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范文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精选(九篇)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第1篇: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范文

卫星通信网络作为基础通信网络的补充和支撑,在解决偏远地区网络覆盖、村通、卫星综合业务接入等方面有着网络建设快捷、业务开通灵活等优势。现有卫星业务的运作模式是由各省分公司自行规划、自选体制、自行建设及维护,这种模式造成了运营商现使用的卫星系统技术体制多,规模小,无法实现相互融合,不利于规模化发展,同时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为推动运营商业务发展,充分发挥卫星通信优势,整合现有的各方面资源,支撑运营商的整体网络的发展,需要对现有卫星系统进行梳理、整合,提出卫星通信系统的合理规划和最优建设模式。

基于国家社会发展、全业务经营发展和卫星通信发展的实际情况,有效开展卫星通信建设和业务发展已经成为通信企业信息服务经营的关键问题,也是卫星通信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在进行卫星通信系统和端站投资建设前,有效进行卫星系统现状和卫星业务现状分析是必须的。同时,进行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模式和经营模式深入分析和测算,通过企业业务资源的有效锁定,才能最优化地发挥卫星业务经营的优势和特点。为此,本文通过现状需求分析、问题和模式分析、案例验证,对卫星通信系统建设最优化模式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

2 卫星系统、业务现状及需求

本文主要覆盖运营商目前使用的9类卫星业务及应用,包括C网/G网基站接入业务、村通语音、村通宽带、综合接入业务/超级基站接入(超级基站可在地面链路中断的时候,自动切换到卫星链路,并支持本地交换、Abis传输拥塞触发HR、接入等级控制等功能,以满足抗击自然灾害的需求)、卫星视频传输、卫星数据广播、企业专网、国际专线/国际通信业务和卫星移动电话。

2.1 卫星系统现状

根据本次对全国调研统计(数据来源于工业与信息化部统计年鉴、运营商卫星资源报告等)来看,正常运行并承载业务的卫星系统有11个。

IPSTAR系统,其地面系统为IPSTAR系统,转发器采用IPSTAR,天线口径为Ka波段8.1米、Ku波段7.6米,承载业务为综合接入。国际专线系统,其地面系统为SCPC系统,转发器采用可选,天线口径为C波段13米,承载业务为国际通信业务。农话卫星系统,其地面系统为吉莱特系统,转发器为亚太2R,天线口径为C波段9米,承载业务为农村G网传输、村通语音。

2.2 卫星转发器带宽租用现状

Linkstar系统租用带宽为13.6MHz,吉莱特村通系统租用带宽为4MHz和10.64MHz,IPSTAR系统租用带宽为50MHz,集团IDR系统租用带宽为50MHz,应急系统租用带宽为20MHz,农话卫星DIALWAY VSAT系统租用带宽为9MHz,乡通SKYEDGEII系统租用带宽为17MHz,休斯HX系统租用带宽为4.5MHz,COMTECH系统租用带宽不固定(以上数据不代表实际数据,但分析结果不受影响)。

2.3 卫星业务现状及需求

基站接入业务方面,截至2011年底,全国卫星接入C网和G网基站数量已达130个,包括(60个)、宁夏(22个)。2014年,全国基站数量将达到341个,与2011年相比新增211个,其中需求最大的省为青海(200个)和新疆(108个)。

村通电话业务方面,截至2011年底,全国村通电话业务端站1011个,其中宁夏和新疆采用卫星电话承载业务,甘肃采用吉莱特系统承载业务。2014年底与2011年底相比增长73个,主要集中在(41个)和青海(17个)。(数据来源于运营商网络资源报告和卫星网络规划报告等。)

2.4 卫星通信存在问题

由于尚未对卫星业务统一规划,卫星通信作为地面网络有效延伸和补充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部分省根据本省业务发展分别自建卫星系统,导致系统技术体制各不相同,业务承载方式不能统一,不利于后期业务统筹发展;关口站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在设备采购和转发器租用上,由于未形成规模效应,无法降低成本。此外,部分省已建设的大部分卫星系统容量较小和设备陈旧,无法继续扩容或升级。通过调研发现,省公司对卫星业务存在一定需求,但部分省公司现有主站系统无法满足新增业务需求,要求新建主站。

3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理论

3.1 规模经济效应

规模经济至少有两种,有的规模经济同专业化分工甚至相反,有的规模经济同专业化分工有关并且正相关。专业规模经济,是指生产单一产品,即“迂回生产”的某一环节,或某零部件的一个工序,通过大批量生产能降低生产成本。综合规模经济,是指将不同的生产组合到一个大企业里,从而可以导致市场交易的内部化。

卫星通信属于一个专业化比较强的产品或者服务,其分工同生产、销售规模有关,而同资产规模无关。可以说,卫星通信建设生产是专业化生产,也是可以通过规模化经济的方法产生实际效益的。

3.2 范围经济效应

范围经济,通俗的解释是指由企业经营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如果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成本要低,就存在范围经济。

卫星通信虽然属于一个专业领域,但是卫星通信系统多元性、卫星平台多样性、卫星网络接入性造成卫星通信建设存在范围经济的作用。在不同用途的活动或过程中,或在不同的用户之间,卫星服务特性的存在,导致通信运营企业建设不同网络形成建设成本节约。卫星通信建设发生在不同通信网络之间,有利于各自网络的创新活动和创新生产,由此而产生了范围经济。

第2篇: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范文

关键词: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旅游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0;F59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148-02

引言

1.规模经济

在经济学中,规模经济意味着当固定成本可以分摊到较大的生产量时会产生的经济性,是指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其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呈现下降趋势。

2.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则意味着对多产品进行共同生产相对于单独生产的经济性,是指一个厂商由于生产多种产品而对有关生产要素共同使用所产生的成本节约。

3.小结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充分利用是推动大工业迅速崛起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被钱德勒称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而由它们决定的产业组织结构和市场的竞争性,也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分析领域。但在现实中,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一般都比定义上的要复杂。

旅游经济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但适度规模的经营,加之以科学的规划管理,同样也能为旅游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一、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一)规模经济

1.内容

规模经济包括部门规模经济、城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在西方经济学里,规模经济主要用来研究企业经济。但作为生产力经济学的重要范畴,规模经济的含义则更为广泛,它包括从宏观到微观的能获得经济利益的各个层次的经济规模。

2.原因

专业化。从亚当・斯密的著作开始,人们认识到分工可以提高效率。规模越大的企业,其分工也必然是更详细的。学习效应。随着产量的增加,工人可以使熟练程度增加,提高效率;可以有效地承担研发费用等,提高运输、订购原材料等方面存在的经济性,加强价格谈判上的强势地位。

3.主要类型

规模内部经济。指一经济实体在规模变化时由自己内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规模外部经济。指整个行业(生产部门)规模变化而使个别经济实体的收益增加。如行业规模扩大后,可降低整个行业内各公司、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之获得相应收益;规模结构经济。各种不同规模经济实体之间的联系和配比,形成一定的规模结构经济:企业规模结构、经济联合体规模结构、城乡规模结构等。

4.优势

能够实现产品规格的统一和标准化;通过大量购入原材料,而使单位购入成本下降;有利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化和精简;有利于新产品开发;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5.制约因素

自然条件,比如,石油储量决定油田规模;物质技术装备,如化工设备和装置能力影响化工企业的规模;社会经济条件,如资金、市场、劳力、运输、专业化协作对企业规模有影响;社会政治历史条件的影响等。

6.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途径

通过进入与企业知识基础具有协同效应的产品市场从事多元化;沿着企业既有主导产品的价值链进行纵向一体化合并。

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会导致大型多元化企业的出现和发展,这在德国和美国的化工产业中的确是常见现象。

企业的规模经济除了受到市场容量的制约以外,还受到企业的管理能力、财务实力、市场营销等能力的制约。很简单,如果管理水平跟不上,那么过大的规模只会造成管理混乱而降低效益;营销渠道不够多,过大的规模就会造成产品积压;研发能力差,再大的规模、再多的产品也提供不了更强的发展后劲,反而造成过高的退出成本;财务实力差,资金短缺,正如人会贫血一样,规模的过度扩张必然导致企业的贫血;正像木桶中的水容量只取决于长度最短的那一根木板一样,企业的效率也取决于效率最差的那一环节。所以,企业在购并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谨慎地进行决策。

(二)范围经济

1.内容

由于一个地区集中了某项产业所需的人力、相关服务业、原材料和半成品供给、销售等环节供应者,从而使这一地区在继续发展这一产业中拥有比其他地区更大的优势。

与规模经济不同,它通常是企业或生产单位从生产或提供某种系列产品(与大量生产同一产品不同)的单位成本中获得节省。而这种节约来自分销、研究与开发和服务中心(像财会、公关)等部门。范围经济一般成为企业采取多样化经营战略的理论依据。范围经济是研究经济组织的生产或经营范围与经济效益关系的一个基本范畴。

2.原因

投入要素具有多种使用价值;管理者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的充分发挥;从新古典经济学角度来探讨范围经济的合理性;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来探讨范围经济的合理性。

3.竞争优势

生产成本优势,主要表现在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差异化优势,指企业提品的多样性,包括产品的质量、功能、外观、品种、规格及提供的服务等,这种多样性能使消费者认同该产品并区别于其他企业提供的类似产品;市场营销优势,范围经济形成的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体现了企业在产品、品质和价格方面的竞争能力。同时又能在内部建立的营销平台上,利用原有的渠道销售多种产品,还能更好地利用企业已经形成的品牌优势,为新产品开拓市场,使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同时也对跟进者形成巨大的进入障碍;技术创新优势,范围经济利益的驱动可以导致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抵御风险的优势,在成本、差异化、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获得竞争优势,实际上是增加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不同应用

规模经济是与比较优势联系在一起的,范围经济是与竞争优势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波特的发现 波特认为,比较优势,关注点在生产要素,在禀赋。也就是 “天生”的资源。竞争优势,除了取决于生产要素外,更取决于企业外部的需求、相关产业、战略等综合因素。比较优势强调的是企业向内部生产生素要效益的单打独斗的经济发展方式,企业竞争优势强调的是向外借用资源的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方式。

尽管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有各自明确的定义,但实际上范围经济也是一种特殊的规模经济,所不同的是范围经济中的产品是多样化,而规模经济较为单一,从投资的角度上来说,则都是投资增加引起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结合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不同之处,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理应用在不同的地方。

要解决旅游企业小、散、乱的问题,应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1.要在旅游企业外部运用规模经济,发挥企业比较优势。通过购买或合并来扩大旅游企业规模,在一定范围上使企业达到规模经济,降低一系列成本,比如购买设备的成本、开发新产品的成本、加大宣传力度的成本等,使企业在运营上更专业化,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快企业的发展。

2.要在旅游企业内部运用范围经济,发挥企业竞争优势。通过企业内部运作,在产品上实现多元化,在管理上实现经验化、创新化,增强旅游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从各个方面推进企业发展,解决旅游企业散乱的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结合起来运用到旅游企业管理中,政府干预与市场调控相结合,促进我国旅游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小安.旅游发展与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2] 郭洪江.知识经济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启示[J].旅游经济,1999,(5).

