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范文

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精选(九篇)

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

第1篇: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范文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意义;瓶颈;设想

会计集中核算是会计委派制的一种实现形式,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监督下实行会计统一核算。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旨在集中单位资金,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然而,由于我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刚刚起步,在推行集中核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加以研究,以更灵活有效地运用资金,更好的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所在

(一)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在会计分散核算下,由于各行政事业单位独立核算,存在单位较多、账户较多,容易出现监督缺位,在用款方面一无计划,二无审批,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有的领导干部或者经办人丧失了原则性,不合法和不合理的开支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的资金使用去向不明(或挪用或截留),所以很难保证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会计集中核算制采用了由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财务收支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办法,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各项收支都必须通过会计核算机构的统一账户,在集中核算机构会计人员的监督下进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根据财政部门统一的开支标准,对集中核算单位的各项支出进行即时核算逐笔审核,保证了每笔资金都能够按照规定使用,杜绝了人为因素的资金占用、挪用,大大减少了白条入账、超标列支等违规行为的发生。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由以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控,真正强化了财政监督职能,这对防治腐败、合理有效的使用财政资金,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二)有利于捍卫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使其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会计人员在原单位,既要服从单位领导的指令,单位福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本身的利益,客观条件限制了会计人员开展会计监督和保证会计核算的正常进行。在此情况下,单位内部的财务监督也是名不符实。对外部财务监督来说,相关部门对会计监督目前只是突发性、阶段性、事后性的手段,对有些单位的会计监督检查,即使查出一些问题,损失也难以挽回。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会计人员的编制、组织、人事、工资关系全部转到会计核算中心机构,由其统一管理,从而改变了原来会计人员以单位管理为主的体制,保证了会计人员的客观独立,便于会计人员行使监督检查的管理职能。

(三)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信息质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前,单位财会人员有的专职,有的兼职,会计人员素质普遍低下,无证上岗现象严重,各单位自行设置会计机构,任免会计人员,工资报酬、日常管理都隶属于所服务的单位,可以说,会计人员仅对单位领导负责,而财政部门只是对持证会计人员进行从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进行管理。因此,很难规范会计从业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从人员配备到会计核算从财政部门到单位内部层层把关,科学管理,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严格了会计核算制度和程序。会计核算中心人员虽然不多,但会计核算中心对会计人员的选调、培训、考核、奖惩有着严格的制度,他们大多是中高级专业人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精通本专业的业务知识,而且上岗前必须接受岗前培训,上岗后加强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以提高业务技能。而且会计核算中心机构的会计人员,在公开、公正、高效、廉洁、透明的工作环境下对所有核算单位的会计业务,按照统一、规范的核算程序和要求进行业务处理,并且全部采用了现代化管理手段,避免了做假账现象的发生。所以,客观上为提供准确的信息打下了基础,并从根本上提高了会计人员素质。

(四)有利于节约工作成本,并为预算制度改革等奠定基础。会计集中核算机制下,通过精兵简政,会计核算中心人数较少,而且集中,再加上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员经费开支。并能做到用款有计划,事前有审批,事后有审计。由于会计集中核算统一、规范、高效,能为进一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建立乡镇国库、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等管理形式奠定基础。

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瓶颈所在

(一)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盲目性。会计集中核算是一种新生事物,需要观念上的改变和实务操作上的更新。但有些单位在对其认识上有一些误解,片面夸大了它的正面影响,忽略的它的弊端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盲目仿效,势必欲速则不达。

(二)会计核算中心与财政部门对接上存在缺口。对有些专项资金管理不够严格,跟踪问效流于形式,使得会计核算中心在专项资金的监管中难以控制。形成专项资金“跑”、“冒”、“滴”、“漏”,支出效率不高。

(三)会计管理职能相对弱化。实行集中核算,强化了外部会计监督职能,但由于会计核算中心无法及时、全面了解和直接参与到单位财产购置、资产运用、合同订立等经济活动中去,造成会计管理职能在单位内部难以深入。

(四)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如何接轨。这是实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后,会计集中核算面临的重大课题。会计集中核算虽然撤消了单位银行账户,实行单一账户管理方式,但无法根治财政资金分散存储的问题,只不过是将原来分散在各单位账户的资金集中到了核算中心。

(五)财会人员业务操作上的某些不适应。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原有的会计核算与监督体制,加重了财务部门的会计责任,对财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开始肯定会出现财会人员业务操作上的某些不适应,甚至出现抵触或消极对待的情绪,既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又要给财务统管单位一段缓冲期或适应期。

三、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设想

改革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会计集中核算制不可能一下同时解决各种存在的问题,但应该看到,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只是财政改革的一个阶段性措施,它是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客观要求,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重要的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之趋于完善。

(一)广泛宣传,端正认识。针对一些单位领导的认识偏差,建议有关部门应广泛宣传实施会计核算制的意义,以使社会各界及有关人士加深其正确认识,从而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支持开展这项工作。

(二)核算中心必须始终把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作为第一要务。会计核算中心与核算单位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会计核算中心的根本宗旨是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因此,在会计集中核算中必须树立向预算单位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观念,尽职尽责,认真做好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为单位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帮助各预算单位不断适应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努力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公开选拔高素质的会计人员。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核算中心应配备高素质的会计人员:要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的会计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的会计人员队伍,使他们熟知包括财会、审计、电算化以及税收等各方面与本工作相关的知识。另外,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不做假账。会计核算中心应通过公开考试方式进行选拔,以获得高水平的会计人员,选拔时可从现有人员中进行选择,也可以从社会上公开招聘,特别是应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择优秀的会计人才。

(四)强化财政预算监督机制。财政部门可以利用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将部门经费使用情况和管理建议等会计信息及时反馈给各部门。要提高财务的透明度,让群众来监督,让社会来监督,形成监督合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强化预算的约束力,能对所有财政性资金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规范收支行为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逐步实现两种制度的有效结合,探索建立政府会计的新模式。目前企业会计标准体系改革已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相协调,而政府会计标准体系改革起步相对较晚,有些方面滞后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与国际会计惯例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应尝试借鉴西方国家政府会计改革的经验,改革我国的政府会计,并将通过不懈的努力,建立起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会计标准体系。这样,在新生的政府会计体系中,会计核算中心承担会计核算职能,国库部门承担出纳职能,二者分工明确,相互制约,保证了政府会计系统的健康顺利运作。

参考文献:

1、李引弟.对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探讨[J].经济师,2006(5).

2、马美珍.对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J].焦作大学学报,2006(2).

3、王庆华.构建会计核算中心的基本框架[J].工业技术经济,2004(1).

4、赵善庆.会计集中核算的弊端及建议[J].财会月刊,2005(5).

第2篇: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范文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效率;发展现状

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开展中,对于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依赖程度较高。这种核算方式不仅有利于规范企业投资活动的秩序,也会增强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当前形势下某些企业在利用会计核算方式解决实际的问题时,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降低了会计工作效率,制约着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内容

1.会计集中核算的内涵

为了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提升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整体的工作水平,企业的会计工作者经常运用会计集中核算解决各类实际的财务问题。这种核算方式运用的前提是企业的资产是公开透明的。当企业的相关经济活动开展需要会计工作者完成时,有关会计核算业务的办理只能通过集中核算办理的方式去完成。会计集中核算的所包含的业务较多,实际应用中的工作效率高,对于企业的市场经营活动的秩序规范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会计集中核算的理论基础是会计学,但它的实际作用范围更大。主要包括核算、监督、个性化服务等。它的本质是一种全方位的、一体化的会计委派形式,在管理机制方面有了较大地突破。同时,为了保证规范财务活动的经济秩序,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各项工作效率。像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需要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分开,发挥各自的优势,突出会计集中核算的实际作用效果。除此之外,会计业务的执行者及决策者之间刻也应该保持独立。这也客观地体现了会计集中核算的巨大优势。

2.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特征

会计集中核算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一定的成果,客观地反映了这种核算方式的科学合理性。会计集中核算在长期的推广及使用中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征,这种特征主要包括:(1)同步性。会计核算业务开展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规章制度,用统一的核算核算方法解决实际的财务问题,并构建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它的同步性主要是指财务的报告支出与成本的开支需要保持一定,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2)监督反馈性。为了保证资金的正常使用,会计核算中心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用动态化的管理方式保证单位内部财务活动的规范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反馈,提升不同业务的整体管理水平;(3)集中性。为了避免企业内部账目的混乱性,需要将不同的账目通过相关的方式统一地集中起来,为资产管理中心整体管理能力的增强提供可靠地保障。这些特征客观地反映了会计集中核算方式良好的作用效果。利用这种方式解决实际的财务问题,将会规范企业投资活动的相关行为,增强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能力。

