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范文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精选(九篇)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

第1篇: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范文

3月19日,卫生部和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京召开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会议。

改革已触及到体制机制

陈竺部长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会上要求,试点城市要重点推进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力争有所突破,形成经验。这是今年公立医院改革的中心工作之一。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一年多来,面临思想认识上的分歧、体制机制制约、技术能力制约和优质资源不足等很多问题。但体制和机制问题是根本问题,是公立医院改革绕不过去的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吴明副院长认为,管理体制、治理机制和补偿机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而要想在这些方面做得好,首先要明确代表老百姓行使医院所有人职能的政府的责权。要界定清楚政府对医院应当承担什么责任?对于补偿,政府要先明确,把资金投到医院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都清晰了,政府的职责到位了,激励机制也就有了。

保障资金足额到位是关键

医改一再强调公益性,但公益性的基础是政府要有足额的资金保障。当医院的大部分收入需要靠营收来支撑时,很难想象它的公益性了。医改到今天这个地步,政府已经不再回避投入问题。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要求,各级政府要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等方面的投入,加大对公立医院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所需的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尽可能给予宽松的政策,支持试点地区大胆探索。

孙志刚在会议上布置了一项具体工作:要求各省解剖2家县级医院,梳理其人员、运行、收支等情况,上报国务院医改办。

第2篇: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范文

根据晋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晋中市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市政办发[2011]37号)文件精神,现就我市2011年度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实施范围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省、晋中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立足市情,着眼于人人享受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体制。全面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责任,牢牢把握公益性方向。

——坚持立足市情,积极稳妥,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坚持综合改革,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并举,维护公益性与调动积极性相统一。

——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实现改革成果共享。

(三)总体目标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和高效规范的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公平性和可及性显著提高,城乡居民医药费用负担有效减轻。

(四)实施范围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是公益性事业单位,由市卫生局统一管理。对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严格界定服务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同时,政府负责保障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转。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对所属行政村卫生室实行行政、业务、人员、药品、财产“五统一”的一体化管理,对村卫生室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

(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核定编制、因事设岗、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

乡镇卫生院编制按照农业户籍人口的千分比核定,根据人口规模,按照1.2‰的标准核定编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执行《晋中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组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通知》(市编办发〔2010〕156号)。由市编办依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工作任务,结合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及所在地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等情况,分类核定所需要的人员编制。核定后的人员编制,作为聘用人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

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卫生技术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规范的岗位设置,工作人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实行合同管理。分流人员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分流人员过渡期间相关工资待遇、按规定办理相关社会保险、经济补偿、学习深造期间一定比例的学费补助、内部退养和病退人员待遇等费用支出,由财政局纳入预算,统筹安排。

(三)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公平、体现绩效的考核分配机制

根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科学核定承担的工作任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口数量和服务半径核定;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根据前三年医疗服务平均人次数、收入情况,并综合考虑影响医疗服务任务的特殊因素核定。

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工作任务考核机制。市卫生局组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市财政局、人事局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

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岗位任务制定内部分配管理办法,定期组织对职工绩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职工个人收入挂钩。

(四)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

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省确定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有关规定。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由省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实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

建立基本药物采购、使用的监管机制。加强药品采购、使用的监管,成立相应监管领导小组,制定并实施监管办法;统一使用基本药物监管软件系统;建立公开公示制度,公布监督举报电话,严厉查处违规销售和套取补助资金行为。

(五)在实行综合改革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支出,由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解决,政府补助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我市事业单位工资水平相衔接。定编定岗后,医务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按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执行。

政府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村医,每月补助不低于400元,补偿资金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安排。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财政局按行政村卫生室农业户籍人口每人每年4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其中省财政补助2元,晋中市、介休市财政各补助1元。

三、实施步骤

(一)明确任务,定编设岗

根据《山西省乡镇卫生院编制调整意见》,市编办、人事、卫生等部门依据各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工作任务量,科学核定编制数量,合理设置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类岗位,确保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总岗位数的85%。

(二)竞争上岗,全员聘用

市卫生局依据《山西省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相关规定,明确定岗竞聘的范围对象,统一组织乡镇卫生院实施竞聘上岗。所有上岗人员全员聘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实行合同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的竞聘上岗参照乡镇卫生院执行。

(三)妥善安置,确保稳定

市人事、劳动、卫生等部门全力做好分流人员的安置工作,按照《山西省乡镇卫生院分流人员安置办法》,对正式职工分流人员,采取系统内调剂聘用、允许内部退养、实行3年过渡安置、鼓励自谋职业、支持学习深造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对非正式职工分流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与原单位解除人事关系,补办企业养老保险,并参照《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流人员的安置参照乡镇卫生院执行。

(四)绩效考核,落实补助

市卫生局负责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患者满意度、居民健康改善状况等进行综合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挂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内部职工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职工收入挂钩。

(五)核定收支,取消加价

市财政、卫生等部门要依据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工作任务量和人员编制情况,合理核定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和支出,并按月预拨经费保障正常运转。市卫生局负责确定符合资质要求的配送企业作为我市配送企业,负责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的配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

四、保障措施

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触及利益深、政策性强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有关部门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大局出发,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扎扎实实把各项改革政策贯彻落实到位。

(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强部门协作

市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组统筹组织和协调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发改、财政、人事、劳动、卫生、编办、物价、药监等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加强协调,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突破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务必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各自的任务,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二)加强财力保障,严格资金管理

