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混合式教学设计范文

混合式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混合式教学设计

第1篇:混合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教学模式 Sakai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41

Research and Design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Sakai's

――Take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V Aili, YE Xiaotao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 454000)

Abstract Blended teaching mode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since it was proposed. Taking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design of HPU, for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Put forward concrete measures and strategies in implement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l. Then, suggested implement the project through the way of promotion after establishing experiment site. Blended teaching model gave full play to teachers' leading role in teaching and students' dominant role in studying .It cultivated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awareness of thinking.

Key words blended teaching; teaching mode; Sakai

0 前言

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学习平台的兴起,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使教育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化。学生利用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和学习风格进行学习,增强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既发挥在线教学的特色优势,又充分有效发挥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作用呢?这就需要实施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①

Sakai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共同开发使用的一种开源的E-learning系统,提供课程资源共享、在线作业、在线考试、在线讨论以及各类统计等丰富功能。目前国内许多知名高校如复旦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都在积极推广使用。

1 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作为对E-Learning反思后的新理念被提出以来,②其应用研究领域也逐步从培训延伸至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

混合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在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角色发生改变。教师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根据专业和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特点,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教师要在分析学生需要基础上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研究,推动教师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另一方面使得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改变。学生应如何利用在线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主动学习,由被动听讲向主动参与转变、向以自学和主动学习为主的自主学习模式转变。

2 高校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实施策略

在高校实施混合式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师对混合教学模式的认识不够;任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应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前期付出较大;进行混合教学改革的相关制度不健全、配套政策不够;学校整体信息化水平较差。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教育教学观念更新。高校要实施以学生学习效果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尊重和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实施“研讨式”、“混合式”等能够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能动性的教学方法,探索并实施学习过程与考核综合评价相结合考试改革,建立学生学习过程基础数据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多维度的教学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

同时学校要大力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2)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认识和应用水平。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在初期需要教师额外付出劳动和努力,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大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同时加大最新信息技术宣讲,使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改革教学方法、手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管理,建立有效机制。由相关责任机构负责制定出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使用条例等,使网络教学有法可依。在此基础上,学校各部门之间还应相互沟通,相互协调,如:教务处主要负责组织、管理和评价,制定“管理评价”和“激励措施”等相关管理制度和奖励措施;相关技术部门负责技术支持、系统维护、二次开发;各个学院负责组织、监督和管理任课教师和学生的使用情况。

3 河南理工大学基于Sakai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基于Sakai平台混合式教学从环境设计、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与管理三个环节进行了研究和设计。

3.1 混合式教学的环境设计

混合式教学环境中以网络教学平台选择、校园网络建设尤为重要。河南理工大学校园网络已建设成为双核心、万兆骨干网络,信息点达4万多个,无线网络实现了教学、办公、公共活动场所、学生宿舍的全覆盖。

学校加强教学资源信息平台建设,除了教务辅助系统、Sakai平台、英语网络自学平台等之外,还引入了数字图书馆、尔雅通识课和天空教室等系统,极大丰富了网络学习资源。

3.2 基于Sakai平台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涉及三个层面:学校层面的教学改革、专业层面的教学改革以及课程层面的教学设计。

学校层面:确立“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多样化成长。制定相关制度措施、体制机制来激励和引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自觉应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开展教学。

专业层面:围绕学校确立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建立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学习者为中心合理设置课程线上线下学时,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程层面:实施以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尊重和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充分利用Sakai平台实施“研讨式”、“混合式”、“翻转课堂”等能够发挥学生能动性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Sakai平台提供的相关功能探索并实施学习过程与考核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考试改革。

下面是“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基于Sakai平台的教学设计实践:

首先是利用 “资源”、“教学大纲”等工具实现课程资源共享。

其次利用 “在线答疑”和“讨论区”功能来实现在线交流。比如将讨论区分为“课程相关”、“等级考试”和“其他”等三个板块,其中“课程相关”又划分为“上机问题”、“作业与测验”和“考试相关”等三个子板块,充分有效实现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

再者利用 “练习与测验”功能进行章节测验。针对每一章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习题,可以是不同的题型。这种在线测验在时间、地点设置上可以相对宽松。在题库足够大的情况下可以随机抽题自动组卷。教师利用测验评分和分析加强对学生的过程考核。

3.3 基于Sakai平台混合式教学的评价与管理

教师利用Sakai平台可以较好地弥补传统课堂对学生形成性评价的不足,通过记录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的交互程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系统、综合、全面的评价。

教学管理部门也可以利用Sakai平台的上载课程的资源量、作业批改数量和质量、测验次数、回答学生提问数量等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制定了相应的课程量化评价办法,每个学期对在Sakai平台开展教学的课程进行量化评优。

4 河南理工大学混合式教学应用情况

新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参与师生的广泛好评,见图1。

5 结语

今后还需要在下述两个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1)实施策略研究。混合式教学还在起步阶段,如何更合理的引导师生主动参与新教学模式的实施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研究。(2)大数据挖掘。混合式教学模式理念上受到高度认同,但具体实施的效果还需要详实的数据来佐证,这就需要对于实践过程中的产生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SJ GLX168);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研究立项重点课题(GZS036、GZS290)

注释

①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37-48.

第2篇:混合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互联网+;混合式教学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对我国的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和改革也迎来了挑战和机遇。因此,为了提高“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探索线下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显得非常必要。教师要不断深化和改革课程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最大限度上提高课程价值。混合式教学(即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即线下教学)相融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Java程序设计”高职院校的教学获得新的成效。然而结合实际情况,虽然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展了“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但是,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弊端。因此,高校教师还需要深入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

1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Java程序设计”是我国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比较广泛,而个体差异广泛存在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中,并且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较弱,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较差,这就导致了在进行“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时存在着巨大的困难[1]。

1.1 学生正确学习意识不足

由于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学习能力,同时也对专业不够重视,对课程的认识性不足,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中打瞌睡、玩手机,这让“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变得十分困难。

1.2 课程实训安排不合理

由于“Java程序设计”课程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只会开设一学期,因此学生对于课程的整体学习和课程进度的把握显得十分有限。“Java程序设计”课程目前朝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然而,我国高职院校“Java程序设计”课程普遍缺乏对实训课程的合理安排,并且可能会降低已有的实训课程难度来满足基础较差的同学,导致实训效果和实训效率很低。

1.3 课程体系建设还有待加强

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和设计时,往往都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能力是比较薄弱的,忽略了学生只是软件技术专业的“初学者”身份。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没有进行对阶段性教学成果的总结与反思,只是不断地要求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对课程的总结和反思。同时,缺乏对“Java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后续安排,缺乏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课程前后衔接不完善也导致了学生出现知识脱节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学习。

2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分析

2.1 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课程评价体系应当是贯穿在整个混合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体系应当完整地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展示出来,在教师进行课程的全面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参加教学评价,从而让学生能够掌握自身的学习状态。教师也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和技能掌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且设置学习小组,对学习小组长进行领导力评价。建立起这种评价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2.2 充分认识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任何一门课程能够良好实施的重要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应当在充分结合了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设定,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最大化提供便利[2]。学生的学习需求一般来讲是分为主观和客观的。在学生的角度而言,主观学习需求就是对教学成果和教学目标实现的期望,而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社会地位、薪资待遇等因素则是学生的客观学习需求。“Java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要充分地对学生的主观和客户学习需求进行平衡,尽量做到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能够对等。

