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康复治疗的方法范文

康复治疗的方法精选(九篇)

康复治疗的方法

第1篇:康复治疗的方法范文

1 脑出血的早期诊断

脑出血的治疗依赖于早期临床诊断,确定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发病类型,然后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分型治疗,并根据不同的脑出血类型选择合适的早期康复治疗方法。目前诊断脑出血主要通过物理检测方法,如CT检查、MRl检查,然后根据临床医生的鉴别诊断对脑出血进行分型。

根据脑出血的发病原因可分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出血性疾病引起的脑出血、抗凝药物性脑出血和血管畸形造成的脑出血。而根据不同的颅内发病部位可分为:丘脑、小脑、脑干、枕叶、额叶、颞顶叶、基底节区。根据血肿形成部位的不同,其中基底节又可分为尾状核头型、壳核外侧、壳核内侧型、混合型。壳核外侧型的血肿位于内外囊之间;壳核内侧型的血肿位于内囊前肢、膝部和尾状核头部,混合型的血肿位于内囊内外。由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所以一定要把影像学的表现与临床症状进行结合诊断,从而为治疗提供正确合适的方式。

2 脑出血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

康复治疗进行得越早获得的治疗效果越好,病程超过一年以上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和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效果较差。早期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即可进行康复治疗,一般脑出血7天左右,发病后3个月是黄金康复期,6个月是有效康复期,目前脑出血的早期康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基础护理、保持抗痉挛、变换、肢体被动运动、床上翻身训练、桥式运动、坐位训练、站位训练、步行训练、日常生活功能训练(ADL训练)、语言功能的康复训练、心理康复治疗等。

2.1 基础护理。脑出血患者病后的肢体活动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所以在前期康复治疗过程中必须根据病人的肢体活动程度进行合适到位的基础护理。基础护理一般包括帮助病人做好的口腔、脸部、四肢、皮肤和头发的护理工作、床铺的清洁、室内通风和光线的调节等。

2.2 肢体功能位的保持。脑出血患者一般具有典型的痉挛姿势,主要表现为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手指屈曲;下肢外旋、髋关节伸直、足下重内翻。所以首先要保持患者的正确,使其处于肢体功能位置,抗痉挛主要分侧卧位和仰卧位,侧卧位又可分为患侧卧位和健侧卧位。患侧侧卧位时,用枕头枕着头部、背部垫枕头,使躯干稍后仰。患肩要避免被压,患肘伸展,前臂旋后,手自然地呈背屈位。患髋伸展,膝轻度屈曲,健侧上肢置身体上或稍后方,健腿屈曲置于前面的枕头上。采用侧侧卧位时同样用枕头支撑头部并不使头部向后扭转,躯干成垂直姿势,患侧肩胛带充分前伸,肩屈曲90—130度,肘和腕伸展,上肢置于前面枕头上;患侧髋、膝屈伸似踏出一步置于身体前面枕头上,脚不要悬空。采用仰卧位时,头上枕枕头,不要过伸,过屈和侧屈:患肩垫起,防止肩后缩,患侧上肢屈伸稍外展,前壁旋后,拇指指向外方,患髋垫起的防止后缩,患腿股外侧垫枕头以防患腿外旋。通常采用患侧侧卧位,由于患侧卧位增加了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并使整个患侧被拉长,厌而减少痉挛,而且健手能自由活动,但是采用健侧侧卧位可以防止患侧肩关节受压损伤。

2.3 变换。因为三种不同的卧式各有优势,患侧侧卧位可以强化患侧伸肌并抗痉挛,健侧侧卧位可以强化患侧屈肌并防止患侧肩关节受压损坏,仰卧位可强化伸肌,不管变换可使肢体的伸屈肌强力达到平衡,而且不断变换可以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

2.4 肢体被动——主动运动。当患者肢体肌力尚不足以主动运动时,各肢体和关节的被动运动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加感觉恢复的作用,被动运动是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帮助患者活动瘫痪肢体,活动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循序渐进,运动幅度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不易超过90°,肢体顺序由上到下,先大关节后小关节进行屈伸、旋前、旋后、内收、外展等运动,以屈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和关节周围的组织,活动时要注意保护关节,以不引起疼痛为度。

2.5 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训练(ADL训练)。在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同时对患者进行ADL训练,包括穿衣服、进餐、入厕、洗浴、刷牙、梳头、拧毛巾等,每次训练45min,1-2次/天,每周训练5天,连续治疗一个月。

2.6 语言康复训练,对于有语言障碍的患者,需要根据失语类型进行看、说、读的康复训练,首先进行面部按摩和喉按摩,面部按摩包括叩齿、搅舌、鼓腮、吹气等,1小时/天,进行语言训练前先进行3分钟的言语肌放松练习和喉部按摩。然后进行呼吸功能的训练,用鼻吸气,逐渐增加呼气时间,然后做发声的动作练习。

2.7 心理康复治疗,护理人员应该通过与患者家人沟通,使其了解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相关的知识,然后与患者家人一起为患者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康复环境,心理康复治疗要根据患者早期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使患者了解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通过安慰和鼓励使患者消除消极悲观的情绪,达到顺利开展早期康复治疗的目的。

3 讨论

脑出血是在脑部血管硬化变性基础上由于血压骤然升高致使脑实质血管破裂引起,脑部出血灶压迫脑组织,使其周围发生脑水肿,严重者可引起脑移位、脑疝等。如不及时治疗,可以导致偏瘫、失语、痴呆、甚至死亡。脑出血是破坏力最大的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其中急性脑出血发病急骤,恢复慢且容易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故必须及早康复治疗,以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复发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2篇:康复治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疗养康复医学;疗养医学;康复医学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movement of the recuperatio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nd perform scientific proof. Methods The evidences were provided in aspect of combination of the recuperation medicine and the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Results The recuperatio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had broad market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ive. Conclusi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cupe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needs a very long time.

【Key words】Recuperatio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Recuperation medicine;Rehabilitation medicine

疗养康复医学是由疗养医学、康复医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型综合性医学分支学科[1]。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兴旺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沉寂。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随之而来的医学理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疗养康复医学有了重新振兴的势头。

从多种数据库中对“疗养康复医学”的动态和进展进行检索都难有所获。但实际上,与疗养康复相关的医学活动十分丰富多彩,疗养康复医学的动态与进展散见于疗养医学或康复医学的许多文献报告当中,之所以难以检索到,是由于疗养康复医学学科新,且目前还没有进入主流学科,没有被医学权威机构和数据库确认为专有名词。因此,只能就有限的文献资料和有限的阅读能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归纳和展开对疗养康复医学动态和进展的认识和理解。

1疗养康复医学的新理念

一门新学科的诞生必然伴随着一种新的理念出现,疗养康复医学也是如此。疗养康复医学的新理念应当从三方面探索:一是探寻疗养与康复医学的概念与区别,二是探查疗养与康复医学的交叉与渗透,三是探索疗养与康复医学的结合与发展。

1.1疗养与康复医学的概念与区别

1.1.1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的概念疗养医学:疗养医学是一门为人们增强体质、防治疾病、促进康复,从而研究自然疗养因子的性质、作用机理、作用效果、应用方法,并科学地利用各种疗养措施的专门科学[2]。康复医学:康复医学是一门为伤病残者恢复功能、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从而应用医学技术以诊断和处理任何原因造成的、影响身体的任何系统的能力障碍或能力丧失的疾病的专门科学[3]。

