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范文

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精选(九篇)

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

第1篇: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范文

新生儿呼吸困难是新生儿疾病中较为严重,亦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既可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也可由其他系统或复合病因引起,故易误诊和漏诊。现将我院15例曾误诊、漏诊的新生儿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新生儿科2001年7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曾误诊、漏诊的新生儿呼气困难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0分钟至3天。

1.2 方法 所有的病例诊断均根据临床表现、仪器及实验室检查等方法确诊。

2 结 果

15例曾误诊、漏诊的新生儿呼吸困难病例除发烧和呼吸困难外,还伴有肺部音、鼻塞、黄疸、贫血、低血糖、呼吸暂停、体重下降或不增,肝脾肿大、心脏杂音等表现,有的病例还表现有皮肤损害,如多形性斑丘疹、皮肤皱裂等。以"呼吸困难原因待查"收入院,对症治疗,最后有的病例转送上级医院,通过仪器设备,实验室检查,结合病史明确诊断,最后临床表现及诊断,见表1。

3 讨 论

新生儿呼吸困难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呼气频率、节律、强弱、深浅度、呼吸型、吸气相与呼气相比例等发生改变,出现呼吸急促或费力,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鼻扇、点头或张口呼吸及三凹征等临床表现[1]。新生儿呼吸困难病因很多,可能由肺部疾病引起,也可由心脏病、内分泌、神经代谢方面的疾病及先天畸形等引起或其他病因所致,易误诊漏诊,可能给治疗造成盲目性,甚至导致治疗失败。

近几年,母婴传播疾病有增加趋势,先天性梅毒有皮肤损害的表现,还有低体温、低血糖、肝脾肿大、黄疸、贫血、鼻塞、呼吸困难等。若临床症状不典型,常易误诊。

一些比较隐匿的先天畸形,如食管气管漏,少见的肾上腺出血、罕见的糖尿病母亲婴儿所致的心肌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常常易合并呼吸系统症状,易误诊。

先天性心脏病在新生儿早期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部分患儿无心脏杂音,只表现发绀、呼吸困难、呛奶、哺喂困难等,易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

新生儿期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很多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而且常以发绀、呼吸困难、哭声低弱、反应低下等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常常易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给诊断和治疗带来混淆,所以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诊断疾病要多方面,多系统加以鉴别,避免误诊漏诊。

第2篇: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范文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进行中医辨证,为临床中西医结合诊断以及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提高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40例患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辨证分为四型:肺热壅盛型、脾肾阳虚型、痰湿内盛型、外寒内饮型。对照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感染概率,总结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感染类型的规律性与特点。结果:经中医辨证,我院收治的40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肺热壅盛型9例,占22.5%;脾肾阳虚型10例,占25.0%;痰湿内盛型12例,占30.0%;外寒内饮型9例,占22.5%。结论: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以下四类,痰湿内盛型感染率最高,脾肾阳虚型患者感染率再次,肺热壅盛型患者感染率与外寒内饮型患者感染率最低。

【关键词】呼吸系统 感染性疾病 中医辨证 分型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体质、抵抗力也有较大幅度的减弱。真菌感染已经逐渐成为诱发呼吸系统疾病的突出病因,真菌已经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致病菌种[1]。患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为有大量的痰液产生,而不一样种属的细菌感染的患者其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2]。而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年来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笔者试图将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感染情况相互验证,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病例均选自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400例患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自21岁至84岁,平均年龄为49.43±11.78岁。其中经西医诊断为肺气肿患者8例,慢性气管炎患者15例,肺炎患者4例,肺肿瘤患者7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例。

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40例患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辨证分为四型:肺热壅盛型、脾肾阳虚型、痰湿内盛型、外寒内饮型。对照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感染概率,总结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感染类型的规律性与特点。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

结果:

经中医辨证,我院收治的40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肺热壅盛型9例,占22.5%;脾肾阳虚型10例,占25.0%;痰湿内盛型12例,占30.0%;外寒内饮型9例,占22.5%。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讨论: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病,其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肺气肿患者,慢性气管炎患者,肺炎患者,肺肿瘤患者,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4]。患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为有大量的痰液产生,而不一样种属的细菌感染的患者其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而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年来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热点[5]。

本文将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四类,肺热壅盛型、脾肾阳虚型、痰湿内盛型、外寒内饮型。上述四类分型其中有三类可以相互转化,外寒内饮型患者并未发生任何转变。肺热壅盛型患者转变为痰湿内盛型,其转变过程包括邪实正未虚,体现为临床病程长,发作频率较为频繁,一般肺部感染长期不愈患者易发生。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为痰液黄粘、咳嗽、痰液量大。胸闷、便干、口渴,但无发热现象。有痰湿内盛型患者转变为脾肾阳虚型,其转变过程包括正虚邪实、实邪伤正、久病致虚、正气不足。一般有长期吸烟史、肺气肿、年老体虚、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易发生。临床表现为咳吐粘稠或白色的痰液、经常咳嗽、早晨起床后痰液量较大。有脾肾阳虚型患者转变为痰湿内盛型,其转变过程一般发生在患者出现心衰后经一系列医疗措施后逐渐好转时。肺心病或慢性气管炎患者由于劳累或感冒导致病情加重,从而引起心衰、肺部感染,临床表现为不能平卧、浮肿、喘息、心悸气短。

