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措施范文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措施精选(九篇)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措施

第1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平台创设;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1-094-03

近两年,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培养、引进、使用等三个方面着力培养和打造一支优秀青年教师队伍,发挥高校在海峡西岸建设中的人才高地作用,为海峡西岸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做法和措施

1 贯彻《纲要》精神,把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福建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05]1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福建省2010~20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实施意见》(闽政[2009]25号),向全省各高校印发《关于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的意见》(闽教人[2010]28号)和《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的通知》(闽教人[2010]42号),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队伍管理,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尤其是提升教师的学术道德以及学术规范水平;建立师德建设工作评估制度,并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通过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树立教师职业道德情感、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等,进一步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启动师德建设工程,实施六项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例如:优秀青年专任教师担任班导师制度等,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局面。

2 树立全面人才观,引进高层次人才与培养校本教师齐抓共管。(1)引进急需。各高校修订完善《人才引进暂行规定》,在重点引进领域、引进对象、条件、待遇、配套支持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依托国家和福建省各类中青年骨干人才项目,实施“拔尖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学术骨干引进与培养计划”,重点引进了一批在本学科领域崭露头角、极具发展潜力的年轻学术骨干。通过引进紧缺急需青年高层次人才,直接带动学校相关科研领域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水平的提升。(2)加强内育。在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重视校内中青年人才的培养,重视学术梯队建设。依托国家有关部门及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等有关人才项目,设立青年教师培训基金、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专项经费、青年基金、育苗基金、科研启动经费等专项经费,通过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学位提升计划”、“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外派访学计划”、“国际学术交流计划”等,为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创设发展平台,壮大了学校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完善高层次创新人才、青年骨干教师、新教师培养等三个层面的人才培养体系。(3)助推成长。一是加强新教师参加福建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参加学校和院系组织的岗前相关培训,帮助高校新任教师尽快转换角色、摆正位置,为尽快适应高校教学工作做好各项准备。二是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为青年教师尤其是助教配备思想作风正派、治学严谨、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高职称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进行指导和培养,发挥导师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尽快过好教学关和科研关。三是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各高校通过成立教学督导组和专家组,加强青年教师听课工作;鼓励青年教师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访学研修等方式更新、拓宽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开展青年教师英语、计算机、多媒体应用、试卷的编制与分析等教育教学能力的技能培训,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水平。四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本学科和行业特点,提倡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夯实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鼓励应用型专业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分批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实践累计时间至少半年。通过专业实践,加强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积累实践经验,以促进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积极考取国家认可的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专业(行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 发挥团队协作力量,为青年教师成长创设发展平台。(1)以创新平台和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以交叉学科为纽带,围绕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完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和科研特聘岗的激励机制,通过“选拔-培养-晋升-再培养一成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模式,加大学术团队与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2)通过省级和校级教学团队建设,吸收青年教师参与,不断优化团队梯次结构,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加强梯队建设,共同开展教学研讨、经验交流和教学资源开发,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促进学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积极创造条件,营造青年教师成才、稳定和发展的良好氛围。(1)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加强岗位聘任的顶层设计,实行关键岗位聘任制度,建立起以竞争、激励、流动为核心和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用人制度;建立有效的服务保障机制,对引进人才开设绿色通道,对他们的发展进行跟踪管理和服务,主动为他们提供家庭安置、子女就学、家属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让引进的优秀人才尽快投入工作。(2)树立全面的人才观。既重视培养、引进和用好教学、科研方面人才,也重视培养、引进、用好管理、经营、后勤等方面的人才。在人才问题上,提倡“水涨船高”,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3)学校为教师脱颖而出积极创造条件,评选青年学术后备人才;为教师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如提高学术津贴、资助出席学术会议、资助发表论著;举办教学质量月活动,评选青年优秀教师、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4)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多出成果,设立奖教金,奖励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遴选校级“教学名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福建省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在各方面取得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着深层次问题,例如,青年优秀拔尖人才总量偏少,学科分布失衡。青年教师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现象。青年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偏低,体制机制有待创新,队伍建设经费仍显不足。青年教师的团队效应不明显、竞争力不足,学术群体的创新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建设任重道远。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受高校性质及地缘因素限制;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相关的配套措施不足;青年教师访学进修愿望不够强等因素。

三、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思路与主要举措

1 统一认识,科学谋划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把培养、用好青年教师作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部门都要关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主动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战略。把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服务学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中青年人才成长规律,统筹抓好高校现有中青年骨干教师与引进人才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现有中青年骨干人才,同时大胆引进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建设一支具有不同素质能力的、满足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要求的中青年教师队伍。

