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质疏松的护理诊断范文

骨质疏松的护理诊断精选(九篇)

骨质疏松的护理诊断

第1篇:骨质疏松的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社区;居民;骨折;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 R580;R6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3-0007-03

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据统计,全球骨质疏松的患者大约有2亿。研究显示,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中,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会出现骨质疏松。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随着时间推移,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高,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老年骨质疏松可导致疼痛、骨折、骨骼变形等,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2]。本研究调查分析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认知程度,为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2年7~12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多个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回收917份,回收率91.7%。其中有效问卷833份,有效率为90.51%。所选择的调查对象为社区居民、年龄超过18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能够顺利完成调查,无认知障碍等。

1.2 调查方法

采用骨质疏松知识评价问卷[3]进行调查。第一部分为指导语以及卷首语,第二部分为主要调查对象的一般社会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第三部分是主体部分,有7个判断题和21个选择题。选择题有4个选项,所有题型均有“不知道”选项,正确选项得1分,错选、漏选、选“不知道”为0分。最高分28分。

1.3 质量控制

所有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调查时由居委会人员陪同上门拜访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并定期收回调查问卷。无效问卷标准:问题应答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见表1。

2.2 骨质疏松知识得分情况

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及骨折认知的相关知识得分情况中,预防跌倒的答对率最高,其次为骨骼与运动和日常饮食,对诊断和治疗知识的答对率最低。见表2和图1。

2.3 不同一般资料总分差异

女性、年龄小、文化程度较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总分、危险因素、诊断与治疗的得分较高。见表3和图2~5。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病变,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特点是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下降,而钙盐和基质呈正常比例[4]。骨质吸收增多是多数骨质疏松骨组织减少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骨骼疼痛、容易发生骨折。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有研究显示,女性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初潮年龄、首胎年龄、分娩次数、体重身高比、绝经时间、缺乏锻炼;男性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饮酒、吸烟、体重身高比、缺乏锻炼[5]。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较高,有研究显示,美国每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高达150万次,其中椎体骨折最常见,其次为腕部骨折和髋部骨折,达30万次。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增加了住院率、手术率,增加了护理、残疾等带来的高昂的医疗和护理费用,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6-8]。骨折导致长期疼痛、活动障碍、患者自理能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

骨质疏松早期患者可无明显症状,随着时间延长,钙不断流失,一般出现症状时,骨钙丢失常常已超过50%,治疗效果较差。骨质疏松的患者半数以上患有疼痛,其他常见症状有骨骼变形、骨折。脊椎、腕部、髋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部位。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多为压缩性、楔形骨折[9,10]。骨质疏松性骨折明显增加老年人的致残率及病死率[1,11,12]。有调查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后1年内31%的男性和17%的女性死亡。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最严重的是髋部骨折,多需要外科手术,术后25%~3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只有少数患者能够完全恢复到骨折前的功能水平。髋部骨折后1年内有20%的患者死亡,20%的患者再次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通过控制饮食、改变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合理体育锻炼等得到预防和改善[13,14]。本调查了解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以及骨折的认知程度,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在本次调查中,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知识得分的总分较低,平均只有17.9分。在各项目中,预防跌倒的答对率最高,其次为骨骼与运动和日常饮食,说明社区居民对这几个方面的相关知识认知程度较好,诊断和治疗的答对率最低,说明人们对这方面的认知程度较低。考虑诊断和治疗属于专业方面的知识,普通人接触较少,在生活以及日常信息渠道得到的相关知识较少。而其他方面,在日常信息渠道上均能得到相关的知识,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保健也越来越重视,平时也会主动获取一些相关的知识。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在骨质疏松认知总分、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得分情况存在差异,女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这可能是女性与男性相比,更关注健康以及保健知识有关。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在骨质疏松总分、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的得分方面存在差异。青年人在这三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老年人,而在诊断和治疗以及认知总分上得分高于中年人。一方面,青年人的学历普遍较高,平时获得知识的渠道也更多,而且学历高者其接受能力也较强,并且也更注意主动去获得一些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老年人本身记忆力以及认知能力也会有所下降,影响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不同学历的被调查者在骨质疏松总体认知、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的得分差异显著。学历越高,则得分也越高。高学历的人学习能力以及遇到问题主动寻求答案的能力更强,并且接受能力较强,获得相关知识的渠道也更多,因此就更容易获取相关的知识。研究生的得分没有显著高于本科的受访者,这可能是研究生学科专业强,对其他知识的关注度可能相对较低。不同职业的被调查者在骨质疏松认知总分、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的得分也存在差异。其中专业人员的得分最高,这是因为专业人员中包括医生职业,医生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自然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预防保健等了解程度高于其他职业。并且医生职业者普遍学历较高,多为本科或研究生。其他教师、公务员、学生均分也较高。一方面这类职业人群与社会的接触较多,在社会上获得相关知识的渠道较多。另一方面,教师、公务员、学生也属于学历较高的人群,这也是其得分较高的一个原因。本研究中军人的得分较低,但在本次研究中军人的人数较少,需要增加例数才能确定其准确情况。工人、其他职业等学历偏低,这类人群学习的积极性也较低,因此其得分较低。

综上所述,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认知程度较低,其中对预防跌倒的认知较好,而对诊断和治疗方面知识的了解较差。女性、学历高、青年人在骨质疏松认知总分、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得分较高。

[参考文献]

[1] 孙强,梁庆晨.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J]. 医学综述,2013,19(5):895-897.

