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病案分析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病案分析精选(九篇)

呼吸系统疾病病案分析

第1篇:呼吸系统疾病病案分析范文

关键词 儿童 疾病类型 防治

郴州市处于五岭山脉交接地带,季节、气候、地域有其特点,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各类疾病的发病率常与当地的气候、地理特点有关。为此,以郴州市各级医院(市级、县级、乡级)0~16岁住院儿童为研究对象,对郴州市住院儿童的病种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郴州市城区2个区、下辖9个县及临近郴州的耒阳、赣州、乐昌、蓝山等各级别(一、二、三级)医院2008~2010年16岁及以下住院儿童的病例资料,共收集202 551例患者的相关资料。

调查方法:疾病诊断参照ICD-9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将所有内容建立出院病人数据库,疾病名称按输入先后自行编号,并转换为ICD-10标准码分类统计,对疾病名称不统一或变迁者,在分析时加以合并。所有调查数据经核对整理后按数据格式输入,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结 果

住院儿童疾病类型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疾病(46.2%);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18.2%;新生儿疾病7%;五官科疾病5.8%;感染性疾病5.6%。22个系统疾病的排序构成详情,见表1。

表1 郴州市及周边地区住院儿童疾病构成排序

讨 论

在郴州地区2008~2010年的202 551例住院儿童中,各系统疾病的构成以呼吸系统疾病居儿科住院患者的首位,这与国内相关研究报道一致[1,2]。呼吸系统疾病占住院儿童总人数的46.2%,其中肺炎占呼吸系统疾病的64.6%,其次为支气管肺炎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各占呼吸系统疾病的15.9%和13.6%。郴州地区是矿资源极其丰富的区域,大量的矿资源开采,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呼吸道疾病极易受空气的影响,再者跟郴州的气候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排在第二位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占整个系统疾病的18.2%,该系统疾病以小儿腹泻为主,占消化系统疾病的52%,小儿腹泻发病高峰期在秋季,其次是夏季、冬季、春季;主要是因为夏秋季节温度较高,雨水充足,适合霉菌、细菌的滋生,食物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儿童食用后引起胃肠炎,导致腹泻的发生,这与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防御功能差有关。消化系统疾病有“病从口入”的特点,因此,要注重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改善环境卫生条件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排序三、四、五位的疾病系统分别为新生儿疾病7.0%、五官科类5.8%、感染性疾病5.6%。新生儿疾病以早产儿多见(36.4%),新生儿窒息23.1%;五官类疾病排序为:扁桃体炎50.3%,急性咽喉炎10.1%,腺样体肥大4%;感染性疾病中手足口病39.6%;与其他研究略有不同的是感染性疾病排列在疾病系统的第五位[3],这与2009年的手足口病的爆发有着莫大的关联。总之,加强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仍是疾病预防和临床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李旭,叶县宣,孙晓燕,马建虹,刘伟琼,杨小慧.珠海市主城区12年住院儿童疾病谱变迁及死因分析[J].中国病案,2010,11:30-33.

第2篇:呼吸系统疾病病案分析范文

[关键词] 血清铁蛋白;增高;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46.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4-109-02

血清铁蛋白是人体内分子量较大的蛋白,它对体内铁的转运、贮存以及铁代谢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是铁在人体内的主要贮存形式。它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组织及其他组织细胞中。相关研究发现在许多恶性肿瘤、肝脏疾病、血液疾病、成人斯蒂尔病等疾病中血清铁蛋白均会增高。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15例血清铁蛋白增高的患者资料,以进一步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15例血清铁蛋白增高的患者均为2007年1月~2009年10月住院,其中男149例,年龄平均(61.42±1.32)岁;女66例,年龄平均(61.12±1.99)岁,上述资料均来自化验室和病案室计算机数据库。

1.2方法

我们收集了化验室计算机数据库2007年1月~2009年10月所有的血清铁蛋白的数据,铁蛋白的测定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试剂由上海生物制品所生产),同时根据男性铁蛋白大于150ng/mL和女性大于130ng/mL为标准,选取215例血清铁蛋白增高的病例,然后进一步收集整理病案室计算机数据库中上述病例的相关资料,用SPSS16.0软件分别对各组间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比较并做出相关汇总分析。

2结果

各系统疾病间血清铁蛋白测定结果的比较,见表1。

215例血清铁蛋白增高的患者中的临床疾病包括消化系统疾病(40.9%)、呼吸系统疾病(15.8%)、肿瘤疾病(13.5%)、内分泌疾病(10.7%)、血液系统良性疾病(8.4%)、神经系统疾病(3.2%)、肾脏疾病(2.8%)和其他疾病(4.7%)。铁蛋白浓度最高的依次为肿瘤疾病(796.35±526.93)ng/mL、神经系统疾病(556.74±458.71)ng/mL、消化系统疾病(507.33±446.49)ng/mL、呼吸系统疾病(488.70±414.28)ng/mL、内分泌疾病(361.53±299.79)ng/mL和血液系统良性疾病(300.72±147.58)ng/mL和肾脏疾病(259.42±79.25)ng/mL。铁蛋白浓度大于2000ng/mL的见于肿瘤疾病和肝脏疾病组,大于1000ng/mL的见于呼吸、神经和内分泌疾病。在消化系统疾病中铁蛋白增高最多见的是肝脏疾病,包括急性、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等;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最多见的是肺结核和肺炎等;在肿瘤性疾病中最多见的为肺癌和消化道肿瘤等;在内分泌疾病中最多见的是糖尿病和斯蒂尔病等;在血液系统良性疾病中最多见的是营养不良性贫血,恶性疾病中最多见的为白血病;在神经系统最多见的是脑血管疾病;在肾脏疾病最多见的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尿路感染,其他疾病中最多见的为各种外伤性和骨折性疾病。

3讨论

目前血清铁蛋白作为一种非特异性标志物在临床广泛应用,它的增高可见于肝病、肿瘤、血液疾病和一些炎症性疾病等多种疾病,对一些疾病的辅助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通过我们回顾性分析可知血清铁蛋白升高的患者中消化系统疾病排名第一,而各种肝病又占消化系统疾病的第一位,其原因为肝脏含铁蛋白约占体内贮存铁的1/3,而血循环中的铁蛋白又被肝细胞清除,所以肝病可造成血清铁蛋白明显升高。肿瘤疾病铁蛋白多异常增高,其机制为恶性肿瘤细胞合成铁蛋白量增加[1]或存在清除障碍;另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许多致癌理化因子可直接或间接干扰动物和人体铁代谢,使铁排出减少,积蓄增加[2]。所以铁蛋白近年来常作为肿瘤辅助诊断指标而越来越被重视。通过分析可知肿瘤疾病中铁蛋白多异常升高,浓度多大于1000ng/mL,所以临床上对于铁蛋白异常升高者一定警惕肿瘤性疾病。另外近年来研究发现铁蛋白与肿瘤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手术、放疗或化疗后肿瘤好转时铁蛋白下降,恶化时升高,所以可以用铁蛋白作为疗效和病情判定的有效指标。另外国外Brea等[3]研究发现,铁蛋白除了反映机体总铁量的贮存情况,它还是一个急性相的反应物,在诸如感染、炎症及其它各种应激下均会升高,从而在一些炎症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各种外伤性疾病中铁蛋白均会增高,但一般仅轻度和中度升高。

总之血清铁蛋白增高可见于很多疾病,是一种非特异性标志物,但如血清铁蛋白明显增高则对肿瘤和各种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若愚,叶飞,詹乾钢,等. 血清铁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7):1089-1090.

