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物资保障方案范文

医疗物资保障方案精选(九篇)

医疗物资保障方案

第1篇:医疗物资保障方案范文

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成为新医改一大亮点

医改方案提出的基本思路是“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有四个组成部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认为,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是此次医改方案的一大亮点,“在方案中的第六项――‘加快医疗保障体系’,这不单是亮点的支柱,而且它最清楚,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能看懂。”

医保体系:责任明确分担合理

《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中还提到“走向全民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究竟如何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国家新医改课题组组长顾昕谈到:“它建立在现有的已经存在的三个公立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再加上城乡救助制度。三个公立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农村合作医疗。这三个都是民众要缴费的,政府也给予一定的补助,其中城镇职工医保政府没有给予补助,是由用人单位支付一部分,但是国家给予一定的免税政策,也相当于政府补助。这三个医疗保险的筹资渠道是多元的:国家、单位、个人都掏钱,这里表述为‘责任明确、分担合理’,具体到每一个是不是非常合理,另当别论,总之大家都掏钱建立医疗保险体系。”

全民医保解决看病贵问题

顾昕表示,新医改的最大一个亮点在于走向全民医保就能解决看病贵的问题。“看病贵就是一次支付的钱数额巨大,有些患者可能支付不了巨额的医疗费用,而有些疾病治疗起来费用是比较高的。有了医疗保险费用风险就可以分摊了。慢慢随着筹资水平、保障水平的提高,看病、吃药的费用大部分由医保机构来支付,就可以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了,这个道理很明显。所以走向全民医保是非常重要的,是改革的突破口,在这个突破口上方案写的非常清楚,这个‘亮点’的颜色非常明确,在我看来就是‘中国红’。”

医保基金的功能:筹资 购买

医保机构来支付大额度的医药费用。顾昕认为,医保的功能首先是筹资,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其次是解决医疗服务的购买问题。“医疗服务必须充当‘团购’的角色,如果个人去购买医疗服务,费用就会比较昂贵,很多患者会认为医院多开药、开贵药、检查太多,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想办法‘团购’就可以解决。以个人和医院、医生交涉恐怕问题比较难以解决,那么就用“团购”的办法来解决。医保机构就是把钱汇集起来,扮演‘团购’的角色。用通俗的话讲,‘团购’能力提高了,就可以商讨降低医疗费用,降低费用的能力和方式就可以多元化了。换句话说医保的付费机制改革。这是重要的一环。拥有资金、如何付账,极大的影响了医疗机构的行为。我们总是抱怨医疗机构行为不合理,那要如何促使医疗机构合理的行为?最重要的是要合理、科学的付账。拥有资金并能想办法引导,这是一个很适合的应用方法。”

付费机制改革是医保的重要一环

顾昕认为,付费机制改革是医保重要的一环,“这个问题也写入了医改方案,第六项就是要进行全民医保。医保的资金筹集到以后还要想办法合理支配。这个放在医改方案的第十二项,说的是监管,其中起草报告人认为如何支配医保的资金是应当对医疗机构形成一个有效约束机制,这是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这个理解是否恰当我觉得可以商榷。但至少我不认为这是一个监管。我认为这是一个买卖,购买的一方要想办法如何买到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使其买得十分符合参保人的利益。医保机构是参保人的‘代言人’或者说‘经纪人’,是要替参保人的利益说话的,是要想方设法将医保资金支配好。而这个办法就是改革付费机制。”

顾昕提到,“现行的付费机制是按项目付费,这个机制普遍评价不好。按项目付费就是数帐单,帐单拉长,就要派人审批,审批中不可避免的就产生了‘扯皮’现象。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改革付费机制。医改方案中提到:‘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完善支付机制,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付费等方式,建立激励与奖惩并立的有效机制。’我认为这是改革的大亮点。”

医疗机构体制如何完善?

对于医改总的指导思想顾昕解读道:“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盈利性和非盈利性分开”,这四个分开就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换句话说这是党的政策。这个政策是非常英明的。管办分开就是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指导方针,这个指导方针确实写进了意见稿,“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第七项,建立高效规范的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这一段话意思就是说医疗机构体制现在存在效率低、较为不规范的问题,需要想办法解决。”

建立和完善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

方案中提到“建立和完善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顾昕认为,所谓法人治理结构,首先医院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它要独立的为他的决策承担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而不是任何机构的下属或者上属。顾昕提出:“现在很多公立医院是各地卫生局的下属、直属机构,当然还有部属机构,像北京医院都是部属的,换而言之就是是政府机构的下属,由上面来任命,虽然也有法人代表,但是能否真正的独立呢?这很难讲,因为医院的很多决策都不是自己做出的。”

对于人们普遍关注的医疗机构用药来源问题,顾昕认为要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十分有必要。“现在公立医院用药是通过招标。不中标的东西不能乱用。而曾经的一次‘齐二药事件’,病人住院使用了招标通过的药品引起死亡事件,事件发生后家属医院、药厂、用药的配送商,却惟独没有卫生厅,而事实上在程序中,药品招标是由卫生厅招标办负责的。医院用药是被指定的,而卫生厅招标经过的多项程序,大批的专家表示药物没有质量问题、疗效较为显著,那怎么能只责怪医院呢?这个典型案例就说明了现有的制度不是独立的法人。那么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理事会制度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就比较可行,理事会由公立医疗机构的利益相关者组成,这个和企业董事会的组成略有不同。假定是公立的医疗机构,建立、出资者就有权任命理事成员,但不是所有理事都由他任命,出资者是一个利益相关者,可以任命几个理事来代表自己,还有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就是我们的雇员,医师代表、护士代表等。当然可能还有社区代表、公众代表、药品经销商代表等等,就是由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理事会。理事会聘请管理

层,换而言之就是院长和其他管理层都属于职业经理人,而不是干部。现在有些媒体报道很多院长抱怨自己四不像,既不是干部,也不是经理人,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其他的职位,角色界定十分模糊,这就体现了改革中不顺利、不规范问题。他们的准确角色定位十分必要。”

管办分离办法成为新期待

推进管办分离,能够促进我们医药卫生的监管体系的改革。新医改方案中提到,要求医院加强监管体系的完善,卫生行政部门要成为全行业的管理者或者监管者,成为监管者的前提条件是管办分离。“监管者不是任何人的上级,监管就是裁判员,包括制定规则。管办分离,一方面促进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医药卫生监管体系的改革,这是一箭双雕之举。”顾昕对此举表示十分赞赏。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济宁医学院院长吴广华认为,只有管办分离公立医院才能焕发活力,“现在部分公立医院的院长不是在担任院长,而是在担任官职,他们总是想办法稳住自己的位置,甚至谋求将来在政府部门充当何等职务,这恰恰是医疗卫生体制管办不分、政事不分弊端的体现。”吴广华认为,院长和官职是两码事。官是政府官员,负责制定宏观政策;而院长应该是法人治理结构中的一个分子,负责微观管理。医疗机构改革的重点包括三大方面,即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产权制度改革。但是,目前医疗卫生行业还是在实行计划经济中的套路,从院长人选的任免,到医务人员工资标准的制定,再到医疗机构产权的归属,全都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这个“婆婆”说了算。

吴广华强调说,医疗机构不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彻底脱钩、不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难以焕发活力,新医改方案提出的目标也将不可能实现。

医药分家难几分

医药分开应率先在社区医疗机构中试行

北京金象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军认为,“医药分开”呼吁了很多年,但因无法解决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而迟迟不能付诸实施。目前,药品销售零差价陆续在全国社区医疗机构中推行,为试行医药分开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北京的3000多家社区卫生站、2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行了药品零差价,这对北京的医药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

徐军建议,在北京这样的城市的社区卫生站中,不要再设置药房,要把这部分药房的功能转由社会零售药品企业来承担。如果坚持零差价的话,可以把差价补贴给社会零售药品企业。

同时,应继续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最基层的老百姓,特别是低收入人群,要先行实行医疗保险,满足这些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另外,允许社会零售药品企业和民营医疗机构公平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谁来给药品零售企业应有的肯定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说,他最关心的是新医改方案推行后,药品零售企业的命运如何。遗憾的是,新医改方案对药品零售企业只字未提。

目前,我国80%的药品销售份额被医疗机构所垄断,社会药品零售企业只占整个份额的20%。由于医药不分,以药养医成为药价虚高的根源。同时,医疗机构还垄断了公费医疗以及医保定点的资格,进一步制约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强化了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院在药品零售中的垄断地位。老百姓看病贵在所难免。

“我认为,衡量医改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广大人民群众对‘医’和‘药’这两种产品的价格及服务的满意度。”谢子龙说,医药市场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最后一个有着浓厚的计划色彩的堡垒,认真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四个分开”,是打破这个堡垒的必由之路。

谢子龙建议有关部门在修订新医改方案时充分重视全国34.1万家药品零售企业在平抑药价、为老百姓提供便利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给予药品零售企业应有的肯定,而不要再让药品零售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收支两条线和总额预付制的探讨

在基层的卫生医疗机构改革,方案提出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核定任务的基础上探索收支两条线和总额预付制的两个办法。收支两条线相当于政府行政干预的手段,总额预付制是通过购买服务实现医院的盈利,这两种方式从本质上讲,应该说是有很大的差异,或者是截然不同的,但是现在同时被列入医改可以探索的方向,这是为了平衡来自不同方面观点的结果。但是这样两个相互有矛盾的路径放在同一方案中,是否会对以后方案实施带来影响?