市政府将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所需资金,确保各项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加强监管,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安全、有效,严禁挤占、截留、挪用。

(三)加强督导监管,确保规范运行

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检查机制,强化督促检查。市医改办负责组织对我市各乡镇综合改革推进情况的综合督查,市医改办成员单位负责对职责范围内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提供情况、运行情况、财务管理情况、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配送情况、政府补助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规范运行。突出对分流安置政策落实情况和工作进度的监督检查,确保分流人员妥善安置和社会稳定。创新考核评价方式,逐步建立多方参与、协调高效、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制度。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及时发现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建立和落实工作责任制,严肃纪律,及时处理违规行为,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要责令限期整改;违纪违规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四)加强动员宣传,营造良好环境

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关系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稳定。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做好改革动员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高度重视改革的宣传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讲清政策,统一认识,调动起各方面参与和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第3篇: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范文

基本医保:应转向“提升质量”

【方案目标】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覆盖全民,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

【权威数字】2011年全国城乡参保人数12.95亿,人口覆盖率95%,基本实现全民医保;三项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均达相应人群年均收入的6倍以上且不低于5万元。医保全覆盖带动诊疗人数连续两年递增数亿人次,2011年应住院而未住院的病人比2008年下降2个百分点,因经济原因而出院的下降近6个百分点。

【百姓心声】“新农合真的帮助很大,少花钱治大病。”江苏省射阳县四明镇刘德利的儿子做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共花费2.7万元,新农合和农村医疗救助补偿2万多元。他希望国家能再提高报销比例,并在全省甚至全国实现联网报销。

【专家点评】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善联:近三年我国城乡基本医保制度建设成就可打95分。但要看到三种医保之间保障水平还有近十倍的差异,资金筹集总量偏低,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个人的平均医疗负担仍在30%以上,而且近年住院与门诊费用仍在增长,影响患者的受益程度。“十二五”期间,基本医保应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提高补偿水平,通过不断提高参保率和政府补助标准,探索建立重大疾病保障机制。

如何跨越城乡间的“鸿沟”

目前城乡和地域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差别较大,医保制度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在理顺医保管理体制方面有何打算?对进一步提高医保水平有何措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制度间确实存在制度分设、城乡分割、管理分离、资源分散等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人口流动规模越来越大,这些矛盾越来越凸显。

对此,国务院相关部门在推进医改的过程中切实注意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和协调安排各项医保制度。目前主要采取了几个方面的措施:在参保管理上,尽可能打破城乡的界限,如灵活就业的农民工可自愿选择参加就业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或者是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在政府补贴标准上,对城乡居民医保都规定了相同的政策,中央财政的补助对中西部地区一律按每人每年60元的标准;在待遇水平上,注意三项制度水平的统筹安排,职工医保的大病和住院报销比例今年达到75%,新农合和居民医保今年基本上也能达到60%,和职工医保的差距在缩小;在相关的管理服务上加强城乡衔接,比如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同步推进门诊统筹,推进医疗费用及时结算时也进行了统筹安排。

基本药物制度:短腿须弥补

【方案目标】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

【权威数字】我国已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售价比制度实施前下降16.9%。2011年,政府办的5万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且实行零差率销售,结束“以药补医”历史,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

【百姓心声】江西南昌市湾里区梅岭镇居民李水金说:“卫生院卖1.65元的丹参片经常缺货,我不得不到药店买3.5元一瓶的。”

除基本药物断货外,2000%利润率“畸价药”事件及心脏手术必需药鱼精蛋白、乙型血友病“救命药”“九因子”缺货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基本药物在目录设置、招标采购等方面的“短腿”。

【专家点评】胡善联: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一个突出问题是2009年制定的基本药物目录不能满足各地用药需求,需要进行动态调整;还要建立合理科学的定价机制,保证基本药物的质量和供应等。

江苏射阳县卫生局局长徐勇:要确保补偿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经费足额到位,否则基本药物制度将难以为继甚至前功尽弃。

基层医疗体系:村医后继乏人

【权威数字】中央已支持2233所县级医院、62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5万多所村卫生室建设,基本实现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

【百姓心声】江苏射阳县洋马镇卫生院院长钱宝珠:多年没有补充医学专业毕业生,有些省份个别村卫生室村医后继乏人。

【专家点评】胡善联: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起家庭医师制度,也没有真正实现社区(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目标,病人就医仍然无序。加强全科(家庭)医师的培养,由“强筋健骨”转向“全面发展”是“十二五”基层医疗机构改革的方向。

基本公共卫生:投钱应避免“走过场”

【权威数字】2011年绝大部分省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或超过25元。截至2011年9月底,规范化电子建档人数达4.33亿人,免费为6773万名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为104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等。

【百姓心声】徐勇: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项目多资金少,许多项目无法持久,项目实施的质量也有待提高。如个别地方健康档案建档率很高,但大部分从没利用过而成为“死档”。

【专家点评】胡善联:增加人均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并不一定要求等比增加服务的种类和数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已有服务项目的质量和标准,确保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落到实处,而不能“走过场”。

8500亿元投入怎么花?

