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技术市场营销范文

技术市场营销精选(九篇)

技术市场营销

第1篇:技术市场营销范文

以高技术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高技术企业之间的竞争。高技术企业不同于传统企业,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技术群体化。高技术最突出的特征是多技术的交叉性、渗透性和相关联性。由此,高技术企业需要多种知识、多种学科的技人才共同合作以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2)技术发展高速度。高技术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有的只有短短几个月甚至是几个星期,高技术产品更新周期短,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因此,高技术企业在技术更新与技术创新方面立足于行业之首。

(3)高技术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性。高技术及其产品的开发本身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企业用于研究与开发的经费一般占销售额的10%~30%。同时,高投入带来高风险。这里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

(4)高技术企业对信息的高度敏感性。高技术企业技术变化快、市场变化快、发展速度快,要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高技术企业必须比传统企业更注重获取外部信息及内部相互之间信息的及时交流和沟通。

2高技术企业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技术企业在营销策略和营销手段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

(1)营销观念创新不够,不能满足高技术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高技术及其产品往往需要企业打破传统观念和做法,通常是技术上的发展和变革先于消费者的需求,企业首先开发出新产品,然后通过引导需求,最终使产品为市场所接受。企业不仅要适应市场,更需要创造市场。

(2)对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把握不够,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使企业发展受到影响。但是常用的市场预测技术和方法是针对传统产品特性设计的,往往不适合高技术产品。高技术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是激进的、不连续变化的,这使企业对潜在市场规模的预测很困难。高技术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较短。原有产品极易被新技术淘汰,很多高技术企业不能领先竞争对手推出更新的产品,或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面临极大挑战。

(3)自有营销网络不健全,渠道过长,使企业产品价格失控,信息反馈和沟通不及时,影响企业对市场变化及市场需求的把握。而且过长的渠道影响信息的反馈和沟通,从而影响企业对市场变化做出迅速灵敏的反应。这些都直接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

(4)市场营销部门组织结构不理想,营销人员的专业营销素质欠缺,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密切联系和信息沟通不够,重技术,轻营销,没有真正的整体技术营销。一是营销管理者的素质达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的要求,如培训教育、技能、考核、岗位竞争、培养与企业共命运的个性、激发人的创新与进取精神等等方而做得不够。二是没有组合选配好人员。其关键在于没有寻找到最佳组合发挥人才整体效能,不能做到取长补短,配好岗位,选好搭档。随着科技进步,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越来越广泛,产品营销中“一条龙服务”、“多角供需关系”,往往因为缺少各类专业人员配套协作而共同完成。这也严重影响了企业产品的市场引导和市场拓展。

3对高技术企业营销管理的建议

3.1价值主张和价值网的营销创新是根本

价值主张,即给重要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价值网,即有效地为选定的细分市场服务所必须的活动的跨职能协调,包含基于4Ps的差异化。但他不只包括营销,还包括对其他职能(如R&D、运营和服务)进行差异化。价值主张和价值阿的创新是营销创新是根本的方面。

3.2整体营销极其重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每一次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和技术革新都隐藏着大的商业机会,催生一批新兴企业,使传统企业所积累的竞争优势荡然无存。当代IT技术的迅猛进展,整体营销的出现是必然的,互联网的快速变化使企业的许多营销观念滞后,跟不上时代进展,企业追求的不应是量的改变,而应是对传统营销的改革和创新,而创新的方向就是整体营销。整体营销中的关键环节在于分销商,在产品推向市场之前,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和分销商的关系。

(1)树立分销商市场营销观,满足分销商的利益。

高技术企业为了开拓市场,扩大产品销路,应充分调动分销商的积极性,协助支持分销商,满足分销商的利益需求,以提高市场营销效果。具体来说:第一,企业应经常派遣营销员到分销商网点协助工作,安排商品的陈列,举办商品展览会,训练销售人员等。第二,企业应进行密集广告宣传。一般来说,分销商比较愿意接受已经在进行广告宣传的商品,第三,营销企业对分销商的资金支持。一般来说,许多营销企业采用售后付款或定期付款的办法,这样有利于解决分销商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第四,营销企业应根据分销商的推销业绩设立一定的奖励制度。

(2)树立最终顾客市场营销观,满足并创造目标市场的需求。

3.3处理好变革型营销创新和渐进式营销创新的关系

变革型营销创新相对于渐进式营销创新来说对营销绩效的影响更加显著。充分利用与潜在顾客、潜在竞争者或未来技术的信息有助于提升企业营销创新的能力,因此,企业应当采取更具探索性的技术研发、产品研发和新的营销模式。企业高层管理者要认识到打造有利于产品创新和营销模式创新的组织文化的重要性,因为这种文化会激发员工和管理者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4技术营销是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方向

第2篇:技术市场营销范文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农产品;市场营销管理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农产品对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愈发重要。现阶段,市场供需平衡关系的重要推力作用就是农产品的营销体系管理,因此,要想达成农产品畅销目的就必须注重其市场营销管理方式和市场渠道。区块链技术作为新时期的时代产物,能够将产品的不同信息要素进行高度整合,比如产地信息、物流信息、销售信息[1],这也直接说明了将区块链技术和农产品市场营销管理有机融合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此外,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可实现产品数据的快速传输、分析和评价,一旦记录在区块链信息平台,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因素的主观改动,会使得农产品销售信息更加透明化、系统化和真实化。鉴于此,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农产品市场营销管理全过程有着先天的绝对优势,能够实现农产品市场营销信息全程可追溯,促进生产加工、物流配送、销售等环节的整体管理效率,降低附加成本,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产物,在各行业领域大面积推广应用。其起源于2008年的比特币技术,它的显著特征主要是建立分散式数据总账、共识信任、非对称加密、智能合约和时间戳等;基本原理主要依托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建立区域数据共享平台,所有农产品参与主体均能够在区域数据共享平台进行数据查阅、分享、记账和核账[2],从而保障共享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可靠性,即使在没有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监管情况下,充分保证农产品市场营销管理的秩序。简而言之,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时代,能切实摒弃以往的产品营销不信任的弊端,从而本质上解决人力物力财力高居不下、产品信息传输速度慢的问题。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已在食品安全管理、物流运输管理、能源管理、财务金融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不完善、交易成本高、交易量较低等现状,需结合实际,构建区块链技术和农产品市场营销管理融合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交易量高、产品信息共享、真实安全市场秩序的营销体系迫在眉睫,从而满足客户群体对现代化农产品营销管理体系的个性化需求。