[2] Munoz-fernandezM A,Arnas-portelaR,Diaz-Nido J,et al. Differential deffectsof tumornerosis factoron the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ofneuroblastoma and glioma cells[J]. Exp Cell Res,1991,194(1):161- 164.

[3] Brea A,Mosquera D,Martin E,et al.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s associated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 case-control study[J]. Arteriosclerosis,Thrombosis,and Vascular Biology,2005;25(5):1045-1050.

第3篇:呼吸系统疾病病案分析范文

[关键词]呼吸道疾病 气象因子 相关关系

中图分类号:U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359-02

引言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上感、支气管炎、肺炎等,在呼吸道疾病中易感人群居多的是小孩其次是老人。这些疾病的产生或复发都与气象因子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杨宏青,陈正洪,肖劲松,等.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预报模型[1]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6]。为了进一步探讨气象因子变化与常见病的关系,本文通过大量病例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变化进行单相关分析,找出影响疾病发病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而为预防疾病的发生提供有利的气象依据。

1.资料来源与处理方法

1.1 医疗资料和气象资料

本文选用2011-2014年近4年的博兴县2家医院提供的病案室住院资料, 呼吸道疾病共有3408例,其中上感528例,支气管炎936例,肺炎1944例,以及同期博兴县气象局的月平均温度(T)、月平均最高气温(TM)、月平均最低气温(TN)、月平均气压(P)、月平均最高气压(PM)、月平均最低气压(PN)、月平均相对湿度(U)、月降水量(R)等气象资料。

1.2 统计方法

对博兴县出现的呼吸道疾病的月、季发病规律进行描述性分析。

将4年内的9项气象因子分别与同期呼吸道疾病的月、季发病人数进行单相关分析,公式:

2.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的月、季节分布特征

呼吸道疾病病例共3408例,其中上感528例,支气管炎936例,肺炎1944例,上感发病人数占呼吸道发病人数的15.5%,支气管炎发病人数占呼吸道发病人数的27.5%,肺炎发病人数占呼吸道发病人数的57%。逐月分布如图1所示,上感发病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为131、107、162、128例,分别占上感总发病人数的24.8% 、20.3% 、30.7%、24.2% ,从上上数据可知夏季与冬季为多发季节,春季为低发季节;按月分布则8、9月多发,5、10月为低发。支气管炎发病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为412、186、172、166例,分别占支气管炎总发病人数的44% 、19.9% 、18.4% 和17.7% ,可知冬季为多发季节,秋季为低发季节;按月分布则1、2月多发,7、10月为低发;肺炎发病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为748、388、354、454例,分别占肺炎总发病人数的38.5% 、20% 、18.2% 和23.3% ,同样可得冬季为多发季节,夏季为低发季节;按月分布则12、1月多发,5月为低发。

从以上分析可知,呼吸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仍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冬季为其多发季节,但上感夏季比冬季的发病人数还要多,冬季次之。

3.呼吸道疾病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3.1 上感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从图1与表2中可以分析出上感在冬季一月份发病率最高,一月份是博兴县的最冷的月份,这说明在冬季低温是影响上感的主要气象因子。从表2中可以分析出在春季随着气温的上升上感发病人数减少,分析春季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气温在15-20度之间时上感与气温变化负相关。上感在夏季与湿度呈正相关,从表1与表2中可以分析出随着湿度上升上感发病人数增加。在秋季上感与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从统计资料中显示在秋季湿度小于60%时上感的发病人数明显减少。从表1中还可以分析出影响上感的最主要的气象因子是湿度,而且上感与湿度呈正相关,这说明在湿度上升会导致上感的发生。

3.2 支气管炎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从表2中可以分析出支气管炎在冬季一月份发病率最高,一月份是博兴县的最冷的月份,这说明在冬季低温是影响支气管炎发病的主要气象因子。在春季支气管炎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从表2与有关统计资料中可以分析出在春季气温在15度以下时支气管炎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加。通过对表1与表2的资料数据分析得知,在夏季支气管炎随着气压的上升发病人数增加。在秋季与极端气温、呈负相关与气压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秋季极端气温下降与气压上升时对支气管炎的发病均有明显的影响。从表1中还可以分析出影响支气管炎主要气象因子是气温与气压,就每个月来说支气管炎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气压呈正相关,这与马玉霞、王式功[3]分析的慢性支气管炎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预报模型支气象管炎与气温、气压的相关关系一致。这说明在气温下降与气压上升时均会导致支气管炎的发生。

3.3 肺炎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通过对统计资料的分析,肺炎在秋冬季没有与之相关的气象因子。从表1中可知,在春季肺炎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从表1与表2中可以看出与气温呈负相关与气压呈正相关,说明在春季降水量偏少,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均有利于肺炎的发生。从表1与表2中可以分析出,在夏季肺炎与湿度呈正相关,这说明在夏季湿度上升有肺炎发病率上升。从表1中还可以分析出影响肺炎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气温与气压,就全年来说肺炎与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气压呈正相关,这说明在气温下降与气压上升时均会导致肺炎的发生。

4.结论

(1)呼吸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冬季为其多发季节,但上感夏季比冬季的发病人数还要多,冬季次之。

(2)湿度、温度、气压、降水是影响呼吸道疾病的主要气象因子,这与董蕙青、字春霞[8]分析的南宁市呼吸道疾病预测研究一文中的影响一致。

(3)上感最易在湿度上升时发生,支气管炎最易在气温下降气压上升时发生,尤其是在春秋两季表现最为明显;

(4)肺炎最易在气温下降与气压上升时发生,这与马玉霞和王式功[3]分析的慢性支气管炎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预报模型肺炎的气象发生条件一致。在春季降水量减少也容易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宏青,陈正洪,肖劲松,等.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预报模型,气象科技,2001,29(2):49-52

[2]宋文燕,刘新华,呼吸与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与气象要素关系的分析与预测,中国医院统计,2006,9(2):81-83。

[3]马玉霞,王式功,慢性支气管炎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预报模型,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22(6):462-464。

[4]李永红.气象因素对南京市居民健康影响的初步研究,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董蕙青、字春霞等,南宁市呼吸道疾病预测研究结论一致,气象科技,2005,33(6):559-564

[6]苏斌,季节变化和气象要素变化与呼吸道疾病关系及预防措施初探,广西气象,2004,25(2):27-28

第4篇:呼吸系统疾病病案分析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案例资料选择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所受理的586例尸体检验案例,严格按照医疗纠纷的定义,挑选与死亡有关的医疗纠纷案例。每例的档案资料包括鉴定委托书、临床病历资料、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记录及鉴定书等,部分案例还包括法医毒物分析等。