1.1.2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的区别二者在医疗对象、方法、目的三方面都有所不同。在医疗对象上:疗养医学主要针对的是健康、亚健康及疾病恢复期群体(以治未病为主);康复医学主要针对的是因损伤、疾病而导致残疾和障碍的群体(以治末病为主);在医疗方法上:疗养医学的核心技术是自然因子疗法、体疗和理疗;康复医学的主要手段是物理疗法、作业疗法以及工程技术和工艺疗法;在医疗目的上:疗养医学的目的是增进人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恢复体力精力,焕发工作能力;康复医学的目的是改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能力,最终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1.2疗养与康复的交叉与渗透疗养康复医学交叉与渗透应当从三方面理解: 一是疗养医学的战略扩展与康复医学的战略前移,使二者在服务群体上相互交叉;二是疗养医学的学科优势与康复医学的技术特长,使二者在治疗方法上相互渗透;三是疗养医学的终极目的与康复医学的长远目标,使二者在医疗方向上相互趋同。

1.2.1疗养医学的战略扩展与康复医学的战略前移,使二者在服务群体上相互交叉疗养医学的治疗方法由于简单天然,由于分科不细,由于高科技的技术含量不高,曾经主要是以针对健康与亚健康人群的、以治“未病”为主的预防医学与保健医学分支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疗养医学的整体医疗理念和非药物治疗手段因其科学、合理、绿色、环保而出现了螺旋式上升的局面,其治疗疾病的范畴,不仅仅局限于“未病”,而且向治“已病”、“末病”实施了战略扩展;相反,康复医学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理念及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工程技术等工程化治疗手段,越来越早地进入疾病的早期干预,有效地促进了人体机能恢复,使康复医学出现了战略前移,进入治“未病”和治“已病”的一、二级预防医学领域。疗养医学的战略扩展与康复医学的战略前移,使二者在服务群体上相互交叉,共同覆盖了预防、保健、临床、康复四大领域[4],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演化成疗养康复医学新学科。

1.2.2 疗养医学的学科优势与康复医学的技术特长,使二者在治疗方法上相互渗透疗养医学的学科优势,在于它的自然、天然、欣然、畅然。疗养医学运用空气、气候、阳光、海水、森林、洞穴、温泉、泥沙等纯天然疗法,以及运动、物理、心理等非药物疗法,解决了许多现代西医学甚至高科技医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具有更深厚的底蕴[5];康复医学的技术特长在于其更多地借鉴了工程、物理、工艺、计算机等医学领域之外的科学技术,具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疗养医学的纯天然优势和康复医学的高科技特长相互渗透,避免了化学、生物、基因等治疗方法的弊端和不足,共同在治疗医学领域中占据了半壁山河,合练成疗养康复医学新学科。

1.2.3疗养医学的终极目的与康复医学的长远目标,使二者在医疗方向上相互趋同疗养医学的目的是增进人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恢复体力精力,焕发工作能力;康复医学的目的是改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能力,最终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小目标看似不同,实则终极目的和长远目标都是“人人享有健康”,“人人都有高生存质量”。疗养医学使健康者更健康,使亚健康者恢复健康的目的和康复医学使残疾者回归社会,使残障者回归家庭的目标,共同面向人类的医学科学宗旨,凝聚成疗养康复医学新学科。

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的交叉与渗透使疗养与康复医学逐渐融为一体,成为受益人群最多、适应范围最广、治疗方法最灵活、社会效应最好、最有潜力、最具希望、最有魅力、最具活力的医学边缘学科之一。

1.3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的结合与发展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的结合与发展应当从三方面感悟:一是在疗养院引进康复技术,疗养技术与康复技术结合发展;二是在疗养院建立康复科室,疗养科室与康复科室结合发展;三是在疗养院建立康复医院,疗养院与康复医院结合发展。

1.3.1在疗养院引进康复技术,疗养技术与康复技术结合发展临潼疗养院徐莉等[6]指出:“要改变疗养院在医院―宾馆模式中徘徊的态势,改善疗养院业务建设现状,加快疗养院发展前景,就应在疗养院中引进康复理念和技术和方法。”临潼疗养院与四医大康复医学系紧密联系,在疗养院引进了康复技术,这是一种对疗养医学发展的“醒悟”层次,产生了1+1=2的效应。

1.3.2 在疗养院建立康复科室,疗养科室与康复科室结合发展武汉疗养院刘朝华等[7]提出:“要以疗养康复为龙头,实现疗养院的跨越式发展;康复医学可以在疗养院成为重点科室。”武汉疗养院在疗养院建立了康复科室,这是一种对疗养医学发展的“觉悟”层次,产生了1+1≥2的效应。

1.3.3在疗养院建立康复医院,疗养院与康复医院结合发展大连疗养院尹宝玉等[8]指出:“由于疗养院的工作性质与特点,在业务发展上不能与综合性医院争锋,而要发挥优势,以康复科室为龙头,以理、体疗和中医、心理科室为两翼,全院共同参与,在疗养院建立大康复医学。”大连疗养院不但建立了全军康复中心,还建立了康复医院,形成了疗养康复医学临床和研究实验基地。这是一种对疗养医学发展的“彻悟”层次,产生了1+1>2的效应。

2疗养康复医学的新视野

一门新学科的诞生必然带来一种新的视野,疗养康复医学也是如此。疗养康复医学的新视野应当从三方面开阔:一是用温故知新的眼光看疗养医学的动态与进展,二是用器旧图新的眼光看康复医学的动态与进展,三是用博采创新的眼光看疗养康复医学动态与进展。在疗养康复众多的动态与进展中,应着重于其重点、亮点与热点。

2.1用温故知新的眼光看疗养医学的动态与进展故中有新,温故而知新,知故能创新,疗养医学动态与进展的重点、亮点、热点如下。

2.1.1疗养医学的重点――环境养生医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陈 等[9]在《中国环境养生学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中指出:环境养生在康复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疗养上,并重点从“自然环境与健康”、“居住环境与健康”、“室内环境与健康”三方面探讨宏观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从新兴的地球生物学研究微观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土地中不同比例的微量元素及某些放射性元素对人体的病理生理作用,地磁场对人脑电磁场及细胞有序化作用等,揭示了疗养医学中环境养生学的新进展。

2.1.2疗养医学的亮点――医疗气象医学烟台疗养院刘世宝[10]在《浅谈医疗气象信息分析在疗养康复工作中的作用》中指出:医疗气象学就是顺应现代医学涵盖与人类疾病健康相关的全部因素的要求,寻找和消除破坏人体与环境之间平衡状态的各种因素,维护和修复被破坏的健康平衡,增加健康潜能,预防疾病发生。阐述了医疗气象学的意义、程序、内容、特征、与三大疗养因子(自然、人工、社会心理)的关系及对人体机能的影响,展示了疗养医学中医疗气象学的新动态。

2.1.3疗养医学的热点――社会心理医学这是疗养医学领域最热的动态,不但包括心理行为的保健治疗,还包括健康有益的外环境影响,大家都很熟悉,而且全军疗养医学专业委员会也设立了疗养心理分会,在此就不详叙了。

2.2用器旧图新的眼光看康复医学的动态与进展旧中有新,既要器重旧的,又要开创新的,是为器旧图新。康复医学动态与进展的重点、亮点、热点如下。

2.2.1康复医学的重点――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在康复医学中占重要地位。它能同时作用于机体多个系统,对其最重要的被加重负荷的系统产生定向作用,改善许多调节系统,动员储备能力达到抗应激效应。大连疗养院康复科张福金等[11]在《物理疗法在国外的临床应用》中,介绍了电、磁、超声波、光、冷五大类20种物理疗法新技术、新进展,令人耳目一新。如电疗法中的深部脑刺激(DBS)将电极置入丘脑不同神经核,采用频率为60 Hz,脉宽ms,脉冲高度2.05~0.45 mV的电流,进行双侧丘脑神经核点刺激,治疗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磁疗法中的经颅磁刺激(TMS)将不同形状的磁盘放于头部不同部位,将磁场作用于不同部位脑组织,治疗脑血栓、脑栓塞、癫痫等疾病,取得显著效果。还有磁处理自体血液回输疗法,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脑卒中等,取得显著疗效。揭示了康复医学中物理疗法的进展。

