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精选(九篇)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第1篇:城市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动力支持,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建设,任何规划都不能只从眼下利益出发,城市的规划设计关系到城市发展,而要从能否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析。

一、目前我国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

1、生态环境的破坏 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的日益发展,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大中型企业。在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一些工厂都建在了市区之中,在每天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废气,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国家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作用却是微乎其微的。

2、生态环境没有做到合理布局 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的日益发展,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大中型企业。在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一些工厂都建在了市区之中,在每天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废气,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国家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作用却是微乎其微的。 居民生活质量的好坏不单要看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设施的完善程度,还要看其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具备健康的生态环境。一个城市是否适合居住不能只看城市的规模和建筑,更主要的是看有没有合理的布局和健康的生态环境。我国现在的城市规划建设在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虽然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如水土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并对大型和重要建设项目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制定水土保持方案。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论是具体部门还是领导都对此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了法律法规不能得到具体落实。

3、不应该过分的聚集,形成网络模式 目前,我们在认可大城市的背景之下,针对其怎样发展的事项,现在有两类看法。第一类是大饼模式的。剩下的一类是相对不集中的,多个中心并存的网格样式。实践证明,使用第一类的话,我们的城市将会面临非常严重的生态问题,而且人口过度的聚集,道路非常堵塞,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政经层次的不利现象存在。

4、节能环保设计方面存在问题

现代城市住宅的设计仅仅考虑的是外观的设计,在节能环保方面基本没有设计,这就直接导致了大量的能源被浪费掉了,比如说北方供暖,如果考虑到管网对热量的调节,房屋保暖设施等方面有所改进的话,改地区在供暖所投入的资金方面至少降低6 成。政府在宏观控制方面进行调节,会使效果大大改善

5、道路设计不具备科学性

部分道路只知道要拓宽,但是路面的配套设施也没有在拓宽的时候设计进去,导致环境进一步恶化。比如部分道路在改造建设的过程中,要将道路两边的树移走,绿化全部去掉,施工结束后又不进行重新栽种。

二、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1、在城市规划设计理念上创新思想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城市功能需求不断扩张性要求我们在规划设计中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合理处理环境、人口与发展的关系,建立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在城市建设中节约保护资源,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设计理念最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性化理念,将城市建筑的可持续功能、与自然共处的功能、舒适宜居的功能完美诠释;强调和谐的基本准则,合理的确定城市化的程度乃至城市发展空间,严格遵守绿地、历史保护区、给排水工程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利用规律,合理有效的规划城市的建筑功能;在思想上具有规划配套的思想。用发展联系的思路规划城市设计,达到一座建筑的矗立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资源,提高建筑居住的性价比指数。

2、在城市功能结构规划上创新

城市的功能与城市的规划密不可分,好的城市设计能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增长空间,更多发挥城市功能效应。在城市规划功能上的创新,对于规划的目标、城市功能定位、未来城市发展规模、规划布局、设施配套都作出了规定,为城市功能设计提供了标杆。具有 “区域整合、多元融汇、有机聚合、核心引领”规划理念。城市的规划要与经济政治的发展相适应,具有创新的思想,才能不断推动城市现代化发展,实现城市强大的功能,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

3、在城市规划文化特色的创新

城市规划设计的思路上要摆脱单一设计的思想,应该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因素统筹进行。城市的建筑应该具有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能经历历史长河的洗礼,城市规划建筑具有明显的历史文化特色,是城市品位与内在价值的体现。在设计历史浑厚的城市建筑中,要在细微之处体现当地的文化与民族风情,丰富城市规划设计的内涵。总之,要在规划设计中凸显特色、尊重历史、创新设计风格,将建筑作品赋予时代性和整体协调性,扩展城市规划的功能效果。

4、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在传统的城市建设中,很多都是为了单纯的追求经济的发展而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问题突出,造成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要建立生态城市,就要在规划中以国家土地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根据城市目前的发展趋势和环境的现状,对城市的土地资源、水、和动植物物种做出合理的规划,并拟定相对的保护措施。

5、 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

加大对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的研究和引进,如新型快速充电纯电动车。大型交通工具使用过程中要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因而有必要加强对控管技术、末段处理技术以及发动机技术的研究, 以便能够对温室气体进行高效的处理和回收。依据城市当前的能源结构以及交通现状, 考虑引进国外对碳税征收的方式, 按照一定比例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征收使用税。在城市中大力倡导乘坐公交车, 尽可能采取功能重构、环境改造、空间紧凑的布局方式,路程较远时提倡公共交通, 路程较短时使用碳排放量低的交通工具。

6、对于大气污染展开的应对

在城市的环境污染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即尾气。除此之外,还有废弃物或者是一些别的污染等。车辆在行驶的时候,释放大量的气体,车辆通行带来一些声响,有非常多的尘土,严重的危及到人们的健康,而且会有道路堵塞现象发生,该项内容在城市中出现的几率非常的大,民众没有任何的好的措施来应对这种现象。在国外的一些地区,对于这种问题已经做出了非常深入的分析,具体的讲就是掌控车辆。目前发达区域,它的市中区域的车辆不断的变多。在市中心设置停车区域,汽车不能驶入中心区,人进入中心区步行或乘公共交通。像是北京之类的城市可按照此类措施,合理的掌控老城的车流情况,在一环区域内,一般的小汽车不能进入,公共交通和在此区域内居住与办公的车辆可以通行。目前,我国的汽车产量非常的大,假如将其出口是有一定的益处的,但是把它们放到国内市场中,就会导致一定的不利现象。因为发展一辆城市私人小汽车,城市要增加一定数量的道路面积和停车场面积,现在的问题是,只看生产一辆汽车增加多少国民经济产值,而没有计算相应增加的配套设施开销,车辆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然而与之协调的设备等的建设速度并不和它保持一致,因此一些区域经常性的会面对道路拥堵,各个角落都变成了停车区的现象。目前,我们逐渐的意识到城市应该掌控车流,而并非是让车流来掌控城市。

