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效的企业管理范文

有效的企业管理精选(九篇)

有效的企业管理

第1篇:有效的企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绩效管理;反馈机制;激励体系

一、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绩效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绩效管理人员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术和方法与员工一道进行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评价、绩效的诊断与提高的持续改进组织绩效的过程。绩效管理在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在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三者中起着纽带的作用,同时互相促进。

(1)绩效管理对企业的作用

如今国有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都出现轻管理而重考核,在管理上过于片面,其实作为企业管理才是重点。企业要做好考核的同时也要做好管理,下面是绩效管理对企业的作用:

第一,绩效管理是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结合绩效管理,企业能够更好的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能够提高企业内部个体潜能,激发企业的创新性。

第二,绩效管理可以促进质量管理。通过绩效管理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通过监督机制进一步提升绩效的作用,加强企业的质量。

第三,绩效管理有助于适应组织结构调整和变化。

(2)绩效管理对管理者的作用

绩效管理提供管理人员一个将组织目标分解给员工的机会,并且使管理者能够向员工说明自己工作的期望和工作的衡量标准,也能使管理者能够对绩效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

(3)绩效管理对员工的作用

第一,绩效管理促进员工的发展。员工希望自己的工作绩效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通过绩效管理了解自己有待于提高的地方,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技能更加完善。第二,有利于化解员工的压力和不良情绪。每一个员工都希望通过自己努力让老板看到自己的进步,通过绩效管理这就能很好的得到改善,不会让员工有很多的情绪。

二、绩效管理潜在的问题

1、绩效管理计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许多国有企业重视定性指标,轻视定量指标,缺乏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还有些企业绩效考评不够客观、透明。同时好多企业引入绩效管理时不加选择,对于绩效管理和衡量的工具求新、求全,片面地以为新颖的、被大多数高绩效企业采用的绩效管理和衡量方式一定能够帮助自己的企业提高绩效,完全忽视绩效衡量方法所要求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匹配程度,没有自己的标准。

2、绩效管理沟通问题

因为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长久的过程,所以存在潜在的沟通问题。有些管理者设定的方法不一定每一个员工都赞同,必须通过有效且经常性的绩效管理才能打破这种沟通的问题,使得管理者和员工都满意。

3、绩效管理缺乏及时的反馈机制的问题

我国很多企业多多少少都存在着绩效管理反馈问题,企业往往只是重视形式的问题,忽视了员工真正所反应的问题,有时甚至回避。还有些企业片面夸大物质,没有真正的做到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只是用一些物质上的东西进行打发,导致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绩效激励要在培训需求分析、人岗匹配和人力资源的接续计划等多方面起到作用,良好的提升员工自身的素质。

4、绩效管理的完整系统认识的问题

绩效管理是组织发展的需要,缺乏对绩效管理完整系统的认识,也就缺乏对组织发展的认识,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而绩效管理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程序,如何认识这个系统,必须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战略目标的分解与传递、绩效计划的制定、绩效评估、员工的激励等多个环节进行系统的认识。不能单一的认为只是几张财务报表就能反映问题的,要结合多方面。做好每一步才能对每一环节有更好的把握,组织的发展也会进步。

三、促进绩效管理的方法

1、明确企业绩效管理目标

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于企业也是一样。有了目标就可以少走很多路,节约时间和金钱。第一点要做的是明白员工要的是什么,是提升职位还是加薪酬等方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第二点是在企业绩效改善的基础上保证员工的发展,这样一个循环过程需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使员工明白考核不是目的,只是改善绩效的手段,企业的目标也就会进一步的靠近。第三点是薪资的调整、绩效薪酬分配、层级晋升与职位调整、教育培训、激活沉淀和指导员工的职业发展等方面的管理。

2、设置科学的指标体系

第一点是保证企业的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战略目标规定着企业每一步的前进方向,有了战略目标企业可以确定方向,层层递进。第二点是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有时候不是每一个目标都能实现,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的不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企业的管理。第三点是目标的具体措施,要确保每一环节的逻辑性,不能看到什么想做就做什么,要有一定的联系,要结合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做好每一步的计划,这样事情会顺其自然的完成。

3、绩效评估机制的加强

注意建立有效、全过程的沟通机制。在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员工能够感受到不一样的企业氛围,要做到这些企业就要加强沟通机制,因为在企业里其实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提出自己的想法,作为管理者要听取群众的意见。这样做会减少矛盾的产生,大家都会有所收获,两全其美。重视管理科学性,明确分工责任。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事,科学的联系各部门的事情,做到分工明确,保证绩效管理考核体系的科学性。

4、创新绩效激励体系

一个企业想要有很大的发展,就得与时俱进,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没有什么是一直不变的,绩效管理也是如此。一般包括薪酬,个人发展这些方面,做到和别的企业不一样就会显得贴近员工。其中薪酬的刺激效果包括:一、直接财务酬劳,包括基本工资、现金津贴、奖励、以及企业股权等。这部分是整体回报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二、间接财务酬劳,包括健康和福利提供、带薪休假、退休计划、额外补贴以及个人赏识;三、工作内容,包括工作提供的多样性、挑战性、重要性以及其意义;四、职业生涯价值,包括个人成长机会、能力提高、团队进步以及雇佣关系的稳定安全;五、从属关系,员工因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而衍生出的归属感。来自于员工所服务的企业自身享有的良好声誉,或者企业所提供的员工与员工、员工与团队之间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徐红霞.中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9(8)

[2]周健.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与有效策略[J].商业文化,2008,1

第2篇:有效的企业管理范文

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最目标是追求投资回报最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靠人。但人是有惰性的,要靠有效的管理才能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和潜能。一个企业只有建立在对人才的尊重和有效的管理并在人才上占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那些国际知名医药企业,或是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医药企业,其成功的首要条件是具有完善的绩效管理和人才激励机制,从而吸引和留住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其服务,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还有一部分企业片面地理解绩效管理,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并简化为对考核表的设计、填报和认定,将考核等同于扣奖,没有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和清晰的绩效管理流程。只抓住了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即绩效考核,未进一步地对绩效进行分析、反馈与沟通,影响了绩效的改进与提高。

