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孩子叛逆心理的教育范文

孩子叛逆心理的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孩子叛逆心理的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孩子叛逆心理的教育

第1篇:孩子叛逆心理的教育范文

【关键词】青春期 叛逆性 改变 成功

小学生到了五、六年级,就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这时候你会发现,有些孩子的性格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随着大脑及身体各器官的发育成熟,生活体验的加深,不安和好奇心相互交织,心理极不安定 ,形成了叛逆的性格。主要表现为:

(1)他们忤逆正常的规律,违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

(2)他们反抗性极强。他们常常爱激动,乱发脾气,与老师唱反调,这是因其自我意识开始树立,做事要按自己的意愿办,如果老师稍不注意,刺激到孩子的自尊,就会产生反抗心理。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

(3)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要么废话连连,要么沉默寡言。

(4)他们喜欢自我显示。孩子虚荣心很强,他们穿华丽的服装,在同学中做出哗众取宠的举动,目的就是要显示自己。当然,还不止这些。所以作为小学高年级的老师,就一定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寻找恰当的教育方法进行引导,避免与孩子发生正面冲突,正确疏导处于叛逆中的孩子。

那么教师应如何与叛逆学生相处呢?以下几点或许能给老师们一些启示。

1.多和学生沟通,少用命令式、归劝式的口吻

到了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都逐渐成熟了,再用对待小孩子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会使他们感到自尊心的受挫,因此老师需要改变这种方式。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情绪特征,发现他们有问题时,要以朋友的身份帮忙,理解他们的感受。比如:他们容易伤感,容易激动,容易发怒,教师要给孩子发泄情绪时间,有些事情事后处理会比事发当时效果好。

2.适当授权,放飞雏鹰,给他们历练的机会

叛逆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他们不被重视,不被欣赏,而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故意要弄出点动静。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关注具有叛逆性的孩子,适当的交给他们任务,让他们有展示的机会,适当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同时,通过做事,让他们获得体验,使他们真证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3.多鼓励,少批评,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哪怕叛逆的孩子有一丁点的进步,教师也要看在眼里,并要夸大地来欣赏,坚持鼓励,避免埋怨,斥责。哪怕你再生气,也要控制好情绪。要知道,叛逆的孩子肯定受到过很多斥责,他们对斥责早已学会了反击,哪怕你再有道理,他要是不想接受你也是枉然。所以,教师就要另辟蹊径,别想用你的气势压倒学生,那会使学生口服心不服,还可能在心里埋下了一座“火山”。

4.多宽容、多信任信任叛逆的孩子

叛逆的孩子因为缺点多,而不被人信任的时候也多,遭受的批评、责备也多。其实,他们往往因为自尊心太强,不被信任而使他们更叛逆。所以教师要试着相信叛逆孩子的话,哪怕你发现他说慌,作弊,甚至欺骗了你,你也不必急于揭穿。而要在恰当的时候,点到为止,并不断的创造条件,让他再去尝试做同样的事,他会对你的信任而感到愧疚,从而慢慢改正。宽容的对待叛逆孩子犯下的错,给他们改错的机会,一次不行两次,三次甚至多次。要知道,大人一个错误有时还会犯多次,为什们我们就不能接受孩子犯错呢?关键是要正确引导他们在犯错中改错,在改错中成长。

5.用真情去感动叛逆的学生

叛逆的学生很少因为老师言辞激烈而愧疚落泪,而老师肺腑之言,真情的爱,却可以使他们泪雨滂沱。有些叛逆的孩子是他的生活环境造成的,教师要在生活上真诚关心叛逆的孩子,让他感受到你的爱,他就会因感动而改变。其实,叛逆的孩子有时就是一个“弯”没转过来。教师要耐心地在“拐角处”等待,等待一个因感动而改变好的孩子向你走来。

第2篇:孩子叛逆心理的教育范文

关键词:少年期;叛逆;指导策略

少年期一般是12~18岁之间。有的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称为“第二次断乳期”,这就意味着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精神上追求独立的倾向;有的心理学家把它称为“危机期”、“风暴期”,意味少年期急剧的生理变化,带来的个体生理、心理的躁动与骚乱。这一时期的孩子,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开始处在自我矛盾之中,他们心理不是很成熟,与家长和老师的矛盾激烈,与朋友会亲密无间,但也会因为一点小事反目成仇。这种矛盾心理使他们产生叛逆心理,人们也将这一时期称为“青春叛逆期”。

