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摊经济前景范文

地摊经济前景精选(九篇)

地摊经济前景

第1篇:地摊经济前景范文

关键词:摊贩经济;必要性;治理

中图分类号:F299.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046—03

一、我国城市“摊贩经济”存在的必要性

(一)摊贩经济是一种历史现象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长卷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当时繁华的市井,各种各样的商业小贩云集街道口,形成繁华的集市,图中反映的是封建时期典型的摊贩经济形式。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生产力水平有限,因此,作为城乡商品交换的重要形式,摊贩经济仍然在城市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那时的摊贩是当时商业经济的主要形式。解放初期,各大中城市的小商小贩在城市商品经济中承担着商品供应的重要任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统治末期武汉汉口经济几乎全面崩溃,整个城市处于百废待兴的状况,由于失业人数众多,以摆摊为生的摊贩人数大增。这一方面增加了就业,另一方面方便了城市居民对生活用品的需求。随着商业的发展,现代化商业占据了主导地位,摊贩经济成为一种非主流经济形式,因此,一些城市的管理者和学者曾设想逐渐取缔摊贩经济。然而,摊贩的作用始终是主流经济无法替代的。时期,一种流动摊贩的典型形式——“拨郎鼓”,走街串巷、走村串寨,为城乡居民送去了他们需要的小商品,为百姓群众提供了方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行市场经济体制,在大政方针上逐步取消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限制,因此,各种形式的摊贩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大街小巷。尤其是我国国有企业战略改组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的一部分就是摆摊维生的,其中有很多从流动摊贩到固定摊贩,不仅解决了生存问题,而且一部分人还通过摊贩经营发了小财。尤其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民进驻城市,摊贩的数量激增。可见,摊贩作为一种非主流经济形式,无论是古代,还是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20世纪70年代,乃至今天,虽然一些城市借“摊贩”影响城市市容为由而横加打击和取缔,但摊贩经济都紧跟着历史的脚步,生生不息。因此,“摊贩经济”的存在是历史的必然,应正视“摊贩经济”的存在,不能简单的横加责难。

(二)摊贩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存在是必然的

市场经济行为本身具有自发性、趋利性,而我国古代早期的城市摊贩市场正是在城市居民原发的供求状态下形成的,因此,可以说,摊贩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雏形。另一方面,早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摊贩,摊贩市场具有很强的聚集功能,通过摊贩市场简单的商品交易活跃,人口逐渐积聚, 人口的积聚推进了城市的发展。现代城市是市场经济的主要载体,而现代城市仍然离不开摊贩市场。一直以来,我国各地大中小城市,一些城管部门以维护城市的环境为由,提出并制定相关的政策,试图取缔摊贩经营行为,然而,摊贩市场非但没有因个别部门横加指责和刁难而消失,反而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摊贩经济变得异常活跃。

(三)摊贩经营是解决我国城市居民生存问题与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首先,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来看,发展中国家必然保留相当的传统经济形式, 而摊贩经营是市民社会低层一种低级的、简单的、也是传统的维生手段。无论处于任何历史时期,人们的生存是第一位的。政府最应当关注的事情是市民的就业问题。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经济发展速度还是居民的收入水平都比发达国家低,势必有大量的城市失业者依靠摆摊维生。其次,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市场化改革中,尤其是国有企业改组战略中,大量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后,有相当一部分文化层次低、技能较差、缺少投资资金,只能选择摊贩经营。第三,从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的现状来看,大量农民进驻城市,政府很难安置就业,因此,他们以最低的生活成本租赁廉价的出租房,摆摊做点小本生意,以解决家庭生活开支和昂贵的子女教育费用等。总之,城市个体摊贩不仅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解决了家庭的生存问题,同时也缓解了城市的就业压力。可见,摊贩经营作为一种快速而简便的就业途径,对解决低收入群体的生存问题,缓解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就业压力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四)摊贩经济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

一是流动摊贩能够满足城市低收入群体对廉价商品的需求。从西方经济学的供求规律来看,城市低收入群体廉价商品必不可少,摊贩经济的存在与社会公众的需求具有必然的联系,在假设没有任何外力干预的条件下,既然有公众对摊贩的商品或服务有需求,必然有摊贩提供相应的供给。由于我国大中城市居民中还存在大量的低收入者(包括摊贩经营者自己),他们进不了大商场,买不起高档商品,摊贩便是他们最理想的零售商。二是夜市摊能满足市民夜间的需求。如很多夜宵摊几乎通宵营业,方便了市民夜间的需求,也丰富了城市的夜生活,给城市注入了活力。可见,摊贩适应性强、灵活度大, 能在不同时段将服务输送到各个街道角落, 因此,摊贩对完善城市商业布局、弥补大商业的功能缺陷具有重要的作用。正如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青木昌彦曾指出,“一些不入流的经济形式, 却是多姿多彩的经济马赛克。”

第2篇:地摊经济前景范文

湖南大学流动摊贩数量之所以非常多,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1湖南大学的学生数量有近三万之多,学生的日常生活对于餐饮、娱乐等场所的需求量非常大,而学校对于满足学生生活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必然会引起流动摊贩的出现。

2湖南大学位于部级风景名胜区岳麓山下,与岳麓山浑然一体,无明显分隔,而且还有岳麓书院等著名风景名胜。这些旅游景点每年吸引了无数人前来参观游览,这给校园内带来了巨大的人流量。参观岳麓山和岳麓书院等风景名胜的大部分游客,他们在游玩之余,还会品尝特色小吃、购买特色产品作为纪念,巨大的市场需求也直接促使了流动摊贩的出现。

3由于湖南大学原来的位置属长沙市郊区,虽然由于近年的发展,周边环境以及居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校园内目前仍保留了原来的特色,许多的街道建筑都是由原来居民的居住建筑改建而成,从而造成校园内的购物消费场所匮乏,缺乏集中的大型商场。

4由于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不高。而高校附近的流动摊贩针对的主要人群是学生,商品的价格也较为合适,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觉得流动摊贩的价格比较适中,这说明小摊贩的存在在经济上有一定的合理性,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所有这些现状条件为附近居民及其他的低收入者提供了摆摊就业的机会,流动摊贩正是瞅准了这个巨大的市场契机而兴起的。

高校周边流动摊贩存在问题

1占道经营扰通。流动摊贩大多在人流量大的路段摆摊设点,经营者通常占用道路,主要集中在城市街道的两侧,从而人行道严重受阻,极易造成堵塞问题,进而酿成交通事故;其次,拥挤的人流还吸引小偷来此行窃,给群众造成财产损失,无序的摊贩扎堆经营也易使摊贩之间常因抢夺地盘而互相争执甚至斗殴,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2卫生安全问题存在隐患。流动摊贩所引起的卫生安全问题涉及两个方面。第一是食品卫生问题,第二是环境卫生问题。流动摊贩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们提供了方便也改善了绝大多数的商贩的经济状况。但是摊贩所销售商品的卫生问题(主要是食品卫生)和商品质量问题确实我们应该解决的[2]。另外,流动摊贩在每天收摊之后留下的大量垃圾直接影响了城市的环境卫生。

3政府管理困难。现在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还没有实行流动摊贩登记管理制度,很难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流动摊贩具有显著的流动性,经营者常常是推着三轮车或着挑着担子在某些区域走动,经营区域和时间具有不固定性,常见的景象是执法人员一到,流动商贩立即推车挑担跑人,这样一种管理方式肯定无法对他们的产品质量起到有效的监管。

4合法的财政收入流失,不必要的投入增加,造成社会的不公平。流动摊贩无固定店面,无店租且不用交税,成本低廉。对一些无经济来源的社会底层人员来说是安身立命的谋生手段,而对一些投机取巧的生意人来说则是巧取豪夺的商业行为,影响周边商家的合法经营[],摊贩的大量存在,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影响了正常的商业秩序。

