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造性思维培养范文

创造性思维培养精选(九篇)

创造性思维培养

第1篇:创造性思维培养范文

一、培养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动力。组织一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如开展几何图形设计比赛、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快乐,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另外,通过充分利用数学中的图形美,在教学中尽量把实际生活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创造,从而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二、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一个人的创造力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作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要学的新概念、新知识感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大胆进行联想和猜测。

三、培养观察能力

首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再次,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科学技术,以支持学生仔细、深入地观察。最后,要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四、注意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括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数学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品质。

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方法,如类比、归纳等,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通过归纳提出来的,而仿生学的诞生,则是类比联想的典型事例。

五、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爱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从而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

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三方面的心理意识:(1)大胆而合理的怀疑;(2)增加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3)培养他们不断否定自己的心理。其次,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品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列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的良好品质;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精神。

七、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应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因势利导,富有启发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要优化教学过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改进教学方法;(2)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形象思维能力;(3)加强课堂讨论,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八、重视培养发散性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的主线是思维能力训练。思维能力是思维智力的核心,又是智力活动的方式和方法,思维能力训练的任务是激发思维动机,发展思维形式,遵循思维规律,交给思维方法,培养思维品质。数学教学应引导学生通过展示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学生在思维活动中的困难、障碍、错误和疑问,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九、影响数学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

(一)数学知识结构是数学创造性的基础

如果将创造活动比作是插花,那么,数学知识就好比是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花卉,而数学结构就好比是艺人的插花技巧。要想让插花起到预想的视觉效果,充足的花卉原材料当然是不可或缺的基础,但是否是只要具备了充足的原材料就够了呢?当然不是。插花艺术之巧就在于花与花之间的搭配,从而锦上添花。因此,插花技巧便成为了插花成为精品的绝妙之处。与此类同,数学创造性的发挥是基于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又是以数学结构,如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等为手段。仅有在数学知识以及数学结构共同作用下,才能促进新的设想新的观念的产生与发展。

(二)数学创造性的发挥与一定的智力水平相关

我们应该知道,创造力本身其实就是智力发展的结果,它是以知识技能为基础,同时以一定的智力水平为前提的。创造性活动也是一个选择重组的过程。要想实现新的构想,合理的选择与重组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活动过程恰恰是智力的外在表现。只有具备一定的智力水平的人,才有可能使得选择与组合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与可行性,才有可能导致新事物新构想的产生。

(三)数学创造性的发挥与心理素质密不可分

现代精神神经学家认为,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创造的禀赋。但是只有心理正常的人才会把创造潜力付诸实现。通常把一个人的心理表现,如情绪、意志、兴趣、性格等心理素质,即通称的EQ。

第2篇:创造性思维培养范文

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创造个性是创造力的条件。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启发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针对现行课堂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的现象,教师应努力创造质疑情境,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设问、质疑,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二.引导讨(争)论。

萧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而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得到的却是更加丰富的思想。多数学生都具有从众心理,他们习惯于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起来,习惯于依据课本和老师讲课的内容,生怕自己的见解同大家发生矛盾。这种从众心理容易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大家讨(争)论。

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就是根据课文特点或读写结合的需要,让学生分角色进行生动形象的表演,从而真切地感受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并能结合动作、表情,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

四.动手操作。

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操作,手脑并用,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的有效方法。如教《詹天佑》一课“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一处时,学生对这项工程设计不甚了解。我就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动手操作,在想、做、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3篇:创造性思维培养范文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思维训练;头脑风暴法;戈登技术

一、创新设计思维的重要性

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推动力。”在信息社会中,设计师要着眼于从有形的世界创造无形的世界,这种创新能力无疑是设计的灵魂。工业设计就是要将科技成果的创新变成人们生活所需的物品,从而改善和引导人们的生活。

工业设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的是设计思维的发展,创新设计也就是设计思维的创新,是个人素质、能力、文化积淀和修养的综合体现。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框架,提出新见解、新方式的思维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工业设计教育的重要问题,也是核心问题。

