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养生保健服务范文

养生保健服务精选(九篇)

养生保健服务

第1篇:养生保健服务范文

关键词:老年健康服务业 人力资源 对策

1.研究背景

1.1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已病才就医”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健康的需求。而健康服务正是把被动的“已病才就医”模式转变为主动的“未病先预防”模式的活动,可以间接节约医疗费用,保障个体健康。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5%,而在我国,健康产品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1]当前,我国健康服务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应以多种方式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

1.2 我国老年人口现状

早在1999年中国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正面临着老龄化的挑战。据民政部印发的《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为14.8%。

1.3 老年健康服务需求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指出,伴随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也快速上升,2012年我国有确诊慢性病患者2.6亿,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对医疗服务需求势必增加。此外老年人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在身体、心理,社会支持等方面的长期护理需求量也在扩大增加,还有老年人的保健知识匮乏,保健意识淡薄,这些需求都决定了我国要大力发展老年健康服务业,从而改善国民生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1.4 相关概念界定

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

老年健康服务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相关的服务活动。本文讨论的老年健康服务以健康管理和促进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医疗保健、健康养老以及健康体检、咨询管理等,提供机构主要为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暂不讨论传统的大型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

老年健康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对提供老年健康服务的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利用有效的激励机制进行保留激励,进而提高老年健康服务水平。

2.老年健康服务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2.1 老年健康人力资源数量不足

目前,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数量较少,而且医护比例偏低。养老机构老年健康服务人员更是缺乏,有些养老机构甚至没有医疗卫生室,有些养老机构即使设置医疗卫生室,人员配备数量也是偏少。例如,烟台市老年福利中心常住老年人口达1000人,而医生仅有3名,药剂师1名,护士1名。医护人员数量明显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老年医疗服务需求。

2.2 老年健康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老年健康服务服务人员学历、职称及专业结构都不尽合理。尤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的文化程度以中专学历为主;职称以初级为最多,高、中、初级人员比例失调。医生以西医为主,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的老年医学、康复医学、中医保健、慢性病管理等专业人才匮乏。养老机构的健康服务人员构成大多以返聘退休人员为主,在职医护人员也以初级和中级职称为主。

2.3 老年健康人力资源服务质量偏低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对老年健康服务没有足够重视,在服务模式上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还是在医院等病人上门,以临床医疗为主,忽视老年群体的健康保健服务。

2.4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社区和养老院都存在对老年健康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合理的用人晋升机制。工资福利水平偏低,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社会保险也没有落实,这些都影响老年健康服务人员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3.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政府对老年健康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

加强政府引导,正确认识老年健康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坚持积极引导,营造市场环境,搞好人力资源规划,研究鼓励扶持政策,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加快发展。

老年健康服务是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通过对老年人服务,从而改善其生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更能扩大就业机会,因此应该把老年健康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纳入国家对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战略。

3.2 加大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力度

人才培养是开展老年健康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关键。由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指出,为了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应该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健康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引导有关高校合理确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

根据社区服务站工作职责,按照“重要人才重点培训、优秀人才优秀培训、紧缺人才加紧培训,年轻人才全面培训,专业人才专门培训”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安排工作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和培训,拓宽视野,加强理论修养,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其次加强违纪人员的学历教育,鼓励卫生人员参加成人高考、自学等,通过提高学历和职称,着重培养一支高素质全科医生队伍。

3.3 健全薪酬福利体系

要建立基本的薪酬福利保障机制,以保证老年健康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性,提高其积极性。对老年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按规定落实国家有关补贴政策,探索建立特殊岗位补助制度,落实老年健康服务人员尤其是社区老年健康服务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逐步提高老年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3.4 提倡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发展

“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的充实和提高,就是重新审视养老服务内容之间的关系,在养老服务中融入健康理念,以区别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作为养老机构的一种,在做好老年人生活护理服务、精神慰藉服务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医疗诊治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的质量。对于养老院建医院这种方式需要增加具有医疗资格的医师和专业护士,而对于医院转型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这种方式,由于入住老人增加,也需要增加相应的护理员。因此,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更应重视老年健康服务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海丽.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调查解析[J],2013,24(6):33-34.

[2]张生.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R].中国行业研究所,2013.

第2篇:养生保健服务范文

首先,随着新医改的深入,高校医院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已成必然选择,为高校社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医疗服务,是拓展医院业务,促进医院发展,更是高校医院的职责所在。其次,因为高校医院就近、方便及专业性,长期为高校老年教职工及社区老年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医患关系,方便全面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特别近些年国家重点针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医院医务人员的全科意识和综合服务能力。此外,高校医院隶属于高校管理,能同时得到卫生部门和高校政策、资金、人员等的各种支持,如高校强大的教学科研力量及设施,有的高校还设医学、心理学、社会工作专业,健全的基层组织机构,如工会、离退休工作处、学生会等,将为校医院管理、开展志愿者和社工工作、全科医护人才培养等提供支持。因此,高校医院开展高校社区居家养老人群医疗服务优势可谓得天独厚。

二、高校居家养老人群医疗服务模式思考

采用多样化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形式,满足不同类型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社区医疗服务需求:①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高校医院提供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的形式,特点是政府通过为居家养老居民购买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券、健康保险或居家护理险(如长期护理保险、临终护理险)等确保居家养老人群享有健康服务。我国尚不富裕,由政府全部承担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并不实际,但可通过发放政府购买的部分医疗项目免费服务券、提高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报销比例、提供专项补贴鼓励老年人购买健康保险及长期护理保险等保险产品、针对弱势老年人开展无偿或低收费的基本保障社区医疗服务等等,以体现尊重生命,人人享有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②按生活自理程度分类服务形式:根据生活自理程度把居家养老老年人分为生活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3种人群,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特点是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各取所需。有研究提出对生活能够自理者主要开展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组织适宜的体育锻炼康复训练等活动,与居民订立契约式健康保健合同;半自理及不能自理老年人应开设家庭病床,定期上门巡诊,为照护者提供护理常识和技能培训,外出就医时提供上门接送等特殊服务。③按病症种类服务形式:根据老人所患病症种类,提供专项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特点是有很强的针对性,方便同类患者一起管理,提高效率,针对病症不同阶段的健康问题由医疗服务团队修订实施健康促进计划、健康目标、评价效果等。如美国有专门为社区老年痴呆症患者提供的特别护理服务。研究表明通过实施多因素干预措施可降低社区老人跌倒发生率,居家医疗服务可强化城镇高血压患者依从性,促进血压的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多层次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内容,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医疗服务需求,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①预防服务:老年人是疾病及突发事件的高发人群,重视预防,有利于防患于未然,内容有传染病预防(包括社区的一级病因预防、二级“五早预防”和三级预后康复预防)、非传染病预防(包括一级危险因素预防、二级早期疾病干预、三级防残预防)和突发事件的预防(如食物中毒、传染病爆发等)。应制定针对居家养老人群群体和个体的短期及长远预防服务计划,同时需结合考虑环境、季节、人员等诸多影响因素。②医疗服务:主要是对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控制,对危重病例的救治及转诊,高校医院应引入现代老年医学观念,开设老年科,提供个体化综合医疗服务,为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进行网络化管理,建立高校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建议开展家庭治疗、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可先由家属或老人到医院相关部门填表申请,经老年健康评估小组评估后,按等级收取医疗服务费用,费用列入医疗保险的支付项目范围,政府可参考等级给予相应补助。③康复服务:高校医院应设康复室,备有基本的康复训练器材,为各种慢性病老年病所致功能障碍者进行康复治疗,开设家庭康复病床,定期派康复工作者到患者家中进行康复咨询、治疗和转诊服务,进行医院、社区和家庭康复工作,由健康评估小组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康复计划。服务费用应列入医疗保险的支付项目范围。④保健服务:居家养老老人常患有多种不可治愈的慢性病,连续性日常保健至关重要。可设立家庭医生责任制,使老年人拥有相对固定的家庭保健医生,进行网络化管理,针对老人的体质状况及患病情况,提供个性化保健计划建议,并进行有计划的药物管理、心身管理和行为管理,为社区设施及家庭环境改造提参考意见,开展一些保健性质的服务项目,如养生保健、中医养生、足疗、心理辅导、健康锻炼等。⑤健康教育服务:针对居家养老人群开展有计划的、系统的健康教育服务。特别要开展老年性多发病、常见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制定针对群体和个体的短期及长远健康教育服务计划,建立专家-高校医院专业人员-家庭医生-居民等多级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统一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内容,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服务,设立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健康教育服务。

