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诗中的风花雪月范文

古诗中的风花雪月精选(九篇)

古诗中的风花雪月

第1篇:古诗中的风花雪月范文

颇得河山趣;不知城市喧。

谋猷归哲匠;词赋引文雄。

樵语落红叶;经声留白云。

风助飞雪舞;诗伴落梅吟。

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

细雨闲开卷;微风独弄琴。

智勇冠当代;卓荦观群书。

游山喜乘兴;种竹能养闲。

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长。

静与鱼读月;笑对鸟谈天。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兰。

笔力千军阵;词源万马兵。

坐对贤人酒;喜和智者诗。

剑气冲星斗;文光射云霞。

落笔撼五岳;成诗凌九州。

雨过琴声润;风一翰墨香。

把酒知今是;观己悟昨非。

多勉日新志;能为岁寒枝。

吟雪诗情热;画松翠笔娇。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山岳起翰墨;江海焕文章。

险艰自得力;金石不随波。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野翠生松竹;潭香闻芰荷。

养拙干戈际;用心霜雪间。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斯文在天地;至乐寄山林。

室有山林乐;人同天地春。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诗写梅花月;茶烹谷雨春。

深心讬豪素;努力爱春华。

深情托瑶瑟;逸兴横素襟。

清机发妙理;高步超常伦。

清光依日月;逸思绕风云。

清风挺松柏;逸气上烟霞。

琴言清若水;诗梦暖于春。

琴心妙清远;谷性多温存。

琴将天籁合;幔卷浪花浮。

骐骥出绝域;鸾凤本高翔。

雷霆走精锐;冰雪净聪明。

恪勤在朝夕;怀抱观古今。

举头望明月;荡胸生层云。

院闭青霞入;松高老鹤寻。

纵谈中外声;洞澈古今情。

著书惊日短;看剑引杯长。

笔端通造化;意表画云霞。

书林含馥郁;艺海贮英华。

友古今善士;读中外奇书。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读书清磬外;春雨暮钟时。

花月联知己;诗书结静缘。

云来画檐宿;龙向墨池归。

诗书得古趣;风月畅真情。

诗写梅花月;茶烹谷雨春。

文章千古事;花月一帘春。

欲各天下事;须读古今书。

挥毫列锦绣;落纸如云烟。

鼓琴仙度曲;种杏客传书。

伴我书于卷;可人花一帘。

立德齐今古;藏书教子孙。

水楼容我静;大地任人忙。

功高斯不伐;理定自无争。

性癖耽佳句;心清闻妙香。

文心清若水;诗胆大如天。

行修而名立;理得则心安。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慧眼观天下;妙笔写春秋。

聊收静者趣;且读古人书。

第2篇:古诗中的风花雪月范文

好像曹雪芹还嫌大观园不够热闹,在第四十九回中又安排了五人登场,这五人分别是:薛蝌、薛宝琴兄妹,李纨的两个侄女李玟、李绮,邢夫人的娘家侄女邢岫烟。在这四位女性中,薛宝琴最为光彩照人,无论相貌、才情如红花一般,其他三位女性则如绿叶陪衬。由于八十回后文字丢失的缘故,致使薛宝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她的身份之谜,她的怀古诗之谜,她的结局之谜,以及没有进入十二钗之谜等等,都困扰着红学家和读者,让大家争论不休。

薛宝琴的联诗水平与林黛玉、史湘云等人是不相上下的,要比李绮、李玟、香菱、邢岫烟高出许多。在芦雪庵争联及景诗一场戏中,形成了三英战吕布的场面,林黛玉、薛宝琴联诗合斗史湘云,其他人几乎插不上嘴。联诗既要求对仗公正,还须符合格律要求,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但三位青春女性你一句、我一句,此起彼落、妙语连珠,引起了其他联诗人的喝彩。在咏红梅花中,年纪最小的薛宝琴,她的诗歌水平大大超过李玟、李绮二人,其才思之敏捷得到了钗黛等人称赞。在后来的咏柳絮一场戏中,她的《西江月》虽不及钗、黛、云,但声调悲壮、妙句连连、用典极工。

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应当是影射了贾家的人和事,这十首怀古诗加上宝、钗、黛三人的总共十三首,这十三首都是谜语,其谜底是什么,众说纷纭。我们单说其蕴含的象征意义,《赤壁怀古》应当是总纲领,“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是作者在贾家衰败之后,看到十二金钗结局之后发出的感慨。薛宝钗的“镂檀锲梓一层层,岂係良工堆砌成?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是对自己一生爱情、婚姻命运的总结。贾宝玉的“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提防。鸾音鹤信须凝涕,好把唏嘘答上苍”。林黛玉溺水自尽,宝、黛两人天上人间相隔,是贾宝玉回首往事发出的感慨!林黛玉的“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林黛玉的诗情、秉性如千里马一样,驰骋千里、无拘无束,“风雷动”是要下雨的,绛珠仙子的泪水如雨滂沱,但其遍历海中三山瀛洲、蓬莱、方丈寻求爱情,立下了美名。白居易《长恨歌》有句:“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这难道不是林黛玉对自己诗情、品格、爱情的宣示。《交趾怀古》其中有句“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子房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张子房,马援即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后来马援的女儿成了汉明帝刘庄的皇后。张良、马援分别是西汉、东汉的开国功臣,这首怀古诗也就是说的是荣国公、宁国公兄弟二人的创业奋斗史。钟山怀古有句“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应当说的是妙玉。《淮阴怀古》有句“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借淮阴侯韩信的故事,来说王熙凤与刘姥姥的。《广陵怀古》,广陵即今天的扬州,因隋炀帝而名声大噪。“只缘占尽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这首怀古诗说的黛玉、晴雯等人。《桃叶渡怀古》中的桃叶渡,说的是王献之在渡口等侯小妾桃叶、桃根二人的故事。“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若把贾府的男主人比作桃枝的话,平儿、秋桐、佩凤、嫣红、翠云、甚至袭人这些就如桃叶了,贾家败了,桃枝桃叶自然要分离了。《青冢怀古》借用王昭君远嫁匈奴、客死大漠的故事,来说远嫁的探春。《马嵬怀古》借杨贵妃在马嵬坡被逼上吊的故事,来说元春的。《浦东寺怀古》借用西厢记里张生、崔莺莺、小红的戏,来说贾芸与小红的爱情故事。《梅花观怀古》借牡丹亭里的梅花观来说宝黛爱情故事。

