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

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精选(九篇)

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

第1篇: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

男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是男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核心问题,指男幼儿教师个体对社会所界定的幼儿教师内涵的认知与体验,确认“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遵从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规范等,并对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真实、具体的“人”的价值和地位的重视,突显幼儿教师个体的价值观、生活体验、认知特点等,关注幼儿教师个体内在的价值观念所起的作用,即“社会自我”和“个体自我”的有机统一。

然而,在大众的意识形态中,幼儿教师通常由“女性”担任,照料幼儿是“女性的行业”。因而涉足幼教行业的男性作为“专业人员”受到质疑,这使得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在男女间存在巨大差距,具体表现为男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低于女幼儿教师,男幼儿教师在对其自身的专业身份认同上易陷入困境。

一、男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现实困境

(一)男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边缘化

幼儿园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比如教育和保育并重、园长领导制、教师性别单一化、教师带班制等,几乎所有的制度、条例、职责都是依女教师的特点来制定的,幼儿园的习俗似乎创设了一种更适合于女教师的文化氛围。男幼儿教师进入这样一个以女性为主的教师文化和教育实践场域。不仅面临自身性别特点和身心特征与应对幼儿园行政监督的矛盾:同时还面临自身的声音因与“群体的声音”“不和谐”而被淹没。男幼儿教师还因其“性别”的特殊性,会承担正规教学任务之外,来自幼儿园行政的额外繁杂任务以及园内的非教学事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男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边缘化,影响其正向的专业身份认同。

(二)男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低

专业化程度低是男幼儿教师陷入专业身份认同迷失的主要困境之一。目前,我国男幼儿教师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学历程度普遍为大学专科以上,同幼儿教师学历程度整体偏低的情况相比可说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但是这个群体存在着学科专业性弱的问题,表现在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很多男幼儿教师在选择进入幼教这一行业时,并非都出于对幼教事业的喜爱。而是由于“幼儿教育工作相对稳定”或“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业”,缺乏应有的专业情意。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的欠缺必然会导致男幼儿教师的幼教专业性偏低,进而影响其专业身份认同。

(三)男幼儿教师社会认同度低

和女幼儿教师相比,男幼儿教师往往由于自身经济地位和社会声望不高,从而导致其专业身份的认同度较低。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获取,应该源于教师主体身份的认同,源于幼儿教师个体对自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内涵、意义、价值的理解与追问。目前,男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低,而工作任务却较繁重,工作压力普遍很大。另外,男幼儿教师的社会声望较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男幼儿教师通常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反而会遭到“异样眼光”,这种“角色超载”与其经济地位的不相称及低水平的社会声望无疑削弱了男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

二、男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迷失的原因

(一)权力的压制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认同是合理地位的标志而不是本质的标志,教师的主动性及主体认同也不可超越占主导的权力关系。吲在幼儿园,没有专门针对男幼儿教师特点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这种服从权力的关系对男幼儿教师个体而言是巨大的力量存在,往往会遮蔽男幼儿教师自己关于专业身份认同的觉知,剥夺男幼儿教师个人成为预期角色以外其他身份的可能性。已有实证研究表明:教师任教数月后,其态度与任教学校同事的相似性便已大于其与任教学校的相似性。其中深层次原因在于任教学校的教师群体会形成独特的权力话语体系,其代表人物会对新成员采取同化策略,诸如排斥、边缘化和同化。男幼儿教师进入以“女性声音”为主导的幼儿园,实际上是从一种话语情境进人另一种话语情境,两种话语对于幼儿教师身份的指认不尽相同。但是后者的话语体系是被幼儿园体制所认可的,因而具有了权力。这种规制性的话语认同经常导致男幼儿教师个人声音被压制,剥夺了男幼儿教师界定情境的权力,从而导致其在工作上遇到困扰,造成专业身份认同凸显危机。

(二)男幼儿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的缺失

自主专业发展意识的缺失也是造成男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迷失的关键因素。男幼儿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的缺失源于其薄弱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具备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等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以及有关学前教育的专业技能,但男幼儿教师因其教育背景或兴趣爱好等原因。相当程度上欠缺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由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薄弱,在客观上造成了男幼儿教师缺乏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深刻认识、理解和评价,使他们认识不到自身所从事职业的专业性,自主专业发展意识往往也比较薄弱。

(三)社会群体对男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偏差

人生活于社会之中,社会对人的行为具有规范、约束的作用,同时人又可以对社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对于男幼儿教师而言,其专业身份认同,不仅取决于男幼儿教师个体的主体性意识,还取决于社会不同群体对其专业身份的多方面期许。传统观念认为,幼儿护理需要的是细心、温柔,符合女性性格特质,男性应该作为家庭的顶梁柱,更多地从事具有冒险性、挑战性的工作;作为经济收入来源的主心骨,更多地从事薪金报酬高的职业。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社会成员包括男幼儿教师自己的亲人往往都对男性从事幼儿教育的角色认同不足,不少大众和媒体甚至把男幼儿教师称为“男阿姨”。正因为这些原因,使得男幼儿教师在社会上和人际交往时往往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这种外在规定性的要求出现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男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感的缺失。

三、男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重塑路径

(一)幼儿园:赋予权力空间

男幼儿教师有不同于女幼儿教师的性别特质和身心发展特征,幼儿园在实施管理制度时,也应当考虑到男幼儿教师的特殊性。并依据其特殊性、差异性改善幼儿园内部管理机制,制定合理的教师教学制度、评价体制、奖励机制,为男幼儿教师创造适宜的发展环境。

是否拥有知识的话语权是影响教师专业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立一个男幼儿教师之间、男幼儿教师与幼儿园领导之间平等对话的平台或氛围至关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男幼儿教师在一个充分被赋权、被信任、被支持的情境下。拥有发表个人观点,展示个人专业智慧的空间。只有个体认同的声音不被压制,男幼儿教师才能在一种开阔的状态下寻找到适合的专业身份认同。在当下幼儿园环境中,从权利空间赋予来支持幼儿教师身份认同可从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从制度上提升男幼儿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保障男幼儿教师在专业领域的话语权力;二是依托教育叙事等途径为男幼儿教师提供发声渠道,因为叙事是人们理解世界的基础,男幼儿教师不仅可以在叙事中理解世界,也可以进行自我反思,同时叙事的表达也可以让别人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倾听不同于“群体声音”的声音。

(二)男幼儿教师:自主发展

男幼儿教师的自主发展是提高其自身专业身份认同的核心途径。为此,男幼儿教师必须对自身所从事的专业有正确、客观的认识、理解和评价。

首先,男幼儿教师要坚定信念,打破传统束缚。无论社会上对幼儿男教师还存在着怎样的偏见,无论传统的观念怎样来看待男性从事幼儿教育这个行业。男幼儿教师要对幼教行业以及男教师加入幼教行业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冲出传统观念的束缚,从担当社会责任的高度,坚定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决心。其次,要发扬优势,转换弱项。对于男幼儿教师而言,由于自身性别等因素,在实际的工作中,弹琴、唱歌、编排节目等教育技能方面要比女教师相对弱势一些,而在体育活动、户外游戏、科学探索等方面的教学创新能力则相对于女教师要强一些。因此。男幼儿教师应该保持和发扬自身的优势。以强项带动弱项。例如,一方面男幼儿教师继续加强自己的优势,在科学探索活动的教学、户外活动的组织、健康活动的教学方面不断钻研,积累更多的教育教学经验,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找准自己的专业定位,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信念,并注重言传身教,以男性刚强、自主、独立、坚持、自制、果断、好奇、富于进取心等良好的品质去影响幼儿。增加幼儿、家长、同行及社会的认可度和尊重:另一方面,要虚心向有经验的女教师请教音乐、舞蹈编排等方面的教学方式方法,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让弱势随之跟进,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和素养。

(三)政府:加强舆论引导,完善政策保障措施

要提高男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感,正向的舆论导向颇为重要。因此,政府应借助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等现代化的宣传媒体进行正向的宣传,逐渐消除人们传统观念与偏见的束缚,在社会上营造出一种对男幼儿教师具有积极意义的舆论氛围,以强化男教师服务于幼教事业的决心和信念,提高其对自身专业身份的认同感。同时,政府应从政策层面完善有关幼儿教育的政策和法律体系。目前有关幼儿园及其教师的政策、制度并不少见,但如何通过政策引导,避免小学、幼儿园女性教师过多等现象,应当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地方政府,可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情况,来规定幼儿园的教师入园资格、男女教师比例,并通过工资福利待遇的提高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优秀男性教师加入到幼儿教师的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张军凤,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J],教育发展研究,2007,(7):39.