本研究发现,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的真菌感染概率密切相关,患者的真菌感染率服从以下规律:痰湿内盛型感染率最高,肺热壅盛型患者感染率次之,脾肾阳虚型患者的感染率再次,外寒内饮型患者感染率最低。4种中医辨证分型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真菌感染均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参考文献

[1] 范洪, 郑小丽, 石海香, 等. 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痰液真菌培养结果分析[ 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3, 2(1): 24~26

[2] 蒋洪敏, 韦超凡, 陈利玉, 等. 白色念珠菌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 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1999, 19: 453

[3] 叶应妩, 王毓三主编.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第2版.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 461.

第3篇: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范文

一、得了传染病,需在家隔离治疗

幼儿园阶段孩子常见的传染病有水痘、流感、风疹、手足口病、腮腺炎、红眼睛等,这些疾病往往可通过呼吸道和身体接触传染。

孩子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免疫能力较低,再加上幼儿园的环境易引起交叉感染(比如做游戏时免不了会有身体上的接触,孩子一不小心就成为了带菌体,如果再有揉眼睛、挖鼻子等小动作,细菌就很容易入侵身体),所以患有上述疾病的孩子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另外,有一些传染病,需严格按规定隔离满一定的时间,如患有水痘后需隔离至皮疹干燥掉痂,检疫21天(即孩子发现长水痘到能上幼儿园一般需要21天的周期);流行性腮腺炎:隔离至消肿,检疫21天;手足口病,隔离至主要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红疹及所有水疱消退后一周到二周(不同的幼儿园可能时间不同)。

二、得了常见病,需根据病情来决定

1. 呼吸系统疾病,视病情轻重觉得是否送园

孩子最容易得呼吸系统疾病。3~6孩子对气候变化很敏感,秋冬季节天气突然转凉,冬春季天气乍暖还寒,这两个时期幼儿园患病的孩子最多,而最常见的又是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就是大家通常说的感冒,往下发展就是气管炎、支气管炎。

处理建议: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后,可视病情轻重决定是否送园。送园时可告诉老师提醒孩子多喝水,密切监测他的体温变化;如果班级出现呼吸系统疾病流行趋势,幼儿园会对教室进行消毒,同时建议孩子居家隔离,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2.急性消化系统疾病,最好在家休息

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腹泻、呕吐,发病率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是秋季腹泻。孩子得了腹泻后,会出现水样或蛋花汤样的大便,还伴有发烧,厌食,甚至呕吐。

处理建议:对于患了腹泻、呕吐的孩子,建议在家休息,以便家长有针对性地调理孩子的身体,同时密切关注孩子的情况,及时去医院就诊。一方面,腹泻、呕吐的孩子,他们的饮食需要特别照料,而幼儿园都是统一配餐,这样不利于孩子恢复。另外,如果到幼儿园来,别的孩子用手摸了被腹泻孩子摸过的玩具,又将手指放进嘴里,就有可能被致病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

三、身体康复后返园的注意事项

1.传染性疾病

孩子康复后需带上医生证明返园。

2.常见病

孩子进入恢复期后,精神状态也不错,可送孩子返园,但入园时需向老师说明孩子的病情,请老师随时观察。如果仍需吃药,饮食上有所忌讳,要将药交给保健老师并告知吃药时间,并和带班老师沟通。如有必要,将孩子的情况写在纸条上,送孩子入园时交给老师。

第4篇: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范文

肺炎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它是一种多发的肺部感染疾病,主要是由细菌或病毒等引起的肺部发炎。肺炎可能会反复发作,也可能导致支气管扩张症。

肺炎发生时会有发热、咳嗽、多痰、胸痛等诸多症状,重症肺炎患者还会有喘气急促、呼吸困难的症状,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肺炎在治愈之后就可以恢复肺组织原来的结构和功能,一般不会在肺组织上留下瘢痕。

不干净的环境易导致肺炎

导致肺炎的因素有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一不小心接触到了一些有害菌或病毒,很有可能会导致肺炎的发生。

吸烟、受凉、醉酒、饥饿、疲劳等会使身体的抵抗力减弱,而自身免疫力低下,身体内可以吞噬细菌或病毒的细胞作用就会减退,也会导致肺炎的发生。

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没有及时就诊、正确地服用药物,以致呼吸道内的病毒和细菌越积越多,同时呼吸道内的痰液越积越多,支气管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影响了呼吸道内黏液及纤毛的正常活动,从而导致肺炎的发生。

