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安全法治教育范文

网络安全法治教育精选(九篇)

网络安全法治教育

第1篇:网络安全法治教育范文

网络的复杂性和大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增加了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难度,因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需要党、团委、高校和大学生等相互配合,形成立体的全员育人格局。

1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同志多次强调,牢牢掌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提高高校党委引领和控制意识形态的能力,正确引领意识形态发展的方向。为此,一要坚持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领导,包括政治、组织、思想等领导;二要提高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领导能力,加强执政党建设,保持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掌握意识形态教育主导权。

2发挥共青团的职能作用

共青团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者和意识形态渗透的防卫者,因而,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离不开它的支持。其一,开辟共青团网上教育基地。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自觉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网络渗透。其二,树立为青年服务的理念。共青团在解决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问题的同时,要着眼于解决大学生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增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3发挥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队伍的中坚作用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队伍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高校辅导员,这是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中坚力量,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效,因而要加强这支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建设。其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老师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主体。我国必须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选拔、培训及管理,努力造就一支既懂意识形态又懂信息技术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专业队伍。其二,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教育作用。调动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网上网下的问题,积极探索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规律,加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老师的合作,增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4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导作用

没有绝对的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活动中,大学生一方面是受教育者,接受主体的引导,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体,安全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大学生自己接受,才能真正起作用,因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其一,帮助大学生树立自我教育的观念,认识发挥自身能动性的重要性;其二,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大学生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充实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

教育内容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中介,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效果。由于网络意识形态是基于虚拟网络社会而产生的意识形态新样式,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在考虑社会发展要求、大学生个体需求的同时,将网络社会的特殊性纳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充实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

1网络法制教育

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等容易滋生网络犯罪,网络安全离不开法律的维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是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应有之义。其一,澄清认识,提高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转变大学生的观念,使大学生意识到网络不是一个“绝对自由”的空间,要在法律范围内用网。其二,利用网络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在建立一批有吸引力的法律类网站的同时,将教育内容与日常网络生活结合,形成润物无声的网络法制教育方式。其三,开设专门的网络法制课程。将网络法制教育纳入大学生法制教育课堂中,在法律基础课中增加网络知法、守法、维权等内容。

2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意识

形态安全的维护不仅需要法律硬约束,还离不开道德软支撑。网络道德教育是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中内容。其一,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大学生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网络渗透。其二,加强网络道德规范教育。这是最直接的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网络文明观念。其三,加强自律教育。培育网络自律意识是网络道德教育的落脚点,这样才能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落在实处。

3网络安全技术

教育网络技术是网络意识形态产生的物质前提,只有掌握网络安全技术,才能真正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安全技术教育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题中之义。一方面,开设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将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纳入课堂,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真正提高大学生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能力。

三拓宽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阵地

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需要在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同时,扩大社会实践阵地,开辟网络新阵地,形成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1优化理论课主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新形态,亦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性、实践性和现实性,一方面,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阐述,帮助学生厘清网上各种意识形态的实质,认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另一方面,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解读,帮助学生了解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2扩大社会实践阵地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并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掌握,也只有真正联系实际,才能真正用好”,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才能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一方面,扩大社会实践的范围,有针对性地建立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践基地,深化大学生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内容的认同;另一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受到“网络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错误思潮的侵蚀,需要加以思想引导,增强大学生对网络意识形态的辨别力。

3开辟网络新阵地

网络成为西方争夺大学生的新阵地,并且网络意识形态是基于网络社会而产生的,因而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离不开网络阵地的支撑。我们必须主动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加强对网络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一方面,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如果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会去占领,因此我们必须抢占网络宣传的制高点,唱响网上主旋律;另一方面,加强网络阵地的管理,发挥网络阵地“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作用,保证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四创新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方法

传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法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也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但与网络的特性、人在虚拟社会中思想形成发展的规律等不相符,因此,我们在借鉴传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法的同时,必须创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方法。

1上下联动

上下联动主要是指联系大学生网上网下生活,将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相结合。其一,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相结合。网上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以网络为工具而进行的实践活动,网下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主要指面对面的现实教育。二者具有互补性,因此,我们要在发挥传统课堂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其二,把虚拟生活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讲,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面对的仍然是现实的人,因而教育者要把握大学生网民的思想实质,解决好大学生网民思想情绪中反映的实际问题,实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生活化和人本化。

2软硬并举软硬并举的方法

主要包括软件开发和硬件建设相结合、软性疏导和硬性堵截相结合。其一,软件开发与硬件建设相结合。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而出现的,因此我们在建设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硬件的同时,积极开发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相关软件。利用集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教育软件,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吸引力。其二,软性疏导与硬性堵截相结合。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决定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必须软硬兼施。在抵制各种有害思想侵袭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大学生进行疏导,真正实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入脑、入心。

3一多结合

第2篇:网络安全法治教育范文

在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网络成为人们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工具,对人们日常生活与学习,以及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网络信息的隐匿性、快捷性,以及非常强的渗透性。这些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提供了发展的契机。而且,网络能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的、教育内容等,这些都为公路系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契机。同时网络图文并茂、声音俱佳的特点,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这些都是网络技术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现。

然而,在网络环境中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各种消极信息的无空间时间、无地域限制地广泛传播,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在网络环境中公路系统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公路职工队伍,这是公路系统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就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网络环境中公路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一、营造网络政治教育阵地