截至目前,新一轮医改中新增投入8500亿元,特别是中央政府需要承担的3318亿元重点投到了哪里?已经支出的使用效果如何?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这两年新增的医药卫生投入,主要用于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农村卫生等方面。

2009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安排399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1273亿元。重点支出包括:645亿元用于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246亿元用于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17亿元用于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2010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预算安排4439亿元,因为年度还没有结束,具体执行当中估计还会超过预算数。

2011年是3年新医改的最后一年,医疗保险的完善更是新医改5项改革措施中的重头戏。按照专家说法,覆盖12.8亿人的医保网,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安全网。

与2008年相比,三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参保人数增加了1.54亿人。除了实现广覆盖外,3年来,政府对医保的补助也大幅提升。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政府补助从2009年的每人8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同时住院报销的比例也从改革前的50%提高到了60%。

公立医院:

体制机制改革待突破

【方案目标】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推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等。

【权威数字】至2011年,共确定17个部级、37个省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

第4篇: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范文

关键词:县级医院 公立医院改革 神木模式 推广性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一项重点难点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整个公立医院改革实践中,由于县级医院在县域医疗卫生单位中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直接服务9亿群众,是我国公立医院服务体系的网底,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龙头,是联结城乡医疗服务的枢纽,建设发展好县级医院对于推进我国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很多市级公立医院在改革中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是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与城市有很大差距,不能生搬硬套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模式,应结合实际情况认识自身优势和劣势进行新的探索。

1.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概述

1.1县级公立医院概况

县级医院是我国公立医院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台湾省以外,我国现有县级行政单位2003个,县域居民超过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全国共有县级医院9238所,占全国医院总数的46%[1]。可看出县级医院在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为此中央财政安排700多亿元,重点支持农村2000多所县医院建设,保证农民群众能及时获得高质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逐步缩小医疗卫生服务的城乡差距。

1.2 重点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公立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力军,是医疗卫生领域各种矛盾的“集合体。县级医院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县域居民基本医疗服务,是与群众关系最为密切的公立医院。其次,县级医院是我国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县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在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后,县级医院是联结我国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县医院承担着农村地区患者大病诊疗,同时,承担着城市大医院“守门人”的任务,上接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连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神木模式分析

2.1 神木模式的概况

2009年3月,陕西省神木县开始执行《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办法》。根据《办法》,在神木籍户口的城乡居民中(未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除外)实行门诊医疗卡和住院报销制。规定门诊中实行医疗卡制度,每人每年可享受100元门诊补贴,门诊医疗卡结余资金可以结转使用和继承。住院报销设定有起付线,乡镇医院住院报销起付线为每人次200元,县级医院为每人次400元,县境外医院为每人次3000元。起付线以下(含起付线)的住院医疗费用由患者自付,起付线以上的费用按规定由县财政买单,每人每年报销上限为30万元[2]。神木医改把包括安装人工器官、器官移植等特殊检查费、治疗费和材料费也列为报销范围,这无疑是此次医改的最大亮点之一。神木县把神木县医院等7所医院作为县级定点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5所医院为省级定点医院。此外,北京的6所医院也被列入定点医院的名单。2010年,神木县又着手制订预防体系,一套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健康的神木医改模式正逐渐呈现在我们面前。

2.2 神木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神木医改的大方向值得肯定,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这项改革举措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人们对于“免费”公共物品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如果在制度上没有一定的约束,就会导致资源浪费。神木医疗改革进行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医疗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一套完善的医疗体系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成熟机制,才能保障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其次,《办法》将西安的5家医院和北京的6家医院均列为定点医院,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外地医疗资源解决本县医疗水平不能解决的病症。但是由于缺少医疗费用控制机制,政府买单的过度医疗风险不可避免。因此,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资源引入机制且能够较好的控制医疗费用是神木县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最后 预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不够完善。预防为主,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但神木县医改制度主要解决的是当地居民求医治病问题上,对城镇的公共卫生投入不足(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到1元),这有悖于“预防为主”的原则[5]。政府应合理安排预防与治疗的资金投入,多做预防、多做健康的管理和促进工作,实现降低费用、节约资源、增加收入的共赢局面。

3.神木模式对我国医改积极的启示和意义

3.1 强化政府责任,转变政府执政理念

政府在医改中是主导力量。“神木模式”明确了医疗卫生保障和优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是政府的责任,建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三方合作和制约机制也是政府的职责。神木县虽然经济实力雄厚,但在全国并不是最富裕的,在西部各省的县级地区中排名第五,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一些县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然而神木县为民造福、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念,成为推动医疗改革的关键力量,为营造和谐社会造就了一片沃土。

3.2 医疗卫生体制和机制创新

医疗卫生体制和机制创新是神木模式成功的核心,只有制度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引发效应,在“神木模式”中,神木县政府明确作为医疗服务的买方,其核心是代表公众利益,不仅要防范需患者过度医疗消费,更要监督医院提高服务质量。

3.3 科学手段的应用

利用医疗信息技术控制需求,神木建立起自己的“医疗服务一卡通”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这样,不仅可以对医院的医疗行为进行有效的总额控制,对医生和医院的诊疗行为进行个案监管,也可以对供方和需方的行为进行分析,在基础上对供需双方进行费用控制和行为监测。

3.4 建立约束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倡理性就医。

神木医改本身并不是个人不用支付的完全意义上的免费医疗,而是个人参保、单位纳保、政府财政托底住院报销设有入门起付线的保障制度。部分居民过度享有免费医疗,造成公共医疗资源浪费。因此,应该建立合理的约束机制,及时根据经济情况调整起付线和报销标准,优化资源配置,做到高效、科学[6]。