在全身麻醉、脑血管意外、癫痫发作、酒精中毒、麻醉过量或服镇静剂等意识不清醒的时候,呼吸道的防御能力减弱或消失,病毒或细菌很容易被人体吸入呼吸道内,引发细菌感染,导致肺炎。

患有免疫缺陷、糖尿病、肾衰竭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也是肺炎的易感人群。粉尘和有毒气体也会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伤害,长期工作在具有粉尘或有毒气体环境中的人群也非常容易患肺炎。

刺激性食物对肺炎患者不利

肺炎患者有缺氧、呕吐、腹泻或有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出现时,应禁食坚硬、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坚果、生葱、大蒜、洋葱、辣椒、芥末等,更要禁烟禁酒,同时对荤腥发物,如蟹、虾等也以少食为宜。

肺炎患者会有呼吸困难的症状,肺炎患者若进食坚硬、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到人体的呼吸道,影响患者肺部炎症的康复,从而导致病情加重。

Ω-3脂肪酸是减轻肺感染的重要物质

Ω- 3脂肪酸存在于深海鱼、亚麻籽食物中,摄入深海鱼或亚麻油,可以减轻炎症反应,让呼吸变得轻松。每周食用3~4次大马哈鱼、金枪鱼、鲭鱼等深海鱼,会降低肺部感染的概率。

如果有些患者是素食者,不可以吃鱼,也可以吃一些鱼油保健食物,建议每天服用量为2000毫克。

除了鱼油保健食物,还可以选择服用富含Ω-3脂肪酸的亚麻籽。研究发现,经常给动物喂食亚麻籽这种富含木酚素与Ω-3脂肪酸的植物籽,会减少动物肺部感染或氧化性损伤的机会。

日常生活中,可以将1/4杯的亚麻籽与饮料调匀,早晨饮服。若将亚麻籽磨碎后冲饮,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减少肺部感染的作用。

为了防止制作后没有喝完的亚麻籽饮料变质,可将剩余的亚麻籽饮料放入密封的容器中,在冰箱中冷藏最多可以保存30天。

《自我治疗常见病全书》

“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一直困扰老百姓的大问题。很多人在生病之后会立即前往医院,很少有人愿意寻找自我治疗疾病的方法。本书较全面的介绍了内科常见疾病、外科常见疾病、儿科常见疾病、妇科常见疾病以及常见传染病的治疗方法,运用科学的防治方法,才能让我们重获健康。从书中查找相关疾病,根据疾病找到具体的防治方法,有效的把疾病控制在发病之前。通过本书寻找适合自己的治病方法,为自己治疗疾病,给自己调整治病良方,做自己的保健医生,本书适合想为自己防治疾病的人群使用。一本书带回家,就可以教会大家“简简单单找疾病,简简单单查治法,简简单单学治病”。

编著:吕大力 张 诚

出版: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5篇: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范文

关键词:蛋鸡;呼吸道疾病;防治

蛋鸡呼吸道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家禽业刚刚起步时,蛋鸡呼吸道疾病在临床上表现得非常典型,很容易确诊,虽然很难将其彻底根治,但只要对症下药,措施及时得当,还是可以有效控制的。随着家禽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呈现复杂、失控、难以防治等特点,给养鸡业造成经济损失。为此,现将近几年常见的几种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大肠杆菌和支原体混合感染

(1)病原。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败血支原体混合感染。

(2)临床症状。精神萎靡,呼吸困难,鼻腔有黏液,呼吸湿性罗音,毛色暗淡无光泽,鸡粪稀而恶臭。体重和产蛋都有所下降,后期死淘率明显增加[1]。

(3)病理变化。气囊膜增厚,浑浊不清,干酪样物凝结。心外膜、肝脏表面及腹膜呈黄色,有纤维素性伪膜附着,胰腺和小肠浆膜出血。

(4)防治。这种混合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常造成鸡群健康状况的降低,鸡采食量下降,淘汰率逐渐增加,饲料报酬增加,产蛋量逐渐减少。可能1周的下降幅度只有1%~2%,但整个发病期的下降幅度可达15%。这种疾病发病期比较长,鸡群慢慢受到影响,由于时间较长,养禽业主很容易贻误时间,造成最佳治疗时间的错失。控制这2种病原引起的混合感染,通常用广谱抗菌药,过去常用的有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和磺胺类药物等,现在疗效不十分明显。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沙星类药物及其衍生物,如泰乐菌素、强力霉素、红霉素、泰妙菌素等,按照一定的用药浓度,几种药物配合使用,3~5 d为1个疗程,停药3~4 d后,再用1个疗程,基本能有效控制病情。除药物治疗外,还可以使用疫苗进行预防,同时要引进无污染的雏鸡,以控制病原的入侵,从而形成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

2传染性喉气管炎和禽流感

(1)病原。这2种病原都是病毒性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属疱疹病毒,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它们都能引起鸡强烈的呼吸道症状,危害巨大,后果难以预料。

