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范文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精选(九篇)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

第1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范文

情商培养的基础是“情绪的培养”,具有高情商的人能够调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能够敏锐地觉察别人的情绪,具有同情心;能够与人愉快地合作,人际关系融洽。而幼儿阶段是情绪能力培养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智力活动和行为很容易受情绪的支配和影响。因此,关注孩子的情绪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介绍3款“情绪培养”的游戏,让孩子从小学会情绪管理,成为自我情绪的主人。

心情颜色 (适合年龄:3〜4岁)

主题:在心形白纸上涂上“心情”颜色

此款游戏不在于涂或者画,而在于让孩子分辨不同的情绪感受、给情绪命名、分享情绪的过程,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对情绪的识别和表达能力。

游戏步骤

准备:彩笔、各种表情图片(可以是卡通人物,也可以是真实照片)、未涂色的心形白纸多张

步骤:1. 看一看、说一说:问孩子图片上的人是什么情绪,让他说出关于情绪的词语;

2. 涂一涂、画一画:引导孩子根据他说的情绪在白纸上涂颜色,也可以让孩子画出他认为的心的形状和颜色;

3.谈一谈:孩子涂画完了以后,引导孩子说一说,为什么要涂这种颜色?让孩子懂得分辨情绪,体会各种情绪的感受。

亲子小贴士

孩子内心的心情颜色与成人的常规思维方式不一样,或许你认为“蓝色”代表忧郁,“红色”代表开心,但孩子可能正与你相反,建议不要用自己的理解来“纠正”孩子的理解,而应该听孩子解释为什么用这个颜色代表这种心情,记住一定要在这个游戏中充分尊重孩子的理解与心情体验哦。

生气的气球 (适合年龄:3〜4岁)

主题:和孩子一起吹气球,聊“生气”的感受。

此款游戏在于了解孩子为什么生气。多数情况下,孩子在愤怒的情绪中只纯粹是被情绪所环绕,他们自己很难描述和分辨出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让自己有这样的情绪感觉,因此,我们借助这个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了解自己的情绪来源,从而让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也更加融洽。

游戏步骤

准备:彩色的气球(未充气的)

步骤:1. 将气球充满气,然后对孩子说:“气球气得肚子都鼓起来了,你知道它为什么这么生气吗?”引导孩子思考和回忆他自己生气时的原因;

2. 引导孩子思考如何让气球消气的方法,你可以说:“现在它这么生气,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消消气呢?”引导孩子说出消气的方法,越多越好;

3.在与孩子一同想出多种消气方法后,松开气球的口子,让气球泄气,并且对孩子说:“谢谢你的方法,气球现在消气啦!”

亲子小贴士

这个游戏的重点是游戏中要协助孩子自己去思考当“生气”的情绪来袭时,可以怎么做,引导孩子思考情绪管理的办法。要注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鼓励孩子倾诉自己的感受。

我来当爸爸/妈妈 (适合年龄:4〜7岁)

主题:家庭成员的角色扮演

此款游戏主要是让孩子认知他人的情绪,同时练习观点采择的能力,并进一步为孩子形成同理心作好铺垫。在角色扮演中,让孩子能懂得替别人着想,体验父母在照顾他的过程中的心情与劳动的辛苦,从而可为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理打下基础。

游戏步骤

1.请孩子暂时担任父亲或者母亲的角色,父母变身成“孩子”,来完成一项日常生活活动,比如吃饭;

2.父母可以撒娇,模仿孩子平时可能出现的一些行为,适当地制造一些小麻烦,比如哭闹,将小碗打翻,增加游戏的难度;

3.游戏结束后,跟孩子分享刚才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可以问孩子觉得哪里最麻烦,当时的心情如何等等。

第2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范文

关 键 词:音乐教育 音乐训练 视唱练耳

看谱即唱叫“视唱”,训练听觉“练耳”[1]、视唱练耳是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训练内容之一,也是专业音乐学习者的一种基本训练内容。对幼儿而言,视唱是歌唱的基础,练耳不仅可以训练幼儿敏锐的听觉,还可以培养幼儿音乐记忆力。目前的幼儿教育教学,大都采用视唱和练耳同步进行。