[2] 马芳远,高青房,朱秀华.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药物治疗新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1):48-49.

[3] 宋佳明,程志安,郭新峰,等. 骨质疏松知识评价问卷的信度、效度研究[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5):356-359.

[4] 冯乃清,路慎国. 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指导[J]. 中国伤残医学,2013,21(3):220-221.

[5] 张德宏,李晶.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及防治原则探析[J]. 西部中医药,2013,26(3):90-92.

[6] 陈晓依,刘峰,陈红方,等.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486-489.

[7] 徐文婧.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术后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4(2):317-319.

[8] 吴丽华,叶学丽,田庆显. 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120-122.

[9] 王栋琪,汪兵,贺宝荣.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单双侧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对比研究[J]. 脊柱外科杂志,2013,11(1):8-12.

[10] 刘伯昊,黎泽森,李美军,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5):357-358,361.

[11] 陈峰,白卫东,孙云伟,等. 广州市萝岗区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3-14.

[12] 王翔宇,郭亮兵.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2012,39(21):36-38.

[13] 吴敏,庄建华,王尧杰,等. 社区干预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人群的效果评价[J]. 浙江临床医学,2013,(3):394-395.

第2篇:骨质疏松的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骨折/并发症/护理;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412―01

我科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对6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了骨质疏松的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38例,年龄56~82岁。其中32例诊断为股骨颈骨折135例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入院时都给予骨密度测定,结果诊断为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本组病例除有6例合并糖尿病外,其他均无严重并发症。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28例采用了全髋关节置换术;32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7例采用切开复位动力髋内固定术。术后除骨折治疗外,均给予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与护理干预。

1.2治疗方法除骨折治疗外,采取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一般会在一个骨代谢循环后.视病情的变化来进行调整,注意将抑制骨代谢和促进钙吸收相结合,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口服阿仑磷酸钠1个月或皮下注射鲑鱼降钙素50 IU,1次/d,连续10~14 d。口服钙剂3~5个月,选用乐力胶囊或钙尔奇D600。

1.3护理干预

1.3.1护理措施

1.3.1.1一般护理指导患者和家属严格戒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给予必要的生活护理,保证口腔、会阴及全身皮肤清洁。

1.3.1.2骨折护理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减轻疼痛。肿胀的肢体给予垫高,利于静脉回流;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或穿戴矫正鞋;协助翻身叩背,预防压疮;保持术区敷料清洁、干燥,引流管通畅,预防切口感染;指导患者多喝水,留置导尿者注意预防泌尿系感染;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的咳嗽、咯痰,预防坠积性肺炎;注意预防便秘的发生,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1.3.1.3功能锻炼本组病例均在术后第2天,即指导患者床上功能锻炼。首先指导患者做患肢的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其次是患肢踝关节的屈伸练习,还包括其他健肢的全范围活动。运动强度和时间因人而异.注重运动的质量与周身各个肌肉的协调性。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提倡持续性的低强度运动。如练习双上肢扩胸运动,手拉吊环床上坐起等。

1.3.1.4下床活动除7例骨折内固定术后严格卧床外,其他均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患肢不负重行走,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术后第5天,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严禁穿过滑的拖鞋,身边要有家属扶持、陪伴,严格避免跌倒和摔伤。增加室外活动,每天日照时间不低于30 min。

1.3.2健康教育

1.3.2.1 疾病知识本组中仅2例患者对补钙等基本骨质疏松治疗方法存在正确认识,但对病因和临床表现却存在着一知半解或错误认识。疾病知识教育包括骨折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及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1.3.2.2饮食指导骨折术后要求患者多吃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而骨质疏松患者的饮食应以含钙量较高的食品为主[I]。从我国人口的饮食结构来看.普遍存在钙摄入量的不足,每日平均钙摄人量仅为400~500 mg。远低于营养专家制定的标准[2]。一般来说,海带、紫菜、木耳、甘蓝、小鱼、小虾以及干果类食物的含钙量都比较丰富,而乳制品和豆制品的钙量也比较丰富。纠正厌食和偏食.从而增加食物的营养均衡性。

1.3.2.3药物指导包括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适应症。特别强调鲑鱼降钙素是一类生物制剂,在应用之前,应先检测该药物的生物相溶性,给与皮试,说明皮试的目的和操作方法,并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阿仑磷酸钠对食道及胃贲门口刺激较大,应用过程中,要注意服药后多饮水,并保持躯干直立位不少于30 min.同时,食物会减低阿仑磷酸盐类药效,所以口服药物时间应选在早餐前30 min。

2 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21 d后出院,通过双向转诊把患者相关资料转入社区后,我们一方面与社区护士直接沟通交换意见,另一方面做好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对有关骨折防治,护理和白护等方面的问题,并给予适当方式的指导与帮助,有效保障了患者的康复。

3护理体会

健康教育为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保健治本措施,是预防战略的根本[3]。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不仅能够对骨折的愈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防范其他部位骨折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生理、心理、功能康复、用药等多角度,进行全程的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最大限度的缩短骨折患者的康复进程,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引起的再次损伤,降低骨折风险,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姜琳.刘铮.中国老年人已超过1亿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6―09―05(1).