3.5 完善基本医疗和基本保障制度建设

“神木医改”的性质就是基本医疗制度和基本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基本医疗制度倡导预防为主、小病及时治疗、大病进医院[7]。这种基本医疗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良性衔接,更加符合我国广农村地区医疗水平较低、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农民文化程度低等实际,重视卫生政策制定,防止广大农民小病拖成大病,“因病致贫”。

4.结论

在关注神木医改改革举措的同时,更应该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进行深入探讨,可以看出神木医改抓住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一方面,实现社会公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然而 “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卫生现状完全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我国的卫生投入绩效低下,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91个成员国卫生总体绩效评估排序中,中国仅列144位,在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列188位,医疗卫生的公平性受到质疑。神木县推行的“全民免费医疗模式”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了神木在实现社会公平上做出的努力。另一方面,实现公平效益是医改中重点,而在卫生事业中公平与效益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是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基本要求和实现的最终目标。追求公平的同时神木医改同时也带来了无法衡量的效益,人民的健康 得到了保障使得人们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更能够更好的工作促进社会的进步。因此,无论是在神木医改还是全国的医疗体制改革中,如何保障人们享有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效益性问题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生发,县级医院改革和发展必须处理好的五个关系[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年8月第19卷第八期

[2]神木县人民政府《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办法》

[3]马强,医改的评估体系与神木医改[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年6月第24卷第3期

[4]王梅.“神木医改”之争[J].理论参考,2009,(6):43—45.

[5]黄妹,神木“医改"模式的推广价值及需完善之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年6月第24卷第3期

[6]孙福川.神木模式:应该且能够复制的医改伦理创新[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5):3—5,16.

[7]于德志.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2):73-74

作者简介:

第5篇: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范文

关键词: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服务

医院后勤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医疗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后勤管理改革作为医院管理改革的核心要求之一。积极探索后勤社会化服务管理模式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中,均明确提出"为了加强医院的经济管理、成本核算,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必须实行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要求。公立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将后勤服务从医院剥离出来,由市场承接,向市场开放。凡是能够由市场供给的服务,医院一律向市场购买,达到精简后勤管理和服务机构,节约后勤编制,降低后勤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目的[1]。医院后勤通过引进市场机制,实行市场运作,着力改变医院后勤"小而全"甚至"大而全"的传统性、封闭式经营管理状态,将医院的人财物向医教研集中,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和患者看病费用,进而实现"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城镇职工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要"的总体目标。

由于县级医院后勤管理人员少,专业性不强,管理效率较低,一直以来,后勤管理成为医院管理中的普遍难题。从2011年9月份起,我院根据县级公立医院的特点,按照先易后难,逐步剥离,循序渐进的方法,通过市场方式引进社会化管理服务公司,实现物业管理、治安秩序维护、环境卫生保洁、被服洗涤、车辆使用等专业化管理,借助专业服务公司的管理经验,利用资源共享来提升经营水平,尤其是专业设备的购置和使用,企业化的人员管理模式,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理念,以适应后勤工作系统且复杂的特点[2];其次,通过社会资源共享、合理调配,有利于提高医院后勤服务的效益和质量。同时,医院后勤的管理职能发生了变化,职能科室从直接指挥安排调度转变为合同管理与质量监督、检查,使后勤走上社会化服务和合同化管理的轨道,做到后勤服务工作及时、有效、可靠,降低成本支出,提高广大患者伯满意程度,保障和促进医疗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社会化服务的内容主要涵盖:①治安秩序维护:包括医院秩序维持、交通车辆疏导、重点部位监控、消防控制巡查、要求全天候值班及每小时巡逻。保安公司派驻经过正规培训的保安员,实施规范化管理,做到24h不间断值班防控,并针对医院保安工作的特殊性,合理安排保安人力、班次,尤其对特殊部位(如门诊大厅、输液大厅、挂号收费窗口、手术室候诊厅)、特殊时段(如节假日、中夜班、敏感时期)、孤立值班点、矛盾易发点(如医患纠纷调解室)进行重点巡逻和监控,易于发现矛盾纠纷初起并进行及时干预、化解;同时,在发生较大医患纠纷时,保安公司可以统筹调配较多人力帮助维持正常的医疗秩序,可有效防止公共财物损失及医务人员受到人身伤害。保安工作的社会化服务优势在于人员队伍专业性强,服从性好,可以根据需要及时增加人力,发挥应有作用,监管要点是管控和培训要规范、到位,保安队伍要年轻化、专业化。②环境卫生保洁:包括门诊卫生、病区卫生、公共部位卫生、广场道路卫生,以及下水道疏通和绿化修剪、垃圾清运等,要求做到24h全区域全覆盖。一般来说,保洁人员承担的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普遍不高,必须实行保洁区域及任务明确,保洁质量标准细化,奖惩措施到位,并有专人负责每日督查,才能保证保洁质量。同时医院保洁人员还需要进行感染控制、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置等专业培训,不少县级公立医院的保洁员还需承担病房终末消毒、开水供应等护工职能。管理难度在于保洁员普遍文化程度低、队伍稳定性差,实行社会化服务的优势体现在杜绝关系人员进入,人员可随走随补,专人管理使保洁质量得以确保,监管要点是对保洁效果的监控。③被服洗涤:包括患者床单、被褥、手术巾单、工作服的收发、洗涤、烘干、晾晒等。医院被服的血渍、污渍较重,清洗难度大,时间要求紧,收送流程多,由于医院场地限制,晾晒困难,也是后勤管理中的难点。社会化服务的优势在于借助专业洗涤设备、专业洗涤人员,可确保洗涤效果,同时节省院内有限的场地。监管要点是洗涤效果的核查反馈机制要健全。④车辆管理:涵盖公务用车和救护车辆,要求做到全天候备勤,5min内出车。即使未承担120急救任务的县级医院,也需要急救车辆24h备勤,驾驶人员和急诊科人员随时准备出车。要求驾驶人员全天候备班,社会化服务的优势在于规避对车辆的维护、保养、油耗、交通风险等难控因素,集中精力确保救护车辆的应急出勤。监管要点是车辆的安全性、及时性。