第3篇:养生保健服务范文

课题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深入分析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设计了以智能移动产品为平台的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框架和系统功能模块,并提出了基于系统平台的老年人健康服务产业链资源整合的设想,为居家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展开个性化健康服务,实现健康老化、成功老化提供策略。

关键词:

居家养老;健康服务系统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人口最多和老龄化最快的国家。截至2015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数的16.1%,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1.44亿,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政府提出了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的指导意见。本课题通过分析不同年龄层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从物质与精神需求等方面着手,研究居家养老模式下以移动智能终端为载体的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设计。

一、居家养老概述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为养老场所,以社区照料服务网络为依托,以国家制度、政策、法律管理为保障,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支持基础上的养老方式。“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9073”养老模式,根据国情,90%的老人需要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居民养老的主要方式。

二、服务系统设计

服务系统设计是一种创新策略,通过系统思考整个服务中环境、人、物、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通过改善整个服务流程与体验,为用户构建一种新的服务价值,提供物质产品和非物质服务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最终提升用户消费满意度。服务系统设计理论最早应用于传统制造企业营销模式转变、责任延伸方面,即营销模式从销售产品延伸到销售产品的使用或者结果,起到提高产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作用。该理论发展至今已逐步应用于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有形与无形产品及服务相关的多产业领域。运用服务设计理论进行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设计,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老年人的个体信息,从老年人的根本需求出发进行归类细分,按需设计系统功能模块,以互联网数据交换实现医疗、家政等服务输送,打造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同时通过系统闭环设计,即老年人的使用反馈,进一步维护、更新系统,以创造出更优化的服务。

三、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分析

健康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组成的一个整体,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个人的健康行为(体育锻炼)、个人的能力和处理(压力的)技巧、社会经济环境、物理环境、医疗保健服务等。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包括物质生活照料、精神文化享受以及医疗保健护理等,受到年龄、学历、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必然不相。课题组以定性、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无锡市区167位老年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其中年轻老年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划分,60到74岁的人群称为年轻老年人)为129人,占访谈总人数的77.2%。调研发现,由于机体功能的衰退,老年人自我照顾与社会(家庭)服务能力逐步下降,同时对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逐步上升。尽管如此,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现在的老年人尤其是年轻老年人身体都较以往更健康。

(一)生理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会出现生理上的衰老,如智力的减退导致记忆力和理解力下降、消化系统的衰退导致饮食咀嚼费力、骨骼系统的衰退导致行动能力下降,此外还有视力减弱等等。被访谈老年人多能生活自理,但都患有一定程度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关节炎、颈椎炎等,其对医疗、保健等有较多的需求。被访者均表现出对健康养生、医疗保健的关注,具体包括定期体检、收听/看养生类节目,使用家庭医疗/保健仪器,如血压计、血糖仪等,按摩仪,足浴桶等。

(二)心理健康

老年人生理特征的变化也伴随着心理特征的变化,主要为疾病、认知障碍、社交变少等带来的抑郁、烦躁、多疑的消极情绪。此外,伴随着家庭结构的空巢化,老年人对情感与精神需求则比以往更明显,渴望得到亲情和精神的慰藉。82.3%的被访谈者承担一定的家庭工作,如接送第三代上下学、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体力劳动。事实上,根据学者研究,老年人适当参与社会活动,包括力所能及的家庭服务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其生活的精神动力,有助于其成功老化。

(三)娱乐活动

受年龄特点影响,被访谈者平时的主要活动锻炼为散步、小区健身器材锻炼、广场舞等运动。娱乐消遣上以看电视居多,其中43.1%的年轻老年人有使用智能手机上网习惯,这部分老人多属于“婴儿潮”一代(1946~1964年出生),总体表现为文化素养较高。其主要使用手机浏览网页/新闻、微信朋友圈、QQ交流以及收听广播、音乐播放等。这些老年人会通过微信等与家人、亲戚、朋友进行实时沟通,分享信息,并有少数年轻老年人会使用照片美化、小视频编辑等App。通过调研可知,城市老年人,尤其是年轻老年群体对智能移动终端使用,为互联网技术下的健康服务系统平台的推行提供了可能。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平台可以借助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借助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平台中多方的沟通与互动。总体上,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

四、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设计原则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说,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设计要根据老年人的生理接受性和认知特点,遵循以下两大原则:1)易用原则:设计者要在认知心理学、系统设计等理论指导下,充分分析老年人的逻辑思维和使用习惯,确保系统操作简单易用。平台界面应当简单明了,层级合理、切换方便。界面中图案、文字等要符合老年人辨识能力和认知能力。2)至美原则:操作界面应关注老年人的审美,并遵循形式美法则,色彩、图案、图标的设计要给老年人以美的享受。

五、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框架

围绕老年人的核心需求,居家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设置五大常用功能平台,即医疗服务系统平台、康复护理服务系统平台、健康养生服务系统平台、家政服务系统平台和精神慰藉服务系统平台。另外设置紧急呼叫系统和投诉管理功能,前者实现紧急状态下的求助呼叫,后者方便老年人用户及其家属进行服务反馈与投诉,实现系统闭环设计,优化服务,具体如图1所示。信息平台以手机等智能终端为载体,由社区提供服务管理系统,平台的维护与管理由网络工程师、医生、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跨领域专业人员组成,通过分析养老信息集成平台的内容数据和用户数据,为老年人进行身体状况和心理发展进行测试和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判断老年人需要的服务层次和类型,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安排定期体检、开展健康培训等,让老年人实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实现科学养生与及时医疗相结合,提高生活质量。

