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精选(九篇)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1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关键词:环境规划;旧城;可持续发展

1 关于当前旧城环境保护的一些方法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除了建筑和历史地段的保护之外,还应包括城市本体环境的保护。城市是建筑、历史地段和城市历史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表现城市特征和风貌的重要环境。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从整个城市着眼,而不能单纯保护城市的几个珍贵的文物或几个历史地段。如果周围环境的变化失控,城市的风貌特色也会失去。

1.1 城市空间格局的保护

格局保护是城市整体景观环境保护的重点。城市空间格局一方面是城市受自然环境制约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城市社会文化和历史发展进程方面的差异和特点。构成城市空间格局的要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城市的地理环境、城市的空间轮廓、城市轴线、城市的街道骨架、街巷尺寸、河网水系、山体林地,还包括城市中起空间标识作用的建构筑物,以及那些已经成为构成城市特色有机构成部分的成片的居住建筑。这些需要保护的的要素既可能是历史的或传统的,也可能是现代的,关键是看它在表现城市特征方面和构成城市纹理方面的作用。

1.2 城市布局的调整

从城市总体发展的策略和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布局的层面,研究确定历史城区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并合理地落实到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空间布局上,是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环境,并延续包括文物、历史地段和历史城区活力的基础。归纳起来,在城市空间布局层面处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关系的方式有两种,即开辟新区和新旧共荣并存。

1.3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从1982~1994年,我国陆续公布了三批99个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对“保护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通过国家和地方政府确认,具有法定意义的历史城市。

核定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准包括3个方面:①不但要看城市的历史,还要着重看当前是否保存有较为完好的文物古迹,是否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②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现状的格局和风貌应该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③文物古迹主要分布在城市市区或郊区,保护和合理使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对城市的性质、布局和建设方针有重要的影响。

2 目前环境规划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环境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旧城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性规划仍然缺乏。(2)新开发区环境规划方法有待完善和发展。(3)环境规划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走上法制的轨道。(4)做出的环境规划缺乏足够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2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规划的含义

保护和改善城市居民生存的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性内容。可持续发展是指能动地控调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使人类在不突破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利用和提高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他们之间是相互关联、不可分隔,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为目的。

3 编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规划的经验与建议

3.1 使环境规划制度化

为使环境规划顺利进行,需建立跨部门和跨组织的信息交流和协调机制,把它纳入到各组织分工、工作计划和其它活动中。

3.2 完善环境信息

系统地阐述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部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城市环境问题复杂性、环境问题之间的内部联系及环境与发展因素之间的关系。

3.3 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

一个高效的环境规划管理应充分利用本地现有的资源,将有限的外部资源重点用在相关活动限定的框架内,以培养而不失代替地方自身能力,正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规划管理的精髓所在。

3.4 重视政府在可持续发展环境规划中的作用

环境规划决策有不确定性、风险性等特性。所以政府在宏观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建立以科研为基础的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可降低决策风险。

4 结语

总之,现在及未来的城市环境规划,必须把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城市环境保护三方面的协调平衡的观点引入城市环境规划的设计理念和方案中;必须把规划技术与城市问题的解决、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共存、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李德华.城市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第2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可持续 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个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 城市规划与管理一直是城市建设实践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难题,只有城市的持续发展,才会有国家的持续发展乃至于全球的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焦点之一。在可持续发展科技行动中,需要开展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持续发展研究,为城市现代化和持续发展提供战略、规划、设计、管理的理论模式,建设健康、安全、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一、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发展规划已经由关注生态、环境、容量到关注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通过建立社会公平、经济持久力以及环境责任的规划体系,有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了通过城市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有大量的规划要素需要关注,它们可能会影响城市发展的可持续价值.可持续发展最传统的、狭窄的解释首先强调满足人类需要、保持对后代环境资本和未来的公平。最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也来源于这个观点,从社会改革到政策分析,大量考虑了满足人类需求,但是又忽略了其它的可持续发展要素,如促进社会公平,避免对其它资本不可避免的伤害,扩大政府执政效果,以及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城市也应该是被作为一个生态体系来考虑,人类应该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复杂关系,并思考如何管理自己的活动来满足人类需要和环境利益。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一个能够持续地进行调整来满足居民生活,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同时依靠提高环境保护能力来达到这一目的。目前,可持续城市管理面临巨大挑战,需要解决由城市发展而产生的问题,需要认识到城市自身应该提供许多潜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将这些问题转移到其它空间或转移到未来。职能部门的组织方式和行政体系应适应环境体系。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管理具有一些关键内容:集成、合作、辅助、同步等。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城市发展战略所体现的理念反映了城市发展前景,通过行动计划来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二、可持续发展策略

1 建立以空间资源配置为主线的城市规划调控体制.城市规划是空间调控的主要工具,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规划已经建立起从宏观到微观、从长期到近期的规划体系,初步建立了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划管理体制。因此,应积极建立以空间资源配置为主线的城市规划调控体制,把近期建设规划及其年度实施计划当作加强城市规划实施和管理的主要抓手,努力把空间、项目和财政资金有效地统一起来,形成政策合力。

