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市场开拓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市场开拓的目的和意义精选(九篇)

市场开拓的目的和意义

第1篇:市场开拓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拓市场保增长

赵一德市长说,能不能突破市场的局限,解决市场空间问题,是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关键。温州人有捕捉市场的灵敏嗅觉、创造市场的独特本领和开拓市场的强大网络。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我们将把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把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增加订单、抢占市场。特别要组织企业、商会和行业协会“抱团”开拓市场,支持在外温州人利用已有的市场网络销售温州产品,争取两年内创建100家“温州名品购物中心”。

搭平台拓空间

赵一德市长指出,拓展发展空间,对温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个“发展空间”有多层含义,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空间,更包括产业、资本、科技等领域的空间。一是以落实扩大内需方针为契机,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投资增长的新空间。二是以沿海产业带建设为抓手,推动产业布局的优化,拓展产业集聚的新空间。沿海产业带内的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已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今年将推出5000亩工业用地招拍挂,争取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三是以实施大都市区战略为导向,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四是以启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试点为动力,加强金融改革创新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拓展要素支持的新空间。

抓转型促提升

赵一德市长说,产业转型升级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当前必须抓紧抓好的大事。一是坚持增量推动和存量提升相结合。加大存量调整力度,加快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二是坚持正向拉动与倒逼机制相结合。把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重组整合和淘汰落后产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坚持发展先进制造业与培育现代服务业相结合。四是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发展“总部经济”,吸引温商回归、努力促进温州人经济与温州经济互动发展。

第2篇:市场开拓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 农村商业市场 必要性 对策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的经济体制逐步与国际接轨,经济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旧体制的企业面临困难加剧,竞争激烈、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等,在此背景下,加大农村商业市场的开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开拓农业商业市场的意义

1.开拓农村商业市场有利于扩大内需

我国农村具有开发的巨大消费潜力,是我国国内需求的一个重要部分。1997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农村只占43%。如果农村的人均消费额和消费档次接近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那么农村的消费总量将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据测算,在使2亿户农民家庭家电产品的普及率达到1995年城镇居民家庭的水平,需要彩电1.51亿台,收录机0.93亿台,冰箱1.28亿台、洗衣机1.51亿台,可实现工业产值1.51亿元左右。课件,在城市出现饱和的产品在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由此可见,在我国靠城市经济发展和出口来拉动内需已经日益困难的当下,开拓农村商业市场是扩大内需的支撑点与必然选择。

2.开拓农村商业市场,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城市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状态,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问题的关键在于主导内需的农村市场购买力未能有效提高,农村市场尚存巨大潜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市场在国内市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整个社会商品零售额中,农村的比重在国内市场中一直占有“半壁江山”,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进一步深入开拓农村商业市场,对解决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开拓农村商业市场有利于解决农村就业问题

由于我国劳动力供给仍处于高峰期,每年新增100万左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1.5亿以上的富裕劳动力产生,因此,我国入世后面临的就业压力比较严重。在农村方面,加入WTO后,农业贸易自由化以及给农产品进口准入的承诺,将会使一部分国内产品所替代,从而减少农民就业机会,目前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约1亿左右。开拓农村商业市场无疑会增加就业机会,大大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

4.开拓农村市场是促进城乡交流,减少城乡差别的重要途径

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近年来,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差距拉大,城乡差别十分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市场没有得到有效开拓。只有在开拓城市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增进城乡两个市场的连接与交流,才能使城市为农村提供商品、技术和资本的渠道更加通畅。开拓农村市场,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信息、运输、加工、销售、信贷等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为农民进入第二、三产业提供更多的机会,推进城市化进程,而且有利于增强城市工商业的活力,促进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5.开拓农村市场是促进农产品市场与国际接轨的客观要求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但受世界经济的制约性也会更大。目前,我国农产品无论是在品种和质量、加工能力和加工程度、科技含量等方面与国际市场要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竞争力较差。通过开拓农村市场,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种植技术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二、开拓农村商业市场的对策

1.正确认识当前农村市场

近年来。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国家一再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让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中之中”。从目前看,我国农村村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日用生活品到家用电器,从生产材料到家庭文化设备等, 都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 617617 万个农村住户的调查,,1996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582元,比上年增加271元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加10.5%,出现了快速增涨的好势头, 这无疑是市场活力的好源头。为此,大力开拓农村市场仍是当前发挥工业生产潜力重要出路,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之一。

2.积极完善农村市场,拓展市场贡献

首先, 要引导农村市场向深层次方面发育和完善,应逐步去除市场发育期的粗放成份, 把一些落后的带有小农经济成份的东西剔除出去。这尤其要进行消费政策诱导,如在绿色市场、服务市场、道德营销、信息市场、文化等细分市场上鼓励消费,优化消费结构。而对污染环境、不利民族发展的一些市场内容加以限制。同时减少畸形消费和消费结构不合理问题,如:在吃、交际、婚丧等方面的形式主义等浪费严重问题。此外,还要对市场上信用度低、专制、流氓习气、伪劣产品等加以打击,让平等、竞争等市场原则真正得以体现,并真正使消费按实际有效需求进行。其次,选准经济增长点,以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培养市场动力。由于我国农村市场发育不久,市场演变和发展的动力主要由行政推动,这就注定作为市场的真正主体――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动力作用未被真正激发出来, 即使有所发挥也较被动或不充分。当前市场的状况都说明市场主体的需求动力不足,无论投资热情还是消费热情都未被真正激发起来。为此,我国在推进农村市场发育时,应激发主体热情,趁机培养市场动力。一是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消费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机制,建立健全服务、支持、保护体系, 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转变。二是发展高技术产业, 振兴支柱产业,带动相关产业消费发展。适度刺激市场, 扩大市场的有效需求,在考虑扩大投资的同时,适当加大我国农村市场的信用消费力度,进一步放松银根,在住房、大型农机具、家用电器、通信设备等方面,扩大信用消费的比例和范围,以增加市场需求总量,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第三,逐步建立市场信息反馈体系,加大对该体系硬件与软件的扶持,消除农村种养结构调整的盲目性,促进市场体系的快速成长。

