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心理辅导能力培训范文

教师心理辅导能力培训精选(九篇)

教师心理辅导能力培训

第1篇:教师心理辅导能力培训范文

一、领导重视,机构成立,相关文件出台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开展,年,市教育局成立了以教育局田副局长为主任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达了[]151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并颁发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方案(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员任职资格及优秀心理辅导员评比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主任任职基本条件、职责》等具体操作规定和办法,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统一部署,明确要求,切实开展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有关指示,推动和落实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制定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主要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无目标性和错误操作。

三、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完善了管理办法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我们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一级工作机构,市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考核工作;二级工作机构,各学区辅导中心、市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三级工作机构,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管理中,我们做了如下规定:(1)首长负责制原(!)则。各中小学校长、各学区辅导中心主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2)日常化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及管理工作中,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3)全员参与原则。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负有责任。(4)督导原则。学校必须主动、积极地争取和接受上级指导中心及专家的督导,以克服自身工作中的盲目性或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们把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科教师均列为考核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将作为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的考核条件之一。

我们还规定了考核的内容、方式和评奖办法,使考核措施具体化。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为尽快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我们开展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活动,争取到年,有10%的教师获得省教育厅认证的心理辅导员上岗资格证书,100%的教师接受过一轮培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确定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责任单位,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

2.确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或技能培训相结合,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定了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外出进修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来讲学、校本培训和自学讨论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实施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的专家相继应邀到讲学。大批的教师到等地进修学习。

4.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师德教育、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名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初级教师培训、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以及其他培训工作之中,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5.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个案征集和评比为手段,内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中心成立后,我们已经搞了一次论文征集、一次个案征集活动,收到论文、个案近300篇,教师已经树立了心理健康观念并自觉运用于实践。

6.培训活动有声有色。第一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受到了全市中小学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热烈响应,有176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第二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活动也即将展开。本学期我们将组成讲师团,开展巡回讲课活动,对全市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第2篇:教师心理辅导能力培训范文

身为一名17年坚持在一线的幼儿教师,市教育局选聘的唯一一名幼教兼职教研员,我成了其中一名幸运儿,2011年有幸参加国培项目骨干教师培训学习,而我也从众多参加学习的学员中脱引而出转化成为一名培训者。借国培开展征文比赛的机会和各位同仁分享我参加国培学习的点滴。

1.丰富学习途径,拓展学习资源

屈指数来今年已经是我踏进幼教行业17年,回想当年从幼师毕业后,一直努力去提升学历,从大专到本科一路走来。单纯的实践及在本园的跟班学习已经满足不了我对知识的渴望和技能的提高,诸多方面需要提高、需要学习、需要进步。“走出去、请进来”是我学习的一种途径,但毕竟是一线老师,多种因素的影响也难于实现随时随机的学习机会。

我不断拓展自己学习的资源,订阅大量的幼教书籍,上网查询相关的幼教知识,尤其是近几年来,我特别借助全国各幼教学习网站,不断丰富我对幼教知识的补充。“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成为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的对象,特别是有幸参加多次远程培训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例如作为辅导老师,我可以随时在继教网上查找到我需要的信息,聆听专家们的讲解,和同行们交流,学无止境。在继教网的支持下,借助平台的学习,我能聆听多位专家与名师的讲座,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我强烈的感染和丰富的理论引领,每天总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结交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同行,探讨并解决疑惑,同时也更加奠定我要努力做一名在幼教岗位上有所建树的快乐、幸福幼儿教师。

2.在学习中成长,在辅导中提高。

“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是我一直以来对个人学习、工作的要求和努力方向,我始终怀着“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工作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4月荣幸的被市教育局教研室聘为幼教兼职教研员开始,我的工作又多了一项任务,作为全市幼教唯一的一名兼职教研员,全市参加国培(2012)幼儿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和国培(2011)、国培(2012)

“转岗”(一、二期)幼儿教师3个国培项目335人的辅导老师,我深知自己的的责任重大,这既是给予我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促进。

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首先是工作量是不言而喻的,况且我还是一线教师,还有自己的带班教育教学任务。但作为全市幼教唯一的兼职教研员,我有义务也有责任做好引领和示范,同时要做好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辅导老师、培训者,我更需要不断的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活动组织教学能里等。要完成这些繁重的任务和做好本职,我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时间和精力,相信通过借助培训平台及专家团队的支持和个人的不懈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提高的。

我尽心尽责做好全市幼教的培训辅导工作,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认真做好每件事,并享受幼教给我带来的快乐。为提升我市学前教育教研工作做好引领示范,努力做好一名学习型及研究型为一体的新兴复合型教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辅导过程中其实也是我不断扩大学习资源的一个过程,虽然是作为三个国培项目的辅导老师,但在培训过程中却能不断补充我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尤其是在本学期我园全面开展区角活动中,我秉承着多年来坚持的环保教育成果,与搭档一起自制多种材料丰富区角内容,并将我市特有的多种贝壳补充,让孩子们在区角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特产,培养孩子从小热爱家乡的情感。根据《指南》精神,活动中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角色,自行商讨活动规则等方法,调动孩子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拓展幼儿思维。

3.角色在转变,努力在继续。

在诸多有利因素的促进下,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能得到快速发展。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和从不停止的学习也让我成为幼儿园的骨干教师、保教主任、市教育局教研室兼职幼教教研员等。

3.1 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感受。此前,作为一名学习者参加继教网的远程学习,深感现代继续教育资源以其极丰富的教育教学优势为全国广大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合作、创新的平台。我也非常珍惜每次参加学习的机会,把继续教育研修作为提升自身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学习途径,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

而从2011年12月开始,我参与国培学习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有幸被继教网、广西教师培训中心聘请为国培(2011)幼儿园农村转岗教师的辅导老师,并开始了我学习和成长的新历程。

3.2 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作为辅导老师,我首先详细了解辅导老师远程培训指导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明确在培训前的准备、培训过程中、培训后期的三个阶段不同的工作内容和职责。系统了解这些内容后,为在辅导过程中的“课程学习”,“班级研修”,“点评作业”,“推荐教学故事,研修日志”,“发帖、回帖”,“编辑板报”等工作做好前提准备和实际辅导工作做经验积累。