同时,正积极筹划的还有营养餐饮:包括分别对患者、陪客、医务值班人员的餐饮服务和定营养膳食配送;后勤水电暖维修:包括供电、电路、电器等电气照明设备的安装、维护、检修管理,应急发电,上下水路安装维修,供暖制冷设备维修管理。

我院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后,通过合同管理,对各项后勤服务订立具体的质量标准和服务要求,明确责任和奖惩方式,提升了后勤服务的质量;同时,应用市场竞争的手段,实行合同每年签约一次,可以重新选择服务信誉和专业程度较高的公司加盟,公开竞价等招标方式以降低运行成本。

2年来,我院已经在后勤服务的社会化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将会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的进程,总结出一条既符合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又适合基层医院实际情况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之路,从而建立起优质、高效、低耗、快捷的后勤保障系统。

参考文献:

第6篇: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范文

基本原则

《指导意见》提出,试点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鼓励多元化办医;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坚持总体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系统总结;坚持中央确定改革方向和原则,立足中国国情,鼓励地方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要坚持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要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统筹配置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医疗资源,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目标任务

《指导意见》明确,试点的总体目标是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为全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奠定基础。要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步骤内容

根据安排,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将从今年开始推进,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选择1~2个城市(城区)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在各地试点城市范围内,选出16个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九项主要内容:

一、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加强公立医院规划和调控,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二、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责,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逐步实现公立医院统一管理,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三、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明确政府办医主体,科学界定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制定公立医院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院院长激励约束机制;

四、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和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

五、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合理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补偿,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

六、加强公立医院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院服务;

七、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和经济运行监管,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对公立医院的监督作用;

八、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九、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

第7篇: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范文

·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东莞高水平崛起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之年。全市卫生系统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化医改促发展,助力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

积极探索管办分开改革。按照协调高效和责权利一致原则,推进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在大卫生框架内整合相关部门职能,坚持公益化方向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组建市属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与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公立医院改革配套政策。指导市属、镇街试点医院制定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案。

认真落实医药分开政策。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为突破口,学习借鉴北京、深圳等城市医药分开改革模式,同步推进医疗服务支付制度改革,将公立医院补偿渠道改为医疗服务收入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在试点医院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努力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加快实现政事分开模式。剥离镇街公立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职能,进一步完善基层应急处置和卫生监督网底,保持基层公共卫生队伍稳定性,降低公共卫生领域风险,形成运转协调、执法有力、办事高效的新体制,促进依法行政,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造必要的条件。

统筹推进区域医疗发展。根据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求,从资源的总量、结构、布局入手,突破传统观念和空间局限性,探索对现有医疗资源进行区域重组优化,加快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资源最优化和一体化管理。

二、保障基本惠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完善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为城乡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带动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实现均等化,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和慢性病,做好妇儿、老年人健康管理,以最基本、最现实的均等化服务提升东莞市民幸福感。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严格执行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和镇街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度,安排专家队伍提供适宜技术帮扶,提高社区首诊质量和水平,赢得群众的信任。继续开展社区卫生人员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提高诊疗技术水平。转变服务模式,试行全科医生团队分片负责的网格化健康管理服务。

启动农村卫生站转型试点。按照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基层多元办医格局,选取试点镇街开展农村卫生站转型改革工作,将农村卫生站转型为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民营门诊部或诊所,明确农村卫生站的产权归属和经营性质,并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保基本”的网底功能。

开展平价医疗服务工作。积极推进平价医疗服务,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为主,确定平价药包的种类,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率先推广使用,控制门诊人次费用,为市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在解决“病有所医”上取得新进展。建立平价医疗服务工作巡查制度,规范诊疗,优化服务,查处“大检查”、“大处方”行为。

三、狠抓内涵提品质,加快发展方式“三个转变”

着力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发展专科护理,加强医疗技术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血液质量管理、手术分级管理工作,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加强医疗卫生行业文化建设,精心策划卫生新闻宣传,强化职业操守和服务意识,提升文明素质,展现医疗卫生精神风貌。

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推广预约挂号服务和居民健康卡、社保卡“诊疗一卡通”服务,推行“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诊疗服务流程。实现三级医院医学检验与影像检查结果互认。推进医院临床路径扩面和管理工作。