付费机制需引入竞争

顾昕认为,其实基层也好、非基层也好,公立医疗机构的运作道理都是相同的,也不存在基层另一种机制。如果我们对基层实行收支两条线,这是在许多医疗机构中建立一个行政化体系。实际上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机制,让医院成为独立的法人,为他自己的决策来负责,这是一种市场机制,要让它竞争起来。所谓有竞争、有活力,每个医院都是独立法人,大家一视同仁、一起竞争,哪家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好,资源就多,哪家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不好,资源相对就少,所有医院倒是应一起为更多的人好好服务。

顾昕表示,如果推行收支两条线,这是行政激励措施,社区医院继续自己收费,但是收到后就要把钱交给行政部门,由行政部门再进行分配。这样的管理体制有些人称之为“财务管理体制”,会出现体制混淆。实际上它是不同的组织来配置资源,这是行政化的方式。如果作为一个机构,单独的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内部有一个科室是管收费的,而另外一个是管支配的。一个组织内部收支两条线管理,这是组织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因为组织内部的管理制度和不同组织之间的资源配置体系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对于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经费的总额预付制,顾昕认为,这两种服务体系的预付方式并不相同。政府花费钱财来进行公共卫生服务,在此同时也要进行基本医疗服务,这两笔经费放在一起,再向某些机构来购买这两类服务,采取总额预付,这是一种购买方式,这和行政化的资源配置机制不太一样。当然具体来说,总额预付这种购买方式是否合适,能否有比它更好的方式,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我个人认为‘有竞争性的按人头付费’比总额预付制这个方法更好,如果总额预付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机构所在的地方,周围有多少人,就给一笔固定的额度,这个总额预付就没有竞争性,除非这部分人流动性较大,另外一种是在固定的环境下,预付的质量问题就没有竞争了,也就没有保障了。参保人可以选择医疗机构作为定点,谁吸引的人多就给的额度就高,这样就能促进竞争。这是两种不同的机制。这两个不同的机制现在都可以探索。”

收支两条线的实施存在技术问题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余晖表示,如果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立起来,只靠各个政府直接举办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远远不够,那么就要发挥现有的存量资源,包括其他的事业单位、厂矿企业、党政机关办的医院等,都应该视为为社区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很明显现在这些医院的产权不属于卫生体系管理,那么未来建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时候,作为一个卫生行政部门如何对这些机构进行收支两条线呢?这在操作上和技术上,也是没有办法执行。

除此以外,既然要管理这些医院,如果以所有者的身份来进行管理,那么肯定是没有办法履行意见里面赋予卫生行政部门未来对全行业进行监管的职责的。监管必须是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完全分开,否则没有办法保证监管的中立性。“这次《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实施方案中专门提到了医疗机构监管司,对公立医疗机构进行管理,同时执法监管这些医疗机构,这涉及到监管这碗水如何端平的问题,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模糊点。”

基本药物制度是否重返“计划经济”时代?

10月14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公布,其中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论述引起各方广泛关注。《意见稿》表明:政府将统一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统一制定零售价,并且规定各类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的比例,同时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药物报销目录,明显提高其报销比例。可以看出,基本药物的生产、流通以及使用的各个环节均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以政府为主导”是《意见稿》所描述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针对“以政府为主导”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业界也有不同的声音。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的一方认为,以政府为主导的“定点生产、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强制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医改所必须坚持的“管办分离”的基本原则不符,并且很可能导致医药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同时也为权力寻租行为提供了客观条件,有重返“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时代之嫌。

基本药物制度的产业意义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无疑将会引起医药行业一次巨大变革,制药企业将逐渐分化为两大类,即专利药或创新药生产企业与非专利药或普药生产企业。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所坚持的“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方向有其必要性与现实性,但为保证其顺利实施,我们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阻力,提前制定应对之策。

“保证人人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医改总目标决定了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必须坚持其“公益性”,而要坚持“公益性”,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众所周知,市场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却很难自发实现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对于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来说,更是如此。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我国也早已建立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但由于并未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同时与之配套的政策也未落实,导致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流于形式,并未真正起到保证基本药物可获得性和降低居民药品费用支出的作用。而医疗服务体系改革与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滞后,则是造成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流于形式的更深层次原因。

基本药物制度的改革与实施必须与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同步推进。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已日渐明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基本合作医疗保险的“三险合一”,报销比例不断提高,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将是一个大的趋势。而以“政事分离、管办分离、医药分离、赢利与非利性医院分离”为指导原则的医疗体系改革却举步维艰。《意见稿》中并未明确提出针对医疗体系改革“四分离”的具体措施,如果医疗体系的改革不能实现“四分离”,那么基本药物制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从有关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企业的报道来看,定点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的积极性很高,但试点医院并不积极,在政府补贴不到位的情况下,强制提高试点公立医院基本药物的用量显然不能持久,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对于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的巨大影响。

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定点生产企业和统一配送企业的确定直接关系到部分企业的生死存亡。为了使产品能够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了能够成为基本药物的定点生产企业,为了能够成为基本药物的配送企业,一部分企业肯定会不惜代价对重点政府部门与重点工作人员进行公关,如何保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则是对政府部门的又一次严峻考验。

实践证明,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建立决策、执行与监督的制衡机制是防止腐败的有效措施。基本药物目录、定点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的选择标准、评估过程以及最终的评估结果必须要通过信息平台予以公开,并且接受相关企业、医疗机构和消费者的监督。同时,招标定点生产和配送企业的周期不宜过短,否则一方面企业疲于应付,将增加企业不必要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与生产规模的扩大,2~3年为一个招标周期比较合适。

如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统一采购、定点生产与统一配送以省为基本单位,很容易滋生地方保护主义,形成条块分割的医药市场,不利于医药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所以,建议国家基本药物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购、定点生产与统一配送,这样企业也容易形成规模、降低生产成本,造就一批全国知名的大型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无疑将会引起医药行业一次巨大变革,制药企业逐渐分化出的专利药或创新药生产企业与非专利药或普药生产企业获利方式势必不同。专利药生产企业主要依靠大量的研发投入,通过新药上市后的较高定价来获利,而非专利药生产企业主要依靠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来获利。前者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新药研发能力,后者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生产规模。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医药资源将向优势企业集中,产业集中度提高的步伐将大大加快。那些具有一定规模与知名度、普药品种系列比较齐全的大型企业将不断发展壮大,而那些既无能力进行新药研发投入、又没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将不断消亡,一场行业内的洗牌将不可避免。

第2篇:医疗物资保障方案范文

县医疗保障局局长 XXX

(年 月 日)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我县医疗保障局自组建以来召开的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通报全县一季度门诊统筹定点村卫生室监督检查考核结果,下发考核不合格定点卫生室处罚决定,进一步规范当前门诊统筹相关业务,安排部署村级医疗机构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专项行动。县局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起到提高思想认识,勇于纠偏改错,凝聚人心力量,促进当前工作的作用。刚才,何伟同志就规范开展门诊统筹业务,抓好打击欺诈骗保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形势,明确使命担当

组建医疗保障部门是在当前全国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医疗服务费用过快增长、医保基金收支压力日益增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而举步维艰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必然产物,是党和国家做出的重大改革举措。各级医疗保障局肩负着医改政策制定调整、医疗保障管理经办、医保基金监督管理、药品材料招标采购、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定点机构准入监管等六大主要职责。能否切实履行好这些职责,不仅事关医疗保障工作的成败、更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权力越大则责任越大”。我县医疗保障局自3月15日成立以来,顶着办公用房严重不足、人员经费双不到位等重重困难,依靠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关怀和指导,有关部门单位的支持和帮助,迅速投入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很快完成了机构和人员的归拢集合,确保了机改期间队伍不散、业务不断、秩序不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局决心深入贯彻中省市医疗保障工作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履行医保部门的神圣职责,严格执行医疗保障政策规定,着力查找当前医保工作中存在的顽疾和短板,采取有效措施堵漏洞、强监管,对各类违规违法行为重惩处、严震慑。今天,我们公开曝光门诊统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处罚了约占全县定点村卫生室总数十分之一的考核不合格卫生室,就是要向大家表明一个态度,凡是医保部门出台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相关单位必须不折不扣、严格执行,不符合标准甚至违法乱纪的必按照“零容忍”的态度处理到位,直至清理出医疗保障队伍。这一点,我说到做到,请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监督检验。

二、严守法律底线,杜绝欺诈骗保

医保基金监管是医疗保障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当前医保部门的首要政治任务。国家医保局组建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以曝光“辽宁沈阳骗保案”为抓手,通过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不断跟进报道案件查办情况,社保、医疗、法律专家及时出面解析评论,迅速引起了全社会对欺诈骗保行为的广泛关注,拉开了全国集中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的帷幕。目前,这项活动在全国已进入“回头看”阶段。由于我省在查办案件和追缴基金数额方面全国排名靠后,省医保局决定从今年4月开始再次组织开展打击欺诈骗保 维护基金安全集中宣传月和专项治理活动。为充分发动群众提供案件线索,国家医保局联合财政部出台了《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各省市也分别制定了奖励办法,设立了奖励资金,层层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我市设立的奖励资金20万元日前已到账,群众主动参与举报的积极性正在逐步提高,案件线索在不断增加。另外,在打击欺诈骗保手段方面还设立了国家、省、市范围飞行检查制度,国家医保局通报的三批24家医疗机构骗保案例,有4起案件是国家医保局飞行检查发现的。最近,省医保局在安康市查处了几家骗保的医疗机构,其中就在一家诊所查实几年累计骗取医保基金总额超过了100万元。这些案件充分说明,随着打击欺诈骗保的手段不断创新、群众积极性参与度的不断提高,欺诈骗保行为将无藏身之处,必将应验这句话“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可能现在还有心存侥幸的个别村卫生室,自认为骗取门诊基金金额小、时间跨度大、做些假账查不出来。我说,这只是没到时候而已。县局已决定印制一批打击欺诈骗保监督举报电话宣传画,配发张贴到全县所有医疗机构,也准备申请设立县级举报奖励基金,相信必将促进本县打击欺诈骗保活动向更深更高的层面发展。目前医疗保障部门对欺诈骗保案件均实行“顶格处理”,即取消医疗机构定点资格,三年内不接受再定点申请。如涉案金额达到立案标准的还要移交公安司法部门依法惩处。在这里,我要告诫有欺诈骗保行为的单位,切莫做泾阳历史上欺诈骗保案的“首犯”。

