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反思性教学范文

反思性教学精选(九篇)

反思性教学

第1篇:反思性教学范文

何为素质?理论上说,其内涵有三:一是指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二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三是指完成某类活动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基于“素质”一词三方面含义的诠释,拙文所提及的教师素质重点是指教师完成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即:教师管理班级的能力,教育学生的艺术,相对稳定的文化知识功底,理解把握处理学科教材的水平,驾驭课堂和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等等。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形势下,针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无数实践,结合教师培训的实际,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素质在体现课改理念要求,执行课程标准上,仍有很大的差距,需加以着力提高。

教师培训工作的实践证明:教师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各种形式。就其基本途径而言,根据自己的体会和认识,笔者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对于提高教师的素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和载体。

所谓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指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馈,同时,又是作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

为什么说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教育

实施新课改以来,为使教师尽快适应课改的需要,对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业务培训部门应该说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了大量的培训和辅导。而培训后的实践表明,这些培训往往过分强调外在影响,通常觉得把所谓的先进性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灌输给教师,就以为教师熟记了这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技巧,教师的素质就会明显提高,就能在日常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把这些理论性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其实不然,大量的实践证明,任何形式的培训,如果忽视教师主体能动作用的自我教育,就很难培养出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的教师。

所谓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指作为教师主体的个人,自己对自己实施的教育。这个教育过程是教师个人的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是把实践内化为意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自我教育伴随着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这种发展可以使教师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他律到自律,由他教到自教的转化,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自觉提高。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刻地反思,那么,不管其教令多长,经验多丰富,他的素质只会永远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尤其是那些年龄偏大,接受新事物能力差的教师更是如此。

所以说,要想提高教师的素质,就应该提倡如何搞好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促进自我教育。换言之,只有教师的自我教育能力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一般说来,教师素质是指完成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如知识功底,理论水平,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备课、讲课、辅导能力,教学技能,等等。而在这些素质中,教学理论水平是构成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

如前所述,在以往的教师素质提高培训中,培训者误认为对教师通过教学理论的专题培训,就会导致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或改善。倘若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在培训上不走出这个误区,培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走出这个培训误区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就是反思性教学实践。这是因为: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加以审视和分析,从而再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加以改进,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实效性,而这个过程就是教学理论的转化过程。例如:新课改理念提倡的教学中“要张扬个性化行为”这一要求。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学生在课堂上怎敢提出自己的学习建议。有的只能是服从或听从教师的说教,否则,轻者被视为破坏课堂纪律,重者扰乱教学秩序,肯定会受到批评。而新的课改理念对此提出的要求,就是希望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尤其是阅读教学,更为张扬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平台。

不能否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新的课改理念对教师的教学意识已产生积极影响。但是受传统的教学理论的影响,教学中对新理念意义的体现和发现还存在着不足,表现突出的是,一些教师现代教学理论讲得头头是道,烂熟于心,但观察其具体教学实践,发现其教学行为与所讲的教学理论却相去甚远。因而,也就有了“穿新鞋走老路”,“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地,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等一些个人认为较正确而普遍的评价与说法。所以说,利用反思性教学实践迫使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并通过教师相互之间的观摩讨论,使教师看到或感到“说”与“做”之间的不一致,使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升理论认识,增强内化效果,并在转化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的转变

大量的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在学术上有一定研究成就的学者型教师可谓凤毛麟角,而以经验型居多。就教师素质而言,绝大多数教师具有的只是从事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基本知识以及一般的教学技能或教学经验,缺乏发现教育问题,探究教育问题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于是乎,教师的素质就显然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更不可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因此,从理性的角度考虑,反思性教学实践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促进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的转化。

四、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更是教师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

新的历史时期,课程改革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教师,那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教什么,不知道怎样教”;“知道教什么,知道应该怎样教,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师”根本不可能把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落到实处。因此,循环往复的反思性教学实践,能够促进教师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础上,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境界,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这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堪称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成功典范,他的代表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实际上就是一部教学实践的反思性总结。

第2篇:反思性教学范文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探询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24-03

“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师范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的方向。我国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教师在实践中能够真正进行反思性教学的不多,仍是凭着自己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地教学实践。

一、反思性教学的特征及其意义

1.反思性教学的特征。很多反思性教学的倡导者由于对其特征的把握重点不同,所以就出现了很多的解释,可以将其概括为:①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反思性教学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研究。它是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它通过科学和人文同一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借助行动研究的方式来进行反思教学问题的解决。行为研究倡导自主和自由,支持老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思考。②反思性教学的教学方式是以实践者为中心。教学作为人类实践的一种形式,学生和老师都是具体的实践者,两者要做到互相尊重,共同进步,相互促进。反思性教学和以往传统教育中将老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不同,也并不是让学生成为唯一的主体和参与者,是要建立起师生平等的关系,做到师生互相合作,通过实践主体的身份发挥能动性,师生双方都要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和发展。③反思性教学是以实现教学过程优化和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一个过程。要做到通过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和深入,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得到更好的优化,让教学实践变得更加合理。④反思性教学的重点是培养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人翁态度。对于反思性教育来说,并不是让老师简单的去适应某一种教育模式,重点是要培养老师对教学实践问题的主人翁态度。这是一种理性的、逻辑的问题解决过程,这其中还涉及到了老师的情感和情绪等因素。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掺杂着老师的个人情绪和理性。