1.2主要方法首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设计统一表格;其次,查阅档案资料,逐项登记查阅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死亡原因;死者的性别、年龄;死亡及尸体检验时间、死亡至尸体解剖的间隔时间;医疗纠纷案例发生科室;引起死亡的疾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其中,发生地点分为医院、个体诊所和非法行医。医院包括各级各类医院,个体诊所指个人执业小诊所。发生的科室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门(急)诊和其他科室等6种。

2结果

2. 1死亡原因586例医疗纠纷案例中,21例(3. 59%)死亡原因不能查明,565例死亡原因明确的案例中以病死(包括猝死和因疾病死亡)最多(526例,89. 76% )。在526例病死的案例中猝死357例,占病死的67 . 87 % 。526例病死的案例中,心血管系统疾病196例(37. 26% ),呼吸系统疾病94例(17. 87% ),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及免疫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共236例(44. 87%)。

2. 2死者的性别、年龄分布586例医疗纠纷案例中,男324例(55.29%),女262例(44. 71 %);男、女比例为1.24 : 1.00。因死亡而产生医疗纠纷者的年龄为出生1d至82岁,10岁以下151例,男103例(68. 21 % ),女48例(31.79% ),其中1岁以下婴儿及其新生儿89例,占10岁以下儿童的58. 94% ,占本组资料总数的15. 19% ; 11~20岁37例(6.31%) ;21~50岁278例(47. 44% ) ; 50岁以上120例(20. 47 %)。

2. 3自死亡至解剖的间隔时间本组资料中,以死后24 h内进行解剖的案例最多(331例,56. 48% );24~48 h进行解剖案例105例(17. 92% ) ;48~72 h进行解剖案例40例(6. 83 % ) ; 72 h以后才进行解剖者110例(18.77% )。

2. 4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本组资料中21例死因不明(3. 59% );其余565例中,临床诊断与法医病理诊断符合者131例(23. 19% ),基本符合者240例(42. 48 % ),不符合者194例(34. 33% )。

2. 5医疗纠纷的类型经法医病理学鉴定发现,具有明显医疗过错(医疗事故)者仅39例(6.66%)不计21例死亡原因不明者,其余526例均为非医疗事故(89. 76% )。

2. 6医疗纠纷发生的地点和科室586例涉及死亡的医疗纠纷案例发生的地点中,个体诊所164例(27. 99% ),非法行医36例(6. 14% ),其他各级各类医院共386例(65. 87% )。发生于医院的386例医疗纠纷案例中,以妇产科占多数(121例,31. 35% ),其余依次为内科90例(23. 32% ),外科77例(19. 95% ),儿科46例(11.92%),门(急)诊35例(9.07%),其他科室17例(4. 40% )。

3讨论

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患者及家属或者其他单位对医院的诊断、护理、治疗等工作中的某一项不满意或者与医护人员发生争执,在事实真相未查明之前,均称为医疗纠纷。随着人们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在医疗纠纷发生后,时常采取一些极端手段,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有悖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本组资料中男、女比例为1. 24:1. 00,但在10岁以下年龄组中,男性占68. 21 %,可见男性儿童及婴幼儿的死亡较容易引起医疗纠纷。这可能与我国重男轻女的观念及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因此,医护人员在对儿童及婴幼儿的诊疗过程中,更应该慎之又慎,以减少乃至避免此类医疗纠纷的发生。

医疗纠纷也可以发生在诊疗过程中的各个科室。本研究中,内、外科和妇产科发生的比例分别为23. 32% ,19. 95%和31. 35%,以妇产科最多见,这与国内有的文献报道不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收集病例的年代和地区不同有关。但作者发现发生在手术科室(包括外科和妇产科)的纠纷比例共51. 30%,这与张益鹊、苏勇林等报道手术科室纠纷发生率较高基本一致。

本组资料中,门(急)诊科室发生医疗纠纷的案例有35例,占9.07%,但仍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作者对所有数据分析后发现,在个体诊所发生的医疗纠纷所占比例较高(27.99%)。分析其高发原因主要是:(1)个体诊所有其自身条件的限制与不足,各种医疗检查设备不全,难以对患者进行正确诊断;(2)个体诊所医生的水平良莠不齐,有些医生甚至以谋取商业利益作为开诊所的主要目的;(3)近阶段,个体、私人行医不断增多,到个体诊所就医的患者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诊所纠纷增多。

本研究中,因自身所患疾病引起的死亡占89. 76%猝死是主要原因,说明与死亡有关的医疗纠纷主要是自身疾病所致。引起死亡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其中以心血管系统疾病最多见,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与文献报道一致。喻林升等报道90例医疗纠纷案例中,心血管系统疾病占35. 56%,呼吸系统疾病占32. 22%。本组资料表明,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引起死亡的前2位病因。

第5篇:呼吸系统疾病病案分析范文

[关键词]鱼腥草注射液;呼吸系统感染;成本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7-85-03

药物经济学在国内外都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是一门集临床治疗学、经济学、流行病学和统计学于一体的综合学科[1]。目前国内外对如何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正处于摸索阶段,尤其是药物治疗成本的测算。近年来,国内已有部分研究人员在从事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工作,但对于成本计算的方法还不是很完善,更多的是用医疗的收费价格来计算药物的治疗成本。本研究初步探索中药注射剂上市后经济学评价的方法。鱼腥草注射液是临床应用时间较长,应用范围广泛的中药注射剂之一。鱼腥草注射液对病毒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特殊的疗效,临床应用日渐广泛。本研究旨在较客观的评价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成本与效果的关系,进一步的临床使用提供必要依据。

1 总体设计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其中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殊药物,细菌感染有可供选择的有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及病毒唑等,临床也常用中药注射剂,如双黄连粉针剂、鱼腥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中国期刊网全文和学位论文数据库进行检索,选择三种最常用的治疗方案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即鱼腥草注射液组,病毒唑针剂组及双黄连粉针组。

2 材料与方法

2.1 文献检索

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和学位论文数据库进行1998~2010年的所有文献。关键词为“鱼腥草”“双黄连”“病毒唑”和“呼吸道感染”和“临床试验”。

2.2 文献选择

2.2.1 纳入标准 (1)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不需双盲;(2)有明确的诊断;(3)有明确的疗效判断标准;(4)有明确的用药方案,无联合使用抗生素;(5)门诊或急诊患者;(6)静脉给药;(7)疗程相同;(8)同种药物用药量相同。

2.2.2 排除标准 (1)诊断不明确;(2)院内感染患者;(3)患者年龄

2.3 经济学评价方法

2.3.1 成本的计算方法 成本是指在实施某一药物治疗方案或其它治疗方案的整个过程中所投入的全部资源消耗,不仅指药物的费用,还包括治疗费用、检查费用、给药费用、时间费用等。因接受治疗的患者是门诊患者,且均为静滴,患者其他费用一致,在具体计算相关项目的成本时,只考虑与呼吸道感染治疗相关的项目成本,而与其他基础疾病治疗相关的项目成本不包括在本研究的成本测算范围内,故只计算治疗呼吸道感染药物的成本,计算药品成本时按2010年10月的药价计算。