[2]胡美云,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彰显教师“个体自我”生命力[J],现代教育科学,2009,(2).

[3]李娟,幼儿园男性教师入职适应状况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11,(10).

[4][9]王声平,杨晓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困惑及其重塑[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

[5][6]Vavrus,M.(2002).Connecting Teacher Identity Formation to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ulticulture Education.

[7]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19.

第2篇: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

【摘 要】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培养幼师的五年制大专院校,深入学习《专业标准》,认真领悟《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学前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方式,力图做到坚定专业理念、夯实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

关键词 专业标准;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134-01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纷纷出台。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正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前教育发展不仅需要建设一批坚实安全的幼儿园,更需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五年制高师院校,我们肩负着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的重任,自《专业标准》出台以来,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下文简称“我校”)领导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师认真研讨,深入学习《专业标准》,力图为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坚定专业理念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是指幼儿园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的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认识。”幼儿园教师所持有的专业理念直接决定其组织保教活动的目的、内容和方式,影响其保教活动的效果以及其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我校为了坚定学前专业学生的专业理念,做出了如下努力:

1.请幼儿园一线教师及园长为一年级新生做讲座。作为学前系学生的第一课,我系每年都会请幼儿园一线教师及园长为一年级新生做讲座。先后开展的讲座有《做幸福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开展视频教学。我系尝试着为中高年级的学生播放与学前专业相关的教学视频,引导学生聆听并分享学前专家如虞永平、冯晓霞等教授的见解和观点,观看《回归快乐童年》等一系列访谈节目,从中了解学前动态。

3.开展学前教育法律法规讲堂。引导学前专业学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法律和文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及阶段性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等。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关爱幼儿,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意义。鼓励学生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二、夯实专业知识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其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幼儿园教师作为一种专门化职业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专业标准》中指出,教师的专业知识由“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既是每一位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又是其“专业理念”和“专业能力”的认知基础。它不仅是教师从事保育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智力资源,其丰富程度和运用情况也直接决定着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我校为学前专业一、二年级的学生开设了大学语文、政治、地理等通识性课程。通过开展此类课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精神,也有利于他们提高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塑造丰富的精神世界。

此外,我校为学前专业三、四年的学生开设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幼儿游戏、幼儿园活动设计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幼儿发展的知识以及保育、教育的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幼儿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初步学会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设计教学活动,为进入真正的幼儿园现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提升专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幼儿园教师经过系统的职前教育专业的系统学习与培训后,明晰了基本职业规范、师德要求和专业理念,并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之后,进入职场置身于幼儿园教育的实践之中,不断地践行职业规范、遵守职责要求,自觉运用专业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念和态度转化为良好的师德行为,理论和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的过程。”领会《专业标准》精神,我校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1.设置实践类课程。我校为学前专业四年级的学生设置诸如《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写教案、如何说课,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教案进行模拟上课。在虚拟课程里渐渐培养学生组织与把握课堂的能力。开设《幼儿园游戏》课程,引导学生认识幼儿游戏的重要性,初步学会观察游戏,掌握组织与指导幼儿的游戏基本方法和技巧。

2.组织学生实习。实习就是带领学前专业学生亲自参与到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去观察、去尝试,在体验中获得感悟,在体验中获得对幼儿教育职业的认同和职业能力的活动。实习让学生开始“读懂幼儿”,“读懂幼儿”可以在学校的课堂上“读”,也可以在书本上“读”。但生动真实的幼儿就在现实生活中,要读懂他们,就需要与他们接触,与他们互动,与他们交朋友,尝试着在学习活动中做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然后,逐渐进入幼儿的内心世界。与此同时,实习让学生开始拥有了“个人化的实践知识”。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接触了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音乐等,这些知识如果脱离真实的实习场地, 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使学生感到困惑和不解,发现所学知识与教育实践往往不对接,缺乏关联。因此,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修正并提升。

我校为学前专业的学生安排的实习包括保育实习、教育实习、家长工作和社区工作实习、教育调查与教育科研实习。实习的形式由集中式单项实习和分散式综合实习两种形式,每学期为一年级学生提供一日实习的机会;为二年级学生提供三日实习的机会;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保育实习两周的机会;为四年级学生提供教育实习一个月的机会。前四年主要采用集中式单项实习,由学校统一安排,锻炼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能力为目标的实习形式。到了五年级主要采用分散式综合实习的形式,对于定向生,学校根据学生入校时签的合同把学生分配到各个指定的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实习生在这样的幼儿园实习有利于双方的相互了解,有利于实习生就业,也有利于幼儿园的用人考察。对于非定向生,学校鼓励学生自助选择实习单位,在幼儿园实习的过程中,实习“双导师制”,导师由学校老师和幼儿园骨干教师共同承担,通过“双导师制”的实施,让实习生更快地进入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快速地适应岗位需求,提高专业能力。

总之,作为培养幼师的五年制大专院校,应深入学习《专业标准》,认真领悟《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学前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方式,力图做到坚定专业理念、夯实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歩社民.幼儿园教师成长论[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5:78.

[3]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编.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3篇: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专业化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门特点;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远远未达到专业水平,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幼儿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障碍。

伴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日益关注,幼儿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逐渐在教育理论界达成了共识,幼儿教师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门特点。但在实践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离专业化的水平还差的很远,对幼儿教师专业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有助于对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实践障碍进行思考分析,明晰当今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找出差距,为幼儿教师专业化指出努力的方向。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一)学科和专业知识是基础,实践能力是核心

专业知识是体现幼儿教师专业特点的最重要的依据。L.S舒尔曼所建构的教师专业知识的分析框架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涵盖如下几个方面: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景知识、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1]可见,幼儿教师要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要有广博的学科性知识,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课程与情景教学的复合性知识体系。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的能力则是专业发展的核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实践能力要求幼儿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时,能抓住教育契机,进行快速思考和探究,根据现场的情况调动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作出创造性的行动。实践能力的获得不是朝夕之功,是教师经常对自己的实践经验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由权威角色向多重角色转换是关键

《纲要》对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是这样界定的,幼儿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由此看来,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有学者指出,幼儿教师应承担多重社会角色,包括幼儿身体健康的护理者,认知发展的促进者,适宜环境的营造者,游戏的参谋和同伴,社会化的指导者,健康人格的塑造者,同时还应是具有不断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儿童教育研究者。[2]可见,随着《纲要》)的颁布,学者们的倡导,教育行政部门的宣传,由权威角色向平等角色转换,由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过渡是广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合作精神与反思能力是重要保障