二、影响工业设计教育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主要因素

(一)应试教育对设计类学生的负作用

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应试教育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完成作业的学习方式,学生很少自主地安排学习,学生的学习都是教师推着向前走,这是一种极为被动的学习方式。应试教育强调对权威的绝对服从,以至学生对事物认识脱离不了传统的思维定式,对创新问题缺乏动力和兴趣,他们普遍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这正是设计类学生最容易陷入的误区。设计是一种造物活动,设计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的最大禁忌就是盲目的跟从和模仿,真正的设计是勇于突破现状、打破常规,求新、求异、求变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着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家长式的教学模式,多采取启发式、研讨式的授课方式,增加实例教学内容,拓展实践空间,启发学生运用思维规律去激发创造的潜能,指导他们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创新设计人才。

(二)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的因素

工业设计教育是现代型的设计教育,更是未来型的设计教育,从教学模式上讲,工业设计教育不能封闭于高校内部。目前,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很难令社会满意,设计教育存在许多滞后于社会需求的问题,其核心的问题就是没有紧密的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多数学校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学生对所设计对象本身缺乏深刻理解。因而,设计的作品往往流于肤浅和平庸,缺乏创新力。工业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课程应该以实践为主,在教材、教学场地和教学方式上须加以创新。

如今已是信息时代,互连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给设计教育带来新的教学方式,设计教育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师讲一本书,学生学一本书的教学历史,而应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了解更多、更广、更新的知识。但是大多院校没有全面引进相关联的教学新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和课程设置上几年如一日,很少进行调整,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造成学生停留在旧知识体系下,而学不到最新的知识,使教学和社会脱节。

(三)课程设置的因素

高等院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决定着学科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专业的培养目标,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进入信息时代后,工业设计学科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呈现出文理结合、工艺结合,学科之间日益综合化和多样化的趋式。近年来,我国的许多院校已经意识到将工业设计与其他学科整合、交叉学习的重要性,打破过去专业方向各自为政的条块计划,共享课程资源,既为教育提供丰富的横向资源,也为专业方向的深化教学创造纵向发展的空间,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工业设计教育改革、教学理念、内容和运行机制走出一条新途径。

三、以产品设计课程改革为例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体,如果没有合理的训练方法,没有创新意识,就很难充分发挥思维创造潜力。据调查,通过合理的训练可以提高创造潜力。工业设计教育应该设立创新思维开发课程,如设立创新方法与技巧、创新实践活动等课程来引导学生创新实践和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的训练方法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有效策略,创作灵感有时如风暴疾驶而过,闪动的创作火花需要教师呵护、鼓励才能结出丰硕成果。教育教学中要杜绝扼杀有不同主见的大胆创新者。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心理学家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训练方法,在产品设计课程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和戈登技术。

“头脑风暴”是奥斯本于1957年提出来的,其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通过暂缓作出评价,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为此教学活动要遵守以下规则:

(1) 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

(2) 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

(3) 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

(4) 追求与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

头脑风暴法会议过后,列出一系列可能的解决方案,然后根据问题本身的限制,包括经济、时间的限制,以及伦理道德的要求,选择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在产品设计课上我们举出08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就是联想创新设计中心100多位设计师、工程师以及用户研究人员“头脑风暴”的结果这一实例,来引入“头脑风暴会议法”的理念。奥运火炬的设计初期,经过联想设计团队的头脑风暴法,提出了祥云、凤凰、长城、糖葫芦、卷轴、Purefire、风筝等多个方案(如图),后来又经过思维的发散和收敛形成表面蚀刻造型祥云图案纸卷轴造型的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奥运火炬设计方案。……