2.3 教学策略制定

“互联网+”大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教学的基本模式。传统式教学是一种很强的主观式行为,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混合式教学策略则是充分展示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等元素。在制定混合式教学策略时,教师要注重随时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改善,比如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实施任务,能够帮助教师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能够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3.1 设置合理的教学项目和情景

“互联网+”背景下,不同课程的教学项目和情景、课程设计形式等都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利用互联网将学生的学习和课程的教学紧密联合在一起,是一种当下非常新兴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把互联网课程与课程实施项目、理论情景进行紧密结合,比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图书馆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情景,并对其进行合理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

3.2 提高实验课程占比,提高实验教学力度

实验教学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占比非常大,教师在设计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着重突出实验教学的力度,充分体现“Java程序设计”教学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增加实验教学在课程中的课时占比[4]。教师还应当在每一次实训课程开展前,提前给学生布置实训任务,让学生充分地对学习任务进行了解和预习,这也能够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探索学习。此外,教师在课程的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中也应设置充分的实验内容,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如此,才能够大大地提高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实训教学和实训课程的作用。

3.3 优化和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Java程序设计”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编程能力,提高项目开发能力,因此,课程体系的不断优化和改善对于“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施显得尤为重要。“Java程序设计”前中期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语法基础、数据库等知识,后期则需要学生重点掌握面向对象、Java高级特性等知识。所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师不断优化和改善课程体系的良好方式。只有构建出合理且科学的课程体系,“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施效果才能得到良好的保证。

4 结语

总之,开展和实施混合式教学对于“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高职院校也在大力地建设和发展自己的网络课程,并已经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混合式教学。教师也可以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不断地进行网络课程教学创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参考文献]

[1]刘长旺.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 (25 ):134-135.

[2]左春海.基于移动互联网+微课的课堂教学改革―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农村科学实验,2017 (5 ):112.

第3篇:混合式教学设计范文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network teaching trend, this paper from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eaching stages of mixed type,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theories and teaching practice with, from preparation, impart knowledge to organize students to form groups work together to solve problems, explore each order segment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 Combine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the advantage and the network teaching and the hybrid education focus on students, students to the identity of the subject in teaching process, fully stimulate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the cultivation of design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design specialty; mixed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

1 混合式教学背景

目前,信息化环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更多的人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渐渐适应了多样化的知识传播渠道和网络学习方式,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以及便捷的沟通交流方式,使教育思想和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

所谓混合式教学就是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传统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混合式教学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的传统课堂授课方式,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支持下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授予者转变为提供资料的交流者、学习的帮助者以及讨论的组织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的课上听讲课下作业的学习模式,转变为课上面授讨论、课下网络学习交流等多种学习模式。对教师而言,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课程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混合教学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2 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类课程特点

在课程体系上,环境设计设计类课程的先导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这一系列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基础的设计表现技能,又了解本专业基础史论概况,对专业有较为全面且深刻的理论认识及过硬的方案表达技巧。设计类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主要讲授设计理论,并指导学生将其应用在专题设计中,进而培养学生的设计素养和动手能力。

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一般利用教师的专业认知、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前期对于设计原理、方法、流程进行讲解,中期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实践,最后进行设计方案的展示与评价,这样的教学过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可以有效地监控整个教学过程,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但是,环境设计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资源时效性强,设计理论与案例分析资料量大,课上讲授时间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前沿设计理念的了解。另外,学生进行设计实践的过程应是反复循环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补充设计资源,及时进行指导、讨论、修改,课上师生交流时间较少,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网络教学可以为师生提供多样的资源、灵活的交流平台,但也存在缺乏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现场指导等缺点,因此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方式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适合设计类课程。

3 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类混合式教学方法

根据环境设计专业自身特点和对应的岗位需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于构架,有效提炼经典课程内容,将混合式教学理论应用与教学实践,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将网络学习与课堂面授有机结合,探索灵活多样、科学合理、效果突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设计类课程的多个教学阶段出发,由前期课程准备、阐述与传授知识到组织学生形成团体共同解决问题,利用多种方式整合资料,完善资料支持方式。在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实践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可进行讨论学习、协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积极探索考核与评价方式,利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方法与手段,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测试。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从课程内容到教学方法,从训练到协作环境,使混合式教育围绕学生展开。

3.1 设计资源的建设与分享方式

要促进学生知识的良好建构,资源内容的设计开发要从原来的“以教为主”转向“学教并重”,即不仅开发素材、课件类资源,更要开发支持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和研究性学习的有关资源。因此,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微信、云盘等网络工具进行设计资源建设与分享,提高资源的即时性和有效性。微信公众平台能够利用学生课下的碎片时间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且可以发布语言、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消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先根据课程体系、性质以及教学目标确定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划分成授课单元,进而细化为知识点。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学生情况对知识点进行分类,选择知识教授的方式方法。将易于理解的设计理念在微信公众平台提前发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对将要讲授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在课程进行中,挑选课上所讲授的经典案例进行发布,供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在学生进行设计实践中,针对出现的问题,发布前沿设计案例,组织学生在课上对其进行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引导学生设计实践。

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利用百度云库进行资源分享,生成二维码加入教学课件中,学生在课堂上扫描二维码即可阅读或收藏相关资料,如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设计类电子书等,简化资源获得方式,提高学习资料的即时性。在资源分享给学生后,告知学生资料的有效下载时间,保证资料的有效性,督促学生下载、阅读、应用资源。

3.2 课程讲授与组织方式

课程讲授中,注重设计原理、方法、流程的讲授,使用分析法对专业基本概念、问题从多角度予以阐述、解释,引导学生课后调研、查阅资料。采用多媒体教学,针对设计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将教学内容与经典案例图片结合起来授课,力求使学生理解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所在和来源。讲授过程中,突出知识体系的梳理,帮助学生形成该课程的知识框架,将网络教学中的碎片化资源进行整合,转化为有效的知识,引导学生建立较为全面的设计理论知识结构。设置习题课、讨论课等多种课堂形式,注重讲练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实践,要求学生合理分工,协助完成设计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利用本校教学平台中的学习中心,建立网络课程学习组,教师定期在论坛中与学生交流沟通,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辅导学生进行设计实践。开放论坛权限,使学生可以在论坛中相互交流,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学习研究,与教师和其他人开展讨论,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的能力。

3.3 设计实践指导方式

根据环境设计的特点,在设计实践中以任务推动设计,课上下发详细的设计任务书,将设计任务按照设计流程进行划分,明确设计任务的时间、过程、效果标准,并要求学生分组协作完成。教师采用课堂与网络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学生按照任务书要求进行调研、设计,将完成的阶段性成果通过网络上传,教师及时进行分析、指导,并将共性问题进行总结。教师在课上讲解对应的知识点,解答问题,课下针对出现的问题,发布相关设计理论与案例作为补充,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热情。在设计阶段结束时,指导学生将阶段性成果进行梳理,对比方案的设计、修改过程,进行设计反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3.4 考评方式