公路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了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应该运用一切力量,筹划建设一个属于公路系统,并且能为全社会所共享的公路网络。而且,政工人员应遵循网络特点与信息传播规律,弘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具备知识性、思想性、服务性和趣味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并且以公路行业所特有的共性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干部职工的思想特征,这样才能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内容,应该围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和主阵地。通过网络平台,向广大公路职工宣传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并借此传播正确的信仰,开展丰富多彩的形势政策方面的宣传教育。公路系统的政工人员,也可以组织单位干部职工的力量建设网站;通过网站的建设,向广大职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党的思想理论活动研究与实践成果,传播社会主义主流的价值理念和思想。这对在新形势下宣传公路行业的新观念、新指导思想、法律法制观念,深入开展公路系统的科学发展观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公路系统,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运用网络,开展网络信息管理工作

为了纠正网络不良信息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公路系统政工可以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舆论氛围。为此,政工应该善于应用网络氛围,扶植思想教育的正气,同时善于运用各种手段纠正一切不良信息,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批判网上的错误言论,开展思想政治的疏导工作。并采取灵活的手段管理网络上的信息内容。如在BBS论坛中,对各种网络跟帖进行引导;一切有损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帖子必要时候可以采取完全删除、部分删除、说明真相和主动跟帖等方式,吸引网民的跟帖和点击。对于一些不良信息,可以及时采取有针对性地评论或者引导的工作,扩大社会主流思想舆论的覆盖面,抵御不良网上信息的侵扰与一些庸俗行为的影响。

三、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员工们文明上网

为了抵制网络不健康的信息对干部职工们思想的腐蚀,引导职工建立科学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杜绝网络上各种违法乱纪的现象发生,公路系统政工应开展科学的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公路系统职工们文明上网。同时,政工们应利用网络,开展文明上网活动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把一切积极美好的食粮在网上展示给广大职工群众,培养职工们形成健康良好的网络道德品质。为了更好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可以科学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科技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强对网络的管理活动,力争净化网络环境。

同时,政工们可以利用网络媒介来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如可以运用博客、微博、QQ群等形式,鼓励职工们对社会现象进行畅所欲言,然后对各种思想进行疏通和引导,使职工们形成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道德意识。

四、开展安全生产教育

网络时代带来的是一种知识经济社会,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安全生产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对于公路系统来说,伴随社会进步与科技水平的提高,公路建设的重点是科技施工和采用先进的公路检测和养护手段,这样才能为公路养护与建设的安全性增加保险系数。

第3篇:网络安全法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网络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危机常态化

随着网络新媒介的发展,网络已成为社会舆论交锋的前沿阵地,网络舆论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诸多领域产生影响。事实上,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与网络已密不可分,校园网络既给校园信息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便利平台,又使其成为校园中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总之,各种网络舆论所组成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忽略的重要因素。

一、网络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求

校园网络舆论尽管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但其负面影响往往导致高校危机常态化。为了避免和减少高校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政治教育适时更新其教育内容。

1、网络安全教育:高校网络舆论安全观教育。一直以来,西方国家都把舆论视为前沿阵地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输出和操作,这对我国网络舆论安全环境提出了严峻挑战。高校作为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基地,历来都是各种舆论渗透的重要场所,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安全观教育尤为重要。高校网络舆论安全观教育,不仅需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教育,学习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且需要自觉形成科学合理的价值评判标准,进而使其对社会及校园现象能够做出顺应历史潮流、符合社会和学校利益的价值判断。“通过舆论传播把有利的社会思想灌输下去,左右社会心理,就能凝聚全体社会成员[1]”。

2、网络素质教育:高校信息网络素质教育。因“谣言止于智者”,高校大学生在使用信息网络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其素质,防止信息“污染”。一般而言,信息时代的素质要求主要涉及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等。对大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不仅需要加强信息意识的培养来提高信息洞察力,而且需要培养其信息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如,“在教育途径上可将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和其他培训有机集合起来,即开设信息素质课的同时,可以进行培训、指导等其他方式的教育[2]”。

3、网络法治教育:高校网络舆论法治观教育。由于网络增强了信息的自,个别消极言论则可能会引起众多其他网民的关注和讨论。况且,如果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为了特定的目的或意图,利用网络大肆、传播和渲染一些可能导致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负面信息,这极可能引发规模较大的恶性。因此,加强高校网络舆论法治观教育及其重要,这需要将法治教育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和观念,确保其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4、网络伦理教育:高校网络舆论伦理观教育。净化高校舆论环境,自律是关键。和谐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离不开各校园主体的作用。消除校园网络论暴力,关键在于提高高校大学生自身素养,在使用网络发表言论时坚持理性、公正、客观和谨慎原则的同时,不、不轻信、不传播违法信息。在日常校园生活中,高校不仅应通过校园广播、报纸和电台等传媒,加强正面引导,而且需要举办相关讲座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伦理意识。

二、网络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因高校网络舆论通常会经历“从潜舆论、显舆论到行为舆论不断升级的过程”,这就要求高校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阶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1、重视舆论言论、及时预警监测。网络舆论所表达的观念和立场往往指向现实生活中社会现象和问题,在舆论进入网络之前,其影响较为有限,因而较易控制和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包含的信息量大,单靠人工方式来进行有较大难度,因此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对海量信息的收集[3]”。显然,为了使高校网络舆论预防机制发挥效应,就需要调动高校的人力、物力资源构建现实网络化监控和预警体系,主动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及利益诉求,争取使其各种不满情绪或意见在进入网络之前就能得以释放。

