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

创造思维方法训练精选(九篇)

创造思维方法训练

第1篇: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

关键词:儿童创造力;头脑风暴法;强制联想法;训练

一、问题提出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有关儿童创造力训练的研究多集中在综合训练的实验研究方面。这些研究对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在这样的训练中集中了许多因素,缺乏能够详细说明哪种因素或哪几种因素更多地导致了创造力的提高。baer认为,“对未来的研究而言,一种潜在的较为广阔的领域将会是这样的实验设计,即能分离出哪种发散性思维训练导致了特定任务下创造力成绩的增加”。

我们认为,对于不同创造力水平的儿童来说,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存在着最佳的训练方法。

头脑风暴法和强制联想法是当前创造力训练中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两者都立足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实践中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中我们将这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分别用于训练不同创造力水平的儿童,并设置控制组、对不同训练方法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进行检验。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抽取郑州大学附属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476人。采用林幸台修订的威廉斯创造性思维量表,对被试施测。根据被试创造力5个维度的标准分,按高低进行排序,取前20%(95名)的学生作为高分组被试,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头脑风暴组和强制联想组;取后20%(95名)的学生作为低分组被试,也随机分配到控制组、头脑风暴组和强制联想组。由于实验中的被试在训练中或后测中缺席,还有少量测验的答卷不合格,实际完成实验的高分组被试84人,低分组被试86人,其中男生79人,女生91人,平均年龄1067岁。

2.测量工具

被试的选取和后测都采用林幸台修订的威廉斯创造力组合测验中的创造性思维量表,该量表共12个未完成的图形,要求被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图中的线条,尽可能画出与众不同的或有趣的图。研究表明,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41~068,分半信度为041~092,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40~087;同时效度显示,与托伦斯图形创造思考测验相关系数为038~073,与宾西法尼亚创造倾向量表相关系数为057~082。该量表分别从流畅性、开放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和标题6个维度计分。流畅性主要包括观念数量的扩充、思路的流利、反应数目的多少;开放性主要包括思路的开阔,内外的反应;变通性主要包括提出不同的见解、变换类别、富有变化的思路;独创性包括非同寻常的反应、提出聪明的主意、得出不同凡响的结果;精密性包括能想象与描述出事物或事件的具体细节,并能对创造出的成果进行精细修饰。标题主要考察独特的想象力、语言创造力等。考虑到创造性思维的维度,本研究只选取了流畅性、开放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5个主要维度来作为创造力的指标加以记录。

3.研究程序

(1)实验分组

将筛选的低分组被试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实验组各为32人,控制组31人),采用被试间设计,两实验组中一个进行头脑风暴法训练,一个进行强制联想法训练。高分95人也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也采用被试间设计,其中的两个实验组一个进行头脑风暴法训练,另一个进行强制联想法训练。这样高分组和低分组中便各有二个实验组分别接受不同的训练方法,高分和低分各有一个控制组可以比较。

(2)实验设计

采用2×3因素的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一个因素为被试的创造力水平:分为低水平、高水平,为组间设计;另一因素为训练方法:分为控制组(不进行训练)、头脑风暴训练组、强制联想训练组,也采用组间设计。

(3)训练教学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这种训练方法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讨论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按照一定的步骤,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下,小组成员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自由联想,充分发挥创造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可能有使用价值的设想。训练中鼓励成员充分表达思想,不管这一思想看起来多么奇怪,甚至是疯狂,都严禁批判和嘲笑。强制联想法主要根据是,联想可以活跃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产生新的观念,出现创造的灵感。训练中采用焦点法,给学生一个指定的项目作为焦点,让学生再任选一项目与焦点相互联想。根据训练要求和主要理论,编制“头脑风暴训练法”和“强制联想训练法”教材,尽量控制因教师的差异而带来的影响,科学安排实验和训练的时间,是非常必要的。

(4)后测

仍使用威廉斯创造性思维活动量表进行后测。由于在训练和后测时有少量被试缺席,最后,完成实验的被试人数和开始时人数不同。

(5)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

本研究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13.0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不同创造力水平各组训练前后成绩增加值的方差分析

由于前测和后测都采用了同一个测量量表,因此,三种训练(包括控制组,不采用任何训练方法)我们都取创造力各维度的前后测的差值(即创造力分数的增加值)作为评价指标,由于有控制组的运用,较好地控制了测量中的学习效应。

 

创造力水平低分组和高分组在不同训练条件下创造力各维度的分数的增加值结果见上表。

方差分析显示,在创造力的开放性的维度上,f(2,164)=2081,p<0.001,在精密性的维度上,f(2,164)=3.76,p<005,训练方法的主效应显著。在流畅性的维度上,f(2,164)=0.70,p>0.05,在变通性的维度上,f(2,164)=1.38,p>0.05,在独创性的维度上,f(2,164)=1.23,p>0.05,训练方法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在创造力水平方面,在开放性的维度上,f(1,164)=1127,p<0.01,在流畅性的维度上,f(1,164)=5.94,p<0.05,在精密性的维度上,f(1,164)=3.91,p<0.05,这三个维度上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均显著。但在变通性的维度上,f(1,164)=0.66,p>0.05,在独创性的维度上,f(1,164)=0.67,p>0.05,创造力水平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通过对各维度训练方法与水平交互作用的分析显示,在开放性的维度上,f(2,164)=1592,p<0.001,在精密性的维度上,f(2,164)=6.57,p<0.01,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而在流畅性维度上f(2,164)=140,p>005,在变通性的维度上,f(2,164)=0.35,p>0.05,在独创性的维度上,f(2,164)=2.88,p>0.05,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2.训练方法与创造力水平的简单效应分析

