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司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公司内部审计论文精选(九篇)

公司内部审计论文

第1篇:公司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问题;措施

经过20余年改革与发展,中国证券公司已取得全球瞩目的成就。据报道,中国证券业2006年上半年收入231亿元,纯利123亿元,中国证券业在近年将会实现盈利,扭转前几年的亏损局面。但中国的证券业还处在非常关键的阶段,资本市场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中国证券市场持续低迷,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缺乏信心,尚未形成完善的、稳定的运营机制。为了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监管部门应重视对证券公司的审计监管,而证券公司更要加强内部审计,以保证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健康与持续地高效运行。

一、加强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是经济稳健发展的迫切需要

证券公司属于高风险行业。近几年,中国证券公司已出现透支挪用资金、法人投资者以个人名义炒股、编报虚假申报材料、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等一些违法、违规行为。2002年以前,我国高风险证券公司被处置还属于个案,2002年8月以后,由于市场低迷,证券公司连续几年出现全行业亏损,多年积累起来的风险集中爆发,因重大违规行为受到处置的证券公司数量急剧上升。到2006年7月,不足4年时间就有34家高风险证券公司被处置,证券公司面临行业建立以来的第一次系统性危机。在证券违法犯罪案件中,证券经营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超过半数,显示在证券公司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同时,自身的内部控制有待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2008年4月23日,国务院总理签发国务院522、523号令,《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

21世纪国内证券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在重新“洗牌”中经受到严峻的挑战。如何防范和化解风险,既是监管机构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证券公司不能回避的责任。《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第133条规定,“证券公司应设立监督检查部门或岗位,独立履行合规检查、财务稽核、业务稽核、风险控制等监督检查职能;负责提出内部控制缺陷的改进建议并敦促有关责任单位及时改进。”约束、自律作为证券公司获得良好信誉的前提,也是券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的法宝。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是对公司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监督,目的是防范风险,纠正违规,加强内部控制,保障证券公司健康发展。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于公司的规范经营负有重要责任,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证券公司的长期生存与稳健发展。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已成证券公司当务之急。

二、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现状与问题

目前,证券公司普遍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内部审计工作现状与其重要性并不相适应,内部审计还远没发挥其应有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范围有限,未覆盖到各部门、各环节。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实施全方位审计,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审计范围并没有覆盖各部门、各环节。例如,有的证券公司只注重对营业部和分支机构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的监督,而未涉及到对公司总部的重点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审计,如投资部、资产管理部、财务部等。有的证券公司虽然开展了针对这些部门的审计,但在审计实施及出具审计报告时有所顾忌,不能客观反映真实情况。总体来说,内部审计部门代表公司对下属营业部的稽核审计工作比较容易开展,对总部其他同级部门或投资部等重要部门实施审计则有一定难度。

(二)内部审计重视财务、淡化管理。证券公司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在运转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种风险,近年以来被处置的高风险证券公司数量之多史无前例。而我国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大多将主要精力放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及监督上,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及相关资料,内部审计的职责集中在“查错防弊”上,很少对公司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事实上,证券公司发生或产生错误与舞弊等问题不限于财务部门,更多的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也并不仅限于“查错防弊”。把审计重点局限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上,不利于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

(三)重事后检查,轻事前、事中控制。内部审计部门在事后监督检查,主要是财务数据的检查方面比较到位,而在事前和事中控制方面所起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事后检查只能发现已经发生的问题,而如何防微杜渐、亡羊补牢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严格来说,制定、执行制度并不是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工作,但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工作的关系,可以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有机会了解内部控制方面的薄弱环节,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重在事后发现问题,忽视了对可能产生的风险或不安全隐患的防范与分析,对于事前、事中控制的关注远远不够。

(四)内部审计技术落后,审计效率不高。综合治理后,证券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种类不断增加,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而部分证券公司审计手段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采用现场审计方式。证券公司规模扩大后,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以及财力、物力的限制,使得内部审计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甚至会影响到审计报告的及时性。现有审计手段远不能适应业务活动的节奏和风险控制的要求,审计效率不高,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和提供增值服务的作用。三、影响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制约因素

(一)内部审计部门缺少应有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具备应有的独立性,才能客观地实施审计,才能作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评价。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作了明确规定,核心内容有3条:内部审计机构应置于组织内部的较高层次,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隶属关系和领导层次的高低,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和权威性越高;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应直接向组织内的最高决策层负责并报告工作,从而保证内部审计活动的实施;内部审计活动不受其他职能部门或个人的干扰。同时,按照规定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对董事会负责,独立于证券公司其他部门,对公司所有部门、所有环节实施监督。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虽然名义上归董事会领导,与内部其他部门处于基本平级的地位,内部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与晋升等还要受制于公司其他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二)对于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急需深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重新修订并已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项为了增加价值和改善运营所进行的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公司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新定义中突出内部审计的“咨询”、“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公司治理”功能。这种内部审计不同于传统的“监督导向型”内部审计,而被称之为“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从现实来看,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多是在实践中摸索和成长起来的,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并不扎实,对于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不够全面。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往往重监督评价,轻控制和服务。主要审计力量集中在财务数据的事后检查方面,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不够重视。在为公司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发挥服务职能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

(三)非现场稽核手段应用不够充分。证券公司目前内部审计手段还比较落后,基本上采用现场稽核方式。综合治理完成后,证券公司数量减少,规模扩大,营业网点不断增加,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量越来越大,传统审计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近年来,证券公司逐渐建立了集中的交易监控系统和集中的财务监控系统,通过将交易监控和财务监控连通运作,实现了交易数据和财务数据的互相核对。环境的改变为非现场稽核审计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非现场稽核手段应用不充分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非现场稽核成为了证券公司在现阶段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复合型人才匮乏。目前,我国大部分证券公司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准入标准和考核机制,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要求不明确,难以保证内部审计队伍的素质。内部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通晓财会知识、审计理论、法律知识,还必须掌握电脑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当前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电脑知识,业务知识面较窄,加上日常工作相当繁忙,缺乏专业培训,专业能力下降,不适应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任务要求的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复合型人才,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改进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措施

(一)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只有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并在证券公司内部位于比较高的层次,才能确保内部审计意见、结论和建议的公正、客观、权威和有效,真正发挥公司最高决策层的参谋和助手作用。为保证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仅是名义上,实质上内部审计机构也要置于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下,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直接对董事会或监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任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评价与考核,要直接由董事会或监会事决定。内部审计机构的年度审计工作项目计划、人员计划及财务预算要提交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备案。内部审计机构每年一次或在必要时多次向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交工作报告。

(二)全面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与权威性。内部审计作为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中监督、反馈系统的核心,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为公司提供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如果内部审计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就无法满足这个要求。因此,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公司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责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拓展,其作业范围不应当局限于财务领域,而应扩展到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三)充分利用非现场稽核审计手段。限于现场审计的成本、人力等方面的制约,现场审计和检查的频率不可能很高,一般一年一次或者更长,这种频率目前无法满足风险管理的要求。随着证券公司各项业务电子化、网络化程度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采集被审计单位柜台系统、财务系统、日常监控系统以及被审计单位历年审计的历史数据等信息,借助内部网络查询、筛选、记录、分析等,对被审单位实施非现场稽核审计。覆盖全面的公司内部网络,可为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证券公司营业部开展非现场稽核审计创造条件。