2.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意义。①首先是其为提高教学质量开辟了新途径。虽然传统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但是良好的教学过程不排斥这两种教学模式,在特殊的教学环境中,它们有可能成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将操作型教学和经验型教学简单的看成是教学过程中的全部,它们在教学历程中的很多弊端就会显现出来:操作型教学过分倚重与技术性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这样就很容易忽略其教学的真实环境,过分理想化,导致影响到教学效果;经验型教学中,老师盲目的坚持认为传统教学模式是最好的,墨守成规,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机械,而面对教学过程中的新事物、新问题没有灵活的应对能力。而反思性教学的特征是和教学的环境、过程相适应,这对于教学创新来说是非常重要的。②拓展了相关老师专业化知识的新领域和新空间。反思性教学的出现,不仅是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更是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另一种表现模式。近些年以来,西方国家在教育方法研究上,取得了很多新成果,为反思性教学模式的建立起到了理论支持作用。③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教师实现自身解放,摆脱“遵照执行”的被动局面,实现专业自主的有效路径就是“教师成为研究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以及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的教学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反思,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使教学和反思有机结合,才能成为真正的研究者。

二、反思性教学的实现

在教学实践中做到反思性,老师就一定要养成在教学中经常反思的习惯,明白和理解教学中需要理解和反思什么,并且可以将这些反思所得到的结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1.形成反思的意识。一名负责任的老师应该意识到教学是无边界的,这样才能够真正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进取。要做到这些,应该认识到反思的真正价值,并且充分意识到反思教学对于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反思对老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错误有纠正的作用,同时要做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还有就是要增加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责任感。反思是一种坚持不懈、积极进取和认真的思考,有时候会出现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的感觉,是一种比较痛苦的行为,这让意志力薄弱、责任感不强的老师感到力不从心。同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否真正适合教学对象,是否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要求,是否能对学生思维方式形成有促进作用。最后是要形成反思的好习惯,老师如果有了这种好习惯,就会对教学态度、内容、教学情境以及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教学更敏感,及时的对教学疑点进行反思。

2.明确反思的内容。包括①教学能力,也就是在教学中反思课堂情境中各种教学技能、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技术的时效性等,例如教学过程是否科学合理,选择哪些教学模式来进行授课,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②教学理念,也就是反思得以推进所依赖的各种显性的和隐性的假定,如教学的人性假定、目的预设、价值观及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基础等,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一种理念,从而提高教学监控能力。③教学背景,教师要对教学赖以存在和进行的组织、社会以及文化背景等十分敏感并不断进行反思。

3.掌握反思的策略。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反思策略很多,如写反思日记,建立教师档案、观看教学录像以及通过学生、同事来反思等。笔者认为以下三种反思策略更为重要,它们能使教师不仅关注自身教学的过去、现状,同时还能使教师不断思考自身教学的未来。这三种反思方法是:①教师叙事研究。老师虚实研究的实质是回忆水平的一种反思。是指老师通过外显的或者是内隐的方法把所经历的教学实践和有关感受表现出来,作为将来教学方法的一种参考。支持老师叙事可以让老师更多的关注自身的教学经验变化,还可以让老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来发现这种意识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教师的叙事包括想象叙事、书面叙事、口头叙事。其中隐型叙事是指叙事的个体用内部语言将生活进行描述的一个过程,这同时也是叙事者把他个人内心深处的想象进行了思维的加工,进而逐渐有一定客观意义的事情,其所阐述的内容其他人是不能了解的,只有他个人明白。因为这种行为是没有特殊的客观要求和外在条件限制,也就不受到很多的局限。口头叙事是叙事者将其思想通过口头的形式展现出来。口头叙事要比想象叙事的过程繁琐。书面叙事是指以书面形式把自己的见闻或者是经历写出来。根据其程度的差异,人们把老师的书面叙事分为日志、日记或者是随笔、博客、论文等若干形式。口头叙事与想象叙事进行比较和分析,书面叙事对个人能力的要求要高一点,而其完美程度是一个人表达能力以及思维水平很好的体现。②教师行为的研究。教师叙事是对其经历的事件来反思,是老师反思的一种过去维度。老师行动研究是指老师对自己当前行为和思维的互动、控制和调节。老师行为研究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追求合理和完美的教学方法的过程,是为了促进老师去获得更好的教学方法,找到新的思维方法。从而做到超越自我和增强实践能力。老师行动研究可以促使老师调节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思维方法,然后去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并通过这些教学理论来对教学进行指导。让老师从以前纯粹的教育从事者身份,转变成为双重身份的教学从事者,也就是教育理论的实践者和创造者。③教师探询的研究。教师探询研究(inquiry research)是对西方学者的反思性教学研究的一种连续和升华,因为它不仅很好的继承了反思性教学很多特色,例如这种教学模式中的反思性和监控性等,而且还做到了大力提倡老师在教学中的反思不只是关注当前和过去,还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将来发展用途。这给了老师很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进而使老师脱离了被动接受专家的评论、使用专家所推荐的教学方案等,努力让每一位老师以主人翁的地位和责任感去实践教学研究,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做到考虑问题的多种影响因素,努力去尝试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使得老师不断的学习和创新,进而反思教学方法,找到更适合自己学生的新方案。如果老师没有自我探索精神,以及反思精神,那么教学将面临危机。