2 扎实推进重点人才项目建设,造就高水平青年骨干队伍。依托国家及福建省重大人才工程,围绕人才引进、提升、培育、扶持等内容,实施以人才强校为宗旨的“拔尖人才培育与引进计划”、“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百名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扶持计划”、“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等人才建设项目。在优势学科领域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富有创新能力、能组织带领一批人协同攻关的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加强两院院士、“”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依托各教学、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梯队建设,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形成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强化青年骨干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中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水平。

3 提升队伍国际化水平,增强青年骨干人才国际竞争力。组织实施“人才队伍国际化建设计划”,统筹处理好国内与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开发的关系,把提高现有中青年教师队伍国际化素质作为推进人才国际化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加强与境外高校、科研和培训机构合作,以教育培训的国际化推动人才国际化。充分利用国家公派、校际交流、单位公派、富闽基金等多种渠道和友好合作院校、校友网络、合作项目等多种资源,选派具有发展潜力的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青年骨干人才到国(境)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访学进修或进行科技合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拓宽人才国际视野,强化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学术竞争意识和国际交流能力,促进中青年骨干人才融入国际竞争。

4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从管理层面上增强服务意识,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健全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和保障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重视发挥各用人单位在培养、引进、稳定人才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动员各方力量协调一致做好人才工作。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实施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更加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政策、鼓励人才创业创新的扶持政策、更加开放的人才国际交流合作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提高人才的管理、服务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等运行机制,把中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努力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把中青年骨干教师吸引和聚集到学校事业中来。

5 加大经费投入,建立队伍建设经费动态增长机制。优先保证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提高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经费在人才队伍建设总经费中的比重,确保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经费的落实并逐年增加。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和福建省有关人才建设项目的经费支持,在重大项目建设中,优先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筹措经费,重视校友资源,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

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

1 大力实施“青年教师基本教学能力培养项目”。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青年教师是教学科研的生力军和教学骨干的后备军,代表着高校未来发展的希望,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现代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亦即取决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从青年教师的来源来看,高校新进的青年教师绝大多数不具备师范生背景,他们虽然一般具有博士学位,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大多数是一毕业就走上高校教学岗位,没有系统学习过教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也没有接受过严格的教学技能培训。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制定了新教师岗前培训与在职继续教育制度,但这类培训重教育教学理论而轻具体学科的教学法,培训内容较笼统,尤其是忽视了新任教师实际需要;另外,相关培训课程多集中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新教师负担繁重,因而其培训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议教育部大力实施“青年教师基本教学能力培养项目”,建立对青年教师教学的跟踪培养机制,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2 加大经费投入,提高人才待遇与服务水平。加大地方高校青年人才资金投入,用于支持高校青年拔尖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阿时尽快帮助解决高校新区建设所欠下的债务,以使高校能够有更多经费投入于领军式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中。

3 进一步改革职称评审制度。现行的职称评聘政策不太适应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为“海峡西岸”建设服务,就要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建议这类人才在高校保留原有的职称并自行聘任,享受相应的待遇,而不必要求他们转评。

4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目标管理。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泛数字化”的考核评价办法不恰当,是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根本原因所在。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论从教师的自身还是从工作的性质来看都是如此,因而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也不能采取僵化、刚性的量化评价方式。教师劳动在空间上的拓展性和在时间上的延续性,决定了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也应采取灵活的方式,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注重目标管理,淡化刚性的过程管理则是一种受欢迎的管理方式。

5 适当提高高校高级岗位比例,给高校更多的用人自。对现行的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中,上级文件规定对于一些对岗位总量、最高等级结构比例有限制的高校,可设立“特设岗位”,但“特设岗位”仅适用于引进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因此,建议将“特设岗位”措施的适用面扩大至本单位的现有优秀青年人才,为本单位的青年优秀人才成长疏通职业发展通道。

第2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措施范文

一、调研内容

1、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包括农村实用人才对象、标准和范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结构;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

2、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需求预测。

根据我县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预测未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规模和结构特征;调研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分析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分阶段设定未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目标要求;

3、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研究。

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流动、保障、激励等环节涉及到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行调研,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提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发展途径。

4、工作重点和项目。

调研提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重点;提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支持项目。

5、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

各类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措施、评价办法;扶持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合理流动的措施;农村实用人才激励政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措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组织领导等。

二、调研对象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在农村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劳动者。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型:

1、农业种养业人才

科技示范户

种植能手

养殖能手

2、农村合作组织人才

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

农产品流通经纪人

3、农村生产生活服务性人才

村社管理干部

村级畜禽防疫员

农机作业驾驶员

农业生产资料经营者

农村生活资料经营者

农村劳务经纪人

村级水务管理员

4、农村创业人才

农业产业化经营职业经理人

农民企业家

农民回乡创业领办人

5、乡镇卫生工作者

6、农村民间文化艺人

7、农村能工巧匠

8、乡镇农业公益性技术推广人才

9、乡村农业科研创新人才

三、调研方式

1、面上统计和典型分析相结合。各成员单位分头开展本系统人才队伍建设专题调研。

2、内部协调和部门协作相结合。既要注重农业系统内的协作,又要注重与组织、人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相关部门配合,既要注重农业、文化、卫生人才的培养,也要注重人才评价、使用、激励、发挥作用的政策研究。