三、规范医疗服务,提高工作质量

第3篇:医疗物资保障方案范文

应急医疗救援保障范围应急医疗救援保障涵盖了平时自然灾害、非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灾害、恐怖袭击)等医疗救援,在战时的应急医疗救援还包含各种武器所致的战创伤。比较常见的有以下4种情况。1.2.1自然灾害天文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森林火灾等。地质灾害包含地震、泥石流、滑坡等。1.2.2事故灾害火灾、放射事故、化学危险品、生化灾害、交通事故、矿难等。1.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1.2.4恐怖袭击事件如2013年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赛接连发生2起爆炸袭击事件,因赛事设有紧急医疗服务部门,爆炸发生后即刻进行了医疗救援。

2医学工程在医疗救援中的应用方法

虽然医疗救援的主体是医务人员,但医学工程人员和医学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在医疗救援中不可或缺,而要做好医疗救援的保障必须要有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的强力支撑。

2.1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特点临床(医学)工程是生物医学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医院中与医疗、护理、药学并列为4大支柱,是医疗质量安全与效率的必要技术保障。学科研究领域主要是医学装备的管理以及与临床共同开展医学工程科研2个方面,其特点是工程技术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管理与科研工作的中心是临床需求。医学装备管理包含物流供应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和维修保障等工作,医学工程科研方面主要有医学装备管理、物理作用的生物效应、医学装备改进与研制3个方向。

2.2临床医学工程在应急医疗救援中的应用实际救援中派往前线的医疗人力资源往往受限,应急医疗救援体系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应该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发挥救援医疗资源的作用,提高医疗救援效能并保证医疗质量。而医学工程技术是医务人员最可信赖的助手,理应成为医疗救援的重要手段。成功的应急医疗救援需要4个条件:(1)高效的组织指挥:需要对现场信息进行收集与研判、救援力量的组织和编配以及制订合理的救援实施方案;(2)实施正确的医疗救治技术:这是医疗救援的基础和软件;(3)适用、齐备的装备药品器材:这是医疗救援的硬件条件;(4)自身保障设备设施和条件。根据临床医学工程的自身特点与上述医疗救援保障的关键点,若要在医疗救援中使用医学工程技术,应从救援装备的管理和科研2个领域入手。从应急医疗救援全程来看,医学工程的作用可体现于日常备战、应急响应、展开部署、医疗实施、总结分析5个阶段。

3国外医疗救援中医学工程的应用

3.1医疗救援装备物资管理高效的医疗物资调配是应急医疗救援的重要保障,也是临床医学工程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外学者对灾害救援时医疗物资供应链进行了研究,例如研究了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模型。

3.2对现有设备的改造利用由于医工工程师熟知医疗设备构造,一方面能在救援现场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能在物资匮乏的灾区将手中设备“变废为宝”。,利用手机进行显微成像。通过人手一部的手机和简单的光学组件,再加上LED发光二极管,就能十分有效地对疟疾和肺结核进行检验,这种设备较常规光学显微镜而言不仅方便携带,并且更容易获取。

4我院医学工程在医疗救援中的应用实践

我院组建有部级医疗救援队和应急医疗分队两级医疗救援队,开展临床医学工程研究的有野战外科研究所(以下简称外研所)和医学工程科(以下简称医工科)。外研所包含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交通医学全军重点实验室。由于2个部门的各自特点,在将医学工程方法应用于应急医疗救援实践中时,外研所主要方向在多发伤救治技术、交通事故生物效应的研究和急救装备器材的研制上,医学工程科则侧重于救援装备器材物资的管理工作。历经多年努力,探索出如下成果。

4.1日常备战阶段4.1.1依据灾害种类制订救援装备配置预案我院部级医疗救援队设有战备物资仓库,物资管理规范、准备充分。装备配置可参考2008年卫生部制定的《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它是应急医学装备配置的参考标准,包括救治装备和常用药品、传染病控制类装备、中毒处置类装备、核与放射处置类装备、队伍保障类装备等。4.1.2依据灾害种类制订救援物资供应预案我院医工科也依据灾害种类制订救援物资供应预案,例如《医工科重大地震预案》,并与若干供应商签订应急供应协议,使急救设备、器材的应急供应更及时高效。我院医工科依据灾害种类制定的耗材库。4.1.3合理管理专用和通用急救设备,确保设备的待用状态专属国家医疗救援队的急救设备有时可能长期闲置于仓库中,但医工人员依然要坚持按计划定期对急救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确保设备的待用状态。同时医院其他急救设备也是医疗救援装备的后备,这些平时运行在临床一线的急救设备需要医工人员与临床使用人员协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随时可以进入救援一线。随着智慧医院的建设,未来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实时监控急救设备的工作状态。4.1.4救援装备的安装使用培训通常救援装备器材是为救援现场量身打造的,与院内急救设备有差异,需加强对救援队的培训。我院医疗救援队定期卫勤演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即是按实战要求进行救援装备器材的安装使用培训与演练,确保在救援现场能迅速安装救援设备、熟练使用救援器材,保证救援质量。

4.2应急响应阶段(1)运用医学工程技术手段收集获取信息,缩短响应时间,帮助研究判定情况,为救援组织指挥提供依据。我院外研所2013年研制出交通事故现场信息采集系统收集新技术,通过对交通事故现场建模,使用无人飞行器与机器视觉探测技术,实现交通事故现场信息的远程采集,能在救援队出发前获知现场情况,有助于准确配置救援人员与装备,提高救援的成功率和效率,开创了一种医疗救援的新模式。(2)通过制订预案,高效完成了救援队的物资供应。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我院迅速启动应急医疗救援预案,第一时间组成芦山抗震救灾医疗队,1h内完成人员、物资准备,成为进驻灾区的第一支省外医疗队。医疗队共携带价值200万元的先进手术器械、医疗设备和价值20万元的药品,展开后即是一个功能齐备的野战医院,可完成各类急救手术。

4.3展开部署阶段4.3.1通过机动医疗单元展开,将医院移至现场通过学习国外经验,我国建设了“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民船改装医院船、海域救生浮台等海上医疗单元。在陆上,我军各卫勤单位已掌握利用方舱医院、帐篷医院、野战手术车作为机动医疗单元。方舱医院具有模块化易连接扩展的优点,在2010年玉树地震救援中得以充分展现。在芦山抗震救灾期间,我院医疗队的野战手术车在老百姓家门口实施了现场手术。我院外研所研制的野战救护车、两栖装甲救护车,其他单位研制的卫生列车均是各具特点的新型机动医疗单元。两栖装甲救护车是在水陆坦克基础上改装而成的,配备有可伸展式双层担架床及先进的医疗设备,设计时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因素,救护舱室做隔音降噪处理,舱室温度可调,为实施救治与运送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4.3.2现场医疗平台的搭建应急救援中需要医工、医护人员一起在灾害现场搭建帐篷、医疗平台,安装手术床、医疗设备,安装供电、空调、供氧设备,以及安装调试通信设备。经过日常备战阶段的培训演练,快速搭建医疗平台,为挽救生命赢得时间。4.3.3远程医疗系统的搭建与维护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可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是高效利用医疗专家资源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救援现场运用远程医疗系统,同样需要医工人员进行安装与维护。

4.4总结分析阶段(1)其他专业人员可以与医工人员一起总结分析,优化救援路径、流程,帮助建立快速高效的医疗救援体系。(2)灾害人体效应的医学工程研究:我院外研所开展交通事故的生物效应研究,仿真分析了交通事故导致各种伤害的原因,对于医疗救援与设计交通事故防范系统都具有实际价值。(3)研究如何将医学工程技术方法用于应急医疗救援,解决救援中遇到的难题。

5结语

第4篇:医疗物资保障方案范文

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6号)、《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__年)(国发12号)》规定,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云发17号)、《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实施方案(—20__年)》(云政发199号)要求,按照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和要求,为积极有序地推进我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逐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覆盖面,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乡全体居民。

(1)扩大城镇职工医保覆盖面。,将现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濒临破产的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实现医疗保险待遇与企业缴费脱钩。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灵活就业人员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或城镇居民医保。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参保费用由政府给予适当补贴。20__年,城镇职工医保参保率在85%左右的基础上提高到90%以上。

(2)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困难企业在职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确有困难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参加城镇居民医保。20__年,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在79%的基础上提高到90%以上。

(3)进一步巩固提高新农合参合率。新农合制度覆盖农村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有困难的农民工,可以自愿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20__年,新农合参合率在93%的基础上提高并稳定在95%左右。

2、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1)落实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合补助。,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120元;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20__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具体补助标准按照国家要求落实,个人缴费标准按省政府制定标准实施。

(2)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城镇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在3.5万元的基础上提高到4.5万元;提高到5万元;20__年提高到5.5万元。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在10万元的基础上提高到12万元;提高到15万元;20__年提高到18万元。城镇职工医保(含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达到我州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以上。