[3] 郭来喜,刘锋.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向高技术化、质量型、效益型方向发展[J].科技导报,1999,(5).

[4] 巫宁,杨丽.变中观变――论面向21世纪的旅游企业管理创新[J].经济问题探索,2001,(4).

[5] 钱德勒.(1990)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M].张逸人,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6] 荣朝和,高宏伟.运输业规模经济计量方法的探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5).

[7] 周怡.旅游企业的管理创新[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8] 侯先荣.企业创新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9] 盛大生.如何进行创新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 尤建新.高级管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11] 周朝琦.企业创新经营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第3篇: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范文

第一,范围经济基本定义。美国经济学家家潘扎尔和威利格最早定义范围经济,是指联合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于这些产品单独生产的成本总和。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给范围经济下一个更为完善的定义:范围经济是指单个企业联合生产或经营多种产品比相应的多个企业分别生产或经营各种产品更节约成本的经济现象。其存在本质上在于企业的多个业务可以共享剩余资源。

第二,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界定。而具体到商业银行领域,可被界定为银行业务领域的扩张或经营品种的增加, 所引起的边际收益增加或边际费用下降的情况,这一观点得到了所有研究商业银行范围经济学者的一致认同。

二、范围经济国内研究

关于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的国内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但几乎并没有学者将两者进行了紧密地结合。

第一,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的理论分析。学者们对商业银行存在范围经济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若干观点。

潘鹏飞,余佳祥(2003)就提出由于银行混业经营可以降低成本,增强盈利能力,并分散风险。

吕素香(2004)将以上观点进一步具体化了,提出商业银行范围经济成因包括营销成本节约、技术开发规模效应、技术装备规模效应、管理规模效应、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以及一站式服务可以挽留优质客户的观点,并被熊鹏,王飞(2005)在文章中引用。

杜莉,王锋(2002)的观点则更加抽象化,他们根据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观点提出银行业资产专用性程度低,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分别论述银行的资金、信息和企业家才能这三种要素如何通过协同效应实现范围经济,这一观点后来也被黎红梅(2004),熊鹏,王飞(2005)引用。

第二,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的实证研究。在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的实证研究方面,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大致可以分为两派。

其中早期以杜莉,王锋(2002)为代表的学者选用了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为基础,对范围经济系数进行研究。他们对超越成本函数进行了box-cox变换,并选用了1994-1999年14家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包括:中国银行业同时存在范围经济与范围不经济现象,大多数银行显示出了范围不经济,且范围经济系数与银行资产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四大国有银行的范围经济性明显高于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后来张成,李敏(2010)同样利用box-cox广义超越成本函数对1996-2007年的新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几乎一致的结论。

很快box-cox广义超越成本函数就由于它的易估计性和包容性等优点逐渐成为银行范围经济研究的主要方法,邹朋飞,王聪(2003)也利用这种方法对1996-2001年15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但与杜莉,王锋(2002)的模型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用银行税前利润PTA代替了总成本TC,将广义超越成本函数中的投入界定为了各种收益而不是成本。他们没有详细解释这么替换的原因,但在邹新月,邓亭(2009)的文章中他们提出这是考虑到商业银行经营成本特别是管理成本降低是一个难以量化的指标,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带来的范围经济效益通常直接体现在收入及利润的增长上,因此选择PTA形式更为合理。在接下来的实证研究中,邹新月,邓亭(2009),熊鹏,王飞(2005)等运用PTA形式超越成本函数的学者,虽然在此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一定调整,但得出的结论基本与上述一致。

三、总结与思考

第一,通过以上分析不免发现,国内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是否存在范围经济的实证研究结论几乎就处于完全相反的两种观点,我认为这正是由于对范围经济定义界定不清造成的。杜莉,王锋(2002)将边际成本的降低作为是否存在范围经济的标准,因此他们选用了TC形式的超越成本函数;而邹朋飞,王聪(2003)将边际收入的增加作为是否存在范围经济的标准,因此他们用PTA替代了TC进行分析,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第二,针对以上两种超越函数的形式,我认为PTA形式的较为合理,一方面针对TC形式而言,这种形式受规模经济影响很大,很容易由于较大的规模经济存在而拉高范围经济系数。尤其是针对国有商业银行这种超大型的商业银行而言,成本优势很大部分来自于规模效应,这也就是为什么在TC形式的结论中,范围经济与资产规模成正比,并且国有商业银行的范围经济系数较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收益数据的确要比成本数据更易得到、更精确,因此利用PTA形式分析的结论也更加可行。

第4篇: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范文

罗清启:品类管理是任何零售企业的日常生活,并无任何深奥之处,品类管理的比赛只要有多家零售企业的多种产品的零售就一直存在,这没有任何奇怪之处,这就像就餐的一桌饭菜搭配是一样的,怎么让顾客大受欢迎而餐店的收益又能最大化,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简单问题却从来不是容易管理的。

其实,在零售业从来不存在单纯的、孤立的产品零售品类的管理,品类管理从来都是基于位置的管理,也就是说零售品类的管理与地角是统一的整体,不存在没有品类管理的地角也不存在没有地角支撑的品类管理。

有一个恰当的例子可以说明品类管理与地角平台的重要性。航母实际上是一个可以变化攻击位置的平台,这个平台上组合了多种攻击武器。平台武器装备与航母平台的结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军事收益。我们看到,如果我们只有航母平台上的武器装备组合而没有航母平台的话,这意味着你所拥有的武器品类根本就没有可变化的攻击位置的支撑,这些品类武器的威力基本就没有发挥的空间。反过来如果我只有航母平台但是没有平台的组合武器装备,那么这个平台也是没有作用的,所以,在航母战斗群中将平台与平台武器组合割裂开来来分析自己的战斗力本身就是军事外行。

我们再回到电连锁业品类管理的竞争上看问题就非常清楚了。品类管理的成功必须要有好的地角支撑才可能获得超强的竞争力,而没有好地角支撑的品类管理则变成了投入产出不合理的忙乱的经营活动,没有好的航母平台再好的武器装备组合也仅仅是低层次的武器组合,或者是相对空洞的武器品类组合管理。在中国家电连锁业脱离了商业地角与商业网络来谈品类管理就是纸上谈兵。此外,我个人认为,中国家电连锁目前最需要的品类管理是门店品类的管理,因为很多流通企业的门店种类千差万别,并且很多门店的流量很小,这都需要引起零售企业的高度重视。

二、问:随着家电零售企业产品品类与规模的壮大,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成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你怎么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在家电零售业内的表现?

罗清启:规模经济在零售业中可以这样理解,它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对于某品类群产品,如果在某流通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范围经济指的是当同时流通多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流通每种产品的费用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它是一个企业同时流通多种产品形成的经济性。范围经济是研究企业的生产或经营范围与经济效益关系的一个基本范畴。在流通业如果由于企业流通范围的扩大,导致平均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则存在范围经济,如果因企业流通范围的扩大,出现平均成本不变,甚至升高的状况,则存在范围不经济。

目前,中国家电连锁流通业的主要企业都在追逐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这从他们快速的网络拓展与品类拓展上都可以得到证明。追逐规模与范围经济对家电流通与制造业都是非常有利的,这种追逐举动可以极大地促进整个供需链内两种经济性的提高,但是,看一个连锁企业两种经济性的优劣不能仅仅看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否下降,以及流通品类的增多是否导致平均成本的降低,因为市场中的企业是相互竞争的,也就是说即使一个企业具备了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性,但是这并不能表明它就比其他企业优秀,这还要看它是不是比其他企业具有更好的规模与范围经济效应。我们在考察流通企业的两种经济性的时候首先要看网络规模,以及这个网络所控制的优质门店的数量,因为规模与范围最终都会有门店的流量数量与质量决定。

三、问:高效率消费者响应(ECR)目前成为家电流通业内比较热的一个概念,一些企业好像把它作为重要的专有竞争工具,你怎么看高效消费者响应呢?

