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核算岗位工作流程范文

会计核算岗位工作流程精选(九篇)

会计核算岗位工作流程

第1篇:会计核算岗位工作流程范文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电算会计岗位; 职业能力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 22 . 038

[中图分类号]f232;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0)22- 0079 - 03中国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信息化后的电算会计岗位与手工会计岗位相比,在工作任务、职责分工、内部控制要求上都有较大差别。如何使高等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能够具备电算会计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适应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是一个值得会计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与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化下电算会计工作流程及主要岗位的分析,提出了培养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措施。

一、会计信息化及其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2000年在深圳举行的“首届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理论界首次提出了“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现代信息系统。从本质上看,“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在系统地位、目标、功能范围、层次、技术手段、信息输入输出、理论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区别。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并不是在口号或名词上的推敲,关键是一种观念的倡导,真正体现了网络环境下会计工作的重心由会计核算向会计管理转变。 会计信息化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及会计人员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一) 促使会计从传统的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

会计信息化导致会计管理思想从事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从而使会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决策型发展。在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信息处理手段的现代化,信息的处理和传递更加方便和简洁,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如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工作可以由会计软件全部或部分完成。信息化使会计人员从繁杂、单调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发挥会计的决策、管理、控制职能。

(二) 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有了新的要求

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有更大的深度和广度。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需要掌握更丰富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最起码的从业知识,不管是在手工还是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是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会计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以及行业财务制度和会计电算化等。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会计学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深入到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业务处理由手工记账转变为计算机记账,传统的会计业务处理转变为以会计数据分析为主,会计人员的主要精力由制造会计信息变为对计算机产生的会计信息进一步加工、分析、处理,因此会计人员必须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会计工作。此外,会计人员还必须具备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知识。

(三) 对会计工作岗位分工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工作岗位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按会计工作的不同内容进行划分,相应地配备会计人员开展数据处理工作。实施会计信息化后,原先由会计人员分工完成的许多内容都由计算机集中自动地完成,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的工作内容和岗位,因此组织分工和人员配备必然会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当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和规模时,企业内部传统的部门界线、数据处理职能分隔将越来越模糊。届时,企业会计组织内部的岗位职责都需要重新定义和组合。

二、电算会计工作流程及主要岗位

实施会计信息化后,会计数据的来源与和方式、会计管理的操作形式、工作流程与手工会计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必须对原有的手工会计工作流程进行调整与优化,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电算会计岗位工作制度。信息化下的电算会计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实施信息化后的会计工作流程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手工会计岗位分工已不能完全适应电算化工作的要求。根据电算会计工作的流程和特点,企业的会计岗位分工应由传统的以账务报表岗位为中心转变为以系统管理员岗位为核心的岗位架构。具体地说,电算会计工作岗位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数据分析员。

系统管理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阶段,负责协调软件开发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根据软件评审要求,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行阶段,负责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帮助系统操作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检查督促系统操作员对数据的备份情况。检查各操作员操作日志记载情况。

系统操作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将审核过的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及时、准确地录入计算机,同时通过计算机输入界面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初步核对。根据数据审核员核实过的会计数据进行凭证过账。进行银行对账工作及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完成账务处理系统的期末处理及结账工作,编制会计报表,及时输出打印会计凭证和有关会计数据。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证数据安全,每天进行数据的备份并妥善保管备份数据。由于系统操作员的工作内容较多,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个操作员岗位并进行权限设置和分工。

数据审核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根据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审核反映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原始凭证,及时将审核过的原始凭证交系统操作员输入计算机。根据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审核输入后、登账前的会计数据和输出的会计凭证、各种账表。

数据分析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模型和分析时间,为企业经营管理及时提供信息。根据单位管理者的需要对企业的各种报表、账簿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以满足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的重大项目实施前,应通过历史会计数据的分析,为决策提供详实、准确、有理有据的事前预测分析报告;企业的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通过对有关会计数据的分析,提供项目实施情况(如进度、成本、费用等)分析报告;企业的重大项目实施后,应通过对会计数据的分析,提供项目总结的分析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电算会计岗位和手工环境下的基本会计岗位并不是完全分离独立的,除了某些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如出纳和数据审核员),由不同的人担任外,电算会计岗位和基本会计岗位可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前提下交叉设置。

转贴于中国

三、电算会计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根据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电算会计工作流程及其主要工作岗位,我们可以构建出电算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框架(见表1)。

四、培养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措施

(一) 明确会计信息化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不同地区的会计信息化程度不同,因此各地区的高校应根据所在省市的经济发展特点及信息化水平,选择恰当的培养目标。以广东省的地方高校为例,由于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有80%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已经实现或部分实现会计信息化。因此可以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一批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具备相当的会计软件实操能力和系统实施能力的学生。中国

(二)根据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改革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内容

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是以理论教学体系为出发点的,追求的是以“学科完整”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为培养能适应会计信息化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应改革原有的课程设置体系,根据电算会计的工作流程,以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以“工作过程完整”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为使会计专业学生既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应由职业素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3部分组成。整个课程体系要以专业核心课为中心,而专业核心课应该是基于电算会计工作流程和岗位职业能力开发出来的。表2是根据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框架开发出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以上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也要在传统的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基础上,根据会计信息化的需要创新教学内容。例如计算机基础课可根据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制”,除了讲授一般的计算机操作、文字录入、办公软件的操作知识外,还应讲授目前市面上的主流会计软件的安装与维护、数据库应用技术、病毒防护知识,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作为系统管理员岗位的职业能力。再如成本会计实务可以在传统的成本会计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增加erp系统中成本管理、生产管理等模块的内容,把手工环境和计算机环境下的成本会计核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三) 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确定了培养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后,还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开发、技能的培养。单一的课堂讲授方法明显不利于学生电算会计技能的培养,会计教师应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根据每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不断变革课程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电算会计技能,可综合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练习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课程实验中去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需要老师各课程开课之前制订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总计划,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用合适的案例。其中案例的取得可通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再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自行设计教学案例。例如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教师可设计一个大案例,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始终,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可设计一个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事项,基于手工会计工作过程,让学生掌握货币资金、采购、生产、销售、筹资、投资业务等会计核算工作。然后在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中,以同样的经济业务,基于电算会计工作过程,上机操作初始化设置、建账、凭证处理、记账、结账、报表输出等项会计电算化工作。通过手工会计处理和电算化会计处理的对比,让抽象、难懂的会计知识变得易理解、易掌握,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企业中承担会计工作。例如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可以根据电算会计下的不同岗位: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数据分析员设置对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担任不同角色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完成工作任务,通过这种仿真的角色体验、真实的财务软件操作,营造出仿真度高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实现校内教学与实际电算会计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 工作过程导向法

工作过程导向法即按照企业会计工作的过程设置教学顺序和内容。例如“成本会计实务”,可按照“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确定成本项目—确定成本计算期—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成本会计工作过程,按顺序开展课程教学,每一个工作过程设置一个小案例,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成本会计工作流程,把抽象概念的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实际会计工作技能。

转贴于中国

4. 设错教学法

传统教学往往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尽力避免学生的操作出现错误,使学生在理想的实验操作环境下按照老师的指导,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这种方法看起来能顺利完成课程的学习,但学生一旦遇到实际工作问题,就会束手无策。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电算会计技能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运用设错教学法。教师可有意在学生经常出错但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设置一些问题案例。鼓励他们对出现的错误进行探索和分析,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发生的原因并自行设计纠正错误的方案,不断强化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减少学习过程中对老师的依赖。中国

5. 实战演练教学法

在每门课程实验环节或综合模拟实验课程中都可以应用实战演练教学法。如校内电算化会计模拟实习可借助一个中小型企业一个月真实的经济业务事项,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利用财务软件独立完成创建账套、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期末处理、编制会计报表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

(四) 制定电算会计技能考核标准

当前各高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还是以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标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评价不够重视。与手工会计岗位相比,电算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实操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例如在手工会计下,即使总账和明细账对账不平衡,会计人员仍可进行期末结账,但在电算化环境下,如果总账和明细账的对账结果不平衡,系统将会拒绝用户的结账操作,会计人员必须认真检查软件内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调整错账后才能正常结账,这对会计人员的软件操作能力和会计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明显,只对理论知识考核而忽略对电算会计实践能力的考核,难以全面审核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学校应该制定一个电算会计技能考核的标准,可根据表1的电算会计主要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对学生是否具备完整的电算会计技能进行考核,在考核方式上可由老师自行命题考核,也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课程实验作品并结合口头答辩的方式,还可采用让学生在课后参加面向社会的一些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的方式。如鼓励学生课外学习考取用友及金蝶erp财务管理专家认证、初中级会计电算化证,参加各级会计职称考试等。

主要参考文献中国

[1] 王振东.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问题的探讨[j].山东经济,2006(5): 112-115.