二、会计集中核算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分析

1.提高了企业资金的利用率

会计集中核算方式在会计核算中心日常的工作开展中经常使用,主要在于这种核算方式的服务范围大,解决问题的针对性较强。某些企业的流动资金及固定资金数额较大,资金的合理使用需要相关的核算中心进行统一地管理,保证周转资金在实际的利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证企业内部的收支平衡性。会计集中核算在实际的应用中规范了会计人员的操作行为,突出了会计制度的实际作用效果,保证了不同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在此形势影响下,企业的资金在实际的应用中将会更有针对性,违法使用资金的现象将会得到有效地限制,资金的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因此,会计核算中心利用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开展各种财务活动,有利于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

2.突出了会计监督的作用效果

某些企业运用会计集中核算处理相关的财务问题,对于企业内部的各项收支票据进行了严格地审查,规范了各种工作流程。当某些票据或是手续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地通知相关的负责人进行完善,保证了企业财务状况的公开透明性。会计集中核算通过对单位每一笔资金的来源或是去向的审核,避免了开支不合理现象的出现,为财务活动的正常开展创造了健康的环境,保证了支出项目的合理性。这些内容反映了会计监督的实际作用价值,也从侧面说明了会计集中核算对于会计监督作用发挥的重要性。

3.保证了资金调度的合理性

某些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资金调度的不合理,不仅影响了各项工作的效率,也会加大成本支出,制约自身的发展。当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企业的资金统一调度的管理能力明显增强,扩大了某些企业的战略投资范围,保证了资金调度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同时,在会计集中核算实际作用效果的影响下,某些企业的资金利用率明显提高,资金的预期收益明显增加,避免了资金调度不合理混乱局面的出现。当企业的资金调度合理时,资金使用中的安全性将会得到有效地保障,资金的管理能力也将逐渐地增强。

4.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在企业经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相关价值运动产生的数据信息需要借助于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实际应用中能否做到真实有效,对于财务部门决策者的决策合理科学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会计集中核算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它的合理运用将会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地反映出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会计集中核算减少了相关的工作流程,增强了信息品质,从根本上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度。同时,当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出现的次数相对较少时,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将会得到很大地提高。

三、会计集中核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会计责任主体不明确,加大了审计难度

结合目前会计集中核算实际应用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它的实施有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会计集中核算相关工作落实不到位时,导致会计责任主体不明确,审计部门的工作难度明显加大。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1)会计信息的决策者与具体的操作者彼此间的工作分离,企业的核算权与监督权无法同时地发挥作用;(2)会计责任主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导致实际的问题发生后无法找到具体的负责人;(3)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会计责任的认定难度较大。这些方面的内容客观地体现了审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的根本原因。

2.内部监督的作用无法充分地发挥

某些企业对于会计集中核算的运用不合理,在开展具体的工作时依然采用的是事先的财务管理方式,使得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无法实现彼此间的真正融合。在此形势影响下,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被弱化,内部监督的作用在解决实际的财务问题时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内部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将会导致某些账目的混乱,影响着财务管理部门实际的工作效率。现代化管理体系对于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会计集中核算应用中缺乏针对性时,企业内部监督的相关体制就会逐渐地失效,相关的战略投资活动开展也会受到较大地影响。内部监督关系着企业财务活动的规范性,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当它的作用效果无法充分地发挥时,一定时间内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会下降。

3.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会计信息的质量关系着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对于企业各项投资活动能否顺利地开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依据。相关的审计部门或者企业的管理者,通过查看会计信息可以对企业整体的经营状况有着大致地了解。但是,某些企业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部分的从业者未能及时主动地参与具体的业务活动,导致后期的相关账目审核缺乏必要的参考依据,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严重。当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时,相关的财务活动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将会缺乏必要的参考依据,企业的预算管理方面将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同时,会计信息失真也客观地说明了企业的会计集中核算水平有待提高。

4.信息化的会计集中核算手段利用不充分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带来了积极的保证作用,提高了企业会计方面的各项工作效率。但是,目前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由于自身专业能力有限,对于会计集中核算方面的相关技术手段了解不够,导致核算业务开展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降低了信息化会计核算技术手段的利用效率。同时,某些企业的会计人员过多地依赖自己日常的工作经验,对于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手段缺乏全面的认识,影响着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四、加强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

为了保证会计集中核算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1)健全相关的管理体制,明确责任主体。某些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依然无法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主要在于相关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主体对象的不明确;(2)突出管理型职能的重要性。传统的会计集中核算过于偏重核算型,影响了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快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速度,有利于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3)提高企业的内部监督能力。为了保证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的会计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内部监督能力,细化财务核算工作中的各项内容。在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会计核算能够达到预期的作用效果,企业应该对相关的财务活动进行全程的监督,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4)构建可靠的信息化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理念能否实现依赖于可靠的系统平台。这种系统对于各种软、硬件资源的配置要求较高。技术人员只有将有关企业的业务信息及需求信息输入到指定的财务信息系统中,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五、结束语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经过多年的完善,对于企业资金利用率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这种核算方式取得了成果显著,有利于扩大企业的战略投资范围,增强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需要对会计集中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并找出针对性较强的措施,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

参考文献:

[1]冷静.企业会计业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4,(52).

[2]吴懿.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3).

[3]史雪峰.关于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利弊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4).

第3篇: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辅助 审计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概念:计算机辅助审计就是运用现代办公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先进技术,对审计工作计划、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档案管理、审计支持、工作沟通、审计业务操作、数据计算、资料整理、作业文档管理、审计经验管理、审计程序管理、审计台账管理、审计决策管理等审计过程进行的一种辅助工具。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作用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的应用,可以实现快速查账、快速查数据、快速分析、自动编制工作底稿、自动编制审计报告、自动进行审计项目资料归档,实现快速计算和资料自动整理功能,能大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降低审计工作风险。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能够对所有的被审计电子信息进行全面的疑点扫描、筛选;能够对已经审计过的信息资料进行自动化的初步测试;能够通过设置预警指标进行被审计对象经营信息的过程化线索跟踪,最大程度上实现全面审计、深入审计、重点审计、过程审计,降低因为信息不完整、不及时给审计工作可能带来的工作风险。

提升内部审计师能力。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具有审计经验过程化沉淀技术、具有审计模型和审计预警分析指标自定义和保留功能、具有审计案例整理记录和支持功能、具有审计法律法规库在线支持功能。内部审计师通过长期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功能共享审计经验,直接获取有价值的线索,以最陕捷的方式找寻到审计疑点线索评判依据,能够快速和持续提升审计工作能力。

保证审计工作质量。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的应用,规范了工作底稿,同时还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本单位其他工作底稿,实现自动取数、计算,大大节省了手工审计过程中制作工作底稿的时间,而且工作底稿更加规范、美观,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审计工作质量。

增加审计成果利用价值。审计作业各审计管理人员,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能够体系化、效率化完成全年的审计工作任务;过程化监督管理制度、管理决策、既定目标的执行情况,对可能存在疑点的执行措施和成效进行预警,实现事中防范;内部审计师通过审计软件的应用,大大提高审计效率,增强审计工作能力,能够有更多时间发现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提高合理化的咨询建议、跟踪后续审计执行情况,使企业各经营相关部门及时发现并降低风险;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的应用,内部审计师可以更全面、更及时地为领导提供企业经营执行中的风险点、不合理措施;通过计算机辅助工具,内部审计师可以对多年经营信息、审计结果信息、审计过程中的统计评价分析信息,以及日常是被审计对象信息进行综合预警、设置分析模型,为领导制定重大战略提供全面依据,辅助领导科学决策。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主要功能

数据采集与转换功能。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前提是能够将被审计对象的不同业务管理软件、同一软件不同版本的电子业务数据采集转换到审计软件中,进行包括查询、分析、对比、抽样、底稿编制等审计业务操作。数据采集与转换系统实现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管理数据的一次性、选择性、自动化结合手工方式的数据采集;数据采集与转换工具作业地点的不同又分为现场数据采集和远程数据采集两种方式。

审计项目管理功能。审计项目管理软件是对具体审计项目的审计任务、审计方案、审计资源、审计台账的综合管理软件,通过该软件,能够实现对一个审计项目的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项目过程资料、人个项目结束后的综合资料的统计管理,规范审计作业管理,实现审计资源共享。