一、叛逆心理的形成原因

1.身心发展的影响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的阻力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迫切想要摆脱成人的监护,反对成人将其视为“小孩”,希望能够获得成人的尊敬与理解。一旦他们认为家长或者老师触犯了他们的自尊,没有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他们就会“反抗”,以此来宣泄自己的不满。由于害怕被忽视,他们也会用叛逆的方式来引起身边人的注意。

2.父母的教育方式

家长们都是望子成龙的,他们将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强加到孩子身上,给孩子施加压力,如报各种补习班等。孩子在童年的时候还没有意识去“反抗”,等到他们进去青春期后,他们认为自己有独立的能力,开始通过可以实现的方式去抒发自己的想法,而叛逆就是最好的方式。

一旦孩子犯错,有的家长不管原因是什么,不分青红皂白就责骂孩子。如果一味地指责,孩子内心更加失去方向感,认为父母没有和自己站在一个立场,就开始叛逆。还有一种家长是属于溺爱型,如果孩子犯错,他们会始终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使得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如果别人对他有不满,这时受溺爱的孩子就会任性、叛逆。父母要成为孩子成长的掌舵人,做孩子成长的“路牌”,而不是“催熟剂”。

3.学校的影响

学生的生活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学校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起很大的作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批判过多,会引起学生的负面情绪和消极的人生观。一旦学生在学校得不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他们便会自暴自弃,通过叛逆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独特之处。

4.社会环境的影响

大众媒体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一些影视作品,极大地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学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他们会在生活中模仿这些行为,认为这是一种时髦的做法,会将叛逆带入生活之中。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对同伴的信任程度极高,他们会对同伴很多做法都表示支持。如果他们的同伴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他们也会受同伴的影响,顺其自然地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

二、应对叛逆的有效措施

1.营造和谐平等的家庭氛围

父母关系不和睦家庭的子女人格障碍的患病率是和睦家庭的2.5倍,单亲家庭子女人格障碍患病率为双亲家庭的5.9倍。如果家庭气氛不好,父母的矛盾也会影响孩子,因此,构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能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环境,使得孩子的内心减少暴躁。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

2.教师应尊重理解学生

教师需要“眼里能容沙子”,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教师应在尊重他们的前提下,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疏导。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多一些表扬,多一些鼓励,用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教师还应该通过情感来感化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魅力。教师要能允许学生犯错,和学生知心、交心;要爱每一个学生,在情感上给学生过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

3.学会沟通,以身作则

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放下自己“高贵”的身份,以朋友的身份来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从不同角度寻找他们叛逆的根源。在生活中,父母应定期和孩子进行敞开心扉的畅谈,教师通过开班会或者私下交谈的方式,为学生解除困惑,及时消除叛逆的源头。

叛逆是青少年时期补课避免的,父母和老师应给予宽容,用一颗包容的心接受他们的叛逆,耐心开导,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叛逆期。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54.

[2]叶秋莲.如何有效消除青春期孩子叛逆心理[J].特别健康,2013(12):441.

[3]李艳波.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2009(13):47-48.

[4]孙梅.当叛逆搭上青春列车――谈谈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疏导与调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233.

第3篇:孩子叛逆心理的教育范文

2、保持冷静,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很多父母面对孩子叛逆不听话的时候,常见的反应就是大怒,厉声呵斥,不给孩子辩解的机会。父母面对孩子叛逆不听话的时候,要保持冷静,给孩子一点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当你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无形间已经降低了彼此冲突的几率,更有利于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实际上,很多孩子叛逆的行为是情有可原的,并没你想想的那么糟糕。

3、减少冲突,顺应孩子,让孩子去体验,当孩子叛逆不听话的时候,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立即制止,效果往往微乎其微,还让孩子对家长感到厌烦。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不如在确定危害性比较小的时候,顺应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吃点苦头。孩子受到了教训,就会意识到这种做法的危险,自己就不会再去做同样的事情。