3、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对象的不同,制作两种调查问卷,分别由农村实用人才和群众代表及对口业务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填写,由各成员单位、各乡镇组织开展问卷调查。

4、召开座谈会。(1)召开农村实用人才和群众代表座谈会;(2)召开相关业务部门及专业技术人员座谈会。

四、调研任务分工

1、各成员单位负责本系统县、乡、村三级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统计表1—14)的统计上报工作,并参考附件1形成本系统、行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专题调研报告。

2、各乡镇负责本乡镇乡、村两级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基本情况(统计表2—12)的统计上报工作,并参考附件2形成本乡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专题调研报告。

3、县人事劳动保障局负责建立同心县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信息库。

4、县人事劳动保障局负责收集整理各部门、各乡镇专题调研报告,由调研活动领导小组形成《同心县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调研报告》和《同心县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

五、时间及要求

调研从9月下旬开始,10月底前结束。

1、9月25日,召开承担课题调研任务成员单位会议,进行安排部署。

2、9月25日至10月15日,各成员单位、各乡镇根据任务分工统计报表,填写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进行专项调查,组织开展调研活动。各乡镇填写《农村实用人才和群众代表综合情况调查问卷》150份,各成员单位组织下属有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填写《专业技术人员和对口业务部门调查问卷》100份。10月15日前,各成员单位、各乡镇将农村实用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统计报表(附电子版)、调查问卷及专题调研报告经单位主要领导审签同意后,报县人事劳动保障局。

3、10月15日至10月30日,形成《同心县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调研报告》和《同心县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报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

4、成立县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调研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事劳动保障局,县人事劳动保障局局长马锋任办公室主任。

设立专题调研报告撰写小组

组长:**

成员:**

5、各成员单位、各乡镇要对这次调研工作高度重视,明确一名主要领导抓此项工作,并抽调事业心和责任心强、政策理论水平较高、善于分析研究问题的同志和相关专家参加调研工作。此次调研要注意与其他县市该类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确保调研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前瞻性和科学性。有关统计数据分析注意采用图形、表格等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形式。调研报告字数一般控制在2万字以内,做到内容充实,资料完备,预测科学;统计数据真实、准确,杜绝常识性错误;文笔流畅,脉络清楚。

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专题调研报告(部门)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专题调研报告(乡镇)

座谈会发言参考提纲

农村实用人才综合情况调查问卷

专业技术人员和对口业务部门调查问卷

第3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措施范文

关键词: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219-01

一、提高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企业领导必须高瞻远瞩

俗语说得好:站得高,看得远。这句话用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也特别适用。特别是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就要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

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有长远的计划和宏伟的目标,要将“人才兴企”作为首要的决策纳入企业管理的长远规划中,制定“全员提素质,全面上水平”的计划。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要有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打算,与之相适应的要有长远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必要时,还要开展一系列活动和载体,如:人才队伍建设年、人才培养年、培训基础年,为人才队伍建设确定明确的思路,提出明确的要求,规划明确的蓝图,为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工程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科学决策保障。

企业领导者高瞻远瞩,大力创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还体现在制定一系列良好的政策和机制上。比如,有的企业制定并下发了《技术专家管理办法》、《技能专家管理办法》、《员工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评估实施办法》、《职称评审管理规定》、《技师、高级技师管理实施办法》、《用工身份转换管理办法》、《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工作指导意见》等一系列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开发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无疑为人才队伍建设大开了绿灯,开辟了渠道,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使人才开发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使人才队伍建设如长江之水,黄河之源,滚滚向前,不可阻挡。

二、提高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必须有一套精细的计划和举措

众所周知,每逢大战之前,高明的指挥员都会制定精细的作战计划。企业在推进实施人才队伍建设的工程中,更应该有一套完整清晰的计划和举措,才确保这项工程不会成为三分钟热度。

比如,根据企业现有人才存量和人才队伍长远建设走向,在立足于完善调控机制、盘活内部人才存量的同时,要突出抓好处职干部、技术专家、一线操作员工培训“三个重点”,落实国际合作人才培养“一个急需”,健全培训管理、培训过程保障、培训激励“三项机制”,提供培训基地、培训教师、培训经费“三个保证”,使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训实现从机制运行、组织管理、师资力量及场地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全覆盖和全过程管控。