2、设置舆论议题、主动疏通引导。高校网络舆论引导需要通过议题设置来加以实施。事实上,借助最新信息来源来设置议题,更能引起大学生的普遍关注和思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形势政策课程是其重要内容,它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和发展形势,使得各种舆论在主流价值体系和话语下得以结构,从而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讨论。

3、培养意见领袖、强化引导舆论。与传统传播媒介相比,信息网络为公众言论发表提供了公共空间,而网络意见领袖逐渐草根化,其影响更为广泛。高校校园中网络舆论意见领导往往涉及学校领导、校园网络的版主,校园网络名人以及网络中较为活跃的学生。有效引导校园网络舆论需要培养意见领袖来影响舆论走向,例如将社会热点问题、校内外突发事件,以及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政策改革等设置为讨论议题,并预设讨论框架。

4、实施校园评议、整合舆论信息。丰富多彩的网络评议活动,不仅能够增加舆论表达的渠道,而且可以抢占校园舆论主导地位、引起学生关注。由于高校网络环境较为开放,思想政治工作者则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与此同时,他们需要有意识的开展各种校园评议活动,发掘学生的真实利益诉求,从而有效整合各种舆论信息。(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是西华师范大学2014年“服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改专项项目《中学政治课程资源开发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建明.舆论学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268页

第4篇:网络安全法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 网络文化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人们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网络的普及,一种新的文化——网络文化应运而生。网络文化是一种不分国界,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文化,特点就是内容丰富、传播迅速等。正是基于这些特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既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在对学生行为观念、心理健康、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如何利用网络文化,因势利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现阶段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一个要解决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1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教育主体将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灌输给教育客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知识的源泉,是知识主要的传播者,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也就是高校学生,他们是知识的接受者,成为学习知识的对象。网络文化在其迅猛的发展过程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阵地,带来了新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丰富的内容 、快捷的交流、平等的参与。 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资源促成了多元知识的形成以及其广泛的共享性,给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性质和内容而言,信息传播的快捷、高速,以及即使万里开外也可以“面对面”地沟通交流,这就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迅速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 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随着高校校园网络的不断完善,网络不仅连通了高校内部办公室、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1995年8月“水木清华 ”BBS 得以建立,作为我国教育科研网上最早的一个由大学生自发建立的校园BBS ,它吸引了一批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并产生了最早的一批大 学生网友群体,这是高校校园网络建设初期大学生的一块网络文化空间。网络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

(1)虚拟的网络文化,易导致部分学生逃避现实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更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找慰藉,这可能直接导致一些学生消极避世,沉溺于网络中的满足,而不愿面对现实。(2)负面的垃圾信息,易误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不良现象的广泛传播,甚至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肆意散布不健康信息,造成了严重的信息污染。(3)广泛的传播性,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舆论导向。在传统的大众传媒时代,我们有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舆情管控模式,但是,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形形的观点、信息未加筛选就进入互联网,进而影响社会舆情的发展。

3 网络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1)充分利用网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形势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工作形式和内容。网络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工作载体,时代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信息化,熟练地利用和掌控网上思想政治教育。

(2)利用互联网,积极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在新形势下,谁掌控了网络,谁就有能力把控信息传播源。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和先进的技术,利用网络的便利,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实行政治、文化上的“殖民”。如果我们没有坚固的精神阵地,我们的大学生就会陷入西方意识形态的包围。多种社会观念和思潮相互作用下的网络时代,当代大学生正经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做好网上宣传教育、咨询以及监控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

(3)加强网络法制道德教育,增强自身保护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培养学生依法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行为,教育学生拒绝使用侮辱性、猥琐性、攻击性语言,自觉抵制网络不法行为,慎交网友,懂得在网络环境下维护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增强网络法制教育的针对性,要通过校园讲座,邀请法律专家讲座咨询,运用典型案例等方式,增强网络法制教育的感染力。

(4)加强技术监管,抵制有害信息的侵入。在新形势下,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而来的攻击人民政府、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破坏民族团结等危害国家安全,以及“黄赌毒”泛滥所引起的危害社会安全等有害信息,正在借助网络快速扩散。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技术监管,阻止这些不良信息的泛滥,防止其危害国家和社会的安全,腐蚀大学生的意志和灵魂。

总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它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也提供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种种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入网络,尽量减少网络中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为我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通讯作者:管华

参考文献

[1] 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 王仕勇.理解网络文化.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

[3] 王文宏.网络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

第5篇:网络安全法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思政;多元模式融合;案例驱动;翻转课堂