总而言之,老师在实践中能够真正进行反思性教学,使教师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来对自己行为后果进行评价,形成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自觉性,不断地提高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思维,必然能获得专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熊川武.说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2,(6).

第3篇:反思性教学范文

关键词:反思 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外语教学

一、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关于反思性教学的概念,迄今说法不一,熊川武教授在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指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并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与自我发展的新途径,它的内涵是深刻而丰富的。

1.反思性教学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和指向性

反思性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并借以提高教学质量。它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教师主动去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反思,积极采取措施,调整教学方案,制定新的教学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发展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主动地进行思考与分析,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地进行回顾和反省,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发展,这种自我发展包括:增强自我反省观念,提高教学监控能力,强化探究问题能力,发展师、生,师、师双向合作。这样才能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对教学理论做出新的建构。而且教师在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又使教师“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学者型教师。

二、在外语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必要性

1.在外语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需要

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在教学领域里进行了大量研究并逐步认识到:教学研究的目的和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而反思性教学恰好被认为是现阶段人们的认识所能达到的合理的教学方法之一。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进一步自觉的象征,标志着由心理学与伦理学以及教学理论等学科支持的人类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进一步提升。

2.在外语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是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新外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育要以人为本,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和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开发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作为教学改革主要实施者的教师,其自身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而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各种实践尝试中,“反思性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并被认为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的教学实践形成影响。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使教学实践日趋合理,以符合教育改革的目标要求,并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3.在外语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是促进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1)“反思性教学”有助于使外语教师成为研究者。21世纪教师角色正在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而研究型教师体现在他的教学研究和反思上。在反思性教学中,外语教师除应具备外语教育语言学基础知识和言语技能外,还应具有较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和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并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自己在教学中做出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反思,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使教学和反思有机地结合,并转化为教学行为。

(2)“反思性教学”能够端正外语教师的教学态度。传统的外语教学认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是依赖外在的指导、模仿和简单的经验的积累,其实不然,除了上述条件外,还要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经过不断循环的反思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一个真正的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成长。

(3)“反思性教学”有助于外语教师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的作用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反思能帮助教师理智地思考自己的教学,研究教育对象,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把反思的理论恰当地运用于个性化的教学中,适当调整、优化自身的教学行为来组织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思维,变经验型教学为反思型教学,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三、如何进行反思性外语教学

反思性外语教学就是指反思性教学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外语教师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出发,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做出的决策及由此产生的后果,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反思性教学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环境,通过许多形式和手段来实现。一般说来,自我内省和集体协作反思是教师教学反思的主要手段。

1.内省是教师个体重新思考自身固有观念的过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都形成了一定的定势。内省可以使教师开始重新思考某些观点。这一过程有助于教师寻求重新解决问题的办法。

内省的常见的操作方法是写反思日记。根据需要,反思日记可以有课后反思、教学日志、随笔札记的形式。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显出动态生成性,通过日记的形式把自己上课时的情况记录下来,并进行不断地反思、总结,从而使教师提高对教学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察觉能力,对自己教学工作重新认识,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反思的内容包括:反思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评价、反思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反思教材内容的把握与处理等。

2.集体协作反思就是以集体为单位建立的一个综合的、有机的反思体系。它不是对集体行为的反思,而是指在集体中的反思。运用集体的力量和资源在最大范围内给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补充相关的知识,可以使教师相互间取长补短,形成生动活泼的教研氛围。集体协作反思常见的操作方法有:一是师生互动。主要包括学生记学习日记或问卷调查法。二是师师互动。主要包括课堂观摩法,观看录像法,合作研究法,专家听课法等。

通过以上对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和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探讨,笔者认为反思性教学充分体现了主体性教育思想,在外语教学中运用反思性教学的理念,既适应时代和教学改革对外语教学的要求,也促进教师自身各个方面素质的提高。实践证明,没有反思的教学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教学,离开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及其反思中的提高,教学改革的实施也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熊川武.试析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0,21(2).