结束语

城市离不开创造性的规划设计,需要城市规划的科学指导,创造性的规划设计需要前瞻性的理论指导。城市规划应体现环保节能理念,进而保证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月菊.浅谈现代建筑工程设计中环保节能理念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3)

第2篇:城市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1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是对土地功能的利用,是在对土地的性质研究后对之作出的综合利用,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样的建筑,哪些最好用作公共绿地,哪些应保持其现状。

城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应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东西,都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适当的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美学原则,即形式美原则。

规划师、建筑师、道路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都必须表现精巧的美,但又必须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即它们联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城市景观。例如,上海浦东的陆家嘴上,在南京东路纵轴线延长线上建成的亚洲第一高度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其建成后所得到的景观,不是简单的A+B=AB,它等于X,这是一种新的因素,是南京路空间的延伸与定位。

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规划工作在确定城市规模与性质后,其景观设计就应反映城市的性质。如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城市景观组织中透着浓郁的古都气息;首都北京的长安街政治气氛浓重;杭州作为旅游城市,山光水色气脉相联、自然景物与人文环境融洽。

城市景观,还应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功能分区与布局。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各地不断出现了工业城市、工业区,一些现代化的厂房、高炉、水塔、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就成为这类城市的景观。

原有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自然的水域和丘陵,原有的建筑物的类型,都是景观设计的创作之源。

2城市景观形成要素

人们对一个特殊的景观或整个城市的印象,不仅仅来源于视觉,对城市的印象,还来源于自身的回忆、经验、周围的人群等等,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建立起关于城市局部的印象,形成一系列在精神上或心理上的相互联系的形象,但一个城市的基本形象则是他同时代人所共同的感受。

每一个建筑物都会影响城市景观的细部,并可能影响到城市整个形象的整体。人们共同的心理上的城市图象由人们所看到的许多东西的综合。

构成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有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五种:

路:一个城市有主要道路网和较小的区级路网。一个建筑有几条出入的路。城市公路网是城市间的通道。路的图象主要是连续性和方向性,因此应构成简单的系统,起点和终点要明确。路旁的建筑和空间特性是方向性的基础,有助于对距离的判断。

区:它是较大范围的城市地区,一个区应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功能,并与其他区有明显的区别。城市由不同的区构成,如居住区、商业区、高等学校教学区、郊区等等。但有时它们的性质是混合的,没有明显的界限。

边缘:区与区之间的界限是边缘。有的区可能完全没有边缘,而是逐渐混入另一区。边缘应能从远处望见,也易于接近,提高其形象作用。如一条绿化地带、河岸、山峰、高层建筑等都能形成边缘。

标志:是城市中令人产生印象的突出景观。有些标志很大,能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如电视塔、摩天楼;有些标志很小,只能在近处看到,如街钟、喷泉、雕塑。标志是形成城市图象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使一个区获得统一。一个好的标志既是突出的,也是协调环境的因素。

中心点:中心点也可看作是标志的另一种类型。标志是明显的视觉目标,而中心点是人们活动的中心。空间四周的墙、铺地、植物、地形、照明灯具等小建筑物的布置和连贯性,决定了人们对中心点图象的形成能力。

道路、区、边缘、标志和中心点是城市图象的骨架,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景观,在城市规划时,应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以激起人们对整个城市的想象。

3城市远景和轮廓线的作用

每个城市都可能有引人注目的远景景观。进入和离开城市的景观是城市的珍品,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点,需要保护一些有价值的城市景观,或采取某种手法,去平衡这些景观。

城市的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如上海的外滩建筑群轮廓线,同时也是城市潜在的艺术形象,城市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是唯一的。对每一幢可能改变城市轮廓线的建筑都应研究它与城市的整体关系,特别是远离市中心的一幢较小的塔式建筑,常能使城市轮廓线得到改进。

远景和轮廓线的另一景象是夜里的灯光,富有戏剧性的灯光以及黎明和黄昏的朦胧的阳光提高了城市的艺术感染力。

4城市各类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可分。

4.1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城市中心的景观能否产生良好的视觉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从市中心有什么远景可以眺望?怎样使人去观看重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与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4.2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1)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2)娱乐建筑的空间,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3)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市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

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

第3篇:城市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合流制;分流制

一、规划设计给水系统

我国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扩大了城市规模,并逐渐使变频供水系统得到推广,尤其是智能供水系统,在城市给水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情况提升了市政城市供水的复杂度,也增加了用水高峰期的供水量,由此满足居民的用水需求,城市供水厂也因此增加了供水量。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给水系统过程中,要掌握城市用水量的变化,并制定合理方法对日常用水量进行控制。设计人员还应考虑城市供水的安全性,并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供水系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时间,将未来城市供水系统的发展空间预留出来,从而确保规划设计出最适合城市经济发展的供水系统。

在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城市主要的供水方式以变频供水设备为主,这种方法提高了城市的用水效率。在给水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是用水高峰期,供水量很难在短时间内,大幅增长,以至于导致用水系数波动过大。为了适应这种用水量的变化,应扩大时供水厂的规模,提高水塔水位,从而储存更多水资源,确保城市有足够的存水可以应对用水高峰期。这种设计方案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为给水工程的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设计排水系统