为了明确头脑风暴和强制联想两种训练方法对在不同创造力水平上的儿童创造力的具体影响,在交互作用显著的维度上我们进一步做了交互作用的分析。结果显示,在低创造力水平组,开放性维度上,f(2,164)=24.92,p<0.001,精密性维度上,f(2,164)=11.50,p<0.001,表明了在低创造力水平组在这两个维度上训练效果显著。而在创造力水平的高分组,开放性维度,f(2,164)=0.20,p>0.05,精密性维度,f(2,164)=1.46,p>0.05,表明在两个维度上创造力训练的效应不显著。

就训练方法而言,头脑风暴法训练在两个创造力水平组的测试结果是:开放性维度上,f(1,164)=24.76,p<0.001,精密性维度上,f(1,164)=14.44,p<0.001,简单效应显著,表明这种训练方法是有效的。强制联想法训练在两个创造力水平组的结果显示:开放性维度上,f(1,164)=1.37,p>0.05,精密性维度上,f(1,164)=0.01,p>0.05,这种训练方法的效应不显著。

四、讨论

1.两种训练方法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影响不同本研究发现,头脑风暴训练法在儿童的创造力训练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在开放性、精密性二个维度上提高的幅度都明显高于控制组和强制联想法训练组。

研究结果启发我们,并非所有的创造力训练在短期内都能提高儿童的创造力成绩,我们所进行的一些创造力的短期培训采用综合的、立体的等多种方法混合,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有的方法根本就难以起到有效的作用。把握创造力训练的高效性应该是今后创造力训练研究和实际操作中的重要内容。

2.短期的教学训练对高创造力水平儿童的创造力影响较小

通过有针对性的思维方法与技能的训练,可以较为明显地提高创造意识和创造技能,从而明显地提高其部分维度的创造力成绩。而对于创造力水平高的儿童而言,短期的常规性的创造性训练课对其创造力发展的作用较差,因为,这一群体已经具有较好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能,且养成了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因此,创造力的训练应该强调个性化,对于不同的儿童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

3.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只选取了创造力水平高低不同的儿童进行了训练,研究没有涉及对年龄和性别变量的探讨;同时在训练中只采用了两种常用的训练方法,而在创造力的训练中存在着许多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collins m a,amabile t m.motivation and creativity.in sternberg rj(ed).handbook of creativity.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297~312.

[2]eisenberger r,shanock l.rewards,intrinsic motivation,and creativity:a case study of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olation.creativity resarch journal,2003,15:121~130.

[3]king n,anderson n.innovation in working groups.in west ma,farr j l(eds.)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at work.new york:wiley,1990:81~100.

[4]kurtzberg t r,amabile tm.from guilford to creative synergy:opening the black box of team level creativity.creativity research joural,2001,13:285~294.

[5]clapham m m.ideational skills training:a key element in creativity training programs.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1997,10(1):33~44.

[6]张庆林,曹贵康.创造性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0~113.

[7]沈德立,吕勇,马丽.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4):26~27.

[8]张景焕,陈泽河.开发儿童创造力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6(3):277~283.

[9]段继扬.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1(6):24~28.

第2篇: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

创造性思维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的解答和方法的综合性思维,它建立在常规性思维的基础之上,所以在训练好创造性思维之前,必须得抓好形象思维、意象思维、抽象思维、概念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等训练,只有这些训练抓落实了,创造性思维训练才会水到渠成。而这些思维训练,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全面系统地挖掘与整合,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如教学记叙文、文学作品时,着重进行形象思维和意象思维的训练;教学议论文、说明文时,着重进行抽象思维、概念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在进行这些训练时,还要相机地进行灵感思维与直觉思维的训练。在以上多种思维训练中,可重点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信息源上开始,辐射式地寻求思维结果的思维活动,以求得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结果。例如,学习老舍的《小麻雀》后,我要求学生续写小麻雀的命运,让学生任意展开想象。学生争红斗绿,各抒己见:有的学生写小麻雀终于被放飞了,回到大自然中;有的则写小麻雀终因伤势过重,不堪痛苦地死去了;还有的写小麻雀依然过着从前的生活……这些看法都跳出了课文,具有新颖、独特的特点。像这样进行训练,就会使学生形成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指导性与培养性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训练必须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突出对学生的培养。由于受年龄、心理、阅历和见识的影响,学生对事物的看法未免肤浅,教师在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时,得加强方法指导,教会学生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去培养创新能力。如我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针对话题作文的文体创新,讲到采用“故事新编法”时,学生起初编的故事总脱离不了原作的桎梏,总结不出故事新编的方法。此时,我就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某公安局在考核刑侦人员时,出了一道题。给每个应考者发一大串钥匙,令其在极短的时间内去打开一扇指定的房门。结果,绝大部分考生都拿着钥匙,一片又一片地去试开房间,都没有结果,因为他们都没跳出“钥匙开门”的思维方式。只有其中一位,飞起一脚,踢开了房门。他经过分析,运用了逆向思维,因为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试完大串的钥匙。听完这个故事后,学生思维激活了,争先恐后地有创意地编了许多新故事来,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了“反弹琵琶法(翻案法)”方法,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通过这一节课,也学会用逆向思维去创新的能力。