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制定卫生人才发展计划,加大学科带头人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重点打造一批领军人才,用好用活现有人才。进一步加强科技专项组织和管理,以重点学科建设推动医院发展。着力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高对专科专病和疑难危重病人的诊疗救治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便利的优质医疗服务。

广纳资源提升医疗品质。鼓励多元化办医,为民营资本设立高质量、高技术、高水平领域的医疗机构营造宽松的政策和政务环境,在人才引进、技术准入、专科建设等给予支持。 落实CEPA和ECFA关于医疗服务业先行先试政策,与港澳台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对接,在医疗机构准入和行业互认等方面深化合作,吸引优质医疗资源进入我市,服务我市人民。

四、强化监管建机制,以十个“一”构建行业体系

构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市、镇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和监管机构建设,探索镇街食品安全综合执法工作模式,逐步实施食品安全协管员制度,提高食品安全日常监督巡查频次。针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继续深化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食品安全各类违法行为。加快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探索建立覆盖各环节、全过程的食品安全信息电子追溯系统。建成东莞市食品安全网,打造一个集政务信息公开、食品安全宣传、公众互动监督等功能为一体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

创建廉洁诚信医院体系。深化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医生”精神,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构筑医德医魂。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医德考评、敏感岗位人员轮岗、廉政谈话和患者满意度评价等制度。开展“廉洁诚信医院”创建年活动,进一步完善“阳光”制度,建立防止以商业为目的非法“统方”工作机制,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建设医疗服务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医疗机构监管制度,推行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度,加强医疗机构准入及日常监管。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定期开展重大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建立医患矛盾纠纷协调处理机制,促进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妥善解决医疗纠纷。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设医疗卫生行业自律体系。

完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结合公立医院改革,积极推进市、镇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卫生监督及行政执法效能。继续加强医疗卫生机构、采供血机构、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等监督执法,扎实做好职业健康监护、放射诊疗许可管理和学校卫生工作,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和检查指引,探索建立被监督单位的卫生信用体系、“黑名单”和曝光制度。

五、立足健康重预防,提升市民卫生文明素质

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提高卫生应急预警预测能力。开展卫生应急管理、急救技能培训和演练活动,加快市人民医院分院规划建设步伐,提高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

提高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加强重点传染病疫情监测,规范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置工作。建立完善性病监测网络,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和“五扩大、六加强”措施,加强高危人群行为干预。落实常规免疫规划,加强异常反应病例监测和补偿工作,加快推进消除麻疹工作。稳步推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工作。认真贯彻即将实施的《精神卫生法》,提升市心理卫生中心服务功能,优化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

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妇幼安康工程,依法加强母婴保健技术监管和基础性工作,建立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机制,强化对导致孕产妇、婴儿死亡和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干预。继续实施妇女增补叶酸和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及 8万适龄妇女“两癌”筛查等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市儿童医院建设,争取启动首期工程。

开展全民健康教育行动。完善12320卫生公益热线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健康促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有条件的镇街创建部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迎接“国家卫生城市”第二次复评,巩固卫生创建成果。扩大国家卫生镇、省卫生村创建范围,改善城乡卫生面貌。开展创建健康村(社区)调研和试点工作,提升市民健康素养。

六、弘扬传统显特色,满足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

提升中医药事业发展水平。探索设立市国医馆,引入国内中医名家来我市坐诊,打造高层次、高水平中医药品牌,让市民享受到高品质的中医药医疗服务。加快综合医院中医科和中药房规范化建设。继续推进药品零售企业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工作,提供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突出中医药防治特色优势。贯彻落实全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大会精神。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重大疑难疾病防治方面的作用,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推进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

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工作。启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中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指导,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科(诊室)、中药房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达12项以上,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达60%。拓展社区中医药服务项目,在寮步、大岭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药代煎和配送服务试点,解决群众煎服中药不便利问题。

加强中医药学术传承培育。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活跃中医药学术交流。开展中医药技术骨干培训和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加强对中医药的药方、药材等基础性工作的研究,搜集整理中医传统药方和疗法。探索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新方法、新技术,推进中医药知识普及和中医药文化建设。

七、着力党建抓管理,以纪律促行业作风转变

加强党建和反腐工作。落实十报告提出的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纠风工作的整体水平,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发挥卫生系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卫生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扎实工作,保障卫生工作顺利推进。

加强卫生法制建设。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后续监管措施。加大“六五”普法工作力度,开展“法律进医院”活动。开展执法稽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学法守法制度,创新法制教育形式,提升法制化管理水平,形成依法办事氛围。

加强财务审计管理。做好医院财务数据监测和分析汇总,为医改提供决策依据。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做好新旧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的政策衔接。开展“阳光物流”管理试点工作。推行成本核算方法,完善支出约束机制,确保基本医疗服务低成本供给,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充实内审力量,建立内部审计工作信息报告与 通报制度,严格执行“有离必审”制度。探索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绩效审计。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贯彻执行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引导全市卫生系统党员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业、谋发展、保稳定、惠民生上来。开展卫生行业作风建设暗访工作,强化工作人员遵纪守法意识、廉洁自律意识、为民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能,推动工作落实。

名词注解:

卫生系统承办的20__年市政府十件实事、主要目标任务:指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形成的《·年市政府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表》中,由卫生局作为责任单位承办的事项。共9项: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机制、完成15万户籍妇女“两癌”筛查、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落实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剥离镇街公立医院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功能、组建市传染病后备医院、制定扶持中医药发展措施、完善医患纠纷调解机制、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三好一满意”活动:国家卫生部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作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卫生行风建设的品牌工程。

