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边坡安全监理细则范文

边坡安全监理细则精选(九篇)

边坡安全监理细则

第1篇:边坡安全监理细则范文

高陡边坡桩是相对于缓坡地带而言,该工程位于豫陕界黄河阶地,地形复杂,桩梁桩基位靠黄河一侧原高填方路基的边坡位置,下部结构施工较难,为了保证工程顺利施工,而不影响原老路稳定性和行车安全,引入本质安全理论制定详细施工方案。

2、本质安全理论

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施工方案等手段,使生产系统的各个环节具有安全性,既使在操作出现偏差时,也能依靠自身的安全系统,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本质安全理论起源发展于工业革命,但在工程建设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质安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是分为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状态,也就是说安全生产管理就是使人的可靠性、物的可靠性和整个安全系统的可靠性有机结合起来。

3、高陡边坡桩施工的特点

高陡边坡桩施工包括施工作业面台阶开挖、老路路肩喷锚防护、老路排水、老路行驶车辆进入施工路段导航标志设置等主要环节。施工期控制因素较多,是安全事故多发的工程项目。

4、高速公路加宽高陡边坡桩施工的主要危险源

①高速公路行驶车辆、失控冲入现场导致设备损伤、人员伤害。

②施工过程中因高速行驶车辆产生振动、造成开挖工作面边坡防护失稳可能导致滑坡灾害。

③从高速公路上行驶车辆掉落物品及边坡末清理石块(破碎路肩石)造成物体打击。

④施工机械造成的机械伤害。清运土方机械、运送砼汽车,吊装焊接吊车。

⑤触电。现场生产、生活用电。

5、高边坡桩施工本质安全的内在要求

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

人的风险是安全控制中最大的风险。在本质安全理论中,也认为人的本质安全相对于物、系统、制度等三方面的本质安全而言,具有先决性、引导性、基础性地位。人的本质安全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人本质上渴望安全;二是人通过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可以实现系统及个人岗位上安全生产无事故。

结合高边坡桩施工特点,要达到以本质安全为目标,控制危险源发生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在要求:

①制度方面的本质安全。无论是公司本身还是新建项目部,都要有一套系统完整结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组织制度、责任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技术操作制度、机械保养操作制度、人员的教育培训制度、奖惩制度。制度是约束人的,规范人的安全行为的保障,形成一个人人遵守安全规程,乃至实现安全方面的自觉行为,建立起安全意识乃至安全文化,最终实现安全的制度环境。

②系统的本质安全,也就是把高陡边坡桩施工看成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每道工序的施工每个操作步骤都要以本质安全为理论基础去实施,则必将有效提升整个系统安全水平。对于高速公路过往车辆司机通过施工路段时的人性化提示,施工场地台阶开挖宽度的确定、坡度比的确定,喷锚支持方式和时机的确定均应以系统安全的观点和原则进行控制和选择,从各个环节,整个系统保障施工的安全。

③物的本质安全。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工具的规范操作、维修保养、检查验收也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方面。对于吊装起重设备应检查制动系统,液压系统、吊索系统、碾压机械、运输机械要检查制动系统保障机械设备的本质安全,在工地临时用电中严格落实实现三相五线制,接零接地,分级配电等对物的

内在要求,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系统,实现物的本质安全、人的本质安全。工程开工前要针对不同的工种的操作人员按照制度要求,进行系统教育培训,在施工过程也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去监督管理,锻炼和培训“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技术管理队伍和工作作业班组。从项目管理层到作业班组农民工,若能人人懂安全,遵守安全规程,践行安全施工在思想上建立起安全文化意识,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最有效地保障施工安全,做到安全有保障,施工零事故。

6、高陡边坡桩施工本质安全的内在要求的技术措施

针对以上本质安全的内在要求,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从技术和施工方面探讨实现本质安全的相应措施

①对老高速公路过往车辆司机的提示。在高陡边坡桩施工过程中,在来车方向分别在距离施工区1000米、800米、500米、300米、200米、100米、50米处设置安全施工警示标志,中间设置锥形标,并安排专职保通人员在1000米处摇旗示警,设减速标志提醒司机减速慢行,靠内侧车道行驶。防止车辆冲出高速进入施工现场造成人员伤亡保证现场施工人员本质安全的措施。

②作业平台开挖与支护。严格按照施工放样和白灰线进行开挖,开挖现场专人指挥,严禁超挖,开挖的立面平面都要严格进行监控,以满足下道工序施工为准;支护脚手架要搭设于坚硬稳定的地面上,钢管之间间距要符合规范要求,锚杆植入钢筋网片的制作与挂及砼喷射、养护都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从每一个管理末梢,每个操作细节进行安全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本质安全。

③老高速排水与作业平台范围内水的处理。要把老高速的排水系统,采用管理或喷射砼防护墙顺接到作业平台之外的排水系统,作业平台范围内的水采用边沟形式或与原有排水系统顺接,排除因施工对既有排水系统破坏而因水对老路基造成水毁病害,也体现了对水这一物的本质安全要求。

④对作业平台上来往施工车辆和监督管理。首先是对人的安全思想教育,无论谁只要是在平台上作业的人员都要按照安全教育培训的要求进行上岗前三级教育,对机械要严格检查保养情况,针对不同机械进行专项监督检查,防止机械事故发生造成机械撞伤,保证机械的本质安全。

⑤对因工作平台需要开挖后的老路边坡进行必要的监理。

对于没有工程经验,有风险和新开挖老路边坡要做简易监察。监测是控制风险的眼睛,任何边坡的垮塌都不是突发的,均有一个相对变形过程。所以做最简单的位移、沉降观测,也能第一时间发现风险,从而为处置和救援赢得时机和时间。通过简易监测,可以在其他环节出现问题时,相当于保留了一条安全防线,也体现了本质安全的内在要求。

⑥注意环境因素改变对边坡桩施工安全的影响。外在环境的改变对边坡桩安全往往有着控制性影响。新开挖的老路边坡,对于老路来说环境已经大大改变,路肩有向跑外失稳的倾向,而在此进行桩基作业会带来很大的隐患,不可等闲视之。加强观察作为危险源正视。

7、结语

第2篇:边坡安全监理细则范文

[关键词] 深基坑 土钉墙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位于包头市稀土高新区,总建筑面积55276㎡,其中地下工程建筑面积占到1/4。依据设计图纸要求,基坑开挖深度为自然地面下6.1 m,电梯井、积水坑为自然地面下7.2 m,基础边线尺寸为112m×109m, 基坑底边线考虑1.5m的工作面,基坑放坡按1:0.3,总的挖土量约为70000m3。采用分层开挖,分层土钉墙支护方案。

工程场地地形较平坦,地貌上属昆都仑河冲洪积扇中部,地质构造相对复杂,第一层为杂填土,平均厚度0.6 m;第二层为粉细砂(Q4al),平均厚度为1.4 m;第三层为砾砂(Q4al+pl),平均厚度为2.4 m;第四层为粉质粘土(Q3l),平均厚度为1.8 m;第五层为粉细砂(Q3al),最大揭露厚度为10.2 m。

场地地下水埋藏于自然地表下2.5~3m之间,类型属潜水,年变幅0.5~1.0 m。渗透系数:砾砂:K=60m/d粉细砂:K=3-10m/d为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

三、监理质量控制流程

首先复测控制桩、水准点,熟悉施工图纸,审查施工方安全和质量办证体系;审查开工条件;检查、验收降水井井深、井距;复测基坑开挖边线;然后检查边坡放坡系数、检查验收挖土厚度、检查验收土钉直径长度、检查验收面板钢筋网;控制水泥浆、砼配合比;检查验收面板砼厚度;最后验收和签认降水、土方开挖、边坡分项工程。

四、监理质量控制的方法及措施

运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方法,通过测量、监测、巡视、旁站等监理手段进行质量控制。

1、事前控制

⑴、审批施工专项方案

1)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基坑开挖、降水、边坡支护专项施工方案,重点审查质量保证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能否满足工程需要,是否经过专家论证通过,并依据JGJ/T111—98《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对降水井井深计算进行复核,通过后报总监审批。

降水井井深复核如下:

HW=HW1+HW2+HW3+HW4+HW5+HW6

式中:HW—降水井深度(m)