在作品表达上,鼓励学生的作品多样化,利用二维图片、三维模型、视频等方式作为作品的呈现方式,多维度表现其作品的设计灵感来源、设计过程以及设计成果。在考评方式上,教师以学生的学习情况、讨论活跃度、设计效果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增加学生互评、网络评价等方式,使考评更加客观。利用本校教学平台中的学习中心,要求学生对自己及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设计作品有更好的认识。组织学生录制过程视频,将设计成果制作成电子展示作品,通过网络进行发布,将网络点击率与点赞数量作为考评依据,提高学生的设计积极性和专业认知。

第4篇:混合式教学设计范文

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完善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一此小足,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和动作理解的更加透彻为了达到紧密完美的课程结构,我们把混合式教学的三混搭融入教学过程中,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就是混合式学习的自卞学习阶段,是翻转课堂核心部分。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翻转课堂教学体系,首先要建立教师团队,团队老师通过教研话动把学期要学习的术科内容归纳出来,所有的教学内容必须具体落实在所要完成的仃一堂课上,然后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所有教学内容制作成5-8分钟(特殊内容叫一以适当延氏至15分钟)的微课程仃一个微课程讲解一个关键技术点,学生能够针对自己所需,查找相对应的技术微课,较为方便;微课要控制自身氏度,囚为时间过氏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这此微课叮以重复的看,让学生能够学会,同时提高学习的效率,实现学生的自卞练习微课程的质量是决定术科混合式教学成败的关键。

其次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以及任务,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才知道自己学习的目的,在这此线上教学的教材里把仃个动作进行分解式的讲解。以健美操的基本步法为例:如一字步、交叉步、并步、踏步、点收步等等虽然说这此都是最基础最简单的动作,但是也是最重要的健美操元素,想要高标准的完成一套操,我们就要学生明自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学习过程严格要求,个面规范完成动作。

然后是保持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的线上沟通顺畅,学生在微课学习、体会以及拓展过程中会遇见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他们需要及时沟通练习技术所遇到的问题和重点难点,线上解决好适合线上解决的部分。在微课教学中,学生难免会产生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有此技术小能够理解或完成,所以在微课教学内容结束前,叫一以提出几个小问题,这此问题一定是学生完成技术时普遍遇到的问题,给学生深刻的掌握技术动作提供帮助,让学生查漏补缺。当学生感觉完成小了时,学生就叫一以有针对性的查询微课信息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当及时作出纠正、汇总,这样教师就叫一以了解大家的学习的效果学生还叮以继续复习微课,进行对技术技能的稳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跟进。

最后注意两点:第一、除了教师团队准备的教学材料以外,有一此动作我们叮以选择有对比性的进行学习,找一此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录像加入到这个教学视频中,让学生有参考性的去学习,对于教师自身来说的话,叫一以参考一此优秀的公开课程的教学形式,对自己进行补充,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课程将更加清晰的旱现在学生的面前,对学生提高自卞学习的能力也是有帮助的。第_、我们还要注意整个教学内容小能太复杂,对于那}}在网络视频上小好学习的内容我们就放到课堂上去解决,教学视频小能够太氏了,时间过氏学生会产生仄倦感,反而小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科学的安排学习空间、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接受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2)课堂设计

高校里,学生自己安排的时间很多,人人都有手机电脑,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叫一以提前学习教学内容了,这也为我们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打下了硬件基础根据常规课堂我们一般把它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部分,下面就这三部分内容作具体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准备部分:老师提前了解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的情况,对此进行分析然后灵话制定相应教学方案把这此准备好之后,老师给学生一此提示,让学生先自己动脑筋去思考问题,此时的教师最卞要是做一个引导的作用,锻炼学生自卞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这样学生对本次课的所学内容掌握的就更多一此,老师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先消化,就小像以前那样老师讲解、示范、练习等传统的传授知识了,那么在这个学习的团体中肯定也有一部分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对于这一部分学生老师叫一以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和帮助,尽量让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一致术科课的学习肯定是与肢体动作分小开的,除了进行技术动作小到位问题的分析外,我们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这样做也是为了起到督促学生课后学习的作用

基础部分:看完技术展示后,老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和学生进行交流,一起来探讨问题的所在。此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参与到整个讨论中来,一起总结对学生所学术科动作出现错误较多进行纠正,然后再进行分组练习,仃个小组安排一个组氏,担任小老师,督促提高小组练习质量。教师在学生练习的时候在各小组中观察、进行纠错指导练习结束后,集合让仃个组的组氏对本组练习的情况进行总结,教师再进行总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就在课堂上解决,及时的进行纠正,提高动作的准确性这样的方法小仅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能锻炼他们自卞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密切。

结束部分:这是术科课混合式模式学习效果的考核部分有了准备部分和基础部分的积淀,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我们再利用3-5分钟的时间进行分组练习,最后再进行集体展示、对技术好的进行个人展示。通过自卞学习、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翻转学习方法,让学生学的更有兴趣,老师更有效率和成就感。

3)课后总结

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应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对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练习方法、对运动技术的理解程度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的错误,应当记录并总结,在教学的效果上、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上做出总结修改完善教学微课、YYT等学习资源,实施有效监控,通过网络平台,创造混合学习的环境和空间,形成一个有效的师生教学话动的互动。

此部分要注意师生之间要的沟通时非常重要的,运用双方的沟通,教师会发现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的小足,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动作理解失误,通过教师对学生之间的双方反馈。叫一以让学习目标更具体,更有效的利用资源进行问题的解决。

2、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我们想要把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好的进行下去的话,就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卞要是以教师为卞,很大一部分是忽略了学生的卞体地位的,这样一来,学生的有此潜在能力就小能很好的发挥出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出就是为了扭转这样的局限局面,让学生先按照教师的安排去学习体育术科课的基本动作、或者是一套动作里面的几个组合的动作,教师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第5篇:混合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混合教学模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计算机技术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变得越发重要,而且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行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学习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但对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缺乏核心竞争力,相比普通高校的学子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积极进行转变,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水平,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技巧和理论知识。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当前时代下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新的混合教学方式,技工院校在落实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教学时,也应当对原有的课堂内容进行重构,将课程辅导和课程资源丰富起来,对课程考核不断进行优化改进,满足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际要求[1]。尤其是教师一定要对授课理念和授课方法进行转变,充分认识到网络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将教师与学生的理念保持一致,使学生的学习深度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都得到提升,也为发挥混合教学模式的价值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概述

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主要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开发制作多媒体应用软件、平面设计等,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掌握的实践技能,直接关系到技工院校学生后期的就业情况。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主要是对平面设计的基础知识进行了简单概括,让学生对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基本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开阔他们的视野[2];并有丰富的实践上机指导,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程序对网页广告、报装等版面作品进行设计,满足当前社会市场环境对高级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开展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要求

在当前背景下,作为设计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将技能与知识有效结合了起来,并融合实践和设计理论,遵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越来越高,企业对开展宣传策划和提升品牌形象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技工院校来说,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能力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开展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教学时,从教学手法、方式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上都进行了改变,能够满足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可以确保混合式教学模式得以顺利落实。

