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精选(九篇)

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第1篇: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因材施教;必要性;运用;途径

一、前言

根据幼儿教育的特殊性,提高幼儿教育对促进小学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这一分析,应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从目前幼儿教育的实际发展来看,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结合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和幼儿的年龄及个性特征,采取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育策略,以满足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教学中,应认识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必要性,明确因材施教的原则,推进因材施教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幼儿教育实施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分析

从幼儿教育的实际发展来看,在幼儿教育实施因材施教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新认识古代因材施教原则的精髓是幼教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因材施教的当推孔子,但这时候的因材施教并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可以说只是现代因材施教的雏形。这时候孔子的因材施教是针对不同的材的问从而答异,抑强而扶弱,使之得到均衡的发展,带有典型的孔子儒的思想。由此可见,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因材施教是重要的教学理念,对实际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但保证了整体教学效果,而且还提高了幼儿园教育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应对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应引起足够重视。

2、采取因材施教策略是解决在幼儿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的需要

长期以来,在幼儿教育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不够灵活,没有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的教学模式体现差异性不够,许多幼儿园都是对幼儿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没有形成有针对性的教育,导致了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效果不高,甚至小学化倾向严重。考虑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应积极探讨因材施教的策略,有效解决因材施教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问题。

目前,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的开展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幼儿园教师没有意识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应注重因材施教策略的推进,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3、采取因材施教策略是满足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认知和能力方面的个体差异,应采取差异化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满足每位幼儿发展的实际需要,达到提升教育教学的目的。因此,采取因材施教策略是满足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从目前幼儿园教学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已经成为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坚持开展因材施教策略,提高因材施教的推进质量,才能满足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达到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发展的目的。

三、因材施教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和实施途径

1、科学认识因材施教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

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对“材”的理解。“因材”是“施教”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正确理解“材”,才能对幼儿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对此,教师要结合现代和现实深挖材的涵义。根据不同的幼儿进行分类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要注意因材和施教这两个环节教育教学,要对这两个环节都引起足够的关注,提高因材施教的整体效果,以达到提升幼儿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幼儿教育实施因材施教策略时,要对因材施教有科学的认识,具体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首先,应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明确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通过加大宣传,提高因材施教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地位,使教师对因材施教有正确认识。

其次,应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树立因材施教的理念,使因材施教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再次,应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积极宣传和推广因材施教的理念和方法,使幼儿教师能够对因材施教的理念有正确的认识,并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达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目的。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策略,就要科学地认识因材施教的意义,达到提高教育教学的目的。

2、面向全体幼儿,了解幼儿年龄特点,是因材施教的关键

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应该如何面向全体幼儿呢?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主要围绕着“优秀生”、“尖子生”,而忽视了大部分幼儿的发展,也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和独创性发展,这就违背了“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面向全体,了解全体幼儿,让每位幼儿做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让每位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提高和发展。

幼儿教育的因材施教其对象是全体幼儿,要想使因材施教取得积极效果,就要认真分析幼儿年龄特点,将全体幼儿作为教学对象,制定具体的教学措施,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能够体现出个体差异,满足差异化教学的目的,满足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需求。在实施因材施教策略时,应加深对幼儿的认识和了解,掌握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使因材施教能够成为促进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教学理念,来满足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需要,使因材施教策略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3、注重创新,是新时代因材施教的新要求

在今天的小学教育中,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为了业绩,要求学生回答的总是所谓的标准的答案,让学生不敢去想自己的答案,这样的教育就成为了复制机,教师就是那一页页的白纸,这就是我们当今为什么很少出大师的主要原因。因材施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大历史责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培养出更多的有创造性的优秀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目前幼儿园教育发展来看,因材施教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认识到教学创新的重要性,积极采取创新途径和措施,提升创新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使幼儿教育的因材施教能够从根本上满足幼儿园教育教学需要。基于这一认识,在幼儿园因材施教过程中,应注重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创新,应创造出适合不同幼儿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中取得积极效果。由此可见,在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中,要想实现因材施教的积极效果,就要在教学理念上更新、在教学设计上进行创新,使因材施教理念和目标都能够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促进幼教事业的发展,达到提高幼儿园教学水平的目的。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就要积极实施因材施教,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提高幼儿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孙炳芳.分组互动式分层教学在Task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7).

[2] 秦爱只.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

[3] 刘万苍.“因材施教”如何“面向全体学生”[J].考试周刊,2011(40).

[4] 伍晓丹.应试教育下如何实施因材施教[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8).

第2篇: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 家长教师幼儿教育认识差异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幼儿因为父母要忙于工作,而被送到幼儿园进行全托或者其他形式的委托照顾,在经过或短或长的幼儿园教育之后,再接回家中,这样就形成了家长对幼儿教育问题上的认识,经过观察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家长对于幼儿的教育问题并不关心,轻描淡写。家长因为繁忙的工作,精力有限,把孩子放在幼儿园进行教育,就可以做到万无一失,根本就不注重有幼儿之间的交流,认为把孩子放在幼儿园自己就没有什么责任了,不关心幼儿在幼儿园的发展与变化,也不配合教师开展的活动,这样的方式,往往让幼儿感到被忽略。

第二,施加压力,方式粗暴。幼儿时期正是最体现心性的时候,小孩子往往表现得很活跃很调皮,但是家长并不了解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对于孩子的这些行为总是归结于捣蛋破坏,总是认为好孩子是不会有这样的做法的,并且因此用粗暴的语言吓唬幼儿,长此以往,孩子就再也不敢向自己愿意的方向发展了,直到最后把很多的创造力就此搁浅。

第三,仅仅重视知识,而忽略其他。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好习惯的最好阶段,但是家长往往认为幼儿时期是为入学提前准备的最佳时期,对孩子的认字、学习拼音、英语、算数等知识技能的重视多余其它所有的方面,这样往往阻碍了孩子在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而且因为太过于重视学习,使孩子滋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影响了以后的学习生涯。