[2] 赵建新. 高职会计核心职业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9):163-165.

[3] 蒋永根.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途径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7).

第2篇:会计核算岗位工作流程范文

关键词:基层人民银行 会计核算 整合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建立了统一的会计核算体制,为其业务管理和数据采集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和决策部门的人民银行,其会计核算仍处于相对分散、条块分割的状况,这不仅不利于人民银行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而且影响中央银行职能的有效发挥。

一、当前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现状

目前,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业务主要分散在会计财务部门、营业部门、国库部门和货币金银部门,各部门的会计核算依托不同的核算系统处理,呈现出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格局。近年来,随着支付系统以及核算系统建设的快速推进,各部门的会计核算内容和方式均发生了较大变化,由此引发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和业务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一)岗位设置情况

中心支行营业室一般设有10个岗位。其中ABS核算系统岗位为9个,分别为网点柜主管、录入(接柜)、复核;联行柜主管、记账、复核;综合柜主管、录入和复核。国库部门一般设有12个岗位,主要负责国库会计核算与管理、国库监管、国库统计与分析、国债管理、国库综合管理等。其中,核算岗位为6个,包括录入岗、复核岗、重要要素审核岗、系统管理岗、会计主管岗、国库部门负责人岗。货币发行部门一般设有记账、复核和主管3个会计岗位,主要负责对货币投放、回笼、发行基金调拨等业务进行核算与记载。

由以上岗位设置情况可以看出,各部门会计核算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工作性质相似、工作内容相通等特点,如每个业务部门都设置了主管、记账、复核等基本岗位。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出,会计核算岗位设置过多、过细,造成岗位人员较多,人力资源浪费。

(二)业务量情况

随着大小额支付系统的上线运行以及各商业银行行内系统的建设,通过人民银行营业部门办理的业务范围和种类都在不断地减少,营业部会计核算总业务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人均业务量偏小,营业室每日人均办理业务不超过20笔。伴随TCBS系统的推广、财政集中支付系统和一票多费系统的使用、同城清算的取消以及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的运行,国库会计业务核算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的手工操作(税票的手工录入、复核等操作)业务量在逐步减少,采用电子数据传输形式完成的核算业务量逐渐增加,对人员数量的需求逐年下降。发行会计业务量近几年来基本持平,这主要是因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取款以及发行基金调拨的频率变动较小。

二、会计核算业务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1.人员岗位设置过多与业务量少的矛盾突出,人力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亟需优化会计核算岗位。目前各部门的会计核算依托不同的核算系统处理,而各系统要求设置的岗位较多、分工极为明细,造成岗位设置与人均业务量之间矛盾突出。如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要求至少设置两个操作员岗和一个主管岗,但系统自上线至今发生的业务屈指可数。若按现行规定配足人员,就会形成人多事少的现象;若不按规定配备人员,兼岗现象严重,则内控制度不能有效执行,操作风险增加。

2.业务系统独立分散与会计核算资源共享需求的矛盾凸显,会计信息获取成本过高,亟需整合会计核算系统。会计、国库和发行等几个部门实行相互独立的会计核算,各部门系统自成体系,兼容性比较差,多套业务数据各自流通,信息不能共享,难以形成直观简明的信息资源,且信息采集传输中存在风险。如:会计部门编制会计报表,需要从ABS、TBS等导出数据,再通过会计报表管理系统进行汇总才能完成,不仅存在数据传输中的风险,增加了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会计部门的并表成本,而且也只能提供月度报表和年度报表,无法随时提供准确、翔实的会计信息供领导决策参考。

3.会计管理“纵向集中”与“横向分散”的矛盾存在,“大会计”管理职能缺位,亟需构建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纵向集中”指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主体已不完全对应于行政机构,各级机构层层核算的状况已改变,并更趋于集中。“横向分散”是指在同一级机构中,会计核算分散于会计营业、国库、发行等部门。会计核算“四集中”启动了会计核算“纵向集中”的步伐,而于2011年8月上线运行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简称ACS)使“纵向集中”的程度愈加深入。相比之下,会计核算“横向分散”的状态显得不合时宜,虽然各级会计部门是本行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对全行会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但随着会计财务部门职责的日益增多,其已经很难有精力开展对营业网点和后督会计核算业务的监督指导,会计管理更多依赖于部门内部的自觉性,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财务部门和各业务部门必然存在一定的管理职能重复,进而造成会计部门管理地位不明确、缺乏管理权威,难以真正行使“大会计”管理职能。

4.繁琐的业务流程与提高工作效率的矛盾显现,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亟需改变现行会计制度。一是业务处理岗位设置过多,流程过长,人员分工太细,导致一笔业务要在部门内部流转数个环节才能办理完毕,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如:一笔业务从网点柜发起,经过录入、复核,再到联行录入复核,最后至综合柜轧账、登账,需经过7-8个岗位处理,业务流程繁琐、耗时耗力。二是各会计核算系统相互分割,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导致有的业务要流转多个部门才能办结,严重影响了人民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和服务形象。如:货币发生现金提取,先由营业室网点柜录入员核实商业银行支票真伪和库存量,然后由货币发行会计记账出库,待货币发行会计5010科目当天业务完成后,再与营业室的6010科目和3200科目进行手工对账,待对账成功后方能进行当天日结。

(二)可行性

1.相同的工作性质、风险特征以及人员素质要求为会计核算业务整合奠定了基础。首先,人民银行的营业部门、国库部门和货币金银部门业务核算均是会计核算工作,除核算对象和内容有所区别外,在工作方法、工作要求等方面具有较多共性,这使会计、国库和发行业务核算能够整合到一个部门办理。其次,人民银行会计、国库和发行核算具有相似的风险特征,主要是核算差错事故和资金安全,而将会计、国库、发行核算业务整合到一个部门,有利于加强核算业务管理,防止差错事故和案件发生。最后,由于会计、国库和发行核算业务的工作人员均是会计人员,具有会计专业工作能力,经过短期的培训后,均能够同时担任会计、国库和发行业务的核算工作,这为会计核算业务整合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2.国库会计监督管理职能的难以发挥为会计核算业务整合提供了动力。随着财税制度的改革以及国库自身业务的发展,国库部门的工作越来越繁重,人员极为紧张,国库部门只能将有限的人员摆放在日常会计核算岗位上,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监管”现象,造成对商业银行经收处的国库业务和财税部门收纳支拨业务的国库监管不到位。实际上,国库业务的核算与监督是性质不同的工作,完全可以将两者分离,分离后,国库部门专门行使监督管理职能。这样既有利于加强对经收处和财税部门税款收纳报解的监督管理,又能够有效促进国库核算质量的提高。