(二)农产品市场营销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营销体系逐渐成为农产品创造更为可观经济效益的“主战场”,主要目的在于从本质上解决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在时间、空间、信息等诸多方面内容的束缚和矛盾,使得生产商、物流商、消费群体利益最大化。农产品相比于其他产品具有显著特征和特殊性,比如工业产品、金融产品等,较为依赖市场主体和交易平台,正是这些制约因素对农产品市场营销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决定了各参与主体须重塑安全有序、信息共享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众所周知,传统的农产品交易主要以摊位制现货、批发中心等形式为主,显然,这种营销方式俨然无法满足社会进步的必要要求,一定程度上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比如,农产品交易价格不透明、物流与农产品生产销售分离、交易信息滞后等缺陷,因此,现代化的农产品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对区块链技术更加依赖,进而形成了仓单交易,远程合约交易、网络交易、期货交易等创新模式[3],具有交易速度快、管理效率高、交易透明化等明显优势。虽然当前农产品市场营销、销售方式整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融入区块链技术,加快市场经济秩序的转型升级,这无疑对农产品发展的起到决定性作用。

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市场营销管理方式探索

(一)以区块链技术为切入点,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众所周知,以往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企业合作需第三方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对农产品物流信息进行动态掌握。采取区块链技术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相结合方式,从而保证用户随时掌握购买的产品信息,主要包括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和销售全过程信息,同时还能够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从农产品电子商务支付平台角度进行分析,当前线上支付方式主要是银行支付、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这种第三方形式,某种程度而言,以上支付方式具有一定风险性。借助区块链技术,健全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支付体系,通过取缔现行的中心化技术和中心平台功能,进而降低各参与主体的附加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用户支付的安全性,为其带来了有效的保障。除此之外,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商业信用体系,主要目的在于对产品信息进行收集、记录、分析和评价。一般情况下,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依托权威机构对农产品市场营销数据进行记录,保证产品信息的完整性。再者就是各参与主体对农产品流通的各节点进行数据共享,在此基础上,再由相关部门进行定期审查,保障农产品信息的合法性,从而确保农产品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稳定运行。

(二)以区块链技术为落脚点,搭建农产品质量溯源方案实现机制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和农产品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有机融合,可借助P2P网络将生产商、物流企业、零售商和消费群体等不同主体进行有效串联,无需利用第三方权威机构便可实现产品交易目的,总体上呈现去中心化功能平台的显著特征。因此,在区块链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必须对农产品营销全过程进行数据验证、数据整合及区块传播等任务[4]。此外,若想搭建农产品质量溯源方案实现机制,应立足于现状,建立农产品营销的线上分布式体系,同时,为保证追溯信息的真实性,必须设置农产品营销准入机制,从而对生产商、物流企业、零售商和消费群体等不同主体进行科学管理。农产品流通各节点参与方必须将相关信息和资质呈递相关监管部门进行审查,审核通过后给予准入许可[5],只有完成以上工作后,才能保证农产品质量溯源方案实现机制的有效性,从而凸显农产品“质”和“量”属性。

(三)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建立农产品市场营销管理数据系统现阶段,将区块链技术和农产品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深度融合,应借助计算机技术,设计出针对农产品营销的数据系统,从而促进农产品营销的流通速度,使得相关信息更加透明化和安全化,促进提升农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建立农产品市场营销管理数据系统,主要包括多点实时上传模块、即时信息共享模块两部门组成。对于多点实时上传模块而言,借助区块链技术,达成农产品营销体系“共享账本”的特点,交易数据、交易核算、交易记账可多点实时上传,并各参与主体协同完成。具体而言,建立农产品市场营销管理数据系统主要包括种植户、专业合作组织、批发中心、农贸市场、物流企业、大型商超等,从而确保各节点获取的产品信息更加系统和有效。对于即时信息共享模块而言,主要依托区块链技术的“信息共享”特征,将农产品的区块链各节点有效衔接,实时更新产品信息,及时反映农产品流通信息、相关参与主体信息、物流配送状态和交易量等。鉴于此,农产品市场营销管理数据系统的共享模块应包括产品溯源、流通状态、供需信息共享、政策信息分布、资质认证等,进而保证区块链技术和农产品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协同合作,实时共享农产品溯源、流通状态、供需信息共享、政策信息分布、资质认证等。

四、结语

第3篇:技术市场营销范文

关键词:电力营销;营销技术;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2-0151-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电力企业已经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统一、竞争、开放、透明、有序的电力市场已经是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必然趋势。但是我国现在电力市场的营销方面并不完善,还存在相对较多的问题,这已经成为整个电力市场工作改革的关键所在。

1 我国电力市场营销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市场营销观念落后

整个电力营销过程中并没有真正以市场作为导向,依然应用传统的销售模式来进行工作,习惯于“靠政策、靠上级、靠行政手段”来解决销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整体上缺乏对电力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对当前经济形势缺乏研究,市场的开发与应用不够。另外,对客户消费需求及消费心理不明确,并没有按照市场需求来进行电力的生产以及销售,在电力销售过程中缺乏对整个市场的把握,并且在对电价的制定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

1.2 管理方法落后

现今,供电企业整体还停留在产供销一体的运营模式上,管理方法还比较陈旧,在整个生产销售的工作过程中并不是以电力销售为基础,而是以产量来决定销售,生产多少提供多少,没有真正联系到客户的整体需求。另外,一些计划经济的体制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整个电力行业并不是以鼓励发电为基点,更多的依然是拉闸限电和计划用电。最后,在企业内部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对于销售没有制定相应的目标计划,有的只是年终总体考核,缺乏对目标的整体把握。

1.3 服务意识较低

现今,供电企业在供电上面还是实施“一手掌握”的模式,并没有根据客户的需求做出相应服务体制的改革。依然还存在拉闸限电的情况,对客户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在故障检修上并没有以客户为主体,检修时间过长;在停电通知上并没有按照相关程序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通知,影响了客户的正常使用。另外,一些办理手续繁杂,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对客户造成心理压力。最后,电力企业并没有把服务落实到位,在对客户工程的设计、材料的购置以及安装上面实行垄断服务,并没有让客户真正的受益。