(一)医疗服务系统平台

医疗服务系统平台通过数据中心,与社区医院进行老年人医疗信息数据交换,为老年人接受基础医疗诊断提供服务,同时,系统平台还可以与社区医院、中心医院形成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为老年人医疗诊断提供更优质服务。此外,紧急呼叫系统直接连接社区医院急救中心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急救提供保障。

(二)康复护理服务系统平台

康复护理服务系统平台可设置医疗康复服务和医疗康复知识模块。次系统平台主要针对失能老人的医疗康复服务,具体除了血压和血糖的检测、就医陪护、代配药等,还包括褥疮护理、帮助服药、排泄、介护、疾病的康复护理。失能老人的家属可以通过此平台选择具体的医疗康复服务。此外,家庭照料人员也可通过医疗康复知识模块获得专业学习。

(三)健康养生服务系统平台

分析老年人的健康层次与需求(如图2所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医疗的需求程度增加;相反,年轻老年人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信息获得渠道的增多,其健康观念正在逐步变化,即从以往有病才治病的传统观念及习惯,转变为治未病、保健养生。因此,健康服务系统平台可以设置健康饮食模块和养生保健模块。营养师根据老年人的个人信息,为其提供膳食搭配方案选择。养生保健模块可以提供形式多样的养生保健信息,如中医养生讲座、保健操视频等。同时,系统平台若与餐饮中心、有机农场或者净菜配送中心实现信息交互,即嵌入农产品电子商务商对客订购模块(B2C)等,则不但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提供基础保障,更能延伸到农业、商业等不同的产业链,形成老年人健康服务产业群。

(四)家政服务系统平台

老年人通过家政服务系统平台选择卫生清洁、洗衣、烹调、购物等服务,平台通过与家政服务公司实现数据联网,提供相应的服务与人员。

(五)精神慰藉服务系统平台

我国家庭规模目前呈现小型化、多样化趋势,单人家庭、空巢家庭比例增加,其中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以上,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比例也在增加。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增加,可通过此平台选择聊天、读报、陪同等精神慰藉服务,根据自身需求决定服务的频率和内容。此外,老年时期仍是思维成熟、智慧发展时期,平台可设置网上“老年大学”,方便老年人学习充电,充实日常生活。

六、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流程及界面设计

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客户端可安装在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上,手机通过Wifi或4G接入。老年人及其子女家属可共享账号信息,检测、调整服务需求,同时对健康指标实时监控。具体操作流程如图3所示。用户打开健康服务系统APP,进入注册界面,输入老年人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收入、文化程度、家庭结构与人数、住址等基本信息。确认资料、提交后进入登录界面,设置用户名和密码,并以醒目字体提示保存密码,以保证之后自动登录,简化操作。进入主界面,用户可直接输入近阶段健康数据,包括体重、身高、睡眠状况、常见疾病、遗传病史、心率、血压等近阶段身体指标,建立健康数据档案。系统平台根据用户信息分析及需求匹配分析,将反馈信息推送给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模块和个性化服务推荐模块。用户可自主选择个性化服务模块或者选择系统推荐的个性化服务模块。为老年人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系统设置健康数据更新的消息提醒,并随着用户定期更新个人健康数据,系统平台也更新量身定制的健康服务。页面风格定制。系统提供默认页面及其他待选页面,用户可根据自身的风格爱好自行设定,体现人本服务理念。老年人健康服务系统总体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

七、总结

居家养老模式下,为了确保老年人得到物质与精神的全方位关怀,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健康服务系统平台,为老年人展开个性化健康服务,通过医养结合实现健康老化、成功老化。

参考文献:

[1]睢党臣,彭庆超.“互联网+居家养老”: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6(9):128-130.

[2]陈宁.国外“医养一体化”服务模式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药房,2017(11):1441-1442.

[3]姜霖,王勇彬.基于良好沟通的老年人产品设计策略[J].美术与设计,2017(1):181.

[4]何迎朝,左美云,丹.四种常用人口老化理论的集成研究[J].中国老年学会杂志,2016(5):2270-2271.

第4篇:养生保健服务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老同志 医养结合 模式

一、建立医养结合养老体系的必要性

1.建立医养结合养老体系是适应老龄化趋势的客观需要。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增高,我国人口出现高龄化、空巢化,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上升趋势已成为“新常态”,从而导致社会和家庭抚养负担加重,医疗和护理负担加重。建立医养结合养老体系,使医疗和养老合二为一,可以同时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和养老需求,有利于事业单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维护老年人的基本保障,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建立医养结合养老体系是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结合提出了明确要求,既要为居家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等公共服务,也要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养老和医疗相融合的服务。目前,各地通过政府试点、机构探索、社会协作等方式,形成了一些好的医养结合模式。探索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也是事业单位当前适应健康服务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改革需要。

3.建立医养结合养老体系是推进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医养结合服务的内容应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以医疗服务为重点,在做好老年人生活照护服务、精神慰藉服务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医疗诊治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的质量。建立符合老同志实际需求的医养结合养老体系,有利于事业单位适应社会化管理服务方向,主动衔接老龄化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综合利用各种养老资源做好服务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更好地满足老同志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广大老同志安享幸福晚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建立医养结合养老体系是完善离退休干部服务的重要课题。热科院与广大的事业单位一样,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以自我管理为主的服务模式。目前有离退休人员2925人,主要集中居住在海口、湛江、儋州三个院区,离退休干部普遍进入高龄化、高发病、高依赖以及空巢期,虽然三个院区均设有医护室,但存在着医疗、长期照料服务等经费少,条件不完善,缺乏专业医疗指导和相应的支撑系统,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如何在“新常态”的发展阶段解决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服务,提高老干部的生活生命质量,已成为当前热科院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主要作法

近几年,热科院湛江院区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从自身实际出发,大胆实践,在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同时,探索建立单位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方式,拓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内容,取得较好成效。主要作法如下:

1.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制度。一是院所对院区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高度重视。院了关于调整离退休人员工作组织体系的意见,按照“业务归口、单位负责、院区协调、属地服务”原则,搭建院、所齐抓共管、职责明确的层级式离退休人员工作格局,并进一步明确了院区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工作职责,强化了对院区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二是设立院区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专项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保障活动中心为老干部提供日常生活服务和医疗保健服务项目,确保了老干部服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是建立健全医务室管理办法及岗位制度,如《医务工作管理办法》、《医务人员岗位职责》等,强化及规范内控管理,定期召开医疗小组会议,强化对医药公司进行询价、考察,并在医务室推行医药数字化管理、药品软件化管理、电子发票软件化管理和门诊处方软件化管理。