一、融入思政教育的多元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

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需求和当前课程缺乏思政渗入的矛盾,庞大的知识体系和有限的学时数之间的矛盾,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教材更新缓慢的矛盾,传统教学方法的乏味和学生对新型教学方法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这四大问题,采用多元模式融合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1.思政和教学知识点的多元融合。将思政精神和教学知识点完美融合,如,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普及中,对大学生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法律知识的普及,正确引导其塑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使其在参与网络社交活动时,体会到思政理论课中所展现出来的对其思想的教育是基于主流价值观对他们思想的忧患意识、阵地意识及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让大学生接纳对其传递的思想理论教育。在某些案例中,如关于网络安全的教学中,加入生动有趣的思想政治案例,提高理论课的趣味性,同时,有效地进行思想渗透。2.教学时间的多元融合。计算机网络课程课时较少,教师选择有针对性的可进行思政理论教育的某些热门网络知识,提前给学生布置网络编程、网络安全之类的研究课题,学生课余时间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资源,思考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精神,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学习时间,还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3.教学资料的多元融合。市面上计算机网络教材繁多,侧重点不一样,单一教材的知识面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求。新的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某一本教材或实验指导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教师查询相关教材,搜索相关资料,兼顾传统的网络理论知识,又能反映最新网络技术,同时加强思想政治的引导、渗透,精心制作课件,提高教学效率。4.教学方法的多元融合。针对这门课的特点,采用课堂讲授、作业巩固、辅导答疑、学生自学参考资料的多元融合方式,针对某些课程内容,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例如探讨学生如何在网络的大千世界里,彰显个性的同时,不能迷失自己,像传统的知识分子一样关注精神的永恒价值,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创新的能力,使自身的主体性在网络文化中得到充实。同时,自身的主体性又能使学生成为网络真正的主人,而不是“网中人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示例

汇总所有教学内容,把知识点和思政精神充分融合,比如:1.通过“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进行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教育。“概论”除了讲授专业词汇定义外,还要深入学习网络强国的战略思想,学习网络信息的关键点、着力点。2.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行爱国强国意识教育。计算机网络诞生自美国,我国发展较晚,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蓬勃发展,并发展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但网络技术目前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3.通过“域名系统”进行科技强国的教育。根域名服务器是最重要的域名服务器,在网络里上共有13个不同IP地址的根域名服务器,可以说谁掌握了根域名服务器,谁就掌握了整个网络控制权,可我泱泱大国,却没有一台根域名服务器,只能通过镜像来完成域名解析,而国家安全问题只能靠其他的附加技术实现。4.通过“网络安全”进行网络安全的教育。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安全时代。网络安全已经不仅仅是网络本身的安全,更是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基础设施安全、城市安全、人身安全等更广泛意义上的安全。5.通过“密钥体制”进行保密意识的培养。数据的共享,数据的网络传输,网民保密意识的淡薄,唯利是图的奸商,导致下到个人隐私,上到国家机密信息的泄露,从我做起,提高网络的安全意识。6.通过“数据网络传输的原理”进行强烈的法律意识教育。在拥有了专业知识,成为计算机专业人员后,不能因为任何理由,撰写编辑病毒,传播病毒,更不能进行网络攻击、网络诈骗,给他人和社会带来隐患和损失,做任何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事。7.通过“下一代因特网”进行提升强国意识的教育。目前大多数网络技术掌握在发达国家,在新的技术面前,教育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未来掌握网络的核心技术,把我国发展为网络技术强国。

三、所采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慢慢渗透网络应用的道德规范和丰富的技术价值观内容,使学生体会网络与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倡导网络道德自律,养成良好的使用网络的习惯,认同网络的价值,正确地认识网络、网络技术应用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高信息素养,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案例驱动教学。秉承问题性、真实性、典型性和综合性原则,精选、精编特色化案例,打造课程教学案例库。如,在讲解计算机安全时,介绍全球较出名的一些计算机病毒及其危害,如熊猫烧香病毒、磁碟机病毒、机器狗病毒及震网病毒等,并要求学生从中反思,如果病毒影响到自己或国家安全,该如何解决。2.翻转课堂。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专注地主动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如,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应用中,老师提出探讨内容并给予部分相应电子资料,学生提前查阅搜集资料,在课堂上共同探讨网络在各个领域的作用,并研究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出相应解决方案,以及自己在参与各类网络活动时,碰到类似问题,该如何解决。3.课程网站建设。做到所有电子资源上网,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共享优质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涵盖所有教学课件、上课视频、讨论题目、师生互动内容等。4.考试考核方式。为使学生重视每个教学环节,全面掌握课程知识,保证教学效果,课程成绩采用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相结合、知识点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过程考核中加入思政相关讨论和思考总结的分数项,如关于网络安全,思考并总结一旦网络被攻击而彻底瘫痪,除了对生活的影响外,对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人身安全等的影响。闭卷考试题目中,加入思政思考题,如网络强国的战略思想,从计算机网络学习角度看,我们该如何做。