3.发行业务会计核算的独特个性为发行会计核算业务整合铺平了道路。不同于人民银行其他部门的会计核算,货币发行会计核算并不具备完整意义上的会计核算功能。它实行双线核算,一方面,货币金银部门采用单式记账方法登记发行基金的收、发和结余情况,而发行基金的成本及其在运输、保管、投放、回笼以及销毁等业务活动中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均在各级行会计部门列支,货币发行会计核算并不涉及。因此,在现行发行会计核算体系下,发行会计实质上只是充当了会计出纳职能,主要负责现金管理,随时掌握现金收付的动态和发行库库存余额,保证发行基金的安全。另一方面,发行会计核算的调拨、发行、回笼和销毁等业务均在会计营业部门的发行基金往来和表外科目上同步核算与记载,发行会计核算实质上已构成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会计核算业务整合的思路及模式

总体思路:整合岗位,形成一个服务窗口;整合制度,形成一个标准流程;整合系统,形成一个操作平台。

模式:建立由会计部门、营业部和事后监督共同组成的大会计管理架构。会计部门的职能是检查和指导营业部和事后监督工作;营业部负责全行会计业务集中核算;事后监督负责全部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和会计档案保管。

(一)整合岗位,形成一个服务窗口

整合会计核算部门,变分散核算为集中核算。将营业、国库、发行原有岗位重新整合,归入会计营业部门。借鉴商业银行系统模式,实行综合柜员制。设置前台柜员、后台柜员、会计主管、综合人员若干人。前台柜员主要负责各自主机,实行随机接柜制,谁接柜谁办结的原则,综合处理三类核算柜面业务,形成一站式服务窗口;后台柜员则负责对应复核前台业务并完成账务核算。各柜员按业务种类输入代码,进入不同的业务处理界面进行相关操作。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会计岗位人员,将结余出来的会计人员充实到其他部门,最大限度减少人力资源浪费,统一人员的使用,提高核算效益。

(二)整合制度,形成一个标准流程

完善会计制度建立机制,构建有机统一的核算制度体系。按精简、效能、实用的原则,由总行制定统一的会计制度框架,所有会计财务、国库会计、发行会计、事后监督以及内审部门的专业活动都以此为统一准则和依据。由会计部门负责统一执行会计制度,统一会计核算业务,统一会计人员集中培训,统一定期对会计核算进行检查,编制统一的会计报表,进行统一的会计信息披露。

第3篇:会计核算岗位工作流程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课程 分岗核算 教学设计 探索研究

课题项目:2015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分岗核算教学模式在财经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主要成果,本文作者为该项目主持人,(项目编号:15Z48);西安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基金一般项目,“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探索与研究”的主要成果,本文作者为该项目主持人,(项目编号:2015YB0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是对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造而重构的,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按会计要素组织教学,不符合实际会计工作按岗位分工操作的需要。《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是在对会计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从工作任务出发,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切入点,以对会计职业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的分析为依托,对传统《财务会计》优化整合,以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为教学内容设计体系。建立与会计岗位相互对应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块,弥补了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改变了传统《财务会计》与实训相分离的不足,形成了一种理论与实训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设计体系,融教、学、做于一体,贯穿了课程改革。

《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过程

1.《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整体教学设计

《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直接根据会计机构的岗位设置情况,从会计分岗实务操作的角度,按照资金循环过程、会计工作组织形式,设计出1条资金流向、8个核算岗位、1个会计工作过程的基本思路。即一个经济实体从筹集资金开始到资金投入使用,再进入销资金循环,最终进入财务成果的核算,依次经过出纳岗位、筹资岗位、投资岗位、销循环岗位(包括财产物资岗位、债权岗位、债务岗位、财务成果岗位),最后进入总账会计报表岗位,共八个会计核算岗位。其流程如下:

2.《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典型工作任务及学习领域模块设计(如表1)

《财务会计》课程应立足于会计就业岗位,基于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领域进行模块设计,具体如表1:

《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的创新点

1.打破学科界限,构建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的《财务会计》课程体系

按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设计课程内容,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块,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践活动中,以达到二者的充分结合,无论是专业理论内容还是实践内容都是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服务。

2.学习目的的针对性

学习内容直接针对某一岗位的工作内容,根据学习性工作任务进行学习工作的操作训练,反复操作训练直到胜任该岗位的工作。

3.学习内容的融合性

按实际工作岗位的内容设置教学内容,针对某一岗位建立独立的教学模块,将每一模块设计的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高度融合进行教学,使得理论知识服务于实践,在实践教学中深化理论,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4.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手、脑、耳并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了理论学习的枯燥、抽象及被动性,克服了学生学习的厌倦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5.培养了学生会计专业的综合能力

《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融合为一体作为课程内容,教师可直接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或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有关问题,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实际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弥补仅仅在技能操作方面与会计实务界合作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实施的保障措施

1.营造“校企合一”的会计教学环境

会计校内实训基地是按会计实际岗位的操作流程设立,重视财务会计实训项目的操作规范性及应用性,注重会计实际岗位的针对性及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建立了会计手工实训、会计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ERP实训等,为财务会计课程的校内学习和实践实训提供了物质保障。

会计校外实训基地是按毕业生就业的企业类型和会计专业课程所涉及实际工作岗位的内容而建立的。“校企合一”的教学环境一方面是为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而建立,要求由与学校密切合作的、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企业兼职教师担任,来满足课程认知实习、岗位实习和综合实训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完成学生就业实习而建立,要求与学校有良好合作基础的企业进行职业操练。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系会计电算化专业长期与西安万象财务有限公司、西安华宇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陕西华夏冶金建设有限公司、金蝶软件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等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企业为我系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实训提供了基地,同时,我们也满足了这些合作企业用人的需求。

2.建设“双职双师”教学团队

为了使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高度融合,“双职双师”教学团队则是实现此教学目标的关键。为此,要建设一支能规划该课程改革方案、开发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教学的高素质、高技能、企业岗位一线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双职双师”教学团队,“双职”是指专任教师既在学校任职又在企业兼职,兼职教师既在企业任职又在学校兼职。“双师”是指专任教师既有教师职称又有会计职业资格和能力,兼职教师既是企业会计岗位实习教师,又是学校会计项目实训教师。《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是1∶1,专兼职“双职双师”教学团队的目标比例同样是1∶1。我院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80%,研究生学历教师占60%,双师素质教师占80%。来自行业企业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兼职教师占30%,这样一支教学团队为我们《财务会计》课程分岗核算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向颜、吴秋月:《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分岗培训教学模式探讨》,《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6期,第215页。

[2]林芝:《中职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分岗位教学与实训探讨》,《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年第8期,第83-84页。

[3]吴彦文等:《财务会计分岗位综合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第90-91页。

[4]张海琴:《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基于分岗位教学的探索与创新》,《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第12期,第151-152页。

第4篇:会计核算岗位工作流程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会计电算化 管理效益

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在改变会计工作组织及人员分工,改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促进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有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诸方面,必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从客观角度出发,企业推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在财务流程、管理流程、人员素质等三个方面的现状存在问题,尚有一些需要提升或者改进的空间。

1.中小企业推行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小、操作便利、融资渠道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差、经营较灵活便于转型等。这些特点反映在推行电算化上主要在三个维度上存在问题。

1.1 财务管理制度的问题。在电算化过程中,传统的会计记账模式将会由原来的主导方式变为辅助方式。管理模式、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操作规程也会随之发生很大变化。相对来说,传统意义的会计工作在职责分工上有疏漏应急事件处理较为便捷,比较而言,开展电算化会计后,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也带来了诸如内控与风险、职责细化与监控、应急与保密等一系列矛盾冲突。一方面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重复繁杂但压力小的传统会计与审计的得心应手,另一方面则是高效便捷压力大精细度要求高的电算化管理模式的新挑战。现实情形是,有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在沿着惯性滑行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混合式管理模式。在数据的处理存储方式发生变化的同时,被动地而不是主动及时地调整企业内部控制的结构形式,制定出基于电算化环境下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这是在实施电算化初期诸多企业存在的通病。