[2]孙南南.反思性教学及其对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影响[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12(4).

第4篇:反思性教学范文

【关键词】反思的层次技术性反思实践性反思批判性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2-0055-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reflection)一词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洲大陆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加以运用,并很快影响到西方以外的国家。杜威有关教学工作的反思性质的论述,通常被视为“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的重要思想源泉。而美国学者舍恩从专业人员的培养角度出发,分析了作为实践者的教师职业活动具有哪些特点。我国学者熊川武在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实际的反思性教学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型方面也做出很大的贡献。反思在我国已经成为优秀教师教学的标志,越来越为人们所普遍接受。我国反思的风气自古以来就有,如“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但反思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层次,要使反思性教学充分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性的反思,而应该多提倡深入到实践性的和评判性的反思。

范梅南(V.Manen)将哈贝马斯(J.Habermas)认识的基本兴趣理论运用于反思性教学,提出了反思性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反思课堂情景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第二层次主要针对课堂实践基础的假说和特定策略使用的合理性等;第三层次主要针对道德的和伦理的以及其他直接的或间接的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规范性标准。[1]范梅南的分析层次分明,不仅发展了杜威与舍恩等人关于反思性思维的论述,而且对反思性教学的开展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在实践中的操作性也更强。他的“反思三层次论”得到了哲学界与教育界的广泛认同。

一、技术性的反思

反思课堂情景中的各种技术与技能的有效性是反思性教学的最低层次,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对课堂管理、教学方法手段和自己印象比较深的教学情境进行反思,或进行非系统的、非理论的观察。

1.反思的内容

这种反思更多的是在做教学经验总结,而且也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反思上。教师反思的目的在于通过全面思考、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而得出对实践的指导。处于这个技术层面的反思和观察往往是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标,即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技能与方法进行反思,从而得知哪一种教学方法更加有效。

2.技术性反思教师的特点

处于这一反思层次的教师,大多没有系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或者是具备了理论知识却不知道如何与实践结合起来。对于一些教育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总是以最初的观察不假思索跳跃式地得出结论,所以很难从中归纳出相应的教学原理。将教学理解成教育理论和技术的应用过程,对教育专家的理论深信不疑、崇尚权威、较为迷信教材和教参。

范梅南把这种根据个人的经验反思教学事件、课堂情境的反思方式称为经验分析模式。[2]主要根据教师的个人经验进行的,没有利用教学理论来指导分析。但只要有了反思的意识,随着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会走向更深层次的反思。

二、实践性的反思

这一层次处于过渡阶段,是技术性反思层次向批判性反思层次转化的一个中间阶段。在这一层次的教师已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对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反思。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再是机械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而是把自己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整合起来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将教育原理、原则和标准运用于实际的教学中。用理论去分析一些教育现象,深入地进行课堂教学反思、教育观念反思、教育现象反思以及学生问题反思。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主动反思,构建富有个性的实践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范梅南把这一层次称为解释学――现象学模式。反思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的反思

这一层次的反思已不再是停留在写写教学经验、谈谈心得体会,而是对教学的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检查与反馈等进行全面的反思。通过更加深入地进行课堂反思以获得有关教学的实践性知识和缄默知识(如教学语言的运用知识、教材处理知识、激发兴趣知识、培养思维知识、教学策略知识、课堂情境知识、课堂应变知识、教育技术的运用知识等)。[3]教学反思是教师反思的重点,是教师实施反思性教学的基础,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

2.对教育观念的反思

处于这一水平的教师在反思的时候,不再是对事件和教学结果进行客观叙述,而是旨在吸收、内化外在的教育理论,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职业生活,形成自己对教育的个体性的认识。教师行为源于其自身的教育观念,所以教育观念的反思既是重中之重,又是难点。教育观念的反思内容包括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课程观、教材观、目的观、过程观、评价观等教育领域中的诸多问题。

3.对学生成长的反思

对学生成长的反思是“教书育人”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德育课教师而且也是其他学科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所以要关注学生成长,首先要了解、把握学生学习和心理发展中的规律(包括学生学习的特点和个性心理的特点),以便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更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另外,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各行各业及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学生获得的信息量也空前加大,所以更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的影响。再加上不良的家庭教育,造成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行为的问题比较多,有的甚至较为严重。所以这也是实践性反思的主要方面。

三、批判性反思

批判性的反思是反思的最高水平,通常只有专家或资深教师才能达到。它要求处于这一水平的教师不带个人主观偏见对课堂上和伦理、道德标准直接或间接有关的教学事件进行批评、质疑。教师不仅仅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的,还要超出课堂和教室,考虑学校教育所蕴含的社会政治意义和伦理道德意义,关注社会环境中对正义、平等的需求,思考现有的道德伦理信念背后的一系列问题,为教育政策做出贡献。范梅南将这一层次定为批评――辩证的模式。

