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诗词大赛活动总结范文

古诗词大赛活动总结精选(九篇)

古诗词大赛活动总结

第1篇:古诗词大赛活动总结范文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现代文明发展的同时,传统文化愈发受到重视,并且渗透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既帮助学生扎实掌握了古诗词,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笔者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了激发学习兴趣,陶冶品德情操的目标。本文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起点、在古诗词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对此进行了实践探究。

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鲤鱼溪文化

一、探索与实践

怎样将古诗词教学与当地传统结合起来,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鲤鱼溪文化、民族图腾文化等精髓。笔者结合平常古诗词教学实践,进行了古诗词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尝试。

1.特色公开课,融入传统文化

公开课是教师之间学习与交流的最佳机会,也是将当地传统文化向外宣传的难得时机。古诗词公开课授课过程中,不仅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还要和当地极具特色的本土文化相结合,有计划的开展古诗词观摩课。如教学古诗《江南》时结合鲤鱼文化,可以先创设情境,出示剪纸画――“年年有余”剪纸图腾,引入课题。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诗意。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感悟诗意。教学“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段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读课文,分析人鱼嬉戏的场景。师:看到采莲姑娘这么开心,鱼儿也来凑热闹做游戏和捉迷藏,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从“戏”字可以看出。师:小鱼儿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溜到北面,你觉得小鱼儿怎么样?生:鱼儿欢腾跳跃,争相追逐,很开心。这时可以播放周宁鲤鱼溪《人鱼同乐》的视频课件,师:我们的鲤鱼溪中的大小鲤鱼在悠然自得地游弋,闻人声而来,见人影而聚。请你说说你和鱼儿怎么相处?生:鱼儿见到我们就游过来摇头摆尾,我们用手轻摸鲤鱼,鱼儿不跑,鱼儿和人很亲。师:鲤鱼溪人与鱼同处一块儿,人鱼嬉戏,构成一幅美妙的人鱼同乐的和谐画面……。这样,课文就可以巧妙地结合浦源八百年来的护鱼文化来充实。从宋代开始,当地村民就已经形成规定,要保护家乡的鲤鱼,小学生对本土的护鱼风俗早已耳闻目染,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特色传统文化,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意,更能深入地理解古诗词中的精髓。

2.古诗词擂台赛,传承传统文化

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班级每年举行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古诗词擂台赛。首先,组织诗词朗诵会。内容都是小学生必需掌握的近百首唐宋诗词和一些简单的古文常识,有些是小学课本中学到过的,比如贺知章的《咏柳》,王维的《鹿柴》等。其次,开展古诗词知识竞赛活动,设计一些诗词文化常识、名家名作,以书面的形式让学生解答。再次,以擂台赛形式推进比赛。学生根据事先分组推荐代表参赛,由教师出题,内容为小学课内外古诗词,还包括周宁本土的《怡园诗集》《乐天室诗草》等一批优秀诗集。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背诵整首古诗,或整组背诵古诗词,不能重复,最后将这几轮成绩进行汇总,成绩高者胜出。通过这样的擂台比赛活动,学生不但更深入的了解课外古诗词知识,同时感受了当地传统特色文化的氛围。这样,使古诗词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好地弘扬了中华国粹,传承了本土文化。

3.诵读经典,同品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前人智慧结晶,反映着深沉历史文化。如今,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深,对本土文化的人文价值更不甚了解。因此结合古诗的经典诵读学习,会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本土文化所蕴涵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的时候,让学生思考:重阳节这天古人会做什么,而我们会做什么?通过交流,学生知道了重阳节古人有登高和佩带茱萸的习俗,而我们当地会吃芋头,吃糍粑,孝敬老人,组织老人登山比赛。古诗学习是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一个窗口和平台,要让学生收集周宁本土传统节日古诗词,了解当地民俗,并在班级交流会上展示。例如,在一节展示课上,学生通过交流,他们了解到当地虽然水资源丰富,但绝不打井,因为浦源村地形像太极,形状酷似鱼,而郑氏祠堂形状为船,打井了无疑是船凿洞。除了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还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了解三月三驼灯节、清明祭祖,及独特鱼葬习俗等。引导和提示他们,用古诗词,来描摹眼前看到的情节,使得古诗词经典诵读和传统文化学习充分地结合在一起。