在一次次的辅导培训中,我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为了更学员们更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在辅导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学习,熟悉平台操作的每一个流程,并积极向专家们请教和学员们交流。围绕培训流程的要求,积极开展各项辅导工作,履行辅导教师的职责,努力督促学员完成各项具体工作要求与工作任务。

在担任三个国培项目的辅导老师过程中,我始终怀着“终身学习”的理念,借助国培办、继教网、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等培训机构提供便捷的学习渠道和途径,虚心向幼教专家及来自全国的同行们请教、探讨有效的辅导工作技巧。“在学习中成长,在辅导中提高”是我在作为辅导老师的过程中最大的感触,通过培训学习、辅导,让我收获颇深、开阔眼界、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许多日常中的疑问都得到解决和启发。“功夫不负有心人,”因出色的辅导工作,我市参加培训学员的总成绩保持在全区14个地市的前列,而我也荣幸被继教网、广西教师培训中心评为全区(2011)幼儿园农村“转岗”教师“优秀辅导老师”、国培办、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评为国培(2012)幼儿骨干教师示范性远程培训“辅导老师”。

时下有句时髦的网络语言——“知识也是有保质期的。”是的,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绊脚石。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也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作为一名有着17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依然能坚持在一线的骨干教师,我深知每个不同项目培训对教师城长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完成所学内容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价值的。

4.培训获友谊,辅导获快乐。

从一名普通一线幼儿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幼教兼职教研员及三个国培项目的辅导老师,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收获,让我感受颇深,我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4.1 培训对象不同 辅导方法灵活。国培计划(2012)”——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面向的学习群体是来自公办园的骨干教师,基本是学前教育专业院校毕业并有10年左右工作经验的老师,她们在学习过程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倦态的一面,但作业、教学故事等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撰写较为专业的内容。在作为示范性培训项目的辅导老师过程中,我也是在以学习者的心态来对待,和她们一起交流、探讨、分享,希望能从众多出色的同行身上吸取更多有益经验和有效的学习。

而幼儿“转岗”教师则来自另一个不同的群体,主要是乡镇中心园或民办园的老师,可以说基本没有太多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在这个项目的辅导中,我则要以“老师”的身份进入辅导工作页面,尽可能用我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来辅导、解决她们的疑惑、帮助她们提高。

4.2 分享学员的收获,成就自己的快乐。

继教网远程培训学习、辅导给了我和我所辅导的学员一个方便的平台,以下我想借用我市幼儿“转岗”教师们在参加继教网培训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触谈谈我对开展远程培训学习的体会和认识。

4.2.1 远程培训普及电脑知识。远程培训教育无形中强迫一部分从不摸电脑的老师和电脑有了亲密的接触,学会基本的电脑操作、普及电脑知识。

4.2.2 远程培训信息开拓教师的视野。远程培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的便捷性不断开拓教师的视野,尤其是乡村教师们渴望学习、提高,继教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让淳朴善良、朴实无华的乡村老师足不出户也能和城镇的教师一样接受新知识、新观念的洗礼。

4.2.3 学习新知识、更新教学理念。自从参加继教网的远程培训后,老师们在办公室除备课外,谈论的话题从家庭琐事转移到讨论专家的讲座及教学新理念的贯彻。

4.2.4 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继教网的远程教育有很强的互动性,可以讲声音、图像、文字融为一体,用多种方式刺激学员的各种感官,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最大限度的跳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每一位参加培训学习的老师都能或多或少在远程培训中得到提高和收获。

4.2.5 提高撰写水平、表达真情感受。在继教网的培训学习中安排有作业、教学故事、研修日志等,由于网络学习是人人参与,通过写作业的形式,教师们提高了写作水平,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收获,促使教师们日常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

4.2.6 收获知识、收获友谊。虽然都在一个城市里,但很多老师是不认识的,而继教网搭建的平台不但让老师们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友谊,还有机会结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同行,向专家们学习、请教,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机交流、探讨。

每项培训活动都是短暂的,但我们要改变观念、端正态度,把学习培训作为常态化、持之以恒。对我而言,每次的培训学习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专业发展上,都是一次提高与洗礼。专家及名师结合自身的成长给我们做的一场场精彩讲座,为我们教师的健康成长又一次指明了方向。我希望在我的辅导下,我市参加继教网培训及其他渠道学习的老师们能像大海那样敞开胸怀容纳百川,像太阳那样,不断地进行核聚变,积累新的能量,做一支永远燃烧不尽的蜡烛,去照亮祖国的花朵,照亮孩子成长的道路。

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在幼教岗位上已有所建树,在全市幼教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力,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普通一线教师成长为集实践、辅导、研究为一体的实干型骨干教师。但我始终怀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虚心求学态度,珍惜每次学习的机会和同行们交流、探讨。希望今后继续借助国培学习平台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和辅导工作,为发展本地区的幼教作出应有的努力。

第3篇:教师心理辅导能力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策略研究

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是对新任职辅导员进行的培训,其目的是帮助其树立科学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理念,了解辅导员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知识和技能,尽快适应学校工作,顺利完成从受教育者到教育者的角色转换。

一、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的现状

(一)培训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2008年6月27日,以高校为依托,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工作会议,公布了首批2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基地主要负责对各高校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和进修培训。此后,分层次、多形式的培养、培训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以广东省为例,广东各高校高度重视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各高校坚持辅导员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不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本校辅导员岗前培训方案,还积极报名参加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华南师范大学)组织的岗前培训课程,对新任辅导员进行围绕政治理论、工作态度、工作方法、自我发展等主题进行培训,以求提高新上岗辅导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

(二)培训内容不断更新和丰富

辅导员岗前培训课程的内容的设置从以“学生事务管理和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也必须转变为以“学生发展、辅导员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三位一体”为主题来展开,焦点不再仅仅局限在如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身上,而将辅导员的自身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融为一体,打打扩展了辅导员岗前培训的内容。以广东省为例,2011年8月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华南师范大学)组织的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课程内容就有九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辅导员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规划、新生教育理论与实践、辅导员工作经验研究等。

二、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校辅导员培训取得的成效不小,但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一)培训学员涣散,课程重视度不够

