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范文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精选(九篇)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

第1篇: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机制建立

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落实,保障了公立医院正常运营,促进了医院由传统粗放型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推动了医院健康长效发展。新时期下,医疗改革在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也相应改革,在公立医院内部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部分公立医院落实内部审计时,仍存在一定问题,对此,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全面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成为公立医院发展重点。

一、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的作用

公立医院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具有如下作用:其一,保障了医院资产安全完整。在医院内部管理中,审计部门主要是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独立性较强。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审查,以此对医院财务与经营管理公正评价、合理建议,及时掌握医院经营中的潜在风险,优化内部控制流程,保障医院的财产安全。其二,推动了廉政建设。内部审计的落实,有效预防了部分员工以权谋私行为,降低了经济犯罪的可能性,推动了廉政建设[1]。其三,医院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在医院开展审计项目时,主要是对医院运营中的经济效益进行审查,防范资金使用不当、资金流失现象,并提出审计意见,以此节约医院财务支出,提高医院运营收益。其四,有效防范风险。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医院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显著提升,内部审计的落实,对医院经营活动进行审计,有效降低了各项风险,推动了医院健康运行。

二、新时期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问题

新形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立医院更加重视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忽视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即使多数医院制定了内部审计制度,却仍存在审理理念、审计技术落后,审计独立性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审计机制的作用发挥。具体来讲,审计机制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审计理念落后在部分医院内部审计中,直接将财务审计作为工作重心,在财务数据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方面消耗较多资源,在其他审计方面投入较少,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片面性。并且,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能仍以查错纠弊为主,很少将其作用于管理层面,给医院经营的优化提供审计建议。在医院内部审计中,以财务审计作为主导,很难全面防范医院内部控制的潜藏隐患,难以通过管理为医院带来更高价值[2]。并且,审计理念的滞后,很难满足医院改革发展需求,并导致审计程序僵化,审计评价指标落后,制约了医院长远发展。

(二)审计方式与技术落后在医院开展财务审计中,审计方式还主要是对会计账目进行逐一检查,以此掌握医院业务发展状况。与其相比,国内外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已经开始采用以关键风险点把控为主的审计方式。医院审计方式较为落后,且审计随意性较大,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用发挥。并且,医院在内部审计中,信息化发展步伐缓慢,计算机技术并未被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利用,导致审计方式与技术的落后,影响了内部审计在医院的效用发挥。

(三)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在医院内部审计中,审计的独立性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的职能发挥。对此,在公立医院开展内部审计中,应积极构建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然而,在部分公立医院实际开展内部审计时,并未将财务部门与审计部门分开,甚至直接将内部审计作为财务部门的一部分,限制内部审计的职能发挥,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公正性,给医院强化内部控制带来不利影响。

三、新时期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及完善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重要事业单位,担负着为社会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责任。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落实,有助于提高医院内部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然而,在内部审计工作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根据医院实况,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度内部审计工作的落实,有助于提高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水平,推动医院的发展步伐。因为,内部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医院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为医院运营管理提供反馈与建议,推动医院改革步伐。为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应加强医院领导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度。首先,转变领导层的观念,使医院领导层认识到内部审计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提高领导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度。其次,积极借鉴国内外企业的内部审计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提高医院领导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最后,政府应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定期检查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推动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健全[3]。

(二)改革内部审计手段新时期下,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中,对此,在完善内部审计时,公立医院应重视内部审计系统的构建,以网络技术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实现对内部审计落实的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内部审计机制中的不足并予以解决。同时,将现场审计、非现场审计有效结合,对审计对象实行连续、动态的监控,保障内部审计的及时性与全面性,以此发挥内部审计的效果,提高医院内部控制水平,推动医院向前发展。

(三)建立专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医院想要健全内部审计机制,构建专业、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前提。如此,坚持法律规范,狠抓医院各项制度建设,针对性构建专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明确审计人员的岗位职责,细化审计人员自身工作,审计人员才能依照规范展开审计工作,医院才能更好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对此,医院为建立内部审计机构,首先应加强资金投入,专门构建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引进专业性审计人才。其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为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有章可依,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推动审计工作在公立医院顺利展开。

(四)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在医院构建并完善内部审计机制时,应重视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的完善。首先,内部审计不仅要进行财务审计,还要积极建立审计数据库,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监督提供数据支撑。其次,完善医院领导机制,建立行为约束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领导层的作用,落实内部审计监督的效用。最后,在内部审计机制完善中,应提高全体人员的审计风险防范意识,发挥群众监督职能,完善监督机制,提高内部审计的监督质量,提高医院内部控制水平[4]。

四、总结

总而言之,内部审计作为外部审计的补充,其主要是指单位内部专业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为单位实行最有效管理,全面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推动单位可持续发展。相比于普通单位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公立医院更加重视医疗发展,对于内部审计工作明显重视度不足。在新时期下,众多公立医院仍存在内部审计理念落后、技术落后、独立性差等问题,影响了医院内部管理水平。对此,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度,改革内部审计手段,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以此建立并完善医院内部审计机制,提高医院内部管理水平,推动医院改革步伐。

参考文献:

[1]季春花.浅析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中国集体经济,2016(36):54-55.

[2]王丹.新时期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方法创新探究[J].财经界,2018,No.482(7):112.

第2篇: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范文

[关键词]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优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022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7- 0049- 03

1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

公立医院是由国家投资举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医院。原卫生部颁布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明确要求二级乙等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与本单位财务机构相同级别的内部审计机构。2006年修订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要求年收入3 000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病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

在当前新医改积极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宏观环境下,很多公立医院采取集团化运作,出现跨医院间的科研项目、医疗项目、医院管理的合作等新模式,这对公立医院自身内部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已成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公立医院必须不断完善其管理系统,才能有效控制资源,持续良好发展。内部审计作为公立医院自身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医院内部管理与运行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不断进行适合医院特点、文化的内部审计模式的探索。

2 制约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发展的因素

2.1 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在公立医院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具有相对性和局限性。一般情况下,医院的内部审计所属管辖级别越高,独立性越高。现行公立医院审计科已经实现独立部门设置,但是在管辖上,审计科一般归属总会计师或者分管副院长管理,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的切身利益又直接受上级领导控制,由于上级领导人为授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职能作为审计事项的指导于一身,导致自己决策、自己执行和自己监督自己的不合理现象。由于被审计科室是内部审计人员所在医院的组成部分,客观上造成了内部审计工作为医院利益服务的依附性,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独立。