利用信息系统手段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非现场稽核。首先,可以利用各种监控系统作为现场审计的辅助手段。在实施审计之前,可以利用公司内部网络,对于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进行事先分析,确定审计重点,这将大大节约现场审计的时间,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其次,可以利用内部网络以及各监控系统进行专项稽核审计,对于业务和财务的一些专项检查,不必亲自到现场审计,通过各内部系统就可以得到所需的数据和资料。另外,根据内部审计需要,一切可以在非现场审计的数据和非数据信息都可以根据需要纳入非现场审计系统。

(四)建设德能兼优的高素质内部审计队伍。首先,要制订内部审计人员任职资格标准。内部审计人员在思想上,要有很强的敬业精神,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原则;在专业上,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熟悉证券知识和公司开展的各项业务操作流程,掌握金融法规政策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熟练运用电脑的基本技能。在能力上,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以便于跟公司各部门及分支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其次,要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由于内部审计领域的扩展和审计层次的提升,原来单纯的财务人员结构已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内部审计部门不仅需要财务会计专门人才,也需要具备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的专门人才。因此,必须要配备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企业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的内部审计队伍。再次,还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工作,使内部审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和方法。重视和加强包括会计、审计在内的各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为广博、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其能适应和处理不同类型业务及复杂问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意见与建议。为实施非现场稽核以及远程审计的需要,尤其要加强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审计水平,培养一支具有一定的业务审计水平,又掌握计算机审计等技术的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王丽榕,试论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缺失原因及应对措施[J]会计之友,2008,(10)

[2]杨婧,现代内部审计主要方法的运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1)

[3]李学柔内部审计转型浅析[J],财会通讯,2007,(5)

第2篇:公司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不少内部审计人员仍只是从事简单的账项查错的工作,缺乏必要审计经验,法律知识、电子计算机技术知识,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不能全面胜任岗位要求。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有效的公司结构的有序运营。

二、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良性互动机理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07)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如下: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企业组织价值的增加,内部审计的工作在保持客观独立的前提下,采用规范化的方法确认和咨询企业的经营活动状况,有效进行风险管理,改善治理结构。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发展不成熟,但根据实践经验可知内部审计对内控有效运行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发展公司治理模式。公司治理不断改进,内部控制也会不断发展。二者存在着显而易见的良性互动机理,只有将二者不断优化,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

1.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审计发挥独特作用。内部审计能够及时为公司内部董事会以及更高级别管理层传递所需信息,帮助企业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和控制观念,预防和减少损失。识别财务舞弊迹象,监督公司内部会计系统持续运行,内部审计能够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独特作用。

2.不同公司治理模式对内部审计造成的影响。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法律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公司治理发展模式。公司治理的关键是在公司内部能够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组织结构框架。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董事会为中心、强调股东至上的英美模式。另一类是以监事会为中心、推崇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德日模式。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公司组织结构中股东大会行使立法权,董事会行使行政权,监事会行使监督权。只有最大限度最大程度地发挥内审的有效性,提高内审有别于其他部门的独立性、权威性,形成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优化合作,良性互动,才能使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改进内部审计的战略对策

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不断强化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的功能。如何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内部审计便成为当前应对公司治理难题中必然举措。

1.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地位,加强独立性。首先要做的就是从观念上加以改变,改变过往平行于职能部门的隶属模式,把内部审计部门置于权威性的地位、加强独立性,在与其他部门日常沟通合作中全面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2.改进内部审计的技术,增强协调性。突破传统事后审计,在全公司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实现内部审计机构与外部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国家审计机构的有序沟通机制和全面合作。利用外部审计审计结果,减少重复审计。

3.强调风险,扩展内部审计职能。当前理论界倡导是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发展模式,扩展内部审计职能,实现工作重点由传统单纯的检查型向全面控制监督型的转变。强化风险意识,识别关键性的经营性风险和管理风险,将风险管理意识渗透于内部审计之中,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不断扩展内部审计职能,实现公司组织目标。

第3篇:公司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证券审计新会计准则

引言

中国证券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报道,中国证券业2006年上半年收入231亿元,纯利123亿元,中国证券业在本年将会实现盈利,扭转前几年的亏损局面。在中国这样一个市场经济还不是十分发达的国家中,能够在短短20年的时间走过欧美百年的发展历程,本身是十分不容易的。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中国的证券业还处在十分关键的阶段,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证券市场持续低迷,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缺乏信心,中国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形成一个正常的、完善的、稳定的运营机制。

在近几年,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偏差,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表现为透支挪用资金、法人投资者以个人名义炒股、编报虚假申报材料、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等。在证监会的处罚公告中,排名第一位的是资金透支挪移的违法、违规案件,包括券商向投资者透支、券商挪用投资者的保证金等,这类违法、违规行为占到总案件的三分之一,排名第二位的是法人投资者以个人名义开户炒股、买卖债券基金,这类违法、违规行为占到案件总数的五分之一。在证券违法犯罪案件中,证券经营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超过半数,说明在证券公司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同时,自身的内部控制有待提高,同时监管部门不应放松对证券公司的监管。在年终审计中应有侧重的审计证券公司,以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维护资本市场的和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

1中国证券的概况

中国证券公司的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今天的巨田证券)是在1985年成立的,从此,我国的证券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规范到规范,正在向市场化、国际化迈进。中国证券公司是在我国经济改革初次高潮到来之际诞生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而将企业推向市场,让企业自行解决其融资问题而产生的。可以说,它是在计划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证券公司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仅个方面:

1.1政策性

中国证券行业的产生是国家计划经济的产物,是国家为了企业直接面向市场融资,也是国家为了拓宽人们的投资渠道。早期的证券公司大都由国有商业银行发起成立,股权结构单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随着银券分离,《证券法》、《证券公司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我国的证券公司资本结构大为充实,股权结构日趋多元,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国家并未完全放开对证券行业的监管,而是由证监会直接管理,仍然摆脱不了国家政策性的限制。

在证券行业近两年的大洗牌中,2004年,德恒证券、中富证券、恒信证券、闽发证券、南方证券、云南证券、汉唐证券、辽宁证券等8家证券公司因严重违法违规、风险巨大,先后被托管经营、行政接管或被停止证券业务资格。2005年,大鹏证券、亚洲证券、北方证券、西北证券、武汉证券、广东证券、五洲证券、民安证券、昆仑证券等一批券商纷纷落马。与此同时,中央汇金向中国银河证券注资100亿元,向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注资25亿元,另提供贷款15亿元,注资国泰君安10亿元,另提供15亿元流动性借款。据媒体披露,湘财、天同、北京、华安等地方性券商也将由建银投资进行注资。而老牌证券公司华夏证券的所有网点也已经悄然换成中信建投证券的名称。据悉,证监会选择12家资产优良的证券公司择优扶植。所有这些活动无不体现出政府的影子。

1.2业务单一

证券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发行的品种可分为股票、债券、基金;按发行的次数可分为首次发行、增发新股、向原有股东配股;按照发行地域可分为境内发行和境外发行。在我国证券公司中一般是按照发行品种分类的。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的四大业务,即经纪业务、自营业务、投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其中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占券商收入的80%左右,而在企业并购、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创业基金等现资银行方面则明显不足。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市场行情低迷,靠佣金度日的证券商许多已经陷入困境。因此,要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必须拓展新的业务,准确把握市场动态,例如,今年证券公司基金业务涨幅最低有30%,有的甚至超过100%,这些证券公司在基金上获利丰厚。