三、多样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第3篇: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

在创造思维活动之前进行“引趣”谈话,在思维活动之时采用“探知比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型和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概念教学可以采用“谈议讲研”的方法,公式、法则和定理可以采用发现法。习题课和复习课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设疑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提问特别要注意:“问题要赋予启发性,难易适中并且铺设探索的阶梯。”

二、挖掘教材潜力,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考试要依据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近几年高考题凸显了知识型经验型向能力型科研型命题的转化,加大了考察力度,增加了开放型探索型试题。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挖掘教材的潜力,运用创造性教学活动重新调整组合。

三、注重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正如前面所述,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两种形式。发散思维是主导成分,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创造思维的重点,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维度:思维的流畅度、思维的变通度、思维的独创度。

1.训练流畅思维,抓住一个“思”字,思维的流畅度是指学生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思维流畅,善于联想。

(1)从“正”过程联想“逆”过程,训练流畅思维。

(2) 从公式法则的引申中培养流畅思维。在公式法则的教学中可以联想到它的引申,既能加深对公式法则的理解,还能扩大公式法则的应用,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提高。

2.训练思维的变通度,抓住一个“活”字。思维的变通度既是思维的变通性,也是指思维的灵活性,它不受思维方式的束缚,训练了学生的变通性,在教学中对例题习题的形式不断变化,克服教学中的思维定式,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从而达到变通能力培养。

(1)从条件、结论多变中,训练灵活性。

(2)变换题目结论。

例如,关x的二次方程x2+2mx+2m+1=0,若方程有实根,求k的取值范围?可将结论作如下变换?

1)方程会不会有两个实根,一个在(-1,0)另一个在

(1,2) 。

2)方程能不能有两个负根?

3)方程能不能有一个大于1的实根和一个小于1的实根?

由于问题多变,学生不断变换应用知识的范围和方式,从而在应用中寻求灵活。

(3)从解题的多种方法中训练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在解题中表现为善于分析题意,迅速建立联想,打开的例子举不胜举了。

3.训练思维的独创性,抓住一个“新”字。思维的独创度既是思维的独创性,指思维的方法新颖独特富于创新。应该指出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灵活可以诱发变通,变通也可以反映流畅。流畅和变通是独特的前提,而独特是流畅和变通的结果。

四、加强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发挥创造思维相互激励

在教学中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形,对教师提出的某一问题开始时大家都感到困难,想不出办法,气氛比较沉闷但通过讨论,有的学生想出了解题方法,由于创造思维的相互激励作用,其他的学生也想出来了,有时课堂气氛极为活跃,一个问题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解法,有些解法构思非常巧妙。由于学生之间的思维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发挥了创造思维的相互激励作用,克服了思维方式的消极影响,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创造思维。

五、培养创造性思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发散思维训练和集中思维训练的结合。

2.注意对每个学生有均等的训练机会。

第4篇: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

教师在人类文化的发展与继承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不断使艰辛的劳动化作丰硕的成果,换回学生深情的问候,在学生身上使自己的信念、理想、人格、力量得以实现和延伸,为师者绝不能、误人子弟。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塑造人类灵魂为天职。怎样才能对儿童开展思维训练、培养创造能力呢?

一、教师要对儿童倾注无私的爱和满腔的情

黄金虽有值,师爱却无价。师爱,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是一种比母爱、友爱、情爱更深邃、更宏大、更辽阔、更具穿透力的爱,爱往往影响、教育、渗透人的一生。教师关心爱护学生的身心,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客观要求,又是教师工作成功的主观需要,这是由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的。因此,热爱儿童是开展思维训练、培养创造能力成功的重要条件。

二、教师要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其现代化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总的特征是启发式精神。2.以学论教,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3.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力求传播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最佳结合。4.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力求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5.以导为主,杂取百家所长,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相互配合,力求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组合。6.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含学生和教材)施教,循序渐进。

三、教师要创设条件使儿童有施展才干的机会

注重教育思想的改变,设计与儿童正常生活中情景贴近的活动,使儿童在这些活动中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四、不懈地开展学科思维训练

学科教育的核心是认识学科教育思维规律――按照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激发儿童的思维兴趣,培养儿童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思维品质,训练儿童的思维能力。1.学科思维训练内容。它属于育人思维训练的范畴,包括对儿童思维器官的训练、思维基础心理训练、思维形式训练、思维方法训练、思维品质训练等。2.学科思维训练规律。其规律是“四律”――适应律、统一律、适时律、适度律。3.学科思维训练方法。①训练指导,以本课、本单元、本章节内容为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深入浅出地传授相关知识,阐明训练方法与程序。②分课时按程序进行训练。③辅助训练题配合训练。