幼儿教师除了与幼儿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外,还要和其他教师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瑞吉欧教学的代表人物马拉古齐提倡教师的合作学习。他认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在团队中学习,通过教师成员间的相互对话,使个人的思想在团体中相互交流、相互激荡、相互碰撞,彼此影响,从而产生新的见解。[3]家庭与社区也是幼儿教师合作的重要对象,《纲要》总则第三条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幼儿教师除了要利用家庭、社区的力量为幼儿创设一个优良的大环境外,还要多和家长交流,争取家长的支持,使幼儿在园所获得的经验能延伸到家庭中;同时,让每个幼儿在家庭中所获得的独特经验能在园中得到共享。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各方面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和不断修正,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已得到了众多研究的证明。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4]因此,幼儿教师要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就要对一日生活的实际教育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批判反思,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以上方面是笔者结合《纲要》和相关学者们的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特点所做的归纳与总结。但这些特征能否在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得到体现?根据笔者多年幼儿教师的经验,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是和教育理论脱节的。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如:Liu&Feng,(2005)认为,近20年来中国幼教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是一种由上至下的改革,教育决策与教育实践脱节。(2)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改革,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改革脱节。(3)是一种理想化的改革,教改与现实情况脱节,现实条件并不配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5]那么,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实际状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抛却幼儿教师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低、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低这些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宏观因素外,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有哪些方面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呢?笔者主要从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来分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一)幼儿园内部管理层面

1. 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欠缺。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而实际情况是幼儿园教师的行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园长、保育主任等多方面的控制,幼儿园教师的自主权有争议,决定权受到怀疑,教师权威也遭到严重挑战,由不懂幼教的人来领导幼儿教育的现象并不鲜见。[6]除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控制及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清等外部因素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的发挥外,幼儿园内部的管理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幼儿教师的自主性,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很多幼儿园都有由上而下制定的一系列的繁琐的规章制度,在层层制度所包围起来的工作环境中,常常使幼儿教师陷入事务性的忙碌中,致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仔细观察孩子、研究孩子,不能自由安排教学时间和工作内容,教师成了僵化制度的实施者、秩序的服从者,日复一日地按部就班的工作使教师失去了创造力和个性,极大地限制了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挥。 转贴于

2. 业务培训得不到保障。我国幼儿教师的入职的门槛较低,一般是中师学历,求学期间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欠缺,专业素养不足。工作后,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缺乏计划性,由于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不平衡:有的教师多次受到培训,而有的教师培训机会极少,忽视对保育员的培训。[7]特别是私立幼儿园的教师更无法保障他们培训的权利。即使在一些能提供培训机会的幼儿园,培训效果也值得商榷,往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培训目标,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业务培训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激发不起幼儿教师继续学习的热情。

(二)幼儿教师个人意识及能力层面

1. 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欠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正是脱离科学研究使幼儿教师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尊严。[8]尽管学者们满怀振兴幼教事业的豪情来大声疾呼教育科研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实践中的很多幼儿教师却意识不到科研对他们工作与生活的重要性。他们往往仅凭有限的经验应付各种问题,漠视实践中的情景性的教育问题,无法进行分析、总结与提升,所以就很难探究其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更谈不上用教育理论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与理性分析并做出行动。这种状态导致他们研究能力的不足,阻碍了其教育观念、认知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影响了他们对幼教规律的掌握和运用,从而也造成了现实中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2. 专业发展意识薄弱,职业倦怠突出。幼儿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应该对幼教工作有着深入理解与强烈的认同感,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幼教事业中,明了幼教事业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致力于改善自身专业素养以满足社会的期望,但现实中很多幼儿教师不了解自身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到幼儿园教师职业本身有很大发展空间与美好的发展前景,很多幼儿教师处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状态。思想观念的偏差导致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勤于钻研及反思探究的敬业精神,无法灵活机智的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少幼儿教师对工作失去了应有的乐趣,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

3. 家园合作与团队学习流于形式。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低水平影响了其与家长们的合作关系。由于无法对幼儿行为进行仔细观察、探究、分析与思考,导致幼儿教师不能正确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无法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家园合作”只停留在诸如向家长谈谈幼儿在园的进餐情况,午休情况等形式主义的合作上。同样的原因使教师无法深入了解幼儿的需求,无法根据幼儿的兴趣准备教育活动的内容,所谓“团队学习”只不过是讨论如何将计划好的教材内容灌输到幼儿的头脑中,这种脱离了幼儿,只是单纯“准备教材”的合作也流于形式主义,难以擦出思想的火花。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幼儿园等多方面的努力。除了在宏观层面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改善幼儿园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外。更重要的是,在微观层面,幼儿园要改革内部管理,唤醒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注释:

[1]潘君利.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解决的三大问题[J].早期教育,2009,(3):7-9.

[2][8]邓泽军.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7,(11)51-52.

[3][9]胡金姣.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9,(8):60-62.

[4]刘岸英.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2003,(4):40-42.

[5]朱家雄.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谈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J].幼儿教育,2009,(4):9-10.

第4篇: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

从高校的角度分析,存在如下问题:第一,职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理论类课程偏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性、专科层次人才培养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在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中应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再加上高校招生人数增加过多,好多高校依然偏重教育理论知识的授受。第二,高校教师对幼儿园教育实践缺乏深入的了解。与活跃的幼儿园教育改革相比,高校的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有些高校教师不熟悉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全貌,对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进展了解甚少;有不少高校教师没有幼儿园工作经历与体验,他们对幼儿园的了解仅限于书本或有限的幼儿园观摩经历。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就容易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脱节。第三,高校与幼儿园之间没有建立起长效的合作机制。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入,有些高校已经认识到,与幼儿园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提高职前教师教育的质量。他们与幼儿园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幼儿园作为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育见习实习的基地。但是,由于缺乏有力的保障机制,高校与幼儿园的关系依然处于松散状态,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分离的问题。从幼儿园的角度分析,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工作中,幼儿园似乎处于“局外人”的地位。作为高校的教育实践基地,幼儿园只负责安排教育见实习活动。幼儿园对自己在职前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缺乏应有的认识,甚至有幼儿园教师把指导教育见实习的任务当做额外负担。他们认为,准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有限、专业能力较差,由这些人带班会扰乱正常的班级秩序,会给幼儿园的常规管理带来麻烦。此外,在与高校合作的过程中,幼儿园单向付出的时候居多,高校没有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多少实质性的援助。这种单向合作关系使得幼儿园并未真正参与到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中来。在进入高校进行专业学习之前,准幼儿教师对幼儿园教育的实际状况知之甚少。即使小时候上过幼儿园,但能记住的信息对于他们理解教育理论的作用很小。准幼儿教师对于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经验必须来自幼儿园一线。如果没有机会经常到幼儿园观察,缺少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度了解和思考,那么,他们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就难以内化,专业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一句空话。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准幼儿教师必须经常到幼儿园去,必须将幼儿园作为学习的现场,在真实的幼儿园教育情境中观摩、感受、体验和实践。因此,在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中,幼儿园必须“在场”。高校与幼儿园要突破多年来互相疏离的状态,在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目标引导下携手合作。