4.联通实践,弘扬传统文化

实践出真知,结合导游活动开展“我是鲤鱼溪小主人”综合实践活动。让班级的小导游在课余时间置身导游实践。让学生根据景点的文化,加工撰写导游词,将古诗词与传统文化结合,活跃孩子们的思维,拓宽孩子们的想象,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品格得到塑造。例如:小导游在给游客介绍雄伟壮观、气势非凡的石牌坊――“孝子坊”时,结合唐朝孟郊的《游子吟》的诗句,《游子吟》写的是母爱,百善孝为先,在浦源这里有现实生活中的孝行,儿子为母敷药割股疗伤的事迹,可谓孝感动天,为后世孝子之楷模。

二、收获与思考

多年的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收到一定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兴趣更高涨。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难度最大的部分,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古诗词距离孩子的生活比较遥远。当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结合之后,学生能够更透彻地理解古诗词中的含义,并且学习的负担减轻,学习的兴趣也提 高了。

2.学习气氛更浓郁。让每个教育墙都说话,在班级墙上教师设置了“传统文化区”和“古诗词学习区”,让墙壁潜移默化地发挥育人作用。当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古诗词教学的工作过程中之后,课堂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发言,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是非常浓郁的。

第2篇:古诗词大赛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环境;魅力;诵读;人文素养;竞赛;亲子共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诗词是心的灵动、情的迸发、智的体现、德的化身、美的象征,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我们将“古诗词诵读”引入学校,引入课堂,是因为我国的经典诗词博大精深,流淌着人类丰富的情感,蕴藏着丰富的“素质”内涵,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能引导我们的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有益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创设诗词环境,感受人文魅力

美感总是与美丽的环境、和谐的氛围、愉悦的情绪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必须优化诗教活动的整体环境,使教师乐于接受,使学生乐于诵读。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师生共同创设良好的古诗导读环境,再借助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融入诗歌的美丽意境,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感受美的情趣,产生美的情感,接受美的熏陶,品味诗词魅力。因此在班级墙壁上张贴古诗文名句,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名言警句。学生一走进教室,抬头便见诗,置身于浓浓的古诗气氛中,从中感受特有的人文魅力。

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人文魅力,熏陶和感染着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组织各种竞赛,体察人文精神

教师每学期都应组织五次以上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比赛题型有必背题、接龙题、抢背题、表演题等,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无穷魅力;每月组织一次古诗词书画作品展,让学生将诗词和书法、绘画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组织诗配画活动,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精选和分类,配上相应的图画,或制成手工作品,让浓浓的诗情变成生动鲜明的图画;组织古诗词知识比赛,内容涉及作者、代表作、作品背景、作品风格、诗歌流派、艺术手段等;组织学生将古诗中优秀的篇目在欣赏的形式上加以创新,配上音乐、画面、情境、舞蹈,在班内表演、演唱、朗诵,如学生自编的《赠汪伦》《春江花月夜》以及《月夜》等。通过活动,学生领略了古诗的意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寓教于乐。

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竞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诗词的熏陶,在诗海中体察浓浓的人文精神。

三、引导诗歌诵读,提高人文素养

古典诗词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瑰丽的人文底蕴,是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我们通过指导学生诵读,让高尚的情操、美好的理想、积极进取的精神熏陶感染每一个学生。比如,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让学生体验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与恬淡;在岑参的边塞诗中,让学生感受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雄奇与壮丽;在李白的送别诗中,让学生感受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诚与友爱;在坡的豪放词中,让学生感受到“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洒脱与超然;在柳永的婉约词中,让学生品味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悲凉与伤感;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让学生感受到忧国忧民的博襟和变革社会的崇高理想;在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让学生体会到浓浓的家国情怀和身为阶下囚的悲哀;在于谦的《石灰吟》中,让学生体察到做人要正直、坚强和清白……

开展经典古诗诵读,用最有道德文化价值的古诗词来开启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从而达到以诗促雅,以文育人的目的。

总之,积极开展“诵读经典诗词,传承优秀文化”校本课程活动,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与修养,又丰富了学生的思想与知识,这对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乃至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第3篇:古诗词大赛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素养;人格修养;民族文化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080-01诗,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有悠久的历史,是"民族文化的精魂",是"各类艺术审美判断的核心"。中学语文通过诗词教学,可使学生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所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是必要的、迫切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呢?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1营造社会氛围。全社会应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的大氛围。《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并例出了要求学生背诵古典诗词的篇目,中华诗词学会也积极地开展了"让诗词走进校园"的活动,这一切让人们看到了古诗词已走进了我们,但这远远不够,还应该加大力度。

