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加强员工法律意识范文

加强员工法律意识精选(九篇)

加强员工法律意识

第1篇:加强员工法律意识范文

一、加强学习教育,提高队伍素质

1、着力抓好“四个意识”教育,增强队伍政治素质。一是政治意识教育。打牢干警“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二是大局意识教育。教育和引导机关干部紧紧围绕全党的中心工作,积极融入全局,主动服务大局,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三是群众意识教育。教育和引导机关干部牢固确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把执法为民体现在维护群众利益的具体行动中,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四是服务意识教育。教育和引导机关干部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做好服务工作。

2、重视抓好岗位技能培训工作。按照“注重实用、突出实务、强化能力”的原则加强干部的在职业务技能的学习培训,由政治部会同有关职能处室,制定年度业务学习计划,定期安排业务培训讲座,年终安排业务知识考核,丰富机关干部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技能。

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队伍管理

3、制定《加强机关工作人员日常管理的规定》、《加强机关队伍管理的规定》,严格禁止机关干部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看股票行情等行为,发现一次,个人不得评先进,所在处室不得评为先进集体。

4、严格执行《无锡市司法局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机关工作人员休假考勤制度的规定》,每月两次不定期检查人员在位在岗和依法行政规范、言行举止规范、工作纪律规范、法律服务规范和环境卫生规范等方面的情况,并进行通报。版权所有

5、推行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对群众的投诉案件和事项,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坚决克服拖拉推诿、误时误事现象,对、不负责任造成工作损失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三、加强管理和指导,规范法律服务行为

6、制定《无锡市律师管理工作百分考核实施细则》、《关于建立律师、公证机构诚信档案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公证处和

公证员的管理,规范法律服务行为,提高法律服务队伍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7、抓好业务培训,提高法律服务队伍整体素质。定期组织全市律师、公证员和辅助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教育。

8、对当事人的投诉做到及时回应,认真调查核实,加大对法律服务人员违纪违规事件的查处力度,规范法律服务人员的行为。

三、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9、制定法律援助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实施方案,从时间、方法和标准上进行统一部署,逐级签订责任状,明确法律援助工作任务和目标。版权所有

第2篇:加强员工法律意识范文

【关键词】 护理管理人员;法律教育

从医院的结构来看 ,护理人员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护理工作也是医院日常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护理管理以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 ,对护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成员、设备设施等加以合理利用 ,以保证整体取得一个良好的效果。护理管理涉及诸多部门 ,对医院的管理水平有着很大影响 ,所以必须加强护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医院赢得良好信誉。然而在实际中 ,许多护理管理人员都缺乏法律意识 ,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工作纠纷时 ,由于相关法律知识的欠缺 ,常常显得不知所措。为合理解决纠纷 ,减少纠纷发生率 ,护理管理人员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 1 护理管理人员法律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1. 1 法律教育现状 随着人们对健康重视度的上升 , 医院护理管理工作量急剧增多 , 各种情况出现使其工作更显复杂。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患者或患者家属与医院之间的各种纠纷 , 引起纠纷的原因千差万别 , 其实都是各自的利益问题。护理管理人员的工作相当关键 , 甚至与患者的生命有着直接关系。护理工作中的文书处理并非只是简简单单的记录 , 它关系着患者的病情变化状况 , 从侧面能反映出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 , 同时也承担者一定的法律责任。然而由于缺少相关的法律知识 , 许多护理人员缺乏责任感 , 以致于临床中较为随意 , 对比较重要的事项没有做规范的文书处理。若遇上官司, 因为没有证据, 医院往往是百口莫辩。

此外 , 如今已进入法治社会 , 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步强化 , 多数民众都学会了用法律保护自己。相比之下 , 医护人员的维权意识并不是很强 , 还需要很大的提升。护理管理工作 , 除了发扬救死扶伤的岗位精神 , 做好本职工作 , 承担所属的社会责任 , 还应维护好自己的各种合法权益。医患关系是一种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 , 患者各不相同 , 一旦发生纠纷 , 护理人员应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但由于法律知识的匮乏 , 护理管理人员往往不知如何正确运用法律 , 以致于损失惨重。

1. 2 原因分析 护理管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的原因涉及很多方面 , 首先是护理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 在专业的护理教育中 , 往往更注重专业护理知识 , 而法学课程的开设极其有限。据有关资料显示 , 本科教育中 , 法学占了全部课程的 1%左右;大中专则占有约2%~3% ;除时间不够外, 法律课堂内容好也相当缺乏 , 大多只是一些基础的知识 , 而与护理专业有关系的内容则少之又少;以致于护理人员与法律接触少 , 学习途径也较为单一 , 多是通过电视、杂志等获得 , 由于没有系统学习 , 掌握的知识比较零碎 , 很不全面。再加上工作环境较为封闭 , 缺少相关培训 , 都最终导致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十分薄弱。

其次 , 护理管理人员自身对法律教育有所忽视。实际中的临床护理存在着很多问题 , 人力资源短缺就是其中一项。由于护理管理人员有限 , 护理人员工作量增多 , 责任和压力也不断扩大 , 为保证护理工作能够正常运行 , 多数护理人员都将精力放在了如何熟悉临床业务知识、如何提升临床操作水平和速度等方面 , 无暇顾及法律教育 , 对法律意识自然就有所忽视。

此外 , 还有一种情况 , 就是护理管理人员对本职工作与法律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 , 即缺乏与护理相关的法律知识 , 认为在医院治疗过程中 , 医务人员才是起主导作用的 , 才应该担负应有的法律责任 , 护理人员只是起辅助医生的作用 , 负责照顾患者 , 工作不出差错即可。即使有纠纷 , 也是医院进行调解 , 无需自己承担。这种错误观念使得护理管理人员对法律很淡漠, 除应付责任外, 也不利于自我保护。 2 如何做好护理管理人员的法律教育工作

2. 1 转变教学理念 一般而言 ,护理管理人员在正式上岗之前都有过专业的学习或培训 , 在这一阶段 , 就应该开始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对于那些旧的教学观念应作一番改革 , 包括内容、方法等方面 , 将法律教育的地位提高。需根据医疗市场的变化 , 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 加大力度进行法制教育。法律内容除了基本的法律知识 , 应将重点放在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方面 , 如《医疗护理法》等 , 这样才能使其上岗之后有所保障。