二、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实践

转向自从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提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四大教育支柱之后,“学会做事”、“能力为重”不仅成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点,而且成为世界各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同时也是我国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就明确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01年9月开始执行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十多年来,我国的幼儿教育观念与幼儿教育实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推动着我国幼儿园课程发生范式转换,从以‘教’为中心的课程向着以‘学’为中心的课程变化”。随着幼儿园课程范式的转换,对幼儿教师能力的要求也从“吃透教材、预成教案、讲授知识”转向“吃透幼儿、创设环境、与幼儿对话”。这种转变要求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做出相应的变革:根据社会和幼儿园教育的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处理好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关系,重视实践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准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作为专业人员,准幼儿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要获得两类知识: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理论性知识属于一般原理,学习者可以通过理论课程学习或自主性阅读获得。“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对知识理解和内化后带有个人特色的认知,多是通过长期实践和经验累积而成”,一般情况下,人们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通过自己对实践经验的反思而形成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起着主导作用。实践性知识与教师的专业能力之间有着很大的相关,两者具有共同之处:第一,总是与特定的情境、特定的任务相联系,学习者只有置身于具体的教育情境才能领会其实质。第二,都要通过学习者的亲身实践才能获得。对于准幼儿教师来说,实践性知识的获得需要体验式的学习,专业能力的形成需要真实的幼儿园教育情境。“U-K”专业实践共同体可以为准幼儿教师提供真实的幼儿园教育情境,展现真实的幼儿园教育现场,使他们获得真实的体验,为他们习得实践性知识、形成专业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改革的探索

“U-K”专业实践共同体的成员有幼儿园教师、高校教师和学生,他们都是学前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员,每个人都在共同参与的专业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U-K”专业实践共同体把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高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统一起来,关注共同体成员的心灵世界,以引领准幼儿教师的成长为核心,同时促进高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签订共建协议,构建合作保障

“U-K”专业实践共同体是高校与幼儿园双向互惠、深度合作的产物。他们共同承担幼儿教师职前教育、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任务。双方可以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职责和义务。高校应当选派本校教师为幼儿园开展在职教师培训和研修活动,与幼儿园合作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充分利用本校专业教师的资源优势,为幼儿园师生和家长提供力所能及的教育咨询与心理服务。幼儿园应该接受师范生进行教育见实习活动,为师范生推荐指导教师,确保教育见实习的质量;为高校推荐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与高校共同开发教师教育课程;接受高校教师参加本园的教学科研活动,为其开展教育研究工作提供必要条件;为高校提供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案例。通过合作协议的规定,对双方在教师教育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与约束,确保双方能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科研互动的基础上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利益与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将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与在职培训真正统一起来。

(二)协商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

制定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当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幼儿园教育实践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与共同体中的专家型幼儿教师共同研讨,确立适宜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高校与幼儿园合作共建的过程中,高校还可以与幼儿园合作,共同开发教师教育课程和教材。来自幼儿园一线的教师,拥有大量的幼儿园教育经验和鲜活的教育案例,他们的加盟有助于纠正幼儿教师职前教育中偏重理论的倾向,使高校的人才培养更贴近幼儿园教育实践的需要,为幼儿园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换一个角度看,高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能够适应幼儿园教育的实际需要,能够尽快进入专业的工作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促进了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改进与提高。

(三)改革教学方式,在反思中成长

第5篇: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

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一般地,教师的教育理念具有相对稳定性,主要反映教师对教育、学生以及学习的基本看法,具体体现在教师劳动中。教师劳动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性劳动,具有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和专业性等特点。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必须掌握较全而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必须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学前教师也应具有相应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

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是教育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的统一和结合。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学前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身处特定的教育情境,而对变化而生动的教育对象,要用心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运用《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对幼儿加以积极引导,从而将学前教师的知识能力积累,积极转化为实践智慧和情景性知识。教育智慧还表现在对教育过程进行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等方面。

人文素养。学前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较高,提高学前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做好学前教育的前提基础。学前教师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关怀、接纳、尊重的心态,尊重、理解、关爱每一位幼儿,并平等、融洽地与他们相处,使每一位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每天都充满欢乐,进而健康发展。学前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一名合格的学前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良好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人文行为。

合作和反思能力。学前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合作和反思能力。合作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前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拥有较强的合作能力,不仅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受教主体幼儿和施教主体教师开展合作,而且还要能够与家长以及社会其他教育机构合作,以便争取到更多更好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提高教学质量。学前教师的反思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具有较强的反思意识,拥有良好的反思氛围和较多的反思实践机会。学前教师要善于反思、总结,发现个人或集体的优缺点,不断学习,完善自我,促进教师教育理念向教育行为转化。学前教师的反思能力,主导着学前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

欠发达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专业师资严重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师资分布不平衡。欠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相比较,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不够完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学前教育师资相对匮乏《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对学前教师的任职资格进行了明确规定。学前教师应是师范学校毕业生,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应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才能任教。从贵州地区的调研来看,大多数幼儿教师已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但学历偏低,以中师和大专为主,而且大部分教师的大专学历还是通过成人自学考试获得的。此外,专业不对口,大部分教师是转岗教师,以前从事小学各学科教学,获得的是小教职称,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学前教育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培训。

欠发达地区幼儿园多为民办教育性质,对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够重视。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幼儿园实际需要存在脱节现象。例如有的师范学院,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理论课占的比重较大,超过三分之二,而实践课占的比重较小,不足三分之一。学前教师职后培训相对滞后,缺乏专业的学前教育培训基地,在某些地方即便有,也只是由师范学院的继续教育学院承担。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教师获得职后培训的次数少,培训的级别较低,多为省级以下的培训,而且培训的机会不均等,参加培训的多为幼儿园园长、骨干幼儿教师,年轻教师相对较少。学前教师职后培训缺少专门的培训计划,培训对象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在西部广大农村地区,许多幼儿园设施简陋,硬件、软件建设,达不到国家对幼儿园的相关规定标准,幼儿园教师的数量、质量均与国家相关标准相距甚远。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幼儿教育呈现出小学化的倾向,办学理念落后。单靠幼儿园的力量,显然不足以引导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调研发现,许多幼儿园教师对学前教育的认知相对简单,概念模糊,有进一步培训提高的迫切需要。在这些幼儿教师中,有的通常仅把语文、数学等知识性学习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偏离了幼儿阶段教育内容应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幼儿教育方向;有的教师把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仅仅看成是对幼儿园的装饰,对其综合功效认识不够,缺乏环境布置会影响幼儿的形象思维发展以及幼儿安全保障的认识;有的教师只把保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点工作内容,认为幼儿园教师就是看孩子有的教师则仅把教学作为幼儿教育的重点工作内容,忽视幼儿保育。

由于受欠发达农村地区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方而的影响,以及学生家长自身文化素质的局限,家长普遍对学前教育缺乏清晰的认识,在理解上存在误区,观念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而: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上了幼儿园,就有人照管孩子,没有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幼儿一生发展的重要性;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上了小学,才能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上幼儿园算不上正规教育,上不上幼儿园无关紧要,于是将子女放养在家中。由于大多数农村父母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就由爷爷、奶奶等老人在家中抚养。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前教师数量少,师资严重不足。据不完全统计,幼儿教师缺口约为80万。在欠发达的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师资更显短缺,学前教师供需矛盾问题更显突出。在国家政策的保障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前教育师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各级各类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机构软硬件建设跟不上招生规模扩张速度,学前教育师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某种程度上讲,培养不合格教师比缺乏教师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为此必须严格实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国务院于2012年9月10日颁布《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全而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教育部于2013年8月15日颁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在全国实行教师资格统一考试。幼儿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我国历来以师范教育培养师资,极大地保证了学前教师的专业训练。在欠发达地区,应积极申请国家绿色通道政策,实施学前教育专业合格毕业生直接申请资格认证制度。对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可直接通过资格认证,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对师范院校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则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其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以获取幼儿教师资格。