2.用心用情服务,展现人文关怀。一是构建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心理关怀为一体的健康服务模式。通过就诊前移、看病到家、电话回访的方式主动了解病情,对于病情较重的,每日都有医务人员到患者家中进行诊治,增强了对离退休老干部疾病的监控能力,做到了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实施诊疗工作。对卧病在家的老干部送医送药上门服务,保证了行动不便的老同志能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尤其是“空巢”老人在医疗保健的基础上给予生活上的帮助等,努力消除了他们的孤独和保守心理。二是引导老干部树立“未病先防”的意识,使他们由被动医疗转变为主动保健防病意识,引导“健康百岁老人我来当”的生活理念。每年精心设计保健教育内容,通过讲座和播放碟片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纠正老同志不良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消除了对一些疾病的恐惧心理,带病长寿,幸福指数有较大提高。三是重视老同志心理健康护理服务。老年常见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肺癌等许多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都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人的心理需求,我们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工作,疏导他们正确面对待退休这一重大生活变动,预防、克服和战胜“退休综合征”,让老干部树立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树立了战胜病魔与疾病作斗争的乐观精神。

3.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健康档案。一是创新思维,开创了省社保局与异地定点医院直接对接的异地就医结算模式。协助院机关部门、海南省社保局与湛江市三家定点医院顺利完成了湛江地区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协议的签订和执行,解决湛江院区1000多名职工异地住院结算的难题,为全国范围内推广异地就医结算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互联网模式。二是定期组织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实行个体化管理。定期组织离退休老同志体检,每年为离退休人员注射流感疫苗及肺炎疫苗。信息化管理个人健康档案,完善了电子病历,如长期医嘱处方、临时医嘱处方、和历年体检结果汇总等,这些详细的医疗信息记载对我们持续性实施健康指导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健全离休干部医疗救治的绿色通道。离休干部的医疗保健采取“未病先防,既病早治”的原则,与三家定点医院签订协议,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共识,为离退休老干部开通绿色医疗通道,强化离休干部住院医疗的管理,避免离休干部因病住院而产生的巨额医疗费用问题,减轻单位的负担。四是重视专家会诊及指导工作。我单位定期请定点医院的专家对老干部的病情及用药情况进行会诊指导,结合年度体检情况制定出个体化预防保健和治疗方案,使我们的老干部疾病诊疗工作更具有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

4.改善硬件条件,搭建保健平台。一是改善老同志文体活动的硬件条件。加强对活动场所的建设与维护,对门球场、户外健身器材、鹅卵石足底按摩路、多功能羽毛球场等进行了建设与维护;对活动中心办公室、会议室进行了装修,居住楼走廊内专门加装扶手,为老同志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二是为老干部创造了优美的医疗环境和方便的就诊条件。如对活动中心医务室进行了装修,诊室宽敞明亮空气怡人,在医疗室周围被绿色草坪环绕,室内配置了雨伞、轮椅,良好的诊疗环境,细致入微的工作赢得了老干部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和依赖。三是为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在做好医疗工作的同时,逢春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都会组织老同志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感情的投入,和老干部建立了和谐的氛围,取得患者充分信任,不但治疗了患者的疾病,也改善了患者心理变化,促进了老干部的身心健康。

5.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专业技能。一是加强医疗健康服务队伍的自身建设,建设“学习型”医疗健康服务队伍,逐步向服务型、专业化、高素质方向发展,每年选送医务人员参加卫计局、热科院、省社保局等组织的培训。定期选派医务人员到三甲医院进修,不断提升专业技术理论和技能。二是全面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善医疗健康服务质量。强化医护人员在医疗健康服务过程中的说话的语气、方式和态度,以及在诊疗、查体、做心电图等时用肢体语言,时时处处体现出对老干部的尊重和爱护,缓解了他们的急躁情绪和思想顾虑,让老干部感触到视病人如亲人的感觉。三是强化精细化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医护人员从老干部的常见病入手,熟练业务扩展知识,用通俗的方法、耐心的态度和崇高的责任为老干部解释各种健康和疾病问题,上门为老干部家属培训简单急救常识,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5篇:养生保健服务范文

一、河南省人口老龄化主要特征

河南省从2000年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末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64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6.96%(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10%)。2010年“六普”时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8.36%,2019年为11.2%。从总体上看,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量多。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老年人口规模大,每年增加的老年人口数量也多。2010年,河南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86万人,到2019年增加到1076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2.2万多人,相当于一个较小县的人口规模。二是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呈加速增长态势。河南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2000年为6.96%,2010年增长到8.36%,2019年达到11.2%。可见,全省老年人口比重呈加速增长态势。三是地区不均衡,城乡差异大。南部和东部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重,中部和北部人口老龄化程度较轻。信阳、漯河、驻马店老龄化率较高,65岁以上老年人口均超过9%;郑州、安阳、新乡、焦作、濮阳市均超过7%,但在8%以下;济源、鹤壁相对较低,还未超7%。城乡差异大,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四是不同老年人口群体面临困难多。高龄老年人口增长快。从2000年到2017年,全省高龄老人比重上升3.1个百分点,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77万人,增长81%。女性老年人口占比大。2017年,60-69岁男女性别比为34.2%,女性老人数量明显高于男性。如郑州市,275名百岁以上老人,其中女性220人,男性仅55人。老年人口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全省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中,绝大多数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较差,失能老年人数量多。独居、空巢老人增多。2017年,全省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534万人,其中空巢老人约600万人,特困供养人员50万人。

二、河南省养老服务工作现状 

河南省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把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修订出台了《河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提出了不少在全国有引领作用的条款。将制定河南省《养老服务条例》列入2021年省人大立法计划。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河南省推进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方案若干政策和产业布局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对全省养老服务业发展进行统筹部署、顶层设计,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二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不断夯实。要求新建居民住宅区应当按照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已建成居民住宅区按照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连续三年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为全省日间照料中心配备设施设备11047件,2018年新建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57个,2019年新建1000个,2020年又新建1000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加大资金投入,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出台《关于财政支持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6大类24项财政支持政策,3年内支持资金将达到33亿元。三是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扩大。建设农村幸福院8000多个。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将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列入各地平安建设年度考核。实施全省1900多家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和安全、清洁、温暖、文化、医疗康复“五大工程”,加快建设县级特困供养机构,提升对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的照护能力,基本完成敬老院法人登记。四是养老机构建设不断加强。放开养老服务市场,从2019年起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实行备案制。建设了养老机构网上备案系统。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落实养老机构用地、税费优惠等扶持政策,养老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建立了养老机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政策,并对依法设立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实施同等的补贴政策。加强监管,连续4年组织开展民政服务机构大走访大调研及暗访活动,实施为期4年的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民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提升工程,持续开展养老机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五是老年人福利制度不断完善。2019年,全省全面建立了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制度,对80-89岁、90-99岁和100岁以上老年人分别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100元和300元的标准发放高龄津贴。同时,建立了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