造成培训学员涣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部分高校和辅导员员本身的思想认识有偏差;二是参加培训的辅导员层次不一。

就高校的师资管理部门来讲,由于新生工作的紧迫性,对辅导员的岗前培训疏于认识,对辅导员岗前培训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统一的要求。就培训学员个体来讲,或对岗前培训怀有抵触情绪,认为岗前培训仅仅是形式;或急功近利,以方便职称评定为参加培训的唯一动力;或自恃过高,不屑参加培训,甚至逃离培训。

此外,据了解,每年都有一些高校因为招聘时间较晚,或者组织辅导员报名的工作滞后,使得不少辅导员不能如期参加当年的岗前培训,只能轮到下期甚至下年再参加岗前培训。于是,每年参加岗前培训的学员除了新进入辅导员职业的人员之外,还有不少工作了一年半载的辅导员。由于岗前培训课程针对的是新上岗的基本没有工作经验的辅导员,因此,不少已经参加工作的辅导员对培训态度冷淡,完全只是为了拿到培训证书。这种态度也潜移默化影响了其他参加培训的辅导员。

(二)培训形式单一,课程吸引力不大

一是课堂缺乏互动。近年来,笔者参加了数次广东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之后发现,辅导员岗前培训主要以专题讲座和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以专家为主角的专题讲座直接使培训学员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基本处于被支配地位。由于培训时间有限,主讲专家学者基本上采用以课堂为中心的理论讲授,课堂互动相对较少。

二是课后讨论流于形式。由于培训时间短,任务重,小组交流往往安排在晚上或者课后。基于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培训组织方往往没有硬性规定各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的场地和时间,使小组讨论流于形式。部分小组成员以种种借口不参加讨论,甚至个别小组以组长收集组员意见为形式,没有任何交流。

(三)培训内容枯燥,课程实践性不强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内容大多涉及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就业指导、辅导员工作方法和技巧等内容,主要以理论为主。虽然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实践训练,开始以增强辅导员心理素质和提高团队意识等为主题开展拓展训练,2011年8月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华南师范大学)组织的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也在为期一周的培训课程中安排了两个早晨和一个上午的体验式教育培训,但由于时间短,难以开展系统的主题培训,所以这个实践课程的训练效果也难以体现。

(四)考核机制不健全,培训约束力不高

辅导员岗前培训作为一种手段,其效果如何应该要由完善的考核机制来测评。目前辅导员的岗前培训仅仅以课堂出勤率和结业论文来进行考核。课堂出勤这一硬性规定让不少学员反感,而结业论文的批阅缺乏专业师资队伍的操作使得论文撰写往往流于程序,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对岗前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效应。

三、完善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管理者,是高校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观念必须大力宣传,要向有关各级领导部门、高校各个部门、广大师生以及全社会宣传。只有在认识上达成一致,辅导员队伍建设才能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充足的动力。

因此,一方面,各高校应站在师资管理队伍建设的战略高度上,宣传鼓励新辅导员积极参加岗前培训工作,尤其是相关职能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主动联系组织方和辅导员个人,协助做好培训报名等工作。另一方面,培训学员也要深刻地认识到岗前培训对学校、学生和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培训学员参加岗前培训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职场准入通行证,而且是为了要明确高等教育发展对辅导员的素质要求和个人职业发展目标,还是为了能尽快完成角色转化,为自身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作好准备。

(二)建立规定,规范培训

当前,各高校关于辅导员培训中的具体管理考核程序还没有明确的规定,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还没有走上法制化轨道。因此,制定科学的辅导员培训的相关规定对于规范辅导员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具有重大的意义。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具体规定的制定必须具备以下四层含义:一是对培训学员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对培训学员的理论知识要求。三是对培训学员的思想纪律要求。四是对培训考核方式的规定。

(三)形式多样,拓展培训

一是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在岗前培训课堂中,应该尽可能多地采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比较讨论等形式,提高辅导员参加培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是业余生活多样化,组织管理人性化。参加培训的学员们经过一整天的学习,需要放松身心。培训基地可以提供一些活动场地,组织一些课余活动丰富培训生活,促进辅导员的身心发展。

(四)完善内容,强化师资

一是完善课程安排。培训基地应积极吸收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积极组织授课老师、有关专家成立教学团队,精心编写岗前培训教学大纲,制作教学课件。培训基地应根据时间和场地科学设置培训内容,积极探索社会实践、学习考察、课题研究等多种培训形式,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配备优秀师资。培训基地应配备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具备专业水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专家和学者为岗前培训的教师。

(五)健全机制,严格考核

一是要在培训期间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和评价机制。培训基地应该建立培训档案,将岗前培训工作与辅导员的考核、转正和晋升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各高校将对每位辅导员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的量化考核和评价,包括理论学习笔记、培训期间的出勤情况和培训结业论文评审结果,以此为依据上报合格学员和优秀学员,并把测评结果纳入到辅导员的考核、转正和晋升工作之中。

二是考核形式多样化。要把辅导员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核纳入到岗前培训的考核体系当中,构建一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考核机制。考核可以在省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各高校自主进行,以闭卷、开卷和实践考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如,教育管理技能测评和集体宣誓活动。通过现场演讲、情景模拟、方案设计等一系列活动现场测评学院的教育管理服务技能。

参考文献

[1] 徐文良.难忘的历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与思考[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2] 张畔全.高校辅导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31-32.

[3] 马林海.行动学习――高校辅导员培训模式创新的突破口[J].思想教育研究,2010(9):94-97.

[4] 黄军.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校本运行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 2010(9):48-50.