第3篇:骨质疏松的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骨质疏松;,,穴位疗法;,,电针;,,骨密度

摘要:目的明确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将门诊符合条件的4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西药阿法骨化醇、钙尔奇D口服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23例,与单纯阿法骨化醇、钙尔奇D口服23例对照。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腰椎部、股骨的骨密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提高腰椎部的骨密度(P

关键词:骨质疏松; 穴位疗法; 电针; 骨密度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它在老年人中所占比例呈日益上升趋势。西药治疗POP在临床上已取得一些疗效,但它们需长期服用,它们较高的成本和众多的副作用使人望而却步。本人研究针刺对POP的疗效,为观察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POP的疗效,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和电针疗法,并与单纯西药治疗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诊断标准:根据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于199901制定的《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1],以骨密度(BMD)作为诊断和分级标准。正常:>M1SD;骨量减少: M1SD2SD;骨质疏松: M2SD;严重骨质疏松: M2SD,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纳入病例标准:凡符合诊断标准,年龄在50~70岁之间,骨密度仪DEXA测量腰椎2~4椎体骨密度在2SD~-3.5SD之间的男女患者均可纳入观察范围。且在3个月内未服用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降钙素及二磷酸盐类等影响骨代谢药物的患者。排除标准:甲状腺与甲状旁腺功能紊乱、糖尿病、肝脏及肾脏疾病、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骨软化骨纤维性骨炎、转移癌、多发性骨髓瘤、慢性关节炎等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精神病患者;有腰椎或股骨颈骨折病史者;未能坚持治疗者。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46例。46例均为门诊患者,按门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在西药阿法骨化醇、钙尔奇D口服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23例,与单纯阿法骨化醇、钙尔奇D口服23例对照。其中针药治疗组23例,男3例,女20例,平均年龄(66.57±4.25)岁;腰椎骨质疏松15例,股骨骨质疏松3例,腰椎和股骨骨质疏松5例;轻度骨质疏松症17例,中度骨质疏松症4例,严重骨质疏松症2例;药物对照组23例,男2例,女21例,平均年龄(65.64±5.31)岁;腰椎骨质疏松16例,股骨骨质疏松5例,腰椎和股骨骨质疏松2例;轻度骨质疏松症18例,中度骨质疏松症3例,严重骨质疏松症2例。临床症状均有疲倦乏力,身高减低,体形萎缩,腰背疼痛、关节痛(以膝关节居多)、肢体或全身骨痛。以上两组在性别、年龄、病位、病情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针药治疗组 穴位注射:取穴足三里、太溪、三阴交、悬钟。病人仰卧位,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血塞通注射液(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00438),作皮肤常规消毒后,快速刺入上述穴位0.5~1寸,如回抽无血便可注射。每次取两穴,2 ml/穴,1次/d,双侧轮流取穴。电针治疗:取穴脾俞、胃俞、肾俞、气海俞。针刺得气后,接G68052型电针仪,一组输出接在一侧的脾俞、肾俞穴上,另一组输出接在另一侧的胃俞、气海俞上, 选择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30 min/次,1个月为1个疗程,休息5 d后继续第2个疗程。西药口服:α维生素D3 0.5 μg/d[阿法骨化醇,1α(OH)D3],口服,1次/d;钙尔奇D片,1片,口服,1次/d,连续服用6个月。药物对照组 单用上述西药口服(同上)。

1.2.2 观察指标应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ExpertXL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量第2腰椎至第4腰椎和股骨上端的骨密度。

1.2.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t检验。

2 结果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纳入患者共4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

2.2 统计推断

2.2.1 治疗6个月后, 两组腰椎部BMD均增加。针药治疗组治疗前后BMD数值为(0.791±0.043)g/cm2和(0.829±0.049)g/cm2,差值为(0.038±0.020)g/cm2;药物对照组依次为0.788±0.048,0.813±0.051,0.025±0.025。针药治疗组治疗前后BMD数值变化有显著意义(t=2.80, P

