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范文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精选(九篇)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

第1篇: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范文

二、促进个性发展策略。良好的语感能力极富个性,而个性往往又孕育着创造性,没有个性也就无法谈及创造性。语言作为人的“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首先应该是人的个性的集中体现。语感能力培养要着力于个性发展,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著名心理学家列昂捷夫曾经说过:“背诵词语,理解词语,以致理解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不够的,应该使这些词语成为内在决定个性的东西。”因此,教学中就不应过分强调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与教师的完全吻合,对于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新奇独到的见解要善于发现、肯定和引导,否则,会于有意无意之间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三、能动参与策略。语感能力归根结底是认识个性在长期的对各种言语作品反复“涵咏”体味过程中习得的,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近年来语文界积极倡导的“语文活动课”就是一种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性、培养语感能力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措施,学生在各种听、说、读、写活动中有了强烈的作者、读者角色意识,自动探究、倾心实践,于不知不觉中实现自己认知图式的构建。

四、整体感知策略。这里强调的整体感知策略,其最基本的解释就是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其表达的深厚意蕴,并非通常所说的课文整体、单元整体,更不是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甚至在训诂式的一个字一个词地解释而把文章弄得面目全非。基于上述理解,整体感知作为一个方法论术语,它对语感能力培养的意义就分外突出了。

第2篇: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范文

关键词:环境渗透;提问;激励;引导;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61-01

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对幼儿发展是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黄金时期。我认为从环境渗透策略、提问引导策略、激励策略这三种不同策略加以研究,在这些策略的帮助下,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做好幼儿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在语言活动中使幼儿的创新思维得以充分发展,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研究目标:

一、环境渗透策略,为幼儿提供创新的机会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舒适而宽松,并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的环境。对于每个语言活动的开展都积极利用环境的功能,把环境不仅局限于语言活动中的教室内,还在走廊、楼梯、角落等多处挂有抽象画、故事连环画和幼儿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看看、说说、议议、想想,并将创新思维的培养渗透于美术活动中,将语言与美术表现相结合,形成一个环境是一道场景,是一个故事,是一个画面,以此激发孩子们表达表现的欲望,孩子们通过自主参与环境,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提问引导策略,为幼儿拓展创新的思维

在语言活动中,幼儿能否成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参与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要注意向他们提出多样性、启发性和能激发他们想象的问题,发展孩子的创新思维。

1、 启发式提问,帮助幼儿搜寻以往经验,激发幼儿创新思维。

2、开放式的提问,促使幼儿活跃思维,提高幼儿思维发展水平。

三、激励策略,为幼儿提供创新的基础

“激励”主要指施教者运用言语、动作、神态、情感等诸因素充分调动、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情景激励:即通过教师创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幼儿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性。

2、竞争激励:即运用竞争心理进行竞争激励,使学习者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在欲罢不能中表现得异常活跃,产生最佳学习效果。

3、评价激励:即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励幼儿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学习。

四、利用多媒体策略,增加了幼儿创新的条件

在语言活动中开展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使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更能活跃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着深刻的影响。可以唤起幼儿的真挚情感,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营造动态情境,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渲染欣赏氛围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构建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语言运用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延长了幼儿积极参与的时间 。在本次课题实践中,由于我为幼儿提供了不同能引发幼儿积极动脑思考的策略,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探究意识强,他们愿意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去想象、去表达;因此幼儿对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也就认真地观察,高兴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与老师,长此训练,幼儿逐渐地都能培养出愿意动脑的好习惯,事实上,善于动脑才会善于发现,善于发现才会善于提问,善于提问才会有“创新”。

经过实践:

我认为:

1、延长了幼儿积极参与的时间 。在本次课题实践中,由于我为幼儿提供了不同能引发幼儿积极动脑思考的策略,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探究意识强,他们愿意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去想象、去表达;因此幼儿对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也就认真地观察,高兴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与老师,长此训练,幼儿逐渐地都能培养出愿意动脑的好习惯,事实上,善于动脑才会善于发现,善于发现才会善于提问,善于提问才会有“创新”。

2、具有多变性的思维 。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他有不同的思维,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他有不同思维的。我通过实践后帮助幼儿交流信息,通过交流信息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就如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个思想,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思想,交换一下,你的思想给我,你原来的思想还在,你原来一个思想,现在变成了两个思想,而在思想碰撞过程中,幼儿之间就可能碰出新的思想火花,就有3个思想,4个思想,5个思想出来,通过交流,创新思维就出来了,幼儿的思维具有了多变性。