批判性反思除了具有技术性和实践性两种层次的反思内容外,还具有如下内容:

1.反思内容

(1)对教育现象的反思

批判性反思与前两个层次的反思最大的区别在于批判地看待教育现象,把教育现象放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考虑。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与学校的教育密切相关,它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教师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转换思维,提升能力。对教育和学校出现的一些新的现象进行思考和研究,如减轻课业负担问题、考试焦虑问题、逃学问题、家长对学校的过多干预、离异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补课和家教现象、学校网络文化、学生恋爱问题、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实效性。

第5篇:反思性教学范文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自我反思;集体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085-02

由于办学时间短,现阶段绝大多数独立学院在师资建设和促进教师发展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师队伍过度年轻化,师资结构不合理。要实现自身的教学发展,教师自己必须具备自我发展意识和动力,而反思性教学就是独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的最佳途径。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的思考和探索研究能力,鼓励教师采取积极的教学态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注重教师间的合作,注重师生间的对话,进而达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目的。反思性教学可以很多形式和手段来实现。笔者认为,针对独立学院师资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式来进行反思性教学。

一、自我反思

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不能仅仅依靠外在条件来帮助自己达到发展的目的。教师自身要有问题意识,不断检视自己教学的合理性,并且敢于正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想办法积极改进。同时,我们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并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保持与发扬。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自我反思。

1.学习教学理论。独立学院的青年教师,尤其是新上岗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更缺乏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教育研究者H.G.Widdowson在他的著作《语言教学面面观》中指出,“教学的成功在于理论的正确指导,在于教师采用与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并根据特定学生群体具体情况发挥个人的创造性”。[1]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一直保持主动学习的热情,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用其指导我们的教学。学习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阅读教研论文。教研论文是教师们自己的理论学习或者教学总结。通过阅读他人的经验总结,我们可以慢慢学会如何把教学理论和具体课程相结合,和学生实情相结合,在理论指导下尝试新的方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效果最大化,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2.写教学日记。教学日记是教师教育领域里被国外学者及教师所广泛关注、深入研究且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长足发展的一种手段。写教学日记的最佳时间是在课后立刻写。内容可以根据教师自己的需要而定。根据笔者自己的经验,教学日记至少应该包括教学过程、教学亮点及教学遗憾这三个部分。教学过程主要记载自己的实际授课流程;教学亮点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良好和学生反应热烈的部分,同时也包括教师临场发挥的小火花;教学遗憾主要记载自己觉得需要改善的地方。与此同时,要想教学日记真正发挥作用,为教学实践服务,还必须对教学日记进行分析。所以,我们应该在记日记的同时认真阅读日记,分析、研究日记,并努力改进教学中的缺憾,以提高教学效果。

3.撰写教研论文。我们在学习教学理论和写教学日记的基础之上,可以尝试撰写教研论文。教研论文是教研成果的主要表达形式,是教师就教学工作中的某些问题所撰写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撰写教研论文的方式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因此,撰写教研论文的过程也是自己再学习、思考与提高的过程。而且,撰写论文可以锻炼教师的写作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写论文,我们可以与他人共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得,达到教师间的共同进步。

二、集体反思

集体反思,是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或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共同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它强调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正如卢真金教授所说,“反思性教学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它不仅要求反思者有一个开放、负责和全心全意的投入的心态,同时也有合作、协调、信任的环境要求,它是一种合作互动的社会实践和交流活动,好的反思性教学既是自我批判的又是合作式的”。[2]由于教师的自我反思有时候难免主观、狭隘和不够深入,所以,集体反思是反思性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反思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启发自己的思维,引导我们深层多维地思考自己和他人的教学实践。

1.同伴互助。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在授课理念和方式上也有所差别。比如说,有的教师善于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的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等等。别人的成功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可以针对自己的弱项寻求同事作为互助帮手。互为帮手的教师可以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在课后及时进行讨论,帮助对方找到教学的优缺点,并且尽可能给对方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从其他老师那里学到更多的教学方法,反思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最后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教学研讨会。因为专业设置的需要,每个系都有一个或者多个教研组。我们可以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努力营造一种真诚、开放、相互信任的研讨氛围,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同一个教研组或者不同教研组的教师可以聚集在一起就某个主题进行研讨,做到真正的集思广益,共同进步。教学研讨会的内容可以多元化,比如,教师们可以提出各自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讨论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或者,教学研讨会也可以针对某种新的教学理论或者教学方法,讨论如何将理论与方法结合到各自的教学里。再有,教师们可以在教学研讨会上相互分享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可行的具体做法,还可以讨论对所教内容的理解,以及各自的教学教研成果。