3.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

要真正减轻农民负担,减负措施和重点应落脚在统筹提留严禁超标,要改革和统一现有的税收,取消现有的乡财政所,乡镇级财政收支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加快县乡机构改革,压缩乡、村两级干部编制,节俭办公经费,实行村,社财务公开;逐步推行“分档次”负担法,改“平均”分摊为公平负担。同时要调整目前国民收入分配过分向城市倾斜的不合理格局,增加对农村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以及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使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形成城乡一体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减轻农民用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巨额支出。

4.善流通中介组织

当前制约农村市场发育的一个瓶颈是流通中介组织发育滞后、流通方式落后。对此,医药尽快建立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如农协、农村合作社联盟、各类专业公司等。这可以引导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直接挂钩,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制,提供销售全程综合配套服务,以契约形式建立稳定的产销连结关系,实现农工产品货畅其流,适销对路。

5.顺应商业业态革命,创新商品流通模式

很多发达国家的创储式销售、连锁店等初步引进后,效果很好,可以推广。其实,商品和服务就是文明的一种载体。现代商品通过现代的业态向农村延伸,也是向农村传播现代文明。要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既存市场为基础,以现代流通方式为主导,形成简便快捷的流通网络,城市大中型商业零售企业要同当地商业企业合作,在小城镇开办分店或连锁店,并通过、代销建立农村网点;要加大供销社改革力度,把供销社真正办成农村群众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

参考文献:

[1]薛敬:WTO框架下中国经济发展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

[2]李荣林:WTO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的市场建设.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1

[3]王晓红:关于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的若干思考. 经济体制改革, 2000.1

[4]国家经贸委文件:关于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全面推开开拓农村市场工作的意见

第3篇:市场开拓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 营销 营销战略 营销目标 STP战略

在人类已跨人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消费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现代市场行情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任何企业要想成功进入、占领、巩固和扩展市场,采用正确的营销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营销、战略、营销战略及营销目标的含义

营销的含义:美国营销协会对营销作了以下定义:营销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它包括创造“价值”沟通输送给顾客,及维系管理公司与顾客间关系,从而使得公司及相关者受益的一系列过程。

战略的含义:在竞争中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

营销战略含义:科特勒(Kotler)认为营销战略是业务期待达到营销目标的营销指南。营销战略与和环境及竞争条件相关,是有关营销支出、营销组合及营销分配的决策。

营销目标:企业营销的目标当然要定位到实实在在的利润上,但不仅仅如此。营销目标的定位还要考虑到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要能正确处理好企业与这些人和团体的利益关系。所以,企业营销目标应该有三个层次:一是企业计划期的直接营销利润,二是未来一定时期企业形象的增值,即通过优质服务、让利和承担社会义务来提高企业的形象,三是探索和积累营销经验,培育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营销人才队伍,建立完善有效的营销网络体系。

营销目标和目标营销不是一个概念。所谓目标营销,是指企业在市场细分基础上,通过评估分析,选定一个或若干个消费群体作为目标市场,并相应地制定营销策略的过程。

二、营销战略内容

基于产品的营销目标,营销战略包括STP战略、市场竞争战略、市场拓展战略和品牌战略四项内容。

1、STP战略

STP理论中的S、T、P分别是Segmenting、Targeting、Positioning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即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的意思。它是战略营销的核心内容。

STP理论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最后把产品或服务定位在目标市场中的确定位置上。

STP理论的根本要义在于选择确定目标消费者或客户,或称市场定位理论。根据STP理论,市场是一个综合体,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集合体,任何企业都无法满足所有的需求,企业应该根据不同需求、购买力等因素把市场分为由相似需求构成的消费群,即若干子市场。这就是市场细分。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战略和产品情况从子市场中选取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并且符合公司的目标和能力的细分市场作为公司的目标市场。随后,企业需要将产品定位在目标消费者所偏好的位置上,并通过一系列营销活动向目标消费者传达这一定位信息,让他们注意到品牌,并感知到这就是他们所需要的。

具体而言,市场细分是指根据顾客需求上的差异把某个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划分为一系列细分市场的过程。目标市场是指企业从细分后的市场中选择出来的决定进入的细分市场,也是对企业最有利的市场组成部分。所以STP理论主要是指目标营销。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认识目标营销的理论依据:首先是企业资源的有限性。除了自然垄断、国家垄断的行业以及少数市场面极其狭窄的行业之外,对于大多数行业而言,一个企业是很难去满足其全部市场需求的,因为会受到企业资源和能力的限制。也就是说,企业只能去满足该市场上一部分消费群体的需求。其次是企业经营的择优性。既然企业只能去满足市场中的一部分消费群体,那么,他就会面临两种选择:一是不加区分地任意满足其中的一部分,从策略上讲就是广泛营销。其结果是,由于没有针对性,市场群体的满意度就不会很高,从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就不会很强;二是寻找到同其资源相匹配的,有可能充分发挥企业特色和优势的一部分市场群体,有针对性地去加以满足。这样就可能既使这部分市场群体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又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毫无疑问,只要有可能,企业都会选择后者。再次是市场需求的差异性。企业是否有可能找到这样一些在需求上同其他市场群体不同,而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满足的市场群体呢?“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告诉我们,这样的群体确实是存在的。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市场消费群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从而构成了一个又一个在需求上各不相同的市场群体。从而就为企业有针对性地选择其目标市场提供了前提。

所以说,企业不仅应当而且可能采用目标市场营销的策略,以在市场中营造自身的特定优势。

2、市场竞争战略

竞争优势是所有战略的核心,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作出选择,必须决定希望在哪个范畴取得优势。全面出击的想法既无战略特色,也会导致低于水准的表现,它意味着企业毫无竞争优势可言。