2 要坚持统一协调,确保规划先行。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合理布局、特色鲜明,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市场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制定和实施。要坚持 “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综合协调,做到既要考虑城市总体布局,也是考虑城市某个区域的布局。在规划过程中,实行规划公示制度,建立规划分级审批制度,保证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同时, 让群众多了解、 监督规划的实施,减少规划实施时的阻力。强化执行体系 通过“合作制”的建立,可以强化执行体制的完善,不仅可以加强执行力度,而且还可以与民间实体进行合作建设,从而保证公共投资的导向与规划目标的紧密结合。从而有效地引导开发商的投资行为,促进城市规划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用新资源观促进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新资源观拓展了规划领域,丰富了规划内容,催生了复合规划和和谐规划。复合规划是以空间规划为主要载体,综合了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内容信息的一种规划模式,通过复合规划,可以有效明确资源配置原则和方向,保障公共利益,保障稀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规划。

4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体系。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前进,传统的城市规划政策和管理措施已经很难与可持续发展形成统一战线,因此,在城市建设方面,应该从全局考虑,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城市规划政策和管理办法,这样才有利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健康平稳发展。 从城市层次来看,可持续发展显示:可持续发展不是仅靠政府可以取得的,还应该制定可持续框架。在此范围内,与其它参与者保持一致的、协调的行动。可持续发展城市所使用的资源不仅满足当代需求,同时保护着足够的资源为后代所使用,它为居民寻找一种更好的、高质量的生活,同时通过减少浪费、防止污染、提高效率以及开发当地资源来推进当地经济,以保持自然的能力。可持续城市是综合了人类、自然和经济因素的充满活力的体系,它们相互依存,彼此促进。

城市是否能健康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应对环境的挑战和获取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GDP的增加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更不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指标,综合管理、效率、社会友好、环境友好才有助于社会稳定地、可持续地发展。我国一些城市的管理者已逐步建立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带头将这些理念落实在城市的规划和管理中,“创新型城市”等,为其它城市的建设、发展、管理提供了标杆作用,为更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教训、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志勇.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城市发展———机遇与挑战.2009.4

[2] 刘国新,王君华.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综述.特区经济[J].2006,5

[3] 陈光庭.世界大城市发展与管理的新探索.北京社会科学院,1 995年

第3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基本要义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资源紧张时代的到来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不仅影响了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成为众多行业发展的指导理念,深刻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而城市的持续性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要注重规划好城市的土地用途,协调好建筑和土地的关系,尽可能的保护好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这样才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最大的动力支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城市规划要注重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整体预测,调研、评估、论证规划的可行性,不断修改、完善规划方案,在保证城市自身环境承载力负荷的前提下,确定最优的规划方案。

二、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具体策略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

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必须考虑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这要求城市领导者和规划建设者们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构建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方法体系。首先,领导者要以本地区的资源实际为基础提出可行化的发展目标,制定可操作性的城市建设进程体系,避免为了政绩不择手段仅考虑城市的现有发展而罔顾子孙后代的幸福。规划者要本着规划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的目的,竭尽全力论证最有助于城市未来发展的方案,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自己规划的全过程。其次,在实际的规划规程中,领导者要加强对城市规划的思想引导,鼓励其提出最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案。规划者不仅要考虑常规的规划内容及规划常识,还要认识到城市现有的资源以及环境问题,论证不同的规划方案能否承载住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城市承载力的范围内,合理布局不同的城市功能区,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节约城市资源,提出发展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二)建立以环境和资源为基础的整体规划方案

环境和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规划城市未来的发展战略。一方面,规划者在进行城市建设规划前,要对本地区的资源和环境状况有着准确的了解,调研和论证本地区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预估城市未来发展可能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始终坚守资源环境体系作为城市规划的落脚点,保证城市的未来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能够良性互动,和谐共生。另一方面,在规划时,要具有长远眼光,不能局限于城市现有的环境和资源水平上。例如,有的城市煤炭资源丰富,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大量上马与煤炭有关的企业如发电厂、钢铁冶炼等产业,却没有认识到煤炭资源日渐萎缩时该如何处理,以致在资源枯竭时难以及时完成产业转型,导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造成了本地区发展的落后。因此,规划者要正确认识到城市现有的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找准城市转型的平衡点,既保证现有的发展能够维系并不断上升,又能在未来出现危机时站稳脚跟。充分认识到本地区的资源和环境水平,并预想到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做好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加强房地产建设的规划管理

首先,在城市规划中,要预设好城市的功能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从整体上布局城市的发展规划,避免发展过程中盲目随意建设的现象发生。区分好城市的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既可以实现区域内建筑的协调,也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避免交叉感染,保持特定区域应有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例如,现有的老城区与新城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住宅区和工业区叠加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市民生活的质量,也导致工业生产受到民众的反对而难以顺利进行。其次,要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规划管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城市房地产的建设能够按照城市的规划进行,避免一些房地产商任意建设,造成城市规划布局参差不齐现象的发生。规划者在规划时可以和本地区规模较大的房地产商协调商议,针对房地产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调整和补充城市规划,促进规划方案的渐趋完美。

(四)广纳意见完善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方案的制定要注重吸纳群众的意见,保证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一方面,鼓励民众参与到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来。为他们宣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鼓励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样有助于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促使人们形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保护城市的生态观念。另一方面,民众的意见也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号召群众参与到城市的发展和管理中来,不仅可以集思广益完善城市发展的规划方案,还能取得民众对城市规划的理解和认同,共同促进城市的进步和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不仅需要领导者和规划者的共同努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需要以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吸纳民众智慧,共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方案。