1.3行业分离

由于存在政策性的规定银券业分离,但是在实际市场运作过程中,不可能完全分离,甚至还联系紧密。证券的一些业务(例如:委托理财)是在银行里进行的,随着期权、期货市场的发展,证券与银行、保险的联系会更加紧密。

在世界资本市场中,证券和银行、保险共同形成了强大的金融资本,成为世界经济领域中的决定力量之一。在美国,证券中的基金资产达到8万多亿美元,而银行只有6万多亿美元的资产,传统银行业务以被基金取代。仅以共同基金为例,1998年末,美国占人口总数的30%以上约7700万人拥有共同基金,美国家庭金融资产有34%为共同基金,共同基金成为美国居民投资证券市场的主要工具。

1.4人员问题

由于证券公司最早是国有商业银行组建的,因此证券公司的中高层领导很大一部分是由银行分离出来的人员担任,造成证券公司还在走国有企业的老路子,不能和市场化快速接轨,不能响应市场的需要,在证券公司的市场化、国际化方面造成一定的困难。

由于过去几年证券公司市场迷,造成许多证券人才纷纷流失,许多证券公司还存在人员定岗的现象,人员的发展不能和市场发展相一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据了解,证券公司留守人员只占原规模的三分之一,在2006年行情看好的情况下,造成人员紧张。

1.5违规、违法行为较为突出

由于中国证券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监管还不到位,造成许多证券公司违法违规,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扰乱了资本市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在2000年,申银万国证券有限公司违反证券法规出具虚假申报材料;同年黑龙江证券违反证券法规出具虚假证明文件。在2005年,亚洲证券被清算,华夏证券被接管,这些都是违反了法律法规,有的是挪用客户保证金,有的则属于非法集资。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完善,证券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将彻底改变,证券公司将走上持续、稳定、健康、良性的发展道路。

2证券公司传统的重点审计项目

2.1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

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包括人民币现金和外币现金。现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虽然现金在企业资产总额中的比重不大,但是企业发生违法违规的案件大都与现金有关,因此,在现金的审计中要注意企业的内部控制。良好的现金内部控制应该是:现金收支与记账的岗位相分离;现金收入、支出要有合理、合法的凭据;全部收入及时准确入帐,并且要有核准手续;控制现金坐支,当日收入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按月盘点现金,做到帐实相符。此外,在年终审计中还要注意抽查大额现金收支;检察外币现金折算是否正确;是否有未入帐的现金;是否私设“小金库”;库存现金盘点数是否与帐面数相一致等等。

银行存款在证券公司审计中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由于证券公司资金存取数额一般都比较巨大,一般客户在证券公司从事业务活动都是通过银行来完成的。银行存款是企业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在审计中银行存款的内部控制和现金是一样的。此外,在年终审计中,还要抽取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检察未达帐项下月是否到达,一般来讲,超过3个月的未达帐项肯定有问题,应该重点检查;抽取金额较大的银行存款进行审计;检察外币银行存款的折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等等。

在货币资金审计中,应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公司内部人员挪用客户保证金;是否存在法人投资者以个人名义炒股;是否存在关联户之间互相转移资金等现象。

2.2交易保证金

交易保金审计主要是审计上海交易所交易保证金和深圳交易所交易保证金,看其是否真实存在、金额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未办理结算手续的交易保证金。如果存在未办理结算手续的交易保证金,则应从交易保证金账面余额调减,保证交易保证金帐面数与实际数一致。

2.3上存备付金

上存备付金审计要分币种审计,一般分为人民币上存备付金、美元上存备付金、港币上存备付金三类。上存备付金审计主要是审计看是否真实存在、金额是否正确;外币折算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未达帐项需要调整。

2.4应收款项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帐款审计与其他行业审计相似。

2.5自营证券

自营证券审计主要是审计营业部内非经纪类账户持仓股票按审计日的市值的调整,属于内部管理账户调整。自营证券审计还要审计证券公司与总部、其他证券公司的往来款项,必要时可发函询证。

2.6交易席位费

交易席位费审计一般分为上海交易所席位费和深圳交易所席位费两类,要审计交易席位费取得的时间、取得的席位号、取得的入帐价值、摊销年限和剩余价值等。

2.7其他资产类项目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待摊费用等其他资产类项目审计与其他行业审计相似。

2.8应付利息

应付利息审计主要是分币种审计应付利息金额,而且还要依据营业部柜台系统中提供的客户资金帐户内未结算的利息,扣除非经纪类帐户内未结算的利息,还要分析营业部所使用软件系统计算利息的可靠性,分析得出客户资金帐户内未结算的利息,即应付利息报表金额。

2.9应付款项

应付款项包括应付股利、转托管费、工会经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资金、教育经费、开户费、外币股民结算资金、经纪人及员工工资及其其他项目。审计难度不大,但由于该项目包括明细较多,比较费时。

2.10内部应付款

内部应付款用于核算公司总部与所属证券营业部、各营业部之间的往来结算业务。主要分以下明细审计:存放在清算中心的资金(包括人民币、美元、港币等)、财务资金总部、转入上级管理费和转入利润收缴余额等。最后核对该营业部与总部之间往来是否正确。

2.11应付工资、应交税金

应付工资、应交税金与其他企业审计相似。

2.12代买卖证券款

代买卖证券款,是指金融企业接受客户委托,代客户买卖有价证券而由客户交存的款项。代买卖证券款审计分为经纪类客户、委托理财类客户、自营帐户、关联帐户、内部管理帐户等。对于非经纪类帐户,根据《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收购意见》有关规定,非正常经纪类账户资金余额不纳入收购范围,在清算审计中,将在代买卖证券款中核算的非正常经纪类账户资金余额,从代买卖证券款中扣除。

2.13上级拨入资金、未分配利润

上级拨入资金、未分配利润帐户和其他企业审计相似。

3新会计制度下需增加的审计项目

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新的会计准则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透明、可比的财务信息。新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证监会也规定,证券公司在2007年1月1日也将实行新的会计准则,在新的会计准则下,证券公司审计又增添以下新的审计内容。

3.1公允价值

在现行制度中,证券公司的承销业务,在承销期结束之后有未出售的证券,则按承购价或约定的承购价转为公司的自营债券或长期投资,以后按自营债券或长期投资处理。

在新准则下,自营债券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应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然而这些因承销业务而带来的未出售证券的公允价值该如何确定?因为证券公司的承销价和约定承销价与投资者的认购价是不同的,在全额包销的情况下,证券公司赚取的是投资者的认购价与证券公司承销价之间的差额。如某上市公司发行股票1000万股,证券公司已5元/股的价格承销并采取全额包销的方式承销,通过该证券公司的承销,该股票以6元/股的价格发售,证券公司如果只卖出800万股,剩余200万股未出售,则未出售的在转入自营证券时,如何确定公允价值?新准则规定,在四类金融工具之间,初始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后,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即自营证券不能改为长期投资处理,除非该次承销一开始就按长期投资处理。因此,在审计中要注意是否存在上述问题,尚否存在证券公司随意在自营证券和长期投资之间转换的现象;自营证券和长期投资的公允价值是否计算正确;计入损益金额是否正确;是否存在利用公允价值随意人为调节利润等。