第3篇: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范文

关键词:地理思维;全面发展; 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是整个智力发展的缩影和标志。地理思维是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等基本思维形式与地理学科内在逻辑融合后,特有的、间接反映地理客观事实的认识过程,也是地理事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头脑中的概括反映[2]。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类型分为:(1)地理空间思维能力,(2)逻辑思维能力,(3) 创新思维能力。高中地理教育,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运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也是有着一定的研究意义:既是时展的呼唤,又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是应试教育的形晌,也符合其地理学科本身特点。

一、国内外关于思维能力的现状

国外关于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的较早,例如[1]:在美国,1941年,奥斯本的《思考的方法》就总结制定了激发创造智慧的著名的“头脑风暴法”,此方法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991年,美国大学联合会明确指出:“对未来的教师进行预备教学时,应该把未来教师变成一个能运用策略,掌握更高级思维技能的专家作为核心任务。”从相关文献来看,国外关于思维培养的理论较成熟,很有代表性的有[2]:一是赞可夫的思维培育思想,赞可夫是对传统教学理论的一种批判,重视学生智力的培养。他的基本观点之一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二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思维培育思想,他提出了生动地、直接地感知周围世界中的画面和现象。;三是斯腾伯格的思维培育理论,他提出了促进思维发展的三种教学策略,第一种策略是以讲课为基础;第二种策略是以事实为基础的问题策略;第三种策略最适合思维教学,即以思维为基础的问题策略,或者说是对话策略。

国内关于思维教学的研究时间不是很长 ,研究这方面的代表有:林崇德教授从1978年开始进行了20多年关于学生心理能力发展研究的教学实验,有三千多个实验班,培养了将近20多万学生,可谓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鼻祖。他提出思维训练的基础是在教学中得到进一步提升的,在具体学科教学实践中培养和提高思维品质,最终从思维的发展来说是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胡卫平教授从1991年开始研究物理思维问题的,他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及水平是和各学科的具体教学紧密相连的,并提出了一些对于思维培育有用的方法以及措施, 温寒江和连瑞庆主编的《开发右脑一发展形象思维的理论与实践》书出版于1997年12月[3],它在该书中总结了许多关于思维教学的研究成果。总之,我国许多研究人员着手研究创新思维,有关创新思维与教学方面的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了广大的教学和教研人员面前。

二、学生关于地理思维能力问题及其策略

在高中的地理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极其相似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也是造成学生地理学不好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

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到位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1]。这就决定了学生需要对高中地理的学习进行思维的转化,对许多的地理问题要去全方位考虑,不能以偏概全。许多学生把地理局限于文科,他们初中对地理知识形成不全面认识,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就靠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只对地理结论进行掌握,不懂对地理基本原理的探究,最后造成遇到新的问题就不知所措,缺乏思维的变通。

2、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思维的很大局限性,片面性和孤立性,致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

3、思维的逻辑性不强

有的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虽然知道了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条理不清,结果却是错误的结论。比如在认识经纬网的时候,由于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最后无法正确理解地球自转方向,以及最后无法辨别经纬度。

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我们教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案例,对学生的思维形成正确的引导帮助。教师要加强启发诱导学生,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地理思维;在地理教学中,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知识,从学生的自身认知能力出发,结合实际生活,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最后结合相关论文资料及教师、学生个人的访谈我们总结出几点提升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策略:(1)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2) 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关于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几个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2]第一,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是中心,教师是引导者。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自上而下的灌输,而是通过师生合作,学生自下而上参与到这种活动中,并积极主动地改变自身的一些缺点和不足以求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第二,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前提要求是独立性,一个学生如果思维不独立,根本谈不上培养思维,所以要从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想。第三,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进行,因为应试教育客观存在性促使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背景去探索,并最终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第四,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在一定基本前提条件进行;第五,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应具备一些“下游”条件,要落到实处,不是流于口号;第六,思维能力培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这都需要我们在培养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时候不断改进。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学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实际,不仅可以有利于降低许多地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误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对高三学生来说,可以降低他们对地理恐惧的心理,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从而更有利于高三整个阶段地理复习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宋建军 边鹏翥. 高中地理思维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4):106.