竞争战略的一个中心问题是: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位置。竞争位置会决定企业的获利能力是高出还是低于产业的平均水平。即使在产业结构不佳,平均获利水平差的产业中,竞争位置较好的企业,仍能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每个企业都会有许多优点或缺点,任何的优点或缺点都会对相对成本优势和相对差异化产生作用。成本优势和差异化都是企业比竞争对手更擅长因应五种竞争力的结果。将着两种基本的竞争优势与企业相应的活动相结合,就可导出可让企业获得较好竞争位置的三种一般性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及市场聚焦战略。

3、市场拓展战略

市场拓展战略包括有目标市场拓展战略和市场开发战略。

(1)目标市场拓展战略,是指企业在不改变产品原有性能的条件下,开拓新市场的战略。目标市场拓展战略的选择依赖于市场本身的特征、各个市场的联系、市场竞争状况以及企业所具备的实力等条件。所以,企业在选择目标市场拓展战略时应该作深入细致全面的分析。目标市场拓展战略适用于: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都高的企业,由于增长迅速,企业必须投入巨资以支持其发展;市场增长率高,相对市场占有率低。前途未卜,也可能是投入市场时间较短的业务。

(2)市场开发战略,是由现有产品和新市场组合而产生的战略。它是发展现有产品的新顾客群或新的低于市场从而扩大产品销售量的战略。市场发展可以分为区域性发展、国内市场发展和国际市场发展等。市场开发战略是企业用现有的产品开辟新的市场领域的战略。如果市场上企业现有的产品已经没有进一步渗透的余地时,就必须设法开辟新的市场,比如将产品由城市推向农村,由本地区推向外地区等等。日本松下公司曾将国内已饱和的黑白电视机和老型号彩色电视机推向国外市场,维持其增长速度,就是市场开发战略的一例。

策略管理之父安索夫于1975年提出的安索夫矩阵,以产品和市场为两大基本面,区分出产品/市场组合和相对应的营销策略,是应用最广泛的营销分析工具之一。

安索夫是以2x2的矩阵代表企业企图使企业收入或获利的四种选择,包括:其主要的是企业可以选择四种不同的成长策略来达到增加入的目标。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延伸和多角化经营

4、品牌战略

创建一个强势品牌需要仔细的计划和很多长期的投资。一个成功品牌的核心是一个伟大产品或者服务,并有创新的设计和出色的营销支持。一个公司的品牌战略反映了公司用于不同产品的品牌元素的数与性质。品牌策略是一系列能够产生品牌积累的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方法,包括4P与品牌识别在内的所有要素。主要有:品牌化决策、品牌使用者决策、品牌名称决策、品牌战略决策、品牌再定位决策、品牌延伸策略、品牌更新。David A. Aaker认为:品牌资产是这样一种资产,它能够为企业和顾客提供超越产品或服务本身利益之外的价值;同时品牌资产又是与某一特定的品牌紧密联系的;如果说品牌文字、图形作改变,附属于品牌之上的财产将会部分或全部丧失。

三、营销战略各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STP战略、市场拓展战略、市场竞争战略和品牌战略四项内容之间是有密切关系而又相互作用的,以下作详细分析。

1、STP战略――竞争战略

STP战略着重于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它是战略营销的核心内容,是前提。只有利用STP理论进行市场细分、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最后把产品或服务定位在目标市场中的确定位置上,才能确定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竞争位置,即确定自己产品或服务在目标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也叫“竞争性定位,制定正确的企业竞争战略,发挥企业本身的优势。而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反过来又使STP战略的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目标更明确、更淮确。

2、STP战略――拓展战略

利用STP理论进行市场细分、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研究产品生命周期,制定竞争战略、营销策略,可以为制定企业的拓展战略提供依据。反过来,拓展战略的制定又能影响STP战略,使企业更有目的地进行市场细分、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更能为企业服务。

3、STP战略――品牌战略

品牌是一项资产,品牌策略是一系列能够产生品牌积累的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方法。STP战略着重于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可以为品牌战略的制定、为建立品牌提供市场营销方面的依据和方法。同时,当企业制定品牌策略后,又能影响STP战略,使企业更有目的地进行市场细分、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更能为企业服务。

4、竞争战略――拓展战略

发展战略虽然与竞争战略有联系,有共同点,但毕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战略。竞争战略着眼于怎样竞争,而发展战略着眼于怎样发展。竞争战略着眼于怎样打胜仗,而发展战略着眼于怎样为打胜仗创造条件。

企业不能只竞争不发展。竞争靠竞争力,竞争力靠发展。如果部队素质太低,无论怎样打仗都难以取胜。如果企业素质太低,无论怎样竞争也难以取胜。企业不能脱离发展搞竞争,也不能脱离竞争图发展。部队没有只打仗不训练的,也没有只训练不打仗的。企业也一样。在竞争中发展,在发展中竞争,这是先进企业的成功之道。

因为发展战略与竞争战略的性质不一样,所以发展战略与竞争战略的根据也不一样。竞争战略侧重于搞市场及竞争关系等分析,而发展战略侧重于搞发展基础、发展矛盾、发展条件及发展机遇等分析。

发展战略与竞争战略的要素也不一样。竞争战略的要素是竞争内容、竞争对手、竞争策略、竞争手段等,而发展战略的要素是发展方向、发展步骤、发展重点、发展措施等。

5、竞争战略――品牌战略

品牌资产是这样一种资产,它能够为企业和顾客提供超越产品或服务本身利益之外的价值。同时品牌资产又是与某一特定的品牌紧密联系的。

每个企业都会有许多优点或缺点,任何的优点或缺点都会对相对成本优势和相对差异化产生作用。成本优势和差异化都是企业比竞争对手更擅长因应五种竞争力的结果。将着两种基本的竞争优势与企业相应的活动相结合,就可导出可让企业获得较好竞争位置的三种一般性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及市场聚焦战略。

品牌是竞争的产物,在激烈竞争中,通过制定竞争战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为品牌建立、制定品牌战略。同时品牌的建立又能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影响企业的竞争战略。

6、拓展战略――品牌战略

现在大部分消费者已进入“品牌消费”阶段。品牌战略是企业拓展战略的一部分,企业在制定拓展战略时,应同时考虑品牌战略,比如品牌信誉、品牌差异化等。

【参考文献】

[1] Christine Bittar.Seeking Cause and Effect[J].Brandweek,2002(11).

