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三的语文笔记范文

高三的语文笔记精选(九篇)

高三的语文笔记

第1篇:高三的语文笔记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设置英语学科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英语的学习掌握学习外语的方法和策略,并具有良好的学习心态,为今后漫长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这对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事实上,要想成为外语学习的成功者记好笔记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大部分教师对记英语笔记重视程度不够,过分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过分依赖课件授课,造成课上“虚假的繁荣”,语言点讲解依赖讲义进行,没有培养学生及时记笔记的意识。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课上兴致勃勃,实则一无所获。笔者对很多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很多学生不清楚重点难点所在,不了解语言点辨析,不会翻译文本句子,甚至还有学生认为记笔记会影响课上听讲。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885年发表的实验结论:人们接触到的信息在经过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记忆,但如果不经过及时复习,这些记过的东西很容易会遗忘。而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文字记录,对于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以江苏省中考英语试题为例,命题总体趋向是由重语法考查向重词汇考查转变,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综合运用词汇的能力。从题型来看,有五项题型考查词汇运用,从分值来看,词汇的考查约占60分,从学生试卷分析来看,制约学生得分的因素主要是词汇的混淆。而词汇的辨析是十分繁杂的,课上的讲解很多,而人脑非电脑,如果不及时记载下来,那是很容易遗忘的。笔记是对课本内容的诠释,是对新旧知识的对比,是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因此,无论是为了提高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还是为了适应高中学习打下基础,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甚至终身学习能力,记好英语笔记的习惯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记英语笔记的几个原则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做好记笔记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充分,包括心理的准备(树立记笔记意识,克服惰性,充满期待。)和物质的准备,比如准合适的笔记本、各种颜色的笔以及必要的其他文具等等。记英语笔记要遵循下列原则:

㈠即时性原则。课上老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势必讲解内容较多,留给学生记笔记的时间往往很短暂,这就要求学生听讲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记笔记要第一时间完成,不能错过重要内容的记载,平时要逐步提高记笔记的意识和速度。

㈡准确性原则。英语笔记是课后和考前复习的重要内容,笔记内容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考试成绩。因此,笔记的所有内容力求科学准确,无错误,当然课后查漏补缺是必要的。

㈢简约性原则。就记笔记时使用的文字或符号要简单易懂,有时候可以只写单词的首字母或句子的第一个单词,有时候自己可以用一些自己能看懂的符号或缩略形式,言简意赅,比如在记载“当主句是将来时,状语从句要用一般现在时代替将来时。”可以简写成“主将从现”。

㈣美观性原则。记载内容必须条理清楚、脉络清晰,力求美观。这样复习时会一目了然,并且带着良好的心情复习效果才会好。这就要求在记笔记之前首先要判断出所记内容的体积,规划好记载的位置,快速判断是在教材上还是在笔记本上记。当然,为了追求笔记的美观,可以先记在草稿纸上,然后课后整理。

㈤系统性原则。记录内容需分类处理,以方便复习或查阅。笔记复习势必会和课文复习同步进行,所以可以把笔记加上目录和分类索引,自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和板块,除了按照课文编排纵向排序外,还可以按照知识体系的首字母编排横向索引。

三、记英语笔记的的主要方法

学生记笔记不是形式,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或炫耀,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如何做笔记,应给学生予一定的指导。

㈠就近处理法。指的是对于需要记录的内容就近处理,比如:课文文本上需要标记的内容就在文本上标记,文本外扩充的较为简短的内容可以直接记在旁边空白处。

㈡颜色区别法。对于记载或标记的内容要突出重点,最重要的内容用红色笔记录,次重要的或已学过的但较为重要的用黑色笔记录,不重要的用铅笔记录,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

㈢符号联系法。对于有所联系的内容要采用不同的符号。文本记号主要有:词性转化或知识点的联系用“”,旁注用“IJ”,重点内容用“!√”,疑问之处用“?”,以及常用的下划线“_ l n”,笔记本笔记记号主要有:表示层次的数字“一二三㈠㈡㈢123⑴⑵⑶①②③”,记录两者区别时可用“”,三者区别用“{”三者共同点用“ }”,等等。

四、记英语笔记的后续注意点

整理笔记是把知识简化、深化、系统化的过程,是高效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吴海鹰,2007)。记笔记的目的是以“笔记”为依托,便于学生自主复习、归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㈠自主纠错。由于课堂节奏快活自身水平限制,记笔记时难免会产生错误或遗漏,所以养成纠错习惯是必要的。可以对照优秀同学的笔记,可以向老师请教,纠正笔记上的错误。

㈡自主完善。课后可以查阅词典、语法书、同步讲解等相关资料,进一步补充完善所记内容。这当然需要记笔记时不要记得太紧太密,每页侧边可留下约空白处,以便日后补充、修改。

㈢自主复习。辛辛苦苦记录下来的内容需要我们经常复习才能让其效果最大化,对所记内容相当熟悉才能保证查阅时省时高效。当然在复习时发现的新问题也需要标记出来,以便及时研究。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勤思考、常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遵循记笔记的基本原则,掌握记笔记的基本方法,逐步摸索出适合自身的方式,提升学习成绩,提高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2篇:高三的语文笔记范文

关键词:口译;笔记;技能

随着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口译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国家对口译人员的专业化训练更加重视。众所周知,口译是一种即席性很强的语言转码活动,口译人员往往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即刻投入双语解码的临场操作。而交际双方,无论是发言者还是听众,都不希望译员占用太多时间。但由于讲话人的演讲内容要持续三四分钟才停下来,其中包括了数字、地名和专有名词等,因此仅仅依靠脑记,作为一个常人是难以准确记住所有讲话内容的。所以说,笔记是口译过程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将直接影响到口译行为的质量。

