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演讲与口才教案范文

演讲与口才教案精选(九篇)

演讲与口才教案

第1篇:演讲与口才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 口才训练 五结合模式

[作者简介]谭永平(1959- ),男,广西乐业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副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广西 南宁 530007)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158-02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口才能力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培养高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是增强其社会适应性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都普遍开设了“演讲与口才”课程。但由于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该门课程教学成效不大,这是影响和制约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成了有关学者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团队在实施专业及课程一体化综合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课程特点以及学生实际,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探索并形成了演讲与口才教学与心理素质训练相结合、与实际岗位需要相结合、与拓展知识训练相结合、与思维训练相结合、与丰富语言训练相结合的“五结合”训练模式,有效提高了该门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

在我国,由于高职办学的历史不长,因此,在有关课程的建设上,大多还是本科教材的翻版,许多高职院校所用的“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材也是如此,强调的是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突出的是理论性、知识性和系统性,过多地阐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其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联系不是很直接,往往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高职学生的学习往往又比较功利,如果觉得所学的东西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大,其学习的积极性就受到影响。

(二)忽视核心能力和关键素质的培养

实践证明,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一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众人面前讲话要沉着镇定,充满信心;二是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语言,这是表达的“源头活水”;三是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即思维要有深度、广度等。这些都是影响口头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形成的核心要素,而这些核心要素的学习和训练在当前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中却往往被忽视,演讲课变成了教师的口才表演课,由于忽视学生核心能力和关键素质的培养,其结果是学生知道但做不到。

(三)教学方法和模式单一,忽视实践和应用

“演讲与口才”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演讲与口才能力的形成是通过反复实践、反复训练而达到的。而目前不少“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按照传统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材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基本都是“满堂灌”,学生练得少。由于忽视实践应用训练,学生看起来似乎掌握了相当的口才理论知识,但由于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口才训练过少,多数学生并未将其在课堂所学的知识和理论真正转化为内在能力。

二、“演讲与口才”课程“五结合”训练模式

(一)课程教学与心理素质训练相结合

拥有自信心是口语表达成功的重要前提。近几年,我们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不敢当众讲话或当众讲话非常紧张。这说明当前高职学生缺乏自信心、怯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而且成为口才训练的最大障碍。因此,要有效进行口才训练,就必须首先消除学生缺乏自信心、怯场等心理障碍。为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读到说、由非正式场合到正式场合、由个体到团体的原则,例如可先让学生在课外开展一对一交流,再到课内进行小组讨论发言、在全班轮流宣读学习有关文件、在全班对有关问题进行发言(要先引导学生做充分准备)等。

(二)训练内容要与实际岗位需要相结合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其特点之一就是职业性,也就是说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以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为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尤其是适应相应专业职业岗位工作需要的人才。作为培养高职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载体的“演讲与口才”课程,要增强其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教学的内容必须与实际应用相契合。为此,一是要加强对专业职业岗位所需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进行调研,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转化为教学内容。二是邀请企业相关专业岗位专家参与课程内容的论证,让他们参与论证,可以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比如我院电力专业群“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团队在对有关职业岗位能力素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邀请相关专家参与论证,打破了课程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建立了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内容结构,即应聘华力发电厂运行岗位、在发电厂迎接新员工座谈会上的发言、竞聘运行班班长的演讲、在运行班年度工作安排会议上的讲话、对违纪员工的教育谈话、向厂领导请示有关设备技术改造问题和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在总公司关于班组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会议上的即兴讲话、在运行班年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用PPT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向部门员工做述职报告等11个项目任务。三是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运用情境任务教学法,例如在进行竞聘运行班班长的演讲时,可以按照真实的场景和要求进行训练,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有关知识,教师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三)演讲与口才教学要与拓展知识训练相结合

良好的口才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知识是口才的根基,口才是知识和智慧的反映。因此,要提高高职学生的口才能力,就必须丰富其知识,并延伸课程学习的周期。因此,一是将“演讲与口才”课程延续开5个学期,每学期6~8个课时,总课时不变,但学习训练的时间得到了延长,有利于学生持续不断地训练和积累知识;二是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利用课外开展读书活动,规定书目和阅读量,每个学生每学期阅读不少于5本,并通过检查学生所写的阅读心得、读书交流会和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考核;三是可开展“每课一说”活动,即每次课让2~3名学生说一个智慧故事或批驳的案例。

(四)演讲与口才教学要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口语表达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思维是口才的凭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口才实质上就是脑才、心才、思才(思想和思维的才能)。所以,要提高高职学生的口才,就必须与训练其思维能力结合起来。而思维具有一定的广度、深度、精确度、清晰度和敏捷度。为增强思维训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应尽可能根据学习和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训练,例如通过对“食品安全”“污染环境”“由部分学生做事丢三落四说开去”“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及其原因”“如果我当选班长,我将从以下方面抓好班级管理”“加强学风建设的建议”“我班同学礼仪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事业成功的要素”“我的人生感悟”“开展某活动的意义”“加强班组安全管理的措施”“怎样做才能成为受企业欢迎员工”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讨论发言,训练学生的纵深思维、发散思维、聚敛思维、逆向思维和辨证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从中还可引导学生归纳和把握先总提后分说、先提观点后阐述以及按逐层深入、按时间顺序、按逻辑联系等几种主要口语表达思路来表达思想的方法。同时,通过对部分学生中关于“高职学生不应该做早操、不应该早读”“读高职没出路”“现在找工作靠关系,学习再好也没有用”等不正确认识的讨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事实论述、用理论论述、用数据论述、用对比论述、用类比论述等增强表达说服力的方法。通过这些项目任务,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说服能力,而且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演讲与口才教学要与丰富语言训练相结合