高校周边流动摊贩存在机遇与挑战

1机遇

1)国内许多城市己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允许流动摊贩的合法存在。流动摊贩可以给人们带来便利的消费和就业机会,这个政策是对草根阶层的照顾。这是一个巨大进步,更是对过去生硬、缺乏人性的管理方式的纠错。

2)对于下岗职工及低收入者,地摊成为一条再就业途径。在我国从事摊贩经营的主要是下岗工人、进城农民工、离退休人员和其他社会闲散人员。他们自谋职业、自力更生减轻了政府安置就业的压力。他们依靠自已的辛劳既服务了城市居民又使自身得以生存,降低了因为贫困而仇视社会甚至采取其他违法手段破坏获取财富的人员数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3)有利于校园文化的传承,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校增添色彩。流动摊贩基本上伴随着校园的建立而存在,学生热闹的校园生活有流动摊贩的贡献,学生的生活起居的方便也离不开流动摊贩的作用。而且,学生通过流动摊贩可以了解一些民间的饮食文化和各类工艺文化,使—些难登大雅之堂的文化在这里获得延续。这便为学生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丰富了他们的生活[4]。

4)许多经济困难的学生选择以在学校附近摆地摊作为勤工俭学的一种方式。很多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来勤工俭学,不仅为家里节省开支,这也是作为大学生锻炼的一个平台,既丰富了大学校园生活,也锻炼了能力。

2挑战

1)如何处理流动摊贩与街道交通之间的关系,争取流动摊贩的生存空间。

2)如何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正确而有效的引导城市自组织空间的发展。现代城市不仅仅是对于外在的高楼林立的一种诠释,更多的应该是对于人的关怀,人们无法想象在到处都井然有序、寂静无声的街道上、小区中生活的情景,没有流动摊贩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将会是多么的无趣。创造出更多人性化的空间,这是对于一个社会安定和谐状态的建立和保护。但是如何引导这种人性化城市空间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3)如何创造高品质与高文化素养,具有现代城市特色和生活气息的地摊空间。流动摊贩以一种自适应,自组织的方式回应了高校师生的需求,有效的弥补了学生生活中的不足,其聚集规律是社会需求的真实反映,也是城市具有活力的真正原因,更是城市特色和文化的延续。但是如何提升地摊文化的品质也是流动摊贩面临的一大挑战。

高校周边流动摊贩治理对策

1划定界限,适度“开禁”。科学划定“禁摆区”,“控摆区”,“设摆区”。在街道的两边划定摆摊的界限,禁止摆摊超过界限,阻碍行人,妨碍交通。对在此摆摊超过一年,具有特色的摊贩,应该登记在案,并划定界限,将摆摊的地点固定下来。重新设定的摆摊地点最好尊重历史的选择,仍然固定在原有的地点[5]。

2为摊贩办理相关执照,建立健全的卫生监督和商品质量监督,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将摊贩引导至固定的地点经营后,为小摊贩办理相关执照,包括营业执照、卫生执照、签订安全责任书等,为后续的依法管理打下基础。执照的颁发使小摊贩们有了合法的身份,他们再也不用与城管打游击,开始每月交租交税。只要税费在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不会引发管理的难题。

3建立准入制度,加强对入驻摊贩的管理。在经过上述两个步骤,流动摊贩不再流动,非法经营转变成了合法经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这些“转型”后的摊贩进行管理。对准入人群要设卡建档,严格把关,尽可能照顾城市下岗人员、低保人员、残疾人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等;对有能力进市场,却为逃税等目的不服从管理的摊贩,应坚决取缔。具体的管理措施可采取定时安检、不定时安检、资格审核、对新进和退出的摊贩及时办理相关手续。这样,就可以保证入驻摊贩素质问题,使摊贩的经营纳入到法制的轨道中,管理也有了规则可循。

4限制交易时间,避免学生上下课的高峰期以及城市上下班的高峰期。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道路的拥堵现象。另外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对道路进行交通管制,在某条机动车经过较少的合适路段,在某一定的时间段(如晚上或节假日)进行交通管制,开辟一条临时的流动摊贩摆摊街道。也可以在其他地方建立周期性的露天广场集市、步行街周末集市、社区集市或小吃中心等。

第3篇:地摊经济前景范文

自上海宣布2007年5月1日起对小摊贩解禁的消息传出后,全社会又一次掀起了对个体商户城市设摊问题的争论。赞成者大都从方便市民购物、促进就业的作用出发给予了肯定;担忧者则从影响市容卫生、城管难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看法。但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大城市容得下地摊经济吗?”这其实是个意义深远的时代话题。

这绝对不单单是关乎城市生活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如何认识个体商户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问题。为更好地解释个体商户存在的意义,本文以具有经商禀赋的浙江(温州)人和河南长垣县所创造的经济腾飞奇迹为例进行探讨。

个体商户是构成和引发市场与产业互动、带动产业集群的成长第一要素

“越人善贾”,又以温州、宁波人为甚,如今浙江有160多万人的营销队伍分布在全国各地,另外至少还有100万人在海外经商办企业;而河南长垣县历史上就有提篮小卖、补锅铸铁、经营木梳篦子之类小商品的传统,如今全县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是销售员。个体商户作为成品制造商的商或经销商活跃在市场中,其销售形式五花八门,可以是上门推销订货,也可以是小商铺、小摊位,甚至可以以街头小贩(货郎担等)等形式走街串巷,足迹遍布全国。具体到产业集群成长过程,个体商户担当起了如下引发市场与产业互动的作用:

1.某个或某些个体商户发现了某种产品市场信息,并将之带回原籍,诱发一两家成品制造企业,使之成为如潘多(Pounder R.;John C.H.)等所描述的“能长出一片森林的第一粒树种”。如中国十大创业新锐――邱淦清,原本是一个提着电扇罩和枕套满城跑的推销员,他偶尔在北京街上看到了一条连衣裙,凭着浙江商人的敏感,回湖州老家创办了企业,逐步发展成为珍贝羊毛衫连续5年全国销量第一、羊绒衫销量第二的龙头企业。长垣县飘安卫材的王纪勇、驼人医械的王国胜、河南起重的李秀林等都是出身农民,从先跑市场后办工厂成为优秀企业家的。

2.成千上万个体商户将产品打入到大小城市,获得更多的订单,进而吸引更多的当地居民(或农民)加入生产或销售队伍,促使更多的成品制造商就地聚集,甚至“村村冒烟”。如今温州143个建制镇中“一镇一品”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30多个,经济总量占全市60%以上。长垣人则用一把刷子、一把锤子、一把铲子、一把瓦刀打造出了中国“防腐之乡”、“起重之乡”、“厨师之乡”和“建筑之乡”。

3.产业集群迅速成长,知名度不断提高,各地商企、各类中间品供应商、中介服务机构也纷纷向产业集群地聚集,导致当地专业市场、商品贸易城(中心)纷纷兴起。长垣丁栾卫材市场拥有商户400多家,绵延近5公里浙江涌现出绍兴纺织、义乌小商品、温州皮鞋、大唐袜业、宁波服装、永康五金、台州模具等100多个年成交额超过10亿元的市场,实现了如迈克尔・波特所述的以“罕见的当地需求”,赢得全国乃至“全球扩张”,产业集群经历了由产生成长成熟的跨越。

可见,浩浩荡荡的销售大军才是造就浙江(温州)和河南长垣产业集群成长最重要的市场动因。他们构造了市场与产业互动的演进机制,担当起了发现市场、开拓市场、促进竞争和各类企业在一定地域集聚的重要作用。

个体商户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从浙江、河南长垣经济发展的轨迹看,它们具有这样的共性:

1.在资源极度缺乏的条件下起步。改革开放前,浙江是国家投资少、国有资产比重低、经济总量小、经济增长缓慢的省份。从1952年到1978年20年间,中央政府投资总额仅77亿元,人均410元,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那时浙江几乎没有居全国前列的大企业。温州的情况更差,地处偏僻沿海,周边缺少大城市辐射,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工业落后,国家很少投资(改革开放前总投资仅7亿元)。直至上世纪80年代其基础设施仍相当差,交通极其不便,是一个最终产品本地市场需求十分有限的地区。长垣县则地处黄河“豆腐腰”地段,是历史上十年九淹的黄泛区,全县资源缺乏,交通不便,区位条件极差。

2.在市场力的驱动下自发形成。改革开放使一些有经商意识和创业意识的广大农民从狭小的土地经营中走出来,他们走街串巷,从农业走向第三产业,从农村走向城镇,从本地走向国内大市场。

3.浙江(温州)和长垣的一些大工业企业老板,与其说是企业家,不如说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们从办商业开始,很快转入办企业,以杰出的经商禀赋成为改革开放市场的“弄潮儿”,创造出了经济迅速发展的奇迹。如今,长垣卫材覆盖了全国80%的市场,起重机械几乎垄断了全国50吨以下的市场,全县生产总值由1992年的不到7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9.92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全省排名前移了53位次。浙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329元跃升到2006年的31950元(接近4100美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06年)达7335元,仅次于上海、北京,位居全国前列。

可以说,正是在大量个体商户的拉动下,当今的浙江经济版图上形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而浙江财富的绝大多数就是在这些块状区域内创造出来的。

个体商户是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生力军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之一。浙江(温州)模式和长垣道路给出了十分有价值的示范:

首先,绝大多数产业集群都是在农村与小城镇兴起,长垣形成了“北卫材、南起重、东防腐建筑”的经济格局而“一村一品”、“一乡一品”、“一县一品”的“块状经济”已遍布浙江全省,如名扬海内外的苍南标牌集群坐落在苍南县的金乡镇,“东方电气之都”位于温州市的柳市镇。

其次,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不仅是企业、产业空间集聚的过程,还是市场、人口和生产要素向经济中心或城镇空间集聚的过程,是以个体商户为推动力,导致市场与产业互动,促使机会成本低的广大农民沿着市场力的指向,摆脱千百年来土地束缚走向二、三产业,走向城镇,走向市场的过程。1978年浙江仅有建制镇167个,2005年增加到752个(增加了3.5倍),小城镇镇区人口超过1200多万人,占浙江总人口1/4,而个体商户是推动小城镇发育、成长的关键因素。

大城市应该容得下地摊经济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城管员为

维护市容,撵得个体商户东躲。2005年7月中旬,《人民日报》登载了一张“卖瓜砸瓜”照片:某市城管队员把一对未经许可设摊的农民夫妇的西瓜砸得稀烂,满脸沧桑的农妇捧着被砸碎的西瓜,无助地望着镜头。而与此同时,我们又常常会遇到完全相悖的情况:瓜熟蒂落、白菜丰收季节,政府号召城市居民认购“爱农瓜”、“爱农菜”。

链接・政策与声音

・温总理为何关心果农?

2006年7月,温总理在洛阳市农村考察期间,询问农民有什么意见和要求。一位农村妇女直言相告:桃子成熟了不能进城卖是最大的苦恼。总理听后站了起来说:“今天这个问题,我帮你就地解决。”

温总理说,城市管理要搞,也要让小商小贩进城卖东西。

很快,洛阳市改变了原来的规定,在城区原有农贸市场的基础上,增设62个瓜果直销点,免费发放果农进城直销特别许可证,让果农进城搞直销。原来,洛阳市为了搞“城建”,对卖桃的农民设了“禁令”:没有固定摊位和证件的果农不准进城,“偷着进来的,城管逮住就罚款200元。”

・马路摊点有规划地解禁

2007年2月26日《东方早报》报道,上海市将在今年“五一”前出台《城市设摊导则》,允许多年来一直受到城管取缔的部分街头游动摊点,在办理完简约的手续后合法经营。随后,青岛、重庆、成都、乌鲁木齐、广州、海口、武汉、郑州等城市先后提出将对马路摊点施行“禁改限”。

4月18日央视晚间新闻报道:石家庄市公布了《便民摊点开设细则》,将城市道路划分为禁设区、限制区和规范区。禁设区内严禁各类占道摊点;在限制区和规范区内,以不影响环境、交通和方便居民生活为前提,设置早点摊、修理摊等占道摊点,并优先照顾特困群众解决生计问题。目前石家庄市已批准设置了近千个马路摊点。

・经济学家茅于轼: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只有一条路,就是减少农民,帮助农民进城。一边是“猫鼠大战”,一边是政府关怀,人们不禁陷入困惑:矛盾是如何产生的?矛盾的结又如何解开?

其实小商贩不是中国独有,在世界各国,乃至发达国家的著名城市都能看到小商贩的身影,有的甚至成为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欧洲许多国家已经把各种摊贩融入了城镇商业的一部分,有些城市还把有明显地区和文化特点的摊贩,作为一大景点长期保护。如巴黎塞纳河畔的旧书摊市场、埃菲尔铁塔下的水果市场闻名世界。据文献记载,奥地利维也纳的纳什马克市场建于1780年,由很多个体摊贩组成,被认为是最具维也纳文化特点的地方;在美国的华盛顿、纽约等许多城市的一些重要景点和大道周围,市政当局都会规划出一些露天的摊贩点,仅白宫和国会周围,就有三四十家这样的摊贩,而纽约皇后区的小贩努尔因经营小吃摊,成为2006年纽约街边小吃大赛最高奖得主。

第4篇:地摊经济前景范文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流程;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从当前发展趋势分析,医院成本核算已经发展成为了医院医疗补偿以及服务定价的基础,且从内部发展角度分析,成本核算也逐渐发展成为了加强控制,实现经营与管理,做好绩效评价与分析的关键因素。所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分析,医院成本核算均 具有十分重要的代表性。在2012年1月份我国实施了《医院财务制度》以及《医院会计制度》,这两项规章制度的提出以及实施促使医院成本核算迈向了新的台阶,不仅如此,还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成本管理,对丰富医院发展具有推动性。

一、医院成本核算的主要流程

根据当前医院的整体发展可以清楚了解到在医院的发展进程中,其成本核算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主要流程也是建立在医院现阶段发展体系之上的。主要是先将医疗业务支出的费用进行总结,并将其归集到其它的核算单位,进一步计算出每一个科室的成本。然后再按照当前的主要标准采取分级逐级的方式,形成三级分摊方法,将各个科室所耗费的费用进行总结,形成临床服务科室成本。其医院成本核算的流程见图1.

(一)成本归集

1.人员经费

通常情况下,人员经费往往是需要依据薪资的水平进行发放,实现数据的归集,或者根据最基本的考勤情况,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与要求实现对医院各个科室人员的定位,将每一项人员的及E费都按照明细项目计算到核算科室之中。但是如果条件受到限制,那么则无法保证部分项目核算精确到个人,则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与分析。在人员经费中的成本归集往往需要做到两点:其一是对于同一护理单元中需要将护士的成本归集到护理单位,然后按照床位以及收治的人数进行分配计算;其二是对于医生而言,则需要在规定的而一个使其内完成门诊、住院业务,根据医生的考勤情况完成归集。

2.药品与卫生材料费用

对于药品费用而言,往往需要按照药品的进价以及每一个科室所消耗的药品数量对成本进行计算。如果医院在发展进程中得到相关信息系统的辅助,那么则可以进行划分,包括收费与不收费、医药与中成药等,这种分类情况能够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对于卫生材料费用,则需要按照每一个科室中所消耗的材料费用作为基础,使其积极计算到成本中。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对于成本影响比较大的易耗品需要分期列入到成本其中,也可以在信息系统的帮助下进行分类区别,这样则可以实现对卫生材料的分类核算。