2.2.2 康复医学的亮点――康复工程康复工程是研究运用工程技术提高残障人士生存质量的生物医学工程分支科学,是现代科技与人体康复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光平等[12]在《现代康复工程的发展概述》中,介绍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新进展,包括假肢技术、康复机器人、功能电刺激与神经康复、虚拟现实技术(VR)。其中虚拟现实互动技术是康复医学崭新的技术动态方向。VR的人机界面可以高度逼真地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视、听、动等行为。将VR技术引入到康复治疗中来,可以实现三个结合的显著疗效:一是游戏和治疗结合,二是心理引导和生理治疗结合,三是使康复器材产生被动牵引和主动训练相结合所产生的显著疗效。VR的出现,促进了计算机和认知科学更高层次的结合,在认知障碍康复评定和训练方面,表现出了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提示了康复医学中康复工程的新动向。

2.2.3康复医学的热点――运动创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俞晓杰等[13]在《运动创伤的康复治疗进展中》指出运动医学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运动创伤的治疗康复。它不只是为运动员服务,而是逐渐扩大到正常人群。俞晓杰从运动伤康复程序、RICE常规(局部休息rest ,冰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rion)、膝关节开链和闭链训练、支具和支持带的应用等方面介绍了运动创伤康复治疗的进展。显示了康复医学中运动创伤的新视角。

2.3用博采创新的眼光看疗养康复医学的动态与进展博采众长,方能迸发创新理念,疗养康复医学动态与进展的重点、亮点、热点如下。

2.3.1疗养康复医学的重点――综合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在治疗手段方面共同的方法。疗养医学偏重于接近自然的太极、气功、拳剑等传统的运动疗法,康复医学偏重于使用评估、检测、处方等手段的现代运动疗法。疗养康复医学兼蓄并用,综合了这两种方法的优势,成为综合运动疗法。这是其一大进展。

2.3.2疗养康复医学的亮点――中医养生康复中医养生康复在我国有深厚的底蕴,也是中国特色疗养康复医学的亮点。中医养生康复的优势和亮点是:人体健康与自然环境统一,人体健康与社会环境统一,形体健康与精神健康统一的“整体康复观”和辨证与辩病相结合指导康复的“辨证康复观”。中西医结合的疗养康复,更是亮点中的亮点。上海中医药大学姚成增等[14]在《中医康复》中指出:中西结合心血管诊治研究,是近年医学研究的亮点之一。并提出从改善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入手,从中医时辰学入手,从中医防治PCI术后再狭窄入手,从现代医学尚不能解决的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入手,从建立中西结合康复医学模式和评估体系入手,把握中医养生康复动态。

2.3.3疗养康复医学的热点――心脑肺疗养康复疗养康复医学和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一样,都以心脑肺等重要脏器为研究热点。

在心脏疾病的疗养康复上,除了心梗康复程序和运动康复的深入研究外,许多学者结合心血管领域的研究新进展,将改善动脉硬度作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新靶点[15]。在心血管危险和血管弹性评估上即提倡用体重指数、腰身指数、腰臀指数、踝臂指数等简易方法,又建议用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和多排螺旋CT一站式完成冠状动脉钙化、狭窄及心功能的评价。指出颈动脉IMT是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

在肺部疾病的疗养康复上,国际主题为肺部炎症的“肺水清除”和新药开发,提出血液净化与体外膜氧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治疗尘肺病”的新技术挽救了3 000多尘肺患者的残肺[16]。

在脑卒中的疗养康复上,“脑卒中的三级康复研究”模式能明显提高卒中康复的治疗效果;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丰富环境刺激疗法、减重步行训练、运动再学习方案都是疗养康复的国际前沿课题和最新研究成果[17]。

3疗养康复医学的新尝试

一门新学科的诞生必定伴随着一些新的尝试,疗养康复医学也是如此。疗养康复医学尤其是我军疗养康复医学的新尝试应当从四方面感受:一是联勤疗治、双向转诊;二是专病疗养、专科康复;三是健康管理、健康体检;四是着眼军事、着重软伤。

3.1联勤疗治、双向转诊(大连模式)大连疗养院杨伟光等[18]报告:2003年起接受总部联勤疗治双向转诊试点工作,军队干部在治疗医院急重疾病基本稳定后,即转入疗养院进行康复工作。4年来收治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200余例,经早期采取综合疗养康复方法有效防止关节脱位、挛缩、肌力低下、骨质疏松等废用综合征,提高患者坐、立、走等行动能力。

3.2专病疗养、专科康复(北戴河模式)北戴河疗养院邓湛芦等[19]总结:该院以总后卫生部“十五”计划中提出的“探索专科化疗养模式,实施按疗养类型、疾病系统分科收容”的任务指导为要求,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科专病疗养。利用良好的环境,把疗养与康复结合起来,把健康教育、药物调整、科学运动、合理膳食、学会自测这“五驾马车”运用到每个疗养员中,形成了专病疗养、专科康复特色,大大提高了整体疗养效益。3.3健康管理、健康体检(杭州模式)杭州疗养院空勤疗区利用多年积累和形成的为空勤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的优势,面向长三角地区开展对外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打响了具有优美环境和优质服务的疗养院式健康管理、健康体检品牌。

3.4着眼军事、着重软伤(兴城模式)兴城疗养院着眼军事,探索用中西结合的办法治疗软组织伤,为解决部队训练作战中出现的损伤提供了一系列成功办法。并率先成立了全军软伤治疗中心,成为我军疗养康复医学的一大特色。

4疗养康复医学的新成果

一门新学科的诞生必定带来一批新的成果,疗养康复医学也是如此。疗养康复医学的新成果应当从四方面收获:一是建立新模式,二是创出新学科,三是踏入新领域,四是走出新路子。

4.1建立新模式――中西结合疗养康复模式疗养医学的治疗手段主要是自然疗法的模式,康复医学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工程科技疗法的模式,而疗养康复医学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模式――中西结合疗养康复模式,用传统医学的方法康复,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检测、评估,或用现代高科技的方法深化对传统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所有有作为、有影响、出成果的疗养院中最常采用的模式。

4.2创出新学科――军事题材疗养康复学科多年来,由于总部对军队疗养开发事业的关注与重视,经常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经济上加大投入,军队的疗养康复临床和基础研究比其他地方更活跃,最先叫响了“疗养康复”专业术语,成立了疗养康复学会,规范了疗养康复病例,编写了疗养康复技术常规,并在“把疗养院建成我军战斗力的再生基地”的理念指导下,逐渐改变了疗养康复群体,由以离退休干部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在职指挥员为主,组织了一批又一批戍边指挥员、航天员、抢险救灾英模等进行疗养康复,既保障了部队的战斗力,又为疗养院积累了丰富的疗养康复实践经验,开创了军事题材的疗养康复医学专门学科。

4.3踏入新领域――健康管理生存质量领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重视健康管理和提高生存质量越来越多的被重新审视的“医学目的”说关注,人们不仅期望“寿”,更加渴望“康”。疗养康复医学比临床医学更快更早地踏入了健康管理和提高生存质量的领域,先尝试了治疗医院想做而有无暇去做的事,并且比治疗医院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条件。

4.4走出新路子――军地结合疗治结合路子军队疗养院在总后卫生部战略决策的指导下,结合部队的联勤实际,已先行一步地走出了疗治结合,双向转诊的路子,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部队疗养院还结合工作实际,与驻地的地方医院、院校结合,争取教、科、研的技术支撑,走出了军地结合、疗治结合的路子。