2.2 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内部审计的职责主要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医院的规章制度,监督和检查医院的经济活动及经营管理。目前内部审计依据的是《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与《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指导措施。内审人员处理日益复杂的具体业务时,没有操作性和指导性都实用的依据,不仅造成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也缺少法律的强制性,实施力度不高,最终的结果就是审计风险加大,审计质量不高。此外,部分公立医院执行内部审计时,其他部门积极性不够,内部审计机构可有可无的片面看法还大量存在,导致内部审计组织不稳定,没有团队的质量保证,影响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2.3 内部审计的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随着信息化管理方式的普及和深入,对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发信息化的内部审计技术方法是有效满足现代化内部审计需求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当前很多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还是以事后查账为主,所使用的审计手段多数还停留在手工查账阶段,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过于落后,不能有效解决内部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此外,使用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强调对所有账项和业务逐笔检查或抽查,这种方法效率不高。大部分公立医院没有采用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以及统计抽样审计、没有完全普及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先进的技术等。

2.4 内部审计的领域过于单一

大部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领域很单一,主要关注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复杂性的提高,公立医院经营风险也逐步增加。很多公立医院忽视了事前和事中监督,并没有内部审计职能上升到风险管理层面,对于内部审计的要求仅仅是单纯监督,控制财务领域的内部审计发挥事后监督作用,没有抓住主要审计控制点,向风险性控制转变。大部分公立医院虽然已经逐步实现电算化发展,但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审计业务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参差不齐,缺乏审计业务等方面的技能,又对医院的其他工作内容了解甚少,难以适应医院内部审计多元化发展的要求。

3 完善和优化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发展的措施

3.1 提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直接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同时也关系到建立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审计监督力度的大小。内部审计人员作为独立部门成员应当不参与医院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只参与内部审计的评价和建议。在实际的操作中,尽可能避免内部审计人员被临时抽调担任一些非审计工作任务,以管理人员的身份参与执行管理工作,或出现临时调入、调出内部审计人员情况。此外,长期负责对一个部门的审计工作有可能会使审计双方产生私人感情,或者由于过于熟悉业务而产生疏忽和懈怠,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审计人员独立、客观、公正的执行审计任务。因此,还应避免委派人员参与审查自己曾负责的经营管理活动,以保证工作的独立性,并且定期轮换审计人员岗位,作为制度予以执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审计人员保持其精神、行为上的相对独立。

3.2 完善优化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制度

公立医院应明确内部审计的相关规范制度的独立性,根据自身情况对内部审计制度加以完善,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权利,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和部门内部审计的相关规章制度,使内部审计走向制度化,用制度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只有不断建设和完善内部审计的制度,内部审计部门才能有法可依,才能发挥其在医院经济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监督评价职能。

3.3 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

公立医院的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应当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的同时,不断推进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模式,使内部审计从强调控制逐渐向关注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人员以前普遍采用的是内部控制导向审计方法,这种方法容易使内部审计人员将审计重点偏向于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和财务收支情况,而忽视了审计的目标。因此,内部审计应当采取风险导向理念衡量医院价值,树立风险理念和意识,构建完善的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体系,从审计目标的角度来评价和应对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防范和化解风险,为决策者提供服务,从而推动内部审计向管理方面深层次发展。

3.4 广泛使用现代审计工具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应当将现代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在内部审计实施过程中,运用网络动态跟踪审计会计凭证及其他信息,实现远程动态审计,创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管理信息化的新模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全部内部审计人员运用现代审计手段,全面地获得准确、规范的原始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从而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

3.5 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是一项高度复杂的业务,需要掌握经济、会计、管理、审计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也要熟悉医院财务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种业务,这样才能对医院的运行情况实行全方位的监督。因此要加强公立医院审计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培养和提高,做好政治思想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公立医院应坚持将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作为基础工作,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和审计业务专项培训,学习新知识和新业务,更新知识结构,建立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3.

[2]张惠琴.中外内部审计比较[J].审计文摘,2009(16):115.

[3]冯均科.内部审计发展:边缘化还是回归?[J] 审计研究,2013(2):52-57.

第3篇: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医改改革的大力实施,在给公立医院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公立医院面临着的巨大挑战,要想在当前日渐激烈的医疗行业竞争中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自身进行重新的审视,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体制的健全,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在医院内部管理中内部审计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致使内部审计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审计职能转型也在审计实务中得到了更新升级。在2014年颁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为确认和咨询。这就表示内部审计为医院提升价值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认可和增强。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面对着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加强分析和研究,从而创造出一条适应当前改革的全新内部审计思路。

一、内部审计概述

(一)定义

在2002年对内部审计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进行了全新的界定,指出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提高组织价值,使组织经营和管理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增强而独立客观存在的保证和询问行为。内部审计采用系统和科学的模式对风险和内部管理进行管理和评估,从而实现组织科学有效地完成预定目标。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做出了如下的界定,即为组织部门提供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的评估和监管的活动,它对组织的经营情况和内部管理进行审查和评价,确保组织目标能够依照合法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完成。从上述可以看出,对内部审计的界定国内外之间的区别并不是很大,其目的都是为了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而提供服务,内部审计着重强调了自身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所体现出来的职能略微有所差别,国内的内部审计主要强调了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功能,而没有选择咨询功能。《内部审计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条例》经过修订后,对医疗机构的内部审计进行了全新的界定,指出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的审计人员对所在单位和机构的财务收支、实际经济活动具有合法、独立的监管和审查职能。

(二)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加强医院的内部审计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内部控制的增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有效降低医院风险,从而促进医院目标的完成。相比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有着极大的不同,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属于医院内部的评估活动。对各种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监管可以借助内部审计完成,通过常规性的内部审计能够提高医院领导和员工的法律意识,确保各类经济活动能够按照经济法规依法进行,促进医院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借助内部审计,能够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检测,确保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能够及时找出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从而使医院内部的控制体系得到完善,建立起一套内部职责明确并相互约束的健康体制,最终使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素质得到增强。

二、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针对医院内部审计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只有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但是该规定只是针对医院内部审计的相关原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中的操作细则并未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规定,这就使该法规不能满足当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需求,出现了滞后性。在实际的审计工作开展中,审计人员没有可以依靠的准则对业务质量进行统一的标准化衡量,只能借助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行主观的判定,这就容易造成工作质量和效率差的现象,不能达到领导所下达的要求,不能得到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认可和重视,出具的审计总结报告也就缺少了相应的权威性和约束性。

(二)缺少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特性,在医院审计工作属于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只有部分具有独立性的审计部门建立在部分公立医院内,其中很大一部分公立医院并未设定独立的审计部门。医院内设置的独立审计部门通常被归为财务部门或医院纪律检查部门。在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中其中的一项工作内容就是财务审计,但是内部审计部门划入到财务科就造成了独立性差的情况,这就失去了先天的优势,审计质量就难以保证。纪律检查部门和内部审计的工作任务和职能截然不同,纪检部门的工作对象比较偏向于人,将审计部门归属到纪检部门内相关的审计工作就很难以开展。此外,一些医院没有名义上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只有全职审计人员、内部审计小组,这些所谓的专业审计人员也不过是挂名存在,而审计小组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存在,这些人员还兼职着财务工作,这些内部审计人员和小组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置的。这就造成了内部审计工作缺少相对的独立性,其权威性也就不存在了,从而无法实现对经济行为和活动的有效监管。