现阶段,防洪排涝是昆山市城市建设排水系统的重要工作,是推动成功城市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动力。在进行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城市防洪排涝的工作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主要是内洪和外洪。内洪主要是排放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外洪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在设计城市排水系统中,应针对水流量较小地方,设计水资源排放,并综合考虑排洪和排水,通过这种方式完善城市的排水系统。在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如何将雨水及时排出,并保证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在规划设计雨水系统中,要明确城市的防洪排涝系统的建设,并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将雨水系统与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最适合城市发展的市政雨水系统,提升城市生活的安全性。以某城市的市政给排水设计为例,综合分析该城市的雨水系统设计。因为地域和气候不同,该城市有较长的雨季,降水量较多,经常形成大量积水,导致水库积水量不断增加。所以针对这种现象,相关设计人员要做好雨水系统的规划,这项工作于防洪排涝工作和尝试竖向规划相连,尤其是平地地区,对三者结合的这种情况,具有较高的要求,例如蓄水问题和积水问题。还有一些地方在设计河流时,运用的是五年一遇不漫溢的标准,相邻市政路面的排水设计应规定在重现期一年以内,一旦出现洪灾,就会给地下管道带来很大压力,导致水体外流的情况出现,所以设计人员应合理控制压力流,协调竖向标高,使排水性能得到提升。

我国一直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在昆山花桥规建局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中,时刻注意绿色和低碳的环保理念,并将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考虑进去,使环保的绿色理念贯彻到千家万户中,从而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进行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忽视了环境保护问题,只重视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这对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运作具有一定负面影响,长此以往,会出现重大问题。

三、设计合流制和分流制

在市政道路的给排水设计中,应采用合理的方法处理污水。昆山市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都通过集中污水的方式处理城市的污水,如果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能够提高污水处理的工作效率,还能提高污水处理的质量。但是在长时间的污水集中处理中,需要大量的污水投资,而且水资源在运送途中还会消耗很多能源,处理后的水资源排放,也需要资金,所以集中处理污水这种方法逐渐淘汰,目前,城市多通过合流制的形式处理污水,同时污水处理又属于分散化发展,能够减小污水处理的资金投入,这种水资源被处理后,就能被利用,使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在城市中,人们生活和生产产生的污水,一般都选用合流或分流的形式进行处理。城市新城区通过用的都是分流的形式,旧城区采用的都是合流的方式处理污水。从市政工程中,排水系统来讲,分流制的污水处理,并不适合我国城市发展,因为城市雨水系统和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出现交叉现象时,那么分流的污水处理方式也等同与合流制的处理方式。所以相关单位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应从化粪池入手,但是这种工作的技术性较强,所以施工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和团队精神,确保分流制得到有效实施。水体污染的程度较高时,可以通过截流式合流制,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处理污染水体,并具有明显的效果,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更适合使用这种方法。国家强调合理利用水资源,所以应从水体的污染控制逐渐变成水体的生态修复,这种优化设计能够提高水体的利用率,污水厂可以适当将水体污染融入江河,因为江河具有良好的自净能力和恢复能力,可以从源头上对水体污染程度加以控制,进而从污染源上处理污水问题。

在城市市政工程给排水的规划设计中,要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市政给排水只是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的一部分,所以应参考城市的整体规划与城市设计相协调。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城市现有的市政给排水系统,只有保证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相协调,才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应详细分析城市的设计方案,使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更加合理、科学、完善。

第4篇:城市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关键词]绿色城市;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227-01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绿色城市的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生态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绿色城市的建设象征着一个城市更高水平的发展。我国近年来虽然对绿色城市规划设计方面进行饿了一定的研究,其研究应用在实际的绿色城市规划中也取得了十分有效的成绩。但是,随着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对绿色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因此,对于该课题的研究还有待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一、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绿色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进行绿色城市设计和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节约能源,社会经济发展是离不开能源的,所以必须重视能源的开发以及节约,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重视位置、居住情况以及交通方面的规划,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城市更好的进步和发展,城市将来的竞争力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绿色城市指的不仅仅是节约能源还包含了城市环境以及空气质量等方面,现代城市很多城市尾气污染都非常的严重,所以,有必要落实和提倡绿色交通。城市在进行绿化设计的时候还必须根据城市将来的发展进行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绿化设计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进行建筑物颜色选择的时候,根据其位置进行设计和施工,能够让人们更好的体验到生态,并且还能够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方面的要求。

二、绿色城市意象和城市形态

2.1 绿色城市的特征

绿色城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宜居的城市:城市结构的规划设计满足宜居、社会安全、宽容和包容性,有利于提高生活品质。(2)创新的城市:生态城混合各种城市功能和城市密度,营造了一个有利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创新性环境。城市节点创造了开放的氛围,为各种商业活动提供机会。(3)交通便利的城市:由城市节点强化的紧凑型混合使用的城市结构是人们出行畅通的基础,并通过优先行人、自行车、公共交通,发展可持续交通模式。(4)绿色和蓝色的城市:公园是作为公共和社交空间来设计的,它与周边的建筑环境紧密结合,便于从各个街区方便到达。这些空间由河道和绿色通廊形成的网络相互连接。

2.2 城市设计指导思想:绿色风景式城市门户

以深圳光明新区规划为依据,适应光明新区发展战略,完善与加强光明新区的城市功能与布局,促进城市门户职能的发挥,带动片区城市建设。发挥片区的山水景观优势,运用城市设计手段,塑造环境优美、功能齐备、设施先进、营运高效独具特色的风景式城市门户中心区。以可持续性发展的现代化的生态山水城区为目标,有机组织城市空间布局与环境,促进生态、文化与效益的有机统一。

2.3 城市设计概念:城市在绿色风景中

以建筑“绿色风景式城市门户”为目标,架构现代化、生态型、综合性城市平台。

2.3.1 制定长期目标,以可待续发展为指针。

2.3.2 根据地块空间结构特点,形成“一轴、四片、一中心”的整体布局结构,突出商务中心、会议体育中心、产业园区、休闲游憩四大功能。

2.3.3 强化绿色门户形象,塑造由东向西,由自然形态向都市形态层层递进的空间印象,并以一系列标志性节点递次强化鲜明的个性特征。

2.3.4 突出山水城市特征,在以山水为特点的基础上,尊重自然,保留自然山体和水体,建立一种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的城市空间,突出以山、水为自然景观特征的城市面貌。