HW1—基坑深度(m)取7.5 m

HW2—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底要求的深度(m)取1 m

期间的地下水位变幅取1.0 m

HW5—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长度(米)取3.0 m

HW6—沉砂管长度(m)取1 m

代入上式:HW=14.6 m,井深确定为15.0 m,可以满足要求。

2)督促承包商按专家论证意见和总监批准的方案组织实施并检查实施结果。

⑵、检查施工准备工作

1) 审查承包商测量、检验仪器设备配备及年检标定情况,测量定位放线依据和控制点交接。

2) 审查承包商的主要管理、技术及施工人员进场和施工准备工作情况。

3)检查安全员、质检员、电工资质,经审查认可后允许其上岗工作。

4)督促承包商熟悉消化图纸,按计划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及时完成图纸会审;

5)检查施工所需的主要材料、机械、设备进场情况。进场的钢筋、水泥、砂石及施工设备质保资料及观感质量,其质保资料必须真实,需见证取样的按规定进行旁站,复检合格方允许使用。

2、事中控制方法及措施

⑴、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及高程引测点,要求设置至少三个平面坐标控制点及至少三个高程控制点,作为各单体引测依据,并进行复测。

⑵、控制降水井施工质量

1)检查井间距、孔深(降水井布置在基坑外缘1.5m处,井间距约为12~13m;井深为15m);

2)检查降水井孔径(管井孔径均为400~450㎜,管井为内径300㎜的无砂水泥管);

3)检查滤料(在井管填入直径5~10㎜的砾石滤料);

4)核查降水井数量(沿基坑边缘共布置40眼);

5)检查抽降运行情况(进行水位测量,根据水位变化督促承包商调整水泵作业时间,保证降水的连续作业)。

⑶、检查基坑四周边地面排水措施,防止雨水和人工用水的入渗引起边坡坍塌。

⑷、土方开挖质量控制

1) 土方开挖前先复测基坑开挖边线、水准基点、变形观测点。

2) 降水4~5天后检查观测水位,当水位降至基底1.0m以下,允许土方开挖施工。

3)要求土方开挖与土钉墙施工按专家论证批准的专项方案要求自上而下分段分层进行,每层不超过2m,上层土钉注浆体及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允许开挖下层土方及下层土钉的施工。

4)要求机械开挖预留300mm厚土层,预留土层必须人工挖除。

5)在基坑周边设置水平监测点,每周定期对边坡及周围建筑进行沉降观测,防止出现坍塌。

⑸、土钉墙施工质量控制

1)检查开挖工作面,边坡修整是否符合方案要求,是否埋设喷射混凝土厚度控制标志;

2)检查土钉孔的距离、直径及角度;

3)核查水泥、钢筋、砂石合格证并见证做复检,合格后方允许使用;

4)检查土钉制作及钢筋网绑扎情况,土钉必须和面层有效连接,设置Φ12加强钢筋,与土钉主筋焊接连接。坡面混凝土浇筑前钢筋隐蔽验收必须合格;

5)检查搅拌后台水泥浆及C20细石混凝土配比情况,要求严格按配合比通知单上料并进行抽查。

⑹、对降水井打设、土方开挖、土钉制作及安装、面板钢筋网安装、边坡混凝土喷射工序进行巡视检查。随时纠正承包商质量、安全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及时口头要求或召开会议、签发监理通知单解决存在的问题。各工序完成后,要求承包商进行三级自检,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质量验收通知单”,监理工程师收到通知单后,及时对其质量进行检查,确认合格并签认质量验收单后,方允许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⑺、旁站见证混凝土试块留置与土钉抗拔实验和进场的钢筋、水泥、砂石取样送检。发现问题及时口头或签发监理通知单要求承包商整改,整改合格后,检查验收并做好旁站记录和监理日记。

3、事后控制方法及措施

⑴、检查面板混凝土养护情况,终凝2h后要求喷水养护,保证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⑵、检查面板混凝土喷射厚度,其面板混凝土总厚度要求不小于80mm。

⑶、出现下列情况,下达停工指令,及时进行质量和安全控制:

1)施工中出现质量和安全异常情况(如:超挖、坑边裂缝超宽),承包商未采取有效措施或措施不力未能扭转异常情况;

2)工序施工未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合格,擅自隐蔽;

3)未经审查同意,擅自变更设计;

4)使用不合格或擅自使用未经检查认可的钢筋、水泥、砂石;

5)擅自使用未经审查认可的分包商;

6)已发生质量事故,迟迟未按要求进行处理,或已发生质量缺陷,如不停工则质量缺陷将继续发展。

⑷、监督承包商按批准的施工方案对降水井采用封闭围护保护措施、人工清槽措施、边坡面板混凝土采用浇水养护措施、钢筋加工场地搭设防雨棚措施,并对成品保护工作的质量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第3篇:边坡安全监理细则范文

修坡边坡修整之前,需要搭设综合脚手架及施工平台,平台宽度3m。土体边坡修整且机械开挖后,清除边坡上的松土外,需人工修整边坡表面。至于岩石边坡修整应尽量使用机械修整,机械无法修整的高边坡则采用人工修整的方法施工。素喷混凝土(或挂网初喷混凝土)土体部分为,边坡修整好后,应尽快喷射混凝土,覆盖边坡外露土体,防止边坡土体坍塌。当边坡土质较好时,也可不进行素喷混凝土。先进行打锚杆施工,最后一次喷射混凝土成形。当边坡土质较差时,必须先喷底层砼或挂网喷射混凝土,以减少土体的外露时间,初喷砼厚度以3~5cm为宜钻孔(钢筋锚杆)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层条件,定出孔位,做出标记。钻孔作业场地要求平坦、坚实、有排水沟,场地宽度大于4m。钻机就位后,应保持平稳。导杆或钻机立轴杆倾角一致,并在同一轴线上。钻孔用的钻具,选用地质钻机及相应的普通岩芯钻头和管材系列。根据土层条件可选择岩芯钻进,也可选择无岩芯钻进。为了配合跟管钻进,应配备足够数量的长度为0.5~1.0m的短套管。在钻进过程中,应精心操作、精神集中。合理掌握钻进参数,合理掌握钻进速度。防止埋钻、卡钻等各种孔内事故。一旦发生孔内事故,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处理,并备齐必要的事故打捞工具。钻孔完毕后,用清水把孔底沉碴冲洗干净,直至孔口返出清水为止。钢筋锚杆制安本次施工所用φ28、φ25、φ22钢筋为Ⅱ级钢,φ8钢筋为Ⅰ级钢。锚杆制作时,在锚杆每2.00m位置安装一组托架。按设计图纸的直径和长度制作锚杆,锚杆采用焊接且焊接技术必须符合规范要求。锚杆安装时应清除锚杆上的杂物,确保杆身的清洁。钢管锚管注浆使用42.5R早强型普硅水泥,加入适量的外加剂搅拌而成(0.3%的减水剂,0.05%的三乙醇胺和10%的膨胀剂),注浆的强度为M20,水灰比为0.45~0.5。注浆前,应先冲洗锚杆内淤泥,然后安装注浆内管、绑好注浆管头,才能注浆;注浆压力为0.2~0.4MPa,加压时间不少于5~30min。在锚管的灌浆过程必须将管内空气、积水排除干净,以确保锚杆中注浆的饱满。直到灌浆材料固化为止,不得移动(或拔动)锚杆。钢筋锚杆注浆钢筋锚杆采用纯水泥净浆注浆,使用42.5R早强型普硅水泥,注浆的强度等级为M20,水灰比为0.45~0.5。考虑加入适量的速凝剂,以促进早凝和控制泌水。施工期间,按规定现场抽样做注浆标准试件。经标准条件养护后,送市行政监督部门检测。常压注浆采用砂浆泵加压输送至孔底,再由孔底返出孔口。待孔口溢出浆液或排气管停止排气时,才能停止注浆。如发现浆液硬化后不能充满锚固体时,必须进行补浆。挂网钢筋网的直径、间距和构造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Ф8@150×150,加强筋Ф18钢筋菱形网格布置),钢筋网应离边壁约5cm,各层钢筋网采用焊接安装。终喷混凝土前面的工序完成以后,最后喷射混凝土成型,终喷混凝土采用C20强度的商品砼。喷射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的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喷浆管道是否畅通。喷射时,空压机应提供0.4~0.6MPa左右的工作压力。喷射混凝土厚度除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外,还应保证钢筋网和加强筋的保护层厚度。