书中交代,薛宝琴原是薛蝌之胞妹,当年父亲在时已将其许配给梅翰林之子为妻。贾母“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背后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大家都觉得像贾母屋中仇十洲(明朝花家,与唐伯虎齐名)画的《雪艳图》。此处暗喻薛宝琴要嫁与梅翰林之子的,以呼应前文的交代。薛宝琴在其咏柳絮的《西江月》有句“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是说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人青春付之东风,自己与梅翰林的婚姻成为昙花一梦。她的《梅花观怀古》首句是“不在梅边在柳边”,意味着她后来嫁给了柳湘莲。薛宝琴游遍三山五岳,将大半个中国游历殆遍,与柳湘莲的游侠极为相似,共同的经历,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两人的结合是合乎情理的。

薛宝琴《咏红梅花》诗是“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闲庭曲栏无馀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降河槎。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西江月》中的明月和本诗中的落霞都是指薛宝琴,她不过是天上降的“游仙”罢了,亲眼目睹了贾家从兴到衰这场大变革。所以作者没有安排林黛玉、薛姨妈、薛宝钗、史湘云、李玟等这些亲戚参加贾家的祭祀大典,却只安排薛宝琴一人,薛宝琴是个游仙,是个冷眼的旁观者,因此她也就不在十二金钗之列了。古时俞伯牙与钟子期,有弹琴一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谈。小说将薛宝琴这位青春女性描写刻画的美丽动人、才思敏捷,让其姓雪,暗合阳春白雪之意,让其叫宝琴,难道她是曹雪芹现实生活中的女性知音不成?

第3篇:古诗中的风花雪月范文

(一)古诗文常识填空。

1.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远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诗经》这样的诗歌总集。在历史上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文学样式的辉煌,我们经常这样说:汉赋、唐诗、_______、元曲、明清_______。

2.古代的文人学士,除了自己的名、字之外,还常常有自己的“别号”,以示风雅或者明志。你知道下面两位古人的别号吗?

①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_______。

②被称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_______。

3.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_______。又因为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也有人称词为_______。

4.我们经常说的“唐宋家”,他们分别是唐代的_______、_______,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5.律诗共八句,分为四联,每联都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_______,第三联叫_______,第四联叫尾联。

(二)连线题。古人曾说“诗言志”,其实,诗词除了言志外,还有许多的写作对象,大凡花鸟草虫、鱼虾鳖蟹无不可以入诗,当然更少不了风花雪月。下边几句诗词都是写风花雪月的,请你把它们对应连线。

风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松、竹、菊”被称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又被称之为“四君子”,古人经常用它们来比喻人中的君子或标榜自己、赞颂他人人格的高尚,因此在各种诗词中常常被作为吟咏的对象,请你各写出一句以之为题的诗(词)句。

梅: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默写

(一)按原文默写上下旬。

1. 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2.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

3.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

4. ______________,各领数百年。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

6.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二)理解型默写。

1.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将现实与梦境巧妙结合,直抒作者的爱国激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全篇主旨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涉世家》中表现了陈涉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目的却是干预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一句话来说,就叫做“______________”。

5.人们常常引用杜甫《春夜喜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形容某些人思想工作做得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

(三)原文默写。

1.请默写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2.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三、古诗词分析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朝代)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你还知道他的“______________”一词。

2.“破阵子”是词的_______,这首词分为上下两_______(填词的术语)。

3.文中能点明是在夜间的词是______________,能表明作战季节的一词是_______字。

4.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战斗情绪的两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人物形象。

四、古诗文应用

1.在你班有个叫诸葛小亮的同学特别聪明,可是他不爱学习,不珍惜自己的时间;作为好朋友和班干部的你不忍心看着他这样荒废学业,老师也要求你做他的思想工作。那么你能用一些古诗文中的名句来对他进行说服教育吗?请把你要运用的句子写下来,至少要写三个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同学要转学到很远的地方去,临别时,他请你留言作为纪念。你能不能用古诗词中的句子作为你的留言,以表达对他的祝福、惜别以及激励他努力进取?请把你要写给他的句子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古诗文扩展默写

1.李白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学课本中选了他的很多诗词,除了在教材中学过的之外,你还知道李白的哪些诗词,请写出一首。

2.词的鼎盛时期是在宋代,不管是词的艺术水平还是词作的数量,都是史无前例的。你也一定积累了不少宋词,现在请你完整地写出一首宋词来。

附参考答案:

一、古诗文常识

(一)1.宋词 小说 2.东坡居士 青莲居士 3.诗余(诗之余) 长短句 4.韩愈、柳宗元5.颔联颈联

(二)风――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月――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三)参考答案(仅供参考而已,可以有多种)

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菊: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二、古诗文默写

(一)按原文默写

1.羌笛何须怨杨柳 2.淡妆浓抹总相宜 3.道是无晴却有晴 4.江山代有才人出 5.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6.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7.斜风细雨不须归 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二)理解型默写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醉翁之意不在酒 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原文默写(略)

三、古诗词分析

1.宋朝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或永遇乐(千古江山) 2.词牌片(阕) 3.“挑灯” “秋”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5.忠勇(爱国)失意的将军(壮士)形象

四、古诗文应用

1.(只要是有关珍惜时间,激发人上进的诗词均可)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天生我材必有用;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4篇:古诗中的风花雪月范文