随着幼儿教师招生规模的扩大,应加大对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对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可加大技能训练,强调基本功;对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开出40-60门专业课程,提供专业实验室、手工室、玩具体验室、音体关专用教室,保证学生的理论化、实践化。如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其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有8个专业方向、120门专业课程,拥有100余人的专业课教师队伍。在重视职前培养的同时,应加大在职和职后培训。努力加大国培力度,扩大农村幼儿教师进修培训覆盖而,使更多的农村幼儿教师获得进一步的进修培训,全而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第6篇: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理论;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7)04-0037-04

大量的田野调查研究支持这样一个判断:幼儿园教师普遍排斥理论和理论学习,他们推崇技能和实干。各类文献资料也表明,幼儿园教师可能是教师群体中最不爱理论学习的那一部分。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背景下,这一“反智”倾向耐人寻味。鉴于理论的先导性价值,以及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本研究认为,深入探析幼儿园教师排斥理论的现象具有一定的价值。

一、幼儿园教师排斥理论的原因

幼儿园教师普遍排斥理论可能有诸多原因。

1.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反智传统

幼儿教育实践领域有着浓厚的反智传统,理论的价值普遍受到忽略或轻视。幼儿园教师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很多时候,教师需要承担的是可能会令其身心俱惫的体力性劳动,因此专业性的思考和探究往往会受影响。研究者通过观察和访谈感受到,不少幼儿园教师对理论漠然、排斥乃至畏惧,相反,对班级管理、课程实施等实践性能力却颇为看重。对社会公众而言,评价幼儿园教师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是是否有“爱心”。现实中,许多幼儿园教师似乎并不排斥学习,但他们更喜欢的是操作意义上的学习,而非理论探讨。幼儿园教师的这种崇尚经验的传统具有强烈的反智倾向,这种反智倾向似乎已成为这一群体的主流文化。

研究者认为,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反智传统可能与学前教育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有关。

2.幼儿教育尚处于非制度化阶段

目前,我国还在为建设完善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而努力。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未能承担起学前教育良性供给的任务,规范化、制度化的学前教育供给体系尚未形成。民办幼儿园是当下我国学前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基于成本和利益的考虑,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资质颇受市场的影响,具体而言,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会直接影响民办幼儿园对教师资源的吸纳能力。

幼儿教育的非制度化,意味着幼儿园教师的准入很多时候很多地方是由市场自由调节的,而无法实施严格的专业准入标准,相较于义务教育体系中中小学教师的准入制度,我们会清楚看到这种区别。这意味着目前庞大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仍面临专业资质保障上的挑战,入职门槛普遍较低。与中小学教师相比,无论是学历层次,还是教师资格证拥有量,幼儿园教师都处于较低水平。众所周知,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会对理论产生亲近感。

3.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缺陷

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质量与特点受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存在着重技能轻学术的倾向。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理念和课程结构都偏于感性,偏重技能训练。毋庸讳言,当下,大多数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任课教师专业水平并不高,学术水平整体偏弱,这必然会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学术熏陶,欠缺足够的学术训练,进而对理论产生不了太大的兴趣,甚至排斥理论。

4.幼儿园管理的局限

幼儿园的管理对教师的行为有直接影响作用。也许基于管理逻辑的考虑,也许基于办园效益的考量,当下大多数幼儿园的主办者或管理者都并不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他们关注更多的是教师的胜任力,而非教师的反思性和发展性。这种管理文化下的幼儿园教师对理论的关注度也就可想而知了。一些幼儿园的管理者可能本身就是理论的排斥者。这种管理上的缺陷在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幼儿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通常,私立幼儿园的问题会更突出。

二、幼儿园教师排斥理论的现实影响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排斥理论这一反智倾向有其必然性,但存在不一定是合理的。排斥理论对幼涸敖淌π形及其专业发展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并由此可引发对幼儿园保教质量全面而复杂的影响。

1.教师队伍普遍肤浅化

幼儿园教师普遍排斥理论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教师队伍的普遍肤浅化,缺乏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导致其对教育问题理解的片面化、简单化。简单性思维的痼疾遮蔽了教师应对复杂教育情境的灵活性(徐炜霞、袁爱玲,2011)。在看似勤勉的老黄牛精神外壳下,幼儿园教师往往暴露出幼稚的思想和产生机械的行动。

事实上,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超技能的,从理想角度讲,幼儿园教师应是全面的教育者:有情怀、有思想、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复杂程度远超过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以儿童发展为取向,较之中小学教师更具专业性,他们更可能成为儿童教育专家。〔1〕但是,排斥理论的教师怎么能成为儿童教育专家呢?排斥理论的教师不但很难成为优秀的教师,更不可能成为卓越的教师。

2.保教质量低下,教育效能不高

幼儿园教师对理论的排斥是否会导致保教质量低下、教育效能不高?幼儿园教师的回答一定是否定的,他们可能会认为,在幼儿园工作中,理论的价值不一定能够直接显现,经验可能更重要。

“儿童的世界总是比教育所试图给予的要丰富得多。”〔2〕因此,教师需要对儿童的世界有特别的理解和尊重。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是由大量的常规工作构成的,因此,顺利地完成常规工作通常会成为判断教师工作质量高低的基本标尺,但完成常规工作其实并不必然意味着对儿童世界的尊重和理解。实际上,常规工作的合理性本身就有着非常深广的探究空间,狭隘的经验主义和机械的本本主义都无益于教师对工作的正确认知。排斥理论意味着排斥复杂的学习和探究,也意味着教师的职业行为距离专业化的水平有着很长的距离。众多研究证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与保教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换言之,幼儿园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学前教育质量及其教育效能的高低。

3.阻碍开放的教师文化的形成

幼儿园教师对理论的排斥实质上是对幼儿教育工作专业性的回避,也是对自我升华的排斥,它将阻碍开放的教师文化的形成。教师只有在开放的教师文化中,才可能充满活力、不断与时俱进、超越自我。教师专业化是时代要求,基于教师职业的特性,排斥理论亦即意味着排斥专业化,因为理论隐含有一系列价值、知识和行为要素,没有基于理论学习的开放的教师文化,幼儿园教师很难获得专业化,这将导致幼儿教育工作会停留在一个非专业化水平上,也会使得幼儿园教师和中小学教师之间产生异质性,进而成为一个封闭的群体。

三、幼儿园教师需不需要理论

幼儿园教师需不需要理论?换言之,对幼儿园教师而言,理论的意义有多大?研究者认为,理论应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营养,即理论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促进教师的复杂思考能力

理论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获得对问题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通过理论学习,教师可能获得批判性思维训练,获得复杂性思考能力。有教育经济学研究表明,教师的在职教育对其教育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基本没有增值性贡献。究其原因,是因为大量的教师在职教育通常是课程讲座式培训,这些培训尽管可能提供了新的信息和知识,但是无法提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复杂性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训练的针对性是一个亟待深入探究的大问题。

教师的专业化不是一系列资格证书的获得,而是思想力和判断力的专业化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决定其是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虞永平认为,幼儿园教师必须对知识本身进行探究,以把握知识的经验和行动形态,只有还原为经验和行动形态的知识才能有效地被幼儿接受,而将知识经验化和行动化需要幼儿园教师对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和把握。这不是只要拥有浅显的知识就可以实现的,幼儿园教师的知识不能“浅显”(虞永平,2012)。然而,没有复杂思考的能力,幼儿园教师注定“浅显”,注定无法成为卓越教师。

