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范文

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精选(九篇)

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

第1篇: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范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区为载体,以村(社区)为工作平台,坚持社会化的工作方式,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优势,着力构筑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估体系,建立残疾人基层康复服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辖区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扩大康复受益面,率先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二、任务目标

年至2012年开展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活动,实现以下目标:

1、探索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资源整合、协同推进的康复服务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

2、开展“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创建工作,确保组织管理、经费设施、服务内容、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方面全面达标。

3、充分发挥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以专业机构为骨干、村(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

4、将残疾人社区康复与其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机结合,为辖区残疾人提供便利和优惠的医疗、康复服务,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三、基本原则

1、以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为重点。从各类残疾人基本需求出发,兼顾多样性康复需求,紧紧围绕覆盖面广、时效性强、需求迫切的康复项目开展工作。

2、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做好康复工作的有效方式,切实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

3、实施重点工程与提供普遍服务相结合。选择残疾人迫切需要又有可能做到的康复项目,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大力推行村(社区)和家庭康复,推广实用易行的康复方法,普及康复服务。

4、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实际开展康复工作。不断拓展康复领域,增加服务项目,注重高新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成立区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区民政局、卫生局、财政局、教育局、残联、妇联、团委、公分局等部门,乡(街道)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残联。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指导并组织实施创建工作,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工作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督促检查工作进度。乡(街道)也要相应成立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领导机构。

(二)明确职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卫生局:将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纳入基层卫生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计划;通过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六位一体”提供直接服务;与全科医生培训密切结合,对基层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康复知识和康复技术水平;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康复知识;抓好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工作,开展残疾预防,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抓好残疾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建立并实行残疾儿童发生报告制度;成立区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康复技术指导组。

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参与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将残疾人的残疾状况、康复需求等情况纳入居民健康档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视力、听力、智力障碍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并转介医治。对诊断肢体障碍者,进行躯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评估和训练,开展运动治疗、理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等。开展居家治疗精神病患者的合理用药和随访工作。为社服务辖区内残疾人及其亲属举办康复知识与技能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康复科普读物;开展康复知识与技能、康复器具应用等知识传授与训练以及心理疏导等。

村(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上级康复机构指导下,组织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和智力残疾人开展工疗、娱疗和其它康复活动;协助聋儿家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组织盲人做定向行走训练。

民政局:将康复训练与服务纳入村(社区)服务工作内容之中,在村(社区)服务中心(站)和社会福利机构开辟场所,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为贫困康复对象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补助;组织志愿者参加康复助残;利用村(社区)服务热线开展康复咨询和转介服务;协助抓好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工作。

教育局:接受本地区能适应普通班学习的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的特殊需要提供帮助;组织在校的残疾儿童参加村(社区)等康复服务中心的康复训练,创造条件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适合的教育服务,加强相关知识普及和家长教育工作。

财政局:将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配套实施方案》的要求,给予经费保障。按照辖区覆盖人口每人每年不少于0.3元的村(社区)康复工作经费,用于康复需求调查、建档立卡、人员培训、组织宣传、协调实施、社区康复站建设及社区康复协调员工作补贴。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康复经费专款专用。

团委:发展助残志愿者队伍,建立志愿者助残联络站。

妇联:积极参与残疾妇女和儿童的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组织妇女参加康复助残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向残疾儿童家长普及残疾预防和康复的知识。

公分局:要了解掌握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情况,协助卫生部门做好治疗、康复工作,协助民政部门落实监护、扶助工作,对肇事精神病患者依法送到定点医院强制治疗。

残联:负责残疾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制定工作计划,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实施;组织进行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推广使用“十二五”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全国统一用表、康复训练档案与评估标准;组织人员培训,建立工作队伍;进行知识普及和社会宣传;提供康复训练与服务信息咨询;组织督导检查;统计上报任务完成情况;指导残联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及基层康复站的建设,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抓好典型,推广经验。

乡(街道):要确保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有工作制度和会议记录。组织辖区进行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掌握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数、残疾类别和康复需求等情况。依托现有村(社区)医疗机构建立康复站,对外挂牌,做到有工作职责、工作制度、服务内容、康复知识读物和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慈湖乡、各街道残联对城乡社区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的情况进行指导,掌握工作进度和工作效果,填报“康复服务汇总表”。

村(社区):社区(村)居委会配备康复协调员或由社区残疾人联络员担任康复协调员。康复协调员应发挥在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协调作用,会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调查残疾人康复需求,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动态掌握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情况,向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信息和转介服务,协调组织社区内有关机构、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相应的支持。做到有专(兼)职人员管理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有工作记录。对残疾人进行康复教育动员,要求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占到本社区残疾人总数的60%以上并备有“康复需求登记表”。提供康复训练与服务的站点有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康复知识读物和“康复服务记录表”。

(三)添置装备,完善康复训练设施

一是在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建立康复服务工作制度,实行优惠的医疗、康复政策;有专人负责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掌握辖区残疾人情况及康复需求情况,向辖区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认真填写康复服务记录,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及健康查体档案,要求康复训练与服务建档率达到95%。

二是在村(社区)建立康复服务室。在区创建办和区卫生局、残联的指导下,各相关社区(村)居委会协调本社区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社区服务机构,排固定的残疾人活动场所,建立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的社区康复服务室。年全区要有85%的社区(村)居委会完成社区康复服务室建设,社区康复服务室配备经济实用且便于社区使用和家庭租赁的康复器材、辅助用具、康复知识普及读物。

(四)建立机制,提高康复服务水平

一是建立一支稳定的村(社区)康复工作队伍,实行村(社区)康复工作人员聘用制。乡(街道)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建立残疾人康复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确定1名医生,负责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各村(社区)居委会确定1名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组织、协调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人,逐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长效服务机制。