读古诗词?那么如何拨动孩子诗词的心弦呢?我们做了一些尝试。

1.营造氛围激诗心

1.1 诗意校园,诗意教室。我校开展了“经典诗词诵读”活动,全校师生一起动手,给校园中的各种花草树木都制作了古诗词卡片,挂在枝叶间。课间,同学们三三两两一起边观赏花卉,边诵读古诗词,忙得不亦乐乎。很多教室也用学生的诗词书画作品装点,班级黑板报开辟了“古诗园地”,教室前面的黑板左上角设立了“诗词角”,作为抄写每周一诗的固定版面。孩子们徜徉在诗词的海洋,日日诵读经典。鲜活的诗词拨动了孩子的心弦。

1.2 诗画结合,诗乐配合。许多诗描绘的离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学生无法直观地感受,那么就可借用多媒体中鲜艳的色彩、典雅的音乐,把古诗中描绘的意境直接呈现在孩子们眼前,形成视觉、听觉上的强烈刺激,自然而然地吟诵起古诗来。

如我在古诗课堂尝试了一个游戏“赏画吟诗”。让孩子们像古代的诗人那样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吟诵古诗,这“风景”有些是写意的国画,有的是写实的照片,但却以强烈的画感引起孩子与诗人的共鸣。如几只引颈高歌的白鹅,孩子们快乐地吟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枝探出围墙的红杏,学生迫不及待地背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看到含苞欲放的荷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有些画面含意深刻,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如当一幅明月图浮现在孩子们眼前,单纯活泼的孩子笑着说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感情丰富的内敛的孩子却吟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对比阅读激诗情。

我们按主题进行资源整合,把题材相同,立意不同的诗词放在一起学习,以题材为桥梁,带领学生对比体会。

2.1 四季篇――感受自然风光美。春夏秋冬,寒暑交替,在季节的交替中我们一起寻找,一起诵读:春天,在“杏花雨”“杨柳风”中欣赏百花的娇艳,领略诗词的美妙;夏天,伴着荷花从“接天莲叶无穷碧”到“留得残荷听雨声”,感受生命的轮回;秋天我们诵读杜牧的《山行》,沉浸在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中;冬天,走进雪的世界,体会“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这样,我们用生活验证经典诗词,唤醒了沉睡中的文字,还原了诗词美妙的意境;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诗意,感受着季节的变迁,他们不自觉中就会随口吟诵出一首首经典诗词来。传统诗词文化和孩子的生活编织在一起,融为一体,经典诗词就沉淀在孩子们的心里。

2.2 童年篇――感悟古诗里的童年。学生从《宿新市公店》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无比,从《小儿垂钓》感悟到了童年的富有趣味,从《村居》想象到了童年的无忧无虑,从《所见》感受到儿童的调皮可爱,从《池上》体会到儿童的天真无邪……此刻古诗里的童年激起了孩子们的生活体验,一幅幅儿童嬉戏图在他们的脑海中浮现,久久不能忘怀。

2.3 友情篇――品味友谊地久天长。《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四首诗都是写送别内容的,但表达的对离别的态度是不同的。放在一起诵读学习,学生能从字面上的意思比较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依依惜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淡淡忧伤;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爽大气;“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情满怀。

此外,我们还可以按古诗中的爱国情怀、节日主题、风花雪月、山水风光等分门别类吟诵。

3.丰富活动激诗趣

为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活动:

第5篇:古诗中的风花雪月范文

关键词:情境熏染;反复诵读;发挥想象;角色体验

古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更是集精华之萃,语言优美凝练,意境自然深远。然而在教学中不少教师总是习惯于先读通诗句,再逐句理解诗意,

最后再熟读成诵,把古诗的意韵生动之美破坏殆尽。学生除了记住几个加点字词的意思,根本没有从古诗中受到熏陶,获得启迪。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古诗情趣化教学的初步探索,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古诗的魅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一、情境熏染,激发学习兴趣

叶圣陶提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师要注意运用优美贴切、富有诗意的教学语言来激起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带入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我在教学《江南春》这首古诗的时候,根据学生以前的积累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春天,是多情的诗人们吟咏得最多的季节。春天是什么?是‘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明媚;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喜悦;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怜惜……在唐代诗人杜牧的心里,春天又带给他怎样的感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的春天,和杜牧同喜同忧吧!”再如教学《峨眉山月歌》时这样点拨:“李白乘舟顺江而下,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思友之情不正像明月一样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即吗?”

古人写诗,多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由于岁月的更迭,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生阅历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诗人在情感与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填补学生感性认识的空白。例如在教学王安石的《梅花》这首古诗,在轻松优美的音乐声中,屏幕上展示出这样的画面:雪花漫天飞舞,靠墙角的梅树上朵朵梅花迎着风雪慢慢地展开花瓣。学生情不自禁地赞叹:“好美的梅花!真的是洁白如雪啊!”

音乐是诗歌的最佳伴侣,在课堂上适当地播放音乐,既能给学生带来美感,使之心驰神往,又能把学生带进特殊的艺术氛围中,为他们和诗人的情感交流架设起一座桥梁。如,教学《但愿人长久》时,配以深沉的《明月千里寄相思》作为背景音乐,营造了浓郁的思亲氛围。教学《江雪》时可以配以幽怨的二胡曲。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可以把根据这首诗谱写的歌曲《烟花三月》播放给学生欣赏。

二、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古诗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诵读。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性诵读,将书面语言转化成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引发学生诵读的欲望。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时,可以利用多媒体、音乐等资源,采取师生轮读、个别读、小组读、表演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把古诗的韵味越读越浓,使古诗的韵律美得以充分表现。如,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一首形象生动的写景诗,一如苏轼的为人风格――醉中有醒,一切风吹雨打均能泰然处之。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由赏景到悟境再到品人,每一次诵读都是对诗人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的诵读才是具有深度和充满情趣的。