二、边坡监测

由业主委托第三方监测观测数据应及时进行归纳整理,每周向设计人员、监理现场代表及施工单位及时提交,如接近预警值则随时通报。监测结果的应用监测单位应及时将监测数值通知甲方、监理及设计单位,以便采取必要措施,做到信息化施工及动态设计,以便及时掌握边坡变形发展趋势和准确判断边坡安全性状。边坡监测的控制值本边坡支护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最大水平位移累计不许超过30mm(控制值为0.004H),沉降变形量最大位移不得累计超过30mm(控制值为0.003H)。边坡监测方法位移监测在边坡顶,间隔约10~15m处设置一个垂直位移监测点。位移观测按一级导线测量要求观测,用红外线光电测距仪向坡腰、坡脚监测山坡的水平位移情况。上述监控点必须定期观测,并做好记录,绘制时间与位移的曲线图。沉降监测1)边坡沉降位移观测沿坡顶布置6个沉降监测点,以监测边坡的变形。采用红外线光电测距仪,用三角形闭合环网的方法进行监测。

三、应急抢险措施

第4篇:边坡安全监理细则范文

关键词:深基坑; 基坑防护; 综合利用; 安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也异常迅速。从高层、超高层建筑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及大型地下公共设施等,相关的地下工程越来越多,涌现出了大量的深基坑工程,促进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全面发展。各地在深基坑开挖和支护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也是不断涌现。但是,现在的城市面临的是建筑间距越来越小,有的基坑边缘距原有建筑仅十几米、甚至几米,给基础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给周边环境带来极大威胁,也相应地增加了施工费用和施工工期。

在建筑基坑施工时,为确保施工安全,防止塌方事故发生,必须对开挖的建筑基坑采取支护措施。原来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理论、运算公式、设计原则、施工工艺等,已不符合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结构的实际情况,导致一些基坑工程出现事故,造成巨大的损失。建筑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坑类型、开挖深度、降(排)水条件、周边环境对基坑侧壁位移的要求,基坑周边荷载、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真正能做到设计合理、精心施工、安全经济。

基坑开挖的施工工艺一般有两种:放坡开挖和在支护体系下开挖。放坡开挖既简单又经济,施工周期又短,一般在条件具备时应优先选用。但目前深基坑工程大多是在市区修建,基坑较深且场地狭小,不完全具备放坡开挖条件,通常会均采用有支护开挖。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与现场边界条件,有支护开挖时基坑工程的支护形式很多,常用的有:挡土板支护、砖砌挡土墙、水泥土围护结构、钢板桩、人工挖孔桩、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及土钉支护等。从施工简便及结构设计方面考虑,对一个基坑一般采用一种基坑支护形式;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时候也会有多种支护同时运用于一个基坑的情况。以焦作市石化小区5楼高层住宅工程基坑设计为例,探讨多种支护型式在同一基坑中的运用。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施工场地狭小,而且地下室一层,挖深为6.0-6.5m,东边是已建的六层住宅楼和临时围墙,距离为3 m,南侧无任何建筑物和异常情况,西侧坑壁距过去的排水沟较近,北边距围墙仅有2.0m的距离。三面基坑按正常施工要求的放坡开挖均受到了一定限制,必须采用经济适用的基坑支护方案和施工质量,才能确保施工安全,降低费用。

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2.1 工程地质

本工程所处地形较平坦,地质构造简单。土质主要为粉质粘土。

2.2 水文地质

本区段的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其余地层均可视为相对隔水层。且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方案选择

3.1南侧无任何建筑物和异常情况,所以基坑支护方法采取放坡开挖,排水采取明沟排水,由于处于雨季施工,为预防土坡壁被雨水冲刷,可在土坡壁上喷20mm厚砂浆。为确保边坡安全对此进行验算。

3.1.1边坡相关数据

γ―重度;β― 坡角; Cuu― 土质粘聚力;C1―所需粘聚力;

NS ― 稳定因数;φuu― 内摩擦角;K―稳定安全系数(Cuu /C1)。

3.1.2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查得本工程基坑坡根处于粉质粘土3土层,则γ=17.7;φuu=24.9;Cuu=25.6。根据本工程节点参数可以看出基坑距自然地坪高差为6.13m,放坡宽度拟定为1.8m,坡角为730,对坡角最大节点进行验算即可,根据泰勒法(见附表)表可以查得:

NS=8.9

C1=γ*H/ NS = 17.7×6.13÷8.9 =12.2

K=Cuu /C1= 25.6÷7.84 = 2.1

3.1.3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第3.2.1条规定,本工程边坡属于三级边坡;根据第5.3.1可查得最小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为1.25。

K1=3.27 > K4=2.42 > K6=2.1> 1.25

经验算,本工程南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最小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因此本工程南侧采取的边坡放坡稳定。

3.2 护坡桩加固

东边是已建的六层住宅楼和临时围墙,距离为3 m,建筑物侧压力很大,经过认真研究,决定采用开挖方便、护壁受力较好的圆形人工挖孔桩护坡。为满足基坑止水要求,相邻桩的桩芯相切布置。护坡桩由基础桩基公司根据受力计算后,确定按照灌注桩施工方案进行。桩基施工完毕后,开挖桩头,按照钢筋锚固和标高要求将桩头多余部分混凝土截除,由专业的桩基检测公司对桩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在桩顶设冠梁400*500 mm,配筋上下各4根HRB400直径20 mm钢筋,箍筋为φ8@200,桩距为1000 mm。桩身采用间隔施工,间距@3000mm。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80%时,方可开挖新基坑。

喷浆加网护坡

3.3.1 北边距围墙仅有2.0m的距离,基坑土质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可以满足要求,但墙外有一小区通行道路,长期有活荷载变化,为了确保活荷载造成土质松动,可以采取加固坑壁的方法加以解决,所以采用喷浆加网护坡即可满足

3.3.2 施工工艺:根据图纸要求进行定位放线,确定位置后留出相应的工作面,撒白石灰定位进行土方开挖,先用机械进行大开挖。 然后人工修坡,并随即清理虚土。 架设钢板网:先将锚筋打入坑壁,固定钢板网。 喷细石混凝土护坡:分段分层,从下往上进行喷射细石混凝土。施工位移监测:在需支护坑体每边设位移、沉降观测点各二个。支护监测是支护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可随时掌握基坑周边环境的变化,以及支护土体的稳定状态、安全程度和支护效果,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信息,通过信息反馈体系,可及时修改支护参数、改善施工工艺、预防事故发生。养护:喷射细石混凝土2小时后进行喷水养护。钢板网离坑壁距离为2.5mm处,坡顶钢板网连续弯折;也可以在喷射一层混凝土后再固定钢板网。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进行下步喷射。喷水养护的间隔时间以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为宜。

4砖砌挡土墙

西侧坑壁距过去的排水沟较近,且排水沟仍有污水排放,在施工中沟壁已破坏,有污水流出,虽已进行了处理,设置了检查井,但是沟下土质已出现松动现象。为确保施工中不出现意外事故。研究挡土墙砌至检查井标高,在此处加筋浇筑混凝土垫层并采用增加扶墙壁的方法,防止了污水向回填土内渗水使挡土墙倾斜。

5 结语

第5篇:边坡安全监理细则范文

【关健词】基坑土方开挖;边坡支护;排水布置;施工要点;施工监测

1 工程概况

某小高层商住楼工程位于宁波市非闹市地带,该工程设计为地上12 层,地下2 层,有15 幢塔楼,总建筑面积约8.43 万,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抗震等级为3 级,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基坑宽约110m,长约210m,基坑周长约650 m,基坑面积约15470。场地地势起伏较大,地面高程18.9m~23.0m,相对高差9m。由于承台顶标高-8.3m,承台底标高-9.6m,桩顶标高-9.5m,为了减少桩间土方量以便开挖和控制送桩深度,确定土方开挖至-8.7m,基坑开挖深度平均为2.34m~5.3m,总土方量约4 万m3,边坡支护方式因边坡情况而定。

2 工程场地条件

2.1 地质及水文条件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内土层分布自上而下分别为:①人工填土层,厚0.4~4.9m;②坡洪积层,厚1.7~7.8m;③-1 淤泥层,厚0.8~4.3m;③-2 粉质粘土层,厚1.2~2.8m;③-3 粉砂层,厚1.0~2.2m;③-4淤泥层,厚1.8m;④-1 可塑状粉质粘土层,厚1.2~7.1m;④-2 硬塑状粉质粘土层,厚2.2~13.1m;⑤-1全风化岩:厚1.7~9.0m;⑤-2 强风化岩,厚1.7~18.6m;⑤-3 中风化岩,厚0.5~6.0m;⑤-4 微风化岩,厚0.88~5.35m。地下水位埋深0.9~7.6m,水位变化主要受气象影响,主要接受降雨及含水砂层侧向补给。综合评定土质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属Ⅱ类。

2.2 周边环境

本工程东侧相距 6m为某 12层商住小区楼群;南、西侧紧邻市政规划路,道路下埋设有各种管线;北侧相距 20m为拟建建筑工地,东北角相距15m 为另一个12 层商住小区楼群,基坑总平面如图1 所示。