3.2自营证券

目前证券公司的自营证券,按取得的实际成本计价,按照成本与市价孰低计提跌价准备。新准则规定,自营证券列入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可以将自营证券产生的浮赢、浮亏计入当期损益,改变目前只计浮亏,不计浮赢的谨慎做法,使得自营业务业绩与股票的市场价格直接挂钩,能够更加公允、及时的反映自营业务的质量。在现行制度下,自营买入股票的的实际成本包括买入市的成交价款和交纳的各项税费。而新准则下,将交纳的各项税费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使得证券公司的自营证券更加真实、直接的反映其价值。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审计证券公司时应注意自营证券计入当期损益的计量,看浮赢、浮亏、税费的计量情况是否存在只计赢不计亏的现象,是否人为的调节利润。

结束语

证券公司在新的会计制度下,一方面应看到新的会计制度给证券公司带来的机遇,使其报表价值更能反映实际价值;另一方面,证券公司也要加强自身竞争力,在对证券的估价、定价上更专业;证券公司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金融工具估价技术和有效的内控制度;要加强同证监会、证券业协会的沟通,及时反映问题,使其证券公司能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蘅.新会计准则冲击下证券公司相关问题的思考.财会研究,2006.10

第4篇:公司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一)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应以防为主

对物流风险管理,不能做事后诸葛亮,要以预防为主,审计部门要对每项物流业务进行事先的风险评估、调查,对不符合风险管理的要及时提出建议和修改措施、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将存在的风险在萌芽状态进行消灭。有时,等到风险发生后再进行补救,已经于事无补,回天乏力了。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要以防为主,切不能当事后诸葛亮。要将风险彻彻底底消灭在萌芽状态,让风险失去滋生的土壤,只有通过内部审计部门进行风险的前期管理,将风险的控制做到风险发生前。

(二)通过内部审计进行全程监管,降低物流公司风险

物流从报价、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的过程包含了很多环节,每个过程都有不可预测的风险,有环境风险,也有过程风险,还有信息风险,完全控制整个过程的风险,必须有内部审计部门对每个环节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将风险管理到可控制范围。物流环节众多,全程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风险,就会殃及整个过程,都会给物流公司、客户带来损失和不利后果。所以,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对全程进行监督、评价和服务,才能及时发现风险,消除风险隐患,保证物流全程顺利、安全进行。

(三)内部审计应保持灵活性

其实,内部审计应该区别于外部审计,不必拘泥于外部审计的形式。内部审计可以不用提前通知,因为都是公司内部的人员,而且物流业务是时该在进行,随时都可以审计,突然袭击方式获得的数据和结果往往比较真实;也不一定非要按程序按部就班地一样一样审计,可以随心所欲抽查一个步骤,让员工不知道什么时候审计、审计什么内容,这样就让所有的员工始终紧绷风险管理的弦,时刻不放松。

1.审计时间灵活。物流企业的工作流动性太大,审计的时间不容易固定,所以只有内部审计部门来适应,审计时间灵活机动。上班、下班、茶余饭后、聊天时都可以进行审计,要让审计随时都可能发生。只有在时间上进行不确定的内部审计,才能让一些问题无处遁形,对能时刻将风险进行管理、控制,让员工始终绷紧风险管理这根弦。

2.审计地点灵活。物流企业环节较多、程序复杂,人员流动性强,集中度不高,所以,为了适应审计的快速、及时,只有将办公室审计的方式改为上、下班途中,办公室,餐桌,现场,会议室等地进行审计,只有这样,才能审计到最真实东西,也才能对风险进行管理,降低风险。3.审计手段灵活。账证、账账、账表等原始的审计方式已经不适应物流公司的需要,为了及时、快速进行审计,降低物流风险,传真、QQ、邮箱等现代化的交流手段也可以作为审计手段。信息化时代就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来完成以前耗时、耗力的事情。物流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基本上都是公司员工,所以,帐证、帐帐、帐表都十分清楚,花费时间去审计这些内容不一定能发现风险的存在,而且,这些单证都是事后完成的,对于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就不可能及时进行,所以,手段上灵活是物流行业的特殊要求。

4.审计组织灵活。为了更及时、更迅速进行审计,降低物流风险,全体审计人员组成审计团队进行按部就班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物流风险控制的要求。虽然,内部审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众多,但并不是每次审计都要全体人员到齐,一个人可以审计,两个人也可以审计,人少可以审计,人多也可以审计。只有在审计的组织上保持灵活,才能及时审计出不符合风险管理的内容,如果每次审计都要全部人员到齐后才能进行,那么审计就可能成为摆设。

二、结语

第5篇:公司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模式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关系

1、公司治理、内部审计的定义

所谓公司治理是公司内外部的一种契约或制度安排。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OECD)在《公司治理结构原则》中的定义:“公司治理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并且清楚地说明了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同时,它还提供了一种结构,使之用以设置公司目标,也提供了达到这些目标和监控运营的手段。”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1年在其的《内部审计实务框架标准》中对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它的目标。”

2、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2003年11月4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宣布上市公司治理新规则,其中一条是所有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职能岗位。内部审计师已被看成是与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外部审计机构成有效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之一。公司治理是企业运作的基础,它提供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活动的环境,内部审计受到公司治理的制约。它们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公司治理是实施内部审计的制度环境。是促进内部审计有效开展,保证内部审计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内部审计内涵和外延是公司治理结构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是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它既可以维系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促进企业内部形成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合力,又可以确保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和正确,最大限度地保护各利益主体的权益。

二、公司治理下的内部审计功能

1、内部审计可以协助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实施治理

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和审计活动提供常规指导。如,审核内部审计章程,提名或审批内部审计负责人的聘用或解聘事宜等。在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的指导下,公司内部审计可以从战略管理的高度来开展有关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包括认定和评价与管理当局业绩有关的指标,有关战略制定过程是否符合科学的程序,管理当局是否建立了应有的道德标准,是否遵守了法律和政府的规定等等,并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汇报审计结果。

2、内部审计可以协助监事会实施治理

在公司治理中,监事会是一个重要的机构。监事会是代表股东、债权人、公司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管理当局进行监督,以防止管理当局利用手中的权利来侵害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内部审计可以协助监事会开展公司治理审计揭露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有重要影响的错误,查出管理当局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行为以及贪污,舞弊行为,提出改进措施,促进管理当局完成其受托责任。

3、内部审计可以协助管理当局实施治理

管理当局是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对委托人的财产保值、增值负责。为了完成其受托责任,管理当局必须借助内部审计加强内部监督和管理。内部审计通过协助管理当局设计战略目标、编制年度预算、分析年度决算、完善组织机构、设计管理跨度、制定公司政策、建立公司文化等方面加强公司经营管理。一方面,内部审计通过努力帮助组织预防和减少损失,当内部审计的成本小于

损失的减少时,公司价值增加。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的存在,客观上会对组织内的经营管理者和其他职能部门产生威慑作用使其不得不维持良好的控制系统,并努力改善工作绩效。