五、努力培养儿童创造能力

其途径是很多的,主要是:1.加强记忆,积累知识。“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一个人的知识经验积聚越多,则其创造能力越旺盛。当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灵活地将知识、经验进行模式变换,以形成新的技术思想的时候,其创造性便增强了。2.培养想象力。①要掌握现代高科技。②要以科学实验、实践经验为基础。因人们的创造欲在大脑中储存着新技术与常见产品的信息,当受到某种特殊刺激时,开发想象力,凭借想象及思维能力的发挥对其形成一种新的综合并加以改造、组合、冶炼、融汇,再度产生新的创造。3.提高触发联想力。触发联想能促进创造思维能力的提高,并产生新设想。法国化学家别奈迪克在实验室里发现摔在地上的一支玻璃烧杯虽布满裂纹却无一块碎片,由此他受到启发而研制出了防振安全玻璃,这便是很好的一个实例。

六、启迪儿童创造发明

其思维方法是:1.用图将胡思乱想的东西绘出来。2.把几个毫不相干的事物硬组合在一起,看会有什么结果。3.碰到不顺眼、不方便的事物,先别杞人忧天,而是赶紧设想一下:“该如何办就可以顺眼、方便一些呢?”4.针对目前的许多物品,逐个问自己:“难道就不可再改变了吗?”5.在市场上到处都买不到的急需东西,就应想:为什么我不能造一个出来呢?6.对传统思维认为不应该如何的事物要敢于大胆设想:改变一下会有什么结果?7.善于举一反三,把一个领域里才冒出来的新玩意推广到另一领域。

七、求同求异,相辅相成

儿童求异思维的发展是以求同性为基础和前提的,同时求异思维的发展促进认识的深刻性和新异性,通过教学中“求同――求异――求同”的循序训练,不仅使儿童加宽、加深对课文所蕴含的结论的认识,而且有利于促进儿童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的提高。

八、加强对儿童进行学法指导

第5篇: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

关键词 建筑设计基础 创造性思维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is Teaching Reform to

Foster Creative Thinking as the Core

CHEN Weiling[1], LIANG Zhenran[1], REN Shuang[2]

([1] Bowen College of Management,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6;

[2]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egrated the architecture elementary phase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characteristics, thinks that develop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of space is the main task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foundation" courses. Teaching basic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current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and propose new ideas and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to adapt to modern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objectives.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is; creative thinking; teaching reform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目标的反思

大多数人认为建筑设计基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使学生都具备扎实的“画图”基本功。然而经过多年的改革和研究表明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力求培养除建造表现能力之外的创新能力、造型能力、抽象能力、构图能力、动手能力等建筑表现技能,树立正确的建筑设计意识,包括理性设计观、环境意识、整体意识、经济意识、技术意识、安全意识等。部分教师对课程目标的认识停留在表象上,认为课程安排仅为了加强设计表现手法,而没有深入意识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性导致了课程训练过程中,学生一味机械地重复着各种枯燥的练习,由于练习乏味以及对设计基础理论理解不足,学生对专业根本提不起兴趣,在方案设计中,更有甚者则抄袭别人的作品,直到课程结束仍搞不清自己所做的这些练习与本专业及即将到来的高年级设计课程有何联系。

1.2 教学内容的反思

大部分学校比较重视表现技法和技能的训练,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锻炼学生绘制线条、水墨水彩渲染、临摹等基本功训练为主。这对于掌握专业制图方法及创作思想表达有其特定的作用,但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对刚入门的新生来讲显得更为重要。已经习惯应试教育的新生大多在建筑设计练习中思维僵化,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建筑构思能力和建筑观的形成都十分不利,进而导致建筑创作的匮乏。①因此,将思维训练加入建筑设计基础的课程内容已成必然要求,形成以创造性思维训练为核心的新教学观念,鼓励创作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传统意义上的基本功主要指方案的设计能力,即设计者遵循自身既定的价值观、审美标准和生活经验对方案深入加工、完善的能力,包括设计方案的构思能力及绘制等表现能力。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进步,那些大量重复性的,要求严格的建筑平、立、剖抄绘训练在电脑软件日益普及的今天已没多大意义。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建筑人才,传统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必须精简和压缩。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草图及建筑效果图快速表现技法是建筑师从事建筑创作以及表达与发展设计构思的重要方式,在方案的构思、比较、推敲、修改和表现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两项训练是通过脑、眼、手、像四位一体循环往返的活动,将大脑内部的思维活动延伸到外部来,使其具象化,方案构思在经过不断的加工、完善,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方案。细数当代成功建筑师无不受益于此。显然,在今后的教学内容中应加强徒手草图能力及建筑效果图快速表现技法的训练。

1.3 课程设置和安排的反思

本课程设置中有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的课题训练较少,因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学习上没有明确的侧重点,入门较晚,这就阻碍了学生未来创作之路的个性化发展,在国际化的设计舞台上失去先机,黯淡无光。