[3]胡卫平著.科学思维培育学[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3-11

第4篇: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范文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创新 策略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之林。这种创新能力就是在知识经济竞争中制胜的法宝。知识经济向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要求,尤其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其意义在于要求我们从现在就用新的眼光审视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充分认识知识经济所引发的一系列教育的新观念、新规律、新变革。作为最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更应该最充分地推进素质教育,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实施创新教育――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创新是人才的本质内涵,培养创新人才更是新世纪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当今教育阵线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医治多年来积淀而成的沉疴,加大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创新作为素质在课堂中的一种重要理念,也就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广大教师在实施创新的途径、方式等方面所感到的困惑,从确立目标、发展个性、激励思维、开放课堂这四个方面论述课堂创新策略。

一、有的放矢,确立目标

要达到创新目标,就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具体的目标。确立这种目标的策略,主要是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技能及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主要是使学生具有以下三种能力:

1.发展性。发展性的宗旨,是促进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它重视过程,尤其是思维过程和实践,扩大思维范围,提高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素养。

2.主体性。主体的发展只有通过主体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因此,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维方式,并要在遵循规律的同时,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认识能力安排教学程序。

3.动态性。创新需要一种动态性。动态性程序往往是“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样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部分到整体,由继承到创新,同中求异,异中求新,新中求优。

二、注重自我,张扬个性

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忽视了对创造力的培养,甚至扼杀了创新精神,而学生的创新求变、灵活多样、具有个性化恰恰是滋生创造力的土壤。

1.培养创造性个性倾向。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好奇、进取、探究、专注、自信、坚韧、自制、敢于挑战和冒险心理品质,培养创造性人格,这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服务精神。

2.采用个性化方式。在课堂中,内容和活动应注重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由此教师从适应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来调整策略,将正确的知识和观念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系统和观念系统。

三、挑战传统,激励思维

应试下的课堂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提供新颖的、有价值的成果的思维。

1.培养批判精神。人的思维是受观念支配的。在美国,各个学院乃至整个社会最忌讳因循守旧,崇尚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而我国学生的传统观念是被动性地接受,“唯书”、“唯师”成了提倡和奖励的标准,他们缺乏批判质疑的精神。

2.引导质疑问难。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3.鼓励标新立异。标新立异是一种创新,它蕴藏着灵性和创造。而传统的教育规则要求学生中规中矩,服从教师,服从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的一般是求同思维的训练。

四、打破常规,开放课堂

要实现创新,就必须改变传统所形成的“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状态,实行开放,使学生得到主动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制定开放性的策略,主要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更新观念。教师必须明确,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作为衡量成败的最高标准。针对“三个中心”,教师要有现代的观念,实行由“以书本为中心”向“以实践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发展智力、提高素养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牢固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学观和教师观。

2.开拓内容。现今的教学,有的教师是“教教材”,就课文讲课文,而不是“用教材教”,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这样难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教学是要凭借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而应该超越教材。以“超越教材”的方式来开拓教学内容。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种:将课外读物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相关学科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生活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第5篇: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索思维;方法培养;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5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面对问题进行“探索”,就是终身学习的一种技能,人们穷其一生精力,无不在探索中取得成长、进步和成功。

学生的探索思维,是学生对数学的未知问题或者对数学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认识过程,是数学活动的一部分。探索思维作为学生终身学习的组成部分,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它是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怎样进行探索问题,是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数学教学中,以数学问题为载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过程,学会探索的方法和技巧,善于探索,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核心。近年来,在中、高考命题改革中,把探索型问题作为重点题、热点题、压轴题频频出现。

本文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实例,通过介绍尝试和猜想、定位定量分析比较、从特殊到一般、探索“开放型问题”等方面,谈几点创建与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的策略与方法。

一、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猜想――进行探索的基本思想方法

数学猜想作为数学教学活动中最活跃、最主动、最积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富有创造力的一部分;她能够强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数学思维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研究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1. 今有鸡兔若干只,共有50个头和140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分析:这是一道小学算术应用题中鸡兔同笼问题,对未学代数的小学生来说,可算一道难题。可以这样进行探索:如果全部都是鸡,那么50头鸡共有100条腿,不是140。因此,只有减少鸡而增加兔,不妨这样尝试:

尝试,它包含着逐步逼近之意,这种方法,对于解决某写其它方法难于处理的问题(比如哥德巴赫猜想),显得卓有成效。千百年来,科学家前赴后继地奋斗,一个接一个地尝试、猜想,一个又一个科学定理的产生,一个又一个自然规律的揭示,可以看作对真理的逐次逼近。尝试要勤奋,猜想要大胆。正如牛顿所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结果必须做出理性的证明,尝试、猜想与证明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作为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工具性学科――数学教学更应该为学生打下“尝试、猜想”的良好数学思维。