图1 基坑总平面图

3 基坑土方开挖和边坡支护方法

3.1 土方开挖重点与难点

土方开挖的重点是以快速、安全、简单和有利于边坡支护为原则,精心安排开挖和土石方外运路线,确保满足地下室施工场地和安全的要求。其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 开挖坡度控制:根据开挖的实际情况,对土质差的部位采用1:1 的坡度开挖,土质较好的部位可根据现场情况作适当调整。对于高差较大的部位,由自然地面到-8.7m 的预定开挖标高,高差在4m 内的一次开挖到位,高差大于4m 的若场地条件许可,先用挖土机平整,将高差减至4m 以内,再放坡和一次性开挖到位,没有场地条件的在中部平整出1.2m宽的马道,再二次开挖到位。

3.1.2 基坑排水布置:由于基坑西侧和南、北两端地下水较多且地表积水和外部水渗入,极易出现边坡塌方,故土方开挖时采用边开挖边支护,分台阶进行,台阶高度按支护锚杆的高度确定,且边坡支护和基坑内排水沟修筑同时进行,保证边坡稳定和施工安全可靠。

3.1.3 开挖线路控制:结合该场地岩土地质和现场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土方开挖采用大开挖形式,分别从东北角和东南角向西开挖。同时施工场地周边准备好木桩、砂包、土工布、抽水泵机等材料和工具,挖出工作面后随即进行护坡处理。

3.2 基坑边坡支护方法

3.2.1 边坡支护原则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场地条件允许下尽量放坡开挖,局部无大放坡条件的以最有利边坡稳定的坡度开挖后采用喷锚网支护。放坡开挖后,为避免坡面土体长期外露受雨水冲刷和风化,导致边坡滑塌,在放坡开挖修坡后,采用挂网喷浆方式保护边坡土体不受扰动,确保基础施工安全。具体原则如下:

(1)为保证边坡稳定,采取边开挖边支护的方法及时对坡面进行处理,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安全可靠;(2)应避免因基坑周围土体变形和降水不当,造成边坡及邻近建筑、道路、管线不均匀沉降;(3)边坡支护形式尽量简单可靠,便于施工操作;(4)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尽量放坡开挖,以最有利的坡度降低支护成本。

3.2.2 边坡支护方法

根据以上原则、工程地质和现场踏勘情况,开挖土质强度低、基坑内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受地下水影响大,经几种方案的分析比较和细致验算,确定采取多种支护形式相结合的综合处理办法,即根据不同的边坡条件,在不同的部位灵活采用不同的支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东面局部和南面边坡(1-1、5-5 剖面):因南面开挖深度仅约2.6m,直接采用喷锚网支护;东南角靠近小区楼群处放坡场地有限且开挖深度约为5.3m,但该处边坡土质为原状土且较稳定,以开挖深度中部设马道消除大高差,直接采用喷锚网支护边坡(如图2);

(2)西面边坡(2-2 剖面):场地条件充足,且开挖深度仅2.34~2.65m,以1:1 放坡开挖,对边坡面采用挂网喷浆支护方式(如图3);

(3)北面及东面大部边坡(3-3、4-4 剖面):场地条件允许,但开挖深度较深,为2.44~5.0m,采取木排桩和砂包支护坡脚、坡面喷锚网支护。

4 基坑排水布置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场地北面和东北角地下水较多,且有场外积水涌入现象,又因场地地势为北高南低,故采用基坑内外两套系统自北向南导流降水,避免场地外积水涌入基坑和地下水浸泡基坑土体。

图2锚网支护边坡剖面图

图3砂浆素喷支护剖面大样图

4.1 基坑外排水系统

采用Φ800 水泥涵管通过砂井相连接埋于地下,便于地面行车和施工场地布置,作永久使用,为避免涵管堵塞,沿线路设置一定数量的砖砌砂井沉淀砂石,并派专人定期清理,以保证排水系统畅通。

4.2 基坑内排水系统

采用临时排水明沟,在地下室施工后回填,沿线路设置一定数量内宽1300、高1500 的集水井进行沉砂积水,同时在各集水井处可采用抽水泵将积水抽至基坑外排水系统相应的砂井中,由外排水系统排至场地,为桩基础和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提供可靠的场地条件。

5 基坑边坡支护技术及施工要点

5.1 喷锚网支护

施工流程为:制锚机械开挖修坡凿孔、打入锚杆、注浆挂网筋并与锚头绑扎牢靠喷射混凝土开挖下层土。

5.1.1 土方开挖及护坡:基坑开挖和修坡处理分步分层进行,开挖深度主要取决于暴露坡面的直立能力。为了便于进行喷锚网施工,每层挖深在1.5~2m范围内不允许超深开挖。边坡开挖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支护土层的扰动,在条件允许范围内以最有利于边坡稳定的坡度放坡开挖,严格按规定要求修坡。对于北面边坡,因开挖深度较高且地下水很多,坡底基本为泥水和淤泥,除了尽量排水,需用木排桩稳住坡脚土体,用砂包垫底和护脚。

5.1.2 锚杆施工:a.根据地质情况采用人工或钻机钻孔,按设计孔位准确放线,再根据孔长、孔径和孔的俯角要求进行凿孔;b.按照设计规定的锚杆长度、直径,加工出合格锚杆,再采用居中支架辅助将锚杆安放入孔的中心位置,留出10cm 端头供挂网固定,采用Φ10 圆钢与锚杆弯头衔接而形成整体;c.采用不低于0.4MPa 的压力将1:1 水泥砂浆注入锚杆孔内,砂浆内添加膨胀剂及早强减水剂,采用由里向外注浆,将管插至距孔底0.5m 处,为防止砂浆外溢,须在孔口绑扎止浆布袋。

5.1.3 挂网施工:锚杆施工后迅速在边坡面上铺上 1层Φ 8、50×50 钢丝网, 在坡顶上返1.5m 并用砂包压顶,将锚杆端头弯钩勾住铁丝网并绑扎牢固,网片之间搭接也应绑扎牢靠,同时以纵横3.0m 间距布设Φ50 的PVC 管作为边坡导水管。

5.1.4 喷浆施工:喷射80mm 厚1∶2 水泥砂浆,借助喷射机将拌合料通过管道高速喷射到边坡受喷面上,凝结后与钢筋网形成薄壁钢筋混凝土板墙。喷射砂浆时喷枪与受喷面距离宜保持在1~2m。

5.2 挂网喷浆支护

由于西面边坡坡度较缓,坡面相对较稳定,经开挖后初步压实,其承载力有一定提高,加之坡顶未堆积重物或过往车辆,采取挂网喷浆支护方式是可行和最经济的。

5.2.1 土方开挖及护坡:西面边坡土质较松软且场地条件允许,采用1∶1 的坡比进行土方开挖和修坡处理。因坡底地下水较多, 易使坡底土质浸泡松软坍塌, 故在土方开挖后在坡底用挖土机臂力摁下成排松木桩护坡脚,同时用备好的砂包由坡底堆砌起来,稳住坡脚。

5.2.2 挂网施工:在坡面上铺上1 层Φ8、50×50 钢丝网,坡顶返边1.5m,砂包压顶,坡面以纵横间距3.0m 预埋Φ50 的PVC 排水导管。

5.2.3 喷浆施工:与喷锚网支护相同,在坡顶处内返 2m锚住,砂包压顶。

6 基坑支护施工监测

施工监测是对基坑边坡支护技术可靠性的监控,根据现场情况,重点监测基坑东北角和东南角靠近住宅小区边坡及南面、西面临近边坡的市政道路及地下管线。通过监测可随时掌握基坑周边建筑物、市政道路、管线和支护边坡土体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支护效果,以便及时变更支护方案和改善工艺,预防事故发生,确保施工及边坡安全可靠。

6.1 基坑监测项目

6.1.1 边坡稳定性:沿边坡坡顶每隔 50m设置 2个锚杆监测点和坡面裂缝监测点, 在桩基础施工期间采取每天测取 2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在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则每周测 2组数据进行监测,确定其安全可靠程度;

6.1.2 监测东南侧及东北角各12 层小区楼群靠近基坑楼号的沉降量情况,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其对楼群的影响程度;

6.1.3 监测南面及西面市政道路路面的开裂、沉降以及地下管线的异常情况,通过监测确保市政道路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和稳定。