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医药制造企业不同于一般的生产企业,自身除盈利发展能力外,一切经营活动必须符合GMP的要求。在国家的严格规范和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医药市场竞争中,医药企业应该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实践绩效管理,增强企业自觉执行GMP的能力,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高效有序地运转,实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目标。

1 绩效管理能显著提高医药企业和个人的绩效

在医药企业中,绩效管理是在执行GMP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将GMP的执行和业绩成效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员工持续改进并最实现符合药品生产法规的组织战略及目标的管理活动。它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是通过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引导管理人员和员工积极努力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绩效有3个层面,即员工、团队和组织的绩效,也可以说是点、线和面的绩效。如:医药生产企业在符合GMP的前提下,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愿景和目标,向主管和员工提出生产必须符合GMP的要求,各级业务和管理部门及员工通过具体细分的GMP的要求,制定一个具体可衡量的操作规程进行实施。

主管在日常的绩效辅导和沟通中,及时发现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违反药品生产操作规程的行为,给员工提供必要的工作指导和业务支持,协助制定行动计划;员工通过工作方法的改进、技能的提高和态度的改变,增强药品生产的责任感,实现权利与义务的平等,并通过自我激励与开发,提升绩效能力,使工作不偏离目标,保证药品的生产质量而达到绩效的标准。

由于药品生产企业的GMP要求和经营指标是绩效管理的目标,是不同的业务和管理部门互相依赖并分解成不可或缺的业务伙伴关系,来实现的一个全方位互动的过程,它强调全体员工的参与。每一个员工通过在自己的岗位上执行药品生产操作规程来达成部门符合GMP的绩效目标;各横向部门依靠互相协作、互相依存完成企业目标。在阶段性的绩效考评中,对个人和部门在执行GMP和企业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明确个人和部门对企业的贡献度。并通过各种方法激励高绩效的部门和个人,给低绩效的部门和个人以推动。

2 绩效管理需要合理的目标和持续的沟通

医药企业的绩效管理,是通过将国家的药品生产标准、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相结合,提高员工自觉执行药品生产操作规程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它是一个双向式互动沟通过程,它要求对员工的工作职责、操作规程的衡量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清楚员工的工作对企业产品质量标准实现的影响,找出提高的方法并作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帮助员工按照GMP要求提高工作绩效,实现企业目标。

对员工绩效目标的设定要科学合理,确保在执行GMP的前提下,保证员工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然后帮助员工制定防范可能影响操作规程执行的内外界因素,帮助员工去实现达成目标的行动计划。如果用一个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却难于完成的目标去要求员工完成,员工再努力却始完不成,那么员工就会丧失完成目标的信心,或用违反操作规程的方法去完成,那药品的质量就无法保障,目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如果目标值设定较低,员工轻易就能完成,也会没有足够的动力,失去激励的效果,对企业也不利。绩效目标的设定要在严格地执行操作标准和设备技术参数的前提下,经过不同类型员工一段时间的实践完成,才是科学合理的。所以,在实现的过程中主管要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影响力,做好员工培训和沟通工作,努力帮助员工排除障碍。

绩效沟通在现代医药企业管理中已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在绩效计划阶段,主管与员工的双向沟通可以使员工真正了解到主管对他们在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方面的期望和要求,达成对工作任务的一致认识;在绩效实施阶段,对员工发现问题的及时反馈和对工作的合理化建议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以扩大正面行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在员工出现违反规定的行为时及时真诚地予以指出,以提醒员工改正和调整。主管与员工的持续地沟通不仅能保证员工更好地执行GMP并完成工作任务,还能使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及时得到帮助、解决。绩效管理的实质在于通过持续动态的沟通来达到执行药品生产的质量标准,从而真正提高绩效,达到实现企业目标、促进员工发展的目的。

3 绩效反馈能有效帮助员工改善绩效

绩效的导向作用是改善绩效而不是秋后算账。当绩效出现问题的时候,主管的着力点应放在查找原因上:是工作流程设计不合理,违反操作规程,还是工作责任性的问题。通过查找症结,提出改进计划,拾遗补缺并提供培训,使员工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发掘员工潜力,促使其不断进步,为员工内部成长与竞争提供平台,绩效管理最的目的是实现绩效的改进与提高。

绩效反馈是在绩效衡量的基础上,向员工提供建议和指导,绩效评价不仅是对员工已有的绩效进行判断和肯定,更重要的是通过绩效反馈,来改进和提高员工的绩效,即以一种未来开发导向进行绩效评价。

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阶段总结,主管需综合员工各方面的绩效做出评价并告诉员工,让员工了解真实的绩效情况,明确自己的提升方向,使绩效透明化。同时,明确告诉员工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绩效并帮助其制定有效的培训改进计划。并给员工发表意见的机会,这也是检查错误的最佳机会。双方根据未来的工作目标,共同制定改进工作能力的具体行动方案,列出个人发展所需资源及主管需协助提供的帮助,制定个人培训与发展计划,达到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的目的。

绩效反馈的目的是帮助员工了解不足之处并加以改善以提高工作绩效。在内容上是对绩效考评结果的分析和应用,即奖励绩效。在绩效考评中发现绩效低下时,最重要的是找出原因,它所能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奖罚手段,而是为企业提供一个促进工作改进和绩效提高的信号。绩效反馈包括员工绩效改进和绩效计划的改进,根据组织目标的调整和改进,以及上一轮绩效期间的绩效结果,对绩效指标、标准做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绩效管理的连续性。

4 结语

第3篇:有效的企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 存货 有效性 科学管理

据资料统计,2007年期末青岛海尔的存货达29亿元,较期初增加73.32%;同样在2007年四川长虹年末存货高达65亿元,比期初增加了22.6%,当年的利润总额只有5亿元,是存货的十三分之一。对于商品流通企业来说,存货的管理更是显得重要。商品类存货不但承担着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重要任务,而且还可能是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企业之中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是现金或其等价物,但商业企业有其特殊性,存货可能比现金更容易产生损失,比如变质、毁损、丢失等。商业企业的净利润一般比较低,假定为5%,那么是补偿100元的存货损失则要增加2000元的销售额。从这个角度来说,商业企业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就不应该仅仅是增加销售的数量,而且还应该增加存货的有效性。