3.讲课比赛。在日常工作中,许多教师仅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习惯进行教学,往往忽略了反思自身教学的合理及有效性,而参加讲课比赛就是一个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教学的有效途径。为了能够在讲课比赛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参赛教师需要认真钻研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用语。在传达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到自己的教学仪态。而为了能够有最佳表现,参赛教师一般都会在赛前反复演练讲课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精益求精,以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对于参赛教师来说,赛前的准备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而对于观摩讲课比赛的教师而言,在向优秀教师学习的同时也反思自己的教学。这同样是一个珍贵的学习过程。

4.师生互助。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中互相对应的主体,学生是教师教学直接的受益者或受害者。按照教学论的基本要求,教师的“教”应服务于学生的“学”。所以,教材的选择、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为基础。所以在教学内外,教师都应该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了解学生对于教学的反馈,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反思自身教学中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继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效性,最终让自己的“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

总之,作为独立学院的青年教师,要想获得教学发展,我们必须始终把反思性教学贯穿于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养成反思的习惯。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将自我反思与集体反思相结合,相互学习、相互批判,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积累经验,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最终达到个体互相促进、团体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6篇:反思性教学范文

首先,教师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照本宣科;教学语言是否形象生动;教学内容是否吸引学生。其次,要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可通过随堂提问、专题讨论及辩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还要反思是否在教学中运用了自己了解掌握的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是否具有创新精神。要通过实践进一步检验自己的所学所得,提升教材使用质量。

二、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之光

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经历、体验、感悟与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奇思妙想”,迸发智慧之光。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捕捉这些生成信息,适度加以整合利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而且还要在课后进行反思。

如,笔者在讲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这一结论时,首先,让学生对这一结论进行发散性思考。很快就有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尼德兰革命是世界上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代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向,为什么它不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而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呢?”还有学生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并且大革命后的拿破仑率军横扫了欧洲大陆,严重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因此,法国大革命应该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然后,我把问题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展开讨论,允许他们从不同层面、多维选择解答问题的途径。最后,在学生争论不休时,我及时指出近代社会转型的三个特征,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结论的认识,提高其思维能力。课后,则积极进行反思、提炼,深入挖掘生成性资源,积累素材,以用于研究和分享。

三、反思教学中是否因材施教

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高中历史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反思: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教学是否有的放矢;课后作业是否分层布置;是否真正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是否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积极主动的发展。

四、反思教学中的探究是否流于形式

第7篇:反思性教学范文

一、以教学理论指导反思

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how 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也是一个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反思性教学,为教学实践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它启发教学者反思操作性教学的许多局限,不断探究教学中的新问题,在探索中把自己锻炼成学者型教师,改变经验教学和简单重复教学的普遍现状。

二、以教学案例实践反思

课程改革以来,我校要求每上一节公开课的老师撰写案例。实践证明,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记录案例,并以案例中剖析自我,促使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作系统的反思。如教"和是8的加法时",教师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原来有5个小朋友在游泳,来了3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游泳呢?算式是5+3=8或3+5=8,当教师为之叫好时,另一生站起说:老师这题还可列成其它算式。我感到很惊喜,(图中套游泳圈的有2个小朋友,没套游泳圈的有6个小朋友,图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算式是2+6=8或6+2=8)受这名学生的启发,马上又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题还能列出算式。(图中戴泳帽的有1个小朋友,没戴泳帽的有7位小朋友,图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呢?算式是1+7=8或7+1=8)这时,我幡然醒悟,面对动态的学生,原有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感觉应找出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言语背后深藏的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弊端所在,在自己的头脑中重建新的教育价值观。二是能带动教师的群体反思。通过案例,可以让其他教师了解自己的同事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面临的又是什么,从而带动教师的群体反思,并在集体备课、相互交流中,把自己的知识、价值、态度等,通过讨论和批判的分析提开到意识领域中来,进而形成新的教师文化。

三、以教学得失审视反思

从"得"的方面:重点反思这堂课的特色是什么?例如:①教学目标是否达成;②学生学习方式是否适当;③教师是否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④教学评价是否有助于学生的进步;⑤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发探究欲望;⑥是否营造了一个师生平等对话,人人自主参与与合作学习的氛围等等。

从"失"的方面:也要从上述的各个方面去审视,去查找问题,查找哪一个环节设计不合理,哪一个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个活动组织、指导不得力,合作不到位等等,还要思考如何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如何改进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如何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上好每一节课,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等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反思同步进行,课改、教师、学生同步发展。

四、以教学评价促进反思

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同的学生,评价的标准、内容、方法也不一样。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目前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我校首先在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尝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享受成功。

1、课堂中的个性化评价。不同的学习个性化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如将"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很好!"送给外向型的学生;用"你讲得很好啊,声音响亮介绍给大家。"鼓励那些内向型的学生;将"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送给创新的学生;用"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这种方法值得学习!"来鼓励不善言辞的学生;用"善于倾听,乐于思考,也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来关爱思维缓慢但虚心好学的学生等。这样的评价鼓励了不同造型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张扬了个性化的学习品质,提高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