1.2从业人员的问题。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在政策、产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会计人员的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某种意义上讲,人员素质是攸关全局的重要因素。在电算化环境下,财务人员不仅仅只要求有扎实的财务知识、核算操作技能,计算机操作的初步能力也是财务人员一个不可或缺的能力。在此种情形下,流程式地机械地运用现成的软件还是灵活自主地实现软件功能的最大化,考量着操作人员计算机技能与会计知识。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财务人员是原来传统手工会计核算下的员工经过短期培训上岗,明显的弱点是对软件知识知之甚少,一旦出现由于电脑或是软件操作不合适就会出现无以应对的现象。会计人员开展电算化中素质的欠缺将影响中小企业电算化的效果、效率和效益。

1.3 财务处理流程的问题。中小企业资金流量小、融资渠道窄、资金规模小等特点,极易造成财务流程简单等弊病。在电算化实施的实际工作中财务流程规范度上,规模越小往往越会简化。中小企业工作流程大都仍在旧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甚至电算化应用主要局限在账务、报表、工资三个模块上,还没有尝试会计软件应用模式,在已实施会计软件的单位中,大部分单位开发和应用的是部分会计核算子系统,只有很少的单位全部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电算化并彻底甩掉手工记账。财务流程的不规范体现在核算方法、制单管理方法等的不一致,极易导致账户的发生额失真或失去意义,给会计信息的核对、乃至管理者的决策,产生了极大误导空间。表面看来是核算财务处理的人性化实施,实际上极易导致管理上的漏洞。电算化过程中财务处理流程的不规范将导致财务核算混乱,为企业潜藏巨大的风险。

2.完善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如上问题,且在上述各个方面尚缺乏具体操作程序步骤和管理经验。因此,中小企业在实施电算化过程中应突破各方面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就显得尤为必要。

2.1加强管理流程的落实。财务是企业重要的经济命脉,财务管理是攸关现代企业管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关节点,其流程的重要性不容小视。主要有出纳岗工作流程、销售费用岗工作流程、管理费用岗工作流程、固定工资岗工作流程、材料审核岗工作流程、成本核算岗工作流程、销售核算岗工作流程、工资福利岗工作流程、税务岗工作流程、内部审计岗工作流程和主管岗工作流程等。所有这些流程应当根据企业的性质,重点把控几个流程。这些流程的落实,对于企业规避风险、保证经营管理者受托经营责任的履行和为投资提供有用信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良好有序的管理流程可以帮助企业摆脱面临的 “融资渠道严重不畅,资金严重不足”的困境,等待或者把握时机、降低风险、堵塞漏洞。

2.2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在财务流程、管理流程、人员管理三个要素中,人员素质应当成为核心因素。考量财务人员的基本因素包括职业道德和能力技能两大方面。这两个因素都很重要,务必兼顾。“要针对单位会计人员的特点和工作要求,科学地确定培训内容,做到教育对象层次化、知识结构系统化,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提高会计技能,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中小企业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坚持持证上岗原则,定期不定期地举办讲座或者请专家来给大家充电,这是确保财务人员具备较高业务素质的重要环节,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法制观念的宣传教育和警示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课; 另一方面,要制定措施,狠抓落实,逐步形成人人关注关心财务管理的氛围,积淀成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即从领导层到财务管理者,到财务工作者,都要形成并践行 “大财务”的理念 节俭和用好公司的每一分钱。

2.3加强财务处理流程的构建。解决中小企业财务流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有一套适合的管理流程 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账务等三个方面处理程序。财务处理流程务必把握好原则性:一是账务处理程序要与本单位的业务性质、规模大小、繁简程度、经营管理的要求和特点等相适应; 二是账务处理程序要能正确、及时、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会计核算资料; 三是账务处理程序应当保证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简化核算手续,提高会计核算效率。梳理好财务处理流程,对于提高财务效率,理顺财务秩序,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都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3.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建议

构建财务处理流程、落实管理流程、提升人员素质仅仅只是解决了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中的突出问题,确保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实施,还需其它相应的配套措施,如财政部门相关政策支持、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外部审计管理监督、硬件技术支持以及网络安全保障措施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优化电算化管理效益,呈现出会计电算化的优势。

第5篇:会计核算岗位工作流程范文

关键词:“双训并行”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

众所周知,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包括手工会计实践教学和电算化会计实践教学两种。手工会计侧重了会计核算的一般流程与会计方法的应用;电算化会计则侧重了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会计专业的实训体系。然而,由于受学科体系教学思路的影响,这两种实践教学分别被安排在了不同的课程当中孤立进行,即便是学生毕业前的综合实训,也多是采取了手工实训的形式,这并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工作各岗位的职责要求和工作内容。因此,笔者强烈倡议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采取“双训并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且笔者将这一实践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双训并行”实践教学的目标

“双训并行”即是要求学生依据同一家企业(公司)同一个月份的业务(事项),分别采取电算会计与手工会计两种形式同时进行处理,并将两套会计数据逐一进行比对,从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工作流程及各岗位工作职责和内容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

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看出“双训并行”的过程实质是学生反复出错、反复纠错的一个过程。通过“双训并行”的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在同一时间通过比对手工与电算两种会计处理方式下的账务数据,通过“反复出错、反复纠错”的过程,更能深刻地理解并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流程及会计处理的方法,为其毕业之后顺利从事会计电算岗位的工作奠定基础。

2 “双训并行”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

2.1 分设工作岗位

在“双训并行”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同时也能深刻理解实际工作中会计各主要岗位的职责及其分工、协作,我们在整合传统会计岗位和会计电算化岗位职责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现在各企事业单位所普遍设置的主要会计工作岗位,要求学生5人为一组,组内分设会计、出纳、工资核算、固定资产管理、财务报告编制等五大主要工作岗位。其中,会计岗人员负责构建企业电算化应用环境、日常会计凭证处理及期末的转账、对账、结账等工作;出纳岗人员负责对涉及货币资金的会计凭证执行签字、日记账的输出查询、资金日报表的输出查询、银行对账等工作;工资核算岗人员负责工资系统初始设置、工资项目和公式设置、工资数据计算、工资分摊设置及分摊凭证处理、工资系统报表输出查询等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岗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系统初始设置、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固定资产增减业务处理、折旧计提、固定资产报表数据输出查询等工作;财务报告编制岗人员负责主要会计报表的设计与生成。

2.2 “双训并行”中会计电算各岗位数据处理的逻辑流程

首先,总账会计岗人员构建企业运行环境,完成企业基本信息的录入和总账参数设置的工作,与此同时,工资核算岗、固定资产核算岗人员构建企业工资核算账套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设置。

其次,根据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总账会计岗人员执行凭证填制、审核、记账、查询等工作,期间对于涉及货币资金的会计凭证,由资金管理岗人员签字确认。

第三,工资核算岗人员完成企业工资计算和工资费用分配工作,并生成相关会计凭证传递给总账会计岗人员;同时,固定资产管理岗人员完成企业固定资产增减业务卡片的录入和计提折旧的工作,并生成相关会计凭证传递给总账会计岗人员。

第四,总账会计岗人员审核工资、固定资产相关业务会计凭证;同时,资金管理岗人员对涉及货币资金的会计凭证执行签字,之后总账会计岗人员记账;总账会计岗人员设置调整本月需要转账生成的事项,生成相应费用结转、成本结转、损益结转的会计凭证,并由相关人员审核、记账。

第五,各岗位人员检查本岗本月份的工作,在确认对账无误的基础上,各岗位进行月末结账;会计报表编制岗人员运用会计报表模版,调整相关报表项目计算公式,生成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主要会计报表。

2.3 “双训并行”的工作阶段

2.3.1 账务初始设置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认真分析企业经济业务的主要内容,手工设置企业所涉及的各种总账、日记账和明细账;与此同时,利用会计软件建立企业会计账套,进行财务分工,完成企业基础档案的设置、会计科目体系的建立,以及期初数据的录入。