一、笔记在口译行为中的重要性

1.有助于译员减少记忆负荷

笔记是译员在听讲过程中,用简单的文字或符号记录下原语信息中能刺激记忆的关键词,并帮助大脑将储存在脑中的信息得以回忆和再认的一种记忆手段。人的大脑的短时记忆容量小且持续时间短,中等语速为150字/分左右。如果不立即使用笔记,遗忘就会产生。而讲话者会一口气讲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才停下来,口译内容要达到一两千字,再加上复杂的语法结构,生僻的专业术语,数字,地名,人名等信息时常会超出人脑的短时记忆负荷。笔记的使用可以帮助译员减少短时记忆的负担,启发译员在听讲过程中的瞬时记忆,保留译员的记忆痕迹,从而使译员更有自信地译出讲话人的演讲。

2.有助于译员理解原文

口译是大脑高度紧张的活动,人脑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记忆负担加重,记忆能力会受到影响。笔记训练能帮助学生在聆听时集中精力,理解原文。另外,笔记还可以在表达时起提示和帮助记忆已听懂内容的作用。口译笔记要求耳朵(听),眼睛(看),手(写)三者有机地结合来,因此,笔记是帮助记忆和理解原文的重要手段,是译员以最短时间熟悉讲话内容的必要补充,能够大大提高翻译的准确率。

3.有助于译员获取更多的信息

传递信息即帮助把贮存在大脑的东西进行回忆和再现。笔记对译员起直观作用。译员通过笔记这种直观手段丰富大脑的记忆表象,对直观感知到的信息(笔记)的表层意义特征进行加工整理,从而对原语信息进行具体的感性的认知活动。然后再对感性的材料(感性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辅助大脑获得对原语信息的理性认知,即理解。最终完成信息的传递任务。

二、口译笔记的特点

1.临时性

它不像课堂笔记或会议笔记那样要求记录清楚、详细,以便课后复习或保留若干时间。口译笔记只为现场服务,起给译员提示的作用,该次口译结束,笔记就失去了其作用,因此要求译员能少记便少记,只需将转折之处、主要内容、关键词或一时未弄懂的地方记下来即可。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大脑记忆上。

2.逻辑性

因为记录不是单纯地记录单词、词组和句子,而是记录信息。因此要学会抓住信息,学会把主要的东西记录下来,就是按照逻辑顺序把主要内容记下来,再把所记录的内容组成句子。所组成的句子不可能和原语对等,而是凭借大脑的记忆和笔记把信息回忆起来并用目的语表达出去。

口译笔记只供译员本人使用,因此为了记录的快捷,可使用一些译员自己习惯使用的符号和缩略语。

需要注意的是符号和缩略语数量不易繁杂,且每个符号或缩略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易过多,以免造成混淆。记录时译员切忌使用临时发挥出来的符号,因为高度紧张的现场工作往往会使译员忘记该符号所代表的意思,以至耽误工作。

三、口译笔记技能的操控策略

1.巧用符号,形象表意

口译笔记中巧用符号是译员的一大秘诀。符号书写快,符号灵活,可以代表多种意思,而且符号形象,符合口译记忆“视觉化”的要求,而且方便译员“眼看笔记,口出译文”。常用的有:(1)利用缩略语;(2)利用数字符号和标点符号;(3)箭头;(4)表示强调的符号。

2.逻辑分析,层次分明

在翻译过程中,译员应对说话者的原话进行逻辑分析,并按逻辑顺序记下来。对缺乏完整性和连贯性,没有明确段落分界线的话语,应区分其中的重点以及次重点,使用横线或空格进行分段。笔记的结构也就是记录的格式,是指将信息置于笔记纸上的组织方法。掌握正确的记录格式非常重要。原则是要简单明了,一目了然。一般有以下几个要点:(1)纵向分页;(2)横向分段;(3)阶梯式排列;(4)条列式记法。

3.发展个性,减少临时发明

4.采用目的语,记录关键词

口译笔记既可使用来源语,亦可使用目标语,当然也可双语并用。使用目的语做笔记可以为表达提供便利,减少译员的短期记忆负担,帮助语言同思想得以分离(脱离原语言外壳),防止机械记录和语言翻译。笔记的内容并不是信息的文字化,而用目的语记录也不是翻译,只是在表达实体是该使用那种方式,可以说,目的语笔记是表达的雏形(刘和平,2001),进行目的语笔记训练时,不要过度强调句子结构和具体内容,重点培养用简练的目的语传入源语言的中心内容和主要信息点。记录关键词也就是记录要点,是指记录发言的内容而不是其句式和单词。由于口语工作的特点,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及时传达讲话人的意思,所以,要求译员在听懂原话的内容后立即忘掉原话的词汇和句式,用规范的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结语

总之,记笔记是为了突出中心,提示难点,助短期记忆一臂之力,所以笔记的方法一定要得当。逐字逐句地记录既办不到也不必要,还会分散精力影响听的效果。口译笔记应简短,清晰,易辨,寥寥几个关键词,能为理解后的表达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口译笔记有一定的规则可循,但又具有强烈的个性化,因此译员必须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发展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笔记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通过优化了的笔记系统提高口译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和平.口译技巧[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2]王斌华,口译:理论,技巧,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张筠艇.笔记既能在口译中的作用与训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07).

[4]韩振宇.笔记在口译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翻译, 2002,(02).

[5]钱铭.浅谈口译教学中的笔记训练[J].云南财贸大学学报, 2006,(02).

[6]王锦程.英汉口译中笔记的特点及其方法[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04,(02).

[7]杨先明.口译中的笔记:作用与技巧[J].长江大学学报,2006,(06).