第5篇: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范文

(一)资产专用性与银行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研究经济组织的生产或经营范围与经济效益关系的一个基本范畴。如果由于经济组织的生产或经营的范围的扩大,导致平均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则存在范围经济(EconomiesofScope);如果因经济组织的生产或经营范围的扩大,出现平均成本不变,甚至升高的状况,则存在范围不经济(DiseconomiesofScope)。根据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观点,金融服务业的“资产专用性”(Asset-specificity)程度低,是银行业范围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所谓资产专用性是指由于不同行业对生产要素的品质、要素特征、要素结构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如果不降低生产率或付出极高的成本,就难以实现资源在不同行业的转移。资产专用性越强,资源在不同行业或业务之间进行转移的成本(Switchingcost)就越高,生产要素就会被锁定(Lock-in)在相应行业。但是如果两种行业或者业务的生产要素资产专用性程度低,那么,就可以通过合作和其他的资源转移方式在更广泛的经济领域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已有资源。现代金融业,不管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还是保险公司,其生产要素不外乎资金、信息和企业家才能等三种形式。从金融业的运作过程来看,各种金融业务的生产要素专用性程度都很低,因此构成了各种金融业务在上述三个方面生产要素间进行互动的基础。

1.金融机构资本要素的专用性。

在资本要素方面,金融业的生产要素可以细分为非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非人力资本包括从M0到M4各层次货币、有价证券以及各种抵押票据等多种形式的“货币”。对于这些金融工具来讲,随着资金流动性的降低,资产专用性逐渐上升。例如,作为现金的M0一般不具有资产专用性,转换成本几乎为零,M4则具有较高的资产专用性。但是,由于多元化金融工具和各种交易市场的存在,这些非人力资本相对其他行业的实物资产来讲,资产专用性程度还是低得多。金融机构的其它固定资产,如办公场所、计算机设备、通讯线路,甚至交易平台等在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通用性都非常强。在人力资本方面,由于金融业的服务对象是类似的,且经营金融业务所需的金融资产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各类金融服务人员的知识积累也必然是趋同或者高度相关的。

2.信息要素的资产专用性。

金融业务是一种与信息具有最密切联系的经济活动。金融机构的信息来源包括宏观经济信息、行业和市场信息、企业信息和个人信息等。由于金融业面临的宏观环境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趋向,以及与经济有关的各种非经济变动等方面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程度是相类似的。尽管由于业务操作程序的不同,不同种类金融机构在信息利用上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但是这并不能构成严重的信息专用性问题。不仅如此,金融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行业环境,以及企业客户和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基本上也是一致的。在现代金融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金融服务业的广泛应用,使现代金融生产要素更加趋同化。在传统金融服务业需要花费很高的交易成本才能实现的金融服务,在一个网上综合金融业务平台就可以完全满足。

3.金融企业家才能要素资产的一致性。

20世纪60年代以来广泛开展的金融创新,使得金融业的资产专用性程度大幅度降低,其实践的推进使商业银行家和投资银行家的“经营才能”不仅没有专用性,反而具有更强的互补性。同时,保险业的竞争也使得许多保险企业家更为重视创新以及与商业银行家、投资银行家的合作,导致企业家才能表现出进一步的趋同性。〔1〕从总体上看,金融服务业较低的资产专用性,使其可以节约大量的技术费用和网点建设费用。更重要的是,金融业可以获得管理上的协同效应———管理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财务上的协同效应———现金流量的充分利用,这就为其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银行范围经济的实证研究基础

20世纪60至70年代以来,各国学者对银行业的范围经济问题运用各种方法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超越对数成本函数(Translogcostfunction)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衡量范围经济的方法被普遍接受,这主要是因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不能处理自变量取值为0的情形。由于研究方法、样本选择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Cebenoyan(1990)以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所管辖的主要是小银行的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Box-Cox函数对其范围经济进行了研究,发现银行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房地产贷款、按揭贷款和商业贷款五项业务间存在显著的范围不经济;〔2〕Tseng(1999)利用二次成本函数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银行业的研究表明,就整体而言,加州银行业在存款和贷款两项业务上并不存在范围经济;〔3〕Ashton(1998)运用中介法和生产法研究了英国银行业的范围经济,两种方法得出了不完全一致的结果。在中介法中,银行的贷款和投资业务存在范围不经济;在生产法中,银行的投资和存款业务存在轻微的范围不经济,而贷款业务存在显著的范围经济。〔4〕国外的这类研究广泛采用了数理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估算出银行范围经济或范围不经济的程度,但由于不同国家银行业的监管体制、市场化程度、市场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研究成果只能反映特定国家银行业的状况,不具有普遍意义,不能直接用于解释中国银行业的现状。

赵一婷(2000)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范围经济的现状,指出,分业经营使国有商业银行业务范围过窄,是造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范围不经济的原因。〔5〕类似的国内对银行范围经济的研究甚少,并且以定性分析为主,分析结果缺乏实证检验的支持。本文力图在借鉴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范围经济问题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

二、基本分析框架和模型

(一)模型

本文的分析主要是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该成本函数比较灵活,对数据几乎没有什么限制。其中,TC为银行总成本,α为常数项,Y1为贷款总额,Y2为投资(含证券投资)总额,P1为银行利息支出/银行存款总额,即银行资金的平均价格;P2为银行营业费用/银行存款总额,即银行日常支出的价格,P3为银行固定资产净值/银行存款总额,即银行固定支出的价格;ln为自然对数,ε为随机误差项。

(二)范围经济的衡量

在本文的模型中,我们假定银行提供两种产品:贷款和投资。当银行只提供贷款,不进行投资时,银行的总成本为TC(Y1,0);当银行只进行投资,不提供贷款时,银行的总成本为TC(0,Y2);当银行既提供贷款,又进行投资时,银行的总成本为TC(Y1,Y2)。如果TC(Y1,Y2)<TC(Y1,0)+TC(0,Y2),则表明,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同时提供多种产品或服务可以节约单位产品成本,即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能够带来范围经济。当范围经济系数大于0时,说明该银行存在范围经济的现象,并且,范围经济系数的数值越大,银行范围经济就越明显;当范围经济系数小于0时,说明该银行存在范围不经济的现象,并且,范围经济系数的绝对值越大,银行范围不经济就越明显。

(三)Box-Cox变换

研究中,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解决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无法处理自变量取值为0,从而导致无法利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直接计算范围经济系数的问题。方法之一是,对每一个产出项都定义一个最小产量水平εi,然后比较TC(Y1,Y2)与TC(Y1-ε1,ε2)+TC(ε1,Y2-ε2)的大小。使用这个方法最大的问题是,ε的取值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当ε取不同的值时,范围经济的估计值也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当ε十分接近于0时,使用任何样本都将得出范围不经济的结果。方法之二是,采用更加灵活的成本函数形式。本文采用了Box-Cox变换。通过对成本函数的产出项做Box-Cox变换,可以有效地解决自变量不得取0值的问题。当λ=0时,方程(1)与方程(5)完全相同。即,方程(1)是方程(5)在λ=0时的特例。在Box-Cox函数中,λ是一个未知参数,可以使用网格搜索法确定λ的取值,即,使模型残差最小的λ值。当λ的取值确定下来之后,λ即成为函数中的常数。通常,最优的λ值在-2与2之间。〔6〕

三、数据及分析结果

本文研究的样本期为1994-1999年,所选取的样本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和交通银行。数据分析的基础是截面和时间序列的混合数据,所有数据经价格调整至1994年。利用Box-Cox函数的回归估计结果,可以计算出中国商业银行的范围经济系数。数据显示出范围经济系数在各银行之间的差距以及这种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向。对每个银行范围经济系数的度量可以反映银行存在范围经济或范围不经济,并提出其程度的大小;通过纵向的比较观察,又可以了解某个银行范围经济系数的变化情况。根据范围经济系数的计算结果可知,在样本期内,中国商业银行的运营中同时存在着范围经济和范围不经济的现象。并且,范围经济系数与银行总资产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6499。在国有银行中,范围经济系数最小的是中国银行,平均为0.23;最大的是中国农业银行,平均为1.64,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范围经济,并且范围经济性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四大国有银行强大的争取存款的能力。一方面,四大国有银行遍布全国的营业网点吸收了大量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存款;另一方面,成立于1994年的三家政策性银行,自身不办理存款,主要向四大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和向中央银行贷款筹集资金,这就增加了商业银行持有的金融债券,同时也增加了证券发行人的银行存款。在存款规模持续高增长的同时,银行的贷款增速却逐年下降,存差的数额迅速增长。

而且,存差的扩大主要集中反映在国有商业银行。这部分存差资金并未闲置,而是用于贷款以外的用途。比如,增加购买和持有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证券投资。此外,还有一部分贷款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化为特定的金融债券。这些多样化的资金运用方式,既有利于分流存差资金,支持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改进银行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和减少亏损,除个别银行外,新兴股份制银行的范围经济系数明显小于国有银行,多数银行呈现出范围不经济的特征。范围不经济程度最轻的是福建兴业银行,范围经济系数平均为-0.02;范围不经济程度最重的是中信实业银行,范围经济系数平均为-0.58。这暴露出股份制银行在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受资本金不足和网点偏少的束缚,股份制银行较少有闲置资源用于开展其他业务。并且,由于金融服务趋于同质,难以通过差异从国有银行争夺资源,股份制银行更多的依靠债券回购、同业拆借等方式获取资金,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由此可见,较少的闲置资源和较高的资金成本是股份制银行出现范围不经济的主要原因。当然,范围经济也不完全取决于银行规模。例如,福建兴业银行等规模较小的银行,立足于本地区,充分挖掘起资源优势,大力开展证券相关业务,也取得了一定的范围收益。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对中国商业银行近年的经营情况进行的关于范围经济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运营中有着范围经济和范围不经济共存的特点。而且,范围经济系数与银行资产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即规模较大的银行具有较强的范围经济性或较弱的范围不经济性。四大国有银行的范围经济性明显高于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从目前的条件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有资产较多,市场占有率也较高;而新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业也处在良好的经营势头之中。但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都需要在深化改革中,进一步通过完善其机制以及推动创新等实现范围经济。

1.推进金融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改善金融业公司治理。

White(1986)通过考察和实证研究证明,商业银行经营证券业务不会增大银行赢利的波动或降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而且,经营证券业务的银行比不经营证券业务的银行更不容易倒闭。〔7〕本文的研究也表明,大型银行扩大经营范围可以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但这只是银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目前,我国实行分业经营的基点,是因为金融机构的绝大多数资产都属国有,存在所有者缺位和激励———约束明显不对称的现象,加上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银行很容易过度投资于尚不完善且承受力有限的证券市场,从而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推进产权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改善银行的公司治理,使得所有者可以对管理层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者只能在既定的权力、责任框架内行事。这样,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会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做出一个合适的权衡,不会为追逐利润而过度冒险。

2.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加强跨业合作,探索金融业混业经营。

我国金融业已经开始在不违背现行法规的基础上,寻求银证、银保合作的途径,探索混业经营。一些银行先后与证券公司联手推出了“一卡通”等存取款和证券投资业务、股票质押贷款等带有明显银证业务交叉性质的业务;保险公司除了为银行提供信贷保险、按揭贷款,还与银行共同开发了银保合作的银行产品和保险产品;我国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过特许获得了证券承销资格;《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可以买卖开放式基金,也可以自行设立投资基金。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不久前也指出,中国的局面已经开始松动。国内金融界应该积极寻找恰当的分业与混业的交汇点,研究金融控股公司等可以选择的途径,应该充分利用当前的政策环境,探索分业条件下的业务交叉经营,为日后的混业经营做准备。