三、发挥想象,个性化理解

古诗言简意赅,讲究平仄,严于用韵。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对诗句的理解过于严苛,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古诗的兴趣。但是学习古诗又不可避免地涉及理解诗意,这时不妨给理解诗句“变个脸”,即鼓励学生把诗句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如,在教学《望洞庭》时,这样引导:“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如果你就是诗人,漫步在洞庭湖边,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美景?你能用几句话描述一下吗?”这样的要求比较宽泛,学生不必绞尽脑汁地“字字落实”,纷纷兴致盎然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而且语言还很富有个性。有的学生说:“秋天的一个夜晚,我登上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君山就像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有的学生说:“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没有磨过的镜子一样模模糊糊的。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虽然他们的语言组织得不一样,但是毋庸置疑,他们都理解了诗句,都感受到了古诗优美的意境。

四、角色体验,多元化解读

古诗中贮存着能贯通古今的人生意蕴。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根据诗句所蕴含的意象想象作者所描绘的人物、情节、场面等等。特别是有的古诗富有情趣,教师可以凭借语言创设情境,使他们在情趣盎然的角色体验中进行多元化解读,品味深蕴其中的浓浓情怀,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如,在教学《春日偶成》这首情理交融的古诗时,我没有简单生硬地让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理趣,而是把学生当成了诗人,使他们在极富趣味的角色体验中很自然地领悟诗人对于自然的认识。

师:诗人啊,你能不能告诉我,在这个云淡风轻的中午,你走过了哪些地方?

生:我先在花丛中漫步,然后又穿过一行垂柳。

师:你一路走来,做了些什么?

生1:我俯下身闻了闻芬芳的花儿。

生2:我还摘下了一片柳叶儿。

生3:我在小溪边停留了一会,看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

师:诗人啊,我感受到了你对春天的喜爱,感受到了你内心的喜悦。那别人呢,那些与你擦肩而过的乡人理解你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为什么喜笑颜开吗?他们是怎么说的?

生1:有人对我说,程学士,您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怎么还像年轻人一样贪玩呀?

生2:他们说程学士,您怎么不呆在书房里钻研学问,还跑出来玩耍浪费时间呢?

师:他们不理解你,你心里怎么想呢?

生1:他们哪里知道我是特意出来亲近大自然的呀!

生2:他们怎么能体会到万象更新的春天带给我的喜悦呢!

生3:他们这么说是因为不懂得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呀!

还有《小儿垂钓》《所见》《元日》等古诗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教学,使得学生走入诗人的情感世界,真正融入古诗中。

参考文献:

第6篇:古诗中的风花雪月范文

一、读懂诗歌是前提

诗歌内容都看不懂,却谈鉴赏和解题,那是自欺欺人。我觉得,要读懂诗歌,可以向学生强调要具备几个意识:

1.标题意识。除少数诗歌标题(如《无题》)外,绝大多数的诗歌标题在帮助我们读懂诗歌方面能起很大作用。诗歌标题中往往包含有明示信息或暗示信息:①交作对象。如今年高考大纲版全国卷《落叶》、天津卷《野菊》、北京卷《柳堤》、四川卷《子规》等。②交作内容或缘由。如今年高考广东卷《余杭四月》、新课标全国卷《思远人》、山东卷《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浙江卷《未展芭蕉》、辽宁卷《初见嵩山》、湖南卷《度破讷沙》、湖北卷《送邹明府游灵武》等。③揭示全诗的感情基调。如新课标全国卷《思远人》(思)、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爱)。④暗示写作手法。如《落叶》为借物抒情,《石灰吟》为托物言志。⑤点明诗歌类别。如《送邹明府游灵武》为送别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为贬谪诗。⑥交作目的。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留别)。⑦各种的词牌名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情感基调,对其来历加以研究,对读懂词有帮助。如《梦江南》、《望江南》之词最早是李德裕(晚唐政治家、文学家)为亡妓谢秋娘所作,之后写《梦江南》的词多含有怀旧思念、情真意切、凄切感人的特点。而在词牌名后还有标题的,对词的理解更有帮助,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总之,标题的内涵极其丰富,对读懂诗歌很有帮助,值得关注。

2.文本意识。鉴赏诗歌最重要的就是读懂诗歌文本,它是诗歌的核心,也是读懂诗的关键。要读懂文本,我建议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①借助古代诗歌的结构章法来读懂文本。如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按自然段分为梦游缘起、梦游情况、梦醒感慨三部分。近体诗中绝句往往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如王之涣《登鹳雀楼》;律诗往往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如杜甫《登高》;有的近体诗讲究起承转合,如李商隐的《锦瑟》。再如词一般分为上片(阕)写景(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次),下片(阕)抒情(主),如柳永《雨霖铃》。

②借助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情景结合”来读懂文本。分为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哀景哀情(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明景衬暗情等(如杜甫的《绝句二首》“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③借助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来读懂文本。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如大纲版全国卷鉴赏修睦注的《落叶》“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诗中第一、三联写到了落叶的颜色,写到了落叶“随流水”、“乱暮空”的衰败,从不同角度更富变化地写出叶落之凄惨和无可奈何。尾联将落叶和立松构成鲜明的对比,一飘零四方,一四季常青。景语即情语,这情就是对落叶的感慨和同情,就是对不畏秋风摧残的松的赞叹和向往。抓住了落叶这一意象的特点,也就不难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④借助古代诗歌中的语言来读懂文本。主要包括:分析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含蓄性、凝练性,指出诗歌语言所蕴涵的具体意义;分析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与效果;分析诗歌语言的风格及其艺术魅力(比如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沉郁顿挫等)。如江苏卷鉴赏温庭筠的《梦江南》“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千万恨”中最恨是“在天涯”,即远行在外之人,这里的“恨”是“思念不得而怅恨”的意思。“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意思是:山上的明月,一点也不知道我的心事;水面上的轻风,故意把我眼前的花吹落;天边的碧云,恣意地摇曳横斜。自古以来,月亮就是思乡怀人的象征,可是本诗中的月亮却不解人意,水风、落花和碧云也是无情的,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比,突出主人公内心的悲戚和哀伤。由此可知,这首词塑造的是一个闺中思妇的形象。对这首词中“恨”、“不知”、“空落”、“摇曳”等文字的理解都有益于读懂原词。