参考文献

[1]董珂.城市规划的过程控制[J].城市规划汇刊.2008(3)

[2]陈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9(2)

第4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环境因素 非线性 神经网络

1 前言

城市是一个由社会、经济、人文、环境多重基本要素紧密相连的复杂系统。城市又是以人类的技术、艺术、社会行为作主导,生态代谢为经络,受自然生态系统供养的人工生态系统。从系统科学角度上讲,城市环境是城市自然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的统一体,由自然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与自然生态系统不相同的自然生态环境。当今城市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人类再生产过程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受到了来自环境方面的制约,进而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环境因素为前提。因此探讨环境因素对掌握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环境因素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城市的发展要以环境系统为基础,环境因素是衡量城市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决于自然再生产的条件。从环境系统来看,经济、社会再生产过程是通过人与自然之间持续的物质变换,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再生产持续地进行。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经济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经济再生产过程必须以自然再生产过程为前提,包括从环境中获取生产资源,而自然再生产反过来又影响到经济再生产的进行,自然再生产的变化取决于经济再生产的方式、结构和规模。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展开的,事物的量变在突破“度”的限制后就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自然环境一直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着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的再生产过程,其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在环境资源充足的前提下,环境资源的获取量取决于经济再生产规模,但一旦经济再生产规模超出了环境资源的“度”,则反过来经济的再生产就受到环境资源的影响。因此,从辩证学的角度出发,人类的经济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干预自然环境后应顺应自然再生产,即城市发展应与自然再生产协调进行,才能使社会再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

3 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指标是确定城市发展战略的目标之一。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因素指标体系有助于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其指标体系应以城市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物质系统和人工环境系统三方面来确定。每一个系统涉及到的环境因素如图1所示,这些环境因素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主导作用。

图1 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环境因素指标体系

4 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因素系统评价

4.1 评价方法

复杂性、非线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的重要特点,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影响作用的因素很多,以环境子系统来说,包括环境质量、水资源量、绿化率等,这些影响因素不仅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权重不同,并且各因素之间也相互影响,因此,可以认为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一个“灰箱”。对于可持续发展这样庞大而又错综复杂的系统来说,目前的研究水平还很难准确对各项影响因子进行定量描述并对它们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从而不能对系统的真实状态作出反映。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并行处理的功能,以世界可持续发展最佳城市的环境因素指标为依据组成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采用BP反向传播算法进行训练,可以较好地对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4.2 评价指标

4.2.1 评价标准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经济增长方式还没从传统的粗放型、资源浪费型转变过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程度受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影响较大,若以国内各城市的环境因子最佳值和平均值作为评估标准,评价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受环境因素影响程度只反应出了评价对象在国内各城市中受影响的相对情况,不具有科学性,并不能真实反应出城市可持续发展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状况。因此,本文采用以世界先进水平及世界平均水平为依据,即认为目前达到全球最佳值的城市或地区处于可持续发展最好的状态,城市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不受环境因素影响,而目前达到世界平均值的城市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受环境因素影响程度为一般水平。

4.2.2指标标准化

各评价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的量纲差异,因此必须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利用(1)式对所建立的11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各单项指标值落在[0,1]之间。为了便于对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受环境因素影响情况作出评价,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其中的3个指标的评分值作如下规定以简化计算:

4.2.2.1地表水环境质量:按我国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划分为五级,当城市主要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五级标准时相应的指标值分别为1.0,0.75,0.5,0.25,0,即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超过IV级标准后的指标值均评为0;

4.2.2.2大气环境质量:采用API法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五级大气综合环境质量对应的指标值分别为1.0,0.75,0.5,0.25,0;

4.2.2.3人均水资源:在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国际水资源紧缺标准1000m3/人时,该指标值即为0,大于1000m3/人的指标按公式(1)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1)

式中:Ci――为i城市的某指标的实际值;

Cmax――为该指标的最大值;

Cmin――为该指标的最小值。

4.3 网络构建

4.3.1计算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是建立以权重描述变量与目标之间的特殊的线性关系的网络。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单元为神经元,神经元是一些相互连接可计算的元素,它是按层次结构的形式进行组织,每层上的神经元以加权方式与其它层上的神经元连接,以构成神经网络。这种网络建立的神经网络为3层结构,包括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见图2。

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包括了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正向传播时,输入信息从输入层经隐层加权处理传向输出层,经过转换函数运算后得到的输出值与目标值(期望值)进行比较,若有误差,则误差反向传播,即反馈到原连接通路,通过逐层修改各层神经元的权系数,减少误差,如此循环,直到输出满足允许误差时停止。

图2 人工神经网络结构示意图

在网络的计算处理时,每一神经元将其输入和连接强度累加起来,依据变换函数进行计算,并且将其送到下一层的所有神经元中,即处理神经元的输出由下式给出:

Oj=f(Σwjixi+θj)

其中,Oj:输出;wji:输入层i和隐蔽层神经元j之间的权重;xi:输入;θj:偏置;f:变换函数,采用Sigmoid函数,其非线性形式定义见(2)式,net是加权的输入之和。

(2)