三、积极应对河南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第6篇:养生保健服务范文

关键词:老年保健(服务)与管理;学徒制;人才培养;老龄社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5-175 -03

一、老年保健(服务)与管理人才供需失衡概述

1999年开始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2012年和2013年是中国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截至201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预计2033年左右将到4亿,到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度居世界之首,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社会问题凸显。人口老龄化即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中国未来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民生问题,老年保健(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为当今社会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领域。

我国老龄化问题要求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用来适应社会各层面的需要。但目前我国老年保健(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落后,层次单一,仍未构建起完整独立的老年保健(服务)与管理教育体系:在我国设有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护理、康复保健等涉老专业的大中专院校不多,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很少,职业化、标准化、高层次的养老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稀缺,严重制约了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福建省未来对老年服务业的发展需求潜力巨大,对从业人员的数量、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将提出新要求。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拥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138个,其中民办养老服务机构148个:养老床位数从2005年的1.8万张增加到6.3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从4.8张增加到14.96张。各种涉及养老服务的机构增长较快,但人才需求增长比例高于设施条件的增长比例;从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面对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化,老龄化人口的市场消费需求正向高质量和多元化发展,但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在职养老服务人员中2/3左右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约5万人,不能适应规模巨大的养老服务人才需求(我国养老护理员的潜在需求约1000万)。因此,老年保健(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学徒制”培养势在必行。

二、推行老年保健(服务)与管理专业“学徒制”培养可行性探讨

“现代学徒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受到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广。德国非常注重职业教育,从娃娃期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相对健全,学历提升和职级晋升渠道相对完善,职业教育同样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创现代学徒制育人的国家,主要特点是采取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学生兼有学徒和学生两重身份,解决了老龄化发达国家用工问题,同时也是工业强国德国经济腾飞的关键。而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多为研究型理论性大学教育,导致的直接问题是培养的学生“眼高手低”,无法满足现有工业企业或服务型企业对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出现“招工难”、“用工荒”的难过问题;同时每年大量的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难问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透露,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面对就业,情况复杂形势严峻。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为了大幅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推行现代学徒制教育刻不容缓。2015年人社部、财政部共同印发了《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制定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教育部也下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育部于2015年遴选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其中试点地区17个、企业8家,高职院校100所。福建省教育厅从2016年也开始全面放开各专业学徒制的申请,2016年确定64个省级现代学徒制项目培育学校。

老年保健(服务)与管理专业“学徒制建设优势能解决养老人才的供需矛盾。健康养老行业为朝阳产业,养老方式日渐多元化,各种涉老机构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不同。调查发现,现有涉老服务机构的养老护理人员年龄范围为30~50岁,中年妇女,学历普遍较低,受过专业职业教育较少,服务质量很难令人满意;甚至较多涉老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为中途转岗人员,有老年保健、管理、服务等的专业知识背景的中高领导很少,这些作为行业领导者急需专业培训来满足快速老龄化社会对具有顶层设计能力的管理团队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养老人才的需求。当前我国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高校,除了几个知名院校外,多数院校老年保健(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养老人才层次定位与现在养老机构的岗位需求不能完全吻合:多抵饕针对养老机构的人才需要,而急需的养老护理员或基层管理人员,以及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养老地产、一些高端养老企业如康复保健、养生旅游、心理护理、社会工作、膳食营养干预等的要求兼顾很不够;现有的校内培养方式存在着“象牙塔”现象,实训面对的是“护理人”和冷冰冰的器材,与老年人、涉老企业的设施设备的接触较少,很难真正掌握与老人的沟通技巧和养护技能,这样就很难满足当下“医养结合、健康养老”的理念。

如何把企业的资源与高校的优势良好结合,实现政府、涉老企业与高校的双赢,构建福建养老PPP模式,发挥高校人才和教育资源优势,利用涉老行业企业先进稳定的实训资源,政府民政等部门的政策优势,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才是正确途径。首先,健康养老企业或机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基地,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所接受现实人文环境的熏陶,提高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能直接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真实的工作环境实践能够提高对本专业的认知,培养工作热情,提升专业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操作技能,提高就业率;其次,让专业教师到健康养老行业挂职锻炼扩充教师行业知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促进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引进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促进高校教师队伍发展壮大,也解决职业院校生源问题;再次,当前受传统观念、职业社会声望低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保健(服务)与管理专业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低。即使是长沙民政学院办学历史有二十多年,但该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也仅限二百多人,老年保健(服务)与管理专业“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不仅为高校、涉老服务机构人才培养搭建桥梁,而且深度合作后实现资源、知识、技能共享会促进健康养老行业发展,有利于解决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难题。

三、老年保健(服务)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两点建议

一是关于学徒制生源及培养目标的建议:依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认为应届新生依自愿原则可遴选为企业学徒制员工,企事业优秀员工可被推荐为职业院校学历教育的学生。签订联合培养合同和就业协议,进行二元育人,优先录取具有高中文凭的农民工子女及城市贫困家庭子女,并根据员工能力知识水平分班分层培养。学习结束后,经社会、企业、学校多方考核合格,教育主管部门认定后颁发毕业证书。生源定位:1.学院在校生:学生自愿报名,学院根据综合学业成绩择优遴选,健康养老相关行业企业根据企业建设发展要求直接参与面试,签订三方协议合同。2.健康养老相关行业企业推荐内部优秀员工(高中毕业一年以上,初中毕业三年以上),结合考试综合成绩择优遴选(教育厅、学院与培训企业共同组织入学考试:笔试成绩50%+技能考试成绩50%),合格者成为学院的学徒制学生,签订教育厅、学院与培训企业三方协议合同。3.民政部门、公立或民营养老院、健康管理公司等健康养老行业企业推荐的学徒制委托培养人才:结合考试综合成绩择优遴选(教育厅、学院与培训企业共同组织入学考试:笔试成绩50%+技能考试成绩50%),合格者成为学院的学徒制学生,并与民政部门、公立或民营养老院、健康管理公司等健康养老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培训培养企业签订学徒制委托培养四方协议合同。我们考虑到学生学习及实践能力,要求生源需高中毕业1年以上,初中毕业3年以上,以三年制为主的弹性学制进行培养。培养在适应养老机构、社区或居家养老、养老地产等涉老行业,具有爱心、公益思想和奉献精神,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老年政策法规、老年社会工作、养老机构管理等知识,掌握中医药康复保健、心理干预、老年营养咨询与干预、老年护理等老年健康管理适宜技术,能为中老年人提供“医、养、护、乐、健”(即医疗、养生、护理、快乐、健康五位一体)的涉老专业健康技能人才。