2.激发教师的专业自觉

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做并做好什么?如果个体不能基于职业要求持续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就会丧失专业自觉性和自我认同感 。幼儿园教师学习理论的价值就在于获得思想力之后所激发的专业质疑和自我反省,从而推动其职业生涯由“他在”向“自在”发展。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自觉和自我认同会面临现实职业环境的挑战。现实中,很多地方只有公办幼儿园教师甚或只有事业编制的公办幼儿园教师才会被纳入 “教师”范畴,其他绝大多数教师虽然从事着教师工作,却并不具备法定的“教师”身份。对他们而言,这可能只是一份谋生的工作,谈不上专业认同,也没有持久的职业规划和专业追求。他们只是按照劳动力市场的逻辑完成分内工作以获取相应的报酬。显然,他们或者和理论无关,或者为理论所羁绊,无意通过理性的思考推动自己的专业成长,更谈不上专业自觉。

3.促使教师获得尊严与自由

幼儿园教师本质上是人,具有哲学意义上的人的规定性和社会属性,因此,尊严、幸福、自由等这些人类共有的核心价值必然也属于幼儿园教师。理论对幼儿园教师的价值在于,通过思想力的培植和磨砺使其成为自由的有尊严的人,使其从“囚徒式”的生存者成为懂得自由的存在者。作为社会人,我们经常置身于不同的囚徒困境,可以将此理解为存在的本质,但思想力会让我们因为理解而获得自由以及生命的意义。

四、如何让幼儿园教师爱上理论

在学前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理论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已是无法回避了。让幼儿园教师爱上理论,让幼儿园教师从反智走向爱智,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这是幼儿园教师通往“卓越教师”的必由之路。要让幼儿园教师爱上理论并非易事,其关键是要为幼儿园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动力和可能。

1.建立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

让幼儿园教师爱上理论,首先要从建立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开始,即通过制度建设为幼儿园教师爱上理论、寻求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主要包括教师准入制度、教师资格证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幼儿园评估评级制度等。制度建立的目的是期望通过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的双重作用,来保障幼儿教育事业对优质教师资源的吸纳能力,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资质水平。同时,通过幼儿园评估评级制度提供积极的市场信号,对优质师资给予市场意义上的回报。

一般而言,优质师资意味着更好的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动力。优质的师资对理论具有亲近性,这与其内在素质和所受的教育息息相关。因此,建立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就是要给优质师资的进入和沉积创造制度条件,因为他们更可能爱上理论,也因此更可能成为专业的幼儿园教师。

2.改革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

幼儿园教师的反智倾向和现有的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有直接关系。现有培养体系重技能轻学术和学术性课程比重低、质量差是准幼儿园教师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产生理论排斥现象的主要原因。这里既有培养定位的原因,也有幼儿园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质量也不高的问题。我们不能苛求中职、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与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以同样的方式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工作。但本科院校必须重新认识幼儿园教师教育中学术性课程的作用,合理平衡学术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承担起培养高质量师资的责任。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层次也要考虑适度上移。因为幼儿园教师教育必须引发幼儿园教师专业精神、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的改变,使其形成对教育终极价值的理性思考。〔3〕

3.完善幼儿园管理

完善幼儿园管理是让幼儿园教师爱上理论的最便捷途径。幼儿园教师排斥理论,首先与自身的局限和惯习有关,其次就是受幼儿园组织文化和管理要求的影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幼儿园会形成不同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差异与管理者的“个性”和偏好紧密相关。现实中,幼儿园的组织和管理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大多数幼儿园的管理者轻视教师的理论素养,偏重实践技能。无疑这类幼儿园绝不是优质的幼儿园。因为优质幼儿园的管理者及教师往往对理论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绝大多数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而言,管理者多会考虑这些问题:让教师爱上理论有什么必要?有哪些无形的成本?能给幼儿园带来什么好处?教师可能会爱上理论吗?也许会有一些幼儿园管理者能认识到理论对幼儿教育实践的促进作用、对优化幼儿园质量的价值,但现实的压力使得他们的教师管理目标往往停留在够用就行、胜任就好的层面,加之考虑到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和实施的困难,他们缺乏足够的勇气和信念帮助教师爱上理论。基于此,研究者认为,首先要改变幼儿园管理者的观念,使其认识到学习型组织文化的价值,营造教师学习的氛围。其次要让幼儿园管理者认识到理论的价值,加强对教师理论素养的培养工作,带动教师形成用理论解决实`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使教师深刻体会到理论的作用,从而爱上理论。

⒖嘉南祝

〔1〕赵南.谁最有可能专业化:中小学教师还是幼儿教师〔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3):9-17.

〔2〕刘晓东.天性为教育立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3):33-40.

〔3〕洪秀敏,姜勇.论教师的“哲学运思”之境〔J〕.教师教育研究,2015,(4):1-5.

第7篇: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教学反思;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8-0025-02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强调教师个体在专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以在拥有专业知识和熟练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成为幼儿教育的研究者。实践证明,教学反思能够给幼儿教师提供科学、系统的理念,通过对自己的职业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对职业思想和行为有更深入和周全的理解。这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反思简述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幼儿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人对此都非常重视。现在很多幼儿教师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对教育教学现象及问题的反思意识和研究能力。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化

贯彻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特别是实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以来,“幼儿教师专业化”频率较高地出现在幼儿教育领域中。那么,什么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呢?“幼儿教师专业化”就是幼儿教师从非专业到专业的转化过程,“幼儿教师专业化”就是要求幼儿教师要在整个教育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成为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也就是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幼儿教师专业化,就是要求幼儿教师在整个幼儿教育过程中,不断学习,做到“少而好学,壮而好学,老而好学”,只有幼儿教师的知识视野超越幼儿教育内容的时候,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中的行家里手。

三、教学反思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一)教学反思能让幼儿幼儿教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

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使幼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融合,提高幼儿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促使经验型幼儿教师向研究型幼儿教师的转化,达到实现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

(二)教学反思有助于幼儿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

幼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分析、反思,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过程。因为,教师在否定、批判的同时,会产生新想法(新措施、新途径),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教学反思,幼儿教师要不断思索如何充实自己的教与学的知识,如何利用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各种资源,在面对学习和教学需要时,如何获得建立在研究或有效实践的基础上的教学新知识和新技能。通过教学反思后的教学决不会照本宣科,而是在真正领会教材意图和目标要求的基础上,教学方式科学、教学手段高明、充分体现幼儿主体性的高水平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提升。

一名新幼儿教师在她的工作日志中写道:良好的教学取决于对教育的投入和知识掌握的多少。后来,这位教师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这些教育日志真实反映了我的教学,它成了我倾诉的途经,最初没有预料到我在教学中存在如此多的问题,通过撰写日志,我了解了我的教学,通过反思我这些日子的经历是件有趣的事,我确信在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三)教学反思能提高幼儿教师对幼儿发展的认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中国幼教改革经验成果的集中反映,它体现了中国幼儿教育已超越了传统的“以知识为本”的教育观,把教育提升到一种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新境界。《纲要》指出:“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摆脱过去的课程设计从书本到儿童的静态模式,要主动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从中挖掘其所蕴涵的教育价值,并以此作为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如“好玩的桥”这一教育活动,是在孩子们参观完桥梁博物馆获得了有关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制作桥、举办桥梁展示会的兴趣。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强,很多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什么都喜欢碰碰,摸摸,试一试。在参观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桥”产生了浓厚兴趣,便设计了这次“好玩的桥”这一活动。期望孩子们通过亲身的实践去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带来的方便,鼓励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制作各种各样的桥,从中享受创作、合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反思有助于幼儿教师把培养幼儿兴趣放在首位,在活动中为幼儿创设有趣味的活动,通过观察和动手体验,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激发幼儿对学习活动的兴趣。