另一方面,就是教师对幼儿教育问题上的认识,通过对现代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育方式的探析,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幼儿好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顾名思义,年龄是很小的,还很多方面都是不成熟的,甚至有太多不会和不懂的地方,在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中,教师的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的生活好习惯,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这样可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习惯,为以后的生活奠定好的基础,也让孩子渐渐的成长起来。

第二,坚持知识技能教育与其他能力提高共重。在幼儿教师的认知中,并不仅仅关注幼儿习惯和自理能力的提高,还要对应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许多的幼儿园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外教老师教授英语,这样的方式为以后的入学提前准备和培养兴趣,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劳逸结合,能够使幼儿最大程度的学习知识和提高自身能力。

第三,注重多方面的发展,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潜力。在教育学科方面,不再仅仅是传统的拼音、算数和英语学科,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又开展了音乐、舞蹈、创新制作和其他相关的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科,如创造活动方面幼儿主要表现在游戏和艺术活动中,从这些学科上可以了解幼儿的动手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等等。

通过以上家长与教师在幼儿教育问题上的认识分析,我们了解到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在很多方面差异是存在于本质上的,要想让幼儿得到最好的教育,还是要家长和教师在他们的教育问题上的认识达成共识,这样不仅对于教育孩子有着很大的好处,同时也是家长、教师与幼儿之间增进感情,以此获取双赢的结局。下面针对家长和教师两者在教育幼儿问题上的认识差异,提出下面几点调节和改善的方式方法,以便让幼儿获得最好的教育。

第一,开设家长学校机构,健全家长学校制度。多数家长对于幼儿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心理都是不正确的,仅仅只是为了方便了自己,根本不注重自身重视与孩子的教育问题的利害关系,所以设立这样的机构,可以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思想,同时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第二,互相交心。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只有跟幼儿具有有效的沟通时,才能够进一步进行下面的步骤,所以在面对幼儿时都应该要进行心的交流,这样能够最快的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第三,建立教师与家长互相沟通的制度。陶行知说过:“学校的教育功效,一部分要靠着学校和家庭的联络。”而建立好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是教育幼儿的最坚强的后盾,加强了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和理解,就能更和谐的处理幼儿的教育问题认识差异,从而找到最佳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第四,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应切实开展一切有利于幼儿全方面发展的学科。虽说现在的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都开了相关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学科,但是在确实实施时并不是都做得到,有些项目只是针对招生时提出来的摆设,并无实际行动,所以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只有落实了这个问题,才能使教育更上一层楼。

总之,人生中各个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孩子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生熏陶染化的开始,人的表达能力、基本动作以及生活习惯和性格等这些基本能力,往往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在这一阶段,家庭和幼儿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和教师对于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知识的引导和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通过本文的列举,我们也发现家长和教师在幼儿教育问题上存在着很多的认识差异,但是通过分析和探究,也相应的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让我们落实了这些改善方法,把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统一起来,缩短家长和教师在幼儿教育问题上认识的差距,让两者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教育重要文献汇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2]虞永平.试论政府在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7,(1).

第3篇: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 中国; 幼儿; 心理健康; 教育;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6-0089-02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质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目前心理问题已成为我国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与社会结构、家庭状况和教育方式有着必然的联系,值得认真关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我国早期幼儿教育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和身体护养,而轻视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0—14岁儿童有2.2亿人,根据近年来有关报道发现:我国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则在13.97—19.57%之间,大约在3000—4300万人左右,这是多么庞大的群体。问题幼儿的表现为:多动、违纪、焦虑、抑郁、任性、孤僻等,其中,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尤为突现。以北京为例,上个世纪80年代北京地区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8.3%,90年代为12.9%,到了本世纪北京中关村部分重点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上升为18.2%,儿童行为问题的不断攀升,已经引起了专家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些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我国未来人才的素质,由此可见,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基时期,幼儿阶段年龄在3—6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积极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对于培养我国未来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开展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进一步加强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启迪。

一、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基时期,但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目前幼儿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幼儿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究其原因,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从管理者到教师和家长中普遍还存在模糊认识,对健康的认识存在一些片面性,忽略了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到位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发展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许多方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认识还不到位。只能在摸索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再加上目前我国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比较薄弱,相关的积淀不够深厚,这就导致我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上比其他国家落后,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我国有些幼儿教育机构只是在指导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只是采用一些零散的书籍。我国专门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的人员不多,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会忽视对一些引进资料理解和消化。这样,理论的高要求与普遍的理论水平低下就形成了矛盾。一些幼儿园教师在解决幼儿特有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时,则是把有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用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这种状况带来的后果,不仅没有对症下药,还有可能恶化幼儿的心理问题。我们提倡的是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仅要消化和理解教育家和外国专家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而且要结合当前的实践,有针对性地解决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达标

目前,大多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多是幼儿园教师。但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大多数幼儿园教师的任职资格都不符合《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学历条件(幼师毕业以上)。有不少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中,虽然取得《专业合格证书》,但由于在校学习时对幼儿心理知识学的少且较为肤浅,缺乏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很难达到国家规定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标准,因而时常对幼儿心理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感到手足无措和困惑。既不能对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矫治,也无法预见幼儿心理可能出现的疾病并加以预防。幼儿园教师平时任务也较繁重,除了担任教育教学工作以外,还要照顾幼儿的一些生理和心理需要。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来就会加重幼儿教师的负担,在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情况下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难度不言而喻,效果也显而易见。因此,受过系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训练的教师匮乏,成了当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专门师资力量的缺乏会导致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停滞不前,而且会使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陷入困境当中。很多幼儿园由于缺乏专业的心理教师,无法正常地在幼儿中开展心理开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目标和内容的建立就任重而道远了。