一、增加存货有效性

商业企业对于增加的商品存货应该明确购进的原因、数量和时间,对于购进工作应该有人预测、有人决策、有人考核。随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的消费水平在不断增加、消费热点在不断变换,这就使市场需求出现变化快、难度大的特点。与此相对应,优势条件也是明显的,通讯发达、运输快捷等使市场的反映更快、更方便,进货的提前期在不断缩短,到货的速度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进货部门的领导者就要综合运用市场、财务、储存、销售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以市场预测为前提、以销售能力为依据,综合考虑现金流量和储存能力等各项约束条件,合理、安全、有效地进行商品存货的采购工作。增加存货管理的有效性意味着购进商品数量和花色品种是销售部门认为可以在适当时间内售出的,是市场部门经过预测市场需求数量和消费变化情况等因素得出的,是符合仓储部门储存能力和管理条件的,是财务部门可以按期付款或能够进行适当资金运筹完成付款义务的。这几个方面要想顺利地进行协调是不容易的,如果出现偏差就会使购入的存货积压或断货,大量的积压或长时间的断货不但使企业浪费资金,而且会失去赢利的机会、失去客户。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只有增加存货的有效性从而使市场、财务、储存、销售四个方面充分协调才能增加存货管理的有效性。

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的运筹与管理是商业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科学地管理和使用企业有限的资金资源是增加商业流通企业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前提和保证。在资金运筹时,一是要将有限的资金用到重要商品上,同时也要保证一定数量的其他商品。传统的管理方法应该得到加强。ABC管理模式将商品分为三类:A类商品资金占70%,种类占10%;B类商品资金和种类都占20%;C类商品资金占10%,种类占70%。A类商品应该严加管理,当然对于C类商品也不是置之不理,从市场营销理论来看,增加商品种类可以增加顾客的浏览次数,这也是刺激消费的重要手段之一。经济批量模型是通过找到存货储存成本和进货成本之和的最低点来确定每次进货的数量,从而减少企业的成本开支。折扣期限控制通过在最佳时点支付债务,达到既占用对方资金又获得折扣的目的,从而提高商业折扣期内的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增加存货有效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果企业的资金使用是有效率的,是有效益的,则一定增加了存货的有效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手段,增加存货有效性是目的,当然最终的目的是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运用科学管理手段

第4篇:有效的企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企业管理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经确立了公有制为主导的经济形式。我国的国有企业大多都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的,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机构也都是仿照党政机关的机构形式来建立的,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也都是有行政级别的,属于政府行政管理的一部分。这种行政管理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下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完全服从或者依赖于政府的宏观控制,从而确保国家正常的物資储备和经济调整。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传统形式下的国有企业也开始进入转型阶段,国有企业不能完全依靠国家的调控来进行运转,而是把主要的经历用在市场上。在这期间,许多国有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而进行改制,成为集体所有或者其他经济形式。国有企业的改制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占有重要生产资料的国有企业来说,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经验。在国有企业开始参与经济市场竞争以来,其行政管理的官僚化结构就开始暴露出了劣势,主要体现在行政管理的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节奏,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一、行政管理在企业运行中的重要性

行政管理是企业的核心机构,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良好的行政管理机构都能够维持企业内部运转,同时也能够为企业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化的水平也逐渐的提高,企业内部结构和生产服务方式也会有新的转变。从企业长远的发展来看,要确保企业正确的战略发展,必须有行政管理部门确立运行的规章制度,使企业的各个部门都能够平稳有序的进行。另一方面,行政管理也是一种企业文化,能够对员工起到督促和鼓励的作用,使员工能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来。另外,企业的行政管理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能够使企业的决策者与实际行动者进行有效的联系,来实现企业“发出指令”与“执行指令”的规范化运行。同时,企业的实际生产也能够通过行政管理,有效的传达到企业的决策者,实现更加科学有效的决策水平。

二、影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原因分析

(一)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机构设置与行政管理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国有企业的发展建设中,因为资金和规模巨大的原因,行政管理的机构也十分的庞大。而且,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机构大多都是计划经济建立起来的,所建立的模式也是同党政机关的模式类似。因此,在国有企业中,行政管理机构臃肿,管理部门众多,这样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同时也是人员的严重浪费。许多部门形同虚设,不仅对企业的实际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白白浪费国家的资源,甚至对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处处掣肘。同时各个部门之间管理混乱,责任划分不明确,常常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不仅影响了正常的行政管理效率,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极容易给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不仅造成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同时影响了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也无法使企业的管理层更好的得到市场和企业的消息,影响企业的决策,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二)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企业的行政管理规章不健全,是导致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国有企业在建立之初,对于企业的核心影响就是政府的对经济的宏观把控。企业不需要考虑市场的影响,同时对于人员管理也比较严密,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的人员都是不允许私自的调动,只能够企业或者政府来进行人事组织关系的管理。因此当时的国有企业所要明确的就是生产上的问题,行政管理所进行的规章制度都是围绕生产来进行的。进入市场经济后,原来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首先国有企业不能完全依靠国家进行生产分配,也必须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其次,人才资源的选择性更强,员工和企业都是双向选择,企业必须也要有合理人力资源把控,来确保自身的人才吸引力。而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并没有完善的明确这两点要求,还是保留着很大程度上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规章制度的内容,这样就导致了不管是市场销售,还是人力资源的调整,行政管理都无法做出明确和科学性的规章和制度,因此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同时也出现了对市场把控不准确,对人员缺乏明晰化的管理,导致经济和人才的双重损失。