第4篇:教师心理辅导能力培训范文

关键词: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推动,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大幅增加,高职院校引进大批的理论素养较好、一定层次学历的人员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期以科学地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但传统的高校辅导员制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工作机制逐渐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

一、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培养培训的现状

1.组织层面保障激励不到位

现今,高职院校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变化,学分学年管理、综合素质考评、学生企业实习要求等制度使得学生的教育管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辅导员由于繁琐的日常工作给思政教育开展带来的巨大冲击,工作未得到认可、没有按劳分配、培训提升渠道少、面临多级部门考评等, 更不用谈提高自身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有限的工作水平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地开展。

2.人员层面激发困难重重

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是保证高校得以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基础之一。外在环境的复杂多变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大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职责和权限界定模糊,其作为教师的身份定位并未真正落实。当前的辅导员工作具个人经验能力欠缺、没有找到自身价值定位、实践经验缺乏、思路禁锢、地位低、压力大、后顾之忧多等弱势,相比专业教师而已,个人职业规划不明确,使得辅导员队伍呈现出流动性高的特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然不能L期有效地开展。

3.任务层面中心不明确

相当多的高职院校还存在由于个人待遇,生源的复杂,办学层次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辅导员招聘困难,而引起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思想政治学等专业出身的辅导员很少。辅导员不能科学地处理繁杂的日常事务,导致自我思考和钻研时间少,理论基础薄弱、科研能力差,没有时间和精力做深层次的研究,使得深入细致的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减弱。

二、“三化”培养机制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启示

笔者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学院辅导员工作现状,分析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成长、发展、成优的原因,着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为内容的“三化”培训机制。

1.规范化开展岗位培训

当前高职院校招聘辅导员条件为政治素质较好,对年龄、学历有一定要求,有学生干部经历、具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同时结合年龄结构和专业背景的要求,聘任的辅导员年龄多为较年轻,缺乏教师工作经验,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规范化开展岗位培训。

首先,高职院校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定期、定向组织辅导员开展教师岗位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帮助他们深入掌握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法规、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培育辅导员先为人师整体育人理念。其次,高职院校在学校、系部、所带专业的办学、建设和发展有着明显的职业特色,辅导员通过参加相关的专业针对性极强的知识培训,如培养方案、就业方向、职业定位、实习单位考察等等,能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向,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再次,高职院校应把握辅导员工作基础,规范辅导员应当掌握的政策知识、工作职责和方法,邀请资深辅导员分享工作方法和经验,如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奖惩规定、管理制度、资助政策、心理健康建设、职业生涯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等,了解学生的群体特点和思想现状,通过长期规范化地培训来从而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2.专业化开展职业规划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性格特点并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他们有着新环境适应能力差、面对现实消极、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等表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更贴近学生实际,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更新与应用。

高职院校应积极为辅导员搭建思政工作研究平台,推动其结合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科学研究,使思政工作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如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政策形势学习、设立专项科研经费、提供多样化的进修培训等,支持辅导员开展工作实效研究、组织辅导员进行工作案例总结等,这些均可作为成果进行辅导员间分享,学校存档甚至是整理成书籍发表。同时,针对辅导员岗位流动性大这一特点,高职院校应转变一贯的管理理念,将职业生涯管理理念贯穿于辅导员队伍的培养中,开展完整的职业生涯理论学习,注重体现辅导员工作价值,完善评聘考核、培训机制、激励机制、待遇制度,建立科学的辅导员职责与分工体系,提升核心职业能力,从根本上促使辅导员乐于在工作岗位上长期服务,更好地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

3.系统化开展持续培养

优秀的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评价标准是随着其不同阶段的成长相应变化的,是一个能有效促使其能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动态标准。

院校应把握这一要点,建立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相结合、重点加强培训与全员普及培训相结合、常规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能力培养与学历提升相结合的系统化的辅导员培训工作机制,积极组织、开展多元化地以提高辅导员专项能力为目的,如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高校教师等培训,不断提升辅导员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教育专业素质,以及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树立其终身学习观念,系统化地切实推进和深化当前辅导员队伍发展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建立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共同远景。

参考文献

[1]袁龙喜 郑永进.高职院校辅导员培养机制研究[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11).

[2]覃干超 韦诗业.关于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7,(3).

[3]胡亮华 陆 虎.高职院校辅导员!内提+外促+互学"三位一体培养机制研究[J]. iSBC=>?g/3学报, 2013,(3).

[4]赵新华. 试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培养工作机制[J]. 文教资料, 2009,(7).

第5篇:教师心理辅导能力培训范文

浙江省湖州十二中在2003年建立的“学生心理健康帮辅制”,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育中去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一、“案例研讨法”校本师资培训为“学生心理健康帮辅制”奠定基础

加强教师培训,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意识,懂心理学方法,这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帮辅制”的重要前提。我校就是通过“案例研讨法”校本师资培训,为全面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

2003年,我校李世超、沈洪海、魏佳斌等老师率先获得了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书。同年,新一届领导班子在研究学校德育工作时确定: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开辟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同时确定将“案例研讨法”作为校本心理教育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几年来,我们基本完成了第一轮校本培训计划,共培训了五批教师,涉及各个学科、各个年级,占专业教师总数的90%以上。

运用“案例研讨法”的培训模式,在讨论案例过程中,边学习相关理论,边实践探索,边搜集案例,边总结提高,脚踏实地培养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心理辅导教师。每期老师经培训后又编写了自己的校本培训教材,如《心理辅导活动教案选》、《心理辅导个案集》和《学生心理案例新选》。教师入了门就有了进一步研究的兴趣,目前全校已有33位教师获得省级心理辅导上岗证,两位教师取得了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计划到2009年所有一线教师都必须取得省级上岗证书。这样我校由一线教师组成的、由普遍与专业相结合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已初步形成,为学校“心理健康帮辅制”的建立、心理活动室运作、心理活动课的开设等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心理健康帮辅制”的构成体系

湖州十二中“学生心理健康帮辅制”的机构体系是“三级责任,帮辅到人”,即指导中心、年级组、班级三级责任,各司其职,完成对全体学生的帮辅工作。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组

由校长、分管校长、政教处、科研处等组成,由指导中心办公室具体落实。学校指导中心按照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学校发展规划》中的方针政策,制订学校每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管理全校学生心理档案,指导各年级、班级的学生辅导工作,负责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教育经验总结,优秀个案收集,安排心理活动室、阳光聊天室的值日辅导教师,指导各年级家长学校的活动等。对于各年级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案例,指导中心将直接协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帮辅,或指导教师怎样开展帮辅工作。

(二)年级组

各年级组长按照学校指导中心的工作计划,负责本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年级组长组织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贯彻学校各项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生教育、班级管理、学习教育等)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统筹全年级每学期的心理活动课、协调各班心理辅导教师配备等工作等。年级组每周组织碰头会,确定班主任在午间集体心理教育中主讲的内容与方式,确定本周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内容与上课者。各班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由年级中已培训过的教师分工备课,由年级确定专人轮流上课,必须保证每学期上八节以上。

