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废物的封扎方式范文

医疗废物的封扎方式精选(九篇)

医疗废物的封扎方式

第1篇:医疗废物的封扎方式范文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物业中心,河南洛阳 471002

[摘要] 目的 加强医院医疗废物科学有效管理。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发现问题、制定策略、科学实施、有效监督,并建立健全各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度。结果提高了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水平,使医疗废物分类合格率、收纳合格率、扎口率、丢失率等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了医疗废物管理的标准和要求。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科学有效。

[

关键词 ] PDCA循环法; 医疗废物;后勤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91-02

医疗废物不同于普通生活垃圾,是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物管理是医院后勤管理及控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医疗废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在保护环境,预防疾病传播,保障人体健康等方面意义重大。PDCA 循环法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是一套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即通过遵循P(plan 计划)、D(do 实施)、C(check 检查)、A(action 总结)的一套工作程序[1]。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是一家大型骨伤科专科医院,自该院2010年首次通过JCI(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认证以来,PDCA法被引进入该院质量管理中,并在很多方面广泛应用,自2013年9月份开始该院采用PDCA法进行医疗废物管理,实施一年,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计划节段

1.1.1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①医疗废物分类不清,如一次性口罩、帽子、鞋套等被当做生活垃圾处理,换药后带血的一次性金属镊子未放入利器盒内,该现象比较普遍,在30个病区、手术室、化验室、影像中心、病理室调查,分类合格率仅为72%,分析其原因为部分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了解不清,对医疗废物危害认识不清;②收纳不合格,主要表现为利器盒收纳过满,有11个病区利器盒满负荷,占36.7%,极易造成利器散落及职业暴露,分析其原因为科室过于考虑运行成本,加之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培训;③医疗垃圾扎扣率低,仅为67%,搬运过程产生医疗垃圾散落,污染病区及医院环境,分析原因为物业垃圾收集员多为临时聘请或外包公司员工,流动性大,缺乏必要的知识和培训;④医疗垃圾遗漏丢失被当成生活垃圾处理,发生率为1.2%,分析原因为垃圾封口后,无明确身份信息,在交接过程中核对不认真,无法追根溯源,外包保洁人员对医疗垃圾认识不足,对丢失的医疗垃圾按生活垃圾处理。

1.1.2制定管理目标①针对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细则及措施,并落实到科室,形成系统管理模式,纳入整个医院的后勤及控感质量控制管理之中;②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以制度管理,增加管理的长效性及可持续性;③使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处置的重要性的知晓率达到100%,医疗废物分类合格率>98%,收纳合格率>98%,扎口率达到100%,丢失率降为0,有效的预防医疗废物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危害。

1.2实施阶段

1.2.1实施有效质控管理在后勤质量控制委员会中专门成立医疗废物处理质控小组,由后勤院长直接负责,物业公司、控感办、护理部、医务部具体负责,各病区、手术室、检查化验室等部门制定专人负责形成系统的阶梯式管理模式,具体到人,分工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把医疗废物管理质量控制与医疗质量控制同等对待。

1.2.2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标准及方案依据2003年卫生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以及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2-4],制定《医疗废物交接制度》、《医疗废物分类细则》、《医疗废物包装运输标准》、《医疗废物收集人员职责》、《医院污水管理方案》、《医院环境卫生管理方案》、《医疗废物流失、泄露事故紧急处理预案》、《医院保洁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等一套严谨、科学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每项制度、标准及方案均下发至相关人员,熟练掌握并进行考核。

1.2.3落实首先是人员培训,采用学习班培训、院内网络培训、医疗废物合理处置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定期培训,新进人员专场培训,使人人知晓“医疗废物有效处置重要性”,要求医护人员以及与医疗废物接触的保洁人员牢固掌握医疗废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医院制定的各项制度、标准、方案等。医护人员有责任对就诊患者及陪护进行医疗废物合理处置知识的宣教及指导。对外聘医疗废物收集人员进行自我保护知识及环境保护知识培训,尤其要熟练掌握《医疗废物包装运输标准》、《医疗废物流失、泄露事故紧急处理预案》、《医院保洁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为其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并定期体检。然后是具体细则的实施,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细则进行分类》,该院在各病区固定区域设有分类垃圾桶,分别标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等。科室医疗废物监管负责人负责监督,并及时按收纳标准对垃圾桶进行封口,同时在每个垃圾袋或利器盒上贴条形编码进行身份识别。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在科室运输医疗废物前,认真检查包装封口、标示、标签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要重新包装,然后扫描条形码进行核对,并与科室负责人员进行书面交接后将医疗废物运输至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库房。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人员在将医疗废物运出医院时,同样扫描条形码核对种类、数量等信息,并与医院医疗废物管理人员进行交接登记,登记信息存档保管。

1.3检查及总结节段

由医疗废物处理质控小组抽调人员,每天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进行检查,逐条落实,责任明确到人,并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个科室,如发现长期存在或普遍存在的问题则上报医疗废物处理质控组长,组织小组会议,进行讨论,查找根本原因、制定实施策略、落实实施细则、再检查总结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使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医疗废物管理的标准和质量。

2结果

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医疗废物管理,建立健全了该院医疗废物处置相关的各项制度并落实,做到了医疗废物的严格分类、标准包装、交接登记记录完整,达到了最初制定的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处置的重要性的知晓率达到100%,医疗废物分类合格率>98%,收纳合格率>98%,扎口率达到100%,丢失率降为0的目标(图1),达到了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各项标准,顺利通过了2014年的JCI复认证,国外专家对我院的医疗废物管理给予高度评价。

3 结论

医疗废物管理牵扯医疗、护理、后勤、控感、保洁等多个学科,牵涉人员众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是医院管理的难点,而医疗废物因其具备感染能力的特殊性,又是医院管理的重点,采用PDCA方法反复循环最终建立、健全、完善具体的标准、制度及工作流程,有效的解决了学科交叉、人员素质不齐等难点,使医疗废物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

参考文献]

[1]曹国秀.采用PDCA 循环法规范门诊医疗废物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752-75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3:6-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3:10-11.

第2篇:医疗废物的封扎方式范文

论文关键词:医院社区门诊部医疗废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国务院2003年6月16日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社区门诊的垃圾分为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及部分生活垃圾。由于受地理位置、环境、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在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和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保护环境,保护人体健康,防止疾病传播。为此, 我们对我院8个社区门诊部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 并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了整改措施,现总结如下。

1. 存在问题及现状

1.1 医疗废物未按要求分类??实施医疗废物环境规范化管理的关键环节首先是要做到严格分类放置,由于门诊流动人员多、少数工作人员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 或是为图方便,将利器、针头损伤性废物放入感染性废物容器内、感染性废物放入生活废物容器内、生活废物放入感染性废物容器内等,如使用过的棉球、棉签、输液贴膜、采血器、输液针头及玻璃安瓿等用物,易出现管理不善的情况[1]。

1.2 医疗废物收集过程中未严格执行规定护理人员偏少,管理意识差,常是忙于配药、打针而疏于管理。清洁工为图方便进行凭感觉估算重量,在登记本上写上称重时间、重量, 两人未进行认真核实就签名字,也常有漏签或补签的现象, 存在一定的流失隐患。

1.3??医疗废物的包装不规范??为了节约开支管理学论文,减少消耗,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容器内存放的医疗废物过满,不利于封口,同时标签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利器盒不注明启用时间,未做到定时更换。

1.4 医疗废物暂存地点管理不规范由于个别门诊部离医院较远, 每日产生的医疗废物较少, 不能做到医疗废物日产日清。通过检查发现后及时予以批评, 并与经济处罚挂钩, 对个别容器不清洁,检查人员当场督促清洁工人进行消毒、清洗处理, 对医疗废物管理中出现的缺陷, 及时予以指出纠正。

1.5 社区居民对医疗废物知识匮乏由于门诊人流量大、宣传不足和缺乏相关知识,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多数社区居民将拔针时按压的棉签随意扔在生活垃圾桶中或者将用后的医疗废物带回用作他用。

1.6 各种应急预案知识了解不够 不能正确掌握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时的应急预案,应加强定期学习,同时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掌握锐器损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切实做好自我防护免费论文。

2. 对策

2.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成立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具体负责整体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并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各社区门诊部设立医疗废物管理小组, 由负责人任组长,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加强环节和终末质控。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封口、标识, 使用专用容器盛装,感染性废物3/4满时,将塑料袋扎口并标识,损伤性废物放于符合标准的具有不撒漏、防刺穿、有损伤性废物标识的利器盒内,3/4满(48h内)时封闭集中处置。同时由医院专人专车负责医疗废物的清运, 每日一次或者至少每两日一次,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把制度落实到工作中来。