(二)教育改革要求

中国开始对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的教学已经接近20年的时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前已经制定了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而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也对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这门学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以多元化、综合化以及虚拟现实化的艺术设计,在当前社会的应用越发广泛[3]。但目前技工院校在开展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教育教学时,还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不完善以及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的发展。

四、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

对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来说,其涉及的范围较广,要有良好的创新创造意识,而且更新速度比较快,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很多技工院校的教师在开展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授课时,采用的教学模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技工院校的学生未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如果教师无法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在上实践课的时候,学生也会通过计算机浏览网页、玩游戏等。

(二)学习资源匮乏

有些技工院校的实验室机房没有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换,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活动的开展有较大影响。虽然目前对教材进行了更新,但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时效性,没有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结合起来。特别是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需要结合实验设备进行操作,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如果设备老化、教学模式单一必然会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4]。尤其是目前未将网络教学资源充分进行整合利用,白白浪费了大量教学资源,阻碍了对实践型人才培养的发展。

五、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应用混合教学模式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

对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要充分发挥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价值,实现教学活动的深度延展。比如,在开展线上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让学生进行自查和回放,对不明白的地方多次学习;另外,在线下课堂中可以对知识点进行回顾,明确重点和难点知识,让学生对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提前预习,通过微信、QQ、钉钉等平台实现课下辅导。

(二)体现信息共享价值

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的教学工作,在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时,除了开展常规准备工作之外,如教学案例更新、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的编写等,还需要对教师资源进行完善。学校应将优秀师资进行整合共享,发挥出不同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授课风格,让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能够准确把握;并对教学内容按照单元进行划分,将课内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将信息化时代下的共享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三)科学设置教学课程目标

对于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教学工作,教师要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岗位需求,对课程教学目标科学进行设置,满足当前社会对急需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实际要求。实际在设计课程目标时,教师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化改革,将平面设计艺术语言的创作方式深入进行挖掘,并让学生对基本的创作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明确图形语言的规律、构成基础以及色彩知识。在对教学目标进行设置过程中,制定的目标要有长远性,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让学生对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中的设计语言有更加深刻地了解,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创意,使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培育,对美感的探索更加深入[5]。只有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和企业的要求。

(四)开展教学评估

首先,在开展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授课时,要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将课内外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出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作用,使教学内容和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尤其是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的教学工作要将网络环境中的特点进行展现,如协作性、共享性以及开放性,利用钉钉、超星学习通等方式开展多样化教学。比如,教师可以采用课程直播、互动抢答、课题讨论的方式,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特别是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层次差距比较大,需要教师发挥出网络平台的作用,通过制作PPT、线上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回放学习资料,随时随地查看教学案例,这样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得到满足[6]。在开展教学评估工作时,要对单一化特点进行转变,设计多样化的评判标准。比如,对于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的教学,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打分、评价。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并通过平台让学生进行互动答题。利用线下课堂让学生完成实验项目,再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互评,让学生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有更加全面地了解,以此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晟.计算机平面设计技能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8):1-2.

[2]陈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平面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9(02):87-88.

[3]崔冠宾.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2):65-69.

[4]赵春燕,马骁骅.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类课程中的实践分析[J].大众文艺,2019(09):2-6.

[5]黎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平面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9(18):228-229.

第6篇:混合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活动组织;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10―0036―05

引言

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高校教学的环境和条件, 众多高校都具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室配置、良好的网络环境等。但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却并没有随着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改变, 大多数还是停留在原有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简称BL)的提出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BL是指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它通过有机地整合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 to Face)和在线学习(E-learning)这两种典型教学形式而成为当前信息通信技术教学应用的主要趋势[1]。

《网络教育应用》课程是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在社会越来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大背景下,《网络教育应用》课程在内容的选取与课程体系的组织上都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转换成为“知行并举”的课程体系,以面向具体领域实践的能力体系为主线,而将知识体系作为其条件或基础。本文将以刘成新等编著的“网络教育应用”教材开设的课程为例,参照黄荣怀教授提出的BL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对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与实施,以期实现在学习中灵活提供学习资源、开展协作学习活动及提高学习效率等目标[2]。

一 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

混合式学习现在已经在全世界的企业教育和学校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几乎没有可以指导课程设计的可操作性方法,究竟应当如何设计一门混合式学习课程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基于对混合式学习相关理论和现实的认识,黄荣怀教授提出BL教学过程是由四个不同的关键教学环节所组成(图1)[3]。对于传统教学来说,一般包括课程导入阶段、具体教学过程阶段和考试评价阶段。对于BL,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与传统课堂教学类似,主要由课程导入、活动组织、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四个阶段组成。

二 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一定的手段对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进行交流,以使师生对课程的教学目标、网络/课堂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学习支持方法与考试评价方法形成共识。

在BL的教学环境下,课程导入包括教师准备、学生准备等内容。

1 教师准备

教师准备一般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了解课程资源,补充教学材料,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与教学手段等。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学习中,课程导入阶段的教师准备包括:

(1)根据培养目标与教学方式,确定实践项目

在开始教学前,教师必须事先明确课程培养目标与教学方式,《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培养目标是:理解网络教学环境的构成;掌握网络教学过程与模式的应用;能够设计与开发网络教学应用系统;理解教室网、校园网和互联网的教育应用;了解网上教学应用开发的新技术。根据培养目标,学习小组采用协作方式开展项目实践活动。

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中,项目由教师确定。授课教师首先根据课程和培养目标提出4个实践项目,项目内容为: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网络教学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网络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网络教育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实践项目的制定与研究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各种不同教学应用系统的特点与设计方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将来设计与应用各类系统开展网络教育活动奠定适当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2)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习情境创设是非常必要的。在创设《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学习情境时需考虑以下方面:

第一,运用多媒体、超媒体功能和虚拟技术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这些技术具有多种信息通道的传播功能,它们把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增加教学内容的真实性、科学性、趣味性。第二,创设灵活的交互活动环境。“协作”、“会话”是学习者学习环境中的两大因素,学习者常需与人协商、合作,以更进一步培养高级认知能力。

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情境主要是通过网络课程形式展现,根据我校使用的天空教室软件创设研究性学习网络支撑平台。平台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主要包课程资源、项目内容、小组交流、研究成果展等模块,能够为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交流讨论、学习评价、作品共享等提供支持。

2 学生准备

(1)知识储备与特征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教育技术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学习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远程教育、网页制作等专业课程,同学期还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因而具备学习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基础。

经过近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但在协作能力方面还需锻炼。为了能够从理论与实践上为即将毕业的本科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尤为重要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选择实践项目

课程基础内容教学(共5章,约9周教学时间)完成前,学习者必须登录网站选择实践项目。学习者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上述4个实践项目中进行选择。本门课程的学习者只需完成一个综合课题的研究即可。教师根据项目规模大小确定协作团队人数,以3-4人为宜。在实践项目的选择中,还需明确各自的任务,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三 活动组织

本门课程网上学习活动主要借助天空教室网络学习平台进行,集体课堂教学约占9周左右(共18个教学周,每周3课时)。网络学习平台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互动的空间,也提供了各种必要的网络学习工具。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借助平台来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则以项目为核心来组织,另外,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网络以外的交流活动。具体的活动组织如图3所示。