二、定位定量分析方法――培养思维习惯能力

初中数学中大部分具有思维含量高的试题,都会设计为从定位、定量的分析入手的试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试题的一般性转化为特殊性思考。从研究问题的策略分析,定位与定量的分析问题具有一定的演绎推理、假设猜想的逻辑思维,比较注重学生的观察与实验等能力基础、方法。

例2. 如图,有一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ABCD,和等腰PQR,PQ=PR=5厘米,QR=8厘米,点B、C、Q、R在同一条直线L上,当C、Q两点重合时,等腰PQR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着直线L,按箭头所示方向开始匀速运动,t秒后正方形ABCD与等腰PQR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平方厘米,问当t=?秒时,S的值最大?最大值等于多少?

策略分析:本题不难求出等腰PQR底边上的高为3厘米,从而知SPQR=12平方厘米,重合部分是其中一小块SRt或SPQR减去没重合部分SRt,故可着手探索:(1)当=3秒时,求得S=■平方厘米;

(2)当=5秒时,求得=■,(3)当t=6秒,或t=7秒时,都求得S=■,从比较上述结果,不难发现S最大值应在5

简解如下:当5

QB=t-5,CR=8-t,BM=■(t-5),

SQBM=■(t-5)2,

CN=■(8-t),

SRCN=■(8-t)2R,

S=12-■[(t-5)2+(8-t)2]

=■-■(t-6.5)2

故当t=6.5 S最大值=■

这种数学思维培养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索兴趣,让学生在无法入手解决问题情况,锻炼此种思考的策略,让学生在恍然大悟的情景下豁然开然,更易于使学生产生对数学问题探究的欲望,也在不断探究中养成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这是数学的教育功能。

(上接第51页)

再如:对于一些较复杂、较一般的问题,如果探索时难以入手时,不妨先考虑某些简单的、特殊的情况,并以此作出桥梁和借鉴。

例3. 两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其中一个正方形的某一个顶点位于另一个正方形的中心O,并绕O旋转,求证:不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一个定值。

策略分析:一般情况下,两个正方形重形置于特殊位置,比如使该正方形有边叠部分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不易判定其面积的大小,不妨将绕0旋转的正方平行于以0为中心的正方形的边,不难确定、重叠部分的面积为1,余下的问题就是证明在一般情形下,重叠部分的面积为1。

从以上分析可看,把问题简单化、特殊化,实际上对探索思路起了导向作用,通过简单的、特殊的情况的解决去探索一般规律就容易得多了,这就是探索的技巧。

三、探索“开放型问题”――培养发散思维,多方联想的能力

由于开放型问题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或不明确),解题依据和方法不唯一,需要解题者运用所学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联想、猜想、探索、思维方式是发散式,思路多向宽广,必须发挥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促进提高素质水平。

例4. 在正方形ABCD中,G为CD上任意一点,以CG为一边,画正方形CEFG,连结BG、DE,可推出什么结论?

策略分析:经观察图形、依据已知条件,从下面几个方面发散开来,进行联想、猜想、探索、发现、归纳、论证可以得到结论。

①全等:BCG≌DCE

②相等:BG=DE

③∠GBC=∠EDC

④垂直:BGDE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心智能力――思维。数学中得数和形的种种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特别是它们的本质属性和科学规律,是需要用发散思维、运用多方联想的思维方式开展对数学问题的探究。这些策略与方法,能够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合作的空间机会,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面创造了条件。开放型的数学问题在进行过程中,主要是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构建的过程。在学生的亲身体验数学的过程中激发探索欲、求知欲;便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意识,真正学会在学习中数学地思考问题。

总之,初中数学的教学,必须注重数学学科的工具性,它具有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优秀思维品质的特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挖掘数学素材中具有思维含量,结合学生的能力基础,充分运用数学方式方法与思维培养的策略,为学生积极创建具有探索思维的空间与机会,让学生用于实践,教师在不断引导、启发、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第6篇: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范文

艺术设计的本质和核心是创造,艺术设计教育的重点和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随着艺术设计理念和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广大群众艺术审美层次的持续提高,艺术设计专业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重视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更新艺术设计办学理念、转变艺术设计办学思想、创新艺术设计教学策略,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优秀艺术设计人才,满足艺术设计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是当代艺术设计教育所肩负的重要责任。

