面不平行,随着画面在远处不断的接近,两条直线逐渐靠拢,最后在最远处消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灭点。

4)视心线,即中视线:以视点为基点,做垂直于画面的线,这条线就是视心线。

5)视距:过视点做一天垂直于画面的直线,交画面于一点,视点到交点的距离称为视距。

6)距点:与画面成45°角的视平线的灭点成为距点。

7)余点:除了与画面呈直角和45°角外的所有角的水平线段的灭点。

1.5 常用的两种透视方法

1.5.1 平行透视方法

平行透视指的是立方体的4个直立面中,两个与画面成直角,另外两个与画面平行。正方体在进行平行透视时可以看到1~3个面,包括了水平线、垂直线和消失线这三种绘画线段,正方体的十二条线段中,将四条边线组成一组,第一组与画面垂直,第二组与画面平行,最后一组面向视平线上主点消失。平行透视的规律主要是通过立方体再视平线上下左右进行移动所产生的透视变化。比如说:当立方体处在视平线以上时,就可以看到立方体的底面;反之,我们就看不到立方体底面,而可以看到立方体的顶面;当立方体再视平线上下和视垂线左右时,就可以看到立方体的三个面,这时形成了三维空间,使得立方体的立体感达到最强。

1.5.2 成角透视方法

成角透视也称为二点透视,是指方形物体的两组成角变线沿着左右水平向视平线上某两点消失。成角透视的透视规律为立方体的透视形四面边的变线,通过视平线上两个距点形成消灭。立方体的位置不同时,透视变化也不同。当立方置呈左右变化时,透视形想要实现左右对称就需要近角正对画者;当立方置呈上下变化时,由于画者的眼高处在视平线上方,视垂线的左右,立方体距离视平线越近时,立方体显得更低、更窄。

2 透视原理在电视新闻拍摄中的运用方法

2.1 平行透视在电视新闻拍摄中的运用

1)心点是摄像记者进行电视新闻拍摄前,需要找的点,心点的位置设定会对画面的构图和视觉产生一定的影响。心点不是固定的一个点,它随着摄像记者眼睛位置的变动而变动。心点通常是通过视心线和画面来进行确定,同时摄像记者的视心线要保持与地面平行,与墙面垂直。

2)在确定心点位置时,要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当画面处在平行透视中,其心点有且只有一个,随处设置心点会影响拍摄效果。视平线就是沿着心点左右平行延长的线,当变线与画面垂直时,其聚集的方向为心点的方向。

3)在视平线上下左右的物w和视垂线左中右的物体,会有不同的透视变化。在对会场竖排的观众进行拍摄时,当视平线在座位上观众的上方时,离视平线近的观众就会呈现向上翘的画面效果,这时就需要摄像记者通过降低视平线和摄像机的高度来调整桌椅和观众的高度;当只能拍到垂直线中央的观众的侧面和头顶时,就需要对摄像机镜头进行调整,使得镜头处在视平线心点的左面或右面,从而达到拍摄的立体感。

4)想要拍出空间和纵深感比较强的空中画面,就需要借助透视原理进行拍摄。摄像记者在进行拍摄时,首先要确保摄像机前没有高大物体,其次视平线要在设在取景框的上部分或是下部分,同时摄像记者需要站到画面中间向心点的位置,最终达到良好的拍摄效果。

2.2 成角透视在电视新闻拍摄中的运用

1)如果对办公楼等外景进行纯正面的拍摄,拍摄的效果虽然标志性显著,但是却没有立体感,拍出的画面明暗变化不明显,物体没有厚度,视觉的冲击不够。将成角透视运用到拍摄中就可以使拍摄的景物呈现很好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具体运用为:拍摄外景画面时通过45°角机位,采用各种平视的拍摄方法进行取景。

2)在拍摄外景时,首先需要先确定摄像记者的视高,然后通过视平线确定两个距点,距点在外景拍摄时处在画面的外面。心点与两个距点的距离与视心线的长度一样。当机位设置的位置离楼房较远时,拍出的画面空间感更强,画面更为平稳。

3)机位和楼房之间的距离远近对透视有着不同的影响。如果拍摄画面的记者距离楼房太近的话,容易产生不稳的画面感,楼房上下变线倾斜度较大。所以,在拍摄楼房时可以采用45°楼房的效果,使得远近相宜,楼房上下变线变得平缓,拍摄出的楼房显得稳重。

3 结论

电视新闻想要实现有效的传播,除了紧紧围绕新闻主题进行拍摄外,还需要使新闻的画面和声音得到完美结合。透视原理在拍摄电视新闻中的运用,可以使得摄像记者拍出的画面更有美感,带给观众更好的观感享受,达到生活和艺术的和谐相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像记者不仅要对摄像机的各种性能和技巧进行熟练的操作,还需要对透视原理等各种辅助手段有深刻的理解,将各种拍摄原理运用到新闻拍摄过程中,使得拍摄效果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海波,王美萱,高广志.透视原理在拍摄电视新闻中的运用[J].科技传播,2016(24):66-68.