第4篇: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当前,我国幼儿阶段的国防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对国防教育认识不足,没有固定统一的教材,教师主要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组织相关的国防教育活动,国防教育缺乏目标性、系统性。因此,构建幼儿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对提升幼儿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国防教育课程的目标

国防教育旨在培育国防思想观念、提升国防能力素质,促使人们产生自觉国防行为。国防教育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随着形势的改变,国防教育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在战争时期,国防教育以动员国民团结抗敌并取得胜利为目标;在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国防教育以提高国民战备意识为目标;在和平时代,国防教育主要以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理性爱国思想、增强民族凝聚力、渗透居安思危精神为目标。

当前,和平与发展是主要趋势,但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依然严峻,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层面对我国的渗透从未停歇;而我国大部分幼儿成长在较为优越的环境中,意志品质和忧患意识比较薄弱。因此,幼儿国防教育不应局限于军事范畴,而是应该结合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教育,以爱国情感为引领,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使幼儿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简单的军事技能,并通过情感渗透、环境渗透、以及幼儿在活动实践中再次体会爱国情感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增强幼儿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初步基础。

二、幼儿国防教育课程的内容

首先,幼儿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及《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相吻合,通过语言、艺术、科学、社会、健康等五大领域与国防知识和技能的了解与学习相结合,实现国防教育的目标。根据《纲要》和《指南》的要求,幼儿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适宜性原则,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二是趣味性原则,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并注意内容蕴含教育目标以及具有可操作、可感受,以及能引发经验的迁移等特点;三是情景性原则,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注意以能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内容为主,在情景中让幼儿注意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通过语言与形象思维的联结与互动,促进良好的国防教育效果的取得;四是整合性原则,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帮助幼儿树立国防意识和爱国意识,社会资源、家长资源、教师资源的合理整合。

其次,幼儿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还应体现时代性和实用性,所选择的内容应是贴近当下我国所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如加强海防、理性爱国、正确看待战争和历史等。因此,幼儿国防教育的内容可包含战争认识教育、理性爱国教育、海防教育、忧患意识教育等。

战争认识教育:对于战争的认识,已不再局限于“武器+鲜血”的正面冲突,同时也包括国际地区的冲突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化观念输出进行的意识渗透。开展战争认识教育,目的在于坚定幼儿的信念,强化幼儿的民族意识,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和应对技能,帮助幼儿免受不良信息的侵蚀。

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理性爱国是建立在对情况进行分析之后,理智地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的行为。对幼儿进行理性爱国主义教育,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头脑中种下理性思维的种子。

海防教育:受傳统观念的影响,陆地安全普遍更受关注。但随着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斗争日益激烈,开展海防教育也显得非常迫切。对幼儿进行海防教育,能帮助幼儿认识海洋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了解海洋的知识和海防的重要性,增强幼儿的海防意识。

忧患意识教育:通过了解一些史实故事,激发幼儿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向幼儿渗透勿忘国耻以及居安思危的意识和观念,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自尊心。

三、幼儿国防教育课程的组织实施

幼儿国防教育课程的实施应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精心设计,构建“活动+实践+延伸”相结合的立体化课程,充分整合家庭、幼儿园、社区的资源,着眼实际,寓教于乐,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

(一)以幼儿园为平台,创设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合理构建一个整洁、温馨,又富含国防教育意义的环境,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国防教育。

1.利用公共环境主题墙“我的名字叫中国”,悬挂中国地图,让幼儿随时观察、了解祖国版图、自己及伙伴们家乡的地理位置、首都北京在哪里等;随着幼儿年龄增长,还可以让幼儿逐步认识家乡的山川河流、物产、名胜古迹等,从而初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宣传板报宣传“阳光小兵学军姿”“阳光小兵爱锻炼”等,熏陶幼儿对军人的尊重和崇拜。还可以宣传介绍中国国防现代化及陆海空部队等国防知识。

3.创设阳光小兵营游戏区,在游戏区内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实地练习,学习解放军叔叔吃苦耐劳,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4.除了在园内大环境布置中增设加入更多的国防元素的布置外,同时各班设置针对国防教育的主题墙,例如将具有中国元素的作品图案的布置在幼儿活动室内,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和参与兴趣,使其更加热爱家乡和祖国。

(二)以幼儿读物为载体,初步认知

《纲要》中明确提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法,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由此可见,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性。爱国主义思想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如果对幼儿只是单独地进行灌输,是不利于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应使爱国主义教育富有知识性、具体性,这也就要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借助适当的载体。可以推荐有关爱国教育的幼儿读物,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分门别类地落实到各个班级,并在幼儿园对外开放的图书阅览区里增设爱国教育图书专栏。教师深入挖掘载体中的教育因素,利用早活动等时间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幼儿阅读图书,向幼儿宣讲内容,培养初步的爱国认知。

(三)以游戏为主要方式,培养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国防教育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会让幼儿获得快乐和主动的教育。比如结构游戏的“兵工厂”,幼儿将各种结构材料拼接成自己想象的各种兵器;角色游戏“军营一角”,幼儿通过布置军营,扮演战士、班长等角色表达他们对军营的理解;体育游戏中,幼儿身体的训练在游戏中实现增强幼儿体能的目标;早操中的“武术操”等与国防教育相呼应的体育游戏,让幼儿在练习走、跑、跳、平衡等基本动作和竞赛中,使体能得到锻炼。

(四)以主题活动为途径,深化认识

1.升旗仪式

每周一的升旗活动,通过升旗仪式对幼儿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每周举行升旗仪式,可以对全园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文明礼仪教育、勤俭节约、团结友爱、绿色环保教育等各方面的教育,使幼儿的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得到进一步深化,增强幼儿亲社会行为。在升旗仪式加入国旗下集体唱红歌、做律动环节,例如《红星歌》《国旗国旗真美丽》《我是小小兵》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红歌。