第6篇: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范文

关键词:企业;以商引商;理论

一、“以商引商”的基本内涵

“以商引商”是招商引资的方式之一,也是当前招商引资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商引商”是近年来新产生的概念,还没有准确的定义可循,“以商引商”是某区域以某企业为主体进行招商,引进外来投资者到该企业所在区域进行相关性产业投资的行为。

从投资方式上看,新引进的企业可以独资新办企业,也可以与核心企业参股、控股,甚至收购、兼并。

从产品结构上看,新引进的企业大都从事与核心企业生产销售相同或有配套关系的产品,也可生产或销售其他产品。

从结果上看,“以商引商”大都对招商企业和新引进的企业以及所在区域有利。

从意义上看,企业“以商引商”,有利于企业合作和协作,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有得于企业更多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有利于形成企业集中和产业集群。

从原因上看,因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会产生梯次扩散效应,表现为各生产要素从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流动,带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从社会效益上看,由于相关产业链的构建和形成,便于区域政府从地方发展、环境保护、收入水平、人才培养等多个角度进行宏观政策的调控和把握。但是,这种扩散效应不会自发发生,欠发达地区要想利用扩散效应发展本地经济,必须采取主动的姿态,主动承接这种梯次转移,与发达地区形成经济发展的对接。如今,招商引资已经成为发展本地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各个地方相互比优惠幅度、比政策扶持、比政府效率等,大搞优惠政策竞赛,既浪费资源又未见成效。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招商方式,由于没有形成市场化的运行机制,效果并不理想。与“以商引商”方式相比,政府招商声势大、活动多、成本高、见效慢,从国内很多地区,尤其是很多欠发达地区获得成功的经验来看,“以商引商”提高招商引资实效的有效途径。

区域内通过核心企业的园区建设,实现在区域内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发展链条,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实现整个区域的经济整体发展。从企业个体角度考虑,区域产业链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带来了成本的降低;从整个区域角度考虑,将园区内企业看作超大规模的企业集合,各子个体之间形成的范围经济效应带来了效率的大大提高。

从经济学角度考虑,结合两个基础理论与一个实践案例,来说明企业“以商引商”行为理论。

二、“以商引商”的理论基础

(一)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因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规模或经营规模而使收益增加的现象。有观点认为只要企业规模扩大就会产生规模经济。实际上,如果企业不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而是由增加经营内容或产品品种等其他原因导致规模扩大时,不会产生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产生于单一产品生产规模或经营规模的扩大,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所增加的规模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规模经济表现为,随着企业某一产品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长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直至最低化。依据规模经济产生的范围,可以把规模经济分为生产规模经济和经营规模经济。

1、生产规模经济是指工厂生产能力的改变收益递减的现象

工厂改变产品产量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工厂设计生产能力不变条件下,通过增减材料、工资、能源等可变成本要素来改变产量,工厂的生产能力不同,最佳产量也不同;二是通过改变工厂的生产能力来改变产量。生产规模经济的产生原因包括:满足最小技术效率的要求、分工的利益以及辅助生产节约。

2、经营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企业经济收益不断增加的现象

企业利用规模经济,既可以通过单个工厂的生产规模扩大,来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获得生产规模的经济性,也可以通过经营数个最佳规模的工厂来获得规模效益,即形成相当于最佳规模数倍的总经营能力,这种大规模生产经营的经济性又称为多厂企业经济性。经营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有:采购成本节约、销售成本节约、技术开发规模效应、规模管理以及融资成本节约。

(二)范围经济理论

1、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企业生产两种以上产品或经营两种以上劳务时,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日本经济学者植草益认为,范围经济效益意味着追加新的物品和服务进行联合生产要比单独生产的成本低。

范围经济的形成与投入要素的多用性有关。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有一些要素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受技术特性的限制,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即使在最佳生产规模的条件下,也不一定能够充分利用全部要素。企业同时生产多种具有相关性的产品,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2、范围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

(1)投入要素具有多重使用价值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用机械、标准化零部件和一般原材料等要素,大部分具有多种使用功能,可以适应多种产品的生产。利用企业的现有技术装备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有利于减少重复投资,降低产品的平均固定成本。在制造业中还经常可以见到,生产某种产品的原材料能够同时生产系列副产品,当在一个企业中生产多种产品时,可以充分利用原材料的使用价值。

(2)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和营销网络

企业增加经营品种,可以使价值链中的关联部分得到利用。例如,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培育的品牌信誉,具有扩散效应,同时经营多个产品,可以共享广告效应和品牌效应。另外,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的企业,利用专销网销售多种产品,可以降低平均销售成本。如果单一产品的市场需求不足以满足采购和销售经济规模要求,经营多种产品,可以分摊企业仓储设施的成本和运输成本,分摊收集信息的成本。

(3)效率管理的覆盖面扩大

如果企业管理者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很强的管理能力,扩展企业的经营范围,增加其他产品和业务,可以使经营管理者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不必增加新的投入。

3、纵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是指沿着某种产品生产链扩展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在企业内部连续完成原料生产,零部件生产和最终产成品生产等各个阶段的生产。企业通过前向兼并或后向兼并可以实现纵向生产一体化,也可以通过向上游生产阶段或向下游生产阶段扩展逐渐形成纵向生产一体化体系。纵向一体化也是范围经济的一种形式。

企业选择纵向生产一体化的经济性表现:一是获得连续生产效率。有些产品的生产阶段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只有保持生产的连续性才能节约投入和保证质量。这就要求生产设施的空间分布相对接近,以便于产品传输和产量协调。例如,钢铁生产线的连铸连轧是炼钢生产与轧钢生产连续进行的生产方式,在纵向生产一体化的企业中完成炼钢与轧制,可以获得性能更优秀的钢材。二是节约交易贸用。所谓交易贸用是指企业寻找交易对象、谈判、签订合同、监督合同执行以及为解决合同纠纷支付的法律费用等。交易费用理论的奠基者之一科斯曾作如下定义:“为了完成一项市场交易,必须弄清楚谁是某人与之交易者,必须通告人们,某人愿意出售某物,以及谁愿意在何种条件下进行导致协议的谈判、签订合同并实施为保证合同条款得到遵守所必要的检查,如此等等。”在市场上,企业购买原料和中间产品以及出售自己生产的产品,都要寻找出售者或购买者,要谈判确定价格及质量、确定交货期、监督合同的执行等等,这些交易活动都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纵向一体化的企业连续生产原料、零部件和产成品,通过内部计划控制协调各生产阶段的比例关系,因而不必进入市场采购投入要素或销售产品,从而节约了交易费用。三是节约信息费用。位于某一生产阶段的企业为了确保自己的经济利益,必须关注上游生产阶段的企业成本、质量和品种,也必须关注下游生产阶段企业需要什么。当上游生产阶段的企业数量和下游生产阶段的企业数量较多时,企业为获得相关信息而支付的成本水平也较高。在纵向生产一体化的企业中,由于相关的生产环节同属于一个利益主体,因此,为内部信息交换提供了方便条件,外部信息进入企业后,也立即转换为内部信息,沿着生产链依次向相关生产阶段传递,形成信息流程优势,节约收集信息和交换信息成本。四是强化控制能力。在纵向一体化的企业中,上下游生产阶段被控制在同一管理机构下,实施统一计划。这样,各个生产阶段所生产的产品质量更易于直接监督和检查,相关生产阶段所提供的服务也更为平衡和确定,从而可以确保重要投入要素的稳定供给,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如果把纵向一体化视为范围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企业组织的内部经济主要来自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范围经济独立于规模经济又受到规模经济的制约。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范围经济是扩大了的范围经济,因为获得规模经济,表明企业采取了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方式,以最优组合方式同时生产经营多种相关产品,所产生的范围经济才具有倍加的效果。反之,如果企业是在规模不经济的条件下同时生产多种相关产品,那么,可能会产生两种效果:一是企业平均成本曲线有所下降,获得一定的范围经济;二是多种产品生产加剧了规模不经济,使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上升,出现范围不经济。在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企业既追求规模经济又追求范围经济时,企业的规模就会非常大。

三、恒基伟业“以商引商”的案例

(一)恒基伟业“以商引商”的背景

恒基伟业“以商引商”的背景是在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新背景下产生的。电子信息产业目前是我国第一支柱产业。从规模看,中国信息产业收入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从全球的情况看,目前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加速向中国直接转移。近几年来,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分布向亚洲地区扩散的趋势日益明显。2000年亚太地区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占全球的比重为17.7%,而2004年已超过30%。随着国外电子信息企业向中国转移的加快,国内发达地区承接能力趋于饱合,高科技产业升级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电子信息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浪潮已经到来。这就为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沿海地区就承接了国外转移来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大城市在实现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水、电、油、气、运输等企业运作所必需的基本设施的供应捉襟见肘,资本边际效益下降,很自然地要向内地转移、扩散。此外,近年国家有保有压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对沿海发达地区加强了土地、贷款等约束,也是高科技产业“走西口”的重要原因。

鉴于西部地区的自身条件,目前虽然还不可能像沿海地区那样全方位、大规模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但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引进龙头企业,逐渐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最终将提升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发挥西部的自身优势,振兴区域经济。

(二)恒基伟业“以商引商”情况

2000年广西自治区开展“百企入桂”活动,充分利用少数民族自治政策、沿海开放地区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政策,努力提高入桂企业在广西的比较利益,优化投资环境,降低入桂企业的投资风险,各部门密切配合,使之真正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这些举措与北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配合,对恒基伟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

恒基伟业在北海投资兴办科技园的初衷是:抓住电子信息产业国际转移的契机,利用工业园的低成本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外资和内资企业。建立集外向型加工制造和自主研发生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形成集群效应,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并为北海市发展园区经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推动工业结构调整的宏伟规划做出贡献。同时依托北海这个条件优厚的发展平台,恒基伟业的技术实力、核心竞争力以及企业的综合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恒基伟业的想法得到了北海市委、市政府的认可和大力支持。