[2] Keith H.Hammonds.Michael Porter’s Big Ideas[J]. Fast Company,2001(3).

第4篇:市场开拓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如果把这一中铝兵败力拓的并购交易简单地归结为地缘政治作祟的结果,那么难免有些漫不经心的推卸;而建议把对中铝失败的反思转向于投资规模更小和战略性更低的铁矿企业,那么注定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之路永远不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不可否认,新兴发展体中的中国经济对铁矿石市场的强大需求是不容小觑的重要力量之一。中国经济的跌宕起伏直接影响着千里之外的大宗商品价格。这是中国在全球市场上的战略优势,是日本、韩国钢铁公司所无法比拟的。当然,这也是当初力拓面临着财务困境时寻求中铝合作的最主要原因。

然而事与愿违,力拓放弃中铝195亿美元的大额注资,决定配股152亿。并与往昔对手必和必拓组建新的铁矿石合资公司。有意思的是,为何手中握有如此强大市场王牌的中国企业还会再次兵败滑铁卢呢?

当去年金融危机来袭之前,大宗商品价格急速下跌的时候,而死对手必和必拓更是虎视眈眈,无奈之下的力拓首席执行官艾博年来到中国与中铝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其来意不言而喻,自然看中了中国庞大的市场优势,力图通过一系列的并购之后实现横向一体化。不过,对于急于打开国际市场的中国铝业来说,同样也看到一种国际化的机遇。很显然,当初的这场交易一拍即合,中铝联合美国铝业以140亿美元买了力拓9.25%的股份,成为力拓的最大单一股东。不过,有意思的是中铝并没有人住董事会的决策之意。这一举动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以及民众的普遍支持,唯一不爽的应该是本想占尽力拓便宜的必和必拓。

今年2月,为了解决力拓的燃眉之急,中铝公司打算继续投入195亿美元,其中约72亿美元用于认购力拓集团发行的可转债。如果转股成功,中铝公司在力拓集团整体持股比例将由目前的百分之九点三增至约百分之十八。中铝公司还将出资约123亿美元获得力拓有关铁矿、铜矿和铝资产的部分股权,并分别成立合资公司,中铝公司将依据投资比例拥有相应董事会席位。不同的是,这场正常的企业并购活动掀起澳大利亚政界和企业界的极度恐慌,必和必拓更是兴风作浪,竭力阻止这项不利的企业经营活动。结果便是,处于市场好转状态中使得力拓放弃了与中铝的合作计划,拼命往死对头必和必拓投怀送抱,而另一方面只欠东风的中铝便吃了个哑巴亏,这场号称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也就如此宣告流产。

一向以商业诚信为宗旨的中国人第一次开始感到集体性的困惑,为何同样的两场交易会得到不同的后果?为何如此一个堂堂跨国大公司却会如此“背信弃义”?我认为,我们应该抛弃繁琐的政治过程,从公司治理的角度也是大有可挖掘之处。实际上,我们很容易注意到,两次并购交易中公司治理上的微妙差别。尽管第一笔交易开展的时候,中国铝业已经成为力拓的最大股东,即第一大股东,但当时中铝公司或是为了表示其友善,并没有入主其董事会的正常决策机制之中。而当第二笔195亿美金的交易开展的时候,很显然已经不再满足于这一名义上的第一大股东,力图通过这场交易改变有名无份的现状。而恰恰是这一点,最终成为了某些不怀好意的澳大利亚政客的炒作题材。澳大利亚少数党国家党(National Party)~43L院领袖贝纳比?乔伊斯(Bamaby Joyce)发起了一场电视广告宣传活动。煽动民众担心澳大利亚的“财富来源”正被一个外国政府抢走。

第5篇:市场开拓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近年来,我市农业外拓工作快速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年,全市外拓基地面积已达711.84万亩,创造基地总产值约29.67亿元。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拓展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层次,进一步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建设,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提升农业外拓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农业外拓的重要意义

农业外拓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充分利用外地资源,加快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拓展市场空间,建设开放型农业,促进区域间资源优化重组的科学选择;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业外拓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它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我市的农业外拓工作。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和农民为主体”的原则,坚持“一完善、三提高”(即依法完善承包方式和承包合同,提高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基地生产效益)的发展思路,促使农业外拓基地由数量扩张型向效益提升型转变,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新空间,为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二、明确重点,着力提升外拓基地质量

(一)培育壮大外拓经营主体。农业外拓基地要提升,企业主体是关键。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强内部制度、生产流程、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创新,引导外拓企业积极开展ISO9000系列、ISO14000、HACCP、GM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快培育一批有品牌、上规模、辐射带动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骨干农业龙头企业。要按照市场细分原理,引导企业加强对拟进入地区气候、土壤、区位、市场、人文等因素及自身优势的综合分析,选择适宜的主导产业,实现企业自身优势与当地优势的优化组合,确保进得去、建得牢、办得好。

(二)扩展外拓范围。要扩展外拓基地的地域分布范围,在保持国内多区域拓展的同时,加大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步伐,实现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加强对省内不发达地区的外拓延伸,把农业外拓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带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办成当地农民致富的项目。要扩展外拓项目的投资领域,鼓励企业和农民专业经济组织把自身发展与当地发展、全省发展乃至全国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自身的资金、优质种子种苗、管理经验、技术等优势和外地的土地、人力、政策等资源结合起来,扩展投资领域,实现农业外拓产、加、销“三位一体”。

(三)提升外拓基地产品档次。要引导外拓企业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实施和推广农业标准,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建立基地。积极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外拓基地建设和认证,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

(四)推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外拓农业保持旺盛生命力和质量提升的根本。要引导和鼓励外拓企业研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加大对本地企业的技改投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为外拓企业不断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撑。

(五)依法完善承包合同和承包方式。依法办事、合法经营是提升外拓基地的法制保障。要引导企业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在充分尊重外拓基地农户意愿的前提下,及时办理土地经营权流转及延长承包期手续,并依法登记,以维护外拓基地农户和外拓企业的合法权益。