6.2 监测结果和技术应用效果

自2009 年10月底完成基础土方开挖和边坡支护施工至桩基础和2 层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完毕,直到2010 年5月完成基坑土方回填,经过了雨季和繁杂施工的考验,未发现任何因基坑边坡不稳而造成的事故,各监测点所获取的数据均在控制范围内。

6.2.1 基坑边坡支护综合处理技术效果良好,边坡支护坡面出现几处裂缝,但未出现土体和地下水外涌,且裂缝稳定无扩展趋势;

6.2.2 基坑场地周边环境稳定,东南侧及东北角靠近基坑楼群无倾斜、裂缝和沉降,西、南侧市政规划路和地下管线未出现异常;

6.2.3 边开挖边支护综合处理技术,稳定可靠,缩短了工期,减少了投资成本,经济效益明显。

7 结束语

本工程土方开挖和基坑边坡支护施工中,经过综合考虑和多方论证并经实践证明,采用多种支护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基坑边坡的方法是可行的,不仅能够保证基坑边皮稳定及周边建筑物安全,还能达到降低投资成本,缩短工期,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事实说明,只要在施工中做到事前充分考虑和综合分析,灵活运用专业知识技能,事中严格控制把关,注重落实,确保方案和技术措施行之有效,就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GB 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第6篇:边坡安全监理细则范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边坡开挖;支护技术

1前言

边坡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有永久性边坡和临时性边坡。例如隧洞、坝肩和枢纽区公路等属于永久边坡,而枢纽区建筑物开挖形成的边坡则属于临时边坡。边坡的开挖与支护影响着工程的安全、进度与投资,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2边坡开挖与支护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边坡开挖与支护技术的成功应用大大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集渣环节,同时,缩短了施工工期,减少了施工成本,确保了整个工程的安全和顺利完成。例如,浅层支护技术使得工程在后期的投入使用中排水孔能够进行长期排水,极大地缓解了山体水体的压力,避免了边坡的破坏。深基坑支护技术既确保了整个基坑的安全,又减少了挖土量,节约了工期和成本。总的来说,边坡开挖与支护技术即确保了工程施工的安全,缩短了工期,又减少了施工成本。

3边坡开挖和支护施工流程

3.1土质边坡的开挖方法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土质边坡开挖需要操作人员按照从上到下的施工顺序进行开挖与施工。操作人员在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合理对削坡层的厚度进行控制;其次,在进行削坡施工时,操作人员使用反铲挖掘机进行施工;最后,为确保施工质量,操作人员通常采用边削坡边修坡的方法进行施工。操作人员还应掌握专业的施工知识,具备相应的施工技术能力。在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还应做好上下坡的道路铺设,经常检查、维护,从而提高开挖施工效率。

3.2岩质边坡的开挖方法

针对岩质边坡,操作人员可以选用钻爆法自上而下进行开挖,此方法既能确保开挖的质量,又能加快工程进度。在进行具体的操作时,通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开挖施工:

3.2.1逐层爆破开挖

在进行岩质边坡开挖施工时,操作人员可按照工程规定、要求选用梯段爆破法施工。选用此种方法进行开挖施工时,需要操作人员合理控制其高度。由于岩质边坡的坡面相对较薄,开挖的切角较小,这就要求操作人员能够对边坡的切角实施合理的控制,从而保证边坡开挖的质量。

3.2.2台阶式分层爆破开挖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因为施工机械的操作范围通常比较大,所以必然会极大的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同时还可能会对边坡支护造成困难,从而引起开挖体的滑移。所以,施工时选用台阶式分层爆破的方法进行施工,这样既确保了工程施工的安全,又保证了周围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3边坡支护施工技术

3.3.1浅层支护施工技术

边坡浅层支护方法主要包括布置排水孔、布设锚杆束和喷混凝土等。为了避免山体中的水压力给边坡造成过大的损害,边坡支护施工时需要考虑到排水时间过长的问题。因此,边坡浅层支护施工时普遍布置经久耐用的排水孔。经久耐用的排水孔在喷混凝土或贴坡混凝土区域中的广泛应用,对减轻山体内部的水压产生了很大的帮助。布设锚杆束是边坡支护施工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施工时,通常采用钻机进行锚杆束钻孔,钻机主要有全液压式和XZ-30两种类型。其中,全液压钻机采用的造孔技术更多地应用于开挖形成的施工台面,其具有高速、优质效率和安全可靠等优点,更适合用于钻孔施工。当完成排架搭设工作以后,可以选择应用XZ-30钻机对边坡上部的孔位进行钻孔施工。安装锚杆束时,需要使用先注浆后插杆的方法对岩层相对比较完整的地方进行施工,而针对一些岩层容易塌孔、较破碎的部位则需要选用先插杆后注浆的方法进行施工,以此达到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在进行布设锚杆束的同时,XZ-30型钻机还可用于边坡排架上的排水孔钻孔。施工时,须安排工人及时进行清孔,等进行到富水层后及时安装滤管。喷混凝土也是浅层支护常用的施工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对已开挖到位的边坡建基面进行强化封闭,从而减少建基面基岩因为受到风吹日晒而进一步风化的机会。施工时,采用干喷法喷混凝土的施工工序,利用运浆料系统把混凝土运到施工地点,保证了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

3.3.2深层支护施工技术

深层支护是水利水电工程边坡支护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工程中通常使用轻型锚固钻机对锚索进行钻孔,例如全液压锚固钻机,然后利用GPS导向仪控制锚索钻孔的斜度,同时需要仔细检查及时对其进行纠正和测量。深层支护灌浆施工通常选用3SNS高压灌浆泵,使用溜槽入仓锚墩混凝土,需要锚墩混凝土凝结并且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锚索张拉,控制初期的张拉力值,此值应该是设计值的90%,需用专用的设备对单根钢绞线进行对称循环张拉,以此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补偿张拉,最后利用锚索封锚;对施工地质条件比较差的地方进行深层支护,应该选用灌浆的方法对其进行固壁,并且使用钢绞线绑扎牢固,以此保证钢管导向帽连接的稳固,预防在下锚过程中使锚索体倾斜或整体扭转而受到损坏。

4边坡开挖的物探分析和监测

4.1物探分析

在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开挖与支护施工中,物探分析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任何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前都应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才能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物探检测和分析在改进施工工艺的同时,还优化开挖技术参数,进而提高边坡开挖的质量。

4.2监测分为爆破振动监测和边坡安全监测

其中,爆破振动监测主要根据衰减规律的经验公式,指导控制边坡开挖施工的爆破振动情况;边坡安全监测是将临时性与永久性进行结合,对开挖边坡内部变形情况进行断面布置的监测。两种监测方式对边坡施工质量的提高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结语

边坡开挖与支护技术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工期、成本控制都是非常重要的。复杂多变的地质、地形状况使得边坡开挖与支护成为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难点,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提高边坡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水平。

作者:朱连伟 单位:浙江广川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殷杰.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水工设计方案对比研究[J].科技资讯,2010(24).

第7篇:边坡安全监理细则范文

论文摘要:高危边坡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设计过程,开挖后的边坡由于地质条件、岩层结构变化需要不断优化设计。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地质边界条件及时反馈信息,做到设计与施工同步,达到设计需要的治理效果,结合实例阐述了信息施工与动态设计的意义及重要性。

0引言

合肥望江西路大蜀山野生动物园边坡治理工程,由安徽宏泰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设计,中建七局二公司负责施工,合肥市康达监理公司监理。大蜀山边坡是望江西路及合肥市市政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最大的边坡,施工条件恶劣,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紧密合作,积极采用信息施工法,及时反馈到设计单位,及时调整施工设计方案。确保了野生动物园大门的安全。

1工程概况

1. 1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

望江西路大蜀山野生动物园边坡原地形为一南北向山梁,北高南低,最大高差15. 81 m。属大蜀山山前坡地,第四纪由冲洪积一冲坡积碎石土及白翌系红色细粉砂岩构成。

该段表层土中有少量上层滞水,砂岩风化岩中有少量空隙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

1. 2治理工程设计方案

为了控制滑坡及边坡变形,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坏,做到一劳永逸,确保结构安全。

根据其工程地质条件,滑坡形成原因和稳定性分析及边坡特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工程实施的可行性进行方案比选。

I号方案:抗滑桩与锚杆框格方案。12根2 mX3m抗滑桩,桩间距5. 0 m,框格梁8片,竖肋及横梁尺寸0.8 mX1.0 m,地基梁带基桩,坡面挂网客土喷播。

2号方案:预应力锚索与锚杆框格方案。共设置33根7 X X15. 24锚索,间距4^-8 m一根,上下近4m,设三排,框格梁8片,竖肋。8 mX1.0 m,横系梁0. 4 m X 0. 3 m,地基梁带基桩,坡面挂网客土喷播。