疗养医学学科的建立,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而疗养康复医学这个新生的重要“亚学科”的发展,更是需要几代人的付出,面对充满生机和前景的疗养康复医学事业,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通过不懈的努力推动其发展,为我军的疗养康复医学事业作出自己的

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曦光,杜玉奎,主编.疗养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 出版社,1999.1-2

2高显恩,主编.现代疗养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8. 1-2

3陈景藻,主编.疗养学.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 1-10

4王强,郭全民.中国康复医学模式的思考.继续医学教育, 2003,20(33):21-33

5曹国英,主编.疗养技术操作常规.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1999.18-23

6徐莉,杨增惠,等.探讨部队疗养康复的发展.中国疗养医学,2007,16(4):195-197

7刘朝华,张善纲,等,以康复医学为龙头,实现疗养院的跨越.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1-3

8尹宝玉,顾春红.军队疗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特点与对策.医院管理杂志,2003,10(3):275-277

9陈(吉力) ,赖新生,等.中国环境养生学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现代康复,2001,5(11):22-23

10刘世宝,张等.浅谈医疗气象信息分析在疗养康复工 作中的作用.中国疗养医学,2006,15(5):347-348

11张福金,由广旭.物理疗法在国外的临床应用.中国临床康复,2003,7(2):183-184

12林平光,叶宁国,等.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认知康复领域 的国际研究综述.医疗保健器具,2007,14(5):13-14

13喻晓杰,吴毅.运动创伤的康复治疗进展.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4,25(2):71-74

14姚成增,石见喜,等.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切入点初探.中医杂志,2005,46(11):803-805

15马志敏.第一届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亚太地区会议纪要.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9):708-709

16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中 国疗养医学,2007,16(10):1

17张琳瑛.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7768-7769

18杨伟光,吴奎华,等.综合康复对双向转诊脑卒中患者的 疗效观察.临床军医杂志,2007,35(5):740-741

第3篇:康复治疗的方法范文

成为了医疗界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近20年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对脑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但是,对脑中风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尚存在诸多问题。如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基本治疗模式主要沿用急性期、恢复期的常规康复治疗等。本文主要探讨经筋疗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以探索出更加实用的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方案。

关键词:经筋康复中风后遗症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05-02

随着脑中风诊断和急救水平的提高,其病死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则明显上升。在我国,其致残率高达80%[1]。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中风后遗症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已引起全国的广泛关注。目前,康复疗法是脑中风后遗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并且具有一定的疗效,本文主要探讨经筋疗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疗效可能会更好。

1经筋疗法

1.1经筋理论。“经筋”是我国中医经络学说的重要内容,早在中医经典巨著《黄帝内经·灵枢》中即有《经筋篇》对这一内容加以专章论述。《灵枢·经筋》篇叙述了“十二经筋”在机体循环的部位和途径,描述了其生理病理变化的症候特征,并提出“以痛为腧”的原则。

经筋,即人体筋肉系统之缩称。同经脉名称相对应,含义近似,包含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及十二皮部。以十二经筋为核心,它是总括人体全身皮肤,肌肉,肌腱,筋膜韧带等的有机联体结构,并与经脉结成“筋与脉并为系”的有机联体,是机体的生物活性的庞大器官。发挥“连辍百骸”、“维络周身”、“着藏经脉”,维护机体整体统一,户脏固腑,保证机体正常活动等功能作用[2]。一种倾向是把经筋与单一的组织相联系,如认为经筋实质是神经组织[3];另一种倾向是把经筋与多种组织相联系,如王雨认为经筋是肌肉(主要是肌腱和韧带)以及周围神经[4];关于经筋的解剖学实质,目前尚未能达成共识,但可以肯定的是经筋的涉及范围及其广泛,在部位上遍及全身,在组织类型上主要与肌肉,筋膜,肌腱等结构相关。虽然以上这些观点尚有待实验证据支持,但从实体组织入手研究经筋及经筋疗法的作用机制,确实是一种可行的研究思路。

1.2经筋疗法。经筋疗法,源于中医经络学说,包含经脉学说和经筋学两大理论体系。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络脉组成的经脉体系;由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和十二皮部组成的经筋体系。由于经筋是经络的连属部分,故经筋疗法实质是经脉针灸疗法新领域的开发。

经筋疗法包括:推拿按摩、针刺、拔罐、针刀等等。这些疗法的基本共同点:一是以手法和针刺为主,多种疗法灵活结合运用;二是治疗针对性强,直指病灶,“以痛为腧”大多数痛点都位于筋膜之内;三是经筋疗法在临床方面涉及病种非常广泛,但是以运动系统疾病和局部经筋痹痛的治疗为主。

经筋疗法的定位:《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诸筋者皆属于节”,“筋结”,或结筋点,是经筋行程中容易发生损伤的部位。按照《灵枢·经筋》中,经筋病“以痛为腧”诊疗原则,“筋结”也自然成为各种经筋疗法的关注点。现代医学与经筋“筋结”很相似的一个概念是“扳机点”,其基本内涵是:在骨骼肌纤维中可触及的紧张性条索上高度局限和易激惹的点[5]。

2康复疗法

康复疗法:在康复治疗前应先对病、伤、残者进行康复评定,然后制定一个康复治疗方案,由以康复医师为中心的,康复治疗师和临床医学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康复治疗组去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评定、调整,直至治疗结束。

2.1康复疗法主要包括:运动功能训练(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言语治疗、ADL训练、心理治疗等等。康复治疗的原则包括:①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价;②康复应尽早进行;③应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强调家属的参与;④康复应与治疗并进;⑤强调康复的全面性和持续性。

2.2近年来国家在康复医学科建设和康复医疗体系建设有了较大的投入,使得康复疗法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广泛认识。

3经筋疗法、康复疗法和脑中风后遗症

3.1经筋疗法和脑中风后遗症。经筋疗法是以中医经筋学为基础的,经筋理论观点认为,痛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经筋失衡,从而形成各种“筋性小结”即病灶点,由于它的存在影响力经脉的正常运行,导致人体相关部委出现肿胀、疼痛、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经皆可结,结者皆痛”,其治疗原则是:松筋解结,达到结解则松、筋松则顺、筋顺则动、筋动则通、通则不痛。经筋疗法首先由壮医黄敬伟挖掘和整理并推广。有研究表明经筋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治愈率要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的对照组[6]。

3.2康复疗法和脑中风后遗症。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指出:脑卒中的发病特点是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病人约一百五十万,其中70%-80%的卒中病人因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经验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国家九五、十五关于脑卒中康复康复的研究课题的完成,为脑卒中康复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基础,大大推进了我国脑卒中康复医学的发展。

早期康复介入的脑卒中病人功能恢复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延迟康复组[7],康复介入的越早,病人的功能恢复与整体疗效就越好[8]。一般综合医院康复科或康复中心大多采用此种模式:沿袭恢复期康复治疗方法,应用神经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方法等实质性康复手段配合适应性康复方法、传统康复方法等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的特点是:对急性期、恢复期未接受过康复治疗的后遗症期患者效果尚可,对急性期、恢复期接受过康复治疗的后遗症期患者则效果不明显。

4讨论

脑中风后遗症,多由外邪首先侵犯经络而后传入脏腑;或情绪内伤,引起经络运行不畅,气血阻滞,经脉失养,阴阳失调而引起,常表现为上至疼痛、麻木、沉重、肿胀、拘挛、乏力、震颤、抽搐、汗出异常等症状。依据临床表现,脑中风后遗症的病机辨为风痰阻络、气血失调、筋失濡润、阴阳失衡。