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指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街道为基本范围,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基本医疗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发展方式“三个转变”:指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变、从做大医院向做强医院转变、从量的扩充向质的提升转变。

CEPA和ECFA:CEPA指《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包括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央政府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署的《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ECFA指《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十个“一”建设:指探索建立一支综合执法队伍、建立一体化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一张食品安全网、评选一批食品安全示范企业、建立一个廉洁诚信机制、建设一个行业自律体系、完善一套医疗机构监管制度、建立一个医疗纠纷预防处置办法、完善一个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一条卫生热线。

“四免一关怀”政策:“四免”指服用免费的抗病毒药物,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检测试剂,免费义务教育;“一关怀”指国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救治关怀。

第8篇: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范文

结合实际,为扎实推进我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以下简称“医改”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皖政〔〕66号)等文件和省、市医改相关会议精神。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实现目标和实施范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照国家和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完全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推进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综合改革,加快建立一个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证可持续的充溢活力的新体制机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全面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实现目标:通过推进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药品、保证制度综合改革。并从降低药品价格和改善服务中得到明显实惠;医务人员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效率明显提高。

实施范围:全县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二、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公益性事业单位,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县卫生局统一管理。

结合服务人口及我县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情况,依据乡镇卫生院承当的工作任务。合理核定需要的人员编制,由县机构编制部门实行总量控制、集中管理、统筹使用。

再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核定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尔后随着情况变化,乡镇卫生院编制按乡镇户籍人口0.9‰实行总量控制。编制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再作局部微调。承担一定区域范围内预防、保健、医疗技术指导职能的中心卫生院,可根据需要在规定规范的基础上上浮10-20%核定编制。乡镇卫生院核定的人员编制,仅作为其聘用人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

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同时,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政府负责保证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

(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由县卫生局会同相关部门依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乡镇卫生院院长。采取招考或民主推荐的方式选择聘用,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期满考核不合格的重新选聘。

依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3种类别,乡镇卫生院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科学合理设置岗位。乡镇卫生院医药卫生类专业技术人员(医师、药剂、护理、医技等)岗位数不得低于编制总额的80%根据乡镇卫生院承当的主要职能,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应占岗位总额的20-40%实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不具备执业(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得进入卫生专业技术岗位。

由县卫生局会同相关部门依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所有具有竞聘资格的人员。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竞争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定期考核,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应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分流安顿。对符合分流安排政策范围的人员。

(三)推进分配制度改革。

科学核定承当的工作任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承当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口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半径核定;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根据前3年医疗服务平均人次数、收入情况,根据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并综合考虑影响医疗服务任务的特殊因素核定。

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工作任务考核机制。卫生部门组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财政、人社(人事)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

制定内部分配管理方法,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管理岗位任务和绩效工资制度的要求。定期组织对职工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职工个人收入挂钩。绩效工资起点时间从年10月1日开始执行。

(四)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实行零差率销售

执行国家和省确定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有关规定。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由省统一网上集中招标推销、统一定价、统一配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取消药品加成,实行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零差率销售。

且不得高于国家指导价和省采购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库存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确需配备使用其他药品的应按规定在省确定的补充药品范围内选用。

(五)推进保证制度改革。

由县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布置。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利息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弥补。政府补助依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方法核定。同时,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支出。探索发挥医保基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弥补作用,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多渠道弥补机制。

事业单位养老平安制度改革前,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本县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离退休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用。由县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核定补助。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收支全部纳入县国库支付中心管理。依照不逾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当年业务收入的1%比例计提医疗风险基金。

(六)推进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改革。

逐步建立严格的卫生室人员准入制度,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对所属行政村卫生室实行人员、业务、药械、财务、资产等一体化管理。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省确定的补充药品,实施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政府对实施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承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给予补助。按行政村农业户籍人口数核定补助规范,省财政每1200个农业户籍人口每年补助行政村卫生室8000元,补助资金统一布置到县;县财政增加补助4000元。省、县两级补助由县财政部门落实到位。

三、改革的实施方法

精心组织,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医改职责。密切配合,扎实有序地推进改革。

(一)学习培训。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研究政策,准确掌握政策精神;围绕贯彻落实综合改革任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此基础上,理清改革思路和方法,掌握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时间节点,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方案。

(二)清理库存。年9月1日起取消药品加成,一律实行零差率销售。

(三)定编定岗。逐院确定和下达编制。县卫生局会同相关部门按规定选聘乡镇卫生院院长。院长依照规定和实际需要开展岗位设置和报批工作。县卫生局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竞争上岗各项工作。此项工作必需于年10月底前完成。

(四)妥善安顿。对照政策规定进行逐人审核、确认,由人社(人事、劳动)部门料理相关手续,妥善分流安顿。此项工作必需于年12月底前完成。

(五)核定收支。依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当的工作任务量和人员编制情况,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和支出,纳入县级国库支付中心统一管理,并按月预拨经费,保证正常运转。

(六)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挂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内部职工实施工作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

(七)总结评估。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开展工作总结,形成总结演讲,由县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领导组办公室汇总上报。并做好迎接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考核验收的准备。此项工作必需于2011年1月底前完成。