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五项:唱歌活动、韵律活动、打击演奏活动、欣赏活动和音乐游戏。另外,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中有一项是发展基本音乐能力:让幼儿初步学会辨认和表现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及简单的曲式结构,学会初步地创造性地自我表达,发展基本的音乐概念,以及掌握简单的唱歌、跳舞奏乐的技能。[2]我们由上可以看出,幼儿的音乐教学没有对视唱练耳有明确要求。视唱练耳教学,在我国的起始教学时间是在小学阶段。

幼儿是我国推行的学校教育中的起始年龄阶段,具体是指3—6岁的孩子。[3]笔者从1996年开始对幼儿进行视唱练耳训练,10年后发现幼儿时期是孩子音乐听觉发展迅速、精细的时期。孩子感知良好,敏捷聪慧,模仿能力强而快,是音准教学的良机。在幼儿未识谱前,在孩子“白纸式”的大脑中,以标准音响信息先入为主,就能使孩子掌握一定的音高关系,建立正确的音准概念和积累大量的音响信息。目前,学术界音乐同仁关于幼儿音乐教学的探讨,大都是在唱歌、欣赏、音乐游戏、器乐演奏方面进行研究,但对视唱练耳教学关注得不多。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验教学,略谈拙见如下:

实验一:1996年,笔者在业余时间办了儿童声乐培训班,报名的孩子中有4名是幼儿。他们的年龄都没有超过4岁,笔者对这4名幼儿进行了小组课。鉴于孩子年龄小,为了减少他们的唱歌时间,笔者穿插了简易的视唱练耳教学。训练内容是笔者根据孩子的年龄、心理及学习特点自编的,结果发现教学效果非常好,孩子还乐于接受。45天后通过测试,这4个孩子竟然全部掌握了笔者的训练内容:能模唱五度以内的音程,能听辨do、mi、sol、la 4个基本音级。

实验二:2003年7月,笔者的业余培训班里又有6名幼儿报名,笔者开始分组对他们进行不同的视唱练耳教学。a组孩子按照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赵方幸编著的《儿童视唱练耳教程》第一册的教学内容进行(该书的一二册教学内容均是为学前幼儿设计的);b组的孩子采用稍易于a组的训练内容。两个月后对两组孩子进行测试,结果发现6名幼儿均掌握了对他们所训练的内容。

实验三:2004年9月,为了证实普遍幼儿对视唱练耳的接受能力,笔者结合本地实验幼儿园,对一中班幼儿进行视唱练耳训练实验,同样采用了小组教学。a组是音乐感好的孩子,b组是音乐感偏差的孩子;训练内容同实验二,两个月后进行单独测试。结果发现两组孩子也均掌握了训练内容。

另外,笔者从业余时间举办培训班中发现:三岁半进入学钢琴、电子琴的幼儿比五岁半以后进入学琴的幼儿视唱练耳水平高。笔者对两个年龄段的孩子分别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一名三岁半学琴的孩子到6岁时,她对变化单音和大小三的音程都能听辨;而五岁半开始学琴的孩子,到了14岁时,变化单音和五度以内的音程依然听辨不清。

通过以上教学实例,让笔者产生很大的震惊和关注。实验证明,视唱练耳教学应该从幼儿抓起,而且不能错过这个敏感的黄金期,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推迟到小学阶段再进行。同时视唱练耳教学应从幼儿抓起,还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提倡新理念、新教学、新思路,课程改革被列为“十五”期间基础教育战线的迫切任务,提出的“音乐新课程”以及“音乐课程标准”已经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但最终的目的还是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面向全社会,培养具有音乐审美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4]我们想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从幼儿抓起。因为幼儿时期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奠基时期,在此时期给予及时合理的音乐教育,对于一个人终身的音乐才能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视唱练耳的重要性

视唱是用以培养能按乐谱所示一切要求准确地唱出曲调的音高和节奏等方面的能力,并加深对拍子、音程和调式等感性的认识。练耳是用来培养对音乐节奏的辨别能力、对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对音乐的内心听觉。[5]由此可见,视唱练耳是孩子学习音乐的条件,可以发展孩子的音乐听、唱、识记能力,使孩子掌握一定的音乐自学能力,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孩子学习音乐的自觉性,为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打好基础。