2.2.2 治疗6个月后, 针药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股骨部的BMD有提高。针药治疗组治疗前后BMD数值为(0.784±0.049)g/cm2和(0.799±0.057)g/cm2,差值为(0.015±0.034)g/cm2;药物对照组依次为0.795±0.044,0.807±0.051,0.012±0.025。但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3 讨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属于中医“肾虚腰痛”“肾虚骨痿”之范畴, 祖国医学认为骨的生长与“肾气虚”“脾胃虚弱”密切相关。本文选用肾俞、气海俞补肾壮骨,脾俞、胃俞健脾和胃。肾虚、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原因,关键是肾虚,病位主要在肾[2]。POP为慢性疾病,病程较长,日久生淤,故取穴足三里、太溪、三阴交养血活血、祛淤生新。悬钟为“髓会”,可补肾生髓,髓满则骨健。POP的确切发病机理至今仍未明确阐明,但性激素水平的下降是其主要原因,钙、磷等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3]。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肾虚证的实质为下丘脑垂体性腺(肾上腺)轴功能低下[4]。分子生物学认为IL1β、骨保护素(OPG)可影响成骨细胞,对骨吸收起重要作用[5,6]。钙尔奇D为可吸收钙剂,直接经肠道吸收进入体内,研究表明α维生素D3不需要经肾脏1α羟化酶作用,它可在肝脏由25羟化酶直接作用下转化成1,25(OH)2D3,也可直接在骨中羟化,形成D激素,能有效地增加松质骨的骨量和骨密度。针灸能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肾上腺)轴功能,从而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进而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4]。电针可降低血清IL1β含量,抑制骨吸收,有效缓解POP患者的骨痛,改善骨代谢[7]。血塞通注射液中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三七总皂苷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成骨细胞骨保护素(OPG)的表达,抑制骨吸收活动[6]。在穴位注射结合电针并配合药物口服的情况下,它们之间共同作用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但在治疗的同时发现:①POP患者骨代谢周期较长,而本文治疗观察时间较短,无法观察其远期疗效的优劣;②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是否有长期疗效,临床上缺乏长期随访手段;③股骨部的BMD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可能与股骨部缺乏丰富的血液循环有关。如何使全身真正达到治疗效果,对如何显著改变股骨部的BMD,还需进一步加强治疗手段。此外,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对POP也有很大的影响。适当的体育运动、及时服用雌激素、适量的日光照射均可促进骨的代谢,减缓POP[8]。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S].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5(1):1.

[2] 张 华,冯新送,庄 洪,等.中医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辨证施治研究[J].中医正骨,2001,13(3):55.

[3] 刘忠厚.骨质疏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29.

[4] 赵英侠,邵水金,余安胜,等.“命门”穴区与卵巢、肾上腺的传入神经节段性分布的关系HRP法研究[J].针刺研究,1999,24(4):294.

[5] 吴丽萍,陶天遵,石义刚, 等.三七总甙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OPG表达影响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10(2):239.

[6] 刘 冰,王长江,杨明功,等.尿脱氧吡啶啉排泄率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监测意义[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1):43.

第4篇:骨质疏松的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优质护理;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突破,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直接导致了我们现在逐步跨入老龄化社会的局面。我国60以上老年人口估计约1.73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21亿,其中25%~70%将患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极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是中老年退行性疾病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全球常见病中居第六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症状,一旦发生骨折愈合难,且很容易并发一些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导致老年患者行动障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有关质疏松性骨折的护理方法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为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住院患者120例,临床诊断均为骨质疏松性骨折,需要卧床休息。其中男59例,女61例;年龄58~84岁,平均年龄为(71.30±1.48)岁。患者的入选条件:①患者神志正常,无智力及精神类的疾病;②能够积极配合医师完成全部疗程的患者;③了解本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同意配合。所有的研究都得到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的受试者都签有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根据患者在院期间所接受的护理方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

1.2.1对照组护理内容 ①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严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变化;②观察骨折部位是否有异常现象;③叮嘱饮食注意事项。

1.2.2试验组护理内容 除了对照组护理内容外,还需要增加如下护理内容:①健康教育:多数患者入院后均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除创伤造成的痛苦外,大多还担心生活不能自理。这时应一方面每天在床边与患者交谈,解除其紧张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对患者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及如果不注意可能发生的危害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增强患者的配合意识;②根据患者的饮食特点,制定饮食套餐食谱,进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食物,及高纤维素饮食促进胃肠功能和预防便秘;③正确指导和帮助患者滚动翻身,用手扶住患者的肩部和髋部同时翻身,当患者侧卧时,背部要用枕头顶住,避免上下身的卧位不一致而造成胸腰部脊椎的扭转。在床上进行适当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肌肉萎缩;指导患者行纵向翻身和按摩尾骶部,预防压疮;④鼓励患者多喝水:骨质疏松性骨折多为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全身骨骼缺少适当的活动,骨骼处于脱钙状态,大量钙从骨骼内游离出来,易发生泌尿系结石,故应鼓励患者饮水2000~3000ml/d,使排尿在1500ml/d以上,以利于尿液的稀释,避免结石形成[1]。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输入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剔除奇异值后结果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对两组间的基线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作t检验,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性,P

2 结果

2.1基线指标比较 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年龄、身高、体重3个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占骨折患者的3.58%[2,3]。因为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使得骨折的治疗及预后难以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传统的护理模式只重视叮嘱注意事项而忽略了患者的执行程度,因而使得护理效果大打折扣。

在实施优质护理的过程中心理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多数患者在进行手术后由于对自身的病情不能科学地认识,因此会产生心理压力及恐惧感等一些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向他们详细地阐述其病情。同时告知患者在康复期间应该注意的事项,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让他们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另一方面可以构建护理小组使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编号并做到一一对应,将责任制度落实好。通过分组专项护理来提高护理效率及质量,让患者得到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在护理过程中对病房环境进行合理布置,对患者的作息时间进行规律规范性设定。适当延长晨间护理时间,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及时处理伤口渗液,给予适量抗生素防止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对患者受压部位进行局部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给予针对性饮食护理,让患者多食用高蛋白、易吸收的食物。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并让患者积极配合复诊。

从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优质护理的患者在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一般护理,提示舒优质护理可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更易让患者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钟杰琴,戴惠芬.老年骨质疏松的预防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2004,20(5):44-45.