审计数据查询功能。审计软件提供了为审计人员作业需要的丰富的数据查询工具,具体包括账表查询,审计抽样,财务数据及企业经营数据的经验指标的自定义和自动查询,查询结果数据的表格化图形化展示,按照不同时间、不同类别、不同层次条件筛选方式查询等功能。

审计业务分析功能。审计业务分析系统是在审计数据查询系统基础上,提供的各种审计人员常用的审计分析方法,具体包括杜邦分析、指标趋势分析、指标对比分析、指标结构分析、分录分析、相关业务关联分析、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指标分析、经营指标分析、行业业务参考指标分析、国资委评价指标分析、自定义指标分析等功能。

审计文书管理功能。审计文书管理软件为审计作业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审计作业过程需要的审计模板文档和模板文书,并按照审计程序进行了各阶段审计文书归类。系统提供了审计通知书、审计责任承诺书、审计方案、被审计单位情况表、各项审计任务内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参考表、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审计处罚意见书、后续审计报告等几百种常用审计文书。通过审计文书管理软件的应用减少了内部审计师以往手工进行文书编制的工作量,实现了审计资料的自动化整理。

审计程序管理功能。审计程序管理软件是为规范审计作业过程,对内部审计师的工作进行动态化管理、检查审计作业过程完成进度的计算工辅助工具。审计程序管理按照一般审计过程区分为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终结、后续审计4个阶段,分别就各阶段的审计文书、审计底稿、审计资料、审计执行情况进行管理。

联网审计系统功能。联网审计是为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内部审计师开展与重点资金、重要领域、重要部门的业务系统实现数据式审计的一种新型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是实现“业务跟踪+联网核查”这种新审计工作模式的解决方法,其本质是一个针对大规模“业务数据”的数据分析平台系统,实现审计方法从账表式向数据式审计的过渡。

审计管理核心功能。审计管理系统是实现审计内勤工作的计算机辅助工具集,核心功能包括审计管理体系、审计办公自动化、审计资源管理、审计支持系统、审计档案管理、审计管理决策等功能,实现内勤审计作业及审计管理人员的工作计划、审计复核、众多审计项目进度查询、审计结果分析、审计绩效评价等工作管理要求。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优点

具有审计资料收集更加便捷的优点:传统的手工审计,以纸质的会计报表、账簿、凭证为对象,如进行就地审计,需要被审计单位将资料搬到审计现场办公场所;如报送审计,需要被审计单位将资料运送到审计机构;上述资料的提供、运送、保管都极不方便,审计单位成本高、时间长、审计效率低。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时,被审计单位只要提供纸质报表、账务电子数据,由审计部门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审计,对注意到的违规问题或调查事项,分析存在问题的科目和业务管理事项,并做好记录,然后再对照原始资料进行审计,这就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有快速计算的优点:传统的审计工作,经常伴随着大量重复的计算工作,并且在人工计算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出现错误。计算机辅助审计,计算过程都是事先编好的程序,只要输入数据正确,就不容易出现错误,并且计算速度快而准确。

具有快速查询的优点:在传统审计过程中,如果要查找某一类型问题时,需要在相关凭证和帐册中一页一页查找,并手工记录,容易出现遗漏的情况。审计小组在审计过程中,一般都是分工合作,每个人面对的只是部分账册,这样所审计的账不是很完整。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人员相当于每人面对一整套账,甚至于多年的账,这样的审计更全面、更细致、更准确;同类型的问题,通过筛选,只要花较少的时间,在整套账中就能一笔不漏地查出;对于只知道某些业务的部份内容的,可以进行条件查询,从整套账中快速地找到相关内容的所有凭证,并作相应的记录。

具有快速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优点:作为审计工作的重心,传统的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都是手工填写。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大部分底稿是利用ExcEL表格制作的,可以自己修改编制。这些底稿中可设置自动取数、自动计算的功能,可以自动地将被审计单位的账、表中的相关数据填入到工作底稿中,大大节省了编写时间,并且工作底稿更加规范,更加系统性。

审计软件的优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多种财务软件。作为审计人员,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把市场上的所有财务软件都学会、学精。在没有使用审计软件时,只能依靠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报表、凭证等进行审计,审计工作处于被动。使用审计软件,只要把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导入到审计软件中,审计人员就掌握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可以更主动地开展审计工作。

四、计算机舞弊及其审计方法

(一)输入类计算机舞弊及其审计方法

输入类计算机舞弊主要是发生在系统的输入环节上,通过伪造、篡改数据,冒充他人身份或输入虚假数据达到非法目的。审计输入类计算机舞弊的审计检查方法主要包括:①内部控制检查。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检查、接触控制检查、操作权限控制检查、控制日志检查、其他输入控制检查;②应用审计抽样技术,将部分机内记账凭证与手工的原始凭证相核对,审查输入数据的真实性;③应用传统方法审查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④对数据的完整性进行测试;⑤对例外情况进行核实;⑥对输出报告进行分析,看有无异常情况或涂改行为。

(二)软件类计算机舞弊及其审计方法

软件类计算机舞弊主要是通过非法改动计算机程序,或在程序开发阶段预先留下非法指令,使得系统运行时处理功能出现差错,或程序控制功能失效,从而达到破坏系统或谋取私利的目的。软件类计算机舞弊的审计检查方法主要包括:①内部控制检查;②程序源编码检查法;③程序比较法;④测试数据法;⑤计算机辅助追踪;⑥平型模拟法;⑦借助计算机专家的工作;⑧对违法行为的可能受益者进行调查,审查其个人收入。

(三)输出类计算机舞弊及其审计方法

输出类计算机舞弊的主要是通过涂改报告、盗窃或截取机密文件或商业秘密来实施的。输出类计算机舞弊的审计检查方法主要包括:①内部控制检查,检查主要包括:接触控制检查、输出控制检查、传输控制检查、操作员身份和权限控制检查。②询问能观察到敏感数据运动的数据处理人员;③检查计算机硬件设施附近是否有窃听或无线电发射装置;④检查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日志,查看数据文件是否被存取过,是否属于正常工作;⑤通过调查怀疑对象的个人交往以发现线索;⑥检查无关或作废的打印资料是否及时销毁,暂时不用的磁盘、磁带上是否还残留有数据。

(四)网络接触类计算机舞弊及其审计

在这里,网络接触类计算机舞弊的审计是指只要有机会接触计算机,即使其他控制措施非常严格,也能实施舞弊。常见的舞弊手段是超级冲杀与计算机病毒。

第4篇: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舞弊;审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141-02

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发现,上市公司在制作财务报表的过程中舞弊行为屡屡发生,而且随着市场监督的加强,舞弊行为的手段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这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和困难,严重制约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秩序维持,同时也不利于上市公司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对此,针对上市公司采取的舞弊行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审计应对策略,必然能够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我国上市公司常见的舞弊行为

(一)资产重组舞弊

1.债务重组舞弊

债务重组舞弊主要是指管理当局根据债务重组过程中产生的收益对利润实行调节的一种舞弊行为,债务重组是指债务人在发生财务困难时,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所达成的共识,根据协议或者是法院裁定进行让步的事项。在债务重组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重组收益,由此使得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获得这些收益而在债务重组上大做文章。

2.并购舞弊

并购舞弊主要是指通过对并购日期、会计方法、交易内容等进行操作选用,从而达到虚增经济效益的目的。并购实行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两种方法,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在权益结合法实行的情况下,收购公司可以对被收购公司的全年利润进行合并处理,因此,此种方法更容易对利润进行操作。所以,西方国家大多都对权益结合法的应用进行禁止,或规定严格的限制条件。但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缺陷,关于并购的会计准则并未出台相关规定,而且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未对此做出详细的规定,从而为管理当局提供了可乘之机,实行舞弊行为。在购买法实行的环境下,只有在购买日以后,被并购公司的利润才能够纳入到收购公司的本期利润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管理当局采取舞弊行为获得利润的发生。

(二)关联方交易舞弊

1.资金往来舞弊

当前,很多上市公司都会利用资金往来实行舞弊行为。虽然我国的法律法规还不允许企业之间能够进行相互的资金拆借,但仍然有很多上市公司由于已经募集到了资金但却没有找到良好项目投资而实行资金拆借,将资金转移给母公司,或者是其他不用纳入合并报表的关联方,同时按照其与关联方建立的约定而收取高额利率以补偿资金占用,从其中获得虚增的利润。