(二)成本分摊

1.一级分摊

一级分摊属于行政后勤类科室的分摊,主要是将行政后勤科室的费用按照人员的比例进行分摊,可以分摊到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辅科室,并且需要采取分项结算的方式。核算科室( 临床、医技、医辅科室) 分摊的某项行政后勤类科室的费用 = 该科室职工人数/除行政后勤类外全院职工人数 × 当期行政后勤科室各项总费用。

2.二级核算

二级核算也是医辅科室的成本核算,主要是将成本向两个单位进行划分,包括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分项结算的方式,其中在分摊过程中需要利用收入比重、工作量比重、占用面积比重加以概述。某临床科室( 或医技科室) 分摊的某医辅科室成本 = 该科室医疗收入/全院总医疗收入( 或工作量比重、占用面积比重) × 当期某医辅科室各项总成本。

3.三级分摊

三级分摊主要是界定在医技科室成本分摊,将医技科室的成本形成多种,并且向临床科室进行分摊,且在分摊过程中同样根据相关的因素进行整合,包括收入比重、工作量比重,在进行分摊之后,则可以形成门诊、住院临床科室的成本。某临床科室分摊的某医技科室成本 = 该临床科室确认的某医技科室收入/某医技科室总收入( 或工作量比重) × 当期医技科室各项总成本。

二、数据的采集

根据对上文的分析与了解可以得知,医院成本核算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且从成本核算的流程分析,在新医改的发展背景下,为进一步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需要做好数据收集工作。其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做到三点:第一是要将成本的数据源理清楚;第二是要对各类成本的采集以及报送方式加以明确,并且根据现阶段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第三则是对于间接成本而言,需要选择相关性比较强的参数。毋庸置疑,在医院成本核算中数据采集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且在医院各个科室中均会涉及数据采集以及整理,因此笔者认为需要对每一个科室数据报送的职责加以分析,并对数据口径进行了解,不断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提高医院成本核算效率。其中对于成本项目、数据来源的收集方式见表1.

三、医院成本核算的效果分析

正如上文所言,在新医改的发展背景下积极开展成本核算,可以将医疗业务活动成本收益情况进行反映,并且相关的医疗机构还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好经济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成本控制,以此推动医院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根据笔者对各大医院的调查分析可以得知,当前医院成本核算应用比较普遍,主要集中在:项目成本测算、经济效益论证、科室经济管理等方法,所以在新形势下笔者认为医院成本核算还需要从实际的发展角度出发,制定切实有效的体系与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1]徐力新,梁允萍,巫敏姬.医院成本核算的标准化流程和方法探索[J].现代医院,2015,05:133-135.

[2]高录涛,姜福康.医院成本核算的方法与趋势[J].中国卫生经济,2008,12:75-77.

[3]王成,许涛,孙磊,吴曼,樊荣,余伟.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几点思考――基于北京市的调研[J].卫生经济研究,2016,01:14-19.

第5篇:地摊经济前景范文

关键词:摊贩; 非正式空间占据; 街道使用者逻辑

Abstract: the urban mass promote urbanization brought "informal", vendors this special group in the city informal economy and informal employment under the creative of street space occupied, forming informal space. This is not only convenient to have brought to the city, rich and vibrant streets atmosphere, also brought the city, confusion, disorder of the streets of the ZhanDao business problems. In this paper a university in wuhan city surrounding vendors group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informal vendors in the space of the formation, use of the impact of the situation,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vendors; Informal space occupied; Street users logic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城市中的“非正式”

在城市快速扩张的今天,大量的劳动力来到城市,参与城市的建设,他们活跃在建筑工地上、忙碌于餐馆小店里、穿行在大街小巷内。这些“非正式”的城市居民给城市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诸多与“非正式”相关的问题和思考。

1.1非正式经济

经过多年的讨论和研究,在1992年1月第15界国际劳工统计大会上,与会学者们共同确定了非正规经济的定义:“从广义上说,非正规部门由为有关人员创造机会和提供收入为根本目的,从事产品生产和劳务的单位构成,其特点是组织水平低,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和资本之间基本没有或没有分工,生产规模小。”

1.2非正式空间

在非正式经济的背景下,流动短工、摊贩占据城市众多的中间地带,这些不能被城市完全接纳的居民,使用着非传统空间意义上的非正式空间,而这种非正式空间占据的主要动力主要是为了单纯的经济上的生存。目前对于非正式空间还未有一个概念明确的定义,但可以确定的与城市化带来的大批劳动力涌入城市,不能被城市正规经济和正规就业消化和接纳,而形成的非正规经济和非正规就业有着密切联系。

2 城市街道“规划外”的空间

2.1城市街道规划中的政治和商业空间

在传统中国城市中,街道除承担交通的基本功能外,也为自由市场和休闲娱乐提供了部分空间,而在现代城市中,街道成为了店铺外最重要的商业空间,街边林立的饭店、旅馆、茶楼、沿街叫卖的摊贩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街头商业文化。

简雅各布斯从街道开始,通过对邻里、人行道、交叉路口研究,发现了街道邻里间通过众人所达成的街头协议所形成的非正式城市秩序,以及由此维系的围观政治秩序,她曾说: “维持秩序的正式公制度只有在这种丰富的非正式公共生活支持下才能成功地发挥作用……所有的都是由当事人来衡量的,而不是由他人强加的,是来源于相互支持和信任,能及时满足个人或邻里需要的资源。”(1)

有国内学者通过对街头文化考察,研究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及与地方政治的联系,认为“街头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他们不仅担负着城市的交通,而且还是日常生活、经济行为的载体。”(2)

2.2“规划外”的存在——城市摊贩的非正式空间占据

通过摊贩们在空间上的占用可以观察到不同时间和空间策略。例如,街边的煎饼小贩市场以一种时间上的精密协调的顺序出现,清早大人孩子上班上学的时段和下午下班放学的时段,煎饼小贩们会集中成片的出现,其他时间又隐匿不见;公园的门口清早是菜贩子们摆摊卖菜的市场,白天换成卖儿童玩具、气球的摊贩做生意,晚上则是周边居民的停车场;自行车修理工市场躲在比街道更低一级的小道口处,独享他的“垄断”。

另一种则是,非正式空间的占据者栖息封闭的单元周围并由此产生了一个与周围环境的共生体。例如,大学校门口常有没有正规营运牌照的“黑车”;在居住小区门口有鞋匠、裁缝和回收废品的小贩等。这些城市的间隔地带提供的服务几乎无所不包,摊贩们解决自身经济生存需要的同时也为周围暂居或定居人群提供的极大的生活便利,与周围环境相互依存、互利共生。

通过以上两类不同形式的非正式空间占据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非正式占据方式的并存,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导致相互间的压制,反而是促进了相互间的互补。整个非正式空间占据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灵活互补的自我组织体系,一个紧密的货物与服务供应网络。

2.3城市摊贩的行为空间分析——以武汉市某大学周边摊贩据点为例

本文选取了武汉某一重点大学周边摊贩据点为对象,进行城市摊贩行为空间的分析研究。该大学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主次干道交汇处,属于武昌中心地区的边缘。学校周围的各种商业非常发达,各种形式和种类的商业比较齐全,具有比较典型的各种类型摊贩行为空间模式,故选此地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2.3.1摊贩与门面商铺之间的行为空间关系

摊贩通常选择在商铺与商铺之间的间隔或是与商铺相隔一定距离的人行道上摆摊设点。

这一类的摊贩有时需要与固定商铺的老板进行不同方式的协商,通常分为:

(1)人情协商。这一类摊贩通常在大的超市、铺面门口旁设摊,因与这些商店老板有人情关系,感情较好,基本不用额外的支付金钱给超市,也不用额外的占用街道的空间,就可以拥有人流量大、客源稳定、其他摊贩无比羡慕的最佳位置。然后在超市、铺面缺人手的时候帮忙,为这些被占用门口边缘空间的老板提供便利,以获得长久良好的私交,得以持续的使用这样良好的地理位置。