1.2营造校园氛围。作为培养学生成长主阵地的校园,应给古诗文留出一席之地。比如我校开展的"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提倡读背古诗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古诗文诵读活动等待,使学生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经典的熏陶和感染。

1.3营造家庭氛围。通过社会环境,特别是媒体,积极地宣传倡导,来影响家长的价值取向;提高家长对古诗词的传承意识;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每学期的家长会等机会,让家长了解学习古诗词的作用和意义,引起家长的重视。

在《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认为,教师应提高对古诗文教学价值的认识,明确指导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并非可有可无,而是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进一步深入学习《课程标准》,领会精神,更新教育观念,结合《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在这方面培训进修,促进教师古诗文素养的提高。

2.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兴趣

语文老师不仅要注重课堂的古诗词阅读训练,更要关注学生的课外兴趣和习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犹太人世代传言:书本是甜的。对孩子们而言,能够从小就体味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也许就是社会、学校与家长所共同给予他们的最好礼物。现在的初中生,大部分都有爱表现的欲望,他们强烈地需要别人对他们能力的赞扬与肯定,所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很重要。古诗词一般篇幅短小、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可根据古诗词的这一特点和学生的兴趣进行朗读比赛、背诵比赛、默写比赛等。这样,学生赛得开心,古诗词背诵、默写的效果明显。

3.引导学生学会品析名言名句,感悟古诗词的形象美

古诗词中作者把万千心绪都凝聚其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师生在研读过程中,不妨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因此,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实践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让学生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和有效的生活和阅读经验,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4.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探究性学习,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给学生布置古诗词赏析的题目或者让各小组自己选择,教师给与适当指导,让学生自己学习,理解古诗词的大意、主题思想、表现手法、修辞等等,最后在全班进行分组讨论,教师最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与肯定,对表现差一点的小组进行鼓励和引导,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5.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多媒体的利用使我们教授语文古诗词有了质的飞跃,是一些原来觉得不可能完成的演示,活生生的展现在世人面前,是学生看到演示后更加知道自己理解古诗词,也是比较容易的。多媒体利用使我们提高了教学效率,是那些生涩难以理解的句子可以利用多媒体,借助一些影视功能,去辅助解决,就显得好理解了。例如:《枫桥夜泊》,一位老师布置学生课外预习,采撷信息,可阅读课外书籍,留意音像制品,也可以上网搜索浏览,学生兴致盎然。上课时,学生把搜集到的各类信息资料进行交流,有学生带来了文字材料,有的带来了VCD男中音演唱光盘,有的带来了播音员的诗歌配乐朗诵录音带,也有的带来了亲友在寒山寺观光的录像带和照片,还有的带来的是印有寒山寺、枫桥图画的包装纸,应有尽有。对于能突破诗歌教学重点、难点的信息资料,老师通过媒体的投影、录音、放像等功能,将这类资料展示出来,学生们通过观察、思维、欣赏,领略了枫桥风光的幽美,寒山寺的古雅清丽,寺庙钟声的悠远绵长。 这就不难看出我们老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好处,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总之,传统文化教育正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的主流。传统文化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本位特征之一。依照目前教育现状和人文教育的特点,中学语文教育中必须渗透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必须加强语文教师对古诗词教与学的能力,必须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学与承的兴趣。参考文献:

[1]郭根福编著《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

第4篇:古诗词大赛活动总结范文

古诗词作为我国经典的文化精粹,有着动人的意蕴和深刻的哲思,在小学阶段有丰富的古诗词阅读和学习,这些古诗词在很大程度上对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小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怀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古诗词的背诵也是广大小学生非常痛苦的事情,在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方法提升小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效率是每个语文老师所必须深思的事情。本文通过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遗忘规律和古诗词本身的意境和特色进行了小学古诗词的背诵策略研究,以人教版教材中的古诗词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氛围下“熟读唐诗三百首”。

【关键词】

人教版 小学古诗词 背诵

一、引言

通过古典诗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悟伟大的民族文化精粹,提升文化底蕴的同时也增加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加上古诗词本身所蕴含的意蕴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都有良好的推进作用。同时,古诗词所蕴含的美感和精髓对小学生的德育和美育工作都有深远的影响。一卷书香,三分诗意可以给学生的一生书写良好的底色,因此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优秀的古诗词,对这些古诗词的背诵和感悟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将从以下三个角度对古诗词的背诵进行分析和阐述:

二、小学古诗词的背诵策略

(一)用动人的意境引发热爱,书写思路

热爱是一切学习热忱的根源,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乐于学、愿意背诵的根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热爱古诗词,感受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动人意境。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展示故事中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作品的经典,也从情境中了解作品所刻画的内容,这样一来对学生的背诵也有着良好的引导作用。例如,当前,沙画作品非常流行,可以为古诗词寻找良好的沙画作品,通过沙画作品感受古诗词所描绘的景象,包括景象的前后顺序、色彩变化、内容意象等,让学生能更好的背诵作品。例如在人教版教材第九册第一课《泊船瓜洲》中,就可以通过沙画作品中,京口、瓜洲各一枚,水一条――京口瓜洲一水间,然后画面向右上,钟山一枚,连绵山一群――钟山只隔数重山,然后用绿色点染江南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最后画面向上一轮明月-明月何时照我还,学生可以一边背诵一边回忆这种场景,这样作品的背诵就变得形象化和简单化了。当然,除了沙画作品,音乐尤其是视频在古典诗词的描摹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视觉化的感染下开发形象思维,促进记忆效果。

(二)课堂竞赛中,高度集中注意力,提升背诵的积极性

小学生热爱比赛,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古诗词的背诵,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时候就可以将全班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分组的水平应该没有明显的差异化,在分组中最好按照座次进行分组,然后小组的人数最好不要超过8人,在正式开始授课之前就可以让小组通过自学的形式来朗诵古诗词,然后通过几轮比赛来进行诗词的初步“背诵演戏”。当然,这种比赛设置要有规律性,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首先可以让小组进行“速度接龙”,教师进行计时,每个小组每个人来读一句诗,通过接龙来训练学生对古诗词的熟练程度。然后在让所有学生都读整首诗进行接龙。在朗读速度的要求下,学生会迅速调动注意力,加强对诗词的熟练程度。紧接着就可以进入相应的背诵演习中,也是通过没人一句,每人全诗进行比赛,在这样的比赛中,学生就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演练”对古诗词的熟练程度也会不断加强。当然,如果班额比较大的话,可以按照座次随机分为两组,在两组中随机选取参赛人次,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竞赛中,用小组的竞争和荣誉来引导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提升记忆能力。

(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下的6+6步复习法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曲线在当今的背诵记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进行诗词背诵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进行复习模式的构建。学生在进行诗词的背诵中,可以按照循环记忆法进行记忆,例如在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的第23课中学习的是张志和的经典作品《渔歌子》,这首诗虽然意境悠远,也表达了对闲逸生活的情趣,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首诗中的情怀理解起来还是有难度的,因此在背诵的时候可以根据循环记忆法进行综合背诵。心理学家G米勒的魔数之七理论在我国的古诗词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古诗词作品普遍符合这一记忆规律,因此每句古诗词的记忆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在背诵的时候,让学生先背诵第一句“西塞山前白鹭飞”,然后背诵第二句“桃花流水鳜鱼肥”,在继续背诵的时候要连起来第一句背前两句,如此循环,通过一边背诵一边复习的模式对古诗词进行背诵。当然,还要根据遗忘曲线,加强学生的课下复习背诵作业的布置,让背诵得以延续。

第5篇:古诗词大赛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 古诗文 积累 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古诗文积累应是语言积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切实落实新课标要求,高质量地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文,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呢?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古诗文积累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要想取得成绩,必须要讲究方法。笔者以为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尝试。

1.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自身深厚的古诗文功底是对学生积极的榜样激励。教师的出口成诗、字字珠玑是对学生最好的熏陶和感染。这种人格魅力,会激发并促使学生努力学习、自觉积累。因而,在教学之余,笔者搜集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千家诗》等古文作品,一方面自己记诵、积累,另一方面更是激励学生学习、背诵。

2. 温故知新让记忆更长久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笔者在教学时经常调动学生的积累,以旧知启新知,化难为易, 使学生易学乐学。如《爱莲说》中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学生难以理解,笔者便提醒他们回忆《扁鹊见蔡桓公》中“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中“之”的意义,学生便懂了,这儿的“之”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其充当分句,不译”的意思,而且记得牢。