在用计算机模拟进行神经网络模拟计算时,通常的步骤是:

①将网络初始状态的各节点权重初始化为(-1~1)之间的随机数;

②从各输入节点输入学习样本信号并得到期望输出;

③用变换函数计算f(net)与期望输出之间的误差:

E=1/2(dk-ok)2(3)

其中,E:误差;dk :期望输出向量;ok:网络的输出;

④计算隐蔽层和输出层的误差信号向量δo和δk

δok=1/2(dk-ok)(1-ok2) ok (4)

δhi=1/hi(1-hi)Σδokwki (5)

⑤调节输出和隐蔽层的权重:

其中,ε:学习步长;α:学习动量项。

⑥转回第三步进行迭代运算,直到输出值的误差E小于规定的误差水平则学习终止,得到最终的网络权值和阈值,就可以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进行实际计算。

4.3.2 计算结果

本次计算的输入层11个神经元分别代表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大气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人均绿化率、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工业固废利用率、生活垃圾处理率,一个输出神经元代表综合评价的输出结果。

经过上机检验网络的收敛效果,最终确定隐含层神经元数目为8个,网络学习步长为0.3,学习动量项为0.3。

利用表1中的S1、S2、S3三个样本数据作为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进行训练,经过学习数遍后,当均方误差R

5 实例研究

利用上述训练过的神经网络对上海、厦门、福州、泉州4个城市可持续发展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作出评价,评价结果见表2,表中各城市的指标值均为标准化处理过的数值,主要数据来源于各城市的城市环境公报及统计年鉴。从评价结果看,四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环境因素影响强弱顺序为:福州

根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4年对国内各省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估,上海市环境支持系统能力指数为47.82,远低于其余系统的能力指数,上海市的可持续发展总能力指数为69.55,可见,上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了来自环境方面的影响,这与本文得出的上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环境方面的一般影响的结论一致。对于福建省,环境因素目前尚不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与本文的结论也是基本一致的,本文以世界先进水平为依据,得出福州、厦门两城市受到环境因素的轻微影响,而环境因素对泉州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为一般影响。

6 结论与建议

6.1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受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系统中各要素的影响,环境因素是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类重要因素。

6.2神经网络具有非线性、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的能力,能自动获得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合理规则,利用神经网络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受环境因素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具有较好的客观性。

6.3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管理者应该树立辩证的发展观,统筹兼顾,才能更好地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2] 杨国栋等.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用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J].煤矿环境保护, 2000, 14(3).

第5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措施

Abstract: China has face the challenges from current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al economy, city changes a process to accelerate city especially in the face of big city and big city even more severe situation. How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scale and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current must answer the question. Issues relate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city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城市的规划建设决定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城市规划建设是否达到布局合理,生态平衡,是否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否解决人口高度集中和资源高度集聚矛盾等等,都是对我国城市化进程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因此,建设一个兼具科学合理,适宜统一的城市是我们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1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所谓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是指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为满足城市的经济、环境与社会等主要内容达到可耻发展的状态而进行的基础建设和创新工作。也可以定义为,在城市发展建设的具体范围之内,通过对发展的不断完善,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城市生态环境可承载的范围之内,以最小的经济、技术、资金、资源、劳动等内部消耗,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既满足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发展需要,同时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建设发展需要。

2现阶段我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2.1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难点

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是进行城市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实现城市有序发展的关键,但现阶段在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过程中能否制定出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能否将规划中的目标予以落实,成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在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难点。我国在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已经在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技术及制度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以经济建设、发展为核心目标的今天,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便集中体现在:时效性不强、规划协调不够、土地利用的经济性不强、城市规划得不到全面落实,等等。

2.2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政府存在急功

近利某发展的现象城市规划作为政府的具体职能之一,最为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建设的主体,政府部门在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决策直接影响着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可持续性效果,然而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的政府部门摒弃了《城市规划法》对城市规划所做出的具体规定,政府部门对城市建设急功近利,为追求执政时期的政绩,全然不顾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性与和谐性,导致了大量不符合城市可持续

发展规律与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不相协调的政绩工程,使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成成了一句空话。有些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完全忽视了城市生态规划建设与省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城市建设已经对发展成为一种”建设性破坏”。为此城市规划建设在谋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必须就其具体的职能进行准确定位,运用科学的决策与规划设计为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3进行我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3.1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城市的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要积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开展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所谓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主要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从城市的总体着眼,统观城市发展建设全局,将力求建设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的城市作为城市生态规划的发展目标,城市发展建设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立足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满足城市居民对生存环境的需求。此外可持续生态城市规划寻求将土地的使用、运输、废物处理和基础设施融合到最佳使用能源和材料的规划中,从而减少城市的向外蔓延。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要在充分运用城市基础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城市的规划要紧密的围绕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开展,努力将环境列为规划的重点内容当中,通过对生态环境的合理规划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城市发展特色,实现城市生态规划建设。作为城市未来建设的理想模型,生态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综合运用到城市发展建设当中,通过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努力构建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部门分工负责所管理的自然资源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并实施相应的部门监督。

3.2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般条件,是既为物质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业总体。基础设施一方面是社会分工和高度社会化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协调城市各类设施的纽带,促使城市适度聚集和日趋社会化,为城市获取最佳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提供一定条件。