2. 2 重视实际应用 在学习阶段 , 护理管理人员学的大都只是理论知识 , 到医疗机构上岗后还应继续学习 , 并和实际联系在一起。所以 , 继续教育除了护理学、行政管理 , 还应包括法律教育。日常工作中 , 既要进行专业护理培训 , 也应督促护理人员学法懂法, 熟悉相关法律知识。

2. 3 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护理管理人员和患者接触时间较长 , 对其病情转变有着莫大关系 , 因此 , 必须严格按照护理规范行事 , 做好为患者服务的工作 , 尽量保证患者能够尽早康复。学习法律、了解法律 , 能够让护理管理人员更加深刻地明白自身所该承担的责任 , 从而强化法治观念 , 认真对待护理工作 , 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 依法从事护理服务。此外 , 在满足了患者需求的同时 , 护理管理人员还应加强维权意识 , 学会自我保护。除了医院的普法宣传和相关培训 , 护理人员也需在闲暇时间加强自主学习 , 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使双方利益同时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在法治社会 , 人人都应懂法讲法 , 不断完善自身的法律素质。护理管理人员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 起的作用是无可代替的 , 但其法律意识普遍较弱 , 应得到加强。法律素质的提高 , 对其本职工作有着很大影响 , 能使护理人员对自身责任更加明确 , 以便做好日后的管理护理工作。同时 , 还有利于实现自我保护, 懂得正确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参考文献

[1]秦伟 .护理管理人员法律知识教育现状及举措 .华北国防医药 , 2008, 19(4):217-219.

第3篇:加强员工法律意识范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法律意识;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165-02

养成教育是把一种意识、思想、行为经过培养逐渐内化的过程。高校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对高校辅导员法律意识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然而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

一、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

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的重任大部分由辅导员来承担,然而大多数辅导员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并没有进行过多少相关培训。他们对于如何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依法办事没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因此他们在开展学生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因法律意识淡薄而侵犯学生正当权益,或者在遇到突发事件r不能依法保护学生也不能依法保护自己的现象。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侵犯学生的财产权

财产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作为高校辅导员要从两个方面来正确对待学生财产权问题。

首先是学生财物被盗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高校辅导员不但要提醒学生注意财产安全,还要及时正确地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笔者从事辅导员工作以来,遇到的学生财产被盗事件80%的作案者要么是在校大学生,要么有在校大学生的间接参与。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向学生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其次,作为经常和学生直接接触的高校辅导员,有更多可能与学生发生财产纠纷。有的高校辅导员法律意识淡薄,利用工作之便向学生索取收受财物;更有甚者私自制定规则,对违规的学生或者班级进行罚款。这些行为已经严重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在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普遍提高的情况下,高校学生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辅导员的违法行为不但对自己有害,还会严重影响学校声誉,引起不必要的冲突与麻烦。

(二)侵犯学生的知识产权

近年来,高校学生与高校教师知识产权纠纷时有发生。有不少高校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论文著作署上教师其本人的名字。大部分学生因碍于导师的面子或者是对导师在学业上的指导的感恩之情而默默地接受。高校辅导员应当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但自己要知道窃取学生劳动成果是违法的行为,尊重学生的知识产权,更要帮助学生增强依法维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与能力。

(三)处理学生被处分问题不恰当

对违反国家和学校规定的学生进行纪律处分,是高校对学生进行警示、引导、规范的重要手段,对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是学生违纪违规行为的直接管理者,在对学生进行处分的问题上必须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原则,对违纪违规的学生给予帮助,实事求是,并告知其享有申诉权,允许其对处分决定进行申诉。总之,高校辅导员在对违规学生进行处分时应当注意程序,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整个过程的合法性。

二、高校辅导员法律意识养成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高等教育规范化管理迫在眉睫。作为在教育管理一线工作的高校辅导员,应当充分认识到依法开展本职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最注重的是应聘者的学生干部经历、应变能力、学历等方面,而对应聘者的法律素养没有明确要求。大部分辅导员并不具备法律知识,虽然在上岗之前或者工作的过程中,学校会对辅导员进行职业培训,但是其培训内容对法律知识的重视不够,辅导员的法律素养依然是参差不齐。

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忽视、漠视、侵犯学生权利的事情时有发生。2003年7月17日的《关于加强依法治校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校成为我国高等学校的必然选择。增强辅导员队伍的法律意识是依法治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1]

三、对高校辅导员法律意识养成教育的举措建言

当前高校辅导员法律素养的提高更多的是依赖于辅导员自身的学习,但辅导员的个人学习欠缺系统性和实效性。高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增强辅导员的法律意识,加强辅导员依法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自觉性与有效性。高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辅导员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

(一)加大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力度

目前高校辅导员通常为“杂牌军”,他们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包括法律、教育、职业规划、心理学、就业指导等,其中法律知识是他们最为缺乏的知识。作为学生工作管理者的辅导员,法律知识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心理辅导、就业指导还是奖惩等都受法律的约束。高校应当尽力加强对辅导员法律知识方面的培训,定期组织培训班,并将他们日常管理工作中经常涉及的法律知识细化、具体化,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与考核,使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成为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加大培养高校辅导员法律意识宣传力度

要通过多种渠道对提升高校辅导员法律素养进行宣传教育,把一些经典案例放在法律知识研修班、法律知识讲座、法律知识沙龙上进行研讨等多种方式来培养辅导员的法律意识,使辅导员从知道哪些是自己必须履行的义务,哪些是自己的合法权益,到将相关法律知识内化为其自身的行为准则甚至习惯。这也正是当今教育界经常提到的“养成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辅导员真正做到依法律己、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有理有力地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师生关系的和谐健康发展。

(三)加大学生法律知识普及力度

高校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学校加大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力度,使学生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水涨船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了,无形中对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提高自身法律素养成为辅导员自己的迫切需求。