2.3.2 账务系统日常业务处理

在这一阶段,学生采用手工和电算两种手段,依据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完成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出纳签字、审核人审核、凭证记账等工作。其中包括工资核算过程中所涉及的工资计算和工资费用分配工作,以及固定资产增减业务卡片处理和计提折旧等工作。

2.3.3 期末工作

在处理完毕企业日常业务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在这一阶段完成企业期末转账、跨期摊提费用处理、损益结转等工作,并在对账、结账的基础上,运用手工和电算两种手段生成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在以上的各个步骤工作中,学生要将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数据逐一比对,主要包括有日记账数据比对、总账数据比对、明细账数据比对、工资数据比对、固定资产数据比对和报表数据比对等方面。在逐一比对中,学生找出两套账簿数据的差距,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剖析产生问题的根源,反思自己工作中的失误,以便更好地培养自己的细心、耐心和信心。

在整个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坚信“学生的问题,学生能够自己解决”,而实际上,学生也是有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能力的。所以,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要过早地干预或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将问题充分地暴露出来,为他们有朝一日独立行事奠定基础。

3 “双训并行”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3.1 提高了学生处理会计业务的技能和职业素质

在“双训并行”过程中,同时采用手工与电算两种核算方式,完成同一家企业同一个月份的会计业务处理工作。这对学生会计业务的处理水平是个巨大的考验。因为,在原则上无论采用哪种核算方式,都应当依据相同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因此两种方式下的账簿数据应当完全一致。然而,在数据的逐一比对中,我们发现并行工作并不顺利。学生普遍存在比对不符的情况,这就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主要有:一是学生对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掌握的不够清晰透彻,工作条理性较差,在工作中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二是学生面对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很多学生存在着抵触情绪,很多表现出了不够细心、不够耐心、没有信心等心理问题。但是在老师的督促和引导之下,他们需要自主学习很多会计理论与方法,在操作中也必须克服自身素质问题,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规范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流程,循序渐进,扎扎实实作好每一步骤的会计工作。这对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职业素质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3.2 提高了学生独立处事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双训并行”过程中,通过分岗实训,学生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各司其职,相互牵制而又协作,共同完成同一家公司同一个月份的账务处理工作。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各岗位上的具体工作内容,而且能够切身感受到实际岗位的职责及其各岗位之间相互牵制而又协作的关系。也正因为各组各岗位之间这种相互牵制而又相互协作的关系,这就要求各组各岗学生必须以团队共同目标为己任,齐心协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岗位上同学的工作进度,才能保证各个教学模块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3.3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会计职业能力主要有凭证处理能力、凭证记账能力、会计报告能力等。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更加重要的是各种会计方法和原则的运用能力。为培养学生养成这些会计职业能力,可以有很多种途径,其中“双训并行”实践教学的应用为其提供了很好的模拟实践思路,必将为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韶婧.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初探[J].价值工程,2010(07).

[2]张红岩.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探析[J].价值工程,2011(11).

第6篇:会计核算岗位工作流程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会计控制体系;构建与实施

企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凸显出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建立的重要性。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部分,是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利用会计方法和会计信息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监督控制经营的过程。会计控制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会计组织控制达到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二是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及管理和业务过程所进行的控制。下面结合企业实际,对会计控制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探索。

一、结合企业业务实际,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全面提升员工对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认识。

由于受固有观念的限制,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前期,往往会出现认识不足、学习不深的情况,最终导致内部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甚至内控流于形式,使原本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失去了应有的控制作用。因此,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全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是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措施的前提。

1.加大内部会计控制知识的前期宣传

煤炭企业结合各部门、各岗位实际,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方案,注重国内外先进企业成功经验的导向作用,要充分利用内部网站、矿区广播、电子屏幕、黑板报、专栏橱窗、标语、牌板、班前会、座谈会、例会等各种宣传介质,加大内控知识的前期教育,形成人人重视内部控制的局面。

2.制定科学有效的内控学习方案和考核评价机制。

根据企业工作业务实际,分部门、分岗位,确定学习内容、学习步骤、学习时间、学习方式方法等,并引发学习手册,组织学习,为了保证方案落到实处,企业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使内控知识深入人心。

二、做好内部会计控制方案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内部会计控制方案的实施,牵扯到原有业务流程、岗位设置、职能划分的调整,大部分企业都会在实施初期遇到各种阻力,加上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操作习惯的影响,要想使内控方案落到实处,必须做好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做好流程塑造、岗位设置、职能划分的调整工作

大型煤炭企业在实施ERP等控制软件的准备过程中,仅财务模块的流程塑造、岗位设置和职能划分就涉及到单位、财务人员、多项业务的调整,此项工作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实施的效果。为此,管理层应通盘考虑,结合分险防范、岗位需要、个人特点以及其他管理要求等统一安排部署。

(二)做好数据备份和过渡期的业务处理

无论是新企业内控系统上线,还是老企业管理系统升级,均需要做好原始数据的备份,防止因系统风险造成数据丢失,另外,对过渡期(不少于3各月)的业务处理,因是并行处理,故此阶段经办人员需特别小心,注意数据核对,并防止数据混乱,同时,对旧系统的单据做好留存,以便检查。

三、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系统

(一)制定内部会计管理规范和监督制度,体现出权责明确,相互牵制,制定的《内控制度》和《财务管理文件规定汇编》,是财务人员工作的具体指导。

(二)根据《新会计准则》、集团财务总体要求以及煤炭企业性质,确定使用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政策和会计科目,以便核算、报表、分析时口径一致,考核时依据充分。

(三)煤炭企业内统一规定会计工作处理程序的方法,各岗位依据控制内容完成自己的工作流程,一环扣一环地完成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做到为单位内部经营与管理提供信息,既当好管家,又当好参谋,为单位外部各相关机构了解企业经营成果及财务管理状况提供信息。

(四)加强会计工作检查,财务资产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各核算点进行会计工作检查,而且范围逐次加大,层面步步加深,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当场提出,问题再小也不放过,书面公开,奖罚分明,效果明显。财务资产部应对基础工作达标提出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的素质进一步得到提升。这也是煤炭企业在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方面的充分体现。

(五)实行对账控制,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具体体现在财务工作必须经常对账,即各单位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记账凭证与相关账簿、记账凭证、账簿与报表的核对,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凭证录入问题;财务和核算单位定期对账,及时发现核算单位预算资金余额,资产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存在的不符。同被核算单位对账还有助于增强核算单位对财务的信任感;出纳及时与银行之间核对被核算单位的银行存款账户余额,对不符的金额查找原因,及时发现有关问题。

(六)实行会计提示方法,对在财务核算和监督反映出的企业相关部门内控中存在的问题,财务通过出具会计提示进行沟通,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目前会计提示编号连续,规避的财务风险可查,及时解决了经营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七)建立并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使用工作,根据国家新的《会计档案案卷格式》进行补充修订原《公司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并聘请档案局专家培训全体会计人员。会计档案做到内容齐全、格式专业、库房集中、安全保密的管理规范。

四、实行科学的岗位分工与轮换控制制度

恰当的岗位分工,可以使业务流程中下一环节的人员对上一环节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从而减少差错产生的几率;还可以使不相容的职位分开,使各职位能够相互牵制,减少舞弊的发生。财务人员轮岗率达到力争达到80%以上,并逐步实现全员轮岗。同时财务资产部应强化岗位职责,一是建立 “岗位责任制”,包括财务资产部经理岗位责任制、核算中心主任岗位责任制、财务主管岗位责任制、主办会计岗位责任制、出纳岗位责任制,做到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要求,人人签字明确,岗位清楚、责任分明。二是制定财务主管考核制度,针对各类考核项目,对每个财务主管考评打分,以激励财务主管带领会计人员提高工作质量。三是建立会计主管审核制,平时及月末由会计主管对每笔会计凭证审核,由会计主管亲笔签字,确保每笔会计技术处理的合规性;对所核算单位每个会计科目审核,确保科目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四是建立了岗位轮换制,主要是不同核算单位会计人员之间的轮换,通过岗位轮换,可以降低会计人员和被核算单位合谋作弊的可能性。