二是制定康复人员培训计划,设立培训基地,建立培训制度。对康复工作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康复协调员实行上岗培训,确保培训合格率达到100%。康复管理员、社区康复协调员每年应进行不少于30学时的培训,技术专业人员每年应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专业技术培训,以不断提高为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能力。

三是对社区康复服务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严格社区康复机构、康复人员、服务项目与技术、康复内容的资格准入和审批登记制度。各级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在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中,应保障康复服务有序、流程规范、服务优良,确保残疾人及其亲友对康复服务的满意率不低于85%。建立使用统一的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康复服务记录、康复训练等档案,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率达到90%。社区康复工作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按计划、按制度进行督导,每季度对社区康复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估。组织开展多样性的“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活动,使辖区残疾人在社区康复工作中受益,把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五、康复服务内容

1、残疾筛查、诊断:村(社区)康复协调员会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入户进行筛查和功能评定,早期发现各类残疾,掌握社区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2、建立康复服务档案: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指导站为辖区内残疾人建立详细的康复训练档案。同时,村(社区)康复协调员也要为社区内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做好工作记录,动态掌握康复需求与服务情况。

3、康复治疗、训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据筛查、诊断结果,对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医学功能训练的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和训练,包括对视力、听力、智力障碍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并转介;对肢体障碍者,进行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训练;指导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上级康复机构的指导下,组织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和智力残疾人开展工疗、娱疗和其他康复活动;指导聋儿家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组织社区内盲人开展定向行走训练。

4、康复知识普及: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组织、协调卫生、教育、心理等专业技术人员,为社区内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康复科普读物,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5、转介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内复杂疑难的患者转介到上级机构或专门康复机构。社区康复协调员根据残疾人在文化教育、职业培训、劳动就业、生活保障、无障碍环境改造及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需要,联系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有效的转介服务。

六、实施步骤

(一)创建申报阶段

按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进行文档资料、康复需求调查等各项前期的准备工作,并在创建条件日趋成熟的基础上,向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培育领导小组进行创建申报。

(二)宣传发动阶段

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议,动员、部署我区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相关工作。通过各类新闻媒介,运用多种宣传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造势,积极营造创建氛围。

(三)组织实施阶段

按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及本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全面创建活动。年,按《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以及《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检查验收方案》进行自下而上的自查自评,区创建办要及时对不足之处进行补缺补漏,准备迎接省残疾人康复办公室、省残联组织的检查验收。

第2篇: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范文

关键词:肢体残疾人;康复器械;虚拟体验交互设计

一、引言

“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虽然国家已经给予残疾人救济、补助,但是残疾人的生活水平还是有限的。在设计行业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我们要考虑到社会的某些弱势群体——肢体残疾人,他们每天进行着枯燥乏味的康复训练,在满足他们的功能需求时应重视他们的精神需求,使他们的身心齐发展。

二、康复器械的常见用途和问题

(一)康复器械的常见用途

康复的器械种类有肢体康复器械、颈椎康复器械、腰椎康复器械、耳目口鼻的康复器械等,从肢体康复器械着手,有上下肢康复器械。上肢康复器械中有上肢拉伸牵引器、手腕关节回旋训练器、肩关节训练器械,下肢方面有下肢骑式训练器、脚腕关节训练器、跑步训练器械。除此之外还存在大量的其他康复训练器械,例如矫形器、前臂内外旋活动器、等速肌力康复系统等。

(二)康复器械的存在问题

目前康复器械最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没考虑到残疾人的精神和环境方面的需求。

三、康复器械与虚拟体验交互设计

(一)康复器械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肢体残疾人产生兴趣,更全面地考虑到使用者心理需求,才更有利于使用者的健康恢复。

(二)康复器械与视觉体验环境

残疾人的肢体康复行为通常是在康复医院进行的,在一个大型的康复场所,里面有各种康复器械,也有各种肢体残疾群体。在进行一些对某些残疾人康复有难度的康复训练时,医生通常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引导。然而残疾群体的庞大,通常会产生这种情况:某残疾病人需要在某个时间点等候,一个医生轮流指导一群残疾人。在医资相对匮乏的情况下,这种康复训练并不人性化,浪费了大量训练时间。我设想了一种关注精神需求的一对一的环境,一个残疾人在人性化的空间内进行康复训练,这个现代化的空间可以给予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调动残疾人的积极性。

(三)康复器械与交互体验方式

我为残疾人设计了一个特定的人性化空间,在这个特定的现代化半包式空间中,残疾人能进行与往常一样的康复训练,还可以与一个主屏及其内部画面进行交互的行为。主屏及画面提供视觉、语音、麦克风、多触点屏式交互。残疾人可以用手指面点触屏开启,该产品可以从三维角度录入该使用者的形态,记录入大脑,还会按需要,在画面中产生用户实地显像,为残疾人的康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Zoe康复器械虚拟体验交互设计

(一)Zoe康复虚拟体验的功能设定

我设想的该产品面向的群体是肢体残疾人,因此初设上肢康复训练、下肢康复训练、整个系统设置的功能。大中型医院的康复器械结构都是通过科学的试验,考虑到残疾人人机工程的,残疾人在使用这些已康复病人所试用过的,并且确保人身安全的康复器械基础上,进行上下肢康复虚拟体验交互。上肢康复训练包括:前后臂训练、腕关节回旋训练、肩关节训练;下肢康复训练包括:腿部训练、脚腕关节训练及跑步训练,其中跑步训练是下肢康复到一定程度进行的,它属于更高的一个层级;系统设置包括:前后臂训练器械控制、手腕关节训练器械控制、肩关节训练器械控制、腿部训练器械控制、脚腕关节训练器械控制、跑步训练器械控制、音量调节、亮度对比度控制、语言选择,某些考虑到使用者的听力、视力、语言的不同而设置。