2.关联购销舞弊

所谓关联购销性舞弊,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利用与关联方之间的购销活动而实行的舞弊行为。根据我国的会计准则规定,如果上市公司与其子公司或兄弟公司之间出现购销往来,只需要披露在报表的附注中。但如果上市公司没有将这些购销往来如实的在报表附注中实行披露,就会对利润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由此也就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操作财务报表的机会。

(三)滥用会计政策进行舞弊

1.合并政策不当

因为上市公司对其他公司实行的合并行为中的相关信息主要由上市公司来控制,从而导致其能够对纳入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进行有效控制,由此也就导致其通过对合并范围的控制并改变合并范围来对利润进行调节,以此获得虚增利润。

2.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不合理

我国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对长期投资核算实行过详细的规定,当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企业所实行的投资能够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如果能够达到控制标准,则应当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如果不能够达到控制标准,则应当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但是很多上市公司为了自身利益而在这两种核算方法上做文章,如果被投资公司出现盈利时,不能够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投资也采用了权益法进行核算,而当被投资出现亏损应当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时,又被改为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由此在其中产生虚增利润。

二、针对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审计对策

1.深入分析和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

上市公司能够实行舞弊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审计人员对于客户的经营状况了解不够透彻,从而导致对其财务情况不清楚,由此也就无法进行正确核算,并给那些上市公司提供了舞弊机会。因此,审计人员应当对客户的经营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以确保自身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看待问题,从而及早、及时发现上市 公司的舞弊行为。对于客户经营状况的了解,不仅包括对客户自身经营管理状况、市场竞争优势及劣势的分析和了解,同时还包括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行业经济发展、竞争对手发展情况的了解。上市公司实行舞弊行为必然有其原因,如行业发展不景气或者出现新的竞争对手会导致企业的营业额大幅度减少,毛利率降低,要想维持企业在证券市场上的良好信誉和形象,或者是确保自己的薪酬不受到影响,高层管理者则经常会披露一些带有欺诈性的财务报表以达到目的。因此,审计人员只有对客户的整体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才能够准确抓住管理当局的心理,发现其潜在的舞弊动机,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制止,以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

2.始终保持适当的职业怀疑

当前,就我国上市公司来说,其舞弊行为频发、造假成风的现状决定了审计工作的重点所在。对于舞弊行为的审计,尤其是对管理舞弊行为的审计应当成为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的重点。相关的审计人员无论是处于审计工作的计划阶段,还是处于审计工作的实施阶段,都应当始终保持适当的职业谨慎和职业怀疑。对于称职的审计人员来说,必须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在看似无关紧要的现象中找出舞弊行为发生的动机,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制止,从而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的健康性和科学性。

3.确保分析性复核

在审计阶段,风险是审计的基础。当审计工作进入到审计阶段,分析性复核也就成了此阶段最重要的审计程序及审计方法。从整体上来说,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加总合计处理,确保摘抄明细,同时对相关凭证进行仔细检查。但由此也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总体趋势的分析,从而导致审计工作出现纰漏。而一套完整的分析性复核体系不仅包含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准确分析,同时还包含了更高层次的对于行业经济发展前景的分析及行业本身分析。此外,审计人员还要学会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对于发达的互联网及各色各样的中介结构、专业机构所产生的关键信息进行充分利用,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信息捕捉能力,也更好地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处理,并提高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设置多元化考核指标,减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

在现阶段,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对经理人进行业绩评价考核的指标多是财务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促使经理人想办法对公司财务报告进行粉饰。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应当对现行的业绩考核评价方法加适当修改,在考核指标的设置上不仅仅要注重公司的短期效益,还应当兼顾公司未来的长远利益,实施多元化考核,让上市公司经营短期化倾向得以从源头上解决。

5.改善上市公司的融资条件,改变控制方法

在我国现阶段的配股条件下,净资产收益是盈利的唯一要求,并且公司的净资产和净利润的计量都是建立在会计假设的基础之上的,经常会受到一些外来因素或不特定因素的影响,这就会给财务舞弊带来可乘之机。所以,对上市公司的配股资格的审核条件要进行完善,建立完善的多元化财务控制指标,比如增加主营收益指标、资产重组所得在收益指标中去除、增加非会计指标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也呈现多样化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要想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及效率,就必须对上市公司实行舞弊行为的常见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针对这些行为采取有效的审计对策,从而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实现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华君.谈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综合治理策略[J].中国证券期货,2011,(1) .

[2] 梁智健.浅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1,(12) .

[3] 夹金诗.财务报告舞弊治理的几点建议[J].商品与质量,2012,(2) .

[4] 王智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路径与成因[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3) .

第5篇: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范文

【关键词】集中报销系统 财务管理 影响

财务管理对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和资金风险的规避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企业运营的核心所在。报销系统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方面,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可传统的报销系统存在着种种弊端,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于是如何改良报销系统便成了企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传统报销系统的弊端与集中报销系统的优势对比

(一)传统报销系统的弊端

传统的报销过程的基本流程如下:首先由工作人员填写报销单据,然后部门领导会根据部门的预算情况和花费的合理性做出审批、签字。部门领导审批完成后还必须找相关领导和主管审批,当这一切都完成后,再交由单位财务审核,财务部需经过相当时间对其相关票据审核,确认其正确无误后才能通知员工去领报销款。

传统的报销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单据以纸质的形式保存,查询、汇总工作任务繁重,费用支出的合理性难以控制,出错率高,工作效率低下,报销工作繁琐,周期较长,无法实现远距离报销而且单位的报销制度无法切实的实行,常因个人原因无法执行。

(二)集中报销系统的简介及其优势

集中报销系统是在财务管理发展的基础上推出的一套新型的财务管理系统,它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平台,为员工提供的办公和出差等方面的报销,它可分为三大功能部分:预算功能、报销功能和分析功能。

预算功能是根据企业的具体预算情况,将基本预算数据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库中,对企业的财政情况进行预算控制,并实时监控费用的支出情况,以合理控制企业的预算。报销功能就是指员工可通过登陆系统随时随地通过网上申请报销,由相关部门审批完成后,在网络银行上给予报销的情况。分析功能是指计算机可通过对数据库的分析整合,进行预算的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形成费用具体执行情况的分析,为以后预算的制定和数据的分析比对提供依据。

集中报销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财务管理的种种弊端,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效率,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通过这个系统,报销项目的提交和批示都可以在各处进行,会自动生成账单,可直接通过网银支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它可促进财务业务的结合,有效控制费用支出,降低工作中的出错率,简化工作量,可电子归档和实时更新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1]。

二、集中报销系统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一)直接影响

1.减少了企业资金的占用。集中报销系统可以通过网上银行实现跨地域的审批及其支付,降低了原单位在各地频繁开设银行账户所暂用的大量资金成本。

2.降低了报告成本。网上报销系统通过大量的系统计算,自动生成员工的基本信息,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财政审核所用的时间与工作量。此系统还具有个人账户管理的功能,员工不再需要财务部门对其报告他们的个人账务的基本信息,节约了报告的成本。

3.降低了报销成本。集中报销系统以网络为媒介,简化了报销的基本流程,使得报销过程更简便快捷。在传统的报销模式中,员工每次申请报销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填写单据信息上,而这些信息基本上是不变的,网络报销系统可将这些信息都存储在数据库中,员工只需要填写其编号便可快速提取,这样便减少了员工在填写报销单据上所用的时间,而且减少了纸质单据所花费的成本[2]。单位领导也可以随时随地对报销单据进行审核,大大节省了其审核时间。

4.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水平。集中报销系统运用网络平台,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的优势,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能实现数据的自动生成,财务人员利用这些资料可以有效提高单据的处理质量极其效率,最终会提升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它采用网络银行的支付方法,能够达到对资金的集中控制,加强了企业控制资金的力度。

(二)间接影响

1.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集中报销系统作为作为一套新型高效的管理系统,对公司的经营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水平,保障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拉近了员工和财务人员的距离,提升了企业的财务形象。同时这种网上报销系统可以很好的提升公司的信息化水平,让企业更加现代化和效率化。

2.有利于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原有的报销系统程序繁琐,报销过程复杂,所用的时间较长,容易激起员工的不满情绪。而集中报销系统可以在几天的时间内完成原本需要几周的工作,让员工尽快拿到报销款,这让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相应的财务部门在员工心目中的地位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3]。

3.有利于提升信息的质量。传统的报销系统的信息由员工手工填写,耗时耗力还经常出现错误,这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计算和审核数据,存在很大的信息质量的成本。而集中报告系统预存了员工的基本信息,员工只需要填写一些简单内容便可以,大大降低了出错率,最终有利于提升信息的质量。

4.有利于企业的财务工作透明化。集中报销系统将财务的审核、入账到付款的整个过程清晰明了的展示在企业员工的面前,如果企业对单据做出任何的调整和修改,员工都能及时的得到反馈,这样就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员工对反馈结果存在的种种疑虑,不需要再费心费力的一一去向他们解释。

三、结语

集中报销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了日常财务管理中报销单据处理的电子化、高效化和简洁化,减轻了财务部员工的繁琐的劳动,有效地减少了公司的财务支出成本,提高了报销单据的处理效率和公司员工的满意度,同时减少了单据处理时的出错率,提高了处理质量。它作为企业财务信息化和现代化改革的一条新路,必将引起众多企业的重视,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傅菲菲.中国石油集中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3.