(三)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行政管理的效率,我国的国有企业属于国家主体经济形式,对于管理人员的选择会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国有企业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却在实际的运行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大多是由政府的官员直接任命的,甚至有很多国企负责人在之前是在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岗位上来工作的。这些国企负责人身上存在着严重的官僚风格,在日常的工作和人事行为上都有很深的主观意识。尽管我国许多大型的国有企业都已经建立和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由企业的总部来进行全方位的把控。但是仍有一些干部特立独行,违反规定,擅自进行人事的调整。国有企业中这种混乱的人事调整,对企业的行政管理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破坏,同时也导致了一些行政管理岗位成为重灾区,行政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和技术性,自身的职业素养都无法达到岗位的要求。除此之外,这种尸位素餐的现象严重的打击了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给行政管理机构造成了特别严重的影响,降低了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提高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有效途径(一)完善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机构

为了保障国有企业能够科学有效的发展,提高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效率,首先应该完善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机构。在行政管理机构改革中,应该对一些附属的部门和组织尽可能的精简和细化,对人员要能够合理的安排,各部门之间协调有序,上下结构要科学合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渐繁荣,民营企业也突飞猛进,尤其是在先进的互联网行业,一些企业凭借着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现代化的营销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就成为全球知名的企业。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政府对科技产业的支持以外,科学先进的行政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国有企业在行政管理的机构建设中,也应该能够多多吸取先进互联网企业的管理模式,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人性化的政策,来完善行政管理机构,真正的提高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

(二)健全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

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用于约束和监督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的日常行政管理手段。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要以市场和人力资源为主导,通过规范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开放为主,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在现代化的国有企业中,规章制度的确立能够使员工在企业中得到一定的安全感和荣誉感,同时也可以使员工能够有一个正常的可预见性的晋升空间,极大的提高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而对于市场的把控来说,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使国有企业的决策层更好的了解到市场的动态,从而做出正确的、及时的行政指令,才更有效的把握住市场的机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

(三)提高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人员素质

国有企业的人员素质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作为国有企业的行政中枢,行政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更应该得到重视。在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要通过一定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杜绝裙带关系,维护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权威性和标准性。同时对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以达到现代企业的生存状态。国有企业在人事招聘上,要不断的提高人员的要求,对于职业技能专业性和思想政治正确性为主要标准,同时也要扩大招聘的层次,选择一些在先进互联网企业有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行政管理的重要岗位。另外在企业内部也要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的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建立一个专业化的行政管理队伍,才能真正的提高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示,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的命脉,对企业的各项工作都有很深的影响。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都应该高度重视企业的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改革举措,把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带入新的高度。

參考文献 

[1] 陶和平. 国有企业加强行政管理的意义及实施途径[J]. 中国商论, 2018, No.758(19):116-117. 

[2] 时萌. 关于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J]. 中外企业家, 2017(6):65-65. 

第5篇:有效的企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策略

一、引言

经济管理是每个企业不可忽视一项重要工作,为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必须采取相应的相应的措施,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然而当前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企业自身发展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显得更为重要。下面将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就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提出相应的策略。

二、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的意义

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

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目的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方式,展示本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形象。企业在开展日常活动的时候,应该根据经济管理的具体情况,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配置,并关注市场变化的实际情况,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以满足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增强经济管理的有效性,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社会形象。

(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策略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促进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企业除了采用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之外,还要考虑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推动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提高经济管理的实效性,并在经营方式,目标能力方面形成自身鲜明的特点,树立品牌形象,不断将业务做大做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三、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面临的挑战

(一)观念陈旧

一些企业领导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企业效益方面,对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效性。

(二)制度不健全

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难以对经济管理的各项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缺乏完善的监督制度,一些企业建立的经济管理制度不符合自身情况,照搬其它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一些企业尽管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与落实。

(三)内控制度不完善

企业管理者的战略意识淡薄,企业的全面管理工作没有得到有效贯彻与落实,内部财务审计不到位,对管理层的约束和控制不到位,影响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

对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管理,工作人员不稳定,流动性较大。对优秀人员的引进不到位,缺乏完善的管理和培训机制,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得到有效贯彻与落实,难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性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

在日常工作中,企业不仅要关注生产经营,还要转变思想观念,关注市场需求及其变化发展,明确加强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坚持全面、精细管理理念,增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效性。企业领导也应该重视经济管理,改变过去只重视企业效益的理念,为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实效性创造有利条件。

(二)健全企业经济管理各项制度,有效规范与约束各项工作

为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实效性,应该完善规章制度,使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具体措施为:完善约束激励机制,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将员工平时表现、业绩水平等内容进行综合考虑,促进员工更好的完成经济管理的各项工作。要健全企业经济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制度得以落实,更好规范员工日常行为,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还要创新企业经济管理体制,重视经济管理部门工作建设,提高服务水平,赢得更多业主的认可,扩大市场影响力;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实现对经济管理人员的有效管理与约束,促进他们为企业作出更大贡献;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以规避市场风险,使得企业经济活动更好的运作,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效性。

(三)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重视企业经济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做好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复核和稽查,实现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监控及管理。企业领导应该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意识,将其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企业则需要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加强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仅要培养他们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此外,还应该完善经济管理制度约束,包括经济活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票据审批与管理制度等,使企业经济管理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效性。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对经济活动的核对与稽查,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账务核对,做好稽查工作,明确经济管理人员职能,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及控制工作,对企业收入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增强约束和监督水平,避免出现贪污腐化情况。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应该定期接受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审计及监督,从而保证经济管理各项制度得到落实,进而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效性。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要加强企业员工队伍建设工作,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对关键工作岗位应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员工所从事的工作与岗位要求相符合。同时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完善各项福利和保障制度,促进员工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结束语

总之,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今后在日常工作中,应该认识企业经济管理面临的挑战,并根据具体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效性,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娟.论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的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

第6篇:有效的企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 资金管理 意义 加强措施

企业资金管理包括资金的流动、结算、调度及运作等诸多环节,是一个系统化的管理过程,其贯穿于企业资金筹集到账款回收的生产经营全过程,是有效利用运营资金,切实降低财务成本,有效节约相应费用支出,确保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重要手段,更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工作。下面对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有效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1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意义分析