城市基础设施大体可确定为以下六大系统:环境系统、能源系统、水资源及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邮电系统、防灾系统。在当前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想有效改善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并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处理的方方面面的工作还有很多,例如:搞好基础设施规划;改变目前对政府政绩评价倾向于经济和创利的方式;制定有利于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政策和技术政策;加快公用事业改革步伐,强化经营服务观念。

3.3加强对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与保证

首先,要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发展经济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经济的发展。为了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在工业方面应重点发展对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业。在农业方面应重点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无公害蔬菜等。在引进外资时,不应引进污染环境和破坏自然景观的项目。

其次,做好建设与保护工作。政府各部门在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建设工作中,发展计划局负责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土地、水利、地矿、海洋、林业、农业、旅游等各环境保护部门则负责统一监督管理,具体负责生态监测、生态评价、生态监理等工作。

最后,重视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公众参与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强调公众参与有助于使规划师有意识地接受和协调各方利益,尤其是保护一般民众的利益;同时,公众参与也有利于增强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增加城市的凝聚力。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的主导力量仍然是政府和开发商,公众参与是薄弱环节,从长远看公众参与必将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手段。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公众参与应逐步扩大参与的范围,丰富公众参与的手段和途径,完善公众参与的立法工作,最终实现公众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面参与。

4 结束语

我国社会经济正快速的发展,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和重要。在城市规划中引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与我国实际情况相协调和吻合的,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人口、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规划理论方法体系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第6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很多方面都要求要进行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方面也是如此。在实际规划设计中,要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理念,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利用科学方法来进行规划设计,使城市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实际需要。随着社会进步,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也将会有更好的发展趋势。

一、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是维护公共生活空间秩序的重要方式,在社会发展当中确保城市的合理建设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经济、政治、文化等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城市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息息相关的关系,其基本原则如下:

(一)、综合性原则

城市的规划,要综合考虑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各种元素,譬如自然环境元素、人文环境元素、生活生产元素等,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到统一规划当中,全面提高规划后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生活生产质量水平,并体现出城市规划的社会价值,譬如道路的规划建设,既要做好自然环境的保护措施,同时要考虑便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这样才能发挥规划的整体质量,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建立相应的联系。

(二)、人与自然的协调原则

城市规划同时,也是改造自然的过程,重新营造出人类的生活居住环境。如果自然环境的改造破坏性太强,而且没有办法恢复原来的生态自然系统,那么即便短期内经济得以发展,未来也不可能持续性地为人类的服务。因此城市规划必须强调自然环境的保护,将建设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避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脱节。

二、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在通常的情况下,我国的城市规划重点在于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促进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着眼点。而在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中,尽管提出了要协调发展社会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但是由于没有有效的保证措施和实施手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资源与环境问题常常容易被忽视,而专注于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

因为在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时间不是很长,现行的城市规划与飞速发展城市相比较而言,还客观地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因编制城市规划的目标不够准确,对约束资源和环境的考虑不足,导致部分城市的规划不完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因为现行体制的限制,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制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相关的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坚决摒弃盲目扩大规模的外延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生态化城市规划,促进城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当务之急。

三、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具体措施

(一)、在经济上实行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展经济和治理环境之间是相互矛盾的,两者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在城市规划中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创造出良好经济环境并且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在经济上进行可持续发展,就是说要使三大产业进行协调发展,在城市经济结构中,产业结构是主体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及结构有着重要影响。要使城市的生态结构得到改善,使物质之间的能量流动以及物质循环得到促进,对城市产业结构就必须要进行改进。改造产业结构能够使城市经济发展更加适合实际需要,对城市经济发展更加有利,在发展经济时又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在生态环境方面进行可持续发展

城市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它是由社会、自然及经济三个亚系统共同构成的,以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为途径,对城市环境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进行联系,使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及人和自然之间形成相互作用关系和矛盾。在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进行可持续发展,是对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进行运用,以城市资源环境特点、生态功能完整以及社会经济条件为出发点,对城市系统内各个部分之间的生态关系进行调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以及城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途径进行合理规划,从而使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利用三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使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统一协调得以实现,从而使人与自然和谐得以体现,以此来使资源与环境能够可持续利用,城市能够可持续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生态城市规划的框架思路

要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中,不仅要包括促进城市发展的常规规划内容,还必须对城市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予以综合考量,在不同的政策方案下,充分预测城市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状况,在不突破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这两个关键性指标的前提下,制定城市的发展方案,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为此,必须进一步拓展城市规划的内涵,积极探索实现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制定的初步的城市规划方案,超出了城市环境的承载力及城市资源的供给力,就必须要进行相应的需求管理,有效地控制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满足环境和资源指标的要求,重新制定新的城市规划方案,然后将其在此用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进行衡量,一直到合乎要求为止。

(一)、结合未来身体健康进行规划

对未来城市发展来说,人们所出现的身体健康问题肯定不是因为环境污染引起的,而是人类本身造成的。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对人们的体育锻炼要进行考虑,还要考虑到人们心理健康,所设计规划,要使人们体育锻炼更加方便,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使人们能够更加轻松地工作、生活和学习。