第6篇: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范文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制 行政单位 内部控制

2012 年11 月29 日,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自2014年1 月1 日起实施。《规范》的颁布填补了我国该项权威依据的缺失,完善了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规范》的出台同时揭示了行政事业单位对风险管控理念的重视程度。在高度信息化时代,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则有效解决了会计规范化、会计信息质量、资金安全性和效率性等问题,也有利于强化对行政单位内部控制会计监督,规范经济行为。但目前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仍存在很大的漏洞,因此,不断加强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势在必行。

一、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

《规范》提出内部控制目标“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明确提出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的内控目标,更加注重内部监督。当前,某些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违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贪污、挪用公款、损公肥私等行为时有发生,部分单位领导人甚至对内部财务人员依法理财行为进行干预,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规范》提出的内控目标充分体现了我国严惩腐败的坚定决心。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的措施之一即实施内部控制,而能够保障内部控制得以顺利贯彻和执行的机制就是内部监督。由此可见,加强行政单位内部控制是时展的需要,也是行政单位完善自身管理的要求。

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对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

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部门和地方政府为了加强对公共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控,提高财政资金安全度和使用效益,加强会计核算管理和监督的一种模式。它是在不改变单位内部理财机制、资金使用权和财务管理自的情况下,撤销各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立银行账户,各单位只设报账员,由会计核算中心在银行开设总账户,下设明细账户,集中办理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收付结算、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它是融支付、审核、会计核算、财务监督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它具有如下作用:1、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切实强化了对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会计监督,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有利于财政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2、有利于对行政单位实行统一的制度和标准,使财务管理更为规范;3、有利于提高财政支出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4、有利于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使会计报告更加有效。

三、会计集中核算制下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会计核算中心的的主办会计在办理支付、审核单据时,会根据单位预算进行严格审核,符合预算的办理支付,不符合的可以退回单据给原单位。因此能强化预算对各单位支出的约束力;同时,核算中心提供给预算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可以给预算单位提供预算执行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预算单位完善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但是,核算中心的主办会计作为专业会计,对预算单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并不熟悉,因此在编制预算时,如果编制预算的人员没能很好的与本单位的下一年度中心工作和工作思路结合,只是基本上是延续上一年度的支出作为参考,根据核算中心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预测性的加入一些有可能产生的收付。这种草率、粗糙的编制方法没有充分的依据,很难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这样做的结果是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有差距,预算刚性不够,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导致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某些工作任务有大量的预算资金结余,某些工作任务却无资金可用的现象,而不得不调整、追加预算。预算编制的不合理,导致经费支出缺乏统筹安排,各项支出存在着盲目性,不能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影响了预算的执行,影响了财务预算的严肃性和稳定性,从而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2、收支管理不规范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有利于会计人员独立地依法理财,履行对各预算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监督。但是另一方面,经济业务发生的地点与原始凭证记载事项的发生环境和地点相分离,主办会计只能审核票据的真伪性与合法性,重点审核单据的审批程序是否齐全、是否符合预算、资料是否完整、是否在规定标准之内,但对其经济行为的真实性和实质,很难直接进行及时的全方位监督。一些单位存在小金库或未按规定及时向核算中心提供收入的有关凭据;一些核算单位存在购买真发票虚报根本没发生的业务的现象,如以会议、餐费、修理、印刷、住宿、运输费、劳务等符合规定的票据滥发补贴和奖金、报销送礼、超标准的吃喝以及招待、公款旅游、集资建房等不符合规定的支出。在这种情况下,主办会计难以了解该类经济业务的实质。

3、资产管理环节存在漏洞

实行会计核算制,核算中心会定期与核算单位对固定资产账,这样能保证固定资产账和会计账做到账账相符,但由于纳入核算中心的行政事业单位很多,核算中心很难对每个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精细管理,很少对各单位的资产实物进行盘点清查,清点盘查工作由各预算单位负责,而各单位的资产管理员常常是身兼数职,很多时候与核算中心的对账只是流于形式,并未认真盘点清查,使得对后续资产的控制与管理存在漏洞,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现象经常发生,从而使得国有资产流失。

(二)原因分析

1、内部控制意识相对薄弱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过于重视自身政绩和事业发展而忽略了单位的内部管理,特别是“ 一把手” 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后,一些单位负责人甚至误认为会计核算中心把关,本单位不用履行会计工作,无需严格审核,财务管理意识淡薄,支出随意性大。

2、人员配备,岗位分工欠缺

编制预算的人员不是专门的财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财会知识比较贫乏,缺乏对违法违纪行为的辨别,在执行相应的财会制度时容易出现偏差;有些甚至身兼几职,一个人同时担任几个不相容的职务,职责不清。

四、会计集中核算制下,完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内部控制意识

我国《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一规定明确了单位会计业务行为的责任主体是单位负责人。单位领导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负责。行政单位的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人员要明确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从思想上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通过培训学习、制度规定、考核管理等各种途径,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防范营私舞弊,保护资产所起的重要作用,强化内部控制意识,而不能简单的把内部控制理解为“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制度、文件和手册,使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刚性和严厉性。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单位应建立基本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做好内部控制关键点的控制,建立单位内部决策议事机制。行政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针对其内部控制的关键但是薄弱的部分进行重点控制,同时,完善单位决策议事机制,明确纳入议事制度范围的事项和程序。经济业务处理必须要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并对授权批准环境进行严格监督和控制。要明确规定授权范围、权限、流程及批准的手续、流程和责任承担等。还要将授权批准权利、额度等有关利益的事项贯穿到财务公开管理中,遏制审批等不良现象的产生。

(三)设立不相容岗位,规范收支管理及资产管理

1、收入管理

单位应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按照规定开具财政票据,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同时应有专人根据收入预算、所掌握的合同情况,对收入征收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判断有无异常情况,并及时与银行、财政、核算中心对账,确保收入足额上缴。

2、支出管理

建立职务分离制度,加强支出审批和审核控制。单位应当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经办人与审批人分离,确保每项经济业务都应有人把关,都严格按照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额度执行,防止授权不当或现现象的发生。

3、资产管理

行政单位应严格执行相关采购制度,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与权限,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采购人与验收管理人分离,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应建立严格的财产清查盘点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盘点单位的资产,及时掌握资产的动态,该处理的资产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定期与核算中心对账,做到账证相符,账实相符,保障国有财产安全。

4、设立不相容岗位,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

行政单位应当完善内部控制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特别是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等经济活动的关键岗位的设置,应确保决策、执行、监督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四)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建立预算约束机制

编制预算应在认真分析当年财务状况及未来的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与职能部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对各项业务的年度计划进行详细论证和细化,并结合核算中心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合理、准确地编制预算,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于重大预算项目应采取立项评审方式,加强项目立项和预算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同时,合理分解单位内部预算指标,严格控制内部预算追加调整。单位应当明确预算追加调整的相关制度和审批程序。无合理理由的追加调整,应予拒绝。

五、结语

总之,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推进, 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责将更加明确,行政单位要认清自身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并综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内部控制的健全及规范化管理,从而促进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工作在实现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等目标中的监督作用,促进单位健康、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财政部网站,2012;11-29

[2]《行政单位财务规则。(2012年财政部令第71号)

[3]财政部关于编制2013年中央部门预算的通知 (财预[2012]283号)

[4]李锦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研究,2012;15

[5]晋红霞.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第7篇: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范文

一、法务会计概论

1.法务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

从学术角度理解,法务会计是一种集审计学、会计学、侦查学、法学、证据学以及犯罪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边缘科学。其根本目的是解决特定主体的各种疑难杂症,而这些疑难杂症往往与法律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法务会计解决问题时通常会对会计学知识、法学理论、审计方法、调查技术等进行综合运用,并通过客观调查、实地调研等各种方式搜集并获取财务相关证据或资料,采用法庭规定或允许的方式将证据或资料进行呈现或陈述。法务会计进行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原则有:合理性原则,公平、公正、独立原则,真实性原则以及沟通、协调为主,诉讼为辅原则。