(三)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

目前,我国一些专业音乐院校附中对考生的视唱练耳考试内容和难度大大超越了地方音乐学院本科生的考试内容。比如,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视唱考试内容,不仅超越了地方音乐院校本科生考试内容,还相当于地方上的音乐硕士生的视唱考试要求。要想培养合格优秀的专业人才,视唱练耳训练必须提早进行,从幼儿抓起。当前,提早进入视唱练耳的孩子已有一部分人,这些大多是为将来走专业之路做准备的。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找老师单独辅导训练,这样既费时间又浪费开支,而且效果还不好。笔者认为,完全能在音乐课堂解决的问题,没有必要再去占用孩子的课余时间。

总之,通过上述的实验调查及测试结果,我们每一个关心幼儿音乐教育的工作者,都应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例如,如何去扩充延伸幼儿的音乐教学,如何使幼儿音乐教育真正达到增智、养性、陶情、悦美的功能,如何能促进幼儿身体、情感、智能、社会等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我们每一个热爱从事幼儿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应用实际行动去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幼儿音乐教育体系。让我们为培养具有一定音乐知识技能、音乐审美能力、创造性的音乐表现力的新一代付出努力吧!

参考文献:

[1]高天康.音乐知识词典[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12页

[2]曹理.普通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322页、319页

[3]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137页

第3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范文

关键词:语文多角度想象能力

多角度的阅读,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教学中应提倡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解读课文,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多角度解读课文的方法。那么,怎样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呢?在此谈谈自己的肤浅的认识。

《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谈谈如何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首先,选择着眼于某一人(或某些人)的角度。比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可提出:父亲怎样教孩子脱险?为什么他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孩子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是,他并没有上去救护孩子。父亲深知,如果自己去救,孩子的能力就毫无进展,所以,只是鼓励、指导孩子“走一步再走一步”,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就这样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勇气和信心,变得勇敢。“我”就是在父亲的指导和鼓励下,自己一步一步的走下来,脱离了危险。经过一次经历,增长了勇气和经验,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终身收益的经验,使“我”获得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我”在文中写道: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也就是: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化整为零,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困难就不大了,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走进去”、“走出来”结合人生体验谈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通过对父亲的行为分析,如何看待“我”的父亲?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学生们畅所欲言,得出:这个父亲很懂得怎样训练孩子。同时还告诉我们,对孩子不要溺爱,要科学地训练孩子,使之自立自强,作为家长,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给予指导、鼓励,不能包办代替,路要让他自己走,在走的过程中让他不断成长,不断成熟起来。

一个问题解决了,再提出:如何评价杰利和另外四个小伙伴?若我们是“我”和“我”的伙伴又会怎样做呢?通过讨论同学们明确:对于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在被困的惊慌、恐惧、陷入绝望时,多么乞盼能得到大家的救助!然而,从“我”的小伙伴看,当“我”陷入困境时连好朋友杰利也走了。但最后他还是把“我”的父亲找来了,说明他还是富于友情,富有同情心。可是,另外四人却丢下“我”不管,还无情地嘲笑,这也许是幼稚的表现,但似乎有些令人感到可恶和可悲。起码对一起玩的伙伴缺乏同情心,没有友情,没有患难与共的爱心。如果是我们——作为同学或朋友,应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应有患难与共的爱心,珍惜同学或朋友之间的感情,尽力地帮助“我”,起码应有对弱者的同情心。

通过对人物的分析,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受到了启迪,联想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培养了懂得珍视友爱的感情和学到做人的道理,学到了课文本身所学不到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再从故事情节看,从“我”由“出险”到“脱险”的经过这一情节看,这虽是一件小事,但对“我”来说却意义重大。有何重大意义呢?它不但激励了“我”勇敢的精神,鼓起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使“我”脱离了险境,更让“我”从中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获得了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那么,我们从中又学到了什么?得到什么启示呢?经过探讨领悟到:人生的路途总是从坎坎坷坷中走过来的,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常常会碰到预想不到的困难。在遇到困难时,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坚信“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试一试就能行,拼一拼就会赢”,对一切艰难险阻应有积极有为的心态,那么,我们一定能战胜它。如何战胜呢?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象“我”一样,把大困难分成一个个小困难,“走一步”,解决一个小困难,“再走一步”,再解决一个小困难,“一步一步走下去”,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解决,最终能战胜大困难。从“我”战胜困难中使我们领悟到的人生哲理,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从事件中悟出道理,即因事推理。因为普通的事件中往往孕育着深刻的哲理。如果能像文中的“我”不断的思考,善于地感悟,无论做人也好,做学问也罢,精神也就会越来越充实,人就会聪明起来。我们的思想也将会闪现理性美的闪光,也会拥有一个高质量的人生。