在产品设计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头脑风暴法”在学生的灵感创意阶段非常有效,由于头脑风暴没有任何约束的规则,学生们能够更自由地思考,从而产生很多的新观点和问题解决方法。当同学们有了新观点和想法时,就大胆的说出来,所有的观点被记录下来,但不进行批评。只有头脑风暴会议结束后,才对这些观点和想法进行评估。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启迪了思维,开拓了思路,加强了交流,受到学生的好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戈登技术”是美国学者戈登于1961年提出了一种与头脑风暴法不同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技术。运用头脑风暴法时,教师在讨论问题之前向与会者或学生提出完整和详细的问题。但在使用戈登技术时,只提出一个抽象的问题。例如,当要讨论停车的问题时,先只提出“如何存放东西”之类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存放东西的各种方法。随后,教师缩小问题范围,如提出“要存放的东西很大”。然后,进一步缩小问题的范围,提示“东西不能折起来,也不能切断”,最后提出停车的问题。再例如,要研究剪草机的改进方案,可提出“用什么方法把东西断开?”随着学生的自由想象,会产生剪切、刀割、冲开、锯断、扭断、拉断、砍断、电解、激光等许多方案。待积累到足够数量的方案后,教师再向学生公布,最终设计的目的是设计更好的剪草机。这时,再引导学生进入深入的思考,舍去那些不可行方案,对可行方案再进一步展开,最后就可以提出采用理发推子形式的锯齿形刀片、镰刀式旋转刀片、圆盘式刀片等各种具体方案。最后,通过更深入、更具体化地研究与试验,则可得出最佳方案,进而设计出更好的剪草机。在产品设计教育教学中戈登技术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我们常把它运用在具体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些课堂实践,使学生学会并在设计中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设计,以提高设计的效率和水平。

“把思维变成生产力”是个极有创意的新观念,表述了科学、艺术、教育之间以思维为本质而必然联系的新思想,也是对人才,特别是工业设计人才的素质提出的根本要求。肩负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工业设计人才重任的大学教育应该首先高度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然后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为更多的中国产品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奠定人才基础。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是知识及创新,我国的工业设计产业的不断发展,同时也推动了高校工业设计的发展与改革,现代我们设计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生学会思考,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扩展设计思维的创造空间,呈现出好的设计作品来。

参考文献:

[1]郑建启,李翔.设计方法学IM1.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2]李艳提高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7,(3):65―66(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济南卫生学校)

[3] 浅谈研究性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7年05期

第4篇:创造性思维培养范文

下面就“圆的认识”这一课,谈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准备阶段,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兴趣不仅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更是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力。它可以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活动,对创造活动充满热情。

如:在引入新课时,教师首先出示多媒体课件:

画面1:在一条公路上行驶着自行车、手推车、三轮车、汽车、摩托车等,车轮都是圆形的大家都很自然的忙着赶路。

画面2:继而出现一个“小马虎”学生,他突发奇想:怎么车轮都是圆圆的,要是将车轮换个形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画面3:马上马路上行驶的车子分别换上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甚至椭圆形的车轮,出现车子颠簸,甚至停驶的情况。

这样学生产生了好奇:为什么其它任何形状的车轮都不能正常行驶,而只有圆形车轮才行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阶段,营造学生创造的氛围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改变课堂上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做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新知的思维材料,为学生营造创造氛围,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对新知的主动探索,从而初步建立表象,形成较为清晰的感官认识。

如:在认识圆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对折、展开、反复做几次,引导学生观察对折后的圆纸片,想一想:有几种折法?能折出多少条折痕?然后,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观察纸片上的折痕,通过折一折、看一看、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并开展小组讨论,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发现圆的特征。有的学生发现能折出无数条直径,长度都相等;并且都相交于一点;有的学生发现能画出无数条半径长度都相等;还有的学生发现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1/2等等。这些发现对小学生来说就是创造。

三、练习阶段,留给学生创造思维空间

求异思维能使学生凭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课堂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给你一个硬币,请你量出它的直径,为了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启发学生自己选择多种工具,设计多种方法。

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好。

学生汇报:“我用直尺测量,最长的一条线段就是它的直径。”另一个学生提出:“我有一种更快的方法,把硬币放在直尺的边沿上,再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在硬币的两边一夹,从直尺上就可以看出直径的长度。”有的说:“我先用笔把硬币的轮廓画下来,再剪成一个圆,再对折,就能找到它的直径,用尺子可以量出直径的长度。”还有的说:“我先在硬币外面画一个正方形,再画出正方形的对角线,用尺子可以量出直径的长度。”等等。(如下图所示)

这一系列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实践阶段,深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5篇:创造性思维培养范文