口才是思想的反映,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因此,要提高高职学生的口才能力,就必须加强其语言运用的训练。为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训练:一是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词语,可开展每课成语接龙、运用成语比赛(先说意思,让学生用恰当的成语来表达)和读书活动。二是增强对学生进行表达用语准确性的训练,教师在平时的指导训练中要注意收集学生用词用语不当的案例,让学生多进行词语和句式的对比辨析,从而理解有关词语和句式的差异。三是加强言之有文(文采)的训练,可通过有关案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引用古诗词名句和成语以及运用多种修饰手法等是增强口才文采的主要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训练。例如可让学生根据上文意思或下文意思,填写相应的古诗词,或用有关修饰手法续写相应的意思,以此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增强表达的文采。

三、实施“五结合”训练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结合”训练模式体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特点,有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在实施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内容选取要体现职业性和学习性。即项目任务必须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相一致,不能让学生去学无实用价值的“屠龙之术”,同时这些项目应可以转化为体现循序渐进的学习内容,而且所有项目应能涵盖原有教材的有关知识体系。二是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由于“五结合”训练模式训练的特点是课外准备、课内演示,训练的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准备。因此,教师一方面在此期间要认真做好检查督促和指导工作,这样才能确保课堂训练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训练模式是开放式的,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各种情况和问题都可能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准备好引导和解决的办法,只有这样在真正出现问题时,才能游刃有余。三是要让学生有“源头活水”。讲话思想的表达是感情的流露,要让学生表达某方面的思想或感情,就必须让其有相关的经历和体验,因此,应在安排学生到有关企业实践锻炼,有了相关经历和体验后再进行训练。四是要加强总结和归纳。由于“五结合”训练模式是要求学生先做,不会做就先自学,自学不会教师再教,因此,在学生进行演示训练之后,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梳理和归纳关键的知识点,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参考文献]

第2篇:演讲与口才教案范文

所谓“三维”教学团队是指:以促进专业建设为根本目标,依照电视剧的编、导、演过程,将专业建设、课程资源开发、理论与实践教学、课外辅导等纳入教学团队建设内容,进行整体分工、合作,形成三个子教学团队,即:“课程编写团队”(相当于电视剧的“编剧”),主要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标准与教材等课程资源的开发等;“课程技术团队”(相当于电视剧的导演),主要负责教案编写、声像材料与课件制作等;“课程表现团队(相当于电视剧的演员),主要负责课程讲授、实习指导、课外辅导等。

从2008年开始,我们就进行了高职会计专业“三维”教学团队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决了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中,面面俱到、广而不精,教师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的突出问题。并通过“三维”教学团队建设,充分利用每个教师的特长和优势,激发团队活力,促进了会计专业建设与发展,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经。

一、课程编写团队

会计专业“三维”教学团队中的课程编写团队,就是在三维教学团队中,主要负责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工作。其中专业建设工作,主要包括社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方向划分、专业课程设置等;课程建设工作主要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行业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分析岗位能力需求,提炼教学内容,对课程进行重组、整合,融课程建设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于一体,从而建设一批工学结合的优质课程;教材建设工作主要是按照新的会计准则和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结合课程建设情况,编写既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又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理实一体化教材。该团队的成员必须掌握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熟悉精品课程建设要求。

1.专业建设。由学校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课程编写团队”,进行社会调研,根据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根据学院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制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建设。课程编写团队依据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按照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思路,融会计职业资格考试于课程之中,对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和整合,制定课程标准,建设会计专业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实现资源共享,使精品课程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和更强的辐射作用。

3.教材建设。注重突出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特色,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基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判断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为重心,根据新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增值税暂行条例,并充分借鉴、吸收有关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最新研究成果,全面修订现有的自编讲义,出版各类规划教材,重新构建以“实训要求及考核标准”为特点的实训教程体系,形成理论与实践教材相配套的,载体多元、内容丰富、与时俱进的教材体系。

二、课程技术团队

课程技术团队在“三维”教学团队中扮演相当于电视剧的导演角色,主要职责是:根据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情况,开展教案编写、声像材料与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等工作,从而将课程和教材内容以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表示出来。因此,课程技术团队的成员要求计算机操作熟练,具有较好的美学基础,熟悉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

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表达学习内容。在多媒体课件中,学习内容是用多媒体信息来表达的,并且也是为了某一层次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各个知识点之间应通过多种媒体的信息建立一定的关联,借以形成具有个性鲜明的知识结构体系。

2.反映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在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对多媒体信息的选择和组织、系统结构、教学程序、教学导航、问题设置、诊断评价等方式来反映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一般包括知识讲座、举例说明、媒体演示、提问诊断、反馈评价等基本部分。

3.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接口。交互接口是学习者和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换的信道,学习者就是通过交互接口进行人机交互的,一般课件中主要的接口有菜单、图表、按钮、窗口、热键等。

4.具有诊断、反馈和评价功能。由于计算机有判断、识别和思维的功能,利用计算机这些特点,在课件中通常要设置一些问题作为形成性练习,供学习者思考和练习,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并作出评价,使学习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课程表现团队

课程表现团队就是在“三维”教学团队中扮演相当于电视剧的演员角色,主要负责课程讲授、实习指导、课外辅导、实习基地建设等工作。该团队的成员要求口才好,表演艺术强,应变能力强,具有亲和力。

课程表现团队各成员在具体表演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熟而活。“熟”,就是要熟悉各方面情况和内容,包括熟悉教材、熟悉学生、熟悉教学场地、教学管理制度等。“活”,就是要在熟悉的基础上灵活应用,不死搬硬套、照本宣科,即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法律法规的变化,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组合、变换、重构,做到有所发展,有所创见,而不是一成不变地按照课程技术团队制作的课件进行讲授。

2.精而深。“精”,就是要精讲,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详略得当。“深”,就是要深入分析,不就事论事,并把重点知识的教学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用书本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查而馈。“查”,就是检查,包括教师自查、检查学生(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课后测验等)。“馈”,就是通过反馈检查结果,总结经验教训。只有将检查和反馈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管而严。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除了备好课、讲好课之外,还要加强管理,而且管理要严格。首先,教师要管好自己,做到行为端庄、语言文明,不迟到早退,起好表率作用;其次,教师要管好学生思想、管理好课堂纪律、管理学生课前课后的预习和复习,避免学生放任自流;最后,严格管理要讲究一定方法。语言要幽默、风趣,禁止用讥讽的甚至侮辱性的语言,否则,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导致学生对该门课产生厌倦甚至反感情绪。

通过近两年的探索,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还不能完全按照理论上的“三维”教学团队模式进行实施。但我们相信,随着条件的好转,会计专业“三维”教学团队建设定能获得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年]16号文件.