采用多维教学法教师应做到:

一、善于保护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保护学生显露出来的创造意识,做到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驱使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世界,注意学生的新鲜直接感受,即灵感爆发式的领悟和理解,积极肯定学生不拘一格的创新见解,让他们燃烧起创造思维的熊熊烈焰。

二、善于生疑激趣,组织争辨。

1、对有分歧问题的争辨,要引而不发。2、对带有推测性问题的争辨,应引导学生抓住实质。3、对反常性问题的争辨,要引导求“常”。4、对疑窦较深的问题,要适当暗示。暗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去进行创造性思维。

三、善于抓住时机,点拨指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善于抓装愤”、“悱”之时,巧妙点拨,使学生思路豁然开朗,顿开茅塞。常见的点拨有:

1、直观性点拨。即教师提供与学生思考的问题在某点上有近似或间接联系的直观演示,促使学生思维畅通。

2、情境性点拨。即教师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出一种有新感的境界,让学生张开智慧的双翅,去探求解决问题。

3、联想式点拨。即从学生已知的问题,引导他们向纵深发展,连续考虑,由此及彼,探本求源。就象牛顿因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弗来明从葡萄菌突然死亡而发明青霉素那样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4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范文

关键词:幼儿 学前教育 心理教育

一、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

由于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幼儿的心理无疑是与成人的心理有着极大差异的。因此,教师要做好幼儿学前教育,必须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幼儿的心理通常具有以下几种特点:第一,好奇好问。幼儿对于世上的一切都很好奇,也喜欢发问,刨根问底,最喜欢问的就是“是什么”“为什么”这类问题。第二,模仿性强。孩子在心智初开的时候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模仿了,教师的一颦一笑,每一个动作在他的眼中都被视为是在引导自己学习。第三,活泼好动。随着肢体动作能力的壮大,好动就成了孩子最大的特点,他们手不停,脚步停,嘴也不停。第四,认识形体形象。这个特征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认知局限性上,所以孩子喜欢感官能力强,视觉效果明显的形象,这样更容易让孩子理解。第五,无意性大。这主要表现在幼儿对事物或者事件的处理能力上总是出现意外情况,并且无意之间就做出一些行为。幼儿的这几点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教学的新鲜感。对于幼儿的突出问题,教师要热心、耐心地进行解答。对于较为抽象的东西,教师应该采用图画或生动的东西来帮助孩子理解。教师要做好表率,提高自身素质以为孩子树立好行为模仿的榜样。

二、加强对幼儿的智力开发

智力的开发离不开外部环境的锻炼。虽然人的智力受先天影响较大,但后天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据专家表示,幼儿阶段是人类大脑发育与成长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的智力进行开发:第一,加强幼儿的观察力。例如,教师可多做一些辨识小玩具的练习,让孩子平时多注意细节,比如老虎和狮子都是大型动物区别从额头的花纹来看。第二,提高幼儿的记忆力。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主要从反复练习方面和引导发问方面着手,任何一个事物的记忆,刚开始的反复加强印象和后期的设问回想有很大关系。第三,增强幼儿的语言观念。教师可每天让孩子朗读简单的小诗或者短文,并且要在的领读下进行。第四,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多活动做游戏,对幼儿身体和身心都有好处。第五,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当下开展的彩泥塑形和画画这些都可以起到显著效果。第六,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主要从问问题方面着手,让孩子自己回答,教师在旁边引导。教师要积极向幼儿提供多方面的生活内容以帮助幼儿累积生活经验,使幼儿的智力在各种各样生活经验的推动下得以发展。比如,教师在对幼儿的语言传授课上可以融入情感因素,如“热爱祖国”“我爱爸爸妈妈”。这样一来既帮助学生掌握了语言,又促进其个性及思想感情的发展。