[关键词]图形创意 创造性思维 创意 课程改革

创造性思维即创新思维,是人类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创见性和开拓性的高级精神活动。创造性思维为创意提供新颖、独创的思维成果,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和艺术活动、开拓未知领域、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动力。思维的训练需要依靠设计者的知识和阅历的积累,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系统性的教育活动。创造性思维是思维与想象的有机结合,同时既是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又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在图形创意课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的创作灵感、想象力、创造力,是提高艺术专业高校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意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从一个全新的、系统的方式进行设计教育的革新。

图形创意课程中,通过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逆向思维与发散思维的相互转化和融合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观察、概括与象征,产生联想、想象与发散的创新思维运行模式。这种模式可以通过循环联想、图形同构和夸张寓意的形式表现出来。

一、循环联想与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指在在人脑内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使不同表象发生联系的一种思维活动。联想思维的类型包括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

相似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或现象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新设想可以从外部形态、内容逻辑、意义性质和情感反应的相似性引起联想。例如曹植在《七步诗》中写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利用这一特征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相残的事实,生动形象的反映了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相关联想是由眼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另外的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人或事物,又叫接近联想。举个简单的例子,“叶落知秋,举一明三”意为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就是相关联想。对比联想是指对立事物之间或者相反特征事物之间产生的联想。对比联想反映出事物之间共性和个性的和谐统一,事物在某种共同特性中显示出较大的差异而形成强烈的对比。对比联想是一种选择性泛化,在艺术创作和哲学研究等思维活动中都有重要的意义。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利用对比联想从直的烽烟联想到圆的落日,构成了一幅意境雄浑、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因果联想是凭借经验而对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做出的判断,由一个事物的因果关系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因果关系。因果联想往往是双向的,既可以由原因联想到结果,也可以由结果联想到原因。因果联想可以一层套一层、一环套一环的不断深入地进行联想,直至达到创意的准确切人点。

在图形创意课程中,在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时候,可以遵从“看-思考-追问-感觉-表现-设计”的步骤来训练。启发学生利用联想方法,通过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完成循环联想的训练,例如字母F联想到字母F的循环过程:字母F通过相似联想到牙刷,牙刷通过相关联想到牙齿,牙齿通过相关联想到嘴巴……木头通过相关联想到斧头,斧头通过相关联想到字母F。如此,通过15组联想图形完成循环联想(见图1)。

循环联想的训练将不同的形象和概念互相联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组合创造。通过练联想的方法将无形的、抽象的心理状态和理念和转化为具体形象,是思想与精神的组合。因为联想思维的强大链接能力,使一些概念和形象思考时获得很多的灵感,从而寄情于物或借物喻事,使传达变得更有意味和更具创造性。

二、图形同构与形象思维

图形同构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巧妙的构成一个新图形。这个新图形并不是原图形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超越或突变,从而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予观者丰富的心理感受。图形形象是艺术作品的基本特征,是视觉艺术的思维载体和表达语言,图形同构需要运用形象思维来表现。形象思维是指以具体的形象或图像为思维内容的思维形态。形象思维从信息学角度来说是为主体运用表象、灵感、想象等形式,将对象的形象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形象思维的特征表现为形象性、非逻辑性和想象性。形象思维反映事物的形象,表达感官所感知的图形、图像和形象性的符号。通过寻找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形状上和意义上的相近性,进行特殊的组合和表现,从而产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奇特的图形。

在图形创意课程中,启发学生利用形象思维,完成图形同构的训练,例如帽子的同构表现。日常生活中的帽子可以同构为火锅、咖啡杯、跳水台等等不可思议的物体(见图2),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体现出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在图形创意过程中,我们需要放开思路,利用形象思维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点,找到事物之间的相似因素,将联系因素和相似因素运用图形形象同构在一起。形象思维需要在五光十色的现实形象中感触和发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形象和事物。它并不满足于对已有形象的再现,更致力于追求对新形象的表现。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图形同构要加大思维跨度,思维跨度越大越能出现新奇特异的效果。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如果破坏了这种规律,就会产生荒诞的感觉,而图形同构就要利用荒诞和奇特造成出人意料的震惊效果,意在加强人们对事物深层意义的理解。