二是“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措施的建议:“学徒制”人才培养最大特色突出企业理念,人才培养质量最关键是监控和教学标准制定的问题。要保证以企业顶岗实习实训为基础的教学质量,关键是在民政部门-高校-企业学校遴选“双师”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制订课程模块,老年保健(服务)与管理的适宜技术开发及标准制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彼此建立教学\行与质量三方督导的监控体系,在学院、教研室二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上,纳入行业企业服务管理制度,建立起学院、教研室、企业 “三级监控体系”,对教学全过程科学、规范、系统地运行监控,保障各方良好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因此提出几点要求:1.合作企业即教学培训基地的控制。要选择有实力、具有先进设备和管理、形成规模效益的行业龙头企业,生产性实习场所需覆盖生产、实训、经营等部门,本身具有或在高校帮助下建立现场教学、实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且在建设实训室、实训基地上有投入有保障,发展规划与高校培养人才相适宜。2.师资的遴选。“现代学徒制”的学徒要有“双导师”,分别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师资要有人员互聘制度、双向培养锻炼制度、共同开发课程和适宜技术制度。企业师傅应选行业企业内有一定威望的专家或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作人员,企业师傅同教师一样纳入学院教师考核体系;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实训、到养老服务机构和康复医疗机构顶岗实践、组织教师参加实践教学能力考核等多种方式,改善教师实践技能,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事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3.“学徒制”学生培养模式与考核。学徒主要以实践技能为主,因此第一学年在校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第二学年在有资质的培训企业采取集中理论学习及顶岗轮训相结合,第三学年进入委托培养企事业单位实习。(1)理论课由学院教师承担,含理论及实践课,教育与考核流程:按教学实施计划下达教学任务教研室分配教学任务指定教师编制或征订教材按课程标准制定授课计划、内容教研室核对授课考核成绩评定成绩上报归档教学文件汇总学期学院、教研室及教师教学工作总结。(2)顶岗轮训及企业实习由培训或培养企业的师傅承担,师傅、学生共享高校各类实训室及企业真实工作环境,校企共同开发基于老年保健(服务)与管理工作任务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师傅将具体的工作技能按模块包括各类康复保健技能、护理及心理照护技能、营养配餐咨询及指导、养老管理等分阶段传授给学徒,并制作微课堂,将学生学习态度,参加行业技能比武等纳入学习绩效考核评价标准。教育与考核流程:根据专业技能课校企共同制定教学模块企业教学管理分配教学任务并聘任师傅轮岗实训授课制作微课堂反复实训阶段性实操考核及成绩评定汇总教学资料收集汇总上报学院师傅工作总结。实习阶段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学生评价以实习单位为准。

中国老龄化正快速发展,社会对老年保健(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校企合作式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大力推广,具体如何进行学徒制培养,必须基于福建省健康养老服务人老年保健(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供需矛盾调研基础上,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元互补的校企合作模式途径探索,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养老服务行业、养老机构的岗位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制定出详细明确甚至标准化的“老年保健(服务)与管理专业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2016-2022年中国人口市场深度调查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智研咨询.http://.

[2] 黄岩松.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讨[N].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66.

[3] 吴宏洛.闽台养老模式差异与合作机制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3)154-159.

[4] 张俊浦.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途径探索[J].职教教育研究 2014,(12):52-54.

第7篇:养生保健服务范文

关键词:高原基层军官;优质护理;疗养;实践

新时期,军队疗养院作为部队战斗力体的健康保健基地,积极改变疗养模式,调整指战员的身心状态,提高部队的健康水平,从而增强部队战斗力的目的[1]。我院承担着来自、云南、青藏高原的优秀基层军官健康疗养任务,为确保基层军官疗养护理服务质量,在不断总结疗养护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针对高原基层军官疗养特点及健康需求,制定了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创新多元化的护理服务模式,从内容和形式上扩大护理范畴,全面、全程、专业、主动的践行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实现优质护理目标,通过实践取得了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高原基层军官特点

作为基层一线带兵人,高原基层军官是最辛苦的一个群体。长期驻守在高原边防的基层军官,是戍边卫国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健康关乎着部队的战斗国和国家的安危[2]。常年驻守在高海拔、高寒的祖国边防的基层军官,氧气稀薄,生存环境差,担负任务重,与外界交往受限,与家庭成员相聚少,社会支持少,工作生活心理压力大,物质生活质量偏低,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容易处于亚健康状态。同时他们年轻具有朝气,高学历,求知欲强,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

2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的具体实践

2.1强化为军服务的根本宗旨 我们成立了以院领导、护理部、护士长组成的"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理解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内涵,紧紧围绕我院"优质服务至诚为军,心系健康保障打赢"的服务宗旨,认真转变服务理念,改革护理模式,提高护理技能,拓展护理服务内涵,为高原基层军官提供卓越的延伸性护理服务。

2.2转变服务理念,创新多元化护理模式 高原基层军官的疗养为集体举家疗养,疗养期为15 d。在疗养期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情为本,以疗养高原基层军官的满意为标准,着眼需求,拓展服务范围,改进服务方式。倡导人文、精细、安全和"第一时间"服务理念,做到第一时间热情接待,第一时间了解需求,第一时间制定诊疗计划,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第一时间反馈信息[3]。应用融康复治疗、景观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指导、文化疗养于一体的程序化疗养护理模式。定人员、定内容、定时间、重效果,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渗透疗养护理工作的始终。

2.3拓展服务内涵,实施人性化、个性化护理服务 我们把优质护理服务拓展到疗养工作的各个方面,根据高原基层军官的疗养需求,不断完善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标准,丰富服务内容,深化和拓展服务内涵,提供主动、无缝隙、全程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高原基层军官疗养期间,护理人员对实施责任制保障式护理服务,每个楼层指派2护士和1名服务员,分工明确,负责到人,根据基层军官多是集体入院举家疗养特点,在护理服务中充分体现出家的家庭式的温馨,除常规的疗养设施设备外,在房间里特别为他们准备了电吹风、微波炉、儿童玩具及儿童家庭生活用品。实行入院接待、院情介绍、就餐引领、早晚查房、安排体检、森林浴及冬温泉保健专人全程一体化护理服务。

2.4实施有针对性的全程、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服务

2.4.1分析评估健康知识需求 在高原基层军官入院后第1d对其进行健康知识认知水平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护理程序式的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探讨分析,评估高原基层军官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及需求,制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健康教育内容,实施护理干预。