(二)Zoe康复虚拟体验的界面设计

用户面对的主屏上设置按钮:开启/关闭、暂停/继续、前进/后退、音量大小、音乐播放等功能键。按下开启键,画面跳出“Zoe佐伊康复虚拟体验交互设计,载入……”进入主界面,设有三个画面按钮:上肢康复训练、下肢康复训练、系统设置。上肢康复训练下有次界面,设按钮:前后臂康复训练、手腕康复训练、肩关节康复训练;下肢康复训练下有次界面,设按钮:腿部康复训练、脚腕关节康复训练、跑步训练;系统设置下有次界面,设按钮:前后臂训练器械控制、手腕关节训练器械控制、肩关节训练器械控制、腿部训练器械控制、脚腕关节训练器械控制、跑步训练器械控制、音量调节、亮度对比度控制、语言选择。主界面背景选择一幅森林与草地相接的画,按钮是一种木质的牌子,正好与森林草地融合,让残疾人置身于大自然的环境中。森林、草地的上方是天空,子界面按钮处于左上角,因此选择蓝色作为按钮颜色,浅蓝色不明显,选择亮蓝色,更适合残疾人操作。

(三)Zoe康复虚拟体验的交互设计

残疾人用手指触碰主屏上的开启键,整个系统通过三维扫描录入残疾人的身高、体形、人脸特征并记入系统。画面载入Zoe佐伊康复虚拟体验交互设计,首先选择主界面上的上肢康复训练,进入次界面,选择进入前后臂康复训练。残疾人使用上肢牵引器拉伸前后臂,画面中将会出现五颜六色的氢气球徐徐升向高空,残疾人本人置身一望无垠的美丽的大草原上,在拉伸牵引器的同时,在画面中拉动氢气球,这可给枯燥的拉伸运动带来不少乐趣。前后臂训练完毕后关闭,开启手腕关节回旋训练器,画面进入一个带有摩托车头的界面,用户进行手腕关节回旋的时,在屏幕画面中通过双手握住车把部分对摩托车的速度进行控制,在实际生活中,残疾人是不可能驾驶摩托车的,这可以让残疾人在虚拟的画面中体验开车的乐趣。在肩关节训练交互时,在画面中出现大海,时而有起伏的海浪,接着出现一条大轮船,画面拉近到船舵处,残疾人通过肩关节康复训练器械控制画面中的舵,控制船航行的方向,置身于大海中,成为舵手。

下肢康复训练可进行腿部康复训练,残疾人进行下肢骑自行车式康复训练,在画面中会出现宽敞的大道,残疾人置身其中,骑在一辆自行车上,一边骑自行车一边兜风。进入脚腕关节康复训练,交互屏幕画面中是用户通过脚踩踏板骑车,左右脚轮流踩踏控制车速,在脚腕关节训练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手腕关节训练,手腕、脚腕一起控制车速,残疾人一边骑车一边郊游。跑步训练是在下肢康复到一定程度后进行的。残疾人可以挑选世界各地的旅游胜地、自然景观、名胜古迹。例如,残疾人选择去新西兰,会出现他在新西兰的某个美丽的沙滩边跑步的图像,实地感受人文气息。

五、Zoe康复器械虚拟体验交互中遗留的问题

在交互设计方面,整个康复器械虚拟体验交互设计虽然人性化地考虑到了残疾人的精神需求,但是在这方面做得不完善,还有待斟酌考究。在界面设计方面,也不够成熟,颜色搭配运用还需要多加斟酌,图标还应该多加完善,场景的特效设计应该有更多的变化和发展。

第3篇: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范文

3 、康复医学是以功能障碍为主导,而功能障碍又分为病损(器官、系统损伤)、残疾或失能(个体损伤)和残障(社会水平损伤)三个层次。

4 、康复医学包括:基础康复医学、康复残疾学、临床康复评定学、临床康复治疗学。

5 、康复医学的对象主要是:残疾者及其功能障碍。

6 、致残原因有:疾病、营养不良、遗传、意外事故、物理化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

7、《国际残疾分类》将残疾划分为三个独立的类别,即:病损、残疾、残障。

15、1987年我国残疾分五类: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

一、康复医学的功能独立评定(FIM)等级是什么?

二、关于残疾三级预防:

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密切联系

21、什么是多重残疾?

答:一个人同时兼有两种以上残疾称多重残疾,或称复合残疾。

22、何为精神残疾?

答:是指精神病人患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导致其家庭、社会应尽职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

23、精神残疾分为哪三级?

答:社会功能严重缺陷为一级精神残疾(重度),社会功能有缺陷为二级精神残疾(中度),社会功能有轻度缺陷为三级精神残疾(轻度)

24、目前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答:从实际出发,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结合;以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并开展康复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服务。

25、康复的基本途径是通过哪四种形式?

答:是通过机构康复、社区康复、上门服务和信息服务四种形式。

26、智力残疾概念是什么?

答:是指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

27、残疾人的概念是什么?

答: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28、“十五”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检查用表有哪些?

答:有市辖区、县(市)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检查用表;街道(乡镇)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检查用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检查用表。

29、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检查评估的目的是什么?

答:通过自杳和抽查了解自身工作的成效、问题、任务完成情况找出差距、明确今后工作方向。同时可以发现好的经验和做法加以推广,为今后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提供决策依据。

30、我国的残疾人分为哪几种类别?

答: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它残疾人。

31、智力障碍可以表述为什么?

答: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显著低于平均智力水平,同时伴有日常社会生活方面的明显障碍,患病时间在发育年龄阶段(18周岁之前)。

32、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答:一是与概念有关的一些适应能力。二是社会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适应能力。三是日常生活中的技能。

33、智力障碍的教育康复主要包括那几个领域?

答: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34、(删除)

35、耳聋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

36、康复的作用是什么?