(2)致病因子。主要是病原经中间载体传播到鸡群中,引起鸡群发病,中间载体主要有空气、水源、工具、工人、动物[2]。禽流感主要通过病鸡或携带者的粪便进行传播。这2种疾病并不象大肠杆菌病和支原体那样经常是捆绑式发生,而是单独发病,随即引发另一种疾病更强烈地发生,即它们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较多见。

(3)临床症状。发病时间极短,2~3 d就可使30%以上的鸡感染并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病鸡呼吸困难,头颈伸直,张口喘气,有黏液从鼻腔、口腔内甩出,有时黏液中带有血丝。鸡群中有一定比例的眼炎症状,死亡率明显增加,达2%~5%;产蛋量和蛋品质明显下降,产蛋率下降可达20%~40%,这个过程需要2~4周。如果继发禽流感,则鸡群的呼吸道症状可能延长2~3个月,鸡的死亡率更加明显,可达10%或更高,产蛋下降可达40%以上,严重的可能绝产,损失相当严重。此时,禽流感的症状较明显,如眼内分泌液增加,鸡冠稍肿并伴有出血点,脚部鳞片处有淡淡的出血斑。

(4)病理变化。发病早期,咽喉部黏膜充血水肿,气管黏膜出血,黏液中混有血凝快,卵巢出血,输卵管水肿。病程长一些,生殖系统病变更明显,生殖道组织变性坏死,生殖道阻塞,造成成熟的蛋无法产出体外,引起生殖道黏膜水肿,腔内积液[3]。生殖系统的病变造成成熟卵子无法进入生殖道而掉入腹腔,引起腹膜炎,最后,因异物性腹膜炎和营养衰竭而死亡。

(5)防治。控制疾病的进一步恶化,避免继发性疾病的发生。一般添加维生素以提高鸡的抵抗力,运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传染性喉气管炎和禽流感单独感染鸡,都能引起鸡的呼吸道病变和生殖系统的病变,但病程一般都比较短,造成的影响一般不大,除非高致病力的毒株感染。目前存在于各鸡场的传染性喉气管炎和禽流感病毒不是强毒株,而造成严重后果,其原因是继发或并发了其他疾病。要控制这种呼吸道疾病,一是加强生物安全体系,预防病原的入侵;二是预防和控制继发症及并发症的发生;三是免疫接种。

3传染性支气管炎和支原体

(1)病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原属冠状病毒,支原体为败血支原体。

(2)临床症状。鸡呼吸罗音,羽毛无光泽,蛋品质下降,畸形蛋增加。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在雏鸡中危害较明显,产蛋鸡中呼吸道症状不十分明显,容易被忽视,但蛋品质和产蛋率的下降会逐渐表现出来。如果有支原体存在,呼吸道症状明显,死亡率增加[4]。因此,混合感染危害严重。

(3)病理变化。气囊膜增厚浑浊,卵巢萎缩,输卵管黏膜水肿变薄,有时可发现一侧输卵管囊肿,也有腺胃乳头的病变及肾脏肿胀,尿酸盐沉积。

4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

(1)病原。新城疫病原为副粘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原为冠状病毒。

(2)临床症状。呼吸道症状很明显,较远处都能听到鸡的咳嗽声,产蛋率下降可达20%,蛋品质下降,畸形蛋增加,有一定的死亡率。

(3)病理变化。气管内有卡他性炎性渗出液,胰脏、小肠有出血点,卵巢出血,输卵管黏膜水肿,泄殖腔口有出血点,有时发现腺胃乳头出血和肺脏炎性病变。

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支原体,无论哪2种病原并发感染,后果都很严重。除直接的产蛋减少,鸡发生死亡,药费增加以外,还可造成间接的隐患,如饲料报酬增加、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鸡体质不良、疾病易感性明显增加,特别是支原体感染后,极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和继发症,如传染性鼻炎、巴氏杆菌病。目前发生的呼吸道疾病很复杂,究其原因是病原的复杂性,且有些感染后的症状非常相似,临床上很难确诊,误诊和延误治疗时间的现象很常见。因此,净化支原体和防止其他疾病的入侵,对各家禽业主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减少鸡病的发生,促进养鸡业的持续发展。

5参考文献

[1] 曲峰,许彩霞,杨殿茭.家禽最常见的两种呼吸道病诱因[J].家禽科学,2008(4):30-31.

[2] 丁文卫,张洪让.禽呼吸道症候群的鉴别诊断[J].中国家禽,2006(4):49-50.