四、结语

新形势对高校辅导员的法律素养要求不断提高,他们必须不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够自觉地依法办事,这也是做好其本职工作的基本保证。依法治校是必然趋势,高校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辅导员法律意识养成教育的有效办法,促使辅导员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良性发展。

高校辅导员需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宪法》《刑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制度》等,还有所在院校的《学生手册》,切实明确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高校辅导员只有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才能树立依法管理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随机应变,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增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果,提升高校的社会形象。[2]

无论我们在哪里,无论我们在干什么,当国歌响起、国旗升起的时候,我们都会停止正在做的事情,静静地注视着国旗的冉冉升起,直到国歌停止、国旗升旗仪式结束。这种行为即是一种潜意识,也是一种观念内化的结果。依法从事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也需要内化为高校辅导员的潜意识,使法治观念在其心中生根发芽。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不但自己应该具备较高水平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也应该通过日常管理工作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与依法办事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第4篇:加强员工法律意识范文

关键词: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培养

全球化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的来临及循证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医疗服务观的改变,医疗行为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转化,使医患双方传统的“被动式”医疗服务关系逐步发展为“参与式”医疗服务关系;因而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方不再享有绝对的权利,而在类似于疾病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患者享有一定程度的参与权。这就在客观上对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务人员不仅要充分理解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而且要保证患者对整个医疗过程的充分知情和积极参与;不仅要改变传统的医患双方不对等的权利义务观念,而且要对现行的医疗相关法律法规保持着理性的认识,在医患纠纷发生时,自觉地运用多种方式解决纠纷。早在2006年,原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医院管理年工作会议上就已经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医疗服务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增加;而造成医患纠纷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法律意识的淡薄。当前,面对医患纠纷数量逐年上升的现实背景,客观上对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既关系到患者生命健康权的保护问题,也关系到医务人员合法权益能否充分得到法律保护的问题。因此,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任重道远。

一、医务人员法律意识的现状

“法律意识”主要是指人们对于现行法律及有关法律现象的心理态度、观点及情感的总称。[1]作为社会意识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法律意识主要体现在对现行法律的解释和评价,对现行法律的法理内涵、功能、作用的理解,对权利义务的认识,对某种社会行为合法与否的评价等。长久以来,受传统“以疾病为中心”医疗观念的影响,医务人员在整个诊疗过程中主要考虑如何更好地解决患者的病痛问题,更多地注重诊疗过程中的知识与技术,而忽视了潜在的法律问题。相对于整个社会中法治氛围的不断浓厚、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敏感性及法律意识却显得滞后不足,缺乏合理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的意识,对诊疗过程中所可能引发的医患纠纷相关因素缺乏必要的认识,比如,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具有法律证据意义的医疗文书存在不规范书写或不及时完成书写,对病程记录存在记录不全、不使用规范医学术语、虚假记录,对手术风险及患者知情的告知不详尽、敷衍了事及“患者及家属签字即可”存在不规范操作、瞒报、漏报传染病,对涉嫌伤害事件或非正常死亡不按规定及时报告,泄露患者隐私,对患者及家属态度冷漠等等问题,这些都已成为医疗卫生行业普遍存在的法律问题。[2]

二、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

(一)法律思维能力不足

法律思维作为法律工作者的特定行业思维方式,一般指运用法律的逻辑、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当前,医务人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尚未养成,不具备运用法律思维判断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表现为对纠纷隐患的认识不足,在临床工作中违反诊疗操作规范、病例不规范书写、侵犯患者隐私权等现象普遍存在,直接或间接导致纠纷的发生。另一方面,表现为自身的证据意识不足,在临床工作中面对患者及家属的各种提问,告知病情及提醒重要细节问题时往往没有形成完整的记录,对病历中关键信息书写错误等情况时有发生,在发生纠纷时往往无法证明自己的告知行为,对后续的纠纷解决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医学生法律教育不足

长期以来,高等医学院校“重医轻法”的现象一直存在,当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只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医疗技能,而忽视了医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现有课程也只单一的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课程,且往往作为公共课开设,课时较少,对医学课程任务繁重的医学生来说,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甚至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过关,没有真正意义上对法律含义及内容进行理解与掌握。因此,造成这些医学生毕业后进入医疗行业从事医疗活动时,缺乏维护自身权益、防范医患纠纷的法律意识。

(三)医务人员法律知识考核及培训不足

面对当前医患纠纷的复杂形势,医疗机构内部在注重临床质量与科研任务之外,未将依法执业所需的相关法律知识实质性地纳入医务人员定期考核的范围中,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活动也往往流于形式,缺乏与法院等司法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知识学习与交流互动,严重阻碍了医疗质量的提升及医患纠纷的风险防控。

三、培养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是现实的必要需求

(一)是防范医患纠纷的需要

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2009年医改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切实提高各级人民政府通过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和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的能力,加强落实医药卫生领域的法律普及工作,全面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努力营造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法制环境。当前,随着医患纠纷数量逐步增多,医务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法律意识,不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医疗法律法规,面对医患纠纷时,将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更不能通过自身法律意识的增强来防范医患纠纷的发生。因此,为避免在医患纠纷及处理中出现盲目性,医务人员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树立自身“法律至上”的观念,十分必要。

(二)是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的需要

2009年医改方案提出要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订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加强高层次科研、医疗、卫生管理等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明确规范医疗机构各级管理者的任职条件,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化、层级化、职业化的医疗机构管理团队。因此,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是契合新医改方案中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科学性、服务性很强的学科。医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医务人员不仅应具备高超的诊疗水平,还应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如果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法律意识淡薄,不按照诊疗操作规范进行诊疗活动,将很容易引发医患纠纷。尤其是在当前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现实情况下,医务人员确有必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这样才能依法行医,成为技术高超、素质全面的卫生人才,以利于救死扶伤、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服务。[3]

(三)是加强依法执业、保障医疗安全的需要

党的十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当前,医疗机构经历了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现已经进入法制化管理的新阶段。为保障医疗安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和谐互信的医患关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必须树立法治观念,认真学习卫生相关法律知识,提高依法执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依法执业意识。