三、夸张寓意与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顺应各个角度和不同方向,提出设想并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创造力和智力的研究大师吉尔福特指出,凡是有发散性加工或转化的地方,都表明发生了创造性思维。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看到了创造性思维的最明显的标志。没有发散思维,人的思路就狭窄,创造就会枯竭。他认为与人的创造力有密切关系的是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表现出来的行为代表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独特性、流畅性和变通性。发散思维的独特性是指思维具有独一无二的新异能力,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受现有知识的局限,使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发散,发现新信息、开拓新领域。发散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智力灵敏迅速,能在短时间内发表新观念体。发散思维的变通性是指具有创造能力人的思维变化多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凡响的新观念。

在图形创意课程中,利用发散思维形式,对旧有的形象概念进行突破,即对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习惯的物象进行发散式想象,通过多向观察,多维构思、纵横比较、最后产生和图形有关联但本质不同的图形,这实际上是一个破坏与重建最具创造性思维的特性。学生利用发散思维描述了一个小故事(见图3),一只香蕉被人咬了以后变成了苦瓜。这种夸张幽默又有寓意的表现方式为以后设计中的创意想象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法。

我们可以利用多向性的思维方式,以推演的方法来训练创造性思维,打破传统单一的思维定势,寻求多种猜想、多个设想的思维模式。在表现形式上跨越现有概念,从常规中求新、求异、求奇,在反向中寻觅突破,从相悖中寻找创意,达到灵活性、梦幻般的延伸,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拓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放在首位不仅是图形创意课程的主导思想.也是整个设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创新思维是设计的动力。创新思维和设计意识的开发训练,对于从事视觉设计活动从业人员和学习设计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利用联想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模式为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点,结合图形创意方法包括循环联想、图形同构和夸张寓意,为图形创意课程中的开拓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契机,为提高艺术专业高校艺术类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供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 成朝晖.平面港-图形创意[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2.

[3]王暄. 以创造性思维反弹琵琶——创新思维与设计意识的开发训练[J]. 艺术与设计. 2008(02).

[4]王暄.基于创造性思维的平面设计创意研[J].长沙大学学报.2008(01).

[5]高林娟.图形创意的联想思维方法探析[J].皖西学院学报.2011(08).

第6篇:创造性思维培养范文

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很值得每位教师去研究和探讨。现在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以知识为基础

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主要是借助于知识(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同时人们所获得的知识要经过思维的“过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所教的知识,构筑知识结构,掌握基本技能,学会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处理具体问题时思路的畅通、贯通及变换打好基础。可见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传授知识,并不是局限于大量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简单的累积,而关键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能自如地运用这些知识。这样的知识才可以作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重视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学思维主要采用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两种形式”,创造性思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过去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智能的发展。直觉思维能力是科学创造的触媒,是人的聪明才智的重要标志.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自学能力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能力,它包括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观察、独立实验等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对学好数学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也起很大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和了解探索真理的途径。同时通过学生自己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新颖问题的能力,并创造出超出已掌握知识范围的新思维成果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不畏艰难、勇敢坚强的品质和冒险精神。

四、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作用

第一、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首先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教育的能力:1.思维要具有流畅性,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左右逢源,并伴有直觉和自由联想。2.教学要具有灵活性,能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3.教学思想要具有独创性,不因循守旧,不人云亦云,能够使用不同于常规的方法来解决疑难问题。要善于进行灵活多样、富有弹性的教学设计;教学信息的传达经济、迅速、有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创新”。并能根据教学反馈信息进行机智地教学调控。

第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性思维的关键。

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个全体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从潜意识中产生需要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实践证明: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制订探究计划、设计探究性实验、学生动手操作等活动,既能有效启动学生思维集中,又能刺激学生大脑思维,加快思维速度,有利于学生个性思维发展,增强学生思维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第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固然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知识、能力的主要手段。但是,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也是挖掘和培养学生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相对优势,促使学生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去思考,广泛寻觅知识;加强、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培养实践技能,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增强独立创新意识,在好奇中探索知识,在活动中锻炼科学思维。以最佳心态接受信息,以使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空前高涨。从而可以收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无法得到的效果。课外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学生探究知识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协作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最终目标。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一次重大改革,这场改革“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是要优化教学过程,而且要把强化教学过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优化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素质教育的核心,才能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第7篇:创造性思维培养范文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艺术设计教育的关键,本文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创造性思维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指出培养富有创造力的艺术设计人才必须注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运用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等方法,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以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迫切需求。