3.注释意识。读懂古代诗歌往往离不开知人论世,而注释往往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很大帮助。

例如辽宁卷鉴赏北宋张耒的《初见嵩山》“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诗后附[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这首诗如果不看注释,可能只理解为诗人对山的依赖和喜爱,尤其是初见嵩山时的惊喜之情。看了注解以后,就会注意到文字背后的一些内涵。“困尘埃”是由于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多年来辗转流落于风尘之中,空怀抱负,不得施展,因而才把青山作为依赖,对青山特别期待。而结句中的“清瘦”一词写嵩山在层层浮云中耸现出来,诗人用拟人手法突出其峭拔的形象、高洁超脱的姿态,其实正体现了作者清高、不委曲求全的人格操守与精神追求。而且,注释中对原诗中一些陌生词句的解释也有助于读懂原诗。

再如广东卷鉴赏元代白珽的《余杭四月》“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后所附[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从“朱樱”起至结尾都体现了一种勃勃生机。有了注释,“生意繁”就不会理解成“生意忙”,而是“生机多、盛”的意思。

二、审清题意是关键

高考将古代诗歌鉴赏作为主观题来命制,涉及的内容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命题时会从中择取几点):①对诗歌中词语的理解、对诗句内涵的挖掘,如今年安徽卷鉴赏宋代杨万里的《最爱东山晴后雪》的第二问、江苏卷鉴赏唐代温庭筠的《梦江南》的第一问;②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特别是对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鉴赏,如安徽卷鉴赏宋代杨万里的《最爱东山晴后雪》的第一问、江苏卷鉴赏唐代温庭筠的《梦江南》的第二问;③对诗歌风格的判断,对诗歌体裁样式的识别,如湖南卷鉴赏唐代李益的《度破讷沙》(其二);④对诗歌艺术技巧的判别、鉴赏,如广东卷鉴赏元代白珽的《余杭四月》;⑤对诗歌主旨的把握、理解,如福建卷鉴赏宋代李纲的《望江南》。如果没有看清题意甚至看错题意,那么解答肯定也是有偏颇或完全错误。

例如福建卷鉴赏宋代李纲的《望江南》“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第一问是“‘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其重点在“描写”和“赏析”。要分析“描写”的精妙需要想像和还原。可以想像钓鱼翁冒雪独立江边垂钓,凝神定气的形象。“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斗笠上只听见雪弹子敲打的声响,蓑衣上不时抖落堆积的雪花,这两句描写真实、生动,堪称一幅工笔画。而“赏析”主要要抓住“但闻冰散响”和“时振玉花空”分析,前者通过声音衬托钓鱼者的宁静和环境的寂静(“但闻”为“只听见”),后者通过动作衬托钓鱼者的凝定(“时振”为“偶尔振动一下”)。第二问“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重点在“情感”和“联系诗句”。解题思路是先看诗句,再分析情感。“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了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下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在填写答案时将顺序调整一下即可,先谈情感,再联系诗句解释。应试答题就是问什么就答什么,因而审清题意是关键。

三、掌握术语是诀窍

古诗鉴赏如果能掌握鉴赏术语并准确应用,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而“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的综合概念,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也称写作手法、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广义)。它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手法、描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等。表达方式主要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最主要的是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借事(物、人)抒情和用典抒情等。描写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讲究方式: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讲究方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等。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上等同于表达技巧,高考通常在狭义上使用它,主要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抑扬结合、以小见大、联想想像、象征、衬托、对比、用典等。如果考试时能熟练恰当地运用以上鉴赏术语,并能结合诗歌具体内容作分析,就能做到简练规范,轻松得分。

例如湖北卷鉴赏唐代贾岛的《送邹明府游灵武》“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问(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问题(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考查对形象的鉴赏。通过“马不肥”、“债多”、“风透卧衣”等词语可看出其贫穷,人物身份是县令,所以可以得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问题(2)从炼字角度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边雪藏行径”的“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极写雪之大;“林风透卧衣”的“透”字既写风之猛,又写衣之单,内涵丰富。“清正廉洁”是鉴赏人物(官员)品质的术语,“拟人”是修辞术语,这是给分的重点。能准确答出鉴赏术语,又能结合诗歌内容阐释,就能得到理想的成绩。

四、积累归纳是根本

应对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的根本在于平时做好古代诗歌鉴赏的积累和归纳工作。只有平时多读多看古代诗歌,多练多做古代诗歌鉴赏题,才能为真正提高自身的诗歌素养奠定基础。因为作诗需要想像力,而欣赏诗歌需要联想和还原,同样需要想像力。只有认真做好古代诗歌鉴赏的归类总结(分类别、找规律、找方法)工作,才能真正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例如,古代诗歌从体裁上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词、曲;从题材上可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思乡怀人诗、山水田园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谈禅说理诗、闲适隐逸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游仙诗、悼亡诗等;从诗人创作风格特点上可分为:飘逸洒脱,沉郁顿挫,雄奇瑰丽、朴素平淡、雄劲幽邃、轩昂奔放、清新疏畅、遒劲峭拔、闲雅婉丽、伤感缠绵、豪放旷达、清丽典雅、瘦硬新奇、清新妩媚、富丽精工、雄放流畅、凄婉清丽、峭拔雅丽、沉郁豪放、沉郁悲壮等;从设题角度可分为:检测意象或意境、检测内容和情感、检测表达技巧、检测语言、对比鉴赏等;其它如前文提到的鉴赏术语归类等。常做古代诗歌鉴赏的归类总结工作,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

如湖南卷鉴赏李益的《度破讷沙①》(其二)“破讷沙头雁正飞,辟鸟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辟鸟鹈泉:泉水名。)(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诗;(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第一问检测内容,可以通过注释和“战初归”看出是边塞诗。第二问检测意境,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生活图景(或自然景色),与诗人主体审美情感(思想感情)融合为一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能诱导和开拓出丰富的审美想像空间的整体意象。这首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解答此题,如果不明白意境的内涵,那么肯定不能回答出要点。这两题的解答,均以平常诗歌知识的积累分不开。