[2]张德良,李德才,关立军.基于大学本科“质量工程”意义的省属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模式[J].高教研究,2008-01.

第3篇:演讲与口才教案范文

朗读是一门艺术,涉及到把握语音、语调、节奏、语气的多种能力和技巧,

正确地朗读不同的文体,不同感彩的文体,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而且经常朗读,可提高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要求学生认真朗读,尤其是诗歌和散文的教学。每上一课,我先给学生范读,或听朗读磁带,或让朗读水平好的学生领读,至于朗读水平差的学生也给他们提供机会,跟读、自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并对他们的朗读加以评点,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复述

要求学生把自己感知的语言信息经过理解、加工和储存,根据表达的要求,将记忆的内容转换为口语表述出来。笔者在讲授小说和剧本时就大量地采用这种方法,如在讲授鲁迅的小说《风波》时,我就采用复述的方式,要求学生按时间的顺序,生动而形象地描述辫子风波的产生、发展、高潮和尾声。实践证明,复述可以培养学生连贯而系统的说话能力。

3讨论

通过讨论获取知识,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可放手由学生讨论,通过思索去自己寻求答案。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多种多样的讨论方式,如小组、大组,乃至全班。我在讲授课文《宝玉挨打》时,预先拟定了三个讨论的题材:1.分析主人公的性格和情节的发展关系。2.归纳《宝玉挨打》主题乃至《红楼梦》的主题。3.认识作者曹雪芹的艺术才华。针对这三个问题,我提出相应的要求,然后根据所拟题目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讨论形式,由学生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学讨论,理解课文,寻求答案,再就讨论的问题,由教师指名发言,或学生自由发言,最后教师归纳和指点,这种授课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口语练习的兴趣。

4演讲

高职院校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院校,高职的大学语文与之相应的任务即是能说会写。“能说”的演讲训练最能体现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演讲教学在培养实用型人才方面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演讲是一门综合艺术,一次成功的演讲,是技巧密集型的语言艺术,形体角色艺术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高职学生的演讲如何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我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步训练。

4.1壮胆性演讲

第一步进行壮胆性演讲训练。如三分钟自我介绍,谈谈我的家乡等。结合这一训练告诉学生什么是演讲?演讲稿怎么写?演讲的具体要求有哪些?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初步的演讲知识和特点。

4.2有准备演讲

第二步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思维训练,即有准备演讲训练。教师可在新课结束后,结合课文命题,也可离开课文命题,但命题应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前途或当前人们关注的问题。如《六十分真的万岁吗?》、《我为北京奥运添光彩》。这样也可促进同学们广泛地阅读收集材料以构思演讲稿,明确写好演讲稿是有准备演讲成功的一个关键。当然,有准备演讲关键仍在临场演讲时的思维训练。尽管学生写了演讲稿,但不是原封不动地背诵讲稿。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演讲事例的选择和应用,命题演讲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同时讲解语言训练中的气息训练,字音训练,技巧训练,注意重音、节奏和停顿。

4.3即兴演讲

第三步进行即兴演讲的训练。如在教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后,让同学们围绕学习内容即兴演讲,这样就能使演讲者有言可发,有事可叙,有情可抒。

在即兴演讲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立论上力避一般化,独辟蹊径,道前人未所道,这就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即兴演讲还将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大胆表述自己思想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却是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

4.4辩论性演讲

第四步进行辩论性演讲训练。由于平时对演讲训练的分步教学,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受到了实际锻炼,演讲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因此教师可安排四人为一组,把全班分成若干组,将水平接近的两组构成对手,现场出题,抽签确定正、反方,一个学期每组学生至少轮一次。在辩论性演讲中,教师着重指导学生以下两点:

(1)辩论中会听不会说的必败,会说不会听的必定乱辩,只有听说俱佳者才有希望取胜。

(2)由于一场辩论中要交锋多次,辩手应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心理素质。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综合语文能力的人才,在诸多的语文能力中,培养说话能力的意义既是基础性的,也是综合性的,因此我们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叔成.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2]苏洵.嘉佑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摘要:就高职学生语文说话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采用朗读、复述、讨论和演讲的方法进行训练,并重点探讨了演讲训练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以达到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教学目标。

第4篇:演讲与口才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学生;职业交际能力;应用写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11-0047-04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的职能主要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成了高层次的专业化教育。如今,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和职业化的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已成为摆在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面前的突出问题,并引发高等教育的深层次变革。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就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注重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高职教育则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各类教育中,建立健全通识教育体系均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工程教育和职业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不仅涉及专业知识的实践,也同样涉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以及工程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交流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的训练与养成。可见,职业交际能力是大学生步入职场必备的一种能力,也是评价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职业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大多依托口语交际与写作技能类课程,这类课程是高等学校的文化基础公共课,也属于通识教育类课程,其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

据调查,世界一流大学对沟通与写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绝大多数世界一流大学都会开设表达与交际的相关课程并提供咨询与辅导,以培养相应的表达与交际能力。许多学校专门针对理工科专业的本科生开设阅读与写作、表达与交流、沟通训练等通识教育课程。大多数美国著名大学以不同形式要求本科生掌握一定的沟通技能和写作技能,并将其作为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可见,加强学生职业交际能力的训练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开设此类课程也有利于完善高等学校通识教育体系。

职业交际能力是在职场上表现出来的人际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包括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语交际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与职业相关的职业交际能力业已成为职业核心能力之一。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往往过度重视外语沟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汉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职业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以口语交际类课程和应用写作类课程的教学和训练为途径,笔者拟以口语交际与应用写作类课程为例分析其教学现状,并探析职业交际能力提升的途径,拟从复合型、职业化人才培养的视角,分析汉语口语交际与应用写作类课程的现状,阐述此类课程的重要性,并就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加以探讨。