1.1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可通过规范企业经济行为,促使其保持健康发展态势。当前,部分企业之所以经济效益低下,其管理不规范、不到位,特别是资金管理的不到位往往是主要原因。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满足企业资金管理需要,确保资金安全,使企业资金成本和运作风险不断降低,还有助于资金运行效率和效益的改善,对全面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规范企业经济行为,提升企业整体经营效益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能有效缓解企业可能出现的资金不足问题,是企业扩大资金规模的有效手段。目前,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常常感到资金捉襟见肘较为紧张,却有大量企业资产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尤其是存量资金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闲置浪费资金问题十分普遍,分散重复的资金运营过程不能形成规模效益。若将上述闲置资产进行重组,使之有效盘活,并聚集起来加以利用,这就等同于企业资金投入增加,对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矛盾是大有裨益的。可见,进一步加强企业资金管理,能够加快资产的积聚,对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张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3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可进一步改善企业资金环境,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企业资金管理不利,就不能使生产经营活动充分开展,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目标就有可能因为资金问题而化为泡影。而只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资金管理,就可以通过改善企业资金状况,保证企业生产持续经营得到相应的资金支持,而且,加强资金流转等环节的管理,也能够促进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对降低财务成本、增加利润也是有帮助的。

2 现代企业加强资金管理应采取的切实有效措施探析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管理方面进步明显,水平不断提升。而要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工作,应采取如下措施:

2.1 要进一步加强资金预算管理的力度,对资金流动进行全过程控制

预算作为企业控制管理机制的一种,是一个制度化的程序,对完善企业资金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预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体系不断完善的外在体现。加强资金预算管理,要不断拓宽预算覆盖面,尽量把所有资金全部纳入到预算管理的轨道当中,坚决杜绝计划外资金运行。具体做法是: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在企业中构建和完善资金结算中心体系,统一货币资金的收付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对可能对生产经营任一环节的资金使用和运行均应实施预算编制、分析和考核,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资金收支等所有环节纳入到预算管理程序当中;还应对企业现金流强化监控措施,严格限制预算资金的支出,特别对大额资金支出要进行跟踪监控,严格控制企业现金的流入与流出,确保企业具备应有的支付及偿债能力。现代企业要把现金流量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管理方方面面,就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支付风险与资产流动性风险的控制。

2.2 加强对购进材料和设备价格的管理

现代企业资金使用时,绝大部分是用在材料和设备的购进上。因此,采购价格合理与否会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产生直接的影响。现代企业生产经营中需要购进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物资,采取措施降低采购材料、设备的费用无疑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企业应设立比价采购小组,在明确职责、权限和采购程序的前提下,在确保采购物资质量需求的基础上,货比三家,用相对更低的价格采购到生产经营所需物资。若是大宗物资最好采用竞价招标方式进行,这样往往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采购成本,使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

2.3 加强应收款项的管理,确保资金及时回笼

现代企业在尚未收到销售货物全部货款前,应将销售资料作为催收账款重要依据进行有效管理。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收账款催收方式,不断完善账款催收方法。首先,应采取多样化的催收方式,如通过委托专业的追账机构进行催收、企业派员直接催收等不同方式开展,当然,在必要时也可考虑采取或是仲裁方式,以合同法为依据开展账款催收。其次,对刚刚发生逾期的账款,催收方式不宜过激,应采取温和、委婉的方法提示客户。若无效,则应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客户情况展开调查,根据具体情况再选择相应的催收方法,从而确保销售资金的及时回笼,以免因发生坏账损失而影响企业现金流,甚至是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2.4 通过内控和审计的加强,确保企业资金运行的安全与完善

首先,应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从风险节点上予以控制,从合同签订到执行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切实增强资金风险防范意识,对生产、销售、库存等重要风险节点使用资金的情况进行详尽分析,正确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把资金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其次,企业要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这也是资金管理重要环节之一,是强化监督约束,确保资金预算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措施。内部审计应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及年度预算,对企业资金流向、财务状况的变动等情况实施全过程监督,从而确保资金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3结语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只有充分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才能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提升竞争力,进而使企业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7篇:有效的企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采购管理;实效性

一、前言

对于国有企业来讲,采购管理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保证企业取得积极经营效果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对采购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经营特点,认真分析采购管理的意义和必要性,在国有企业中明确采购管理工作的概念和原则,并对采购管理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从国有企业的现实经营管理来看,国有企业要想取得生产经营的积极效果,就要根据企业采购管理的特点,制定具体的采购管理措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对于企业来说,采购管理的实效性主要表现在采购流程得以优化,采购效率得以提高,采购综合效益得以提升。

二、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的概念分析

1.采购的概念

采购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资源, 以保证企业生产及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一项企业经营活动。个人或单位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或服务作为自己的资源,从而满足自身需要或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采购是一个商业性质的有机体为维持正常运转而寻求从体外摄入的过程。采购是为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通过支付一定代价的方式向供应商换取商品劳务的经济行为,目的是以最少的支出获得最大的收获。

2.采购过程

采购过程包括提出采购需求,选择供应商,谈判价格,确定交货及相关条件,签订合同并按要求收货及付款等。

3.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或销售计划,在确保适当品质的条件下,从适当的供应商,以适当的价格,购入必需数量的物品或劳务所采取的一切管理活动。

三、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的特点分析

目前来看,国有企业由于体制原因和工作职责的划分,其采购管理与私营企业的采购管理存在一定区别,具体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企业的采购管理统一性较强

在目前国有企的采购管理中,涉及的物资种类较多,采购金额也比较大,为了保证采购的有效性,通常国有企业的采购都是采取统一的方式进行的,其采购管理统一性较强,这是与私营企业采购管理的主要区别。

2.国有企业的采购管理周期较长

由于国有企业具备完善的采购管理体系,其中审核的程序比较完善,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国有企业的采购管理周期较长,这是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的一个特点,也成为了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因素。

3.国有企业的采购管理审批程序较多

考虑到国有企业的现实经营特点,在国有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层级较多,采购管理面临的审批程序较多,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缺乏及时性。

四、国有企业做好采购管理的具体措施

基于国有企业的自身特点,国有企业要想做好采购管理工作,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国有企业应采取差异化的采购方式,实现物资的分散采购

为了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采购管理效率,国有企业要改变过去统一采购的管理方式,应采取差异化的采购方式,对应急物资实现分散采购。

2.国有企业应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管理效率

考虑到国有企业采购周期较长的缺点,国有企业应努力压缩采购周期,提高采购管理效率。具体可以采取下放采购审批权限,提高采购审批速度的办法。

3.国有企业应简化采购管理审批程序,提高采购管理的实效性

从国有企业现有的采购管理审批程序来看,链条长、审批层级多,整体审批效率较低。基于这一分析,国有企业应积极简化采购管理的审批程序,全面提高采购管理的实效性。

五、结论

从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来看,采购管理已经成为了保证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为了满足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目标,国有企业应对采购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应从采取差异化的采购方式、缩短采购周期和简化采购管理的审批程序等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采购管理效益,使采购管理成为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满足国有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由此可见,在国有企业中应对采购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应重点做好采购管理工作,不断提高采购管理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牛艳新:SG公司采购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刘本禧:加强采购管理 提高物资供应水平[J];城市燃气;2004年11期.