2.国防知识

了解中國的国旗、首都、国徽、党徽、军队组成,各军队的作战特点、中国科技发展、武器装备及服装特点;了解“七一”“八一”“十一”等纪念日的来历;了解中国战斗英雄人物的光荣事迹、中国海洋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了解中国的国家版图、领海面积,各类海洋资源等。

3.家乡主题

热爱家乡是幼儿爱国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爱祖国的具体表现。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把家乡主题寓于语言、美术、科学等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认识我国的名胜古迹、主要领导人,介绍一些家乡的巨大成就,了解家乡特产、名胜景点、以及对国旗国徽的认识,感受祖国伟大。如幼儿手工制作国旗、绘画我的家乡,引导孩子们通过观看爱国影片、唱响爱国歌曲、聆听革命故事、制作五星红旗等,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

(五)以家校联系为纽带,巩固情感

“全民参与”是我国国防教育的基本方针,新《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同样担负着培养幼儿热爱祖国情感的责任。因此,可以结合阅读月向家长推荐有关国防教育书籍,建议家长带幼儿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引导幼儿关注并参与国家的重大事件,如收看体育比赛,为我国运动员欢呼加油等。这些活动能让幼儿体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萌发长大以后为祖国作贡献的强烈愿望。同时,还可以结合各个节日、家长开放日活动,开展亲子军事游戏游园活动。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节日活动让幼儿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意义。例如国庆节开展国庆绘画展,清明节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主题教育活动等。

第5篇: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专业理念;师德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定义

1.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是指对自我的专业性质、价值、水平的一个综合评价,以及对教师这一职业独有的看法。专业理念把教师教育行为和家庭、自学这类教育区分开来,体现了教师教育的专业性质,教师教育行为的系统化、规范化,也给予了教师通过做教学道具、教案、教学材料来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有力依据。

2.幼儿园教师师德

幼儿园教师的师德是指教师通过对这个行业的了解与认识,经过自己的判断和社会基本道德的综合形成自己的职业道德。教师的师德是其素质和思想道德的体现,其包含了一个人的道德和对幼儿的责任。可以看出,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师德都是幼儿教师应该学习的重点。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和师德的内容

(一)对职业的理解和认识

1.爱岗敬业

教师是一个神圣而高尚的职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不从教育中牟取私利。把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中感染每一个幼儿,保持对职业的热情。

2.以德育人

幼儿年纪较小,没有形成独立的道德标准和是非观念,模仿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个主要的学习行为,教师的一言一行皆可能被模仿,对幼儿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注重自己的行为和举止,以德育人。

(二)对幼儿的态度及行为

1.关爱与尊重幼儿

在幼儿园内幼儿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不让其在玩耍和学习的时候出现危险,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尊重每一个儿童,不用讽刺、挖苦、起绰号的方式来伤害其心灵,也不对幼儿进行罚站等变相体罚,尊重理解幼儿,愿意听取幼儿的心声。

2.尊重个体差异和生活对生长的价值

由于遗传、家庭教育等因素,每一个幼儿的智力发育水平和理解能力都不相同,教师不能对发展较慢的幼儿进行差异对待,应更加耐心、认真地教育以弥补这类幼儿和其他幼儿的差异[1]。

(三)教师的责任感

在学生眼中,教师是完美的代表,教师应有良好的修养,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幼儿注意力不易集中,极易分散,对此教师应极具耐心反复教导至学生完全明白,并应具有充分的爱心,从心里喜欢和爱护幼儿,不仅在教学中有责任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而且在幼儿休息中更应有责任心,不让任何一个孩子遇到危险,避免幼儿进行任何危险的活动。

三、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和师德的生成

1.幼儿教师专业理念和师德在知识学习中生成

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需要教师主动、自愿地去学习,学习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可以自己购买如《向孩子学习》《儿童的心理辅导》等书籍,从而自主研究和了解学生心理,理解学生行为,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理念[2]。另外,有些幼儿园或教育部门统一组织幼儿教师参与学习机构进修,这种方式一般是教育部门或学校针对近期幼儿教育产生的问题,以及与幼儿教师共同研究解决方法,可以促进教师们教育方法的交流和融合,并传授给教师教学经验,帮助教师对专业理念进行“充电”和“更新”。

2.幼儿教师专业理念和师德在实践中生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透过幼儿在一次次实践中的表现,教师可以了解其能接受哪种教学方式、更合适什么样的语言与态度,从而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案。这些都能够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培养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断创新学习方法,也有利于师德的提高与生成。例如,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幼儿爱玩的天性,使课堂教学通常十分沉闷,幼儿注意力不集中。通过教学实践的经验累积,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融入游戏教学法,带动幼儿一同做游戏,最终在游戏结束后总结教学重点,使幼儿能够通过游戏学习到知识。综上所述,通过对幼儿教育中专业理念和师德的定义和内容的讲解,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努力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与尊重幼儿,尊重个体差异,在知识学习中生成专业理念和师德,在实践中生成专业理念和师德。希望文章建议能够对广大幼儿教师带来帮助,让其在以后的工作中完善自己,更好地教育幼儿,将他们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

作者:殷蓉蓉 单位:江苏省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幼儿园

参考文献:

第6篇: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 学习 幼儿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642.13 文献标识码:A

1幼儿教育学的内涵

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教机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是人们从教育幼儿的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理论。幼儿教育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的理论寓于日常我们教育幼儿的活动中,有丰富而具体的表现形式。幼儿教育不是简单的带孩子,而是牵涉到有关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对幼儿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所以我们要学习和研究幼儿教育学。