二、口语交际与应用写作类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交际类与应用写作类课程的融合已露端倪

口语交际和应用写作课程一直以来是中小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但在高校中,这类提升职业交际能力的课程还未受到广泛重视。在高等学校争创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的今天,人们往往过度重视外语沟通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则强调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都不同程度地忽视汉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职业交际能力相关课程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有些高校开设了“语言交际艺术”“口才与交际”“公文写作”“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但口语交际教学与应用写作教学一般是分离的。从学科的角度来看,分而治之是完全必要的,但作为通识课程,则应将口语交际教学与应用写作教学进行整合,使之融为一体。近年来,诸如《社会知识职业交际能力》、《口语交际与应用文写作》、《实用沟通与写作》、《有效沟通与实用写作教程》等一批面向高职院校的公共课教材应运而生,将口语交际类与应用写作类课程科学融合已渐成趋势。

(二)口语交际与应用写作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和学生均不重视,教学针对性不强

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院校和高职院校不重视口语交际与应用写作类课程是一个普遍现象。此类课程虽然是文化基础课,但常以选修课的身份出现,处于边缘地位。文化基础课涉及的学生众多,专业差别较大,众口难调,教学的针对性不强,蜻蜓点水式的教学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从教学内容来看,口语交际涵盖主持艺术、演讲艺术、辩论艺术、领导艺术、推销艺术、教学艺术、采访艺术等,因专业的差异,学生有不同的需求,也就不可能样样精通,致使教学浮于表面。应用写作的文种繁多,学生对写作格式和规范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一看就懂”,但往往“一写就错”。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应用写作有不同需求,如法律类学生注重司法文书的学习、经济管理类学生对财经文书感兴趣、理工类学生偏好科技文书的写作等。教学缺乏针对性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2.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实践训练不充分

口语交际训练需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课堂训练机会,小班授课方能保证课堂训练的效果。但受到师资和课程性质的限制,很多学校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开设全校性公共课,效果甚微。应用写作旨在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表达能力,仅仅通过教师课堂授课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授必不可少,但如果课堂教学过分重视应用写作理论的讲解,必将枯燥乏味,学生也不感兴趣。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了解应用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所以,加强写作训练是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但学生人数众多,作业量大,逐一修改、指导的难度很大。口语交际与应用写作都重在训练,但因教学学时的限制,课堂训练很不充分;写作训练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3.辅助学习材料不足,有待补充和完善

口语交际课程对教师的授课能力要求极高,虽然可资使用的教材不少,但不同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差异较大。首先,口语交际课程具有观摩性的特点,因此,视频材料具有较强的辅助作用,但目前相关的辅助视频材料明显不足。口才与交际类的视频资料在商业领域较多,但如何将演说大师的相关视频作为辅助学习材料引入课堂,还值得探讨。其次,用于写作课堂讲授的案例分析不够丰富。各类应用写作教材越来越轻理论、重实践,注重精选范例、精心点评,但案例的选取多以国家有关机关单位的应用文书为主,很少选取病文或普通案例进行修改、评析。优秀、典范的党政公文固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模仿,但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常常觉得“范例”离大学生活有点遥远,“高不可及”,写作练习就无从下笔,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参与性,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4.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机械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过去通常以“格式加例文”式的讲授法为主,训练项目不多,或者因课堂学时的限制,无法实施实践教学,互动性不强,致使教学双方热情都不高。学生对口语交际课程也是被动接受,课堂训练时进行象征性练习,受益面不广。当然,学生的主动性也有待提高。教师的社会实践经历不够丰富,有纸上谈兵之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效果。考试形式相对单一,一两次平时作业或期末试卷考试肯定无法全面测评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交际与写作课程的学习效果也不是短期内能立竿见影的,又因这类课程考核的主观性很强,难以制定可操作性很强的评价指标。

三、口语交际与应用写作类课程的改革与思考

(一)口语交际课程与应用写作课程的自然融合

语言沟通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表达能力,其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重在对口才与交际的心理、思维、体态、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训练,锻炼汉语交际基本技能;书面语表达能力注重提高应用写作能力,突出应用写作的实用性和技能性。因学科的划分,口语交际与应用写作被人为割裂,但在现实生活中,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比如演讲艺术与演讲稿的撰写、主持艺术与主持词的撰写、求职面试与求职文书的撰写,它们之间理应自然融合。因此,建议将口语交际课程与应用写作课程科学融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取不同的授课内容,不宜大而全,应有所侧重,适量讲解党政公文,多讲事务文书和日常文书,使日常文书与口语交际更具有天然的联系,这样可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与定位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的外在表现。因此,在训练交际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培养和锻炼创新思维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其他能力,了解和掌握一般的礼仪知识。就这类课程而言,教师要当好导演,学生要做好演员,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训练,训练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达到从“敢说”到“能说”再到“会说”的目的;在应用写作方面达到从“能写”到“会写”的要求。要正确定位师生角色,教师搭台,学生演戏,增强师生互动式教学,采用情境模拟、师生互评、平时课外写作、课堂点评、课下指导等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思考

口语交际课程的授课方式要灵活多样,可在讲解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之前安排学生试练,以便发现问题,再引导学生学习、强化;也可在讲解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后再安排学生练习,以观察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的娴熟程度。口语交际训练要更多地关注不善言辞、不敢交流、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他们提供相对较多的课堂训练机会。针对口语交际课程教学资源不足的现状,教师可精心搜集、整理、编辑相关交际艺术的视频,供学生课后观摩。课堂训练以即兴演讲、面试问答等耗时较少的训练项目为主,将主持类、辩论类耗时较长的训练项目采用课外彩排的形式进行,要求全体参与,然后选择部分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其他学生采用录制视频的形式进行课外分享。这样,既可延伸课堂教学,又可增加课外训练时长。