1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重要意义

创新思维,是一种以感知、记忆、思考和想象等思维能力为基础的,具有探究性、求新性和综合性等典型特征的,通过个性化、创造性和变革性行为而创造出对人类社会有益的高级心理活动。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创造特质的行业,艺术设计人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对于艺术设计产品质量以及艺术设计行业的整体发展都具有决定性作用,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就成为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标。在艺术设计办学过程中,采取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技术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强化学生积极尝试和勇于探索的意识,培养出真正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是各艺术设计院校和教育工作者适应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实际、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推动我国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的必然选择。

2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相关原则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思维是一种相对复杂、独特和高级的心理活动。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要遵循艺术设计教学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更为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完成创新思维培养任务。

2.1 主体性原则

以生为本,即尊重学生在创新思维培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作为教学目标,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才能,为学生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学生主体自身的一种完善,教师必须要在尊重学生主体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应始终把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意愿,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思维培养的目的。

2.2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即将封闭教学环境充分打开,使之与外部世界密切联系起来,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更为广泛的学习环境。在开放式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下,知识体系的开放性、思维交流的开放性、教学训练的开放性和评价的开放性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打破了原有的僵化、静态、封闭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一个更富于弹性、灵活、动态的教学环境,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2.3 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即阶段性地完成最终目标。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当科学合理地设置阶段性培养目标,更为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这些教学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在渐进性原则指导下,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一种递进、上升的态势,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和发展。

3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具体策略

作为艺术设计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之一,创新思维在艺术设计活动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尊重思维培养的特质、学生学习的实际以及艺术设计教学的特点的基础上,采取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提高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

3.1 密切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作为始终处于师生关系强势一方的主导者,教师应主动“放下架子”“走下神坛”,与学生共同为打造和谐师生关系做出努力。在更为轻松和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在更加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是放松的而不是紧张的,是愉悦而不是抵触的,是活跃的而不是沉闷的,是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在这样良好的状态下,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更富于创造性地开展艺术设计活动,其创新思维必然得到更快发展。

3.2 多样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实现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与一般性思维相比,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飞跃性、整体性、新颖性等优势,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单一的、固定的教学方法是很难实现教学目标的。只有立足于学生学习的现实基础,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一中心任务,打破旧有的教学壁垒和束缚,更为灵活多样、更富创造性地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才能真正出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优秀人才。

3.3 多元化教学评价

第7篇: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范文

关键词:中职动漫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创造性思维对于中职学校动漫专业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中职学校要着力培养动漫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能够适应动漫市场的需要,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本文总结了创造性思维在中职动漫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创造性思维在中职动漫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我国,动漫是一个新兴产业,需要的是创意性和突破性。在动漫行业中,从业者要能够提出独创性的、突破性的想法,用新颖的观点来打破常规,这就需要动漫从业者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动漫从业者来说非常重要。

然而,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职学生与一般高中生相比在创造性思维方面并不具有较大的优势。当前的很多中职学校对动漫专业学生的培养只专注于基本技法的教学,忽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动漫专业学生不能适应动漫行业的要求。随着高中的普及,中职学校的生源较差,绝大部分中职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比较差,这也对学生思维严密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在动漫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策略

1.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

中职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往往较差,大多数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非常不利。如果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关注培养学生的动漫绘制能力,而忽略了学生文化内涵的提高,则中职动漫专业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就难以获得提高。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创造性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难以创造出真正有内涵的、能够打动人心的动漫作品,其动漫作品都不能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这样的动漫作品显然不能适应动漫市场的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并在动漫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动漫作品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多阅读、多思考,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中职动漫教学要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出来,激发学生对于动漫课程的兴趣,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只有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人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够被激发出来,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讨论,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为了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采取问题教学模式,例如在角色设计课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动画角色的面部表情,此时教师就可以先提出问题:“如何通过面部表情表现人物喜悦、悲伤、渴望、爱慕的心理活动?”在进行讲授之前,教师要先让学生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来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再为学生展示大量的不同风格的经典动画造型,让学生对比其中的面部表情,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中充满表现的欲望,希望能够展现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视角,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灵活的评价方式

创造性思维的大敌就是僵化的评价方式,中职动漫教学要破除以分数为主的僵化的评价方式,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来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不要过分关注成绩。《角色设计》中涉及动画角色的道具设计和衍生产品的设计,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关注思维的开发与设计研究,在考核的过程中也要与学生的实际设计水平相结合。考核时要着重关注学生在设计中体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给创造性地设计作品予以鼓励。要让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设计创意充满自信,例如,当要求学生利用线性来进行设计时,无论学生使用直线、曲线还是结构线,只要是学生的设计作品能够展现自己的设计风格,凸显无敌的形体结构,教师将对其进行鼓励,给予积极的评价。