(三)审计人员职业技能和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内部审计工作在医院内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就对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较强的业务能力,同时还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目前在大多数医院中内部的审计师都是由原来的财务人员经过培训后走上审计岗位的,由于缺少对审计的充分认识,还保留着原有的财务模式,从而造成了审计视野受限,不能从广度和深度上对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内部审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再加上当前审计行业开始向着信息电子化的方向发展,对新事物不能很好的接受,也就造成了审计人员在处理审计问题时力不从心的现象。另外,当前审计人员普遍存在沟通技巧薄弱的情况,在审计工作中沟通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它是确保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另外,大多数审计人员在写作技能方面都很薄弱,审计过程还处于尚可阶段,但是由于写作质量差,使审计结果大大降低。

(四)审计内容缺少多样化

通过对审计的定义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当前的医院内部审计主要包括财务、经营和专项审计等,但是在当前的医院中只是对财务进行审计,并且还只是一部分财务。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通常也只是针对食堂、基础设施等二级科室所进行的,而专项审计的开展则是对财政小金库先进行内审,而医院内审工作对经营这一方面的审计很少涉足。内部审计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用于验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合法性方面上,并没有深入对审计项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大部分医院的内部审计部分对执行初步决定、领导经济责任和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审计几乎不涉及,造成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医院内部审计低定位以及组织与授权之间的关系不够明确等。

三、提高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强化组织保障

首先,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这是确保医院实现内部审计功能的重要基础,医院应当严格遵循国家内部审计标准的规定,主要负责人在对医院的直接管理中建立与其他功能单位平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确保内部审计部门具有明确的地位性和权威性;其次,在实际过程中要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能够独立的制定计划、独立开展检查工作以及独立完成审计报告。另外,在计划制定中强调独立就是为了确保在审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没有任何干扰;独立开展检查工作就是确保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能够与审计所涉及的资料、财产和人员等自由接触,消除内部审计人员个人利益的影响;独立完成审计报告就是保证在对审计进行总结时审计人员不应受到强迫或者因为一些所谓的特殊原因对报告事实进行更改。当然,在这一阶段,医院内部审计不能完全独立,但相对于审计对象而言,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必须得到足够的确保从而保证工作的客观性。

(二)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工作的成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有助于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是审计作用得到充分展现的重要基础。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在熟练掌握会计和审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对经济、法律和互联网技术等其他知识学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熟知,在审计需求的时候有必要对某个专业进行进修和培训,使自身的知识面得到扩展,通过审计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三)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

当前,大多数医疗单位的财务管理、收费结算、药品出入库和挂号等实现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化管理。相对而言,审计方式就表现出了一定的落后性,医院内部审计没有和医院的其他部门实现资源共享,不利于对整个经济活动进行整体性的监管,造成了审计监督获取的信息不完整性,从而不能将准确、及时和有效的信息传递给决策者,对财务和业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不能进行及时的纠正。所以,加强审计方式的多样化,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最大限度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从而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综上所述,在公立医院引入法人治理结构的过程中,内审部门要突出内向服务职能,发挥参谋作用,强化绩效评价,增强内部控制,确保内审部门有充分的独立性,内审部门不仅能监督管理部门,还能为医院理事、执行领导层以及各管理部门提供咨询和合理化建议。医院应仿效上市公司的做法,在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内审部门每个季度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同时,内审部门也应接受外部审计,如外部中介机构的独立评价,以确保医院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利娅.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5).

[2]张鸳.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6(9).

[3]宋延海.浅析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6(9).

[4]梁小群.新形势下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经界,2016(23).

[5]朱优红.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医院管理论坛,2016,33(10).

第4篇: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范文

目前,公立医院领导层对内部审计的目的和意义了解还不太全面和深入,在内审开展的过程中,首先要让领导理解其目的和作用。其次是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工作人员。当前许多医院将内审机构和人员划归于财务部门或物价管理部门管理,这导致内部审计难以履行其职能并独立有效地开展工作。内部审计机构应归院长直接领导。在开展工作时,要健全内部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职权范围,使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在涉及较强专业或认为必要时可以依托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的力量,保证内审结果的真实、准确、客观。

1.1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

1.1.1监督和控制作用。监督作用是指通过内部

审计的检查和评价活动,及时发现和制止医院各种不规范行为的产生,避免给医院造成各种不良后果。同时,医院内部审计也是医院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控制形式相比,它更具全面客观,它是对其他控制的一种再控制。通过监督和控制促使医院更好地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财经纪律。

1.1.2服务和评价作用。

服务评价作用是医院通过内部审计,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更加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方案,从而协助医院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审计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通过内审及时发现严重的风险以及潜在的风险,并向医院领导层及时提醒并规避。

1.2医院内部审计的目的

内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帮助和促进医院各职能部门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与效率,实现监督与服务并举。服务评价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帮助和督促医院建立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实施。②针对医院控制系统的缺陷,提出切实可靠的控制措施。③推荐更经济、有效的资源使用方法,帮助医院优化资源配置,扩大经营成果,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④促进医院审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强化内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踏实的工作作风。

2开展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2.1强化基本建设和重大经济决策审计,树立权威形象

医院基建的内审一般在决策阶段就已介入,工作重点应放在决策是否按程序办事,资金筹措、使用是否合规,决策效果如何,有无违反决策程序,造成决策失误,给国家和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大型设备、仪器购置是否经可行性论证,有无盲目购买造成闲置浪费。内审应当在决策前、实施中和完成后的

3个阶段中有效结合起来,对基建工程和外部采购

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增加基建投资和外部采购这一敏感问题的透明度,扩大内部审计在医院的影响力。内部审计要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为医院的科学决策提供正确依据。

2.2医院内部审计要从医疗活动的收入、支出、结余3个环节开展工作

①审计中应注意审查支出是否合法、合规,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大项的支出是否经集体讨论决定。②要严肃物价政策,核实收费的项目、标准和范围是否符合收费政策,收入是.否纳入财务统一核算和管理,有无私设“小金库”行为。此外,还可进行经济分析、指标对比分析等,建立科学的经济评价体系,如: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百元卫生材料医疗收入、每床日收费水平、净资产报酬率等,将这些指标与同行业相比较,进而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3加强债权债务的审计

审查债权债务的明细项目是否清晰,有无具体的责任科室或人员;债权债务形成的依据、原因、用途及形成过程;是否存在呆账、坏账,特别是利用债权债务关系掩盖的现象;有无举债乱发奖金、超规模采购、擅自改变借款用途等问题。