第6篇:网络安全法治教育范文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网络世界里的延伸与拓展,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化的德育实践活动,其有效性主要受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受体、内容与方法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政策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受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从狭义上理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就是上述人员。但从广义上讲,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主体还应包括高校的中层管理人员、专任教师以及网络技术维护的工作人员,等等。这里所研究的主体主要从狭义上去理解。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的新阵地,其教育内容有传统的延生,也有结合网络教育的新内容,其构成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因素。除针对的对象是网民外,和传统政治教育一样,也需要政治、心理、伦理以及法制外,还应充分发挥网络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树立具有典型意义的事迹和人物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不仅打破传统的时空局限,而且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实现图文、视频的新的载体形式,使内容更具有吸引力,可以充分体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独特优势。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与政策。从环境角度讲,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主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是网络教育活动开展的硬件设施和保障,这是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精神层面主要指高校学生参与网络活动的各种精神因素,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政策是各项规章制度的总和,从网络教育看,其制度环境主要包括学校为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而出台的一些规章制度,如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学生公寓网络管理办法、校园BBS、个人网站和主页等管理办法以及有效做好外来不良信息的防御、针对内生无序网络的应对措施等。这些网络环境的营造和行之有效政策的确立,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制度基础和基本保障。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现状分析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不足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客观。虽然中央早在2004年已经存在有关实施意见,但针对在校学生的政策和实施办法还没有落实,客观上对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日新月异的网络以及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网络环境相比,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面的政策法规方面没有形成系统性,缺乏整体规划,相对比较滞后。二是教育受体思想迷失。受体即学生涉及黄、网络游戏成瘾等,给教育带来困难,导致成效不明显。一些大学生经过高考的压力之后,进入大学就完全放纵自己,沉迷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据2010年1月,在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主导下,国内开展的第三次青少年网瘾调查得出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有网瘾的青少年约占14.1%,人数大约在2404.2万人左右,其中18~23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15.6%)最高。还有少部分的大学生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浏览一些色情网站,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就逐步脱离了道德舆论和学校规章制度的管束,逐渐受到扭曲变态思想的侵袭,迷失在网络色情中,成为色情网站的“常客”。三是网络行为诚信缺失。个人信息的虚假性、欺骗性,使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中做出一些违反道德、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很多学生利用网络交往的虚拟性特点,在和别人交往过程中虚构或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在网络上虚假信息,甚至散布谣言、恶意语言攻击他人等。还有一部分学生受到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利用网络犯罪的隐秘性,运用自己的所学,实施网络攻击行为。这不仅使一部分学生网络行为诚信缺失,甚至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也逐步诚信缺失、道德失范。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的原因探究一是教育理论研究不足。目前,教育界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认识不足,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的研究也没有能很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虽然相关的理论研究每年都在不断的加强,但是还是和现实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脱节,教育理念趋于传统,没有创新,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无法适应当前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的需求。二是教育者网络素质偏低。教育者网络素质偏低,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积极、缺乏网络沟通能力也是影响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有一些教育者虽然理论知识水平很高,但是不能与时俱进,对网络信息技术不太精通、缺乏对网络交流的必要了解,仅满足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积极的态度,使得利用网络的优势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难以实现。三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能与时俱进。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单一性、被动型、滞后性、教条性也影响了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很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能关注学生现实需求、缺乏新意,不能很好的抓住现在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吸引不了学生的眼球,所以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缺乏兴趣。在交流方面也缺乏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的研究和分析缺,理论灌输的多,反馈交流的少,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7篇:网络安全法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规范;网络行为;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0163-03

一、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必要性

(一)网络与大学生成长最为密切

1.大学生是我国互联网用户的主要群体

据第17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提供的数据,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已经超过了1亿人。网民中18~24岁之间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1%,网民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3.6%。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已经是我们国家互联网用户的主要群体。

2. 互联网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载体

网络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成为他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学生上网的主要活动是:学习知识、阅读新闻、查阅资料、聊天交友、娱乐等等。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所掌握的相当一部分信息是从互联网上获取的。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网络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1.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完善了大学生知识结构

网络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共享,使大学生从中获取了丰富的养料,培养了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了信息渠道,促进了多元文化交流,完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

2.网络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完善了学生个性修养

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了虚拟学校、电子商务、网络课堂等新鲜事物,这些都会引起大学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会增强大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网络交往使参与者具有主动性,能独立地判断、思考和评价,为完善大学生个性修养提供了契机。

3.网络开阔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与社会的交流

网络突破了时空限制,在网络上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网络也可以通过双向交流获取信息,也可以以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三)网络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效应

网络在给大学生成长成才、学习、生活带来无穷乐趣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负面效应。

1.政治观念逐渐淡化

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通过网络也在不断的进行宣传,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政治鉴别力、敏感性较差,容易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致使大学生政治观念逐渐淡化。

2.道德意识逐渐弱化

网络传播速度快,效率高,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约束机制,使得网络空间各种思潮泛滥,暴力、金钱、色情等消极颓废内容充斥期间,而大学生的信息选择能力、明辩事非的能力、自我调控的能力还不足以抵制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在网络上出现道德“失范”的现象,而网络道德的“失范”又是现实道德“失范”的诱因。

二、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对策

网络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和利用信息资源,以健康的心态开展网上学习交流活动,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正当、安全、有效地使用网络,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正确使用网络。

(一)积极引导,加强教育

1.利用网络加强舆论引导。互联网信息十分繁杂。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借助专门网站、论坛、聊天室、BBS、QQ、MSN等网络媒体,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导向。辅导员是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辅导员要用健康、积极的思想观点引导大学生主动辨别和抵制错误信息。通过网络及时就社会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或人们思想中的突出问题发表具有一定倾向的言论,引导大学生网民认清形势,正确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积极充任BBS等网络论坛的版主和管理员,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思想状况,及时信息,快速回答同学们集中的问题,解疑释惑,将问题解决在基层。

2.开展网络文明建设活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教育,开展文明上网和文明网站创建活动,引导校园网站工作人员和大学生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讲究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积极传播健康信息,扩大主流舆论,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网络滥用行为和低俗之风。辅导员在做好这项工作的时候,要寻找校园文化与网络的结合点,结合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络文明建设活动。如“网络文明之我见”的主题演讲、征文比赛、程序设计大赛、建模大赛、FLASH大赛、漫画比赛等活动,创建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文明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网络文明修养和文明上网行为习惯。