而经筋疗法则直指病灶,“以痛为腧”,被临床广泛应用。有研究表明经筋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治愈率要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的对照组[6]。也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病人,经筋治疗的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有效率为78.1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9]。

康复疗法也是脑中风后遗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早期康复介入的脑卒中病人功能恢复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延迟康复组[7],康复介入的越早,病人的功能恢复与整体疗效就越好[8]。早期进行系统规范及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早期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应予高度重视[10]。由此可见,康复疗法已经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脑血管病后遗症的治疗上。

脑中风的病人因由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亏虚,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而致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阳化风动、血瘀气逆,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引起昏仆不遂,发为中风。中风后导致经筋病变,《灵枢·经筋》中详细阐述了十二经筋病候,有寒热病候以及沿经筋循环部位发生的十二经筋病候如擎引、痹痛、转筋等,脑中风后出现经筋病变,从而导致肢体功能障碍,有效治疗经筋病,是治疗脑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根本,而康复疗法只是从物理、心理等方面治疗,但不能从根本上去除引起脑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的根本原因。因此,将经筋疗法和康复疗法二者有效的结合,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疗效可能要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经筋疗法或康复疗法的治疗。已经有研究认识到经筋疗法配合康复疗法治疗早期中风能够取得良好效果[11]。可见,经筋疗法联合和康复疗法,将来可能成为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更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饶明俐.中国脑血管防治指南[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22(5):388-393

[2]黄敬伟,等.经筋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年7月

[3]秦玉革.《内经》经筋的实质是神经[J].中国针灸,2006.26(2):147-150

[4]王雨.十二经筋病候与针灸临床[J].中医杂志,1989.30(5):20-21

[5]Travell JG.Myofaxcial trigger points:clinical view.In:Bonlca JJ,Albe-fessard D.Advances in pain reseath and therapy[M].New York:Raven Press,1976.919-26

[6]梁树勇.经筋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临床观察.四川中医,2008.26.(3):118-119

[7]方定华,王茂斌,胡大萌,等(“九五”公关课题组).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300-306

[8]Hayes S H,Carroll S R.Early intervention in acute stroke patient[J].Arch Phys Med Rehabil,1986,67:319-321

[9]杨伟红,韩淑凯,田少静.经筋排刺法配合皮针治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10.08.(12):1452-1454

第4篇:康复治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医康复;优势;特点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111-01

中医是我国的医学国粹,其中中医康复医疗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各代医学家的努力下,中医康复医疗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正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医康复学。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加大,人口老龄化进展变快,中医康复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优势也日渐明显,它必然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1 中医康复学的概述和特点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康复医学是用医学手段达到预防、恢复或代偿患者的功能障碍伪目的的医学分支学科。在医学手段中,以应用物理因子为主。康复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各种疾病引发的功能障碍,应用评估和康复等手段,达到使病人回归社会的目的。

1.1 康复医学的对象: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主要是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各类残疾者,各种慢性病患者,有老年病的人群。中医学中没有独立的康复医学学科,但有中医的康复疗法的理论和丰富实践。“康复”一词,据《尔雅释诂》解:“康,安也”《尔雅释言》解:“复,反也。”是指恢复平安、健康,是疾病的治愈和恢复,非指现代的康复医学。中医康复,是指采用精神调节、合理饮食、功法训练、针灸推拿、服用药物以及沐浴、娱 乐等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进行修复,达到提高或改善病残者生命质量的目的。属于第四医学(康复医学)。

1.2 中医康复的基本观点:中医康复有一个显著的基本观点——整体康复观。强调“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即充分利用自然环境,适应和改造社会环境,形神兼顾,全面康复的观点。第二个基本观点是功能康复观,强调加强或恢复脏腑组织功能,加强或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功能补偿的观点。第三,康复预防观,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说法,强调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1.3 中医康复疗法的组成:传统康复疗法有两大部分组成,内治法,即内服药物;外治法,包括药物外治法、器械外治法,手法功法外治法。

1.4 中医康复疗法特点:中医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立体的,将健康与疾病看做一个整体,对于人体的认识着重于功能,因此康复的重点也在于功能的康复。中医治病主张综合治疗,内外兼顾。中医重视外治法,针法,手法,功法等,特色鲜明。

2 中医康复学的优势

中医康复学有其特点也有其特有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它强调整体康复与辩证康复相结合。一般疾病引发的或者事故引发的身体障碍多是局部障碍,中医康复疗法将局部的功能障碍从整体出发,采取全面康复措施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其次,在采取措施的过程中不急功近利,从顺其自然、适应社会中求得个体的康复。强调循序渐进的功能恢复。最后,康复学继承中医的重要的辨证思想,辨证是康复的前提和依据。采用因人而异、因证而异的个体化辨证康复。中医康复学第二个重要的优势是形体康复于情志康复相结合,这是相比于西医较显著的特点。西医通常会根据功能体质也进行修复或者训练,但常常忽略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中医康复强调“形神合一“,功能康复即是训练”神“对”形“的支配作用,用病患者的强大意志力来支配身体的行动;强调”形神兼养“,是既有一套形体康复的手段,又有一套情志康复的手段。注重病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共同康复。最后一个优势在于自然康复和药物康复相结合。中医的治疗手法多样化是其特点之一,在中医康复上,内服药物和外治手法相结合使得病患者的康复更加容易。内服药物以外还注重饮食疗法,外治手法上包括针灸、推拿、功法训练等多种措施。

3 中医康复学的现状

中医康复学与现代康复有着学术观点(全面康复的整体观念)相同的共同点,治疗理念也较接近(被动和主动),也有着相似的运动疗法。但中医康复指导思想源于中医治疗理念,特色鲜明。中医康复主要适应病证的病机主要是不外虚实两端,虚在脏腑气血津液不足,实在痰饮淤血停滞。这些病证的主要病理是由气血衰少,津液亏虚,脾肾不足,血瘀痰阻导致的。使用中医康复学治疗需要有确定的康复指证,例如疾病或意外损伤后,留有残疾或脏腑组织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者;慢性病证或疾病缓解期;病人体弱,活动受限,生活自理困难者;临床治疗的后期或疾病愈后,仍有不适症状者,或理化检查仍不稳定者;手术后或放疗、化疗后有并发症或其他不适者。康复应用动静结合、药食结合、内治于外治结合、调神与养形结合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有:调摄情志法、娱乐法、传统体育法、自然沐浴法、针灸推拿法、饮食法、药物法等,其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昂贵的医疗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技术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可由病人自身或者其家属或基层医务人员来完成,适合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中医康复学也得到了发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医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一方面,全国各地中医药类院校都开设了针灸、推拿、营养学等专业课程,培养中医康复学人才充实各地中医康复医疗机构。另一方面,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医康复学,其学科的学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学科带头人通过开展各种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来提高中医康复学人才的理论和临床水平。有关专著杂志也相继出版,如《中医康复学》等。

但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要了解中医康复学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例如,中风病人中医康复理论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早期康复意识仍需要加强,多数中风病人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只重视了生命体征的抢救,错过了康复的最佳时机,给后期肢体功能的回复造成极大困难。现在关于中医康复学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还有待加强,需要增强研究结果的可行性和可信度。另外,要注重对疗效评定标准的统一,国际上公认的疗效评估方法还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这些问题都要在学科实践中得到解决。

4 中医康复学的进展

第5篇:康复治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重症神经疾病;脑中卒;早期康复治疗

重症神经疾病的患者在入住重症监护室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但是国内关于早期康复治疗的报道还是非常少[1]。我们选取2012年5月~12月45例重症神经疾病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将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5例重症神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22~91岁,平均年龄在(56±4.3)岁。其中29例患者存在意识障碍,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或者气管切开的14例,实行开颅、微创以及溶栓治疗特殊方法的25例。