应用写作的教学要精讲多练,少讲理论,多讲案例。在案例的选择上,注重结合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写作需求,密切联系大学生实际,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选用教育领域的案例、大学生身边的案例,适量涉及一些将来工作中的常用文书,以求教学和训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及可操作性。应选取正反两方面的实际案例,学习别人的经验可以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而吸取别人和自身的教训,同样可以提高自身的水平。通过范文的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领会优秀的作品好在哪儿;通过对病文的简析,有利于学生直观了解普通案例和病文的缺点与错误所在。

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培养写作能力不能只靠在课堂上学习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学以致用,靠严格、科学的训练。课堂上,教师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进行讲评,学生应认真完成每次写作练习并认真听取教师的点评意见,也要认真与同学交流、分享写作经验并听取同学对自己作文的修改意见。除了课堂练习外,还要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后练习题,设置一定量的课外作业,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点评和针对性指导,让学生从教师的修改意见中领悟写作技巧和行文规范。应引导学生先练习好大学阶段的文书写作,然后循序渐进,为参加社会工作后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思考

口语交际不宜采用笔试,建议采用口试的形式进行考核。可采用逐一口试形式,通过完善口试的评分标准,合理分配教师和学生的评分权重,讲求师生共同参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定成绩;也可采用小组面试的形式,这样可以增强考核的可比性。但这两种形式都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还需创新考核方式,如可增加视频作业考核方式。应用写作不宜采用集中笔试,可采用课外写作的多次测评来完成,将教师评改、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综合测评。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也应符合通识教育的要求,我们建议摒弃传统的知识识记能力考核和试卷考试形式,而由反映整个学习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多种检测指标综合评定。就口语交际与应用写作类课程而言,课程考核内容应从强调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识记能力,转移到强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考核目的应从单纯指导学生提高综合能力,转移到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健全完善人格;课程考核方法应由单一的考试分数,转移到将学生平时作业、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融合在一起的多样化考核标准。

(五)课程教学效果的跟踪与反馈

教学改革是一项持续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措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并不断修正、完善。这类课程讲求学以致用,因此,口语交际与应用写作类课程是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切入点,跟踪并观察学生在第二课堂对相关理论知识、交际和写作技能的运用情况,对促进教学改革大有裨益。教学改革的效果离不开持续的跟踪与反馈。从跟踪方式来看,可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教学方式、考核形式进行跟踪,也可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获取学生在职场中应用实效的反馈,根据反馈信息调整课程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孙康宁,傅水根,梁延德,等.浅论工程实践教育中的问题、对策及通识教育属性[J].中国大学教学,2011(9):17-20.

[2]管晓宏,胡成臣,杨嘉琪,等.加强本科生表达与交流能力培养,完善我国理工科通识教育体系[J].西安交通大学发展研究报告,2012(6):16-19.

[3]陈桃源.高等学校应用写作教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68-71.

[4]朱宪玲.高职院校应用写作“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4(29):34-35.

[5]刘琼秀.参与式方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80-183.

[6]孙莉.“案例型”课型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探索,2006(9):63-64.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Oral Communication and Practical Writing Course

WANG Yong-yuan LIU Yue SU Tong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第5篇:演讲与口才教案范文

教育不能急功近利

卢勤的演讲《不要培养当代“仲永”》:

江西地处南方,但又不是特别靠南,一年可以收获两季水稻,但时间上有点赶。在江西有个奇怪的现象,江西人只吃第二季大米,第一季几乎没人吃,所以第二季和第一季大米的价格就相差很多,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为了赶时间,当地农民种植第一季水稻的时候,会使用各种人为的手段对水稻进行揠苗助长,狠劲地施化肥,狠劲地打农药,这么催出来的水稻自然品质就不好。而第二季水稻呢,因为不用赶时间,没有压力,农民就让水稻顺其自然地成长,结果,第二季水稻的品质就明显优于第一季,口感和营养上都要好得多。有孩子的家庭不妨让您的孩子成为第二季,不是所有第一都好,急功近利逼出来的所谓人才,往往成不了大器,很多都成了当代“仲永”。

江西农民急着让第一季大米成熟,结果第一季大米品质极差,当地人都不吃。如果单纯讲大米,听众最多知道江西第一季大米最好不要吃,立意就显得很肤浅。在这里,卢勤对材料进行了充分挖掘,把大米问题和当代教育急功近利的问题联系在了一起,使听众反思当代教育,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意义深远。

这正是我们的公务人员所缺乏的

雾满拦江的演讲《公仆是为大家服务的》: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盗窃案颇多,很多都未能侦破。警方心中羞愧,于是,决定邀请未破案中的受害者好好吃一顿饭,以表示诚挚歉意。警方在饭店里摆下了宴席,邀请200名受害者前来吃饭。在宴席上,警方向受邀者坦诚解释说:阿姆斯特丹和别的大城市一样,刑事案件的发生率很高,盗窃案每天有300起左右,想全部破获困难很大;一些可能破的案件,也需要时间。对于警方开诚布公的态度,受邀者表示谅解警方的难处。吃饭的时候,双方关系融洽。这是荷兰的政府职能部门,他们因为没有尽善尽美地完成自己的使命,所以向市民道歉。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呢?如果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很多时候会被嘉奖、被记功,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工作人员不会感觉有丝毫的愧意,这从根本上说,就是没有服务意识,我做了你得感激我,我没做那是应该的,这怎么行呢?