为使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制度化和长效化,企业的人事部门还要制定和完善专家、技师、操作人员一系列培训及管理办法。为鼓励员工岗位成才,从公司到所属各单位,还要充分发挥政策驱动导向作用,完善了专家3年任期激励机制、劳务用工身份转换机制、员工技术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机制等一系列机制和政策,这样,则有效激发了全员参与培训以及岗位成才的积极性,确保人才队伍建设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人才队伍随着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庞大,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就会越来越高。

三、提高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离不开有关部门的真抓实干

首先,切合实际制定培训规划计划。人事、人才开发等部门要深入开展内部培训需求调研,充分了解各单位、各专业路及各类员工的培训需求,然后制订年度培训工作重点及各专业路年度培训计划,确保培训紧贴生产、紧贴实际。

其次,加强培训工作的督查与评比。有关部门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检车,督导基层单位落实培训计划,及时审核与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并督促基层单位及时进行整改提高。

第4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措施范文

文献标识码:A

部队基层卫勤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是军队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军队卫生工作的开展、管理及实施。为贯彻军队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配合《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的落实,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如何加强部队基层卫勤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首先从当前部队基层卫勤管理干部队伍的现状入手,分析部队基层卫勤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的剖析,提出加强部队卫勤管理队伍建设的建议。一、部队基层卫勤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部队基层卫勤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已经引起了重视,在首长机关出台的一些措施和政策的引导和实施下,卫勤管理干部的素质、工作态度与责任意识都有所提高,但是笔者在认真探讨这一问题时,发现其还有很多地方亟待完善。笔者将其问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队基层卫勤管理干部来源单一。

据调查来看,我国部队基层卫勤管理干部基本来自于其本单位的卫生技术人员,来源方式十分单一。这一方面导致部队基层卫勤管理干部的素质与管理岗位不相匹配,且这样的选的人员大多由于卫勤管理知识有所欠缺,一时很难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工作中所需的能力方面便多数是由实践摸索中积累而得,这样不仅增加了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难度,而且所需时间也会较长;另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卫勤管理干部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刚一担任职务时,未免琐事繁多,导致其难以挤出时间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工作没有预见性,遇到问题时只能临时查询。

(二)部队基层卫勤管理队伍合理的人员梯队结构还未形成。

由于我国长期未能对部队基层卫勤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给予高度的重视,导致我国基层卫勤管理干部来源单一,素质不匹配的问题。此外还有基层卫勤管理干部队伍的后备储蓄力量不足,常常造成人员断档现象。这样不仅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梯队结构,长此以往,也不利于部队卫勤管理干部的调配等方面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循环。

(三)有效地任免激励机制还未实施。

根据笔者的调查来看,目前我国部队基层卫勤管理干部的考核机制基本形成,包括考评和晋升等方面都步入了较好的轨道,但是在任免和激励机制方面的实施还有很多欠缺。首先,任免考核多数流于形式,主要还是以人员的年龄和资历为准,对于人员的能力和知识考察较少,这也是导致管理干部能力较弱的原因之一。二、加强部队基层卫勤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启示

综合分析目前部队基层卫勤管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之后,笔者深究其本质,对于基层卫勤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拓宽选拔渠道。

针对我军基层卫勤管理干部的来源单一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我们有必要拓宽卫勤管理干部队伍的选拔渠道。由于从卫生技术工作人员所选拔的管理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因此,笔者认为部队应该积极实施继续教育,使得更多的卫生技术人员能够在接受有关卫勤管理的继续教育,那么,对于卫勤管理干部便可以从接受过有关教育的人员中进行选取。另外,应该放开思想,对于管理干部也可以从地方卫生院校相应管理专业的“科班生”中进行选拔。

(二)建立合理创新型的卫勤管理干部队伍结构。

部队基层卫勤管理干部队伍的常新结构的形成的关键是人员储备的形成。这要求有关部门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从战略角度,大胆改善卫勤管理干部队伍的体系,真正建设出有体系有系统的卫勤团队,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卫生办事的机构;二是大胆创新卫勤管理干部的培训机制,目前较为成功的有分级培训法。应定期对不同职务或是将要担任某些新职务的人员进行培训,形成自己的分级“人才储蓄池”,这也是杜绝断档现象的一个好方法。

(三)颁布合理有效的任免激励措施。

在进一步完善部队基层卫勤管理干部的任期考评和晋升制度的同时,应将竞争引入任免机制,积极实施以能力优先选拔的标准,形成合理有竞争的任免制度。针对部分管理干部上岗后便不思改革进取的现象,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实施激励措施,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激励措施。合理的激励措施能够使得卫勤管理干部队伍真正地将热情投入到工作,将机构当作团队来建设。三、结论

第5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措施范文

一、调研目的

根据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结合信息产业人才特点,分析研究信息产业由大到强对人才的需求,系统掌握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了解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提出进一步加强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制定信息产业人才强业战略规划。