2学习幼儿教育学的重要性

(1)学好幼儿教育学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我国,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尽快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需要培养大批高质量的人才,而这一伟大工程必须从幼儿抓起。幼师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人才培养奠基的光荣任务。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不仅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也是现代中职教育自身的追求。

(2)学好幼儿教育学是幼儿教师的有力武器。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教育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应当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了解我国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了解幼幼儿个体发展的现状、潜力和可能性;必须懂得幼儿敦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掌握幼儿教育的原则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正确认识、分析、独立思考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等等。

(3)学好幼儿教育学可以帮助幼儿教师形成基本的教育观念。只有学好幼儿教育学,才能初步了解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幼儿教育、什么是幼儿的发展及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幼儿教育机构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幼儿学习活动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与小学的衔接等等;才能了解幼儿教育产生、发展的历史,对教育的本质、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相互作用的原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3怎样学习幼儿教育学

3.1纵向深入

笔者认为,在校期间,学习理论的第一步是认真学习教材,深入地理解和领会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了解幼儿教育学的基本结构,这是读书学习的重点。除教材之外,其他参考书籍的广泛阅览也是重要的。一要反复推敲、弄懂并吃透教材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渗透在其中的重要观念、教育思想,并弄清楚每一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二要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派幼儿教育理论的实质、内容、价值等,并尝试批判性地思考、分析和比较。

独立思考、切磋讨论是学习幼儿教育学的重要方法。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如果一个人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又学会独立思考和工作,那么他必定能找到自己的道路。”对教材和前人的结论、对流行的观点和看法、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要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必为传统的观念和结论所束缚,人云亦云。勇于探索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是提高自己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不过,独立思考并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凭空臆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和老师同学相互交流看法,讨论切磋,让不同观念相互碰撞,能相互启发,激起思想火花,帮助你更清楚、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幼儿教育学理论。

3.2横向联合

(1)联系幼儿教育实际。幼儿教育理论是为幼儿教育实际服务的,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幼儿教育学的必由之路。在校期间联系实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到幼儿教育机构进行见习、实习,访问优秀幼儿教师,开展社区、家庭的幼儿教育调查,尝试设计和组织一些教育活动、做一些教育小实验,对一个或几个幼儿进行观察研究以及参加各种有关的专业活动等等,都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修养和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

(2)联系相邻学科和有关知识、信息。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各门学科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和渗透性。幼儿教育学也是在不断吸收和综合其他相关的理论和知识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完善的。与幼儿教育学相关的学科很多,如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外幼儿教育史、教育管理以及其他科学。相关学科的学习有利于从多种角度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幼儿教育学的理论,有利于学科知识的相互补充、相互拓展,有利于有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思维方式相互迁移、相互补偿。

第7篇: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由此可见,教师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健康成长建立一个适宜的家庭和幼儿园的良好的合作关系,才算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而且幼儿园教育中由于增加了幼儿最依赖、最亲密的家长的有机参与,将使幼儿园的开放教育更趋完整。

一、更新观念,形成家园共育的共识

幼儿教育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共同责任,但是有些教师和家长在家园同步教育的问题上认识比较模糊,存在不少偏见,还需要家园双方作进一步的努力。

现象A:

有的教师认为:孩子是你家长的。你家长不配合教育工作,老师有啥办法,她们为家长不主动配合而感到苦恼。

现象B:

有的教师认为:自己辛辛苦苦为幼儿培养起来的好习惯,一到家里就被父母的影响破坏掉了。她们为教师的工作白做而感到担优。

现象C: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既然进了幼儿园,一切教育工作理应由教师负责,家长只要管好孩子的生活就可以了,家长们对家园同步合作的教育意义不理解。

现象D:

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的幼儿园就是事多,什么出席家长会、填写家园联系册、参加家园活动等,那些都是可有可无,甚至觉得多此一举。

针对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这些模糊观念,针对家园教育同步合作存在的误区,应组织教师和家长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在家园同步教育上形成共识:即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一辆车上的两个轮子,两个轮子的方向是一致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促使他们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统一发展。通过学习,帮助教师和家长转变观念、转换视角,明确教师、幼儿、家长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三个主体,三者之间是平等、互助、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关系。明确教师、家长、幼儿都是围绕教育这个核心作贡献,同时三者又都从教育过程中获得教益。

所以,只有家园双方对幼儿教育达成共识,并通力合作,才能使教师与家长在情感上沟通,相互理解并真诚地交换意见,真正建立起相互支持、配合的氛围,使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不断提高。

二、提高认识,帮助家长全面理解家园同步教育的内涵

教育观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方法尚欠理解,教养方式亦不适宜,而对家园合作造成了许多障碍和困难。例如有些家长将早期教育狭隘地理解为早期的智力教育,将智育放在首位。认为孩子识字多、会数数、会背唐诗就是家庭教育的成果。但在生活自理能力与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等方面却极为忽视。针对这类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家长渴望教育成功的心理,积极开展家长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教师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幼教杂志供阅等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帮助家长理解更多的有关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内容:掌握一些必要的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与育儿经验、方法,从理性方面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使家长克服狭隘的教育观念、懂得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必须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孩子;同时还要为家长提供广泛的参与教育活动的机会和渠道,吸引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各层面的活动和工作,通过参与使家长能在幼儿园管理、教学活动、资源信息提供等方面成为真正的合作者、使双方的观点发生碰撞、沟通,以致相互吸收、借鉴,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为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而共同努力。

三、加大力度,探索家园共育的新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我们的做法是:

(一)成立社区亲子启蒙园

随着大量社区的不断涌现,我园与所在社区成立亲子启蒙园。在亲子启蒙园里开展各类亲子活动。如定期组织交流育儿的经验,探索对孩子进行体、智、德、美、劳教育的具体方法:还开展了各类文艺娱乐活动,既可优化教育环境,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又能为满足婴、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提供教育场所。