因特殊原因无法及时完成轮岗工作时,企业考虑采取现代企业管理中正逐步推行的关键岗位强制休假制度进行补偿性控制。关键岗位员工每年须在一段时间内脱离原工作岗位,所在派驻单位、科室及上级部门应在其休假期间派出人员接手其工作,通过交接工作及时发现差错,并对其的履职情况进行检查。期满销假且离岗检查期间未发现影响其复岗履职问题的,各项工作权限方可自动恢复。通过《会计工作移交清册》检查是否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关键岗位轮岗;关键岗位员工强制休假通知等相关文件,检查是否在未能及时执行关键岗位轮岗的情况下通过强制休假进行补偿控制。

五、加强预算控制,合理配置资源

(一)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成立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由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企业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则、目标、政策和程序,制定和更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并确保执行。预算管理委员会委托财务资产部主责全面预算管理中包括制度建设在内各项工作。

(二)预算编制、审批与下达,每年10月企业开展下一年度全面预算编制工作。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应准确将下一年度预算情况汇总,并经本部门或单位负责人审批后报送至财务资产部,财务资产部根据集团下达的产量、收入及成本指标及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对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上报的预算支出进行调整;预算指标经过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进行反复修订后,财务资产部编制年度全面预算草案,提交企业管理层,并召开企业预算审核专题会议,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预算负责人以及财务资产部负责人与会。预算草案获得通过后,由企业总经理、董事长审批后,形成正式文件上报集团进行审批。

(三)预算分解,企业全面预算经营指标由财务资产部按照各单位上报的预算需求及年度经营指标进行平衡将年度全面预算分解为产量、收入、成本、费用等指标;专项资金则由规划发展部按照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及资金类别进行分解。各项预算指标分解完成后,同年度全面预算一同审批后,企业管理部将各项指标汇总形成《年度全面预算指标汇编》并下发。

(四)预算调整,每年年中,企业财务资产部按照集团的要求,根据集团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进行预算中期调整,并上报集团进行最终审批。具体控制标准请参见“预算编制、审批与下达”。

(五)预算执行与监控,全面预算指标的执行监控通过每月财务报告分析中对相关指标的分析说明,以及每月经营活动分析会进行。

(六)预算分析,全面预算的指标执行监控通过每月财务报告分析中对相关指标的分析说明,以及每月经营活动分析会进行。

(七)预算考核评价,企业全面预算考核与“五型企业”考核相结合,将各职能部门、生产单位纳入考核范围。实行月度、季度、年度考核编写《月度、季度、年度指标完成情况报告》、《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报告》报企业管理部考核办,由其主责各职能部门形成《“五型企业”绩效考核结算表》,企业管理部考核办将考核结果递交内控审计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计;审计完成后,考核领导小组对考核结果及兑现结果进行审批后,人力资源部按照经审批的《“五型企业”绩效考核结算表》对考核结果予以兑现。

六、加强资金控制,防范资金风险

煤炭企业财务加强现金流管理,既保全了资金的安全完整,又对现金流不足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了全面防范和有效控制。采取的管理途径有:

(一)实行资金集中管理,银行账户控制。在资金管理方面,采取统一调集煤炭企业资金,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资金成本,保障了资金的安全完整。成立内部银行,控制了核算单位的银行账户,即下属各单位只能在内部银行开立内部银行账户,发生的资金收付款业务统一到内部银行办理,而在商业银行,只允许煤炭企业开立了两个账户,一个只收账户和一个只支账户,真正做到收支两条线。

(二)银行余额调节表编制与复核

每月初,财务资产部内部银行、资金科以及其他银行账户所属单位财务站会计按照银行账户的交易明细(非边远矿区银行账户所有单位还应按照《银行对账单》)与财务系统银行存款科目明细账进行核对,编制上一月度银行余额调节表并签字确认,该单位财务科长对银行余额调节表进行复核并签字确认。

非边远矿区的《银行对账单》,由资金科会计到银行领取或银行通过邮政寄达财务资产部资金科;边远矿区的《银行对账单》,每季末由银行通过邮寄方式寄达财务资产部资金科。资金科设立《银行对账单登记簿》,对各单位领取银行对账单的信息(领取人、领取时间、银行账户等)进行记录,并要求领取人签字确认。

(三)统一资金过程控制,加强预算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资金控制上,年度、月度资金预算指标与经营考核指标挂钩。通过预算的制定、考核,对资金从物资采购、存货的盘点和处置、煤炭的销售全过程实行控制和管理。预算执行分析制度是一项很有效的监控制度,各单位相关人员按月填报执行数据。

各审核单位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落实预算执行金额,编写预算执行分析说明,分析说明必须按项目逐一说明节超的原因,同时按当月及累计实际收、支、余节超情况分析说明原因,相关人员必须签字盖章后,于每月月底以书面形式上报至预算办公室。

相关部门建立异常预算资金预警制度,对预算实行动态监控、定期和不定期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

同时财务还应加强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预收预付账款的管理,加快现金的回收,控制坏账损失,利用商业信用,合理利用客户的资金。

七、规范计算机权限控制

会计电算化在提高会计处理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会计信息系统被非法侵入的可能性。为了降低这种风险,企业首先有必要进行计算机系统权限控制,根据会计人员的职级和工作性质授予不同的计算机操作权限。例如,财务主管或主管会计可以享有本单位系统操作员权限,为相关会计人员分配上机密码、职责,并有权审查、调用主管内的所有数据;财务资产部专职技术人员享有系统维护员的权限,在系统管理员授权下,可以修改有关程序和参数;一般会计人员享有操作员权限,根据分配的密码来操作相应的计算仅终端,进行凭证录入、账簿与报表的输出等工作。其次,计算机会计系统与手工系统一样,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职务与权限控制是相对应的,如不相容的职务主要有系统开发、系统操作的职务;数据维护管理与电算审核职务;数据录入与审核记账职务;系统操作的职务与系统档案管理职务等。另外,在上机管理中,用于会计系统的计算机是专用的,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以保证给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台计算机都只做其应该做的事情,每一台计算机操作后都有完备的操作日志记录。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还在进一步探索与完善中,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约束下,只有人人遵章守法,各司其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管理机制才能保证运行。同时,需要借鉴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努力开拓现代企业管理的新领域。(作者单位: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朱荣恩.企业控制理论的发展演变.上海企业家,2001

第7篇:会计核算岗位工作流程范文

    教学模式改革并不理想,仍然没有完全突破“压缩型本科”的学科型教学模式。虽然目前各高职院校均在根据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调整、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更能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但由于《财务会计》课程是该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参加国家初级会计技术资格考试的重要基础,而且大部分教材的编写都是以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制度为依据的,所以该门课程的知识性较强,需要记忆的内容多。针对这种实际情况,大部分院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方法。在课程内容选取上只是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上删节了部分较难的理论知识,并没有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没有让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完成对于将来所从事工作的认知,致使学生真正走上会计岗位后,感到无从下手,无法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转化。

    2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按照财会工作岗位设计教学的理念和思路

    2.1课程设计理念。《财务会计》课程的设计以中小企业会计人才质量规格要求为标准,以不同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手段,注重与职业资格考试相衔接,实现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2.2课程设计思路。深入企业调研,确定会计主要工作岗位设置;以岗位职责为中心解构和重构课程内容;把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划分成不同的工作情景进行教学;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为主要考核依据,以适应岗位为目标形成课程体系。按照突出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新组织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项目、案例、讨论、实训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积极开发以真实单位业务为基础的案例教学,用案例促进理论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同时满足学生实践需求,力争与会计实际工作“零”距离。