城镇居民医保启动,最高支付限额为1.6万元,在1.6万元的基础上增加0.4万元达到2.0万元;20__年,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达到3万元。通过逐步推广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力争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达到我州居民年平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

20__年,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3万元以上,达到我州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6倍左右。

(3)提高参保人员住院费报销比例。20__年,城镇职工医保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从的69.5%提高到75%左右。城乡居民医保住院费平均报销比例从47%提高到60%左右;新农合参合人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乡(镇)级明显高于县级,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在38.16%的基础上提高55%到左右。

(4)开展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完善新农合门诊统筹。,在全州三县(市)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

3、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

(1)逐步提高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层次。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实现州级统筹。

(2)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防范机制。按照国家各类医保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使用的监管,合理控制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的年度结余和累计结余。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当年统筹基金收入的15%左右,累计结余原则上控制在6个月—9个月均支付水平。合理控制城镇居民医保统筹基金的结余水平。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率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

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调剂金制度、医疗保险政策落实督查评估制度和基金监管制度,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社会监督,基金收支和管理情况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4、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家庭成员全部纳入救助范围,资助城乡所有五保户、低保家庭成员、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以及边境一线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农村居民的参合费和参保费。按照城乡医疗救助一体化的原则,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报销的基础上,取消病种救助限制和救助起付线,提高救助封顶线,扩大救助范围,简化救助审批和资金发放程序。到20__年,城乡医疗救助最高限额提高到5000—8000元。

5、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

(1)健全基本医疗保障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州、县(市)、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四级医疗保障服务网络建设,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制定我州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实施办法,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建立健全完善新农合参合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操作办法,简化到县域县外就医的转诊手续。健全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管理制度,启动新农合建卡及全州统筹“一卡通”工程,在全州“一卡通”的基础上,实施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一卡通”工程,逐步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直接结算,20__年实现全州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目标。

(2)创新医疗保障服务制度。研究探索医保经办机构与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机制和付费方式改革,合理确定 药品、医疗服务和医用材料支付标准,控制成本费用。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一网通”经办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逐步整合经办医疗保障经办资源,在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探索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医疗保险管理服务。

6、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障补充机制

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障的补充保险机制,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探索开展城镇职工、城镇居民补充医疗保险试点、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试点,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并逐步推广实施,逐步解决城镇和农村各类参保人员按规定报销后自付医疗费用仍然过高的问题。继续抓好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完善职工医疗互助金管理。鼓励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人群要求的健康保险产品,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等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7、制定我州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求及我省实施国家基本制度方案,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机制,制定我州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使用和监管等各项配套措施。研究制定我州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8、逐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促进医药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发展统一配送,实现规模经营;鼓励零售药店发展连锁经营,向农村配送质优价廉的药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药品价格。依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以村卫生室为主体、农村零售药店为补充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建立乡镇药品协管站,做到人员、场地和经费三到位,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和过期失效药品行为,确保广大农民用上安全放心的药品。完善执业药师制度,零售药店必须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或其他依法通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为患者提供购药咨询和指导。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除品、、免疫计划用疫苗、免费治疗的抗结核药、抗麻风病药、抗疟药以及计划生育药品等按国家有关法规、规定执行外,全部纳入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目录的,按照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工作方案,由确定的药品集中采购机构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药品和选择配送企业。

在国家规定的零售指导价格幅度内,省物价局根据招标形成的统一采购价格、配送费用等政策,确定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具体零售价格。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统一配备基本药物,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实行按照购入价格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

制定和落实财政对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偿政策,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确保政府补助政策落实到位。制定基本药物储备管理办法,完善基本药物储备制度。

9、完善补充我州增补目录,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

结合我州地方用药特点、地方病用药需求、地方财政支付能力和医疗保障水平,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增补目录基础上逐步完善我州增补品种。把我州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品种作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补充进行增补,根据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有关规定,调整我州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将我州增补品种纳入州级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报销范围,把州傣医院的傣药制剂纳入我州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新农合报销范围。完善基本药物医保报销政策,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年内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政府举办的3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其他各类医疗机构要将基本药物目录作为首选,并按照规定比例使用。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均应配备销售国家基本药物,患者可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逐步健全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1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国家制定的建设标准和规范,争取将我州符合国家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要求的县级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纳入国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3年建设规划。

根据国家《县医院、县中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指导意见》,制定、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到20__年,按照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规模,每个县至少有1个县级医院、2个中心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的相关要求。建成覆盖全州的村卫生室服务体系,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室。使中心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形成资源互补、布局合理的格局,方便群众就医。

(2)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到20__年,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建设3个左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据审定的规划继续加大地方投入,逐步完善我州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

(3)充分利用各种医疗卫生资源,逐步构建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根据社会、经济、人口的发展状况及农垦系统医疗机构移交地方管理的实际情况,加强调研、摸清情况,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对其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通过签订医疗保险定点服务协议的方式,由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等渠道补偿。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办诊所或个体行医。

1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1)组织实施国家、省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规划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加大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实施招聘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项目,使我州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执业医师。受聘医师服务期限为5年,享有中央财政每年2万元和省财政1万元的补助;按国家、省政策规定,受聘期满后,经考核合格,转入单位编制内人员正常管理,不再核发项目经费。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培训工作。积极争取省级投入支持,力争用3年时间,培训680名在岗乡村医生。定期培训乡镇卫生院内儿、外科、妇产科、麻醉、医技等专业骨干医师和村卫生室骨干村医;完成40名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乡镇和社区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等工作。

(3)完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服务基层。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岗位管理、绩效工资等人事 分配制度改革。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工作。对志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由政府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研究制定有关政策和管理办法,鼓励公立医院退休专家、专业医师到私立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继续工作,缓解私立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人才紧缺问题。

(4)建立城市卫生服务资源支援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制度。组织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市)级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组织州、县(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轮流定期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帮助开展医疗服务和技术培训。建立州、县(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有关制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继续实行城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新聘用人员在获得医师执业证书后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1年,同时在申报中级、高级职称前必须到农村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累计服务1年的制度。利用“西部人才培养”项目,继续在县(市)选派基层卫生人员到省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

(5)制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并启动试点工作。到20__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达20%以上。

(6)进一步完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充分利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20__年完善已覆盖的州、县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会诊体系,发挥远程会诊体系的作用,开展远程教育,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13、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

(1)改革乡镇卫生院补偿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由各级政府按照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按照定额定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落实补助政策,补助标准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核定。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经费纳入县(市)级财政预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价格,按照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成本制定;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后,药品收入不再作为农村卫生机构经费的补偿渠道,不得接受药品折扣。积极探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等管理方式。

(2)完善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补偿机制。对村卫生室医生的补助在现有收入基础上适当提高。年收入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不低于现有收入水平。收入通过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政府补助3个渠道获得。

14、转变基层卫生服务运行机制

(1)转变服务方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大力推广以傣医药为主的中医民族医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转变乡镇卫生院服务方式,以农村居民的健康需求为导向,完善新农合制度,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巡回医疗,提高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服务水平。优化配置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病人流向趋于合理,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方便群众就医。

(2)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继续完善乡镇卫生院业务、人员和经费的县级管理制度。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以服务人口、工作项目等因素核定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卫生人员执业资格准入规定。健全完善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开招聘制度、全员聘用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做到以事定岗、以岗定人、竞争上岗,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的考核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分级诊疗标准,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探索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州、县(市)医院双向转诊和委托管理机制。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

(1)规范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以社区和乡镇卫生院为依托,逐步建立以居民健康电子档案为基础的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通互联、信息共享、使用便捷、利于监管的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推行实施规范的管理模式。20__年,城镇居民规范化建档率达到90%以上,农村居民规范化建档率达到50%以上。

(2)实施重点人群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婴幼儿保健服务。为0-36个月儿童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3年至少随访8次,管理率达到80%;对每名0-28天的新生儿家庭访视1次,访视率达到85%。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对0-6岁儿童建卡建证,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和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开展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为每名孕产妇孕期至少提供5次保健服务和1次产后访视,管理率达到85%以上。

开展老年人健康指导服务。对行政区域内6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每年进行1次老年人健康管理,管理率达到50%以上。

开展慢性病患者健康指导管理服务。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提供防治和健康服务指导,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季度至少随访1次,每年随访4次,管理率达到30%以上;每季度至少对糖尿病患者测指血1次,对其进行健康评估和病情监测,管理率达到30%以上。

对重病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症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每年度至少随访1次,同时进行病情评估和督导服药,管理率达到60%以上。

(3)增强传染病防控能力。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登记并报告行政区域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及治病管理服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发现的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及时进行报告,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负责可疑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

(4)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为居民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宣传材料,针对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主题开展健康宣传活动,明确每年的具体工作任务。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利用电视台和其他媒体加大对健康知识的公益性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16、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按省统一部署和要求,为8岁至15岁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85%以上;按省政府下达的任务数,为47500名35岁至59岁农村妇女免费进行宫颈癌早期检查;按省政府要求,完成对乳腺癌早期检查任务;为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孕前3个月和孕早期3个月补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提供医疗补助,并最终达到免费住院分娩的目标;实施“光明&8226;微笑”工程,按照国家、省计划为全州具备手术适应症的白内障和唇腭裂患者进行免费康复手术。

(2)继续推进农村环境卫生建设工程。加快农村改水改厕进程,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按省安排,完成农村卫生厕所建设,普及率达到20%以上;建设完善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网络,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质量和卫生防疫效果。

17、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编制、完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并对设施条件重点加以改善;加强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加强对鼠疫、霍乱、肝炎、结核病、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和疟疾等传染病的防控。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落实传染病医院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政策。