2.3.2 效果的确定 效果是指某一特定药物治疗方案治疗的结果,不以货币单位表示,而是采用临床指标,即用于治疗同类疾病的有效率来表示。如:拯救的患者数、延长生命年限、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数量等[2]。本研究用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治愈率表示。

2.4 统计学方法

文献整理和评价内容的相关信息输入ECEXL工作表,采用正版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整理、核对、合并和逐字段逻辑核查,确认无误后进行探索性分析,根据资料类型和分布选择合适的描述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率或构成比描述,采用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2.5 资料提取及汇总

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评价员独立提取资料,并相互交叉核对,不同意见经讨论解决,纳入其经济学评价研究的特征,结果:经筛选,纳入6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受试者722例。见表1。

2.5.1 文献所选对象与治疗方法 (1)选择对象:上述722例受试者均为呼吸内科急诊或门诊收治患者,鱼腥草组205例,男108例,女97例,年龄15~72岁。病毒唑组201例,男106例,女95例,年龄15~72岁;双黄连组316例,男192例,女124例,年龄17~75岁[1-6]。(2)治疗方法:鱼腥草组:鱼腥草注射液100mL+5%葡萄糖250mL静滴,1次/日,7d为1个疗程。病毒唑组:病毒唑针0.6g+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1次/日,7d为1个疗程。双黄连组:双黄连粉针0.6g+5%葡萄糖250mL中静滴,1次/日,7d为1个疗程。各组在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2.5.2 治疗效果 三组治疗效果即总有效率经x2检验,(x2=12.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效果,见表2。

3 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3.1 成本的确定

按照上述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上述三个方案的成本,结果如下:方案1:鱼腥草注射液100mL,21.96元;方案2:病毒唑针剂0.1g,2.2元;方案3:注射用双黄连(粉针)0.6g,12.1元;5%葡萄糖注射液250mL,6.5元,则方案1=(21.96+6.5)×7=199.2元;方案2=(2.2×6+6.5)×7=137.9元;方案3=(12.1+6.5)×7=130.2元。

3.2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的目的是寻找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时成本最低的治疗方案,即成本-效果比(C/E)最低的方案。在对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时,有的方案可能花费的费用很高且产生的效果也很好,而增加效果需要增加患者的支出,这时就需要考虑每增加一个效果单位所花费的费用,即增量成本-效果比(C/E),将三种方案的成本由高到低进行排列,并以最低成本的三组为参照,其它两组方案与之对比而得到C/E成本-效果分析结果[8],详见表3。

3.3 敏感度分析

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所用的变量通常较难准确地测量出来,相关数据具有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偏倚,每个治疗方案在不同地区或不同医疗单位中的费用可能不同,很多难以控制的因素可能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敏感度分析对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的可信度至关重要[9]。这里假设药费下降10%,其它费用不变,由此进行敏感度分析,所得结论,见表4。

3.4 结果分析

从成本-效果比较表及敏感性分析中可以看出,双黄连组成本最低,鱼腥草组成本最高,鱼腥草组和双黄连组治疗效果较好而病毒唑组最差,双黄连组成本效果比值最好。从考虑增加一效果单位所花费成本来比较三种治疗方案,以最低成本双黄连组作为参照,病毒唑组提高一个疗效成本只花1.17元,而鱼腥草组为1.49元,差距不大。因此,用双黄连粉针剂(黄连素组)的治疗方案最好,用病毒唑的治疗方案最差。

4 讨论

通过对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成本-效果评价,鱼腥草注射液在同类药品中成本偏高。目前国内外对如何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正处于摸索阶段,尤其是药物治疗成本的测算。由于我国目前的收费价格体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而使得有些项目的成本大于收费价格,而有些项目成本则小于收费价格。本研究的结果也反映了这个问题。呼吸道感染患者药物治疗的成本值和患者支付的费用值之间的存在很大差异。

不同药物治疗疾病后各组效果之间的差异,除了由治疗

药物不同所致外,还可能与药物以外的因素有关。各研究组患者之间的特性不同,如年龄、基础疾病数和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均可引起疾病药物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由于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采用了随机双盲的研究方法,因而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因人为因素而分组不当所带来的选择性偏倚,其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要优于回顾性研究。因此一个药物经济学效果好坏的评价依据只能是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获得的经济学研究结果,而回顾性研究只能作为随机临床试验的补充。本研究的不足之处首先表现于采用了回顾性研究。而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可能影响研究的可靠性,可能导致结果的偏倚,其次只用药物的费用不能充分说明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成本-效果。本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真实情况,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继章.药物经济学与临床用药决策[J].上海医药,1998,19(4):32-34.

[2] 魏涛.鱼腥草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1例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2006,33(19):75.

[3] 董俊华.鱼腥草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2例观察[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4,23(1):14.

[4] 陈红宙.鱼腥草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8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7):883.

[5] 王艳萍.鱼腥草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5):68.

[6] 闫惠珍.双黄连粉针治疗呼吸系统感染160例观察[J].河北医药,2002,24(9):697.

[7] 李湘奇.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呼吸系统感染156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3):186.

[8] 顾秀琰.3种中药注射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19):1475-1476.

第6篇:呼吸系统疾病病案分析范文

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是北京市常见的季节流行性疾病。它的发病与蔓延与环境气象条件密切相关[1-5]。根据北京市东直门中医院十年的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的历史病例和同期天气气候资料,研究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与天气气候的相关关系,建立医疗气象预报模型,通过大众传媒媒体,可逐日滚动地提供未来一周天气气候与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发生、发展与蔓延趋势的预报与风险水平评估,有利于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可在很大程度上为疾控部门和百姓提供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可能流行的气候背景,积极地指导广大城乡居民养生保健、防病治病,保障居民身体健康[6-10];也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尝试。

2  资料搜集与因子相关分析

2.1 资料来源

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逐日发病病例,取自北京市东直门中医院的住院病历档案。自1998-01-01~2007-12-31,搜集到各类病例样本 3652个,无缺测。为了使东直门中医院的住院病历档案中的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在北京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试用统计单位病床住院率(逐日住院人数÷当年病床总数)的方法,既去除了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的年际间因床位不同引起的差异,又能使预报研究成果在首都具有一定的推广和预防的作用。同步原始气象因子(Raw)由北京市观象台提供,包括逐日地面基本气象要素9个(含1.日平均气温2.日极端最高气温3.日极端最低气温4.日平均相对湿度5.日最小相对湿度 6.日平均水汽压7.日降水量8.日平均风速9.日平均海平面气压)。因子样本数 9*3652个,没有缺测。