2.4.2提高健康知识水平,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对高原基层军官进行健康知识认知调查显示,他们能认识到健康和自我保健的重要性,但在日常行为习惯和一些基本健康技能上知识掌握的还较少,一部分基层军官有不良的生活方式急需改善。针对于此,我们组织高原基层军官进行保健知识专题讲座,内容涵盖了健康理念与日常习惯、健康养生、健康技能、急救防护、传染病预防和高原病防治知识。特别是在高原病防护知识和传染病预防方面,尤其注意结合高原自然环境、社会特点及当地疾病谱的特点,提高了对相关疾病的认知率和防护技能[4]。根据健康教育需要,我们编制并发放《健康保健知识汇编》,同时采取交流座谈,一对一讲解指导,现场示范等健康教育形式,使基层军官深入浅出的学习和掌握医学科普知识,提高了健康知识水平,增加了预防疾病和自我保健的能力,树立了正确的健康观,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2.4.3注重心理干预,积极改善亚健康 高原基层军官由于承受工作和生活的巨大压力,身心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疲劳状态中,容易出现心理困扰和亚健康状态。我们请心理医师为他们上心理保健课,采用认知调整、交流沟通、行为疗法,通过团体心理疏导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式,教会基层军官如何自我调节心态。利用院内丰富的物理和自然疗养因子资源,为他们进行康复指导和治疗,消除躯体疲劳和不适,有效的降低了他们的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改善了亚健康状态。

2.5注重文化疗养,提升护理服务品质 我们在疗养区内设立了"优质护理文化走廊",将我们的服务理念、护理格言、养生保健及高原基层军官保卫边防的奉献精神融为一体,展现出独特"为军服务文化"。在每个疗养房间放有绿色植物,《健康保健知识指导手册》及各种温馨提示卡片,如:入院欢迎卡、体检提示卡、节日祝福卡、健康保健卡、出院欢送卡等,营造出温馨和谐的疗养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疗养院良好的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组织高原基层军官进行森林浴活动,阅览养生长廊;游览峨眉山和乐山大佛;参观茶叶博览园、乌木博物馆、大佛禅院等活动,并安排专职人员进行茶文化、乌木历史、佛教文化等知识的讲解;举办文艺联欢会和各种球类比赛,学会一套养生太极拳,体现了文化疗养特色,丰富了高原基层军官疗养生活,陶冶了情操,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品质。

3效果

通过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在高原基层军官疗养中的实践,不断完善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标准,丰富服务内容,深化和拓展服务内涵,创新多元化护理服务模式,满足高原基层军官个性化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有效提高基层军官健康知识认知度,养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调试心理、延长岗位工作年限,最终增强部队战斗力的目的[5]。同时,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高原基层军官对疗养护理工作满意度达100%,实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目标。

参考文献:

[1]成彩霞,陈平,刘荟,等.高原疗养基层军官健康认知情况调查[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8):926-927.

[2]成彩霞,陈平,刘荟,等.探讨护理干预对不同年龄疗养疗养基层军官健康认知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1):961-962.

[3]成彩霞,杨健.军队干部疗养团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4):310-311.

第8篇:养生保健服务范文

按照会议安排,我向全体会议报告“十三五”以来全省老龄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十三五”以来全省老龄工作主要情况

  “十三五”以来,全省各地、各成员单位以党的精神和关于老龄工作重要讲话为统领,认真贯彻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履职尽责、真抓实干、主动作为,老龄事业取得较快发展。

(一)老龄事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和改善老年民生。省政府相继出台了《***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发展养老产业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各成员单位加强政策创制,制定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省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省健康老龄化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关于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省进一步加强老年法律维权工作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并扎实开展贯彻落实工作,在合力推进老龄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积极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活动,开展敬老主题教育,各级涉老部门、为老服务组织、公共服务窗口行业争创“敬老文明号”,关爱老年人的意识和老年人的自爱意识大幅提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二)老年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础养老金标准增长至每人每月108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四连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万人、*****万人。特殊困难老年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十二连增。符合低保和“五保供养”条件的老年人实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老年人优待工作不断加强,在医、食、住、行、用、娱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经济补贴、优先优惠和便利服务。落实高龄津贴和失能补贴政策。

(三)老年健康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元提高到***元。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最高支付限额逐年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全面实施。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以上、70%以上,有效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设立老年病专科、老年病床医院不断增多,专业康复护理机构不断增加。老年人健康管理率持续提高,老年人慢病防控工作得到加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将老年人纳入重点服务对象。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加快融合,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步伐加快,全省医养结合型床位达到****张。组建医养结合专家智库,国家医养结合、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稳步推进。社区护理、健康管理、远程医疗服务快速发展,老年人健康养老的迫切需求正逐步得到满足。

(四)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大力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全省各类养老机构总数达到***所、床位****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张。全省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达到!!!个,开展“南病北治、北药南用”健康旅居养老示范基地项目考核,确定了***家单位为示范基地。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齐齐哈尔市成为国家评定的十二个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之一。在大力宣传推进“候鸟式”养老的同时加大招商工作力度,2018年来我省旅居的省外老年人超过***万人,全省养老产业涉及的相关行业增加值达到****亿元,GDP占比达到***%。

(五)老年人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全省深入贯彻落实《***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形成部门维护老年人权益工作合力。省老龄办广泛开展老年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协调省移动、省联通、省电信共计发送防诈骗宣传短信2000余万条。2018年我省老年人群体被骗占全部电信诈骗案件被害人的6.22%,同比2017年下降17.1%。各级检察机关注重对被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维护。省高院在民事审判庭探索设立了“老年维权办公室”。全省公证行业实施法律援助,共减免老年人公证费****余万元。2018年全省司法部门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件,为老年人挽回经济损失****万元。文化旅游部门指导各类景区加强老年旅游设施建设,落实老年旅游优惠政策。省总工会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力度。团省委推动志愿者为老服务的法制化制度化。省妇联重点关注老年妇女特殊需求。

(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老年文体教育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全省建成老年大学##所,在校学员@@@万余人,街道(乡镇)、社区开设老年学校近千所,近@@@万人参加学习。全省@@@个文化馆、@@@个公共图书馆、@@@个街道文化站、@@@个乡镇文化站、@@@个社区文化活动室、@@@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全部向老年人免费开放。各地组织开展的文化广场演出、体育健身交流展示等活动,有效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全省建有老年协会@@@个,城乡覆盖率分别达到@@@%和@@@%。全省建立@@@@个老年志愿服务队,老年志愿者@@@人,活动参与率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老龄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全社会对老龄问题的严峻性、紧迫性认识不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意识有待提升;老龄委大平台的优势和作用发挥不好,未形成联动互动机制;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内生动力需要进一步激活,政策落实存在较长的“时间差”;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老年人在日间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刚性需求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以问题为导向,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解决。

二、下一步全省老龄工作安排

2019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第四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之年,是打基础、补短板、谋长远的关键时期。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万,比重达到@@@%,做好老龄工作责任重大。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落实好国家顶层设计。深入学习贯彻老龄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国家有关生育、就业、养老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做好省级层面的制度设计,及时制定出台相关贯彻落实细则,重点做好我省《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的起草和贯彻工作。开展老龄领域有关政策研究,尤其是贫困、失能、失独、空巢老年人的关爱问题以及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等重点问题研究。对政策空白领域进行创制,特别要推动成员单位加强老龄健康政策创制及落实工作。