四、培养医务人员法律意识的几点建议

(一)培养法律思维能力,强化证据意识

法律思维作为法律工作者的特定行业思维方式,一般指运用法律的逻辑、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为有效防范医患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医务人员在整个诊疗活动过程中应当养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按照法律逻辑来分析、解决问题。一方面,强化对纠纷隐患的重点防范意识,严格按临床操作规范开展诊疗活动,规范病历书写,保护患者的隐私,强化与患者的充分沟通,建立可靠的医患信任关系。另一方面,强化自身证据意识,加强对法律中有关证据知识的学习,努力培养自身在临床工作中识别潜在证据的能力,必要时对于患者沟通时的关键信息进行录音,以保证各种记录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为日后发生纠纷时预留证据资料。[4]

(二)加大对医学生法律知识教育的力度

医学院校应当针对现有医患纠纷的特点,增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课时及授课人员,邀请医患纠纷方面的法律专家定期对医学生进行医疗法律法规讲座,努力提高医学生的法律信仰,逐步使医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及实用性,从而丰富医学生的法律知识,强化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真正理解和掌握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知识,为以后进入医疗行业从事诊疗活动奠定基础。

(三)加强对医务人员法律知识的考核力度

医疗机构应当在医务人员的定期考核测评中加大对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考核,形成级别管理,使不同级别、不同年资的医务人员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及法律素养。结合医疗活动实际情况及医患纠纷发生特点,积极开展卫生法律知识培训、竞赛、演讲等多元化的法律知识培训活动,并将培训、竞赛等结果纳入医务人员职业考评、晋升考评的评价范围。同时,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医患纠纷案件的庭审观摩,提高医务人员依法执业、防范医患纠纷的能力。

五、结语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人类关于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培养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势在必行,通过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达到迅速、真实的解决在医疗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与弊端的良好效果,通过加强医学生的法制教育来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达到有效防范医患纠纷发生的良好效果,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切实可行的维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博,先德强.从法律意识的层次结构看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培养[J].法制与社会,2008(1):296.

[2]王瑾.加强卫生法制教育[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5):313-315.

[3]徐玉梅,刘宪亮.加强医务人员法制教育的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2,22(8):47-48.

第5篇:加强员工法律意识范文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调整充实了领导机构,建立了以区级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街道,区直机关和单位也普遍调整充实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成员,形成了组织领导有力,普法机构健全,办事人员精干的良好局面。区政府在认真总结前四个五年普法工作经验和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关于在全区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分解细化了任务,落实了责任措施。各乡镇街道,区直机关和单位也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制订了普法实施方案。层层召开了动员大会。

(二)注重队伍建设,发挥骨干作用。为全面落实《规划》,提升法制宣传教育水平,区政府高度重视发挥普法骨干的作用,在树立服务理念,建设一支服务型法制宣传教育队伍上狠下功夫。整合充实了普法讲师团、普法宣传员、普法志愿者和法制副校长等普法队伍。分期分批对区56名普法讲师团成员、68名乡镇街道普法辅导员、102名区直局级单位普法辅导员、村(街)600名宣传员和56名普法志愿者进行了培训,组织他们深入学习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调把服务意识、服务理念自觉地融入普法工作实践中,会宣讲,会答疑解难,会调处矛盾纠纷,把单一的法制宣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据不完全统计,普法讲师团为机关、社区、乡村、学校、企业宣讲相关法律法规80场,听讲人员达到177690人次。乡镇街道、区直单位普法辅导员共宣讲法律法规362场,使293200人次受到了法制教育。

(三)创新形式,增强实际效果。一是搞好“三项建设”。第一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全区731个村(街)全部设立了法制宣传栏,每个乡镇街道1-2个村(街)建立了法制图书角,全区编印《农民常用法律知识问答》10000余册,订购《农民法律知识读本》20000余册,村民学习法律有了方便的场所和书籍。部分村(街)还开办了“每周一法或举案说法”广播,法制宣传服务台(站)在农村成为一大亮点。第二推进民主法制村建设。以“法律进乡村”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村民自治机制得到进一步落实,使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得到有力的保障。全区已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52个。第三注重社区、村街业余文艺队伍建设。目前,全区有业余综合文艺演出队38个,业余文化协会8个,基本覆盖全区社区、村(街)。各级普法部门与文化部门密切合作,加强了对农村业余文艺队伍的管理,加大对演出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农闲时节举办文艺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了趣味性和吸引力。二是积极开展跟进式法制宣传工作。区内成立了由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组成的法制宣传教育跟进服务小分队,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法律咨询,参与合同的草拟、审查,培训工作人员,从源头上把关,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项目建设中的失误。先后50余人次深入到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配合乡镇政府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答疑解难,保证了征地、拆迁等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开展重点时段、期间的法制宣传工作。首先是借助农村土地调整、重大项目建设时段,向群众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选择群众易于接受方式,因地制宜,因事而宜,因人施教,把集中讲解与个别解释相结合、与现场提供法律服务相结合,大大增强了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其次是借助农村集市、各种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专项宣传活动开展宣传服务,效果十分显著。

二、取得的成效

(一)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主要体现在:区委、区政府始终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放在重要位置,定期研究。“xx区领导干部讲法报告团”经常深入基层,带头宣讲法律。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法制讲座、法律考试等制度得到很好落实。20*年和2007年度分别有1200名和1462名领导干部参加法制讲座和法律知识考核。全区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法制理论水平、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公务员法制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区组织了公务员《公共管理(MPA)知识精华读本》、《物权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并进行了考试,取得了良好成绩。全区1390名行政执法人员集中进行了职业道德、行政执法实务、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行政法律知识培训,全部通过考试持证上岗。司法人员通过学习培训,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三)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得到了强化。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日益加强,全区235所各级各类学校配备了专兼职法制课教师,聘请了237名兼职法制副校长,全部实现了教材、课时、师资、大纲、考核、法制副校长“六落实”。开展了教师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举办了中小学生法律知识讲座。组织法律专题讲座362场,听课学生达28万余人次,举办法制报告会110余场,法治实践活动300余次,直接接受教育和参加法治实践活动的学生达5万余人次。教师依法执教水平、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以及遵纪守法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