三、国外的内部审计模式选择

1、外部控制主导型的内部审计模式

英美公司治理模式是典型的市场导向型的公司治理,英、美两国有着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加上美国法律对银行中长期贷款的限制以及反垄断法对单一机构投资者在同一公司的持股比例的限制,造成企业以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为主要的筹资方式,股权高度分散。公司的运作主要依靠以CEO为首的行政管理系统,分散的股权没有动力和能力去监督经营者。有效的内部审计在重大问题出现的初期就能发现其苗头,在世通、安然等事件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纽约证交易所规定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必须建立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否则不得上市或面临退市。外部控制主导型的内部审计模式特点如下:内部审计由董事会下设的由外部独立董事构成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内部审计人员成为行政体系的一部分,但接受审计委员会的职能监督可以不受限制地与董事会进行接触交流,其任命和撤换须经审计委员会批准,可以较好地保持与管理当局的独立。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不受限制地检查会计资料及其反应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内部控制情况,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做出持续的评估,协助审计委员会对高级经理层的监督,防止重大舞弊问题的出现;帮助管理当局改进管理,增加公司的利润。

2、内部控制主导型的内部审计模式

德国和日本是内部控制主导型的公司治理模式的代表。与英美国家不同,德国和日本的公司很少到证券市场融资,公司的股权主要由银行或法人股东之间相互持有,股权相对集中。两国公司治理过程中都特别强调雇主和员工结成利益结合体,与英美国家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追求短期利益不同,法人股东希望公司获得长远的良好发展,以增加利润或是为了保持业务上的联系。公司的日常运作都是依靠兼任公司董事的内部管理当局,包括内部审计在内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企业的长远发展。这种内部审计模式特点如下:内部审计由兼任董事长的行政首领领导,很难与管理当局保持独立。内部审计人员主要由管理当局任命,地位不如英美国家。内部审计也对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评估,但基本很少涉及到对高级经理人员的监督,更多地是从事改进管理效率、增加公司财务利润的管理审计和经营审计,是管理建设型的内部审计。

3、综上所述两种公司组织模式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的设置有以下四种模式

(1)经理层领导的组织模式,由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分管;

(2)经理层领导的组织模式,由公司经理层直接管理;

(3)审计委员会领导的组织模式:

(4)董事会直接领导的组织模式。比较而言,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由于它的领导层次较少,地位超脱,相对独立性最强。因此,这种模式应是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模式的最佳选择。

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的现实选择和未来发展方向

1、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及现实选择(1)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高。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一直以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等财务审计为主导,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高,把被审计对象当作“对立面”,不利于企业内部工作的协调运转及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内部审计只对管理层负责,而忽视了对股东及各利益相关者乃至全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2)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弱。独立性是审计监督区别于会计监督、财政监督等其他经济监督的本质特征,是审计发挥作用必备的内在条件。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是保证内部审计客观、公正及权威的必要条件。现阶段我国的上市公司发展还不够完善,各公司特点也不尽相同,存在各种内部审计类型并存的局面。尤其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审计虽大多隶属于董事会和总经理领导,但其独立性仍未得到充分发挥。

(3)对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等重视不够。西方发达国家早在1989年就把内部审计看成是管理审计,内审人员19%的时间用于财务会计审计,81%的时间用于管理审计,把内审的主要任务定位于为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而我国的内部审计最初是作为政府审计的补充而建立起来的,其作用是为了弥补国家审计力量的不足,主要发挥事后监督的职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职能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已渐被提上日程。但由于公司管理层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内审人员素质偏低等原因,使得当前多数上市公司内审职能单一,对经营管理领域涉及很少,内审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审计风险意识差。当前,虽然我国上市公司通过招聘专业审计人员及对内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等手段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水平,但内审人员素质仍然整体偏低。管理层对内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内审人员对自身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与热情,不利于充分调动其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进一步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内审人员对内部审计风险意识较差,也影响着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及有效开展。

(5)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较晚,大体存在四种类型,且各有利弊。

①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向董事会负责,有利于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监事会,此模式的最大不足是内部审计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

③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总经理,可使内部审计接近经营管理层,有利于为经营决策和提高企业经济利益提供服务,但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难以进行独立的监督与评价;

④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务总监,虽然从业务归口方面来看,可提高内审效力,减少审计风险,但有时会将内部审计等同于财务机构自身的内部稽核岗位,不利于实现审计目的。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还不完善,还存在着严重的“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等情况,大多数监事会行同虚设,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而在这样的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相反,因为董事会和总经理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是在董事会和总经理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对其负责,只有少量的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在监事会领导下开展工作,比较而言,第一种模式由于其领导级别最高,地位超脱,独立性最强,因而优于其他模式,应是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现实选择。

第6篇:公司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问题;职能

我国内部审计正在积极推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内部控制为主线、以增加价值为目标、以完善治理为目的的风险导向审计。内部审计的职能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为主,逐步向控制导向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扩大和发展,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内部审计工作已经成为公司治理极具价值的资源,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一、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明确,独立性与客观性欠缺

(一)在机构设置上缺乏独立性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美国纽约证交所要求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且至少应有一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审计委员会协调指导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该公司是集团公司的二级法人,集团公司虽然设有审计委员会,但其基本上是满足海外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求而设立的一个机构,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工作,且和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联系不够,内部审计部门无法通过与审计委员会的沟通来实现其独立性。

(二)职权的授予与行使难以统一

内部审计被授予较为宽泛的监督权,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都可以监督,但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实现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内部审计的权力有时难以行使。

内审部门面临着“同级审”的难题。同级审即单位的审计部门对处于同一层级的财务、建设等部门进行审计并向公司领导汇报,尽管企业及企业的人事管理已打破了级别的概念,审计部门也已经被授权,但无论是机制还是观念都使同级审变得很困难,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仍然存在着由上到下的等级制度。

(三)利益的关联性影响审计客观性

在公司内部多种内部利益关联性使得审计客观性受到影响。

人事关系的关联性。在公司中,审计人员的个人考评及岗位评定是由管理层决定,而不是取决于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审计人员业绩的考核权抓在被审计对象的手中,审计查出的问题越多就越容易得罪人,难免会对审计的客观性带来影响。

物质利益的关联性。在公司内部,员工个人的薪酬有工资、各种绩效奖、职工福利和培训等多种形式,由于审计人员身处其中,有时不知不觉中也成了违纪违规的既得利益者,当审计人员面对企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切身利益时,何去何从确实是一个两难的决择。

二、审计内容较为狭窄,与国际内审标杆差距明显

(一)内部审计面较为狭窄

目前该公司的内部审计仍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的审查和工程结算的审核,审计面较窄,审计层次也不高,审计工作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在财务审计工作中由于主要关注会计核算的准确与规范,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审计的作用和影响都受到限制。在工程审计中,审计部门集中力量开展了工程结算的审计,效果虽然非常明显,但工作的层次较低,随着施工市场的不断规范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工程结算审计的工作量会逐步下降或可以采取外包的方式以提高效率。

(二)内部审计参与度不够

目前公司内审部门对本单位中心工作介入不够、审计工作与中心工作关联不紧,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单位领导认识不足,不知道如何运用审计手段来加强企业管理,出问题了才想起应该审计,平时总认为审计工作可有可无;二是审计部门的知情权不够,企业的重大决策、重要经营活动的过程及存在问题审计部门不了解,相关的文件审计人员看不到,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游离于企业中心工作之外;三是审计人员的数量和业务素质满足不了全方位审计的要求,大多数审计人员都是由财务人员转变而来,对财务会计以外的领域审计人员难以开展审计。