4.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学生要在实践中才能够感受到创作的乐趣,激发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想象的空间。《角色设计》中设计了不少课内实践的项目,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动画角色的造型创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具有创意性的动画作品。学生进行实践之后,教师还要给学生阐释自己创意的机会,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对设计问题进行处理的,如何将自己的创意思维融汇到作品中的,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获得启迪。

动漫行业对于从业者的创造性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使中职动漫毕业生能够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中职动漫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动漫技巧,更能够将自己的创意发挥出来,推动我国动漫事业的发展。

第8篇: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范文

[关键词]品牌战略 创造性思维 期刊

品牌是期刊核心价值的体现,是期刊质量和信誉的保证,是期刊个性和实力的象征。期刊品牌战略实施,离不开期刊社人员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无论是期刊的读者定位、风格定位、内容和形式的精雕细琢,还是期刊的广告宣传和产业链条延伸,都需要创造性思维的支撑。

一、期刊品牌战略与创造性思维的界定

期刊品牌战略包括期刊品牌酝酿战略、创立战略、发展战略以及延伸战略。期刊品牌战略。就是基于期刊所处的“生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期刊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以品牌培育和建设为核心而制定的宏观层面的系统化的品牌经营方针和资源分配规划,以及实现期刊品牌化的策略和途径。

创造性思维是有创见的思维,是创造活动中一种特殊的高级思维形式。它是在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理论思维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将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加以整合,并形成新的东西,或用创造的理念、方法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的思维活动,带有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存疑、假设、推理、验证等阶段达到对新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因而表现出强烈的独创性。期刊要想在激烈的期刊市场竞争中获胜,必须形成特色,创造差异,以满足读者某方面的需求。特色来源于创造,创造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只有打破常规,突破固有模式和思维定势的束缚。不断推陈出新,用创造性的思维变革期刊的内容和格式,才能赢得读者的青睐和好感。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二、创造性思维在期刊品牌战略实施中的重要价值

(一)品牌酝酿中的创造性思维。

简单地讲。品牌酝酿就是品牌定位的过程,即对办刊宗旨、办刊目的、发展目标、读者对象、市场范围等进行的有目标、有计划、有策略的思想过程和行为方式。首先,要确立办刊特色。可以根据期刊所具有的地缘优势、地方文化、学科优势、专家资源等。形成特色栏目,策划特色选题。其次,要创建刊物独特的风格。刊物内容和形式的设计都要围绕确立的刊物风格和特色来组织,要让读者看完刊物后产生一种不同于其他刊物的整体印象。最后,要准确定位刊物的读者对象和面向群体,确立自己的市场范围。社会的多元化和去中心化,使人们形成了多元的价值观和多元的物质精神需求。任何一本期刊都不可能满足所有群体或单一群体各方面的需求。这就要求期刊通过细致的市场调查,细分市场,针对市场需求和读者需要而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和目标读者。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大潮中占据稳定的市场份额。定位目标读者,细分市场。也需要期刊社人员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全方位的调查发现市场空白点,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要。

(二)品牌创立中的创造性思维。

品牌创立本质上是对品牌酝酿环节中形成的计划和方案的执行和实施,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形成刊物的特色和风格,满足目标读者的需要。其一,选题策划是创造性思维最活跃、表现最突出的过程,需要编辑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期刊编辑在挖掘并策划选题时,需要收集信息和材料,并将汇集的这些知识和信息在大脑中组合、交叉、融合。策划一个好的选题,需要编辑具备分析和综合信息的能力,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想象力。其二,精品栏目是期刊风格的突出体现,是期刊个性与特色的代表,有利于吸引读者,唤起读者的探究反射、阅读认同,并刺激读者的购买欲望。创建精品栏目。需要编辑发挥创造性思维,发掘期刊所拥有的地缘优势、地方文化优势、专家资源,并结合刊物的风格和定位,在某一栏目上取得突破,进而带动刊物整体质量的提升。其三,文稿加工是在文稿基础上的再创造,表现在对文稿中的信息或知识的识辨、修正和升华,对稿件的篇章结构、逻辑方法、符号单位和格式体例的修改、规范与优化。这些都渗透着编辑独特的创新精神,体现着编辑的创造能力。其四,期刊封面和版式设计也是创建品牌期刊必不可少的一环。封面设计要力求庄重、雅致、朴素、大方、协调,构思立意深邃,雅而不俗,既要有巧妙的构思和鲜明的创意,能体现出形式美,又要播散出美的信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版式设计是编辑对文稿不同内容进行不同表现形式的创造。只有充分发挥编辑的创造性思维,选择适当的字体、字号。安排好标题、内容提要、关键词、外文等空间布局和图表的位置,才能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三)品牌发展中的创造性思维。