五、“读、品、议、写”抓落实

“读”,就是学生在鉴赏一首古诗时,先通过个人自读,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品”,就是学生通过对诗歌的解读,提出个人见解或问题;或是针对诗歌鉴赏题提出自己的答案。“议”,就是通过小组讨论或老师点拨,对前面提出的阅读理解或问题或答案发表看法,形成统一认识;或是将自己的答案与命题人的参考答案比对,在思维上与命题人碰撞,找出自己的不足,在思维角度、语言、情感、哲理等方面“悟”到鉴赏诗歌的方法。“写”,就是记下从“读”到“议”过程中自己觉得需要记录的内容,尤其是最后的统一认识。在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时,只要学生能够按要求坚持做,就能够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我们从高一开始就开展“读读、品品、议议、评评、写写”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努力培养自主学习和自主分析作品的能力。进入高三总复习以来,进一步要求他们分文体进行“读、品、议、写”的练习,以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

第7篇:古诗中的风花雪月范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西子湖畔,华山之麓。

苍山暮雪,痛摄心殇。

琴箫合壁,迤俪载酒。

旷野凄凉,风遽逐浪。

高山流水律,归去自来兮。

浮生未歇息,笑傲江湖雨。

谁蛾眉轻敛,听笛声缭绕云霄。

斟酒狂舞剑,醉卧磐石凡尘间。

今昔别,舞袖挥流年。酒中仙,难掩泪离别。

轻湮,誓言,千年的等待。

锦瑟丝弦,抚思念,笔锋泪砚,赋恋眷。

蹙足遥望月,聆听冷风念。

奈何桥下水断流,望夫石处江幽悠。

仗剑醉行天涯路,爱到至死方才休。

心慌悠,泪涟流,覆去江山,为你倾一世温柔。

—题记

酌一杯清茶,在闲暇的午夜,静坐在用岁月年华编织的长椅上,翻看一本名为青春的书。倾刻间,回忆蔓延,思绪荡漾。

情到深处,不免问起,红尘中既然有这样一个我,为何会遇到那样的你。心至凉处,不免感伤,流年里既然曾遇到这样的你,如何会有那般的分离。回首蓦然才发现,原来今生念你是上天赐给我不得不饮下的一杯毒酒,虽知毒会侵入心肺,却还是一饮而尽,只为尝尽这其中的滋味。所谓相恋相离不过是一场注定的戏剧,虽知戏子无情,却还是努力演尽了所有的悲欢离合,只为偿还前世欠下的债。总在想,会不会有那么一秒,你会想起俯首弄眉默然不语的我,你会记起倾尽年华演尽柔情的我。那时的你,是会嘴角上扬还是泣不成声。亦或许,你从未记起红尘深处的我,更无曾爱过。

如若不是深深爱过,怎会在乎到不敢忽略你的每一个眼神?怎会心疼到不敢漠视你的每一个动作?怎会卑微到将一颗心奉上任你肆无忌惮地伤害?假设不是重重伤过,怎会痛到一想起你那眼神中的绝情便会泪流满面?怎会惊到每一个声响都视作你的不期归来?怎么会那么期待你扣扣消息是第一个闪动?怎么有着眼睛为你流着泪心却会为你打着伞的情怀?只是再度面对你优雅而来绝尘而去的时候,我竟无法淡然到如此境地。再也不去想,这故事的结局为何如此凄凉,再也不去问,这青春的爱情为何这般多坎。无情便是有情。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那是何其的闲适,而此时的我却独坐尘埃的回忆里,追寻时光的脚步,那早已斑驳的记忆,散落在岁月的容颜里。不经意间就葬下一年的烛光,梳洗往日的欢笑与惆怅,歌唱着岁月的如斯。不断轮回变更的四季,山不转水在转的静光里,或许有些人,有些事,早已定格在回忆里,只是不思量,自难忘罢了。

拥一粟冬日里的暖光,捧着踏雪寻梦的心境,默默的将记忆蔓延在这个冬季。青春已经散场,曾经美好的年华也已随着流年的渡口漂泊。我想,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在每个灯火繁华的阑珊处都载着心里那个唯一。也许,很多人不是风儿,很多人也不是沙,再缠绵他们也到不了天涯。

昨夜,做了一个好长的梦,梦见我走进了梅园。迈入园里,在凛凛寒风中,花残叶败时,只见一大片霁梅傲然怒放,独树一帜,挺立于冰天雪地中,有着北宋隐士林逋诗其:“疏影横斜水浅清,暗香浮动月黄昏”,笑傲乾坤的姿态。枝头上,皓白色的小梅在斗寒争艳,为这个寒冬增添了几分生机,枝条细长,形态不一,婀娜多姿。桃红似的素梅在花枝间点缀着光彩,不时吸引着游人的目光,引来阵阵赞叹。那个不追逐红尘客梦的世外梅园,艳丽不妖,清幽淡雅,苍古清秀,陶醉了多少词人诗仙墨客的痴心。可惜,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梦里总有回不去的原乡,纷乱的世界扰了那段如花美誉的佳境,再美好也经不起遗忘。银装素裹鬓棱山河,抹上一层凝淡的白霜,已知秋走得那么远,一梅落花随你归来,看着你那一袭青衫,绝美的容颜带着几丝娇羞,是我大声呼叫你的名字,小念,怕你又一次离我远去,正是这一声声呼唤将我从梦中唤醒。