三、绿色城市规划设计指标体系的确定

指标的选择要综合考虑使用角度、理论层面的要求以及操作的有效性,同时与国际、国内、地区、城市的层面都能够衔接。各种指标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规划类指标和管理类指标。在项目的城市设计阶段,规划指标是首要的。

指标体系遵循着“一体化网络”模式建立,是基于综合性和多学科的方法基础之上,其概念模型如前面章节所述,这一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在设计中确立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城市的基本原则。

各个领域的专家在各自的专业范围内确定了一些最重要的指标和适用于本项目的合理的目标数值。这些数值是经过了中国与国外的法规和最佳实例经验的对比选择,此后又用一体化网络的综合方法,集中并逐个评估这些指标。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一方面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基于各种有关的技术方面,以及考虑到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其他因素上的合理性。目标应确定为实现主要的目的和总体期望需要达到的数值标准。目标应具有可度量性;避免重叠的指标;以及与项目可持续目标的很好的相关度。

绿色城市规划设计空间结构布局

3.1 中高外低,沿城市界面

同样以深圳光明新区为例,此可概况为“一轴、四片、一中心”,其中四片和一中心都沿一轴铺开,形成清晰,有机的整体。一轴:由东侧山脉开始,由东向西的一条功能景观轴线。四片:指四大功能分区。一中心:指中心火车站及中心广场生态景观区,这一绿色开放空间将四大功能片区在空间上组织和联系起来。

3.2 交通和土地利用整合

一个城市的交通方式的水准,支持程度,能够决定该地区可能吸引的客户对象和地区的服务品质,还能决定或者制约开发的强度,城市巴士、地区巴士、城市轨道交通相结合的公共交通服务系统,对于维持人们正常的工作与居住、工作和生活秩序,形成生活品质的基本保障具有导向作用。

3.2.1 交通导向发展和位置策略

寻求服务与交通运输的需求之间的平衡,是交通和土地利用整合设计的基础,通过支持公共交通的发展,将日常生活对私人小汽车的依赖从根本上结构性地减少。交通与土地整合规划密切结合,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范例就是DD交通导向发展(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简称TOD),以及位置策略。

为了实现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目标,就必须减少小汽车交通量,并且提供多样的高品质的公共交通服务,并组织良好的交通运输体系,有效解决交通堵塞问题,交通运输规划与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充分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3.2.2 减少交通出行需求

产业、贸易、居住,对客运和货运的需求,构成了一个城市的交通运输。为了交通运输量(每次出行的距离与机动车总数的乘积)的最小化,必须规划基础设施良好、功能布局合理、人口密度高的城市。

结语:综上所述,对于绿色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无论是对于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的发展而言,还是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而言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绿色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绿色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涉及的方面很多,而且每一个方面的研究都比较复杂,再加之相关领域对于绿色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研究程度。因此,在今后的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的发展中,要不断的加强度对绿色城市建设的重视和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绿色城市规划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英]克利夫・芒福汀,绿色尺度(陈贞高文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第5篇:城市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关键词:城市排水规划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 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市政排水工程的简要介绍

在各大城市甚至是全国性水资源都比较匮乏的当前社会大环境下,如何科学解决水资源短缺以及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城市污水作为一个重要的水污染源,我们又该如何去处理?这样一个严峻而紧迫的任务摆在了我们城市排水管道系统规划设计工作者面前。所谓的城市排水系统是处理和排除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工程设施系统,是城市公用设施的组成部分。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城市排水系统通常由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组成。在实行污水、雨水分流制的情况下,污水由排水管道收集,送至污水处理后,排入水体或回收利用;雨水径流由排水管道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

城市排水系统规划的任务是使整个城市的污水和雨水通畅地排泄出去,处理好污水,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

首先,规划设计的基础资料是决定规划设计质量、工程投资、社会与环境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其真实性不容忽视。主要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道路、给水、电力、防洪、环保等专项规划,受纳水体资料;同时包括自然地理及气象资料,现有城市的排水系统级措施,城市周围的山洪排放,河道的防洪能力和措施;还包括工业排水量及水质,当地污水灌溉、污水回用现状及规划等。

立足排水与污水处理角度的规划与设计

排水分为分流制和合流制两种基本形式。排水规划设计宏观层面所面对的是大范围的思考,涉及到规划区范围以外甚至跨城市、跨地区的区域性问题,影响深远,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排水方面主要是防洪排涝规划设计以及河网区域污染控制,它要求我们必须有开阔的眼界与系统创新的思维。 (一)防洪排涝规划 1.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是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和设计的一项重点工作。科学、有效的把握好城市防洪排涝规划,需要我们正确的处理好城市中的外洪和内洪工作。针对城市的水库、防洪堤等外洪方面,要着重做好预防工作,排除可能发生洪涝的各种因素,并定期派相关检查人员对其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2.排洪措施:排洪措施主要有地面全抬高方案和雨水泵加滞洪区方案。对于山区,考虑到内洪来得快、退得快,设置雨水泵站效益不大,宜建设排洪渠、排洪沟等相应设施,保障居民的人生财产安全。

从环境保护、防止水体污染方面考虑,分流制比合流制好,但合流制建设费用较少。

(二)污水处理

城市污水一般采用一级处理或二级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应该设在城市水体的下游、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不受洪水威胁、便于污水利用的地方。污水处理厂与居住区或公共建筑要保持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污水处理业界比较推崇污水集中处理。但笔者认为应该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处理方式,这样既可以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也可以节约污水处理的成本,提高效益。

(三)区域水资源平衡与区域排水。水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着分布不均以及水质性缺水现象,认真进行水资源平衡,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倡区域供水就显得十分重要。 区域供水未来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善城乡供水水质,提高乡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二是置换水源,有效控制地下水过量开发,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三是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约宝贵资源和有限资金;四是促进了供水行业集约化发展,增加了企业经营效益,提高管理水平。 三.关于排水管道与排水沟