单纯看这个材料,荷兰警方自然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他们不因为破了多少案而邀功,而是因为有很多案件没破,没有给市民服好务,所以自责。但是,如果不充分挖掘材料,听众最多当逸闻趣事听一听罢了,意义有限。在这次演讲中,雾满拦江反衬我们政府职能部门正好相反的做法,只表功,不作为也心安理得,一点为民服务的意识都没有,巨大的差距令听众深思。

有才可以但不能恃才傲物

李敖的演讲《才华有可能成为成功的阻力》: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一个以捕蛇为业的人。我问,为什么毒蛇比无毒的蛇售价更高呢?捕蛇者说,除了毒蛇比无毒的蛇药用价值更高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毒蛇更稀少。我感觉很奇怪,毒蛇有毒,有自卫的武器,应该更有利于生存,为什么数量反而更少呢?我提出了我的疑问,捕蛇者说,遇到一条蛇,只要看它的行为就知道有毒没毒了,无毒的看到人就逃,有毒的看到人不但不逃,反而迎上去攻击人。正因为毒蛇有“毒”这个强大的武器,所以才有恃无恐,正因为如此,它们才更容易被捕杀,数量变得越来越少,甚至很多种毒蛇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毒蛇的“毒”,我们也可以看做是人才身上的“才”,很多人才总哀叹怀才不遇,其实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们恃才傲物,总是锋芒毕露,以至于树敌太多,所以才总是碰壁。

捕蛇显然是一个很小众的行业,关于毒蛇和无毒蛇的分辨技巧自然是很吸引人,但演讲不只是为了吸引人,哗众取宠,演讲应该带给听众更多有益的东西。李敖对这一材料进行充分挖掘,把毒蛇的“毒”和人才的“才”进行了类比,毒蛇因有毒而飞扬跋扈,很多人才因有才而有恃无恐,而这正是他们处境艰难的根源所在,发人深省。

第6篇:演讲与口才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文秘 应用口才 项目化教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互相联系沟通的增多,口才已成为有效交际的重要手段。秘书由于其本职工作职能和在单位中所处枢纽关系,纵向横向沟通广泛,更需要交际口才。口才已成为秘书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最基本能力。为此我们开设了“秘书应用口才"这门课程,把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得到充分肯定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引入课堂。

1、“秘书应用口才”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秘书应用口才》授课对象是人文系文秘专业的专科生。在课程整体设计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未来工作的需要,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并将《口才与交际》更名为《秘书应用口才》,更加注重从秘书的实际工作情境去学习和研究语言艺术,课程的性质定位于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以训练为主的项目课程。

课程总体目标设计是以汉语普通话口语为语言基础,通过秘书不同职业场景应用口才的模拟训练,提高沟通、接待、主持、演讲、谈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的运用能力。能力目标设计是通过项目训练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和使用秘书语言,能在不同场景从容应对正确表达,完成工作任务,并应用于未来的秘书工作。知识目标设计是把握秘书语言的相关知识、特点、技巧和使用方法,并能加以灵活运用。素质目标设计是使用文明、优雅、礼貌的秘书语言;具有谦虚、恭敬的交谈方式;具有流利、清晰、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2、“秘书应用口才”训练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法的效果

2.1增强了教学的可操作性

关于口语课程的情境教学,有许多老师认为,要为学生尽可能地创造一个接近真实职场的训练情境,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能力迁移。据此在第一节课上,教师先由“送你一罐爱情魔豆”征服浪漫情侣案例导入,让学生从广告创意、销售渠道和产品推广三个方面思考王菲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然后鼓励学生创业,自发成立商务秘书事务所,每个事务所由四至五名学生组成,主要经营各种商务文书及营销策划服务等。以商务秘书事务所为平台,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立虚拟企业“牡丹江秘书商务发展有限公司”,使之成为秘书职业活动具体项目任务实践的场所。教师是企业的办公室主任或行政经理,学生是在虚拟的工作情境中承担具体工作任务的秘书或行政助理,现场专家提供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与案例。师生均以职业角色进入虚拟的企业运作环境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秘书职业角色意识、职业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与具体职业行为能力。

2.2促进了师生的良性互动。

秘书应用口才整体课程设计,安排的第一个项目是“商务秘书事务所岗位面试招聘”项目,设计了求职中如何交谈、如何演讲和如何答辩三个任务。第二个项目“商务秘书事务所关于营销策略的讨论”,设计了讨论如何打出自己的品牌、讨论如何组建完善的团队和讨论如何打开销售的渠道三个任务。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不再拘泥于以语体为依据架构课程体系,而是在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设定学习情境,以实际工作任务所涉及的项目为教学的依据,引导学生在某种特定的工作情境中,扮演职场角色,以角色的身份进行口语交际,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在工作流程中轻松而又愉快地掌握口才应用理论和技巧。每一个任务开始之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内容,在执行项目化教学的演练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项目中难度系数不等的工作做为检验实践能力的平台,而这使得训练任务的分工更合理和有效,促进了师生的良性互动。

2.3拓展多样化训练途径

秘书口才训练围绕与人交流能力训练展开,项目设计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如“秘书口才训练”第三个项目是“商务秘书事务所招商暨项目洽谈会”,第四个项目是“与牡丹江秘书商务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同谈判”, 第五个项目是商务秘书事务所前台日常接待。这些教学内容的设计一改以往陈旧的教学内容结构体系,设置成项目教学体系。教学中采用“一讲、二问、三练”的教学方法,重点内容精讲细讲,一般内容略讲粗讲,难点内容多设问题,启发引导,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理解、分析、运用秘书语言的能力。同时采用课堂提问、课后练习、课堂讨论、话题辩论、设置情境、扮演角色、书面作业、课堂笔记、等多种训练手法,强化了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通过《秘书应用口才》项目学习,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了秘书语言的基本理论与实际运用,同时加强了学生的秘书语言能力训练,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经过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使得这门课程不断完善、不断成熟。实践证明,越来越多的学生表示很喜欢这种情景模拟写作训练法和工作项目教学法,学生的说写动力明显增加,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也被充分挖掘,更为以后的求职就业起到了支撑或显著的衔接作用。

参考文献:

[1] 熊宝莲《浅谈课前热身训练在“演讲与口才”课程中的运用》发表于《秘书之友》 2011.1

第7篇:演讲与口才教案范文

去年,领导让我在开学典礼上向新生致欢迎词。万没想到,我这个经常讲课的教师一上场竟把“开学典礼”讲成了“毕业典礼”。台下的一部分人听到今天举行“毕业典礼”,先是一愣,继而大笑起来,这一笑把我笑“毛”了,下边一句“我代表全体教师向来自垦区四面八方的新同学致以......”,致以“什么”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这一卡壳,台下更乱了,笑声议论声充满全场。我的这次演讲失败了。我不看教案也能讲一节课,上台讲几句话怎么就讲砸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会后,我翻阅了邵守义教授著《实用演讲学》,还看了《演讲与口才》的有关文章,我才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