第5篇:骨质疏松的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医护理干预;疗效骨质

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是易于骨折、骨量低、骨强度减低、骨髓腔增宽、骨组织的微细结构发生退化和(或)遭受破坏、骨皮质变薄、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等[1]。研究表明[2],通过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通过对骨质疏松症患者施以中医护理干预,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且临床疗效及骨骼矿物质密度(简称骨密度)也显著提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辽宁省丹东市中医院收治的22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12例,其中男48例,女64例;平均年龄(46.3±4.5)岁;病程(6.7±3.1)年。观察组112例,其中男52例,女60例;平均年龄(46.4±4.3)岁;病程(6.5±3.3)年。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诊断标准;(2)18岁<年龄<80岁;(3)无严重的肝、肾、心、肺系统疾病。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心、肺系统基础疾病(;2)不同意治疗的患者。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骨科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中医护理干预。中医护理干预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情志护理干预

大多数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3],很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负性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将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治经过、预后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给患者,使患者对骨质疏松症有所了解,从而树立战胜骨质疏松症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师完成救治方案。对于有负性情绪的患者,应注意及时的疏解,并将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讲解给患者,让患者更加有信心面对疾病。

1.2.2护理干预

应注意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生病期间的护理,嘱咐患者生病期间休息时应选择硬板床,在仰卧时应将双膝保持在轻度屈曲的状态,并于患者的膝关节下垫一个软枕,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除了要做好护理,如果天气发生变化,应指导患者做好祛湿、保暖、防寒等自我防护措施,还可配合一些局部的热敷治疗等[4]。

1.2.3饮食护理干预

应特别注意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患者宜进食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钙的食物。这些食物能补充患者所需的矿物质,特别是锌、镁、钙,此外还要注意维生素D和维生素C的补充。中医理论辨证的将骨质疏松症分为:肾阴虚型和脾气虚型。因此进食应以益肝健脾、温补肾阳、滋补肾阴的药食为主[5]。膳食中如桑葚牛骨汤、豆腐虾皮汤、黄豆猪骨、猪皮续断汤,并配合花生、核桃仁、松子仁等坚果类食物的进食,具有益肾强筋、滋阴补血的作用。指导患者戒烟、限酒,尽量避免过量的咖啡、茶等一些刺激性饮料的摄入。

1.2.4功能锻炼干预

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筋膜失养、血经不通、气滞不行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因此加强患者的功能锻炼是通络、温经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据患者的骨质疏松部位选择合适的项目,如若是髋骨和股骨发生骨质疏松,则可以选择登楼梯运动;如果是腰椎骨质疏松,可以选择体操训练;而促进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运动方式是渐进抗阻练习法。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等均应与患者的身体素质相符,循序渐进,坚持恒久,方能有效的延缓骨质丢失。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合中医按摩、中药熏蒸、中药热奄包、小针刀、针炙拔罐等方式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1.3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密度提高程度等。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患者的疼痛明显;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但患者活动仍感到轻微的疼痛;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静息状态及运动时均无疼痛感。骨密度采用骨密度T值表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常规骨科护理后,2组治疗后有效率和骨密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骨质量改变、骨量减少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6],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容易易骨折。有研究表明,>70岁男性及绝经>20年的女性的发病率非常高,且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7]。

本研究中,通过情志护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功能锻炼等中医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骨密度T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2]。结果表明,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提高患者的骨密度。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病程比较长,且容易发生反复的骨骼疼痛,易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的负性情绪[8],导致患者的肝气郁结,肝郁会导致气滞,而气滞则会导致瘀血的发生,血液循环不通畅,不通则痛。对患者实施情志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得到疏解,因此有效的缓解了疼痛,并让患者更有信心面对疾病,有利于病情的恢复。通过饮食调护,能有效的补充患者体内的维生素D、矿物质等,进一步缓解了骨质丢失对患者的危害,从而提高治疗的疗效。通过功能锻炼干预,并配合中医按摩、中药熏蒸、中药热奄包、小针刀、针炙、拔罐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综上,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彤艳 单位:辽宁省丹东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参考文献

[1]熊桂华,黄彬,赵军.中医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9(27):118-121.

[2]张玲.中医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4):58.

[3]唐海梅.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2,18(7):114-115.

[4]丁云霞,崔晓燕.中医护理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河北中医,2014,36(2):312-313.

[5]周一庆.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中医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卫生,2013(z2):210-211.

[6]何艳平.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护理[J].医药前沿,2014,20(7):319-320.