收集沿途居住区和工厂排出的污水和雨水的排水管道内的水流,通常是凭借管道的坡力自流。为减小埋设深度,城市排水管道一般敷设在地势较低处,并尽可能使管道的坡向同地形一致。有时要设置中途排水泵站,将管道内的污水或雨水提升后,再自流输送。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施工造成管道变形超标的问题,应确保管道两侧回填土的回填质量,必须分层夯实,使其密实度能够达到95%以上。

排水沟道一般分为干沟、支沟、斗沟等数级,当排水面积较大或地形较复杂时,排水沟道级数可适当增加。它主要用以排水,有时也起到蓄水和滞水作用。为了节省排水费用和能源,还要尽量利用排水区内的湖泊、洼地滞蓄一部分涝水。

对于城市的一些缺水地区或者是地下水比较深的地区,应科学、有效的进行施工规划设计,使雨水不排入下水道,而被地面渗透掉。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增加地下水的补给,涵养地下水,同时可以减少城市排水符合,减少城市排水管道的施工投资。同时,也可以再城市给排水规划中,设置雨水储水池,合理的实现水资源的利用。

结束语:总之,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对于城市的健康、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为了更好的完善城市市政排水规划设计体系,我们应该立足实践,统筹全局,坚持用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建设城市市政排水系统。

参考文献:

[1] 原.新形势下分析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2(11)

[2] 胡珊.城市规划中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的重点和难点[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08)

[3] 吴生玉.浅谈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J]. 科技风. 2011(23)

第6篇:城市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关键词: 城市规划;生态平衡;绿色容积率

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一项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蓝图要包括很多设计要素,设计者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自然生态平衡、绿色容积率和节约能源这三大因素。这三个因素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他们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他们之间的关联,合理的分析各种情况,这样才能设计出一张科学、合理、可以让人接受的城市规划蓝图。

一、城市规划的自然生态平衡设计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侵占了大自然的大部分区域,有限的资源已经被开采殆尽,野生动植物逐渐灭绝,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目前,人们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所犯的过错,为了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地球资源,人们已经在进行城市规划的同时首先考虑到是否能够维持该区域的自然生态平衡。现有的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规划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自然生态平衡的城市规划理念

全球经济的发展是以自然资源的消耗为代价的,城镇的建立与发展是以占用大量自然空间为代价的。长此以往,地球的资源终究会被用光,地球的空间将会全部被钢筋混净土的城市所占据,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树立自然生态平衡的城市规划理念,使我们能够保护自然资源,与大自然空间共生、共融。在城市的内部,应该将自然绿地空间系统融入城市,以保证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在城市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1.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城市人口提供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安全的水源,安全的燃气资源以及安全的空气质量。

2.使用经济激励手段提高有关部门的技术创新和旧城区生态环境改造的积极性,刺激各部门树立自然生态平衡的城市规划理念。

3.利用太阳能、风力、潮汐等可再生能源,它们可再生、无污染,对生态平衡有着极大地好处,此外,生活垃圾的废物利用也要提到工作日程当中。

4.提高生态意识,加强生态教育,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生态城市是人类居住区的理想形式。对于生态城市的度量来说,要从生态意识、生态卫生、生态景观、生态经济、生态安全等5个方面来设计生态城市的度量方法,并以这种度量方法对具体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进行分析评价,以期推动城市建设。合理系统的生态城市度量指标体系及方法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城市的度量研究将会更进一步展开,度量方法也将会更加科学、合理。

(二)建立多中心、分散的网络化城市群

以往我国在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规划中大多采用大饼式或带状无限延伸的方式。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导致了城市人口过度密集,城市交通堵塞严重,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自然生态平衡遭到了极大地破坏。与此同时,这种规划方式还引发了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这种城市规划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掉。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多中心、分散的网络化城市群。这种城市规划方式极大地消除了以上出现的弊端。由于这种规划方式可以使城市内部的运作更加灵活,城市的新陈代谢更加流畅。因此,它有效地保持了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

(三)城市中空气污染的控制

城市中的空气污染主要包括汽车的尾气排放、工厂的废气排放以及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汽车尾气排放。虽然目前国际知名的汽车协会已经对汽车尾气VOC的含量做了强制的规定,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私人用车的数量不断增加,总的尾气排放量已经相当可观。应当如何解决这些严重的污染问题,国外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那就是尽量控制市中心私家汽车的数量。但是,目前我国政府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导致尾气污染和汽车噪音以及交通堵塞越来越严重。因此,我国在进行城市规划的同时应当适当限制市中心的私家车流量,在城市的建造停车场,在个别地区设立禁止驶入的通告牌。

二、绿色容积率是城市建筑和规划的生态量度

把植物和城市建筑相结合有许多的优点,例如:植物的绿荫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减少城市建筑的降温负荷,有助于降低城市建筑的热岛效应。植物对城市的水文也有一定的益处。它们能够直接承接降雨,生长的土壤也有助于减少地表径流,余下的雨水可以被收集以供我们在城市建筑中使用。建筑物内部的小型植物也可以有效地净化室内空气。绿色容积率可以作为一个城市工具应用于城市的总体规划中,也可以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工具被应用到单体建筑中。容积率值的可以从如下三种方式中选择:

1.它可以是设计师或使用者所期望的绿化程度。

2.绿色容积率值也可以右地域预设的功能来确定。

3.绿色容积率的价值也可以通过生态学来决定,或者以地域在未发展之前的叶面积指数值为依据,通过对地块绿化的恢复来反映其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绿化状态。也可将其视为生态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该规划对于不同地点的叶面积指数值有不同的要求。

三、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节能思想与措施

随着全球对能源的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迅速消耗,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将节能思想体现在城市规划中:

1.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采用节能建筑,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

2.在城市生态环境的利用和保护中提倡偿还原则。

3.城市布局的规划要紧凑,要提倡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

四、结语

城市规划关系到人类社会的最终发展结果,它可以增加社会文明、提高城市素质。只有合理的把以上三点要素纳入到城市规划中来,才能使城市规划更加合理,使人类城市与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共同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丽敏.浅谈城市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1,(05).