第3篇:高三的语文笔记范文

【关键词】引导学生 课堂笔记 思想认识 方法指导 提高效率

众所周知,课堂是师生直接沟通,互相交流信息的主要阵地。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课堂笔记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做笔记是教学法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做笔记是一种学习策略,而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学能力的前提。有效的做好英语课堂笔记及课后整理,对学生来讲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行为。通过课堂笔记这一学习技巧循环渐进的实践,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及时搜集、整理、获取信息的能力。无论对于已学知识的复习、巩固,还是对新学知识的记录、整理,都将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如何作好笔记,记什么,记在什么地方,如何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让笔记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等问题,还需要老师加强科学地指导和点拨。

一、深刻认识课堂笔记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18世纪著名作家塞缪尔・约翰逊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做笔记确实不轻松,但非常有必要,因为记笔记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策略和技能,是对在课堂上感知到的、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信息进行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思维过程。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的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教师在课堂把课讲得再清楚,如果学生不记下来,过些时候也会遗忘的。英语学习本身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巩固记忆的过程,单靠一时、一遍的记忆很难奏效。如果在听课时做笔记,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英语学习就会事半功倍,而且,可以给随后的巩固加深及复习带来方便。

(一)记笔记便于英语学习的背诵和记忆

课堂笔记中的内容,通常都是教师所教某项语言知识的精华,一般都是教师在授课之前依据教学目标和众多考查要求,反复研究,去粗取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记好这些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减轻学生不必要的额外负担,使他们在背诵和复习时记得实在,学得到位,用的合理,同时可以让他们节约很多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学生的注意力

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光听不记则有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同时,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以调动眼、耳、脑、手一起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三)记笔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了笔记,课后在做作业、复习过程中,通常要对笔记内容再一次梳理并消化上面的内容,针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取舍,哪些是掌握了的,哪些是不懂的,这个过程实际是自学的过程,而笔记是载体,通过学生自己对所学的知识诊断,从而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学的能力。

(四)课堂笔记对于学生前后知识的连贯及后面的复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老师在课堂上把课讲得再清楚,如果我们不记下来,过些时候也会忘的。笔记是永恒的备忘录,可以给英语的连续性学习带来方便。

(五)要注意笔记的规范,做好保存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同学做笔记是虎头蛇尾,开始时热情高涨,记笔记工整认真,但随后日渐懒惰,有时胡乱记上几点,书、本子、作业本都有笔记,一点不规范,更不利于保存。做笔记是个看起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很难坚持的繁琐之事,老师要引导学生做笔记时尽量规范,无论是记在书上还是课后整理,要注意条理清楚、内容完善。除了要定期检查指导学生外,可以在班上展示优秀学生的笔记,起到示范和表扬的作用。同时老师还要重视指导学生笔记保存的重要性,真正让学生通过笔记学有所获。

二、注重方法引导,记录课堂精彩

笔者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教学体会,认为课堂上把笔记做在书上,课后复习时再整理到笔记本上的方法比较实用、有效,这样做一是方便(便于记、便于看、便于复习),二是快捷(原文的题目、词句不必抄写,只需要该记的记在旁边即可),三是清晰(和原文对照一目了然)。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指导学生做好英语笔记。

(一)注音标,标重音。每单元的英语课文都有不少生词、一词多音和容易读错的英语单词,某些英语单词作名词和动词的发音不同,如`record(n.)和re`cord (vt.)。将英语音标和重音记在被注的单词上边,这样,学生们通过读书,理解句子和课文就把新单词的意思和用法记住了。一旦课文读熟,那些单词的正确读音也就会熟记在心。

(二)划重点。指导学生标出重要句型、新的短语和词组、重点词汇、语法和练习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以便学生在需要的时候有针对性的复习和查找。

(三)标疑。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许多问题。尤其是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有疑问的问题在课本上作出标记,老师讲解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听课,并做好笔记。也可以在老师讲解之前查阅有关参考书解疑。

关于标记的方法很多,学生在所读文章的旁边标记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线、曲线、黑点、圆圈、箭头、三角、方框、惊叹号、疑问号等,便于找出重点,加深印象,也便于复习和记忆。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由学生自己决定。这种方法非常灵活,适用于任何层次的学生。

(四)分析难点。学生在做英语阅读理解时,常常会碰到一些很难的文章,经过老师的讲解,或与同学一起讨论有些可能当场已经完全理解,有的还似懂非懂。不管怎样,边听边记下较难的文字,既有利于课后消化,以便再遇到类似的句子时能够理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也有利于复习回顾。

(五)补缺。英语词汇表和一些参考书中对某些单词和词组的解释不够全面,有些只讲了名词的意思,而未说明作动词、形容词等的意义。老师讲课时可能会对它们别的用法也进行讲解,比如学习了动词survive,教师讲课时就可能会引出它的名词survival。再比如在教a bit时,教师就可能会提到a bit of, a little, not a bit, not a little等。因此学生必须在书上记下老师讲课时扩展的内容,既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增加了知识点,又可以进行比对学习。

(六)整理笔记本。由于学生每天获取的知识量比较大,容易忘记,因此把书上的笔记整理到笔记本上是非常必要的,学生通过整理笔记可以把当天的学习内容记到大脑里,而不需要在花大量的时间专门去读,背。既达到了复习巩固的目的,又可以把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以备今后查阅。

三、及时巩固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有些学生的笔记本好比过期期刊,时间一长就弃之于一旁,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实在可惜。事实上,很多英语成功者在介绍经验时,都提到了笔记的重要性,他们使自己的笔记成为个人“学习档案”和最重要的复习资料。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记下来,就应该要求学生在课余不断加大复习巩固的力度,做到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直至牢固地掌握。