2.法务会计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性

(1)解决会计相关法律问题纵观我国经济,可以说目前正处在发展的重要过渡阶段,不仅经济纠纷、经济犯罪等经济相关情况层出不穷,私吞财务、转移资金等情况也愈演愈烈,不仅如此,许多企业在进行财务舞弊时采用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越来越复杂。这种现象的发生不仅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压力,还为相关案件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障碍。通常情况下,法院、审计处等机关单位在进行案件审查和处理时,格外注意的地方便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相关单位对会计信息进行详细审核查实后,正确判断其信息失真的原因。根据原因的不同,其案件审理的结果也将不同。会计信息失真的常规原因包括四种,即舞弊、作为结果、过失以及故意。由于会计信息的失真情况,会给企业及相关工作人员,甚至整个市场经济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既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也不利于人们的社会生活。想要高效快速地解决这些会计相关的法律问题,就不得不需要法务会计相关工作人员。只有法务会计相关工作人员的适时出现,并迅速开展调查审核工作,才能迅速解决这些经济相关问题,从而从一定程度上为人们社会生活和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扫除障碍。

(2)推动会计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网络、计算机等相关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会计相关的电算化技术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持续进驻各大企业的办公区域。由于会计相关信息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企业上市企业公司内部的财务舞弊相关行为也越来越嚣张,丝毫没有忌惮之心。这些情况的发生所直接导致的经济后果相当严重,这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受托人与委托方两者之间关系的明确。这两者关系的明确会很大程度地局限会计信息的公开化,因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受会计信息的利益方约束,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旦明确,就会存在雇佣者和被雇佣者的关系。换而言之,一旦会计信息的相关使用者认为某些会计信息不利于自身发展或自身企业的发展,亦或是该信息会造成不应该出现的相关经济后果,那么这种情况下,必然会产生相应的法律冲突。在这种整体环境下,会计人员想要取得大量财物数据中的用力证据就难上加难了。从另一角度理解,这样的市场环境其实为法务会计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很好的市场环境,这不仅可以充分激发法务会计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科学合理地对市场秩序进行规范和调整,从而极大程度地减少该情况下产生的恶性经济后果。

(3)弥补传统的审计漏洞随着社会经济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信息的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且越来越急切。人们这种需求不断提升的同时,无形中也给相关审计工作人员加大了工作压力,也同步提高了对其业务的工作要求。从本质上理解,人们对审计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很简单,就是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快速、准确地对上市公司及其相关经济业务情况进行反映。根据市场调查发现,审计相关工作人员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反映并不及时,往往在上市企业经济活动的结果或是相应后果都产生之后才进行反映,这种不及时、不准确的会计信息反映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限制了审计单位的功能和作用。但庆幸的是,法务会计的出现和兴起对审计功能有了极大的改善,不仅可以让人们和审计进行零距离沟通,还可以充分弥补审计相关工作人员在具体的上市企业财务舞弊活动中的审计漏洞。

(4)促进法制社会及市场经济建设基于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条件下,作为会计行为的实施保障,法律制度是非常重要的。正是由于法务会计的出现,法律和会计间的相互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在具体的企业交易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随着经济市场的变化而越来越繁杂,其造成的经济纠纷越随之逐渐增加。从某种角度理解,虽然这些纠纷的产生为会计相关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带来了十分巨大的挑战。但是,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这些纠纷案件的产生和存在,才使得国家不得不加强法务会计相关队伍的建设。也就是说,这些纠纷极大程度地促进和推动了我国法制社会以及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情况简述

1.会计市场逐渐混乱

虽然我国目前的监督体系已经涵盖了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社会相关机构以及民间监督协会或组织,但我国经济市场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从根本意义上讲,我国监督制度的作用根本没有得到发挥。一直以来,很多会计事务所为了拉拢客户,获得业务交易,一再舍弃自己作为一个法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为许多企业或公司掩盖了大部分舞弊行为。在会计人员的这种人为纵容下,会计市场已经越发混乱,我国市场经济也将更加不稳。

2.财务造假极其隐蔽

调查分析我国近些年的企业舞弊案例可知,上市企业进行的财务舞弊十分隐蔽,不仅经过精心规划和设计,还运用了非常高明的手段,以致人们在正常情况下,根本无法察觉这些舞弊情况。针对上市企业复杂的舞弊手段,法务人员开展案件调查的难度也随之增加。换句话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越高明、复杂、隐蔽,调查人员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其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也就更加严重。

三、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原因总结

归根究底,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原因不外乎三个:其一,法律和行政相关单位的监督职能不断弱化。作为对会计市场常见的控制方法,立法的威慑力和控制力已经大不如从前。现在的企业越来越不忌惮法律,对行政机关也不想从前那般敬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财务舞弊行为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其二,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健全。就我国而言,大多数上市企业都存在“一股独大”现象。这种现象类似于企业独裁,董事会、监事会等相关机构根本没有可用之处。基于这种情况,企业内部机制就无法禁止中小股东为了私利进行会计舞弊。其三,管理层迫于压力和私人利益进行舞弊。根据市场调查可以知道,现在大多数上市企业的管理层都是外雇经理人,企业对其经营业绩往往有着很高的要求。受工作压力影响,很多高管人员不得不进行财务舞弊。另外,也有部分高管人员纯粹是为了私人利益,故而会进行财务舞弊。

四、法务会计在治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时的具体应用

1.识别

对舞弊行为进行基本识别是治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第一步,对市场经济的管理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中,识别上市企业员工舞弊可分为三个具体步骤。第一步,监督管理现金收入。第二步,伪造、虚构舞弊识别。第三步,挪用舞弊识别。针对现金收入的管理监督,常用的方法有:

(1)对现金收入内部监督控制制度进行职责分工,避免职能交叉。

(2)保证现金收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必须查证相关证件和依据。

(3)查证其他收入的相关具体事项。针对伪造舞弊和虚构舞弊行为的识别,应该注意的事项有:

(1)集中关注人口流动快且劳动密集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发生冒领、虚报员工薪资的概率相对较高。

(2)核实上市公司兼职员工和全职员工人数和工资数,若两者不吻合,就极有可能出现他人冒领职工工资的情况。

(3)多方面核查企业支票号码、金额是否符合账本记录情况,若不同,可进行函调证明,以此核实公司是否有伪造支票或注销支票等情况。针对挪用舞弊行为的识别,可以重点进行财务假账核实。假账核实的常用方法也有三种:

(1)对上市企业进行凭证检查,包括所有的发票、存根联号码以及收据。

(2)核实外来原始凭证的真实性,避免发票出现伪造、重报、盗用、费用等情况。

(3)对会计资料进行审核,确定其完整性。

2.监督

法务会计中,独立审计的地位和作用都十分重要。由于法务会计坚决实行独立审计的原则、方法以及手段,为自身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中发挥重要监督作用提供了保证。法务会计对上市企业进行财务舞弊监督时,通常会使用的技术方法有以下几点:第一点,检查监督法。会计信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程序性,从凭证到账簿再到会计报表,这一系列过程都是有迹可循的。因此,法务会计进行检查时,可以对会计信息进行逆向审计,先将会计报表进行综合整理并分类,然后对报表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若发现数据疑点,便可进行针对性检查,重点追查该数据的发票、存根联等原始凭证。第二点,监控盘查法。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实体资产、现金、信用卡、有价证券、股票等进行盘点时,法务会计师不仅应该在现场进行监督盘点,还应该进行适量抽查,以免盘点人员协同作假。另外,在盘点之前,法务会计师还应该对盘点现场进行综合检查,以免出现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其他物品导致审计结果错误。第三点,分析性监督复核。法务会计师可以对上市公司的重点经济指标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并重点注意其中的异常现象。法务会计师利用分析性监督复核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可以快速高效地发现该公司的现存问题。如此,便可准确确定审计进行的重点方向和内容,从而缩小了审计的范围,也大大降低了审计的难度。这样能大幅度提升法务会计师的审计效率和质量。

3.诉讼支持

对法务会计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其在上市公司财务具体的舞弊案件的实际诉讼支持中,起到的作用十分显著,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体现:

(1)证据的收集、整理以及认定方面。通常情况下,法务会计师或相关法务会计工作人员会对法律、会计、审计、侦查学等各种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积极进行被调查公司财务舞弊相关会计信息及会计资料的搜集、查找和整理,以作为案件审查、处理或判决时的证据进行合法使用。