3. 授之以渔才能游刃有余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好的学习是方法的学习。教给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使他们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地探索古文化的奥秘,才能真正让他们觉得积累古诗文是有趣的、是轻松地、是有用的。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用归纳法、表格法收集整理积累常用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注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教会学生借助语感和语境、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推断词义;教给学生先通读全文,理解文意,再逐句直译或意译,理解大意的总的翻译方法;传授专有名词、修辞句、特殊句式等的具体的翻译方法;指导学生分析结构、评点技巧、品味语言、赏析特色。在学生利用这些方法充分动脑动手之后,老师再对疑难点进行点拨,把学生脑子里储存的知识点击出来,派上用场,让学生感到古诗文学习只要掌握了方法学起来并不难。

4. 让多种感官共同参与

有心理学家证明,人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的10%,自已听到的20%,自已看到的30%,自已同时听到和看到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的70%。这一结果说明,多种感官参与能有效地增强记忆。在古诗文学习中,笔者经常制作或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课件,借助形象、色彩、声音、情感的神奇配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从画面上,从诵读者口中,从悠扬的乐声中,想像着、体味着、感受着古诗文的艺术魅力,从而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外,运用多媒体训练学生背诵效果也很好。可以用缺字法训练背诵,从易到难,不断减少屏幕出现的字数,最后让学生全文背诵;还可以利用幻灯片变换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古诗文。这两种背诵方式学生都比较喜欢。多媒体的运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使学习形式不再枯燥单一,事半功倍。

5. 适当延伸,加强积累

在学生有一定积累量的基础上,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笔者常由一首诗延伸到与其主题相同的、或内容相关的、或同一诗歌流派的、或同一诗人的其他诗作,这样的相对集中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积累。如教学《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调动学生吟诵其他咏月名句;学习《鸟》专题,鼓励学生比较三首咏鸟诗的异同,赏析各自的特色,查找更多优秀的吟咏鸟类及其他动物类的作品。

6.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运用

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诗文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文进行表达,能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另外,学生在积累古诗文的过程中,常把灵活秀美的古诗文,像于漪那样引用或活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使文章增色添彩,文采斐然,令笔者倍感欣慰。古诗文还可以成为学生作文训练的载体。如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时,为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文贵自得这种境界,笔者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把这篇文言文用现代汉语改写成散文。这样,学生既能深入领会古诗文的内涵,又锻炼了文笔。

7. 竞赛中才见出真功夫

合理的竞争有利于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引领学生积累古诗文的过程中,开展竞赛活动非常重要。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既可以提供展示平台,促使学生发挥特长,尽显风采,又利于激发成就动机。因而,笔者在教学中曾多次开展古诗文朗诵活动、古诗文对抗赛、古诗文擂台赛、古诗文名句默写竞赛等。在活动中,学生们展现了古诗文积累功底,更增强了积累的信心。

当然,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所谓“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是,我们都知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才能对古诗文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学习古诗文,积累古诗文,在古文化的浸润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淀自己的文化功底,提高自己的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秦训刚、晏渝生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6篇:古诗词大赛活动总结范文

   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唯有诗词久经千年不朽。诗词是平平仄仄词语中的凝练,诗人写诗能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一方面描写了美丽的大好河山,一方面也体现了诗人命运及国家的兴衰。然而中央广播电视台有这样一档节目,以广泛的题目,激烈的比拼,精彩的解读等等形式将诗词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就是“中国诗词大会”。

   “中国诗词大会”从2016年到2020年共播出了五季,春节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这个节目以打擂台赛的方式进行,选手则是从全国各地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不分种族的选择100人组成百人团,然后又从中分成少儿团、青年团、百行团和家庭团参加比赛。现场在百人团中选择四位答题最快的选手参赛,参赛选手要参加个人追逐赛、飞花令中来选出一位最优秀的选手和擂主进行比拼。这档节目的出题也是多样化的,如:嘉宾现场作画,根据图片猜诗句,以出土文物的图片,让你判断其朝代和相关的诗句等等,一系列不只是靠你对诗词的死记硬背来答题,而是要理解诗句了解诗人的朝代背景等才能对答如流......