(2)沉默协商。这所高校周边的旅行社、邮局、银行等,都有固定的营业时间,每天下午5:30那道卷闸门被拉下来的时候,原先的空间就在瞬间消失了它的商业意义(3)。这时,摊贩们就趁机抢占位置,布置摊位,熟练的摆放自己的商品,只在一瞬间这些摊贩们就彻底改变了整个街景。

第6篇:地摊经济前景范文

一、我国城市流动摊贩现状简析

我国城市的流动摊贩人数至今缺少精确的调查统计,有关专家估计有3000多万。经抽样分析,大中城市流动摊贩以外来人员居多,城市下岗工人次之,郊区农民占有一定比例,也有一些业余摆摊补贴家用的上班族,还有少量为创业积累资金和经验的大中学校毕业生。流动摊贩大军的形成,有主观条件的限制因素:在我国城市化推进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农民工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从事摊贩的行当,“游击经营”成为他们在城市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也有客观环境的门槛因素:由于市场门面和固定摊位费用高,资金短缺的农民工和下岗工人无力进入“合法”的买卖市场,为生活所迫只能从事流动经营。还有市场供需的拉动因素:市民需要便捷廉价的流动摊贩,说明城市市场合理配置、方便服务还不到位;我国充足的农副产品、生活日用品货源与城市低收入居民、外来民工的生活需求,企盼有人为其架起流通的桥梁。

流动摊贩大军不断扩大的成因是: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公民就业的不充分、国家对无业隐性失业人员和贫困阶层社会保障的不到位,以及部分人员参与竞争性就业的能力不强等因素,导致一部分社会弱势群体只有通过小规模游击经营自谋生路,这是我国流动摊贩大军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流动摊贩管理的表面是执法者与小贩玩“猫捉老鼠”游戏,实质是城市政府官员要光鲜亮丽的“面子”与社会弱势群体要自求生存的“里子”两者目标矛盾的冲突。

二、流动摊贩管理中存在的多元关系

目前城市流动摊贩管理的主要问题是以下关系处理出现了偏颇。

(一)严管与引导的关系

这是政府管理理念的问题。近10多年来,全国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评比活动频繁,促使城市政府对市容环境、街面秩序等目标要求无限提高。在此大背景下,有些城市政府要求管理部门对流动摊贩实行“零容忍”,并列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封杀了流动摊贩的生存空间,加剧了管理部门与摊贩的矛盾。毋庸置疑,流动摊贩的“游击经营”确实使现代城市管理面临严峻挑战,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城市市容秩序。流动摊贩的产生和增加,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使然,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大分工的必然现象。因此,在流动摊贩管理上不宜“一刀切”、“一棍子打死”,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自流,过犹不及只会两败俱伤。唯有正确认识“市容管理”与“繁荣市场”、“解决民生”的辩证关系,才能思路对头,方法恰当,既规范流动摊贩经营,又不破坏市容秩序,从根本上处理好“应该堵”与“必须疏”的关系。

(二)少数与多数的关系

这是社会利益群体的关系。在城市商业网布局基本到位的情况下,作为商业补充的流动商品对摊贩的就业和居民的生活都是必要的,但由于受城市市容、秩序及容量所限,也是有限制的。如果执法管理中偏重市容秩序,会造成对流动摊贩的限制过严,既会影响摊贩的就业生存,也会影响居民的方便生活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从而引发和激化执法与摊贩及部分市民的矛盾。如果对流动摊贩放任不管,短时期内可能流动摊贩满意了,但影响纳税交费的固定商家利益,从而破坏正常经营秩序,比流动摊贩更多的经商者会有意见;同时在影响市容秩序、环境卫生、交通堵塞后,会招致周边更多居民的不满意。这有个利益平衡点把握的问题,直接考验着政府的行政智慧和城管执法部门的管理服务能力。

(三)适度与限制的关系

这是城管执法层面的问题。由于政府管理理念存在偏差,城市管理特别是执法部门的工作难以收到很好成效,往往倚重“重大”战役进行整治。当举办重要活动、迎接上级领导检查工作时,执法人员便大规模出动,对流动摊贩进行“地毯式扫荡”,以取得城市一时的清静亮堂;而游商小贩在等待观望后会继续出动,与执法者玩“猫捉老鼠”游戏,使管理长期陷入“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怪圈。当“围追堵截”超过流动摊贩忍耐度时,往往会造成执法和商贩矛盾激化,酿成双方人员的流血伤亡事件,并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

(四)法治与人情的关系

这是法制意识不强的问题。执法代表政府行政权力,是不容侵犯和必须坚决维护的。部分流动摊贩明显违反相应法规,执法人员文明查处是应该的,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可是由于我国公民法治意识不到位,部分百姓看到执法人员查处违法行为时往往同情违法者,甚至盲目地为违法者作担保以免处罚,造成正常执法经常受阻,无意中助长了违法摊贩的歪风邪气。目前不少城市已出现违法摊贩团伙化后公开对抗正常行政执法的事件,导致执法部门在管理违法行为中由以往执法过度的“强势群体”演变成不敢执法的“弱势群体”,出现了较多不作为现象。执法“不作为”最终损害的是公众利益,当然也包括同情违法者自身的利益,这是情与法错位后出现的可悲现象。

三、完善流动摊贩管理的对策建议

政府是公共利益维护者,在管理中必须维持社会秩序和谐运转。流动摊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说明政府对流动摊贩存在背景和经济规律的研究还不够到位,对长期以来国家给隐性失业者及贫困阶层社会保障不足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对流动摊贩这个社会弱势群体为自求生存、为政府分忧的实质理解还不够到位。建议明确三个“定位”,加强政策研究,完善城市流动摊贩的管理与服务,在管理中采取“堵疏兼顾,以疏为主,综合管理”的方针。

(一)给流动摊贩以合法的地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按照国际城市化发展规律,今后30年还将有5亿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在此过程中,城市中低收入阶层和外来务工人员基本生活有需求,失地后进城的部分农民就业生存有要求,这是我国城市流动摊贩长期存在,并将达到5000万规模的客观条件。国家在立法和制定政策时,要给这种符合发展规律的经济现象和从事经营的特殊群体以合法存在的地位,以杜绝城市政府“零容忍”的过激行为。政府要城市形象,商贩要就业生活,两者并不对立,衡量标准是周边社区居民对商品需求、市容和交通等因素利弊平衡后的接受与容忍程度。

(二)对流动摊贩实施综合管理

城市政府在完善流动摊贩管理上,应当站在我国市场经济多样性的角度看待这一流动的商品交易方式,做好传承文明、方便生活、促进就业、发展经济的文章。大禹治水,堵不如疏。要改变长期以来单一的靠城管执法独立支撑的以“堵”为主的管理方式,统一协调工商、贸易、公安交通、卫生、环境保护、质量监督、城建城管等部门对流动摊贩做好前置管理中“疏”的服务性工作,对不同的流动摊贩群体进行对象细分,在不同的区域开辟不同的场地,解决不同的社会需求。如对年轻人创业群体,可在大专院校附近开辟以学生为消费主体的市场;对以销售瓜果、蔬菜为主的群体,可在社区附近公园、河道旁边开辟早晚市;对经营小吃的群体,可通过规划适度开辟早点摊和夜市;同时要从民生工程的角度减少农贸市场的摊位费和管理费,引导流动摊贩进入市场,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市场内价格高启摊位闲置、市场周边流动摊贩生意兴隆的局面。

解决了该“疏”的问题,使部分摊贩合法化后就会大大减少违法经营的人数,也就减轻了商贩为就业和居民为方便而产生的对管理的不满情绪,反过来为解决真正该“堵”的问题,如依法管理严重危害市容环境卫生、堵塞交通和出售劣质产品、短斤缺两等违法行为提供了有的放矢的条件,这是政府管理从“孤军奋战”的“堵”向“综合服务”的“疏”“堵”结合角色转变的关键。要完善流动摊贩管理的制度设计,改变由城管执法独立管理流动摊贩的局面,实行相关部门综合管理,改强制性管理为规范;探索自治自律的制度建设途径,组建摊贩协会,尝试社区居民事前参与全程监督的民间管理新方法。