(六)提高外拓基地效益。坚持互利互惠、实现合作共赢是提升外拓基地的核心和落脚点。要引导企业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联系,取得支持。要合理选择外拓的地区和领域,既要分析资源优势、市场潜力,也要了解认识当地的发展条件、投资环境,尊重当地的人文环境、风俗习惯,努力共创“双赢”局面。

三、强化保障,营造良好的农业外拓环境

(一)完善考核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全力支持农业外拓工作,共同为农业外拓提供优质服务。要制定科学严密的责任体系和绩效考核机制,把实施农业外拓作为各地各部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和奖惩。

(二)加大政策扶持。认真落实绍市委发〔〕85号文件中关于农业外拓的奖励政策。金融部门要对外拓企业和农民给予信贷支持。创造条件,设立农业外拓专项风险基金,为农业外拓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鼓励更多的企业和农民走出去。

第6篇:市场开拓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培训目标

一、近期目标:讲授重大项目和工作管理规定及相关知识,明确管理目标、流程,为重大项目和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奠定基础。

二、中期目标:以效益为核心,以业务为基础,以管理规定为准绳,培养和提高重大项目和业务的运作方法、策略、技巧,对其进行规范有效的管理。

三、远期目标:以培训促发展,进一步开拓保险市场,打造中华品牌,提高大连分公司核心竞争力。

培训内容

一、市场拓展

二、重大项目管理

三、专业兼业业务管理

四、产品开发与推广

培训形式

分为讲师授课、专题研讨、基层培训、自我培训。讲师授课与专题研讨集中进行,基层培训由各基层单位组织进行,自我培训通过自我学习、提高、完善。

培训师资力量及岗位职责

一、师资力量:培训主要依靠内部讲师进行,师资力量主要由市场开发部成员组成,必要时聘请各专业的专家授课。

二、讲师职责:

1.讲师应提前备课并提供讲义作为本次培训的书面材料。

2.讲师须提供所授课程测试题(包括试题、答案和评分标准)一套。

3.讲师须准备专题研讨课题并组织研讨,并对专题研讨的发表给出意见及评分。

培训评估机制

培训评估是培训活动长期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培训评估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培训课程中所授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更要深入到员工的工作行为、态度改变、绩效改善、能力提高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上。本次培训评估主要采用当场考核方式。当场考核在每次课后进行,讲师阅卷后进行评分。

近期培训计划

一、培训对象

各经营单位重大项目、业务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二、培训内容如下表

课程名称

内容

重大项目管理

管理规定展业技能

业务管理

管理规定台帐管理报表管理

市场拓展

管理规定渠道拓展渠道管理

产品开发与推广

管理规定产品组合新产品推广

三、培训大纲

1.重大项目管理

¨组织领导

¨信息和档案管理

¨立项管理

¨承保管理

¨防灾和理赔管理

¨增值服务

¨服务质量保证措施

2.业务管理

¨组织领导

¨关系管理

¨合同管理

¨承保管理

¨财务统计管理(台帐管理报表管理)

¨培训和宣传管理

¨防灾和理赔管理

3.市场拓展

¨组织领导

¨业务渠道拓展

¨业务渠道管理

4.产品开发与推广

¨组织领导

¨产品组合

¨新产品推广

第7篇:市场开拓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海外业务对于银行的战略意义

在看到国内银行的海外业务有一定发展空间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国内银行拓展海外业务的战略定位是不清晰的。

对发达国家银行海外拓展业务的考察表明,银行拓展海外业务,最根本的驱动因素有两个:一是跟随本国大型企业客户的国际化经营。这一方面的典型例子是二战之前美英等国的银行和20世纪70~80年代的日本银行;二是本国市场狭小,增长空间有限,必须寻找和开拓新的增长空间。这方面的典型是瑞士和荷兰等国的银行,以及从香港发展起来的汇丰银行。美国银行的海外拓展也属于后一个因素的驱动。由于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实行的是严格的禁止跨州经营的法律,使得美国银行在本土的经营地域只能局限于有限的几个州之内,因此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海外。

从国际银行业的经验来看,成功的国际性银行都在本国具有市场优势,都是本国市场上综合实力排在前两名的银行,并且在本国某些地区具有绝对性的优势。比如,花旗银行尽管是国际领先银行,但其业务仍然高度集中于美国(尤其是美国东海岸);汇丰银行仍然依靠其香港地区的利润来支持其全球扩张。因此,国内中小股份制银行在国内业务仍然非常弱小的情况下去发展海外业务,是一种战略定位不明智的行动。

从国际银行海外业务的推动因素来看,银行海外业务的拓展是伴随着本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而进行的。但是,许多股份制银行在国内尚未争取到足够规模的大型企业的情况下,就进行海外业务的拓展,这个战略定位也应当被看作是有疑问的。

但是,对于香港和澳门,由于其与内地市场的紧密联系,可能是一个例外,尤其是对于那些主要业务重心在华南地区的股份制银行。其发展在港澳地区的业务可能会对其整体业务有所帮助。尤其是在CEPA签订之后,中小银行进入内地市场的门槛降低,香港的中小银行将可以进入内地市场,其首选区域将是其最为熟悉的华南地区。

另外,从国际银行的经验来看,发展海外业务的战略目的之一是为了分散国家风险,降低由于业务过分集中在母国或某些国家,而受到母国或这些国家的经济波动或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花旗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其遭受到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和美国房地产危机的威胁时,其全球的零售业务为其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但是,国内银行的海外业务在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上的业务量极为微小,基本起不到这个作用。

国内银行拓展海外业务的方式及困难

商业银行拓展海外业务,有两条途径:一是自设网点,二是兼并或收购海外的银行。

长期以来,国内银行拓展海外业务,几乎都是采取自设机构,从零开始的方式,惟一例外的是工商银行通过收购香港上市银行友联银行,比较迅速地增强了其在香港市场尤其是零售银行市场上的地位(即使是这样,工行在此之前也已经设立了香港分行)。