二、调研对象

各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直属单位,各集团公司,研究院所及相关单位。

三、调研方式及内容

请各有关单位组织力量,根据本通知要求,对当地及本单位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开展调查研究,通过重点调研和个案分析,总结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研究分析人才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对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分析报告。我部将组织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研讨、交流会。

四、调研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信息产业人才情况调研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了解和掌握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进一步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对调研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和筹划,保证调研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求真务实,确保调研质量。

要本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扎实深入地做好各项调研基础工作,确保调研数据的完整、准确。要注意发现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借鉴成功经验,为加强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促进产业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第6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措施范文

[关键词] 团场;实用人才;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48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114- 03

1 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一词最早定义是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在《人力资本》(1964)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所有用于增加人的资源并影响其未来货币收入和消费的投资为人力资本投资。

1.2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是“组织行为学”“组织心理学”的重要成果。这一理论的提出、发展及其在人事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丰富了人事管理学的内容,推动人事管理实践走上了更高阶段。

正确的员工激励分为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本文涉及的激励理论主要有:需求层次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双因素理论。

1.3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团场实用人才队伍应当是指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当地农业和团场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积极贡献的团场从业人员组成的群体。

本文重点研究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根据兵团的特有现状,我们将技能人才和团场实用人才统一归为实用人才队伍。重点研究工人序列的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从业领域的不同,团场实用工人序列人才队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生产型实用人才、经营型人才、服务型实用人才、能工巧匠以及技能型人才。

2 兵团团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2.1 团场实用人才总量不足

在国家农业水平调查中,每万名农民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 100人,农业实用人才接近21%的水平。而团场实用人才比例远远低于全国水平。团场实用人才量占从业人员和劳动力资源总量比例均较低,严重制约了团场在经济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

在经济高速度的增长水平下,2014年实用人才需求约为5万人,2015年约为8.8万人,到2020年实用人才总量预计达到15万人。而这样的增长水平对于快速发展的经济,实用人才的缺口还是很大。面对实用人才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增加实用人才的总量成为重要的举措。

2.2 团场实用人才学历较低,总体素质不高

实用人才年龄结构明显不合理,31岁以下仅占13.1%,比例严重偏小,没有形成人才梯队,造成人才断层现象。实用人才学历偏低,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4.1%,远远没有达到专业技能水平。专业比较单一,知识面比较窄,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相对较多,复合型人才偏少。针对农业方面的培训较多,非农技能培训较少,团场实用人才的能力结构不合理,不利于效益农业和市场化农业的发展,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要求。

2.3 团场实用人才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

目前团场实用人才中生产型人才所占比例较大,而经营型和服务型人才比例偏小,大部分实用人才仍停留在种植、养殖这种生产周期较长、获益较慢、风险较大的行业上发展,而对于市场经济日益需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物流、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团场实用人才较少,尤其是外向型、开拓型的经验管理人才极其短缺,技术覆盖面广、全能型实用人才更少,兵团团场实用人才的这种结构不利于团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团场实用人才布局结构失衡。优秀实用人才多集中在经济较强、交通便利的团场,腹心团场、城郊团场多,种植、养殖结构丰富的团场多,贫困地区实用人才偏少,偏离团场、边境团场的实用人才少,养殖、种植结构单一的团场少。

2.4 教育培养力度不大,培训缺乏针对性

各团场虽然对于实用人才的培养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至今并没有形成优良的培训机制,由于不同团场所需技术多元化、农业技术专家有限,且投入能力有限等原因,影响了团场实用人才培训的覆盖面和实用技能的提高速度。团场实用人才的培训还存在培训主体不明确、培训管理跟不上、培训方式不灵活、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2.5 组织管理分散,政策落实不够

主要表现在科技倾斜力度弱,扶持政策不强、管理体制不适应,机制不健全、管理服务滞后,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等

3 兵团团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与保障

3.1 团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3.1.1 增加团场实用人才总量

根据对团场实际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团场实用人才需求量应当与团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应当有一个加速期,相应的团场实用人才需求量也应当保持适度增长,其增长率应当略高于同期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

加大本土实用人才的委培。在培养和用好现有实用人才的同时,团场应该加大本土实用人才的培养,开发现有的人力资源。

3.1.2 提高实用人才素质,优化实用人才结构

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深化团场改革,大力推进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力度,加快推M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过程中,对职工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工,从而对团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3.1.3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规范培养流程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实用人才数量和质量。针对团场实用人才的现状,要根据应用型人才成长的特点,按照分类指导、按需培训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团场实用人才的教育培训,逐步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灵活开放的团场实用人才教育培养体系。

组织实施好团场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养一批特色养殖生产能手和经营能人,壮大科技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队伍,努力提高实用人才的综合素质,激励团场实用人才快速成长,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职工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带头人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启动专家指导活动,整合内外部资源。由“我教什么你学什么”变为“你想学什么,我来教什么”;由室内讲解,变为田间示范,手把手教学。同时也发挥优秀实用人才的“传帮带”作用。