根据教学内容与项目的具体任务,在课程实施中安排了以下的学习活动:

1 课堂面授

学生大都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旦改变了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与学的方式,仅让学生在网上自学是不现实的。因此,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学习活动安排中,首先还是采用课堂面授的方式,完成理论知识与基础内容的学习。

课堂面授主要在教室里完成,可能以教师讲授为主,也可能表现为讨论或报告等。《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面授时间为9周左右,面授内容为课程的前五章内容:第一章,网络教育应用概述;第二章,网络教育应用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网络教学环境与资源;第四章,网络教学过程与模式;第五章,网络教育平台与技术。在这个环节,学生应按照要求,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教师则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必要的课堂答疑,以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等其他方式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

2 小组协作学习

小组协作学习环境以多媒体实验室为主,主要采取网上协作学习方式。它是由一系列“学习阶段”组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学习者深入学习,另外需密切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进度。课程以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为依据,以时间为轴线,采用小组协作的组织方式,将项目设计与开发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即项目准备、中期汇报、项目成果展示、项目总结。

(1)项目准备

该阶段的目的是要每个小组成员形成一份设计方案,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对项目的各项主要工作合理安排。学习者选定项目后并接受分组后,应在一周内以小组为单位以书面形式提交小组设计方案,要求由组长负责提交方案,方案必须清楚阐述项目设计平台、项目开发步骤、各阶段任务分工、时间安排、计划使用资源等内容。此方案一旦确定并提交,将由教师提交至网络学习平台上公开。

实践表明,设计方案的提交与公开对小组的后续研究与协作起了很好的指引作用,而由组长负责提交设计方案,有利于网络监控小组成员协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使小组成员明确各自职责,自觉各司其职。

(2)中期汇报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不易监控,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者在设计方案提交4周内必须进行一次中期进度汇报。汇报的内容包括:阶段任务完成情况;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小组活动的记录;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小组协作如何,对本阶段研究有何感想;是否需要调整设计方案,如何调整等。

(3)项目成果展示

作品是衡量小组学习成效的重要依据。学习者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都可以从作品中反映出来。根据提供的4种实践项目内容,成果的形式主要以网站与教学系统为主,一般在第17个教学周开展。教师预先公布可操作性评估办法,在项目成果展示过程中,学习者参照评估方法对成果进行评价。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教学实施中,该项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60%。

成果展示可以直接考查学习小组每个成员的实践开发能力,考察小组问题的解决中及最初设计方案的实现情况;另一方面,基于网络的成果展示与提交也有利于学习者的相互学习、交流与借鉴,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4)项目总结

课程要求学习小组在项目成果展示的下一周进行项目总结,以各小组组长为代表。要求总结中阐明以下问题:项目研究任务的完成情况、小组协作分工及成员各自任务的完成情况、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不足之处的改进方法、是否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后续研究展望、心得体会等。实践表明,大部分学习者总结深刻,对各自研究过程能进行全面回顾,明确自身不足和以后努力的方向,体验丰富,总结是研究者对获取的知识的再度升华。

四 学习支持

网络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支持,是为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所提供的学术性和非学术性的帮助。具体来说,包括支持工具的提供、支持人员的配备及问题的答疑与内容的辅导。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教学中,使用了BBS、QQ、E-mail、聊天室、答疑等5种不同的交流工具,对学习者从理论、技术与学习方法等方面提供了帮助与辅导。

1 学习支持内容

(1)理论与基础知识答疑与辅导,指导学习者后期项目。

(2)选择或展示优秀的项目案例。主要是向学生展示优秀的教学网站与教学系统,以及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这些优秀案例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诊断及调控作用。[4]

(3)学习方法的指导,包括设计方法的指导与交流协作的管理与协调,使学习者尽快适应混合式学习方式,尽快转变观念。

(4)技术问题的解决,处理网络学习及协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故障或难题。

2 学习支持效率

在课程的教学中,要求教师与其他相关支持人员对于学习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必须在48小时回复。

五 教学评价

由于混合式学习是一种综合运用了各种学习形式的学习方案,表现出教育信息的不同传递媒体之间的结合,其实质是教师和学生在不同情境下不同教学组织与管理实践的混合。很难想象哪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可以对这样复杂的学习方案进行有效评价。因此,国外部分学者提出了混合评价(Blended Assessment)的概念,认为针对混合学习,应该采用综合的多种评价方法。[5]

结合《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采用混合式学习更应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评价,强调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具体评价类型与评价方式等内容见表1。

在评价内容的设置上,除了传统的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之外,针对项目实践的各个阶段都提供了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学习者个体、同学和教师根据这些评价项目和标准对阶段成果进行审核、评份,每个阶段得分依据一定比例计算而成,即:

各个阶段得分=教师评分×60%+同学互评平均分×20%+作者自评分×20%

有关三个评价主体评分的比例分配问题,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以上比例是师生在讨论基础上,结合形成性评价相关理论协商而定。实践表明,这样的比例分配比较合理,成人学习者自我意识较强,学习功利性较强,自我评分偏高,同学互评给分较低,而教师给分一般比较客观、公正,因此,三者给分需要控制。而有关各自比例分配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更正。

以上这种评价方式是将教师、同学和学习者自身的多种评价主体相结合。自我评价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和个性化的培养,使其由评价客体变成评价主体,提高学习的参与性。同时,教师的评价有利于正确引导探究方向,保证评价的公平和公正,而同学互评实际也是全体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协商和思想碰撞的过程,有助于取长补短,共同提升。三者的结合使评价更科学、合理。

六 结语

混合式学习模式是人们对网络学习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学习理念回归,既是一个发展,又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在《网络教育应用》课程的教学实施中,前期的基础理论学习与后期的项目实践综合,实现了在教学活动上横向以具体的项目开发流程为主线,纵向以每个理论知识点进行串连,每个知识点为一个学习单元,学习单元之间又以项目开发的流程来连接,相辅相成。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合作共同完成每个任务和整个项目。经实践证明,采取混合式学习方式既可以保证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我们相信随着教师群体逐步转变观念,随着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的不断深化,混合式学习将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带来优化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3] 黄荣怀,周跃良等.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黄荣怀,马丁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

第7篇:混合式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微信支持;交易性金融资产;混合式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6.091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为了达到教与学的目标,综合考虑传统教学与E-learning 的优势,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对所有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以提高学习质量的一种教学思想。混合式学习有效的将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等进行混合。目前,国内普遍将多媒体、世界大学城、网络平台等与课堂教学进行混合,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平台层出不穷,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讯软件,自问世以来正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尤其受到了广大的青少年学生的追捧。

1 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的意义

(1)微信是基于智能手机开发的一个软件平台,学生普遍使用。利用智能手机中的微信平台进行教学,能有效的解决时下大学生“低头族”的问题,巧变玩具为教具。

(2)微信平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突破了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可以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进行深度融合,有助于推进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

(3)微信平台能让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即时,交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有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2 基于微信的混合式学习的特点