总之,教学生作笔记,不仅要规定必须记,而且要教给他们何时记,记什么,怎样记,尤其是阅读文章,书中的空格就比较少,再加上要记的内容多,若记得不当,或单词量太大,会成为一笔“糊涂账”,看不清楚,更不要说以备复习。一些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往往是被动学习,忙于应付,一些好的学习习惯要经过反复强调和督促才能养成。所以教师在开始要求学生做笔记的时候,一定要督促检查,要培养好他们记好笔记的能力,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习惯一旦养成,才会提高效率,学生会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第4篇:高三的语文笔记范文

一、促进语文学习策略的原则

学生在语文学习、文章阅读时常常使用各种不同的策略,教育工作者以及教师一直在探讨到底哪种策略有效。一套适用于具体文章学习方法的有效学习原则:

1、文章特定性。语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文章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即通常所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发现,同样一个语文策略,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同学,用起来效果就不一样。

2、要点生成性。有效语文学习策略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要利用语文学习策略对文章进行重新加工,产生新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进行高度的心里加工。要想使一种语文学习策略有效,这种心里加工是必不可少的。要点生成性程度高的策略有:给别人写课文提要,向别人提问,将笔记列成提纲,图解要点之间的关系,向同学讲解课文的内容要点。

3、教师有效监控。教学生何时、何地与为何使用语文学习策略似乎非常重要,但教师却常常忽视这一点。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也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学生自己能行。

4、策略效能感。成绩和态度之间的关系很重要,学生可能知道何时与如何使用语文学习策略,但是如果他们不愿意使用这些策略,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是不会得到提高的。教师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在学生学习课文是要不断向学生提问和测查,并且根据这些评价给学生定成绩,由此促进学生使用语文学习策略,并感到使用语文学习策略,语文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二、常见的语文学习策略

掌握促进语文学习策略的原则,还要了解提供给学生适合他们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并且采用鲜活的手段和方法进行讲解。在这里,我们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介绍几种常见的语文学习策略。

1、在文章中划线。

划线是一种最常用的学习策略。划线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和复习课文中重要的信息,监测学生学习的进度和程度。但在使用划线策略的时候,应该注意只划出确实重要的句子或词语,如果什么都划,就失去使用这个策略的价值了。研究表明,只有在文章中每段划一个句子,才会促进语文学习。因为划出无关句子会干扰学生将注意力真正集中到重要句子上,从而影响回忆的效果。另外,单独地使用划线策略,并不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因为划线并不能提供思考文章的机会。将划线与其他策略如在划线的旁边做注释结合起来使用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划线能使学生快速找到和复习课文中重要的信息。划线有一定的方法:圈出不知道的词语;标出定义;标明例子;列出观点原因或事件序号;在重要段落前加强调符号;在混乱部分加问号;画箭头表明事件或观点之间的关系;注上评论;标出总结性的陈述。可以首先解释在一个段落中什么是重要的,如主题句;其次教学生谨慎地划线,也许只划到一两个句子;最后,教学生复习和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划线部分的含义。

2、做阅读笔记。

在阅读中,用得比较普遍的学习策略是做阅读笔记。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记笔记,仿佛是为了复习,笔记仅仅成了一种用以复习的信息的外部存储。其实,笔记的意义远不止于这些。它能促进新信息的精细加工和整合。

做阅读笔记有多种类型,其效果并不一致,笔记的种类将影响整合和组织信息的方法。逐字逐句地做笔记是对文章一字一句的编码;做总结性笔记将增进对文章的再组织和整合。用自己的话做简要笔记,组织和总结文章中的要点,这可能使笔记更适合于自己。有人发现用自己的话做笔记和未来准备教别人而做笔记是很有效的,因为,它们要求对文章进行高水平的心里加工。在难度大的文章中,关键的任务又是找出思想大意时,做笔记似乎效果最佳。要求有一定心理加工的笔记比纯粹笔录阅读文章要有效得多。为了增强学生做笔记的能力,教师在讲课或阅读文章之前,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梗概”,这等于是给学生一个类目,引导他们做笔记。这种做笔记的方法,再加上复习,能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做笔记的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在笔记的每一页的左边扉页上留出1-2寸的空白。(2)做笔记时保持这扉页是空白的。(3)做完笔记后,在扉页上用词和句子简要总结笔记。这些词或句子应当是能有助于引发对笔记上所有信息的回忆,它们起到了标签的作用。除了扉页上写总结性的词和句子外,还可写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能 提醒你回忆笔记上的信息,通过这些问题,你也能检查自己对这些文章的理解。

虽然说做笔记有助于编码加工,但是只记不复习也打不到应有的效果。学生自己做笔记并且进行复习,比只做笔记不复习和借别人的笔记复习要学得好。复习笔记的益处在于它能允许对文章的进一步精细加工和整合。因此,你不仅反复地看笔记,而且还要积极地思考笔记中的观点,并且和其他所学的文章进行联系。当然,如果学生错过了一次课,也不妨借阅他人的笔记,看他人的笔记,也能从中受益。

教师可以通过下列方法促进学生做笔记和复习笔记:(1)讲慢一点。(2)重复复杂的主题词句。(3)呈现做笔记的线索.(4)在黑板上写出重要的信息。(5)给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笔记,让他们观看。(6)给学生提供结构式的辅助手段。但是,在听讲的同时做笔记,必定占用有限的学习资源,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从做笔记中受益,对能力较低的学生和处理听觉信息有困难的学生,做笔记效果较差。这样的学生也许先认真听老师讲然后看老师的讲义更好些。

第5篇:高三的语文笔记范文

【关键词】口译模式;大学英语;听说;策略

目前来说,我国积极开展国际贸易,国际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口译专业迅速成为国内的热门专业,很多学生致力于对英语口语的学习,力求成为专业的口译人才。然而,在英语口译方面,我国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人才缺口,不能充分满足现阶段的需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为有效锻炼学生的口译能力,应重点从听说方面加强训练,使学生口译能力不断提高,符合口译译员的要求。