通过比较选用n号方案。

2信息施工与动态设计的意义

2. 1信息施工

信息施工是指依据施工反馈的地质信息和监测数据,对地质结论、设计参数进行验证,对施工安全性进行判断,并及时修正施工方案,然后再按照新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换句话说,就是将设计、施工、监测、信息反馈等融为一体的现代化施工方法,是动态设计法的延伸和需要,也是一种客观的实事求是工作方法。

对于地质情况复杂、稳定性差的边坡工程,在施工期间要求有足够的安全稳定,信息施工法建立的信息反馈机制有利于控制施工安全、完善设计。

信息施工法的基本原则,应贯穿于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现场管理的全过程,施工中不断将现场水文地质变化情况反馈到设计和施工单位,用以调整设计与施工参数,指导设计与施工。

文献规定,对于岩质边坡,岩体类别为I(新N)或11(新V)类,边坡高度(30 m,破坏结果很严重的,其安全等级为一级。一级边坡施工应采用信息施工法。本工程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积累和掌握了大量施工信息,为动态设计指导以指导施工提供了有力基础。

2. 2动态设计

动态设计是指根据信息施工法和施工勘察反馈的资料,对地质结论、设计参数及设计方案进行再验证,如确认原设计条件有较大变化,及时补充、修改原设计的设计方法。

动态设计是边坡支护设计的基本原则,当地质勘察参数难以准确确定、设计理论和方法带有经验性和类比性时,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施工中反馈的信息和监控资料完善设计,是一种客观求实、准确安全的设计方法。它可以达到避免勘察结论失误、确保工程安全与设计合理、确保工程安全施工、有利于积累工程经验等效果。

滑坡治理工程是一专业技术性很强的特种岩土工程,涉及到多种工艺的不同施工方法,大多为隐蔽工程施工;工程接触的地质情况变化差异大,“一刀切”式的照图施工往往不能达到对滑坡体的最优加固治理效果。惟有采用信息施工法,收集大量不同的施工信息,设计单位利用它们进行综合的设计方案调整,再用以指导施工。它是实践与理论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具体体现。

滑坡治理工程是一个动态过程。文献规定:一级边坡施工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必要时对原设计做校核、修改和补充。

本工程正是基于动态设计法的基本原则,及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正。

3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具体应用

合肥市大蜀山野生动物园滑坡治理工程治理难度较大、工序繁多、工艺复杂。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与要求,所反映的施工信息也不尽相同。

因此信息反馈十分重要,能及时调整设计方案,有利于指导工程施工。

(1) 46 km+72 m-47 km+00 m段挡墙原设计基础深度1. 9 m,开挖后发现基底全部为淤泥土,基底承载力不足,经现场调查情况后决定:增加挖基深度,局部滑塌段增加浆砌片石回填数量,保证了挡墙结构的安全。

(2) 47 km-60 m-47 km-84 m段原设计框格锚杆高仅8 m,开挖后,发现边坡上部近6 m为腐植土,雨水冲刷易滑塌,经研究决定:增加锚杆框格高度,加密地基梁基桩,延长坡顶承压梁长度,确保了边坡的稳定。

(3) 48 km十40 m-48 km十88. 5 m段原设计锚索(杆)框格,坡顶设置锚索,坡中部设4 m长锚杆,坡脚设置地基梁。施工期间,强台风影响雨水集中,多次强降雨造成边坡滑塌十分严重,危及动物园大门的安全,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多次现场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到现场出谋划策,制定了临时加固方案:打杉木桩、钢板桩,用袋装土回填坡脚,用水泥土回填山体,分层加铺土工格栅网等。确定了永久加固方案,调整锚索设置位置,加密锚索、加长锚杆、加大肋梁截面尺寸,设置地基梁抗滑墩,对地表局部注浆等措施,基本稳固了山体,达到了保护动物园大门安全的目的。

(4) 49 km-00 m-49 km-32 m段原设计为锚杆框格,由于地层条件十分恶劣,地下水集中,多处管线干扰等造成施工十分艰难。根据现状决定:取消该段锚杆框格,改为基础混凝土,前墙为台阶式挡土墙,背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既保证了该段美观,又降低了施工难度,该段处理后效果十分良好。

第8篇:边坡安全监理细则范文

关键词 山区高速公路 勘察 设计 施工 运营 工程地质条件 地质病害

1 概述

由于国民 经济 的发展和路网完善的需求,高速公路逐步进入山区。高速公路由于其线形指标高,工程艰巨,投资巨大,对 自然 环境的破坏也非常严重。随着环境保护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对于山区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山区公路环境载体主要是自然环境,也是地质环境。山区一般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的要切坡、填沟、打洞(隧道),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处理不好还会诱发和加剧各种地质灾害,增加公路建设投资, 影响 工期,甚至给运营阶段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山区高速公路的环保主要是地质环境的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防治。

要建设一条兼顾 交通 、环保、生态等方面要求的高标准的山区高速公路,应该重视和加强地质工作。地质工作应贯穿于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全过程。对地质现象和 规律 的认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的,根据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 方法 和手段。

2 勘察设计阶段

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山区高速公路在自然地质环境中穿行,并对地质环境进行改造,应该认识地质规律,尊重地质规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质因素,遵循地质原则,从源头上尽量减少山区高速公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为施工和运营提供良好的条件。

2.1工可阶段——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

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质现象的制约,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有滑坡、泥石流、岩崩、岩溶、岩堆(坡积层)、软弱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冻土、水害、采空区以及强震区(高地应力)等。本阶段应尽可能详细地收集区域构造地质、岩石地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的资料,利用遥感资料(卫片和航片),编制中比例尺(1:5万或1:10万)工程地质图和地质灾害(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图上标注大的地质构造(主要是断层)、重大的地质病害体,分析区域性的地质灾害发生条件,进行初步的地质灾害评估,配合路线方案设计,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和重点路段的调查,反复对比,优选出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地质灾害最少、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的路线走廊带,真正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对于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泥沼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

2.2初设阶段——突出重大地质病害对路线方案的制约

确定路线方案前应对沿线地质构造带、断层、岩石的层理情况、地质病害的分布及范围等,通过对遥感地质判释资料以及不同勘测阶段的勘探、调查资料的分析, 研究 路线通过方案并不断优化。对地质较为复杂地段还应注意在设线后诱发并加剧地质病害的可能性,谨慎的确定路线的线位和采取的工程措施。地质技术人员应配合路线设计师作好地质咨询工作,可以沿初步拟定的路线线位,进行全线踏勘,对重点工点进行地质调查,得出初拟线位沿线的基本工程地质情况,评估路线方案的可行性,发现重大不良地质地段或预测工后会出现难以治理的地质病害的路段要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尽快调整路线线位。基本确定路线方案后,及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并进行大比例尺(1:1万)的地质遥感解译及地质灾害调查和工程地质调绘工作,编制1:1万工程地质图和路线区域地质病害现状图。图件的重点是地质灾害和重要工点的工程地质条件,要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不可以拿1:5万地质图放大。现在委托地质部门做的图件,有些不能称为工程地质图,只能称为基本地质图(工程地质分区太笼统、工程地质条件的论述太简略)。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不能够代替1:1万工程地质图的编制,但二者可结合进行,以节约时间和经费。

很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由于植被覆盖、后期人工改造以及观察角度和范围有限等原因,在现场难以判断。通过遥感资料(如航片)可以从宏观上观察全貌,合理的解译,有利于对此类不良地质体的正确认识。

当工作中发现仍有重大的地质病害存在或有潜在的重大地质病害时,必须及时调整线位。对于重大的地质病害应尽量绕避,实在无法绕避的要考虑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可靠性,尽量在路线的平纵面优化上下功夫(采用分离式路基、用桥隧构造物通过、从滑坡体上部通过、半路半桥等),避免高填深挖,以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提高工程措施的可靠性和安全度。对地质病害应以防为主,以治为辅,能避当避,即使增加工程造价也是值得的。

以安徽省徽杭高速公路为例,该路全长约80km,有四分之三路段位于山区,由于勘测时间较早,对山区高速公路特点认识不足,以投资为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有一半左右的路段基本沿区域性的三阳断裂带布设。受构造 影响 ,岩体风化破碎严重,并且沿线分布有雄村滑坡、朱村滑坡等规模较大的不良地质体。施工开挖后,出现大量的不稳定边坡,甚至诱发了部分滑坡。对于部分地质病害路段及时调整线位,进行了避让,而更多的病害段只能采取治理措施,结果造价大幅攀升,严重影响了工期,并且治理效果也难以预测。