2.1 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深度融合

由于微信的强大的功能,因此具有了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和交互的特征。学生可以利用课后的业余时间随时、随地的彼此之间进行资源及信息的共享、交流。这种非正式的学习可以与传统课堂的正式学习及利用微信平台的正式学习进行有效的深度融合。

2.2 系统学习、碎片化学习相结合

微信可以将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充分迎合和学生喜欢学习短小精悍的内容的特征,知识内容的碎片化需要结合知识的系统、完整,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来完成教学。

2.3 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相融合

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平台下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强大的网络交互功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鼓励发扬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合作及创新能力,有效的提升学习效果。

3 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设计原则

3.1 目的性原则

将微信应用于高职课堂,目的是能进一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为课堂教学目标而服务,因此以微信作为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的所有内容都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

3.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师应从传统的主体地位中退出,继而以主导地位替代。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着教师的传授,而是变成整个教学设计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互结合,充分体现着混合式教学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的原则。

3.3 混合式教学各要素优化组合原则

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需要考虑学生、教师、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平台等各要素。如何选择教学资源上传,如何利用微信平台传递教学内容,以什么形式组织教学,学生以什么方式参与教学,如何进行教学的评价与反馈等都要综合考虑,实现最优组合。

4 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课程资源设计

4.1 微课程设计

针对混合式教学设计的课程资源应该具备的教学内容碎片化、学生利用该资源有兴趣主动学习、师生互动便利、教学评价多元化等特征,应针对教学内容录制相应的微课程,微课程的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评价的设计三个部分。教学内容的呈现主要以微视频的方式进行推送,6分钟以内的短小精悍的微视频成为了课程资源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每个微视频都应设计微介绍、微课件、微习题三个部分。微视频具有时间短、容量小、易于传播等优点,非常适合学生移动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所需的课程资源,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

4.2 形式多样的课程作业设计

高职教学目标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精神、严谨的职业素养等。我们应根据课程的特征设计出形式多样的作业,具体而言,包括学生课堂作业的提交、线下视频的提交、实训作品的展现等方式,通过多种途径作业的布置,使得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4.3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基本通过教师评价进行,比较单一。微信与课堂教学的混合可以通过“课前作业提交+课堂任务完成+课堂随堂微信测试+课后实训作品提交”等评价方式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堂参与和课前准备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对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与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评定,重点评价学生态度、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等方面。在进行评价时采用教师评价与小组互评相结合方式完成。

5 混合式教学的平台设计

5.1 建立班级微信群

班级微信群里提供了语音、图片、文字等功能,突破了传统的仅仅利用文字进行交流的缺陷,可以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即时交流,评价及反馈教学情况。

5.2 创建班课

在云平台下,创建班级课程。教师在蓝墨云平台下创建财务会计班课。创建完成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二维码,并发送邀请码到创建者手机。教师将生成的二维码发送给学生,学生扫码后下载APP后输入邀请码即可成为班课成员。

5.3 资源设计与信息

教师可以随时将教学资源上传到班课。资料的类型包括课件、视频、素材、作业、案例、参考等,上传时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手机或者PC上传。

5.4 设置学习板块

在班课群里面,设置学生签到、投票问卷、讨论答疑、头脑风暴、测试题、作业任务等板块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全面的即时监控。以便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效果等。

6 微信支持下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混合式教学设计

6.1 课前任务(20%)

在该平台下利用班课的通知栏中提出让学生自学:《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资产的确认与计量》(4个经验值)交易性金融资产PPT(5个经验值),要求学生下载英大证券交易软件。教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性金融资产会发生一些什么情况。教师通过登录班课可以通过看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包括学习进度如何、是否有学习笔记、对资源的学习情况如何等,完成情况不同,每个学生的经验值就不同,对学生进行课堂考核占20%。

6.2 上课进行手势签到(10%)

教师在授课现场设置一个签到的手势,签到时间设置为6秒,及时统计出勤率。

6.3 课堂小测试(20%)

教师课前已经在班课中设置了5道测试题,在签到结束后马上开始测试,用来检查学生课前利用手机进行自学的具体情况。测试时间为6分钟。5道测试题分别为:第一题,下列哪些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第二题,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按下列哪个价值入账?第三题,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产生的交易费用计入下列哪个科目?第四题,A公司1月10日以6元/股购入的方正科技股票在6月30日公允价值上涨至7元,6月30日应如何编制记账凭证?第五题,如何判断下列项目哪些不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正式授课前,要求学生进入到该平台进行测试,时间一到,系统自动关闭。教师通过测试行为即时判断5道测试题中正确率较高的为正确率较低的分别是那道题,然后针对正确率较低的题目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

6.4 课中在证券交易所软件中体验真实情境

学生按组打开手机里下载的英大证券独立交易软件,进入上海家化行情,体验股票的真实行情,之后按照教师提供的账号和密码进入找到已经购买的上海家化股票,找出目前上海家化的交易价,并确定目前上海家化是盈利或亏损,生动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内容。

6.5 课中播放微视频

学生打开手机观看教师上传的7分钟“交易性金融资产”微视频,微视频生动直观的呈现了某公司在证券交易所购买股票后股票价值如何计量及持有该股票三个月后为何要出售及出售该股票获取了多少投资收益的整个过程。通过该微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特征及从取得股票到出售的整个账务处理过程。

6.6 课中知识的提升(40%)

要求全班同学分成10组,每组5人,完成教师在手机上设置的业务处理题,业务题共5组,学生可以随意选择其中一组,业务题教师设置为乱序,可以有效的杜绝学生抄袭。学生完成后可以互评提交的结果,在互评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学习进一步深入。完成情况占考核的。

6.7 课后学生在班级微信群中进行进一步提升学习、自测与答疑(10%)

课后学生对于如果还有不懂或者需要重新学习的地方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登录该平台进行重复学习,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在问卷网设置测试题,生成二维码,课后发到班级微信群,让学生随时随地在微信群里进行知识点的自测,自评。学生对该堂课的知识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班课的讨论答疑板块或者班级微信群里进行语音或文字提问,教师可以随时通过语音进行答疑解惑。

高职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习惯直观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利用手机进行授课,教学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短小精悍、易于理解,将复杂的知识碎片化、简单化,不懂之处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重复进行学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学习的兴趣,提升了我们的耳、眼、手、脑的参与能力,学生这种学习方式参与度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而且将我们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进行了全面的提升。低头族继续在低头,但是却是在低头利用手机进行学习。因而提升了班级整体的学习效果。

第8篇:混合式教学设计范文

开放式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其特点是减少受教育机会的壁垒,让学习者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支持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在合适的学习时间、地点和效率进行学习,以期获得学习的选择性和灵活性,促进主动性学习。开放式虚拟教学是一种开放式学习概念的具体体现,其是以早期的通信技术为基础。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常可以较快和较高效率地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因此特别适于作为开放式虚拟教学的对象。借助于开放式虚拟教学手段,学生和教师可以在不同时空进行教学交流。①②③④⑤⑥⑦但是,教师借助于这种开放式虚拟教学通常只能实现其教学管理和教学辅导职能,而不能有效履行其教学职能。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除了能够获取完整的学习材料外,无法获取有效的学习质量评价、完整的课程信息以及相关的教学管理信息等。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的开放式虚拟教学已在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⑧⑨⑩网络整合了开放式虚拟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而可以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加高效地体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些活动可包括学习质量评价、学习交流、学习资料获取、教学管理和学习所需的支撑网站。学生可以使用电子邮件、新闻组、表决器、同步音频和视频会议、电子白板等多种方式,轻松地交流学习经验,同时进行协同学习。