[3]林 艳:对企业采购管理方法的探讨[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潘 亮:计划管理在设备采购中的应用[J];管理工程师;2010年03期.

第8篇:有效的企业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员工;管理;技巧

作者简介:姜涛(1962-),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刘家峡水电厂人力资源部主任,高级经济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赵锦添(1973-),男,甘肃会宁人,刘家峡水电厂人力资源部副主任,经济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甘肃永靖731600)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031-03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组织竞争优势的源泉,拥有人才的优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探索员工管理的有效途径,运用管理的手段和技巧,最大化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效益,现结合我国企业员工特点,对企业员工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技巧问题进行探讨。

一、企业员工管理共同特点

对于我国企业员工来说,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是其一生最宝贵的物质财富和人生阅历,工作既是其物质财富的主要保障,也是实现其人生社会价值和获得个人心理满足的主要保障源。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员工的综合技能、业绩表现、忠诚企业是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企业良好的员工管理则是保障员工稳定的制胜法宝。

广泛来讲,员工管理是企业整个人力资源管控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通过实施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行为,调节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纵向横向关纽带,以便更好地实现共同认知的企业愿景。具体来讲,员工管理是企业和员工的纵向交流沟通管理,这种沟通通常采用正向激励性的、非强制性的手段,用以最大限度提高员工积极性和贡献度,主动支持组织实现目标任务。可见,员工管理具有非常鲜明的动态性和正向反馈特性。良性的条件促进和巩固企业与员工双方的纽带联系,不良的条件分化瓦解企业和员工双方缔结的联系。

二、企业员工管理基本问题

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量外资企业相继进入我国,其人本化管理理念直接影响和冲击到我国长期以来固有的企业管理理念变革。从变革中可以清晰的看出,我国一些企业不能实现长期持续稳固发展的原因很多,但其员工管理不善是其主要因素。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不信任,使员工之间内耗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良好的员工管理使员工从心理和情感上获得尊重、满足和快乐,有利于提升其工作意愿和积极性,更有利于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落实。

我国从2004年就把“以人为本”作为国策,随着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深入推进,使企业不仅面临来自国内同业的竞争,而且也受到来自国际上先进企业员工管理方式的冲击。因此,企业能否最大限度吸引并留住最优秀的员工,成了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问题。通过对我国企业员工管理实际调查摸索,依据大量文献和案例的分析,初步形成了对我国企业员工管理中存在不足和问题的认同。

1.优秀企业文化没有形成

优秀企业文化可以帮助员工明确工作的真谛,可以在企业员工中形成共同价值观认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在企业中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但是,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停留于形式,几乎所有的大企业都制作了看似完美、系统的企业文化手册和设计了很亮丽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及十分规范的行为约束系统,但普遍都没有落到实处,没有通过确立共同愿景和价值观认同,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把企业员工个人目标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

2.普遍对员工管理重视不够

改善员工管理关系到企业整体团队的和谐稳定,是一项全局性和系统性的工作,更是体现人力资源管理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企业员工管理普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价值认同。每个企业都没有将其与企业“工作计划”、“营销战略”、“绩效考核”等工作那样受到高度重视。据悉,大部分企业员工整体积极性与薪酬关系并不大,反而是跟管理者不和成为主要原因。管理者不去了解员工的工作实际,不关心下属的生活及实际困难,凭想象、凭感觉,甚至凭个人喜好去管理,双方融洽的关系就不会真正建立。遇到突出问题和应急事件时,关系就十分紧张。此时,管理者想当然地通过政策手段或法律手段来处理问题,结果导致员工与管理者关系再度紧张和僵化,形成恶性循环。

3.交流沟通意识不强

任何企业内部都会存在一定的矛盾,这些矛盾往往就是员工管理不善的关键所在。当企业和员工之间、员工和员工之间出现矛盾和冲突时,纵向和横向交流沟通将成为解决问题的第一选项。积极主动、及时有效地沟通将会有效降低员工内耗对企业形成的不良影响。我国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上下级层级分明,纵向交流沟通意识淡薄,导致交流沟通的滞后,上下级关系紧张,从而直接影响着各部门以及部门之间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交流沟通意识不强,当矛盾出现时,上级大多不会主动与下属沟通,而多数采取“高压”政策或是“推诿”的态度,致使简单的事情人为复杂化,成为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问题严重后才开始着手解决,这一现象相当普遍。

4.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科学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 员工的潜能仅能发挥30%,而另外70%的潜能需要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基础上才能够发挥出来。企业员工对企业现状不满,是导致企业员工管理不善的主要因素,而提升员工的满意度需要建立360度的激励机制。在实践中,不少单位以物质奖励为主,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往往对员工采取简单的现金奖励,忽视员工在情感归属和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作为自然“社会人”的需求,有冲突时只是以粗暴或命令的方式约束员工,不懂得尊重员工,激励员工,导致预期的目标未达到,影响企业稳定和持续发展。企业对员工个人的业绩考评流于形式,员工薪酬基本固化,没有真正反映员工的工作业绩,使得员工对工作没有过高的热情。