三、加强对幼儿的艺术启蒙

上文中有提出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好问等心理特征。因此,对幼儿的教育,教师不可一味地进行读写训练的,这样反而抹杀了幼儿的天性。然而,加强对孩子的艺术教育则可以让孩子接触到各种新鲜有趣的事物,如唱歌、跳舞、画画等。就唱歌而言,孩子在美妙歌声的熏陶下可以渐渐学会从歌声中体会情感。音乐的感染力是具有无穷的力量的,它能对幼儿情操的陶冶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如此,音乐还能够使孩子一直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所以,教师在日常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孩子多与音乐接触。加强艺术的启蒙,不仅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素养,同时还有利于发觉孩子在艺术某一方面的特长。

四、加强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1.幼儿园及家庭的双方培养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既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家庭的熏陶。幼教机构方面要加强联系,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册、幼儿成长手册来增进双方的沟通,继而使双方对孩子都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幼教机构可以向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不可对孩子过于溺爱,要严格纠正其错误行为习惯。当然,家长也要充分配合幼教机构的工作。幼教机构可以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并提供家长与孩子在一起活动的机会以增进他们之间的亲情,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娱乐的过程中也能够受到教育。家庭方面也应该为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父母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和睦的家庭,孩子在充满爱心的家庭下才能健康、自信地成长。其次,父母要为孩子创设一个优美整洁的家庭化解,从而培养孩子讲究整洁、爱惜物品、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与素养。

2.树立榜样激励

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缺乏是非辨析能力,对于他们来说,大人的表扬就是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肯定。因此,教师要充分抓住此点来满足孩子的上进心,对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继而一步步使更多的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孩子总是在有意无意之中,观察着教师的行为,看教师是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处理遇到的各种状况。在孩子被送到幼儿园开始,教师便是孩子最主要的模仿对象之一,所以为了能让孩子能够从小建立良好的互相相处的关系,教师在对待孩子和同事的时候,自己首先要做到和蔼可亲。其次,作为小孩子,他们有时难以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可能为一点点事情就生气了,或者很轻易地就掉眼泪,这时,教师不能够恼火,而要帮助他们想办法来使自己变得坚强,学会克制自己的怒气和软弱。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做一个好的榜样,同时教给孩子一些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让他们在情感上走向成熟。另外,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总会不将碗里的米吃完,这是一种浪费的行为。教师则可以将已经养成不浪费一粒米的孩子作为其他孩子的典范,对之加以表扬与嘉奖,并让孩子明白“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3.加强引导方法的科学性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想要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是往往事与愿违。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思考所采取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例如,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是采取言语上的教育,由于不忍对孩子采取行动上的教训,往往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因此,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孩子都爱听故事,教师或家长可以通过有寓意的故事来教导孩子,引导孩子分辨是非。

综上所述,良好的幼儿学前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智力、艺术情操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家庭以及幼教机构都要对幼儿的学前教育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冯茵文.幼儿园情商教育之幼儿情绪管理工程.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1).

[2]肖晖.谈学前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策略.新余高专学报,20016(1).

第5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范文

未来是充满竟争的勇于挑战的高素质人才社会。为了不让我们祖国的花朵成为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教会幼儿知何生活和与人沟通。加德纳教授认为智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能力。解决问题是智力的表现形式,创新是智力的最高境界。并且提出每个人至少有八项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一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一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所有的智能都有同等的价值,也就是任何一种智能都不会比其他智能更有价值。

人际智能是指辨认与了解他人的感觉信念与意向的能力,其核心成分包括注意并区辨他人的心情、性情、动机与意向,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凡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走到哪里都受到大家的欢迎,他们的才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他们所在的群体容易产生合作精神、活跃的气氛和热情互助的情境。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推广,家长应从小就注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对孩子今后踏人社会是有益而无害的。

培养的途径:

一、理解人类行为

1,交流感受

在日常带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把自己的感受告诉给孩子,使孩子知道别人的感受有时会和他的一样,有时会和他的不一样让他学会理解别人感受。

2,学会与人分享

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关心、帮助、尊敬别人。

3,看电影

把看电影作为一种手段来引导孩子思考和理解人类行为。

4,培养同理心

同理以自觉为基础,一个人愈能坦诚面对自己的情感,愈能准确阅读别人的感受。

二、与人交往、合作

1.与他人在一起

与他人在一起是发展人际智能所必须的条件,孩子需要和他人在一起,需要人们能够理解他们。交往的技能只有在与人交往中才能学会。家长尽可能地为孩子打开空间,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广交朋友,参加各项活动。