三、内部审计力量不足,难以满足审计发展需要

目前公司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人员素质偏低,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主要表现在:

(一)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由于竞争激烈,在人员配备上必然会向业务拓展方向倾斜,客观上导致了内部审计部门人员长期配备不足,多少会对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产生不利影响;二是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阅历、判断力、偏好等将直接影响审计方法的运用。公司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不仅要求审计人员掌握会计、审计知识,而且要求审计人员熟悉管理知识、精通金融业务、具备审计人员独特的敏锐性和判断力。

(二)人员的知识老化,不能及时更新

低的流动率不利于审计部门和其它业务部门的知识交流,也不利于审计部门加快对新技术新业务的消化和吸收。从审计的业务要求来看,审计人员需要掌握多专业多工种的业务知识,同时应及时了解企业业务和技术的最新变化,否则审计的质量和效果都会受到影响。

四、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

(一)高管层缺少审计知识的培训

目前公司各级领导的知识储备中普遍缺乏审计业务知识,各种领导岗位的培训课程中审计培训内容安排得也很少,公司现职领导大多是由工程技术岗位或市场部门提拔,几乎没有审计岗位的工作背景,由于缺少审计工作经历及必要的培训,所以对内审的责职、方法、重要性等认识不足。

(二)对内审工作认识的几个误区

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仍有少数单位领导认为内部审计的设置是主管部门要求的,它是代表国家和上级部门来监督自己的,认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削弱了自己的权威,而不是将内部审计看成是自己的参谋和助手,所以对内审工作不关心、不支持。

(三)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制度层面

相当多的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认为,审计应是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的事,这是制度规定,企业无须再行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门人员。所以,内部审计的自觉自愿性不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内部审计的重心将由事后评价控制转向事前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关注风险、关注危机,促进企业全方位构建风险防范模式,是时代赋予内部审计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李井.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和运作[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2003.

第7篇:公司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模式也在时刻发生改变,一个企业要想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不仅要重视自身产品服务质量的提高,而且还要积极加强自身治理力度。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间接促进企业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针对公司治理导向下内部审计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讨论,文章依次讨论了公司内部审计体系构建的作用、问题以及一些建议,使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为公司稳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公司治理;内部审计

200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成员在圆桌会议上就内部审计在新时期发挥的作用和意义展开了讨论,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开会人员一致认为必须将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与当前企业发展形势充分结合制定出一套有效的内部审计方案才能使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其作用。本文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体系为例对公司治理导向下内部审计体系构建这一课题进行探究,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进而使大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体系构建有所借鉴。

一、内部审计体系的构建对公司治理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

公司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内部审计可以被视为从第三方角度监督和审查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对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委托人对人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或逆向选择的忧虑,妥善处理问题,使公司治理结构更巩固,而且还能够对促进公司用人机制的优化,实现优胜劣汰,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

(二)有效降低公司治理风险

公司内部审计必须对公司自身各个阶段经营情况、内部控制情况等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后才能对公司实际财务状况进行判断。在此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将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向上级领导及时反馈,不仅可以及时纠正问题切实提高公司治理工作质量,而且还可以控制和防范财务信息造假情况的发生,进而达到降低公司治理风险的目的。

(三)与外部审计相互配合提高公司治理工作效率

外部审计相对于内部审计来说存在一定滞后和不完整性,因为外部审计缺乏对公司经营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大趋势的了解,所提出的建议也过于片面只能根据公司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结果进行客观鉴证,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外部审计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其可以在事前防范和事中监导,实现全过程监督,起到一定补充作用。

二、公司治理导向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背景资料

本文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体系构建情况为例进行简要讨论,该公司是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由于公司规模巨大相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内部审计内容更为复杂、任务量大。

(二)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为例讨论其内部审计体系存在的几点问题

第一,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较差。由于我国审计部门能力有限,现阶段诸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内部都是采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建立起审计机构,使得审计机构独立性较差。一方面审计机构受到企业领导的控制,另一方面审计机构还要发挥监督职能,这显然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审计工作容易各方因素的干涉,不利于其职能的充分发挥。第二,没有树立正确的内部审计观念。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一些分公司负责人没有正确意识到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不仅存在着排斥、抵触内部审计的思想,更甚者采取一些措施阻挠内审工作顺利开展,致使内部审计工作形式大于实质。第三,内部审计方式过于随意。该公司业务较为复杂,各个分公司业务存在一定差异性内部审计工作本身难度较大,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审计方式,一些项目完全凭审计人员的经验判断,这样就会出现审计周期长、审计成本高、审计效率低的情况。第四,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虽然公司已经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外聘专业人员指导等方式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对内部审计人员知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公司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过于单一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三、公司治理导向下构建内部审计体系的一些建议

(一)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

公司应当明确内部审计发展大方向将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出来,建立单独部门安排足够的人员并给予其权力对公司经济效益、职能管理、工程项目、对外投资等日常治理工作情况进行客观、公正地审计评价,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受到企业领导的控制和阻挠,充分发挥职能。

(二)树立正确的内部审计观念

总公司应当重视各个分公司在内部审计观念上的培养,要及时传达和落实好内部审计中心思想,使各个分公司和部门都能够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及时转变一些领导排斥、抵触内部审计的思想和阻挠内审工作开展的行为,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及时为其提供相关信息资料,确保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三)完善内部审计方式方法

公司应当根据各个分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制定有针对性的审计方式方法,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采用抽样、检查、分析、比较等方式对公司治理实际情况进行评鉴。同时,公司还应当全面实现事前计划审计、事中治理审计以及事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及时发现并采取科学方式处理问题,尽可能地控制和防范治理风险。

(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

首先,公司在继续教育培训方面应当拓展培训内容,在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加入诸如工程、技术、计算机、法律、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知识,使其掌握一些经济法规、定量分析法、程序设计、计算机基本操作、市场营销、生产运作、人力资源、物资采购、技术创新等内容,间接提高其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公司在进行人才选聘上要提高对人才知识掌握要求,尽量选拔一些知识掌握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担任内审职务,优化审计队伍结构,为公司治理导向下内部审计体系合理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郝铭洁 单位:秦川机床集团宝鸡仪表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聂雪.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作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