3.加强网络法制宣传教育。网络法制教育要针对大学生中许多人不知法、不懂法的现象,引导大学生以遵纪守法为荣,引导他们对有关法律问题进行思考。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有关网络法律的内容,还要教育学生养成遵守学校网络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利用典型案例帮助学生了解触犯网络法律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建立具有较高层次的网络伦理和道德规范标准。

(二)完善制度,加强监管

1.制定制度,规范网络行为

2001年,教育部、团中央向社会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求青少年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高校在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的同时,应制定约束大学生网上行为的相关制度,如《校园网络管理办法》、《学生宿舍网络管理条例》、《大学生网络文明公约》等规章制度,并与地方各级政府密切配合,依法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黑网吧。

2.运用技术手段,管理网络行为

教育部、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意见》是指出,要综合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全面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安全维护、信息过滤等系统,构建网络技术防空体系。作为学生工作者要了解校园IP地址的分配情况,加强对校园网BBS的管理,实行校园BBS注册实名制,有效管理学生信息。

3.加强监管,约束网络行为

一般来说,高校网管中心负责建设和维护校园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平台,保证校园网安全、平稳运行。尤其是校园的E-mail最易接收各种反动宣传和不良信息,学校要加强监控并安装电子邮件过滤系统,堵截反动电子邮件对学生的侵扰,维护校园的政治稳定。

(三)强化自律意识,加强自我教育

树立大学生自律意识是提高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根本要求。教育部、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教师教育引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在网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1.培养大学生自觉的网络文明意识

辅导员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意识,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和防范意识,使他们充分认清网络对他们的影响,自觉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自觉强化网络文明意识,能够在网络世界里辨别真伪,认明方向。教育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文明风尚,加强网络文明修养,提高网络文明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网络行为的自律能力。

2.提高大学生运用网络知识的能力

网络知识和网络技术是网络文明发展的前提、基础与保障。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知识和网络技术,最终是为了增强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自律能力、自觉地培养网络文明自我教育能力,实现自我保护。辅导员可以通过开展网络安全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促使大学生合理规范地使用网络,促进他们养成积极健康的上网习惯。

3.努力加强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

通过平时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大学生朋友成为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主体。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自发成立自律组织、定期举办文明建网、文明上网、文明用网的论坛和沙龙,通过多种形式营造文明上网的自律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明自主性,管理自己,对自己行为负责,自觉做网络的主人,自觉遵守网络规则。

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搭建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网络不仅具有丰富性、便捷性等优势,对于广大学生来说也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如果能够深入把握网络的本质规律,认真探索网络教育的有效途径,网络可以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新平台。

1.利用网络,加强政治理论教育。辅导员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等文献资料上网。打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消除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区和空白点,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通过网络互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2.利用网络,加强与学生交流。平等的网络交往环境,促进了师生的双向沟通。网络的交互性使大学生主体意识得到极大的调动,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平时想说又不敢说的问题,可以畅所欲言。作为辅导员要主动出击,抓住主动权,循循善诱,说服和影响学生,成为一名网上思想政治工作者,成为学生依赖的“网友”,这样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面将会打开。

3.利用网络,加强教育模式创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打破过去那种传统的教育模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提高学习效果。同时,给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启迪,利用网络的多媒体空间,打破过去思想政治工作平淡、单调、枯燥、乏味等弱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二)搭建服务平台,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归根结底是为培养优秀和可靠人才而服务的,因此学生工作者要树立服务意识,努力搭建服务平台。

1.提供信息服务,关爱学生成长。网络能快速便捷地各种信息,能为人们提供信息服务。学生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种资源,积极开辟网络信息平台,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形成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有益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信息。网络信息平台同时还应该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及时向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起到“网络秘书”的作用。网络信息平台还应该就学生日常管理、就业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门的信息,起到“网络辅导员”的作用。

2.提供交流服务,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建立交流平台,如QQ,创建班级校友录,通过E-mail等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可以解决学生当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和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搜集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解决、防范和化解各种危机。

(三)搭建管理平台,加强学生日常管理

网络在技术上的优势使得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获得了更为有利的武器,便于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化、现代化、便捷化。学生工作者应该利用好这一现代化工具,使网络管理平台产生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建立学生信息数据库系统。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方式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建立并完善学生信息数据库系统,为学生管理提供依据。

2.建立完善的制度平台。在工作中,网络平台向学生各项管理制度。把各方面、各层次的学生管理规定公之于众、让学生了然于心。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平性,还可以给学生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遵纪守法,提高法律意识。

3.建立日常管理工作的网络平台。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特殊群体学生的跟踪,综合测评的评定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这样可以降低辅导员的工作强度,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学生工作的透明度。

四、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网络知识素质

(一)主动学习网络知识。学生工作者要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特点,认真学习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自身知识的创新。深刻了解网络社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也要顺应时代的要求,懂得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

(二)以平等的心态进行交流。学生工作者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网上交流,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规范学生的文明上网行为。并与学生一起提高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

(三)掌握使用网络语言。学生们在网上交流的时候会使用部分与现实用语不符的语言符号,把他们放在现实环境中很难明白其意义所指,这就是网络语言。有些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有些语言需要通过上网次数的增多慢慢去了解。学生工作者要多多学习网络语言,并适时熟练的加以运用。只有大量地使用学生已经熟悉的网络语言词汇,才能为他们所接受,才能赢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 王荣德.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J].当代教育论坛,2005(5).

[2] 房玫.当代视野的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视野,2005(1).