    3课程按照财会工作岗位设计的具体教学内容安排

    3.1出纳岗位。通过学习库存现金的管理,库存现金收支的程序,库存现金结算的核算,银行存款的管理,银行存款的核算和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的理论知识。具备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处理现金收付业务和银行结算业务,进行日记账的登记、审核,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专业技能。3.2财产物资岗位———存货核算。通过学习存货的内容,存货成本的确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原材料核算,周转材料核算,委托加工物资核算,库存商品核算,存货清查,期末计量,跌价准备,原材料、周转材料收发业务,材料减值准备计提业务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具备正确运用存货计价方法进行计价,准确计算存货成本,进行存货核算和计提存货减值的专业技能。3.3财产物资岗位———固定资产核算。通过学习固定资产确认,固定资产计量,固定资产卡登记,折旧计算,折旧处理,后续支出账务处理,固定资产处置核算处理等理论知识,具备确认固定资产,对其进行正确分类,能够对初始成本计量和后续计量及核算,掌握固定资产处置账务处理等专业技能。3.4财产物资岗位———无形资产核算。通过学习划分研发支出,计算摊销和进行账务处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具备确认无形资产,正确划分研发支出并进行会计处理,能够对无形资产后续计量及处置进行会计处理的专业技能。3.5对外投资核算岗位———其他金融资产。这部分主要学习划分金融资产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能够准确确认金融资产,对公允价值计量、成本计量方法准确运用的专业技能。3.6对外投资核算岗位———长期股权投资。该部分主要讲授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成本法和权益法的使用,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及期末计量核算方法,学生应具有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及期末计量等情况进行账务处理的专业能力。3.7销售核算岗位。本岗位学习的内容有:填写增值税专用发票,核算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及税金,审核并填制相关凭证,登记相关账簿,委托代销商品的会计处理,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销售处理等。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有:掌握各类销售业务流程并能正确核算相关收入、成本、费用;能填制并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并登账。3.8往来核算岗位。本岗位学习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的核算,正确处理各项往来款项的理论知识,具备掌握企业往来款项的主要内容、基本分类及其核算方法的专业技能。3.9职工薪酬核算岗位。本岗位要学习关于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的核算的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后能够完成对职工薪酬具体内容及核算方法的实际操作。3.10资金核算岗位。本岗位需要学习以下内容:接受现金资产投资和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的核算方法,增资、减资核算,资本公积的核算,借款及发行债券的核算等。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有是掌握企业资金筹集的渠道和方式并能进行正确业务处理。3.11总账报表核算岗位。本岗位要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进而具备独立编制财务报表的专业能力。

第8篇:会计核算岗位工作流程范文

1 “双训并行”实践教学的目标

“双训并行”即是要求学生依据同一家企业(公司)同一个月份的业务(事项),分别采取电算会计与手工会计两种形式同时进行处理,并将两套会计数据逐一进行比对,从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工作流程及各岗位工作职责和内容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

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看出“双训并行”的过程实质是学生反复出错、反复纠错的一个过程。通过“双训并行”的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在同一时间通过比对手工与电算两种会计处理方式下的账务数据,通过“反复出错、反复纠错”的过程,更能深刻地理解并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流程及会计处理的方法,为其毕业之后顺利从事会计电算岗位的工作奠定基础。

2 “双训并行”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

2.1 分设工作岗位

在“双训并行”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同时也能深刻理解实际工作中会计各主要岗位的职责及其分工、协作,我们在整合传统会计岗位和会计电算化岗位职责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现在各企事业单位所普遍设置的主要会计工作岗位,要求学生5人为一组,组内分设会计、出纳、工资核算、固定资产管理、财务报告编制等五大主要工作岗位。其中,会计岗人员负责构建企业电算化应用环境、日常会计凭证处理及期末的转账、对账、结账等工作;出纳岗人员负责对涉及货币资金的会计凭证执行签字、日记账的输出查询、资金日报表的输出查询、银行对账等工作;工资核算岗人员负责工资系统初始设置、工资项目和公式设置、工资数据计算、工资分摊设置及分摊凭证处理、工资系统报表输出查询等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岗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系统初始设置、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固定资产增减业务处理、折旧计提、固定资产报表数据输出查询等工作;财务报告编制岗人员负责主要会计报表的设计与生成。

2.2 “双训并行”中会计电算各岗位数据处理的逻辑流程

首先,总账会计岗人员构建企业运行环境,完成企业基本信息的录入和总账参数设置的工作,与此同时,工资核算岗、固定资产核算岗人员构建企业工资核算账套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设置。

其次,根据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总账会计岗人员执行凭证填制、审核、记账、查询等工作,期间对于涉及货币资金的会计凭证,由资金管理岗人员签字确认。

第三,工资核算岗人员完成企业工资计算和工资费用分配工作,并生成相关会计凭证传递给总账会计岗人员;同时,固定资产管理岗人员完成企业固定资产增减业务卡片的录入和计提折旧的工作,并生成相关会计凭证传递给总账会计岗人员。

第四,总账会计岗人员审核工资、固定资产相关业务会计凭证;同时,资金管理岗人员对涉及货币资金的会计凭证执行签字,之后总账会计岗人员记账;总账会计岗人员设置调整本月需要转账生成的事项,生成相应费用结转、成本结转、损益结转的会计凭证,并由相关人员审核、记账。

第五,各岗位人员检查本岗本月份的工作,在确认对账无误的基础上,各岗位进行月末结账;会计报表编制岗人员运用会计报表模版,调整相关报表项目计算公式,生成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主要会计报表。

2.3 “双训并行”的工作阶段

2.3.1 账务初始设置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认真分析企业经济业务的主要内容,手工设置企业所涉及的各种总账、日记账和明细账;与此同时,利用会计软件建立企业会计账套,进行财务分工,完成企业基础档案的设置、会计科目体系的建立,以及期初数据的录入。

2.3.2 账务系统日常业务处理

在这一阶段,学生采用手工和电算两种手段,依据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完成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出纳签字、审核人审核、凭证记账等工作。其中包括工资核算过程中所涉及的工资计算和工资费用分配工作,以及固定资产增减业务卡片处理和计提折旧等工作。

2.3.3 期末工作

在处理完毕企业日常业务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在这一阶段完成企业期末转账、跨期摊提费用处理、损益结转等工作,并在对账、结账的基础上,运用手工和电算两种手段生成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在以上的各个步骤工作中,学生要将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数据逐一比对,主要包括有日记账数据比对、总账数据比对、明细账数据比对、工资数据比对、固定资产数据比对和报表数据比对等方面。在逐一比对中,学生找出两套账簿数据的差距,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剖析产生问题的根源,反思自己工作中的失误,以便更好地培养自己的细心、耐心和信心。

在整个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坚信“学生的问题,学生能够自己解决”,而实际上,学生也是有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能力的。所以,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要过早地干预或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将问题充分地暴露出来,为他们有朝一日独立行事奠定基础。

3 “双训并行”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3.1 提高了学生处理会计业务的技能和职业素质

在“双训并行”过程中,同时采用手工与电算两种核算方式,完成同一家企业同一个月份的会计业务处理工作。这对学生会计业务的处理水平是个巨大的考验。因为,在原则上无论采用哪种核算方式,都应当依据相同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因此两种方式下的账簿数据应当完全一致。然而,在数据的逐一比对中,我们发现并行工作并不顺利。学生普遍存在比对不符的情况,这就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主要有:一是学生对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掌握的不够清晰透彻,工作条理性较差,在工作中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二是学生面对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很多学生存在着抵触情绪,很多表现出了不够细心、不够耐心、没有信心等心理问题。但是在老师的督促和引导之下,他们需要自主学习很多会计理论与方法,在操作中也必须克服自身素质问题,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规范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流程,循序渐进,扎扎实实作好每一步骤的会计工作。这对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职业素质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3.2 提高了学生独立处事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双训并行”过程中,通过分岗实训,学生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各司其职,相互牵制而又协作,共同完成同一家公司同一个月份的账务处理工作。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各岗位上的具体工作内容,而且能够切身感受到实际岗位的职责及其各岗位之间相互牵制而又协作的关系。也正因为各组各岗位之间这种相互牵制而又相互协作的关系,这就要求各组各岗学生必须以团队共同目标为己任,齐心协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岗位上同学的工作进度,才能保证各个教学模块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9篇:会计核算岗位工作流程范文