2003年4月,北海恒基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北海恒基伟业科技园按照品质超前、低密度建设高科技园的设计原则,以及将人文环境、园区景观与研发空间和生产环境有机结台的设计理念进行建设,现已成为北海目前基础设施完备、管理科学、服务配套的,集研发、生产、商务、生活、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高科技产业园区。北海恒基伟业科技园作为北海工业园的高科技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地,目前以恒基伟业为主体,通过先期的招商引资,已经引入美国和香港等企业入驻,另外几家美资企业也到园区考察,表达了入园的意向。目前,北海恒基伟业科技园在规模上、厂商实力、企业品牌等方面暂时居于广西开发区的前列,并正在积极探索了适合北海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途径。计划到2010年,科技园企业发展到100家,年产值突破300亿元。扶持一批信息产业大型企业,10家企业进入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群。在新型通信终端、手机研发设计、通信软件开发、增值业务平台、光器件、通信专用集成电路与模块设计与研发等领域有重点发展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增强产业链的创新动力,繁荣产业链。

在整个北海恒基伟业科技园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地方政府、恒基伟业、科技园、入区企业等,他们在各自的职责内为整个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从图1可以看出,恒基伟业和广西北海的结缘是相互合作双赢的结果。北海恒伟业科技园的启动和建设,是“以商引商”的一次成功尝试。次做法获得成功的原因得益于企业主导型经营和“以商引商”的发展模式。

四、企业“以商引商”行为的理论分析

(一)“以商引商”的概念

以商引商是某区域以某企业为主体进行招商,引进外来投资者到该企业所在区域进行相关性产业投资的行为。

(二)“以商引商”的行为分析(见图2)

1、主体――核心企业

“以商引商”中通过一个企业作为招商主体,这个企业称为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往往是某个行业或是某个地区中发展的佼佼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优势:

一是主导企业一般都有众多的配套企业和合作厂商,许多企业之间有多年的合作关系。如果有新的投资和发展机会,配套企业和合作厂商一般会随主导企业而动。

二是只有企业最了解企业的需求,因此企业办工业园区或科技园区,从园区规划阶段就能完全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园区发展目标定位上、在设施配套等方面更适合企业的需要。

三是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具有更强的约束力,相对于某些地方政府多变的政策,以及人为因素,企业的招商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四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更擅长做市场营销,在招商方式上也更加灵活多祥。

五是企业与企业同在一个圈子里,沟通起来更容易,也容易达成共识。许多企业家之间有多年的交往,因此在招商引资方面。友情、亲情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六是核心企业入住园区的主要形式是整体迁入、直接进驻;投资创办子公司,纳入企业发展重点战略;合资创办子公司,协调利益实现共赢。

核心企业作为企业“以商引商”行为的主体,研究的关注问题有:企业进入园区前发展与管理;企业进入园区后发展与管理;进入园区后管理与效益的纵向对比;作为核心企业的现有问题。

2、载体――园区

目前而言,企业以商引商行为主要仍依托于地方政府的划拨开发区域为开发主体区域,如经济开发区内的专门项目区、地方政府的集中开发区域等。这点与普遍的开发区招商引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国园区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政企合一型,特点是园区管控者兼具管理者与开发商的双重功能:园区管委会与开发公司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或交叉兼职。如今仍有部分地方自办开发区采用此模式。

二是政府主导型,即由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管委会或管理局来主导园区的开发并负责对园区进行管理。它是我国目前园区的主要类型,如各地大多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等。

三是企业主导型,即由一家企业或设立一个企业来全面承担园区的综合开发与管理。北海恒基伟业科技园属于第3种类型。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以商引商”行为。

园区作为企业“以商引商”行为的主要载体,其管理运营中的主要问题有:园区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园区发展战略;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园区环境保护发展。

3、协助者――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作为园区的政策制定者、监督者,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受益者。它对整个园区及“以商引商”行为主要是指导和协助作用。它在整个“以商引商”行为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激励和服务作用;充分关注区域发展中各个因素的协调,经济发展、社会效益与环境保护持续发展的协调。

4、参与者――入区企业

入区企业作为整个“以商引商”行为的参与者,成为整个园区发展的重要承担者、整个产业链的主要运营者,其关键的问题在于:“以商引商”行为过程中对入区企业的界定与选择。

参考文献:

1、陈章武等.管理经济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王勇,腾如冰.产业集群的演化规律与可持续区域竞争力研究评述[J].集团经济研究,2005(7).

3、钱志新.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应把握三个问题[J].宏观经济观察,2005(7).

第7篇: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平台; 集群经济性; 产业组织

中图分类号: F713.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1)04-0021-05

成本分析是任何经济现象研究的逻辑起点之一,电子商务平台的经济学研究也必然要从成本意义上来加以解释。从成本意义上说,电子商务平台形成的根源就是集群经济性。其来源就是网商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是企业规模经济和企业范围经济在电子商务平台层次上的延伸。网商的虚拟集群竞争降低了网商彼此的成本继而提升了电子商务的整体绩效,使得某一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网)的网商比起那些散落在各个官网的“孤立”网商具有更强的比较成本优势,从而促进了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

一、电子商务平台的集群经济性的涵义

集群经济性是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规模、用网商企业的成本来衡量的,是指在某一电子商务平台中,随着网商企业数量的增加,网商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不断地降低。在图形上具体表现为网商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向下倾斜部分,即网商企业平均成本随着网商企业数量的递增而逐渐下降的趋势[1]。如图1所示,假设在电子商务发展初始阶段,同一产业的网商以及上下产业链上的网商都非常少,企业之间的联系稀少,此时这些网商企业的短期平均成本很高,即初级阶段网商企业数量n1所对应的高成本LAC1;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诞生及其产业规模的扩展,越来越多的网商来此“安居乐业”,由于网商企业之间的内部联系和互动作用加强,使得网商企业增加导致的企业平均成本不断下降,在n *点达到了这一电子商务平台的最优规模,即集群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电子商务平台不仅具有集群经济性,同样也存在集群不经济性。集群不经济性是指在某一电子商务平台中,随着网商企业数量的增加,网商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也不断地增加,如图2所示的LAC1和LAC2曲线的最低点往右的部分。集群不经济性通常是因网商企业过分竞争、组织无序或结构失调致使随着网商企业的增加而集群的边际集群收益递减的状况[2]。

在学习型电子商务平台里,由于网商企业之间有显著的学习效应(learning effects),不仅能够在很大幅度上降低网商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如图2所示的LAC2),而且能够延缓集群不经济性的出现,扩大电子商务平台的最优规模。这里,电子商务平台的学习效应是指在某个电子商务平台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不同网商企业的工人、技术人员、经理层等相互学习,可以在电子商务平台内部积累起产品(包括服务,下同)生产、技术、营销以及管理方面的集群特殊经验,从而导致网商企业长期平均成本的下降。如图2所示,集群的学习曲线反映了集群累积性产品产量与每一企业单位产量所需投入物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集群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移动,并且使电子商务平台的最优数量规模扩大,即图2中的m*点集群最优企业规模远远大于不存在学习效应的集群最优企业规模n*点。特别是在创新型电子商务平台里,主导型网商企业的持续创新不仅能够非常显著地降低自身的成本,而且随着创新在网商企业之间的迅速扩散和创新知识在网商企业外部的迅速溢出,网商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将呈“L”型(如图2所示的LAC3),电子商务平台的最优规模将呈无穷大,并且有可能彻底消除集群不经济性。因此,连续不断的生态创新和高效互动的生态学习是确保集群经济性的永恒动力。

图2电子商务学习效应与网商集群经济性的关系

二、电子商务平台的集群经济性的来源分析

电子商务平台的集群经济性来源于网商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性和外部范围经济性,这是电子商务平台虚拟集群的必要成本条件。虚拟集群内部专业化分工的加深和细化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产生集群经济性,从而促使电子商务平台的诞生;如果出现集群不经济性,那么电子商务平台必然走向衰落。

(一)集群经济性来源之一:网商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

电子商务平台是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现象,是电子商务虚拟集群的重要组织特征,是众多中小网商企业以虚拟集群取代单一大企业规模,从而达到生态系统的集群经济性的一种重要发展方式。

电子商务平台层次上的规模经济来源于众多网商企业之间的外部规模经济性,构成了集群经济性的主要内容,其中,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作为整体便于提供各种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便于海量网商企业间的信息交流、资金流动和商品实体交易及其运输,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海量的专业人才、专业服务以及各种专门的资金、物流集中都带来虚拟集群的规模经济。

下面,对虚拟集群的规模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规模经济做一个比较。

1. 新古典经济学的规模经济概念存在误区

长期以来,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内部规模经济被很多学者深入研究,而电子商务企业因虚拟集群产生的外部规模经济还是一种新经济现象,并没有被正统经济学所关注。在实业界,这种漠视网商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的现象比比皆是,以致现在的大部分传统大企业、大品牌都没有将电子商务作为重要发展方向。

一般地,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内部规模经济被表述为:在一个凸的齐次生产函数中,各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之和大于1。在现实生活中,主要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大型关键设备投入在产品成本中占显著份额,而这种关键设备作为固定成本,会随着企业产量的增多而得到更大范围的分摊,从而使得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大而减少,由此产生了一种规模经济效益。这里有一个先决条件是:关键设备具有技术上的不可分性。并且,新古典经济学一般认为平均成本曲线是呈“U”型分布,规模经济并不是无限的,而是存在着一个最优规模,即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达到最小时的产量水平[3]。

然而,新古典经济学对规模经济概念的阐述存在两个误区:首先,单个企业内部因技术经济上的缘故会产生规模经济,是以不存在外部性为先决条件的。一旦引入外部性,那么多个电子商务企业在虚拟空间上聚集在一起,就会产生一种新的企业规模经济,即因电子商务平台使不同企业在产业层次上分工而产生的一种虚拟空间上的规模经济。其次,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内部规模经济所作的解释也是不充分的。它仅仅从技术角度去解释内部规模经济的存在,却撇开了非技术性的空间因素和市场因素,如企业所受劳动力、原材料供应条件、区域市场的规模和公共设施状况等的约束。这些因素实际上制约着企业内部规模经济的存在与否以及可利用程度,而新古典经济学却隐含假设这些因素都不存在,片面地、孤立地谈论企业的技术经济规模。

2. 网商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源于网商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