(四)教学反思也为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向专家型幼儿教师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不仅提供了一个青年幼儿教师丰富自己教育教学发展经历的机会,同时也为幼儿教师向专家型幼儿教师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高原期”,这就是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最初5年,教龄与教学效果可能成正比例关系。也正因为这,引起了很多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撰写案例、教育随笔、反思日志可以很好地培养自豪感,对于那些具有优秀专业见解却又无人赏识的幼儿教师而言,这种自豪感尤为强烈。幼儿教师能更加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专业发展,对待新的教学方法,对待更具有挑战性的教育责任,走出高原期,向着专家型幼儿教师的目标前进。

(五)教学反思能提高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第8篇: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师;能力;专业发展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素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此为基础运用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探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初步揭示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形成一整套科学的培养方案,较大幅度的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此次调查,进一步了解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具备的基本能力情况,初步揭示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和方向,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课程设制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二、调查对象

随着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高度关注;园长对从业教师职业素质能力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素养已然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因此,此次调查选择了我校学前教育大专班的学生30名(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女生24名,男生6名。年级分布在一年级18人、二年级12人;铜仁地区幼儿园园长和从业教师24人,其中公办幼儿园14人,民办幼儿园10人;园长12人,幼师12人。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从学生的专业态度、专业技能、幼儿教育专业能力和职业理想的角度及园长对幼儿教育专科教师培养的期待等问题进行展开。

四、调查方法

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54份,其中学生30份,回收30份。幼儿园园长及教师24份,回收24份。

五、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部分:园长对幼儿教育专科教师培养的期待调查

为了进一步培养适应当前幼儿园发展需要的合格教师,让我们的人才培养更好地契合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调整课程设置提供重要的依据,我们从开展幼儿园工作的角度,对幼儿园园长关于学前专业专科教师培养的期望进行了调查。

1.您认为在幼儿园工作中,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有哪些?

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得出,幼儿园工作中对教师的能力需求主要集中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幼儿一日生活组织和保育能力、教育与游戏活动实施能力;其次是必备的艺术素养、激励评价与沟通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第三位是教科研能力。可见学前教育专科生的培养应该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实训和组织能力方面。其次强调学生的艺术素养。而认为应具备教科研的能力的数据显示,学前教育专科生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2.您认为在幼儿教育专科学校,需要学习哪些课程?

从对问卷的数据统计得出,一致认为幼儿教育学知识对学前教育专科学生的培养很重要。其它选项被选中的机会较高,都超过调查人数的80%,说明课程开设的内容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也要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艺术素养。

3.对于专科毕业的幼儿园教师,您对哪些专业能力培养的满意度最低?

从对表中数据统计情况看,各项能力满意最低的被选中的次数最多的是学习与反思的能力,其次是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环境创设与利用的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相对比较满意的是绘画、钢琴、舞蹈等艺术技能、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的能力。所以学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加强学生实践、实训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您对我校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建议有哪些?

对该问题的回答统计总结得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加强对教师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养;(2)多让学生下园实践见习,培养其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3)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

第二部分:学生基本能力素养调查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的学生全是铜仁幼专贵州省三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二)专业态度分析

1.专业态度情况分析

从学生对专业态度情况分析看出,铜仁幼专学前教育专科学生对理解幼儿教育“以幼儿为本”的涵义是值得肯定的。对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与从事幼教工作的热情、决心的调查时,93.3%的学生表示比较符合以上,只有6.6%的学生表示不符合与不确定,说明我校学生基本上在专业态度方面都是值得肯定的。

(三)专业技能情况分析

从对专业技能情况分析看出:

1.擅长至少一门艺术活动的学比较符合以上的比例为73.3%,说明大部分学生都能有至少一项特长,少部分学生还没有能培养自己在这些方面的特长。2.我所掌握的音乐、美术等技能能够胜任幼儿教师岗位的调查中,有56.7%的学生有足够的信心认为自己有这样的能力,43.3%的学生还不能充分肯定自己是否拥有这方面的能力。3.我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做文字编缉、图片处理、简单课件制作的调查中,有53.4%的学生认为自己比较符合以上。46.7%的学生认为自己还没能熟练掌握这方面的技能。

(四)幼儿教育专业能力情况分析

从专业能力数据分析看出,能掌握指南并根据其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的占56.6%;不符合和不确定的占43.3%,基本上各占一半。说明在指南相关内容的了解和学习上还应该加强。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做到用儿童语言教学,表情丰富,动作到位,但仍然有33.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这方面还存在不足。对处理常见幼儿意外事故,如鼻出血、划伤、汤伤的学生占50%,不具备这方面能力的学生占50%,说明幼儿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生处理这方面事故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了解有关幼儿进餐、睡眠、上课、洗手等方面知识的学生占60%,仍然有40%的学生对这方面了解很少。

(五)职业理想情况分析

从问卷中的数据分析看出,有73.4%的同学对学前教育专业是感兴趣的,充满热情。而有26.6%的学生表示不符合和不确定,可见还有很大部分学生是需要进行专业兴趣培养的。

本次问卷中设了两道开放性题目,其一是您为什么选择读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学生作了回答,主要有以下几种答案,乐观积极类:(1)我喜欢天真活泼的小孩子;(2)就业机会比较大;(3)当幼儿老师能给我带来快乐。消极不确定类:(1)被读的学前教育(高考失败,被调整的);(2)因一开始对学前教育不了解,如了解将不会选择;从这几类答案看出,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职业理想、以学前教育的了解都是非常符合的。少数学生由于对学前教育缺乏了解而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处于消极态度。这说明,现阶段比较的突出问题就是对学前教育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学生对学前教育的了解不够,而在学习中处没有动力,没有职业理想,很}然地跟着其它同学模仿式的学习。

其二是您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是否满意?1.满意,您对那些专业满意。答案集中在钢琴、美术、幼儿舞蹈、心理学、卫生学、手工等。2.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自己的基础知识太差以致于跟不上老师课堂教学内容。

六、结论与思考

一、我校学生的基本能力情况

1.专业态度:在对学生的专业态度的调查中,93%的学生表示能理解幼儿教育“以人为本”,能做到爱幼儿,尊重幼儿;能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只有及少部分学生表示不确定。这说明,在我校,学生都能明白自己学的专业的性质和今后的服务对象。

2.专业技能:在专业技能的调查中,掌握至少一门艺术活动的学生比例占73.3%;掌握的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技能能够胜任幼教岗位的学生比例占56.7%;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做文字处理、简单课件制作的学生比例占53.4%。以上数据说明,我校学前专科生能熟练掌握各方面技能的比例不高,有待加强培养和训练。

3.专业能力:在对学生的调查中,能够根据《指南》及儿童发展水平确定教学目标的比例为56.6%;能做到用儿童语言教学、表情丰富、动作到位、富有感染力的比例为76.6%;了解有关幼儿进餐、睡眠、上课、洗手等方面知识的学生比例为50%;能够处理常见幼儿意外事件如鼻出血、咽部异物、划伤、汤伤等的学生比例为6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学生总体素质能力还不够,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当前幼儿园保-教结合的方式不太相符,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前教育专科学生保育能力和从教能力的培养。