2.2 加强沟通齐抓共管 根据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查找问题的根源,提出整改方案, 同时向上级领导反映,写出书面报告,与各相关部门及时联系,加强沟通,相互配合,保质保量的完成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工作。

2.3 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有关医疗废物的各项法律法规, 进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能做到从医务人员到清洁员, 人人知法律,人人会应用,提高其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具体操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采取多种方式确保培训效果。

2.4 加强环节质控责任到人 制定计划,每月定期不定期的对各门诊部进行检查,从医疗废物的分类、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收集交接登记是否按规定执行,到医院专人专车转运全过程的检查,认真对医疗废物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检查,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查找相关的责任人管理学论文,对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整改的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罚, 提出通报批评,并有持续改进措施。

2.5 加大医疗废物管理的投入为使各门诊部医疗废物得到更好的管理, 医院领导加大了投入力度,配置了专用的医疗废物储装桶,配备专用称,准确称量该部位医疗垃圾的重量,制作了医疗废物的警示标识及宣传画,宣传有关医疗废物的危害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人们积极地配合医疗废物管理。同时增加医疗废物专用转运车一辆, 做到日产日清。

2.6 全民动员共同防卫 大力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社会和公众对医疗废物危害性的知晓率,同时做好监督工作,使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和监督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 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通过对社区门诊部医疗废物管理现状的调查,体会到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对医疗废物分类管理要持之以恒, 从它的领取、使用、收集、暂存、运送、上报核实等各环节抓起,才能实现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社区门诊部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不仅是国家法律法规所要求的,更是防止医疗废物扩散造成疾病传播、污染环境和维护辖区居民健康安全所必需的[2]。

[ 1 ]刘素球,聂玉兰,韩永毅,等. 门诊公共区域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5) : 552 - 553.

[2] 刘素球,菜尤菊.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疗废物管理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3):257.

第3篇:医疗废物的封扎方式范文

不久前,湖南省高院通报一起典型案例:法院一审认定有140多吨医疗废物和医疗垃圾在湖南省汨罗市古培镇一个隐蔽的农家小院内,被犯罪分子仇某等人碾碎后,销售给其在河北廊坊等地的“下线”。这些从多地不同医院流出的肮脏的医疗垃圾包括输液袋、尿袋,夹杂着医用手套、棉签甚至注射器和针头,而加工后成品为难以辨认的塑料颗粒蓝丙料―――制作塑料制品的原料。此案共有来自湖南、湖北、河北、江苏等地的12人因“污染环境罪”获刑。

想想都感到可怕!“医疗垃圾”竟随意“变身”成再生塑料,而这些再生塑料又可能会变成孩子手里的玩具、市民餐桌的碗筷……一旦造成污染,后果不堪设想。正因如此,此案一经曝出,又再次让民众绷紧了神经。很多人不禁要:医疗垃圾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医疗垃圾处置到底哪一环节出了漏洞?

医疗垃圾“变形记”

毋庸置疑,医疗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细菌性病毒,如果没有科学的回收机制,其带来的危害,是难以估量的。也因为这样,医疗垃圾被列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47类废物中的“1号危险废物”,可见其危害之大。而根据国内的一些文献显示,上世纪70年代,国内曾发生过医疗废物处置不当引起乙肝传播流行的事情。这些,都是医疗垃圾可能潜藏的危险,不得不引起重视。然而,让人纳闷的是,对医疗垃圾的禁令频频,可医疗垃圾黑市却依然屡禁不止。

在湖南省汨罗市古培镇杨柳村村民仇某家的后院内,几个戴着手套的“工作人员”正在对成堆的医疗废物进行分拣、粉碎。当这个“黑作坊”被警方和环保执法人员发现时,院里正堆积着散发出刺鼻气味的医疗废物,从一些医院流出的输液袋渗出的药液在地面随意流淌,有的输液袋上还有未来得及拔下的针头、针管,针管上还残留着干涸的血迹……

“黑作坊”有人对执法人员供述,他们从废品市场零星收购医疗废物,经过初步人工分拣、清洗、粉碎等工序加工,再出售给下线牟利,这些东西主要用于制造塑料制品的原料。民警调查发现,罪犯仇某与“合伙人”霍某在未取得任何相关资质的情况下,在仇某位于古培镇杨柳村的住房后院开作坊,并雇用付某等人加工。作坊加工医疗垃圾与废物,基本不经过消毒处理。有办案人员说,这类作坊为了多挣钱,连感染性医疗废物如一次性注射器都拿来破碎后作为废塑料出售。有作坊工人交代,他们加工的原料中甚至曾有做透析用的尿袋,有的里面还存有病人的黄色尿液。他们加工的“产品”收购价格大约每吨2000元,分拣、清洗、破碎后,在河北廊坊的塑料市场可卖到每吨近5000元。因为利益空间可观,参与者甘冒风险。

受访执法人员说,在汨罗这个“黑作坊”下游,河北廊坊人高某等人是“大主顾”。这些人之间的交易,一单少则几吨、十来吨,多则几十吨。危险的塑料医疗废物和垃圾从湖北、湖南流入河北后,就被加工成了颗粒状的“蓝丙料”―――蓝色PP再生料。至此,执法人员就很难再查到这些物质的最终去向。它们可能成为塑料管材原料,也可能成为在文化、娱乐、食品、医疗、材料、居室装饰等领域应用很广的“高透材料”,这令执法者深感揪心。

仇某等人将140吨医疗废物销往外省,形成“黑金链”。这些医疗废物来自于湖南湘潭、株洲、衡阳、郴州及湖北远安县、襄阳市等地医院,且绝大部分为公立医疗机构,很多还是三级甲等医院。出现这样的情况,固然由于相关人员为了从中谋利而不择手段,但也逃不开医疗机构负责人管理不严。

事实上,类似倒卖医疗垃圾的案例并不鲜见。去年年底,南京市就侦破了“首起医疗废物污染环境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现场查获医疗废弃物13.5吨,实际查实嫌疑人收购、倒卖医疗废物3000多吨,涉案价值4000多万元。侦查过程中,发现内幕触目惊心:成堆的医疗垃圾,包括一次性输液管、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等,被犯罪嫌疑人回收后,经过简单分类和压缩,便被倒卖至宿迁、浙江等地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就被黑心厂家用来生产仿冒品牌的塑料玩具、餐具等。

“1号危险废物”处理不当危害大

医疗垃圾处理“不走正道”,形成跨省黑市,每次的故事情节基本一样。

实际上,对于医疗垃圾,早在2003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要求对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全程严格监管,建设集中处置中心无害化处置,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买卖、加工医疗废物。但遗憾的是,法规的善意之光并没有完全照进现实。那么,为何对医疗垃圾的禁令频频,可医疗垃圾黑市却依然屡禁不止呢?弄清楚了这个问题,或许才能弄清楚事情的真相。根据一次次的探讨,这背后可能存在一些这样的问题:一则,是一些医疗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为了眼前的利益违背了职业操守,在各大医疗垃圾黑市的背后,往往都有医院的工作人员。二则,是监管部门以及多头管理等造成的,医疗垃圾清运、处置等环节的监管,还是存在一些漏洞的。此外,医疗垃圾在医院内是卫生部门负责管理,出了医院的门则属于环保部门管理,这背后也存在一些衔接上的问题。

“医疗垃圾不妥善处置的危害极大。”本刊医学顾问团专家、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介绍,所谓的医疗垃圾,准确称呼应为医疗废物,主要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按照分类,共分为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药物性和化学性五大类。这其中包含了针筒、针头、棉签、纱布、药瓶、输液袋、手套、尿杯、各种导管、各类敷料以及传染病人用过的东西等等。“像病人化疗后使用过的药瓶、检验科用的试剂等属于化学性的医疗废物,这一种类的医疗垃圾一般是用红色塑料袋进行装置;而作为医院最常见的感染性医疗垃圾,例如和病人体液相关的棉签、敷贴、棉球、血糖试纸等都是放在黄色的专用包装垃圾袋中;而另外一种像刀片、玻片、针灸用过的针头、薄一点的针剂药瓶等损伤性医疗废物都要放入专门的利器收容盒里。未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废物,只要求采用符合规定的分类袋进行分类收集,不要求消毒;而被传染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废物,如传染病病房、发热门诊等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使用双层包装物及及时密封。”