[2]李长焕.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04).

第7篇:城市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关键词:排水规划;市政工程;城市规划;排水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S276 文献标识码: A

1 城市给水系统的设计与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已出现水资源短缺现象,解决水资源的问题已成为城市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因为水资源是有限资源,所以要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及用地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实行节水工程,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还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调整种植结构,种植抗旱植物,推行节水灌溉。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当地的情况,在雨水充沛的季节,储存剩余的水资源,把用水的项目放在用水的季节,在比较干旱的季节从事非用水行业,与此同时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城市水资源问题也普遍存在。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给排水规划必须把握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水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分布不均,而且根据要水质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设计方案,市区给水系统规划要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倡城镇及片区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要做好水资源供需平衡首先要做好需水量预测工作,主要因素有:城市和村镇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林牧渔等方面的用水,还要考虑流域江河本身生态流量需求,其中区域供水未来发展主要体现在改善城乡供水水质,有效控制地下水过量开发,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促进了供水行业集约化发展,提高管理水平。

2城市给排水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难点

城市处理污水的方式是一个城市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必备考虑要素,在城市排水设计中要秉着节能环保再利用以及运用新科技的原则,将给排水环保设计进行到底,在给排水设计中要考虑到管材以及基础施工等等所可能带来的问题,将水污染的设计与城市的发展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这样就可以根据城市的发展来计算和确定所需要的设计图,可以以较小的经济投入获得高效的排水系统。

城市的给排水设计不仅仅是处理好生活以及生产上的水资源利用及其污水的排放,更为重要的是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到自然因素可能造成的对于城市发展的威胁,也就是说当发生洪涝灾害时应该有一整套可以利用的水资源的泄洪渠道,在发生紧急事件的情况下,保障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3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

3.1宏观层面分析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从宏观层面分析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是大范围的思考,涉及到规划区范围以外包括跨城市、跨地区的区域性问题。在给水方面,主要体现在水源及其保护、区域水资源平衡及区域供水规划;在排水方面主要是防洪排涝规划设计以及河网区域的污染控制。

防洪排涝是城市的生命线,防洪排涝规划主要针对对象是外洪和内洪,外洪以防为主,如防洪堤、水库等;而内洪则是排蓄为主。对城市而言,在规划重现期内,不应有“涝”的概念,只有雨水如何及时排除或滞蓄起来的问题。过去排涝标准三天暴雨三天排完或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完,针对的是郊区和农田,这种标准是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的。因此将“防洪排涝规划”称为“城市防洪规划”和“城市排洪规划”则更贴切,这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防洪排涝重要性的认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排水是解决较小汇流面积上短历暴雨产生的排水问题,采用的是暴雨公式,暴雨时段控制在5~120 min,选用暴雨样本是年超大值法;而排洪考虑汇水面积大,目前多采用水文公式也即是暴雨推理公式,使用某重现期24 h暴雨量为基本数据,其选用暴雨样本是年最大值法。因此进行防洪排洪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排洪与排水重现期标准衔接问题。排洪规划重现期应根据城市重要性以及排洪流域面积的大小因素综合考量后确定。排洪汇水面积越大,重现期标准越高,大中城市排洪标准不宜小于20年一遇。

排洪措施主要有地面全抬高方案和雨水泵加滞洪区方案。对于山区,考虑到内洪来得快、退得快,设置雨水泵站效益不大,宜采用全抬高方案,但同时也要考虑现状村庄过渡,可设置局部的抽排设施。

3.2中观层面分析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中观层面主要体现在城镇及片区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譬如市区给水系统规划设计、中心城镇给排水规划设计、污水水厂外管网规划设计等,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随着变频供水设备的大量使用,特别是利用城市给水管网压力智能直接供水装置的推广应用,在中观层面出现问题是城市供水日变化系数变大,高峰供水量增大,从而相应加大水厂供水规模。因此在这背景下,城市供水系数应考虑设置对置水塔或高位水池的方式来降低日变化系数,同时也提升供水安全度。

同时给水系统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为未来留下发展空间,譬如道路管线综合时给水管位的预留、给水管径合理确定等等,避免重复投资,争取效益最大化。

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应与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城市竖向规划相结合,特别是地处平原、盆地的城区,这三者有机配合显得更为重要。同时雨水系统要进行必要的压力流校核,同时与竖向标高相协调,避免在重现期雨水溢水路面的情况发生。

3.3微观层面分析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微观层面主要为单项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和设计。比如工业或住宅小区给排水规划与设计,一座或几座建筑物给排水消防设计、一座污水厂设计、一条道路给排水设计等。一方面城市建设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具体新课题,必须采用新办法、新材料、新产品去解决;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具体规划设计必须符合节能省地建设新理念。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采用延时曝气这种高资源占用(材料、土地)和高能源消耗低负荷工艺,以耗能方式取得污泥稳定的工艺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从生活污水反应器发展趋势看是从活性污泥工艺和生物膜反应器向高效的移动床和流化床发展。

最近国内尝试使用一种高效载体生物强化A/O工艺,它是在A/O反应池的好氧池末端投加活性硅藻土,利用硅藻土的高效载体生物作用(流化床)和吸附,混凝及过滤等物化作用,实现生物脱N和物化除P,较好地解决了纯生物或纯化学污水工艺中脱N与除P相互矛盾的问题。

在给排水工程中推广PCCP管、PVC-u管、聚丙烯(PP)等新型塑料复合管材,符合国家以塑代钢政策。同时管道摩阻小、排水量大、施工方便,受到业主及施工方的欢迎。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施工造成管道变形超标的问题,确保管道两侧回填土的回填质量,必须分层夯实,保证其密实度。

在缺水或地下水较深的地区,应避免将雨水直接排入下水道,而是通过设计施工,将雨水渗透或截留。这一措施不仅可以减少排水负荷,减少雨水管道投资;而且能够增加地下水补给,涵养地下水,进行水生态修复。同时也可以设置雨水贮水池截留雨水作中水使用,但这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

4 结语 :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而绿色环保节能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因此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应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新技术来优化设计现代城市市政工程给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消防水系统等市政公用设施设计,寻求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阮仪三,王景慧,王林. 市政给排水设计[M ].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0.