一、语音语调训练

在英语口译培训过程中,应首先加强语音语调方面的训练。通过语音语调训练,能对学生的错误语调进行及时纠正,使其能够切实掌握科学的发音方法。只有语音语调正确,才能对原声快速理解,才能为口译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语音语调训练过程中,应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着手,让学生对基本的语音音素具有清晰的了解,能够对语音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力求使基础知识掌握更加扎实。在对语音语调掌握之后,应开展朗读模仿及跟读训练,学生一边进行朗读模仿,一边对自己的发音及时纠正,从而真正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发音方法。除此之外,通过语音语调训练还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口译中去。

二、英语语音单音听辨训练

英语语音单音听辨训练也是较为重要的环节,通过训练,能够对口译过程中的发音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加深对原声的理解。在单音听辨训练过程中,对于连音、省音等现象一定要加以注意,不断锻炼自身对语音的敏感性,力求实现看懂就能听懂的境界。在进行单音听辨训练的过程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对高频词汇进行听写。高频词汇是必须熟练掌握的词汇,只有对高频词汇的发音真正掌握,才能使自己的口译水平不断提高。

第二,在对高频词汇具有一定的掌握之后,应着重加强对单句的听写,尤其是含有连音与省音的句子,更应引起重视。

第三,在单句掌握之后,可以进行段落式听写,进行“语音完型”练习,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三、英语句式结构方面的训练

为切实加强口译者的英语水平,应从句式结构方面加强训练,使口译不受复杂句式结构的影响。英语句式结构方面的训练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第一,结构式阅读法。所谓结构式阅读法即加强对英语复杂句式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受复杂句式及生词的影响,使阅读更加流畅,对原文具有更好的理解,也有利于后续听写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切实加强句式结构方面的训练,让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句子成分,能够有效提炼句子主干。学生应对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同位语等具有清晰的了解,这样才能加深对复杂句式的阅读理解。

第二,结构式听力法。在对复杂句式阅读熟练掌握之后,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听力训练。力求实现在听的过程中对句式结构具有明确的把握,能够更好的理解。在复杂句式听力训练的过程中,也应从听单句做起,逐步加深难度,直到具有较强的提取句式结构能力,真正对复杂句式具有详细了解为止。

四、口译笔记技法

口译笔记技法是快速提高口译水平的常用方法。在运用口译技法的过程中,应切实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对复杂句式听力的复习,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句子主干成分的分析。

第二,掌握口译笔记的方法。应切实明白笔记的作用,通常来说,口译笔记是对信息的压缩和整理,通过口译笔记,能够有效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使记忆也得到不断加深。通常来说,口译笔记应简单易懂,不应过于复杂。口译笔记需要记录句式的详细主谓宾结构,并切实注意要详细记录有关数字、时间等方面的细节内容。除此之外,在进行口译笔记记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记录的过程中,通常将完整的句子单独作为一行。

第二,在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之间,通常用特定的符号进行区分。第三,口译笔记的逻辑符号应进行统一。

五、口译笔记阅读和复述训练

在学会科学的记录口译笔记之后,还应加强口译笔记阅读及复述方面的训练。通过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对口译笔记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够对笔记内容进行信息重组,最终能够将笔记内容有效的表达出来。在训练过程中,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通过收听一段英语录音,能够利用口译笔记对原文内容展开复述,使复述内容与原文相符。

第二,在对英语录音进行收听的过程中,应对句式的基本结构具有一定的掌握,能够抓住句子成分,对主要内容进行了解,并能够切实展开充分的想象。

第三,在英语录音收听过程中,一旦出现了障碍,应及时分析自己不足的地方,并再次进行强化训练。

第四,在对原文录音进行复述完毕之后,应反复听取原文录音,进一步对自身进行巩固强化。

六、结语

本文针对专业口译模式的大学英语听说策略展开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给为同行起到帮助。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译水平,应重点从听说方面加强训练,不断增强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口译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的口译水平不断加强,才能有利于英语口译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悦.大学英语课堂口译教学模式可行性研究――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J].科技信息,2013,(6):215

第6篇:高三的语文笔记范文

一.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关键是要使学生积极思维,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搜集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如独特的个性、卓越的创新、超常的表现)等等,通过开展语文课外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生活经验,并由学生选择阅读。多媒体技术能为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随时抽取播出;可以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互联网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在获取资源和进行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表现出来,语文教学与计算机的应用整合是相得益彰,两美两赢之举。教师在运用媒体时,要做好以下事情:①帮助学生掌握常用技巧;②推荐、介绍合适的语文学习网站,如中小学语文教研网、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室,名篇欣赏、单元笔记、新闻、听力p学法指导等等会给学生以兴趣和收获;③鼓励使用网络图书馆,适时完成研究性任务;④用好网络交互性,增强口语交际水平和笔头写作能力。

二.教会学生“读”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这正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要求,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尽可能地获取大量信息,开拓视野,提高新区,扩大词汇量.

教师应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阅读,在单词已过关的基础上,吸引学生快速阅读,现代社会信息量大、生活节奏快,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在有效时间内迅速查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防止“偏食”;防止“猎奇”;防止“求速”,在考试中指导学生“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三.教会学生记笔记

要求学生做到读记结合,教会学生用符合批注,自觉摘录字、词、句;要求学生自问自答,让学生把每堂学的内容进行小结;要求学生整理整章、整节的知识,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优劣度.