一,对礼堂的环境不熟悉,产生怯场心理。

课堂的讲台,对于一个经常讲课的老师来说是没有陌生感的。但礼堂的讲台可不同了,宽敞的会场,台下几百双盯着你的眼睛,伸到嘴前的麦克风......这一切也许对常做报告的领导是熟悉的,但对一个普通教师来讲是不习惯的。邵守义教授说:“这种时间,地点,环境的变更,这种大庭广众的局面,自然就要使人产生一种压抑,胆怯的心理。”心理学家认为,由于无知或未知,就会对一些事物或现象产生惧怕。我就是在这种变更的环境中,被不熟悉的麦克风和黑压压的观众吓倒了。

二,精神不集中,导致忘词。

刚一上台,一些熟悉我的学生就笑了,好像是说:“原来是张老师发言,看他说什么。”此时,我不自觉地寻找那些学生,观察整个会场对我的反映。就在这精力分散的一瞬间,原来想说的话就遗忘了。讲课时由于意外情况出现遗忘,可以借助于板书,教案,学生的提醒回忆起来,而礼堂的讲台可没有这样的有利条件。如果我在笑声中集中精力,按照自己的思路全力以赴讲下去,就能避免忘词。

三,对稿子机械记忆,导致不能随机应变。

第8篇:演讲与口才教案范文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职场口才 在线开放课程

198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人的职业能力分成3个层次(1)职业特定能力(2)行业通用能力(3)职业核心技能。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一般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可通用的能力,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与人交流能力,位于首位,译作英语是“communication”,现代企业中的交流常称为“沟通”,如团队间沟通、上下级间沟通、与客户沟通等等。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当前,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就业、再就业和职场升迁所必备的能力,也是在校、已就业和即将就业人群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它也必将成为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

《职场口才》课程与语言学、人际关系学、传播学、成功心理学的关系都很密切,涉及多项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运用不仅要以就业为导向,有其实用、功利的一面,还要真正触及教育的本质,对人的素质养成形成影响,既要对学生当下的人际交往有指导意义,还要对学生未来职场中后续发展和幸福生活有深远影响。在线开放课程受众面广、量大,容易将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相结合,适合网络传播,能推进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种形式非常适合《职场口才》课程的内容传播与建设。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将《职场口才》与在线开放课程相结合,并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制发调查问卷,进行课程定位

为了解相关专业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倾向态度,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精心制作了一份“职场口才课程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关于口才观”、“关于素质与能力”、“关于课程教学”三部分,内容除了涉及学生的观念态度和语言基础外,还就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训方案及考核办法等问题初步征求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和整理,我们了解到不同专业、不同生源性质导致的授课对象之间的种种差别,为此将《职场口才》在线开放课程定位于“能学”和“辅教”。“能学”指凡有学习意愿并具备基本学习条件的学习者,均能够通过自主使用在线开放课程实现不同起点的系统化、个性化学习,并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辅教”指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和课程要求,利用在线开放课程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辅助教学实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以外,通过使用在线开放课程巩固所学和拓展学习。

二.结合职场素质,建构教学体系

“职场口才”课程作为职业院校的公共选修课,强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对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是高职学生走入社会最有实用价值的几项职业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交际活动,激发交际潜能;以合理、得体、准确地实现交际目的为目标;以整体交际功能的实现为价值取向。课程教学语言输入与输出并重,思维训练和沟通技巧并举,真正实现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在参阅大量书籍、资料的同时,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职场口才课程教学大纲与并出版教材《职场写作与口才》,建构了一套以职业发展为主线,以职场交际需要为维度,对学生在职前准备、初入职场和职场提升三大阶段所对应的口语交际活动进行了预设和梳理,设置了职场中最常见、最需要的10个口语交际情境(传统面试、无领导小组面试、同事相处、社会公关、小组讨论、汇报工作、组织会议、竞聘演讲、营销推介和商务谈判),在这些情境的实施中使学生完成对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三.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效果

1.科学调整课时数

首先调整了理论课与实训课的学时比例,由原来的讲多练少改革为讲、观、练、评1:1:2:1的比例进行教学。这样既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必需、够用”的原则,又突出了理论对实践的现实指导意义。

2.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在讲授法、启发法、演示法等基础上,采用了经典范例赏析法、课堂讨论法、头脑风暴法、任务导向法和情景模拟法。在每模块教学的开始,请学生分组讨论,提交本模块应该掌握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在进行任务时,既可设置情景让学生先练再针对存在问题讨论归纳技巧,又可以先在线学习网络资源,进行模拟;在写演讲稿前,观看演讲比赛的一二三等奖选手视频,让学生在比较中评析,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技巧;这些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3.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制作了一套简明、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购置了经典的录音或录像资料,充分利用各大慕课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链接相关学习内容,既扩充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和趣味性。

4.改革了期末考核办法

变传统的“闭卷笔试”为“情境实训+实践任务成绩”(二者比例为6:4),促使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并且重视功在平时。同时设置加分项,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及社会举办的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相关赛事,在压力下锻炼,在比赛中成长。

四.多种手段并用,体现课程工具性

1.将随堂练习与技能点训练、情境模拟实训相结合

随堂练习包括教师在课堂上临时组织的问答、讨论、辨析等,目的在于使学生巩固关键知识点,增强参与意识。技能点训练是针对情境中用到的各专项技能进行训练,目的在于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提升主要技能的熟练应用程度。情境模拟实训是在理论学习及技能点训练结束后的单独课时进行,目的在于及时巩固当次情境教学内容,综合锻炼提高各种场合需要的口Z表达技能。教师在处理这三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时应统筹安排,兼顾个体和全部,并加强互评和师评环节的指导、反馈。

2.将实际训练与观摩赏析相结合

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减少自主训练的盲目性,让学生明确情境模拟的内容、形式及目标,课程购置、查找了许多相关的经典录音、录像资料。运用这些资料辅助教学,既密切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需要,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思考问题。在播放音像资料前预设思考题和讨论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去看,印象就会深刻得多。