1.4 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供电技术手段并不能满足商业化运营的要求,无论是技术、行政、法律以及经济手段,并不能完全适应电力市场的需要。在技术方面,一是业扩报装管理落后,在客户的申请报装接电、档案建立和最后合同的签订管理过程中主要都是靠人工来完成,另外,由于相关管理机制不完善,业扩报装并没有真正做到一口对外;二是整个电力市场检测手段落后,并没相应的管理系统,在电力销售的抄、核、收整个过程中还是人工作业,还没有实现自动化管理;三是用电管理手段落后,对于计量管理、抄表收费以及报表分析都是人工作业,整个环节中人工干预多,时常存在错抄、漏抄、分析失真等情况。

2 加强我国电力企业营销技术管理创新

2.1 增强销售意识

转变营销观念,增强销售意识,第一,要对客户进行准确的定位,永远把客户放在整个销售工作中的第一位;第二,加强对电力市场的研究力度,熟悉整个销售要求与流程,以市场的发展为主要导向,改变传统“重生产、轻销售”的观念,建立起系统完善的销售方法,实现整个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在对于整个销售技术的管理上,供电企业一定要认识到电力主动销售的重要性,做好自己和服务客户之间的关系定位,使销售成为整个生产经营的前提,树立起“重销售、重服务”的工作理念。

2.2 建立以市场导向为主体的管理体制、营销体制

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建立起以市场导向为主体的管理机制、营销机制,为客户提供更安全、可靠的电力,高效、便捷的服务,提高整个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经营管理体制。电力企业要加大对科技投入的力度,加快信息化管理的脚步,尽快实现计算机管理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点的营销管理体制。努力实现“一户一表”的工程建设,加快远程抄表自动化的建设步伐,完善整个过程的信息化自动管理。其次,建立和完善全方位的负荷管理体系。电力企业要建立客户负荷预测信息网,做到可以及时对用电负荷进行分析管理,最大程度地实现合理、安全、有效的用电。提高相应的技术手段,大力推广高效低能的用电装置和技术,并且做好售后服务工作。最后,建立完善的营销体制。改变传统坐等客户上门的营销观念,做到积极主动去开拓新的电力市场,另外,将“服务窗口”逐渐转变为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系统,树立起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营销观念。

2.3 提高营销服务水平

在销售过程中始终坚持客户第一的服务原则,做到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所有需求,满足不同客户不同的需求。首先,建立满足客户需要的专业服务体系。一方面要加强对电力市场的调研工作,及时了解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并根据市场分析结果,正确引导客户新的用电需求;另一方面做到积极主动地为客户服务,对重点项目的客户进行跟踪服务和上门服务等,争取客户用电更及时、更方便。其次,创建科学严谨的生产调度服务:一方面做好市场方面的调度,电力企业的各级调度要相互配合,做好每日所需电量和负荷的准备工作,做好负荷平衡和负荷分析,最后提出更优化的方案;另一方面要做好事故的应急方案,在电网发生异常情况或者出现事故的时候,通过对电网运行模式的整体调节,进行故障排除,减少停电损失。

2.4 创建专业营销团队

成功的销售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存在是一个企业销售的根基。电力企业要结合市场特点,创建一支专业程度高的供电型销售团队,更好地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更好地进行电力销售,提高企业效益。首先,可以对已有的销售人员加强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其营销素质,消除作为垄断型企业员工的优越感,以让客户满意为整个销售工作的目的,运用全新的销售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服务。其次,要加强员工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员工掌握现代化技术企业管理知识和高科技操作技术水平,不断增强个人业务能力,不断改进个人作风和工作作风,而创建出一支道德素质高、专业水平高、熟练掌握电力生产经营技术以及能够驾驭市场更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营销团队。

2.5 改革内部管理机制

在新时代销售背景下,供电企业应该建立一个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系统部门,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制定销售方案,实施销售工作。对整个销售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实施整体营销。电力企业营销管理要从客户角度出发,始终贯穿于整个市场研究、市场销售活动,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整套的管理系统。

3 结语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存在很大的挑战。想要创建一个更有实力、更具潜力的电力市场,就要及时了解到供电企业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不断在管理上面作出改革。电力销售在整个电力企业的发展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只有不断树立新的市场经济发展营销观念,把客户的需求作为整个销售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以为其提供优良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为工作目的,才可以做到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丽,韩天锡,贺霞.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0,(2).

第4篇:技术市场营销范文

关键词:药品;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183-03

高职院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熟悉医药企业经营管理、掌握医药营销技巧,能进行医药市场需求分析、目标市场寻找、药品营销策划、客户管理、合同洽谈等实际操作的人才。而《药品市场营销技术》这门课,则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学时安排也比较充裕。针对高职层次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理念,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应该有别于本科教学,更好地体现其生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种种问题,笔者在此对其教学模式做些探讨。

一、高职院校《药品市场营销技术》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教材重理论轻实践。目前该课程配套教材,编写框架大多套用本科教材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案例偏少,实践环节材料不够充实,可操作性不强,甚至不少教材的编者就是本科院校的教师,对高职教学了解不够。而高职层次的课时安排,往往有一半的课时是实践课,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有的教材对实践的指导性就不够了。

2.教学内容与企业经营实际脱节。受教材内容以及师资水平的局限,该课程教学内容未能很好地结合企业经营实际,甚至脱节。我院对2008~2011届毕业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在企业相关岗位需要掌握的技能,并未在学校的课程学习中有充分体现。开设的课程理论性太强,实用性不够。结合企业实际案例进行学习,成为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

3.复合型师资力量缺乏。药品经营与管理类的相关课程,包括此门课,涉及的学科多,涵盖了药学、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领域,要求讲授者为既懂药又懂管理、关注行业动态的人才。目前该课程的教师多为单一的专业背景,要么药学,要么管理学。复合型师资力量尚且不足,使得教师对课程知识结构多元化的把握存在一些欠缺。