(三)给综合执法以法律地位

城管综合执法是在10多年前为解决“七八顶大盖帽管不住一顶破草帽”的形势下,由国务院法制办批准在部分城市试点的,实践证明对现代城市管理是必要的,但因其授权的法规地位不高,社会和舆论的争议一直不断。

公共事务的统一执法是国外行政管理长期实施的成功模式。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要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不断完善和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尽快为城市综合管理立法,给处于拆违和流动摊贩管理风口浪尖上的城管执法应有的法律地位,使其能够名正言顺地为现代城市管理保驾护航,服务于流动摊贩在内的广大居民。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需要客观公正的舆论引导,政府要积极引导社会媒体加强对城市管理法规的宣传工作,大力提高公众对城管执法的理解度、认可度;执法部门要主动探索取得公众支持的新措施、新方法,切实提升执法效率。

(四)完善流动摊贩管理法规

第7篇:地摊经济前景范文

[关键词]地摊;微店;陶瓷文化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327-02

景德镇陶瓷学院老校区附近的地摊是近几年才逐步兴起的,如今,摆摊的人越来越多了,旺季时甚至还需要提前去占位置。地摊为当地大学生以及周边的居民提供了一个方便且划算的购物模式。同时,这也是一种低投资利润高的营销方式,因此吸引了很多学生和当地居民的加入,甚至有些当地居民以此为一种职业。虽然地摊丰富了街道,为街道增添了活力,也给人们带来了收入和便利,但同时它的地方文化在丢失,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缺点也随之渐渐地显现出来。

一、地摊的由来

地摊,简单的说就是摆在地上的摊位,投资少回报大,是最容易的创业方式。高校附近的地摊从种类上划分,是夜市中的一支分流。因此说道高校附近的地摊就必须从夜市的演变开始。

夜市,最早是从周朝开始的,“周时期,田井制度中,王城的设计,市场占了一井之地,即为“市井”(即夜市的最早称呼)。”这个时候的城市中都设有市场区,受到统一的管制。到汉朝的时候,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商业区从一处发展到多处。一直等到隋唐时期,夜市才开始兴起,特别是到了唐朝晚期,长安出现了夜市,并扩展到当时的洛阳、扬州等大城市。而书院夜市作为夜市的一股支流也得以快速发展,其中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书院,因为地处在繁华闹市之中,每至夜晚,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这也就成为了第一个有历史记载的书院夜市。夜市在宋朝的繁荣是被人们普遍认可的,夜市在国家管理上已毫无束缚。因此,各大书院夜市发展也随之兴盛。一直到清末民初这几百年间高校夜市都没有太大的变迁,其性质也就慢慢的固定下来――它不仅仅是商品买卖的场所,更是及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而地摊最早是一种交易方式,在古代,并没有货币流通在人们生活中,人们都是要拿着自己家多余的东西去特定的市场摆地摊,等到别的人拿他们多余的东西来交换,这也是古代的买卖方式,以物换物。现如今,地摊依然是一种火爆的交易方式,各大城市的闹区、各大高校附近都摆起了地摊。地摊在功能上与夜市相比就少了些许,地摊是为人们提供生活所需的产品,同时也娱乐了晚上出来散步的人群。

二、 景德镇陶瓷学院老校区地摊存在的问题

(一)与景德镇陶瓷文化融合的不足

景德镇是一座文化特色浓郁的城市,以制造瓷器历史悠久,陶瓷产品质地精良而闻名于全世界,因此被冠名为“瓷都”。景德镇本身也是一座旅游城市,有古窑、瑶里等一些著名景点,并且有多处陶瓷厂,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陶瓷爱好者。景德镇陶瓷学院是中国唯一一所以陶瓷著称的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老校区是陶瓷学院申请的一所独立的本科院校,拥有丰厚的历史。学校的建筑多为以前留下来的,艺术味十足。

景德镇陶瓷学院老校区附近的地摊在近几年开始盛行,摆摊的大都以买衣服裤子等生活用品为主,也有少许人群是以买陶瓷茶具或者自己做的陶瓷为主,每天傍晚街道上都会堵满人群,喧喧嚷嚷的如菜市场一般。但是陶瓷学院附近的地摊却没有与陶瓷文化融合在一起,它所卖的种类如集贸市场一般杂乱,而且更倾向于人们的生活用品。摆摊的摊面也是十分随意,毫不讲究,有拿广告纸铺地的,有用塑料纸的,有用木板子的,也有购买专用的摆摊桌具。这与陶瓷文化相差甚远,更像是一个与陶瓷无关的街边闹区。

地方文化融入地摊尤为重要,它带给地摊的不仅仅是新鲜血液,更是一个全新的生命。只有把地方文化融入进去,地摊才能有其灵魂,真正成为街边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地方文化的融入同样会促使地摊成为某地方的标志,甚至会成为一个小小的旅游景点,如开封的小吃一条街。

(二)与周边环境的问题(交通和污染)

很多没有规划设计的高校附近的地摊都存在车辆交通的矛盾。同时,这些没有规划的地摊对学生以及居民的步行也有不良影响,在没得到有效组织介入的情况下,这种矛盾是很难调和的。就景德镇陶瓷学院老校区来说,老校区所在的陶阳南路的道路很窄,本身交通就十分堵塞,也没有机动车辆通行道,2013年冬季才把人行道重新修正,较之前宽敞了些许。人行道上也经常有机动车通行,人、车、地摊要共用这条六七米的道路,可见其拥挤程度。特别是每到傍晚地摊摆起,陶阳南路两侧就开始挤满了大大小小的货物,原本的人行道走不通,很多人群只好被迫走车道,这样使得一些车辆不能行使,造成车道交通拥挤。除此之外地摊的噪音污染和垃圾污染也给周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地摊至晚上十一点才会全部散去,人们购买时讨价还价的嘈杂声、交通堵塞时车辆焦急的鸣笛声都为周边居住的居民带来了严重的噪音污染。由于地方政府的监管不力,没有适当的引导,每次摊位散去之后地面上的垃圾也是随处可见。

这些商贩都是在学校门口的主干道两侧摆放,这严重影响了交通秩序和周边环境。这种自发性强的不合理商业行为,都是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总体规划造成的。

三、如何解决景德镇陶瓷学院老校区地摊所带来的问题

(一)改变位置――移至到陶瓷创意一条街

景德镇陶瓷学院老校区地摊主要摆置在学校门口的主干道两侧,是陶阳南路的主要交通道路。陶瓷创意一条街是位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老区后门的一条以创意陶瓷店为主的街道。街道与圣罗帝景小区、阳光公寓及陶阳新村相通。道路宽敞,约30米,较为偏僻,街道尽头是没有开发好的小区。平日人流量主要为周边小区的住宿人员以及陶阳新村的村民。陶瓷创意街的店铺一般以陶瓷专业的学生开的居多,店里所展示的东西较市场上的陶瓷产品更为新颖,更加创意。因此以创意著称。在近年来,陶艺创意一条街才逐渐发展起来,店面装潢的也越来越有设计感,陶瓷产品更加独特,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把地摊放置到陶瓷创意一条街由于街道宽敞,并且没有过多的车辆通过,因此不会造成交通拥挤。与此同时,因为地方有点偏僻,平日里陶瓷创意一条街并不热闹。若把原摆置在陶阳南路主干道的地摊放置在陶瓷创意一条街,这样地摊和店铺便可一起带动陶瓷创意一条街及整个景德镇的陶瓷产业。

(二)种类限制

摆地摊的种类很多,衣服鞋子等生活用品,大肆甩卖犹如菜市场一般,既然是景德镇陶瓷学院老校区附近的地摊,就需要把地摊种类与陶瓷紧密相结合,仅仅限制于与陶瓷相关的种类,所摆买的东西需要要严格把关。同时可以鼓励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学以致用,利用业余时间去体验生活,去展示自己或他人的陶瓷作品。