3.1.4 完善机制,优化实用人才发展环境

目前兵、师、团三级团场实用人才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团场实用人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相对滞后,缺少对团场实用人才的跟踪服务,更谈不上开展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专门服务。而服务环境的完善是团场实用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必不可少的保障。

3.2 构建团场实用人才队伍开发的制度保障

3.2.1 开发团场实用人才队伍的资金保障

建立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兵团现有已设立的人力资源开发专项资金,重点是用于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实用人才的培养还未纳入其中。因此,团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仅靠团场投入难度较大,兵师团三级要切实加大对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除从国家争取的职工培训专项资金外,兵团还应按农业投入资金的1%,安排一定规模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团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以保证实用人才工作所需经费。

3.2.2 建设团场实用人才队伍的制度保障

(1)制定团场实用人才培养规划。结合新型团场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团场实用人才的开发进行科学规划,对人才类型、人才层次和规格、人才培养渠道、人才培养的保证措施等在规划中加以规定,增强团场人才工作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减少人才成长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2)建立团场实用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团场实用人才的培养要从选拔苗子开始。在坚持自愿的基础上,选择那些文化水平高、道德素质高、热爱农业和农村事业的优秀青年,进行系统地 、长期地、持续地培养,使他们在知识结构、技术技能、管理能力、道德和法律意识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新型农民的代表人物,新型团场建设的领军人物。

(3)直接引进全日制大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团场实用人才队伍。为了实现团场实用人才队伍的高素质,有必要建立一套引导大学生到团场充实实用人才队伍的人才吸引机制。

(4)建立团场实用人才评价和管理机制。在城乡人才统筹的大背景下 ,建立团场实用人才的评价、管理机制,通过专业技术职称、荣誉称号、进修培训机会、定期考核评价等措施,实现对团场实用人才的科学评价和管理。

(5)建立健全完善的团场实用人才激励机制。在兵地融合中,通过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团场实用人才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声誉,使他们在精神上感到自己不再是普通农民的一分子,而是人才队伍中的一员。

3.2.3 完善团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

团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建立健全实用人才长效发展机制,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不断促进实用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要实现兵团团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做好评价认定,扶持创业兴业,加大表彰激励力度,强化服务等。以培养种养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手等实用人才为重点,多层次、多渠道相结合,做好农工“绿色证书”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培训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农工技术职称评定标准和管理办法。

最后,要把兵团团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兵团人才队伍建O总体规划中,统筹兼顾,一并安排,积极培养一大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实用人才,为兵团现代农业的发展,增加职工收入,积累厚实的人力资本,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

第7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措施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现状;改进措施

政工工作是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中较重要的一个内容,这对事业单位工作科学以及系统化开展有着积极作用,对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事业单位传统的政工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所以,必须对事业单位的政工工作进行相应的改革。针对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的现状,事业单位相关领导必须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政工工作在事业单位中发挥应用的价值,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长久稳定发展。

一、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现状

(一)对思政工作认识程度不足

目前对思政工作定位不准、认知模糊的现象在部分政工管理人员中普遍存在,再加上思想政治工作比较难做的特性,难出成绩又易得罪人,有些政工干部甚至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得过且过态度,工作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领导督促一下工作一下,根本无法正常发挥自身工作职能的价值。同时,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于政工工作认识不充分,监督管理无法落实到工作中,从而影事业单位员工对待政工工作的态度,进而影响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政工队伍中工作人员素质较差

政工队伍工作人员素质较差直接降低了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的工作效果。政工工作在很多事业单位中被归类于行政工作,与单位中的财会、技术等工作岗位相比,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和考核更低,进而影响了整支队伍的建设。此外,政工队伍人员中年轻的职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无法坚定自身的人生观及价值观,随时可能改变自己对政工工作的认识;政工队伍中的老员工由于年龄过大,而且对于政工工作新的理念及工作方法接受比较慢,进而影响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政工队伍的建设稳定性较差

事业单位政工队伍建设缺乏一定的稳定性不仅不利于政工工作的开展,而且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政工队伍管理层越来越多,而基层员工越来越少,使得思政工作开展弊端越来越大。同时,由于事业单位性质不同于企业单位,所以在政工队伍建设过程中易出现待遇制度、考核晋升等方面的问题,政工工作队伍建设工作不是足够的透明,这不仅会影响基层政工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整个政工队伍稳定性的建设。