2.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促进父母亲与孩子情感的方式,同时在过程中也能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

3.教孩子与同伴合作

要提高孩子和同伴合作的意识,教会合作的方式,积极鼓励孩子参加游戏活动,并让幼儿想办法解决合作中遇到的小纠纷。

4.正确处理孩子的人际矛盾

家长对矛盾的不同处理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以后在群体中的表现、孩子的性格、孩子处理冲突的能力和把握人际关系的能力。这些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重视孩子的人际关系的培养,特别是要让孩子学会处理冲突,学会调节矛盾。

5.“自闭症”需早治

如果孩子不爱说话,不爱与小朋友玩,而且有一些较为怪异的行为。那就得注意是否患有自闭症。如果孩子真的患上了的话应及时治疗。

三、家庭熏陶

1.创设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

家庭是孩子接受最初教育的场所。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社会化发展的贡献在于培养孩子的灵活的交往能力。所以培养家庭情感氛围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

第6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范文

关键词 幼儿 批评 慢慢接受

幼儿阶段作为人的教育最初端,是为其一生的生活和发展打下全面扎实基础的阶段。在此阶段中,任何过分偏重或轻视某方面成长的教育,都可能对幼儿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杰尔士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因此,表扬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对幼儿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培养幼儿接受批评的良好品性对其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让幼儿慢慢地接受批评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简单谈谈如何培养幼儿接受批评的良好品性:

一、“批评”从“心”开始,慢慢接受“批评”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他们像是一张张纯洁的白纸。他(她)们的个性“万千”,被称为拥有“一百种语言”。要想让幼儿接受批评,养成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良好品性,首先要走进幼儿的心灵,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随时掌握孩子思想的脉搏,使他们愿意接受批评,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发挥榜样教育的魅力,慢慢接受“批评”

教师应认识到:不管我们怎样注意,总有做错的时候,在面对孩子的事情上,也会有判断的失误。我们要放下架子,勇于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为孩子树立起知错就改的榜样,这样孩子会更信任你。

重视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信任、互相合作的同一平台的师生关系,可以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应把幼儿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成为幼儿的学习顾问,及时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对孩子持以信任、平和的态度,师生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三、运用有效的教育策略,慢慢接受“批评”

让幼儿学会接受批评,靠单一的言语说教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幼儿,要与平时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应寓批评教育于游戏故事之中,可编一些有情节的角色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习得某些良好的道德行为。还可以专门设置一些问题情景,引导幼儿去实践好的道德行为。

四、与环境互动激发幼儿的交往,慢慢接受“批评”

研究表明:幼儿行为习惯和良好品性的形成很大一部分是在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使他们在这一大环境中树立交往的意识,从而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提高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

在园时,幼儿很容易为了一件小事就会发生冲突,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特别爱告状,通过告状来寻求成人的帮助。要想淡化幼儿的告状意识,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幼儿间的冲突是方法之一。在孩子活动中,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加入到幼儿中去,当孩子发生争执,做出错误的行为时,尽量不“独断”,而是参与到孩子中寻找争执的原因,分辨行为的对错,商量协调的方法,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交往技能。

因此,只要幼儿能明辨是非,主动承认错误,简单的一句“对不起”“没关系”,不仅避免了相互间的冲突,而且促进了同伴间的交往。

五、学会“批评”使得其快乐成长

“人非圣贤,俗能无过。”孩子难免会犯错,然而有些教师的批评,像一把榔头,重重的砸下来,脑袋嗡嗡作响,幼儿瞬间被砸成了一个闷葫芦;像不着边际的风,孩子听了入耳不入心;而有些教师的批评,则如和风细雨般,一下子驱散了孩子心头的阴霾,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心甘情愿地改正错误。因此,教师在使用批评这一教育手段时,一定要注意批评的“艺术”,让孩子获得自我更正错误的权利,更好地让孩子收获自信,感受快乐,获得发展。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时刻为自己敲响警钟,耐住性子,合理使用“批评”这一教育手段,一定会有收获。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幼儿对“批评”从强烈排斥逐渐有所转变,虽然这种转变也只是很初步的,但孩子们在受批评时情绪和行为反应上一定程度的改变,已经令我们十分欣慰。而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得到了提升。教师既是教育者,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又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在教育幼儿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自己。可以说,在此过程中对自己也是一次“洗礼”。