关键词:

艺术设计 培养创造性思维 联想思维 逆向思维 发散思维 收敛思维

中国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4-0151-02

现代艺术设计日益关注“创造性”,毋庸置疑,设计的本质是创造,没有创造性的艺术设计作品是匮乏无味的,而创造性的结果则来源于创造性思维。掌握与创新设计密切相关的创造性思维和方法,是培养优秀的创造能力的基础。所以说艺术设计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活动应伴随艺术设计教育的全部过程。下面,笔者将从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艺术设计教育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几个方面,对艺术设计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略作探讨。

一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是通过直觉、灵感、推理、实践而形成的高级思维过程,是智能的升华,是智力、想象力的高级表现形态,也是思维本身的创新。就创造性思维本身来说,它不是某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由多种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体。在综合性思维中,可能既包含有抽象思维,又包含有形象思维,既有发散性思维,又有收敛性思维,既有逻辑思维,又有非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创造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设计创造力的源泉与核心,也是设计人才最重要的素质。

二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艺术设计也已扩展到我们生存的许多领域,需要大批有较高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设计师,而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就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来看,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现在已经步入了空前发展的时代,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目前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远远落后于时展的需要,尤其在对学生开拓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仍然存在问题。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中有一种值得思考的现象,那就是教学方法上的“由技入道”,过于强调技能的训练,不重视个性化的创造。而学生对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也没有正确认识,在设计创作过程中,不注重思维过程,盲目依赖计算机,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追求最终的表现效果,结果最后完成的作品经常是东拼西凑、抄袭而来的。创作设计的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过程,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不能代替人脑进行创造性思维。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宗旨不是培养“合格”的操作者,而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艺术设计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实践表明,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不仅仅是某一艺术设计课程的要求,而是要贯穿于整个艺术设计教育的始终,无论是基础训练还是应用设计训练。有效的方法加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才能在短时期内使学生脱离僵化单一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使学生在设计教育中掌握一种正确的思维方法,在创造的道路上能够找到突破口。这正如教育学家佩斯塔洛希指出的,“教育的主要目的与其说是让学生积累知识,倒不如说是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由此可见,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点,也是艺术设计教育的关键。

三 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方法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心智活动。它是多种思维形式特别是形象思维与辩证思维的高度结合的结果。在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要灵活运用,那么,我们如何来培养创造性思维呢7创造性思维方法主要有联想思维法、逆向思维法、发散思维法、收敛思维法等,我们应该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联想思维法――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联想是一种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联想能力的前提取决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在思维过程中会闪现存储在大脑中的记忆信息从而产生联想。联想思维法是根据事物之间都是具有接近、相似或相对的特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它是通过对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与可比性,去扩展人脑中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

联想思维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之上的正确想象的必然结果。联想思维要遵守三条法则:一是有接近才能联想,即联想的事物之间必须有某些方面的接近与联系,能在时间或空间上使人脑与外界刺激联系起来。例如看到鱼马上会想到大海,提到祖国首都立刻联想到北京;二是有相似才能联想,即联想事物对大脑产生刺激后,大脑能很快做出反应,去想起与同一刺激或环境相似之经验。三是有对比才能联想,即大脑能想起与这一刺激完全相反的经验。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德国物理学家、哲学家、量子理论创始人马克斯,普朗亦亦说:“一种对于新观念的鲜明直觉想象力,它不是依靠推论,而是靠艺术家创造性的想象而产生的。”这些话都说明了联想思维对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没有思维想象力就没有创新思维。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设计者要面对的创作对象是干差万别的。此时合理地运用联想思维,充分展开想象,就能够把一个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无限延伸、发展这些点,由此产生新的设想,并创造出新的形象。

(二)逆向思维法――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逆反思维,是指从反面(对立面)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以悖逆常规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逆向思维可以突破定势,避免常规思维的趋众化和惯势,从而获得独到的见地。