答: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

37.康复训练的功能评估的步骤包括:

初次评估、中期评估、末期评估

第4篇: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范文

一、市区农村残疾人基本情况

二、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现状

(一)村级卫生室是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最佳载体和有效途径。根据调查显示,我市农村残疾人大部分因家庭经济困难,信息闭塞,出行不便利,加之,自身行动受限制,使得他们到城市乃至到乡(镇)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难度很大。如果充分利用村级卫生所,组织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训练,就会得到康复的效果。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我市村级卫生所大都建在本村的中心,服务范围涉及到每个自然村,大大方便了残疾人。加之,卫生所的村医(防疫保健员)对本村残疾人的情况比较熟悉,便于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在调查中我们看到,高闸镇在离乡村卫生所不远处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指导站由自治区残联配发的一套康复训练器材,有残疾人和老年人在接受训练。居住在附近的残疾人和老年人每天坚持在这里进行康复训练,功能恢复效果比较明显。

(二)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根据走访调查,市区各乡镇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卫生厅等部门关于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宁政办发[2005]180号)精神,加快村级卫生所建设步伐,基本形成了有场地、有人员的村级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各行政村均已建起了村级卫生所,面积在40-60平方米,并且配齐了村医(防疫保健员),配备了简单的医疗卫生器械。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大部分村卫生室职责已经上墙,但是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仍处于空白。

(三)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体制机制有了雏形。根据调查显示,我市当地村卫生所的管理工作尚不完善,乡镇每年按照一定的指标要求,对村医(防疫保健员)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按照所在行政村总人数每人每年2元卫生服务费的标准发给村医,所需资金大部分列入财政预算,个别从本村全体村民公积金中提取。村级卫生室所售药品均由市级卫生部门统一配送,零利率销售给病人,村医出诊时可收取一定的出诊费用。如果就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对村级卫生所实行专项考核,并配备必要的设备,落实激励政策,那么村级卫生所所承担的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就会开展起来。

三、制约我市农村开展残疾预防和康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必要的康复训练器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市区现有的农村卫生所,除个别由自治区残联配备了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外,其它均未配备。

二是村医(防疫保健员)专业康复知识缺乏。残疾人康复指导与服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参与康复指导和服务人员必须掌握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残疾的识别,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确定,康复服务的内容、如何提供服务、记录和评估的方法,简单实用训练技能,家庭康复护理等知识。在实地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村医(防疫保健员)对康复知识了解得不多,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三是缺乏对村医(防疫保健员)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有效监管和激励机制。由于村级卫生所村医(防疫保健员)报酬主要靠政府医疗性补贴和自己创收,收入相对偏低,而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因此,难以调动其积极性。

四是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宣传不到位。由于宣传工作跟不上,我区农村大部分残疾人由于缺乏康复知识,对康复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残疾人自我康复保护意识淡薄,自愿康复、配合康复的主动性不强。根据调查显示,农村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因不清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接受康复训练,以致错失了最佳时机,落下终身残疾四、关于建立我市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建议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从根本上抓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加强我市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确保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我以为以下措施以借鉴和采用;

(一)进一步强化以政府为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运行机制。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十一五残疾人康复计划,把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投入,发挥主导作用。

卫生部门要加强医院康复科(室)的建设,特别要发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的作用,增加康复内容,拓展服务项目,提高康复质量,确保农村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民政部门要在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时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其中,给予扶持,帮助贫困残疾人解决康复困难。

财政部门要将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提供经费保障。

教育部门要将残疾人康复专业纳入自治区教育发展计划,培养一批各类康复专业人才,并做好学龄前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

计生部门要抓好生殖健康工程,研究和解决好新形势下的婚前检查工作,下大力气做好优生优育及生殖健康知识普及和计生药物宣传教育工作。

交通部门要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造成新的残疾。

公安部门要积极参与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做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管控工作。

各级妇联要认真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切实做好残疾妇女、儿童的康复工作。

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将残疾人康复纳入红领巾助残、青年志愿者行动等社会救助活动中,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残疾人康复宣传工作。

各级残联负责康复工作的组织管理、规划制定、经费筹措以及协调实施。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农村残疾人康复需求,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农村残疾人康复工作规划和对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和医疗救助的相关政策,指导和协调残疾人康复机构开展业务,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协调解决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二)加强村级卫生室阵地建设,建立科学可行的监管机制,确保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落到实处。

村级卫生所无论是从其地理条件,还是人员配置上,都具备了为农村残疾人提供最方便、最直接、最快捷的残疾预防宣传和康复服务的条件,是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最佳载体和有效途径。

一要加大康复器具投入力度。康复器具是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全市除个别乡镇由自治区残联配备了康复训练器具外,其他均尚空缺。为此,建议政府为每个乡村级卫生所配备1.5万元的残疾人康复训练器具。

二要有计划地组织对乡村医(防疫保健员)分期分批进行残疾预防和康复训练与服务专业知识的培训。要结合市区实际,借鉴外省(区)经验,组织对现有的乡村级卫生所村医(防疫保健员),进行中短期专业康复资格培训,经考试合格的,发给证书,实行持证上岗。

三要建立乡镇医(防疫保健员)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专项补贴。由于残疾人工作的特殊性,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大部分是属于无偿的。为充分调动乡村医的积极性,建议实行浮动津贴制度并将其列入**市财政预算,由市残联在参与卫生部门年度考核验收后,根据考核验收情况兑现发放。

四要加强对乡镇一级卫生所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市、区乡镇三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把指导乡镇级卫生室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列为主要工作内容,并把聋儿语训、智残、脑瘫儿童训练、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康复训练指导等项目纳入其中,推动乡村级卫生所康复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康复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加大贫困救助力度,确保农村贫困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各级政府要把农村残疾人康复与扶贫结合起来,逐年拿出部分扶贫资金用于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补助;同时制定并完善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和医疗救助政策,采取分级负担、减免费用等措施,解决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问题。各级残联要利用好政府扶贫资金、社会捐助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建立各类贫困残疾人专项救助基金,逐年对特殊困难残疾人实行有计划救助。