关键词:岗位仿真;会计技能;项目课程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一、会计项目课程改革问题的提出

(一)社会对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迫使会计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高技能型人才的产生和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和专业化分工对技能人才规格、类型、数量与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然而,目前会计职业教育并没有很好地结合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使得培养出的会计人才并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岗位要求,很难充分得到社会的检验和认可,这就要求会计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二)传统会计课程配置不能满足技能人才综合应用能力的塑造。传统的会计课程体系与会计职业岗位有较大的脱节,理论课程多,而技能训练不足,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与需求,脱离会计工作岗位要求,从而难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会计项目课程开发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的进展与突破。项目课程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它的优越性就是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结合起来,直接指向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项目课程在工科类专业的教学中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尝试,然而在会计课程设计和开发上还在不断探索之中。由于会计专业与工科类专业的差别性,会计学科没有定型的产品,只有加工信息,因此项目课程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至今尚未取得很好的进展和突破,如何使项目课程在会计教学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必须科学地审视。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会计人才培养必须建立以岗位仿真为轴心的会计项目课程,加大对会计项目课程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以此推进会计教学的全面改革,尽快达到我国会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

二、以岗位仿真开发会计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企业财会部门的岗位设置体系是岗位仿真教学的内在依据

1、现行企业会计组织中常见的核算岗位体系。会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除了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严密性和细致性外,会计工作突出了岗位分工的重要性。会计工作组织就是在适应会计工作特征的前提下对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和会计法规执行等工作所做的统筹谋划。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

2、岗位仿真会计项目课程的实践重构。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和诸多企业实践中的做法,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是从总体上把握财务部门的相关工作岗位,财产物资核算、出纳、工资核算、往来结算、财务成果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资金核算等都是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岗位,总账报表核算是进行总分类核算和编制报表的岗位,稽核、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等都属于管理监督的辅助岗位,由于明细分类核算能涉及较多的原始凭证,可以很好地体现岗位仿真的实践特色。因此,在以岗位仿真为导向设计会计项目课程时应该着重明细分类核算岗位相关操作的仿真与构建。

(二)会计人才岗位核算工作能力的综合应用是岗位仿真项目课程教学的精神真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因此形成技能型会计人才的课程体系必须进行调整,才能塑造出适应不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而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其重要一环就是课程的整合与重组。

岗位仿真项目课程的目标是要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企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立足于会计工作要求的岗位仿真项目课程模式,完全基于会计岗位工作任务的对应性来构建会计项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岗位工作的学习项目为载体;学生的学习以会计处理为过程,以完成岗位任务为学习目标,在自我与协作的建构过程中感受知识、获得技能,真实地把学生置身于一个现实的会计工作环境中。

三、岗位仿真项目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一)会计岗位仿真课程的设计思路

1、会计核算的基本工作过程(图1)

2、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岗位仿真项目课程设计思路。项目的总体设计思想是要突出岗位仿真教学在会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实际作用,将会计仿真教学贯穿学生专业学习的全过程。重点展现会计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创造集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情境,以真实的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和更新会计教学仿真项目,反映仿真过程的实践性、技能性和职业性。

会计岗位仿真课程设计要突出会计岗位分设与岗位轮换相结合,要求仿真的财会部门情景、仿真的会计岗位划分与操作,应严格遵守会计职业准则和会计工作基本规范,按照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岗位牵制制度,依据各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和权限,运用会计技能岗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仿真小组为单位,协同配合,共同完成每一项目模块的会计岗位核算工作,并对其仿真工作成果进行联合考评和综合评判,以确定每一岗位仿真的实际成效。

(二)岗位仿真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岗位仿真项目课程分为六个阶段进行:①会计岗位描述;②制定项目目标;③岗位仿真组织;④项目实施;⑤验收评价;⑥讨论及归档。它是一种以现代企业的会计工作组织行为为目标,强调综合培养学生岗位技能操作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学生实现快速上岗就业的一条优化配置的学习途径。“岗位仿真项目课程”教学法的一般教学组织步骤如图2所示。(图2)

四、岗位仿真项目课程的实施原则与教学方法

(一)岗位仿真项目课程的实施原则

1、以职业生涯为背景,突出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培养。项目课程开发必须坚持职业能力本位,对职业能力的把握不仅要重视针对某一岗位的职业能力,还要关注在一定职业领域内可迁移的职业能力、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反映会计岗位工作的体系性。社会需求是教学目标确定以及课程开发的基本依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受教育者发展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项目课程的体系性要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相关性为逻辑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应突破学术教育的理论课程模式,课程编排要体现实际会计工作任务体系结构。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为基本出发点,实现课程体系结构从学科结构向工作结构的转变。

3、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强化项目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岗位项目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会计岗位操作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活动去学习会计岗位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把学到的岗位技能应用到日常的工作实际,甚至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的各项活动中去。

4、以能力评价为核心,赋予岗位特色的课程评价体系。在岗位仿真的会计课程项目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重点考核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考核环节中突出职业教育的能力培养导向。

(二)岗位仿真项目课程的教学方法

1、项目确定。由教师按照会计岗位要求,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例如,以现金收支业务核算项目为例(下同),可以设定三个模块,分别为现金收入业务核算、现金支出业务核算、现金日记账登记。

2、教学准备。主要做好三个准备:①项目介绍:介绍岗位分工要求、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组织学生合理分组,完成岗位分工。分发岗位仿真所需的材料、资料,介绍仿真过程中需要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进行该项目之前,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学资料中关于现金收支业务的基本知识;②设备配置:按照经济业务的需要准备全部仿真的现金收款凭证、现金付款凭证、现金收讫印章、现金付讫印章、会计科目印章、大头针或回形针;③学生分组:岗位模块仿真的人员组合,以每个小组6名学生为基础。

3、项目实施。①任务分工,也即角色扮演,例如由一方担任出纳员兼制单员,其余各方分别担任购货方、采购员、借款人、报销人、领款人。6名学生组成伙伴,协同工作,共同完成现金收支业务核算的处理。为了完成仿真目的,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小组中的每名同学必须依次担任6个不同的角色。教师担任指导角色,每个小组操作结束时做好每一次仿真角色的资料保存,由教师检查操作情况并对各个角色仿真做出评价;②实施过程,也即工作流程的再现,师生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及工作流程后,利用工作流程再现法把各个岗位的工作衔接起来。学生阅读项目介绍预备知识后,由教师宣布开始,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岗位工作。整个实施过程在教师的监督下完成。

4、项目验收与考核评价。操作完成之后,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估,再由各组民意代表和教师检查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日记账,并由教师对他们的成绩做出综合评判。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

5、归档或项目结果展示。项目工作资料及结果归档成册,作为项目的实践教学产品,应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项目工作的结果应该归档或作为学习成果的展示,应用到相关会计课程教学实践中,作为案例资料予以留存,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岗位操作项目中起到促进和提高的作用。

五、结束语

岗位仿真的会计项目课程立足于突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岗位角色扮演,以真实的会计原始凭证仿真演练和操作,加强学生对会计岗位职责的认识,加深对会计核算规程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技能,为学生毕业后尽快胜任会计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岗位仿真会计项目课程的模块整合,让学生亲身体验会计的真账实操技能,使学生对各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职权、关系、应具备的技能、会计职业道德和工作规范有亲身的体会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使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学校即转化成技能,为其就业上岗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架起学习新知识的支点,然后运用知识迁移、协作讨论来完成对会计学科体系的意义建构,真正把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的框架变为以学生、项目、岗位仿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

(作者单位: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