本教材包括建筑设计基础Ⅰ、Ⅱ两个学期的课程,这两学期的课程大都分由两个老师分期授课,由于公用一本教材,专业老师授课的进度很难得到协调,对接上往往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经常有学生反映新学期课程训练中重复上学期做过的练习。另外,由于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学时较多,周课时较多,课时安排较密集。或由于其它基础课程安排的问题,致使本课程安排过于集中、连续,不利于学生课外学习,也不利于教师的指导。

2 教学改革新思路和新方法

2.1 以创意主题空间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其设计潜能

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发展性和开拓性,是个性化发展的象征,是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本质和核心。创意主题建筑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创造具有意义的空间形式,通过三维实体、虚空 、色彩 、尺度、 肌理、比例等空间语言要素的组合和运用表达出特定的主题内容和意义。在命题训练中,通过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方式、动手能力来开发其设计潜能。这种命题式训练使得低年级的设计基础教学从思维结构上与高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保持一致性。

命题训练可采用空间限定和组合训练引发学生对空间、形态的理解,空间的分割和重组能有效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提高设计创新能力。

2.2 加强建筑形态构成和空间构成的专项练习

学生在形态构成的训练中,思维从平面逐步到空间,二维过渡到三维,其空间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空间构成和模型制作的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将构思方案付诸实际操作,在方案与现实的磨合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专业设计的能力。

2.3 采用互动教学,因材施教

“教”与“学”的互动与开放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提高,②利用多媒体、模型及空间感知进行系统教学和场景教学,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全面开拓学生的视野,极大提高学习兴趣。对极具发散性思维的课题展开公开研究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实际的课题训练中快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教学中,应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从学生的个体性及认知特点出发,尽可能考虑学生的需求,灌输其主体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推动其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3 结束语

创造性思维方式是建筑设计的灵魂,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建筑设计人才是建筑学教育的核心。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作为一个专业基础平台,其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将直接影响到学科建设的前景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结构,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变模式化教学为个性化教学,营造思维创新、个性创作的教学氛围,以实现建筑教育培养文化修养与艺术创造力兼具的专业人才的综合目标。③

基金项目: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编号:2011JGA14)

注释

① 谢空,莫箐洁,李芳.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J].工业建筑,2006(36):107.

第6篇: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

本课题的形成基于创新教育思想和传统语文教学忽略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弊端及本校实际情况。

快速作文教学法是当今作文教学领域中的一种适应时展需要的、最佳的教学法,是教学观念更新的产物,它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一种扬弃。它科学地揭示作文教学的内在规律。适应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写作,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作文教学中的许多弊端。

本人以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法为基础,结合自己20年的高中作文教学经验,尤其是多年高考教学感悟,自创“快速优质作文法”,希望这种教学法能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激发他们作文的欲望,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二、实验设计

一)实验范围

以高三年级两个班10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以快速优质作文法的三步训练-基础训练、技巧训练、综合训练为实验内容。训练时间为一年。

二)实验方法

1.创设情境: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2.发现法:针对学生实际及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实验方式、方法。

3.对比实验:设置实验对比,及时总结对比结果。

4.表扬效应:以表扬为主体,坚持民主性教学原则,激发学生创造潜力。

5.讨论法:及时进行师生讨论总结,以有效推进实验开展。

6.研究性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总结好的教学方式、写作规律。

三、实验步骤与训练方法

一)实验步骤

二)训练方法

快速作文着眼于一个"快"字,这就要求在训练时有严密的计划和明确的目的性。因此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有计划、有步骤的实验。

第一步:基本功的训练

快速作文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掌握一定技巧的基础上快"得起来的,否则就会欲速而不达。基本功的训练是多式多样的。

(1)让学生明确快速作文是时代对写作的要求。

(2)激发写作欲望,变要"我"写作为"我"要写作。

(3)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及阅读素材。

(4)书写的速度达每分钟40个字左右,每个学生备有一本正楷字贴,长期坚持练习书写。

第二步:思维的训练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的认识。大脑的思维具有潜能的性质,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大脑才能发挥他的思维能力;快速作文的关键在于强化思维训练,开发大脑中的智慧潜能,在学生写作的全过程中,思维高度活跃,高度集中,一见到作文题,让能立即进行最佳思维状态,挥笔成文。

(1)优化思维环境,教师事先不设置人为的框架和禁区,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自由的、活跃的思维氛围,给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

(2)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在加强常规思维训练的同时,教会学生识别和具有求同与求异,发散和聚合,纵向和横向,顺向和逆向等思维方法。

(3)教给学生分析、概括、综合、判断等基本逻辑方法。

(4)进行快速思维训练。快速思维训练主要是灵感思维和写势思维训练,灵感思维是思维的思路突然接通,思维最活跃,情绪最激昂的一种状态,可激发写作灵感。

第三步:技巧训练

技巧训练的基本做法是专题指导。读、讲、写三者结合,根据各阶段的不同任务和写作中各环节的特点和要求作好专题指导。如“掌握重心法”、“跳越障碍法”、“数学配方法”、“添加因素法”等就是技巧训练的专题指导。