第6篇: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范文

【关键词】电子支气管镜;呼吸系统疾病;儿童

近年来随着支气管镜技术在儿科临床应用的开展,呼吸系统疾病病因诊断及治疗有了新的途径。本文对行电子支气管镜术的220例不明原因或难治性呼吸道疾病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在儿童呼吸道疾病诊断、治疗中的价值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我科呼吸系统疾病患儿220例,经过常规检查及治疗病因尚不明确或治疗效果不理想者。男155例,女65例;年龄22天至14岁,其中6岁60例;病程5天~10年;临床上反复咳喘56例,迁延性肺炎9例,弥漫性肺部病变21例,肺不张84例,咯血或咳血丝痰13例。

1.2方法

1.2.1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术前均获得家属同意并签署同意书,应用“边麻边进”的利多卡因气管内局部粘膜表面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1]。根据患儿年龄及病情选择富士能EB-470P(外径3.8mm)、EB-470S(外径4.9mm)电子支气管镜经鼻插入,依次观察会厌、声门、气管、隆突、叶支气管、段及亚段支气管,结合胸部影像学,观察病变部位,根据病情进行局部灌洗、刷检或活检,收集灌洗液行培养及涂片检查。

1.2.2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 对炎症性肺不张患儿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将电子支气管镜伸至病变部位支气管开口处,用37℃生理盐水进行灌洗,每次注入0.5~1ml/kg,若镜下示分泌物较多,可反复灌洗。术后随访2周。

2 结果

2.1 支气管镜检查结果 镜下结果见表1。本组病例多数镜下表现为支气管内膜炎症改变,142例/220例,占64.5%,镜下可见粘膜充血、水肿,病程较长的患儿表现为粘膜肥厚、纵膈皱襞形成。其次为气道狭窄,包括先天性及后天获得性狭窄病例47例,占21.4%,以及气道异物23例,占10.5%。220例患儿中4例镜下未见异常。

2.2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 104例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培养,有病原菌生长14例,阳性率13.5%,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肺炎链球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鲍曼氏不动杆菌2例、大肠埃希氏菌2例、马尼尔菲青霉菌1例。通过细胞学分类计数及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嗜酸性粒细胞肺炎2例,肺泡蛋白沉着症1例,肺含铁血黄素细胞沉着症30例,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2例。

2.3 治疗 对痰液阻塞所致的52例肺不张患儿进行电子支气管镜灌洗治疗,2周后复张率在86.5%。

2.4 电子支气管镜检的安全性 见表2。

3 讨论

3.1电子支气管镜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作用

支气管镜因其能直接窥视病变部位,清楚看到病变在成人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较广。近年来随着电子支气管镜设备的引入及适用于儿科的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在儿童难治性肺炎、反复喘息、弥漫性肺部病变、肺不张等疾病病因诊断上有了较大帮助。

本组病例多数镜下表现为支气管内膜炎症改变,其次为气道狭窄及气道异物。通过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不仅可以直接看到病变,并可以通过灌洗液培养及涂片检查明确病原菌。104例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培养,有病原菌生长14例,阳性率13.5%,其中1例培养出马尼尔菲青霉菌,而该患儿痰培养阴性。对于难治性肺炎,通过电子支气管镜检及灌洗液检查可以提高病因诊断率。

喘息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反复喘息的原因主要为气道腔内阻塞、管壁疾病及腔外压迫[2]。本研究中56例反复咳喘患儿其原因有气道狭窄、气道异物、气管支气管软化、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及会厌囊肿等。

既往对肺部弥漫性改变病例认识不足,检查手段较局限,病因难以确定,确诊需要开胸肺活检,创伤较大。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留取灌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查及培养,结合临床资料及高分辨肺CT检查,结果发现部分患儿为感染所致,其它诊断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肺炎,肺泡蛋白沉着症,肺含铁血黄素细胞沉着症及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肺不张是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复杂,胸部影像学方法对肺不张病因的诊断缺乏特异性。焦安夏等人报道儿童肺不张的原因以炎症、异物和结核最常见[3]。肿瘤是儿童时期少见病,但本组病例中引起肺不张的1例患儿为气管内肿瘤。

3.2电子支气管镜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电子支气管镜不仅可以明确肺不张病因,同时还可以针对肺不张的病因进行治疗。本组52例感染后痰液阻塞所致的肺不张,通过支气管镜对病变部位进行局部灌洗、清除分泌物,灌洗后复张率86.5%。支气管异物是慢性肺疾患的病因之一。异物的长期滞留可引起肉芽组织增生、异物远端支气管扩张等多种表现,通过电子支气管镜可进行异物钳取或套取,尤其适用于三级以下的支气管异物[4]。近年来随着介入肺脏病学的发展,儿童介入治疗亦不断开展,包括对支原体肺炎所致的气道炎性狭窄并肺不张患儿通过支气管镜进行球囊扩张术,肉芽及瘢痕组织致下气道阻塞和狭窄儿童在支气管镜下进行冷冻治疗以及儿童支架的应用[5-7]。

3.3电子支气管镜诊治呼吸道疾病的安全性

电子支气管镜常见并发症有一过性低氧血症、鼻粘膜出血、喉头水肿等。在本组患儿中一过性低氧血症最常见,其次为鼻粘膜出血。发生一过性低氧血症的患儿多为肺部病变弥漫或病程较长,肺功能较差的患儿,经过加大氧流量吸氧处理,大多可以缓解。5例咯血的患儿为行支气管粘膜活检者,1例因术后大咯血转PICU治疗,该患儿为气管内肿瘤。无1例出现呼吸心跳停止。

电子支气管镜具有较安全、快捷、能直接查看病变等优点,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诊断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科支气管镜协作组.儿科支气管镜术指南(2009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0):740-744.