18、落实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各级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按照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各级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逐步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__年不低于20元,应由州、县(市)承担的部分,按州级30%、县(市)70%的比例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

(五)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19、研究制定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的有关政策

编制、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在规划指导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各级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主要功能等。对不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布局欠合理的公立医院进行股份制改革或积极稳妥地转制为民营医院。制定公立医院转制政策措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

完善和落实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多元办医格局。鼓励发展规范的民营医院,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医院建设;允许保险机构参与州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改制重组。按省有关规定,研究制定民营医院在土地、税收、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考评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的同等待遇或优惠政策,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管等方面一视同仁。

20、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构

公立医院要坚持公益性和社会效益的原则,以病人为中心。探索建立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管理体制。开展医院法人治理改革试点,明确院长选拔任用和岗位规范;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度,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和执业方式。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推广实施“一本通”就医管理模式,减少重复检查,减轻患者负担。研究建立州、县(市)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办医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切实把优质医疗资源服务延伸到基层。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探索建立公立医院评价制度,全面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发展医疗执业保险,化解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按省安排部署,稳步推进改革。

21、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加大政府投入,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3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2个渠道;由各级政府承担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等公共服务经费。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院投入倾斜政策,研究制定对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等特色优势医院的投入政策和具体补助办法。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有效途径,规范医疗和收费行为,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不得接受药品折扣;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在成本测算的基础上核定我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完善医院补偿机制,逐步解决“以药补医”的问题。

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10%。鼓励探索建立医疗服务定价由利益有关方参与协商的机制。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协调各项改革工作。州级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省和州委、州政府的有关要求,抓紧提出相关配套文件的贯彻落实意见。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综合协调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药价格核定及监督管理等工作。卫生部门要做好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工作。财政部门要抓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财政投入的落实工作。其他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改革。各县(市)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相关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积极组织推进各项重点改革,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加强统筹协调

各县(市)、各部门要从改革大局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建立健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协调机制,统筹安排各项重大医改任务。加强医药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整合相关部门医药卫生服务资源,逐步实现全州医药卫生信息共享。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建设为着力点,探索研究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并网互联和“医疗信息网”与“医保信息网”并网互联等技术方案,并研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统筹利用各种资源,适时推进“一网通”工作。

(三)加强财力保障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医药卫生体制重点改革所需资金,确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实施。政府对卫生投入的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要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严禁违法违规使用资金。初步测算,—20__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需投入医改经费8500亿元。

(四)加强宣传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定分步骤、分阶段的宣传方案,利用各种媒体和有效手段,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加强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要意义、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和政策的宣传,及时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认真总结、宣传改革经验,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五)开展改革试点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一些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总结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开。要研究制定具体改革的试点方案,从开始,选择条件好、代表性强的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改革试点工作。

第5篇:医疗物资保障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医改方案 医疗保障 全民医保 医疗保险 医疗公平

1强化各级地方政府对医保的责任是提高医保水平的基础

为了实现医改的目标,经初步测算,2009年~2011年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入3318亿元。按照这一要求,各级地方政府需要投入5182亿元,占总投入的60.96%。因此,需要加大地方政府的投入。资金投入的保证,是维护医疗服务公益性的制度和物质基础。为了全民医保目标的实现,首先,必须强化地方政府对医保的投入责任。新医改方案在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了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等目标,并明确指出:到2010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需提高到90%以上。如果地方政府投入不到位,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目标就不能实现。所以,必须强化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责任。将地方政府财政投人落实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察范嗣,医保资金不能按时足额到位者,应追究地方政府责任。其次,强化对医保资金运行的监管。加大政府投入是全民医保的重要保障,但是,如果不加强监管,投入的再多,也不能使百姓受益。因此,应对医保资金使用过程进行全面监管,明确医保资金的投入数额、使用去向、落实情况,确保医保资金不被挪用或贪污。

2医保投入既要因地制宜,又要体现公平性

新医改方案提出了“全民医保”的目标,但必须面对地区问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中国地域广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差距大,实现全民医保难度很大,在全国建立起统一的、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险制度更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只有因地制宜,分步骤、分阶段逐步推进,才能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

首先,医保投人要因地制宜。在有限的医疗资源里,应优先保证偏远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对于贫困地区,应加大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同时监督地方政府优先保证医保投入,这样,才能保证贫困地区的群众也能有医疗保障,实现医保的公平性。

其次,医保资金统筹标准要因地制宜。2009年7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要求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左右。提高支付限额有助于提高医保水平,但全国统一的比例实际上使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和农村地区居民所能享受的医保待遇低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和大城市,使本来就不均衡的地区和城乡间的医疗待遇更加悬殊。因此,应该结合各地的平均工资和城乡差异制定不同的参照倍率,让农村地区和平均收入较低的地区提高的倍率更大一些,让大城市和平均收入较高的地区提高的倍率稍小一些。

第三,医保制度既要因地制宜,又要逐步实现三种医保的统一。我国现有的种基本医保制度,在制度设计上分别以城乡不同人群为覆盖对象,各相应险种政策不一,在保障待遇上差距较大。这种分散化的医保体系,造成了不同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不衔接,增加了医保制度的管理费用,也造成了严重的不公平。为了使新医改方案设计的全民医保早13实现,应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逐步解决不同制度间的衔接、合并问题,逐步建立城乡居民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城乡经济差距不太大的地区应该优先考虑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合并,然后逐渐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接轨;城乡条件差距大的地区,首先要认真考虑不同制度间的衔接问题,待条件成熟后,再将不同制度合并。

3加强医保机构自身能力建设是提高医保水平的关键

新医改方案对医保报销上限的提高,意味着医保水平的提高。但是,医疗保障本身改变的是医疗费用的分摊方式,并不具备降低医疗费用的功能,如果对医疗机构缺少有效的监督,有限的医保资金必将不能应对医药费用的增长。伴随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经办机构能力不足的问题日趋明显,如何进一步加强医保机构的能力建设,是医保水平能否提高的关键。首先,要加强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引进,实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其次,加强医保工作人员管理,加强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第三,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对医保的宣传,像商业保险那样,上门服务,使医保对象充分了解政策,以此应对逆向选择。第四,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使之足以控制和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和药品供应商的行为,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

4发挥医保的就医引导功能,引导居民到基层医院就医

基层和农村医疗机构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远不及大医院,因此,患者大多选择到大医院就医。新医改方案重点面向基层,但这种调整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为此,必须发挥医保的就医引导功能,积极引导居民到基层就医。首先,在医保管理方面,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将城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扩大医保范围的病种,提高门诊保障水平。其次,要大幅提高在基层医院就医的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额度的上限,吸引患者到基层医院就医。第三,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加强群众对基层医院的信任。目前最实用最便捷的方法是专家直接下基层门诊,新医改方案中允许医师多点执业为充实基层力量提供了可能。这样,既可以解决群众对基层医院的信任问题,还可以建立起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基层医院医生的水平。同时,应发挥大医院的优势,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到大医院进修、实习的机会,逐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救治能力。

第6篇:医疗物资保障方案范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定点医疗机构)是指经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并经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具备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资格审定应综合考虑区域内医疗机构的分布、规划、功能、服务质量、服务成本,以及区域内医疗保险需求,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平、公正、公开;

(二)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并便于管理;

(三)兼顾中医与西医、专科与综合,注重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

(四)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控制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

第四条以下类别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或经军队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有资格开展对外服务的军队医疗机构,可申请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资格:

(一)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

(二)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妇幼保健院(所);

(三)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四)诊所、中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

(五)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六)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设置、登记注册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第五条定点医疗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

(二)遵守国家、省有关医疗服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有健全与完善的医疗服务管理制度;

(三)严格执行国家、省物价部门规定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并经同级物价部门监督检查合格,有健全的财务制度;

(四)严格执行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规定,建立与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服务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一定的专(兼)职管理人员。

第六条愿意承担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执业许可证副本;

(二)大型医疗仪器设备清单;

(三)上一年度业务收支情况和门诊、住院诊疗服务量(包括门诊诊疗人次、平均每一诊疗人次医疗费、住院人数、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平均每一出院者住院医疗费、出院者平均每天住院医疗费等)等书面材料;

(四)符合医疗机构评审标准的证明材料;

(五)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和物价部门监督检查合格的证明材料;

(六)军队医疗机构在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证明材料;

(七)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统筹地区医疗机构定点资格由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审定,并将取得定点资格的医疗机构名单报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主管部门备案。

在肥中央驻皖及省属医疗机构定点资格由省劳动保障厅负责审定。

第七条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的申请及提供的有关材料,对照定点标准,会同卫生、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和物价等有关部门组织人员对医疗机构定点资格进行实地审查。审查合格的由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发《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证书》和《定点医疗机构标牌》,并向社会公布,供参保人员选择。

《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证书》和《定点医疗机构标牌》由省劳动保障厅统一制定。

第八条医疗机构取得定点资格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与其签订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服务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及协议期限。一方违反协议,另一方有权解除协议,但须提前3个月通知对方和有关参保人。

协议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医疗服务人群、范围;

(二)医疗服务内容、水平与质量;

(三)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包括结算方式、时间和支付标准、结算范围和程序;

(四)医疗费用的审核、管理和控制措施;

(五)有关责任和制约措施;

(六)其他事项。

协议签订后,医疗机构方可为参保人员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或解除、终止协议的,应报同级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九条取得定点资格的医疗机构可供统筹地区参保人员就医选择。参保人员可选择不同层次的定点医疗机构,其中至少应包括2家基层医疗机构(包括一级医院以及各类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根据本地实际,确定并向社会公布可供参保人员就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和等级,鼓励参保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