第8篇:公司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非标”意见 重大变更 相关性

随着越来越多的审计舞弊事件发生,审计意见作为独立的外部监督制衡工具,对公司结构治理的影响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审计师对上市公司会计报告所发表的审计意见,不仅是监管部门监测上市公司的重要指标之一,还是投资者判断公司企业价值的重要依据。高管通过公司业绩来获得认可,上市公司当然不愿收到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并且随着审计意见严厉程度的加大,公司规避这种审计意见的意愿就越强。上市公司避免收到“非标”审计意见的方法就是进行内部调整,通过内部治理,包括管理层变更,审计师的更迭等一系列重大事项变化,从而希望获得较满意的审计意见。上市公司的这种调整行为可以看成公司内部对外部审计的有效反应。因此,从“非标”视角下了解研究上市公司公司重大变更事件,探讨“非标”意见与公司内部重大变更事项之间的关系,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实际意义。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不同审计意见会导致公司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反映,特别是“非标”审计意见的出具通常会引起公司内部的一系列变化。DeAngeb、Palmrose(1981)等人研究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发现前五大会计事务所更倾向于对财务困难的客户出具持续经营有疑虑的审计意见。Watts和Zimmenna(1983)认为审计意见作为一种外部监督机制,需要在公司治理结构的支撑下发挥作用,即对外部独立审计服务决定公司治理的质量。Seipel和Tunnel(1991)从上市公司股价随机波动变化的调查中发现,非标准审计意见会向资本市场发出上市公司质量降低的警示信号,造成投资者对该公司股票失去信心的后果。Chen(1998)对影响审计意见的因素进行了检验,发现资产负债率、盈利或亏损、总资产收益率、公司所在地等因素对审计意见具有显著的影响。Choi和Wong(2005)通过对39个国家的公司数据研究了在特定法律环境下的审计选择问题,发现在法律不健全、约束力不强的环境下,外部审计作为法律的替代机制,可以在公司治理中起到更好的监督作用。严重的内部成本上升导致上市公司对外部监督或约束机制的内在需求(Jensen和MeckKng,1976)。注册会计师的作用是向投资者公开披拓审计报告,作为沟通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与投资者之间的桥梁,同时是约束公司管理当局行为的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实际上,在所有出具审计意见报告的例子中,非标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一部分,据CSMAR统计,1999年至2004年各年的“非标”意见比例仅为19.70%、16.45%、13.12%、11.78%、5.47%、10.95%。显然,如果会计师出具的是“非标”意见,那么意味着公司的确在信息披露、财务管理、可持续经营能力等方面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国内文献 李东平等(2001)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变更与“不洁”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朱小平、余谦(2003)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与审计意见类型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公司财务指标与审计意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王鹏、周黎安(2006)从外部审计对企业绩效、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等角度研究了高质量的外部审计的公司治理效应。王震、彭敬芳(2007)研究发现,公司的治理结构越完善,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小。蒋荣、刘星、刘斌(2007)认为“非标”意见并没有增强CEO变更对两职分离与股权制衡的敏感性。陈小林(2007)从产权关系及大股东侵占与注册会计师的监督效应角度认为,注册会计师更可能对民营上市公司出具“非标”意见,仅对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发挥了监督作用。涂国前(2008)研究发现,异地审计、控股股东或董事长变更、非标意见、盈余管理是影响审计师变更的显著因素,而财务困境变量对模型并没有显著的解释能力。韩东京(2008)认为从审计的供给方来说,审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较少考虑到上市公司所存在的问题,即当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问题时获得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很大。

目前的大量文献中,很少有涉及外部审计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公司内部的问题,单独对西部十省的上市公司相关的探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本文从外部审计意见出发,认为“非标”意见作为外部审计对经理人的约束方式和表现,对公司内部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非标”意见与公司的高管变更和股权变化和审计师的更迭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为了证实本文的假设,本文选取了2002年至2006年西部十省上市公司的“非标”意见和标准意见各166家检验了“非标”意见对公司内部结构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王震、彭敬芳(2007)认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是会影响公司被出具审计意见的类型。实际上审计意见的类型同样会对公司治理结构有影响,尤其是重大变更事项。管理市场上,高管层不仅有动机、也有能力粉饰甚至虚构财务报表,避开外部审计约束,从而达到迷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升业绩的目的。反之,公司所有者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与外部审计者合作,配合注册会计师审计,发现控股股东的财务粉饰和造假行为,提高外部审计约束的有效性。从信号传递理论来看,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包含较多的信息含量,为董事会和投资者提供关于高管履行信托责任更客观的评价依据,“非标”意见的出具,以及内外信息不对称和市场评价的重要性,往往使公众接受到到不良信息,导致市场普遍低估企业价值,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魏明海等(2006)通过世通公司高管埃贝斯法庭审理为例,合理运用会计契约理论以及控制权理论,分析了高管的信息权力和信息势,最后得出结论:根据“知情推定”,高管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失误“不可宽恕”,同时,高管的托管责任决定了他在信息披露方面应当具备理性和谨慎的判断并承担审慎披露的责任,企业管理层对股东负责的一个最重要表现就是离职。基于以上理由,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1:在“非标”意见下,高管变更更易发生

当上市公司股权相对集中时,控股股东和其他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也会引起公司内部的成本(shleiferandVishny,1986)。Jensen和Meek-hng(1976)认为,如果资本市场完全理性,由于控股股东侵占其他股东利益所导致的公司价值下降带来的损失,将全部由控股股东承担,因此,控股股东有动力约束自身的行为,比如引入高质量外部审计。然而,“一股独大”是中国上市公司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在众多的上市公司中很多公司中存在着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现象,造成控制股东把持公司的董事会现实情况,这在西部上市公司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由于审计意见是对公司信息披露、财务管理、可持续经营能力的独立评价,如果公司业绩很差,而又被会计师

出具“非标”意见,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会计师对其公司的可持续经营能力表示了怀疑,在这种情况下,控股股东更易侵占其他股东,转嫁责任风险。“非标”意见的出具,在一定程度上给于控股股东侵占其他股东的理由,加剧了股权集中度。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2:在“非标”意见下,控股股东变更的可能性在减小

Lennox(2000)对英国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公司在获得“非标”意见之后更倾向于更换审计师;审计师更换增大了审计意见变化的可能性。上市公司通过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不仅可以更好地向市场传递信息,而且可以迎合监管层,还可以增强股票的流动性并降低融资成本。但是,选择高质量的审计也会增加公司的审计成本;同时,高质量的审计可能会揭示出公司的不利情况,从而降低公司的价值,如果被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意见,还会引发市场的不利反应。另外,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监督机制包括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制度并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会大大提高人审计人审计意见的行为概率。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3:在“非标”意见下。审计师变更的可能性也在变大

(二)样本的选取 本文从2003年至2007年的西部上市公司中选取“非标”意见公司305家,在剔除连续出具非标意见的公司最后选出166家合格样本。(表1)同时选取了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配对公司166家,一共332家。配对样本选取的标准为:首先是与样本公司由相同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若在相同的会计师事务所中没有与之匹配的公司,则选取与此会计师事务所排名相邻的公司中选取。若没有与研究样本是同行业的,则选取行业分类序号临近且总资产规模最接近的公司作为匹配公司。根据以上两个标准,得到了相应的166家配对样本公司。

(三)模型设计根据理论假设,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检验“非标”意见下,公司重大变更事件的影响。为了避免共线性问题,本文采用了三个不同的模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控制变量。

Logistic(opinion)1=β0+β1GM-T+β2LN(Noassets)+β3Year+ε(1)

Logistic(opinion)2=β0+β1Shareholder-T+β2LN(Lnsize)+β3Year+ε(2)

logistic(opinion)3=β0+β1Audit-T+β2Asset-R+β3Year+ε(3)