三、企业员工管理的有效途径

1.做一个能够全面了解员工的管理者

一个企业要持续健康发展,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充分了解和认识企业员工,但这并非容易之事,然而管理者如果能全面掌握自己员工对企业发展的愿景和期望,明白员工的内心,则实现企业设定目标的过程中将会顺利的多。一个能够全面了解员工的管理者,必定懂得关心和了解基层。

认识和了解员工可定义为三个过程:

第一过程:了解员工的基本情况,包括社会背景、学历经历、业务水平、家庭情况、爱好特长等,同时还要了解和掌握员工当前的思想动态和热点问题等。

第二过程:当员工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管理者能预料到员工的反应行为。能恰如其分地帮助分析,并能指导解决问题的途径。此举表明,对员工的了解更近了一步。

第三过程:有效发挥和挖掘员工的潜力,激发其工作积极性,能使每位员工在其胜任岗位上发挥最大潜能,给一个可以经过自身不断努力就能实现的绩效目标,并且在其遇到困难时充分进行指导。

2.做一个主动倾听员工倾述的管理者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管理者与员工平等互动,善于聆听员工的倾诉是一个重要途径。员工的思想一旦出了问题,尤其当无法解决时,就会失去工作的主动和激情,让其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是可望而不可及。作为管理者,应耐心沟通、鼓励、引导,帮助分析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3.做一个管理方法不断创新的管理者

在稳定的大企业中,管理者要多注重员工的变化,在基本管理的框架内灵活地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管理员工。管理者要与时俱进、因人而异地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处理员工的新问题,就必须具备超越原有管理方式的能力。当今,一方面欧元区的企业业绩步步下滑,经营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的企业业绩的不断提升,市场份额不断扩张,这从一个层面反映出管理者缺乏创新的管理意识和手段。

4.做一个能将员工调整到合适岗位的管理者

员工的能力各有所长,必须坚持“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用人之道。为此,在用人时管理者必须先要充分掌握员工的业务水平、技能专长。在诸多企业中,关于员工执行工作的正确性、完成工作的及时性等指标纳入员工业绩考核表中,而以此作为区分员工优秀与否的标准,这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管理者不应单纯关心员工业绩考核表的得分,更要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员工的主动性、责任心、学习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时限和准确性,从而全面了解员工的个人潜能,企业管理者才能灵活多变、务实高效地管理员工,才能有效实现企业的绩效目标。

5.做一个员工尊敬权威的管理者,而非员工惧怕权利的管理者

对员工的管理最终落实在员工的服从和执行,这种服从关系来自于权利或权威两个方面。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管理者必须注重亲情管理和人格魅力,任何时候要把维护企业和员工合理权益放在心上。积极地为员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生活条件,倍增职工荣耀感、归属感。作为企业管理者应当深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寓意,要走近职工,尊重职工,实现管理者和员工的和谐相处,做一个富有魅力、员工尊重的管理者。

6.做一个允许员工犯错误的智慧型管理者

创新意味着发展与突破,创新中的失败孕育着成功。只有在不确定的环境中,靠着灵感去尝试,去努力,才有成功的机会,但也不可避免地招致失败的可能。若管理者不允许员工失败,就会抑制员工的创新性和主动性,进而产生惰性和依赖性,最终导致企业失去活力,丧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因此,管理者应当鼓励员工去创新,允许员工失败。

7.做一个能为员工创造合理竞争环境的管理者

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也存在着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促进正当竞争是作为一名管理者的重要职责,要时刻关注员工的举止动态和心理变化,择时采取恰当措施,将不正当竞争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为此,对于员工管理要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制定一套完备的组织绩效和员工业绩考核评估体系,要以员工的工作实绩评估其能力,避免“人情管理”,实现绩效考核客观公正。同时,企业内部要建立渠道畅通的沟通申诉机制,协助员工制定绩效纠偏计划,持续不断地辅导员工实现绩效目标。

8.做一个不断激发员工潜能的管理者

员工是组成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员工个人成长发展,就不会有未来腾飞的企业。工作中,一是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规划、协通和人才保障职能,积极完善绩效评估与激励系统,将企业发展与职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和发挥人才的最大潜能和创造性,共建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二是要逐步建立基于工作丰富化的一般人员岗位轮换制度。通过岗位轮换,可使职工获得重新估价和修正自己的机会,在岗位轮换中不断认识自己,准确定位自己在企业的发展空间,也会让员工感受到领导是在有意识地全面培养自己,因此会在新的岗位上施展自己更大的才能。三是要建立注重激励的利益协调机制,努力实现分配公平。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加强沟通协调,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组织效率。为此必须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建立全方位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四是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目标,建立平等竞争、择优录用、合理流动、选贤任能、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努力做到“有利于物尽其用、有利于人尽其才、有利于结构合理、有利于整体利益”,全面促进员工正确对待自我价值体系与组织系统目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激发职工的动力。

四、员工管理过程中应掌握和熟练应用的十个技巧

1.领导者应具备不断更新观念的能力

把管理职务当作官和权的集合体,把员工当成随意摆布的工具,这种传统的管理作风应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予以剔除。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遵循择优录用、双向选择的原则,逐步合理地设计和实施尊重和认可员工自我价值,充分掌握员工的需求层次,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员工管理体系。人才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将人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方式、绩效管理等各项工作中,是企业竞争的关键与根本。

2.为员工设计一个“跳一跳”才可以实现的绩效目标

留住人才的关键是设计一个员工跳一跳才可以实现的绩效目标,为他们提供新的成功的机会,人人都期望获胜,热爱挑战是优秀员工的品质,如果企业能不断提出更高的目标,他们就会留下来。管理者确立绩效管理目标时,首先从提升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入手,理顺企业的管理流程和规范管理手段,其次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入手,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情况,创造并设计一些挑战机会以刺激员工追求更高的业绩,并通过不断优化,改进工作方式,提升企业效率和效能,再次科学规划员工的职业设计,将员工个人职业生涯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3.加强管理者和员工的双向沟通

在实现企业绩效目标的过程中,有些企业绩效考核的公开及透明方面做得不够,主要体现在考核时管理者和员工没有保持双向沟通,企业管理者无法将企业战略目标和行为要求传递给员工,员工对自身的工作业绩及工作表现与企业期望结果之间的吻合度无从知晓,绩效考核的激励和战略导向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管理者和员工之间需要经常交流、沟通,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4.明确目标强化授权与执行