(2)计算并确认相关经济损失方面。财务欺诈行为属于财务舞弊行为中的其中一种,往往会给上市企业或公司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针对公司股东而言,公司出现财务欺诈行为,不仅损失了股东的自身利益,还沉重打击了股东对企业管理者的信心。针对公司其他投资者,财务欺诈行为的出现,会严重伤害其投资利益,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其破产。因此,法务会计师及相关法务会计工作人员通过充分利用会计相关资源,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进行科学正确的损失计算,并不断进行损失确定。根据案例分析,法务会计师常用的损失计算方式是适当计量法,这种方法能够准确计算出财务舞弊造成的损失范围,从而能够快速高效地解决此类民事诉讼的相关经济赔偿问题。

(3)法庭服务方面。针对法庭服务,相关法务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的工作主要就是进行诉讼支持服务。该诉讼服务主要内容是对鉴定人、专家证人等进行相关服务。

第8篇: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范文

(一)检控产生假账的环节 假账毕竟是假的,细心一点的人只要仔细一琢磨,就不难发现。其实会计人员要想舞弊,一般情况下,会在会计信息产生的环节上做手脚。容易做手脚的主要环节是:(1)填制原始凭证阶段。原始凭证是会计信息产生的最初来源,当企业发生一项业务时,会计人员或相关记录人员应该把这项经济业务的数量、单价、金额等内容逐一反映清楚。而管理者往往忽略这些种类繁多的原始凭证,这样更有助于舞弊者行为的得逞。比如,采购人员购买私人物品的费用记入“原材料”的原始凭证,或者不交付原始凭证,这笔开销就会“顺其自然”地进入生产成本,舞弊人员的私费公报的行为便被掩盖。(2)交接凭证阶段。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后,业务人员与会计人员交接凭证,这同样是一个容易发生舞弊的环节。例如:舞弊人员会虚增品种或项目,涂改单价,或者在凭证汇总时加计错误等,这些情形都会造成无比的发生。(3)填写记账凭证环节。在依据原始凭证填写记账凭证时,舞弊人员会故意修改摘要、变换科目等,造成舞弊事实。(4)编制报表环节。会计报表复杂的结构,繁多的数据为舞弊者提供可乘之机。鉴于报表本身的重要性,会计报表舞弊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他不但掩盖了舞弊事实本身,还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与发展。

(二)关注异常情况 明确假账产生的环节,是从纵向来挖掘查找舞弊的思路。现在我们从横向思路分析会计舞弊问题,也就是分析会计信息的若干构成要件:异常数据、异常内容和异常科目。(1)异常数据。一般来说,企业任何一项业务支出都有一个大致范围,如公司每月办公费用、销售费用等都会有一个大约金额,各项支出一般在这个范围上下波动,如果我们发现某一项支出本期突然增加,就应引起高度重视。(2)异常内容。企业在开展业务时,在被许可的经营范围内会有比较稳定的往来客户,如公司原材料、商品的供应商等。正是由于企业经营范围的限制和客户的稳定性,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也是有一定范围的,当我们发现异常的客户、地点和业务时,就应对这些异常内容引起重视。(3)异常科目。企业做账时要遵循科目对应的原则,如“产成品”科目对应“生产成本”等科目。如发现了不对应的会计科目,就应查出这种错误产生的原因,分析式人为失误还是故意舞弊。

(三)查证舞弊的一般方法 在讨论查证舞弊的一般方法时,人们常常是以纵向思路为依据的。从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证证之间、账证之间、账账之间、账表之间等根据经济业务内容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通过进行证证、账证、账账、账实、账表与表表之间的核对,可发现其中不相符的问题,以此为线索或疑点,可追踪查证会计舞弊的具体形态及其形成或制造过程。(1)证证核对法。在会计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会计凭证有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为了便利工作,不少企业还设置了科目汇总表(凭证)。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和汇总凭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他们之间的核对,可以检查他们的金额、业务内容和所用会计科目、日期、原始凭证所表明的张数方面内容是否相符,从而捕捉会计作弊的线索。(2)账表核对法。在会计处理程序中,我们由各会计账簿汇总的金额来编制会计报表,因此账簿与报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例如,资产负债表中大部分数据来自账户的期末余额,利润表中的大部分数据来自收入、费用账户的发生额,通过核对相关账表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查出账表不符的情况及原因。(3)账实核对法。除了以上几种与会计处理程序相关的方法,运用账实核对法查弊,在有些情况下是相对有效的。如评价企业资产管理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盘点库存材料、库存现金,同时核对相关账簿的方法,来检查企业库存管理是否有效,是否存在监守自盗的情况。

(四)查证舞弊的具体措施 在会计舞弊问题中,可以运用一些具体而简单的方法,来检查会计账目的各个内容是否存在问题。(1)对错弊查证。思路和方法是:审阅或有重点地抽查一部分会计凭证,看其在数字书写上是否符合规定,如有不符合规范之处,应对其进行进一步查证。若是一般性会计错误,通过有关当事人(如制定人员)调查询问便可查证;若是会计弊端,还应通过账证、证证、账实等方面的核对,对有关问题进行鉴定,分析查证问题。如对于在数字前后添加数字进行贪污问题,就需要对所发现的有添加数字的痕迹进行技术鉴定,从而查证问题。一是凭证名称方面。对于此类错弊,可通过审阅、核对会计凭证发现疑点,查证问题。如属会计错误,只需通过审阅会计凭证的名称发现问题;如属会计弊端,则需在审阅凭证名称发现疑点后进行名称与所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分析、比较,进行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之间的核对,从而查证问题。二是凭证编号问题。如果会计凭证不编号,则会计舞弊的可能性会加大,查证这种舞弊实属不易。如果会计凭证有编号,则查弊的切入点便在于会计凭证编号的连续性,若凭证号码不连续,则应由此深入调查。(2)会计账簿舞弊。对于账簿启用问题,查证只要审阅被检查单位每个账簿中扉页记录内容和账簿中所有账页数编写情况,便可查证问题或发现疑点。对于会计账簿登记中的错弊,可按照下列方法查证:一是查阅会计账簿的登记内容,检查其有无按规定登记问题,如登记账簿时使用的笔墨正确与否,登记账簿有无跳行、隔页的情况。二是检查制账人在账簿上留下的记账标志和相关签章,明确会计责任,查找遗留问题。三是核对账证记录,检查账簿是否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的,有无账证不符问题。(3)会计报表舞弊。对于会计报表的舞弊,可按以下方法进行查证:一是核对会计报表与会计账簿中的对应数字,检查数据真实性;二是对利润表中的各个指标进行复核性计算,以评价其准确性;三是审阅报表附注,分析会计报表内容是否完整。