收购是国际性银行拓展业务的常用手段。对于其确认是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国际性银行一般采取收购市场上现有银行的方式进入,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繁琐的机构设立审批手续,缩短市场进入的时间,还可以在短时间内比较迅速地获得一定的市场地位,获得现成的客户群和当地化的网络,从而为其下一步的业务拓展奠定基础。

收购兼并战略与自己建立机构战略的对比来看,两种战略各有其优缺点,但在海外业务的拓展中,并购比自设网点更有优势,这也是花旗、汇丰、渣打等国际性银行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主要采取并购当地银行进入一国市场的原因。不过,这一方式在国内银行拓展海外业务的过程中极少采用。

由于采用自设网点的方式为主要手段,在海外业务的拓展中,国内银行主要面临着以下困难:

公司业务――无法拓展当地客户,更无法进入主流社会。以海外业务最具规模的中国银行为例,海外的公司业务基本上以中资驻外公司和当地华人企业为主,对于当地一般规模的企业很难争取到。因此,公司贷款风险一般相对较大。由于服务和产品上的原因,也很难借助国内的力量来争取跨国公司客户。因此在资金的运用方面有相当部分是从事外汇和债券交易,收入来源中有很大一块是依靠国内分行支持的国际结算业务。

零售业务――基本上没有发展的空间。由于在当地只有少数几个机构网点,并且缺乏熟悉当地业务的业务人员,很难提供比较便利的银行服务,根本无法吸引当地的个人客户,无法培育起自己的基础客户群。在缺乏一定规模的基础客户群的情况下,又不敢进行比较大规模的资源投入,业务发展的措施都是小打小闹,形成恶性循环。另外,由于海外分行的人员极其有限,基本上没有专门的产品研发人员,因而根本没有办法根据当地的金融习惯和银行监管法规开发产品,而只能是办理一些传统的、大众化的业务。

对于国内银行海外业务发展的建议

中国国内银行的海外业务战略的制定,必须深入地研究和了解国际大银行的海外拓展和全球化发展路径,充分借鉴其海外业务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为制定自身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提供帮助。

从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的经验可以看出,收购兼并对于其发展成为国际性大银行起着加速器的作用,更是汇丰银行得以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从一家区域性的银行发展成为全球性顶尖大银行的有力武器。因此,国内银行的国际化战略,应以收购兼并为核心内容。也就是说,如果要拓展海外业务,国内银行必须走以并购为主、自设网点为辅的道路。

(1)海外业务要在全行清晰的业务发展战略之下开展,不能为发展海外业务而开展海外业务,要深入研究海外业务对于整个银行战略实施的意义,是否有利于银行的长远目标,海外业务的定位是什么,这个定位与其他业务如何形成协同效应。如果海外业务的发展没有明确的战略意义和战略定位,风险将是很大的。

(2)转变海外机构的管理模式,为海外机构发展拓宽空间。以海外业务最庞大的中国银行为例,目前,总行对海外机构(香港中银除外)的管理由海外行管理部负责,从管理结构上看,这是典型的本国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即负责国外机构管理的只有一个部门,而协调国内经营的部门占绝对多数。当前,跨国公司的组织模式已经从本国中心式发展到了全球中心式,在全球中心思想指导下,出现了按产、供、销、财务、运输、研发等

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出现了按全球市场区划分的组织形式;出现了按产品类别、产品线、生产工序划分的组织形式;以及以上几种划分方式混合的或矩阵式的组织形式。当然,在中行现有的国际化水平之下,现有模式仍然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是,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的海外机构管理模式,以便从机制上为国际化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在这方面,当前应加速战略业务单位(SBU)战略的落实推进,调整业务流程使组织结构扁平化,积极为将来的全球中心式管理模式创造基础。

(3)收购兼并要瞄准目标市场上有市场地位的金融机构。收购寻求的就是对某一市场的快速进入和市场地位或业务优势的建立,因此,在收购目标的选择上,必须着眼于在目标市场上有比较丰富客户资源、有一定市场份额、品牌形象被市场接受的金融机构。要敢于收购市场领先者或者其最有优势或潜力的资产或业务,这样虽然收购的成本相对较高,但是能够比较好地达到市场进入和业务发展的目的。当然,如果是这样的目标机构发生财务或经营问题,更是一个借机低成本收购的好机会。并且,收购的目标应当着眼于某一业务领域在全球市场或重要区域性市场上的突破,形成市场地位,然后再以此为基础,逐步进行服务功能完善的补充和逐步实现业务多元化。

(4)收购兼并要区分区域,有序开展。在当前中行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在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有限、自身对于海外机构的管理能力也有限的情况下,推行收购兼并战略必须稳妥有序,分阶段、分步骤开展,而不能在全球各个区域性市场和各个业务领域齐头并进。在现阶段,应以中行海外网点相对集中、金融危机后收购兼并成本相对较低的东南亚地区为重点,通过并购和机构整合,形成整体竞争力并夺取一定的市场份额。然后再考虑对欧洲和北美市场的拓展。对于南美洲市场,由于其经济环境、语言文化环境差异较大,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即使是汇丰银行,来自南美市场的营业利润也仅为1.6%,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等则基本上没有进入南美市场,因此中行也应慎重,放到最后考虑。

(5)要将自建机构和收购兼并两种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收购兼并虽然能够加速中行的国际化进程,但是其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成功的收购兼并行动需要深入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需要对目标市场和相关业务领域的经济环境、文化背景、市场状况及发展前景等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如果在对市场缺乏了解的情况下进行收购兼并,风险非常大。因此,在进入新的市场时,有时候可以采取先设立代表处或规模较小的分行,进行市场调研,再确定目标机构进行收购兼并的战略,以减少收购兼并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失误。即使是在已经设立分支机构的国家,也可以通过并购进行市场扩展,并在并购完成之后再进行业务和品牌的整合。