大部分的人们都说冬,是冷峻的,是寂静的,是遗失的旧梦。冷峻地令人留恋,却带给人们美好的憧憬。寂静地若隐若现,却又透出冷美丽的畅想。都说冬,没了春的折柳闻莺,夏的姹紫嫣红,秋的红黄萧索,也缺了高贵典雅的玫瑰,失了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更眷赏不了那缕缕袭人的菊花,但冬的水墨淡彩依然像一幅山水画,尤其悦耳魅力,微含“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濯香,如云雾萦绕披上一袭青纱,诗情梦里羡伊,闲庭衾独红尘,皎然无物变新丽的鹊语。一首枕诗一壶茶,一阕宫词一茅舍,穿过楼依古道,拂过唐风宋雨,添了几许柔情,几笔冷韵,诠释了渺如微尘的生命,演绎了人生无数的起落悲欢。浮生若梦,来去匆匆总难留,挥不去的情愁眷恋,不计梦醒花落知多少,空零眉间思上绕。飘忽的记忆在时空里回转,牵引了儿时曾经青翠的风景,模糊而清晰,抽象却又具体。那时候,祖籍古屋的一片冰雪童话的世界里,有我孩童般的笑颜,在晶莹的冰层上追闹嬉戏,粘雪人,穿新衣,放鞭炮,尽情滑翔。那忘乎所以的快乐,那无忧无虑的童真倒成了一副意趣盎然的生活画卷,舒展着儿时的兰窗梦。经年以后,流淌地花香酣景只能在脑海里吟哦了,带着今生的夙愿,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寻梦的心,谱写了今世最初的乐章,鸾情辞镜水,事往涕难收。

我喜欢沈蔚的《寻梅》词:“今年早觉花信蹉。想芳心、未应误我。一月小径几回过。始朝来寻见,雪痕微破。眼前大抵情无那。好景色、只消些个。春风烂熳却且可。是而今、枝上一朵两朵。”擢仿佛为不食人间烟火,冷艳清奇的梅花,加上了婉约浪漫的色彩,蘸成了古今往来诗人笔墨下不同浓淡的爱恨情怨,誉为千古绝调。遥想,古人们对这份爱梅的情结,赏梅的情趣,延续着这道美丽的人间佳景,留下了一个个优美的传奇。颇堪,古诗澜在渔桥的楼雪绮筵上,梅色翦入园林,自引篱院幽香,游客留深醉。月水亭阁,舞弄如絮轻影,琼枝葱嫩玉树,怀抱绿萼浓密紫白和风雅高洁,任风欺雪压,透骨冰浸,犹自斗雪吐艳,凌寒留香。寻她,不与百花争春,正义凛然地耸立在冰雪地的严冬。寻她,只在冬日萧瑟揉落潋滟的皑皑飞雪,开放,吐露芬芳,为世间点缀得冷艳动人。寻她,竞相绽放,或傍石古拙,临水曲斜,暗香穿盈百花秀影的芳瓣,无须笔墨点染,却也是十足的诗味沉余。寻她,甘于寂寞,妩媚脱俗,淡泊名利,如牡丹般豪放,玉兰般清香,荷花般圣洁,漫锁风霜雪夜,陶冶灵性,铸成精魂。寻她,神圣不可亵读,恰似广寒宫里飘下的绝美仙子,乘引了陆凯《赠范晔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小念。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匀点美化了古人的“痴”,道尽了世人芳菲风情赋,韵雅了雪梅相融益彰的写照,博得了千年歌谣吟唱的回眸一笑。

孤傲的梅儿,是什么使你不与百花争艳?又是什么使你在春寒之中独自开放?任他桃李争观赏,却不与繁华易素心?然而,你纵使零落成泥,也依然为天地散发出一缕暗香?只可叹,世间万千,又何止草木?岁寒为友,梅的高雅,品格,精神,自古便是君子五卷的象征。走进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一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仍然是一枝独秀,傲然挺拔,却没有丝毫的妒意,欣慰安祥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描绘的趣味横生,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以少许胜多许,美的无可奈何。在陆游的原词中,梅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她的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不已,主席浓墨重彩的摹写对照,却活现出了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那么,坐于大雪纷飞中赏梅,更是,人生中审美之极致。其一曲,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立新意,甚为绝唱!

我爱念你犹如我爱梅一般,并非她倾城的浪漫和素白,也非文人墨客的原驰蜡象,饱蘸诗情画意的词笔。我爱梅,是因为她:“娇艳欲滴,睥睨天下,那香,那颜,千古依旧,折得灵气清满袖,胜过阳羡春茶,兰陵美酒。”不由,想起了卢梅坡的《雪梅》诗:“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读后意味深长,皎洁地只有一颗素心铺陈的花笺,染指墨韵,晶莹润浸,划过明眸流水如云的绿鬓,皓腕轻扬的瞬间,婉转琉璃的冬日恋歌,已在雪色里芳华流转,黯然销魂。那绝代风华的瘦影霜姿,于粉妆玉琢的浪漫与狂放里,携着一份坚韧独立冰城,笑语盈盈,如花伊人,而念你不也是如此吗,你的骄傲,你的自尊,你的倔强都如那梅一般周敦颐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连之爱,同予者何人,而我想说,梅与念之爱,宜乎我已。

这份爱便是如此,依然有,那歌不完的红尘曲,书不尽的爱意阙,挥不去的相思引。记忆的门扉里,或许你也曾漫步在无人的古道,看着夕阳西下念着那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感叹着;或许你也曾斜倚在月下亭前,品着红尘醉酒思着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惆怅着。

天不老,情难绝。寄卿一曲,不问曲终人散。细数不变的痴心,凭借天荒地老的传说,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如若可以,我愿用我一生的繁华,换你一世的迷离,许你情系三生,携手青丝变白发。如若可以,我愿化身石桥,任风雨吹打,只为等你五百年一次回眸。研磨书一段千年的恋光,将菩提相思开引盛放。

陌陌尘间,斑驳年华。为一个梦,为一段幸福,不断流浪。曾经,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一场邂逅,乱了彼此的心玄。浅忆,弹指一挥间,各路天涯。一座旧城,念一旧人,铭记那些如光的曾经。听风,看雪,墨染相思,酒醉愁肠,酿出两行清泪。

情不知所起,念起时,是千山万水,山水迢迢,一往而情深;念灭时,是沧海桑田,美花如眷终不敌,似水流年。一段如烟的岁月,一场前尘的往事,早已飘散在天之涯,海之角。原来睹思物人的后半句,永远都是物事人非。