确实,相信不少人去医院总会在各个楼道、病房看到摆着用颜色不一塑料袋装着的垃圾桶,甚至连护士推的治疗车上都有各种不同大小的收纳桶。之所以医院里会有这么多不同颜色大小样式的垃圾桶,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收集不同类型的医疗垃圾。

据专家介绍,医疗垃圾所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上千倍,如果非法收集后再次流入市场,则重要危害人体健康,成为流行病的源头;如果与生活垃圾混装焚烧会产生黑烟、恶臭,其中含有二恶英等致癌物质,并且造成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如果将一次性塑料垃圾随意填埋,要花几百年才能降解;医疗垃圾还容易变质,孳生蚊蝇,病原微生物通过蚊蝇传播疾病。此外,由于医疗垃圾用品都是直接接触病人的,每支注射器、每条输液管都携带着成千上万的病毒,所以也容易造成医院内交叉感染。以艾滋病为例,现在废弃一次性医疗用品已成了艾滋病传播的第四条途径。

让医疗垃圾“走正道”

其实,医疗垃圾“黑市”存在的“病根”我们都是清楚的,因此“药方”也并不难开。

其一,政府部门有所作为。必须进一步完善法规,加强监管,特别是源头监管。医院等医疗机构是医疗垃圾的源头,一些大医院甚至三甲医院等都贩卖医疗垃圾,不得不说,这其中出现了监管问题。

其二,加大经济制裁力度。要坚决地、从重地打击中间收购与加工者等不法分子,以经济处罚、刑事处罚并施等手段,加大其违法成本。堵死“收购一吨2000元,加工以后卖5000元”的巨大利益空间。

其三,畅通正规处理渠道。医疗垃圾之所以走了旁门左道,完全是因为没有正道可走,或者是正道很不畅通。因此,应按照医疗废弃物增长幅度,适时适度地增加医疗废弃物处置机构的处置能力。支持并发展正规的、有资质的医疗垃圾处置途径,让医疗垃圾不用走“黑市”就可以流向它们该去的地方!

整治医疗垃圾“黑市”,就要以严厉监管、严格执法切断利益链,从垃圾分类、清运、处置、监管等多个环节齐抓共管,彻底堵住环节漏洞,让医废黑产业无处容身。

医疗垃圾不仅存在于医疗机构,其实也可能就在我们身边。那么,如果我们“碰”到了医疗垃圾该怎么办?

第4篇:医疗废物的封扎方式范文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0-3121-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四大手段之一,静脉用药为主要途径,但化疗在治疗疾病的同时, 其毒性不仅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对长期接触抗肿瘤药物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护士也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了解化疗对护士职业的危害,正视化疗的潜在危害,分析化疗防护现状,探讨防护对策,对减少化疗职业危害,保护化疗护士健康和环境安全非常重要。

1 化疗药潜在职业危害

1.1 化疗药品特点及对护士的职业性危害:美国医疗机构药师协会(ASHP),将肿瘤化疗药品定义为危险药品,并认为肿瘤化疗药品能产生职业暴露危险,在低剂量下就可产生严重的器官或其他方面的毒性。如果处理不当,其悬浮颗粒或液滴就会溢出,通过呼吸、皮肤接触甚至随食物进入人体,对操作者可能造成较大危害。大量的研究证实,医护人员在常规操作中可遭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其损害程度也与接触药品的强度和时间有关。国际权威机构已为接触危险药品的医务人员制定了一整套安全防护制度和操作规程,在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而我国过去对此重视不够,接触危险药品的医护人员存在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

1.2 护士接触化疗药的场合与被动吸收途径:护士接触化疗药并被动吸收的场合,主要有4种情况:配制化疗药、执行化疗、处理化疗药溢出、处理化疗污染物和病人的排泄物。进行上述工作的量越多,接触化疗药的量就越多,危险性就越大。护士被动吸收化疗药物的途径主要有3种情况:(1)皮肤吸收: 在用溶媒溶解药物时未注意抽出瓶内空气,瓶内压力过高,如遇上针头松脱就会导致药液外溢;或是在接触化疗药及处理被污染的器械、病人的床单、衣物、排泄物等物品引起皮肤污染;不慎被吸过化疗药的注射器针头或药瓶碎片刮破皮肤也会导致皮肤吸收。(2)消化道吸收:皮肤污染后未彻底清洗双手就进食,或是在配制和执行化疗时进食等。(3)呼吸道吸入:配制粉剂化疗时药物的飞尘致工作场所空间污染,药液的烟雾状颗粒从呼吸道吸入。

1.3 化疗药物对护士的职业性危害:护士在备药、注药或用物处理过程中,化疗药物可致一定的职业性危害,导致护士WBC、PLT下降、月经紊乱、脱发等毒性反应。如: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体交换、畸变率和微核细胞率均明显增高,淋巴细胞的DNA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化疗护士自然流产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且先天性缺陷率高,其不良妊娠结局随接触化疗药物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2 肿瘤化疗防护现状

2.1 化疗药物的管理体系落后:我国目前无完善的有关化疗防护制度。没有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由专人负责的集中管理模式, 采用的是不科学的分散式管理方式。化疗的防护包括化疗管理模式、防护设备配置、正确使用化疗药物以及化疗废弃物的处理等,需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任何环节发生疏漏均可能给人员和环境带来危害,对抗肿瘤药物废弃物的管理方面也存在漏洞,将化疗废弃物放在敞口的容器中, 极易造成抗肿瘤药物的扩散和对环境的污染。所以防护的制度和法规应建立在对环境和人员二者均有保护作用的基础上。

2.2 对化疗药物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我国职业性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较多,部分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岗前专业化培训,防护观念淡漠,不知道该如何确切的步骤进行处理和销毁化疗药物溢出,也不知道该如何指导病人处理他们的排泄物。综合医院护士的防护意识低于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非肿瘤科室护士的防护意识与肿瘤科室护士有显著差异。

2.3 无专用的治疗室配制化疗药物:除了有条件的肿瘤专科医院,其它很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均无专门的化疗药物配制室和特制的安全柜备药,防护条件差,配药间无排、抽风设备。也没有专门训练的护士进行操作,护理人员在配制化疗药物时与其它普通药物配制程序一样,应引起高度重视。

2.4 未对化疗操作的护士进行定期体格检查,特别是细胞分类和血小板检查;护士孕期和哺乳期的保护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5 化疗用物的处理不规范:没有使用符合要求的带盖容器收集化疗废弃物,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敞口容器、普通塑料袋作为收集容器。较多的护士不知道如何处理化疗废弃物和处理化疗废弃物的自我防护。

3 防护措施

3.1 防护原则:化疗的防护原则:操作中精力集中, 克服麻痹大意, 提高对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 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的安全使用方法, 严格执行化疗操作常规和防护措施。(1)工作人员尽量减少对化疗药不必要的接触。(2)尽量减少化疗药对环境的污染。(3)切实加强对接触抗癌药护士工作的科学规范化管理,除加强接触抗癌药护士的自我防护知识的教育,进行专职培训,实行常规性防护知识考核外,还要制定护士接触抗癌药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4)每年定期为接触抗癌药护士进行体检,合理安排休假,护士怀孕和哺乳期可考虑暂时脱离接触抗癌药物的环境。

3.2 加强专业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执行化疗的医务人员必须经过化疗专业培训,以化疗的基础知识、化疗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处理、化疗潜在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为培训内容。从而提高专业人员对化疗药物潜在危险的认识,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使专业人员全面掌握并规范化疗防护操作程序,增强防护意识。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医护工作者应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定期抽血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免疫功能,如出现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症状及体征,应及时调离。

3.3 完善防护设施:建立健全药物处理中心。为使临床在使用化疗药物过程中达到安全防护,必须将化疗药物处理中心化。医院设置静脉配液中心,采用集中式管理,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在防护设备齐全的化疗备药操作室负责所有化疗药物的配制及供应。实施比较有效而经济的防护措施,并有利于废气、废物的集中处理,使污染缩到最小范围,有利于职业安全和环境保护。抗肿瘤药物的配制工作应在专门的配药室和层流操作台上进行,以减少医护人员被动吸化疗药物的机会。防止含有药物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对操作者的危害,保护操作者及环境在备药和处理废物时不受药物微粒气溶胶或气雾的污染,保护备药环境无微粒物质,防止药物被污染。

第5篇:医疗废物的封扎方式范文

1.1物理性职业暴露

1.1.1锐器伤针刺伤是造成护士职业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2]。全球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可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我国是HBV、HCV感染高发区,锐器伤后发生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高。0.004ml污染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I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几率为0.3%、HC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几率为1.8%[3]。