4、尊重孩子讲道理,和孩子做朋友,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自尊心和逆反心都比较强烈,父母要尊重孩子。孩子叛逆不听话怎么管教?青春期孩子叛逆怎么办?父母要改变对待孩子的态度,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容易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发作,要和孩子做朋友,尊重孩子的想法。遇到孩子叛逆不听话的时候,和孩子字讲道理,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让孩子从其他人的角度体会,让孩子自己从实际的情境中得到教育。

5、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不处处约束,既然孩子处于叛逆期,有些事家长就不应该再做硬性规定,而是有条件地让小孩享受民主权利。不能用你的标准来处处约束他,对他的行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坚持住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这之间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第4篇:孩子叛逆心理的教育范文

如何面对少年期的叛逆行为确实是许多家长头疼的一件事情。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浅见。

一、青少年期叛逆心理原因分析

(一)青少年期自身的心理矛盾。

1、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少年期是孩子自我意识迅猛发展的时期,他们渴求自治,希望独立决定自己的事情,试图在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与父母或其他成人的关系。

2、心理闭锁和求得理解的矛盾。进入青少年期后,虽然他们在生活上还依赖父母,他们不再像儿童那样经常向父母敞开自己心扉,而开始变得内向、闭锁起来。与父母、老师之间“话不投机”,觉得他们都不能真正理解自己,使他们常有一种孤独感,时间一长就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渴求倾吐心声的强烈要求。这种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是青少年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如果处理不当,便很有可能造成对学生的误解和感情上的隔阂,进而会影响他们的情感生活和社会适应。

3、身体发育迅速成熟与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而心里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心理水平还处于由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这样就使他们身心处在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性生理的迅速发育成熟必然带来性心理的发展变化,在教育引导不够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他们的性心理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

(二)家庭教育因素。

1、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在对青少年叛逆的已有研究中,倾向于分析青少年叛逆的主客观因素及普遍的教育策略。它的目标是如何通过教育的手段让孩子变得不叛逆,其隐含的判断是叛逆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消极的。这是一个误区。如果家长不认识到这一点,就有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性格,严重者会出现激烈的行为。

2、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

3、父母不和也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父母长期的分歧,敌对,争吵不休,紧张冲突,会让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与矛盾,多疑、心神不宁或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行为。

(三)学校教育的因素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这样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来自一个亲近的人,他的痛苦情绪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

(四)大众媒体一些不恰当的渲染。

比如一些影视作品,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个人主义。许多高中生十分欣赏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

二、青少年逆反心理防治具体对策

叛逆期阶段能否顺利地度过,能否减轻挫折和危机,对他们后续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时期一个正常的心理特征。不要认为学生平时的一些叛逆行为有意跟自己过不去,甚至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

(2)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条金科玉律。这就要求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多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其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

(3)多与学生交流,要好好聆听。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承,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认同则容易形成“共振”效应。成人眼中的小问题在孩子的眼中可能是大问题,不妨认真听完他们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多与学生谈一些他们关心的问题,站在他们的角度上看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惑。这样能真正达到与学生的心相连,逆反心理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4)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叛逆心理是一个心理上的弱点。引导他们要不断地丰富知识,提高对社会的洞察能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多采纳别人好的建议,要学会宽容,胸怀要宽广,目光要远大,不要钻牛角尖,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5)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叛逆心理的成因主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学校教育工作也要结合家庭教育来进行。

(二)对于父母亲来说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父母要认识和理解逆反期对心理发展的意义。叛逆期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正常发展性现象,也是他们一生发展的鼎盛时期。他们要求人格独立,要求社会地位平等,这种内在需求和对环境的要求是发展性的需要,是必经的,家长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2)家长要正确面对儿童逆反期这一客观现实。要提前做好思想准备,提前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使关系和谐,做能够平等沟通的朋友。

3)父母要理解少年期多重矛盾的焦点所在。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而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并不成熟,他们对自我的认识超前。而家长只把他们视为尚未发展成熟的儿童,未能认识到“成人感”是他们心理发展中存在着的“现实”,父母对儿童的认识滞后。一个超前,一个滞后,这种认识上的差距就成了双方矛盾的焦点。