[2] 陈志敏.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喘息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5-8.

[3] 焦安夏,刘玺诚,江沁波等.儿童肺不张纤维支气管镜下的病因诊断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11):656-658.

[4] 江沁波,刘玺诚,江载芳等.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诊治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2):734-737.

[5] 孟晨,于华凤,倪彩云等.应用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肺不张的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4):301-304.

第7篇: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范文

【关键词】 小儿;呼吸内科疾病;预防

1 前 言

小儿在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究其原因,除却小儿机体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外,家长对于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重视程度不够,预防工作不到位亦是导致其发病的重要原因。笔者就此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分析,归纳了几点关于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2 小儿呼吸内科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作为人体重要的脏器功能系统,呼吸系统同时也是最容易收到外部因素侵袭的部位,当其功能异常时常常引起其他系统的功能紊乱,最终导致全身系统的异常反应。由于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以及机体的代偿能力较差,当其呼吸系统受到侵袭时,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病情。当小儿出现呼吸系统疾病时,家长及时带其到医院就诊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能在平时就采取有效地措施对呼吸内科疾病进行预防,这样既可以避免小儿患病的可能性,减少因小儿患病带来的麻烦,又可促进小儿的健康成长。3 小儿呼吸内科疾病预防的措施

许多家长都明白母乳喂养的好处,但是能坚持到一岁的家长并不多,一部分家长是由于工作忙,一些是因为偏信奶粉广告而过早的停止母乳喂养。其实相对于配方奶粉等食物,母乳内含有新生儿及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是此时期小儿最理想、最天然的食物,并且母乳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较少,有利于小儿消化。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尤其是sIgA以及IgG等小儿最为缺乏的抗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小儿的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防御疾病的能力;母乳还具有干净卫生、温度适宜、食用方便等优点。

小儿安静的生活环境。保证小儿生活环境的安静、舒适,可有利于小儿增加睡眠时间及提高睡眠质量,众所周知,充足的睡眠可保证小儿的正常发育及免疫力的提高,但是由于家长对于孩子的喜爱,以及生活中正常的人际交往,过多的长辈探访反而会对小儿的正常休息造成影响,导致睡眠质量的下降,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及免疫力的提高;另外与成人的过多接触可增加小儿感染细菌的几率,较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随着小儿机体的不断发育,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已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小儿生长需求,因此,应及时并且合理地对小儿给予优质蛋白类物质的补充,如牛奶、豆浆、果汁以及蛋类等,为小儿免疫系统合成抗体提供必需的原料,以便于小儿免疫力的提高;另外应对小儿补充适量的水分,如糖盐水等,可避免小儿因脱水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在日常的饮食中应避免小儿挑食、偏食垃圾食品等不良习惯,保持小儿营养的均衡性。

多进行日光浴及锻炼。阳光中的紫外线可起到杀菌的效果,经常让小儿进行日光浴,可部分杀灭小儿身体表面的细菌,并且可以促进小儿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进而保证小儿骨骼的正常发育。小儿生性活泼好动,对于平时的蹦蹦跳跳,家长不应过多的干预,小儿在身体活动的同时,可刺激体内骨骼肌肉的发育塑性,保证机体的健康发育;需要注意的是,当儿童活动出汗较多时,家长应注意其衣物的更换及保暖,防止因潮湿的衣物导致小儿着凉引发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

保持小儿呼吸道的卫生。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往往与双球菌、链球菌等细菌在呼吸道的大量繁殖有密切关系,如果小儿的呼吸道如气管、支气管等存在痰液等异物时,小儿的肺部通气就会受到影响,导致上述呼吸道细菌的大量繁殖,引发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因此,应经常对小儿口腔及咽部进行护理,保持其清洁、通畅,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如经常喂少量温开水以清洁口腔;改掉某些小儿抱着奶瓶入睡的习惯,或者在喝完奶后进行漱口;帮助小儿树立经常洗手的意识,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给小儿更换内衣内裤、床单被褥尿布等。

避免去密集的公共场所。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由于人员混杂,常存在多种呼吸系统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很容易通过空气、飞沫或者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小儿自身的免疫系统本来就较弱,一旦暴露在上述场所中,很容易被感染导致呼吸道疾病。另外,若室内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下降,亦会导致小儿身体抵抗力下降而容易发病,因此在家中也应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少开空调,禁止吸烟等,以保持室内空气的通畅、温度和湿度的适宜,避免过热过干,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于维持小儿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具有重要的作用。

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按时对小儿进行规定疫苗的接种,如白喉、百日咳等,通过这种方式使小儿被动地增强呼吸系统的免疫力,从而提高对特定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抗病能力。4 小 结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呼吸内科疾病,应注重平时的预防,通过上述预防措施的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率,不仅可以为小儿提供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保证其健康成长,还可以避免因小儿患病给家长带来的麻烦。

参考文献

[1] 刘亚香,崔国粹.探讨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J].中国保健营养,2010,7(3):107.