2.4发挥物资采购合同中的内审作用

审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审计的深度与广度,防止出现逃避审计的现象。监督有关采购科室的合同执行情况。确保医院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5强化业务外包审计

随着医学专业化分工,协作越来越细,许多公立医院将有限的优质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同时将部分业务委托其他社会机构承担,比如一些医院将供应消毒、特殊项目的检验等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内部审计应当关注外包范围和价格的确定,承包方选择的方式,对业务外包监控是否有力、服务质量优劣的评价、业务外包是否存在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

3结束语

第5篇: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建设工程;内部审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为了满足患者的就医要求,改善就医环境,公立医院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但是,对于医院建设工程而言,通常都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专业性强的特点,所以,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在审计工作开展中要求越来越高,也是必须要面对的工作,那么该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成了审计人员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建设工程内部审计概述

医院内部审计是主要针对医院开展的以经济运行活动为主线的独立客观的评价和确认活动,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建设工程项目支出是医院的重要经济事项,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真实、合法、效益性进行评价和确认是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工作,主要目标是规范医院建设工程项目的各项程序,提高投资效益,降低医院开支。由于医院建设项目大多建设任务重,施工时间紧,设计变更多,所以,在建设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要求审计人员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动态变化对项目目标采用动态控制管理,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从事前、事中、事后几个阶段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制止一些不规范行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二、建设工程内部审计工作思路

(一)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审计的首要环节,是从源头加强建设项目管理的主动管理措施,是对投资目标如何实现预先进行合理的计划与安排。在开展事前审计中,内部审计人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设计阶段管理。建设工程项目造价90%是受设计决定的,所以设计阶段是投资目标管理的重点。由于设计产品的质量对投资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在选择设计单位时,要以投资项目的经济性、方案的优劣、方案的合理性与可靠性作为评价指标选定;在设计过程中,对混凝土含量、钢筋含量等指标采用限额设计方法,防止造成资源浪费;主要项目应用标准化设计,节约工程造价;提高设计深度,从根本上防止因设计不足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变大变更而造成造价难以控制。(2)对工程量清单编制加强管理。采用工程量清单编审独立进行的方法,即按照医院给出的统一的立项文件、施工图纸等资料,分别由基建管理部门委托一家具有资质的造价咨询公司进行工程量清单预算书编制,完成后交由审计部门委托另一家非关联的具有资质的造价咨询公司对其预算书进行量价审核,出具初稿,然后对两份工程量清单进行对比。对清单分项中偏差最大的前十项进行比较,通过项目特征、清单工程量、设备材料费用及套定额子目等进行分析,与招标资料对比,最终对清单控制价合理进行确定。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清单的完整性、准确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后期可能出现造价较大变更问题的发生。(3)对招标文件编制加强管理。招标人的意愿通过招标文件反映出来,同时对合同的签订也奠定了基础。所以,编制招标文件时,要求医院纪委、审计、基建、财务及外部专家提前介入,对文件中的重要条款要逐一进行论证和讨论,有效减少招标文件纰漏,防止事后纠纷事件的发生。

(二)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审计,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对项目实施全过程造价跟踪审计,不仅可以防止建设项目随意变动调整,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更正,也可以通过审计人员深入施工现场,记录、确认施工实际情况,为后续的工程结算审计提供第一手的参考依据。在事中控制中,审计的重点工作内容包括:对施工单位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项目在合同约束状态下开展,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变更情况加强管理和正确处理;对主要材料价格、重要设备进行询价及审核控制;材料运抵现场要有基建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人员共同验收,确保符合合同要求;隐蔽工程和土石方工程必须经施工单位、基建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三方现场验收、记录、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对施工单位上报的进度款支付要求,按照合同约定结合施工进度及时审核分析,掌握工程核算的主动权,避免出现超付现象;对合同约定的工程量清单外变更的项目,要审查是否合规、合理并从多中方案中选择最经济、最可行的变更方案,对设计变更可能导致的造价上升或下降进行测算,督促按规定做好审批和签证记录,避免发生纠纷。

(三)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即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是对事前、事中审计事项的结果审计,也是最后把关。这一阶段的审计工作重点是对竣工项目结算的合法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过程进行评价,也是审计报告以书面形式呈现的过程。在竣工结算审计阶段,审计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对立项文件、招投标文件、施工图纸、竣工图纸、各种签证及设计变更、验收记录、结算书等竣工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全面掌握工程情况;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竣工图纸,对施工工程量进行仔细审核;对各类变更及签证工程量单独进行审核;确定新增合同外价款及合同内价款;按照当地主管部门相关文件、合同文件及招投标文件对措施费及规费进行审查;对合同以外合理、合规的索赔事件进行有效处理;对各单位工程造价进行汇总与整理,并出具审计报告。作为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个阶段,竣工结算环节必须要严把造价关,结算审计工作要在尊重现场、细致认真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上有序开展。

三、审计关系的沟通协调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接触中,沟通协调非常重要,做好该项工作,对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具有促进作用,所以对于公立医院审计部门来说,对不同单位要采用不同的沟通协调措施。首先,与本单位内部审计关系。在对本单位被审计部门及科室进行沟通协调前,审计部门应该做好审计前的调查工作,建立定期协调沟通制度,组织好审计沟通协调会议,对被审科室或部门的建议与意见要及时了解,对审计工作的开展方法也要适当进行调整。其次,对跟踪审计单位与结算审计单位加强管理工作。对跟踪审计单位造价例会召开情况进行敦促,对工程进展情况通过跟踪审计月报表进行了解,做好结算审计报告的审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第三,国家审计方面。审计人员与各级审计机关对管辖范围内的各种情况进行审计中,都以国家审计为基础。做好与国家审计前沟通,使双方增强信任感,促使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结语

公立医院建设工程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专业性性、施工过程项目变更多等特点,要求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要提高要求,加强管理,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应该从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身的审计业务处理能力,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只有这样,医院才能认可内部审计,医院资金最大效益才能发挥出来,也为医院领导层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同时,也是内部审计工作及内部审计人员价值的最大体现。

作者:刘文巧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参考文献:

[1]徐红.浅谈公立医院基建工程决算的内部审计[J].甘肃科技纵横,2015,01(16):71-68.

[2]林品.浅谈医院基建修缮工程的内部审计工作[J].经济师,2011,06(27):183.