(二)、结合未来行业进行规划

从目前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城市中占有主导地位的将会是高科技产业、文化产业及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重工业将会被移到城市之外。在城市规划中,要首先考虑到未来的主导产业,即高科技产业、文化产业及服务业,对它们所需设施及环境以及分布进行考虑,为其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三)、根据未来行为习惯进行规划

从现在情况来看,人们的生活节奏和效率越来越高,人们对时间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在进行规划时,要对人们生活节奏的改变进行考虑,要重点考虑高架桥以及地铁的建设,对未来交通工具具体形式是没有办法进行预测的,但是根据目前情况对未来交通工具所具有速度是可以想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和未来交通工具的高速度相适应,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四)、建设卫星小城市

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大城市中都会有恶性膨胀出现,因此在进行规划时,可以考虑将一些卫星小城市建设在超级都市周围,可以使城市化加重得到缓解。所建设的卫星小城市要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大城市中的人口、交通及环境压力都要有一定缓解作用,卫星小城市对大城市中出现的恶性膨胀有一定遏制作用,在未来城市规划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结束语

在城市规划中要做到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必须突出城市的生态化,重视资源和环境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承载作用,积极推进生态化城市建设,使城市的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得到协调发展,这不仅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方法体系的关键,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负面效应的覆辙。

参考文献

[1] 冀英.浅析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

第7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农村人口逐渐扩展到城市之中,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缺乏、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随之而来,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绿化环境的重要性。但是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变城市园林绿化发展传统思想、模式,将其结合到城市规划之中,才能创造出真正生态型、特色性、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园林城市。

1、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城市园林绿化以各种形式存在城市的建设中,包含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交通绿地、附属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区绿地等。城市绿地能够更好的改善空气,调节气候,有效的改善人们生活的环境;绿色植物还能对于粉尘以及一些有害气体具有明显阻挡吸附作用;还可利用敏感植物监测环境污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理;同时城市园林绿化可以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优美的环境景观有利于塑造城市的整体形象。作为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丰富文化、艺术内涵的学科和建设行业,要融入城市建设规划之中,在营造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致力于建立文化历史、丰富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内涵,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园林绿化的最终目标是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起步晚,很多规范性文件不完善,未能对城市建设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加上发展缓慢,与城市建设规模不同步,无总体规划和长远规划,难于持续发展。而且城市绿化长期以来由国家财政补贴,或者建设单位自筹投入,使得经费难以得到保障,给其发展带来消极影响。除了资金的投入,目前还缺乏一支强有力的建设队伍,加上社会民众绿化意识非常薄弱,都影响城市绿化的发展。规划设计过程中常常考虑园林绿化的经济利益,忽略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缺乏因地制宜,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城市的建设相结合,片面追求大而全,或者照搬照抄其它城市的绿化建设,没有体现出自身城市特色,没有充分发挥自然景观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作用。根据当前的情况,园林绿化缺少规范的管理制度。对树木、苗木未能及时做进行抚育、施肥管理;草地未能及时修剪,植物病虫害未能及时防治等技术问题。

3、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导致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自然资源日益枯竭、许多可再生资源严重失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谋求发展必须切实遵循的基础战略。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的一项基础建设行业,正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

3.1、城市园林绿化应该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结合城市建设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并且制定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作为城市绿化发展的指导性思想。根据城市发展现状,依照人的需要来对绿地进行有效规划,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包括湿地、河涌与居民区商业区的布局相结合,营造宜居小气候,才能使城市绿化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同时采用多种不同的类型,形成良性循环的能量、物质的转换。规划设计上不仅限于观赏为主,不能只顾眼前的效果,要从城市的长期发展考虑,留出基础设施用地,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稳定。

3.2、因地制宜,优化绿化设计,加强科学研究及抚育措施,开发适应能力强,效益高的园林新品种,使经济景观效益相结合,营造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城市园林建设应该合理的配植树种,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抗旱、节水、易养护的乡土树种,控制盲目引种,把园林树种的选择与开发作为长期研讨的课题。同时要通过各种措施,提高林木生长势,增加林木抗逆性。还要对林木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林木生长动态,制定相应应急预案,来防止隐患。特别要加强对毁灭性病虫害检疫对象及容易造成危害的病虫害的检疫力度,对于危害较轻的林木,尽量不要采用化学防治,而应采用生物防治,避免城市污染。植物种类的多样化是建设城市生态园林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可以形成不同的季相,还能形成立体、多层次、多彩色的景观,同时吸引各种鸟类、昆虫和其他的动物,使我们的城市变成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生态体系,为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3、抓好园林队伍建设,提高园林队伍素质,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严格把控建设中的施工质量,并通过宣传教育提升民众的绿化意识。园林绿化工作是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需要大量人才。对此,应该采取多种举措,形成有利于人才发挥的良好环境。与此同时应该循序渐进的加大对绿化建设的宣传与教育,逐渐提升人们的绿化意识,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培养全社会爱护共同生存环境的自觉意识,树立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强相关立法进行与执法的工作,让城市的绿化管理逐渐形成法制化。加强规划部门与园林部门有效的配合,使得工作衔接能够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城市的绿化建设用地也达到一定标准。

3.4、当前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应当充分挖掘、梳理城市自身的人文资源,防止以偏概全情况的发生。每个城市都有它自身的地方历史和地域特色,城市园林建设是一项具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重效益的行业,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营造城市独特的文化艺术氛围和绿色背景,引进地方文化,塑造独特的城市园林景观。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理清历史,重视对景观资源的再利用、继承与保护,在自然生态和地带性植被基础上,融合当地传统文化、民族风情和宗教历史。因此,园林绿化建设不仅要体现优化环境质量,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也应充分体现于继承和弘扬我国的文化,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社会行为道德水准和综合素质水平,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结语

在本文之中,提到了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性质和城市绿化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城市园林绿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城市逐步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改变过去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为协调的关系,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和提高生活质量,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目的。要想有效保证城市的绿化建设,就要制定一系列对策,将问题一一解决,为人们提供一个优雅清心的居住环境,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 陈丹等.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5).