第6篇:骨质疏松的护理诊断范文

1.临床资料

本组85例糖尿病性骨病患者均符合1997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分型。其中男性病例56例,女性29例,年龄29-73岁,平均年龄51岁。1型糖尿病58例,二型糖尿病27例,住院时间11-59d,其中合并骨关节炎11例;骨质疏松症50例;骨量减少1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的5例;

2.结果

本组有58例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

3.护理

3.1.护理心理 糖尿病性骨病有往往有几种心态:积极方面:患者了解自己病情,表示积极锻炼身体,晒太阳,补充营养及药物治疗;消极方面:1.认为骨关节病变不影响生命,无需重视;2.认为自己有了关节病变,不能进行锻炼了,十分悲观[1];从文献和临床资料我们发现糖尿病骨病的病理基础:对于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儿童、青少年及青年成人,此时正是骨骼成熟的重要阶段,作为骨合成代谢因子,胰岛素的缺乏显然会影响到骨骼增长和峰值骨量的获取,从而形成糖尿病性骨病;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维生素D3、钙代谢状态对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及外周胰岛素敏感性也存在一定联系,同时高胰岛素血症对骨密度影响较大。在护理方面,随时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思想,根据不同心理给予针对性安慰和精神支持,向患者解释治疗护理方法 锻炼的必要性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使患者了解运动锻炼中的注意事项及术后护理目标 列举治疗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配合治疗,调动主观能动性。

3.2.饮食指导 糖尿病性骨病有骨量减少、骨质疏松、肌肉萎缩、骨折的发生率会明显升高,日常饮食中应以高蛋白 高钙高维生素低脂低热量为主,每日钙剂摄入量应达1000mg。高蛋白应以优质蛋白为主,如蛋类、瘦肉等,除有高尿酸血症者外,适量的鱼肉、虾、海产品是有有益处的;同时指导患者糖尿病饮食,平稳降糖,控制好血糖是降低糖尿病性骨病的前提。

3.3.健康教育 糖尿病性骨病以骨质疏松症最为常见,一项涉及32089例绝经后女性的前瞻性人群研究显示I型糖尿病女性患者髋部骨折率高于正常女性12倍。而2型糖尿病女性的髋部骨折率也比正常女性高1.7倍,有研究显示长期罹患2型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跌倒。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是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人群。应该忍着询问家族史及骨折病史,详细评估哈U你在营养状态,以发现BMI减低、营养不良等患者,还应该详细评估糖尿病并发症进展情况,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以早期发现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险的1型糖尿病患者。建议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积极体育锻炼等。

对于2型糖尿病,虽然目前没有特别针对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诊治的循证诊治依据。在2型糖尿病性骨病的诊断与预后的判断上存在困惑:骨密度升高但是股质量下降,跌到风险及骨折风险增加[2]。理想的血糖控制可以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可以从年龄、平衡力下降、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等方面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建议规律进行锻炼以及改善肌肉力量及平衡性,以防止跌倒和骨折的目的。

3.4.用药观察及护理 药物是糖尿病性骨病的重要措施。其中以降糖、补钙、营养支持、手术等治疗,部分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因此低血糖、胃肠道反应、、肝功异常及过敏反应,随时可能出现。一方面应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医患双方共同注意; 另一方面要引导患者正确对待药物不良反应,防止因噎废食,产生抵触心理,造成治疗依从性不佳; 同时由于糖尿病患者多有神经系统累及,可能造成感觉迟钝,因此在日常护理中应随时观察其精神、睡眠、皮肤、大便、体力情况变化,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

4.讨论

护理干预是护士为了促进患者康复而采取的各种护理手段 糖尿病性骨病为慢性疾病,不仅需要急性期药物或手术的积极治疗,更要求在稳定期的持续治疗和康复治疗,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良好的认知程度,往往成为病情控制的关键 通过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而正确功能锻练、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大大促进了患者病情稳定,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荆雪。糖尿病骨关节病变的护理体会。中国实用药学。2012,7(24):238-239。

[2].Dobning H,Piswanger-Solkner JC,et al.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nursing home patients:Effects on bone turnover,bone mass,and fracture risk.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6,91:3355-3363.

第7篇:骨质疏松的护理诊断范文

“人老先从腿上老”,这是人们的共识。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占社会人口比例越来越高,了解骨骼的健康情况,延缓骨骼衰老,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首要问题。

人体的骨骼由于人种、种族、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70%~80%决定于遗传基因。骨骼也是一个从出生后不断发育、成长、新陈代谢和不断更新的器官。到30岁左右骨骼生长达到相对平衡,医学上把这个年龄段的骨量称之为峰值骨量,也有人比喻为“钙银行”储蓄的高峰期。尤其是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40岁以后,骨骼在不断衰老,每年丢失骨量约为1%;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对骨骼的保护作用减弱,出现了快速骨丢失,有的年丢失率高达5%~8%;有些药物,如强的松、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等,长时间服用也会造成骨丢失,但这一点往往被医生和患者忽视。