(四)大力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宣传,积极做好残疾预防。

要通过发放宣传读本、宣传画、宣传光盘和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开展与残疾人康复工作有关的公益宣传,普及康复知识,提高残疾预防意识。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向社会广泛宣传康复工作的重要意义,唤起全社会对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要建立健全免费婚前检查等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机制,对先天残疾人实现强制免费婚检,避免常见、重大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的发生;预防缺碘、氟中毒等环境因素致残;降低药物致残发生率;减少疾病致残;加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交通安全工作,减少事故致残的发生。倡导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控制残疾程度的加重。

第5篇: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范文

[关键词] 听力残疾儿童康复 家庭康复 社区康复 助听器

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特殊教育事业愈加受到重视,残疾儿童的缺陷补偿康复工作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听力残疾儿童的缺陷补偿康复工作更是热点问题。多年的康复训练,该类残疾儿童听觉言语康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看,目前听力残疾儿童的补偿康复工作从理念到方法还不太成熟,虽不断有康复成功的个例出现,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处于相对落后阶段。据调查,存在以下问题。

一、家庭康复的渠道有待大面积开通

听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是实施早期康复的最佳途径,是大面积挽救听力残疾儿童的主体工程。在我国虽有了一些关于听力残疾家庭康复的指导著作,许多地方开办了家长培训班。然而,真正在家庭康复方面经过实践,取得发言权的指导者却寥寥无几。听力残疾儿童家庭康复虽然有几个典型,然而大面积家庭康复的渠道尚未开通。导致有的学校、康复训练机构,康复训练搞得非常好,但是没有采取得力措施把家长、社会力量引入到康复训练中来,缺少有利环境,学生在训练机构中学的内容缺少应用、验证、强化的机会,结果是“学得慢,忘得快”,事倍功半。

二、听力残疾儿童社区康复工作有待深化

社区康复是指以社区为基地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它是一种康复方式和制度,与过去一向实行的“医院康复”完全不同。其内涵为“社区康复是属于社区发展范畴内的一项战略性计划,它的目的是促进所有残疾人得到康复,享受均等的机会,成为社会的平等一员。目前不少地、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还是空白。

《中国残联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2009年度实施方案》“社区康复协调员师资培训实施办法”中,提出“在三年时间内通过中央、省、市、县分级师资培训,使每一个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中都有一名可以向残疾人提供康复咨询服务的康复协调员。”各地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应依据《中国残联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2009年度实施方案》“社区康复协调员师资培训实施办法”的精神,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社区康复协调员,从而促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发展,不断深化听力残疾儿童社区康复工作。

三、对助听器的功能未引起足够重视

在听力残疾儿童康复过程中,给其佩戴助听器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佩戴助听器可以提高康复效率。但一部分听力残疾儿童家长对助听器认识不够全面,未能意识到它在康复中的重要性;还有一部分家庭对于助听器没有支付能力。由此看出,家长的观念、经济情况是影响康复的重要因素。建议对于低收入、困难家庭,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应该开发研制价格相对低廉、声学特性良好的助听器,提高听力康复辅助器具的普及性和利用率,促进听力残疾儿童康复事业发展。

四、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体系欠完善

目前,不少地市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体系欠完善,应在听力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上下功夫。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综合医疗机构、特殊教育机构等在听力残疾儿童康复领域的作用,力求为我所用。认真做好各地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站的审批和挂牌工作,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机构网络建设,各区、县(市)康复机构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增强自身能力,发挥为基层服务的作用,有条件的区、县(市)要探索引导、扶植、规范民间康复机构的政策和方法,充分发挥他们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作用。

为提升听力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服务能力,促进听力残疾儿童康复事业健康发展。残疾人康复协会应在以下方面作出明确规定:(1)康复机构的性质与功能;(2)机构设置与规模;(3)专业人员配备;(4)服务场所;(5)设备与器材;(6)服务质量;(7)检查评估;(8)机构监管。

五、各级分管部门还未足够重视听力残疾儿童的早期康复工作

我国特殊儿童的早期补偿康复工作起步晚,还处于探索阶段,各种观点、各种方法尚未成熟,还没有针对各类特殊儿童系统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训练体系。听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也如此,某些特殊学校,工作重心放在了所谓的新课改、素质教育这些上级安排的任务上,学前教育阶段听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被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0~6岁,这一残疾儿童康复发展的关键期、最佳期被白白浪费。0~6岁儿童如果能实现早期干预,就可能完全康复,生活自立、回归社会。如果错失了康复时机,就会丧失获得满意康复效果的机会。

六、忽视全面康复训练

有些康复学校和机构,重视进行单一的缺陷补偿训练,忽视了听力残疾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教育,使得儿童某种感官的缺陷补偿成效明显,而其它方面的心理、人格与行为问题不断,同样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如听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中只重视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忽视了感知觉、记忆、思维、个性等方面的训练。

七、听力残疾儿童康复专业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康复训练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大大小小的康复机构,普遍反映缺乏专业训练人员。加之对听力残疾儿童实施康复工作的全民意识不强,认识不高,个性化服务尚不到位,影响了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地在听力残疾儿童康复专业队伍建设中,应依据《中国残联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2009年度实施方案》,建立起一支掌握残疾人康复基本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师资队伍,不断推动和促进听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规范化建设。

八、康复训练资金投入不足,听力残疾儿童康复宣传工作不够重视

政府开办的康复机构,由于各级组织对听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科学、长期、规范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不完善,致使康复人员及康复工作经费明显不足;私立的康复机构往往以营利为目的,对儿童的训练资金投入不足。经费投入较少,严重制约着听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发展。