(二)家长委员会

此外我们还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来园作讲座;办好家园同乐活动,增加家长自主参与的意识;定期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让家长能更多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办好“家长园地”深入开展家访工作,与家长进行及时的交流与反馈;开通家教咨询热线电话等等,这些都是做好家园共育的重要工作。

(三)组建家庭俱乐部

我园是一所新村配套幼儿园,园内小朋友都相邻居住。据此,我们把就近的几个家庭组建成家庭俱乐部。在俱乐部里家长、幼儿可以相互串门,交流、讨论育儿的经验。而教师可以通过俱乐部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并实施具体指导。这样做既改变了以往家庭教育的封闭模式又创设了幼儿互动亲子互动、师生互动、家长互动的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家长互相沟通、学习,有利于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和良好性格的形成。

(四)定期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又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我园定期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让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谈育儿体会,分享育儿成功的快乐,改变了以往只请专家讲座的单向教育模式。

(五)爸爸妈妈来当班

幼儿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人才济济。这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我园打开大门,欢迎爸爸妈妈来园当老师,这一断举措真正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家长可利用自身的职业特点与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向幼儿介绍他们熟悉的人和事。例如:一幼儿的爸爸是牙医,就向幼儿详细介绍了护牙常识:一幼儿的爸爸是消防队员,就为幼儿介绍防火小知识;一幼儿的妈妈在丝织厂工作,就向幼儿介绍丝绸的品种与洗涤方法。父母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同时也能弥补教师在某个知识领域的不足,更重要是增加了家园共育的机会与内容,使他们能更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第8篇: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1.幼儿园教师总体选择结果在数学教育对思维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上,75.6%的教师认为通过数学教育发展幼儿思维非常重要,23.3%的教师认为比较重要。各级各类幼儿教师在数学教育与幼儿思维发展的科学性认识的总体选择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1)大部分教师意识到通过数学教育发展幼儿思维的重要性,这与之前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的调查结果相一致,说明教师已经不再将幼儿阶段的数学教育仅仅看做感官经验和简单知识的积累,而是利用数学知识的特殊性,将发展幼儿思维列为日常教学的目标,充分认识到数学教育对幼儿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2)95.3%的教师认为数学教育有助于幼儿分类和比较能力,这可能与教师对相关的数学教育内容较熟悉有关,在小、中、大班均有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教育内容。(3)在其他方面选择的人数略少,尤其是归纳与演绎能力,只有69.4%的教师认为数学教育对其发展有帮助。虽然在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中并无直接相关的内容,然而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无不包含着训练归纳与演绎能力的方式方法,如通过观察足球归纳球体的特点、通过数字5的组成演绎6的组成等等。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在数学教育对思维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上水平较高,在科学性认识上还存在不足。教师只是从宏观上意识到数学教育有助于幼儿思维发展,但是具体对哪种思维、思维的哪些方面有帮助教师的认知有些混乱。在教育内容中直接出现的,如分类和比较能力,教师能够辨别,对于渗透在教育过程中的思维的培养,教师容易忽视,可见教师对于数学教育和思维发展的关系还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缺乏深层次的理性理解。2.幼儿园性质与教育观念的差异分析通过不同性质幼儿园教师选择的百分比例(见图1),发现:(1)教师对于数学教育究竟能够促进幼儿哪些思维发展的认识与幼儿园等级并非正相关关系;(2)省级示范园中只有56.7%的教师认识到数学教育对幼儿归纳与演绎能力的意义,只有46.7%的教师知道数学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分类与比较多项思维能力的发展;(3)民办园有81.8%的教师知道数学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多项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对问卷中教师基本信息的统计发现,省级示范园的教师有较高的学历和较丰富的培训机会(大专占60%,本科占40%,86.2%的教师接受过专门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法的培训),然而教师对于数学教育与思维发展的理性认识并不到位,由此可见,提高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层理解单单依靠高学历和培训是不够的。民办园教师的认知水平较高可能源于以下两点:(1)通过观察民办园教师实际教学,发现教师之间经常进行数学教育的观摩和研讨,教师对于数学教育的思考较多;(2)民办园以年轻教师居多,30岁以下占75%,年轻教师的思维较活跃,在数学教学中占有优势。尽管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差异,然而通过卡方分析可知,在数学教育能够促进哪些思维发展的选择上,不同性质幼儿园存在的差异并不显著(χ2值的显著性水平分别为p=0.262,p=0.650,p=0.275,p=0.471)。

(二)教师的教育准备

1.知识的准备呈现符合逻辑顺序的、适应于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内容是保证幼儿顺利完成思维迁移、理解知识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前提条件。教师对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随着年龄班的不同而表现出递减的趋势,教师选择适合不同年龄班教育内容的正确率见图2,小班教育内容的正确率为76.9%,中班为63.4%,大班为53.5%。在具体的题目分析中发现:(1)教师在认识数字、量的比较上较之《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对幼儿有着更高的要求。63.9%的教师认为在从5个以内物体中找出最大最小属于中班教育内容,74.7%的教师认为大班幼儿应当学习50以内的数字。然而在幼儿数学各年龄阶段的目标中,从5个以内物体中找出最大最小属于大班教育内容,而认识50以内的数字不在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规定范围之内。(2)对于数学教育中最基本的内容仍有部分教师不清楚,16.9%的教师认为认识“1和许多”的关系应该在大班教学,68.7%的教师不知道圆、正方形、三角形属于小班教育内容,可见教师对于幼儿园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还是比较混乱的。部分教师对数学教育内容的逻辑顺序搞不清楚反映出教师对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不够,没能做到让教育适应于幼儿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因而教育内容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产生超前化、小学化的倾向,这一现状在大班尤为严重。另外,尽管大部分教师知道20以内的加减法不属于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但是观察发现仍有部分幼儿园将此列为实际教学内容,可见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除了自身的价值判断,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进一步考察教师对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是否存在性别、园所级别、学过教学法与否等差异,本研究以性别、园所等级、是否学过数学教学法为自变量,以教师选择正确教学内容的得分为因变量,分别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男女教师、不同级别园所教师得分差异不显著,学过数学教学法的教师得分明显高于未进行过专门学习的教师(p=0.046)(见图3)。2.材料的准备前苏联幼教专家A•M•列乌申娜认为幼儿智力活动的发展是从物质的或物质化的活动开始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同样强调儿童真正理解数要通过自己的动作发现。因而,数学教学过程中丰富的操作材料能够为幼儿在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架起一道桥梁,起到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支架作用。而为同一教学目标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有助于幼儿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如按照颜色分类,既提供不同颜色的硬纸片,又提供不同颜色的事物让幼儿操作。在材料的准备上,民办园和省级示范园存在一定的差距,省级示范园有86.7%的教师经常为学目标准备不同的操作材料,而民办园则只有54.5%的教师达到这一标准。这可能与省级示范园在办园规模、办园时间、财政补贴方面相比民办园均享有一定优势有关。