[2]殷光宇.透视[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第8篇:摄影助理心得体会范文

【 摄影点睛 】

本期的《Winters传奇》讲述了名人摄影师Dan Winters的拍摄心得。Winters的照片的平面设计感从他最初在《Thousand Oaks News Chronicle》获得第一份工作时就形成了。Winters在那里受到新闻摄影的影响同时,还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摄影视角,后者更加艺术性,更有商业摄影的味道。他使用广角镜头并用杂志的视角看待被摄者,作品逐渐具有独特风格。拍摄人像他经常使用闪光灯,预设焦点和光圈值。Winters在人像拍摄中也有自己的性格和坚持,他说:“我不是一台机器。我的工作是为世界和我的经历加上注解。也许有人在拍摄时要求及时观看,但为什么要给客户许多照片让他们挑选?我从不会这样做。当照片上标注‘Dan Winters摄’,这就是我的商标。我知道什么样的照片会受欢迎,我有这个自信,这也是我的立身之本。”

【 专题阅读 】

团体让摄影更具活力

摄影历史上,许多专业摄影师都倾向于组团结社,一方面团体的力量更大,可以帮助稳定收入来源;另一方面,专业摄影师所组成的团体可以帮助他们永远保持新鲜的思维和视角。

从60年前马格南图片社的诞生开始,职业摄影师团体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了。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机构、团体的出现却有对其进行重新定位的作用。新的专业摄影师团体意识到,通过交流想法、资源和经验,摄影师们可以收获许多,同时它对其成员的生存也至关重要。

一些团体的核心只是成员共同支持下的团体组织;而另一些则肩负着市场营销的工作。它们的形式也不尽相同:一些以大型图片机构的形式存在,而另一些靠成员摄影师的激情维系。下面谈及的团体有的内部联系比较松散,有的组织联系紧密。尽管有如此多的不同,所有的职业摄影师团体成员都明白:摄影团体的力量永远比其中个人力量之和来得大。以下为当今活跃着的若干团体的概览。

美国加州――“职业摄影师网络”

近年来,随着《洛杉矶时报》数十名图编人员的失业,他们中许多人都发现自己丢掉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还有紧密联系的摄影师群体。2009年初,Matt Randall,在《洛杉矶时报》拥有22年工作经验的图片编辑,从摄影部运营主管的位置上被辞退。之后,他便开始致力于创立“职业摄影师网络”(PPN)。而后PPN的15名成员的职责即是负责PPN网站,为全加州的摄影师们提供工作机会。Randall的角色是一个员,为潜在客户和工作机会找到最合适的摄影师。相应地,他从摄影师所得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报酬。

除了营利方面,不论是对个人交流还是行业趋势的意见交换,PPN还是曾经共事的人们保持交流的重要途径。Randall还有其他收入更多的兼职工作,但他认为PPN这种每天都有所进步的工作让他感到非常快乐。

严肃的生意――Luceo图片社(LI)

LI创建于2007年,创办者都是年轻摄影师。他们厌倦了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纪实摄影拍摄。“我们想要做一些有自己的所有权的工作,” LI的联合创始人David Walter Banks这样说,“我们想自主决定作品的性质。”LI的成员都希望作品的性质是长期的、与社会紧密关联的纪实拍摄项目。每当他们的成员获得一次付费的拍摄任务时,酬劳的一部分就会进入LI的项目基金,用于资助成员的纪实拍摄项目以及组织每年的学员项目奖,后者用来帮助组织挑选的优秀学员完成某个拍摄项目。

LI的每个成员都各司其职,从社会传媒到团体展览。“这样分工非常有效,因为当某个人时,就会被迅速发现,”Banks说,“我们不只是一个俱乐部,这更是一大堆的工作。”确实,当LI成员遇到潜在客户时,他们还可以向其他成员进行推荐。

创新女性――EVE

EVE由6名女摄影师组成。她们在从事新闻记者的职业同时都在与孤独感搏斗。“我们想创造一个空间,那里我们互相交流思想,互相提出意见,增强我们的摄影能力。”Agnes Dherbeys说。她是EVE的创办者之一,常驻曼谷。