1.1.2负重伤护理工作中,肌肉骨骼损伤,尤其是脊背损伤是威胁护理人员健康的突出问题。意大利一项调查显示[4],医护人员由于负重引起脊柱损伤、腰骶部疼痛的发生率为8.4%;长期使用计算机引起的腕管综合征也较多见;护理人员因站立时间过长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5]。

1.1.3辐射伤在ICU病房、手术室、导管室等患者的床头进行摄片、术中造影、透视下穿刺等操作时,由于大多数护理人员放射防护知识和防护用具等缺乏易受到损伤。另外,电离辐射、微波等均会导致护理人员机体损伤(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放射病等)[3]。在消毒灭菌工作中,紫外线可引起眼炎或皮炎[6]。

1.2化学性职业暴露

1.2.1细胞毒性药物日趋增多的肿瘤化疗药物大都具有细胞毒性。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也具有杀伤或抑制作用。在化疗操作中,注射器稀释药物、排气、换液、拔针等操作都能造成皮肤接触或吸入化疗药物,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潜在危险[7]。

1.2.2化学消毒剂护理人员每天要接触化学消毒剂(甲醛、过氧乙酸、环氧乙烷、戊二醛、含氯消毒液和臭氧等)。不加防护的长期接触可导致气促、头痛、接触性皮炎、鼻炎、关节病、哮喘、记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生殖系统疾病[8]。

1.2.3水银体温计、血压计等是常用的护理用具。其中的水银是医院常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毒性物品。处理不当会对人体产生神经毒性和肾毒性。

1.2.4麻醉废气长期暴露于微量麻醉废气污染的环境中,有引起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力降低的可能[9]。

1.3生物性职业暴露

我国每年报告发生法定传染病450余万例,其中多数可经呼吸道和血液等途径传播。护理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机会多,易发生生物性职业暴露。HBV、HCV和HIV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其他还有流感病毒、支原体和变异冠状病毒等。血液及其成分、伤口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羊水等的病毒含量较高。眼、鼻腔、口腔暴露于污染血液或体液后感染HIV的几率为0.1%[10]。

1.4社会、心理因素

护理人员职业角色与多种生活角色的经常性冲突,构成了护理工作的应激因素。工作中存在的诸多负性因素,如长期处于危重患者、意外伤害以及死亡的包围中,生活不规律、工作负荷重、心理压力超负荷,得不到患者和家属的理解,甚至遭到漫骂和生命威胁等,直接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心理和工作行为。李小妹等报告,护理人员有情绪疲溃感的占59.1%、无成就感者占53.2%,明显高出国内常模(33%)。

2职业暴露产生的原因

2.1护理人员配备不合理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不够科学,护士缺编问题严重。这与我国的经济卫生政策有一定的关系。我国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床护比例是1∶0.4,但90%以上的医院达不到[12],平均床护之比只有1∶0.33。一些医院为了增加经济效益经常加床,造成护理人员严重缺编、超负荷工作,致使护理人员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等)增多,从而增加了职业暴露伤害的可能性。

2.2化学性危害知识匮乏

毛秀英等[7]报告,调查167家医院肿瘤化疗药物配置,仅8家医院(占4.78%)采用了集中式管理,其余159家(占95.21%)均采用分散式管理;仅12.15%的医院使用全密闭式输液系统。护士操作时,很少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正确戴手套者仅为9.58%;还有62.26%的医院护士操作时没有穿隔离衣;136家医院使用了不符合要求的敞口容器存放化疗废弃物。

2.3教育培训存在漏洞,自我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用具不到位

毛秀英等[13]调查26所护理院校,均未设置职业防护教育课程,也无相应教材。上岗后也缺乏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工作技术和方法等继续教育。申桂云等[14]对157名传染病专科医院的护士调查发现,87.9%护士认为需要加强防护知识的学习。传统的教育中,过分强调护士要有奉献精神,有时给护理人员造成错觉,认为注重自身安全防护就是不讲奉献,戴手套等防护措施被认为是怕脏嫌弃患者,是不敬业的行为。护理工作中常有被血液或体液泼溅的危险,67.5%护士从不戴防护目镜。进行侵袭性操作时,3.2%护士从不戴手套[14]。花等[15]报告:某综合医院57.3%的人不采取防护措施,原因是遇到的传染病患者少,麻痹大意,洗手及手消毒正确者仅25.8%,正确掌握消毒剂用途及效能者仅为4.5%。由于医院成本核算,许多医院很难为护士提供符合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具,甚至连防漏、耐刺、密封的收集箱都难以保证。40.36%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因未提供防护用具所致[16]。

2.4常规操作、应急处理欠规范

美国CDC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后进行暴露后预防(PEP)可使HIV感染率降低79%,同时PEP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81%的HIV传播的危险[17]。护理人员在被针刺伤的当时,约86%的人采取一般的消毒措施(碘酒加酒精),能较规范处理的仅占4%左右,有0.33%的护士未做任何处理[18];防护评估不到位的占94%[19]。孙伯英等[20]调查22所二、三级综合医院,仅有9所医院有上报制度,1499名发生针刺伤后的上报率为21.15%。注射后针头处理不当(收废弃针、毁形浸泡、取下针头及重套针帽)所致针刺伤占刺伤总数的62.68%[18];毛秀英报告[21],432名发生针刺伤的实习护士,在操作不同环节的刺伤率分别为操作前25.6%,操作中20.0%,操作后54.4%。王红红报告[22]护生实习6个月就有72.6%的人被刺伤,其中79.4%的是被用过的针头刺伤。说明护理人员既缺乏管理,又缺乏主动报告意识。

3对策与措施

3.1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创建护理安全文化

对护理人员实施安全教育培训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美国CDC已将该工作作为强制执行的项目推荐给全美所有医院[23]。各级医院应定期进行在职培训和教育,全面推广标准预防,制定各种预防职业损伤的工作指南、防范制度,改变护理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并把职业安全作为护理人员在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考核内容。护理安全文化作为一种护理管理思路,营造一种氛围,唤起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不仅仅是只给患者提供安全、无差错的护理,还包括在工作中保护工作人员免受损伤、保持生理和心理健康。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必要的预防接种。

3.2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缓解缺编问题

卫生部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指出:到2007年,全国的三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到2010年,全国85%的二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护士缺编问题的缓解将有助于为护士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减轻护士的紧张状态。加大护士安全工作环境建设的投入,改进医疗设备,完善防护措施,是减少职业损伤的有效途径。

3.3规范护理工作行为,预防锐器伤

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针头使用后重新套上针帽是导致针刺伤最常见的原因,应禁止污染针头回套针帽内,必须回套时尽可能单手操作;禁止直接用手分离污染的针头,静脉输液完毕拔针后,将头皮针立即放入锐器盒内;输液、穿刺失败时,禁止将污染针头悬挂于输液管的茂菲氏滴管上,应当立即更换新针头;为不合作的患者做治疗时,必须有他人帮助。用过的针头不要折弯或折断,传递手术刀、剪时,不能直接用手接,用弯盘传递。正确选择掰安瓿的方法。个人操作习惯是造成锐器伤的决定因素,徒手掰安瓿是导致锐器伤的常见原因,应予以禁止。使用硬质锐器收集盒,锐器盒的使用可使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50%,值得推广[24]。

3.4掌握戴手套指征,规范洗手

标准预防中明确规定,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或皮肤黏膜有破损时,均应戴手套。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要比未戴手套减少50%以上[25]。值得注意的是,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正确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有效的措施。2000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对洗手指征、洗手方法均有明确规定,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应认真执行。

3.5正确掌握锐器伤处理流程

挤压伤口肥皂水+流动水反复冲洗(黏膜被污染时,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消毒(2%碘酒、75%酒精)包扎报告相关抗体检测(接种疫苗或预防服药,必要时评估)心理干预。

3.6重视化疗药物的危害

第6篇:医疗废物的封扎方式范文

护理工作的复杂性、药物学及人体生命科学领域的未知性使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确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和伤残后果的可能性。由于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即使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三查七对”制度执行的情况下仍有一些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增高。护理安全是患者在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和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活动中不受到任何意外的伤害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建立护患互动、风险共但的新型医患关系。

本文分析了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产生的原因认为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科室护士长和病区护理小组四级管理体系是现代护理管理体系的重要形式。重视寻找护理隐患是防范护理差错的根本。充分认识护理风险加强风险识别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规避风险的前提。