品牌创立后还得注意品牌的维持与推广。为了扩大期刊的品牌影响力,可以广泛参加专门的学术会议。借此机会有针对性地向参会人员宣传期刊,或结识一些潜在的客户,积累社会资本。期刊也可以通过举办会议和培训,扩大品牌的辐射范围。由重庆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改革》,通过召开学术会议、举办论坛的方式,邀请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和大型重点企业的专家、学者,就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三农”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等主题展开广泛研讨。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既提高了《改革》品牌的影响力,也为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提供了高端智库的深刻分析。不论是举办会议和论坛,还是组织社会调查,都离不开期刊从业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品牌延伸中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充分发挥期刊的品牌价值,有必要对品牌进行再开发。利用品牌期刊所拥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出与期刊相关联的衍生产品,实现期刊的“三次售卖”。《中国国家地理》不仅在期刊业内延伸,发行繁体版、日文版、英文版、网络版、影视版等多种版本,而且注意向业外延伸,涉足图书出版领域,推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地理图书和科考画册;推出《中国国家地理》户外用品。如户外旅行包、睡袋、帐篷、运动鞋等产品。通过品牌延伸,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期刊的品牌价值,使无形的品牌资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这其中包含了期刊从业人员的灵感和智慧,也是期刊从业人员创造性思维的结晶。

三、期刊品牌战略实施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品牌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同时具备内外两个要件。一方面,要具备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形成的良好外部情境;另一方面,期刊从业人员要加强自身修养,增强知识储备,培养创造性的人格,提升思维能力。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育

的外部环境。

期刊社可以被视为由一些要素构成的相对复杂的动态复合系统,作为一个系统与外部社会“生态”环境间相互作用,彼此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外部生态的变迁势必影响到该系统功能的正常运作。其一。优厚的经济待遇是从业人员积极性发挥的物质基础。正所谓“物质决定意识”,只有物质层面的需要得到了较好的满足,期刊从业人员才能安心地从事本职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地发现市场的需要和可能有所创新的领域。其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温床。许多研究表明,共同讨论与协作有助于彼此思维的碰撞和融合,容易产生新的思想和方法。期刊从业人员间相处融洽和睦,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员工间主动交流,共同协商,进而产生创造性的观点。其三,完善的内部制度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制度基础。健全的制度能让人形成稳定的预期,是激励期刊从业人员的一种有效手段。如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发展机制。明确了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道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健全的激励制度,可以为员工的每一个创造性想法提供奖励,鼓励员工开动大脑,发挥集体的智慧。

(二)增强知识储备以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创造是知识的重新组合,知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坚实基础。没有专且博的知识结构作为支撑,产出的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空想,对于期刊的生存和发展毫无裨益。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求从业人员对本学科知识的“精”与“专”,让自己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全面而系统的把握。唯此,才能具备敏感的观察力和精确的选择力,策划出高水平的选题和精品栏目。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发展呈现出交叉性、互联性的特点,形成了许多新的交叉学科。这就要求期刊从业人员要不断拓宽知识面,广泛涉猎多领域的知识,使自身知识储备更具广博性和复合性。由此方能使知识问相互启发,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是潜意识与显意识共同作用的产物。广博的知识结构、密集的信息、丰富的材料,有助于期刊从业人员进行有意识的思考,产生联想,进而达到顿悟。只有增强知识储备。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使潜意识活动顺利进行,为创造性思维提供条件。

第9篇: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策略范文

一、 培养元认知能力,增强探究意识。

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要接受自身认识能力以外的智能的指导或调节,这种指导和调节认识能力的能力被称为“元认知能力”。学生把元认知能力运用于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这些任务主要可归纳为两大类:

(1)对认知的认识,也就是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思考;

(2)对学习活动的计划、监督、调控和评价。

可以说,元认知能力是对认知活动的一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能力。学生进行元认知活动最明显的特征是定向性和自我评价。

根据我个人的有限认识,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元认知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和着手。

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英语学习是怎么一回事以及怎样才能学好英语。

定向注意,把握目标——确立和把握学习目标,避免学习过程中不相关的事物,学会从单一的教科书向更丰富的语言材料拓展。

自我管理——有意识地寻找练习机会,争取一切有利于英语学习的条件,尽可能减少不利因素。

自我评价——对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策略是否有用进行诊断,对所取得的进步进行评估。