(三)教师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采用

每一种教育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教师对于最有利于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的认识和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选择见表3:由此可以看出:(1)40.1%的教师认为游戏法最有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35.7%的教师最常用的教育方法是操作法。(2)各类幼儿园教师之间的观点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省级示范园和民办园的教师认为游戏法更有利于幼儿思维发展,而市级示范园和一级园则认为操作法更有利;χ2分析表明,在“最常用的数学教育方法”选择上,不同性质幼儿园之间差异极其显著(p<0.01)。省级示范园和民办园更常用游戏法,市级示范园和一级园的教师更经常采用操作法,尤其是一级园比例达到64%。(3)教师最经常采用的教育方法也是他们认为最有利于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3)无论是认知上还是实际教育过程中,讲解法都不是教师进行数学教育的首要选择。(4)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教师选择其他,原因可能是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法不明确,也有可能是选择了探究法等其他教育方法。结果说明,绝大部分教师对数学教育方法的选择是正确的,数学学习逻辑性较强,对幼儿而言相对枯燥,操作法和游戏法因趣味性强、幼儿的可参与性高而经常运用于数学教育中。教师往往选择他们认为最有利于幼儿思维发展的教育方法,通过方法的选择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意识较强。然而,对于最有利于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教师在操作法和游戏法中产生争议,相对而言,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材料,积累感官经验,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方式更有助于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而游戏法则对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有帮助。除了贯穿始终的教育方法,融合在日常教育中的教育技巧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让幼儿探索同一材料的不同操作方法、引导幼儿归纳总结、鼓励幼儿之间交流讨论、提出延伸性的问题等等,在教育内容、硬件配备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教师教育方式上的技巧对幼儿思维的发散、迁移有着积极的影响,是教师教育能力的核心体现,教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育方式的运用情况见表4。由此可见:(1)半数以上的教师经常在数学活动中运用多种教育方式激发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2)在安排幼儿讨论时间、提出延伸性问题方面存在不足,27.2%的教师偶尔安排幼儿讨论时间,23.5%的教师偶尔提出延伸性问题。语言是培养幼儿思维连贯性的重要途径,讨论中的语言表达帮助幼儿将头脑中零散的认知串连起来,并且在听取他人想法时有助于幼儿摆脱思维的自我中心性,锻炼从多个角度理解问题的能力。提出延伸性问题有助于幼儿进行深层次思考进而完成思维的迁移。但是,组织讨论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较难以掌控的环节,提出延伸性问题则需要教师对教育内容十分熟悉,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较高。进一步检测发现,不同性质幼儿教师在选择“是否给幼儿安排专门的讨论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p=0.045),公立园教师比民办园教师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讨论机会。这可能与民办园年轻教师居多,缺乏教学经验有关。综上所述,从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武汉市幼儿园教师的数学教育能力整体较好,教师能够意识到通过数学教育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重要性,并注重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有利于思维发展的教育方式方法。但是在掌握教育内容的逻辑顺序、最有利思维发展的教育方法、数学教育与逻辑思维的具体联系上存在不足,总的来说,教师通过数学教育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感性认识优于理性认识。幼儿园性质、教育程度对教师的教育能力有一定影响。

(四)建议

第9篇: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幼儿;历史教育;多元文化意识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十分重要的根基,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与此同时,随着全球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各个国家、地区、民族之间交流的也愈加频繁,这样就会促进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更加紧密的合作与交流。为了适应这样全球化的发展步伐,各国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完善,为了理解不同种族之间的文化传统、尊重不同文化信仰的差异、注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平共处,这就需要从小开始有意识的去培养幼儿相互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接收以及分享多元文化,培养幼儿多元文化意识以及多元问题的处理、分析、解决能力。通过历史教学去培养幼儿多元文化意识以及多元问题的处理、解决、分析能力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信仰多元、文化差异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都活跃在历史舞台,经过时间的碰撞与融合,最终形成了现在的56个民族和谐并存的局面。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能有效的培养幼儿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接受以及分享多元文化的意识的形成。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和传承过程中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的认识。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到“多元一体格局”,及对不同语言、服饰、习俗的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的情况,这样对于幼儿对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其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分析幼儿历史教育的特点,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幼儿历史教育的特点和情况引出历史教育往多元化文化意识培养发展思路、策略初探,最后总结历史教育中幼儿教育多元化文化意识培养思想。