在创造性思维中,逆向思维是最活跃的部分。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按照常规思路,有时我们的作品会缺乏创造性,现代众多有创新意识的设计作品,往往是设计师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以一件平面设计作品为例,在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以“和平”为主题的招贴设计中,将一颗脱离弹筒的炮弹,在视觉流程上作了反向处理,倒飞回炮口。这种反视觉常规的图形设计使观者感悟到其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它向人们传播一个历史的真理,并向侵略者提出警告:“谁发动战争,谁将自食其果,自取灭亡!”倒飞回炮口的炮弹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体现了逆向思维的在设计中的运用。我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运用逆向思维法可以打破思维定势,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多问些为什么,就会多一些创作思路,有时就能够起到出奇制胜的独特艺术效果。

(三)发散思维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也称多向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求得多种不同解决办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结果。它是一种不受常规束缚,寻求变异,寻找多种不同解题途径的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是整个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核心。它是一种多方向、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思维过程,具有思路广阔性、流畅性、新颖性等特点,对同一问题的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发散,有效地弥补了单一思维方式的局限,打破了思维的定势,将不可能的观念转变为可能,其结果有可能由己知导向未知,发现新信息,开拓新领域,这对培养创造性人才有重要意义。

具体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扩大思路,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头脑风暴法”训练正是一种创造性设计思维互动的组织形式。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首次提出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它是一种通过小型会议的组织形式,让所有参加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或点子,并以此激发与会者创意及灵感,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该方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其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通过暂缓作出评价,鼓励学生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追求与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头脑风暴法通过多人集体讨论,相互启发,激发创意灵感,从而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综合创新思路。研究表明,通过“头脑风暴法”的训练,学生在创造性测验中,其创造性分数确实有所提高。

(四)收敛思维法――培养思维的整合性

收敛思维,也称聚合思维、汇集思维、聚向思维等。与发散思维相反,收敛思维是从已知的前提条件(如方案、设想、思路、知识、经验等)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将思维集聚到这个中心点,通过分析、比较后,寻求出一个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或逐步推导出唯一的结果。在收敛思维过程中,要想准确发现最佳的方法或方案,必须综合考察各种思维成果,进行综合的比较和分析。因此,综合性是收敛思维的重要特点。收敛式综合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具有创新性的整合,即以目标为核心,对原有的知识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重组,收敛思维法是对发散思维的成果进行加工整理,总结与概括,最终提出有价值的因素并形成完美的新方案,提高收敛思维能力也就是提高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应该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的收敛思维的训练,促进了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四结束语

艺术设计人才是极富于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所谓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同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也须以创造性思维作为基础。

第8篇:创造性思维培养范文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发散思维 想象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育培养的人不仅要有丰富的科技文化知识,更要有独立性和创造性,充满着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是素质教育的目标。而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关键,就在于使其具有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它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智慧的表现。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征:

1.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是具有新颖性和创见性。

创造性思维是指打破原有的常态模式,突破传统习惯的影响,创造前所未有的有创见性和新颖性的东西。因此,它需要思维者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和探索某种创新的东西,开阔思路,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机结合。

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集中思维是指把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答案的思维。在解决某一个创造性问题时,首先,要进行发散思维,设想种种可能的方案,然后再集中思维,通过分析比较,确定最佳方案。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缺一不可的。通常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要经过多次循环往复才能完成。

3.创造性思维实现的途径是创造性想象。

创造性想象不需要依靠现有的描述就可独立创造出新形象。创造性想象如果参与进创造性思维中,那么现有的知识经验则能得到重新组合、改造,理想的新形象就能构筑出来。

4.灵感的产生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有时候我们在解决新问题时,常常会进入一个死巷子,然而换个角度,可能会产生一种新的思路,这就是灵感。它往往是突然产生的,但也不是绝对偶然的,是在人们付出艰苦努力和辛勤劳动后得出的成果。因此,要善于捕捉灵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造性劳动,排除各种分散注意力的因素,打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激发灵感的产生。

二、制约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在我国,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一直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创造潜能受到制约,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智力因素被忽视。

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把分数作为评价一个孩子是否有能力、有出息的标准,然而孩子在情感、性格、自信心、意志力等方面的发展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如此孩子的探索、创造能力怎能得到发展?