加强听力残疾儿童康复宣传工作,是康复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大力宣传康复工作;汇集社会各界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发动各相关单位做好职责范围内的残疾人康复工作,不断完善社会化的康复工作体系。同时,要把残疾人康复宣传工作渗透到开展加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交通安全、医疗卫生等活动中去,普及康复知识,增强听力残疾预防意识,减少事故致残。还要通过宣传倡导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理念,避免残疾程度加重。听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应紧紧围绕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主线,努力提升康复服务水平,使残疾人康复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使残疾人能够平等参与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参考文献:

第6篇: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范文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自从去年5月份任职**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以来,在社区残联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残联所有工作人员的鼎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进取,认真工作,充分发挥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应尽的义务与职责,在任职以来,我与其它专职工作人员通过走访社区残疾居民家庭,了解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及时向社区、居委会反映残疾人情况并提出工作建议,切实照顾好社区残疾人的生活。做好社区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工作。我希望通过努力工作,可以激励残疾人朋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让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评议。

一、积极走访,关心残疾人生活状况

今年,我与社区***、***等两名同志积极走方社区残疾人家庭,了解残疾人朋友的生活状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我们通过主动走访社区***户残疾人家庭,对**社区残疾人生活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对残疾人朋友的需求做了认真的记录,并向上级残联组织和有产部门进行了汇报,确实的解决了**社区残疾人朋友遇到的问题。像**社区里残疾人***、***是一对夫妻,他们两个人都没有工作,面且身体上还是**级残疾,家庭生活困难,我们在走访中了解到了他的困难,后来通过联系塑料花外加工工作给他本人和家人做,增加了家庭的收入,解决了生活问题。通过开展走访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二、加强社区残疾人的康复工作

我们根据社区每个残疾人的不同康复需求,对社区内的残疾居民开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使其得到最佳的康复效果。在今年**月,我们接受了残疾人康复训练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通过这种有效的培训工作,切实加强了我们这些专职委员的工作能力,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残疾人朋友,我们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依托,使残疾人就地就便得到康复训练与服务,根据上级领导的要求,我对自己所管辖区的***名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进了深入调查工作,对需要康复训练与服务的残疾人建档立卡。为残疾人朋友提供多种康复服务,我根据残疾人不同的康复需求,为他(她)们提供康复医疗、心理疏导、康复护理、知识普及,同时还对残疾人的亲友进行培训与训练指导,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工作,在平时的康复工作中,我根据社区各类残疾人的特点,开展相应的康复训练:肢体残疾成年人开展以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为主的康复训练,指导使用矫形器和训练器具,并对训练效果进行阶段评估。对脑瘫儿童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原则,适时选配辅助器具,开展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交往、生活活动四方面的康复训练,并对训练效果进行阶段评估。对智力残疾儿童开展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六方面的能力训练,并对训练效果进行阶段评估。逐步开展成年智力残疾人生活自理、简单劳动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生活护理等综合康复训练服务。开展盲人在日常生活环境和公共场所的行走导向训练服务。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及视功能训练、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等。同时积极普及康复知识,积极开展康复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工作。

三、加强残疾人就业管理

今年,我所管理的社区残疾人中,有**名残疾人在就业问题上遇到了问题,主要问题是部分残疾人朋友因为身体伤残情况严重找不到工作,以及工资待遇过低等两个主要问题,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我将情况反映给有关领导,在上级领导的帮助下,开展了以下工作措施来帮助残疾人朋友解决工作问题。

1、加强残疾人文化素质培训。要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加强残疾人素质培训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以就业需求为出发点,依托社会资源举办各类短期技能培训班,帮助残疾人掌握生产工作技能,加强就业前培训;又以职业要求为落脚点,加强企业内残疾人在职培训,提高残疾人工作适应能力;通过加强创业培训,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同时我还为社区残疾人个体就业提供帮助。

2、加强分散比例安置残疾人工作,这项工作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帮助残疾人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依法足额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促动用人单位愿意接受残疾人,从而为残疾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要继续贯彻落实已有的福利企业政策,对现有福利企业切实搞好服务,为福利企业巩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就业。

第7篇: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范文

(一)全面完成“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任务并进行检查督导。

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各项康复配套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适时组织对各地进行“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检查督导,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展,总结经验,发现、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完成各项康复工作任务,为“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奠定基础。

(二)组织制定“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规划。

组织管理人员和有关专家,开展调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确“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总体思路,确定任务目标、主要措施和经费规模,制定“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规划、配套实施方案和实施办法。

(三)加强康复制度建设与政策研究。

做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制定工作。加强与卫生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等部委的沟通协调,继续做好条例的调研、资料收集、课题研究、条文修改和上报等各项工作,努力在残疾人康复立法和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同时,结合国家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的政策及各省落实中央7号文件实施意见,加强残疾人医疗及康复保障制度建设,积极将有关残疾人康复的内容纳入其中,扩大残疾人康复服务受益面和长效机制的建立。

(四)做好康复人才培养工作。

按照多途径、多形式培养;抓两头带中间;面向基层、面向中西部的基本原则,继续组织实施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如期完成年度各项任务,重点完成社区康复协调员10万名以上的培训任务。认真落实《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养规划》及实施细则要求。着力推动康复知识和技能进学校、进课堂、进医院、进社区。积极申报康复咨询师、辅助器具适配师、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师等职种。做好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工作,全面实施培训学分管理和社区康复协调员持证上岗。筹备并召开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

(五)推进残疾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

与卫生部等有关部委联合制定并完善康复机构建设规范、康复机构准入办法和康复机构管理办法。开展各级各类残疾人康复机构检查验收工作,促进其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好“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和中国红十字会援建四川灾区康复机构项目工作。各地按照有关规范和要求,结合实际确定本地各级各类残疾人康复机构的定位、发展方向,充分整合资源,不断加强康复机构的软硬件建设。