2、作业中的个性化评价。作业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另一种方式,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我们采用了"等级"加"短语"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1)对一些优秀学生,采用"优秀"、"真能干"、"真聪明"、"思维敏捷"、"解法妙"等简短的激励语,肯定学生的成绩,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励继续奋发向上。(2)对各方面都一般的学生,采用"良"、"进步真大"、"争取再努力"、"细心些好吗?"等深情惋惜语,这样可以调整其心理差距,激励其不断进步。(3)对一些能力较差,但非潜力因素好的学生,采用"中"、"再努力"、"多动脑筋好吗?"、"书写认真,如学习也这样认真就更好了!""再检验一下好吗?"、"如果把字写得端正些,那该多好"、"大家都看到了你的进步,希望你继续努力"、"相信你能赶上大家"等和暖的语气,并及时抓住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可以起来提醒、鼓励的作用。通过这种形式的作业批改,我们发现学生作业一次比一次做得好,作业批改中的"等级"加"短语"评价,使学生获取知识,受到激励,树立信心。

第8篇:反思性教学范文

【关键词】反思;反思性外语教学;实施步骤

一、什么是“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馈。我们对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的回忆和思考,不仅可以为评估和制订教学计划提供理论基础,还可为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反思性教学也是一种探索和反思教师课堂教学经验的手段,它要求教师运用有条理的方法来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评估及同伴观察,教师有意识地对过去的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活动是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它也是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对教学情境重新进行感知,对自身内部认知过程进行再认识的过程。因此,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 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成效,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反思性教学是外语教师全面发展的推动力,它对中学英语教师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反思性教学在中学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是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新外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要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和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开发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作为教学改革主力的教师,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各种教学实践尝试中,“反思性教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认为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以后的教学实践形成影响。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使教学实践日趋合理,以符合教育改革的目标要求,并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是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2.1、反思性教学有助于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当前,中学教师角色正在逐步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而研究型教师体现在他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上。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除了具备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并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自己在教学中做出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反思,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使教学和反思有机地结合,促进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

2.2、反思性教学能够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

传统意义上的外语教学认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是基于外在的指导、模仿和简单的经验的积累,其实除了上述条件外,教师还要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还应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以客观的心态进行真正的自觉而有效的反思,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成长。

2.3、反思性教学有助于外语教师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反思能有效帮助教师客观地思考自己的教学过程,重点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把反思的理论要恰当地运用于个性化的教学中,同时要适当的调整和优化自身的教学行为来积极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开阔学生思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反思性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教师要对自己的英语教育能力进行反思,中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达到新的阶段,老师要恰当地运用英语学科外的其他知识(例如心理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譬如如何应对学生对英语出现厌学的情绪等,同时教师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二)教师应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善于同其他教师专家交流合作。任课教师只有不断地与自己的同行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和对新知识新观点的领悟才能有所收获。同时,教师还应从他人的失败的教学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并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避免自己犯类似的错误。

(三)教师要培养创新精神,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教师不应只是机械的传授课本知识,还应该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教师应多注重把日常生活中的教学经验升华到理论层面,成为专业性的教学者。

四、反思性教学的开展步骤

(一)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反思性教学认为师生间的关系应该全面、民主,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师的反思与责任感联系起来。中学阶段的学生身心特点较为复杂,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要按学生特征的多样性进行因材施教。

(二)教师应多参加教学科研活动。教师在参与具体的科研活动时,应进行相应的教学反思, 因为一方面通过研究可以获得新的教育教学经验,而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研究中检验和完善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反思性教学才能很好地促进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教师应加强自我反思意识。英语教师不仅是从业者,还应是教育研究的参与者。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对个人日常教学经历进行反思总结经验,还应对这些经验进行解释从而获得提升。并且在经验形成过程的同时应该是解释和理解的过程,重新阅读经验的过程也仍然是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每一次的阅读过程就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创造的过程。

五、结语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科研型教师。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应努力解决问题。有效的教学反思正是教师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扩展教学反思内容,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提高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池文英.对有效实施反思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1(6).

[2]李华.对高中英语教师反思日记的分析与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2):81-84.

[3]刘旭东,孟春国.英语教师教学反思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9(12):1-7.