课前预习记,学习新课以前学生要预习,把预习中学会的内容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别记在语文笔记的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通过查工具书能够解决的字、词等内容都在这时完成,这是语文笔记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课堂听课记,这是语文笔记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语文课上,学生要边听课边记笔记,把新学的内容记在中间栏,把预习中理解不准确的现在得以更正的内容记在右边备注栏。

课后巩固记,语文课上过以后,学生要整理笔记,课文中已经解决了的疑问要追记,落下部分要补上,心得体会最好是概括地记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凭兴趣摘抄。通过课后的整理和修改,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加深了,认识得到升华了。课后要记的内容还包括该课书后面的部分练习题,如要抄写的词语,要解释的字、词,要理解的重点句子的含义,填括号,造句等。这样做,每课的内容都集中在语文笔记上,便于知识归类,便于复习查找;学生省得另外再拿本写作业,可把语文笔记当做作业交;老师在批改语文笔记时,不但验收了该课的基础知识,还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听课情况。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征求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做法,在形式内容上都不强求一致,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求异思维能力。

四.教学生自检自查作业,建立学习分析制度

第7篇:高三的语文笔记范文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根据他及其同事多年来对人类潜能的研究提出的一种关于智能及其结构的理论,对传统的智能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并在美国教育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近20年来,围绕此理论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际研究在美国英语教学和心理学领域占有可观的份量。Gardner关于智力的独特看法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并预示认知研究的发展趋势。

每个正常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拥有这九种智能,只是每种智能发挥的程度不同或者各种智能之间的组合不同而已。由于智能上的组合差异,各人的学习兴趣,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我们对与本文有关的文字/语言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作详细解释。

1.语言智能,也叫文字/语言智能,主要同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有关。语言智能发达的人对词义非常敏感,并能熟练地运用词语。他们往往能通过听、说、读和写,有效地进行交流,表现出超过他人的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方面的天赋,如:诗人、作家、演讲家等。

2.空间智能,也叫视觉/空间智能,主要是对视觉世界的敏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空间智能发达的人善于通过图像进行思考,对于视觉空间的感受性很强,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变化来重塑空间。空间感受性强的人通常能明察秋毫,且能将脑中思索的概念以图像表达出来,对于三维空间可充分掌握,应用自如。具有发达空间智能的人有建筑师、摄影师、画家、雕塑家以及机械工程师等。

二、口译笔记的两种模式

2008年7月底在郑州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英语教学方法高级研修班”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仲伟合教授作了“英语口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报告。报告中,仲教授在讲授口译训练内容时,关于连续传译,他涉及到了Daniel Gile的两步走模式:步骤一是连续传译=听力分析+笔记记录+短时记忆+协同合作或(CI=L+N+C),步骤二是连续传译=记忆+笔记解读+译语产出或(CI=Rem+ Read+ P)。总结时,仲教授将口译笔记记录和口译笔记解读分别列入连续传译口译训练内容紧跟短时记忆的第二和第三位上。最后,仲教授安排他们广外高级翻译学院最年轻的教师余怿作了以口译笔记记录和口译笔记解读为中心的英语口译示范课。示范课上,仲教授的弟子余怿向我们展示了口译笔记记录和解读中的两个模式:斜线模式和垂线模式。

1.斜线模式。斜线模式也叫对角线模式,指的是口译中将一个有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完整句分三行记录,主语占第一行,谓语占第二行,宾语占第三行,而且主谓宾错开,不对齐。

2.垂线模式。垂线型模式指的是将语言符号纵向排列的形式,它主要用于并列关系的词语或分句。

总之,仲伟合教授及其弟子在口译笔记记录中所使用的斜线模式和垂线模式实际上就是将我们听到的线条性语流图式化,图式化了的语流便于记录,也便于解读,达到速度上快捷,内容上完整,逻辑上清晰的目的。

三、 多元智能理论对两种模式的解读

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半球负责处理线性、量性、理性、逻辑性等分析性比较强的事务,语言理解和表达的生理部位恰恰在这里,而右半球则负责处理非线性的、直觉的、概念性的、整体性的和想象性比较强的事务以及非语言能力,视觉/空间智能处于右半球。加德纳的研究表明,当一个信息同时刺激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时,或者说当一个信息同时刺激大脑的多个智能区域时,其大脑的理解力、记忆力和创造力将提高到最大。也就是说我们可通过对负责非语言的右脑的刺激来将负责语言解读和语言产出的左脑的能力提高到最大。

仲伟合教授在口译笔记记录中所使用的斜线模式和垂线模式实际上就是通过对负责视觉/空间智能的右脑的刺激来提高负责语言的左脑的能力,使负责语言和逻辑的左脑同负责视觉/空间的右脑一样具有最大程度的快捷、完整且清晰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如果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我们可以说上面口译笔记记录中斜线模式和垂线模式的方法体现了用视觉/空间智能辅助语言智能的方法,它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语言智能的理解力、记忆力和创造力。

四、 结语

简言之,根据代表并预示认知研究发展趋势的多元智能理论:一个信息同时刺激大脑的多个智能部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大脑的理解力、记忆力和创造力,口译笔记记录及解读中线条性语言符号的斜线化和垂线化两种模式实际上就是用同一信息对大脑的文字/语言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两个部位的同时刺激,此图式化模式辅助了文字/语言智能的提高,便于记录,也便于解读,能最大程度上达到速度上快捷,内容上完整,逻辑上清晰的目的,是口译训练中笔记记录和笔记解读的两种有效方法。

[本研究得到了2008年院级重点项目“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英语学习多元方式研究”(ZK0883)的资助。]

参考文献:

[1]Armstrong, T.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Classroom[M]. US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2000.