4.课堂互动不足。该课程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会分析医药行业营销环境,探索消费者心理,发现市场需求,运用营销工具和技巧等,因而实践性非常强。为了学好、用好这门课,要求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当中来,与教师就实际的案例、营销情境、具体的医药产品、特定的客户等进行讨论和交流,以此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等局限,课堂氛围不够活跃,互动性不够,影响了课程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实践性。

二、高职院校《药品市场营销技术》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编写特色教材,突出实践环节。针对目前使用教材普遍存在理论性偏强、实践篇幅偏少的情况,笔者认为应鼓励有丰富经验的高职教师队伍编写特色教材,广泛收集近几年医药行业的案例,丰富实践内容,强调可操作性。使教材真正适合高职教学,适合高职学生学习使用。

2.加强校企交流,引入外聘师资。首先,与企业保持经常流,就岗位技能要求、毕业生工作情况等收集反馈意见,进而对课程教学内容做出调整和更新。其次,可以请企业营销管理人员作为外聘教师到校讲课,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药品营销工作的职责、具体要求,可能遇到的问题,甚至与就业指导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课程学习更有目的性。此外,学生在药品销售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时,可以安排专业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将岗位职责与药品营销课程所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归根到底还要立足于课堂,体现于课堂。加强课堂互动,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就对教师的上课技巧和课堂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对2009~2011级三个年级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对此深有感触。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摒弃照本宣科、生硬灌输的课堂模式,建立互动的、趣味性的、启发式的新模式,对教师本人备课及上课都有很高的要求:①灵活使用案例,适时引导启发,平时注意关注行业、企业的动态,积累案例。案例不一定是最新的,与所讲理论密切相关,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案例、理解理论即可。案例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如讲到公关危机时,经典案例便是中美史克“康泰克”品牌重生的历史回顾。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公关危机处理的思路及需考虑的因素,进而由此及彼,学会分析类似的事件应采取的措施。②运用“名家讲座”,拓展营销视野,给学生播放经典的讲座视频,使授课方式多元化,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更好地利用网络和其他媒介来进行自主学习。比如讲到企业在不同阶段发展战略的选择,可以给学生观看吴晓波先生的《大败局:三九》,启发学生思考:三九集团早期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后期的失败教训又是什么?又如讲到品牌建设,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播放李光斗先生讲授的《品牌营销》系列视频,讲到蒙牛开创的“广告花”策略、利用我国载人航天新闻的传播升位策略及抓住公益活动的“新闻价值”等,令学生更好地理解品牌建设的战略高度。③使用任务驱动式,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小组任务式。开课之初,给学生分组。在实践环节,布置小组实训任务,通过组员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比如在对药物牙膏这类产品进行市场细分时,要求每个小组走访超市牙膏专柜,了解目前药物牙膏市场有哪些产品,针对哪种口腔问题,收集产品图片,了解有效成分,适应证等。各小组最后将资料做成图文并茂的PPT,派代表上台演讲,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理解了市场细分的概念和方法,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以及材料收集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个人任务式。课程进行一段时间后,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学习分享,可以是企业经营案例、营销故事、读书心得、兼职经验、创业体会等。每次课前5分钟是“小老师”的讲课时间。④情境模拟,角色扮演,通过营销活动中一些具体情境的模拟[1],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分析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去处理实际问题。比如讲到医院客户拜访技巧的时候,让小组进行医生和销售代表的角色扮演。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学生就较好地理解了客户拜访各阶段的注意事项及营销技巧。⑤培养创业氛围,以创促学,通过参加营销类的学术竞赛,让学生学以致用,从管理的层面了解公司的创办及运作、市场调查、需求分析、产品定位、营销战略策略、财务管理等等,从而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也更加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性。笔者曾带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学生的创业构思得到了知名专家、企业界人士的指导,弥补了大学生创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不足。通过参加比赛,学生对市场调查与分析、产品定位、市场策划、资金运作管理等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部分有条件的高校还通过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为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提供场所,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在孵化中心营业开张,如中医美容、中药养生等项目,已经获得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开始营业。通过这些实体店面的经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企业经营运作的各个环节,达到以创促学,创学互动的目的。

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经历中,结合高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知识结构,医药企业对招聘人才的要求,以及毕业生对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内容的反馈意见等,试图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这门课程是一个相对年轻的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实用性强。目前我院药学、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有超过70%都从事药品营销工作。应该说,课程对岗位的指导性非常强,上好这门课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笔者认为,应对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除了在教材内容编排、校企交流、师资引进方面做出努力外,重点应放在“激活课堂”上,通过案例、讲座、讨论、演讲、模拟甚至鼓励创业等方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第5篇:技术市场营销范文

关键词:市场营销;信息技术;整合教学

教育领域的整合是相对于分化而言的,是指将教学系统中的相关要素与成分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过程。而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主要涉及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等,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起来,就是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借助于信息技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师生提供一个丰富的教学环境,更有利于营造师生情感激励的氛围,实现教学要素与环节的相互融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将市场营销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教学模式,以进一步推动市场营销实践的开展。

一、市场营销的学科特点

市场营销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对课程进行整合教学首先要认清该课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合到课程教学中。

1.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软科学课程

市场营销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规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理论性。

2.市场营销课程的真正掌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应变与创新能力

市场营销课程需要学生通过理解力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消化吸收,但不能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通过实验模拟进行直观感受,它只能通过信息技术采集到的案例信息进行分析才能领悟要点。另外,市场营销课程与其他管理类课程之间是相互交叉渗透的,呈现出了较强的综合性。

二、市场营销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现状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带来根本性的转变。近几年,我国不少学校已经尝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整合,但在整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现讨论如下。

1.教师对于课程整合教学的认识较肤浅

(1)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市场营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只是简单地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就可以了,只是为了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甚至有些教师硬是将市场营销课程中的一些图片与文字加入幻灯片中,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反而分散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

(2)有些学校对于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也构建了在线学习平台,却只注重指导学生如何去上网、打字,而忽视了学生对营销管理信息的分析、加工与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

2.课程整合过分注重网络资源与素材资源

网络技术为课程整合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不能完全替代现实情景中的教学。有些教师在进行市场营销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网页资源,只是将大量素材罗列给学生,根本没有体现层次化、系统化与针对性,这样势必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因为网络资源与素材资源中多少会有一些垃圾信息或者无用信息,如果教师不进行规范化的引导与过滤工作,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让学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三、市场营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教学