第6篇: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城市公立医院开始陆续成立了内部审计部门,至今已有20余年,期间,城市公立医院得到了飞速发展。内部审计随着医院发展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医院的发展速度。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对我国2014年收入超过10亿元的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现状进行了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问卷设计

抽取国内50家2014年收入10亿元以上的城市公立医院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50份,回收49份,有效问卷49份。49家城市公立医院中,有40家综合性医院,9家专科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医院3家,省卫生计生委直属医院28家,市卫生计生委所属医院13家。问卷填写人员为医院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主要调查医院基本情况、医院内部审计机构设立情况、医院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情况。

二、结果与分析

(一)城市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情况

1.城市公立医院规模快速扩张

调查显示:49家城市公立医院中,2014年收入在10亿~25亿元的有35家,25亿元以上的有14家;47%的医院近三年收入年均增长10%~15%,16%的医院近三年收入年均增长15%~20%,8%的医院近三年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31家医院年末资产总额在10亿~30亿元,11家医院在30亿元以上;57%的医院近三年资产平均增速超过10%。由此可见,在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和医保政策的影响下,城市公立医院实现了收入和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

2.城市公立医院风险持续走高且风险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78%的医院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超过40%;47%的医院2014年资产负债率超过40%,有的医院甚至超过60%;25家医院2012-2014年医疗业务平均收现率①在95%以下,6家医院在70%以下;制定风险管理制度的医院仅占47%,而且有的医院虽然制定了风险管理制度,但主要针对基建、物资采购等部门,且比较表面,没有深入到风险管理的真正层面,往往是出了问题才开始查找风险点。可见,在政策多变、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和医院规模扩张等内外环境作用下,城市公立医院的决策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持续走高。

3.城市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较为薄弱

调查显示:44家医院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占90%;全面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23家,占46.94%;部分执行的有25家,占51%。城市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得到全面执行有以下原因:一是缺乏健全的内控环境,包括权责划分、组织机构等方面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二是风险评估不足,医院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在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只重视医院规模的扩大、就诊人次的增加、基本建设的投入,而缺乏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和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1];三是内部审计没有发挥内部控制、监督评价的作用;四是医院业务信息与管理信息系统各自为政,使医院内部控制缺乏及时预警功能和有效监督机制[2]。

(二)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现状

1.多种内部审计模式交叉运用

调查显示:69.39%的医院将账项基础、制度基础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等多种模式交叉运用于内部审计工作中。城市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模式已经从单一模式向多种模式交叉使用阶段发展。

2.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同时进行

调查显示:仅有6.12%的医院单选事后审计,49%的医院以事后审计为主、部分业务前移到事中审计,51%的医院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同时进行。可见,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介入已成为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主流发展趋势。

3.内部审计范围有所拓宽

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一直以基建项目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调查发现,经济合同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项目占医院总审计业务的比重逐渐增大。这可能是因为,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外部约束和医院自身的管理需求下,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范围有所拓宽。

(三)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较差,对审计结果的重视程度不足

(1)尚有医院未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调查显示:36家医院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职能部门,11家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1家与财务合并办公,还有1家选择了其他方式。可见,尚有部分医院未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而是选择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审计职能的发挥受限。

(2)对内部审计结果的重视和利用程度不足。调查显示:32.65%的医院非常重视内部审计结果,63.27%的医院比较重视,较不重视和很不重视的各占2.04%;政府审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对医院进行审计时,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结果的比例只有50%。

2.内部审计资源配置不足

(1)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53%的医院内部审计部门人员配备为3~4人,25%的医院内部审计人员不足3人。随着城市公立医院的经济活动日益繁杂,内部审计监督范围要拓展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对内部审计从业人数和业务能力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内部审计人员成为必然趋势。

(2)内部审计人员综合业务水平不高。调查显示:在样本医院内部审计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含中级)占57.04%,高级以上职称(含高级)占30.37%,注册内部审计师和注册会计师分别占3.70%和0.74%,其中拥有审计专业职称的仅占28.15%;学历方面,拥有硕士学位的占17.47%,所学专业大多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继续教育方面,学习重心主要集中在现代内部审计理论、内部审计的技术与方法、财务专业知识三个方面。可见,医院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为财务人员转行,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只了解财务或审计的相关知识,欠缺工程技术、物资管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医疗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熟知医院经济活动的高素质、综合性的内部审计人才短缺。

3.内部审计模式相对滞后

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三个阶段。调查显示,仅有2.04%的医院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多种模式交叉使用的医院超过半数,但大多以账项基础审计为主,审计模式相对滞后。

4.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偏低

调查显示,虽然63%的医院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但只是部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查证、分析性复核、审计抽样等工作大多仍通过手工完成,费时费力且结果易出现偏差,致使审计效率和质量不高。同时,审计成果的整理、、跟踪和反馈主要依靠人工管理,效率低且存在滞后性。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审计数据的采集能力、转换能力和分析能力等受到限制,审计范围较窄,内部审计向较高层次业务拓展缺乏技术支撑。

5.内部审计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机制

调查显示:76%的医院制定了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手册;47%的医院未制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对制定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医院进行了电话访谈,发现制度并未得到有效落实。

三、建议

(一)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独立

国家审计署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等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应向本单位权力机构或主要负责人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以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内部审计机构如不直接向医院的法定代表人负责,那么很难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重要性和权威性。

(二)提高内部审计的资源配置能力

审计项目的广度、深度、风险管控与质量水平都与投入的人力、财物和信息技术等审计资源息息相关。从调查结果看,人力资源少、信息技术水平低是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普遍现象,且短期获得更多人力与信息技术的投入不够现实。所以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立足现状,着重提升自身的资源配置能力。首先,通过拓展审计业务范围、内外部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现有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次,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和审计项目实施方案时,将不同类型的审计业务相互融合,比如内部控制审计可以穿插在专项审计中进行。第三,注重审计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和更新维护工作。审计信息资源库包括国家及行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单位内部的制度和流程、医院各类招投标文件和经济合同、以往的审计项目资料,等等。

(三)引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

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内部审计准则》作业准则第十条明确提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关注组织风险,以风险为基础组织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因此,城市公立医院引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要求,也是城市公立医院政策环境变化和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需要,同时,城市公立医院内部风险管理的需求和有限的审计资源也迫使医院内部审计转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的全程自始至终都要关注风险,识别风险,依据风险选择项目,测试管理者降低风险的方法,并以风险为中心出具审计报告,协助企业风险管理[3]。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强化内部控制作用、确保组织增值目标的实现,而且可以解决审计资源的供需矛盾,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同时节省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现阶段城市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与专业素质、信息技术和风险评估技术的开发方面还比较欠缺,建议医院分阶段、分步骤推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

(四)提升内部审计信息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水平不仅是审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而且制约着内部审计部门业务范围的拓展。城市公立医院在现有管理环境下,一次性购置内部审计软件不太现实,一是得不到资金支持,二是适合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成熟软件较少,因此建议医院内部审计部门与信息中心协作研发适合本医院的审计软件。研发内容包括审计部门自用的审计管理系统,以及可以嵌入医院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审计监督系统。医院可以根据自身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选择重要且风险较高的经济事项,研发实时在线的审计监督系统,如基建工程、设备采购、耗材管理和收费管理等。

(五)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以职责为立足点,制度和标准为依托,流程为抓手,以考核促应用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4]。首先,完善各项审计制度,制定规范完整的审计项目流程,确保审计工作有据可依。其次,审计实施前应做好审前调查,审计方案的编写要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避免延长现场审计时间,浪费审计资源。第三,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切实做到独立有效的二级或三级复审,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应分析透彻,审计结论应严谨,审计建议应具有建设性和可行性。第四,在审计结束后,要进行总结、评价和考核,促使审计人员不断改进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冰.优化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系统的要素解读[J].卫生经济研究,2011,(3):12-14.