第8篇:高三的语文笔记范文

首先,要明白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堂评判标准。

笔者认为,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堂评判标准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有高超的驾驭课堂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高效课堂要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兼顾不同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提高,要有思想火花的碰撞体现其魅力;更重要是要有长效的适应性、生命力。

如何达到这个标准?笔者谈谈个人做法:

一、尽力地驾驭好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每堂课笔者都力求把教学安排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趣味横生,不断赋予教材以新意和活力;及时地捕捉课堂契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并维护一种易于学生表现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以营造有利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思考遇到障碍或偏差时,笔者就指点迷津,用语精炼、力求一语惊醒梦中人,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当学生自己突然产生某种新颖的形象或思想的心理状态,即灵感或顿悟时,笔者就及时地予以肯定,并使之成为课堂亮点;当学生一时不能接受所学的知识,笔者就及时地调整策略,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落实学生的学习内容;当学生的情绪、行为发生微妙变化或异常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看待问题,避免消极情绪的扩散,同时允许他们恰当、适度地表达情绪,使其心理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二、力求课堂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每堂课笔者都力求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具体来说:要么夯实学生知识记忆,充实学生记忆储备;要么激发学生文学情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要么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智力水平;要么端正学生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生活技能;要么规范学生道德认识,提高学生思想境界;或者兼而有之,绝不偏离和违背语文学科特点。

三、力求课堂兼顾不同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提高

课堂即使教师教得很认真,学生学得很辛苦,若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只有兼顾不同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于是,笔者想方设法弄清每个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水平,弄清每个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程度,在备课时立足于本班学生实际接受水平,注意多设计一些与学生当前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问题,课堂上为不同思维发展水平的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持和帮助。

四、化静为动,让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闪耀

笔者听了不少公开课,感觉多是教师哗众取宠的表演,很少真正注意到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课堂都是按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剧本,学生则是像演戏一样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课堂毫无思想火花的碰撞。即便有思想交锋,也是编程好的,好看好听,但不真实。学生思想潜能得不到真正的释放,学生的认识得不到真正的改进与完善,智慧也难以成长,成绩也难以进步。所以,笔者要求自己课上不仅要精准地挖掘出教材中内在的人文思想,寻找教材文本作者创作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情感切合点,还要寻求笔者的思想与学生思想的沟通和融合。然而学生的思想常常是静静地埋藏于心灵深处,犹如打火石,需要在激烈的碰撞中方能喷发出耀眼的火花。故而,课堂上笔者时刻注意挖掘和捕捉学生涌动的思想,化静为动,让学生表达出来,并与之碰撞、交锋,让思想的火花闪耀光芒。

五、谋求有长效适应性的课堂

谋求有长效适应性的课堂,笔者认为应做到:

(一)树立长效的记忆理念

高中语文需要记忆的知识有很多,因学生的特点、记忆对象的特点各异,记忆方法就要各异。有时笔者让学生将记忆的知识在头脑中对自己陈述,或让学生对别人陈述,有时让学生化繁为简记忆,有时让学生按特征记忆,有时让学生寻找规律记忆。每堂课笔者不只满足于让学生一时记忆住,更追求能让学生经久不忘,记的知识越来越多,且能有效地应用和迁移。为此,首先记忆的内容笔者让学生课上能理解,只有理解了的知识才能更深刻地记住它。其次新课堂笔者总留心挤出一点时间或以链接的方式让学生对以前记忆的内容加以巩固。《论语》中子夏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所讲的就是知识要不断巩固的道理,不巩固就会记后忘前,不是经常有学生到了高三,高一高二记忆的知识又忘了,还得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新记忆。

(二)确立长远育人观念

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段话意思是,一个人把《诗》三百篇背得烂熟,让他处理政务,他不会,让他去当外国使节,他不会处理外事,他虽然背得很多,那又有什么用呢?

第9篇:高三的语文笔记范文

[关键词] 交替传译;听力理解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7-104-2

一、引言

口译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形式,在现代社会跨文化、跨民族的交往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口译按照信息的传递方式,可以分为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大类别。同传是听、理解和译几乎同步进行,而交传区别于同传的最大特点是交传译员必须在发言人的讲话持续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进行目的语的表达,因此这对译员的听力理解和短期记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译员要想准、顺、快地完成翻译,必须首先快捷高效地从听力中获取原语信息,然后进行信息解码和重新编码,即信息重组,最终以目的语方式产出。听力过程中,交传译员不仅要听懂原语所承载的信息,还必须懂得运用合理的技巧对所听到的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

二、交替传译听力与语言教学听力的区别

首先,语言教学听力是为了交流,是同种语言内的交际。而交替传译听力的目的是为传译服务,是英语与汉语之间的转换,译员是一个转换中介。

其次,交替传译听力要求远远高于语言教学听力。语言教学听力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捕捉主要内容,相关信息,或者只是为了完成后面听力任务的信息。而交替传译听力中,学生要听懂所有信息,而非主要信息,并且要真正理解信息所包含的字面及字面下意思。此外,译员还要对讲话的篇章结构及逻辑有整体的把握,以便形成忠实于原语的译语输出。外交学院徐然教授将此听力策略命名为“专注听力”,译员的注意力及压力远远高出语言教学听力。

另外,语言教学听力训练时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学生只需要记住必要的信息,学生无需或者很少进行信息的加工和重组。而交替传译听力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用口译的思维方式进行信息收集及思考加工,因此,学生需要记住几乎所有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

三、交替传译员通常面临的听力问题

(一)听力与笔记无法平衡。译员注意力若集中在听与理解,则难以做到有效的笔记。 反之,若专注于笔记,则“听”成了被动的信息输入,未能进行信息的加工和理解,从而造成信息的丢失或误解。

笔记训练不足。译员通常不了解口译笔记的特点,将其与课堂学习笔记或者速记混淆,不知道记什么,如何记。口译笔记通常无顺序,无系统,甚至不认识自己的笔记,从而达不到笔记对口译过程的辅助作用。