(三)班级

各班级除了班主任老师必定承担着班级学生心理辅导以外,还配备1~2位取得省级上岗证书的其他教师做辅导员,另外各班还设立学生“心理联络员”(也叫心理科代表)。

各班心理辅导员在平时的活动中,如果发现学生有心理困惑与心理问题,可利用课余时间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并作好心理辅导档案登记工作,疑难案例要及时研究对策,及时上报或做好转介工作。当班主任与学生沟通不方便或者力量不够时,其他辅导员可交叉进行帮辅。学生也可以主动找某位心理辅导老师,或者到心理活动室、“阳光聊天室”与老师进行交流。平常,班级的学生“心理联络员”可以向老师提供同学中存在的问题,使老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帮辅工作。

学校中心指导组、年级组、班级三个层面的学生心理帮辅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指导又有反馈,使得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个整体,而不仅仅是几个人的事情。这不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氛围,更有利于对学生的帮辅工作落到实处。

三、“学生心理健康帮辅制”的职能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具体来说,湖州十二中的“学生心理健康帮辅制”职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学生健康心理维护

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1.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2.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3.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社会要求所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4.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做到悦纳自己;5.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以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往的知识与技巧;6.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训练活动等。

(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1.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2.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适与辅导;3.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如多动、说谎、打架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4.身心疾患的治疗与矫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病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病等。

(三)学生心智潜能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智潜能,中小学期是学生心智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因此,心智潜能开发和创造力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通过特殊的教育训练活动对学生进行判断能力、推理能力、思维能力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等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学生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四、“学生心理健康帮辅制”的实施成效

湖州十二中坚持十多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运用“案例研讨法”开展校本教师培训,并逐步建立了心理健康帮辅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第6篇:教师心理辅导能力培训范文

远程教育因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其自身的便捷灵活性已经成为人们进行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主要方式,而辅导教师作为远程教育中的核心人物,其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对辅导教师的培训也就成了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了解了辅导教 师的工作内容、职责和能力要求以及目前国内外远程辅导教师培训的现状后,通过对网络教育学院教学主任和辅导教师的实际访谈,试图更加深入明确地了解目前国内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对辅导教师的培训现状,从而发现实际情况与理论设想之间的差距和原因,以期为以后国内远程辅导教师的培训工作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 网络教育学院;辅导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8—0060—05

一、研究背景

远程教育中的教师分为三类角色,主持教师、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1]。由于远程教育教与学时空分离的特性,课程主讲教师和学习者之间往往不能够像传统教育中那样直接地沟通和交流,在教与学重新整合的过程中,除了媒体的作用,辅导教师就承担着直接与学生沟通交流并给予反馈的角色。中国远程学习者由于文化传统的原因往往比较依赖教师的指导与反馈,因此远程教育中辅导教师的地位就更加重要和突出了。可以这样说,远程教育中教学质量的保证、学生学习情况和课程成绩的真实公正的评定都依赖于课程辅导教师的工作。因此,辅导教师的工作是确保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2]同样的,对辅导教师的培训作为提高辅导教师能力和素质的主要方式之一,也间接地对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基于远程教育中辅导教师培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我们在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了解了远程辅导教师的职责和能力素质要求之后,想要通过实践的调研和访谈来了解我国远程教育实践中辅导教师培训的开展情况,并对照远程辅导教师的职责和能力要求,判断这些培训在塑造合格的远程教育辅导教师方面的效果和作用,从而对我国的远程教育辅导教师的培训提出一定的建议。于是,我们对北京地区几所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教育学院的辅导教师培训情况进行了访谈和调研,访谈的对象主要是网络教育学院负责教师教学工作的教学主任和一线的辅导教师。

本研究的研究目标就是基于前期的文献调研,对北京地区四所网院的辅导教师培训现状进行访谈调查,了解他们对辅导教师所进行的培训以及培训的形式和效果,并通过对四所网院培训现状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综合各个网院优势的培训建议,以期对我国远程教育辅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和远程教育辅导教师的培训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通过访谈了解辅导教师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效果以及访谈对象对培训的建议和期望。访谈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采用通过前期的文献调研和专家指导编制的教学主任访谈提纲、辅导教师访谈提纲和远程教育学生访谈提纲,访谈的过程中尽量按照提纲内容来进行,同时也根据访谈的情境和各个网院的具体情况加入新的访谈内容以获得更加全面系统的信息。

(一)访谈提纲的编写

通过我们之前的文献调研和总结,对远程教育辅导教师培训的研究主要是从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效果和培训制度几个方面进行的。因此本研究的访谈也围绕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在访谈提纲开发的过程中结合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更加突出对四所网院具体信息的调查。

根据以上对比维度和对各个维度现有研究成果的调研和总结,我们编写了相应的访谈提纲,同时为了从多个角度全面地了解这几所网院的培训现状,访谈对象除了辅导教师,还包括了教学主任和参加远程学习的学生,因此我们共编制了三套访谈提纲,分别针对辅导教师、教学主任和学生。

(二)访谈实施人员

实施本研究访谈任务的是3名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均具有扎实的远程教育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同时具有一定的利用访谈法进行研究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可以保证研究过程和结果分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访谈对象

为了获取更加全面客观的访谈结果,我们的访谈对象不仅包括网络教育学院主管教学工作的教学主任,还包括一线的辅导教师以及参加远程学习的学生,表2是具体的访谈对象信息表。

三、访谈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依据访谈之前对比框架中的对比维度,对访谈结果的整理和分析也是从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效果和培训制度四个维度展开的。通过对四所网院的访谈,我们整理出了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制度等维度之间的对比信息,以期通过综合分析了解目前网络教育学院对辅导教师的培训现状并对其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下表3为网院的辅导教师培训现状信息表。

下面是对访谈具体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一)辅导教师的基本信息和主要职责

第7篇:教师心理辅导能力培训范文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也应该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探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的基本内容包括职业知识的专业化、职业素养的专业化和职业工作能力的专业化。