第四步:综合训练

学生40分钟写成800字的文章,这是总目标,在实践过程中,要把总目标分解成基础、思维、技巧、综合等几个环节进行强化训练,对每一个环节的训练都要有具体要求。分项达标后,再进行综合训练。

四、实验结果

在实验进行中,本届高三学生参加了2019年全国高考,成绩已经公布,现把本届毕业生与上届毕业生的高考语文成绩列表对比。

从高考情况来看,随着实验的推进,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这在实际的高考中得到了验证。另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本实验历时1年的时间,我既完成了新教材写作教学的任务,又编写了两册校本作文教材。

五、实验结果的分析

第7篇: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

【关键词】视设计思维;载体;设计素描

创意是设计的灵魂。因此,设计无论是一种目的还是作为一种手段,都要求设计思维的创新。现代设计教学体系中,设计思维训练相关课程负责培养设计专业思维能力以及思维表达能力的训练,以适应专业课程的调整变化,对接新课程的内容要求,为其后专业课程提供专业表现方法和思维训练。设计素描即是一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设计思维训练的重要课程,通过研究形体造型,培养起理性的逻辑思维,完成自身再创造,更好地培养学生眼、手、脑三者互动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创造性,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一、设计素描与素描的区别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设计教育的基础训练被等同于绘画基础训练,因此设计的基础课程也照搬了绘画相应的基础课程。绘画基础素描主要是造型与形式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段,重点在于结构技能训练和培养。当然,即便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的技能训练也是必要的,对于造型准确的把握有利于学生从对空间形体的认识出发,进而对空间形体的多种组合进行思考,最终形成带有个人主观意识的时空概念。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过多造型技能训练的绘画基础素描,忽视了学生自主的思辩能力,创新思维和创造活动被束缚在具象客观事物的描摹之上,限制了专业性和创新性思维,不能培养个人的形式审美和专业表现能力。

设计素描则对设计思维的一种表现和训(下转第72页)练,不以真实地再现自然形态为目的,是以自然形态为基础,分析,提炼和抽象,进行超越现实形态的再认识再创造。与绘画专业素描相比,设计素描更多的则是对观念的传达和思维挖掘与拓展,通过发现一些潜在的审美形式,联想与创造,使作品富于更强的图形理念和设计理念。在设计素描中,比例、结构的准确,光影分析与形体塑造能力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对于设计专业而言,素描应该重在意念塑造和创造,对生活的感悟,如何一开始就引领学生体现自己感官,表达体悟。

总之,作为专业要求,对设计素描与绘画性基础素描所担负的任务是不同的,设计素描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和准确、写实地描绘对象,而是尝试让学生通过对造型的认识,建立起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和思辨能力,从而提高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素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创造力。设计素描作为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核心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空间,使学身生建立起广泛、开放的设计思维方式和多元化的表现能力,从而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把握和合理运用,无论对创意行业还是艺术专业教育的发展,都有一个深刻的启示,对于教改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如同艺术家巴特斯・劳里所说“观念、形式和媒介是创作活动中无法分开来的三部分”,在这里观念、形式和媒介相对应的是脑、眼和手三者的协调有效创造能力的体现。设计素描思维训练培养设计专业学生的三种能力:通过训练看,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通过相关的理论知识,对事物特征形成的深刻把握能力和思辩能力;掌握熟练的技能,达到对思维视觉化的有效表达。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不能让学生只知道用眼睛看、徒手画,而忽视去思考、去创造的现实问题。现代设计基础教学要求向学生传达一种通过研究造型艺术后的思维方法和超前思想。从而“从视觉思维特质着眼,素描是个人对视觉信息最直接的反应和处理,并因一定的情感或理念的指向而趋于深化的一种演化过程。”同时,应该一开始就培养“趋向于离开某一中收同时期朝几个方向分散寻求探索的途径的‘扩散思维’。”这正是以往素描教学中过分着重聚合思维的一种反省。因此设计素描课程应该是进入设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进一步从事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三、如何通过设计素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设计思维

从设计专业具体情况来看,设计素描课程应采取分阶段、分步骤的三个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树立起主观对待与处理客观事物的能力,最终建立起符合专业设计所需要的表现形式手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 元素归纳与形态解析

了解把握事物的前提是分析事物。现代绘画之父――塞尚认为世界万物的内在形体都可看作由一些简单几何体穿插、榫接组合而成。被分为自然和人工形态的大千世界,工业化大量生产的人工形态物品自不必说,连形态多样的自然万物都可被分析、拆解归纳为若干几何形体按照一定规律的组成。

从习惯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建立起对自然物形体结构以及本质特征分析和研究态度,从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入手,对物体内部结构进行研究,继而解决问题。例如从给出大量的瓶罐中,自由选择和组合,从中了解不同体态瓶罐的内在结构,从结构入手对形态的把握与再塑造;进而通过对线条研究,建立起构成的点线面概念,在抓住对象本质过程中多层次、多角度去概括、把握表现对象,从而表达出自己观念并确立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当然,作为物体视觉要素的表面纹理、质地和肌理分析研究也相当重要,通过复印、拓印、拼贴等手法练习,寻找各种不同类型的材质和表现手法来进行表达。在观察和表现时要有清晰的作品概念,将客观对象抽丝剥茧,把一个复杂形体揭示为若干单纯形体的组合并赋予其秩序性,从而发现形态创作的来源。如在首饰品设计、染织设计和产品设计等专业中形态的借鉴。