   通过“中国诗词大会”,我也渐渐体会到了诗词之美,诗人以诗抒情:高兴得意之时会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醉酒豪迈之时会写“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人一心想杀敌报国之时会吟出“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诗人感叹生命太短之时会写,“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诗人在赞美大好河山之时会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们在阅读诗词时会感同身受,从而深受启发。

   这一季中,选手们年龄上至90岁,下至6岁。他们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参加比赛。在众多选手当中,我最喜欢彭敏,他前几季离冠军只有一步之遥。为此,他懊恼了很长时间,但他凭借自己对诗词的热爱,从诗词中真正感悟到鼓舞人心的力量,终于在总决赛他以大量的诗词储备量和对诗词的深度理解,终于获得了成功,成为第五季的冠军。

   让我们通过中国诗词大会,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长江后浪推前浪”让我们把中华悠久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

     前几年,电视上突然出现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等好几个诗词类节目,也出现了一批如陈更、武亦姝、彭敏等热爱诗词的才子才女们。跟着节目看了不少期,心里涌动着的对诗词的情感也喷薄而出。

        一直以为,中国诗词是美学史上一大奇迹,无论是《诗经》中的古朴纯真,还是《楚辞》中浪漫唯美,抑或是《唐诗宋词》中的飘逸豪迈,都将我们对文字的审美推向了一个顶峰;同时,中国诗词也充满了哲学性的思考,《诗经》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至今仍为我们所用,给我们以警示和启发;屈原的《天问》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此句来自百度);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陆游的“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等,从不同的人生角度看问题,给后来人以不尽的启迪。这些诗篇作品都融入了作者自身的人生体验和思想感情,凝结成智慧之光,可诵可思,读起来厚重而令人感动。

第7篇:古诗词大赛活动总结范文

一、诗香环境,滋润孩子心田

校园环境就像一本无声的教科书,学生在这个特设的文化场中耳濡目染,必定能涵养性情,陶冶情操。为此,学校把校园环境的建设作为诗歌教育的基础工程,努力营造诗香环境。

学校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首先精心设计了“种诗园”系列文化景观,营造“诗意校园”。“种诗园”由“诗河”“诗花”“诗林”“诗雨”“诗田”几个景点组成。“诗河”雕塑,是由长达13米的两组浪花的雕塑组成诗河,上面镌刻儿童诗名句,从金波到泰戈尔,每一段优美的句子都像诗歌的浪花向你层层袭来,让你领略诗歌凝炼、真挚之美;“诗花”雕塑,六朵色彩斑斓的花朵雕塑,花心镶嵌着本校培养出来的在近年参加儿童诗歌大赛中获得好成绩的“小诗人”,他们就像这朵朵小花,不断地成长;“诗林”经典古诗展示壁,面向传统,让中华经典诗句涵泳师生的诗情;“诗语”学校诗社交流区,学校成立了儿童诗歌创作社,定期开展创作交流活动,让诗歌在校园中弥散阵阵清香;“诗田”诗歌创作室,在孩子纯真的心田种下真挚的诗歌,以诗启真,以诗启善,提高孩子的审美,培养创造性和想象力。

其次,学校巧立新意设计绿化环境和人文景观,让学生走到每一个角落都可以闻到诗香。“咏鹅池”与“惜时亭”,诗歌与绿化配合默契,富有诗情画意;桃李园种植桃花和李树,象征师生情意浓浓、桃李满天下;“玉德之路”镌刻孔子“君子比德于玉”之说,让师生每天在阅读经典的同时自省吾身。

再次,学校在每个楼层都设置了诗歌墙报,展示大诗人和学校小诗人的作品,而学校上学放学的铃声就是优美的《读唐诗》《相思》等古诗词改编的歌曲,让孩子们每天踩着诗歌的旋律进入校园,踏着诗歌的节拍回家。诗意的环境对孩子的熏陶有如闲花落地,悄无声息间成就了一地缤纷。

二、专家导航,提高教师诗教素养

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诗歌教育便无从谈起。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培养,通过邀请专家到校讲座和课例辅导,对老师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使老师的诗教理论、诗教素养和诗教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例如:魏春峰老师的《儿童诗歌与诗性语文》专题讲座,让老师们体会到诗歌教育其实就在身边;熊国华教授的《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鉴赏》报告会,帮助老师学会如何鉴赏诗歌;马飚教授的《古诗词吟诵的历史与方法》,为老师们系统梳理和介绍古诗词吟诵的历史和方法;著名诗人杨克的《细说诗歌创作问题》,为老师们详细地介绍了诗歌创作的原则和方法;雪野老师亲自为学生上课,指导学生如何把想象变为儿童诗歌,为老师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此外,著名作家洪三泰、李自国,原广东省文联主席王俊康,诗人马莉、黄礼孩、郑小琼、张怀存等都曾来校作指导,大大提高了老师们的诗教素养。