4.职业理想:调查显示,只有73.4%的学生对自己当前所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很感兴趣,充满热情。“激情”是从事幼儿教师这一岗最不可忽视的一种职业状态,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对他们充满好奇并与之相处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大部分学生有这样的激情。但从调查数据显示有很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理想的态度还是不够的,还得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学前教育,能主动地全身心投身到学前教育事业中来。

二、针对上述分析情况,结合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注重学生一日生活组织能力[2]的培养

通过幼儿园园长对学前教育专科学校学生能力的期待调查结果和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基本能力情况调查结果的对比,发现幼儿园园长最期待的幼儿园老师所具有能力是比较高的,如要能很好地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必备的艺术素养等。而这些能力学生通过平常的常规学习是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提高的。因此,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今后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上应该加以改进,进一步优化课程的设置结构,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开设课时,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一日生活的组织能力

一日生活的组织能力需要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渐渐地形成,在问卷中,99%的园长、幼儿园优秀老师认为这样一种能力在幼儿园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学生自我一日生活学习的规范,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对学习生活中守规矩的意识;定时安排学生下园见习,了解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然后有针对性地、有意识地加以训练,总结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并定期收集、检测一段时间内取得的进步和效果。

2.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3]

环境布置与利用对幼儿教师能否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有非常大的联系。“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其教育价值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所重视。在新课程条件下,环境的教育价值显得更为突出。良好的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思考,而且能引导规范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提高幼儿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能力。所以环境创设与利用的培养对学前教育专科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开设区角设计、玩教具制作等课程,让学生对这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3.必备的艺术技能和一定的理论知识

在对园长的调查统计中显示,作为幼儿教师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教育的能力和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艺术教育能力包括绘画、钢琴、舞蹈等,理论知识包括对幼儿教育学知识、幼儿心理学的知识、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教学知识、幼儿园班级管理知识、幼儿一日生活组织和保育知识。因为在幼儿教育中不是像中小学的分科教学,老师需要承担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所以老师应具备相应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艺术技能与理论知识并重,而现阶段的教育模式明显已过多地向艺术技能的培养方面倾斜。

在对幼儿园园长的期待调查中设了一道开放性题目:您对我校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建议有哪些?园长在答案中的期望1、拓展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培训渠道、关注学生的专业发展。2、让学生在学习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本身存在很大的差别,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很多时候实践需要有理论知识作指导。我校学生本身在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方面就比较缺乏,理论成绩普遍不理想,所以从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需求方面出发,首先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内涵修养的提高,拥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学生在进行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的时候,有了足够知识理论的支撑,在掌握技能技巧的时候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各方面的内在含意。从而更好地、更牢固地掌握学习好各项艺术技能,为适应当前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作好充分地准备。

(二)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相结合

实践需要经验和常识,但若仅仅停留在经验和常识层面远远不够,没有经验到理论的升华、没有感性到理性的跃迁,就不可能获得关于教学的规律性认识。对于我校学生而言,学习课堂知识与下园见习相结合是当务之急。在对幼儿园园长的期待调查中,园长对我校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建议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定期下园见习、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下到园观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才能针对性地找出自己与一名合格幼儿园老师的差距有多大,即时了解更新对幼儿园、幼儿教师的理解。便于学生学习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学习。

七、结语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根据学前教育产业发展现状需要和产业人才结构需求,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有目的地培养出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适用型人才。通过对幼儿园园长需求和本校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调整课程结构和教育模式,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不失为一条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改革途径。

参考文献:

[1]郭尚花.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第9篇: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幼师生 职业情感 职业认识 专业兴趣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幼儿教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社会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爱心、良好的耐心和热忱的事业心,能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而现在幼师专业的学生在初中毕业参加中考时,大多数都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究意适合干什么,自己究竟最喜欢干什么,在选择专业时往往又缺乏自由度,所以上幼师并不一定代表她们自己的意愿,她们对自己将来的工作、职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因受一些社会舆论的影响,她们会对幼师职业怀有不满,觉得收入偏低,社会地位不高等,这样的一种情绪使她们在生活、学习上表现浮躁,有不少的学生在一年级时就表现出了对这个专业的不热爱,有的在毕业后直接改行,有的甚至在参加工作后,还不能进入工作状态。怎样有针对性的、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情感的培养,使幼师生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基本的事业心、责任感呢?

一、宣传幼师教育,提高职业认识

幼师生(注:师范学校内大多开设幼师班,学生毕业后一般到幼儿园工作,幼师班的学生称为幼师生。)刚进师范学校,对全新的学习环境有着本能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认知亦处于懵懂状态,同时由于每个学生家庭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所受教育程度不同以及个人主观因素的差异,她们在思想发展和对自己的要求上也呈现多种情况。这时我们针对学生特点,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由班主任给学生宣讲幼师教育的特点和特色,让优秀毕业生讲述工作的感受和体会,请幼教专家描绘幼儿教育的发展和前景,使学生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感受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职业自豪感,并为此震撼,从而清楚地认识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幼儿教师是人类的启蒙教师,幼儿0~6岁关键期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将决定幼儿一生的成长,幼儿教育工作非常崇高和伟大,受社会尊重的程度也在逐步提高。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对早期基础教育的重视,幼教职业的前景非常广阔。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了幼师生对未来职业的有效认知,使他们逐步树立起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甘心为幼儿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信念。

二、展示幼师特色,激发专业兴趣

为了增加学生对幼师专业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感受幼师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我们从多方入手展示幼师特色。通过定期组织手工作品展、儿童画展、舞蹈观摩、钢琴观摩、试讲观摩、歌咏比赛、讲故事比赛、说课比赛等多项活动,充分挖掘青春少年爱唱、爱跳、爱美的潜力和天性,激发她们的专业学习兴趣。同时利用跨年级的学习交流,使学生直面幼师专业的学习成果,领悟幼师学生的学习乐趣,获得幼师学习的直接经验、感性认识。学生在经历了最初的惊羡感慨,到不断思索进取的变化后,我们再有的放矢,针对学生各年级发展的不同要求,帮助学生拟定出每一个年级、每一级别发展水平的具体目标,把学生从无所事事、浑浑噩噩中解脱过来,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和责任。幼师特色展示使幼师生一步一步地找准努力的方向,对职业的认识也从最初的困惑迷茫走向坚定自信,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也愈来愈浓厚,最终实现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三、开展模拟教学,磨练职业技能

职业情感来自于工作的乐趣,教学能力的提高带来的成功体验是幼师工作乐趣的源泉。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自信,早日赢得人们的肯定和赞誉,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教学,让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充分锻炼和展示学生的教学基本功,提高学生设计、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

在模拟活动中,指导学生恰当选择活动内容,分析把握设计意图,合理制定活动目标,精心准备活动条件,灵活运用设计思路,巧妙指导活动过程。一次次的模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熟悉幼儿园工作流程,熟悉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努力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才能对工作驾轻就熟,让工作变成精神享受,从而体验到工作的乐趣,体验到教师职业的独特魅力,最终以较强的工作能力、乐业、敬业的态度,达到职业目标的需要。

四、体验实习生活,强化职业情感

幼师生职业认识的提高、专业能力的磨练还需要“真枪实战”的场地练习,而教育见实习活动是幼师生在校期间最早、最直接体验教师角色的开始。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幼师生学习他人经验和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实践的过程,是幼师学校的必修课,是培养高素质教师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幼师生职业情感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校期间,我们多次安排教育见实习活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走近幼儿,和幼儿互动,发现幼儿教师一首动听的歌曲,一支优美的舞蹈,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件有趣的手工,都能引来孩子敬佩的目光,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发现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