(三)把微店概念引入到地摊实体店

网络现在盛行一种零成本开设的小型网店――微店。微店是电子商务创业的一种新模式,它不需要成本、不需要库存、也没有物流的烦恼,适合大学生和一些刚踏入社会没有资金的人创业的一个平台。这是一个虚构的,实际上不存在的店铺。

地摊的实际性质也是如此,无租金、无库存、没有物流的烦恼。因此可以把微店的概念引进地摊中,打造一个陶微店。首先,对陶微店大小规格设定。为了不影响街道的正常通行和不妨碍创意一条街店面的生意,而且还要达到整齐美观的视觉效果,因此每个微陶店大小为宽一米五、长两米、高一米二。其次,陶微店的外形设计。不需要统一的设计,每个陶微店可以融入自己的特色,DIY为主,能突出自己所卖的陶瓷产品的特色即可。但要做到别出心裁,并突出创意一条街“创意”一词。再者,需要规划出合理的摊位摆放。创意一条街每隔五米都会有一个五米的花坛,因此可以把陶微店放在花坛前面,每个花坛前可以放置三个。这样不会影响游人和住户以及车辆的通行,同时离店后的陶瓷店面也有六米的间距。由于地面坡度是斜着的,因此在空间上有足够的层次感。最后,摆摊时间的限制。为了保证周边居民的生活不受到影响,因此可以规定摆摊的时间为下午六点到晚上十点。

四、对未来的展望

把陶微店引入地摊中,放置在陶瓷创意一条街在本质上解决了地摊所带来的交通、污染、文化不融合等种种问题。同时将会成为景德镇陶瓷学院老校区附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并与景德镇当地文化相融合,让游人在观赏景德镇的时候能无处不感受到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体味到陶瓷的气息。与陶瓷创意一条街的结合,也会带动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并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创业和展示平台。

地摊是一个很好的创业途径,一个不会给社会带来困扰和影响的方式才是真正促进一个城市发展的好方式。人们需要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地摊,利用其优势最大化地造福一座文化古城。

五、 结语

通过对景德镇陶瓷学院老校区附近地摊的考察,发现了它所存在的问题。这不仅是对陶瓷文化在地摊设计中的疏忽、冷落甚至是遗忘,而且还带来了严重的交通和环境污染。本文仅是就景德镇陶瓷学院老校区附近的地摊来讲,相信很多高校也出现了同样甚至更多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文,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到高校地摊所带来的问题,并得到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梁晓云. 蓝蓝的夜 蓝蓝的梦――蓝岛文化夜市现象透析[J]. 文化月刊,1997,(10):38-39.

2、杨明. 台湾的夜市文化[J]. 统一论坛,2005,(02):62-64.

3、朱力纲. 灯火阑珊看夜市[J]. 大江周刊(生活),2010,(04):38-41.

第8篇:地摊经济前景范文

关键词:摊贩;城管;外部性;交易成本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也不乏一系列社会矛盾的凸显。当今社会,人们更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也使得遍布于各大城市的摊贩治理问题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如何解决好城市摊贩治理这一问题,是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城市摊贩经营的现状

城市摊贩,大多是外来的流动人口,以无业、待业或下岗人员居多,其中也不乏一些退休人员,甚至有些农民为了养家户口也来到城市摆起了小摊。他们一般会选择人口较为密集、人流比较多的道路和广场、学校、医院的周围,甚至有些摊贩直接在公共道路两旁占地经营。他们的经营品种也非常丰富,可谓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但基本上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多以生活用品、水果、蔬菜、早点、熟食、油炸食品等为主。他们大多会选择投资较少、风险较小但收效快的项目进行经营,并且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能随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调整自己的经营内容,这也是他们能够在当今城市立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这与目前城市的市场规划、建设和管理尚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有直接原因,目前还没有找到针对城市流动摊贩治理问题的长期有效的解决办法。

三、 基于产权视角的制度分析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要解决城市摊贩这一治理难题,关键在于解决摊贩经济带来负的外部性。

那些不具备任何排他性消费的物品所有权属于公有产权。公有产权由公众共同行使财产的权利,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力选择对公共资源的行使方式,同时也不能排斥其他人对该资源行使同等权利的自由。例如,张三到公海里选择以某种方式捕鱼是自由的,与其他人在此海捕鱼的权利是同等的。公有产权的存在,使得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但如果不加限制地允许每一个人自由进入,平等的分享,就会出现对资源的过度使用,而没有人愿意承担相应的成本,进而损害整个社会的利益。

城市摊贩治理这一难题,同样也摆脱不了这一“公共牧地”的悲剧。这里所涉及的公共财产主要是道路和空气,不管是城市居民还是外来摊贩,他们每一个人都享有使用道路和呼吸新鲜空气的自由,但一般情况下,居民正常使用道路和呼吸空气,不会影响其他人享用该资源的权力,可现在的问题是,小摊贩占据城市的道路进行摆摊,不仅影响城市的美观,也污染了周边的环境,对公共道路和环境产生了负的外部性。换句话说,小摊贩经济的存在影响了其他人使用该公共资源权力的自由。摊贩经济所带来的负的外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摊贩经营所产生的对环境的污染和道路的破坏,这个负的外部性没人承担相应成本;其次,由于摊贩经营不是那么规范,难免会出现缺斤短两的情况,而且物品的质量和卫生也难以保证;最后,由于摊贩经营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这使得一次购买的消费者即便权益被侵犯了也无处伸冤,由此带来的外部性也没有进入摊贩的成本中。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他人经济利益造成的影响。经济主体如果不是产权所有者,他就用不着为那些给他人造成不利影响的“外部性”买单。由于摊贩经营所带来的对环境的污染和道路的破坏,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外部性”。正是由于产权界定不清晰,才使得这种“外部性”能持续存在。产权界定不仅仅代表利益,它实际上是一种使利益和责任保持平衡的机制。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使自己的劳动更有效率,即在同样付出的时候得到更多的回报,那就需要界定产权。可见,产权界定是否清晰就成了能否消除外部性的关键。

四、 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要想解决城市摊贩治理这一难题,不应该只靠政府的力量来规制,而应该从制度层面上解决好摊贩经济所产生的外部性。针对我国的现状,可以分区域进行管理:对于那些会造成通行不便的摊位,或是严重影响市容的地方,产生的负的外部性的波及范围就会相当大,因此应该绝对禁止在该区域摆摊,这种地方的管理应该有市政府来进行;而对于那些妨碍行人和影响市容较少的地方,其产生的负的外部性的波及范围相对较小,应该结合区政府的管理,对摊位的规模、经营时间和经营范围有一定的限制;而对于那些像住宅区、社区等其外部性主要影响本辖区的居民的地方,可以把权力交给给社区,由社区和摊贩进行协商,把所产生的外部性内部化。这样,不仅能够解决由于产权界定不清晰而产生的外部性问题,也解决了摊贩经济的流动性问题,使得摊贩能够在相对固定的场所进行经营,能够减少由于对消费者损害等带来的外部性。同时,城市管理者也要相应进行调整,要转变为为人民服务的角色,做人民的好公仆,强行执法将仅仅针对少数不遵法守纪的个别行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管与摊贩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王洛忠.城市街头摊贩:非正规就业与公共政策回应[J].新视野,2006(02):66-68.

[2]刘华.城管执法的失灵与重构――以小商贩治理为例[J].云南大学学报,2009(01):95-99.