(四)变量定义 如(表2)所示,因变量:opinion为审计意见的虚拟变量,本文将审计意见划分为“标准”见和“非标”意见,当审计意见为“非标”意见时变量取1,反之取0。解释变量:GM-T为高管变更,变更为1,反之为0;Shareholder-T为控股股东变更,变更为1,反之为0;Auditor-T为审计师变更,变更为1,反之为0。控制变量:Netassest――净资产;Lnsize――公司规模,本文使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Asset-R――资产利润率;Year――年度。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根据前文的分析与研究假设,将选取样本进行分类,分别按照非标准意见和标准意见,统计分析进行比较,结果如(表3)。

统计表明:在“非标”意见下,公司的业绩、规模均显著低于标准意见下的公司。在“非标”审计意见下,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率在同样情况下,要比在标准意见下高15.2%。在出具“非标”意见的166家公司,实际发生高管变更的为38家,约占22.89%,而在选取的标准意见的上市公司中,只有26家,约占15.66%。

(二)相关性分析 为了检验各模型中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元共线性问题,在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之前,本文对相关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4)。分析结果表明:各模型中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没有超过0.45,因此可推断这几个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

(三)回归分析 将样本数据输入spss16.0中进行回归分析,在全样本下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见(表5)。回归结果表明:“非标”意见与高管变更正相关,通过数据表明,在上市公司出现“非标”意见时,高管变更与之显著正向关;“非标”意见与控股股东变化负相关。控股股东变更的可能性反而减小,在理论界目前大多数人认为,高管变更与控股股东的变化是呈正相关的,但是通过对西部十省的高管变更的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高管变更时与控股股东呈显著负相关的,这里面可能与西部公司普遍存在着一股独大的现象有关,当公司出现重大事项变更时,控股股东往往会在制衡控制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在“非标”意见下,上市公司更换审计师的可能性增大。这表明在没有强制机制的影响下,由外部审计意见而造成的审计更换,会严重影响审计的独立性;“非标”意见还与公司规模,资产率润率存在着一定的相关负相关。就控制变量而言,表五中的各模型均表明非标意见与公司规模、资产利润率显著负相关,与理论预期一致,这一点与理论界的观点也基本保持一致。

第9篇:公司内部审计论文范文

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由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股东委托经营者对企业进行管理,这样就出现了委托-关系。审计随着关系的出现而产生,又随关系的发展而变化。跟踪审计作为的一种特定的审计模式,可以对经营者的受托责任的履行进行全方位的审计,切实维护所有者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内在耦合“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目前,南方电网公司正在实施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体现工作全过程管理,体现了预防性审计的具体化。跟踪审计作为预防性审计模式重要的实施方式,必将会对南方电网公司内部审计具体运作产生重大的影响。

本文在结合南方电网公司具体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将审计纳入全过程管理中,实现审计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的管控,建立起预防性审计模式。

二、涵义

唐振达(2009)在结合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基础上,指出跟踪审计是在施工项目的实际过程中,由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其可研、设计、施工、监理等事项进行全面审计的方式。

曹慧明(2009)在阐述了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相关事项后,指出跟踪审计拓展了传统的审计范围,提高了竣工决算审计的可靠性。

结合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南方电网公司基建工程的具体实践,本文认为,跟踪审计是指审计人员旨在提高被审计单位的效益,对审计对象进行客观评价、持续监督和及时反馈的一种审计方式。

三、跟踪审计的运行机制

在“免疫系统”理论下,审计部门进行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的核心是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审计机制。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机制的重点是防范风险,从而合理保证工程项目达到设计初衷,这就要求审计机构应当具有良好的审计路径和机制。为此,本文在结合电网工程的实际基础上,初步设计了电网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运行机制。

通过图1 ,可以看到,工程实施单位进行工程建设,审计机构跟踪工程建设全过程,按照既定的目标开展审计,并及时将审计结果反馈给项目负责单位,审计部门与项目负责单位交换意见后,再将需要整改的地方反馈给施工单位,责其整改。整改合格后,审计机构启动下一轮的审计程序。审计机构要和工程项目负责单位积极沟通,将审计的结果进行内部通报。

四、跟踪审计在电网工程项目开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侵入工程项目管理,独立性受到威胁

在部分跟踪审计项目中,审计人员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行为――没有按照制度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不自觉地参与到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例如:在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多方协调会议,审计机构人员如果不深入参加,就无法了解电网工程的开展情况,未能准确、及时掌握电网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但审计人员参加了工程协调会议,参会各方必然要求审计人员提出具体的管理建议,如果审计人员在协调会现场提出建议,实际上是参与电网工程的具体决策。这样的话,审计人员实际上无法保持独立性,难以公正、客观对工程项目实施监督。

(二)审计证据较难获得,审计实践被动

目前,电网工程项目的审计多为事后的静态审计,而跟踪审计则是全过程的动态审计,能较好把控工程审计的各个方面。但跟踪审计的制度建设却相对滞后,使审计人员难以对工程建设项目做出合理的鉴证。

(三)审计能力不足,难以保证审计质量

跟踪审计是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审计,涉及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和方面。跟踪审计工作只有抓住重点,才能突显该审计的优点。但工程项目从开工起点到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到业务部门,该过程涉及众多节点,电网工程实施过程中有些标段涉及非常专业的知识,审计部门作为电网公司一个部门,限于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和审计资源的有限性,不可能对工程过程中每个节点进行审计。

五、实现跟踪审计质量的路径分析

尽管跟踪审计在电网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事跟踪审计面临或承担诸多风险,但只要在电网工程具体实践中深入查找原因,勇于探索科学管理办法,总结优秀经验,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一定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目前,南方电网公司正多管齐下完善跟踪审计模式,使审计切实发挥监督和预防的作用。

(一)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确保审计的独立性

鉴于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开展次数频繁,审计人员与工程负责单位联系紧密,容易使审计人员丧失客观独立的态度。南方电网公司审计部要求各分、子公司的审计机构人员务必保持客观,实施审计到位而不越位,不要实施项目负责单位和相关业务部门的职责,做好客观、公正和公允。同时,南方电网公司为了实现国际先进电网公司的目标,借鉴国际先进公司的经验,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运作机制,理顺了内控委员会、审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和界面,从而保持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客观、公正和独立。

(二)完善对分、子公司的全面管控体系,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南方电网公司通过制定《内部控制规范化管理手册》、《内部审计规范化管理手册》等制度,规范了内部控制的实施程序和方法,并在南方电网公司各分、子公司中贯彻执行,建立了全面、可靠的全方位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了对全公司各项工作的准确、及时监控和分析。

(三)整合审计资源,内外协作审计

内部审计机构是实施审计的主要力量,所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南方电网公司十分重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使之成为既懂审计又懂工程的复合型人才。而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可以聘请工程专业人员参加审计组,或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协助审计,但内部审计部门要对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六、本文的结论、局限性

(一)结论

本文从审计工作的“免疫系统”理论出发,构建了一个电网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简略运行机制,在结合南方电网公司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对跟踪审计的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一、审计部门在实施跟踪审计时,需要以审计的“免疫系统”理论为基础。现阶段,审计部门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发现审计舞弊的概率。但是,审计技术并不是审计失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要从更深层次的视角来考虑审计工作,也就是要形成一个健全有效的制度机制,使审计工作发挥其“免疫系统”功能。

第二、实施跟踪审计,必须要整合审计资源。由于跟踪审计范围广、难度高,这就需要审计部门在实施跟踪审计过程中,要有效利用内外部审计资源,为跟踪审计的有效开展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