2.2 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发病的统计学特征

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冬半年冷季较高,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11-12 ]。详见图1。横坐标为一年366天(含闰年),纵坐标为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逐日的平均住院率直方图。图(1)中的曲线,为逐日发病率的谐波外廓线。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发病的统计参数值见表1。从表1所列数据不难看出,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的平均值均大于中位数,概率分布应属于下限为零的左偏类型。经检验(按正态、对数正态、韦伯、伽玛等概率分布,分组计算理论频数与经验频数、构造统计量:χ2=(经验频数-理论频数)2/理论频数),进行统计检验得到的初步印象是,以呼吸道疾病为例的概率分布接近于对数正态分布[13]。其概率密度函数为:391643。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描述非负随机变量、低端数据出现频率高于高端数据的左偏型概率分布模型。经检验,另外二病的概率分布也基本属于此种分布,此不赘述。

2.3 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发病与环境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2.3.1 自定义环境气象因子

所谓环境气象因子,是指根据原始(Raw)9个地面基本气象要素,按一定方法加工派生而成。比如,采用预报模式启报日之前,一个指定时段内的原始要素预处理数值。即气象因子:⑴.∑T≥5℃,指5度以上活动积温、⑵.∑T≥10℃,指10℃以上活动积温、⑶.Tmax-Tmin,气温日较差、⑷.Tmean,平均气温、⑸.T,气温变化斜率、⑹.H(%),平均相对湿度、⑺.Hmin(%),最小相对湿度、⑻.Vp,平均水汽压、⑼.Pre,降水量、⑽.Wind,平均风速、⑾.Ap,平均海平面气压、⑿.Diff,大气扩散参数。其中气象因子⑴、⑵,是从1月1日按正值累积。因子⑶、⑷、⑹、⑺、⑻、⑼、⑽、⑾是因子源值(指定时段内的,下同)等权或半衰权重的平均值。因子⑸的计算方法是:因子源值先用直线方程拟和一条直线 Y=b0+b1*X,得到线性相关系数r、直线斜率b1,将解得的斜率值再乘以方程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即:T=Abs(r)*b1,当T>0表示升温,当T<0表示降温。因子⑿,由(2)式计算所得,即:( )( )Pr101000100min(%)+ =eApWindHDiff(2)

2.3.2 呼吸道疾病发病与气象因子的单相关与偏相关分析

以呼吸道疾病(简称疾病,编码0,下同)为代表,计算它与上述12个环境气象因子的单相关矩阵R(I, J)(,I,J = 0,1,2, ,12)由于单相关系数矩阵对称,仅打印上三角区域元素即可,标识为:0~ 11行,1~ 12列。矩阵列中,0行的12个单相关系数,代表疾病与上述(同步编码的)12个环境气象因子的单相关。黑色字体为绝对值≥0.0(5相关显著)的因子。1~11行,2~12列,表示气象因子之间的单相关矩阵;比如,元素r(1,2) = 0.9987,即5度积温与10度积温间存在极高度相关,余可类推。仿此,也将所有气象因子相关显著的区域用黑体字表示,可以看到,气象因子之间很不独立,存在明显相关是不可忽视的。为了挑选尽可能独立、贡献大的气象因子建模,分别计算了疾病与12个气象因子的偏相关,令原单相关矩阵R为初始零步矩阵,按照下面递推算法变换[14],可以获得全部偏相关系数,即通常,偏相关标识为:Part(I,J . 1,2, P),表示扣除因子 K = 1,2, P 的影响之后,当家因子I与J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比如,表2中的 Part(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表示扣除气象因子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之后,疾病0与气象因子1的偏相关系数,余可类推。从表中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出,呼吸道疾病发病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关系最为密切[15-16]。当强冷空气影响北京地区之后,24小时或48小时的降温幅度≥5℃,平均气温会持续偏低,表2中第2列的偏相关系数可以证明,气温与发病率呈反相关,既气温越低,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越高,也表明连续日平均气温对未来一周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的贡献是明显的。同理,强冷空气刚侵袭北京时(典型的连续3天左右的降温大风天气),时常是风力较大,或连续降水天气,此时段的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较小,当冷空气过境之后,气温日较差增大,日平均风速减小,从气象要素的方差贡献中体现了日较差和日平均风速的较大贡献;呼吸道疾病与日较差呈正偏相关(日较差越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越高);而呼吸道疾病与平均风速呈反偏相关(日平均风速越小、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越高)。从气象要素对呼吸道疾病发病的贡献的事实证明,由于强冷空气过境的影响,呼吸道疾病将致后5~7天发病;如此,当天气有明显的剧烈变化时,是可以对未来一周左右的呼吸道疾病进行预报的。从理论上讲,偏相关就是因子的偏回归贡献。为了验证经过多轮迭代递推后的偏相关计算的精准性,我们还计算了环境气象因子的Xi的方差贡献值PVi,即因子的偏回归平方和,它也是因子重要性的度量方法之一,见表(4)。理为百分比,也列于表2。比较表2的偏相关系和方差贡献的对应数值,不难看出,偏相关系数与方差贡献的排序是基本一致的。但前者的计算,要简单方便。至于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与此分析结果类似,不再赘述。

3 医疗气象预报建模与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发病风险水平的评估

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医疗气象预报与发病风险水平评估采用5档分级的方法。不同的级别,对应不同的疾病发病率及发病风险水平。为此,通过下面两个步骤来完成。

3.1 组建逐日发病率滚动预报的多元回归模式

本文采用膨化的经典回归技术建立预报模型。该模式可写为下式,即:按照表2偏相关系数大小的排序,挑选绝对值较大的前5个因子X(ii=3、4、8、10、12)建模。令n = 5,为了尽量使用5因子提供的有用信息,将5个因子的平方项与交叉项(XuXv),u,v=1,2, 5; 作为新的因子加入建模。这样,因子总数膨化为:m=n+n(n+1)/2=20个。为了检验模式的建模回归效果,本文预留建模总样本的约1/8不参与建模,预留样本序号,在10年总建模样本序列中,随机(由Rand函数)抓取、可以做到不同季节均匀分布。预报模型(5)的建模效果简介如下。以预报未来一周逐日发病率的模式(模式编码:Raw5-7_8)为例,该模式建模样本个数: 3205,预留检验样本个数: 433。该模式,预报未来一周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的平均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1630、0.2173和0.2144。预报模式的F值,分别为:19.3、28.0 和 34.6。为进一步检验未来一周曲线上7节点预报值i与实况值j的相似程度,本文采用相似系数法(夹角余弦)Sim来衡量[17],即( )∑ ∑∑=22ikjkikjkSQRXXXXSim(6)(6)式中,i,j =1,2, ,3205;k=1,2, ,7)。若向量i与向量j 完全相似,则Sim=1;完全不相似,则Sim =-1。根据计算,上述的3205个建模样本,预报未来一周逐日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率曲线与实况发病率曲线的相似系数,分别可达0.9904、0.9742和0.9925。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预报值的走势与原始值极为相似。建模的所有统计参数,均通过了相应的相关显著的统计学检验。