然而,基于网络的开放式虚拟教育在突出网络技术的潜力时,还应该注意到,学习不只是某种技术的问题。用来呈现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学习的系统是重要的,但同样重要的是学生本身的特点。开放式虚拟教学的成功或失败,还取决于涉及学习者的所用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计算机专业混合教学模式。

1 混合教学模式

在实际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在校课堂教学和远程教学两种模式。本文定义混合教学模式是处于上述两种教学模式之间的一种形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接受的学校课堂教学的次数比在校学生少,但其也并不是纯粹地使用远程教学模式,仍然需要适当地在校课堂教学。

在校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频繁地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教与学。通过教学过程,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控学习时间,传递学习资料、指导学习活动等。换句话说,在校课堂教学依赖于一个强大的完整的教学管理支持体系。这种对于教学管理支持体系的依赖程度,会随着学生规模扩大呈急剧上升之势。基于网络的开放式虚拟教学在采用了混合教学模式后,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虚拟教学并不等同于远程教学,其可以容纳不同类型的学生,这正好符合开放式学习的理念。其教学对象可以是在校学生,也可以很好地适用于在职的学生。

虽然许多研究表明,虚拟教学与课堂教学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虚拟教学课程完成率远低于传统课堂教学。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在混合教学模式下,在校学生可自行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间、地点进行学习,同时又可保证一定的课堂教学次数。对于在职的学生,这种模式使得他们能够在工作的同时,承担大学课程,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在这种基于网络的混合教育模式下,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由于没有教师的亲身参与指导,必然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自我激励,不断地克服困难,取得进步。而在课堂环境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展示他们的理解能力,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教学方法。首先,确定基于网络的开放式虚拟教学的教学内容。制定了相关学习资料、评价标准、测验、音频视频剪辑等的任何所需的多媒体信息。混合教学模式的学习内容不一定完全是电子媒体,也可以采用非电子媒体,例如文本书籍。长久以来,纸质书籍无论何时都是最适当的学习途径。这样在一次课堂教学之后,学生可以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的任何时间里,通过获取相应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虚拟学习。两个星期后进行一项课程检查,以确定虚拟学习的效果如何。在期末考试时,将“虚拟学习的效果”这个主题作为考试的主观命题,加以考核。其次,通过上述过程,教学确定整整两周,所有内容教学可以有虚拟教学形式完成。在这个阶段,教师已经获得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段,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再次,教师构造一个完整课程单元来发挥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一个十八周的课程可能涉及四次与学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第一次课堂教学是解释这个开放式虚拟教学环境的概况,并向学生介绍学习资源和支持系统。在第四周和第八周的课堂教学通过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在第十八周,也就是最后一次课堂教学,可以用来做出整个课程的总结和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这里所提倡的多步灵活的教学方法的优点是,教师可以逐渐培养学生使用虚拟教学环境学习,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置于合适的虚拟学习的层次中。而教师在通常比较紧张的时间压力下,虚拟教学内容没有较大的改变,就不必进行重复的准备。即使教师在初次使用混合教学模式时感到无所适从,但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在本质上是有趣的。对于那些在校学生,其需要一个更灵活的学习方式,将意识到混合学习的灵活性的价值。对于那些在职学生而言,他们也许能够参与每月一次的重要课堂教学,但是他们的工作并不总是允许他们参加每周课堂一次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 虚拟教学环境

本文所提的开放式虚拟教学环境采用了混合教学模式,其关键技术必须支持线上线下的协同工作。线上关键技术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如何解决为这种虚拟教学环境中为计算机应用程序定制专门的网络浏览器。网络浏览器是本系统重要的人机交互接口,这是至关重要的技术难点。

具体而言,虚拟教学环境在配置教学内容时,应该区分存储和使用教学内容的通用特征和实例特征。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特征自定义教学环境的功能,设置教学环境的约束条件,并可以自定义地配置计算机应用程序。而且,虚拟教学环境中的教学内容可以为个人和小组等不同学习组织形式提供可选的功能和灵活的方案及其应用。传统的方法不能通过计算机程序支持高效的处理。对于教学信息的计算机描述的结构化和关联化,必须要进行适当的改进,以保证一致的信息结构。在虚拟教学环境的方法,使用的管理模块,教学计划和学生 课程模式剖面以一种一致的结构的形式存储起来。

虚拟教学环境必须能够提供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类似的教学服务。通过前述定制的专门浏览器处理可以提供所需的教学资料、学习背景知识的链接,以及其它基于因特网的能够提供给学生和教师的更多服务。该虚拟教学环境的一个优势在于,可以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虚拟环境混合使用,无论是课堂的教学过程,还是远程的应用程序都可以使用先进的虚拟教学环境。

3 结论

本文所提出的混合教学模式具有对于不同学生的正确的分类能力。这与早期的仅仅是基于网络学习方法有本质的区别。早期的基于网络学习方法是依赖学校和教师简单地传递学习资料来实现基于网络的开放虚拟教育。本文所提出的混合教学模式除了提供在线的学习资源,还穿插有适当的课堂教学。并且本文所提出的基于网络的开放虚拟教学还具有教学内容、课程管理能力,并且为虚拟环境中的学生的需求而优化。

当前仍有很多学校以简单的网络为基础来传递教学内容。只是将这种方式作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这样的系统往往不包括在线支持教学内容的支持,也没有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使得远程学习者会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太可能取得成功。人们真正需要的是将网络技术作为一个虚拟教学的关键因素,利用其通信的便利性和高效性,支持真正的协同学习,从而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一个具有沉浸式多媒体体验的混合教学环境中。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00125) 项目资助

注释

① 刘志坚.探析教育信息化中的微格教学[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6).

② 张健.良好学习风气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8).

③ 王出航,任丽莉.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6).

④ 沈成凤.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完善研究[J].吉林教育,2009(28).