忽略了信息的加工。很多译员只专注于“听到信息”,而非“听懂信息”他们没有捕捉到字面以下深层次的意思,或者讲话者的意图,从而造成整个口译过程的信息缺失。

记忆能力差。很多译员记不住听到的信息,在现场压力下大脑出现暂时空白。

生词,口音,语速对口译员的困扰。很多口译员应对现场困扰的能力较差不会通过猜测,忽略来处理生词,或者对讲话者不同的口音,语速有良好的适应,从而在口译现场表现出紧张,甚至冷场。

四、交替传译听力训练模式

为克服以上问题,口译员正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应首先对口译听力特点有正确的认识,同时从以下方面进行系统有效的训练。

(一)注意力训练

口译员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就是能够分散注意力并平衡注意力。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数数训练。学生通过耳机听一段中文或英文讲话,听的同时从老师指定的某一数字开始往下数。讲话结束后,学生用原语对讲话内容的要点进行复述,并说出所数到的最后一个数字。整个训练过程中,学生不能进行任何笔记。此项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分散注意力的能力,能够在听力理解,记忆以及数数三项任务中做到记忆力的平衡。

2.影子跟读练习。学生听一段英语讲话,在讲话开始后三到五秒开始口头重复讲话内容。在复述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此时间间隔,或者五到十个单词的间隔。讲话结束后,学生用英语或者汉语复述讲话的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此训练不能使用原语为汉语的听力材料,因为母语复述对学生难度太低。此训练练习学生在听力理解,记忆力以及口述三者间平衡注意力,同时能够训练学生英语语速的提高,为日后的口译工作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二)记忆力训练

1.无笔记复述。学生听一段一分钟左右的讲话,听的过程中不允许做笔记。讲话结束后,学生用原语对讲话内容进行复述。训练初期可以先进行汉语复述,逐渐过渡到英语。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用词,无需进行字对字复述。此训练练习学生的大脑记忆能力,学生要对信息做到较完整的记忆,必须在听的过程中使用一些记忆策略对信息进行加工,例如联想,信息视觉化,或者联系个人经历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训练内容中数字出现越多,难度越大,因为数字通常需要使用笔记进行辅助记忆。

2.有笔记复述。与无笔记复述不同,此训练允许学生在听讲话的同时做笔记,但笔记不计入评估成绩内。另外,此练习的讲话内容较长,一般最少三分钟。

笔记对口译员记忆有很关键的辅助作用。但是笔记与脑记如何分配,笔记中“记什么”,“怎么记”却是需要进行长期专业的训练。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应学会用脑记住70%以上的信息,笔记辅助记忆一些细节的信息,并且在笔记时学会使用一些口译领域专用的符号,缩写,以及图表等等。

另外,老师需要训练学生认识到口译笔记与其他笔记的不同。例如课堂笔记,是用零散的点点画画记住课堂知识点,以便日后复习。而口译笔记则要有系统性,记住的是讲话的线条和思路,以便辅助口译员对讲话内容有篇章性的整体理解。

例如,学生听到这样一句话:“今天上午我去超市买菜,萝卜、山药、茄子、西红柿、包菜都又新鲜又便宜,但是水果却很贵,苹果7块钱一斤,火龙果6块8,葡萄26块9车厘子102块。”听完后学生应该具备这样的记忆分配能力:“今天上午我去超市买菜, 蔬菜又新鲜又便宜,水果都很贵。”是本句的主要信息,并且很好记忆,应该是大脑记忆的部分,无需出现在笔记上。而笔记应该记住的是蔬菜和水果种类的列举以及具体的价钱。但是同时又要对本句内容形成逻辑分析,即前后内容的对比和转折。

(三)信息的加工

信息加工是口译员大脑进行的一项复杂而又快速的一项工作,并且对口译理解至关重要。但是初学者往往忽略了信息加工,只是进行机械的记忆,或者字对字的记忆,从而造成口译中信息的缺失或误译。因此,对学生信息加工能力的训练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预测。老师提出一个话题,或者给出一个背景,学生分组讨论讲话可能涉及的内容。例如:“金融危机与救援”,学生可能预测到此讲话将会讲到金融危机的起因,影响以及缓解方案,也可能包含政府的措施以及如何预防下一轮经济危机。在学生讨论结束后,老师告诉学生他们遗漏的信息,增加的信息等。

另外一种训练方式是,学生听一段讲话的过程中,老师暂停讲话,让学生讨论接下来可能涉及的内容,之后继续播放讲话。信息预测是对信息的预加工,以便帮助学生为理解信息做好准备。

2.信息重组。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一个学生对此问题作出即兴回答、此学生无需对回答进行逻辑性组织,想到什么说什么。此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做笔记,回答完后,其他学生根据笔记将此学生的回答组织成连贯,流利,有体系性的一段话。此练习训练学生捕捉主要信息并对零散信息进行分析重组的能力。

3.故事接力。此练习游戏性较强。先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五个学生并编号。1号学生向2号学生讲一个故事,2号学生将此故事重复给3号。以此类推,直至5号学生讲给1号学生。老师讲每个学生的故事内容录音。游戏结束后,学生将5号学生所讲的故事内容与故事原内容进行比较,并找出问题。 此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重组能力。

五、结语

译员对原语的理解,记忆,加工能力对交替传译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交替传译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分析学生面临的具体问题,形成的原因,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教学。口译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需要经过大量系统专业的训练。以上训练方式可适用于课堂实践训练及译员课下自学训练,对口译员听懂原语以及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从而能够为日后从事现场交替传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方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刘敏华.逐步口译与笔记[M].台北:辅仁大学出版社,1993.

[3]王若瑾.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