可同步开展,以上方法结合实际。也可交叉进行。

四、改革的时间布置

(一)年8月中旬召开全县动员会;

(二)年8月25日前:

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的微机录入工作。1对乡镇卫生院、卫生室的药品进行盘存。

开展人员摸底、登记、公示、初审等工作。2各乡镇卫生院上报人员花名册及其电子档。

3乡镇卫生院上报债务情况准确登记表。

报县领导组研究。4拟草相关配套文件。

对年以来乡镇卫生院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摸底和测算。5县卫生部门配合县财政部门。

将医改政策宣传到所有职工及辖区卫生室所有工作人员。6各乡镇卫生院召开医改动员会。

(三)年9月1日起。取消加价,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

(四)年10月底前。实行全员竞争上岗。

(五)年12月底前。由人事、劳动部门料理相关手续,妥善分流安顿。

(六)2011年1月。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挂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内部职工进行工作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

五、改革的保证措施

时间紧、任务重,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有关部门必需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改革的重大意义,周密安排,统筹布置,扎扎实实将各项改革政策贯彻落实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

密切配合,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领导组统筹组织和协调我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县编制、发改、卫生、财政、人社(人事、劳动)物价、药监、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协调。保证改革顺利实施。县相关部门成立联合办公室,对核定编制、岗位设置、竞聘上岗、分流安排等阶段中需要审批的事项,集中审批,加快进度。

(二)加强财力保证。

确保各项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县财政部门要切实做好资金调度和经费保证工作。要规范并公开县级国库支付中心办事顺序,县财政保证改革所需资金。优化资金拨付流程,切实加强监管,明确料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公开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平安、有效,严禁挤占、截留、挪用。

(三)加强监督检查。

加强对改革各环节的检查指导,实施包保责任制。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领导组成员承担包保责任。包保责任人要深入所包保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保各项改革任务依照规定的工作顺序和时间要求扎实推进,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确保体制机制顺利转型,确保社会稳定。

设立举报电话(县监察局办公室:县卫生局办公室:县卫生局人事科:举报信箱.欢迎群众对改革的每一个环节,建立举报制度。特别是竞争上岗、分流安排等方面进行监督。

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改革各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县监察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实行全程参与、全程跟踪、全程监督。要认真受理群众的举报和投诉,及时发现、立即纠正和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四)强化工作责任。

坚决贯彻中央和省里的政策,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稳定工作。强化稳定工作责任制,全程跟踪,全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不能因为改革影响正常医疗工作秩序而引发不稳定,不能因为药品供应断档而引发不稳定,不能因为竞聘上岗操作不公开透明而引发不稳定,不能因为分流安排政策落实不到位而引发不稳定,不能因为资金拨付不及时到位而引发不稳定,不能因为宣传导向失误而引发不稳定,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第9篇: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范文

为加快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效、平稳、持续运行,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xx〕3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部署,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公益性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力,确保基本药物制度有效、持续运行,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医务人员素质显著提高,逐步实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突出公益、综合改革原则。各地区要突出基层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人事、分配、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以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活力。

(二)坚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原则。各地区作为此次改革的责任主体,要抓紧制订改革方案,统筹工作安排,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实施。

(三)坚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原则。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用好现有政策,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好改革中的各种问题。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所在地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各地区要统筹规划、科学合理设置医疗卫生机构,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置1所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在10万人左右或处于几个乡镇中心区域的可设置中心乡镇卫生院,城镇每3至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鼓励和支持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核定的人员编制,作为其聘用人员和核定收支的依据。乡镇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防保单位的人员编制,以所在地农业户籍人口数量为基数,按一定比例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以所在社区每月户籍人口数与流动人口数之和的全年平均数为基准,按一定比例核定。市对各地区核定的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区财政状况在编制总额内决定编制使用数量,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剂安排。

鼓励各地区积极探索,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覆盖区域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委托非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任务,满足本地区人民群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各地区要建立健全能进能出和激励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由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选聘,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工作人员,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所在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根据核定的编制及岗位设置方案,组织全员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各地区要对未聘人员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

(三)推进分配制度改革。

各地区要建立有激励、有约束的绩效考核体系,由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考核机制,依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任务完成情况,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挂钩。

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的人员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定期对职工绩效进行考核,实行绩效工资,考核结果与职工收入挂钩 。

(四)推进政府补偿机制改革。

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政府负责保障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确保其正常运行。其中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各地区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补助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离退休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用,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由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核定补助。政府对核定的收支差额给予补助。有条件的地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地区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所需经费的主要责任。

非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如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任务,政府对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合理补偿。政府对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给予适当补助。

四、实施步骤

(一)20xx年4月下旬,召开全市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部署会议,市编办完成对各地区的编制核定工作。

(二)20xx年4月30日前,各地区完成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方案的制订工作。

(三)20xx年6月15日前,各地区组织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员聘用工作。

(四)20xx年6月30日前,各地区完成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核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实行绩效工资。

(五)20xx年12月底前,各地区妥善安置在编、在册未聘富余人员,落实相关政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市医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各地区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挂帅,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扎扎实实把各项改革政策落实到位;发展和改革、卫生、编制、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确保改革顺利实施。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在改革中的主导作用,着力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搞好区域卫生布局,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础。

(二)落实经费保障,强化资金管理。各地区要切实保证改革所需资金,确保各项补助经费足额及时到位。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严禁挤占、截留、挪用行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