(二)推进“十三五”老龄规划实施。持续推进《***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省健康老龄化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实施。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评估,组织相关部门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督查,确保规划主要目标任务按时完成。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在贯彻落实规划过程中形成的典型经验和做法。适时启动“十四五”老龄专项规划的预研究。

(三)持续改善老年民生。巩固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继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障水平。加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全面实施临时救助,重视解决老年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积极推进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等工作。总结推广齐齐哈尔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经验,扩大试点范围,探索建立多层次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推动各级政府完善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积极为老年人提供优先优待和照顾服务,让老年人共享龙江振兴发展成果。

(四)加快建立健全健康和养老服务体系。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优化老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和完善包括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医养结合发展步伐,建立健全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营造公平营商环境。继续贯彻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我省的《实施意见》,落实财政支持、税费减免、土地保障、人才培养等各项优惠扶持政策。

(五)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继续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活动,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孝亲敬老主题教育。完善公共文化、教育和体育设施的为老服务功能,加强基层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广泛开展老年文化、教育和体育活动,继续打造“龙江美  桑榆情”老年文化品牌,改进老年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发展老年教育,协调推进各类教育机构开放及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老年教育,开展远程老年教育,努力解决老年大学“一座难求”问题。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重点针对独居、留守、失能、失独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和志愿服务,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9篇:养生保健服务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 医疗健康产业 发展现状 路径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医疗健康产业的概念

狭义的医疗健康产业指医药产销及医疗服务自接相关的产业活动,总体分医药工业和医药服务,其中,医药工业包含五大子行业,医药服务包含医药商业、研发外包、医疗服务。

广义的医疗健康产业则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

(二)“互联网+医疗”产生的背景

随着“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健康医疗产业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事实上,从全球范围看,医疗健康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民众对医疗健康的重视程度也日渐提升,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我国庞大的人口总量和社会日趋老龄化也为医疗健康产业提供了极具潜力的市场。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以及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和临床应用等的不断突破,则在提升医疗水平和健康管理能力、提供技术保障的同时也给医疗健康产业带来新的变革,医疗器械、养老服务、医药电商和移动医疗等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医疗健康产业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发展机遇

一是政府引导发展。“十二五”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居民疾病经济负担进一步减轻,国民健康水平总体上处于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十二五”期间政府也大力引导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促进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也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二是健康产业需求巨大。从发展形势来看,未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仍将保持上升走势,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同时,我国居民健康意识在不断提高,对健康服务的消费意愿也日益增强,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健康意识的日渐增强共同催生了巨大的健康市场

三是人口老龄化。在老龄人口中,空巢老人、失能老人、慢性病老人等医护需求高的群体占据较大比例,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健康产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增长点。在医疗器械方面来说,针对老年人的家庭病床护理、老年康复中心的各种器材、保健器材等都是医疗健康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在食品方面来说,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营养食品等也是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互联网+医疗”在大健康领域的作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领域技术与医疗领域跨界融合,新兴技术与新服务模式快速渗透到包括预防、诊断、治疗等在内的医疗各个环节,给人们就医习惯、就医方式等带来重大变化。

(一)有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在线咨询和远程医疗借助互联网实现有限医疗资源的跨时空配置,突破了传统的现场服务模式,使医疗资源匾乏得以缓解。在线健康咨询服务可有效解决患者看病无序现象,通过建立疾病数据库和整合医生资源,将需要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导诊到相应的部门。在远程医疗方而,可在医院内部和医院之间联网实时共享相关信息,有望改善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困局,充分利用稀缺的医疗资源。

(二)重塑医院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医院通过移动应用增强与患者的实时互动,有利于完善医疗服务环节。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医院通过开发手机App软件,将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等传统服务全部在移动互联网实现。患者通过移动应用可实现自助旌拧⒚耪锖妥航煞选⒓觳楹突验报告查询、专家排班等信息查询及满意度评价等,不仅解决了挂号、候诊、缴费时间长和就诊时间短等问题,而且增强了获取服务的便利性,提升了满意度。

(三)有利于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和合理就医,实现分级诊疗

大医院的拥堵很大程度上卡在了慢性病这一领域。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对慢病群体进行管理,包括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等技术手段,可合理分流患者,实现分级诊疗。单从互联网医疗角度出发。拥有大量、优质的医疗资源仅仅是分级诊疗的基础性资源,提高医生接诊效率的模式才是关键,慢性病管理可以有效利用互联网医疗的大数据优势,实现分级诊疗。

三、“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医药电商和移动医疗无疑成为互联网与医疗健康产业相结合的典型代表,既是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重点,也代表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更是当下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在为大众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医药电商和移动医疗也给传统医疗健康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而得益于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医疗器械行业已逐渐成为医疗健康产业中一个较为独立的分支,市场潜力巨大。有相关专家指出,医疗器械是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超过千亿元,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还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着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医疗设备发展不足的困境。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产品处于产业中低端环节,与全球龙头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等问题,未来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推动高端医疗设备的国产化将成为国内产业发展的重点。

再以养老服务产业来说,自2000年开始我国已步入老龄型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与此同时,养老服务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投资机遇。

不过,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配套服务设施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观念不到位、资金供应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我们应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模式和经验,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四、健康医疗产业的未来发展路径

(一)医疗健康+养老

2015年11月国务院转发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国家大力提倡医养融合,就是为了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楼上养老,楼下看病”的医养结合模式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提高了养老院的入住率,同时也减轻医院病床的压力,使老人足不出户也能得到诊疗和护理的服务。发展医养结合,强调的就是医疗和养老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发展,一方面可以优化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将集中在大医院或者长期在大医院住院的老年人逐步引导到康复医院、护理院或者有医疗服务能力的医养结合机构,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等措施,让一些有医疗护理需求的老人根据健康情况和自身l件在医养结合机构中接受服务同时,加强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基本健康管理服务,逐步建立起“治疗在大医院,康复和护理在医养结合机构或养老机构”的综合连续的服务模式。

(二)医疗保健器械家用化

根据9073养老模式来看,今后的养老模式主要是社区养老,97%的老人都会通过社区居家来养老,国家也提倡社区养老,要把医疗健康与养老相结合,未来的医疗器械向家用化发展是健康医疗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家用医疗保健器械产品实际上是一种普及化的小型医疗保健器械,具有一定预防、诊断、保健、治疗、辅助治疗、康复等作用,这种产品适合于家庭及老年人家居使用。家用医疗器械操作方便简单、安全可控,方便实用,特别是对于一些有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更是不可或缺。随着生话水平与生话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我保健,家用治疗仪、家用检测器械、家庭护理器具、家庭保健器械、健康远程监控预警、家庭医疗康复器具等各种自动、半自动的电子家用医疗器械今后也将成为普通居民家庭消费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