二、事业单位政工工作改进措施

(一)加强对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

要想构建稳定的事业单位政工队伍必须要从思想管理上作出改变,首当其冲的是需要管理者和基层工作者提高对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这是确保事业单位政工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同时,为了确保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的顺利开展,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管理制度和机构的完善工作,比如,加强对考核制度、岗位晋升制度等的公开透明管理,不仅能够充分调动政工人员的工作热情,而且有利于良好思想工作氛围环境的形成。此外,相关领导必须要时刻了解和满足不同群体的思想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从而为政工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二)加大对政工人员的教育培训

政工人员是事业单位开展政工工作的主要人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政工工作效果有直接关系,所以,加大对政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教育培训主要是指提高其政工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水平。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事业单位政工队伍建设需要朝学习型政工队伍入手,这需要加强政工人员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其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高科技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而完善工作人员的素养。政工人员仅具备理论知识是无法更好的胜任政工工作,所以还必须加强其实践技能的相关培训。比如,事业单位可以开展一些政工具体工作,使政工人员在实践中意识到到政工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其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加强对政工队伍稳定性的建设

政工队伍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政工工作的效果、持久性和有序性,所以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政工队伍稳定性建设。要使机关事业单位的政工队伍能稳定下来,除了对职工进行实践和理论的双重培训外,还必须构建健全的管理体系。事业为了更好的构建稳定的政工队伍,不仅需要对干部目标管理机制进行相关的建设与完善,同时,对政工队伍的工作质量定期检查,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政工干部的素养。另外要定期通过总结会、民主评议会等形式积极地发挥好群众的监督作用,从而使整个队伍建设的稳定性增强。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现状、事业单位政工工作改进措施的研究分析,明确了政工工作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加强对事业单位的政工工作,事业单位应该从加强对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对政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强对政工队伍稳定性的建设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志琴.事业单位政工管理工作现状和对策分析[J].才智,2016,12:274.

第8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措施范文

去年年初,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今天,我们在北京召开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座谈会,目的是总结交流各地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开展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把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二是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和杰出的教育家。党的*以来,、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关心、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去年8月29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进一步培养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精神,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同时,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这几年总书记号召我们学习的孟二冬、方永刚等几位教育系统的模范人物,他们都是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总书记在去年教师节前夕关于教育工作的讲话和给孟二冬老师女儿回信中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广大教师寄予殷切期望。总理在去年国务院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我国不仅需要大批的科学家,也需要大批教育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宣传为国家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也要宣传有贡献的教育家。我国要进一步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吸引全社会最优秀的人来当老师”。今年2月4日,总理在视察东北师范大学时指出,“教育是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大事,神圣而光荣。这些年我们加大了教育投入,让孩子们都上得起学,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下一个目标是让孩子们上好学,这就需要大批的优秀教师。国家将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改革和扶持力度,把最优秀的学生吸引到师范院校来,把最有才华的学生培养成人民教师,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教育、崇尚教师的良好社会风尚”。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向全社会宣布,“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同时也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要求。当前备受社会关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中小学“择校”问题,其实是择教师、择好教师,都是希望最优秀的人当老师。这是下一阶段教育工作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带根本性的问题。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根本在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可以说,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段。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核心问题是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有优良的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这个时候体现得尤为突出。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教师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依靠人民教师队伍,全心全意建设好人民教师队伍。教师工作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今后应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用更大的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要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给予高度重视。由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教育发展不平衡,与城市相比,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村教师问题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我们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着力抓好的关键环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战略性的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许多紧迫的事情需要做。最近,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在“发展思路”中提出的总体要求是“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强化教师培训,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教育家”。《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和战略重点,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行动纲领。

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特别要着力抓好几个关键环节和工作重点,将《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要改革和完善现代教师管理制度。要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把好教师入口关。把教师资格与教师培训、考核、聘任紧密结合,形成真正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转换用人机制,以推进岗位设置管理为基础,实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进一步改革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制定和完善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政策措施,建立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的机制。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建立区域内公办学校之间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定期交流和轮岗制度。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严格管理,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要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切实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倡导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职业精神,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

二是创新教师补充机制,为教师队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2006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编办联合组织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通过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到西部“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2006年共招聘特岗教师16325人,覆盖了13个省(区)的260个县、2850所学校。这是一项带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对于为农村学校补充合格教师,吸引高学历人才到农村任教,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具有方向性的重要意义。从2004年起,教育部还实施了“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通过推荐免试生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培养高素质骨干教师。三年来共招收2317名优秀本科毕业生到西部国家扶贫县中学任教,为农村学校输送了一批优秀本科毕业生,探索了一种为农村学校培养补充高学历、高素质骨干教师的有效途径。这些举措都是国家加强教师队伍的示范性举措。各地也要采取有效办法,积极创新教师补充机制。