1.设计思路

(1)在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模式,比如:单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协同学习、集体学习等。且一定要处理好课堂学习、课后作业、课程实践以及课程考核之间的关系,可考虑模块制与导学制相结合,以加强教学改革力度。

(2)根据学校的多媒体硬件条件,借助于校园网实现网上Bulletin Board System(BBS)答疑、在线学习平台等,让学生更加便利、更加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另外,对于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国内外成功的营销案例,增加本课程前沿知识与现实相关知识的讲授,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使用营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整合对策

(1)教师在整合教学时一定要认清市场营销课程的特点,可以将一些营销案例借助于多媒体设备进行完整的演示,从市场调研、产品策略、价格定位、营销渠道、促销对策等方面进行展示,让学生对市场营销这门课程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2)市场营销课程是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单纯的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领悟到市场营销管理的真谛。教师可以借助于DV拍摄实际的商场环境、商品布局、营销人员态度、顾客心理调查等场景,置学生于现实情景中,再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加强营销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

此外,还需正确定位教师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加强教师对于市场营销课程整合教学的技能培训,根据学生的适应性不断调整信息技术的使用状况,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武.论信息技术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0.

第6篇:技术市场营销范文

一、新产品技术研发与市场营销整合的必要性

消费者差异化需求的日益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增强,都要求企业能够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以最快的速度将产品推向市场。新产品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人员的协作和整合对于收集到充分的信息保证新产品的适度先进性和市场认可、快速推出新产品有着关键的作用。

1.新产品技术研发与市场营销整合能够减小一些不确定信息的传递

受自身职能和能力的限制,技术研发部门一般对市场需求的变化知之甚少,要促进企业新产品开发必须要靠营销部门的信息传递。所以通过对产品的研发和市场的整合,能够较大程度地减少不确定信息的传递,为今后企业更好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新产品技术研发与市场营销整合能够保证产品在创新的过程中相互影响

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研发部门能够与市场营销等部门通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整合,将市场信息整合到研发职能中,同时研发创新结果来支持营销新产品的推出,从而实现对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为接下来产品的营销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影响新产品技术研发与市场营销整合的因素

虽然新产品技术研发与市场营销整合对新产品的开发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先实现这两个部门的沟通和整合是非常困难的。主要是由于双方部门的工作环境、部门目标、文化气氛和评价标准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造成了双方部门在沟通上的障碍。具体的障碍因素包括如下几种:

1.各部门职能不同导致产品开发考虑的角度不同

在企业内部,新产品技术研发一般归属于技术部门,而市场营销则归属于营销部门。由于各职能分工以及企业内部考核和激励目标的不同,往往导致两者不能有效地整合。营销部门会因为要完成企业内部的考核目标而盲目的寻求新产品市场,在未得到充分市场认证和调研的情况下为技术部门提供新构思和产品研发方向,而研发部门则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产品需要疲于拼命地进行一系列的开发,最终推向市场的产品销售量和市场覆盖率并不大,导致企业各种资源的浪费。

2.部门之间缺乏交流

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各部门几乎没有正式和非正式的新产品开发的决策会议,既不参加对方的工作例会,又不交换工作文件,技术人员对产品需求细节不了解,营销部门对开发力度不认可,双方都对自己的专长深为关注,看不到相互交流的重要性,不愿意相互学习。

3.组织结构模式

我国企业目前的组织结构大多是职能式结构,所依托的是传统的组织架构,这种架构不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价值创造效应,各部门和各类人员实行专业化分工,这就直接导致企业研发和营销职能的分离,从而使两者整合很难进行。

三、整合策略与措施

从以上分析可知,企业新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的整合由其各种限制不能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在对新产品进行开发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使研发人员和市场人员实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建立一个团结的团队,营造良好、和谐的企业氛围等也是势在必行的。

1.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

企业可以根据部门的具体情况,设置一些跨职能部门的项目小组或者职能团队,以此来完成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相关工作。这种项目小组可以作为研发人员和市场人员之间沟通的媒介,对两者在沟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进行协调,从而保证两个部门人员之间能够实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2.逐步建立趋于统一的考核目标和评价标准

在新产品的市场调研阶段经营人员往往需要技术人员陪同一起去进行用户需求的采集,营销合同里技术方案的确定也需要技术人员参与,甚至在新产品的交付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技术人员去解决,这无形之中给研发人员增加了工作上的难度,而企业内部考核目标和激励政策的不一样往往会导致技术人员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相反经营人员则因为技术部门的协作有坐享其成的倾向,自身能力水平没有得到锻炼而收入的增加反而会大于研发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建立趋于统一的考核目标和评价标准而不能只靠所谓的几个经济性的指标就判断经营人员的成果,也不能只靠新产品开发的数量和类型来考核技术人员的付出,这样才有利于两个部门的整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产品的开发已经成为了许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对产品研发与市场营销的整合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第7篇:技术市场营销范文

一. “一对一营销”的含义及其核心思想

“一对一营销”(One to One Marketing)指的是企业以顾客份额为中心,通过与每个顾客的互动对话,与顾客逐一建立持久、长远的“双赢”关系,为顾客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实现让渡价值的最大化,从而使顾客满意的过程。

“一对一营销”,是关系营销的延伸和深化,是现代企业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借助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适应顾客市场理性程度和参与热情提高前提下的基本经营策略。“一对一营销”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在识别和区分顾客需求的基础上,与顾客建立起一种新的双向互动的学习型关系,即通过与顾客的一次次接触而不断增加对顾客的了解,随着每次相互沟通和重新定制,企业的产品对此特定的顾客将越来越适用。“一对一营销”的执行和控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机制,它不仅意味着每个面对顾客的营销人员要时刻保持态度热情、反应灵敏,更主要和根本的是它要求能识别、追踪和记录单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并与其保持长期的互动关系,最终能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并运用针对性的营销组合去满足其需求。两个成功的范例是亚马逊书店和英国航空公司。亚马逊不仅能在顾客每次访问的时候识别出你是否是老顾客,而且在得到顾客许可的同时,它会“记得”顾客的阅读爱好、信用卡号码和送货地址。当乘客乘坐英国航空公司的飞机时,机组乘务员会代表航空公司通过客户数据库了解乘客的概况,以便有助于他们“记起”乘客的喜恶,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乘客的个性化需要。