在电子商务平台中,网商企业的规模扩张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条途径是网商通过增加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实现产出规模的扩大,称为内部规模扩张。其经济效果主要表现在:第一,生产规模的扩大使网商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和专用机械提高产出效率;第二,随着产品生产数量的增加,经营者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生产经验,学习成本不断降低,从而带动平均成本呈现下降趋势,竞争力得到加强,这就是内部规模经济。

另一条途径是在不改变单个网商原有要素投入数量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某种产品网商数量实现产出效率的提高,称为外部规模扩张。在外部规模扩张中,网商在某种产品上的虚拟空间集中化往往带有向电子商务平台集中的特色,形成一定平台体系内某种产品供应商的密集分布,因而外部规模扩张又可以理解为虚拟空间专业化规模的扩大。其经济效果主要表现在:第一,专业化生产在某一电子商务平台体系内的密集分布加剧了该区域内的市场竞争,从而形成迫使网商努力提高技术的“高压环境”,有利于促进该平台内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第二,专业劳动者的集中有助于信息流动和技术外溢;第三,专业化生产规模的扩大引起对专业化电子商务服务项目的需求,有助于该平台内社会化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这些经济效果综合起来即形成了对非专业化生产企业和空间的成本优势及竞争优势,这就是网商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

现实生活中,像淘宝网、当当网和京东商城等平台上网商企业的专业化分工经常能够带来显著的外部规模经济效益。其实,早在1920年,马歇尔就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中列举大量专业化中小企业地域集中发展的重要性,这在电子商务的虚拟空间中同样如此。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内部的交易量越高,劳动力和资本(设备)、电子商务服务、物流和金融等方面的专业化机会越多,电子商务的边际产业收益就增加,这就是虚拟集群导致的边际收益递增规律。例如,近两年淘宝网平台交易量大幅增加,使众多网商企业可以招聘具有专门技术的员工,也为采用专用的网店装修、营销服务和全国性物流支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并且为相关的产业垂直联系和水平联系的前、后向企业提供了专业化机会,由此带来了外部规模经济。

3. 网商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与内部规模经济是一种正反馈关系

网商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与内部规模经济是有本质区别的。在网商企业的内部规模经济中,网商的效益提高得益于其自身规模的扩大,与其所在的行业规模可能无关。而电子商务平台的专业化分工所产生的企业外部规模经济则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因为大量专业化企业集聚在同一个虚拟平台,使平台实现了产业层次的规模生产,相应地创造了一个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对分工更细、专业化更强的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同时随着技术发展和需求变化,生产工艺过程日益高度专业化,这不仅为专业化供应商提供了很大的生存机会,还使它们实现内部规模生产,网商企业的内、外部规模经济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平台的整体生产效率。网商企业的内、外部规模经济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电子商务平台中,网商企业两种类型的规模经济之间往往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一个核心企业(通常是拥有核心技术的品牌商、运营商)要发挥其内部技术经济规模效益,常常要以周围众多的与之相联系的中小企业(通常是分销商、服务商)的存在为前提条件,这些中小企业为核心企业提供各种要素投入、公共设施、交通运输和产业服务等。即单个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依赖于其外部平台聚集的规模经济。反过来说,属于不同产业部门的众多企业之所以会在某一虚拟空间上聚集,并形成聚集规模,通常也正是由于该虚拟平台上存在着若干家核心企业,这些企业所利用的正是该核心企业给它们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所以,在这种意义上说,网商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同样也仰赖于单个企业内部规模经济。

第二,网商企业的这两种规模经济在特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在电子商务平台中,核心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大,将会导致电子商务平台规模的相应扩大;而产业相关联的众多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相互聚集在平台虚拟集群上,也为核心企业实现纵向一体化提供了机会,减小了信息成本,从而导致部分网商企业外部规模经济的内部化,亦即转化为单个企业的内部规模经济。并且,网商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不是只对某一单一产业有影响,而且还会延伸到这个产业的关联产业中。例如,苏北的沙集镇共约6万人,仅仅4年就拱起2,000家淘宝网店,主要出售木制家居用品,2010年快递费就高达1,000多万元,网店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期间,天天快递、圆通、申通、中通、惠通、运达、新飞鸿、速尔等物流企业雨后春笋般涌现,甚至破天荒出现了5家卖计算机的商店,周边的纸箱厂、胶带厂、五金配件厂等都跟着挣得盆满钵满,目前沙集镇共有30家木材加工厂、10余家物流公司,一个带动了上下游多个产业的新产业链悄然诞生。沙集镇从一个没有资源、原有产业只是“收破烂”的地方,正朝着一个家居基地的方向发展。因此沙集镇有了“淘宝镇”之称。

电子商务平台内部企业的内、外部规模经济关系可以用图3表示。在电子商务平台中,网商企业的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的产业规模经济以及市场规模三者是一种正反馈的互动关系:随着电子商务平台上产业内部分工的不断深化,网商企业的内、外部规模经济不断加强,平台的市场容量也不断扩展,从而形成了集群经济性,促进了电子商务平台规模的持续壮大。

(二)集群经济性来源之二:网商企业的外部范围经济

当两种产品一起生产(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便宜时,就产生范围经济。用成本函数来表示,考虑Q1单位产品1和Q2单位产品2的生产,单独生产每一种产品的成本是C(Q1,0)+C(0,Q2),一起生产的成本是C(Q1,Q2),那么范围经济(SC)的衡量:

SC=[C(Q1,0) + C(0,Q2) - C(Q1,Q2)]/ C(Q1,Q2)

如果SC总是正的,就存在范围经济。

国外有关研究指出,在1968年,200家最大的制造业厂商中的146家在11个或更多的行业中经营。而多恩、罗伯茨和萨缪尔森研究了在数量上是有非常小的厂商占统治地位的制造厂商,发现在1982年厂商平均生产1种到2种单独产品,多工厂厂商平均生产2种到3种单独产品。还有的关于范围经济实证研究指出,对通用汽车公司而言,将大汽车与小汽车、卡车组合在一起生产有足够大的好处。可见,在一定条件下,范围经济是存在的。存在范围经济并不必然意味着多种(两种)产品应该由单个厂商生产。大型企业比较容易实现企业内部的范围经济(建设多工厂,进行多样化经营);小型企业集聚通过水平的或垂直的生产与销售联系,从而能产生类似大企业内部范围经济一样的众多虚拟集群网商的外部范围经济。因此,网商企业的外部范围经济同样也是集群经济性的主要根源。

1. 网商企业的外部范围经济也源于网商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

在电子商务平台中,由于聚集企业之间形成了分工协作的生产体系,不同企业的投入要素具有多元使用价值,能够生产多类型、差异化的产品。如一种新的材料产品的产生,大部分具有多种使用功能,可以适应多种产品生产,可以产生平均成本下降的经济效益[4]。

电子商务平台中有许多可能因素可带来外部范围经济,最重要的一个是共同投入的使用。可以用知识(信息)来说明,知识是生产和销售相关产品的最重要的共同投入之一。一种产品的信息很可能与另一种紧密相关的产品有关。比如知道肯德基的营销方式,可能有助于麦当劳的营销;了解了电风扇的营销状况,可能有助于空调的销售(共同的市场)。否则像信息这样的资源,会因重复建设而浪费。并且信息难以购买和销售,所以单个厂商经常生产相关的产品,诸多企业聚集在一个区域易于形成具有外部范围经济性的柔性生产系统。

如图4所示①,在电子商务平台中,许多同类企业,甚至完全不同的企业都有许多可以共享的集群资源。这些资源可能是网商企业不可缺少的,若不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每个企业就必须自己配置这些资源,或者必须到较远的地区才能享用到这些资源。这必然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和延迟企业产品上市的时间,使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这些众多中小网商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就会有专门提供这些电子商务服务的机构诞生。网商企业资源配置就优化了,成本就降低了,从而产生网商企业的外部范围经济。

图4 电子商务平台的外部范围经济图示

随着卖家群体的迅速扩大,卖家群体的一些共同需求渐渐形成规模,于是出现了专门为卖家提供服务的卖家(“卖家服务商”)。以网店装修为例,提供网店装修服务的卖家服务商会根据网店的商品、店主的喜好等,对店名、公告、店铺介绍、商品分类、背景音乐等进行整体设计,并形成网页模板销售给店主。类似的服务或产品还有快递、培训、网络营销、名片制作、物流纸箱等。卖家群体的需求不断催生着新的服务,淘宝网上的卖家和商品因此越来越多样化。

2. 网商企业获取外部范围经济的必要条件

第一,虚拟空间的集群性。电子商务平台首先表现为一种网商的虚拟集群现象,同一个虚拟平台上的网商密集,市场便自发生成和快速成长。只有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集中”和“扎堆”才能使大量信息通过非正式接触得以迅速传递和扩散,只有零距离才不需要库存甚至可不建库房,只有网络集中才会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邻里效应和共享机制,技术外溢和创新才会发生连带效应。因此网商企业获得外部范围经济必须依赖于这种基本投入要素的平台集中。以阿里巴巴为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B2B电子商务平台,截止2010年3月31日,其注册会员数5,025万名,同比增长24.8%,其中中国供应商付费会员超过10万名,同比增长80.4%。阿里巴巴的B2B电子商务平台不仅聚集了网上众多买卖者群体,而且为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提供了基础,平台商务信息通行无阻,网商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在市场、产品或经营等方面建立互补互惠的合作,形成水平或垂直形式的业务整合,以更大的规模、更强的实力、更经济的运作真正达到全球运筹管理的模式。

第二,产品的差异性。信息时代的需求多样化和生产柔性化,突出了外部范围经济的重要性。电子商务平台汇集了成千上万个网商,产品及其服务的差异程度高,聚集企业充分享受到外部范围经济的好处。以淘宝网为例,作为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平台,其产品种类繁多,产品及其服务的差异性非常明显。2008年第一季度,淘宝网同时在线商品数超过1.4亿件,比2007年同期增长131%;到2010年8月,淘宝网在线商品数量超过5亿件,日交易额达到9亿元,约300万卖家把线下传统渠道的货放到网上销售,网货的丰富和海量是其主要特征。预计未来产品的差异性将更多地体现为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按需定制,生产商将按照消费者的个性来实现柔性化生产。众多中小网商在有关差异性产品的顾客、原材料供应商、运输、产品目录、供应链联盟以及市场信息等多方面享受到电子商务平台所产生的外部范围经济,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来获得合适的回报。