不安全因素

患者安全方面:患者安全的议题从1999年开始受到世界各发达国家的重视。随着卫生部“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国家医院管理协会于6年11月下发了《患者安全目标管理8项措施》明确了患者安全的议题已是未来医疗体系的政策趋势由医疗费用的控制转向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环境的改善与提升。①医院感染:医院感染随着医院的产生而存在随着医院的发展而变迁特别是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的诊断、治疗仪器和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病原类型的变异和变化医院感染越来越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从医院管理的角度讲医院感染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同时增加了医务人员工作量和降低了病床周转率。而这些正是从事医院管理的人员在提高医疗质量过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提高医疗质量及医疗效率的问题。②护理缺陷护理隐患: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医疗设备运行及护理服务实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有人员、设备、服务都存在着风险如:手术过程中突然停电、呼叫系统突然故障而延误患者抢救;地面湿滑而致患者跌倒;有因为患者自身原因造成压疮或因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评估不详细未及时采取护理措施造成的压疮;如果患者能明白自身的病情并与护理人员充分合作护理过程中实际效益将会大大增加。若患者有冒险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自杀、自残等)老年人及婴幼儿因视、听、触觉等感知能差患者在护理活动中不遵医护行为如患者擅自将输液速度调快等都会增加护理的不全因素。大部分人为的错误是由于思想和思维功能出现偏差当护理人员疲乏、劳累、紧张及注意力不集中时可导致常用的操作程序产生失误。护理人员的言行不当如语言粗俗、动作粗鲁也会给患者造成身心伤害。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人为或系统因素所致的风险。③护士渎职与侵权:由于护士疏忽大意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履行职责不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擅离职守观察病情不仔细各种处置不及时都给患者健康带来伤害或造成严重后果缺乏法律知识、自我维权意识不强、护士未经执业注册便单独从事护理工作在为患者输液换液体时输错液体发生药物反应、输血反应、药物液体渗漏引起周围皮肤组织坏死等。护士执业不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一次性医疗用品未及时回收或重复使用对需消毒的器械、空气和物体表面未按有关规定消毒;对患者的污染物未按规定处理对传染患者隔离不当致使传染病传播或流行;指导患者自护方法欠妥造成健康伤害;使用伪劣药品、过期药品滥用抗生素、毒麻药、精神药、非处方药品等侵犯了患者的自由权、知情权、同意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及名誉权。

护理人员安全方面:⑴生物污染: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经常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通过:①锐利器刺伤;②呼吸道吸入及皮肤黏膜损伤;③无保护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物长时间停留在污浊的环境中等途径获得感染。⑵空气污染:①手术室使用麻醉剂可呈气态弥散于空气中吸入;②紫外线空气消毒分解出的臭氧是强氧化剂和一些挥发性消毒剂对黏膜有刺激性作用。⑶细菌毒素药物通过皮肤或呼吸进入人体导致损害。⑷光污染:如激光不仅对眼睛、皮肤有损害还会引起反射性烧伤、错误照射等其他并发症。⑸噪音污染:医疗仪器发出的报警声、电流震动等噪音可引起护理人员头痛、听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而容易造成操作失误。⑹线照射:长期接触线防护不当大量照射可对人体造成多种损害。⑺电灼伤、化学药品烧伤。⑻医疗垃圾污染。⑼护理人员身心损害:通过对护士工作压力源的研究显示一方面因护理工作责任大、技术操作多、工作不规律、工作负荷重为患者提供护理的时间不够服务对象的刁难、患者病情危重等;另一方面还存在患者对护士的利用、暴力事件以及性骚扰现象缺乏组织及同行支持等使护士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产生心身耗竭综合征。

应对护理对策

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通过对全体护理人员(含实习生、进修生、护工和陪护)进行全程的安全教育使广大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围绕患者和护理人员两方面分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及时找出护理安全隐患积极防范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患于未然。

健全和落实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护理服务具有专业技术性强和个体差异性大及疾病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的重点在于发现体制上的缺陷和漏洞制定和施行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标准和规范而不在于谴责个人或追究当事人的过失和责任。强化普及性预防观念普及性预防是针对经血液、传播疾病所制定的对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是假定所有人的血液、体液都有潜在的传染性而在对其处理时要采取防护措施。加强侵入性操作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防止职业暴露中的危险。完善有关医院工作制度发挥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职能作用严格把好质量关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网络由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科室护士长和护理安全小组网络协管护士四级组成明确职责加强监控有利于减少护理差错、事故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从而防止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巡视制度、交接班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落实健康教育和告知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座谈严格执行护士持证上岗制度坚持护理查房和护士继续专业教育及培训制度落实急救器材药品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废物和一次性医用品的管理。②严格落实岗位职责。③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流程。④加强原始资料管理。⑤加强护理安全制度管理。做到三不放过(问题没有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没有接受教训不放过;没有采取整改防范措施不放过)。做到三有三无即有措施、有制度、有人管和无差错、无事故、无纠纷。

强化护理质量“零缺陷”意识: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进行护理缺陷控制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目的是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通过缺陷控制使护理过程中各环节可能发生的问题降到最低限度从而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质量“零缺陷”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最高要求即要求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不做重复工作实行自我控制、自我改进。如果护理工作达到“零缺陷”就可能预防和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加强法制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应自觉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特别需要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与护理人员关系较密切的卫生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坚持“忠于职守慎言守秘热情负责、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学法的同时也学会尊重患者的权利了解自己的义务用法律武器保护护患双方的权益。做到举止文明大方态度热情周到服务行为规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使患者在安全、舒适、安静、温馨的休养环境中早日康复。尤其要增强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①护理记录完整、完全、及时、准确。②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及可能出现问题承担风险的义务。③护理用品符合要求。④完好封存实物。

注重在管理过程中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尊重护士爱护护士”的良好文化氛围培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和具有“慎独”的精神培养善于调控情绪的高素质护理队伍树立不断自我完善的终身学习态度和追求“精益求精”“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重视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重视护士继续教育。加强科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科室之间的彼此配合创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缓解护士压力减少身心损害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围绕以服务质量为核心开展工作: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仪表端庄言行举止大方得体语言亲切态度和蔼;要更新服务观念坚持以“五心”即接待患者热心接受意见虚心技术操作细心解释工作耐心一视同仁有公心的服务标准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印制健康教育宣传册通过示范、健康知识讲座、患者俱乐部等形式提高民众的健康知识水平增强防病能力。不断改善患者休养环境和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做到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地面采用防滑地板墙壁增加扶手病床单位增设护栏。病室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清新有条件的设置层流病室、层流手术室、输液配制中心减少空气污染。

强化医院感染意识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①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是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年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使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有法可依。加强对全院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培训使其了解医院感染的危害性和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培训内容包括:医疗废物及管理的概念;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职责;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与暂存和集中处理;职业安全防护;合理使用抗生素正确配制和选择合适溶酶等以及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医院各项管理制度。②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促进持续质量改进;各项操作都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规范;加强无菌物品集中放置与管理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接触血液、体液或污染物的操作要戴手套;生活、感染、医用垃圾分类放置;出院患者的病床单位要做好终末处理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清洁舒适的休养环境防止交叉感染。③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对于不同的医疗废物采取不同的收集方法: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必须将锐器部分弃于防渗耐刺的容器中方可将管道放置于医疗垃圾专用桶。禁止持利器来回走动徒手传递严禁将使用过的针头双手插回针帽以防刺伤。利器盒应随车放置和放置在便于使用的地方。使用后的胃管、尿管、腹腔引流管、静脉管、切口敷料、一次性换药盘等均应放在密封袋内密封好后再放入专用容器。各种被血液、体液污染后的引流袋扎闭两端置入专用容器内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与药液倒入化粪池内作进一步消毒处理;携带传染性病毒的患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一律按医疗废物进行收集。配制、使用化学毒素类药物应穿防护衣、戴手套、防护眼镜操作完毕洗手、更衣按规定放置安瓿、注射器。

加强沟通依法行使患者的权利:护理人员应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用通俗易懂的专业知识结合患者的情况向患者说明诊疗计划、手术须知、潜在的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同时患者还有知情同意权、隐私权等。所以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安慰、体贴关心、理解患者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我们的信任从而杜绝护理纠纷。

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科室护士长和病区护理安全小组网络协管护士四级护理管理体系是现代护理管理体系的重要形式。重视寻找护理隐患是防范护理差错的根本。充分认识医疗风险加强风险识别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规避风险的前提。做到全院、全员、全面、全程安全护理避免缺陷保证护理安全。

第7篇:医疗废物的封扎方式范文

【关键词】层流洁净;管理;有效监控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86-01

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它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为此,我院手术室严格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加深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抓好有关医院感染系统化的各项工作。我院自2008年9月3日,搬迁至层流洁净手术室后,加强对层流洁净手术室的管理,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1.层流洁净手术室的概念与要求