第8篇:市场开拓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发展小城镇对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可以促进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和结构调整,带动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小城镇建设可加速农村市场开拓,有效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扩大投资需求尤其是吸引民间投资,明显提高农民消费的商品化程度,增加其对住宅、农产品、耐用消费品和服务业的需求,这为工业和服务业的长远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为此应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切入点,借以拉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在个体需求相对饱和后,国内需求相对不足,加快小城镇发展将成为刺激市场需求,进而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有效途径。小城镇建设启动市场,刺激需求,受益最大就是房地产市场。农村住房包括近几年农村实施危旧住房改造工程,已基本与城市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和集资建房模式相同,因此发展小城镇将有力拉动建筑业、钢铁业、机械制造业等相关行业的全面发展,同时缓解工业品、农副产品消费需求不足的现状。

同时加快小城镇建设可以极大改善农民消费环境,拓宽流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三通”能力有限,这样以来就加大商品运输成本,抬高销售价格,对农村市场的发展和培育极为不利。小城镇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相应配套设施的建立,弥补农村发展中各种不足,使小城镇成为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集农业经济、文化、娱乐为一体,刺激农民生产、生活需求,扩大内需,拉动农村市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市场体系的发育程度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市场流通已由从属地位转向先导地位,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培养壮大农村市场,使其真正成为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载体和连接点。小城镇建设在拓宽流通渠道,培养完善农村市场体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小城镇建设有助于专业批发市场的形成。小城镇建设以商贸为主体,通过不断拓宽流通渠道,形成农副产品集散地。如魏桥镇、韩店镇、长山镇等三大中心镇,通过大规模、高起点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成为全县经济、文化、娱乐、商贸流通的中心,带动周边其他乡镇的发展,这完全符合 “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二是小城镇建设有助于培养要素市场。通过城镇建设不断拓宽农场的外延,构筑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市场体系。2002年我县城镇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各乡镇可依据自身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同时利用其地处于济南、淄博相邻的条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有助于延伸服务网点,扩大农村销售网络。城镇可依靠市镇商业中心延伸商业网点,发挥城镇贴近农民、贴近生活的便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靠服务拓宽经营范围,靠机制扩大营销。以韩店镇为例,该镇充分发挥其地处中心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目前该镇农贸市场已成为全县最大商品集散地。

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落脚点就是增加农民收入。而要切实实现农民增收目的,应该依托城镇,通过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和深加工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同时培植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此外还应靠乡镇企业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二、正确处理土地规划和利用与小城镇建设的的关系

土地是小城镇建设的载体,在发展小城镇的同时必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现有的耕地。在国土资源部召开的全国小城镇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研讨会上,一些土地管理和建设部门的专家指出,目前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互相攀比、盲目扩大规模、过量占用土地的现象。

小城镇发展中另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缺少有效的规划管理。小城镇建设缺乏约束,致使盲目发展、随意建设的现象十分严重,有的不按规划办事,盲目占地建设,有的布局过于分散,沿着公路两侧随意建设。在这种小城镇建设中,内部建筑布局不合理,道路建设不规范,小城镇内边角空地随处可见,污染严重的工厂混杂于居住用地之间,商业网点偏居一侧,城镇的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群众生活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规划作为建设的先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合理的规划就不会有对土地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利用,也不会有合理的城镇布局从而严重影响城镇建设的发展。因此,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对城镇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正确引导小城镇合理、有序地发展,根据国情、县情、镇情科学地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切莫片面追求大马路、大广场、大高楼等等,在发展小城镇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土地资源。小城镇建设用地还应根据小城镇规模和发展方向,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把各项用地组成一个各方面协调的、各得其所的、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我国人多地少,在小城镇建设中,必须注意节约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这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目前,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小城镇建设发展很快,曾经一度出现过对土地的乱占滥用、占而不用的极不正常现象。因此,在小城镇建设中,应当根据因地制宜、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乎卫生、绿化环境等要求。“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已深入民心,本着这一原则,结合我县情况,目前我县土地利用的总体思路是: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将土地开发利用与改良保护相结合的基础上,加强农垦城镇、连队的规划、建设、管理,加强土地管理和土地服务。

三、抓住黄河三角洲大开发机遇,结合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快邹平城镇建设

黄河三角洲大开发是党中央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不单单是一个区域性开发战略,而是新世纪我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实施好这个战略,对于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各地区共同繁荣、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邹平在小城镇建设中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大开发中搞好全县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小城镇发展目前在国内有外延扩张型、内涵提高型两种模式。基于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和发展小城镇长远意义,邹平在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时不能走外延数量扩张型的路子,而应该走内涵质量提高型的新途径,从发展战略上实现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的有机结合。从宏观上看要打破城乡分割的界限,深化城乡土地使用,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乡镇企业、农牧业、资金、技术、人才、住处向小城镇流动和合理配置。从微观上看,要通过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吸引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从发展与完善市场经济角度来推动小城镇功能开发与内涵丰富,防止把小城镇变成搞开发区。不仅要考虑小城镇产业的进入与市场培育,而且还必须增加进入小城镇的人口,提高其消费水平,把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寓于小城镇建设中。

同时发展小城镇必须注重人口、资源、经济生态的协调与平衡,以有利于转移农场剩余劳动力,集中兴办乡镇企业,保护与节约耕地为目标,以夯实基础设施来保障小城镇发展的稳健性。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发挥其资源配置功能的基本条件,建设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要转变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筹资体制,形成国家、个人共同出资的多元投资体制.以市场作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走出一条在政府指导下主要靠社会资金建设小城镇的道路。

搞好小城镇规划要根据各镇特点,分析当地自然环境及农附产品特色,从而确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和建设格局。首先要根据不同的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基础与发展潜力进行功能分工。目前小城镇的发展处在初级阶段,它将随着各镇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因此我们的功能分工要结合市场和现状进行。同时小城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要明确小城镇的发展动力,确定其产业结构比例。目前小城镇二、三产业发展还较慢,这将制约小城镇整体发展速度,因此要重点分析规划期内可能出现的增长因素和增长点,这样才能合理确定规划。此外还要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小城镇的建设和规划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要节约用水,保护好资源和耕地,规划要考虑为下一代留下发展的空间和条件,打好发展的基础,促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以利于未来长远发展的相互协调。