第三,结构的网络性。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网商的专业化分工,形成外部范围经济,不仅满足了市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而且网商通过建立网络集群关系进行交易,大大降低每次交易的费用;同时形成共同的网商文化和新商业文明价值观,有利于企业间建立以合作与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使双方容易达成交易并履行合约;还节省了企业搜索市场信息的时间和费用,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因此,网商企业之间这种网络结构形成的外部范围经济,能够有效克服传统企业等级制科层组织的弊病。阿里巴巴B2B电子商务平台使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能够在网上完成整个业务流程,从最初沟通,到货比三家,再到讨价还价、签单和交货,最后到客户服务,基于统一平台的企业之间的交易减少许多事务性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费用,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网络的便利及延伸性使阿里巴巴会员发展国际贸易更方便,成本更低廉,如不懂外语的杭州开源公司老板何荣生让名画艺术品畅销欧美。因此,拥有良好的网络结构的阿里巴巴B2B电子商务平台被商业界评为“最受欢迎的B2B网站”②。

三、结束语

网商企业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平台的演化方向。只有企业“扎堆”使各自的成本不断降低,企业才有虚拟平台“群居”的激励。集群经济性就是大量网商企业持续成本递减效应的反映。亚当・斯密在《国富论》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最大进步以及在劳动时所表现出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都是分工的结果。同样地,作为集群经济性两大根源的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都是众多网商在电子商务平台内部专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因此,要保持电子商务平台的稳定发展,就必须依靠不断深化网商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来充分发挥集群经济性,才能长期造就虚拟集群的比较成本优势。

[注释]

① 受“蓝海林的《技术创新与广东工业技术发展的战略研究》(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3月)一文”启发改写。

② 2001年《远东经济评论》授予阿里巴巴“全球最受欢迎的B2B网站”称号,2004年阿里巴巴B2B电子商务平台连续第五年当选《福布斯》评选的全球最佳B2B网站。

[参考文献]

[1] 王步芳. 世界各大主流经济学派的产业集群理论[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4(1):12-16.

[2] Krugman P.. Where in the World Is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The Oxford Handbook of Economic Geography[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49-60.

[3] Rey, P. and Tirole, J. .A Primer on Foreclosure.the Handbook of IndustrialOrganization III[M]. MITPress, 2006.

[4] Banker, R.D., H.H.Chang, and S.K. Majumdar. Economies of Scope in the U.S.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J]. Information Economies and Policy, June 1998.

On Economies of Cluster of E-commerce Platform

Wang Bufang 1,2

(1.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732,China; 2.Alibaba Group, Beijing 100025,China)

第8篇: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范文

关键词:企业集团;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交易成本;公司治理

一、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集团的分析

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产出的倍数高于要素投入的倍数,当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单位产品的成本逐渐降低,出现要素报酬递增的现象。规模经济中的规模是指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而导致的生产量的增长。企业规模经济是指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扩大所带来的经济上的有用性,这种规模扩大表现为联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生产同类产品的若干工厂,或者是处于生产工艺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若干工厂在数量上的增加或生产能力的扩大 。

既然在一定范围内扩大企业规模是企业提高规模经济的有效手段,那么大型企业集团的出现和发展就是实现这种手段的一个有效途径。企业集团的产生必然以企业的存在为前提。当单体企业无法解决自身与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矛盾时,企业单一的经济职能就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取得生存和发展,企业必然走上垂直联合或横向扩张的道路。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中曾论述:“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提出,“协作不仅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创造了一种个人劳动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新的生产力,许多人在一起协调地进行劳动,并不等于个人劳动的简单总和”。劳动者之间存在着分工与协作,企业之间同样也存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加深,企业集团内各成员公司之间通过经济联合,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提高了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发挥“1+1>2” 的整体优势,从而实现了规模经济效益。

2. 竞争与垄断。企业为什么一定要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呢?保罗·萨缪尔森指出,“当大规模生产出现规模效益并降低成本时,一个产业中的竞争者就会越来越少。在这些条件下,大企业就可以比小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并将不能生存的小企业廉价出售”。如果某个产业存在规模经济,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成本,这就意味着较大的企业在成本上比较小的企业更具有优势。小企业在竞争中将破产或被并购。当“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出现在当企业在产业中占据较大份额的时候,10%或者20%,甚至50%,该产业就会出现垄断的趋势,因为它只能容纳为数不多的几个大生产者”,“成千上万个完全竞争者要想和平地竞争共处是很不可能的,因为一个大企业具有远远高于小企业的效率”。同时,由于进入壁垒的存在,特别是进入的高成本,使得新企业进入一个产业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从而企业将更加追求垄断,获取市场权力,即使它无法永久保持垄断地位。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产业集中、企业规模扩大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同时,在集中度较高的产业中大企业比小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

从19世纪开始,西方国家就开始了产业集中过程。欧美的企业通过自身的发展和相互间的购并,逐步形成了产融资本相结合的财团型企业集团,其中康采恩,作为垄断资本的“最高支配形态”,体现了产业集中。企业通过组建企业集团,压低原材料价格和企业计划成本,并有对产品价格的控制能力,从而达到控制市场的目的。

3. 范围经济。范围经济是企业从事多产品生产的成本节约现象。威利格(Robert D·Willing)等经济学家提出企业从事多角化经营时存在着经济性,这种经济性不同于规模经济,是一种范围经济,即当两个或多个产品生产线联合在一个企业中生产比把它们独立分散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不同企业中更节约。我国研究网络经济的纪玉山先生在研究网络经济的外部性时,指出“正如资产的专用性推动了规模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一样,信息、知识等软要素的共享性推动了范围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即企业为生产一种产品而投入的资源,在生产其它产品时可以共享这种资源。这种资源包括了技术、管理和专用设备等。正因为范围经济的存在,对企业集团而言,核心企业的先进的工程技术、管理方式、经营信息可看作是一种“公共资源”,子公司增加使用核心企业的技术、管理和信息等并不减少核心企业对这些生产要素的边际使用。相反,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知识和信息的共享激励企业横向或纵向联合起来,使企业由因规模经济单纯地扩大单体企业规模发展到因范围经济而建立企业集团,这是企业组织形态由幼稚到成熟的成长过程。事实上,无论是规模经济还是范围经济,都是与企业内部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设施和技能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二、新制度经济学对企业集团的分析

新古典经济学过多的假设与抽象,如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交易成本为零等暴露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缺陷和问题。而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制度经济学作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描述,抛弃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乌托邦式的幻想,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经济学范式,即对制度的分析与重视。

1. 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把货物和服务从一个经营单位转移到另一个单位的成本。当在企业之间或个人之间进行这些交易时,交易通常包括产权的转移,并以合同条款来规定。如果要提高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效率,必须要降低交易成本。按照罗纳德·科斯的理论,企业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手段,它与市场机制一起完成对稀缺资源的配置。企业“内化”市场交易会减少交易的费用,若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的交易费用,企业就是比市场更有效率的交易管理机制,那么在最大利润的动机之下,企业就可以无限扩大,最终完全取代市场。事实上,企业的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市场,当企业规模达到了均衡,即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费用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外一个企业组织这笔交易的成本,企业就会停止扩张。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既然市场不一定是成本最低的组织,那么,企业内部的计划交易可以替代市场交易,企业内部的计划可以替代市场的价格机制功能组织生产经营。当传统的企业外部市场难以组织某些产品的交易时,企业就会通过组建企业集团来进行内部交易。当企业的这种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时,就形成了跨国企业集团。企业集团就是在核心企业与其它成员企业之间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管理相结合的一种组织形式,而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就成为了企业集团确定其规模的经济学标准。

2. 治理结构。奥利弗·威廉姆森提出了双边治理的思想,即持股企业可以法人股东的身份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对被持股企业的内部事务实施有效控制。持股企业既可以基于股东权力对被持股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双方也可基于各自独立的利益讨价还价。虽然威廉姆森并未将双边治理与任何具体的经济组织相联系,但是研究发现,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与其它成员企业之间的治理关系正是基于这种双边治理的思想。随着市场体系的日益完善及科技的进步,企业开发的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缩短,企业生存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因而企业要不断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扩大组织规模,开展多元化经营。但是由于规模不经济的存在,企业不可能无限地扩大组织规模。因此,企业可能会停止相关业务的一体化倾向,转而通过建立以自己为核心企业的方式,把其它相关企业作为自己的外部组织,通过资金、技术、人事等纽带保持相互的联系。核心企业与其它成员企业仍旧是独立经营的法人,但是却获得了交易成本的降低及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好处。李维安提出,企业集团的形成与发展就是由管理向治理转化引致效率提高的过程。原有企业通过内涵式分化和外延式兼并,以治理职能代替管理职能,实现企业集团化。企业集团作为一种创新的组织形式,是对市场和企业的替代,它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整个经济组织运行的费用。

三、对我国组建企业集团的思考

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企业重组、行业重组的一种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其中,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集团在全体企业集团中占主导地位。由于历史、制度、竞争等因素,我国的企业集团仍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1. 企业集团的规模。最优经济规模和交易成本的存在说明了企业及企业集团不能无限地扩张。企业集团并非是多个企业简单地相加,而是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出发,通过企业之间的兼并、联合等形式来实现的。企业集团的经济技术力量远远大于各企业经济技术力量之和,具有整体效益优势。但是,我国的企业集团在组建的过程中,出现了多个企业被“拉郎配”般地捆绑在一起的现象,虽然实现了经济规模,却导致了规模不经济。而且我国的企业集团过分强调资本运营及低成本扩张,集团规模虽然迅速膨胀,而管理体制依然陈旧,缺乏创新,导致企业集团管理链条过长,效率低下。

2. 企业集团的公司治理问题。企业集团中各成员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并通过资金、技术、生产等纽带保持相互的联系。而我国的企业集团却象企业,产权不明晰,母子公司体制不健全,“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不完善,各成员企业没有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决策权,仅相当于企业集团的一个职能部门。我国企业集团的公司治理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3. 企业集团的垄断。“马歇尔困境”指出,竞争带来了垄断,而垄断却抑制了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虽然垄断也创造了财富,但它天生是低效率的。欧美国家实施的《反托拉斯法》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诸如洛克菲勒石油集团、AT&T、微软等集团对市场的垄断。由于我国制定的迅速发展企业集团的战略,企业集团特别是国有企业集团享有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并提高市场进入壁垒,因而这些企业集团都带有某种程度上的垄断。

企业集团的组建是个长期的战略,只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并克服盲目扩张带来的种种问题,才能建立起真正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拥有经济效益的大型企业集团。

参考文献

1.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 微观经济学.华夏出版社, 1999.