1.1 概念:层流洁净手术室是对进入手术室的空气通过初、中、高效过滤器以控制室内尘埃含量,具有除去99.97%直径0.5微米以上粒子的能力。使恒温、恒压、恒湿、洁净的空气呈流线流入室内,以等速流过房间后流出,室内产生的尘埃或微生物不会向四周扩散,随气流方向经回风口排出室外,可使室内空气具有一定的生物洁净度。手术环境更科学更安全,适应外科发展的需要,也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诊疗环境。

1.2 要求:层流洁净手术室属Ⅰ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10cfu/m3,并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2.严格的人员管理要求

2.1 洁净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保持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出,严格控制参观手术人员,参观手术人员须经批准后才能参观指定手术间,不许串手术间,特殊感染手术间不允许参观,严格控制感染源的传播。

2.2 严格执行更衣制度及术前核查制度。参加手术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洗手衣,戴口罩帽子,要求头发、口鼻不能外露。手术患者要求一律穿病号服,戴病号帽,进入手术间前在缓冲间进行交接,更换手术室专用洁净车。按照术前准备单内容进行安全核查后进入手术间。

2.3 执行手术人员专科培训制度。把层流净手术的工作原理作为专科层级护士培训内容,对手术医生也进行层流净化手术室适用情况的培训。

2.4 保洁人员管理。手术结束后即给予开始清洁卫生工作,手术期间不能在层流净化区域内逗留。

2.5 手卫生制度的落实。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开展手卫生工作的全员培训,提高手术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

3.严格的环境管理要求

3.1 物品管理室内固定一定数量的物品,一次性无菌物品要求去除外包装。按专科要求相对固定手术间,专科仪器定位放置,仪器摆放要避开回风口。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补充一次性耗材。无菌间物品设专人管理。

3.2 落实洁净手术间设施清洁和维护。手术间地面及物品表面采用湿式清扫,过滤网每周由卫生清洁工人清洁一次,必要时更换。层流洁净区域的一切清洁工作必须采用湿式打扫、在净化空调系统运动中进行。手术间物面及地面应在每天手术前、后用消毒液、清水各擦拭1次。每周进行彻底清扫1次,每月再进行卫生大扫除1次,并记录。从而使室内空气具有一定的生物洁净度。手术人员隔离鞋每日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凉干。

3.3 术后医疗废物的处理:①锐利废物的处理:手术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动静脉留置针针头、手术刀片、麻醉穿刺针等锐利废弃物置于黄色锐器盒内,每盒不超四分之三满度。每日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封口,注明科室名称、日期并签名,送至污物存放间,由专管保洁人员统一送医院废物处理中心签收。严格执行三不准:不准混合放置医疗废物,不准取出已放入容器中的医疗废物,不准运出未达包装要求的医疗废物。②非锐利废物的处理:污染的敷料、垃圾分类放置于黄色医疗垃圾袋,扎好袋口,做好标记,送至医疗垃圾点集中处理。布类敷料单独包裹送洗衣房处理。污桶、吸引瓶座由工人浸泡消毒,刷洗后送回手术间内备用。器械初步冲洗血污后密闭装箱,集中送供应室作进一步处理。

3.4 各项有效监测及净化机组维护。层流净化手术室在突出生物洁净室特点的原则下,以控制有尘埃粒子为重要目标,所以强调空气洁净度是必要保障条件[1]。每月对洁净手术部空气、物体表面、手术人员的手进行生物监测一次,并将结果上报备案。每月对净化空调机组进行检测、清洁和保养,并记录备案。

4.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预防交叉感染

4.1 根据各班职责制定出严格的工作流程,包括:巡回护士工作流程、洗手护士工作流程、值班护士工作流程、连台手术工作流程、器械送洗工作流程、污染手术术毕处理流程、清洁卫生工人工作流程等。使大家工作起来有章可循、有序可查,保证了工作质量。

4.2 培养手术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制订手术室层级护士培训内容,逐级培训到位,提高手术护士对专科手术护理配合意识。手术人员共同维护无菌操作环境。

5.小结

由于我们严格遵守层流净化系统操作规程,通过科学严谨的管理与有效的设备维护,创造优质的洁净手术环境,对减少手术病人的切口感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8篇:医疗废物的封扎方式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猪哥亮”为你整理了这篇年度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今年以来,分局在市局党组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党的建设为统领,聚焦水气土三大保卫战,紧盯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攻坚克难,奋力拼搏,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目标考核完成情况

(一)大气环境质量。2020年1月1日-2020年11月30日,实际天数335天,有效数据天数334天,空气质量为优的95天,为良的213天,轻度污染为25天,中度污染为1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2.4%,较2019年同期提升了6%;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较2019年同期下降了26.5%;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3.7微克/立方米,较2019年同期下降了29.5%。

经预测,全年PM10均值约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约23%;全年PM2.5均值约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约2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约89%,同比提升约3%。

(二)水环境质量。沣河工农兵大桥国控断面2020年1-10月份水质均值达Ⅲ类标准,达到环境管理目标要求。东湖闸国控断面2020年1-10月份水质均值达Ⅲ类标准,达到环境管理目标要求。根据目前的水质状况,预测沣河工农兵大桥国控断面和东湖闸国控断面水质全年均值基本能够达到环境管理目标要求。

二、2020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抓好党的建设工作。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年初制定了分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及党支部学习计划,中心组每月学习不少于1次,支部每月学习不少于2次,并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11月,中心组学习16次,支部学习20次。二是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建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1-11月,局党组共学习和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5次,做到了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局党组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教育。认真组织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1-11月,召开分党组会、理论学习中心组会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7次。教育党员干部在环评审批、环境执法及项目资金使用等敏感事项上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四是抓好支部建设。支委定期研究组织生活形式,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积极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考察和培养,今年我局3名同志发展成为入党积极分子、1名同志发展成为预备党员。积极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组织支部党员赴独山镇开展了“纪念建党99周年暨党员干部党史教育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是持续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六个专项行动”。印发《关于强化工作举措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六个专项行动”的通知》,对照建筑施工污染防治“六个百分百”和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要求,发现问题,及时督促问题整改。全年共下发整改通知书50份,对1家工地进行立案查处,并处罚金10万元。完成10家预拌混凝土搅拌站远程监控和扬尘颗粒物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加大城区机械清扫和洒水降尘力度,配备12辆扫地车、5辆洒水车和1辆高空抑尘车对城区道路进行机械清扫保洁,机械清扫率90%以上。深入推进散煤治理,取缔无证小散煤厂及散煤加工点2家。巩固露天烧烤及餐饮油烟整治成果,强化执法监管,坚决遏制露天烧烤现象反弹。加大对餐饮单位油烟净化设施定期清洗维护的检查力度,严禁超标排放。深入开展各类“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和“回头看”工作,截至目前,共整治“散乱污”企业10余家。进一步整治高排放机动车,严格限制高排放机动车的转入上牌,严禁高排放车辆在县域内转移登记,及时注销和报废老旧高排放机动车。截至2020年11月27日,全县共办理报废机动车1461辆,办理新能源汽车79辆。二是推进工业污染治理。督促4家金属门制造企业完成VOCS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6家琉璃瓦厂实施煤气发生淘汰改造。三是强化烟花爆竹禁限放。通过多种方式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对辖区内重点区域进行不间断巡逻防控,严查燃放烟花爆竹行为。四是强化秸秆禁烧监管。县委县政府召开秸秆禁烧工作会议十余次,进一步压实乡镇禁烧主体责任,四个县级督查巡查组,坚持全天候分片区开展禁烧督查巡查工作。截至目前,我县实现上级通报“零火点”。五是开展夏季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开展摸底排查,建立VOCs排放企业管理清单。对全县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三)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组织编制《霍邱县饮用水源环境保护规划》、《霍邱县城备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和《霍邱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划分技术报告》;开展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和汛期受灾情况排查和整改;完成备用水源地建设,完成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和规范化建设;推进县人大调研城东湖饮用水水源地反馈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县人大反馈34项问题中,长期坚持8项,已完成整改14项,按序时推进12项。二是持续推进沣河水环境治理。对沿沣河流域污染源进行再排查、再整治,不定期排查排污口截污工程和提升泵站运行情况,督促管理单位加强运维,确保污水得到收集处理。三是大力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截至目前,长集镇、马店镇、开发区、孟集镇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城西湖乡政府驻地片区污水纳入城区管网后进入城北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剩余在建的乡镇污水处理厂厂区工程均已基本建成,目前正在进行配套管网工程建设。