3.2  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预报分级与发病风险水平的评估

评估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发病风险水平与预报结果的气象分级,同步进行。评估与分级,本文采用概率积分的方法。该方法的要点是:首先,按照评估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发病风险水平(或气象分级)的实际需要,确定不同的分级数目及相应概率标准。比如,预报结果分为5级,事先期望各级所占概率分别为P1、P2、P3、P4和P5。注意,∑Pi=1(。i=1,2, ,5)这将意味着,(5)式的预报结论中,将有Pi*100%的预报结果可以期望降落到第i级。其次,如何判断(5)式预报结果Yi的级别归属?如果仍将概率标准定为5级,在样本的连续域上,为了分级,须有4个分点即g4、g3、g2和g1。当Yi<g1预报1级。发病人数很少,发病风险水平很小当Yi>g1and Yi≤g2预报2级。发病人数较少,发病风险水平较小当Yi>g2and Yi≤g3预报3级。发病人数偏多,发病风险水平中等当Yi>g3and Yi≤g4预报4级。发病人数较多,发病风险水平较大当Yi>g4预报5级。发病人数很多,发病风险水平很大分界指标g1、g2、g和g4的获取,可以根据指定的概率密度标准P1、P2、P3、P4,对(1)式作概率积分,当曲边梯形的面积,分别达到∑Pi时,所记录的4个分点位置gi(i=1,2,3,4),即为5级的分界指标。余可类推,不再赘述。本文选择如下概率标准Yi(0.32 、0.43 、0.10 、0.09 、0.06),作为预报分级标准。按照该标准,找到gi对建模样本回代结果进行预报分级,结果见表3。

4  所建模型对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预留样品的回代检验

针对433个预留的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检验样本。使用未参与建模的预报因子,代入(5)式,得出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的预报值,计算其与实况值的相关系数,统计结果表明,未来一周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 0.1402、0.2624 和0.2366。预报未来一周逐日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曲线与实况发病率曲线的相似系数,分别可达: 0.9907、0.9769 和 0.9925。预报的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走势与原始值极为相似。所有统计参数,也均通过了相关的统计学检验。首先,对预留历史样本实况进行同步分级。再用同期气象因子值,调用未来一周逐日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率的模式(5),计算所有预留样本的拟和值及预报分级。其分级结果比较如下,详见表4。从表4数据可以看出,如果以预报结果与实况相差≤±1级统计为正确,不同时效的拟和正确率,平均可达72%以上。预报级别与实况完全一致的,约占33%~37%。该模式,建模与预留预报的检验,无明显差异,基本均可以达到预报3次命中2次的准确率,可以在值班平台检验试用。

第7篇:呼吸系统疾病病案分析范文

(62.84±10.8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噻托溴铵;福莫特罗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0.052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其发病率及致残、致死率均较高, 仅次于重症肺内感染疾病, 对患者生命安全及经济造成巨大负担[1-3]。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症状, 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可提高支气管及肺泡组织对有害颗粒及气体的炎性反应程度。虽病灶在肺, 老年人抵抗力较低, 伴发多种基础疾病, 常诱发心力衰竭及肝肾功损害, 严重者可发生肺性脑病, 危机患者生命[4, 5]。传统治疗以福莫特罗吸入辅助糖皮质激素药物, 虽可缓解肺内炎性反应及呼吸道阻塞情况, 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 并诱发其他基础疾病加重, 往往临床疗效不理想。目前临床通过噻托溴铵联合福莫特罗吸入治疗, 可有效控制肺内炎性反应, 降低药物耐受性, 提高M1、M3及β2受体对药物敏感性, 提高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生存治疗[6-9]。本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应用噻托溴铵联合福莫特罗吸入治疗方案, 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水平并控制临床体征, 取得理想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本院社区门诊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 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试验组患者年龄62~73岁, 平均年龄(66.3±5.3)岁;对照组患者年龄63~71岁, 平均年龄(67.1±5.8)岁。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 纳入病例诊断标准符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疗指南》[2]中的诊断标准, 不同程度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 且症状以长期、反复、进行性加重为特点;呼吸道气流受限, 气短、憋闷, 劳累后症状明显, 可静息下发生;呼吸费力、端坐呼吸、肋间肌收缩阻力增加;肺功能试验及支气管扩张试验:FEV1%

1. 3 排除标准 ①β2受体激动剂及M胆碱受体药物过敏患者;②曾接受治疗患者, 并应用激素治疗患者;③恶性肿瘤疾病患者;④严重肝胆及心血管疾病者;⑤神志异常患者;⑥拒绝接受治疗患者。

1.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福莫特罗吸入治疗方案, 患者入院后检测体温、脉搏、心电图等生命体征, 检验血常规及血气分析, 根据患者临床体征及伴发疾病常规对症治疗, 应用富马酸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商品名:奥克斯都保, 瑞典AstraZeneca AB, 注册证号:H20080367, 4.5 μg/吸)9 μg/次, 吸入1次/d。试验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 应用富马酸福莫特罗粉吸入剂9 μg/次, 吸入1次/d, 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商品名:思力华, 德国 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 注册证号:H20100194, 18 μg)18 μg/次, 吸入1次/d。两组患者均4周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

1. 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水平, 通过支气管扩张试验测定FEV1、FEV1%。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肺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FEV1为(1.65±0.46)L、FEV1%

为(70.15±9.87)%, 均高于对照组的(1.41±0.39)L、(62.84±

10.8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急性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治疗, 如未得到即使有效治疗, 病情极易进展恶化, 危机患者生命安全[12, 13]。传统治疗主要以β2受体激动剂及激素的大量应用, 患者易产生耐药性, 且病情反复发作, 后期用药量增加、药效降低, 临床疗效不理想。目前临床以噻托溴铵联合福莫特罗药物吸入治疗, 在β2受体激动剂应用基础上联合抗胆碱受体药物治疗, 可有效降低患者耐药性, 降低复发率[4, 14-16]。且噻托溴铵药物半衰期较长, 可松弛平滑肌, 恢复气道通气, 减少气体陷闭, 维持患者一天正常的运动耐量。

本文选取自2015年7月~2016年7月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社区门诊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 应用噻托溴铵联合福莫特罗吸入方案, 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水平。结果证实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FEV1为(1.65±0.46)L、

FEV1%为(70.15±9.87)%, 均高于φ兆榈模1.41±0.39)L、(62.84±

10.8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噻托溴铵联合福莫特罗药物吸入可有效缓解平滑肌痉挛, 提高β2受体敏感性, 降低单纯用药产生的耐药性, 恢复肺功能水平, 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可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1):8.

[2] 施焕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52-259.

[3] 陈剑波, 陈平. 吸入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价值.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7, 27(16):1239-1242.

[4] 林琳, 赵立郾. 噻托溴铵联合福莫特罗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9, 12(3):184-185.

[5] 安伟国, 杨宗辉. 噻托溴铵与福莫特罗联合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分析. 中国老年学, 2008, 28(19):1968-1969.

[6] 魏亚强, 赵红.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剂联合噻托溴铵粉剂吸入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 陕西医学杂志, 2012, 41(7):880-881.