[2]赵中华.医院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实施路径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4,(11):42-44.

[3]李曼,刘继明,陆贵龙.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价值实现[J].财会通讯,2010,(6):157-160.

第7篇: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意义 作用 现状 问题 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153-02

一、医院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医院治理结构建立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随着医院对管理的需要,医院也引入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朝阳医院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理事会制度、院长负责制和监事会制度为核心,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内部审计作为监事会领导下的具体执行机构,在医院现代化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一部分,更是医院健康发展的卫士。

(二)有利于防范风险,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内部审计机构通过执行内部审计行为,对医院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财务收支等各方面经济行为进行审计,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规避风险。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完善业务流程,提高全院风险防范意识。

(三)有利于内控体系建设的执行和完善

医院内审机构通过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审计,可以发现内部控制体系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意见。有利于医院建立相互制约机制,从而形成科学的医院管理理念,提高医院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

(四)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内部审计通过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有效的规避经济决策中的风险,减少领导决策失误给医院带来的经济损失,促进医院合理制定战略规划,提高医疗质量,实现医院战略目标。同时可以促进“三重一大”决策机制的有效执行,提高医院领导的法制意识和管理水平。

二、医院内部审计现状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缺乏独立性

目前,大部分医院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有的单位甚至没有专职人员去做内部审计工作。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坚强的后盾去进行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将难以为继,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中的监督作用成为空谈。

(二)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很多医院的领导有管理意识,但缺乏法律意识和自我监督意识。有些领导甚至还比较排斥有个部门去监督自己的管理。即使大部分领导有内部审计的意识,但是由于还没有感受到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所以没有积极去设置独立内部审计机构和专职的审计人员,医院内部审计形同虚设。

(三)医院内部审计体系不完善

现在绝大部分医院还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内部审计工作无章法可循。审计工作基本依照内审人员的意愿随意进行。没有具体审计计划,审计内容单一,审计报告书写随意,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没有保证,其结果没有被充分利用。单位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内审体系去指导内部审计工作。

(四)内部审计内容不全面,审计方法滞后

医院开展内部审计,应根据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审计模式,利用适宜的审计方法去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目前,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大部分主要是财务审计,发挥审计事后监督的作用,没有达到审计的真正目的,对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缺少考虑,不能起到事前控制的作用。此外,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存在审计方法滞后的现象,审计方法单一,主要是监盘、抽查等传统方式,加大了审计风险的发生。

三、内部审计改进对策

(一)完善医院内部审计体系建设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还有新医改对医院管理的更高要求。医院的运行需要更多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医院外部监督主要是群众监督和政府监督,医院内部监督主要靠内部审计去监督。为此,相关国家部门应根据《会计法》和《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等法规,尽快完善医院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从医院角度,应建立医院内审委员会,制定本单位的内部审计体系去指导内部审计工作。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根据内部审计体制进行,从制度流程上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

(二)领导重视,强化内部审计独立性

内部审计要很好的发挥监督作用,必须要有独立性,领导重视是实现独立性的基础。可以设置内部审计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具体的执行机构,即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内审委员会负责,向内审委员会汇报内部审计工作,而不受制于某个科室之下。或者内部审计部门直属医院党政一把手,在医院一把手的直接领导下,对每个部门进行审计,审计结果直接上报一把手。

(三)拓展内部审计的审计内容

现在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是财务收支审计,起到的作用是事后控制作用。今后我们要拓展内部审计范围,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拓展到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内控体系执行审计、固定资产经济效益审计、基建项目审计、全面预算和全成本控制审计等专项审计。把内部审计监督作用从传统的事后监督改成事前控制。朝阳区卫计委2015年聘请第三方对卫计委直属的51家单位进行了内控体系建设,每个单位都有一本内控手册。随着内控体系执行,医院自我约束机制有更好的保证。而内部审计通过对内控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可以找出内控体系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善意见,促进医院内控体系持续有效的发挥作用,形成相互监督的监督机制。对提高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产生重要作用。经济效益审计,是结合事业经费筹集、管理、分配和使用等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通过对事业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和分析,促进医院加强事业经费的管理,提高事业经费的使用效益。固定资产运行效益审计可以对现有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审计,发现固定资产没有被合理利用的地方,提出相关对策,加强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基本建设项目审计,通过对基本建设过程进行审计,可以有效利用基本建设资金,节约成本,防止工程腐败。对全面预算和全成本控制审计有利于医院加强对全面预算的执行,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不足,及时纠正预算执行的偏差。对全成本进行审计,有利于科室更好的控制成本,增强成本节约的意识。

(四)强化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内部审计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有信息系统作为支撑,现在部分医院内部审计还是以手工为主,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软件去运用。为了更好地推行内部审计,医院应该安装内部审计软件,内部审计软件支持内部审计工作从计划到报告的整个过程,内部审计软件可以与医院his接口相连接,用来直接采集医院的经济数据,内部审计软件应该拥有强大的分析数据功能,用来分析与医院有关的经济数据。通过内部审计软件也可以对医院信息化系统进行测试,控制信息系统的风险。总之强化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精确性和严谨性以及全面性。

(五)改进内部审计的审计方法

现在大部分医院内部审计方法主要是抽查、监盘等,内部审计如果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借鉴外部审计的科学方法进行审计,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审计方法包括书面资料审查法、客观实物证实法、审计调查法、分析判断法、审计沟通法等。书面资料是审查会计资料完整规范性和审计经济活动真实、合法和合理性。客观实物证实法主要是审计人员实施监盘和聘请专家对物证进行鉴定。审计调查是通过询问引导被审计单位人员回答问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分析问题找出问题。函证主要向关联方、银行等进行金额函证。审计分析判断是从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样本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审计沟通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沟通。

(六)科学利用内部审计报告,把审计结果与绩效考核结合

现在医院对内部审计的审计报告不够重视,利用程度不高。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内部审计报告质量不高,没有提出具体可行意见;二是有些领导没有看到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没有把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与相关绩效考核挂钩,没有进行后续整改。为了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结果,首先必须加强内部审计报告的质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提出有建设性的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并把这些对策进行量化,制定相关的绩效考核指标,与医院的绩效考核挂钩,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系统。只有让领导看到内部审计在管理中的作用,才会让领导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的地位才能越来越凸显出来,内部审计发挥的监督作用才能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 杨平礼、李学锋、李芳.59家二级医院内部审计情况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1(293):53-55