2.教学指导思想陈旧。

传统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讲授、轻研讨。在课堂上较少采用启发式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思路寻找答案,而很少有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的余地。因此,根本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

3.过于发展学生的集中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往往只要求学生从教师或教科书的角度思考问题,把思维固定在传统单一的、所谓的标准答案上,但学生仅有这一种能力,是不可能成为创造性人才的。

4.课堂结构单一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重视“第一课堂”,而忽视“第二课堂”,学校的教学内容大多限于课内,学生很少有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所以,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很难打开思路,创造性潜能则得不到发挥。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上述许多因素都说明,传统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重点,而培养创造力则必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想探究新鲜的事物。当求知欲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时,就表现为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学生想进行创造性思维,就必须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好奇心强,因此,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质难问疑,从而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进行保护,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不断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创造活动过程中的发散思维更能体现思维的创造性,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同一问题,鼓励学生举一反三,一题多解,一事多写等。

4.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利于创造成功的翅膀,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加知识储备。其次,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再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的大门。最后,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增加生活经验,为发展想象力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王雁主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第9篇:创造性思维培养范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培养

1 创造性思维内涵

创造性思维就是任意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是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后才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因此,创造思维训练的要点,是解决非逻辑通道的问题,创造思维训练包括发散性思维训练、横向思维训练和逆向思维训练,这些思维训练可以帮助人们打开思路。

2 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创造性思维首先要“疑”,没有“疑”就根本谈不上“创造”。不走出第一步,哪来第二步?然而,“疑”的天敌是常规、经验、常识、理智、习惯、理论、正确、成功……总之,过去的一切,都可能是“疑”的障碍。因此,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是迈出“质疑”的举步艰难的第一步。第一步该怎么走?“创造”的步子该怎么迈?教师应该运用富有哲理的语言,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提出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和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的,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提出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敢于对答案提出质疑,敢于对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能够打破常规,并且敢于实践和验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具有创造意识的学生必备到素质。鼓励学生要有好奇心、责任心、进取心、不迷信(书本老师)不从重(对答案)不定势(思维)。敢于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正确的分析对待学生的看似不合常理的奇谈怪论、标新立异,以扶植他们的创新精神

3 培养良好思维习惯

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建立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很多著名科学家之所以著名,就是因为他们有很值得学习的习惯,造就了他们的成就。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坚持,从小培养。数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的难题而引发的,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发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思维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的“演员”。我在长期的教学中,敢于在讲完新课后,自测出学生掌握的程度,自己解决问题。由于身边发生的贴近生活的事例,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兴趣,进而使他们能主动地思索其解决方法,久而久之,老师若长期不懈地培养,则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兴趣会逐步建立起来。若建立起了一种良好的思维兴趣后,他们就不再惧怕数学问题,并乐意积极主动地迎刃解决它们。

4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在训练步骤

经过思维自己发现问题,经过思维自己解决问题,这才是高级的、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会不会给自己提出问题,是学习有没有进入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正像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所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会提出正确的问题。”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爱因斯坦也有精辟的见解:“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以这么说,学习上提不出问题,意味着学习的停止。

数学中的每一个结论和方法的形成都有一定的过程,而知识方法的发生和发展正是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和认识的过程,它闪现着智慧与创造的火花,这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极好时机。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只讲结论,而不讲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要在课堂上充分展现数学思维活动的全过程。要重视概念的产生、命题的形成以及思路的获得等思维过程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和发现同步,并从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主动地把开放性问题、实际应用问题引进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以探索者、认识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

5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想别人没想到的,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须富有联想,善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道路。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例如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很多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在学习中,要善于归纳和总结。通过对一个较简单问题的逐步展开和探究,把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推向更深更广的境界,使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虽然开始的时候有的教学环节好象没有什么教学结果和实效,但学生的创新的意识被调动起来后,下面的学习就富有个性和创新,呈现出传统的教学单一教学路径无法实现的丰富和多彩,学生为自己的创新才能而兴奋,老师为学生的表现而惊叹,师生再共同创新活动的经历中为创造而快乐。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课堂作起,从每一节课作起,从每个学生作起,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成一个真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一起为民族的振兴而创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