一、幼儿历史教育的特点

(一)幼儿历史教育的意义

早在2010年3月4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前已有相关媒体称“《规划纲要》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国家战略性任务提出,预示着我国学前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的确,幼儿教育“春天”到了。近年来,国家、社会、家庭以及越来越多专家学者都在关注幼儿教育,其中把历史教育引入幼儿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对幼儿教育提出引入历史教育是加强幼儿系统历史观的开端,同时,也是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些实践教育者认为,幼儿历史的教育能够培养幼儿对社会认知以及对大环境下的是非观培养。不过历史教育存在双面性,错误的历史观的培养不仅不能很好的引导幼儿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可能还会引发民粹主义、排外的文化氛围,所以需要建立正确的良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历史教育。幼儿的历史教育主要特征是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知识;(2)思想观念;(3)能力培养。这三个方面需要贯穿于历史教学的整个过程的,这三个部分互相影响,其中教育幼儿历史知识能够有效的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这样就能使其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二)幼儿历史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正如前面所述,历史教育存在两面性。幼儿历史教育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历史教育,因为幼儿的年龄、智力、心理、吸收知识的能力比较特殊,且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缺乏一定的是非观和世界观。目前的历史教育教学往往针对性不强,发展也不够完善,其中有以下几个明显的问题存在:(1)幼儿历史教育教材不完备。目前针对幼儿教育的历史教材都是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没有较为权威的机构去编写幼儿历史教育教材,普遍存在的是历史故事绘本,编写较为混乱,幼儿不能很好的接受和理解,老师也不能很好的制定教学计划;(2)师资教育要求不严格。对幼儿历史教学的师资培养相对不完善,幼师生本身缺乏系统严谨的历史教育,一些素质不够的幼师相对来说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责任感、专业知识背景,不达标的幼师就会把历史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3)幼儿本身的特点。幼儿所处的时期比较特殊,受周围环境影响,对历史的认识和接受能力不一样,且处于启蒙阶段的幼儿是非观和世界观还没形成,需要很多的耐心去教育,这样对幼儿历史教育难度增加不少。针对幼儿历史教育目前遇到的相关问题,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也可以参考国内相对成熟的中小学历史教育的经验,主要有以下思路:(1)建立合理科学的幼儿历史教育教材。调研了解目前学前历史教育,制定适合幼儿阅读的、系统的历史科普读物,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在内容上尽可能多元化,有趣化;(2)完善幼师培养体系,提高幼师历史教育意识和水平。完善幼师对幼儿历史教育的认知,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责任感,使得幼儿教师掌握一定的历史人文知识,具有一定的历史视野和历史情怀;(3)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幼儿的历史教育不能一成不变,老套陈旧,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实用性。通过历史教育去引导幼儿多元文化意识,通过历史情节与历史人物的魅力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从小就培养多角度、多方面、多史观的接收不同文化,为其今后的世界观、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历史教育对幼儿多元文化意识培养初探

(一)历史教育对幼儿多元文化意识培养特点

随着全球信息化发展,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的交流愈加频繁,多元化教育也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在国外,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国家都重视对幼儿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各国都有不同的特点,其中美国是结合社会教育推动多元化教育;加拿大从语言出发,通过双语主义为前提的多元化教育;英国则从课程入手,加强幼儿多元文化的接触等。如果能将历史教育和多元文化结合,将是培养幼儿多元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国内相关研究指出:结合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幼儿全面的世界观,给他们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以及接触不同生活方式的机会,让他们从小尊重多元的民族特点,尊敬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二)历史教育对幼儿教育多元化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其实,中国古文化教育中就有很多幼儿培养的典故,《三字经》《弟子规》《尚书正义》等都有很多对幼儿启蒙教育的案例,孔颖达在《尚书正义》中写到:“蒙谓暗昧也,幼童于事多暗昧,是以谓之童蒙焉。”其中,蒙就是暗昧的意思,蒙学就是传统启蒙之学。国外对学生的多元化教学一般都是开发多元化课件,国内相关的课件研究还未成形,不过,我国的历史教育能十分有效的弥补这个问题,因为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一直伴随着各个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教育研究者何喜刚教授在文献[4]中,提到多元文化教育如何本土化的思路,裴梯娜教授在文献[5]中则提到多元化教育的一些改革思路。综合来讲历史教学中幼儿教育多元化文化意识培养有以下策略:(1)幼儿教师要提高多元文化的素质培养。历史本身就是多元的,要提高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使之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信仰、不同文化有了解,才能培养幼儿对不同文化的认知。教师在开始阶段,可以先培养学生的本土意识,让幼儿认同本土文化,了解本土文化中的求同存异,互相包容、互相交流的多元文化的认识,然后再进一步引入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2)建立较为权威且有针对性的幼儿历史教材。教材的包容性就能很好的引导教育多元化的发展,一般包括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阶层文化、年龄文化、宗教文化,等等,因为多元化是渗透在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多维度的建立教材有利于幼儿早期的对多元化更加具体的认知;(3)丰富授课方式。幼儿教育的方式方法本身就应该灵活多样,而历史教育本身的枯燥性容易让幼儿这个特殊的群体产生厌倦,所以历史教育更要不限形式,专题与渗透相结合,利用不同文化艺术的手段,比如:传说、故事、壁画、建筑、电影、著作等,力求生动趣味,激发幼儿的兴趣。

三、总结

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教育更加注重幼儿多元化意识的培养,历史是人类过往生活的宝贵财富,国内外不同时期的历史都有不同的发展脉络,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历史教育去引导幼儿多元文化意识,从小培养幼儿多角度、多方面、多史观地接收不同文化,对其今后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黄.谈幼儿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3,(5):51-51.

[2]付薇.高中历史教学中多元文化意识培养的实践探究[J].散文百家,2015,(5):163.

[3]徐泽华.基于多元理解的高中历史教学[J].教育科学论坛,2013,(10):20-21.

[4]何喜刚,王鉴.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本土化的现实困境与出路[J].宁波大学学报,2000,(0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