(四)扎实推进土壤和生态区域环境保护工作。一是落实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完成全县37家重点企业用地调查资料收集工作,并按时上报;对今年新增的3个地块开展前期摸排工作;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印发《霍邱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我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落实土壤环境重点企业监管工作,县政府与安徽世华化工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签订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4家单位落实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土壤自行监测工作。二是开展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2019年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行绩效评估,对2020年度10个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县级验收。三是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编制完成《霍邱县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开展全县生活污水治理基础信息调查工作;对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先后下达两批共24个问题的整改清单,进行整改督办,截至目前,已完成23个问题的整改;起草《霍邱县中心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管办法(试行)》。四是持续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选定孟集镇、河口镇2个乡镇作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试点;启动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校核工作,摸排出7条农村黑臭汇水水体。五是积极争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成立霍邱县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启动《霍邱县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编制工作。

(五)深入开展固体废物管理工作。一是加强和规范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等医废监管文件。对各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集中安全处置进行全面指导检查。目前,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100%。二是完成固体废物在线申报登记审核及尾矿库风险排查工作。完成69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8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在线申报登记审核工作。督促6家铁矿企业编制完成10座尾矿库污染防治方案并开展了尾矿库风险隐患排查。三是推进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深入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现场,通过收集资料、实地排查、建立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问题清单,督促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进行整改。四是加强固体废物管理联动机制。曹庙镇境内发生一起非法拆解冶炼废铅蓄电池案,分局及时移交县公安局,配合县检察院、县法院依法开展诉讼调查,严厉打击犯罪嫌疑人的违法行为,遏制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六)大力抓好污染减排和总量控制工作。一是全面完成年度减排工程。截至11月底,第七批大别山水环境补偿资金共4个工程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3个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完成工程验收和工程审计。二是严格落实新扩改项目环评审批总量核定制度。今年共核定90个涉及水、气6类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项目,从源头严把新扩改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三是切实加强减排监测体系建设。新建霍邱师范省级空气自动监测站投入运行并向省厅移交,沣河、城东湖地表水自动监测站和县环境分局空气自动监测站稳定运行。四是完成霍邱县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和2020年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全年共完成排污许可登记1748家,发证管理165家,提前完成工作任务,成绩位居全市第三。五是积极申报争取环保专项资金。全年共成功申报专项资金项目6个,争取专项资金784万元,为区域水污染治理和环境能力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第9篇:医疗废物的封扎方式范文

一、以公共卫生工作为重点,加强防疫、妇保和农村基层工作

(一)加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一是进一步规范传染病报告制度。全镇按规定进行网上直报,凡发生传染病由首诊医生在《传染病登记簿》上登记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防疫组由专人负责收集卡片,卫生所(室)、个体诊所诊断传染病后及时电话报告防疫组,由防疫组填写卡片并上网直报,本镇截止6月20日共报卡136张,确保了报告的及时性,杜绝了传染病漏报。二是进一步加大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力度。在全镇建立了8个防治结核病宣传栏,发放结核病宣传资料2100份,并采用电话追访、上门追访等多种形式力促病人到定点机构就诊。上半年共管理病人80名,其中2009年定诊38名,2010年定诊32名。目前已全程完成治疗33名,目前还有47名患者在治疗中。三是切实落实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各项防控措施,坚决做到“四早”(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转诊)。上半年医院三次到各小学、幼儿园检查传染病防治落实情况,要求各托幼机构和学校加强消毒措施,严格晨检,开设健康教育课,有效防范了今春周边地区发生的疫情传入我镇。四是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完成了32份性病监测采血送检任务和200名长卡司机的HIV检测任务,对56人进行了VCT咨询检测,上半年未发现艾滋病阳性者。

(二)认真完成计划免疫和乙肝疫苗补种项目工作。上半年全镇一类疫苗应种3615人次,实种3585人次,接种率99.17%;完成了646名15岁以下人群的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今年元月,我院在全县率先使用了儿童计划免疫金卡系统,利用该系统自动统计未种儿童功能,今年上半年共发送通知儿童家长补种疫苗的短消息3459条。

(三)全面完成妇幼保健各项工作任务。采取措施保证妇幼保健人员待遇,确保队伍稳定。继续坚持下乡指导工作制度,到村率达100%,指导村卫生室搞好健康教育宣传,举办母婴安全健康教育活动,指导母乳喂养、孕期保健等,并指导村级妇幼人员帐册、卡片的填写及妇幼相关知识的解答,进一步提高村级妇幼人员的服务能力。坚持例会制度,上半年开展例会2次,参会率达100%。降消项目、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刀都完成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我院上半年产妇总数230人,活产数234人。建卡218人,建卡率94.78%,早孕建卡209人,早孕建卡率90.86%,孕产妇系统管理208人,系统管理率90.43%。住院分娩230人,住院分娩率100%,杜绝了旧法接生。高危孕产妇61人,高危住院分娩率100%。无旧法接生,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破伤风发生;为孕产妇免费提供HIV咨询及检测服务,采集血样196份,检测率达95%以上。妇科病查治应查18768人,实查4333人,查出妇科病人数987人,治疗率100%。施行计划生育手术97例,其中,上环术13例,取环术32例,行输卵管结扎术1人,人流术22例,药物流产16例,中期妊娠引产13例,无一例意外及并发症发生,确保了受术者的安全。

(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推动基层医疗机构规范运行。一是加强机构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按照市卫生局甲级村卫生室新标准,对全镇村中心卫生室分期分批进行了整建,装修房屋、更新设备、增添设施。并以茅坪镇政府[2009]12号文件下发了《茅坪镇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管理和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医疗安全、合作医疗、预防保健等管理制度,推动了村卫生室向规范化运行发展。二是加强乡村医生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全年对全镇乡村医生进行了《食品安全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废弃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医疗安全防范、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培训,乡村医生的法规意识、医疗安全防范意识和基本医疗诊治技术都有提高。

二、以县卫生局开展的医院管理突出问题现场会为契机,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荆楚行”和“平安医院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一)扎实开展“医院管理突出问题现场会”的各项工作,严肃查找问题,认真开展整改。按照《县卫生局关于开展查找医院管理突出问题现场会的通知》(秭卫发[2010]16号)文件精神,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先后召开了班子会议、科室负责人会议和职工大会,对相关文件精神进行了传达,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了责任,并对医院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自查,共查出医院管理中存在的危害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突出问题21个,主要涉及到业务管理、医疗安全管理和医疗纠纷调处以及医德医风三个方面,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医院制定了整改方案,落实了整改责任人,明确了整改期限。

(二)加强全员教育,提高医护人员三基水平和依法执业意识。坚持每周二的业务学习制度,开展继续医学教育,要求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人人达标。上半年举办以医疗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安全教育2次,法律法规学习2次,重点学习了《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及《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2008版)》等法律法规,做到了集中学习与科室学习相结合,并分期进行了测试,使医护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依法执业意识进一步增强,执业行为进一步规范。

(二)全面实施质量监控。按照医院制定的《医疗质量考核办法》和《医疗质量考核细则》,上半年进行了2次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检查,对全院5个病区、12个门诊和5个辅助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了综合考核与评价,考核内容包括住院病历质量、医疗文书质量、科室管理质量、医疗安全质量等。共抽查运行病历300余份,终未病历500余份,甲级病历率97.9%,病历书写及时率达到92%。抽查处处方920份,合格率97.2%、心电图、B超、X片片、CT、内镜等各种申请单1622份,合格率86.4%,检查后发放《质量通报》2份。通过质量监控,提高了全员质量管理、质量安全、持续改进意识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执行能力。

(三)通过对核心制度的检查,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2010年,我们以医疗环节管理为重点,以核心制度为依据,严查医疗安全隐患。通过对核心制度的自查,从中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共检查23个临床及医技科室,对交接班记录、交班内容、抢救记录、危重疑难及死亡病人讨论、业务培训记录、会诊记录、新技术新项目记录、医疗质量改进记录、病历记录是否及时、主任查房情况、不良事件报告等检查报告记录本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科室,提出改进意见,规定整改整改。

(四)加强对医患沟通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全院医护人员中开展“四次沟通”、“五个明白”、“五个知道”、“五个放心”活动。要求医生要研究医患沟通从形式、渠道、内容、要求、技巧、效果,做到“一个要求、两个技巧、三个掌握、四个留意、五个避免、六种方式”。医院通过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病人投诉,定期收集病人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及时改进。