[7] 张剑青, 刘凌, 方利洲, 等. 噻托溴铵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 33(22):12-15.

[8] 卢丽, 闫庆红. 噻托溴铵联合小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6例. 中国药业, 2011, 20(21):72-73.

[9] 叶青, 张立波, 范荣梅, 等.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分析.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4, 7(3):45-48.

[10] 林茂华, 唐雨晴, 王智辉, 等.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6):3-4.

[11] 王淑玲, 刘向群. 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评价. 黑龙江医药, 2012, 25(5):817-819.

[12] 张维杰, 李辉, 刘相海, 等. 联合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和噻托溴铵在治疗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13(36):148-149.

[13] 李翠芬, 张华, 张增, 等. 联合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和噻托溴铵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0, 31(11):853-855.

[14] 张继贤, 姜益, 赵莺. 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 37(28):66-68.

[15] 吴颖宇. 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分析. 中国伤残医学, 2014(15):99-101.

[16] 金玉女. 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分析.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5, 23(4):299-300.

第8篇:呼吸系统疾病病案分析范文

关键词:雾化吸入;不同剂量;布地奈德;小儿哮喘;急性发作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该病主要以阵发哮鸣气促、呼气频率明显加大为特征性表现。近年来,临床小儿支气管哮喘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1]。本次研究对哮喘疾病急性发作患儿应用两种不同剂量布地奈德实施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哮喘疾病急性发作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患儿年龄4~16岁,平均年龄(7.2±0.5)岁;哮喘病史1~7年,平均病史(2.7±0.6)年;病情发作时间1~9 h,平均发作时间(3.3±0.8)h;治疗组患儿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患儿年龄3~14岁,平均年龄(7.4±0.6)岁;哮喘病史1~8年,平均病史(2.5±0.6)年;病情发作时间1~8 h,平均发作时间(3.2±0.9) h。上述3项自然指标两组患儿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纳入标准 ①患儿年龄

1.3 排除标准 ①患者年龄>16岁;②病情没有确诊为哮喘;③哮喘病史>10年;④哮喘病情发作时间>10 h,⑤合并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⑥患儿或其家长不愿意参与本次研究。

1.4方法

1.4.1对照组 口服泼尼松,剂量控制标准为2 mg/Kg/次,3次/d,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1 mL/次,3次/d,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0.5 mg/次,3次/d,计划治疗2 w。

1.4.2治疗组 口服泼尼松,剂量控制标准为2 mg/Kg/次,3次/d,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1 mL/次,3次/d,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0 mg/次,3次/d,计划治疗2 w。

1.5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哮喘疾病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指标复常时间、哮喘急性发作病情治疗效果、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

1.6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经药物治疗患儿咳嗽、喘息、双肺哮鸣音等症状表现彻底消失,1年内病情没有再次复发,肺部功能及相关指标水平有线束改善,对正常活动没有任何影响;有效:经药物治疗患儿咳嗽、喘息、双肺哮鸣音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1年内病情偶有复发,肺部功能及相关指标稍有改善,患儿可进行一般的活动;无效:经药物治疗后患儿病情治疗效果没有达到上述标准[2]。

1.7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均用SPSS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处理,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所得计量资料,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P值比较结果

2结果

2.1哮喘急性发作病情治疗效果,见表1。

2.2哮喘疾病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指标复常时间、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经布地奈德治疗后(6.18±0.59)d哮喘疾病症状消失,治疗后(7.69±1.03)d呼吸功能指标恢复正常,用药方案共计实施(9.52±1.65)d;治疗组经布地奈德治疗后(4.36±0.73)d哮喘疾病症状消失,治疗后(5.50±0.86)d呼吸功能指标恢复正常,用药方案共计实施(7.12±1.27)d。三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布地奈德是一种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该药物的脂溶性较高,经压缩雾化吸入方式给药后,药物主要在呼吸道黏膜发生沉积,依靠其脂溶性被动弥散而通过细胞膜,从而进入到炎症细胞和结构细胞,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发生结合反应,使糖皮质激素受体能够从胞浆转位到核内调节靶基因转录,从而发挥积极有效的抗炎作用,本次研究也充分说明这一问题[3-4]。

参考文献:

[1].吸人糖皮质激素联合孟鲁司特治疗中重度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3):74.

[2]祝筱姬,张艳艳.支气管哮喘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12):1138.

第9篇:呼吸系统疾病病案分析范文

平度市香店办事处卫生院,山东青岛 266706

[摘要] 老年肺炎是存在于老年人中的一种高发病,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其诊断水平的提高。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老年肺炎54例患者,并且回顾性分析54例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54例老年肺炎患者中,有39例得以治愈,9例好转,1例未自动出院,5例治疗无效死亡,88.89%的治疗有效率。结论 老年肺炎有着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起病隐匿,症状复杂且较差,特异性体征较少,呼吸系统症状缺乏典型性,并发症及合并症较多,死亡率较高。早期的治疗以及诊断,有助于死亡率的降低,有助于治愈率的提高,有助于患者身体状况的改善,医务人员应当提起高度重视。

[

关键词 ] 老年肺炎;患者;特点;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2(c)-0167-02

所谓老年肺炎具体指的是年龄不小于60周岁的老年人由于肺部出现炎症影响整个身体机能甚至导致死亡。就目前的调查来看老年人肺炎患者如不进行及时的救治很容易造成死亡,其死亡几率远远高于一般的常见疾病,是现在老年人的头号大敌。在实际的医疗诊断过程中,由于老年肺炎缺乏有着较强特异性的临床表现,非常容易出现漏诊与误诊。为了更好的对这一疾病产生认识,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加强医院的服务质量,提高疾病的可控性和诊断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老年肺炎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深入探究了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现做如下报道。

1具体案例分析

1.1实际案例

近年来肺炎患者不断增加,本院仅2010年—2013年秋就已接待了肺炎患者115例,其中年龄不小于65周岁的老年肺炎患者有54例。在54例老年肺炎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6:11,男性略高于女性;病人年纪部分偏高,平均年龄可以达到71.5周岁,身体部分机能已经出现衰老,退化的现象;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了解我们发现这些患者大部分都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其中有一半的病人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除此之外有些老年人还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通过进一步的分类我们还发现其中有35例春冬季发病,19例夏秋季发病。

1.2病情分析

在54例老年肺炎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的病人不仅呼吸系统出现问题,在其它方面也有突出表现。例如不思饮食,神经系统失常(嗜睡、精神萎靡、意识障碍)。而另一部分则主要体现在呼吸系统上,具体来说表现为呼吸不畅,胸闷异常,并伴有剧烈的咳嗽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咳血的现象。从体温上看大部分患者体温维持在正常状态,少部分病人出现低热或高热现象。

1.3病情特点

从病人整体的情况来看,发病后患者的整个呼吸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尤其对肺部进行检查可以听见明显的啰音,同时由于呼吸不畅病人还会出现呼吸过度频繁,或者有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伴发。其中,22例呼吸频率加快,18例心动过速,肺部啰音,13例肺部啰音,14例紫绀。