3.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

口才的训练提高仅靠几十个学时的课堂学习显然是不行的,它需要全方位、多领域的广泛参与和身体力行。为此,我们在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同时,一方面,积极鼓励同学们参加校、系、班、学生社团等举办的演讲、论辩、朗诵、话剧表演等口语技能竞赛活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抓住平时学习、兼职工作、生活中的每一次机会,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课堂答问、课下交谈、学生干部竞选、校广播站播音员、校报记者选拔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学生要求进行不同形式的指导,或个别辅导,或开设专题讲座,或修改文稿,或担任评委,或帮助拟定评分标准和竞赛方案等。

4.将课程学习和实习结合检验学习效果

授课结束后我们布置学生有意识的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习过程中,在实践中应用、检验口语交际技能,体会有技巧懂方法的交际带给他们的乐趣和成就感。并将这些收获写成实习报告中的一部分,在开放课程平台及微信微博平台互相分享、学习,并留给下一届的师弟师妹做正反面教材。

五.打造教学团队,拉伸课程建设空间

教学团队建设是课程建设的精髓,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需要有一支实力强的教学团队,只有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有效地实施其他各项内容的建设。课程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注重教学与科研互补、和谐发展。在年龄结构上注重老中青结合;在知识结构中来自多专业学习背景的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在工作任务中要求教学与科研并重,边教学边研究,在实践中总结、提升,在前人经验上求新求变,推动课程改革。课程团队的打造,有利于课程适应面向经济管理、应用外语、艺术设计等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除了每个系部有一名指导教师外,还配有专项辅导教师。课程还不定期邀请演讲学会成员、电台主播,企业主管授来校为学生作演讲与口才方面的讲座,扩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带去更多更新的口才训练方法和理念。

参考文献

[1]綦雁、谢蕊霞.“职场写作与口才”重庆.[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第一版

[2]桃源、朱晓蓉.“职场沟通与交流能力训练教程”北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2月第一版

[3]陈仲义.“从通用口才学到职场口才教学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第1期

第9篇:演讲与口才教案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装备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2-0026-01

装备管理课程的重点,是提高学员岗位任职业务中的装甲装备管理保障能力。学员来自装甲机械化部队基层分队,担任不同职务,大多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非常适合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只要采取适当措施,会收到良好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

装甲装备管理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教员缺乏装甲装备管理实践

教员熟悉部队、熟悉装备,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装甲装备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装甲装备管理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但由于部分教员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部队任职或代职经历,缺乏部队装甲装备管理的实践经历和经验,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以至于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面对从部队来的分队军官,底气不足,案例启发角度单一,案例点评不能切中要害,难以让学员信服,导致案例教学的效果欠佳。还有一些教员在案例教学的组织和指导过程中,教学艺术和课堂组织能力不强,要么对学员控制过多,要么对学员指导不足,影响了案例教学质量。

2.部分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

多年的应试教育,学员已经形成了教员讲、学员听,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学员来自装甲机械化部队基层分队,有的学员专业不对口,任职时间短,对分队装备管理业务工作还没有到熟悉的程度,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感到无话可说;有的学员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发言打秫;还有的学员是“公差学员”,一年外出学习数次,感到在本单位不受重视,可有可无,到院校培训就是出公差,自然也没积极性。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学员课前没有按教员要求认真准备,临时抱佛脚,发言三言两语,质量不高。造成讨论发言总是几个人在唱主角,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3.缺乏合适的案例教材

案例教学法效果的好坏,也受到案例本身质量的影响。有些案例教材局限于知识点案例,缺乏综合性、系统性,着重于叙述说明,内容浅显,启发性不够,不能引起学员兴趣,不符合装甲装备管理案例教学的需要,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

在目前装甲装备管理课程标准中,没有专门安排案例教学时间,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展开讨论后时间不够用,采取的对策只能是压缩讲授时间,结果是基础好的学员感到收获很大,而基础差的学员却感到收获甚微。

二、解决措施

1.甄选合适案例

一是目的性。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讲授的装甲装备管理知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二是新颖性。装甲装备管理案例选择在车务、修理、器材三大专业改革方案实施后,有最新特点的典型意义的案例。三是针对性,不能盲目选取。即紧密围绕装甲机械化部队分队岗位任职装备保障业务工作所需要的业务能力,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四是生活性。多选择贴近学员生活和基层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越是学员训练中的、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2.当好称职“导演”

教员是案例教学的导演。作为导演,课前教员要做好充分的谋划,这不仅包括案例的选择,而且包括所选案例的背景知识,如何设置问题才能将管理学理论知识与案例中阐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课上要当好导演,包括解释案例,把握方向,引导讨论,不断提出问题。作为演员,学员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主角,因此教员在讨论中要注意放下“架子”与学员平等相处,发挥“移情作用”,站在学员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无论合理与否,是对还是错,允许学员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案。这样才能调动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员广开思路,积极发言,不断提出新的设想与思路。[1]同时教员还要有驾驭课堂讨论有序进行的能力。

3.做个合格“演员”

学员是案例教学的主角,是“演员”,必须更新学习观念,全心投入,才能收到预期教学效果。首先,课前认真准备,查找资料,掌握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学员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案例教学中,学员应以案例中“扮演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4.合理分配时间

案例教学法是对课堂讲授内容的升华,课堂讲授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2]对任职培训的装甲装备管理教学,案例教学时间控制在60%为宜。因为分队军官的专业对口率不高,大量非专业军官需要基本装甲装备管理知识的讲授,他们在掌握了基本原理和知识后,才能在案例教学中有话可说。

5.及时做好总结

教员在案例讨论后应进行归纳和总结。除了通过对学员的讨论、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简要回顾和评价,以及对学员的正确合理回答以及创新观点给予积极肯定外,教员还要明确指出学员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还有哪些不足,如何利用装甲装备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才更合理、更有效。与此同时,学员应针对讨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总结。总结自己在阅读案例、讨论发言、观点形成等方面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思考从管理案例中学到了什么,得到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是否通过案例掌握了管理的有关原理和方法,进而形成案例分析报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