[2] 夏立言等.浅析我国城市园林的现状及未来发展[J].民营科技,2009,(5).

第8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

1、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其思考

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大多是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资料的收集和研究社会经济状态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规划的目标根据目标分解为具体指标按照以上问题提出不同的规划方案研究不同方案的利弊确定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进行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近期实施方案制定建设规划的管理。通常情况下,规划的重点在于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城市规划的着眼点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在有关城市规划的法规中提出了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缺乏必要的保证措施和有效的实施手段,往往忽略了资源和环境的问题,而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与此同时,在许多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诸如水资源紧张、能源短缺、废弃物污染、大气环境质量恶化、中心区人口过密、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设施严重滞后等现代城市通病,这些问题一方面对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现实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给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转和今后的长期发展埋下了不容忽视的隐患。如何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发展道路,有效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未来城市规划工作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由于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较短,与迅速变化的城市发展形势相比,现行城市规划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薄弱环节,如:由于城市规划编制时目标不够完善,在分析确定城市发展目标时缺乏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导致了有些城市规划本身的先天不足;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由于体制的原因,城市规划的法制和管理还尚待完善,实施与规划还有相当距离,城市发展上难以改变以往的盲目扩大规模的外延式的发展模式等。有鉴于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以城市规划为首要环节,保证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可持续发展观点的启示

我国人口众多,许多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沉重的资源环境压力。由于我国大中城市人口密集,社会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任务繁重,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与西方国家相比更为突出,在城市规划中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尤为重要。

当前,可持续发展观念至少在如下几方面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1)如何确立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与规划方法体系;

(2)在规划环节怎样才能保证城市发展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3)如何体现“科教兴市”从总体上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4)资源、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客观约束,通过何种形式才能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得到有效反映;

显然,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将使我们的城市规划工作更好地适应和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从而有助于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的思路框架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城市规划中除了包括常规的规划内容之外,还必须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资源与环境问题,预测在不同政策方案下,城市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状况,在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两个关键指标的约束下,制定城市的发展方案及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对城市规划的内涵进行必要的拓展,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的新思路。

城市规划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如果城市规划的初步方案突破了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及城市的资源供给力,则要求进行相应的需求管理,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控制,据此在环境指标和资源指标下得出一个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再与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比较,直至满足为止。这种城市规划新思路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综合需要与可能,建立一个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城市系统 ; 同时必须考虑城市环境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将城市的资源环境消耗确定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

根据研究目标设立了两个决策作用点: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城市环境承载力即城市环境对污染承载能力;城市资源供给力即城市的资源(包括土地、淡水、森林、能源等资源)对城市发展的供给能力。对于任何区域,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城市的资源利用和城市的环境污染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限度将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规划思路具有如下三个显著特点:

(1)规划内容已不局限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而是将与之关联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纳入规划过程,在保证上述因素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前提下,寻求城市适宜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特别在规划的开始,就把城市的环境分析和城市的资源分析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分析一并考虑,由此得出平衡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2)整个规划的出发点不仅是以往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关系,而特别强调了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要求。

第9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实际规划设计中,要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理念,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利用科学方法来进行规划设计,使城市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实际需要。随着社会进步,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也将会有更好的发展趋势。

二、制定城市规划发展的目标

城市规划要寻求人类新的居住模式,需要在不影响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情况下,在满足现代化城市居住环境要求的同时,注重自然环境自我发展的健康性,譬如土地资源的退化恢复能力,尊重生物区域的相关参量,提高开发模式和景观形式的适应能力,防止过度开发而超出土地的承载能力。与此同时,需要在自然绿化带范围内,划出永久性的绿化带范围,并合理规划人类居住的密度,以及优化现有的能源,降低能源的损耗,譬如太阳能、地热、风能等的开发利用,创造出安全健康的城市居住环境。 在社区建设方面,要以“社会平等”、“经济结构合理”等原则,对现有历史遗产进行保护,譬如近期济南琵琶山为开发商业住宅,将“万人坑”遗址土地公然掩埋,这种行为违背了城市规划在精神理念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道德,是不值得提倡,甚至需要强烈抵制的。 笔者认为,城市规划应该是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于一体的城市发展,讲究的是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绝不能够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盲目规划。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思路