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小城镇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由传统农业变为现代农业的历史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需要用现代工业设备、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方法来武装,以小城镇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最有效途径。

农村城市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需求和重要标志,没有农村城市化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实现农村城市化的主要途径。近几年全县通过小城镇建设,吸引富余农村劳动力进镇务工经商、办企业、搞服务,使之成为转移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农村转移剩余劳力,发展精准农业,降低劳动成本,改变传统耕种方式,农业的规模经营和机械化大大提高,进一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第9篇:市场开拓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一、事务所介入政府专项资金拨付的审计

近年来,许多中小企业走出去,在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寻求更多的机会与空间,资金就成了广大中小企业发展最大的阻碍。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以下简称市场开拓资金)管理办法是国家相关部委为了支持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市场开拓而制定的,用于支持和帮扶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市场开拓各项业务的专项资金的管理。近年来,我国政府审计开始允许注册会计师参与。注册会计师的参与,无疑会减轻政府部门审计的压力,同时也能为政府的工作注入更多的专业意见。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拨付过程中,政府部门同样引入了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审计。

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专项审计发生背景以及审计过程的一步步深入了解,探讨决定此类审计质量的因素,以及使得审计过程更加完善的各方面助力。

二、此类专项审计质量的决定因素

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专项审计的审计结果关系到全国各地数千家中小企业的切身利益,其审计质量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

1.政府政策的完善程度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于这部分资金的使用逐步完善和规范,通过不断探索,最大程度地支持了中小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开拓,推动它们走出去,不断发展和壮大。同时,中央商务部、财政部也联合下发了财商函17号特急文件,对中央项目组织单位应具备的条件、资金支持及标准、申请项目基本要求、申报项目需要提交的材料、资金使用管理要求和申报时间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强调和更加细致地规范。具体到各行各业,商务部也有更加详细和更有针对性的规范。

2.事务所开展审计工作时的工作程序以及工作原则

具体的审计过程大体分为初审和复核两部分进行,其中,初审又包括资质审核、拨付金额核算和撰写项目小结三部分进行;复核工作有一部分穿插在初审的过程中,在资质审核、拨付金额核算和撰写项目小结每个阶段完成后,都要进行小组件交叉全面复核和上一级的全面复核,全面复核之后是上一级的多次抽样复核,以确保在初审时就能过滤掉所有不符合申请条件或疑似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企业,发现不能支持全部申请金额的企业。所有工作完成后,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过程中,事务所有以下几个工作原则:第一,严格按照工作开展前的部署,工作要一步一步扎实地向前推进;第二,不放过任何一个疑似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企业,最终的建议拨付金额严格按照企业提供的真实票据核算获得;第三,无论发生什么特殊的情况都及时与商务部商议协调;第四,在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认真负责对待每一个环节。

3.事务所规模

规模较大的,且较多接收政府委托项目的事务所进行审计时,审计的质量要高一些。在专业胜任能力的角度,大事务所拥有更多的资源,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实施审计测试,因此,其发现问题的能力更强。就独立性而言,大事务所抵抗某个客户的能力也显著高于小事务所。有许多国内外的研究都支持这一说法。Francis和Krishnan(1999)发现,当被审计单位的应计项目偏高时,“四大”事务所比非“四大”更容易出具为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即更具有“报告稳健性”。盈余反应系数可以反映投资者对审计质量的感知水平。Teoh和Wong(1993)发现,由“四大”审计的公司的盈余反应系数高于非“四大”审计的公司。王霞和徐晓东(2009)发现,对于超过重要性水平的错误,规模比较大的事务所更加敏感,大事务所更容易对超过重要性水平的错误报表出具非标意见。

4.申请企业提供相关材料的质量

项目组织单位与参展企业提供证明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在某种情况下不仅仅会影响自身利益的获得,还有可能会涉及到其他企业的利益。因少数企业的原因导致多家企业的利益受损的情况有许多种,虽然这种现象没有也不会普遍存在,但总会有企业无端受到牵连,为了达到最大程度的相对公平,当缺少必要证明时,事务所、商务部以及其他的申请企业就有理由怀疑整个展会是否真实发生。因此,参展企业与项目组织单位所提供材料的真实与完整是审计结论真实可靠最坚实的基础。

三、对完善这项审计工作的建议

每一项政策都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每一种工作模式也都是在摸索中通过精益求精地改进逐步优化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管理并没有十几年的经验可以遵循,上文也谈到相关管理文件的不断更新,我个人通过思考,提出以下几点浅薄的建议,希望能对这项审计工作有所完善。

第一,政策之所以存在的唯一意义应该是落实并且通过落实使相关方切实获得利益;第二,所有项目组织单位提供的资料应该遵循更具体的条件统一上交;第三,假如以上两个问题都能得到良好的落实,那么相应的政策可以进行更深一步的调整。目前核算建议支持金额时采取的标准是同一展会项目使用同一种票据核算,这种核算方式目前也满足了我国现实的需要,但在理论上还是有些许不足之处。因此,未来政策完善之后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以对内票据为标准进行核算,以对外票据作为对内数据认定的参考,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最大程度防止弄虚作假的项目组织单位出现。

四、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专项审计全方位的研究和调查,探究审计发生的每一个环节,从政策与专业的角度探索审计质量提升的空间,力求做到真实客观,从而切实关注中小企业走出国门、壮大自身的发展空间。做好这部分资金的专项审计工作,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意义重大。通过审计,能保证国家的专项资金拨付给真正需要支持的企业,更能发现那些想浑水摸鱼,趁机窃取国家资金的不法企业,使得想要走出国门,壮大自己的中小企业能在一个有保障的社会环境中得到国家支持,成功开辟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张曾莲,政府审计的新力量:注册会计师,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2]刘笑霞,李明辉,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基于审计意见视角的经验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第6期总第236期

[3]FRANCIS J,KRISHNAN J.Accounting Accruals and Auditor Reporting Conservatism[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9,16(1):135―165

[4]王霞,徐晓东.审计重要性水平、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意见[J].财经研究,2009(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