第8篇: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范文

徐州医学院门诊部,江苏徐州 221009

[摘要] 目的 为了解高校发热病例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治,防控感染性疾病。方法 对2013 年1—12 月首诊于医学院门诊部的404 例发热学生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 该组发热病例以中、低度发热为主,大一学生多于大二及大三,且以呼吸及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高发。 结论 感染是高校发热病例的主要致病因素,应加强探索呼吸系统常见病的发热原因及诊治规律,注意筛查并隔离传染性疾病,防止疾病蔓延。

关键词 发热;高校;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中图分类号] R4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a)-0153-03

[作者简介] 李红(1968-),女,安徽明光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科诊疗与高校保健工作。

发热是医院门诊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病种繁多,是内科临床诊治的重点及难点。目前由于流感、禽流感、SARA病例的出现,对学校、集体场所等人群聚集地方发热病例的筛查及诊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的预防并早期诊治发热性病例,及早发现具有流行病学特征的门诊发热病例,现对2013年1—12月间首诊于该高校门诊的404例发热学生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度1—12月所有首诊于该高校门诊的发热学生病例。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判定发热以腋下测量体温升高为标准,测量前排除影响体温测试的各种因素,测量不少于10 min以达恒温。正常腋温在36~37℃,若腋温>37 ℃尤其超过37.2 ℃,可初步认为发热[1]。其中低热为37.2~38 ℃,中度热为38.1~39 ℃,高热为39.1~40 ℃,>40 ℃为超高热。

1.3 资料收集

所有患者均详细登记个人资料,测体温、问病史、进行体检,必要时选择血尿粪常规、X线摄片或至上级医院做其他相关辅助检查,做出初步诊断,及时治疗;不能诊断的发热待查病例转诊至上级医院,转诊后及时随访,补全后续资料。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版本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及构成比进行描述,并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①404例发热学生病例中,女生226例,男生178例,年龄17~28岁,平均20.37岁,以低热及中度热为主,高热较少,超高热仅1例。男女生患病人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1,P>0.05)。男女患病人数占比及发热程度构成比,见表1。

②首诊于该高校门诊并能够确诊的363例发热病例中,发病原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计295例,占总病例数达73.02%,其次依次为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未发现有传染病暴发情况。因条件所限该校门诊不能确诊的41例病例以‘发热待查’转诊至上级医院。发热患者疾病构成,见表2。

③41例‘发热待查’病例转诊至上级医院后,20例因种种原因失访,另21例经追踪随访获得准确信息,其中仍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计13例,2例肺结核位居第二。具体发热待查病例后续随访情况,见表3。

④404例发热学生病例按年级划分,以大一、大二、大三为多,患病率依次递减。因医学院校专业最后1年均在外实习,五年制专业大四在外见习较多,故大四发热病例明显减少及大五发热病例没有均为情理之中。该校研究生1年级基本在校上课,后期在临床一线较多,故发热病例也较少。发热患者年级分布见表4。

⑤404例发热病例按发病月份划分,以9、10月较多;3、4、5、6月及11、12月相差不多;1、2、7、8月份分别因在校时间长短(寒暑假原因)发热病例数表现出对应的因果关系,即在校时间越长的月份发热病例越多。具体发热患者月份分布,见表5。

3 讨论

该校2013年404例发热病例整体情况类似往年,未发现传染病暴发情况。从表4中可以看出,大一、大二、大三病例较多,其中尤以大一新生为多;而在表5中,以9、10月为多。综合表4表5可以看出,秋季为发热疾病比较集中的时期。大一学生对新环境不适应,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加之军训,且9月暑热尚存,最易患病,历年如此,已成规律。建议学校各相关部门应及时做好大学新生的健康教育和各项后勤保障,以提高学生防病治病能力。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公众的知识水平和自我防护能力[2],而高校是宣教的最佳场所之一。

第9篇: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患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治疗措施,减少死亡率,提高诊治水平,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收集我院2011~2012年间我院收治60例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发病诱因、临床特点、治疗措施。结果:老年肺炎冬春季发病,基础疾病和并发症,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程长,病死率高。60例中治愈27例,好转32例,死亡1例。结论: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合理治疗措施,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老年;肺炎;临床特点;治疗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疾病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引起肺炎的病原很复杂,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多种,其中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X线可见炎性浸润阴影。为了增加对老年肺炎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0例老年肺炎的临床资料,探讨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2012年间我院内科收治老年肺炎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2-80岁,平均(67.31±5.23)岁,合并基础疾病主要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病等。冬春发病42例,秋季发病12例,夏季发病6例。上呼吸道感染24例,劳累8例,淋雨受凉17例,不明原因11例。