[2] 李智.现代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研究[D].中国知网.南华大学,2012

[3] 甘培艳.当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10(14):67-69

[4] 赵鹏.对新形势下医院内部审计的探讨 [A].中国保健营养,2013(04下):1617-1619

[5] 蒋英.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定位与发展探析[J].财会研究,2014(12):49-52

第8篇: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范文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审计领域;手段创新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5+1”明确指出,医院应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的综合监管制度、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疗机构。这对医院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提出了要求,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也随之提出,以保证医院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健康安全的运行。财政部于2015年12月21日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公立医院全面贯彻文件精神,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建O,围绕医院经济运行、各科室管理为重心,积极践行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转变工作理念,拓展审计领域、由审核型向服务型转变。

一、当前医院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

在医改的大背景下,医院的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内部审计的方式和领域也需要创新和扩展,才能应对随之产生的风险。

当前内部审计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笔者认为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线索的变化

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的发展和财务电子化、网络化的推进,在为医院的发展带来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内部审计工作也带来了比较大的挑战。审计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通过跟踪审计线索,收集、鉴定的过程。

(二)审计手段的改变

传统的内部审计方式通常是运用审阅、核对、比较等审计方法进行证据收集。在信息化管理的当代,管理模式和会计模式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使医院审计环境也发生重大变化, 传统的审计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审计线索和存储方式的改变必然也为审计手段提出新的要求,“计算机辅助审计”已被国家审计署认可并广泛运用,它能帮助审计人员以更有效的、高效的、及时的方式进行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需将手工和计算机审计技术结合在一起式,以此来获取审计数据信息。

(三)内部审计范围的拓展

“财务共享”这一概念的提出,使会计领域面临一场全面深化改革,财务数据的质量和运行流程也将信息化,财务收支方面的差错将会越来越少。同时数据的自动化也带来了数据丢失、篡改、失真等风险,以风险审计为导向,提出了数据审计的新概念。

所谓数据审计是指以计算机审计为基础,通过审计原理,对企事业单位进行审计,这是信息时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目前审计行业高度关注的内容,是保证日常工作数据可靠性的前提条件,只有数据可靠了,审计的准确性才会提高。信息时代下, 审计的监督职能虽然没有改变, 但审计的内容及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审计的手段也发生了改变。

(四)内部审计人员所需的知识结构的变化

从以上提到的审计线索、审计手段、审计内容三个方面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里需要补充医院信息管理平台这部分知识。信息管理建设的流程、数据的来源、各类指标的含义、报表的勾稽管理等都需要了解并深刻的理解。目前,内审人员无论从数量还是知识结构上都不能适应我国公立医院转型的需要;审计人员对业务流程不够熟悉,对除了财务软件以外的信息建设模块知之甚少。

二、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一)改变审计方法、创新审计手段

传统的审计方法往往是由财务支出入手,反查各个流程。在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的时代,审计人员应当扩大沟通范围, 要重视与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者的沟通,及信息系统维护者的沟通,必要时可与软件开发商沟通, 以充分理解信息管理系统所包含的管理流程和人员权限分配情况,分析流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在保证信息系统流程合理、安全的基础上,对信息系统里的数据进行查询、挖掘、重组、比对,查找异常变化,确定审计重点。

(二)审计软件的运用

在数据标准化后, 数据查询、挖掘、重组、比对、分析等功能可以利用审计软件来完成,如同现在计算的功能代替人的日常工作一样,审计软件的使用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着历史性的颠覆意义,大幅度的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审计软件的使用为审计人员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解决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让审计人员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拓展需要加强风险防控的领域。

(三)转变职能定位

内部审计从财务收支审计过渡流程审计是今后我国医院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内部控制建设的提出也印证了这一点,内部控制建设的牵头部门不一致,但是无可置疑的是审计部门必须要掌握内部业务流程,每个业务流程的风险点,以及风险点的控制情况。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发挥控制、监督、评价和咨询,以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医院健康运行。

(四)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和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随着医改进一步深入,公立医院所面临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社会资本的介入,多种经济实体的出现,使公立医院面临的各种风险也日益剧增。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公立医院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由于公立医院的体制和历史发展原因,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并未涉及到这一领域。现把公立医院推向市场,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来运行,风险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形成风险管控的意识对于医院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

信息化管理的运用、职能定位的转型、风险管理的提出,要求审计人员不光要对整个信息管理系统有全面的了解, 把握它的特点及对审计结果的影响,同时也要掌握各类新的审计技术方法, 提高审计质量。在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基础上,还应该对财务知识、业务流程、各类法律法规等进行融会贯通,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既要有微观的洞察力,也要有宏观的风险判断能力。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是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医院要重视审计人员的选拔和培养,选拔既懂财务,又了解医院运行流程和风险应对的复合型审计人才来担任审计工作。这类复合型人才需要医院有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建立轮岗制度及考核机制,给予审计人员足够的学习机会进行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拓宽,同时也要求审计人员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树立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使其具备与其工作相适应的优良品质。

三、结语

总体来说,我国近几年的内部审计制度逐渐得到了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审计岗位和审计人员配备也纳入了医院管理的考核范围内。然而,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医院的审计工作目前还存在较多问题,审计环境的改变、审计范围的拓展、必然为审计工作带来非常大的挑战,因此,医院的管理者和审计人员都要清楚的认识到审计工作环境的变化,共同努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在未来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内部控制机制,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把业务流程关进闭环的信息系统里,减少违规行为的出现,将医院风险降到最低,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在医院获得经济效益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何谦然.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4.

第9篇: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范文

一、医院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概述

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是项目建设过程分为若干阶段,由审计人员全程参与建设进行审计,促使被审计单位及时改进问题,保证建设项目规范有序运行。医院基建项目建设中,管理部门与跟踪审计工作配合,使跟踪审计在医院管理层重视下稳步推进,为保证医院基建项目投资有效使用,基建观部门准确把握跟踪审计介入时间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审计资源有限,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应针对性审核重点内容,跟踪审计应按照基建项目推进进度,对项目设计、施工及竣工结算阶段重点内容跟踪审计。依据投资估算,跟踪审计需审核设计概算及投资计划,提出意见供医院基建管理部门参考。从医院合理投资控制目标出发,督促设计单位在投资估算内设计。工程招标师严禁的商业活动,医院基建管理部门应要求跟踪审计协助监督招标跟踪。跟踪审计应对项目招标方式选择等提出建议,对后续合同中育造价控制内容审核。招标阶段跟踪审计包括招标文件等与工程造价有关内容审核,工程量清单审核等。医院基建管理部门应对已竣工项目督促跟踪审计在合约时间内,协助医院基建项目其他造价审核。医院基建管理部门要关注进度款支付审计及结算审计中,与医院基建项目投资支出相关审计工作,重点监管相应流程。跟踪审计根据工程施工流程审查,依据施工合同进行进度款审批。施工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工程量至监理处,医院基建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工程量,反馈至医院相关部门。跟踪审计在审核签证时应监督跟踪审计单位坚持月清等原则审核。签证单应编制预算,现场工程量四方确认底稿,隐蔽工程需在覆盖前签认。月清原则是跟踪审计单位对施工单位上月签证审核完毕。审计限制原则是对补充预算办理在合同中实行严格时间限制,签证记录确认后二周内需上报签证。图1医院基建项目风险评价