(六)加大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力度。

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在积极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培育活动的同时,探索和总结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做法和经验,带动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扎实、有效、深入地全面开展,在城市社区主要解决康复服务质量,在农村社区主要解决康复服务覆盖面。不断深化康复服务内涵,探索有特色、满足社区残疾人需求的康复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特别是通过开展农村康复示范县培育活动,突破农村地区社区康复工作。

(七)做好各类康复救助项目。

与卫生部共同做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重点解决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复明问题。大力推进白内障无障碍县、市、省创建工作,努力实现三年内白内障患者“发现一例,复明一例”的目标。参与全国防盲治盲工作规划的总结验收。

做好残疾人事业专项公益金项目、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辅助器具服务车配置项目、长江新里程计划项目等各类救助项目工作,适时进行督导检查,总结推广经验,发现存在问题,采取措施予以改正。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以项目工作带动康复救助制度建设和各地残疾人康复救助水平的提高。

(八)推动残疾预防工作,宣传普及康复知识。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出生缺陷防治和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同时,协调卫生部、国家计生委等部门,共同开展儿童残疾预防工作调研,制定儿童残疾预防行动计划,探索建立卫生、计生、残联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的工作体系,形成早预防、早筛查、早转介、早治疗、早康复的工作机制。利用各种媒体,并制作康复宣传折页、张贴画、音像制品等,宣传残疾人康复事业和康复项目,向公众、残疾人及其亲友普及康复知识。组织编印藏、维等少数民族版康复知识手册和宣传材料,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进程。

二、各业务领域工作

(一)组织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十一五”终期检查,督导各地完成“十一五”社区康复任务;全面推动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深化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成果,重点加强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和第二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进行检查验收;完善充实社区康复服务内容,提高社区康复质量,使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在社区得到满足。加大社区康复协调员培养力度,规范培训内容,编制《中国社区康复协调员工作手册》。

(二)完成60万例白内障复明手术,其中贫困患者免费手术7万例,并做好贫困患者手术数据统计工作。与卫生部认真组织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重点解决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复明问题。指导各地进一步推进白内障无障碍创建工作,对白内障无障碍县、市、省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参与全国防盲治盲工作规划的总结验收工作。为2万名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培训低视力儿童家长6000名。完善地级残联低视力康复部建设工作。筹备“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三期视力康复项目工作,扩大项目和国际狮子会影响。举办第二届国际低视力康复论坛,开展2010年“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低视力康复知识。对6000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依据《创建全国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示范地(市、州、盟)、县(市、区)工作标准》,推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示范市县创建工作。推广使用《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任职标准》、《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效果评估标准》、《国家盲杖标准》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培训教材》,指导地方科学、规范地开展训练指导师培训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扩大社区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

(三)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主动将听力语言残疾康复工作纳入残疾人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大局。全力以赴,确保听力语言残疾康复国家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省级聋儿康复中心职能,带动基层聋儿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创新聋儿康复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高度重视听障儿童康复保障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服务机制。

(四)实施“公益金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公益金麻风畸残矫治手术”项目并进行督导检查,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推进项目的深入开展。认真组织实施肢体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选好定点康复机构,加强业务指导,抓紧贫困脑瘫儿童的筛查和救助审批工作;举办脑瘫儿童康复技术培训,编发康复指导读物和音像制品,指导各地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开展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和康复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康复效果。

(五)认真组织实施智力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指导各地选好定点康复机构,抓紧贫困智力残疾儿童的筛查和救助审批工作,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启动;做好项目实施的业务指导,举办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技术培训,编发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读物和培训教材;继续做好第三批10个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养护试点机构的检查验收工作,促进省市残联康复中心拓展智力残疾儿童康复业务,提高康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以点带面,推进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

第8篇: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范文

[关键词]瘫痪; 社区康复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033-01

对平安地区脑瘫儿童进行了社区康复,现就3年脑瘫儿童社区康复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取中国残联/嘉道理慈善基金会平安县社区康复服务合作项目调查的14岁以下(含14岁)脑瘫儿童61人。

1.2 方法分析入户调查建档立卡,此卡由中国残联/嘉道理慈善基金会平安县社区康复服务合作项目提供,通过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制2001年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 获取残疾儿童基本情况,对于入选入选人员进行康复评估、评分,制定训练计划,培训家长。康复人员每月入户指导一次,半年评估1次,训练3个周期,每天训练不少于4小时。

训练方法

对脑瘫儿童家长进行实例培训,教材:全国残疾人康复办公室编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实用图册;

脑性瘫痪康复训练DVD光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中国残联社会服务指导中心中国康艺音像出版社)并发放到家庭做到每个脑瘫儿童家庭一册一盘。

效果评价

无效是训练后患儿的肢体躯体运动 、智力、言语、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改善,评估分值无提高;

有效是训练后患儿的肢体躯体运动 、智力、言语、生活活动能力提高,评估分值提高1――7分;

显效是训练后患儿的肢体躯体运动 、智力、言语、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评估分值提高8分以上;

康复是训练后患儿的肢体躯体运动 、智力、言语、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和正常儿童无差异或轻微差异,评估分值24――26分(26分为满分);

2结 果

脑瘫儿童构成情况(见表 1)

脑瘫儿童年龄构成情况(见表 2)

脑瘫儿童残疾类型(见表 3)

脑瘫儿童伴发疾病(见表4)

讨论

平安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地区中心腹地,为海东地委、行署所在地,南北长33.6公里,东西宽23公里,县域总面积76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66-2300米,县城年平均气温6.4℃,年平均降水350-600mm之间。县内兰青铁路和兰青公路(109国道)兰西高速公路横穿,平阿高速公路纵穿,距曹家堡(西宁)飞机场5公里,是甘肃、青海、,本省南部地区的交通要道,西距省会西宁市35公里,东距甘肃省省会兰州市200公里,处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地形起伏连绵。县城――平安镇位于平安县北侧湟水河岸,县城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城区面积5平方公里。平安县辖六乡三镇,111个行政村,总人口12.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8万,城市人口4.5万,属国家贫困县。