必要时应增加技术设计阶段,对重大地质病害路段进行深入勘察,确定路线可行性。

2.3施工图设计阶段——详查工点地质条件除了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之外,还要贯彻综合设计原则,在路线设计的各个阶段,对工程地质条件要有充分的了解,保证路线方案的 科学 性。对地质资料要充分利用,桥位、隧道、路线各有一套地质资料,但彼此经常脱节。比如当桥隧相连时,隧道勘察发现有不良地质现象,桥梁设计人员却不知道,还把桥台置于其上。因此加强各专业之间的交流沟通,互相 学习 。从事路线、隧道、桥梁设计的人员要尽量多地掌握一些基本的地质知识,以有利于对地质资料的合理使用。

3 施工阶段——遵循信息化施工、补充勘察、动态设计原则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勘察周期的制约,有些复杂场地(岩溶、破碎带、岩性纵横向差异大的地区)或地形困难场地(陡坡、鱼塘等)在设计阶段难以布置充分的勘察工作量,无法查清场地详细工程地质条件。在施工期间,可以进行补充勘察,如对岩溶发育区或岩性差异大的场地逐桩钻探,对原进场困难场地通过施工便道进场钻探。施工中发现新的地质 问题 也要补充勘察。应该把施工期间的勘察工作视作设计期间勘察工作的重要补充。

另外本阶段应遵循信息化施工(施工中监测)、动态设计的原则。隧道的超前预报、边坡的动态监测都是施工阶段必须要进行的工作。施工单位一定要配备过硬的地质技术人员,及时发现问题,不要等到地质病害已经发生才去治理,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发现边坡、隧道等有失稳的趋势之后要立即反馈业主和设计单位,并及时采取合适的加固措施,避免边坡、隧洞大面积失稳。应该认识到,设计阶段的勘察工作对地质现象和地质 规律 的认识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据此进行的设计只能称为预设计。在边坡或隧道断面开挖以后,很多问题才会发现,此时应有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对照原有的勘察设计方案,发现新的问题之后通过合理工序及时调整设计方案。等到问题已经发生才去采取措施,既多花了钱,又耽误了工期。

目前 施工单位的岩土工程技术人员也是极为缺乏的,有时由于不合理的施工 方法 导致或加剧了地质病害的发生和 发展 (如在破碎岩体上放大炮、自下而上开挖边坡等)

施工期间的岩土工程监理工作目前还较为薄弱的,有丰富 理论 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岩土监理工程师极为缺乏,使施工期间的地质病害预防工作远远达不到要求。

4 运营阶段——加强敏感点监测

山区高速公路运营期间也要高度重视地质工作。因为有些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力释放或边坡的蠕变有些需要长达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一次性治理有时并不能保证长治久安。因此对于一些在施工中出现病害的路段或重要工点要建立数据库,进行变形、位移和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定期巡查,建立防灾和预警系统,在雨季或洪水季节要加强对敏感点的监测。通过长期观测记录,还可以更深入的认识地质 规律 , 分析 地质病害的发生发展机理,预测发展趋势,发现有不利的趋势要及时采取措施。

5 山区公路建设地质工作中存在的 问题

5.1前期阶段

工可阶段对地质工作不够重视,地质遥感工作不做或精度不够,不能够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导致选定的路线走廊带中地质病害多,处理难度大,给后期工作带来极大难度。

初步设计阶段,由于路线方案调整较大,而工期紧张,因此很多勘察工作量作废,路线地质精度不够,部分工点缺少地质资料,给设计工作带来隐患,也使得施工图设计阶段路线方案有时发生较大调整。目前的山区公路工程勘察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由于现在很多项目的勘察设计工期都非常紧张,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尽可能高的勘察精度,的确是一个难题。为抢时间,现在地质勘察工作很大一部分外委出去,全线人员设备上了很多,但在施工中仍会暴露出很多地质问题。这一方面是由于地质现象的隐蔽性和地质 科学 的复杂性,难以全面深入地认识地质现象,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从事岩土工程的技术人员本身能力有限所致。岩土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经验学科,技术人员的经验非常重要。外委的勘察单位一定要过硬,对于其提供的地质资料要进行审核,去伪存真,对于不能够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坚决返工。在其外业和内业阶段要进行监督,多沟通。外行业的地勘队伍往往对公路工程的特点及公路勘察规范了解不够,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勘察,资料经常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另外由于工期紧,技术准备不足,勘察手段不合理,经常导致勘察深度不足,如隧道勘探未采用双管单动钻进,无法判断RQD,钻探工艺和技术不过硬,岩石取心率低,钻孔水文地质试验数据不足,对边坡勘察无法判断滑动面,无法取得可信的各种力学参数,物探手段与其他勘探手段的互相校核精度不够等,甚至有个别单位编造资料应付设计。所以不仅要看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还要看投入人员技术水平、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如何,拟定的勘察方案是否合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是否科学。在实践中,由于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经常会出现错判、漏判地质病害的现象。因此加强公路岩土工程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是非常紧迫的事情。

5.2施工阶段

地质技术力量薄弱,岩土工程监测和监理不力,施工工序和方法不对,导致地质病害的加剧,甚至诱发地质病害。对工程地质特点认识不足,不能够及时预测和反馈地质病害,只能被动地等待地质病害的发生。

5.3运营阶段

地质工作目前还基本上是空白,无法保证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顺畅。

6 正确认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由于岩土体的组成物质差异,更重要的是在岩土体内部分布有大量的不连续界面,把完整的岩土体分割成许多块体,总体为非均质体,在应力的传递上非常复杂,因此岩土工程属于非线性科学。现有的岩石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均难以准确的描述岩土体实际的力学本构关系。地质灾害的发生除了其本身的因素外,还受到许多外界的因素 影响 ,十分复杂。因此,对于岩土工程的分析 计算 只能是半定量的,在很大程度上受分析者经验的制约。对于已经存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病害,其周界相对清楚,各种勘察设计技术规范较完备,认识起来相对容易。最难的是对于现状稳定的高边坡,预测其人工开挖后的稳定性。对于其地质构造的分析,地质-力学模型的建立,稳定计算分析都十分困难。勘察深度难以保证,稳定性计算方法不够科学,边坡设计时也有其不合理之处,如一般都只给出最终的边坡坡率和边界,各种边坡加固设计也是针对最终边坡的,各种分析计算也是以最终边坡为约束条件的。这样即使地质条件清楚,分析计算合理,设计稳妥,施工严格遵循规范和设计要求,也往往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地质病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未对开挖过程中的各种边坡条件进行分析计算,虽然按最终边坡条件计算是稳定的,但不能够保证任意开挖条件下边坡都是稳定的。因此对于从事边坡设计的岩土工程师而言,应该对于边坡开挖过程中的多种控制性断面稳定性进行计算,提供合理的开挖步骤和各种稳定的开挖断面,并对不稳定的中间边坡提出临时性的工程加固措施,以保证边坡的稳定开挖。

7 展望

技术进步是山区高速公路成功修筑的重要保证。现在采用三维数模,可以很快的得出路线平纵面模型,任意切割纵横断面,发现 问题 之后可以很快的调整线位并重新进行 分析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相信随着3S技术的 发展 ,今后三维数模会和三维地学模型、岩土工程专家分析系统结合起来,对于重要工点通过现场地质工作,建立地质-力学模型,通过专家分析系统,可以任意模拟边坡开挖后的形状及物理力学状态的变化,迅速分析其稳定性,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甚至还可以对边坡等地质病害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会诊,聚集各方面力量以解决问题。

8 结语

山区高速公路的修建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各个环节和部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要加强 学习 ,真正重视问题的严重性。可以说,山区高速公路的修建,岩土工程是关键,地质病害是控制性因素。

参考 文献

[1] JTJ 064-98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北京:人民 交通 出版社,1999

[2] 霍明.建设生态公路考虑的几个问题.见: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 研究 院 公路勘察设计技术论文集.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1-8

第9篇:边坡安全监理细则范文

【关键词】 山地建筑;监理要点;防范

【中图分类号】 TU721.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727-5123(2009)01-041-02

1工程概况

天琴湾三期工程位于深圳市盐田区东部海岸著名的旅游胜地――大梅沙与小梅沙之间的崎头岭上。场地北靠盐坝高速公路,南邻连接大小梅沙的盐梅路,项目用地北高南低,建筑物座北朝南,三面临海,面向大鹏湾海域;山地原始地貌属丘陵地貌,海拔高度34~120m,山坡坡度25~65°,表层植被以杂草灌木为主;场地地层由杂填土、坡积砂质粘性土、残积砾质粘性土及燕山期强风化、中风化和微风化花岗岩组成。