六、家园紧密合作,携手共同教育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且都是对方所不能替代的。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幼儿行为的学习,良好品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双方必须共同创设沟通的渠道,开展家园合作教育活动。幼儿园积极宣传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宣传科学的育儿方法和原则;帮助家长学习如何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家长园地、《快乐家园》等了解幼儿在家表现,讨论家园配合对策。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方法开始。

家园的紧密合作,不仅能对幼儿的教育起到非常好的成效,也使家长更好地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第7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范文

侦探为什么扫一眼房间即可分辨出哪里不对劲?因为他被训练过!同理,孩子的观察力也可以训练出来,而培养观察力的同时也在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因为任何一个人想要得到一个结果,就会忽视目标之外的事情,专注力自然就会提升。比如跟孩子玩“我们来找茬”的游戏,让孩子努力分辨两幅图有何区别,孩子可能都会忘了今天很热的事实。做这种有意思的事,不仅会让孩子兴致大发、引发思考、提升注意力,还能促进亲子关系,简直是两全其美啊。通过这种观察游戏,还可以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培养孩子从小就做个有心人。

2、带孩子参加需要注意力集中的运动

比如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这种运动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将会很难打好。在每一次弹跳、接球、发球的过程中,都会不知不觉训练到孩子的注意力。一段时间下来,孩子的注意力将会得到很大提升。

3、定期开家庭会议,或者分享会

为了家庭更和谐,也为了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家长们不妨定期坐下来跟孩子开家庭会议,或者做分享会。家庭成员轮流来总结会议要点(会议要点如果不是注意力特别集中,会有疏漏的哦)分享会可以是最近的收获,也可以是读书的心得,总之每个人都要分享的,在发言之前,孩子肯定要集中精力组织一下语言啊,时间长了他的注意力自然就很容易集中了。

4、跟孩子一起做一件急需耐心的事情

夏天来了,比如跟孩子一起做冰棍。先教孩子清洗水果,再打成汁,再加入适量糖、酸奶、不同颜色的果汁,并告诉孩子,原材料只要一步没做好,都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口感、健康以及美观。做好以后请孩子一起打开品尝劳动果实,孩子会非常开心,因为他看到自己的辛勤劳动终于有了回馈,下次就会更积极。家长即可在活动过程中告诉孩子,专注的做一点事,就会得到很好的回报,如果分了心,出来的结果就会差强人意。这比你啥也不做光说教有效多了!

5、请孩子做传话筒

第8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范文

江西三套在星期六播出了一档教育专题节目,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所有家长都感到困扰的问题,但看完了这几十分钟的节目后,应该能使家长们毛塞顿开。

节目主要从三方面来讲述,并且引用了很多起不同的真实案例。三个方面分别是:小学要有工艺教育,中学要用社会教育,大学要用工作教育。于丹教授在节目中举出了几个工艺教育的例子,比如德国、俄罗斯、英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小学课程里添加了"科学制作课"、"手工课"等课程,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开发能力和动手能力。而社会教育是让中学生多自我锻炼,为走进社会而做准备。工作教育则是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当中,做好一名社会角色产生的教育方法,通过让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受到教育。

现在的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志向和榜样。节目中,有一组数据令我震惊:据统计,全国竟然有偶像是黑社会老大的学生比偶像是父母的学生多出两倍!并且数据可能还要增加。而拿日本相比,两者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有许多教育家忧心忡忡——未来,中国的孩子会是日本孩子的对手吗?

现在我们小学生有许多不足之处,而要完完全全改正,绝非易事。现在之所以播出如此多的教育节目,就是为了使我们小学生能意识到这一点,及时改正各自的缺点。

这档教育节目意义非凡,看了之后使我受益匪浅。

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450字(二)

于丹老师的讲座里主要阐述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在德育方面,我们要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素质?