一旦工作目标设定,就不应受人为干扰而偏离,而应在前行中不断纠偏。企业如果没有授权与执行制衡机制,必然导致经营者行为自由散漫、思维扭曲。授权的本质就是信任与诚信、责任与承担,就是管理者可控下给员工较大的自由和空间发展自己的事业,同时员工要善于培育自我价值,加强自我决策。企业管理者应当扮演支持者和教练的角色,与员工一起规划持续的愿景和挑战,将愿景与组织的每一层面联系,使远景成为动态管理,不断的开放与信任、指导与控制。

5.辅导和引导员工开发职业生涯通道

每一个企业员工都会为自己设定一个基于理想或显幼稚的发展目标,往往这个目标和企业目标关联度低而使员工发展偏离方向,并逐渐丧失信心。因此,企业必须充分了解员工当前思想状况及承受能力,加强员工绩效指标或目标制定的参与度,提高有利于个人素质和职业生涯的发展等潜在效应的认识。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员工工资收入和岗位调整、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等多个方面建立关联联系,为每一位员工设定一个适应于员工的发展计划和职业发展目标,并有力创造全面发展的条件和平台。通过有效的绩效沟通,管理者要全过程的关心和呵护员工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6.让员工参与到实现目标过程的每一个细节

绩效管理是将团队和员工的努力与企业战略目标相联系,并运用有效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手段,通过提升组织和个人绩效,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过程。因此,企业要充分利用有效的培训资源、企业文化和心理疏导等工作,做好员工观念的转变,形成一个人人关心绩效、人人重视绩效的良好考核环境,使企业和员工实现双赢和谐发展。

7.让员工看到管理者践行承诺

管理者不应忽视整体目标而轻言承诺,但应牢记在员工面前的承诺,作为企业管理者,其每一个行为细节和决定都有可能对企业员工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员工也真正希望领导做到“一诺千金”,作为企业管理者想要赢得卓越的领导能力和驾驭能力,必须为自己所说的每句话负责,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如果确有客观原因而改变,就必须向员工阐明解释,否则就会失去公信力,失去员工对你的信任与忠诚。

8.理解信任、支持鼓励、做下属坚强的后盾

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对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所以,管理者善待员工的建议和意见,尊重员工的想法和方案,这样会创造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鼓励的积极向上的发展氛围。

管理者担任三种角色:后盾、导航员和阶梯,使员工获得稳定感和成就感,工作开展没有后顾之忧,能放开手脚,开拓进取,困难也就迎刃而解。这样,不但管理者的威信提高了,团队的战斗力也得到加强,业务开展自然水到渠成。

9.允许员工工作中的失败

工作中遭遇挫折和失败并不可怕,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失败,无论谁都很难过,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积极帮助员工从失败中尽快走出来,而不是一味的埋怨与批评,通过总结与引导给予有益尝试的信任和支持,鼓励员工继续学习,共同查找失败原因,分析问题所在,探讨解决方案,促使员工新的尝试,帮助企业实现创新。

10.讲原则、有责任、规范制度

一个团队要想健康发展,稳步提高,必须要建立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也就是管理者和员工都要遵守的行为准则,管理者对于员工,要做到支持但不娇惯,用制度来规范拘束大家的行为。

第9篇:有效的企业管理范文

绩效管理应该更加人性化,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应以人为中心,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开展绩效管理活动要充分的考虑员工的能动性,不断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员工、认同员工,让员工有归属感、价值感,从而更好的为企业进行工作。绩效管理要“柔化”进行,人性化是要承认和尊重人的不同个性,不能“刚化”的强制性推行,绩效活动要适应员工的需要。文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层次,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能够更全面的体现现代企业管理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绩效管理人性化的思想精髓,它贯穿于绩效管理人性化的始终。绩效管理人性化是一种“柔”性管理,通过其能够完善企业的传统绩效管理制度,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科学的绩效管理是在“刚柔并济”中实现人性化的管理。做好制度管理才能有序的开展绩效管理,人性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改善现有的管理制度中的不足之处。从整体上来分析,绩效管理人性化就是要处理好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结合问题,要把握好这个度。“刚柔并济”的进行绩效考核才会有的放矢的让绩效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

2加强绩效反馈环节的工作

通过绩效反馈可以弥补绩效管理中的缺陷,及时的对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并与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可以让绩效管理更加透明化,人员的招聘、职位升降、岗位调动、薪酬和奖惩、员工培洲等公平公开展开,会让企业得到员工更多的支持。当绩效考核结束之后,考核结果应当及时地向全体员工进行公开公示,这不仅是企业管理科学化的客观要求,也是考核工作民主化的体现。对于每个员工的考核评价做出以后,也应该及时地进行考核面谈,将考核结果反馈给他们,使员工们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业绩状况和考核结果。这样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可以得到来自于下级的真正声音,与员工进行更好的交流,从而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企业发展计划。

3完善绩效考核的流程

绩效管理中组重要的部分是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运行层面上的具体实施。现在很多企业往往只是重视绩效考核本身的工作,而不是和员工进行沟通后在制定标准,得到的考核结果也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绩效考核常常落于形式,起不到任何作用。对于这样的问题,企业首先要改变考核的传统观念,重新制定整个绩效考核的流程。通常来说,完整的考核流程一般有下面几点内容:明确具体的考核对象和时间;制定恰当的考核标准和内容;制定和实施考核工作;选择合适的考核人员和方法;公开考核结果,收集反馈信息;设置申诉程序。

4提升绩效管理为绩效文化

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价值观就是企业理念在企业运行的体现,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将会起到一种无形的指导和影响。绩效文化的最终极目标是实现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的提升,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绩效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针对广大员工开展拓展培训,在培训中既能够讲清楚有效沟通的重要意义,也能传授一些沟通方面的技巧;二是通过绩效管理进行提高,由于考核的结果是要与其自身利益挂钩,我们可设置整体素质这方面的指标来引导管理人员。一旦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也会随之提高。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