(五)防范和打击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出现的各种舞弊手段 具体包括:(1)电算化系统下可能出现的舞弊情况。在享受着会计电算化给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带来高效、方便和快捷的同时,我们还应时时刻刻注意在电算化系统下可能出现的各种舞弊情况。为了有效的实施良好的内部控制,防止各种舞弊现象的发生,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面常见的舞弊手段:一是篡改输入数据。这是计算机舞弊中最简单、最安全、最常用的方法。数据有可能在输入计算机前或输入过程中被篡改。数据要经过采集、记录、传递、编码、检查、核对、转换等环节进入计算机系统,任何与之有关的人员,或能够接触处理过程中的人员,都有可能篡改数据。二是截尾术。用自动化的方法,从大数量的财政中取一小部分。如将存款利息四舍五入的部分据为己有等。三是超级法。这是一个只在特殊情况下(当计算机出现故障、运转异常时)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干预程序。这种程序能越过所有控制,修改或暴露计算机内容。这种应用程序一般仅限于系统程序员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维修人员使用,如果被作案人掌握就有可能修改或破坏数据及系统功能。四是天窗。开发大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程序员一般要一些调试手段,即在密码中加进空隙,以便于日后增加密码并使之具有中断输出能力。这种方法叫开“天窗”。在正常情况下,程序完成时,要取消这些天窗,但常被忽视,可有意留下,以备将来接触、修改之用。有些不道德的程序员为了以后损害计算机系统,会有意插入天窗。五是从计算机中窃取数据。是指从计算机系统或计算机设施中取走数据。作案人员可以将敏感数据隐藏在没有问题的输出报告中,也可采用因此数据和没有问题的数据交替输出。更复杂的方法是进行数据编码,使数据表里不一。例如,在计算机输出报告上,隐藏的数据通过打印的不同长度、每行字符数的多少、标点符号的位置及代码字的使用,分散开来组成有用的数据。窃取数据的手段有以下几种:一是木马计;二是逻辑炸弹;三是拾遗;四是通讯窃取。六是乘虚而入。有形的乘虚而入是指在电子或机械控制严密的情况下,进入被控制接触的区域。电子化的乘虚而入发生在计算机联机组系统。联机系统中的用户使用终端时,身份由计算机自动验证,一般根据口令的通过准许进入系统。如果某隐藏的通过设备与统一线路连接,并在合法用户没有使用终端前先行运行,就会有害于计算机系统。七是冒名顶替。是指以别人的身份出现。主要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口令的做法实施舞弊活动。因此用户的口令要注意保密并不断更新。八是仿造与模拟。在个人计算机上仿造其他计算机程序,或对作案计划方法进行模拟实验,以确定成功的可能性,然后实施。这是以计算机作为舞弊工具的舞弊行为。(2)防范和打击网络会计中的违规行为。一是完善计算机安全与防范网络犯罪的法制建设。法制建设与实施是打击计算机犯罪行为的有力措施:一是要建立计算机系统本身安全的保护法律,使计算机安全措施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建立针对计算机犯罪活动的法律,严惩违法者,保护受害者。二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单位,都应建立和健全电子数据处理内部控制系统。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应具有有效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措施。一般控制的重点是对系统的接触控制和程序控制,应用控制的重点是输入控制。三是发挥审计的作用。查错防弊是审计的目的之一。审计人员通过开展计算机系统的事前审计,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性、系统的可审性及系统的合法性作出评价,以保证系统运行后数据处理的真实、准确,防止和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通过定期的对计算机内部控制系统的审查和评价,促使企业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通过对计算系统的事后审计,对系统的处理实施有效的监督。四是加强技术性防范。技术性自我保护是发现和预防计算机舞弊的有效措施。设置专门的安全控制程序,如对账目或重要文件采用读写保护或编码时间锁定,对被保护数据资源的存取操作进行详细记录和跟踪检测。五是提高人员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严明职责,提高使用计算机系统人员的素质,对预防计算机舞弊事件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这也给CFO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不仅应当具备丰富的理财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

二、严格财务制度,防范假账和会计舞弊

第9篇: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分析范文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 会计监督

会计集中核算是会计委派制度的一种新的会计核算模式,通过会计委托记账,对所辖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业务。从2001年中国各行各业陆续实践至今,会计集中核算已经在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的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对石化分公司而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旨在集中分公司各二级单位资金,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既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也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保证了信息资料的真实完整、及时和统一。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优点及实行的意义

会计集中核算的模式,最直接的实现了会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和推广了会计电算化,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有利于财务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管理,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了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现象,核算中心有权对各单位的收支事项和凭证进行合理性、合法性审查,对不符合政策、法规规定的收支和凭证可以要求有关单位纠正或补办手续,资金的使用管理由以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监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单位财务收支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减少了部分单位在使用资金上的随意性,杜绝不合理的支出。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可实现财务部门对企业资金支出的全程监督,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企业资金挤占、挪用、截留、浪费等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有利于财务部门对资金的统一管理,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防止财政资金的沉淀滞留,从根本上改变了目前下辖单位企业资金管理分散,各支出部门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有效地提高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逐步实现公平分配和提高企业管理效能,也有利于节约工作成本。在原来分散核算体制下,由于依法理财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企业资金支出管理缺乏严密规范的监督机制,导致各单位严重的分配暗箱操作和随意性大的现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的每一笔支出都须经会计核算中心严格审核,不符合规定的票据不予受理,不合理的开支不予批准,对超范围、超标准的违纪、违规支出果断予以拒付,确保企业资金使用的合理和安全。

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信息质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前,有的单位财会人员素质低下,无证上岗现象严重,各单位自行设置会计机构,任免会计人员,工资报酬、日常管理都隶属于所服务的单位,可以说会计人员仅对单位领导负责,因此很难规范会计从业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从人员配备到会计核算从财务部门到单位内部层层把关、科学管理,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严格了会计核算制度和程序。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人员虽然不多,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对会计人员的选调、培训、考核、奖惩有着严格的制度,在上岗前必须接受岗前培训,上岗后加强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而且会计核算中心机构的会计人员,在公开、公正、高效、廉洁、透明的工作环境下对所有核算单位的会计业务,按照统一、规范的核算程序和要求进行业务处理,并且全部采用了现代化管理手段,避免了做假账现象的发生。所以,客观上为提供准确的信息打下了基础,并从根本上提高了会计人员素质。

因此,会计集中核算强化企业管理监督、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成效明显,但是和很多事物一样它可能不是尽善尽美的,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二、会计集中核算实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弊端探讨

会计集中核算后下辖单位忽视会计工作,财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下降。表现在:认为有核算中心把关,单位的内控管理越来越弱化;经费支出没有计划性,有钱就用,没钱再打报告要,不考虑现有财力的承受能力和预算安排;单位资产管理松懈,认为集中核算后账实管理分离,资产管理是核算中心的事,以致购置、调拨、报废等资产迟迟不到核算中心报账,甚至可能出现跨年情形,核算中心无法知晓各单位的资产存在情况,致使核算中心的账与单位实物不符等。

会计核算中心与财务部门对接上存在缺口。对有些专项资金管理不够严格,跟踪问效流于形式,使得会计核算中心在专项资金的监管中难以控制。形成专项资金“跑”、“冒”、“滴”、“漏”,支出效率不高。

会计管理职能相对弱化。实行集中核算,强化了外部会计监督职能,但由于会计核算中心无法及时、全面了解和直接参与到单位财产购置、资产运用、合同订立等经济活动中去,造成会计管理职能在单位内部难以深入。

举例说明,譬如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就是相互脱节的。会计核算中心将记账、算账等工作进行了集中,而财产物资等需要反映的客观经济事物仍分散在各个基层单位。如果单位领导与记账员法制观念淡薄或工作疏忽而未能提供真实情况,会计核算中心将无从得知各单位的资产实有状况,造成会计信息不准确。

会计责任的认定不明确。我国《会计法》规定,单位领导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按照有关原则,会计核算中心只担负核算和监督职责,而不能代表单位行使会计主体职责。但个别单位出现了削弱单位财务工作的现象。同时,经费支出的审批权用得也比较随意,对会计业务的审核往往流于形式,会计集中核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位的核算权和会计监督权,也相应地改变了会计责任主体资格。如会计财务处理出现差错,单位会计信息失真或泄密,单位领导贪污挪用单位资源,责任难以确定。

三、应对措施

上述所指出的会计集中核算中可能存在的弊端,会严重的影响会计集中核算的推行成效,为了能够更好地完善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核算中心应完善自身素养,保证会计服务质量。作为会计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做到服务与监督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既不能脱离服务搞监督,也不能失去监督搞单纯的服务;既不能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影响甚至干预单位的正常工作,也不能应付了事,甚至一团和气,放弃监督。核算中心可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自身的工作,得到分公司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和理解。

第二,选拔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加强基层单位记账员的管理与培训。会计核算中心应配备高素质的会计人员,要培养出一批具有高水平的会计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的会计人员队伍,使他们熟知包括财会、审计、电算化以及税收等各方面与本工作相关的知识,还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不做假账。另外,基层单位记账员的素质也直接影响着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相关部门也应切实抓紧对记账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职业道德使其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第三,完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记账员在做好本单位的记账工作外,还要处理好经费预算治理、固定资产治理,建立起财产物资实物账并由财务主管负责登记,定期组织人员进行财产物资的盘点和核实,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财产物资增减变动和领用手续,定期与会计核算中心的总分类账进行核对,切实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另外还要建立“大额借款、大额支出、超指标、超计划用款”审批制度,制订预算单位的财产物资治理制度等,明确相关责任人。

第四,会计核算中心要转变职能,加强支出的监督治理,从核算型部门向管理型部门转化,要彻底扭转将其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核对各部门预算指标情况,可以严格控制各部门的用款进度,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会计核算中心在收到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后应确定是否可以支付,如何支付,然后才可以通知银行付款,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确保资金的使用安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尚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但其在加强企业资金收支管理、改变会计核算方式、预算执行情况控制等方面都将取得了成效。不能因为其可能存在弊病就抹杀其重要的作用,分公司管理层应该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和弥补不足,不断的使其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广东.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若干问题的思考[J].时代经贸,2008

[2]郭成林.财务集中核算之我见[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

[3]王广东.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J].时代经贸,2008

[4]利忠.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

[5]叶振鹏.中国财政改革:难点与热点[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