平安县残疾人基本情况,我县有各类残疾人4003人,其中肢体残疾1914人,占47.8%,视力残疾602人,占15%,听力语言残疾661人,占16.5%,智力残疾312人,占7.8%,精神残疾102人,占2.6%,综合残疾412人,占10.3%。

我县脑瘫儿童有61例,占全县残疾人总数的1.5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男性略高于女性。高年龄段高于低年龄段,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多见,发病原因以早产、疾病、先天为主,多伴发其他疾病占81.5%,以智力为主。46%的家庭能够按要求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总有效率达95%,无效的只占5%,而康复率的可达8%。康复训练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可见康复训练是脑瘫儿童康复科学有效的途径,家长要有耐心、爱心、持之以恒。有条件的最好到康复机构进行训练,自己再训练间隙训练能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从社会效益来讲它可以解放1个劳动力,生产一个劳动力或半个劳动力,减轻了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 卓大宏(主编)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57-63.

[2] 2004年平安县残联基础调查数据库.

[3] 华夏出版社1997,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 肢体残疾系统康复训练46-72页.

第9篇: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范文

关键词:残疾儿童 康复教育 康复训练

目前,我国的残疾儿童主要包括身体残疾、智力残疾、言语残疾、精神残疾等几种类型。他们承受着心理与生理双方面的痛苦,随着社会人文主义思想理念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残疾人的接纳程度也得到了提高。为保证其将来的生活能力和生活水平,早期康复教育和训练显得尤其重要。

一、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康复教育及训练所发挥的作用

儿童残疾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先天条件导致也可能是后天外力条件导致。0-6岁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儿童对新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更强。在这一阶段对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康复教育是帮助其恢复部分身体机能,提高今后生活能力的重要方法。可以说,早期发育时期是残疾儿童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生理习惯和基本技能将会让其受益终生。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对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及康复训练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的缺失导致这项工作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并且,残疾儿童由于在身体或是智力方面的缺陷,经常被一些社会歧视现象困扰,长此以往会让他们失去生活的信心,并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早期康复教育及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可以帮助残疾儿童重拾生活的希望,以更加乐观阳光的态度面对生活。

二、为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及训练造成困难的因素

近些年来,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事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部分地区,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相关工作的效果却成效颇低,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残疾儿童的康复费用是比较高的,对于条件一般的家庭而言,这种高花费的康复疗法超出了其所能承受的范围。很多家长在发现自己的孩子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后,第一反应就是带孩子参加康复治疗,但是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因为经济的原因不得不停止,等到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进行接下来的康复教育及训练工作,这就导致这项工作缺少连续性,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虽然相关福利机构也会提供帮助,但是这种治疗缺乏针对性,康复训练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第二,早期康复教育是指针对0-6残疾儿童进行的教育训练工作,这一阶段的儿童尚不具备足够的自我认知,在康复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需要相关的医护人员或是家长对其进行照看。在这一过程中,看护人员的语言和行为方式都会对儿童造成一定的影响。有些康复机构的工作人员可能缺乏足够的耐心,对残疾儿童出现的错误宽容度较低。或者在进行一段时期的康复教育工作而没有取得效果后,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这会在心理层面上对康复儿童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

此外,智力与精神方面存在障碍的儿童在早期是不易发现的,很多情况下都会被当做某些技能发育迟缓,没有得到家长的足够重视,这样就耽误了对其进行早期康复教育。因此,家长在儿童发展的早期阶段一定要注意观察儿童的学习模仿能力以及对事物的反应能力。

最后,国家财政针对残疾儿童的康复项目的投资力度比较有限。近些年来,残疾儿童的病情种类以及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目前,福利机构的早期康复教育只针对孤独症、脑瘫等几种类型残疾进行,而且相关的康复设备也并不完善,康复教育工作者所使用的训练方式也比较落后。

三、关于提高残疾儿童早期康复与训练效果的相关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可以对相关部门及相关康复教育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首先,国家一定要加大对残障事业的投入力度,为相关的康复机构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同时,对残疾儿童家庭也应该依照具体的情况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减轻其经济压力。同时,国家应当完善相关的康复设施,目前,国外对于残疾儿童康复的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在设备上也比较先进,相关康复机构可以从国外引进一些专业的康复设备。也可以定期要求国外的一些相关专家到我国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进行经验指导与交流。

以四川省为例,四川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近年来接连发生自然灾害,这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四川残疾儿童的数量,他们大多为灾后的心理疾病或是灾难造成的肢体伤痛。因此,四川省非常重视对于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工作。为了促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及训练工作的顺利进展,四川多个城市建立起了完整的残疾儿童福利津贴制度,在相关儿童的残疾情况得到确认之后,相关政府机构为0-6岁的残疾儿童建立完整信息档案,确保其得到应有的待遇。并且,四川省为了提升残疾儿童的生活水平,由政府单位牵头,开展了多项公益扶持项目,利用社会的力量为残疾儿童的早期康复教育及训练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康复看护人员应当对自身的心态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康复工作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时也要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态。对儿童进行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家长也应该树立正确的心态,因为残疾儿童的康复工作需要长期的坚持,早期康复教育及训练知识其中的一个阶段。一定要避免对孩子遭到不良期待,因为这会加大孩子的压力,对其产生不良的反作用。相关的康复人员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家长及康复治疗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肢体、表情语言对残疾儿童的康复起着重要的影响。给孩子的鼓励越多,康复的效果就越好。

结语:

综上所述,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工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为此,国家财政一定要加大对相关福利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康复机构充分发挥其为残障儿童服务的作用,并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的方式减轻家长所需承受的经济负担。社会一定要加大对残疾儿童的关爱力度,帮助残疾儿童更好的融入社会,为他们的未来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江然.江门市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万慧颖.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补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王妍.济宁市残疾儿童康复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