别墅用地依山而建,共设计豪华独立式别墅48栋,一栋会所及直升机停机坪组成,其中48栋别墅均配有独立的宅前路或宅前桥及室内泳池和电梯,是当前国内首席高档次别墅区。别墅总占地面积257161m2,总建筑面积25462m2;场地别墅大多3~4层,因山地地形复杂,其配套工程有桥梁工程、道路挡墙工程、边坡支护工程、水保工程、景观绿化等工程。

2设计形式、工程特点

2.1设计形式。自然景观和天然资源是本项目最大的优势。以不破坏山地原有特征和植被为原则,配合独具特色的规划及建筑、景观设计,利用自然山势高低错落,令生态环境与建筑融为一体,营造一种映在绿丛中的临海高档别墅,为尊贵的客户提供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

别墅建筑结构为框架结构,基础有桩基础、墩基础及天然基础,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框架抗震等级三级,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2工程特点。

2.2.1别墅各层平面错台多(标高多,无标准层),阳台、卫生间多为降板,因此对于施工测量和控制标高应谨慎细致。

2.2.2别墅工程结构轴线多,节点多、异型柱多,转角多,施工工序多,给模板及钢筋的制安带来一定的施工难度。

2.2.3有些别墅底层净空高达7米,属高支模,安全施工控制应高度重视。

2.2.4别墅工程山势较陡,主体施工的外脚手架搭设及安全维护工作要认真对待。

2.2.5别墅施工工序:场地土石方开挖水保施工边坡挡墙防护施工基础孔桩平台脚手架搭设孔桩开挖施工平台脚手架拆除承台开挖土方转运及桩头处理砖胎膜及挡土墙砌筑抹灰基底及结构层施工(穿叉墙体砌筑施工)园林园建及外装施工。

2.2.6因工程处于著名的旅游胜地,施工期间的排污和垃圾处理要作为重点加以控制,保证施工期间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2.2.7水土保持工程是本工程的另一重点,项目的开发应尽量减少山体水土的流失。

2.2.8因山地建筑工程形式多,各设计单位要在建设方的统一部署下,搞好不同工程形式的协调配合工作,使工程主体、景观及配套工程达到整体完美统一 。

3工程监理控制要点

山地建筑工程相对城镇平地或坡地建筑工程,从工程施工到监理控制总体形势区别不大,但因山地建筑大多依山体地势而建,坡体陡峭,地表覆土较少,因此相对城镇平地或坡地建筑工程,从工程施工到监理控制又有其独立特点。天琴湾山地别墅建筑工程,施工初期首先应完成和完善山地水保体系及道路挡墙工程的施工,在道路等配套工程完成后, 山地别墅施工除应做好一般建筑工程常规控制外,还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控制:

3.1主体施工控制要点。

3.1.1基础孔桩控制。天琴湾山地建筑目前已施工的18栋别墅(含会所)基础多设计桩基或墩基础,因坡体陡峭,给基础施工带来极大困难。首先,所有基础孔桩施工前需先搭设10米左右的钢管脚手架施工平台,以利于土石方的转运和运输;其次,对于孔桩石方的爆破作业,要特别重视和做好山体下旅游区道路和人员车辆的防护戒备工作。

3.1.2屋面、露台排水控制。天琴湾三期已施工单体别墅主体建筑面积多在800O左右,且大多卧室、客厅等房间设有户外大面积阳台和露台,大多阳台和露台均覆有种植土进行苗木绿化及点缀景观小品工程,有的别墅平屋面设有屋顶花园,因此工程对屋面、阳台和露台的排水设计和施工十分重视和必要。天琴湾三期单体别墅屋面、阳台和露台的排水设计主要采用PVC管连接网状排水盲管,并覆盖陶粒滤水层,雨水经滤水层、排水盲管再流入周边边沟及外墙排水立管排走。

3.1.3内外装饰特色。天琴湾三期工程已竣工的16、17栋别墅及即将装修的别墅均是豪华装修。其特色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装修材料品种多,且很多材料为港澳及国外产品,价格昂贵;二是施工装修方法多,装修节点多,工艺要求高。

3.1.4别墅防雷要求。山地别墅工程由于它的特殊性,加之小梅沙依山畔海,对防雷接地要求较高。别墅工程座落岩石上,土壤的接地电阻高,施工中除按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外,增加了每栋别墅每层设置均压带(外墙门窗均接地);室外泳池设置400×600网络式等电位扁钢联接,小区每栋别墅的接地网络联成一体;建筑物避雷带的设置在工程中采用了屋顶避雷器和暗敷避雷带相结合的做法,防雷接地既满足了规范要求,又保证了建筑物的外形美观。

3.2支护工程控制要点。

3.2.1要十分重视地质勘察工作。监理工程师要认真阅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点,分析可能导致边坡土体滑坡的各种因素,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地段、重要地层和土质指标做到心中有数。由于地质勘察资料不一定很详细而且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监理工程师在支护工程施工中还要经常对比现场的地质情况,与地质报告差异很大时要及时告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通知勘察和设计单位,查看是否需要调整设计方案。

3.2.2高边坡设计方案必须经过专家论证。建筑物的设计一般由正规设计单位负责,支护工程往往被认为是施工措施的一部分而不包含在施工图设计之内,由具备设计资质的支护单位自行设计。由于支护工程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如果设计人员的经验不足,很容易造成设计考虑不周。因此,要求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进行设计、施工方案要经专家评审论证,以便有效降低支护工程的风险,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2.3天琴湾三期工程支护形式。由于天琴湾三期别墅工程用地依山而建,单体别墅工程均设有支护工程,且公共区域的道路桥梁工程两侧,根据地形也设计了边坡支护工程。0#桥边坡支护高度为26.5m,小区边坡支护高度为30.8m,边坡支护安全等级均为一级。

天琴湾三期边坡支护工程主要采用的形式有:挂网喷锚支护;框架梁+锚杆(索)支护;人工挖孔桩+预应力锚索支护;锚杆(索)框架梁+柔性防护网支护;锚杆(索)框架梁+柔性防护网+微型桩支护;锚杆(索)+框架梁+钢筋砼抗滑墩支护等形式。

3.2.4做好边坡监测工作。①主要为坡顶、坡面位移变形监测,监测工作由专业人员进行;②监测频率为施工期间每周监测2次,竣工后每15天监测1次,半年后每月监测1次,1年后两月监测1次,可根据变形速率调整监测间隔时间。

3.3水保工程控制要点。

3.3.1成立台风、暴雨水保安全应急防范小组。深圳地处沿海,降雨量大,雨季长,台风和强热带风暴频繁。天琴湾三期山地别墅建筑均依山而建,为避免水土流失,确保工程质量和正常的安全施工,应成立制定台风、暴雨及水保安全应急防范小组及预案。充分发挥应急防范小组人员的作用,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各单位协同奋战以保证在台风、暴雨期间,将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对项目的影响和损失降至最小。

3.3.2制定防范措施(预案)。

3.3.2.1台风暴雨安全应急防范措施:①台风季节应特别提高警惕,随时做好防台风袭击的准备。设专人关注天气预报,如遇天气变化及时报告,以便采取有效措施;②成立台风期间抢险小组,密切注意现场动态,遇到紧急情况,立刻投入现场进行抢险;③科学、合理安排好各分部分项工程的雨期施工,当风力大于6级时,应停止室外的施工作业,做到有备无患;④台风到来之前,应对高耸独立的机械及未装好的钢筋、模板等进行临时加固,堆放在楼面、屋面的小型机具、零星材料要堆放加固好,不能固定的东西要及时搬到建筑物内;⑤台风过后要立即对模板、钢筋特别是电源线路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问题严重的必须停止使用,经现场负责人同意方可复工。

3.3.2.2水保安全应急防护措施:①提前筹备水土保持所需要的各类物资,组织好应急抢险队伍,随时准备出发;②在下大雨或暴雨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情况下,现场管理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值班,服从组织安排;③加大现场巡查力度,不放过每个细节的隐患,根治源头,切切实实做到险中无险;④提早做好整个山体上排水系统的通畅,特别是对所有临时或者永久性的跌水沟、沉沙井、道路边坡排水沟及山顶上的截洪沟,过路函管全面检查,是否有堵塞情况,如需疏通的部位要尽快安排并落实到位;⑤对整个现场有水土流失的部位,应该慎重对待,并且及时拿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及时解决,以免造成进一步的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