二. “一对一营销”对传统营销观念的变革和发展

“一对一营销”是基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营销新模式,它是通过与每一位顾客一对一的沟通、了解并把握每一位目标顾客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利益的活动过程。它与我们熟悉的传统的目标市场营销及其他市场策略相比在许多方面有了质的改变和发展。

第一,企业由追求市场份额变为追求顾客份额。

对传统的营销方式而言,其最重要的成功衡量尺度是市场份额(Market Share),即企业在开发出一种产品后努力去为之寻觅顾客,尽可能多地把产品卖出去,从而达到提高市场份额的目标。而衡量一对一营销成功与否的标准则是顾客份额(Share of Customer),即一对一营销商在培育出一位顾客后努力为其搜寻和提供产品,直至该顾客惠顾生意的整个期间,尽力挖掘每一位顾客对企业购买能力的最大潜力。

第二,企业的营销组织从产品管理型演变为顾客管理型。

在传统营销中,企业常常是根据市场调查来了解、预测顾客需求,然后相应地开发出所需的产品。围绕产量进行价格、分销、促销等决策,把产品提供给顾客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这种营销活动是以产品管理为中心的。在“一对一营销”中,营销管理是以顾客为中心来开展的,企业通过服务信息系统收集每一位顾客的相关资料,如过去的交易资料、特殊需求、重复购买的因素等等,建立相应的顾客库,并与其中的每一位顾客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位顾客的价值追求,从而提高企业的顾客占有率。

第三,企业由强调规模经济转变为强调纵深经济。

传统的大众营销追求的是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大规模制造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但它要求企业生产的大量产品能够卖出去,所以它驱使大众营销商为市场份额而竞争。为扩大市场份额,就需要不断地提高广告促销费用,这样使得企业的边际收益随产品数量的增加而递减,从而陷入“广告可卡因”矛盾悖论中。而“一对一营销”追求的是纵深经济(Economies of Scope),因为一对一营销商关注的是顾客份额,那么它对某位顾客的营销越成功,这位顾客的购买量就越大,企业获得的单位利润就越高。这种报酬递增的现象,称为“重复购买定律”:某位顾客的购买量越多,他就越容易重复购买,企业对每位顾客所支出的广告费用就越少,这种有关每位顾客的信息纵深经济则会导致企业边际收益随产量增加而递增。

三. 实现“一对一营销”的技术支持及其实施步骤

“一对一营销”是一种对顾客需求满足针对性极强的新兴营销模式,它一次只专注于一个顾客,而不是到潜在的客户市场进行抽样调查以决定一般顾客的市场需求,因而其工作量巨大且要求营销管理工作十分细致,所以传统的经济、技术条件根本不允许企业开展这种一对一市场营销。直到1990年代末期才被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运用于实践,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使信息社会的供求关系变为动态的互动关系成为可能。具体来说,主要是受益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所提供的三项重要功能:

1.顾客数据库(CustomersDatabase)。数据库处理技术使得一个企业可以逐一地跟踪它地客户,并把他们的独特需求和个性化差异区分开来。

2.互动交流(Interactivity)。互动技术,包括互联网网站、呼叫中心和销售团队自动化工具,提供了顾客与公司的自动连接,使公司可以及时收到来自每个不同顾客的反馈信息,包括产品和服务规范。

3.批量定制(MassCustomization)。批量定制技术使得一家公司可以将产品组装流程数字化,从而在实际中大批量的生产同一产品的各种型号,以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正是由于这些高新信息技术的出现和整合运用,才使得“一对一营销”这种先进的营销理念被付诸实践,推动营销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企业创造出市场竞争优势。

有了技术支持,企业就可以进行“一对一营销”的实际操作了。实施“一对一营销”存在着四个关键性的步骤:

1.识别企业的顾客。即是要解决企业在面对人数日益增长的顾客时如何获取更个性化的信息。首先,企业必须建立起顾客的基本资料库,在资料分析的前提下,企业要能够定位出并且直接地与相当数量的顾客进行接触,更要注重与其中大部分的最有价值的顾客保持联系,尽可能地细知他们的情况。对顾客的了解不再仅仅是习惯、偏好等,重要的是对每一个交易行为中的交易点、媒体、区域范围和要求每一个企业部门去辨认出你的“真正的顾客”,而不管涉及的是那一条生产线。因为企业的顾客不只局限在产品和服务的最终购买者身上,还最大限度地包含了企业整个价值链中所有的伙伴关系。

2.区分企业的顾客。顾客主要在两个基本方面有差别:他们体现不同的价值水平以及对企业不同的需求水平。企业可以通过客户数据库,对顾客进行分类:最有价值的顾客(MVC)、最具增长性的顾客(MGC)、负值顾客(BZC)。对于最有价值的顾客,企业要加强和保持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最具增长性的顾客,要采取发展的战略,对于负值顾客,则应将其排除在外。对顾客进行区分后,使企业的营销工作能有的放矢,集中有限的企业资源从最有价值的顾客那里获得最大的收益,同时又能根据顾客的个别需要,为每个顾客量身定做,设计应对方案。

3.与顾客进行互动交流。有效率的沟通是一对一营销的本质涵义,提高与顾客交流的成本效率和效能是一对一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呼叫中心以及其他IT技术平台的方式来达到这些目的。为提高每种互动方式的有效性,只需收集相关信息,以便企业更好地理解顾客的个人需要或更准确地评估顾客的个人价值。此外,每一次与顾客沟通所产生的“滚雪球”效应,还可以弥补企业经济规模上的缺陷。

第8篇:技术市场营销范文

一、概述电力市场营销

(一)电力市场营销的定义

本文的电力市场所指的是竞争性的电力市场,是指电能生产者与使用者针对相关产品,采用协商与竞价等方法开展交易,利用市场竞争来明确数量与费用的机制。电力市场营销主要是电能生产者在不断变化的电力市场环境里,为了满足使用者对电力消费要求,采用一系列的营销方式为使用者带来最佳的电力产品,提供令使用者最为满意的服务,以此来获得利益的综合性经营销售活动。将其定义简易化,即是凭借电力市场交换来满足需求者与潜在需求者的过程。