这个团体在Ⅶ图片社摄影师Gary Knight的倡导下成立于2006年,成员们都认识到她们之间除了地域上的不同,都走在相似的道路上。她们有来自伊朗的,西班牙的,美国的,约翰内斯堡的等。EVE成立后不久,就在西班牙Gijon举办的国际报道摄影节中进行了一次工作坊教学活动。“感觉就像是一个家庭。”Dherbeys回忆说。EVE的活动方式是选择一个共同的题目,由成员在各自所在地分别进行拍摄,拍摄过的题材一般都与女性问题有关。EVE成员间的地理阻隔确实使其活动起来非常困难,EVE也面临着路费等问题,不能满足成员间的会面。不过2011年将是她们聚会的一年,Dherbeys说:“我们的关系就好像是‘六角恋爱’,我们必须处理好这复杂的关系。”

新式组织――“精华婚纱摄影”

对合作意义的认知在婚纱摄影的领域内已经占据了立足之地。拍摄中,丈夫和妻子要合作配合,这很常见,同时,摄影师、摄像师以及营销服务人员也要相辅相成。但与之相比,“精华婚纱摄影”(BOWP)的规模显然更大。这个团体成立于2010年,拥有世界范围内160名成员,并在当前会员的推举下将增加至350名。BOWP的所有者Erick Danzer描述BOWP为一个职业组织,致力于通过搜索引擎推广其成员的作品。BOWP还与170家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包括花商、宴会负责人、场馆负责人等。这样拓展了摄影师的市场,并培养了有价值的行业伙伴。

甜美轻快――“小菜一碟”

2002年,法国艺术家Charles Freger开创了“小菜一碟”(Piece of Cake),以鼓励欧洲各摄影团体和美术学院之间的交流。2009年,在常驻纽约的摄影师Cara Phillips的帮助下,该组织的北美部成立。“小菜一碟”每年举办两次工坊活动,从中成员可以得到针对他们拍摄的作品的有价值的评价。工坊场地都由成员通过自己的关系和资源获得。他们还利用当地的艺术机构举办展览和讲座。

第9篇:摄影助理心得体会范文

两年前退休的张大爷喜欢上了摄影,不但与社区中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了一个“夕阳红摄影小组”,大家还定期聚会交流拍摄心得、去郊外采风。他的作品多次在社区橱窗中展示,周围人的认可增添了张大爷的信心,让他在退休后重新找到了生活乐趣。

摄影让生活更美好

养生学告诉我们:精神健康是一个人生命健康的重要体现。要想精神健康,就必须少一些物质方面的索取,多一些精神层面的积累。而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欣赏,会使一个人的精神愉悦,精神状态好才能让人从心理到身体都处于健康的状态。

摄影就是一个发现美、捕捉美、创造美的过程。从广角镜头所表达的宏观到微观、照片的主题、主体、画面的构图,都要认真思考。作品完成后拿出来,大家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发现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和水平。在创作上得到启发和提高后,也会使人产生心情上的愉悦。

对于退休后拥有大量闲暇时光的老年人来说,摄影不仅能够极大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还能提高审美情趣,从而使他们保持愉悦心情,一扫晚年的孤寂和落寞。

摄影的全方位益处

摄影是一门艺术,可它又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它还能陶冶情操、充实生活,甚至还可以锻炼身体……拥有众多好处的摄影,可谓是老年朋友欢度晚年的一种极佳的养生方式。

1.摄影能开辟友谊新天地。大家一起外出取景、互相观摩各自的摄影作品、切磋摄影技巧,共同的爱好让人不再感觉孤寂,同时也有助于摄影技术的快速提高。

2.摄影能锻炼身体。在风景秀丽的地方取景,不仅能够拍出好的作品,清新的空气也会让人有种身心舒畅的感觉,不知不觉就锻炼了身体,生活也更加规律,“三高”也会逐渐改善。

3. 摄影能发现美,记录美。摄影需要寻找拍摄目标,无形中就会让摄影者主动去发现美!以前看似普普通通的物或景,换一个角度重新欣赏后就会发现它是如此的美仑绝幻,让人有种相识恨晚的感觉。

4. 摄影能重塑信心。刚刚从忙碌的工作岗位退下来让很多老年人无所适从,而摄影无疑是帮助他们摆脱这种落寞的一种方式。当他们秀出自己的作品,看到周围朋友们投来羡慕的目光,听到大家赞美的声音时,那种自豪感会激励他们继续在摄影的道路上走下去。

5. 摄影能开阔心胸,让人更关注时事。摄影经常需要选取主题,社会、人文、自然当然是首选。这就会让摄影者去关注重要节日、重大事件,并用相机将它们记录下来。

摄影时安全第一

为了更好享受摄影带来的乐趣,老年摄影爱好者还需要注意一些具体的事项。

首先,老年摄影爱好者在外出取景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因为追求好的摄影角度或者摄影素材而将自己置入险境之中,要是因此受伤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