第十条定点医疗机构要求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服务协议期满后继续作为定点医疗机构的,应当在协议期满前2个月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规定重新办理有关手续。

逾期未提出申请的,视作自动放弃定点医疗机构资格,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自协议期满之日起终止其所有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业务,收回《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证书》和《定点医疗机构标牌》,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参保人员应凭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一制定的医疗保险证(卡),在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或按相关规定到定点零售药店购药。

除急救抢救外,参保人员在非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费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十二条参保人员在不同等级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的比例应有所差别。其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商卫生行政部门按参保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分别确定。

参保人员转诊、转院管理办法,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定点医疗机构应协助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做好参保人员就医、定点医疗管理服务工作。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诊断、治疗及医疗费用等资料实行单独管理、单独建帐,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及时、准确地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提供参保人员就医信息。

第十三条定点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服务、医疗收费等内审制度和监控机制。不定期公布定点医疗机构费用信息,特别是要加强大型检查治疗和特殊医用材料使用信息与费用信息的。要保证参保人员的消费知情权,使用自费药品、医疗服务项目要征得参保人员或亲属(委托人)的同意。

参保人出院时,定点医疗机构应及时向其提供住院期间各项费用清单,并经参保人员或亲属(委托人)签字。

第十四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员医疗费用的检查和审核。定点医疗机构有义务提供审核医疗费用所需的全部诊治资料及帐目清单。

第十五条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按照协议约定,及时足额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医疗费用。对不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第十六条参保人与定点医疗机构人员因就医发生纠纷时,定点医疗机构应及时处理。对处理不服的,可视不同情况分别提请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第十七条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组织卫生、财政等部门负责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年度考核工作。研究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制度和奖惩约束机制。

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服务行为的日常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查处,重大违规行为要逐级上报。

第十八条对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行为的认定及查处应遵循严肃、慎重、定性准确的原则。定点医疗机构发生下列违规行为,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会同卫生等行政部门及时予以查处,并列入年度考核:

1、对初次发生的分解住院、挂床住院、降低入院标准住院行为采取核减或追回当次所拨付的费用。

对推诿病人的定点医疗机构提出批评和整改意见,并做出记录。

对冒名住院,除追回基金损失外,应将被冒名参保人员列入重点监控对象,通报定点医疗机构和参保单位。如属医患串通,责令定点医疗机构对有关医务人员做出批评教育或行政处理。

对滥用药物、分解收费项目及超标准收费所导致的基金支出予以核减或追回。

2、对发生虚假住院、串换药品或以药易物、诱导住院、虚假和转嫁收费等严重违规行为,以及多次分解住院、挂床住院、降低入院标准住院的行为,除追回拨付的费用外,视情节可处以1-2倍核减。核减金额从当月应拨付的费用中扣除,同时责令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整改。

3、定点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及相应的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参保人员个人自费比例。对超过确定比例的定点医疗机构,予以通报批评,并在医疗费用结算时视情扣减。

4、对多次违规或严重违规的定点医疗机构,发出书面整改通知书,限期3-6个月整改,并予以公布。

5、对发生违规行为情节严重且拒绝整改、或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定点医疗机构,取消其定点资格,并予以公布。

6、对定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伪造病历等骗取医保资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规定处理,处理结果应向社会公布。对造成违规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视其违规情节,可采取责令检查、暂停执业、吊销执业医师资格。如违纪、政纪,建议或提请有关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定点医疗机构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定点资格审定等行为有异议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行政复议。

第二十条各统筹地区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第7篇:医疗物资保障方案范文

关键词:医保档案 民生档案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279-02

生老病死是人生无法逃避的成本,如何让自己对未来的身体和未来的生活更安心?医疗保险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山海关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起于1997年初,迄今已有15个年头,经历了职工医保、特殊人群医保、居民医保三个阶段的政策完善,服务对象已突破16000人,年基金收支1800万元以上。因为它记载着医疗保险基金的主要流向,是记录参保职工就医、购药、结算的第一手资科,同时还直接涉及到广大参保人员的福利和健康保障。所以建立原始性、真实性、全面性、可查询性兼具的医保档案工作体系,是保证医保工作有效推进的客观要求,对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一、立足实际,做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

(一)研究医保特点,增强档案意识

1、医保档案涉及单位和人员多

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为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在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覆盖范围最广,涉及的人员类别也最多,既有在职和退休人员,又有灵活就业人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等特殊人群。

2、医保档案内容复杂

医疗保险主要涉及“医、保、患、药”四个大的方面,“医”是指定点医疗机构,主要包括资格认证资料、医疗保险服务协议,各种医疗费用清单和结算凭证,门诊慢性病认定资料,转诊、转院审批备案表等。“保”即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除了一般的综合档案外,业务方面主要包括参保单位基本情况、基金征缴及基金支付档案等。“患”是指参保病人,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帐户每月划入金额明细单、医疗保险关系接续与基金转移等。“药”指定点零售药店,档案主要包括资格认证资料、服务协议、药费清单及结算凭证等。可看出医保档案涉及内容多且专业性强。

3、医保档案实用价值大

医疗保险档案是参保职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唯一凭证,一个参保人从办理参保手续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以及费用报销结果要经过诸多环节,有时还要调整缴费比例,缴费基数及报销范围和标准等。所有这些都需根据每个人来完整、详细的信息资料,依照医保政策规定才能完成待遇支付,档案的准确完整与否,直接关系到参保职工的切身利益。

(二)加大宣传力度,保证监督机制。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之一。其本意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医疗保障,满足就医看病的基本需求。但有人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所以我们要做好积极的宣传工作,让全体市民成为积极的社会保障参与者,使“基本保障人人有责、量入为出逐步积累、效益优先维护公平、社会服务公众监督”等医保理念深入人心。同时还建立监督机制,要严把档案审定关,对参保人员的审核,通过保障中心初审和医保办复审两道关,对其参保资料进行逐一审查核实,保证真实,把虚假,骗保等杜绝于最初阶段。

(三)完善建档制度, 规范档案管理

结合医保工作特点,加强医保档案的形成、收集、保管、利用等各工作环节的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医保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切实做到收集齐全、分类科学、保管安全、利用方便。

医保档案是指医保经办机构在扩面、征缴、基金管理业务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文字、数据、报表等资料的总和。其构成主要为医保经办部门收集保管的档案为一级医保档案;由医保定点医疗服务机构负责保管的医保患者诊疗凭证为二级医保档案;由社区保存的居民参保相关资料为三级医保档案;由参保人员个人保存的参保和就诊记录为四级医保档案。

医保档案的归档范围,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件标准类。文件和标准是医疗保险启动运行的依据和纲领。主要是国家和省、市下发的有关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城镇居民保险的政策文件,如市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和经办部门研究制定的相关实施方案、细则及操作程序等等。这些资料,医保中心必须妥善保存,为以后研究分析医保改革和发展提供历史素材。2、基础信息类。由于医疗保险业务的特殊性,医保档案的内容主要由参保扩面、基金征缴和基金管理等三大要素构成。这样,就决定了它的基础信息容量大、项目多,既对缴费单位又对参保个人,这是医保档案的中心部分。

医保档案的整理规范:按不同人员类别清理归档,包括①重度残疾人 ②低保家庭成员 ③60岁及以上低收入老人 ④在校学生 ⑤其他18周岁以下居民 ⑥18周岁以上居民等六大类,打印居民医保档案资料目录,内容包括序号、姓名、身份证号、医保号、备注。两种身份以上人员归类,取序号在前的类别,例如一名18周岁以下的居民,为低保家庭成员,又是重残,则归在“重度残疾人”类别。对档案内容不清楚,不完善的要进行调查,增补完善,同时,为便于管理和联系,应增加参保人员住址变更;健康状况、联系方式等有关内容。

(四)建立网络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全民医保档案覆盖全民,数量大,内容广,立卷归档范围宽,给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带来相当大的繁琐复杂的工作量,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医保档案的网络体系,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促进公共服务为目的,建成医保档案数据库,形成互动网络,这样既可节省时间、便捷工作、提高效率,又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发挥医保档案的服务功能,实现资源共享,为参保单位和个人的医保活动提供参谋意见。

二、建立一支有专业水准的档案管理队伍

医疗保险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涉及面广,政策性、专业性强,工作环节多,业务管理繁杂,而且医疗保险档案是参保职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唯一凭证,一个参保人从办理参保手续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以及费用报销结算要经过诸多环节,有时还要调整缴费比例、缴费基数以及报销范围和标准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根据每个人完整、详细的信息资料,依照医保政策规定才能完成待遇支付。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支有专业知识、有文化素质、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好的档案干部队伍可靠、高效的档案管理队伍,即要了解和掌握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还要结合医保工作的实际,保证产生于不同部门、不同门类、不同载体的归档材料齐全完整,保证各类归档信息能被有效利用。做好医保档案管理工作。

第8篇:医疗物资保障方案范文

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曾经说:“上海市连续15年两位数的GDP增幅和良好的财政增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提供了财力保障。” 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也曾表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凸现公共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同时要加大财力投入。上海市级财政已经确定加大对大型医疗设备采购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大型医疗设备采购的资金支持从原来的1/3提高到2/3。而此前,上海市属公立医院运营资金2/3依靠贷款和医院自筹解决。

上海的医疗水平已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这源于上海医疗行业的高起点。盘点上海知名医疗机构和名医的历史,很早以前的教会医院和中外名医的名字不胜枚举。上海的医疗水平发展到现在,不但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这种全国范围内最顶级的综合医院,更有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院士。现任卫生部部长陈竺从上海这座城市中走出,成为了全国医疗卫生工作的“掌门人”。由此可见,经济的发达带来的不仅是医疗水平的提高,更提升了医疗卫生的管理水平。