(二)电力市场营销的特点

电力产品与其余商品比较,存在一定差异,其区别有:

电力产品的单一性使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缺少其发挥空间,使用者对于用电需求的差异使得电力产品所售电价也存在不同,从而使电力产品产生多种价格;电力产品的市场交易无需顾及存货成本,因为电力产品自身就具有一系列环节,从发电至输送再至销售的过程,都能瞬间解决,不像一般产品那样复杂;电力产品的销售依赖于电器与用电设备的使用状况,因而电力产品的市场营销需要有效结合电器设施等;电力产品若发生故障,其影响是广泛的,因而必须创建全日制的后勤团队。

虽然电力产品和其余商品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也具有某些共性,如两者都需要依照市场价值规律开展交易;其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二、概述关联规则技术

关联规则的基本模型能够用如下方法描述:将事务数据库假设为C={E1,E2,……En},则En被称为事务E,组成E的元素(n=1,2,…)被称为事务的项。

概念一为项集与频繁项集,项集是指项的集合,相对支持度为项集的支持度。若项集的相对支持度达到预设的最小支持度阈值,则称为频繁项集。

概念二为关联规则,关联规则就像其EF的蕴含式,其中E与F都是C的项集,并其E∩F=X,关联规则的条件是项集E,关联规则的结果为项集F。

概念三为可信度和支持度,可信度是同时含有项集E与项集F的事务在全部含有项集E的事务中所占据的比例。关联规则EF的支持度是同时含有项集E与项集F的事务在C的全部事务中所占据的比例,即为E∩F的支持度。

概念四为强关联规则,若关联规则EF存在,那么E∩F的支持度满足用户预设的最小支持度阈值,其可信度满足用户预设的最小可信度阈值即为强关联规则。强关联规则对于使用者感兴趣的、发现某些数据所具有的潜在规律有重要指导作用。通常将关联规则挖掘的过程分成两个部分,分别为找出事务数据库内全部的频繁项集与由频繁项集形成的强关联规则。在这两部分中,最主要的是找出全部的频繁项集,决定关联规则整体性能。

三、关联规则技术在电力市场营销分析中的应用

将关联规则技术应用到电力市场营销分析中,能够分析其电力市场营销数据库,获得有关规则。通过分析关联规则,有利于发现价格与销售行为等因素影响售电量的情况,判断各类电力消费群的消费倾向与习惯存在的差异,从而有助于电力市场营销工作人员制定出合理的营销计划。

(一)创建事务数据集

依据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在电力市场营销分析中的应用流程,挖掘技术直接面对的数据源是事务数据集,由于电能生产者的售电行为会被多种因素所影响,关于大部分售电行业的营业数据能从电能生产者的售电管理信息系统内选取,而相关气象数据依据的是气象部门的降雨与气温信息,然后再将获得的所有数据利用逻辑关系进行有效整合,把丢失数据相应补充,对异常数据做相应修正,最终创建成关联规则分析的售电事务数据集。

(二)关于k-means聚类技术的相关处理

电力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较,在营业数据的数据形式上出现很大差异。比如电力营业数据里的价格、用量、气象等因素,是具备持续性的数值或数据,正是由于其持续性,形成了阻碍数据的挖掘与规律的总结等因素。所以,必须对售电事务数据集予以相关处理,本文采用了k-means聚类技术处理事务数据集。

k-means聚类技术属于常见处理方式之一,能够将空间中的多个样本点分成多数个簇,每个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在簇里的样本点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能够紧密分布并聚集。因此,在实际工作的处理过程里,需要依据不一样的样本予以具体分析。

四、举例说明

客户群聚类细分:

根据对电力客户的定义,抽取一定比例的客户,如2014年1-10月份的用电量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缴欠费信息、沟通渠道信息和违约用电信息进行建模,并将大客户进一步细分为优良客户、发展型客户、风险客户和普通客户群。优质客户用电需求量最高,且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用电波动较小;发展型客户当前用电量需求较其他类客户偏低,但年用电量增长最快,业扩报装需求较高;风险型客户用电需求相对较高,但电量增长较缓慢,改类、高压减容、暂停及恢复用电业务需求较高,违约用电和欠费风险均为最高;其他客户为普通客户,该类客户量最大,占总的大客户数量将近80%以上。

第9篇:技术市场营销范文

[关键词]高技术企业;营销能力;提升对策

1 引 言

2 高技术及高技术企业特征

基于以上现有对高技术、高技术企业的研究结论,可以明确高技术企业具有以下主要特征:首先,高技术企业具有知识密集、智力密集的特征;其次,由于高技术企业所处市场环境更具不确定性,高技术企业的经营也更具风险性;再次,R&D是高技术企业的核心,具有极强的创新特征;最后,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应用周期迅速缩短,这也使得高技术企业具有成长速度快、生命周期短的特征。

3 高技术营销能力内涵及构成要素

近几十年来,营销能力理论受到管理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对营销能力进行了大量研究,侧重点也各有不同,主要包含三种角度:资源视角下的营销能力被定义为包含企业人力资源或资产、市场资产和组织资产的复杂的组合;[3]过程视角下的营销能力则指的是企业运用收集到的知识、技能和资源来满足市场中相关业务的需求的过程;[4]能力视角下的营销能力则直接被称为企业促进和销售各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要并实现企业赢利目标的才能。[5]对高技术企业而言,无论是从哪种角度界定的营销能力内涵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所以本文在高技术企业特征的基础上,综合有关营销能力的资源、过程、能力研究视角,将营销能力定义为企业通过获取营销资源并在经营过程中将之高效运用以满足市场需求,进而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能力。

在众多对营销能力的研究中,由于对营销能力的理解、研究侧重点的不同,营销能力的构成要素也没有统一,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在市场营销管理过程的基础上,结合高技术企业特征和现有相关研究,剔除不适用的、添加更具代表性的营销能力构成要素,将营销能力分为市场知识能力、战略营销能力、营销运作能力、全员营销能力以及动态营销能力。