1.2方法

1.2.1早期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 45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现瞳孔改变、顽固性颅压变高等情况,所以在入院的之初没有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其中5例患者康复开始的时间延后了4~8d,其余37例患者在入住重症室后2d之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1.2.2治疗程序

1.2.2.1患者存在意识障碍期。①2~5h帮助患者进行健全肢体更换。②2~3次/d进行关节被动运动。③手工帮助患者吐痰。④2次/d使用功能性电刺激肌群和屈肌群,持续30min左右。⑤1次/d进行四肢压力循环治疗,持续时间20min。⑥进行手足功能位支具锻炼。⑦进行触觉、听觉刺激。

1.2.2.2患者清醒期 ①在床上进行四肢关节的训练,逐渐加大训练强度。②帮助患者翻身和移动,并慢慢提高床面水平面,增加心肺功能训练。③对肢体张力差者可联合电针治疗。④使用急性脑梗塞溶栓疗法身体运动功能快速的混着,要帮助患者尽早进行站立和平衡功能的训练。⑤对认知功能较好但是吞咽及语言有障碍的患者,提早进行吞咽和语言训练。⑥实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在停止机械通气后进行肺部功能训练。⑦对于接触生命支持监护的患者要尽早进行康复常规训练。

1.3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

2结果

45例患者有3例因为疾病恶化在48h之内死亡,没有进行早期康复治疗。5例患者并未病情发生变化所以降低了康复锻炼强度,其余的37例患者按照常规程序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为发现因早期康复治疗出现病情加剧的现象。

对42例坚持完成早期康复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如表1。其中22例急症脑卒中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有所恢复,5例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偏瘫运动功能恢复较快,在3d左右就已经出现分离性的运动,与传统的偏瘫的治疗方法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本组所有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患者在ADL能力上都有一定的进步。

3讨论

在重症神经疾病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好与不好一直以来都未有明确的答案[2],但掌握好重症疾病患者的病情以及进行适度的康复治疗是早期康复治疗取得明显效果的前提[3]。我院制定的康复程序在本组患者的治疗中效果较好。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时期,患者意识模糊时期和患者意识清醒时期,临床操作性较强。在康复治疗过程要掌握训练的强度,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早期康复治疗造成患者病情的加重[4]。本组患者中37例患者在入住重症监护室48h之内就进行早期康复治疗,1个月的评定结果表明,患者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说明重症神经疾病的临床治疗与早期康复训练相结合,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早脑卒中以脑颅外伤的治疗过程中要规范治疗方法,且需要康复小组的尽早参与治疗[5]。因此从事康复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积极主动参与重症神经疾病患者的治疗中,依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出符合患者的康复程序。在重症神经疾病的治疗过程尽早的介入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沈敏海,林峋,林松.神经康复功能评定系统版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17(05):1291-1293.

[2]石东东.神经康复功能训练在重症神经疾病中的临床分析[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博士论文,2011,25(06):156-158.

[3]胡梅美,江载环.神经康复功能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5(06):144-156.

第6篇:康复治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骨科;康复;价值

1 骨科康复治疗发展及现状

1.1 骨科是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疾病,以功能康复为目的的学科。骨科的治疗和康复是统一的整体,当前骨科临床治疗方面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现象。经常表现为医护人员粗枝大叶地指导和家属的简单帮助模式,康复的效果有限[1-2]。首先,主要原因是对骨科康复知识的缺乏以及足够认识;其次,害怕出现骨折再移位,简单认为在骨折复位后只需保持现状,直到骨折愈合。康复医学的概念于20世纪中后期才正式确立,成为医学领域的一门专门学科。虽然康复医学起步较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疾病患者对健康恢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而促使康复医学迅速的发展。由于康复水平与骨科学发展的不平衡[3],经常出现康复水平与骨科治疗不能有效的结合。表现在骨科的早期治疗中,因手术方法、固定方法和材料以及医疗水平制约,骨科医生对康复理念不甚了解,不允许骨科患者从事相关活动,骨科患者往往只是被动接受骨折的愈合,从而延缓骨关节的功能恢复。

1.2 在现代康复医学出现以前,国外学者就已经重视骨关节和骨折患者的康复锻炼。骨科促使现代康复医学的诞生,关节体操、矫正体操、以及器械训练都成为康复治疗的基础[4-5]。康复医学的发展促使骨科康复医学诞生,明确康复医学与骨科医学的紧密关系,在治疗理念的一大突破和进步,同时也是康复医学和骨科医学相互融合、吸收的结果。当前,康复医学的发展呈专业化趋势[6],包括骨科康复医学、心肺康复医学、神经康复医学、烧伤康复医学、小儿康复医学、老年康复医学等。随着康复医学在骨科治疗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更多的骨科医生认识到康复医学与骨科治疗相结合的重要性。

1.3 骨科康复医学是一门医学应用学科,通过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一系列方式,使骨科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骨科治疗的效果。但过度的运动锻炼易导致过度训练综合征,原因是[7]骨科患者对肢体和关节用力不当产生的炎症,如肌肉、韧带、肌腱等损伤,引起肌肉不平衡加剧、骨关节变形等。因此,需要正确领悟现代骨科康复理念,合理运用现代骨科技术,将临床骨科与康复医学理念有机结合。针对骨科疾病特点,将骨科治疗技术与康复理念结合总结出科学、有效的方法。近年来,生物力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发展迅速,并与骨科学紧密结合,出现了大量新的康复手段,进一步提高了骨科疾病的疗效。

1.4 骨科康复治疗基本疗法是运动疗法。骨科康复运动疗法是在明确患者疾病性质,制定相关的治疗方案[7-8]。首先对运动功能进行检查,包括:肌力检查、步态检查、关节活动度检查、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等,用以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案。运动疗法包括:①关节活动度练习- -主动、被动、关节功能牵引和助力运动;②肌力练习--保持肌肉功能的专门练习,肌力小于3和大于3分别采用肌肉电刺激和抗阻运动;在进行抗阻训练时要掌握好力度与节奏;③持续被动运动--使用康复器械对关节进行连续缓慢被动运动。可加速关节血液循环,促进软组织修复,减轻关节疼痛。

2 中医药在骨科的康复治疗

2.1 骨折的预后以动静结合为主。①早期药物治疗 西药用于消炎镇痛,中药用于清热凉血如五味消毒饮、犀角地黄汤等;行气活血方面如柴胡疏肝散、顺气活血汤等;亦可用外用膏药如消瘀止痛膏之类,适用骨折初期疼痛。还可以用物理疗法,如温热法,能够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局部去痛等作用。②骨折中期的康复治疗 由于骨折中期已较稳定,在原有活动量基础上适量增加,加强肌肉抗阻训练。中药易接骨续筋及和营止痛为主,如续骨活血汤、和营止痛汤、接骨丹;外敷膏用如接骨续筋膏;还可辅以中草药熏洗等;在骨折15天后其活动量逐步增加,在医护和家属帮助下活动范围逐步增大,上肢感觉肌肉有力,骨折处无疼痛感,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动作,关节的伸屈,避免骨折产生剪切方向运动。③骨折后期的康复治疗 在后期骨折已基本愈合,应提高关节活动量,增加肌肉力量,同时 辅以抗阻训练。中药以养脾胃,补气血为主,常用中药有十全大补汤、四君子汤、四物汤等。用以增强患者关节活动,使肌力和关节活动范围增大。可采用自身重量法、负重和不负重训练法[9-10]。在此锻炼期间,首先进行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紧张。并配合针灸、推拿,局部以阿是穴、手足以阳明经穴,使血液循环,经络疏通,减轻肌肉痉挛。推拿还可以增加患者抗阻运动,增加关节运动范围。