三、诗教课堂,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诗是美的化身,优秀的诗词具有语言美、意境美、节奏美、韵律美,学诗吟诗,能体验美的享受,引发对美的追求,培育美的情操。

为了寻找诗意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切合点,我们把诗教活动根植于语文教学实践。学校语文科开展了“诗文同题互动研究”,探究儿童诗教学的方法和途径。老师们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开展“诗教”,每班每周都在学校诗歌室上一节诗歌课,教师们结合诗歌校本教材,渗透诗歌教学,通过提供丰富的诗歌阅读材料,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理解教学文本,并进行模仿创作。

除了扎实地上好每节诗歌课,老师们还通过课例研讨,在不断地磨课、评课中寻找诗歌与语文教学的最佳切合点,不断总结出在语文课堂中拓展诗歌阅读,指导学生创作诗歌的有效策略。多年来,学校老师多次在全市、全区的研讨课教学中,巧妙融入诗歌,成为市诗歌教学研讨的示范。此外,学校还经常选派老师走出校门,参加各地诗歌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开阔视野,提高诗教素养。

四、诵诗活动,深化诗教实践

诗歌之美在于内涵的丰厚、语言的凝练,诗歌一定要反复地诵读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其意境。学校规定每班利用周三午读及每节语文课的前5分钟进行诗歌吟诵和朗读。一年级诵读《三字经》,二年级诵读《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读本,中高年诵读《增广贤文》。老师让学生品名句,诵经典,赏儿童诗,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乐于读诗。此外,学校还成立诗诵队,从低年级选好苗子进行培养,同时每年结合传统节日举行大型演诵活动,提高孩子们的诗歌素养。例如:2007年举行广州市“爱国魂”大型诵诗会,全市有40多所学校的200位教师和学生中的诗歌爱好者参加演读,从屈原的《桔颂》到《奥林匹克》,不同的诗歌展现了不同的文学意境。2008―2012年每年元旦那天,都举行儿童诗歌大赛的颁奖嘉年华活动,孩子家长教师逾千人在耀华小学欢聚一堂,以诗歌嘉年华的形式,凭诗寄意,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迎接新年,放飞梦想,讴歌童年。学校“华玉诗社”的朗诵队也曾多次获邀参加大型表演及电视节目录制。

五、诗歌创作大赛,小诗人成长的摇篮

为培养更多的小诗人,学校创建了少儿诗社――华玉诗社。在全校学生中挑选出喜爱诗歌的好苗子,通过与大诗人对话、外出采风、指导创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小诗人,还征集孩子们的优秀诗歌,编印诗刊《华玉诗语》,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诗歌、创作诗歌的热情。

学校诗歌教育因为起步较早、成效较显著而获得了荔湾区儿童诗歌创作大赛冠名权,学校众多参赛选手在每年10-11月份组织开展的“耀华杯”荔湾区儿童诗歌创作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直接进入了“诗润南国”广州市小学师生诗歌创作大赛的决赛。

多年来,“华玉诗社”成员踊跃参加“耀华杯”儿童诗歌创作大赛、“诗润南国”广州市儿童诗歌创作大赛、广东省小学生诗歌节活动,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累计有近百位学生获奖。

第8篇:古诗词大赛活动总结范文

一、巧妙利用时间

学校7:30早读,我一般7:20就到,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块早读。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英语、数学早读前的三五分钟也不放过,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目标,有计划

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用不了多长时间,几十首诗就能巩固住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方法

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在看了电影《疯狂英语》后,我又将李阳的“三最法”融入到背古诗中来,更激发了学生的背诗兴趣。

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大量的背诵、积累,不必加重学生负担,非要学生弄懂不可。另外在背的过程中我建立了学生档案,将学生每天背诵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对那些记忆能力较差,背诵起来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抽空单独进行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诗兴趣,我还采取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诗文表演、古诗接力赛、给诗配画、办古诗专刊手抄报、配乐诗朗诵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日渐高涨。在圆满完成小学阶段必背80首古诗词的任务后,这学期我又开始给学生补充初中必背古诗文,每天一首,抄在黑板上,让学生积累在采蜜本上并背过,如今全班学生人均背古诗100多首。在学校组织的几次古诗诵读竞赛和抽赛中,我班均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五、注重记忆方法的培养