一开始,于丹教授讲述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和一棵苹果树,苹果树很爱这个小男孩,无条件的满足他。但小男孩随着年岁的增长,来找苹果树玩的时间愈来愈少。最后,在小男孩成为了一个老人的时候,小男孩才懂得苹果树对自己的付出。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德要道。所以我们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孝心、仁心,让孩子从小懂得感恩。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懂得感恩就是幸福。也要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自信 .

第二、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孩子德育的培养?

中国古圣先贤为什么如此重视人的德行教育呢?这是因为有没有德行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我们知道,人的需求有三个方面:第一,求食,以维持生命;第二,求偶,以延续生命;第三,求仁,以光大生命。求食、求偶,人与动物相同。求仁,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为人类所独有,动物是没有的。人以德为本,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于丹教授讲述了自己的一次爬山经历,于丹教授用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一生就像是爬山的过程,我们要学会自立、自强、自信。

第三、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德育素质?

教育孩子,是要增长他的欲望,还是增长他的德行?有好吃的先給孩子,就給了孩子错误的示范,他会想到谁最重要?如果有好吃的,先孝敬父母长辈,孩子看到了,他就学会了,我们在他心中就种下了美德的种子。

我们怎样,孩子就怎样。和孩子一起学会感恩,学会自信,学会自强,做一个幸福的人。一个人在社会的煎熬历练下,舒展自己的生命,并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会,这就是我们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450字(三)

今天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讲座。受到了很多启发,也发现了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的一些不足之处,给我启发最深的主要是以下几点:

1、要教育孩子明辨是非,独立承担。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小孩,全家对孩子保护得太好,让孩子没有机会自己判断,辨别是非。同样面对问题也没有自己承担的勇气,第一反应就是找家长。这都是我们家长需要重视的,毕竟我们不能陪他们一辈子,不能帮他们一辈子,以后都需要他们自己面对。

2、兴趣班是为了提供不确定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效率是最重要的过程,成绩是最后的结果。现在的孩子至少都有一到二个兴趣班,如果不能是他们喜欢的,有兴趣的,那么兴趣班怎么能叫兴趣班呢?给孩子们带来了就不是快乐而是压力了。我们可以在上兴趣班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项目,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快乐中学习。

第9篇: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范文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幼儿阶段就应该养成。通过幼儿园的系统化学习安排,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应该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提高学习效率,不要在学习的时候想着玩,主动回答问题,自觉地完成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学习任务等。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养成勤于思考,珍惜时间,学习有计划性的好习惯等。夸美纽斯说过:“合理安排儿童每天的学习和生活,使之总是忙于有益的事情,从而避免无事生非或虚度时光。”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更有利于保证孩子学习的有效性和有序性。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交习惯

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只是我们教孩子们认知世界的一部分,学会与人交往,沟通,处理人际关系更是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国外一项对同一所幼儿园多名幼儿长期跟踪(从幼儿到成年之后一直跟踪)的教育调查发现,那些社交能力强的幼儿在长大后,事业成功的几率比单纯学习好而社交能力差的孩子要高很多,可见培养幼儿良好社交习惯的重要性。幼儿接触最多的是家庭社交圈和幼儿园的社交圈。指导幼儿如何与家人相处,还有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十分必要。可以通过模拟社交的游戏来锻炼幼儿的社交能力,设置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学习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模拟完成该角色的行为。通过这种训练,来锻炼幼儿的社交能力。例如:通过家里来客人的模拟游戏,可以培养幼儿懂礼貌的习惯,学会基本的社交礼仪等。每天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要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吃饭。小朋友之间的交流沟通机会非常多,要让小朋友在接触中明白友谊的概念,学会明辨是非,助人为乐、互帮互助,互相尊重。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纯知识型的人才,更需要能融入社会,善于沟通、会与人相处的人才,在幼儿园阶段,对幼儿良好社交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孩子的终生社会发展需要。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幼儿的心灵世界是纯洁而美好的,而对成人世界的耳濡目染会使他们受到一定影响而形成一定的社会道德观念。幼儿园教育要承担对幼儿正确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责任。例如:教育幼儿孝敬长辈,礼貌待人,乐于助人,公共场所不吵闹,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树木,不乱丢垃圾,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些基本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必须要让孩子牢牢记住的。培根说“: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那样,愈燃烧愈浓烈。”要让美德的馨香从小就驻入孩子的心田,让他们终生受益。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