(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学习得到了广泛开展。先后组织企业法人代表、经营管理人员参加的法律知识培训536场,24341人次接受法制教育,全区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诚信守法的理念和意识不断增强,职工的法律素质不断提高。

(五)农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扎实推进。全区以“法律进乡村”为载体,以“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坚持贴近农民思想观念,贴近农民法制水平,贴近农民行为表现,贴近农民实际需要开展普法依法治理活动。以各种形式集中开展普法活动100余次。先后对2000余名村街干部进行了轮训。村干部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家庭法律明白人”在农户中的比例日趋增多,农民的权利义务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有了新的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工作不到位。少数单位及领导干部对普法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普法是软任务、软指标,积极性不高,重视不够,有的甚至产生厌烦情绪。有的单位虽然制订了普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但抓落实力度不够。普法工作缺乏广度和深度,重部门法、轻公共法学习的现象比较突出。阶段性的活动较多,经常性的宣传教育较少。相关档案资料积累不全,个别单位的档案资料还是一片空白。

2、工作机制不够完善。区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偏少,其指导、协调、检查、监督等职能作用发挥不够。有些部门和单位存在普法工作人员缺、设备差、经费少的问题。有的单位普法联络员兼职过多,普法工作精力难以到位。一些部门和企业还没有普法联络员。全区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普法大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普法考核机制、督查机制有待完善。

3、重点对象的普法还存在薄弱环节。一是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不够系统、全面。二是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不够,存在着“盲区”,法律宣传教育手段单一,形式不活。三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还要进一步强化。一些企业普法组织机构不健全,没有普法宣传员和联络员,工作难以开展。

4、工作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不够。表现为视野还不够开阔,思路还不够宽,破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招法不多。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从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入手,采取必要措施,切实提高全社会对法制宣传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今年是“五五”普法中期评估之年,应对照《规划》要求,认真总结,对好的做法和经验,要继续坚持,巩固提高。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分析原因,研究相应的解决办法。要研究制定深化法制宣传教育的具体措施,强化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推动普法工作整体上水平。

(二)进一步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区普法《规划》明确了此次普法的重点对象是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要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确定宣传教育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保证对普法重点对象宣传教育目标的实现。特别是,《规划》首次把农民作为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要把提高农民法律素质作为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环节来抓。目前看,农村部分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发生矛盾纠纷时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选择上访,造成基层问题突出,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应着力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宣传房屋拆迁、土地征用、土地承包流转、基层民主自治、治安管理等法律法规,使广大农民准确了解和掌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知识和法律途径,自觉遵纪守法,自觉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依法化解矛盾和纠纷,依法参与村民自治活动和村务管理。加强村级“两委”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依法管理水平和依法处理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

第6篇:加强员工法律意识范文

开展普法教育,必须从提高员工法律意识着手

我们必须从油田企业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做好群众性的普法工作。针对基层员工法律知识匮乏,部分员工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薄弱这一实际。企业有关部门应根据员工岗位性质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法治教育。针对消防员等不同工种的工作内容,教育内容也应有所不同。普法工作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要使普法工作制度化。根据普法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十分有必要就这项工作形成制度,使这项工作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规范运作。二是在物资经费上应有保障,企业要给予重视和支持,逐步提高普法经费的标准,如:书籍的购买和配备、车辆的配备等,确保所需经费到位。三是加强普法队伍建设,广纳贤才,充实普法宣传队伍。在企业员工队伍中层层设立普法宣传员,和企业工会相联合为员工维权提供法律帮助。四是要进一步健全普法制度。建立健全普法工作问责制,每年由企业党委,对各职能部门的普法工作进行检查和总结讲评,实施奖罚。各级党组织要把普法工作纳入企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一并进行检查评比,按综合治理考核要求实施奖罚。真正使普法工作有组织领导,有实施责任人,有检查落实,有激励机制,持续深入开展。

开展普法教育、必须与员工利益相结合

坚持与员工利益相结合,必须以员工工作为切入点,这是由普法教育的性质、任务、对象与目的所决定的。法律是上层建筑,必须为经济基础和发展生产力服务。

普法教育最终目的是转变人的思想观念,提高人的法律意识,规范人的社会行为。但人的思想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与每个人的实际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经济利益和思想认识不完全相同,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纠纷和思想问题。也难免头脑一时发热出现偏差,如:近几年一些不法分子相互勾结,腐蚀拉拢我们的员工走向不归路,有很多活生生的案例,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这些教训虽然是以思想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其根源却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产生的。所以我们的党组织、我们的执法部门惟有结合这些实际问题进行普法教育,才能从根基上解决员工头脑中的思想认识问题。

坚持普法与人的利益结合,有利于发挥普法企业的行政功能,同时促进自身工作的发展。首先,有利于调动企业主体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主观能动性。就我们油田企业而言,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员工,而且每当员工的利益低于需求或者感觉到不公平时,就要求有公知公认的权威性规则,法律予以调整,平衡利益冲突。这就为普法工作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大力弘扬法律至上意识、权利意识、公民意识,在企业内部会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现代法治观念,使人们学会在法律的指导下生活,必将能够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个性张扬和潜能发挥,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有利于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开展普法教育,有助于规范员工的行为,抑制弊端,依法妥善处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第三,有利于动员人们积极参与法治实践。中国进入法治社会最深厚的力量在于民众,而企业最深厚的力量在于员工。吸引企业干部员工热情参与的关键,在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能否给他们带来明显的切身利益。普法是启开员工理智的钥匙,首选“利益”作为普法工作的切入点,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坚持普法与人的利益相结合,普法工作必须做到审时度势,适应形势新变化了。首先,普法工作须从人们的思想实际出发。熟悉教育对象,摸清人们的思想脉搏,各级普法主管机关及其领导应当按照“五五”普法的精神要求,改进工作作风,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过程中获取决策所需的第一手材料,决不能照猫画虎,满足于文件部署、会议传达,“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其次,在反思的基础上,更新工作方法,赋予普法新的内涵。要在培养员工的法律意识上下功夫,改变以往偏重对法律条文和法律规范予以注解和灌输的填鸭式教育,以及法制宣传中存在的重普法轻案例分析的做法,重说教轻启发,重做诫轻素养的倾向,切实提高员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权益的素质。再次,以制约权力的法治原则为核心内容,促进依法治理各项实践活动在较高层次上发展。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着眼于弘扬权利、制约权力以及维护人的合法利益,根据执法中出现的问题,把普法与执法、与依法治理融为一体,结合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来开展,做到学习一个方面法律法规,解决一个方面的违法问题,健全一个方面的规章制度,促进一项事业依法管理,增强普法的实在效益,激发人民群众学法用法的热情。