【关键词】高职 辅导员 专业化 研究

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是一个较新的课题,理论界作了一定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部分院校在实践中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尤其是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颁布后,普通本科大学特别是部分全国重点本科大学,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也取得了新的成果。但是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也应该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探索,但是目前在此方面高职院校与本科普通高校相比还明显滞后。本文试图从高职院校特点出发,

通过对专业化培养问题的研究,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思路。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定位

在当前情况下,如何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从角色定位和职能定位两方面进行分析。

角色定位:从社会角色理论来看,高职院校辅导员应该是一种专门的职业。因为,第一,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教师。“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第二,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者。“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第三,辅导员是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化艺术活动、教学实习、实训课等素质教育的指导教师或辅助教师。

职能定位:角色定位决定职能定位,辅导员担任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从这种角度看,我认为辅导员的基本职能有四项:第一是教育职能。首先是理想信念教育。其次是职业技术理念教育。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技术(能)成就未来”的观念,练就扎实的职业技能;再次是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第二是管理职能。即行使学校赋予的对学生的行政事务管理权,处理学生各种日常事务,维护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第三是服务职能。代表学生利益,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长。包括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落实好国家、学校的各项贫困生资助政策,提供专业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指导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等;第四是研究职能。即辅导员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开展就业指导和构建素质教育的理论体系。教育、管理、服务、研究四项职能紧紧贴合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共同明确了

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建设方向。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

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指的是作为一个专业的内在规范,是对这支队伍内在素质的规范性要求,是指辅导员应具备完成其工作职责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经验。

经过一段时间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我认为,要成为合格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完成三个转变,一是加强辅导员上岗前的辅导员工作职责培训,完成由普通大学生或其他岗位人员向普通专职辅导员的转变;二是进行职业教育理念的培训,完成由普通专职辅导员向职业院校专职辅导员的转变。三是加强职业知识、职业素养、职业工作能力的培训和实训,实现职业院校专职辅导员向职业院校职业化、专家化辅导员的转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应该包括职业知识的专业化、职业素养的专业化、职业工作能力的专业化几个方面,大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培养:

1.职业知识的专业化

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要求辅导员要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素养,具体培养途径主要有开展专业教育和培训、制定专业标准、成立专业组织、确定专业资质、评定专业技术职务,明确专业研究方向等。

(1)开展专业教育和培训

把辅导员岗位建设成为“终身性”的专门职业岗位,前提是必须具备专门的职业知识,而专门的职业知识来自专业教育。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可将辅导员的专业教育分为职前和职中教育。

职前教育:在高校设立辅导员专业。美国高校设有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其学生事务管理人员也具有较高的专业地位和职业声望。我国高校目前尚未设立类似专业,为了促进辅导员职业岗位的专业化,建议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为基础,融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学生社团管理、党团管理、学生社区管理、学生事务管理相关知识,开展本科层次或研究生层次的学生教育与管理专业的教育,并按照就业方向设立本科以上学生方向、高职学生方向、中职学生方向、中小学生方向等专业方向。有了相对独立和完善的专业学科支撑,辅导员的选拔聘任、培训进修、职务职称等问题纳入规范渠道,就具有了良好的基础。

上岗前明确工作职责,为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结合辅导员工作实际,我认为辅导员工作职责可以细化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学风建设与学业指导、党团工作指导、素质拓展指导、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班级建设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宿舍管理和安全稳定工作等内容,按照职责确立辅导员专业发展方向,将会进一步促进其专业化建设。

职中教育:强化专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理念培训。从调查来看,从事辅导员工作时间4年以下占80%,4-8年占13%,8年以上占1%;从年龄分布看, 25岁以下占1%,25-30岁的占70%,30岁以上占23%。高职院校大规模聘用辅导员为2002年以后,70%以上为工作时间5年以下的大学毕业生,专业背景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专业的辅导员只有17%,参加培训以研讨会为主,3次以下占43%。其它大多是经过短期的岗前培训即上岗。为了弥补现有在岗辅导员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不足,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技能,必须强化在岗期间的专业培训和知识更新。专业培训应以岗位专业知识为主,其它交流为辅。

高职院校辅导员应特别重视职业教育理念的培训。高职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具有特殊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必须把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穿始终,探索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育和管理的方式,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总结研究。

(2)以建设“双师结构”的辅导员团队为平台,推进专业化建设

适应职业教育培养“双师素质”的教师和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的要求,建设“双师素质”的辅导员和“双师结构”的辅导员团队。双师素质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学职称,又具备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行业技术职称”。辅导员具备实现“双师素质”的条件,第一,辅导员可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指出,“高等学校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第二,辅导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或政府组织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获取专业辅导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规定》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化辅导与培训,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在上述培训中可以把培训与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如就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和职业生涯规划师等。我认为,培养“双师素质”的辅导员进而建设“双师结构”的辅导员团队,是职业教育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需要。

(3)建设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促进辅导员专业化

美国高校学生工作者管理机制为纵向条状结构,人员按分工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服务。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者管理机制为块状结构,辅导员要包揽一个或几个班级学生的所有问题,故经常被事务缠身,不利于向专业化发展。因此,为了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培养,可以考虑改革原有的以院系为单位的辅导员块状管理模式,变为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在对职业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和发展方向进行专业化细分后,如心理健康咨询、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社团管理等专业化程度高、面向全院学生服务的辅导员归学生管理部门管理,负责学生思想品德和党团建设、学习辅导、生活辅导、班级管理和建设等学生日常事务性管理的辅导员归专业系块状管理,以此来推动辅导员专业化培养。目前,上海已经初步确立了职业发展教育、心理辅导、生活园区等辅导员。建立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为辅导员向专业化发展并将辅导员作为终身职业创造了条件。

(4)建立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相结合的管理队伍,为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希望拥有教师资格证的专业课老师担任辅导员。实践也证明,由专业课教师担任辅导员,所任班级的学风建设、班风建设的效果普遍比较好”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除了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同时,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最好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专业教师和党政管理干部兼任。这样既可减轻专职辅导员的事务性负担,加强专业化管理,又可合理调配现有人力资源。