1.4辅助检查

在对老年肺炎病人进行治疗之前医院会为病人进行一些辅助性的检查以帮助医生更好的掌握病人的病情以及身体情况,一般来说医院会为病人进行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X线检查,血培养和痰培养。这五个检查可以很好将病人身体的情况反映出来,①血常规检查。部分患者出现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的增长。②血生化检查。16例钾低于3.5mmol/L,5例高于5.6 mmol/L,10例钠低于133 mmol/L, 3例肺炎链球菌,2例变形球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9例混合感染。③X线检查。经胸部X线检查可见片状或者斑点阴影38例,23例伴有明显肺纹理增粗及肺气肿,6例肺不张。④血培养。血培养阳性率为45%。

1.5临床治疗

一般而言在对老年肺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生会采取相对保守的治疗方法,选择一些肺炎的常用药进行治疗,具体包括大环内酯类、丁胺卡那霉素、氟喹诺酮、舒巴坦钠/氨苄西林、青霉素。这些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些药物可能与病人相排斥产生过敏现象,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医生应进行相应的调试。同时,由于患者的病情有所不同,医生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下药,缓解患者的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另外医生还应对病人的病情进行有力的掌控,防治并发症的出现,针对一些出现并发症的病人给予综合性的质量,加快病人康复的进程。

1.6疗效评定标准

无效:纳差、咳嗽、乏力、发热等体征及症状无改变,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严重并发症出现;有效:纳差、咳嗽、乏力、发热等体征及病人身体状况逐渐恢复,呼吸系统开始正常工作,由肺炎引起的其他疾病开始好转,身体各项指标开始回落向正常状态趋进。痊愈:纳差、咳嗽、乏力、发热等体征及症状完全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并发症得以控制,血液中的包细胞数量恢复正常水平。

2结果

在54例老年肺炎患者中,经过2~6周的治疗,有39例得以治愈,9例好转,1例未自动出院,5例治疗无效死亡,88.89%的治疗有效率。

3讨论

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逐步加剧,老年肺炎疾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开始呈现出逐年上升的不良趋势,对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这便使得老年肺炎疾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以及普遍关注。由分析及归纳得出,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冬春季节气温有着相对较大的温差,老年人由于自身身体素质相对较低,缺乏抵抗力,因此容易被冬春寒气侵扰,引发呼吸系统疾病。②老年人自身疾病较多。通过对我国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年人都存在着一定的疾病,其中呼吸道疾病更是占有相当高的份额,因此为肺炎的发生创造了机会。肺炎特征性表现,比如胸痛、咳痰、咳嗽、咯血、发热等,而有虚弱、淡漠、咳嗽、发热、由于这些现象易于其他疾病相混淆,因此在发病初期一般都不会引起老年人的注意,造成了老年人疾病的加重。③老年人由于身体各部分机能开始逐步退化,因此其体温变化并不明显,在肺炎的发病期间,很难从体温上对其进行判断,同时由于老年人呼吸系统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经常会有咳喘等现象的出现,很难通过呼吸系统的异常来判断是否是肺炎。④经常又细菌感染导致肺炎的产生,这与老年人的免疫系统有着一定的关系,由于免疫系统的降低,给细菌可乘之机,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等占有着较大的比例。⑤容易引起电解质、水紊乱以及感染中毒性休克、毒血症,菌血症也非常常见。⑥老年肺炎在治疗的过程中,存在着好转慢的特点,这对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有关,由于其肺部炎症渗出困难,药物很难对老年人身体内炎症起到效果,因此老年肺炎的治疗过程相对比较漫长。

通过观察及分析老年肺炎死亡病例可知:①因老年肺炎患者的年龄大,临床症状不典型,基础疾病较多,尤其是呼吸道症状不够显著,这便使得临床医生无法全面的认识该疾病,仅仅注意到患者的原有疾病,而对肺炎的存在造成极大忽视,使得漏诊误诊出现,最佳的治疗时机由此被延误;②易引起其他的疾病。肺炎不仅局限于呼吸系统,其对老年人的整个身体都产生着影响,肺炎持续时间过程就很容易引起一些其他疾病,对老年人的生命造成威胁。例如,血毒症,心脏功能衰竭等;③出现抗药性。由于老年人的身体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对老年人进行治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长期用药的现象,这很容易造成致病菌的抗药性,影响病情的质量。因此在尽早诊断老年肺炎的基础上,应当对抗生素药物合理的加以应用,并且对抗生素药物合理的加以使用,这是老年肺炎疾病治疗的关键所在。但凡老年患者被确诊为肺炎,那么就应当尽可能早的对抗生素足量应用,如果需要还可以联合用药,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适当的调整治理时间。在治疗的初期医生应以保守治疗为主,进行一段时间后当病人的病情有所好转后再采取一些其他的药物进行辅助的治疗。同时医生,还要提高对基础治疗的重视程度,对病人身体各方面的情况给予及时的掌握,保障用药的正确性,确保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工作,纠正缺氧情况,保障病人呼吸的顺畅,同时在对病人治疗的过程中还应有针对性的提高病人的身体素质,加强病人免疫系统的提高,帮助病人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就目前来看临床上造成老年人主要的死亡及疾病的主要凶手就是肺炎,其较高的发病率与老年人自身的身体素质,生活习惯,季节反映等有着较大关系。正是因为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肺脏结构呈现推行性变化,对疾病的反应缺乏敏感性,再加上容易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因此,老年肺炎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是相当高的。要想将老年肺炎的诊断率提高,那么医务人员就必须对老年肺炎疾病的发病特点切实的掌握好,如果临床上遇到无法明确判定出致病原因的情况,尤其是病人已经出现精神系统紊乱,饮食不振等,则需要考虑是否患有老年肺炎。医务人员要详细的查体及询问病史,积极的进行相关的辅助性检查,及时的拍摄胸片,结合药敏试验和痰培养,早期诊断,综合分析。如果胸片未见病灶、高度疑诊,24 h后必须再次进行重复检查。虽然借助现在的一些医疗设备很难有效的对肺炎进行及时的检查,但是通过这些医疗器材可以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医生仍需积极的借助医疗仪器对老年肺炎进行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症状相对明显,情况紧急的老年肺炎病人,医生应在治疗前预先提取标本,为今后进一步的确诊保留有利的依据。

本研究中的54例老年肺炎患者,经过2~6周的治疗,有39例得以治愈,9例好转,1例自动出院,5例治疗无效死亡,88.89%的治疗有效率。总之,老年肺炎有着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起病隐匿,症状复杂且较差,特异性体征较少,呼吸系统症状缺乏典型性,并发症及合并症较多,死亡率较高。早期的治疗以及诊断,有助于死亡率的降低,有助于治愈率的提高,有助于患者身体状况的改善,医务人员应当提起高度重视。

[

参考文献]

[1] 郭丽.186例老年肺炎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2):127-129.

[2] 刘志萍,王莉君.老年肺炎128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6(11):55-57.

[3] 李明,刘美蓉.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预防及预后[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2(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