开展普法教育着手点

自我们企业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以来,逐步实现了从法律知识启蒙教育到提高全员法律素质的跨越,从单一普法到全方位推进依法治理工作的跨越,提高了全员法律意识,为企业员工知法守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普法工作已开展多年,难免会存在麻痹思想,工作上往往流于形式,为了更好地推进普法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高思想认识,开辟创新之路。普法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要树立起长期“作战”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普法工作是“企业发展”方略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普法的实际工作中,要从油田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既要汲取以往普法工作的先进经验,又不能拘泥于经验,凭老框框做事,要不断地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创造新方法,针对员工对法制的客观要求,不断创新,力求法制宣传教育达到显著效果。

第7篇:加强员工法律意识范文

一、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今年是实施“五五”普法规划的第四年,为落实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各项任务,我区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健全完善了普法依治理工作机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它领导密切配合、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向,坚持工作早安排、早部署。于年初召开全区政法工作会议,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责任;二是根据省、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结合本区工作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xx区2009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下发各乡(镇)、各部门贯彻执行,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工作目标任务。三是坚持和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评估和奖惩激励机制,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政府口考核,推行依法治区工作与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工作统一部署,统一检查考评,统一表彰奖励,有力地促进了我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范、有序的地开展。

(二)加强骨干培训,提高队伍业务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普法依法治理队伍素质,我区把普法依法治理骨干队伍的业务培训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来抓,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抓好培训工作。我区计划9月份举办为期一天的普法骨干培训会,对全区19个乡(镇)办事处司法所长、及区属各部门普法骨干共100余人进行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业务知识培训。同时,要求各乡(镇)结合本辖区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发挥普法骨干队伍的职能作用。各乡(镇)按照要求积极组织开展了基层普法依法治理骨干的培训工作。据统计,1—6月,全区区(乡)两级共举办普法依法治理骨干培训19期,参训人员1000余人(次),为我区有效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精心组织,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1、认真组织开展“五月农村法制宣传月”主题活动。为使

“五月农村法制宣传月”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效明显,我区精心组织、及早安排、充分发动,紧紧围绕“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各乡(镇)、各部门围绕主题有特色、有创新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紧紧围绕“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主题,突出宣传《宪法》、构建和谐社会、“五五”普法规划总体目标任务及与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重点加强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城镇流动人口、青少年和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注重法律援助宣传,提高全体公民尤其是农民工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和素质。二是针对性强。活动期间各乡(镇)、各部门措施有力、富有特色。如依法治区办、司法局组织人员,深入车站、建筑工地、劳务输出重点村寨发放《农民工维权法律知识读本》,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工商、农业、食品药品监督、畜牧、烟草、技术监督等消委会成员单位和涉农单位以“消费与责任”主题,集中上街摆滩设点向群众讲解识别假农资、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等知识,预防坑农害农事件发生。向广大群众宣传《土地法》、《森林法》、《消防安全法》及防火知识等法律法规,做到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法制宣传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区司法局充分发挥法制宣传和矛盾职能作用,做好普调结合,对年初排查出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认真调处,有效地化解了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厨窗、宣传栏、黑板报、标语、悬挂横幅、展版、图片、发放宣传资料、法律知识读本、播放录音录像、出动宣传车、解答群众法律咨询、法制课、座谈会、法治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开展以案释法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据统计,在

“五月农村法制宣传月”活动期间,全区共有100余个部门(单位)参加了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万份,出动宣传车宣传56次,法制文艺演出20场次,为中小学上法制课64次,出板报、墙报182期,张贴标语3200条,广播、电视宣传65次,发放《农村法律知识读本》100余份,赠送法律知识图书1670册,向群众解答法律咨询6400余人次,提供法律援助6件,受理公证事项21件,调解纠纷30件,宣传法律法规80余个,受教育群众达30万余人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认真组织开展专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特别是最新出台实施法律法规。上半年国家相继颁布施行了《城乡规划法》、《禁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就业促进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依法治区办及时配合相关部门,制定了贯彻学习宣传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对学习形式、宣传方法、时间要求等作了具体规定。各专业法部门结合实际,一是利用每星期政治学习日,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贯彻,了解掌握法律法规规定的具体内容和条款,提高干部职工依法办事能力和执法水平。二是组织精干的工作人员,上街摆摊设点,采取咨询服务、发放宣传资料等,向来往群众宣传法律法规。三是制作录音滋带,利用宣传车,深入各乡(镇)农村巡回宣传,使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以“法律六进”为载体,加强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我区以各种宣传月、日、周活动为契机,以

“法律六进”为载体,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五个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为确保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活动取得实效,依法治区办与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农业局、工商局、教育局联合发文,制定了领导干部、中小学生、农(居)民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意见,并认真抓好落实。

——加强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为切实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工作,我区一是根据市依法治市办的要求,我区下发了《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意见》,制定了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和集体学法制度,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二是各党委(党组)中心学习组都按要求制定了法律法规的学习计划并认真抓好落实,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得到了有效开展。三是区委组织部、人事局、区委党校等有关部门把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在每次干部培训中都安排了法制培训内容,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的深入开展。

——加强国家公务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一是各单位、各部门充分利用板报、专栏、政治业务学习等形式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法制教育,重点抓好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教育;二是开展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我区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我区组织了全区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对参训人员进行了以《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以及规范性文件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参训人员148