4)父母必须正视他们的独立自主的需求。正视儿童心理上的“独立自主”、“社会地位平等”、“人格受到尊重”的需求,是处理好亲子关系的关键。家长要尊重和信任孩子,理解他们,尽心尽责地完成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母亲和父亲的责任。

1969年,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这个“破窗效应”实验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只有尊重、热爱学生,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才会增强信心,向着好学生的方向努力。社会也应不让不良风气糜烂整个社会,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学校也应多加强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举措。青少年叛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追其根,寻其源,对症下药,因人而异,这样才能保障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淑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

[2] 申继亮等,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进展,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第5篇:孩子叛逆心理的教育范文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会伴随着层出不穷的惊喜或惊险,让父母应接不暇。当原本可爱、听话的宝宝,有一天学会了说“不”,往往标志着他们叛逆的开始。这是一个对成长极其重要的时期,父母应努力陪伴他们顺利度过。

幼儿为什么会叛逆

宝宝出生后,短短两年时间,学会了走路、说话,也逐渐懂得了悲喜好恶,更尝试了许多生命的第一次。所谓“叛逆”,只是大人看到的表现,实际上是孩子在这个阶段,自我意识快速发展,对独立、自主有了迫切需求。

原因1:活动能力增强

随着身体的成长发育,幼儿活动能力已经较强,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渴望探索未知世界的内心。促使他们希望扩大活动范围,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阻拦,自然而然会产生反抗。

原因2:情绪控制力弱

另一方面,2到3岁的孩子,虽然已经渐渐懂事,但由于年纪尚小,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依然很弱。因此一旦感到不满,他们就会很“直接”地表现出来,可是很多时候并不能准确表达自己,被大人误认为是“故意”作对。

原因3:坚持表达意志

在此之前,小宝贝们并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和他人的意愿明确分开。所以当他们可以清楚意识到哪些事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时。就想顽强地将意志表达出来。表现出不同以往的固执和偏执。

原因4:被溺爱的孩子更容易叛逆

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一辈都很宠爱孩子。甚至是没有原则的溺爱。习惯溺爱的孩子一直倍受重视,要求也可以长期得到满足,本身就比较自我,当到了这一年龄段,变会更加强调自我,叛逆情绪也相应更加严重。

幼儿叛逆期特征及家长的最佳应对

在非常短暂的时间中,身心面临重要的剧变和发展,对每个宝宝来说,人生中不可能再有同样的时光,他们所面对的“成长压力”可想而知。那么幼儿叛逆期都会有哪些典型特征,家长如何进行最佳应对呢?

叛逆期典型特征1

挑战父母爱说“不”

学会并喜欢说“不”是非常典型的特征之一,相信每个妈妈都有深切体会。有一天,宝宝突然发现,这个简单的字,竟然可以拒绝大人。敢于挑战、敢于尝试碰撞原来绝对权威的大人世界,正是成长的重要表现。

幼儿的反抗行为,通常都是在测试家长的耐心和规则限度,以及自己影响环境的能力。他们在积极按照自己的极限处理事情。面对公然挑战父母权力的幼儿。父母一定不要急躁。

家长最佳应刘招施:

1.理解幼儿做事的动机和愿望

幼儿还不太懂什么是危险,更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时常会有出人意料的行为,因此当成人提出限制,幼儿就会表现出对成人的不满。喜欢说“不”。其实这是他们独立与探索、获得新知的愿望强烈于对家长服从的表现。此时,家长应充分理解孩子的需要,尽量多创造条件来满足他们。这样他们的叛逆行为和叛逆心理会日渐减少。

2.及时转移注意力

当幼儿与家长的意见互相矛盾时,家长可以利用他们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用其他事物引开冲突,待问题解决后,再找合适时机进行说理教育。

叛逆期典型特征2

以为自己是世界中心

叛逆期的幼儿,想当然以为别人所想、所见,理应跟他们一样,无法理解每个人想法不同。所以当他们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时,就会表现出生气、尖叫、打人等激烈行为。作为父母,既要接受幼儿以为自己是世界中心的心理状态,又要温柔而肯定地告诫他们,事实并非如此。