第8篇:网络安全法治教育范文

关键词:网络话语;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虚拟环境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营,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话语问题。特别注意的是,网络的广泛化应用,在带给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问题与新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机遇与新渠道。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及丰富性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教育素材及相关信息,并且能够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动态进行及时了解的基础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与针对性的提高。当今时代,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借助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创新现有教育方式,努力构建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阵营。因此,如何在多种文化与观点共存的虚拟网络环境下,合理利用网络话语以及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话语权,进而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当前的高校教育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1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1.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作为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具有经久不衰的强大凝聚力,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以及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精神动力,同时更是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当前阶段,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热爱祖国的信念、情怀与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自觉性。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要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主动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及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个人、民族及国家的发展。当前形势下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着眼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针对民族边缘地区面临的安全挑战,对公民意识、国家与安全、情与区情等内容进行重点教育。

1.2民族观宗教观教育

民族理论、民族法律、民族文化及民族政策等都是高校进行民族教育时应包括的内容。应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出发,积极采取各种形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及国家观念,有助于其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要在加强理论教育与政策宣传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进一步地学好与用好民族理论[1]。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宗教观教育时,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考虑,要在保障少数民族大学生自由权利的基础上,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爱教”情怀,进而充分发挥约束与指导思想品质及道德行为的功能。

1.3道德教育

进行道德教育时,要在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诚实守信为重点,遵循集体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及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此外,还要在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建立与完善当代大学生行为准则,并对准则具体内容进行实时更新,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具体事情做起,努力将其培养成道德品质良好的现代公民。通过学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本民族基本道德规范与公民道德规范的一致性,并将它们共同作为价值判断与行为标准。

1.4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守法精神与法律信仰,以塑造法律素养良好的公民为目标,倡导民主、公平、效率、正义等法治理念。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微观上是提高个人道德素养,保障和维护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由和权利;宏观上是抵制民族分裂与宗教势力破坏,保障民族地区的团结与政治稳定。

1.5就业观教育

就业观教育影响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当前阶段,要通过学习就业课程或参加课程培训,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的深度及广度进行加强教育,并将竞争、大局、市场、长远、风险等观念融入就业观。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要全程贯穿思想教育及就业教育,并鼓励他们回到家乡、深入基层,这样有助于民族地区的进步与发展和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2网络话语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降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还没有被广泛应用时,主导与把握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再加上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信息不对称,使得教育者在信息获取与教育内容方面占据优势。而后,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依靠技术优势和年龄优势在信息来源及获取渠道方面逐渐占据优势地位,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权降低情况的发生。

2.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被网络开放性削弱

网络的开放性促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每天能够获取大量的网络信息,扭转了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选择与把握教育信息的单一性局面。在新媒体时代下,先进的网络技术与海量的信息给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信息筛选与控制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健康成长的各种社会思潮与不良信息肆意蔓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

2.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话语吸引力降低

在现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受网络发达的影响,一种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体系,另一种是传统的话语体系,其中,后者通常比较严肃与正规,而网络话语体系的主要特点则是不规范、碎片化与幽默。现在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网络影响下,比较偏爱多样化的网络话语,致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被逐渐排斥与忽视,进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话语吸引力降低。

2.4表达方式情绪化

作为一个年轻的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富有正义感且同质性很强,当社会不良现象发生时,受青春期鲁莽与冲动的影响,在舆论中容易引发大学生情绪失控问题。特别是在话语权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他们会利用虚拟的网络肆意表达“话语权”,甚至会引发互相攻击谩骂的现象以及网络暴力问题。在网络舆论的刺激下,大学生会将现实中的压抑感释放,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容易对一些热点新闻产生思想共鸣,甚至会引发群体极化问题,若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2]。

2.5价值传播自由化

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学生经常会淹没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而不知所措,既不会正确取舍,也没有办法主动选择。同时,由于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面对来源广且包含各种各样观点的网络信息时,更容易削弱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在自由化的网络空间中,虽然大学生运用了比现实中更多的话语表达权,但受心理及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大学生参与讨论或进行发言时放弃应有的道德标准及原则,进而迷失自我,失去判断与反思能力。

3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的策略

3.1完善网络法律法规

良好的网络环境是是保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常运行和实现话语权有效运用的基础条件。通过建立与完善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推进W络空间法治化,能够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做到有法可依。为了保障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实现网络话语权的基础上,能够更加规范地表达其看法,完善网络立法是必须的关键步骤。通过组织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相关讲座与主题教育活动,适当地将网络法律知识传授给大学生,倡导理性表达,并将道德法律观念融入网络环境,进而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法律意识,主动遵守相关网络法律法规,尽量从源头杜绝网络低俗信息的传播。

3.2培养网络舆论新领袖

在网络舆论环境中,能够提供影响他人观点、建议或信息的人为意见领袖,要想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有效运用网络话语学习思想政治,就必须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通过意见领袖在网络话语中引导作用的有效发挥,有助于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正面引导,帮助其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及网络观,促使其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通过有效培养、组织与引导学生意见领袖,有助于思想政治健康、有效的传播,进而形成促进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流网络话语。

3.3科学搭建网络平台

为了师生能够平等对话与和谐相处,高校应科学构建新型互动网络平台。在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网络话语规律基础上,积极创新现有网络话语表达方式,要着眼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生活,通过采用其容易接受的网络语言来增强网络话语的吸引力。