(五)着力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措施,严格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控制医院感染的一系列技术规范、标准。一是依据相关的管理规范和法规,根据各科室特点分科室制定了具体的考核细则9个,采取每月大检查和日常抽查的方法对相关科室进行了医院感染质量考核,对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和重点环节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下发了质控报告,提出了整改措施,并进行了追踪检查。如针对院年初针对儿科门诊患感染性疾病患儿较多,特别是水痘感染者,传染性较强的问题,医院及时制定了“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消毒隔离措施”。二是以筹建中医院综合楼为契机,根据相关科室管理规范要求对如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病室、ICU、血透室等重点科室提出了“关于新建综合楼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合理设置、合理布局的建议”,以使综合楼建成后我院科室设置布局更趋于合理规范。三是加强手卫生规范的培训和督查。上半年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手卫生规范培训,特别是对新进人员,进行了重点培训和考核。四是进行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病部位、漏报率及易感因素监测。对所有出院病人均进行了漏报调查,对感染病例进行了易感因素调查,针对调查结果制定了防范措施。上半年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69%,例次感染率为1.83%,漏报率19.61%,医院感染病原学送检率25.49%,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70%。五是落实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确保医疗安全。医院目前虽然房屋、清洗设备和人员等硬件还存在不足,但根据《规范》和省卫生厅要求,我们落实了每周高压灭菌生物生物监测和植入物每批次生物监测要求,加强器械清洗质量检查,对不合格者返回重新清洗,以确保灭菌效果。六是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管理,落实职业暴露防护制度。2010年上半年共发生意外损伤3例,较2009年同期下降了40.0%。七是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有效防止医疗废物外泄。采购了医疗废物包装袋和利器盒,严格执行分类回收、就地毁形消毒、上交定点医疗废物回收处理站的制度和程序,无医疗废物外泄现象发生。

(六)加强手术和麻醉医疗安全管理。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与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围手术期质量管理,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都严格落实。严格实行麻醉操作主治医师负责制,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加强对麻醉术中和术后患者的监护,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为提高手术室人员素质,今年上半年派出了1名手术室工作人员外出进修学习,请市一医院麻醉科专家教授来院开展学术讲座1次。

(七)加强临床检验、影像等辅助科室的质量控制。制定并严格执行了各检查项目标准操作规程和设备仪器的标准操作、维护规程,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查服务,项目及时间满足临床需要。

(八)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确保用药安全。一是加强科室药品质量和药品使用管理,各科室专人负责药品存储保管工作,同时药剂科每季度对科室药品进行检查一次,未出现药品质量问题和药物滥用现象。二是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我院制定有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各种制度,实行分级管理,由药剂科和院感科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使用情况基本符合管理规定。三是加强品和等特殊药品的管理,特殊药品管理是药事管理方面的重中之重,我院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管理,各责任人认真履行职责,严把各环节质量关,从未出现任何问题。四是推行处方点评制度,我院成立有处方点评小组,负责对全院各科及医生用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处方质量进行点评,对促进我院合理用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五是推行新药审批制度,所购进的新药必经过药事委员会讨论通过方可引进,符合医院管理要求。

三、加强党风廉政、行业作风和医德医风建设,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质量

(一)不断加强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发展,我们通过夯实基础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今年上半年,医院成立了三重一大活动领导小组、充实调整了医院医德医风考核领导小组、制定了《县二医院三重一大工作制度》,修改完善了《县二医院科室医德医风考核评价实施细则》(2010)。医院还同各科室第一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医德医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

(二)坚持思想引领,员工素质整体提高。上半年,组织全院200余名职工集中学习了“好医生王争艳”的感人事迹;在全院开展以热心、诚心、精心、耐心、细心为主要考核内容的“争创五星级”护士评选活动;组织中层以上干部集中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组织全院职工分科学习《医魂》和《堕落的灵魂》反面典型。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号召全院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争做新时期的优秀医务工作者,进一步提高了党员、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三)加强监督检查,行风建设顺利推进。一是严格药品使用管理。医院出台了《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原则》,严格用药审批程序,分级使用,每月排名并公布药品使用情况,对排名前列的药品或有促销嫌疑的药品一律停用,今年以来共停用20多种药品。严格规范新药、高值耗材的审批、购入程序,严禁未经医院许可擅自购入。医院医务科、药剂科不定期检查处方,对不当处方进行点评并处罚,严格控制药品费用的比例。二是每季度定期在门急诊病人及住院病人中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将收集到的建议和意见,整理、反馈给相关部门及科室,责令整改,半年共发放问卷调查表近500份,收集整理意见和建议23条,病人平均满意率为96.59%。三是每月定期检查各科室的医疗服务收费情况,发现问题随时整改。按照“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一切财务收入必须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严禁科室私自设“小金库”,每月下科室对职能部室或临床医技科室特别是人、财、物的重点科室、重点岗位进行督查,抽查财务票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完善机制,严格考评奖惩。上半年进一步规范了医务人员行为准则,制定医德医风考核表,为160多名在职正式职工建立完善医德医风考核档案,并将医德医风考核情况与评优评先、晋升晋级挂钩。继续实行群众监督机制,在医院门诊、急诊、住院部等醒目处设立意见箱,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及时查处意见。安排专人负责接待患者投诉处理工作,及时解答解决病人的疑问。继续实行医德医风奖励制度,对拒收回扣、提成、红包及收到病人感谢信的医务人员和科室其结果与绩效工资发放挂勾。1-6月共收到感谢信、锦旗2封(封、面),拒收红包礼金6人次,共4100元,医院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表彰和奖励,没有发现收受回扣、提成、红包等腐败行为。

四、高标准、严要求,有步骤地开展中医院综合楼项目的筹建工作

2010年3月医院成立了基建办,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多次派出专班外出参观考察,严格按照国家拉动内需项目管理办法,循序渐进地开展项目工作。上半年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及县发改局核准批复、建设用地的批复手续、设计方案的招标、设计及县建设局对方案的批复、县规划委员会的申报及批复手续、地质勘察、环境评价报告书、项目初设及概算、手术室和ICU以及产科等特殊科室的方案设计、放射科设计的申报及批复、放射科拆迁改造方案的申报及审批、需拆迁的建筑物的资产核销手续、初设图审及修改意见等。

五、严格执行医保农合政策,让人民群众得实惠

2010年上半年,医院共收治农合病人1715人次,其中县级605人次,镇级1110人次,县级补偿比例为49.19%,例均补偿费为1202.03元,镇级补偿比例为64.81%,例均补偿费为1414.15元。全镇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49776人次,报销医药费用302409元。城镇居民医保住院501人,报销医药费693022.5元。职工医保住院179人,报销医药费577827.6元。医院还为低保人员减免医药费7544.2元。同时,以新农合信息化网络平台为抓手,扎实开展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医院抽调专门人员组建了工作专班,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在县内率先完成了参合农民的健康档案的建档工作,共建档35959份,建档率100%。

六、继续加强职工法制教育,积极做好“五五”普法的总结验收工作

医院制定了职工法制教育工作计划,按计划组织职工学法2次,全体职工都有学法笔记,学习内容主要为《护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经,组织全院42名管理人员参加普法考试,优秀率均达96%。2010年是“五五”普法的考核验收年,医院按照上级安排部署,对2006年以来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全面自查,查漏补缺,规范收集整理五年来普法依法治理档案资料共30余册,已顺利通过了市县普法工作专班的验收,受到验收人员的好评。:

七、以安全生产为重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维稳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一把手”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医院制定了社会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将综合治理及安全生产列入医院本年度工作计划,将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同布置、同检查、同总结、同奖惩。补充调整了医院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加强领导力量。并签定了两级安全责任书,即医院与科室签,医院与个人签,明确责任人,每个科室都建立了消防及治安综合治理档案。二是积极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每月开展一次专项检查,每周开展一次常规检查,并随时抽查,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三是加强人防和技防措施,增添、更新了一批消防设施,辞退了两名不符合工作要求的保卫人员,公开招聘了两名年富力强的保安。四是加强纠纷调解和工作力度,有固定工作场所,有专人负责,凡发现矛盾倾向,提前介入调解,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在萌芽状态,上半年无越级上访。

八、突出公益性,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一是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下乡活动。按县卫生局要求,医院与屈原卫生院为结对帮扶医院,上半年,已组织内科、外科、儿科、中医科等各科专家赴屈原镇卫生院会诊、查房,进行业务技术指导,还为当地农民进行了义诊。为九里村困难党员免费上门体检,并送去慰问金。二是高质量地完成了2010年屈原故里端午节暨海峡两岸文化论坛活动以及中考、高考的医疗救护和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