生态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前提,着力于城市生态承载力和社会承受能力的提高,努力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相结合最佳效益。基于此,生态城市规划要切实负起未来环境和社会责任,才可能实现其可持续的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建立和实施各种方法、体系和政策,保障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态城市规划各个环节中得到充分的落实。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规划应该具有对未来发展的导向性。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城市发展目标尤其是长远目标给予充分预测,城市发展的远景目标一旦确定下来,它就会对城市未来的建设起到引导作用,以努力实现规划中确定的远景目标。要科学确定城市发展的远景目标,必须要在目标确定前,充分研究城市所在区域的资源水平、特点及承受能力,使城市各方面的利益得到综合平衡同时,要保持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协调,在扎实完成近期目标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应对近期规划进行不断调整,使其能够更好地趋向于长远发展目标,从而保证城市的整体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规划应该具有对生态环境的导向性。所谓城市规划的环境导向性,即将城市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城市规划,注重对城市的环境与资源承载力进行研究,并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充分体现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保护,使城市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动态的平衡,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地利用资源与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要保证城市规划的生态环境导向的实现,就应该确保制定城市规划与实施战略环境评价同步运行,使二者有机结合互为反馈从而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专业规划设计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对规划实施后所产生的不良环境后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预测。

四、城市开放空间可持续设计策略

(一) 建构连续的城市总体山水格局在城市扩展过程中应维护区域自然山水格局,并主动补充构建对城市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的自然山水地貌。建构连续的城市总体山水格局具有“环境”、“生活”、“意象”三个方面的意义,它以地形地貌三维空间为基础,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二) 城市绿地系统设计

1) 城市绿表皮设计。城市景观物质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欣赏建筑美为主的城市硬质景观和以植物等自然景物为主的城市软质景观两大类。软质景观不仅能美化城市,还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因此,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可将硬质的景观进行“软化”、“绿化”,如对城市建筑物表皮进行改造,通过建筑立面绿化、屋顶绿化、桥梁设施绿化等措施来提高绿化率。

2) 城市平面绿地设计。不同地域的城市绿化应有自己的特色,通过绿化来彰显城市个性,重视建群种的筛选、引种,以使城市绿化更接近自然,保持其稳定性,提高生态效益,体现城市特色。具体可从广植乔木、巧植灌木、普植花卉、草坪这三个方面来完成。

(三) 城市水系统设计策略水体系统不仅能美化市容,还具有生态调节作用。在滨水区开发中应保护其自然格局的完整性,还应保护水体不受污染。滨水绿化应多采用自然化设计,尽量符合水滨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还可设计河岸绿色通道,打造城市慢速交通系统,创造宜人的开放空间。

(四) 节能与气候适应性的城市广场设计广场是城市居民重要的活动场所,应针对城市的气候条件,提高广场的舒适性,降低广场的能源消耗,改善广场周围的微气候。在炎热地区的广场,可增强周围建筑界面围合度,以减少广场的夏季太阳辐射。广场设施的材料、色彩和布局也要根据具体城市的气候来选定。广场的地面铺装应从节能与气候适应性的角度来提高其低反射率、渗水性等相关的物理性能。

五、城市广义通风道设计策略

建构城市广义通风道

沿城市主要道路、河流、湖泊等规划一定宽度的绿带,不仅可美化环境,还能有效地将郊区和城市湖泊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改善城市局部气候,真正起到通风道的作用。从城市尺度通风降温的角度看,城市通风道主要起到传输作用(传输新鲜空气)、切割作用(通过绿廊、水廊切割城市热场) 和散热作用。所以在城市的绿化通风道上还需要整合市内和近郊的河流、湖泊和森林大型生态资源,使他们成为城市通风道的放大器和中转站,起到通风道枢纽的作用。

控制和保护城市广义通风道

在城市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前面提到的通风道容易受到改变或侵蚀,影响通风排热效果。所以应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和保护通风道及其降温和清凉风产生的节点、源头,从而保证广义通风道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对城市森林、公园、江河湖泊水体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可结合城市整体景观设计策略来保护,如编制城市生态绿线规划,控制绿线范围内的建设。而对于广义通风道,由于道路和街道是结合生态资源和城市夏季主导风来进行规划的,所以不可随意更改,此外,通风道上的绿化植被和开敞空间也应予以控制和保护。

六、建筑布局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

不同的地域气候,其建筑的朝向、间距和群体布局等适宜的城市建筑布局也是不同的,合理的建筑布局有利于缓减气候条件带来的不适。

街道、建筑群体的合理布局

街道方位决定了两侧建筑物的朝向,从而决定其日照条件,并影响到地面行人的舒适性。一般狭窄的街道能使其两侧建筑物为行人提供良好的遮荫效果,所以在满通需求的条件下,炎热地区南北走向的街道宜狭窄,有大量行人的商业街当以南北向为主,同时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东西方向的太阳辐射,西边建筑可稍比东边高。而寒冷地区则相反。并且街道方位应与主导风向成30°~60°,取得最佳的城市总体通风条件和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条件。

高层建筑的合理布局

高层建筑的选址、布局会对城市局部地区乃至整体环境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避免将大量高层建筑布置在城市上风向,以免阻碍空气的正常流通,从而影响市区的空气交换频率。高层建筑的高度还应控制好,相邻高层建筑之间的高差也应协调好。

结语

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必将呈现飞速发展的态势,而且其地位和作用也将日益突出,同时城市规划的作用也必将越发的重要。在城市规划中要做到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必须突出城市的生态化,重视资源和环境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承载作用,积极推进生态化城市建设,使城市的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得到协调发展,这不仅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方法体系的关键,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负面效应的覆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