[2] 赵中枢. 市政给排水分析[J]. 城市规划. 2010( 10).

第8篇:城市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关键词:城市公共停车空间;武汉市;中心城区;规划设计

Abstract: city traffic movement and stillness,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parking space static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Due to various reasons, many public parking situation of our city, this topic in Wuhan City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nalysis and study for issues related to public parking space planning and design. In order to solve our country city land tense circumstances of city public parking problem,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Keywords: public parking space in the city; Wuhan city; city center;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年来,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城市中心区机动车“停车难”的问题表现得最为突出。我国大城市中均存在停车空间规划滞后、投资不足、用地控制不力等问题。加上缺乏完整的停车法规和停车管理措施,造成乱停乱放、占道现象愈演愈烈,而停车空间布局建设的不合理也进一步造成交通拥挤,降低了道路上车辆的行驶速度,形成了停放与动态交通流互相干扰的恶性循环,使得城市环境恶化,也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因此,如何合理解决城市公共停车问题,对促进城市交通、美化城市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武汉市公共停车空间规划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武汉的繁荣发展,城市交通承载力也越来越大,而城市公共停车问题也随之变得越来越严重复杂。通过对武汉市的停车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武汉市公共停车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停车设施供给严重不足,缺乏统一规划

近年来尽管武汉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量有较大的增加,但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武汉市机动车数量增长快速,特别是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于开车出行的市民来说,出行交通拥堵、特别是停车难的问题依然严重存在。由于停车空间缺乏,停车需求大大超过停车位的供给,所以导致了大量占道停车和违章停车的现象,使原本拥挤的武汉交通变得更加拥堵。

以武汉市来说,在城市空间布局规划中缺乏对公共停车空间的总体布局规划,也没有很好地从城市交通系统战略的角度来看停车问题,缺乏对城市公共停车问题的总体把握,以至于在当前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公共停车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停车供应结构不合理

根据国家相关研究分析,我国城市各类停车设施合理的结构比重应为:配建停车位应占城市各类停车位总数的77%~83%,公共停车位应占17%~23%,路内停车位应占3%~5%。而武汉市目前的停车供应结构并非如此,市内公共停车空间不多,配建停车空间不足,因此诱发市区特别是中心城区停车状况比较乱,也难以管理,特别是路内停车比例相对于合理的百分比来说偏高,停车随意性强,大量占用了城市支路,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的畅通和安全。

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形态、功能布局不够合理

武汉市的停车规划较落后,没有跟紧城市规划的进程,早先城市规划中又没有预留足够的可建停车空间,加上武汉中心老城区繁闹地段人口比较聚集,又有新改建大型商业办公类建筑,导致了在这些繁闹区有各种类型的车辆占用道路,乱停乱放,人车混行。例如汉正街、江汉路周边、司门口等地区,这些地区每天人流量非常大,特别是周末假日,可周围却没有或者很少有一个正规的大型公共停车场,所以这些地区的交通状况非常差,并且存在着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缺乏相关政策,管理手段落后,停车设施技术水平较低

武汉市目前并没有出台具体的可实施性法规来对公共停车设施进行调控,对城市中乱停乱放的现象缺乏严格的管理处罚措施。另一方面缺乏建设保障,没有很好的政策支持,以至于开发商在开发的时候单方面追求经济利益,参与建设停车空间的积极性也不高。规划管理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时,没有做到从严要求,也是导致公共停车场建设存在一定困难的原因之一。

武汉市路内停车大都是5~10元,并且一般没有计时限制,而路外停车收费是实行计时累进和限时管理,收费一般为3~5元/小时。这种收费管理机制很明显没有受到综合调控,造成路外停车富余而路内停车拥挤并且影响了交通的畅通和安全性。

目前国内城市的停车方式多为地面上停车和地下停车库形式,这样的停车空间所占的土地价值并没有充分的被利用。而国内目前对新型的智能机械式停车设施的建设相对较少,武汉目前也很少涉及,而且对停车的管理基本还处于人工管理阶段,也没有先进的停车信息系统和停车诱导信息系统。

武汉市公共停车空间规划设计方法探究

根据以上的调查分析,面对武汉市公共停车这一方面的种种问题,我们应当重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下对武汉市公共停车空间的规划设计方面提出四点建议措施。

把公共停车规划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中

借鉴发达国家大中型城市停车空间规划设计的成熟经验,制定并完善与武汉市城市规划相统一的停车空间规划方案。政府及相关部门作出合理的调控,制定相应的具体实施政策和措施。

武汉市内有武昌、汉口、汉阳三大城区,土地利用形态十分复杂,交通任务繁重,而交通分布的各个区域都会遇到大量的停车问题。所以停车空间的建设要与城市的规划,特别是土地开发强度,相适应。

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从长远去看土地的使用效益

城市土地比较昂贵,开发商一般开发都追求短期的高利润回报,而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开放商在开发使用土地时,多考虑公共停车设施的建设。政府对开发商提供相关优惠政策,促使开发商建造公共停车场,这样从长远看来,是双赢,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优化停车管理措施

第9篇:城市规划设计研究范文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1 中国低碳城市的类型

中国在建的低碳型生态城市规模从几个平方公里到几十平方公里不等,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全盘新建型,另一类是调整提高型。

1.1 全盘新建型低碳城市

全盘新建型生态城市如中新天津生态科技城、曹妃甸生态城等,多建在非传统建设用地上:天津生态科技城用地位于海边,现状1 /3是废弃的盐田、1/3是盐碱荒地、1/3是有污染的水面;曹妃甸生态城填海造地。