骨质疏松的危害性是容易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最影响生活质量。有几种无创的方法可以测定骨密度,如超声骨密度(Qus)可测跟骨,定量CT可测前臂,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可测腰椎、髋部和全身。其中DXA精确度高、扫描时间短、射线量低、重复性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问世以来,目前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国际上大多数骨质疏松治疗药物上市前的临床观察都以DXA的数据为评判标准。我国2011年版的骨质疏松诊疗指南也强调应用DXA来诊断骨质疏松。虽然x光拍片较普及,但只有骨量丢失达30%以上时才能被发现,影响了早期诊断和治疗。因此要尽早了解骨骼健康状况,下面两个阶段可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

1.峰值骨量年龄,即20一30岁的年轻人因其工作压力大、运动量小、很少晒太阳和饮食结构不合理,更需要了解自己的骨骼状况。如果发现峰值骨量水平较低,应及时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生活方式的调节。

2.绝经后的女性和老年男性,以及已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要及早对自己的骨骼进行评估,并且定期复查,了解骨骼丢失的速率和治疗效果的观察。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逐步提高骨量,避免发生首次骨折和再发骨折。

第8篇:骨质疏松的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阿伦膦酸钠;动脉粥样硬化;护理;策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4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41-02

Care Strate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alendronate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process

GUO Ru,LUO Shi-jian,NONG Sheng-xiong,HE Yan

1.Huizhou cit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dong,Huizhou 516003;2.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Guangdong Huizhou 516001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alendronate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research i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Methods I hospital in December 2010 -2011 year December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alendronate in the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atherosclerosis study group of 40 patients for the study,the research group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outpatient hospital earlier by BMD determination of 40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osteoporosis and taking Allen sodium treatment for the control group,conventional informed medication and diet,exercise attention to matters.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aking the time T valu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 The number of study group of patients with medic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Key words】 Alendronate;Atherosclerosis;Care;Strategy

我院自2010年12月开始应用阿伦膦酸钠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由于阿仑膦酸钠具有药物极性大,经胃肠道吸收差,血药浓度低等特点,同时对服药的时间、药量以及食物等要求较多,容易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6月纳入应用阿伦膦酸钠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组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4例,女16例,年龄60-74岁,平均67.2±4.7岁。所以患者均经骨密度(BMD)测定、CT超声显像仪等检查证实有骨质疏松或有骨质疏松高危因素且伴有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给予他汀类+阿伦磷酸钠治疗。以我院同期门诊经BMD测定诊断为骨质疏松而服用阿伦磷酸钠治疗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所以患者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的心肾功能不全、急性脑卒中、甲状腺功能异常、服用阿伦膦酸钠禁忌。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研究组 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①服药依从性评估:入组前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既往服药史和服药习惯,掌握患者对治疗的期望值,判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高低。②心理护理:通过沟通与交流,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文化程度、生活背景等情况,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逐渐取得患者的信任,利用真实事例和客观数据说明治疗效果,树立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③健康教育:通过集中讲座、个别指导等方式提高老年患者对阿伦膦酸钠药理作用的认知能力,消除其对治疗方法的认识误区。④指导服药及注意事项:福善美70mg/片,每周一片,晨起空腹服用后饮温开水200-300ml,服药后半小时内不能平卧及进食其他任何东西,服药期间适当运动,避免立即卧床,防止药物反流刺激食管引起不适;嘱患者日间多做户外运动,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⑤定期调查服药情况:以上健康教育和指导内容印制成书面材料发放给患者,同时采用自制调查表,让患者定期记录服药情况,每月收集一次,期间不定期电话随访服药情况,督促患者坚持服药。

1.2.2 对照组 对照组常规告知服药方法及饮食、运动注意事项。

1.3 研究方法 以2012年5月30日为统计截止时间,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服药时间、T值(测得的BMD值低于年轻人均值的标准差)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数据录入SPSS11.5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服药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 论

近年来研究表明,骨质疏松和血管钙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日渐升高,导致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等事件增多[1],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在动脉硬化患者中的应用研究也屡见报道,但护理干预方面的研究较鲜见。我们通过对40例应用阿伦膦酸钠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研究,旨在探讨应用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科学性的可行性,为临床优质护理服务开辟一条新途径。

目前阿伦膦酸钠仍只作为抗骨质疏松药物而非动脉硬化药物,药品说明书亦未注明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临床主要是推测其可以通过改善钙离子及抑制细胞的甲羟戊酸代谢途径,抑制胆固醇而抗动脉硬化。我们在临床病例选择上也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抗骨质疏松的同时观察抗动脉硬化的效果,但由于老年患者思维僵化,固执、多疑,部分患者由于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等原因而对治疗缺乏信心,加之阿伦膦酸钠起效缓慢(三个月以上),所以必须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长期服药的心理准备,树立坚持服药的信心。同时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力下降,活动能力下降,加之服药间隔时间长,患者容易遗忘或产生并发症。我们在研究中采用服药依从性评估、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指导等护理干预方法,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服药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本研究中,我们通过指导患者注意饮食、适当运动等健康教育方式,提升患者对服药知识的认知能力;通过填写调查表和电话随访、回访等方式,督促患者主动服药、按时服药。这些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被忽视,但却是十分有成效的,提示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内涵必须随之而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也必须随之而更新,才能不断适应现代护理实践的要求[3]。

参考文献

[1] 姚麒[综述],张秀珍[审校].骨质疏松与动脉硬化的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11,17(16):2430-2432.