第9篇:混合式教学设计范文

——以“flas制作”课程为例

钱宇华 魏 磊 田 嵩 袁晓琴

摘 要:本文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以“Flas制作”课程为例,通过变革教学范式,为学生提供探索与研究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并通过多维度和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使其更合理,更能激励和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培养。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网络教学;教学范式;学习评价;创新能力

一、实施混合式学习的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最佳选择与途径。以北京为例,截至2012年上半年,96%以上的高校都应用了网络教学平台,并在各自的网络平台上建设了网络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一所文科外语类院校,学生多数是文科学生,其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与理工类学生有着较大的差异。而“flas制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需要为学生提供不断实践的机会,因此仅仅依赖课堂教学是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这种教师面授和网络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具有多媒体资源丰富、交流渠道多样和学习方式自主等多种优势。但它不能缺少教师的参与,二者必须有效结合、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和教学效果。随着传统教学模式被打破,网络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二者具有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特点,评价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学习评价是课程开展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促进学生发展、引导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采用传统的教学与评价模式比比皆是,但这种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成绩,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并且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其独特个性,如教和学的活动在时空上的分离、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自主学习方式等。在这种形势下,如果还采用现行的教学模式与期末考试一卷定结果的话,显然是不合适也是不科学的。

实施混合式学习一般需要一个网络学习管理系统来支持在线学习内容传递、师生交互、多样化学习评价和学习过程管理等教学环节,它是网络教学不可缺少的支撑平台,也是混合式学习必不可少的实施环境[1]。为此,我们使用了在全国高校中常见的一个网络教学平台“Blackboard”。

Blackboard平台是一种集声音、图像和文字于一体,专门用于加强虚拟学习环境、补充课堂教学并提供互动交流的网络教学平台。在该平台上教师可以开设网络课程,包括管理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编辑课件、组织在线答疑和考试、审批作业、统计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等。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包括安排学习计划、查看课程内容、提交作业、参加在线测试、查看学习成绩、协作学习和交流等。

二、变革教学范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高等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要达到这些目标,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网络教学,都应该对教学范式进行变革,调整我们的教学模式,使原本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单向关系转变为师生交互、教学相长的双向互动关系。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体地位

笔者通过多年教学观察发现,刚入学的大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都不太活跃,主要表现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从多年教学实践来看,求知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要素,也是最重要的动力。而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又依赖于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网络教学设计上,都应该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要让学生从被动地“学”改变为主动的“研”,而教师从单纯“教”改变为侧面的“导”[2]。

(1)案例教学中选用学生作品。多年的Flash教学实践让我们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学生作品,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是结合教学内容,将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案例按照知识点逐步深入的顺序展示给学生观摩;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课堂或网络课程中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通过课堂讲解或提交实验报告介绍作品创作时的立意、思路、难点和亮点,分享自己的成功与不足等。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同学们对知识的运用有了更积极的认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中的畏难情绪。

(2)学生评价作品。过去教学中,学生的作品只有老师进行评判。客观地说,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不公平、不公正。现在我们教学中除了展示学生作品外,我们也会在课堂上抽取3~4个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评价。预先给出评价的标准,学生根据指标进行评价、打分,也允许学生针对作品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能给学生(包括自己)进行评分,计入平时成绩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的自尊获得了满足,而且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作品有了清晰的认识——了解它的优势与不足,对促进学生设计自己的作品有极大的启发和帮助。

2.提供探索与研究的环境

现在课堂中普遍是老师一味地讲,学生默默地听,学生缺乏思考,没有提出问题的意识,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是囫囵吞枣,而不问为什么。从而死记硬背、搞突击的学生越来越多,而独立思考能力变得越来越弱,探究问题根源的人越来越少。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课堂教学中知识点的展开往往是从案例开始的,先看到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寻找利用哪些知识来完成,还需要什么新的知识。此外,我们在网络课堂的营造上,也刻意设置了逐步深入的探究环境。

(1)阶梯式网络环境的设置。由于课时数的不足,所以我们越来越多地将教学内容转移到网络平台上,尤其是拓展内容大量地放置在网络课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琢磨、实践、升华。

鉴于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存在的差异,我们在网络课程内容设置上是阶梯式的。每一个专区的内容设置都是由浅入深,设置门槛。只有达到某个条件(条件有单一的,也有多项的)的要求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例如课堂教学中案例选择只能是精品,但我们会在网络课堂中开设专区来展示所有学生提交的作品,并要求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评价、打分。当然我们对作品展示也设置了条件,一般的作品是直接展示,学生给予评价与分析之后,需要回答问题,只有分数达到要求的,下一个单元的作品才会展示出来。

(2)沟通渠道的畅通。学生探索或研究预习(复习)内容时,畅通的沟通渠道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沟通在课堂教学中非常便利,但在网络课堂中,学生碰到问题非常希望能及时获得教师或同学的指导。鉴于此,我们提供两种途径:一是论坛中发帖,教师与同学及时参与讨论;二是发送信息或邮件到指定的老师或同学,老师或同学及时给予回复。如果问题没有得到圆满解决,学生就直接带到课堂中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与探讨。这种带着问题来听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它不仅为有问题的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促进了整个班教学活动深层次的展开。

三、多元评价

笔者经历多年教学实践后越来越感到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比较和分析。这样可以为学校的管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自省以及考试的完善提供更多科学、客观的信息[3]。我们的教学只是中间一个环节,教学目标能否达到是通过学生学习来完成的,因此对学生的正确评价也是新的教学方式下衡量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

1.存在的问题

现在高校采用期末一卷定乾坤的还是非常普遍的,而这种单一维度的评价方式,没有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给予打击,也不能全面衡量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和掌握学习内容的程度。

学生学习归纳起来主要是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三部分组成。高校采用期末考试方式进行评价忽视了态度与过程,而且效果的评测也不够全面。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必须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具有多元取向,即多元评价。多元评价是指整合、协调各个评价主体,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方面进行全面化、全程化的评价。针对目前高校课程学习评价出现的这些问题,构建一个科学客观的多元评价系统成为教学改革过程中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2.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

“flas制作”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中广泛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实践操作性很强。我们以“flas制作”课程为例,探讨它的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

(1)评价体系的构建。“Flas制作”总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设计具有一定水平的平面动画作品。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混合式学习方式,确定从三个维度进行多元评价:效果、能力和情感(见下表)。

“Flas制作”评价体系表

(2)量规与权重。量规是评价者制订的评价内容及标准。一般由教师来制订,学生可提出参考性意见。在评价中应用量规,可使评价更有目的和一致。如,学生的独立大作业的评价量规中,动画的播放时间、制作技巧、画面美观且布局合理、设计有创意、内容完整5项内容分数分别占20%。

(3)评价方法。一是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知识和某些能力的考核可以采用定量评价,而创新等某些能力的发展可以采用定性分析。二是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习效果的评价属于终结性评价,能力和情感的评价属于过程性评价。三是评价主体多样。在评价过程中,有教师评价,还有学生自评和互评,以此保证评价的客观和公平性。

3.评价结果的反馈

每位同学除了得到期末最后一个测试成绩,还会看到自己的一个补充成绩图。其中纵坐标为学生能力的分值,满分为100分。分为“交流协作”、“信息处理”、“创新”和“学习态度”。这种评价方式针对评价主体的多种内容,以直观的图像和精确的数字进行表现。打破传统的评价方式,除了最终的分数,还对各种能力进行评估,体现了通过评估促进学生发展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学习的潜力,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

由于教学设计上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任务的划分、循序渐进的设置与评价、学习态度与过程的肯定,都让学生有了当家做主的感觉,因此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越来越多,探究网络课程中拓展资源的也越来越多,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的网络测验结果越来越让人满意。但还是有不足之处,例如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限制,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能使每位同学的独立思考与探究问题根源的积极性发挥得很充分,在评价系统构建中定性评价的权值设置如何设置更合理等,都有待今后继续研究,使之更合理。

参考文献:

[1] 黄荣怀,周跃良,王迎. 混合式学习的教学与实践[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