家长最佳应对措施:

1.和孩子建立良好关系

在孩子比较听话时,家长应给予更多关注,和他们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当孩子进行危险动作时,尽量用正面方式如“你可以如何如何”来提醒他们改变。另外,家长要时刻让局势掌控在自己手上,这样也会让幼儿更有安全感。

2.适当采取“不理睬”态度

当幼儿提出一些无理要求时,家长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的方法,让孩子的哭闹变为自讨没趣,待情绪平复后,再慢慢教育。使用这种方法,反复几次,孩子便可知道哭闹、不满也无法达到目的。另外,在教育过程中,家长要努力让孩子明白哪些要求合理,哪些并不合理,也不要以指导、命令的口吻说话,而要以提醒、探讨等谦和的方式,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

叛逆期典型特征3

追求自主,热爱探险

心理学家艾瑞克森指出。1~3岁是人格走向“活泼自动”或是“羞愧怀疑”的关键,此时幼儿必须学习独立自主。否则可能转而感觉羞愧、怀疑自我。在“磨练”自己时。通过亲身接触把好奇的事情搞清楚的幼儿,很可能会有一些危险动作,家长不必过分担忧,这些“探险”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主能力。了解自己。

家长最佳应对措施:

1.营造无障碍探索环境

理论上,幼儿有自发性探索愿望,表示心理已有一定成熟度。如果他们要尝试的事情不会对自己或别人造成伤害,家长应容许其尽情探索。不过家长要将家中危险物品或珍贵物品收藏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并将孩子可以探索、触摸、试验的东西放在他们可以随手拿到的地方,积极引导其尽情接触和体会。

2.引导孩子达成目标

这个阶段的幼儿乐于学习,家长要帮助教导孩子如何进行安全探索,协助他们探索未知,引导其达成目标。对孩子来说,好的引导需要清晰的步骤。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学会把一些严肃、认真的引导和生活教育变成有趣的小游戏,带着孩子做,并且和他们一起完成,乐在其中。

叛逆期典型特征4

感受并开始处理更多情绪

步入1~3岁年龄段,幼儿开始第一次体会到恐惧、害羞、嫉妒等很多情绪,他们必须面对并进行处理,简直是“大课题”。尽管有很多想法,但是语言能力跟不上,无法顺利表达自己,也会让幼儿感到挫折和生气。所以,可能在父母因为孩子的叛逆难搞而苦恼的同时,孩子也很不好过,要知道他们绝非“故意”与父母作对,只是处于身心剧变的不稳定状态。

家长最佳应对措施:

1.平静耐心帮助疏解负面情绪

遇到幼儿不明所以的糟糕情绪,家长先不要问理由,因为孩子可能很难说清,接受当时的坏情绪就好。孩子情绪激动时,也不要和孩子讲道理,可以抱着孩子到安静的地方,让孩子平静之后,再帮助孩子分辨是哪一种情绪作祟,搞清原因,并对他们表示同情和理解,有效疏解负面情绪。

第6篇:孩子叛逆心理的教育范文

--现代作家王朔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平时很喜欢和孩子聊天,现仅以自己所学所想,与各位老师、家长分享,期望能对孩子的教育有所启示和帮助。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会经常面对顽皮、贪玩、厌学甚至逃学的孩子,而家长在我面前诉说的也多是自己的无力和无奈。其实这多数都是因为孩子处在“叛逆期”!孩子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两个叛逆期(反抗期),即第一叛逆期、第二叛逆期,分别在孩子的2-4岁、10-16岁,那么,面对如此“叛逆”,我们该如何解决,顺利把孩子教育成“人”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时,父母会根据自身条件和认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供一些机会,拓展幼儿的认知,诸如各种积木、毛绒玩具、卡通片,到游乐园与其他小朋友进行游戏等。青春期时,孩子面临的却是写不完作业,放学时间也是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推迟。当然,这是社会教育的现状,我们无法改变。但在这一社会化的关键时期,除去睡眠和饮食的时间,学习课本知识占据了孩子几乎80%的时间甚至是全部,家长在这个时期,做更多的是要求孩子更努力、更多的付出。孩子无法承受便出现了顶撞、厌学、与他人对着干的行为。

说到这,我不得不提,有些家长在孩子做了自己不允许的事情,遭遇挫折的时候,竟然是“幸灾乐祸”--“看你还敢不敢不听我的话了……”也有家长不这么“冷血”--“你怎么能自己做呢?”直接代劳!