你可否记得, 云歇处,你款入阡陌,掸落整程风尘,清颜明眸,临风而伫,清辉翠洗,皓月凌空,端坐红尘,可是等我披风涉水,巧媚莞然,意脉岚幽处,情丝丝,走针锦就,织瑟绝世一爱,红尘携手两不弃,相顾情珏珏,相惜绵绵意。

繁华三千,时光斑斓,清歌醉舞皆风散,回眸,缘文字年(念),于光阴风华处呢语袅喃,旋转一涡粼粼波漫的幽湖,谁在水湄中央巧笑嫣然,眉蹙心愁,拣拾花语零瓣,轻抚怜殇,谁披瑟满世烟尘,一路颠簸,于花浓处沾露拈香,揽满怀的幽芳,眉间锁爱,疼疼地掬起幽漫的涟漪,巧醉沁魅,惊宠不扰,安卧红尘。

遥想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瑞雪飞舞,一时多少琼花玉树,真个“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花”。煞是天女散花纷纷零乱,混沌了天地,浪漫了人间,落寞了旅途,寂寥了归人,似玉露消了更积,如甘霖润盈万物。那一颗寂寞飘魂,瘦成了一枝梅影和一片苍凉,若虹相思邈在风疑中举袂,骚动指尖,挥落弹乱琴弦,妩媚的流水,照亮了月夜。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飞珠溅玉,天地一色,醉舞,掀浪,春怨,傍徨,仰天长啸,顿时冰清玉洁,素雅美丽,自有千般妩媚,万种风情,一种脱胎换骨似的清新雅韵扑面而来。倦吟:“梅影消瘦,残阳落、旧时亭台,香尘路,雪泪徘徊。欲念多语,强心使人行。微情做土,空剩杜宇凄声,且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日开。”雪飘呢喃,和茗品味“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的雅韵,曲阑感悟“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的情调,品之,赏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凭诗入梦,梅披上了白色婚纱、雪扇动着薄翼,挥动柔若无骨的纤纤玉手,翩翩起舞,如脉脉含情的女子,妩媚娴静,楚楚动人。我,只能叹上天鬼斧神工,自然神秘多变,将这个世界重新雕塑,雕出了美丽,雕出了神奇,雕出了这如梦似幻的仙境。从而,羲画了:“梅为雪轻吟,雪邀梅枝舞。一对冷美人,魂归不知处。”的和帘卷,绝美极了。

如此地梅雪夜,岂能不禁磨浓墨,饮酒半盏人不醉,抚琴雅兴,弹筝怡深情呢?于是,梦里梦外便有了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综灭。孤舟蓑衣翁,独钓寒江雪”的一幅江乡雪景图,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拾阶而上,张谓的:“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也更显得踏雪寻梅正艳,可是雪中一趣,何等风雅惬意。独自时常喜欢沉醉《红楼梦》“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的淑景梦里,雪中栊翠庵的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妖娆,如身临其境,寻得了一份雅致,回味无穷。那,梅苏蕙雪,自然,便有了:“梅花香满清江曲,苏堤尽日风和雨。蕙帐云寒春梦多,雪白一夜随人去”的遣离殇情罢了。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大雪纷飞的严冬,我正信步款款,正走来,回眸,绵绵淡淡,红尘一隅,静然,纤指抚琴,弹瑟锦世情绝,心韵袅袅,水眸幽幽,枫红独舞,打落在你的眉梢,夙愿寥寥,唯倚相思屏,欲语缄言,娓娓生息,寻千古奇缘,道相思涟涟,情深深几许,朱梅接待,等你欣欣而来,听梅踏雪,柳帘寻畔,箫莞飞韵,百鸟和鸣。

一琴梁祝化蝶翩,一锦素帕文君赋,红尘有约,尘缘锁爱,前世,我是你最刻骨的遇见吧,你是我最铭心的邂逅吧,若非然,千山万水,茫茫人海,巧遇,砰然,掬一汪清泉,情定今生,潺潺涓涓,幽幽缓缓,拂一缕阳光,暖暖融融,怡怡馨馨,拈一瓣芬芳,清浅暗香,如此美奂,执手相伴,相顾婵娟千里续情缘。

红尘如梦翠柳稀,桃颜三月芳菲意,光华倏忽,红颜易老,少年鬓染秋霜暮,虞姬卧剑赴情殇,黛玉怜爱逐花葬,一指流砂终逃不过年华纷纷,消散在岁月悬空的摇篮里,欲摘无凭,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一次擦肩,可是修得千年才缘得相遇红尘,跋山涉水赴盟约,溯前缘。

第8篇:古诗中的风花雪月范文

走进古诗苑,我看见:西塞山前的盛春,白鹭飞翔,桃花缤纷,落在水中随波流去,鳜鱼正肥,一鱼翁正在斜风细雨中垂钓。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走进古诗苑,我听见:山村的夏夜,鸟惊、蝉鸣、还有稻田里一片蛙声,编织成一支醉人的乡村夜行曲。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茆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走进古诗苑,我看见:姑苏城外的秋夜,霜天残月,江畔红色的枫树,江中渔舟的点点火光,绘制成一幅精美的枫桥夜景图。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蹄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走进古诗苑,我看见:北国的冬日,万里冰封,天女散花,把整个世界打扮成一个银装素裹、粉妆玉砌的天国。

夜大雪歌(陆游)

朔风吹雪飞万里,三更蔌蔌呜窗纸。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啊!在古诗苑漫步,来到一个美丽的水亭边,我忘却了回家的路:

如梦令(李清照)

第9篇:古诗中的风花雪月范文

一、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3、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4、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二、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1、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2、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3、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4、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至于对月恩人就更多了,如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5、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6、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元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7、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三、寄依依惜别之情

1、柳树。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 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2、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四、抒盛衰兴亡之感

1、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2、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五、送边、送别之所

1、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