2、 图式的演绎

保罗・克里认为自然万物都是起源于某种形式,而塞尚进一步认为艺术不是自然的再现,而是应该找出这种严密秩序,并创造表现出新的形式。另外日本设计教育家朝仓直巳说过“创造艺术或设计上所需要的有趣形态,在于把各种形态巧妙地配置在指定的空间”。对被描绘对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通过各名家流派经验的阅读分析,了解他们如何“看”,如何经营画面,寻找并建立起个人的视觉经验,从而改变传统思维模式,激发创新思维,以体现新的理解和发现。

设计是视觉艺术,其视觉形式最终影响着主题内容。根据洛希恩・鲁道夫的研究,构成形式分为扩散性和集聚性构图。前者通过对称、平衡、节奏、色调和背景的统一进一步强化整体的效果,效果平静而和谐;而后者通过对比强调深化了重点,即此增强表现力,赋予了画面的活力和冲击力。毋庸置疑,无论采取何种观察和表现方法,其目的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在于借助图形形式与结构进行选择性处理,来表达画面的特定含义和效果,使作品具有信息传达的意义。如海报设计和服装设计中的某些处理方法。

3、 意念的拓展

如果把元素归纳与形态解析作为是研究创造词汇、词组阶段;图式演绎称做对词汇组织和形式法则运用的语法阶段;那么拓展意念就是创作阶段,通过提取、加工好的“词汇”,运用简明扼要的手法和形式去表达一个新的概念、固定的概念,最大限度地表达个性化、有见地的观点和概念,以此建立起初步的设计语意。

二十世纪画坛诸多风格流派中,自然形态在作品中已被减弱甚至完全排除。正如高更所说“如果艺术家想完成一个创造性的作品,他不应模仿自然,而是必须用自然的元素创造出新元素来”。在视觉思维训练中我们应该更多依赖个人的主观意识,通过对自然形态的深入观察与体验,创造新的视觉要素组成形态构成方式,来表达我们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和看法。这种反映我们这个世界精神内涵的视觉形态语言,正是我们设计教学中所要强调和借鉴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视觉思维教学过程应该重视抽象表现。但是抽象表现并不等于设计。康德曾说过:没有抽象的视觉谓之盲,没有视觉形象的抽象谓之空。这一步需要把握从一个客观物体出发,通过提取元素、抽象元素,拆解、置换和打散重组等方法训练,培养自身视觉体验,以及纹理形式所带来的情感表达,创造出新的简练、概括的视觉图形和新主题。这种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能力训练,对于专业设计思维的开拓有所裨益。

四、结语

总之,作为创造性设计思维训练的重要载体,设计素描在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设计素描的教学核心理念是培养观察分析事物、训练个人化思维和提高设计思维表达的能力。作为对于不同于绘画性基础素描特殊要求和性质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设计专业学生来说,是否称之为“设计素描”已经不重要,关键它是一种观念的“塑造”,是对“造型观念”的个性化诉求,也可称之为“视觉思维训练”、“专业思维语言训练”等,重要的是其内容不再是那种纯粹的造型技能训练,而是观念和表达的一种训练。

【参考文献】

[1]《视觉思维》,(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2]《视觉美学》,(法)J・J・德卢西奥―迈耶著,李玮、周水涛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5月

[3]《视觉形态设计基础》,(英)莫里斯・德・索斯马兹著,莫天伟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第8篇: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创造教育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原有经验材料和学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性和突破性的创造组合,形成新的概念或新成果。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条新颖的解题思路,编一道应用题,小发现,小创造等都是创造性思维的成果。

在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有责任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

“学起于思”――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兴趣是创造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问题。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里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预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大小全等的梯形,课堂上启发学生自己根据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式,动手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动手拼摆,很快可以发现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于是推导出了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当教师提出是否还有别的方法?并加以一定的启发之后,有的学生便讲出自己的方法,即用一个等腰梯形沿中位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推导出计算公式,教师给予肯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又发现了许多解题方法。可见,启发学生从各种角度去研究问题,会使之激发创造的火花,产生创造性见解。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思维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问题以生命力,则可以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方式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生积极性、激起学生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成功解决问题后的愉快,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2、20、2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他们连接起来?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讨论。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2米=20分米=200厘米,有的说加上圆角分可得2元=20角=200分,此时教师提出能否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得出2元=2.0元=2.00元:2米=2.0米=2.00米,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性质。这样创设情境,形成悬念,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三、在质疑问难中训练创造性思维