经济发达是发展一切的支撑,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还需要正确的目标、策略、政策,以及有效的实施办法来实现。上海的医改特点鲜明,从上到下都强调可落实性、可实施性,重在实施的效果而非一蹴而就的眼前效益。纵观上海的医改工作,无论是政策方向,工作方法,还是实施效果都称得上全国的“典范之作”。

2011年上海卫生工作重点

2011年上海卫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这一年的卫生工作重点,即要以医改为龙头,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和做好“十大”重点工作:

第一,积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今年上海市将全面落实和完成国家和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各区县常住人口人均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高于50元。

第二,更好地完善医疗资源规划布局。今年上海市更将制定出台《上海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年~2015年)》。更好完善打造“1560”就医圈,继续推进郊区三级医院“5+3+1”建设项目。推进浦东新区(上海)国际医学园、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建设。

第三,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制定出台《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及若干配套政策。深化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制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基地标准,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网络。

第四,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3月16日起,本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381种本市增补药物,全部实行零差率。

第五,继续深化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制定出台《本市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支出标准和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启动本市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探索实施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统筹城乡卫生发展,建立上海市新农合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六,深入推进建设健康城市行动和爱国卫生工作。继续开展全民健康自我管理活动,积极倡导和推行“四控一动”(控盐、控油、控烟、控体重和适量运动),开展健康大讲堂,推进实施《上海市公共场所控烟条例》。

第七,做好传染病监测、报告和预警,继续做好人禽流感、非典、霍乱和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

第八,加强学科人才建设。持续性推进全行业医学领军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建设10个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和10个“领先学科”建设。

第九,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今年本市将更好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快龙华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硬件建设。推进浦东新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试验区和曙光医院研究型中医院建设。推进全国重点中医院建设规划。实施上海百名名中医工程,启动中医药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和“杏林新星”培养计划。启动建设10个市级中医专科流派研究中心。

第十,进一步加强卫生系统行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卫生部统一部署,积极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继续深入推进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推进医德档案信息化建设,完善医德档案常态化管理。

上海医改面临的三大问题

上海市在医改中面临的形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卫生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提高。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发展卫生事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内容。二是卫生事业发展方式和服务模式亟需转型。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加大,迫切要求卫生事业发展方式向控制规模、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减少浪费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疾病谱的变化使得卫生服务模式必须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三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水平亟需提升。随着城市化、国际化、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迫切需要加快郊区卫生事业发展,缩小城乡二元差距;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吸引国际优质资源,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与此同时,社会公共卫生形势依然严峻,传染病和慢性病双重疾病负担将长期存在;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之间、各类医疗保障制度之间保障水平还存在差距;医疗资源布局滞后于城市规划和发展,与人口分布和结构变化不相适应;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完善,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未有效落实,有序的就医秩序尚未形成;现代医疗服务业发展与国际化大都市地位不相匹配;药品购销体系和价格管理制度不健全;医药卫生管理体制不完善,全行业、属地化管理有待加强。

新医改 新面貌 新成绩

在新医改的大潮之下,上海市自2009年以来先后开展了22个专题调研、10个综合调研、7个深化调研项目和2个平行研究,为起草制定上海市医改方案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市医改办组织起草制订了上海市医改《实施意见》和《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医改文件”),并先后征求了市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五位医改工作市长顾问、分管区县长、区县卫生局长、部分医院院长的意见。2010年11月10日,上海市政府召开医改领导小组会议,原则同意医改文件按程序送审和。同年12月7日,上海市的分管市领导专程赴京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医改办)、卫生部汇报上海医改工作。2010年12月23日和12月28日,上海市市医改办分别向市政协、市人大通报了上海市医改方案。2011年初,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和上海市市长韩正分别听取了医改文件制订情况的汇报。同年3月16日~22日,医改文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市医改办对医改文件进行了多次修改。经过近两年的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完善,经市委常委会第160次会议和市政府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起草制订的上海市医改《实施意见》按照国家医改总体框架,结合上海实际情况,明确了上海医改“四梁八柱”的内容。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健康管理,提高居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使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根据“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到2012年,上海着力推进十项重点工作,包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公平可及、价格合理的基本药物等工作,以有效解决当前医药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为全面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经过全面、系统的调研讨论,2011年5月17日,《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在新方案中,公立医院改革、医疗联合体、家庭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新举措引起社会各方关注。从新方案中不难看出,优质、可及、高效、公平的医疗服务体系正在上海全面铺开。上海市医改的《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明确了上海2011年~2012年的十项重点工作,其中包括:上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国家21项的基础上再增加21项,达到42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国家9个项目的基础上,逐年增加3个项目,即增加新生儿疾病筛查、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60岁以上老人接种肺炎疫苗三个项目。从2011年起,上海按常住人口标准,各区县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应高于50元。为了让市民就医更有保障,从2011年起,上海的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职工年平均工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从7万元提高到28万元,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

新方案将在目前各类基本医保制度覆盖全体户籍人口的基础上,将外来从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上海市预计到2012年底,基本医保制度覆盖全市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90%以上。为了破解“看病难,到大医院看病更难”这一问题,上海想方设法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目前上海正在实施郊区三级医院“5+3+1”项目,实现每个郊区县都至少拥有一所三级综合医院。

与此同时,上海的基本药物数量已经位于全国前列,基层医疗机构不仅配备了307种国家基本药物,还另外增补了381种药品。“这些药物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实行单一货源承诺、量价挂钩的集中招标采购办法,降低基本药物价格。”

医疗联合体使全市“一盘棋”

在十一五期间试点“管办分离”,成立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以后,上海医改值得关注的一个举动是组建纵向医疗联合体。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成立于2005年9月,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非营利性事业法人,是市级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投资管理运营的责任主体和政府办医的责任主体。申康中心负责市级公立医院的重大决策、资产权益和经营者聘用,负责市级公立医院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和考核,确保政府办医宗旨的实现和国有资产运营的安全有效;负责推进市级公立医院的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进国有资产进退盘活,提高办医质量和效率。

上海市的区域医疗联合体是由三、二级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的医疗机构联合体。建立医疗联合体是上海市贯彻国家医改精神、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完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二级医院与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纵向联合平稳运行近六年的基础上,上海医改方案提出组建“1+2+3”纵向医疗联合体的设想。卫生部早年就曾讨论过纵向医疗联合体的构建,但因为其中的利益调整缺乏设计而搁浅。上海的对策就是健全转诊系统、医保支付等配套改革的措施。以前上海市民用医保卡可以在全市所有的医院就医,而医疗联合体成立后,每个参保人员只能在每一级别中选择固定的医疗机构就医。形成了由三级医院、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群众就医的可及性明显改善,医疗服务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中心城市地位得到确立。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多种类型的医疗保障制度,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保障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有效降低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证了安全、充足、及时的药品供应;初步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损事件的监测、预警机制,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得到及时处理,药品安全总体动态可控。

区域性医疗联合体在运行时探索构建统一、节约、高效的联合体内部运行机制,实行“两统一”、“两创新”。一是统一运行管理,联合体内人员实行柔性流动,财务统一管理,探索组建统一的后勤服务平台和医用物资采购平台。二是统一资源调配,联合体内以信息化为基础,探索开展检验检查结果共享互认、预约诊疗、双向转诊等院际协作服务,探索建立统一的检验检查中心和影像诊断中心,统筹规划各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和学科布局,统一调配床位资源。三是创新服务模式,联合体内率先推进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与创新,加强居民的健康监测和慢病预防,注重全专结合、全程连续,建立涵盖治疗、康复和护理功能的连续、全程的服务链。四是创新服务手段,联合体内率先开展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临床路径管理、电子病历、医师多地点执业等服务手段创新。该联合体为上海市民就医带来了极大便利,市民在签约的联合体就医时,可以享受连续全程的医疗服务,还可以享受若干就医优惠,如每年一次免费的专家健康咨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到上级医院的专家门诊,享受优先便捷的转诊通道,享受优惠的就医费用等,具体措施由各试点单位探索推出。

区域性医疗联合体经过近3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功。自2009年以来,按照上海市医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上海市先后针对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和医疗联合体的构建开展了两轮课题调研,为制定上海市试点指导方案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2010年10月,市卫生局会同市发改委、市人保局、市财政局、市物价局下发了《关于上海市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部分意向试点区县根据多年来已有的三、二级医院间资源纵向整合的经验和工作基础,积极制定医疗联合体组建方案。目前,部分区县对推进联合体试点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其中“瑞金 ― 卢湾医疗联合体”、“新华 ― 崇明医疗联合体”已正式启动试点。

财政投入确保实施

上海市本轮医改的新增财政投入主要投向五大领域。

一是支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使群众少得病。贯彻实施国家和上海市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各级财政保障所需经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经费、发展建设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

二是支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看病。落实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责任,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并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进行补助。

三是支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使群众看得起病。通过加大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制度等资金投入,完善筹资机制,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待遇和水平。

四是支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负担。2011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688种基本药物的范围内配备使用,并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

五是支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使群众看好病。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完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逐步实现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向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转变。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等发展建设支出,经专家论证和有关部门批准后纳入项目库管理,所需资金由政府根据项目轻重缓急和承受能力逐年统筹安排。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专项补助,按服务成本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对口支援等公共服务经费。