2.2 中医食疗法在骨折的康复中可促进骨折愈合。例如①黄豆5两,猪骨头2斤,加姜盐用文火煮烂后食用;②赤小豆加红糖适量煎熬,服用;③黄芪半两至一两,煎熬取汁,加粳米2两,早晚服用。骨折患者饮食要注意几点:①现代医学实践证明[11],骨折病人吃肉骨头不能促进早期愈合,相反会推迟。原因是只有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以骨髓、骨膜的作用促使受损伤的骨头再生。肉骨头的成分是磷和钙,若摄入太多,使骨质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有机质比例失调。因而对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②忌偏食,骨折患者有局部充血、水肿、肌肉组织损伤情况,机体的修复由摄入的营养素来保证实现。③在骨折初期服三七片来控制积血、消肿,局部出血。在一周以后,若继续服用会使局部血管血液循环不畅,对骨折恢复愈合不利。

3 展望

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我国的传统医学也融入了现代康复医学的治疗和评估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传统的中医康复包括:中药疗法、饮食疗法、针灸疗法、传统物理疗法、环境疗法、推拿疗法等,通过大量实践与研究,其效果和理念与现代康复医学相一致。因此,中西医相结合在骨科康复治疗中行之有效,具有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 杨勇,骆艳红,曾本强等.骨科-康复科治疗单元模式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3):2692-2694.

[2] Babak Shadgan,W. Darlene Reid,R. Luke Harris et al.Hemodynamic and oxidative mechanisms of tourniquet-induced muscle injury: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or the orthopedics setting[J].Journal of biomedical optics,2012,17(8):1-8.

[3] 席明霞,郑雯,陈银娟等.13家医院236名骨科护士康复护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 ,2013,(15):26-28.

[4] 黄莉.骨科康复训练护理活动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9):16-18.

[5] Adali,N.,Mars,M.,Petrie,A. et al.Presurgical orthopedics has no effect on archform in 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J].The Cleft palatecraniofacial journal,2012,49(1):5-13.

[6] 白跃宏.骨科康复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 21(9):849.

[7] Milan Zdravkovic,Miroslav Trajanovic,Milos Stojkovic et al.A case of using the Semantic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 for custom orthopedic implants manufacturing[J].Annual review in control,2012,36(2):318-326.

[8] 万大千,徐义明,白跃宏等.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膝关节活动受限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4):597-600.

[9] 罗汉华,农文恒.关于骨科康复在临床教学实践中的思考[J].甘肃中医,2011,24(4):74-75.

第7篇:康复治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康复辅具;小儿脑瘫;复治疗效

小儿脑瘫是儿科康复重要方面之一。近年来,小儿脑瘫在我国发病率越来越高,应给予重视。在我国医疗日益发展的今天,脑瘫儿童康复手段已经不再局限于物理疗法、心理治疗、手术矫形等方法,而辅助器具等矫形器疗法也加入康复事业中。以前的脑瘫患儿康复疗效并不明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脑瘫问题。所以综合康复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得把脑瘫儿童潜能发挥出来。综合全面的康复手段包括:社会康复;职业前培训;教育康复;医疗康复。而辅助器具治疗是医疗康复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辅助补救脑瘫儿童行为缺陷,以致激发患儿的最大潜能,主要包括方面有步行能力、语言能力,生活自理自立,接受教育等等。本研究是通过选择脑瘫儿童患者100例,随机抽取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加辅助器具治疗,探讨两组医疗过程中出现的差异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0例小儿脑瘫通过国家专门研讨会的标准分型。100例患者的年龄在5个月~8岁之间。通过男女性分别随机分组,对照组男性为32例,女性为18例;治疗组男性为28例,女性为22例,见表1。

1.2方法药物治疗:脑瘫儿用神经药物静脉输注,包括有脑活素;脑复康;巴氯酚;胞二磷胆碱;神经节苷酯等等。一共进行5个疗程,每个疗程为15d。部分癫痫伴随者给予相应治疗。对照组只采取药物治疗。治疗组不仅采用药物治疗,还使用辅助治疗:要求家长在家里给患儿做辅具康复训练,每天早上和晚上各1次,每一次时间控制在1h左右。使用的治疗辅助器具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有6大类:训练辅助器;矫形器;防护器;移动辅助器;纠正姿势辅助器;游戏用具等。具体器具用到形垫组合;花生和圆柱球;站立架;儿童滚筒;液压踏步器;儿童梯椅;步态纠正训练器等。6大类辅助器材符合国际标准。

1.3疗效标准参考曹志芳等[1]拟定方式进行综合运动测试。运动测试一共有有4个等级,包括有优、良、中、差;打分范围分别为10分、8~9分、7~6分、≤5分。每个等级涵盖10个运动项目:卧位与翻身;坐位;爬与跪;站立;走跑跳等。

1.4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t检验。

2结果

100例患儿经过5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都有了好转,这说明药物治疗和辅助综合治疗都是行之有效的。从表2可以看出,治疗组在4项评分上都要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优良率为86%,而对照组只有50%。在治疗组评优38例患者中,其中年龄5个月~1岁有21例,而差评的3例年龄均接近5岁而且症状全为混合型脑瘫.这说明患者年龄越小,症状越单一,综合康复效果越好,而且治疗的预期时间也相对较短,见表2。

3 讨论

小儿脑瘫划定依据是婴儿期之前(包括婴儿期)的脑发育缺陷和进行性意外的损伤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约有175万脑瘫患儿,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4个脑瘫患儿[2]。治疗脑瘫患儿的费用是比较高的,这是由于治疗疗程相对长造成。在国内医院及其他康复机构,治疗师的数量相对不足,日益难于满足当今需求的情况下,在家庭进行康复治疗显得很必要。但是家长在康复方面的能力跟专业的治疗师差距大,这在训练方式不科学,效果不理想方面充分体现出来。如何让患儿很好得配合;如何增加相对的康复工具等,都可以增加脑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康复辅具可以明显得提高家庭康复疗效,提高脑瘫康复质量。

显示,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后,在评分指标卧位与翻身;坐位;爬与跪;站立;走跑跳等10项功能上都有疗效,但治疗组采用药物加辅助器材的综合康复的效果更加显著。

辅具的作用有:①纠正患儿的姿势,有效控制痉挛,提升形体运动;②辅具在患者卧、翻、跪立、站立位、坐位、爬行、行走等提供多种治疗方案。③患儿的具体情况经专家诊断与评估过,给患者家长制定具体治疗方案,能有效提高治理疗效。本次研究中还可以看出,脑瘫患者的年龄越小,症状单一的,治疗时间比较短,预期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小儿脑瘫治疗是一个疗程漫长的过程。单一的药物治疗能得到一定的效果但还必须借助辅助康复器材。康复治疗专家根据患者制定具体方案,家长在家中对脑瘫儿有针对性进行综合康复,把握治疗时间和训练质量,使小儿脑瘫治疗取得更好的疗效,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第8篇:康复治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护理;功能锻炼治疗

1 影响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主要因素

脑梗死又被称为脑血管意外病,最早发生于国外发达国家其致残率、致死率都相当之高,因此发达国家对于脑梗死康复期功能锻炼研究也相对较早,较为的完善成熟,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将影响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主要因素分为心理因素、肌肉运动能力障碍、不可逆的功能损害等方面,因此目前我国的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也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

2 脑梗死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护理对策

2.1普通运动康复治疗 著名学者、脑梗死康复专家楚立云[1]发现在对脑卒中早期患者进行相关的吞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四肢力量训练以及一些辅助的平衡训练会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邓艳红[2]通过接受深浅感觉治疗的实验组和没有接受深浅感觉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了相关治疗效果的研究,发现在那些脑梗死发病患者3h内进行相关的深浅感觉输入法康复治疗的患者四肢肌肉力量的恢复和身体机能的回复都要明显的好于没有接受深浅感觉输入法治疗的患者。