二、公立医院基建项目实施跟踪审计的意义

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依据相关法律,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对基建项目设计施工等各阶段影响工程造价因素系统监控,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公立医院基建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非常必要,体现在跟踪审计有效解决事后审计的弊端,是医院预防治理腐败的有力保障,是进行外部审计的基础。随着公立医院基建项目投资增加,基建项目成为医院重要经济活动。公立医院基建投入资金约占业务支出的30%,由于监管体制落后,医院基建项目管理中浪费腐败问题严重。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工作意见》,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基建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的通知》,要求医疗单位开展跟踪审计,达到预防治理腐败,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目前很多大型三级医院管理者认识到基建项目全过程审计的必要性,公立医院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实行跟踪审计取得良好效果。内部跟踪审计具有预防性特点,审计目的内容与丰富等具有独特性,基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基础。医院基建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是解决看病难民生热点问题的需要。看病难问题是近年来两会关注的议题,医疗体制深化改革受到关注。医疗改革对象的医院要降低运营成本,近年来许多大型三甲医院大力推进基建工程建设,基建投资成为医院重要运营成本,如何控制基建工程造价,成为医院内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审计方式可以为医院节省资金,但由于受审计环境、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存在很大局限性,其滞后性无法挽回损失浪费。医院基建投资是长期行为,内审部门议案对基建项目角色等各阶段进行系统监督,基建项目存在隐藏工程等不可控因素,工程完工后介入审计会处于被动局面,导致基建投资失控,表现实施全过程审计才能控制工程造价。

三、公立医院基建项目管理全过程审计现状

医院内部基建投资项目事关医院发展,单纯的事后审计达不到科学及时的审计目标,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及时发现项目建设中的问题才能确保投资项目的成功。医院基建项目审计目的是促进项目实施中贯彻落实国家法律,促进监理履职,通过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评价,促使单位内部各部门严格执行基建制度,做到工程项目造价合理。提高投资项目资金安全性,实现总体建设目标。公立医院基建项目实施全过程审计取得很大成效,但目前仍存在跟踪审计难以把握,审计介入时间模糊,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医院基建项目审计包括项目造价审计,工期审计,财务审计等,跟踪审计要体现落实基建制度,使基建管理部门人员工作合法化,通过审计及时发现项目中的违法行为,发挥基建项目审计监督管理功能。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能加强建设资金全过程监管,起到及时防堵漏洞,节约工程项目成本的作用,如工程变更设计项目施工单位报结算费用,核减施工单位报结算费用的25%。医院实施跟踪审计前存在工程材料采购信息不对称,通常施工单位提供材料样品,通过谈判等方式确定价格与实际价格存在差异。实施跟踪审计后有效控制施工材料价格。全过程跟踪审计代表在医院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通过制度程序第三方审计机构分但医院基建内审部门压力,促进医院管理廉政建设。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是动态审计,审计人员要承担重大风险责任,需要有相关法律保障为跟踪审计单位提供明确标准。当前跟踪审计法规政策滞后,使审计人员难以对基建项目作出共性评价,难以提高审计质量。跟踪审计人员在建设项目中频繁介入,建议建设单位改进,使审计人员出现偏离监督建议的目标。如关于现场签证问题,国家规定监理单位职责,实际工作中往往要审计人员表态后签署。跟踪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专业水平,具有良好协调沟通能力,目前审计公司配备业务人员基建业务不熟,影响跟踪审计效果。工程项目建设分为投资决策、招标施工建设等阶段,跟踪审计介入时间缺乏明确规定,由于投资方认为跟踪审计只能在施工阶段监督工程造价,大多建设单位在施工阶段安排审计介入,导致工程造价无法控制主要原因是前期决策时期等阶段出现不合理决策。

四、公立医院实施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对策

公立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是建立健全内控的有效手段,为内部管理、提高效益提供有益支持。近年来卫生系统全过程审计工作逐步发展,有效防范打击经济违法违纪行为,完善卫生机构管理体制,但公立医院实施基建项目跟踪审计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制约医院的长期发展。需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监督管理,重视工程变更审计等措施,提高公立医院基建项目全过程审计工作水平。公立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是全新审计模式,为有效发挥跟踪审计效益,原有工程项目事后审计制度无法满足医院基建管理要求,公立医院内审部门要制定跟踪审计规章制度,完善的审计工作制度可以为审计人员提供业务指导。公立医院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由于开展时间短,缺乏响应政策支持,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公立医院基建项目审计规程,审计人员提供明确业务指导,规范审计行为。审计部门要做到全面审计,把好事前合同审计关,检查合同内容与招标文件要求是否相符,特别关注补充协议的合法性,合同造价工程的计算原则,明确合同需经审计小组审核后签订。工程施工中对原施工图修改,要求施工单位编制变更签证,重大审计变更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涉及领域多,审计人员会运用到各种专业知识,如合同审核、水电施工等。要将具备各种专业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引入审计队伍中,满足医院跟踪审计工作的专业性要求。公立医院要加强对跟踪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招标选择资质高的社会中介机构,组建形成中介机构造价咨询师,基建管理人员等组成的跟踪审计小组,更好地开展跟踪审计工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系统培训,结合社会中介机构人才力量进行人才储备,针对跟踪审计特点,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审计资源优势,更好地开展医院基建项目跟踪审计工作。选择监理单位按照招投标法规定,选择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监理,签订监理委托合同,实行医院监理负责制,项目监理工程师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公立医院跟踪审计目的是堵塞工程建设管理中的漏洞,审计机构是参与建设项目的第三者,不直接从事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等工作,按照履行职责做好监督职能。通过跟踪审计项目发现问题,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形成书面材料,在基建项目跟踪审计中要把握好监督职责角色定位,依法发挥跟踪审计的监督职能。公立医院基建项目重点环节包括前期决策、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等方面,跟踪审计是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模式,要考虑被审计项目建设规模,审计资源等多方面因素,明确审计介入时间。由于项目差异性,选择审计介入时间不同,跟踪审计应覆盖项目过程,审计中体现跟踪适时性,对项目建设重大活动提出要求。

五、结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