“思源于疑”―――质疑问难中训练创造性思维。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还要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有所疑,然后有所发现,学生质疑问难,这既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又是他们深入认识的前奏。可以说学生质疑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是发挥学习主动性的过程,是深入认识的过程,这不仅要求学生在数学课前预习时质疑,把预习中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而且要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质疑,还要提倡“三个敢于怀疑”,敢于怀疑教师,敢于怀疑教材,敢于怀疑试卷。这不是树立胡乱怀疑,而是发扬创造性思维,不畏权威,独立思考。要鼓励学生开展讨论,通过相互讨论在争辩中让学生的思维撞击出创造性的火花。例如,一个学生在学习圆的认识后提出问题。“汽车上的测示器记载行驶的千米数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这位学生是受教师在引入新课时的设疑―――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的?”―――启发提出的,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把测示器、车轮与圆的周长联系起来,找出圆周长,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四、寻找素材时机,训练创新思维

数学课本中大量存在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应该把他们挖掘出来,不失时机地训练创新思维。

1.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素材,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思维的空间,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教学中应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思维定势经常制约了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

3.抓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联想能使学生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问题,进行大胆联想,寻求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于训练联想思维的时机,强化训练。

第9篇:创造思维方法训练范文

关键词:培养;激发;想象;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32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营造创造性思维教学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首先需要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它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

1. 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在中学英语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是颇具深远意义的。要经常对学生说“Trust yourself!”“Never give up!”“Believe in yourself and you can do it.”等激励性话语,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多给些机会让他们登台演讲。渐渐地,学生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而且不时有精彩表演。

2. 激发兴趣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掘“以趣激学”的因素,运用多种直观形象如学生喜闻乐见的幻灯、录像、图片、音乐、会话、游戏等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情景,变“疲劳波谷区”为“高潮兴奋区”。比如,引导学生将wash,water,wave,well,wet,wine等词的词义与开头字母W的“形象”联系起来,作形象记忆。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语调、表情、动作和神态影响学生的情感。更主要的是凭借教材内容的情感信息,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3. 创造机会积极活动

创新活动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根本。创造性思维教学应采取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相结合的形式。集体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可以采用学生广泛参与思维活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或全班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法等等。结对子或小组活动(pair or group work):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或探究发现,在做好准备的基础上,开展结对子、小组讨论或其他活动,进行交往合作学习。

二、进行多种思维训练,增强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心理学家威台海姆(M.Wentheimen)在他所著的《创造性思维》一书中指出:“严格的机械训练致使学生的思维麻木不仁,唯有引导学生自由地探索、灵活地思考,才可能导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养成学生善于运用想象、类比、联想、延伸、开拓等多种思维的习惯,以形成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 创设情境,进行想象力的训练

(1)自由对话法

在教学中每学完一个对话除了让学生扮演外,还让学生根据所学对话和旧的知识创设情景自编一个新对话,从单纯的方法模仿,发展到思维模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

(2)看图说话法

它不仅能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还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七年级英语(上)中,学了现在进行时态后,让学生看一幅图(图中一个男孩骑着自行车),考虑三分钟,自编一段对话介绍这幅图。

(3)故事接龙法

故事接龙法,就是学生一个接一个相互衔接地讲故事,前一个学生所讲的内容是后一个学生所讲的内容的基础,后一个学生的所讲内容是对前一个学生所讲内容的延续和发展。故事接龙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和语言流畅性的发展。

(4)故事续尾法

就是给故事添加结尾,以延伸故事情节。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推测性补充。我们的目的不在于为故事找出一个标准的结尾,而在于给学生一个能为故事找出结尾的好机会,借以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使用英语的能力。给故事续结尾越多越好,越新奇越好。

2. 结合教学内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对同一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避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培养多元思维的习惯和探索精神。例如:在学完八年级英语(下) Will people have robots?之后,教师让学生想象:Where will people live if one day there’s no more place for them to live on the earth ? 再如:在九年级英语中学习了有关Animals 的内容后,教师让学生讨论:“How can people visit the dangerous animals if they are not in cages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通过这样的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想象,使学生的思路由书中提供的一个“点”,发散出去,努力扩展至一切能说明教材内容,或与教材内容有关,或由教材内容引发出来的例子。

3. 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渗透对学生联想力的培养,并进行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

本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采用所谓“暴风雨式的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这种训练能有效地促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竞赛法、比较法、串联法等,来训练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

(1)竞赛法

它是通过竞赛、迅速联想来训练学生快速的发展思维和求同思维,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比较法

它是就某词或谈话要点作为求异点,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如让两名同学介绍自己的卧室,然后找另外的同学说出他们卧室的不同点等。运用词汇教学中的同义词、反义词、同音异义词等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3)串联法

一词联想,群体记忆,以已学的词汇为基础,横向联系、扩展,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使之在一词联想中展开。如:学动词时,就要由动词原形联想到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联想到现在分词和过去式、过去分词;在学习国家、语言名称时就将其人民、首都、货币等联系在一起。教师还可以将一连串看上去互不相干的词语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使用这些词语说出一段有意义的话来,这就是词语串说。词语串说实质上是一种遥远联想,具有丰富的创造性教育价值。

(4)用同一组词、词组或句型说英语句子

就是以某一词、词组或句型为求异点检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变通性。如:用It’s time to do sth.;It’s + adj.+ for sb. to do sth. 等句型说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