2.2传统中医治疗方式 著名的中医学临床学者张春华[3]通过长期观察接受针刺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情况,并通过数据的形式证明急性脑卒中的患者在通过针刺治疗后肌肉的恢复情况,尤其是患者的运动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中医康复方面专家朱丽芳,刘惠宇,杜碧青,曾春英[6]等人在《益气养阴扶正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一文中提出一个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的全新手段,可以说这不仅对于中医还是全世界对抗脑梗死的患者、学者来说都是一个可喜的消息。目前中医药方面对于梗死康复治疗的涉及几乎是一片空白,朱丽芳等专家通过多个实验对照即通过对一组脑梗死患者服用或者推射中医益气养阴液体(参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同时对照没有注射中医益气养阴液体的患者时发现注射患者的身体运动能力较于没有注射患者有着极为显著的提升。

主要讲述目前我国中医针灸各项对于脑梗死患者康复期功能锻炼的研究:①学者王松林,马力,许杨[7]等研究了耳针结合运动疗法对于脑梗死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有着非常明显的提高;②中医学康复专家郭元琦,陈丽仪,周罗晶,李惠,区轩明,刘东生共同[8]撰写的《分期整体针灸法对63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中指出在梗死康复期通过间断时间的整体针灸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参与正常生活的能力;③赵大贵,穆敬平[9]在《头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观察》中所研究的头针结合促通技术对于脑梗死尤其是有偏瘫症状的患者有着极好的疗效。

2.3电刺激治疗方式 生物医学方面专家王丽英[4]在撰写的文章《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98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详细的说明了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疗效,这一点是目前我国比较缺失的疗法,但是在国际上比较流行;在由沈光宇,钱国全,蔡可夫[5]3位学者撰写的文章《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早期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说道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为我国的脑梗死患者康复期功能锻炼研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只要治疗适当将会大大增加脑梗死患者康复或者是恢复较多身体机能的可能性。

2.4立足于患者心理角度治疗方式 医学心理学方面的学者陈颖利[10]在《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反应与护理》一文中提及到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反应与护理,笔者根据目前大多数脑梗死患者多为老年人,老年人在进入医院之后很容易产生焦虑感和烦躁感,并且心理上的问题会很快的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学者卢长芳[11]就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态心理分析及护理》一文中很好的分析了老年人的心理影响,并通过相关的患者心理的护理对梗死患者康复做出了有效的贡献。

专家麦国钊,任醒华[12]在《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一文中对于运动想象疗法在脑梗死患者上肢恢复的疗效做了相关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运动想象疗法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方面,尤其是患者上肢运动能力的恢复上有着极为可观的疗效;另一方面学者符俏,陈文远[13]等人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一文中也提出了并证明了运动想象疗法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着较大的疗效。

3 结论

综合上文,影响脑梗死患者康复的主要因素以及脑梗死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护理对策可以说明目前我国在针对脑梗死康复治疗的手段已逐渐丰富,从基础的运动性康复治疗到现在全面的心理饮食治疗、电击刺激治疗,甚至在国外所未涉及的中医药康复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楚立云.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0(08).

[2]邓艳红.感觉输入法在脑梗塞急性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1999(03).

[3]张春华.康复配合针刺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

[4]王丽英.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98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5(05).

[5]沈光宇,钱国全,蔡可夫.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早期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05).

[6]朱丽芳,刘惠宇,杜碧青,等.益气养阴扶正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01).

[7]王松林,马力,许杨.耳针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05).

[8]郭元琦,陈丽仪,周罗晶,等.分期整体针灸法对63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5(06).

[9]赵大贵,穆敬平.头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观察[J].中国针灸,2005(01).

[10]陈颖利.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反应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1(18).

[11]卢长芳.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态心理分析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4(18).

第9篇:康复治疗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康复技术;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90-01

前言: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疾病是脊髓损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脊髓损伤通常发生于重大的事故中,主要临床表现为脊髓局部疼痛、颈部活动存在障碍以及腹胀和腹痛等。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疾病对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近年来,医学临床中不断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最终医学中认为针灸结合康复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该疾病起到治疗的作用,对于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总结了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此疾病的研究进展。

一、针灸与康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一)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的研究情况

针灸在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疾病过程中,首先可以体现为电针对此种疾病的治疗。学者兰静,张海兰,任杰(2014)等人在研究电针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机制对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时指出,电针主要是将传统的针灸廖家与能够刺神经的电刺激疗法相结合,在患者脊髓出进行治疗的一种手段,属于针灸治疗方法中较为普遍的手段[1]。通过针与电的结合,能够使电针在人体穴位上的使用达到一定的刺激性效果,从而提升电针在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作用。学者兰静也认为,电针在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疾病中的治疗,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重要影响,该学者将电针的使用分为不同的方法,其一是电针督脉的刺激性治疗方法,将电针以针刺的形式,对患者的督脉实施针刺,通过电针对患者减退穴位的刺痛,是其达到疏通患者血液流畅的目的。此种疾病的治疗主要是在患者脊髓损伤的相关部位进行针刺,从而减轻脊髓损伤部位对其他部位的压迫。其二是脊髓腔电针治疗方法,此种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电针的手段,对脊髓神经的根部进行刺扎,从而达到刺激脊髓植物神经的目的,并促进脊髓部位的血液循环。

(二)康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的研究情况

康复技术对于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疾病的治疗也是十分重要的手段,能够通过阶段性的康复指导、锻炼等手段,实现对脊髓损伤部位的治疗。学者曾祥新,孙忠人,尹洪娜(2016)等人在研究康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疾病过程中,认为可以将治疗该疾病的疗程分为三个阶段[2]。第一个阶段是在脊髓损伤后的2~4周内,首先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实施外科性的干预,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家属也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能够起到辅作用,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对患者展开拍背、翻身等辅助行为,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等进行适当的检测,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相应的影响措施,以避免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第二阶段是在脊髓手上后第4周~3个月,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健康科学合理的指导,鼓励患者多食用清淡和高纤维的食物,以此促进患者的胃肠道笑话;此外,医护人员要通过物理治疗的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制定科学适宜的功能训练方案。第三阶段为脊髓损伤后的3~7个月,此阶段的康复训练技术侧重点逐渐从临床康复指导,转向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康复训练指导,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脊髓损伤的恢复情况,为患者制定适宜的外出训练活动,并在训练过程中观察患者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改正方法。

二、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学者秀梅,徐彦龙(2016)等人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炎的研究中指出,针灸治疗对于脊髓损伤的治疗是根据对穴位的把握和刺激,对患者脊髓伤处进行穴位的扎刺,以此促进损伤部位的血液循环,从而使患者损伤部位能够逐渐恢复健康[3]。而康复技术则是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全方位诊疗和护理,对患者肢体功能训练进行正确的指导等,并通过不同阶段的不同康复技术对患者展开治疗,从而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两位学者认为将针灸与康复技术相结合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疾病,不仅能够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减少患者住院的花销,同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上述学者在研究中专门对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疾病,和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疾病两种方案进行了对比,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研究得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语:脊髓损伤是医学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发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同时以高费用的特色为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极大的压力。以往由于医疗技术水平受到限制,无法对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疾病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与医疗事业的进步,医学中对于此种疾病也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目前医学中普遍采用针灸和康复技术的方法治疗该种疾病,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研究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对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疾病的研究,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性分析。以期能够提高针灸和康复技术在脊髓损伤后二便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兰静,张海兰,任杰.电针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