其实他们期望的是帮助而不是代劳!否则对他们的伤害很严重,他们会因此不信任你。他们不信任是因为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当他们再次遭遇困难时,往往没有了求助对象,自己铤而走险,你做的是“独立完成”的错误榜样,抑或者对你产生依赖,这也是他们对你的“报复”!现如今满院子追孩子喂饭、请求孩子好好学习的家长应该也不是少数!是父母夺走了他们获得成就感的机会,以后很多事情都不敢去自己去尝试,创新的勇气也就没有了。同时,他们学不会在社交中,寻求帮助的能力,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合作一定会创造更大价值。当下,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应该深有体会。责任感缺失也是这一原因,凡事父母帮着做,进而成了父母的事情,最后孩子养成不负责任的态度也就让父母着急上火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家长是难逃其咎的。面对孩子的依赖,我们应该是协助他们完成,告诉他们做不到的关键以及危险性。我们不需要担心他们不懂,忽视孩子对未知的渴望,可以的话,我们应该去鼓励,我相信孩子会因此作出一些令人惊讶的努力,比如学会查阅书籍、学习一门课程,掌握一个方法等等。学会走路,正是为了探索未知,而付出努力的结果。如果我们家长或者抚养者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实践,少点越俎代庖,多多反省自己的行为,相信“喂饭难”、“跪求孩子学习”“拖拉作业”、“缺乏责任感”的问题,一定会少很多。

叛逆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青春期。但不可否认,心理发展是连续的,只是在特定时期,家长没有跟上孩子心理发展的节奏。因此,家长、老师以及其他相关的成人,在生活中更应该从点滴做起,不能等到问题积累到一定严重程度了,才亡羊补牢。相信如此,叛逆期,孩子不在有太多困惑,而你也不会感到孩子的太叛逆,天使成“人”便不再那么难了。在此,分享自己的浅薄见解,希望能帮助孩子和家长。祝愿每一个孩子茁长成长,每一个家庭快乐美满!

龙文教育第一届“龙文杯”教育征文大赛入选作品

原标题:《如何让天使成“人”》

第7篇:孩子叛逆心理的教育范文

关键词:青春期 叛逆心理 主观能动性 个体差异 课程改革 高效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余年了,常常听到许多家长抱怨说:我们家孩子以前上小学的时候,很听话,学习等各个方面都很优秀,怎么进入初中阶段,就和以前不一样了。很多教师也都在抱怨,某某学生如何如何变化,不可教也……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曾经乖巧听话的孩子进入中学以后仿佛一下子换了个人,变成了一个喜欢和父母和老师对着干、脾气古怪的家伙;难道说中学校园是一个可以扭曲人的性情、不该踏足的诡异之所?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在长大,他们开始寻找独立的自我,开始有了自己想法,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由于各个方面知识经验的扩展和加深,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不再满足老师和家长简单的说教和书本现成的结论,喜欢猎奇索隐,喜欢从问题的反面思考。然而,初中学生这种思维的批判性还不是很成熟,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这种不良倾向表现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一方面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有关,另一方面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工作有关。

我所工作的学校是一所全日制的农村中学,95%的学生均为住校生,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孩子的学习、生活等一切就全都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他们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一概不关心,从不闻不问。学校里老师们没日没夜,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辛辛苦苦身兼数职地付出,但由于各项教学资源相对较差,学生基础教育差、家长对待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低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加之,逆反心理在初中学生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有极大的抵触心理,我行我素,对自己的成绩不以为然,一直以来我校的教学成绩及学生特长培养方面与其他学校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时候也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理解。