1.2 调整提高性低碳城市

调整提高型生态城市如中新苏州生态科技城,南临苏州新加坡工业园,是工业园开发的拓展,目前已经进行常规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路网已经成形,部分市政管线已经敷设,地块划分基本完成,并非在场地原生态状况下的初始规划,而是在场地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条件下按照生态原则进行的改进规划。

2 当前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2.1技术方面的发展

在建筑物节能方面的应用上,在现如今建筑的能耗已占据社会总能耗的20%以上。据此,有的学者主张在城市详细规划和小区规划设计时,可以通过改变小区地面和建筑物顶层建筑材料等方法来改变“城市的小气候”。上海崇明岛东滩生态城在小区规划中,将屋顶草坪和植物作为城区的天然隔热层,这样可以增强建筑物的隔热保温能力,降低建筑能耗,同时又可以不征用土地而扩大绿地面积,美化环境。

在低碳产业体系的建立方面上,无论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产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产业发展仍然是城市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建立低碳产业体系、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已经被公认是实现低碳城市的基本模式之一。

低碳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的建立上,指标体系作为规划实施的主要控制手段,是将低碳城市规划由概念层面推进到可操作层面的关键所在。

2.2 空间层面方面上的发展

低碳城市规划的发展赋予了紧凑城市新的意义。在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中,目前的城市总体规划应该推崇紧凑、多功能的用地方式,主张用地的有效混合,避免巨型或单一化的功能分区,以提高短距离出行的比例。

交通是城市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目前城市交通的碳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且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交通碳排放在城市总体碳排放中的比重还会上升。 据研究,小汽车的人均能源消耗是公共交通的8倍以上,而人均每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则是公共交通的50倍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规划师们越来越多地采用以公共交通为主的综合交通模式。

在增强城市碳汇能力方面,有的学者主张用绿环将居住用地和第二产业用地隔开,同时扩大绿地、公园的规模,并避免建筑与绿地相互隔离。

3 低碳城市规划方法

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是界定低碳型生态城市的四个关键方面,它们相互依存。要系统地看待城市在不同时期和阶段对于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发展的要求,保持它们的动态平衡,避免过度强调某一因素,导致整个城市的失衡。低碳型生态城市规划可以划分为三大步骤。

3.1 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对于低碳城市的发展,首先要制定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这四个方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产业方面提出从单一制造型经济向高科技研发型经济转型,产业内部实现循环经济;社会方面提出营建步行范围内可达的、多样化的、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设施,鼓励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环境方面提出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和生态环保的人工环境;资源、能源方面提出低碳节能,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节约、高效利用水资源,积极推进垃圾的分类收集与资源化处理。

3.2 变革城市规划的各个系统

根据低碳型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变革城市规划的各系统。内容大体可分为土地利用生态规划、绿色交通规划、景观生态规划、能源规划、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规划六大系统。

3.3 将发展目标和各系统落实在空间规划上

通过与城市规划的结合,将发展目标与各系统的要求落实到空间规划上来,形成生态控制性指标,指导土地开发和建设。以中新苏州生态科技城为例,将各系统的生态控制性指标分解,然后结合到各地块的土地出让条件中,确保在开发建设中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4 低碳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尽管对低碳型生态城市的认识仍在探索当中,我们注意到并无固定的、终极的模式,各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禀赋各异,因此发展道路必然差异很大,应灵活而有针对性地规划,在探索中根据反馈的问题积极地加以调整。在规划与建设实践中我们发现三个层面的八个值得关注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4.1 规划与实施层面上的改进

在规划与实施层面上,低碳型生态城市需要多方面有效配合才能成功实施,构建低碳型生态城市涉及规划、建筑、环保、产业等诸多方面内容,因此需打破条块限制,由多个管理机构有效配合才能实施。例如苏州中新生态科技城规划涉及规划局、建设局、环保局、水务局、园林局等机构以及开发公司参与实施。

受周围环境的制约,所以需要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互动,碳型生态城市由于规模限制,既受外部影响,又对外部环境产生影响。在解决自身内部环境问题的同时,需要与周边环境保持良性互动,输出积极而非消极的影响。在规划中强调提升内部的环境质量,同时通过高效的生态支撑系统与生态补偿措施,减少能源、资源耗用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

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各系统方案,确保较强的可操作性。因为不同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出现的情况也不同,所以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相对应的方案。

4.2 在技术选择层面上的改进

对于通过投资的合理回报,规避可能的技术风险,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低碳型生态城市从建筑全寿命周期角度关注节约资源、能源和降低环境影响,虽然维持费用有所降低,但是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资。由于广泛采用先进技术,具有一定的技术风险,因此在融资、产权、回报机制上面应有所创新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其次对于一些技术需要进行先进技术的试点与尝试,由于采用一些探索性的措施与先进技术,而非常规措施与技术,因而称做低碳型生态城市。但是这些探索性必定增加技术风险与投资额,使实施难度大大增加。因为需要细致的调查分析与权衡,所以应当先做试点,根据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而非单纯的技术的先进性来决定是否采用。

4.3 讲求实效,避免生态技术措施的“符号化”

应避免急功近利,不顾应用条件,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技术,使生态技术措施符号化,成为标榜生态的符号,忽视实效,徒具生态之表,丧失内涵。

5 结束语

现如今,中国正在面临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节能减排的多重压力,城市的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城市规划决定着城市在各方面的发展,在规模、发展、布局、生活方式、消费习惯、资源利用和交通方面上都与低碳城市建设息息相关,所以城市规划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重要依据,在建立低碳城市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低碳城市规划,寻找城市发展的低碳化方向,在城市低碳发展方向需要不断的探索。

通过本研究,可以了解到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内容,而现在中国低碳城市的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要有一定体制的完善以及指标体系的构建等等,而对于低碳城市的建设,还需要更多专业人才进行研究和探索,解决不利的问题,这样低碳低碳城市的建设方面才能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