社区卫生综合改革试点先行

上海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始于2006年,起初在长宁、松江两区试点探索,至2008年推广到全市所有区县。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围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诊疗水平,规范服务功能、加强监督管理”的目标,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政府主导,加大政府投入,确保“公益”、“基本”,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常运行;二是转换机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医保总额预付制度,消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趋利机制,切断医务人员收入与药品、检查收入的直接联系,建立与工作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等挂钩的绩效考核分配制度;三是转变服务模式,公共卫生服务实行全覆盖、属地化、网格化管理,基本医疗服务实行全科医疗、签约服务;四是整合资源,引导病人分级医疗、社区首诊、双向转诊,逐步建立有序的就诊秩序。

经过连续多年的项目建设,上海市已经构建了由2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6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476家村卫生室组成的覆盖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同时,上海市普遍开展了以全科团队为主体的“六位一体”服务模式,服务对象从患者个体向社区居民群体转变,服务项目从医疗服务向“六位一体”综合服务转变,服务过程从不连贯的诊疗服务向全程健康管理转变,服务方式从被动等待病人上门向主动进社区、进家庭转变。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普遍经过600学时的全科岗位理论培训和临床半年的实践培训。

本轮医改还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继续实施新举措,在保证硬件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紧紧围绕“一条主线”,依靠“二个抓手”,夯实“三个基础”。

“一条主线”是指以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为主线,以健康管理为重点,以防治结合、条块整合、纵向联合为原则,以向居民提供有效、适宜、综合、连续、协调的社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手段,保障居民的基本保健、预防、医疗、康复、护理等基本需求。

“二个抓手”是指以实施居民健康管理为抓手,开展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开展社区诊断;以探索家庭医生制为抓手,建立与居民签约式的服务关系,提供全过程的健康管理。

“三个基础”是指夯实公益性基础,继续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完善补偿和运行机制,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体系;加强人才基础,抓住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待遇四大环节,营造吸引、留住和发挥社区全科人才的政策环境,建立一支服务能力过硬、社区居民信得过的社区全科服务人才队伍;加强信息化基础,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转变,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效率。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下一阶段将进入深化与完善阶段,具体包括:

一是完善社区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的要求,各区县科学核定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项目和收支标准,规范收支预算管理,确保政府投入到位;

二是完善绩效考核激励制度,按照科学性、重要性和可获得性原则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健全市级政府对区级政府、区卫生局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机构对医务人员的三级考核机制;

三是完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机制,推进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建立逐年增长机制,经费分配方式由粗放式的按人头付费逐步转向按服务项目分配;

四是建立与上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内医疗卫生机构、三级医院之间的协同合作,探索分级医疗新模式,落实双向转诊,为建立梯度有序、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筑坚实基础。

公立医院改革继续深化

根据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11年~ 2012年,上海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补偿机制,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建设支出由政府保障投入。

上海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将在优化公立医疗机构结构布局、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卫生信息化建设三个专项试点上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力争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效。同时,根据上海市医改的整体进程,还将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是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开展部市共建,加强全行业属地化管理。

二是运行机制改革。构建以战略规划、全面预算、绩效考核、资产监管为核心的专业化管理制度;严格医院预算和收支管理,推行临床路径管理,鼓励公立医院优先使用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合理核定人员编制,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度,探索建立医务人员收入的合理增长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三是补偿机制改革。在增加政府投入,完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向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转变;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

四是监管机制改革。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疗机构综合评价体系,实施医疗机构“一户一档”、医务人员“一人一档”和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办法;探索建立社会第三方的公立医院评价制度,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

五是不断深化医保、医疗联动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管理,进一步扩大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范围,减少重复检验检查;加强医疗服务和收费管理,努力减轻群众负担。

未来目标

上海市对本轮医改的预期效果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期待。

一是制度得到创新。上海市医改在卫生管理体制、医疗资源整合、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监管机制、医疗机构控费机制、社区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家庭医生制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医疗保障制度、老年护理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等方面实现创新,力争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为上海医药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体系得到完善。通过本轮改革,构建一个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配套,与区域功能布局和人口分布相适应的医疗服务体系,城乡医疗资源布局将更加均衡。全市每个郊区县至少拥有一所三级综合医院,郊区居民对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将明显改善。同时,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也将进一步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并在全国率先探索形成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老年医疗服务和保障体系。

三是水平得到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应急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培训制度逐步完善,临床医师的整体水平将明显提升;信息化技术手段得到充分应用,促进卫生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现代医疗服务业,高端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第9篇:医疗物资保障方案范文

[关键词]医疗设备;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077-02

一、医院医疗设备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一)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是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医疗设备是医科大学和医院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的必备条件。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不但依赖医学科学工作者的知识水平、经验积累情况和技术先进程度,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医疗设备条件,如能运用以医疗设备为载体的高精尖技术手段,可使医学诊疗技术、医疗效果产生质的飞跃。因此,医疗设备的高效、科学管理将成为医者的左右臂膀,提供医疗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

(二)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部分

医院运作有三重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医院设备是实现医院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同时一定程度上是医院实现技术效益的物质基础。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在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优化经费结构,提高医疗设备的整体配置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能促进教学、科研、诊疗的顺利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从而对医院的综合效益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所以,医疗设备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

二、对医疗设备进行科学管理的方法探析

(一)重点抓好四个环节的管理工作

1.采购。医疗设备采购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严谨科学的论证,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购医疗设备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有购置成本、使用年限和日用物品的消耗,还要兼顾医护人员配备、安置设备场所的空间、环境设施的要求、保修期限、故障发生后公司提供怎样的技术支持、维修备件的支持和价格、经销公司的诚信度、应有的计量检定证书是否具备、技术培训、设备资源的院内共享等。医疗设各科在这些方面要做好医院和临床的参谋,对采购设备的性价比进行认真的分析,确保所购设备能更好地为医院及病人服务。

2.验收。设备的验收分为三部分:①对设备资质的确认和配备清单的清点。②对设备的测试和质量检查。③为设备进行跟踪服务留下线索,也即是要求供货商或厂家工程师留下通讯方式便于沟通。一切检查妥当后方可填写验收报告,登记编号,资料入档,信息入库。

3.培训。仪器设备的不当使用是医疗设备的第一大敌。应通过与厂商联合的形式,举办对医疗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培训的理论内容应该包括医疗设备的原理、使用规程、管理办法等,此外,还应该在操作技能上逐一过关。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定期技术培训、对外技术交流、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业务水平高,技艺精湛的技术队伍。

4.维护。①掌握设备维护的第一手资料。负责设备维护的工程师要了解设备更新发展的现状及不同厂家产品的优势和特点,并在设备到位的第一时间参与验收、管理,熟悉设备性能情况,取得供货商或厂家的联系方式,为维护工作打下基础。②根据故障情况解决好一般性问题,必要情况下及时联系供货商或厂家进行维护。工程师要认真听取医护人员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如实地记录。对超出技术能力范围的问题要及时联系供货商予以支持。要做好设备维护记录,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依据。

(二)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率

医疗设备从采购、验收到进入正常使用,需要很多细致周到的手续,之后还要进行定期检测、维修,直至报废,有的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这一过程的跟踪服务有时候难免有管理人员的变更。所以建立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库,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使医疗设备管理条目清晰备查,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能。信息化管理手段是现代科学管理的一个必要而且有效的手段。

运用信息化管理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好处:第一,方便医疗设备的分类管理。使用医疗设备信息管理数据库。能够按照医疗设备的类型、批次、科室编号、物品名称、时间、单价范围等多种分类方式进行管理和查询。第二,节约管理成本。使用医疗设备信息管理数据库,使管理的内容自行分库入档,避免了重复入库,对于大批且数量多的清单,可以自行分单打印,使材料和配件同时出库,减少了多库的出库程序,也可以同时打印出库单,并按批次、页码自动分页,并根据出库性质自行分类等。同时还可采用一系列的退货、退库、调拨、报废、计量等出库单,使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井然有序。这就免除了一些繁琐的劳动,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第三,数据准确,更新及时。信息化管理系统使设备管理人员根据需要和要求及时打印出零配件(在库)、材料月报表和二者入库凭证汇总表以及科室固定资产(设备)月报表,各科室本月领用、转入、转出、退库报表,各科室领用设备、报废、调拨、退库、维修等明细表,从而使各部门能更好地把握本部门的材料和设备情况,便于计划采购和安排使用;同时,信息系统记录对医疗设备实施管理的全过程,信息更新及时,为以后医疗设备论证提供了依据。

(三)建立和管理好医疗设备档案

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并做好档案管理对医疗设备管理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档案的完备和管理的规范化有利于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医疗设备档案相当于设备管理的历史资料和参考书,一定时间的资料积累对于了解新时期医疗设备的技术状况,在医疗设备购置、使用上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医疗设备档案的完整建档和保存有利于现使用医疗设备的审查、维护等工作,提高设备跟踪服务效率。

在具体实践中,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一卷完整的医疗设备档案主要包括:设备购置请示、论证报告、批文、招投标文书、合同、开箱、安装、调试、验收、维修记录及随机文件

对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中要坚持“四同步”原则。即设备购置论证时提出归档要求,设备采购时检查文件形成情况,签订合同时验收档案材料的完整、准确、系统情况,设备开箱验收时档案室出具证明材料。

对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医院方主管领导、综合档案室、科室三方共同努力。院方主管领导负责执行和指导建档、存档工作;专职档案员对设备科工作人员进行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指导建档、存档具体工作;设备科工作人员负责档案的全程跟进和提供基础材料。

总之,做好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不仅要有管理经验的积累,还要有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和管理技巧来促进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为医院的整体运作做好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唐唏,论医疗设备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科技传播,2010,8,52-53

[2]戴红军,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案例分析,科学管理,2010,(25)4期,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