3.1 市场知识能力

市场营销管理过程最先强调的就是发现和评价市场机会,对高技术企业而言,发现和评价市场机会是有些片面的。高技术企业的市场环境变化多端,有很多市场机会是稍纵即逝,甚至是隐性的,是需要企业自己去及时把握、深入挖掘的,市场知识能力强调的就是企业获取、应用市场知识的特点。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市场知识能力界定为企业通过获取、分析包括顾客知识、竞争对手知识在内的市场信息的能力。

3.2 战略营销能力

对市场营销管理而言,细分市场和目标市场的选择是营销活动的“总指挥”,它决定了企业要从何种战略角度策划营销活动,对高技术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市场环境的复杂性、企业经营的风险性,都提醒高技术企业必须要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开始着手营销管理;市场营销需要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营销战略,发掘市场潜在需求、明确市场细分目标等。[6]综上所述,本文将战略营销能力界定为企业通过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的营销战略制定和执行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位置的能力。

3.3 营销运作能力

在营销管理丛林中营销策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众多学者提出的营销能力构成要素中也都包含有营销策略的内容,这些研究指出当企业能够充分和有效应用产品、渠道、价格与促销这些营销工具时,不论是对组织还是个人都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所以营销策略通常是每一个企业都具备的,营销运作能力也被看作为成功实施营销策略的支持和保障。高技术企业具备强大的营销运作能力,既是对企业营销活动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也是对企业营销战略的有效支持。

3.4 全员营销能力

高技术企业具有知识密集的特征,创新特征也极为明显,这是其与传统企业的最大区别,这一特征也需要在营销能力中得以体现,全员营销能力正强调了这一特征。有学者曾指出:营销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专门行为[7],对高技术企业也是如此。在整个营销过程中,不仅需要销售部门,也需要其他部门的积极参与,以技术部门为例,营销人员只有在技术部门的支持下,才能全面、充分了解产品特性、优势,才有助于产品的销售。所以对高技术企业而言,要以市场营销部门为核心,研究开发、生产作业、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部门统一以市场为中心进行营销管理。 3.5 动态营销能力

随着Teece研究的动态能力理论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动态能力在营销领域的应用,但目前很少有学者专门研究动态营销能力的内涵。本文在充分分析动态能力的相关研究后认为动态营销能力应从两个角度考虑:由外而内的动态性、由内而外的动态性。其中由外而内的动态营销能力强调的是企业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即企业能够有效感知市场变化并迅速做出正确反应、进行组织调整的能力;[8]而由内而外的动态营销能力则强调企业的主动性,是指当企业处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时,需要预见市场需求的变化并做出反应,能够挖掘市场的潜在需求,进而引导企业营销活动。

4 高技术营销能力的提升对策

(1)通过加大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和利用提升企业市场知识能力。高技术企业要提升市场知识能力首先需要明确市场知识需要从竞争对手和顾客两个层面考虑,并且要相互区分;其次需要掌握有效应用市场知识的能力包含的具体内容: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定期收集顾客、竞争对手的信息;对其中的无效信息予以剔除,从而避免后期分析过程中产生误差;能够基于以上信息进行合理、准确的分析以为企业营销活动的进行提供基础;为了企业的持续性成长,要对顾客进行跟踪服务,具体而言就是要保有详细的顾客信息档案,以为顾客提供更为细致、到位的服务。所以,高技术企业的营销部门要对市场信息有清晰、准确的认识,特别注意对市场知识的分析和利用,这是高技术企业把握市场机会、抢占先机的首要因素。

(2)通过明确企业营销战略目标提升企业战略营销能力。市场环境的动态性、复杂性程度的不断扩大使得众多企业都将营销活动提升到战略层次,但对大多数企业而言,营销战略却仅仅是“纸上谈兵”,并没有将战略落到实处,大多企业只是对市场进行了划分,随后采用差异化战略以区分顾客群体,却没有明确企业的营销战略目标。而战略管理的定义明确地指出企业通过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就是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于企业营销战略同样如此,只有明确了企业的营销战略目标才能使企业围绕这一目标开展营销战略管理活动,才算是企业真正具备了战略营销能力。对于现阶段的高技术企业而言,要提升企业的战略营销能力就必须从根本上明确企业的营销战略目标。

(3)通过确定企业重点运营内容整体提升企业营销运作能力。对于所有企业而言,营销运作能力是企业进行营销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最需要清楚企业的营销运作重点。例如对于联想企业而言,其分销能力是众多企业都无法企及的,这就是企业需要重点把握的,而在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方面则可以采取合作、收购等方式进行,可见企业通过划分经营重点,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营销运作效率,有利于企业更合理地应用企业资源。通过明确企业的经营重点,削峰填谷,在整体层面上提高企业的营销运作能力。

(4)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沟通提升企业全员营销能力。高技术企业的知识密集、智力密集和极具创新性的特征使得企业中技术信息有一定的集中性,但对于营销部门而言,同样需要掌握企业的技术信息以更好地进行营销活动;另外,企业的技术部门也只有在营销部门提供的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才能研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综合考虑以上内容,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无论是对技术研发部门,还是营销部门都至关重要,所以高技术企业只有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使各部门能够充分、有效利用市场和企业信息才能使全员营销能力发挥最大作用。

(5)通过发现顾客潜在需求、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提升企业动态营销能力。本文提出的高技术企业动态营销能力需要从两方面来考虑:对于由内而外的动态营销能力而言,如何从现有顾客群的消费习惯、特征等因素中挖掘顾客的潜在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引导顾客的消费行为是企业提升动态营销能力的关键。相比于传统企业所处市场环境,高技术企业的市场环境更新速度极快,顾客的消费行为也是千变万化,如果企业能够了解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并基于这些需求指导企业研发活动、开发新产品,就可以通过有效吸引消费者,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行为,从而实现比竞争对手更大的收益。对于由外而内的动态营销能力而言,如何快速察觉市场环境的变化是企业提升动态营销能力的关键,因为只有准确察觉到市场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竞争对手的变化,企业才能够在第一时间针对这些变化做出调整,保证企业营销活动的效率,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动态营销能力。

总之,对高技术企业而言,首先需要对企业的市场知识能力、战略营销能力、营销运作能力、全员营销能力和动态营销能力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然后要基于各种营销能力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改进现有不足,实现企业提升营销能力、争取市场竞争优势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