1.2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大多起病不典型,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以黄脓痰和白黏痰为主,少数咯血或痰血;大多发热伴胸痛;严重者呼吸急促,心悸,有意识障碍、活动能力下降、嗜睡或躁动等。部分有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者。肺部体征以干湿罗音为主,偶尔合并哮鸣音。无明显心律失常等。

1.3辅助检查

胸部X线摄片示:主要为支气管肺炎形态改变: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一侧或两侧中或下肺有斑点状、小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不清,部分病例可见胸腔积液,病变部位以两肺下叶多见,少见其他肺叶。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大多正常范围,常常中性偏高。痰培养,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肠杆菌、克雷伯杆菌、绿脓杆菌等,另外还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阳性菌。

1.4治疗

本组老年肺炎确诊后即积极给予抗生素治疗,主要措施是抗感染治疗,它是肺炎治疗的最主要环节。细菌性肺炎的治疗包括经验性治疗和针对病原体治疗。前者主要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肺炎病原体流行病学资料,选择可能覆盖病原体的抗菌药物;后者则根据呼吸道或肺组织标本的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体外试验敏感的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则为早期,足量、联合、交替、长程,并及时根据痰细菌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的应用,多采用2种以上广谱抗生素联用。我科室病人给予头孢曲松钠2.0加入250ml液体中静脉滴注和加替沙星200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疑吸入性肺炎再给予奥硝唑200ml等抗厌氧菌抗生素滴注,qd。待痰培养结果出来后再按药敏更换敏感抗生素。同时给予物理排痰、氧疗。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及电解质紊乱,积极处理合并症及并发症,控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

2结果

本组老年肺炎患者给予抗炎支持对症治疗,治愈27例,治愈率45%,病情控制好转32例,好转率53.3%,死亡1例(因年龄较大,伴发严重肺部感染,死于感染性休克),死亡率1.6%。

3.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有关肺炎的基本知识,避免受凉、过度劳累或酗酒,平时应注意锻炼身体,尤其要加强耐寒锻炼;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老年人及久病卧床的慢性患者,积极避免各种诱因,预防呼吸道感染,必要时可进行预防接种,院后须继续用药者应做好用药指导。

4讨论

肺炎是老年人感染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老年肺炎主要是指老年人因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原虫引起的感染性肺部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全身免疫功能低下,肺泡、肺泡囊、肺泡管及呼吸细支气管呈扩张性变化,肺弹性、呼吸肌力降低,对咳嗽的反应能力减弱,是老年人肺部感染的基础。同时由于老年人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变导致全身和呼吸道局部的防御及免疫功能降低,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储备减弱或罹患多种慢性严重疾病、营养不良等,导致老年肺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漏诊和误诊率较高[2]。因此肺炎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死亡率居老年人所有疾病死亡原因的第四位,居老年感染性疾病死亡率的首位[3]。

老年肺炎的特点,由于高龄和基础疾病的存在,老年肺炎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多无发热、胸痛、咯铁锈色痰等典型症状,代之以意识状态下降、嗜睡、头痛、食欲不振、恶心、腹痛、腹泻、尿失禁、淡漠、虚弱等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非特异症状,这是老年肺炎的一个重要特点。另外缺乏典型体征:极少出现典型肺炎的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等肺实表体征。可出现脉速、呼吸快、呼吸音减弱、肺底部可闻及湿罗音,但易于与并存的慢性支气管炎、心衰等相混淆。起病的隐袭可直接导致诊断的困难和治疗的延误,而这种延误常常是灾难性的。因此当老年人出现不能解释的功能状态降低,尤其是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时或原有基础疾病不明原因出现恶化时,都需考虑肺部感染的可能性。再者老年肺炎患者基础疾病多、并发症多而重,易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心律失常及休克等严重并发症、造成多脏器功能衰弱,死亡率高。

老年肺炎治疗原则是以抗感染为主,辅以支持、对症、康复治疗等综合措施。由于老年人在感染和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特点,在选用抗菌药物时要考虑患者、致病菌和药物三方面因素。首先应确定患者发生感染的地点和时间;其次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基础疾病、临床表现等情况;再次应考虑患者是否存在某些特殊病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最后考虑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要求所选药物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较低的细菌耐药性、最佳的药代学和药效学特征、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选用恰当的药物、合适的剂量、正确给药途径和疗程。积极处理基础病及并发症,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等加强营养。

随着今后老年人群逐渐增多,肺炎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威胁健康,增加病死率的病因之一。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要提高对老年肺炎的认识,综合分析,到提高诊治水平。采取积极合理的诊疗措施,减少误诊率,提高治愈率,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明,刘美蓉,谭效锋.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预防及预后[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7(17):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