2.职业素养的专业化

职业素养的专业化是指具备某个专业领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心态,辅导员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有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追求卓越、承担责任。所谓职业意识就是职业人士对自己,对职业以及对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他们不仅包含对自己的认识,对职业的认识,也包含自己对客观物质世界能动性的改造。

培养职业意识的前提是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通俗讲是指职业态度,是否从内心尊重本职业,是否从内心尊重本职业的规则,是否能够按照职业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来开展工作。可见,辅导员从内心尊重本职业是提高职业素养的关键。那么,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如何呢?在笔者的调查中,“你对目前从事的工作有何打算”,选择干一辈子的占17%,选择“乐意继续干下去”的占73%,选择“一有机会就转岗或转行”和“不满意现岗位,早晚要离开”的仅占2%;在“认为影响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因素”中,认为“工作缺乏成就感”的占40%,认为“个人发展没有前途感”占47%,选择“没有归属感”的占17%。因此,与前几年相比,辅导员对本职业的认同感明显增强,这就给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素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从选择“乐意继续干下去”的占73%来看,快乐面对职业的人比例明显提高,这就是一次职业素养的提升。

3.工作能力的专业化

职业化技能大致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资质。学历是最基础的职业资质。聘用辅导员的学历应为大学本科以上,专业以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为主,兼及其他专业,诸如声乐、体育等专业,形成有利于学生工作的多学科互融的专业结构。

其次是资格认证。资格认证是对从事某种工作的专业认证。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并附之以职业资格证书,使辅导员从事专业辅导具备相应资格,可以大大加快其专业化进程。

辅导员专业化培养已成为高校的关注热点之一,从理论层面上也进行了很多的探讨, 下一步应就落实措施和保障制度结合现实进行研究,以期形成符合高职院校辅导员特点的专业化培养的方案。这个过程需要辅导员群体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持续帮助。我们期待着能有更多的研究成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提供政策依据。

参考文献

[1]童静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 (8).

[2]吴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3]王前新,卢红学.高等职业教育学[M].广东: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1.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

[5]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7]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8]毛泽东选集.

[9]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 [2005]2号).

[10]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2006,7.

[1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第8篇:教师心理辅导能力培训范文

1.拓展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率。

为保证培训的实效性,结合幼儿教师整体发展情况,培训机构选择最佳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培训方式有送教下乡、大园本培训、自主培训、绑带式培训等。送教下乡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特有的技能魅力送训到各个乡镇,激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为培训学习提供便利,有效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大园本培训是针对农村幼儿园具体师资和办园情况提出的一项特殊的“园本培训”,基于部分幼儿园师资配置弱、办园规模小,无能力和无条件独立开展园本培训而组织形成的大园本培训。存在形式多样,可以是几个相似幼儿园集合开展大园本培训,也可以是幼儿园部分园本培训活动挂靠镇级中心幼儿园完成园本研修,也可以完全依托中心一级幼儿园开展园本研修等,五项基本功就是依托大园本培训,积极鼓励区域内培训学习,依靠区域内辐射性培训和连动性培训推进基本功培训效果,提高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培训机构结合园本研修活动,组织开展各个层面的基本功比武、基本功考核、才艺展示等活动,组织非幼师专业毕业的在编教师进行才艺汇演,组织幼儿教师基本功考核竞赛活动,组织园本研修优秀园评比活动等,通过以赛促训,以训保赛,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2.建设培训队伍,保障师资力量。

面对农村幼儿教师数量之多、幼儿教师培训师资缺乏等现状,作为培训机构着力创建幼儿教师专项培训师资资源库,保障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培训的实效性和长效性。五项基本功专项培训师资资源库包括策划智囊团、研训合作团、专项辅导团等,根据不同梯队的师资成员,发挥不同的指导、引领、示范等作用。在五项基本功培训中,注重打造和扩大培训基地,成为五项基本功实践培训的有力支持和样板学习源。五项基本功培训基地呈梯队分布:包括一级培训基地为市教师进修学校;二级培训基地为乡镇教办;三级培训基地为幼儿园培训共同体;四级培训基地为各个基层幼儿园。创建培训基地有效拓展培训空间和时间,确保五项基本功培训的高效有序,也为以后类似培训搭建了基地模型。重视建立、完善、细化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培训制度,理顺关系,明确职责,梳理五项基本功培训管理网络,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五项基本功培训所运用的模式为其他基本功培训项目提供一系列制度保障,为有效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发挥长效机制。

二、培训基地发挥多项职能

建立城乡联动机制,建立多层次的培训基地,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即把城乡师资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充分利用城镇幼儿园的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多项职能,形成城乡教育的联动模式,提升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城镇和农村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搭建五项基本功帮扶职能。

构建五项基本功立体式培训基地帮扶网络,实行结对帮扶、以城带乡、以强扶弱、多层次支援、捆绑式的全方位帮扶模式。培训基地必须根据五项基本功实际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通过讲座、示范课、回课、指导等各种途径,帮助辅导员提高辅导五项基本功的能力,积极支持园级辅导员的指导培训工作,以此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细化五项基本功辅导职能。

师资资源库是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的有力辅导力量,选取其中基本功实力强的幼儿教师成为不同基地的基本功辅导员,积极发挥示范辅导作用,分别聘请为市级辅导员、镇级辅导员、园级辅导员,通过师徒结对、送教下乡、专题讲座、上示范辅导课等多种方式,提高各级辅导员辅导五项基本功的培训能力。细化五项基本功辅导职能,还指向针对农村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素养情况,辅导员编写或调整培训课程,如市级辅导员编制五项基本功培训教材集,五项基本功考核方案集,五项基本功达标内容、达标标准和五项基本功考核细则等,镇级辅导员依据全市的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案,结合本镇幼儿教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形成更贴切、更符合区域内幼儿教师发展的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案。

3.扩延五项基本功管理职能。

作为五项基本功培训基地,其功能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组织管理职能。根据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培训规划制定方案和制度,加以规划化管理。二是协调合作功能。联合或整合区域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培训。三是指导引领功能。各基地建立与基层幼儿园的广泛联系,加强园本研修中五项基本功培训的指导,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对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发展提供指导。四是考核评价职能。根据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大练兵情况,开展不同层面的考核和比武,以此促进五项基本功培训的有效开展。