自我发展——对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进行自我激励,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确立进一步的目标,不断创新。

二、 培训学习策略,改善学习方法。

英语学习策略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英语技能过程中采取的步骤、方法和技巧。所有学生,不管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有自己的学习策略。语言学家确认的策略数量足以使人眼花缭乱。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就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样就有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策略培训的必要性,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1)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有计划地观察和有针对性地培训。了解学生缺少哪些有用的策略,积累数据,然后集中在课堂上培训以达到强化的目的。例如,教师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学生始终没有解决基本句子句型(如SVC和SVO)的内化策略,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一次或多次集中加以训练。

(2)根据学习的内容或训练的要求,确定专题培养目标,在课堂上一次或多次集中进行学习策略培训。例如,单词记忆策略的培训、英语写作中自由联想(brainstorming)策略的培训或者是交际中“avoidance”策略的培训。

(3)根据课上当堂发现的个别问题进行即时培训。例如,学生使用“过度概况”的策略,根据study的过去式过去分词studied,过度概况为:*I have studied here for two weeks.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过去式过去分词分类、记忆等方面的策略培训。

(4)针对个别学生学习中的策略问题,在课堂上对全班学生进行培训,以点带面,争取大多数学生的提高。

(5)把策略培训和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坚持在长期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策略问题,根据学习内容,设计有意义交流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完成这些交际活动的同时,既能学会运用语言形式表达语言意义,又能使自己的策略能力得到提高。

三、学好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培养英语独立学习能力,并不等于不要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相反,学好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绝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楚,有意识地用正确的方法去体验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产生元认知体验;只有当学生掌握了有一定广度的知识,他们才能把自己的经验和学习客体进行广泛的比较和整合,然后产生新的体验;只有当学生具有准确的思维方式,他们才能发展思维的自我监控和调节,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学习结果转向认知过程;只有当学生具有熟练的基本技能,他们才能对学习内容进行综合运用。无法想像一个没有掌握读音规则的学生能自然流畅地朗读课外读物;一个不懂基本语法知识的学生可以毫无困难地阅读科技文章获取信息;一个听说读写技能糟糕的学生会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四、培养创新个性,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高层次表现,是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而且不可能在毕业时把学生个个培养成创造发明大家,因此,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作为着眼点。英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具有创新个性的学生对事物能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富于想像,敢于挑战传统习惯,不怕冒险,具有创造动机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是融合在长期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的,是体现在每个教学步骤和每项活动中的,教师应刻意去做的是将凝聚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因素发掘出来,展现开来,在教学活动中随时随地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新个性。我在英语课堂上通过以下几方面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1)提出问题激发思维——创设疑问情景,强化动机,采取悬念激发的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例如,学习了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后,要求学生思考:Which is the easiest way from Beijing to Cairo? Why?

(2)鼓励质疑创新观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挑战权威,提出创新观点。在教学“Thomas Edison”一课时,一位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Young Tom was in school for only three months . Then he was sent away from school. But if he went on studying in school, what will happen?

(3)催化迁移不断求新——教师不应该等待学生旧知识技能向新的迁移,或者任其自然。催化迁移才能促进新知识的产生和新行为的形成。例如,学生学习定语从句一段时间以后,我就利用现有教材或随时补充,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掌握the thing which he said...,the book he bought...,the disease which the soldier was suffering from...等结构,并把这种旧的认知结构运用到what从句中去,逐步形成识别、发展和组合what从句的技能,对他们今后独立学习有较大的帮助。再如,我写了一首押韵小诗,介绍给学生,目的是催化day /dei/对ay, ai读音的迁移并创造性地用于今后对新单词的朗读中。小诗如下:

Today is my birthday,

It is not a weekday,

It is a fine day in May,

What a beautiful day,

Let's go out and play,

I have every day like today.

(4)发散思维提倡多变——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寻求变异,以达到扩展和深化的目的。在课堂活动中,我鼓励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达意义。其中,句型转换是一种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好形式。每当这时,我总是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想出尽可能多的转换形式。例如,I have some difficulty in pronouncing these words.可以转换成:

a. I can't pronounce these words easily.

b. I have some trouble in pronouncing these words.

C .It is difficult/hard for me to pronounce these words.

d. I find it difficult to pronounce these words.

e. I find it not easy to pronounce these words.

f.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se words is difficult, I think.

g.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se words seems to be difficult to me.

h. It seems to me that these words are difficult to pronou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