第9篇:反思性教学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写作教学 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是近几年国内外教学界备受关注和重视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养理论。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教师。”[1]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写作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是衡量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大多讲授各种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点等固定模式,内容枯燥单一,学生缺乏兴趣,因而写作效果不佳。本文作者试把反思性教学的理念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中,通过教师的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和参与积极性,最终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一、反思性教学的特征

(一)创新性

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目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实践活动,反思性教学的反思不是教师教学后简单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学情况的反思,而是一种具有研究意义的反思。二是它用科学和人文统一的方式解决教学主体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使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能获得主动思考及积极解决问题的机会。

(二)研究性

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合理化为动力,它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责任心,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和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通过反思积极改进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实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发展性

反思性教学强调两个“学会”,即不仅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促进教师的发展。“作为专业人员对自己的职业表现.尤其是对好的一面或坏的一面所进行的反思是一个正常的行为”(Wal1ace.1991:13)[2]。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本人也“学会教学”,获得进一步发展,直至成为学者型教师。

(四)教育性

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道德责任感。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基本上都是教师以固定的模式和填鸭的方式来教授的,教师讲的辛苦,学生却毫无兴趣,教学效果不好。教师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来通过范文展示各类篇章的句法,强调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的正确无误;侧重培养学生连词成句的写作能力,让学生使用多种句法形式、修辞手段和篇章结构来达到各种写作要求;教师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思维能力的发展,个性的发挥和主动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接收大量的信息,并没有主动地把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因此不利于学生的情感、交际、协作等综合素质方面的提高。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只建立在最终结果的准确性上,而忽视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更谈不上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了,其结果是学生仍然不得要领,写作仍然不令人满意。

三、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措施

(一)明确反思内容

1.教学内容反思

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注重讲解各种体裁文章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分析文章的结构与段落安排,仔细研究文章中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掌握并借鉴他人的写作技巧,并配合相关的练习,在写作的选题上也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写作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所写的内容有意义,使学生产生一种表达的欲望。

2.教学方式方法反思

反思课程是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反思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否得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布置题目之后,首先给学生十分钟时间思考,列出与题目相关的所有词或词组;然后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使学生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深层讨论;通过合作,学生会参考其他同学的观点,这样,借助于群策群力,学生们就会获得灵感开拓自己的思路。同时,教师将收集到的观点集中起来,并引导学生把观点进行分类——正面或负面,主要或次要,原因或结果,积极或消极等。层次分明后,要求学生运用合适的表达方式,以改变学生在写作时语篇难以连贯这一现象。这样写出的文章新颖,内容生动,结构层次分明。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写作活动的主体,都是主动的角色。课堂上的活动内容没有硬性的限制,每个人都是写作活动的参与者,每个人都是思维和语言的创造者。

3.教学效果反思

在课堂上注意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加以调整;从作业中发现教学问题,及时改进;从考试中反思所暴露的问题,及时加以补救。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互式互改、教师点评等程序化活动,提高语言能力,学会了从同伴那里得到与自己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做到了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共同修改比教师仅以书面形式对作文批改和写下评语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这样学生犯重复错误的概率就会减小。在讲评作文时,教师同学生一起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构思到语言表达的各个方面给予指导,特别是对语言的使用进行详细的讲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

4.师生关系反思

现代教学法认为:“教师的角色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控制者、检测者、启发者、参与者和信息源。”(王笃勤,2002:14)[3]教师把反思与责任感结合起来,觉得不反思便难以充分履行责任。反思行为使教师勇于站到自己的对立面,遇事总是讲道理;做到理解、宽容、平等对话。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合作关系,这种关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动力和责任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写出更生动、更具特色的文章,帮助他们摆脱教师权威的束缚,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将他们自己的兴趣与想法带到文章里。

(二)掌握反思策略

1.书写教学日记

Bartlett(1990:202)[4]认为教学日记应记录:“……课堂常规性的和有意思的行为;于学生的交谈;教学中的重要情节;教师的个人生活情况;我们对教学的认识;对教学有影响的课堂以外的事情;我们对于语言教与学的观点。”通过教学日记,教师可以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成功和不足的地方,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找到合理的对策。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会从分析题目、运用材料、文章构思、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等多方面进行讲解。通常是一堂课结束后,教师会感到课堂时间紧张,这时通过教学日记,教师可以好好进行总结和反思:各个部分的时间是否运用合理,是否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2.听课

邀请同事来听课,通过他们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观察,指出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而发现自评和他评之间的差异,做到更好地反思和应用。这种形式的听课不带有评估性质,只是单纯地从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因而得到的建议应该是中肯和积极的。同事之间通过互相听课,能够从课堂组织、时间安排、内容讲解、学生反应等方面进行交流和分析,使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增强教学效果。

3.调查和问卷

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调查和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学习效果、学习方法等。比如在英语写作中,调查问卷可以围绕学生对什么样的题目感兴趣,写作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大学英语写作是考核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它要求学生把学和用充分结合起来,将反思性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不仅教师能够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学生还能逐渐形成反思的意识,及时发现自己在写作中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Bartlett(1990:213)[5]指出,反思能使我们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和效果采取一种批判性态度,即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出质疑;反思,通过系统地检测还教学实践,需要我们去考虑在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反思远远超越了我们自己,使“自强”变为可能。总之,将反思性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师通过反思和创新必然会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Wallace J.M.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a reflective approach[M].Cambridge University’s Press,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