第9篇:地摊经济前景范文

关键词:经济市场化;理性竞争;宏观调控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7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0-156-02

一、河洛文化庙会简介及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为了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一些地方纷纷举办文化庙会。洛阳,作为河南的重要旅游城市和古都城市,也通过举办庙会来传播河洛文化和发展洛阳经济。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是数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2012年1月23日至28日(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六),继2010年的第三届河南洛阳文化庙会在隋唐遗址植物园举行。河洛文化庙会是洛阳规模最大的庙会,地处王城大道南,交通便利,场地宽广,每年都吸引大量市民前去参观。河洛文化庙会在弘扬传统文化,展示河洛风情的同时,也活跃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的繁荣,给举办方带来一笔巨大的经济收入。这一切不仅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吸引着更多的人到这里发展,与之相邻的洛阳博物馆也起到了连带宣传作用,间接促进和推动着洛阳新区的发展。

本文主要采取个人观察和向知情小商人和游客咨询的方式,从今年的庙会接待游客数量、庙会规模、招商者的经济利润收入和游客的满意程度等方面着手调查,和去年的形成对比,找出比较优势和问题所在,并提出可能性的建议。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功能区域设置

洛阳市2012年“河洛文化庙会”主要项目设置:儿童游乐区、游戏电玩区、工艺礼品区、传统文化社戏展演区、风味小吃城(设在中心小广场东北玫瑰园区域广场,沿水渠边和外侧搭建标准摊位圆形花坛上)、洛阳百戏大舞台。

设置功能和2011年大同小异,主要是设置位置上有所变化,民间工艺品一条街移到了东街,虽然改变位置,还是沿道路搭建影响不大。主要是小吃街移到了东北部一角落里,沿水搭建,也许初衷想法是小吃卫生不好管理,改变了位置。广大的植物园及偏远的位置导致很多游客找不到小吃街,开始几天影响了游客的需要和小吃街的生意。

(二)对庙会主体人员调查结果及意见反馈

1、市场管理人员。满意度比去年降低,由于摊位费的增高及小吃街位置的变动,部分游客找不到饮食点,导致部分小吃商贩流动到人多的地方,个别流动民间工艺商贩也流动起来,一些没有交摊位费的也流动进来,引起其它商贩不满和卫生清理问题。他们给出的建议是提前调查,制定满意的区域布置和摊位费,规范市场管理,确保更多的商家能够涌流进来,合理竞争。

2、游客。满意度比去年低,虽然政府宣传很到位,由于庙会很大,小吃街更换位置的原因,刚开始还是很难找到小吃街,而且小吃街商贩比去年明显减少,部分游客抱怨小吃价格太高,极少数担心卫生问题。他们建议小吃街分布合理,毕竟逛庙会重在吃喝玩乐,吃很重要,在小吃价格合理的同时确保质量满意。

3、小吃街商贩。满意度和去年差不多,摊位费比去年增加约二分之一,但庆幸的是由于去年生意竞争激烈加上摊位费增加,游客人数减少将近一半,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绝大多数生意利润比去年增加,有的甚至大大高于去年。他们建议小吃街布置合理,方便游客找到,稍微降低摊位费的前提下商家合理竞争。

4、民间工艺街商贩。满意度比去年降低,摊位费和小吃价位一样也比去年提高了,但他们少数采取合作买摊位的形式,减轻了压力。因为游客的减少,利润比去年稍微降低,位置基本和去年大同小异。他们建议庙会加大文化宣传力度,同时把民间工艺提升为亮点,毕竟庙会突出的是传统文化。

5、儿童游乐区商贩。满意度和去年差不多,由于所占面积较大,而且位于西门(正门入门)北侧,虽然摊位费稍微提高,由于偏受儿童喜爱,所以游乐场的生意和去年一样,没有太大的影响。他们倒是希望庙会越办越好。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今年招商数量远不及去年,参加庙会的人数比去年也大大减少,部分人甚至没有充分领略到庙会的风情及服务,还有最后几天摊位乱摆问题,不仅影响了庙会形象,也给市场管理人员带来了一些困难。这些不仅仅是发生在庙会表面的一些简单的现象,更是庙会文化背景下折射的经济市场化带来的一些问题。

(三)原因分析

1、庙会经济利润空间的提升需要有序、合理的理性竞争作保证。洛阳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又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有着渊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源头,本身靠自身的名气和影响力就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和观众。举办庙会方仅靠庙会门票收入和摊位费就能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且洛阳是旅游城市,举办庙会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这就要求庙会举办的整个过程都要引进合理、有序的竞争机制,以满足顾客需要,并达到娱乐和文化结合的目的。通过与近年对比发现庙会更多的被商业文化元素冲斥,整体长期效果欠佳。

2、摊位费增加是造成今年庙会游客减少的重要原因。经调查去年的摊位费的管理是交给日报社主办的,宣传力度很大,而今年是市政府接手,宣传乘去年之风。去年庙会举办火爆,今年估计他们索性增加摊位费来增加经济收入。摊位费的增加导致商贩数量减少,因为他们无法预期利润,有些商家甚至认为过高的摊位费只会降低他们的积极性,市场的供给量减少。又由于各种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单独的靠市场调节经济或者单独的靠政府的主导都是不可行的。另外只有初期办的好才会吸引更多顾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马太效应,尤其是过年期间,特色小吃是吸引人们的一大亮点,小吃的减少会降低人们的兴致,导致市场需求量减少。

3、功能布置不合理也是影响游客减少的主要原因。政府出于创新目的,一改往年布局,把小吃街改到设在中心小广场东北(玫瑰园区域边水渠边)。没想到很多的游客娱乐完毕还没找到吃的,再加上小广场隐蔽在小树林中,在整个布置中密封甚好,导致有的游客很难找到饮食的地方,这样不仅影响游客的心情,也影响小吃商贩的收入,同时影响其它各项商贩的经济收入。另外因为生意不好摊位乱摆的现象又影响了庙会的形象和管理。这一切又反过来影响庙会的口碑,甚至影响明年游客人数。

三、政策建议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我了解了整个庙会举办的具体情况和状态,以及河洛文化庙会举办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以及文化意义。庙会的举办不仅给政府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也给植物园的公共管理人员和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让全市人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新年,转变了他们的消费文化理念和方式,更是推动了洛阳旅游业的开发,符合国家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经济自由活跃发展的表现。为了让市场经济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挥,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管理的主体,应根据市场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缺陷,及时发挥必要的宏观调控作用,让庙会的举办给人民带来更满意的效果。

1、政府经济调控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在好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所以政府应把握好质量,效益,结构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举办庙会市场摊位费的提高应是循序渐进的,政府策略应以经济的具体发展状况为指标,或通过竞标的方式制定出合理的价格,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商贩来这里投资,增强了商贩们之间的竞争力,使庙会更丰富多彩。虽然现在庙会举办的还算成功,但从长远来看,政府应该保证在规模收益递增的前提下扩大规模,积极引进竞争机制,提高它的知名度,带来更高的经济效应和文化效应。

2、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品牌效应。创新是吸引游客的一大方式,但是创新不仅仅是外在的一个变化,它应根源于内在,从根源和人们心里上寻找需求点,紧跟时代的步伐,从科技抓起,提高庙会内容的科技含量,使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化,才是吸引他们的长期方式;另外把饮食、民间工艺、娱乐等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提高它们的品牌效应,使庙会的整个经济发展,从摊位的买卖到庙会中各项活动的进行,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除了摊位费和门票收入外,引入更多的经贸活动,成立一个庙会研究小组,探索庙会的经济利润空间,让庙会的活动主题得到升华,多角度,多空间打造一个新型热闹的庙会,而不是简单的从功能布局上来创新。

3、以人为本是政府做事的基本理念,河洛文化庙会应切实做到为民服务。所以政府要做好公共服务功能,除了安全、卫生、交通等基本要求外,一些更人性化的服务政府也有必要做到。饮食卫生和合理的价格,防止过度哄抬物价和减少不合理竞争等现象,争取做到让庙会更完满更成功。

总之,河南洛阳文化庙会应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时做出一些改善举措,争取越办越好,让它的整体影响力得到充分和完善的发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