[2] 唐卓,秦爱平.阿仑膦酸钠和骨化三醇对绝经后女性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6):586-589.

[3] 王敏.现代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7(1):109-110.

第9篇:骨质疏松的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其中男性类风湿关节炎组20例、女性绝经前类风湿关节炎组80例、另选取正常志愿者指标人数100例子作为对照组。

1.1.1纳入标准 入选所有病例同时符合RA西医诊断标准、中医痹症诊断标准和中医痹症证型诊断标准。

1.1.2排除标准 ①患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抗惊厥药、抗凝剂以及影响骨代谢药物史的患者;②患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糖尿病、甲状腺、甲状旁腺等内分泌疾病者;③长期抽烟和酗酒者。

1.2方法 设计登记表: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记录患者病因、病程、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女性患者的月经情况。QCT所测BMD值,观察0P常见的危险因素、关节因素、药物因素、中医证型。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软件13.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

2 结果

我院入选病例结果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是是正常人的2倍。我院的研究发现:男性类风湿关节炎组、女性绝经前类风湿关节炎组、女性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组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分别为33.3%,17.2%和34.8%,较相应的对照组(分别为5.6%,9.5%和4.9%)明显增高,说明RA患者更易发生骨质疏松。我们发现病程长、吸烟、服用激素、骨折家族史是增加骨质疏松发生率的危险因素。

RA患者OP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匹配的对照组,除年龄、绝经等传统的OP的危险因素外,任何剂量激素、病程长和25(OH)D水平下降都是RA高发OP的危险因素,而患者日常的生活质量降低和红细胞沉降率等炎性指标也可能参与RA相关性OP的发生。本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激素和绝经是OP的危险因素,而25(OH)D是RA患者OP的保护因素。

3 讨论

①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本身的类症就可能导致患者全身和局部骨质丢失。②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公认的骨质疏松危险因素。此类患者,有的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强的松每日剂量小于或等于7.5mg),有的在服从某地购来的“特效药”,其中多含有不明剂量的地塞米松或强的松。目前认为激素治疗无安全的剂量可言。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类风湿患者服用激素较未服用激素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是27倍。③患者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后因关节肿痛,减少了活动量减少。尤其是户外活动减少,不仅减少了肌肉牵拉对成骨细胞的刺激,而且减少了光照时间,影响了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影响了钙的吸收利用,进而加重了骨质疏松症状。④男性类风湿患者多有吸烟的习惯,烟草中的烟碱能增加骨吸收、抑制骨形成。若每天吸烟20支,25~30年后骨量就会下降10%~80%。两者均增加了骨质疏松的危险。

3.1临床诊断方法的选择 临床上采用骨密度(BMD)测量作为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以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定量指标。

骨密度及骨测量的方法也较多,不同方法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疗效的监测以及骨折危险性的评估作用也有所不同。临床应用的有超声波、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外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PDXA)以及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CT)。其中DXA测量值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

3.2临床治疗对策和建议 ①使用控制病情的抗风湿药有效地控制类风湿关节炎是至关重要的。类风湿的治疗达到病情缓解或低活动度的治疗“目标”后,身体内的炎症因子才会下降,并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同时,控制病情后尽可能或停用激素。②患者在关节肿痛情况得到一定的控制后,应在风湿科医师及康复科医师的指导下加强关节功能体育锻炼。③有吸烟不良习惯的患者一定要戒烟。因为吸烟本身又是诱发类风湿的环境因素。所以戒烟有利于此两种共患疾病的控制。此外,不宜饮酒、饮咖啡、碳酸饮料等。④补钙及维生素D。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800~1200mg的元素钙,据调查发现,按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饮食中可提供约600mg的元素钙。不足的600mg左右的元素钙则需要额外补充。补钙可通过喝牛奶和服用钙片。固体钙和液体钙的吸收率约在30%~40%。有不少患者担心服用钙片后会导致肾结石。其实,肾结石大部分是草酸盐结石,适当补钙可以减少肠道对草酸盐的吸收,反而不利于肾结石的产生。不过,过度补钙会增加患肾结石的机会。多饮水并定期监测泌尿系超声可控制风险。

维生素D不但能促进钙的吸收,还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加肌肉力量,平衡身体,防止跌倒。对类风湿患者而言,补充维生素D和补钙同样重要,每天补维生素D 800U,方能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60岁以上的人推荐应用活性维D,如骨化三醇、阿法迪三,这类维生素D无需经过肾脏代谢和转化,可以直接吸收并发挥生理功能,作用更明显。

以后所述为预防骨质疏松的基本方法和措施。而一旦检查发现骨质疏松,则需要使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如阿仑膦酸钠)进行治疗。目前有学者建议对高危患者(尤其是长期使用激素治疗者),最好在骨质疏松出现前,就进行预防性的药物治疗。

4 总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及早发现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预防骨质疏松,提高生存质量是类风湿患者和风湿科医生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