2.马小刚,杨荣良,丁一.建筑企业集团形成的经济学动因.重庆大学学报, 1999.021(005).

第9篇: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范文

关键词:全能银行;超越对数成本函数;范围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1)05-0019-03

一、全能银行的范围经济

全能银行是同时经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各种金融业务,可提供一站式全能金融服务的银行。当全能银行同时经营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金融业务的成本比分业经营的金融机构分别经营各自产品所需成本之和低时,则全能银行具有范围经济。

如果TC(Qb,Qs,Qa)表示一个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即全能银行,经营Qb单位的商业银行产品b、Qs单位的证券产品s、Qa单位的保险产品a所发生的总成本, 全能银行的范围经济产生的条件可用下面的公式表示为:

TC(Qb,Qs,Qa)

即由全能银行同时经营银行产品b、 证券产品s及保险产品a比由一个商业银行经营产品b, 一个证券公司经营产品s,一个保险公司经营产品a,所花费的成本小。显然,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业综合经营具有产生范围经济的潜在条件, 一是各自的资产专用性很低;二是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业同时均有对银行产品b、证券产品s和保险产品a的需求。而全能银行范围经济还可以被界定为银行业务领域的扩张或经营品种的增加所引起的边际收益增加或边际费用下降的情况。

如果商业银行业务范围扩大到保险、证券、基金之后, 其交易费用下降引起边际收益增加或边际成本下降,就表明全能银行实现了范围经济。 [2] 272-273

研究范围经济的函数及模型一般采用Cobb-Douglass(CD)类型成本函数、超越对数成本函数(Translog cost fuction,简称TCF)、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复合成本函数。下面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全能银行的范围经济进行检验。

二、超越对数成本函数

超越对数成本函数(Translog cost function,简称TCF)是由Christensen Jorgenson and Lau(1973)提出的,后来由Fuss etal等人(1978)加以发展,主要是考虑到技术因素。

利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测算全能银行和金融控股公司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给定的收益条件下,求全能银行的成本最小化:

minC=■wixi [3] (1)

F(lnY1,…,lnYm,lnX1,…,lnXn)=1(2)

在方程(2)的条件下, 当:C=银行总成本;wi=第i个要素投入的单位成本,i=1,…,n;Xi=第i个要素投入的数量,i=1,…,n;Yj=第j个产出数量,j=1,…,m。以上成本最小化问题,转化为方程(3):

min C ln C=F(lnY1,…,lnYm,lnw1,…,lnwn) (3)

使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调整银行的各项成本结构, 通过对一般对数线性成本函数在一特定点进行泰勒级数展开而将方程(3)转换成方程(4):

ln C=?琢0+■?琢i lnYi+■?茁k ln wk+■■?籽ik lnYi

ln wk+■■■?琢ij lnYi lnYj+■■?啄kl ln wk ln wl

(4)

其中?琢ij=?琢ji,?啄kl =?啄lk,由成本函数线性齐次的性质,对于每一个固定产出Y,C(y,w,t)对投入价格一定是线性齐次的。 当且仅当下面N+3个对参数的线性约束成立,这个限制才会被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满足:

■?茁k =1,■■?籽ik=0,■■?啄kl=0 (5)

由上述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可得出与此相关的经济效应:

1. 规模经济收益

RTS=■■(6)

若RTS=■■

?滋i=?琢i+■?琢ij lnYj +■?籽ik ln wk (7)

根据(Shephard)谢泼德引理,对方程(7)两边第i个投入价格的对数ln wi 求导,可得下列成本分享方程:

SHk=■=■=Sk= ?茁k+■?啄kl ln wlk+ ■?籽ik ln yi,k=1,…,n-1 [2] 272-273 (8)

2. 范围经济(Economy of scope,SC)收益

SH=■

(9)

SC>0(存在总体范围经济)(10)

SCi=■

(11)

SCi

CCij=■=■(■+■■)

(13)

CCij

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韩国全能银行的回归检验

20世纪80年代, 在西方国家金融业向全能银行方向发展的过程中, 韩国的银行业与日本和英美等国家一样开始从专业银行制度向全能银行体制过渡及转型。 但是韩国在法律上从来没有限制和禁止银行业经营证券业务,故而,单从法律上看,韩国的银行一直就是全能银行。

自1984年开始, 韩国的银行就有自己的证券子公司。因此,Anthony Saunders Ingo Walter(1999)利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韩国5家全国性的全能银行及10家地区性全能银行在1985~1992年之间8年的数据,进行回归检验其范围经济性。 [4] 从表1可以看出,在韩国的银行中,信托业务比贷款业务量大,信贷业务在总业务量中所占比重比较小, 手续费收入平均值为75亿韩元,而利息支出只有0.48亿韩元,足见其业务全能化特征。

从表2中可以看出,Anthony Saunders Ingo Walter [3] 272-273 和Jordi Cannals [5] 采用了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 并根据该模型所使用的数据和变量不同将其细分为3组子模型。第一组模型中在产出变量中只使用了贷款、证券、信托;第二组模型中在第一组所使用的三个变量的基础上增添了手续费收入这一变量;第三组模型中将产出变量变换为贷款、证券、信托和银行存款。

根据前面方程(6)中,RTS=■■<1,即存在规模经济,Anthony Saunders Ingo Walter对韩国15家全能银行回归检验的结果为: 在三个模型中都存在规模经济,同时规模经济系数分别为0.81、0.809、0.807, 说明15家全能银行皆具有规模经济特征。

在表2中,韩国全能银行的范围经济特性是比较典型且非常显著的。根据前面方程(10)中SC>0,即存在总体范围经济,Anthony Saunders Ingo Walter对韩国全能银行回归检验的结果为: 在三个模型中都存在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系数分别为0.094、1.083、1.743。 并且模型2和模型3中由于增加了手续费收入及存款业务,在业务增加的条件下,模型2和模型3中的范围经济系数比模型1中的数值要大得多,即0.094<1.083<1.743。

表2还显示出,在韩国的全能银行中不仅存在特定产品的范围经济而且具有成本互补性范围经济。根据方程(12)SCi>0即存在特定产品范围经济,Anthony Saunders Ingo Walter和Jordi Cannals测算的结果证实绝大部分产品存在范围经济。

根据前面提到的方程(13)和(14)

CCij=■=■(■+■■)

当CCij

以上回归结果充分证实了韩国银行业存在极强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这一结果与Kim(1990)对韩国商业银行实证研究结果相一致,同时与Jhwa(1992)对韩国银行实证研究认为只存在范围经济的结论相一致。

四、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世界最大200家银行的回归分析

Anthony Saunders Ingo Walter(1994)利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世界上最大的200家银行中的133家进行回归检验。其所使用方程为(15)。

ln(TC)=?琢0+■?茁1i ln(Pi)+■?茁2k ln(xk)+(1/2)■■?茁3ij ln(Pi)ln(Pj)(1/2)■■?茁4kl ln(xk)ln(xl)+■■?茁5ik ln(Pi)ln(xk)+?着. (15)

对方程(5)进行如下约束和限定得出以下方程

?啄 ln(TC)/?啄 ln(w)+?啄 ln(TC)/?啄 ln(r)=1 (16)

?茁 w+?茁 r=1 (17)

?茁 ww+?茁 wr=0 (18)

?茁 wr+?茁 rr=0 (19)

?茁 lw+?茁 lr=0 (20)

?茁 nw+?茁 nr=0 (21)

将上述限定条件加到方程(15)中,就得到方程(22):

ln(TC)=?琢+?茁w[ln(w)ln(r)+ ?茁l ln(l)+ ?茁nln(n)]+

?茁ww[1/2 ln2(w)-ln(w)ln(r)+1/2 ln2(r)]+

?茁ll[1/2 ln2(l)]+?茁nn[1/2 ln2(n)]+

?茁nl[ ln(n) ln(l)]+

?茁lr[ln(l)ln(r) ln(l)ln(w)]+

?茁nr[ln(n)ln(r) ln(n)ln(w)]+

?着ijt+ ?滋j+wt. (22)

其中规模经济由方程(23)和(24)表示:

Etc=?啄 ln(TC)/?啄 ln(l)+?啄 ln(TC)/?啄 ln(n)=Etcl+Etcn

(23)

Etcl = ?茁1+ ?茁1l ln(l)+?茁1r[ ln(r)+ln(w)]+?茁nl ln(n)(24)

范围经济由方程(25)和(26)及(27)表示:

?啄 2TC/?啄l 2=TC/l 2[?啄 2 ln(TC)]/?啄 ln2(l)+Etcl (Etcl -1)

(25)

?啄 2TC/?啄n?啄l =[TC/nl]{?啄 2 ln(TC)]/?啄 ln(n)?啄 ln(l)+Etcn +Etcl } (26)

?啄 2TC/?啄n?啄l >0 (27)

其回归检验的结果集中体现在表3中。 从表3中回归的结果可以看出,世界上最大的200家银行中的这133家银行全部具有范围经济, 其回归系数为0.30471, 而全能银行的范围经济系数为0.53999,专业银行的范围经济系数为0.22494, 可见全能银行的范围经济数值大于专业银行所具有的范围经济数值。

因此, 充分说明全能银行比一般的专业性银行具有更大、更广泛的范围经济特征。同时也说明在全能银行中获得了范围经济存在的有力证据。

参考文献:

[1]徐文彬. 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范围经济分析[].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Anthony Saunders Ingo Walter. Universal banking Financial System Design Reconsidered,part 2,Universal Banking Abroad :The Track Record,p272~273.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1996.

[3]Anthony Saunders Ingo Walter. Universal banking Financial System Design Reconsidered,part 2,Universal Banking Abroad :The Track Record,p272~273.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199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