3.4加强技术创新

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技术创新,从而有效运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者应审查与监管网络上的各种海量信息,过滤各种违规违法及民族分裂信息,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监测到敏感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将有益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少数民族大学生。

结束语

总之,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在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研究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问题,进而推动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第9篇:网络安全法治教育范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网络不仅是传播信息的纽带,而且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工具,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网络的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发展和普及,既有利于拓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渠道,也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引起某些学生的思想混乱,甚至导致网络犯罪,影响学校和社会的政治稳定。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一、开展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是一种新事物,是一种在现代条件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武器和新手段。它拓展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具有功能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速度的快捷性,环境的开放性等特点,使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超越国界的文化。网络的开放势必导致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大量涌入,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形成冲击。人生价值贯穿于人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始终,规定着人生实践活动的方向和价值取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生的行为,起着人生导向的重要作用。学生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正处在激烈的碰撞和交锋之中。而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通过网络,学生很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对青年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极为不利,甚至引向反面,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误导学生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

网络是一个信息宝库,也是一个信息垃圾场。由于网络的分布及互交式等特点,网络中任何一个终端,都可以通过MSN、QQ、E-mail等通讯工具,实时地与世界上任何一处计算机用户交谈。同时,网络中充斥着各种不健康甚至反动、色情、凶杀等内容,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

(三)弱化学生的基本道德意识

计算机网络构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虚拟世界。网络的主体性、虚拟性使得外界不易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容易造成青年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削弱和自由主义的泛滥。网络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多媒体仿真画面,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新鲜与刺激的同时,有可能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学生在网络面前容易感到自身的渺小,适应现实的压力会急剧增大,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从而引发心理问题和造成心理障碍,严重的可导致人格扭曲,因此容易出现道德人格的缺损。

(四)妨碍学生正常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学生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环节。网络技术实现了他们快捷联系的梦想,但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淡化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下降。在网络虚拟空间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面对面的,而是在人机之间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可视性和亲切感的人际交往大大减少,影响了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这对学生将来适应社会会带来不利影响。

二、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根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置的基本原则和要求,针对网络中选择信息的自主性及网络信息的丰富性、超大容量性和快速更替性等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笔者认为网络思想教育、网络法制教育、网络心理教育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网络思想教育

网络思想教育的核心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和推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应当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政治教育、法制教育、伦理教育、心理教育之中。让学生在这些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思想认识水平和辨别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从而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网络法制教育

通过把法制教育引入网络,促使学生保持网上网下行为的一致性和合法性。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学校可以利用网络自身的优势,通过正面反面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努力营造法制的网络环境,树立遵纪守法的网络风尚。

(三)网络心理教育

运用网络快捷、匿名等优势,开设网络心理诊所和网络心理咨询热线,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教育。通过网络传授预防和克服网络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

三、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

面对网络对学生发展的利与弊,仍然是正面作用还是占据主导地位。网络迅速发展的趋势印证了网络优势的主导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要想将学生与网络隔离是不切实际的,也不应对网络高度焦虑和恐慌或者消极地认为网络不利于学生成长。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增强网络吸引力,提高网络利用率

学校应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知识讲座、网络知识竞赛、网络征文等,既从技术层面普及网络知识,又让学生看到网络在学习方面的真正作用,教会他们如何快捷、有效地检索学习信息和专业动态,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氛围。鼓励教师以电子作业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各种特色的学习网页,以学校校园网为中心,创建与国内和其他学校及学习网站的联接。更多的网络课程,建立以交流学习为目的BBS。加强师生之间的网络联系,促进网络教育与常规教育的有机融合。同时加强网络信息内容管理,封堵不良信息。营造绿色网络环境,对现有网络及传播的信息进行分级处理,安装“安全管理软件”,运用“安全浏览技术”,屏蔽对大学生不宜的网站及信息内容。

(二)建立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性和有效性的基本途径,是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要结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培养起一批懂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目前的情况是,教育者网络实践操作水平大大低于受教育者,因此学校教育者必须要有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尽快掌握网络操作技能,学习网络教育方法。同时,学校要鼓励优秀学生干部、学生社团成员和学生积极分子参与网络管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些人员要熟悉网络,具备网络管理知识,能有效地利用网络开展工作,解决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开创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三)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开创德育教育新路子

通过建立网络心理咨询诊所和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数据库,开辟德育教育的新路子。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网络引起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网上心理咨询安全便捷,利于打开学生的心结。可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库的超信息量特点,突出正面引导的作用,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校长信箱”,以留言的形式收集学生信息,可由专人负责答复学生的一些学习、心理问题以及学校管理的看法,利用E-mail等非公开方式回答或将有代表性的问题立即解决并网上结果。这种形式既可以避免校园BBS、贴吧上学生留言良莠不齐,个别学生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产生的不利影响,又便于师生密切交流,学校同时也可了解学生动态和改进学校工作。

(四)加强引导和监管,做好上网场所的规范管理

现在学生上网主要是在学校机房或校园附近的网吧。一方面,在警校共建,打造和谐平安校园活动中,呼吁政府职能部门加强执法力度,坚决取缔无证网吧,逐步把网吧引向规范化经营。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本身的网络技术,加强校内局域网管理,保证校内网络安全,使校园机房在上网环境、网速等方面取得优势。只有加强自身竞争力,才能使学生远离校外黑网吧,封堵不良信息,加强学生上网的引导和监管。

(五)降低学习类网站“门槛”,充分挖掘网络信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