目前由于大部分农村家庭的生活条件较以前有所改善,许多家长给孩子买了手机,买了摩托车,尽管学校有规定不允许学生骑摩托车上下学,不允许带手机到学校。但由于家长对学校教学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对自己孩子的娇惯、溺爱,很多学生依然在晚上不按时就寝,使用手机与外界联系、发短信,在许多没收来的手机上,经常可以看到的不堪入目的短信内容,甚至有很多手机的SD卡上还存有很多不健康的视频内容。周末,在公路上经常看到很多学生在骑着摩托飚来飚去的,有的时候,一辆摩托车上会同时载乘三四个人,这势必会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了更大的难度,更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无形的影响和伤害。

有一句话说“一个不曾叛逆过的人就不曾年轻过”,每个成年人都从青春期走来,都曾经有过或多或少的叛逆思想和行为。那么,学生的这些行为当然属于这个年龄段正常的行为表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的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他们的心智也处在青春发育阶段,属于较叛逆的阶段。然而,对于这些孩子的种种不良行为,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如何与这些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这是一个值得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严肃的问题。

首先,家长和老师要认识到青少年叛逆是青春期阶段心理和行为的正常现象,是有其必然性的。具体表现在孩子为表达独立自主意识,对父母和老师的要求、教育的听而不闻,甚至把这种逆反表现在行为上,如晚归、离家出走、抽烟、喝酒、早恋、网瘾等不良行为。因此,在这一特殊时期,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显得尤为困难。但是,在这个时期,孩子对亲情的冷漠,对教师的教育的反叛,如果对孩子的叛逆听之任之,不加以正确引导,这样,只会导致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陷入更大的困境,使得无论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都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局面。而此种境地,带来的直接后果很可能是孩子步入歧途。所以,初中阶段是一个需要教师和家长认真辅导、耐心帮助的过渡时期。

第8篇:孩子叛逆心理的教育范文

孩子叛逆期的沟通方法011、尊重孩子,不作道德评价。做家长的不要过于严厉,一旦孩子叛逆就给孩子扣上“不听话”的 帽子,甚至对孩子“上纲上线”。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少用这样的话语,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

2、多点理解多点包容。叛逆期是每个人必经的人生过程,换位思考一下,当爹当妈的自己以前也有过青春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处于叛逆期也是可以理解的。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宽容,这样有利于孩子情绪沉淀,减少不必要的言语冲撞。

3、停下来倾听孩子。叛逆期的孩子往往内心有许多感情无法诉说,家长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可能会忽视孩子的情感诉求。实际上,通过诉说沟通才能使孩子和家长建立起更加信任的关系。家长通过平等地和孩子沟通,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给孩子建议,能帮助孩子排解情绪。

4、找孩子信服的人来开导。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会有乐于倾诉的对象。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如果无法很好地和父母沟通,那么可以换个方式,找孩子信任的人与他沟通。这样所取得的效果可能比强迫孩子与家长沟通更好。 ...

孩子叛逆期的沟通方法02要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是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发生急剧变化的阶段,家长必须对孩子的心理特点有所了解,才能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家长可以通过看书、咨询专家、咨询老师等方式了解孩子在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手中有了金刚钻才能揽好瓷器活,才能有针对性地搞好教育引导工作。

找孩子信服的人开导他

我们时常费劲心机、说尽好话,道理也都在理儿上,想着哪怕孩子听进去一句都会有好转,可这孩子就是油盐不进,就是要跟你对着干,那么说明什么呢?用句现在流行的话说——你不是他(她)的“菜”!所以就得给孩子换道菜,孩子听谁话你把谁请过来,换个环境换个角度给他(她)讲,效果会更好。

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孩子毕竟是孩子,跟成年人比,他们经的事儿少,思考问题单纯幼稚,理解感悟层次较低,因此你不要想着抛块儿砖头就能马上引出个玉来,这粒种子就能按着你的思路开花结果。望子成龙成凤是家长的美好愿望,但毕竟对孩子的教育是个慢活,大人一定要耐着性子对他们,切不可大刀阔斧见什么不顺眼就砍,要像园丁培养花木一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他们小修小剪小扶持,等到他们逐渐成熟的时候,就是成龙成凤的时候。