三、幼儿园激励自觉培训

五项基本功具有专业性、基础性和习得性,幼儿教师基本功的修炼最终离不开教师主体的自觉。

1.调查本园教师五项基本功培训需求。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培训需求,激发农村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的合理学习动机。幼儿园中有一部分教师自我感觉良好;也有的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又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情绪,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些年轻的教师刚工作时热情很高,激情四射,总想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但一次两次的挫折和失败便把她们打垮了;还有的教师总觉得自己底子薄,自卑心理极强,什么机会都不争取。总之,农村幼儿教师对提高自身五项基本功的要求也是非常薄弱的。因此,幼儿园要了解本园每位幼儿教师的心理状况,倡导每位教师应正视这种不良心态,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促进本园教师继续学习,努力提高五项基本功素养。

2.促进本园教师五项基本功培训学习。

幼儿园多渠道促进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培训学习,培养幼儿教师的真功夫。首先,引导幼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鼓励幼儿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基本功培训活动,在培训中学习,更要在实践中练习。其次要运用多种方法,提高教师基本功素养:互助互学,特技相长。在幼儿园内积极开展“我会什么”“我学什么”“亮绝活”等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开展竞赛,扬长补短,广泛开展五项基本功竞赛活动,组织教师每阶段主修一项基本功,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以优带“差”,相互促进,在教师中开展“结对子”活动,并且实行五项基本功项目及目标管理,让特长教师成为同伴的某一项基本功辅导员,使得五项基本功培训落实到人、到点。幼儿园制定具体措施,要求幼儿教师坚持自培自练,通过“传、帮、带”活动,实现结对教师在五项基本功素养上都向高一层次发展。

在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切实感受到农村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素养和整体素质有了一定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热情和学习精神也得到了激发,自主发展能力逐步增强,营造了农村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大练兵的学习氛围。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想到以下两个问题,需要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是教育师资资源的均衡化问题。在农村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培训中,发现由于地域的限制,培训的师资差异性还是很大,如何配置市区优秀教师深入农村,在优化教育师资结构的框架下实施传、帮、带的提升机制,如何淡化城乡差异,创设教育师资资源生态均衡环境等。这一些还需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导均衡教育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有效保证均衡发展幼儿教育。

第9篇:教师心理辅导能力培训范文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培养机制 培养理念

1 目前辅导员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内容缺乏层次性与系统性。辅导员培训机构目前在培训内容方面尚未形成层次分明的内容体系,没有明确的培养内容的分工;一些对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很有价值的培训内容缺失,培训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地予以更新,对提高辅导员的实际工作的时效性不强。

(2)培养方式相对单一,吸引力较差。目前对辅导员的培养主要是参加教育部或者高校举办的培训。培训的形式基本是课堂讲授和专题讲座,然而像案例分析、素质拓展训练、现场观摩等自主学习、互动高效的方式方法却很少被使用。教学形式不能满足辅导员对所需知识的需求,加之辅导员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少学习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导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种培训只能让辅导员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难以提高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突发事件、紧急事件时的应对能力和处理一些复杂问题的能力。

(3)培训内容与工作实践联系不紧密,对辅导员的工作不能给予有效指导。当前培训对于学生工作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比如留级或者挂科同学的日常管理问题,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问题以及对沉溺网络的同学如何教育,使他们离开电脑游戏走进课堂等问题触及比较少,对开展学生工作所需要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介绍得比较少,培训内容不能有效地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

2 辅导员培养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缺乏健全的辅导员培养体系

第一,培养理念不明确。当前对辅导员培养没有正确的培养理念,没有系统的安排,更谈不上培养的针对性,有时甚至存在为完成培训任务而培训的情况。第二,培养制度不规范。目前高校的辅导员多是刚毕业的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多数不具备教育学或心理学的知识,更不具备辅导员工作的专业知识。多数高校认识不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把辅导员培养工作纳入到整个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中去;没有制定专门的辅导员培养工作条例,对辅导员的培养和提高简单带过,无任何实质性的规定。

2.2 缺乏专门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辅导员培养师资队伍

强将手下无弱兵。教师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决定教育的效果。对辅导员进行培训,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对辅导员进行培训的教师精挑细选。而目前对辅导员进行培训的教师多是对某一方面有研究的专家,缺乏理论实践集于一身的全能型教师。

3 完善培养机制,对辅导员进行形式多样、系统的培养

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为了使辅导员拥有更好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成效性,担负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对辅导员的培养必须不断完善规范培养机制,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变化进行形式多样化、系统性的培养。

3.1 不断完善规范辅导员培养机制

国家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共同努力,力求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培养机制:应建立目标明确、体系完整、分步实施的培养计划与制度;在培养时间和经费方面给予保障;要建立一支由高水平、资深教育专家组成的专门的辅导员培训的专家团队。

3.2 对辅导员进行形式多样、系统的培养

(1)基于辅导员工作职责的常规性工作的培养。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所有常(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69页)规性工作中。基于辅导员工作职责对辅导员进行的培养,目的是让辅导员对辅导员工作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有所了解。这种培养一般采取入职前岗前培训,可以请熟悉辅导员工作的资深专家或者优秀资深辅导员做专门讲座。这类培养主要关注辅导员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比如辅导员如何进行日常事务管理,如何培养学生干部,如何进行党团建设,如何进行就业指导等技能技巧的培训。

(2)基于责任年级学生发展特点的培养。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学习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对辅导员的培训培养工作也要因人而异。高校应做好对各责任年级辅导员的培训需求分析,然后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对新生来说,其主要任务是熟悉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生活。这一阶段的大学生,能否适时地调整自己,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对新生辅导员的培养则应邀请对当代青少年思想、心理特点有研究的专家学者,主要介绍大学新生的主要特点、常见问题及相关对策,培养的方式可采取专题讲座、讨论交流、案例分析等形式。

大二、大三的学生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该阶段,是大学生大学生活最精彩的阶段,也是大学生发展成长的最重要的阶段。但是,这个阶段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挂科、留级等,这些挫折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应根据此阶段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对辅导员进行辅导培训。培训宜采取案例分析、现场观摩等培训形式。培训可以邀请部分优秀辅导员传授成功经验,也可以组织辅导员到其他同类高校学习考察,进行校际间的工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