一是理解记忆,要求学生对作品的思想内容、结构层次和艺术手法作全面分析,形成自己的阅读思路,由点到面地进行理解记忆,这样记忆的时间会更长久。二是联想记忆,我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可以从主旨、艺术手法、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联想和比较,这样既达到对新知识的掌握又达到对旧知识的巩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三是归类记忆。需要对作品进行分类整理。可从表达方式、抒情类别等方面进行归类,将同类的作品放在一起记忆,更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总之无论哪一种记忆方法,都需要有一个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过程。记忆的方法很多,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探究。

六、古诗词的背诵带来了一系列的丰收

第9篇:古诗词大赛活动总结范文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从唐诗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中华古诗文经典,知识广泛,包容博厚,辞章精华,内涵丰富。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长的深厚土壤。灿若星空的优秀诗篇,熏陶着、滋养着无数的中华儿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正是国人醉心诗词,热恋古文化的真实写照,诗歌的节奏始终激荡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古诗文:是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久经历史考验的具有普遍心性修养意义的诗文典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开启人类智慧的工具。

经典: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名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诵读:通读与精读相结合,既侧重在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又侧重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美读与品读相结合。既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又能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

(二)、课题理论依据

1、《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强调“学生能诵读经典诗文,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他们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都蕴藏着独立的潜能。小学古诗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研究,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观。3、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记忆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水平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能背诵一定量的经典诗文,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和人文修养。2、 通过对诵读经典诗文与古诗文课堂教学整合研究,探索经典诵读的方法和途径,提高诵读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并构建古诗文“知―读―悟―拓”课堂教学模式。3、通过对罗浮文化资源的收集、开发和整理,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4、通过课题实践与研究,提高教师诗词文化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内容

1、怎样培养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通过诵读经典,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研究如何把小学古诗文课堂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3、新课程下弘扬罗浮文化策略以及古诗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4、如何融合新教材古诗词、罗浮诗词与《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诗词,精心筛选,编写一套以中华古诗文经典为核心的具有罗浮特色的校本诵读课程。。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文献研究法。 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掌握有关经典诵读理论和案例。借助理论和经验,指导实验研究。3、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4、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对古诗文教学和乡土文化研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反思、论证,形成新的道德建设措施,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5、总结研究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对研究实验中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总结出具有普遍的意义和推广价值。

六、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4月。(1)课题的提出。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搜集整理关于经典古诗文诵读的讲座,明确经典诵读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2)撰写并修改完善本课题研究方案,形成正式研究方案。(3)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各成员确定各自的研究侧重点。

2、研究阶段:2011年5月----2012年8月。(1)课题开题,完善方案。(2)"罗浮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3)整理新教材有关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古诗文,制订教学方案。(4)开展诵读经典古诗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5)举行课题研究展示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对课题全面实施研究。(6)收集整理地方民族文化资料,建立档案。(7)完成课题阶段总结,编写校本诵读课本。

3、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1)做好教师论文、课例、教学设想等资料汇篇。(2)完成课题总结报告。(3)申请结题;推广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组长:邱婉嫦 副组长:陈凤娇 李颖红 骨干成员:邱嘉恩、朱燕玲、陈秀玲、邱嘉艳、陈燕芬2、实验人员:园洲中心小学全体学生3、实验老师:全校语文教师

八、课题研究措施

1、成立课题组,健全制度,完善机构。为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的力度,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学校负责人直接抓,业务主任具体抓,建立了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为一体的组织网络。全体语文老师为具体实施者,做到组织机构细化、层层落实,职能明确,形成规范、务实、高效的工作管理体系。学校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的各种规章制度,制定了《园洲中心小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园洲中心小学经典诵读评估细则》等制度,并落实到位,确保活动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为检查和督促同学诵读古诗文,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以,以每学期“假日读书活动”为契机,要求全体师生都参与诵读活动。学期初各班定好诵读计划,并围绕学校创书香校园举行一系列诵读活动:古诗接龙赛、经典诵读我能行 、中华经典诵读会、诵读小小擂台赛、诵读大考场、开展小品、故事、歌咏、表演、展示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让浓郁的书香味溢满校园。

3、健全考评长效机制。落实考核评估诵读活动的开展不能流于形式,注重实效。因此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园洲中心小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对不同年级的诵读篇目、完成目标、巩固率提出了明确要求。

九、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课题实验报告。2、课题教学论文、案例集、课堂实录、教学课件。3、教师、学生诵读成果集。4、园洲中心小学校本诵读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