关心孩子看孩子需要什么

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逐渐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他们时不时地将自己的思想试探性地表露出来,却又遭到大人的忽视甚至否定,给孩子内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导致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并执拗地按着自己的想法行事,在大人眼中就成了叛逆。所以问题的根源就是我们大人跟孩子沟通不够,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想干什么,假如我们了解了孩子的需要,并善待他们的思想,不好地及时引导,好的帮他们实施,孩子必然敞开心扉,给你当个快乐顺从的小绵羊。

投其所好和孩子成为朋友

平时孩子想什么喜欢什么一定要留意,即使你感到他的喜好很幼稚、很无趣,考虑到他是你的宝贝的份儿上,陪着他一块儿幼稚,一块儿疯吧,关键是这样以来,他就不会有跟你想不到一起,玩儿不到一块儿的代沟感。试着跟孩子交朋友吧,孩子需你这样。

第9篇:孩子叛逆心理的教育范文

叛逆,通俗地讲就是跟人反着来,是情绪处于一种执拗的状态下,行为举止不符合所谓的常规。

生理发育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心理发育的过程,理论上讲生理发育成熟在前,心理发育总是滞后的。心理成熟度分几个方面:生理成熟、心理成熟、社会角色成熟。

未成年人生理都不成熟,何谈心理成熟?心理成熟是个体不断与环境互动逐步完善的过程,是终身的学习成长过程。

6―18岁的青少年心理成熟度很低,当然不能站在父母的视角去理解各种问题,他们的脑袋里装满了千奇百怪的想法,虽然他们常常自己无法弄清楚那些想法,但是他们也不愿意全然放弃那些想法,他们无意识地挑战家长的观点是他们内心成长的必然过程。从心理发育阶段来看,这个时候也是他们最为自恋的阶段,尤其那些被高度关注的孩子更是自恋得一塌糊涂。他们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自恋到不能接受大人们对自己提出的“规范”。他们通过任性耍小脾气,顶撞大人等等小把戏将自己的情感需要宣泄出来。

家长如果懂得从孩子的行为中去发现孩子的情感困惑,并抓住他们内心的情感风暴,给予充分理解,孩子与家长的对抗行为或者说叛逆行为就会减少。但是如果家长自身并不称职,还试图对孩子进行说教,那么孩子叛逆就在所难免了。

我见过一个十分不理智的父亲,粗涉儿子的爱好,因为孩子性格很刚强,并没有被粗暴吓住,偷偷瞒住父亲继续自己的爱好,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编程员。

家长为什么不能理解孩子呢?也可以看成是家长的心理成熟度不够。心智成熟的家长应该懂得去理解孩子,而不是要求那个比自己更不成熟的心灵理解自己!

确实值得反思的是,身为父母,自己的心理是否已经成熟了呢?笔者认为心理晚熟现象几乎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

三十岁的人不会去爱人,不懂人情世故;四十岁的人情绪常常失控;不能与人真诚合作;五十岁的人还不懂如何获得幸福,分不清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子女的责任;六十岁还为自己养老发愁;七十岁还不懂随心所欲地自在生活,都是心理成熟度不够的表现。

一个皮球是被拍起来的。叛逆情绪好比一个皮球,你越去拍它,它蹦得越高。

再拿拳击作比喻。一个拳击手重重地向你身上打来,如果你有轻功,身体可以立刻变软,像一团棉花,那拳头就使不上力了。

对抗是什么?是争权。成熟的人不需要争权,只需要理解和包容,成熟的心智能化解叛逆行为背后的情绪。成熟的心如海绵,当叛逆的潮水向你涌来之时,你可以立刻将它吸入怀中。

更成熟的心智,好像富士山下的温泉,表面并不沸腾,可是放入的生鸡蛋不一会儿就熟了。

当家人之间没有尊重,叛逆的孩子更容易受伤。强势的父母不一定心理成熟,他们自以为是的、自恋的作风往往是孩子“生病”的直接原因。孩子无法用语言表达愤怒,就用疾病的方式表达。那些常患感冒、咳嗽、哮喘的孩子,很可能是因为缺乏情感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