三是抓好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要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首先必须从源头上抓好新教师培养工作,抓好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发展,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专业,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长期从教。中央决定,从今年开始,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率先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是从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视教育、重视师范教育、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决策,也是向全社会发出的强烈信号。各地要深刻领会这项示范性举措的深刻内涵和长远意义。省级政府教育部门和相关学校首先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切实把这项重大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要结合当地实际,围绕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杰出教育家这个根本目标,研究提出促进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应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本省教师教育院校布局建设总体规划。要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师范院校的主体作用和部分综合大学的优势,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逐步形成开放灵活、规范有序的教师教育体系,提高教师教育的层次和水平,为基础教育培养和输送高学历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要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特别要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教师培养院校研究制订实施新的教师培养方案,加强教育实践,努力提高新教师培养质量。

同时,在职教师的培训非常重要,要加强在职教师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十一五”期间,要研究部署实施新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要深入推进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加大培训力度,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和机制,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要使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要认真组织实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地开展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培训。在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远程教育手段和资源的能力。去年暑期,教育部组织实施了“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部级远程培训计划”,采用网络互动的方式培训教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暑期,教育部计划实施“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培训计划”,发挥“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和全国教师网联的作用培训教师,同时启动实施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和援疆项目。希望各地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和有效的措施,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四是切实抓好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组织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是从我国国情出发,促进教育公平和农村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带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2006年,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1043.82万,其中城市190.85万、县镇338.24万、农村514.73万。城镇教师合计529.09万,如按平均2%的比例安排,每年约有10万城镇教师支教。若按5%安排,每年约有25万城镇教师支教,加上普遍推行高年级师范生到农村学校进行半年实习支教,每年将有30多万支教教师在农村学校第一线任教。如果落实到位,且轮流转动起来,加上教师自然减员的合理补充,我国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状况将会得到明显改善。

五是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各级政府要尊师重教,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生活上关心教师,努力改善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从根本上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地位和待遇。当前,要切实依法保障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水平,并逐步提高。健全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展顺利,但有的地方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其中教师收入减少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值得特别重视,随着各地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政策的实施,中小学教师的津补贴问题也凸显出来。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与财政、人事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认真研究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保证教师工资待遇同步增长,并按时发放,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确保教师队伍稳定。说到底,只有逐步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使教师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

三、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切实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组织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贯彻中央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

总理到北京市视察工作时指出:北京城市支援农村教育的经验具有普遍意义,值得在全国推广。陈至立国务委员对北京市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做出过重要批示。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北京市组织的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对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

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这项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从全国情况看,有的地区对这项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还不到位,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地方政策要求和工作责任还不够落实;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政策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下面,我就进一步深入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再强调几点要求:

第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证明,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是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重要方针的具体行动;也是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学龄人口和教师供求关系变化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在相对艰苦的条件下磨炼和提升,也是加强师德建设,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支教工作的重大意义。要把支教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作为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工程,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抓紧抓好。

第二,要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各省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工作纳入到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和总体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把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形成合力。要学习借鉴好的做法和经验,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本省(区、市)城镇教师农村支教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并协调本地区跨市域、跨县域的城镇中小学教师支教工作。要督促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制订区域内城镇教师支教计划并抓好组织落实。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教育质量高的城镇学校要带头作好支教工作。

第三,要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各地要根据中央有关文件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认真研究制定并落实支教的相关政策。各地有不少好的做法,如北京市规定,参加支教的教师,只转临时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和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龄、教龄和教师职务任职年限连续计算,生活费和交通费补贴要有专项经费予以保障。城镇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新聘青年教师支教期限应不少于一年。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以及参评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应有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选派城镇中小学教师支教,其中骨干教师应占一定比例。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要关心和爱护支教教师,为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9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措施范文

社会工作人才是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的专门人才,在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是现代社会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力量。在发达国家,社会工作已有上百年历史,社会工作者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普遍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巨大活力,但也由此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社会问题大量涌现,迫切需要大量社会工作人员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加紧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加强社会管理,改进社会服务。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

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必须加强党的领导。社会工作人才广泛分布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高度分散的特点,要使他们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他们凝聚起来、组织起来。社会工作人才从事的是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工作人才是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宝贵财富。各级党委要从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把社会工作人才列入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紧抓好。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要求,明确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牢牢把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认真总结以往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法规;在党委领导下,建立组织部门综合协调,人事、民政、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司法、卫生等有关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把分散在方方面面的社会工作力量整合起来;采取舆论宣传、政策引导、法律规范、搞好服务等多种措施,大力营造有利于社会工作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留住、用好现有人才,激励、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社会工作中来。

要加强教育培训,大力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社会工作是一种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道德水准和专业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必须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抓紧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规划,从现状出发,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明确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方法步骤,增强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计划性。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把这一学科摆上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位置,加强学科建设,完善学位体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现有社会工作人员进行大规模专业培训,鼓励他们参加进修、实习、短训、函授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尽快提高职业水平。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奉献意识和敬业精神,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