人(次)。

——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守法意知。我区根据不同年龄青少年学生的不同特点,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意见》到各中小学校。采取多种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一是继续发挥好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的作用。全区完小以上学校都配备了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制定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做到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工作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各法制副校长(辅导员)按要求积极深入学校上法制课。上半年全区法制副校长(辅导员)深入完小以上学校为师生上法制课100余场(次),受教育师生达10万余人(次)。二是积极引导各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橱窗等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三是积极组织开展“送法进校园”、“律师进校园”活动。我区在开展以“防范办学风险,减少学生安全事故,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律师进校园”活动中,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各中小学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法制书法、书画比赛活动,进一步加强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了中小学生的学法积极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受教育师生达30000余人(次)。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我区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向企业、厂矿下发了《关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意见》。二是法制宣传月、日、周活动为契机深入各企业、厂矿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加强企业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诚实守信、维护职工权益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三是积极组织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培训工作。共举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2期,内容涉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公司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消费者权益保护、产品质量等相关法律法规,参训人数达1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素质,增强了依法经营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一是向各乡(镇)下发了《关于加强农(居)民学法用法意见》,组织开展“送法进村入户”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采取在普法中调解纠纷,在调解纠纷中普法的办法,对排查出的家庭纠纷、土地纠纷、山林纠纷、婚姻纠纷等突出问题逐一进行实地调解,邀请当地群众、特别是当地村干部、党员及各家各户当家人参与,对广大群众进行《土地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让群众在调解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解决问题。二是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法律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使培训活动贴近农村、贴近群众,依法治区办、区司法局积极邀请农科、畜牧兽医等部门技术人员配合做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对农村党员和村(组)干部150余人进行了培训,赠送《农村法律知识读本》5000本,讲解法律法规40余个。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法律素质和农村实用技术的知识水平,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带头遵纪守法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为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在推进平安建设和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主力军作用奠定了基础。三是积极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六个一”活动。认真按照省州关于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六个一”活动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落实,到目前为止,基本做到了每个村委会有一支法制宣传队伍,有一所法制学(夜)校,有一块法制宣传栏,每个村民小组有一名法制宣传员,每户一名法律明白人。

(五)大力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优化建设工程施工环境

为切实增强夏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周边群众和项目业主及施工单位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强化优化建设工程施工环境的责任意识,促进我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2009年元月以来,我局联合公、检、法等单位不间断地出动法制宣传车在夏蓉高速公路周边进行巡回法制宣传。重点宣传了《物权法》、《土地承包法》、《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区委、区政府关于优化夏蓉高速公路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及公告。活动开展以来,夏蓉高速公路周边群众和项目业主及施工单位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加强,有效地阻止了强揽工程、垄断建材、强行参运、阻工闹事等恶意行为地发生,使项目建设有序有效的胜利进行。

二、存在的问题

上半年,我区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急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解决和克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部分乡(镇)和部门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还存在着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的问题,全区面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还不平衡。

(二)普法队伍人数少,专业化程度、技术装备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普法工作需求。尤其是乡(镇)普法工作经费、人力、时间投入不足,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普法难度大。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偏远村组,交通不便,送法进村入户十分困难,造成了普法死角盲区;二是由于农民群众居住分散,农民外出打工现象突出,普法对象难以集中。三是农村生产劳动的季节性比较强,农忙时早出晚归;农闲时忙外出打工挣钱做生意,很少有空闲时间,普法时间难以安排。四是由于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规范普法内容难理解,学不懂、记不住,影响了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

(四)由于受工作经费、技术、装备等因素的制约,普法宣传形式单一,大多停留在传统的拉横幅、贴标语、出宣传栏、设宣传点、上大课等形式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下半年,我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努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全区法治化管理水平,为实现平安、和谐xx的目标,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抓好普法依法治理业务骨干培训,下半年组织1—2期基层普治业务骨干培训,提高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队伍的业务素质。

(二)继续扎实抓好普法依法治理试点工作,在健全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工作新机制、新方法,使试点真正出成效、出典型,为我区顺利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提供经验。

(三)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继续深入开送“送法进村入户”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素质;认真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六个一”活动,力争年内解决30000户农户法律知识读本。

(四)认真组织开展以“防范办学风险,减少学生安全事故,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

第8篇:加强员工法律意识范文

在聘任义务法律调解员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会议,聘任 等名同志为××街道办事处义务法律调解员,帮助我们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必将促进办事处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开展。在此,我代表办事处向接受聘任的各位法律界的同志们表示忠心地感谢!一、充分认识聘任义务法律调解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民调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法律制度。人民调解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群众自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建设平安张店、平安××的新形势,为人民调解工作发挥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创了新的途径。今天我们聘任名律师作为办事处义务法律调解员,就是适应新形式要求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的新举措。首先,聘任法律调解员是加强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市场经济时代,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改革和发展的重任,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聘任义务法律调解员,适应了人民调解工作时展要求,不仅在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群众自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一直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治本措施。第二,聘任义务法律调解员加强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一方面,聘任义务法律调解员能积极调解、及时化解婚姻、家庭、邻里等民间纠纷和生产经营方面出现的矛盾纠纷,特别能妥善调解可能引起群体性事件的民间纠纷,防止了矛盾的激化和民事纠纷转化为治安案件乃至刑事案件,巩固了基层稳定。同时,法律调解员作为专业的法律工作者,熟悉法律法规知识、熟悉社情民意,能较好地把握纠纷产生、演变、发展的规律,及时发现有可能导致矛盾纠纷的潜在因素,为党委政府积极提供处理矛盾、防止激化的预警性信息,能够把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能够为实现平安××真正发挥出“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义务法律调解员调解化解矛盾纠纷,有利于促使矛盾双方当事人消除积怨,达成谅解。同时也可以避免或减少因采取诉讼判决的强制方式而产生的对社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较好地消除各种后遗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义务法律调解员人民坚持依法调解和思想道德教育,在调解过程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平,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法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三、聘任义务法律调解员是实现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社会稳定的治本之策。当前,办事处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各村居、社区、群众纠纷也随之增多,许多纠纷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就有可能发展为群体性事件,甚至激化,严重干扰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做好人民调解各项工作,努力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二、加强领导、相互配合,进一步做好法律调解工作目前,聘请法律义务调解员在全区都已经普遍开展起来,尽管这项工作刚刚起步,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按照上级要求,努力认真的做好这项工作,不断的进行探索、完善和提高,这项工作必将会产生巨大的效果,在平安××建设中更加有效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的做好这项工作,在这里,我再强调几点:

一是办事处和村居、社区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对法律调解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在各方面创造条件支持这项工作的开展,要积极配合法律调解员的工作,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向他们反映问题、配合他们调查研究,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各种条件。司法所要加强与法律调解员的定期联系,即使向他们反映情况、提供信息,按照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同时也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严格工作程序和内容,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程序和期限进行调解,提高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是各法律调解员同志们要坚持原则,作风正派,敢于同不正之风做斗争;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调查研究,广泛联系群众,讲真话如实反映情况;积极向群众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收集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办事处做好各项工作,我们将定期不定期召开座谈会,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每一位调解员都应从政治的高度,明确职责、任务,兢兢业业,扎扎实实的配合我们的工作,共同为促进办事处各项事业的发展,为促进平安××建设的深入开展作出努力。

在聘任义务法律调解员会议上的讲话

第9篇:加强员工法律意识范文

关键词:企业 普法 宣传 教育

油田企业内部良好的法制环境的形成,与企业全体干部员工的法律意识提高息息相关。为此,在实现企业良好的法治环境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必须从提高员工法律意识手。

一、开展普法教育,必须从提高员工法律意识着手

我们必须从油田企业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做好群众性的普法工作。针对基层员工法律知识匮乏,部分员工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薄弱这一实际。企业有关部门应根据员工岗位性质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法治教育。针对消防员等不同工种的工作内容,教育内容也应有所不同。普法工作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要使普法工作制度化。根据普法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十分有必要就这项工作形成制度,使这项工作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规范运作。二是在物资经费上应有保障,企业要给予重视和支持,逐步提高普法经费的标准,如:书籍的购买和配备、车辆的配备等,确保所需经费到位。三是加强普法队伍建设,广纳贤才,充实普法宣传队伍。在企业员工队伍中层层设立普法宣传员,和企业工会相联合为员工维权提供法律帮助。四是要进一步健全普法制度。建立健全普法工作问责制,每年由企业党委,对各职能部门的普法工作进行检查和总结讲评,实施奖罚。各级党组织要把普法工作纳入企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一并进行检查评比,按综合治理考核要求实施奖罚。真正使普法工作有组织领导,有实施责任人,有检查落实,有激励机制,持续深入开展。

二、开展普法教育、必须与员工利益相结合

坚持与员工利益相结合,必须以员工工作为切入点,这是由普法教育的性质、任务、对象与目的所决定的。法律是上层建筑,必须为经济基础和发展生产力服务。

普法教育最终目的是转变人的思想观念,提高人的法律意识,规范人的社会行为。但人的思想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与每个人的实际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经济利益和思想认识不完全相同,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纠纷和思想问题。也难免头脑一时发热出现偏差,如:近几年一些不法分子相互勾结,腐蚀拉拢我们的员工走向不归路,有很多活生生的案例,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这些教训虽然是以思想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其根源却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产生的。所以我们的党组织、我们的执法部门惟有结合这些实际问题进行普法教育,才能从根基上解决员工头脑中的思想认识问题。

坚持普法与人的利益结合,有利于发挥普法企业的行政功能,同时促进自身工作的发展。首先,有利于调动企业主体在发展市场经济中的主观能动性。就我们油田企业而言,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员工,而且每当员工的利益低于需求或者感觉到不公平时,就要求有公知公认的权威性规则,法律予以调整,平衡利益冲突。这就为普法工作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大力弘扬法律至上意识、权利意识、公民意识,在企业内部会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现代法治观念,使人们学会在法律的指导下生活,必将能够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个性张扬和潜能发挥,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有利于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开展普法教育,有助于规范员工的行为,抑制弊端,依法妥善处理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第三,有利于动员人们积极参与法治实践。中国进入法治社会最深厚的力量在于民众,而企业最深厚的力量在于员工。吸引企业干部员工热情参与的关键,在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能否给他们带来明显的切身利益。普法是启开员工理智的钥匙,首选“利益”作为普法工作的切入点,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坚持普法与人的利益相结合,普法工作必须做到审时度势,适应形势新变化了。首先,普法工作须从人们的思想实际出发。熟悉教育对象,摸清人们的思想脉搏,各级普法主管机关及其领导应当按照“五五”普法的精神要求,改进工作作风,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过程中获取决策所需的第一手材料,决不能照猫画虎,满足于文件部署、会议传达,“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其次,在反思的基础上,更新工作方法,赋予普法新的内涵。要在培养员工的法律意识上下功夫,改变以往偏重对法律条文和法律规范予以注解和灌输的填鸭式教育,以及法制宣传中存在的重普法轻案例分析的做法,重说教轻启发,重儆诫轻素养的倾向,切实提高员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权益的素质。再次,以制约权力的法治原则为核心内容,促进依法治理各项实践活动在较高层次上发展。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着眼于弘扬权利、制约权力以及维护人的合法利益,根据执法中出现的问题,把普法与执法、与依法治理融为一体,结合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来开展,做到学习一个方面法律法规,解决一个方面的违法问题,健全一个方面的规章制度,促进一项事业依法管理,增强普法的实在效益,激发人民群众学法用法的热情。

三、开展普法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自油田广泛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以来,逐步实现了从法律知识启蒙教育到提高全员法律素质的跨越,从单一普法到全方位推进依法治理工作的跨越,提高了全员法律意识,为企业员工知法守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普法工作已开展多年,难免会存在麻痹思想,工作上往往流于形式,为了更好地推进普法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思想认识,开辟创新之路。普法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要树立起长期“作战”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普法工作是“企业发展”方略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普法的实际工作中,要从油田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既要汲取以往普法工作的先进经验,又不能拘泥于经验,凭老框框做事,要不断地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创造新方法,针对员工对法制的客观要求,不断创新,力求法制宣传教育达到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