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范文

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精选(九篇)

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

第1篇: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大力加强党的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三个一切”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以健全区级宣传文化队伍体系为关键,以乡村、街居、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宣传文化工作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为动力,力争经过近半年的时间,基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兼职结合、体制内外结合,机构健全、数量足够、结构比较优化的宣传文化队伍组织体系,为促进全区宣传文化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二、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

在全区集中开展宣传文化队伍组织建设工作,自现在开始,至今年底告一段落,大体分为3个阶段:

1、学习宣传和调查研究阶段(自现在至8月底)。各级各部门要结合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创先争优活动和“转变作风、提升效能,推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多渠道多形式,深入学习、大力宣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中央、省、市、区有关部门关于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成立集中开展宣传文化队伍组织建设领导和工作机构,制定本部门关于集中开展宣传文化队伍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搞好调查摸底,切实摸清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调查情况要逐一登记造册。特别要对照市区有关部门的部署安排,明确各单位在宣传文化队伍建设中的缺项和薄弱环节,以此作为集中开展组织建设工作的重点,着力破除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2、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阶段(自9月初至11月底)。根据济宣发[2012]15号关于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关于区级宣传部门适应新职责新任务要求,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工作机构,根据需要充实力量以及加强完善乡村、街居宣传文化工作体系的意见,按程序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按上级批复抓好落实。区直各部门要按照要求,进一步明确宣传文化工作分管领导、责任处室和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要根据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充实加强宣传文化工作力量。区工商联和区民政局要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同时,各街镇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要求,抓好基层业余文化团体建设,并按程序注册或备案。乡镇、街道宣传文化干部和区直部门宣传文化干部,要报区委宣传部统一登记造册;村、居宣传文化干部、业余文化团体要在各街镇和区有关部门统一登记造册。

3、检查验收和配套建设阶段(12月)。在各街镇、各部门对本单位宣传文化队伍组织建设进行总结自查的基础上,由区集中开展宣传文化队伍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各街镇、各部门宣传文化队伍组织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按照要求完成的进行通报表扬;对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完成。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就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能力建设和阵地建设等制定意见,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积极组织实施。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在全区集中开展宣传文化队伍组织建设工作,要求高、任务重、时间紧,政治性、政策性很强。为此,区里成立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为组长、区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各街镇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集中开展组织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各街镇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

2、注重科学实施。由于各单位基础和条件不同,在集中开展组织建设工作中,要坚持深入调查研究,切实摸清现状和底数,有的放矢地研究制定措施。要注重科学谋划和组织实施,确保工作按计划按步骤有序推进。要注意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面上工作开展。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每个单位都按照市6部门文件要求,配齐配强配优队伍,不能有漏项缺位,确保全覆盖全到位。

第2篇: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范文

一、我县宣传文化队伍现状

我县共有个乡镇办事处,个行政村。宣传部干部人,本科学历人,专科人,高中人,中专人。其中正科级宣传干部人,正科待遇人,副科级宣传干部人,副主任科员人,一般干部人。内设办公室、政教科、宣传科、新闻科,文明办国教办为正科级挂靠单位,文联为副科级挂靠单位。乡镇宣传委员人,县直单位都配备有负责宣传工作人员。目前正与县领导和有关部门沟通,申请增设县互联网管理办公室。

目前我县已建成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按照每个乡、镇(办事处)综合文化站至少有1—2个编制,文化站长专职专用的原则,拟配备人员编制名已经上报县委组织部待批,各村已配齐文化协管员。我县是文化大县,当前基层文艺、文化、体育健身队伍逐年增多,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培育了一大批基层文化活动志愿者队伍,人数达到余人,包括舞蹈、戏曲、美术、书法等在内的具有职称的民间文化人才人,体育健身指导员人。

二、加强宣传文化队伍的主要做法

1、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宣传文化队伍政治素质。根据进一步增强宣传文化队伍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总要求,我们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突破口,结合工作实际,扎实开展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先争优、解放思想大讨论、优化发展环境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集中学习、开展自学、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等途径,大力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拓宽工作思路,提高工作能力。

2、加强培训,不断提升宣传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以提素质、强能力为重点,围绕服务大局,提高工作水平,精心组织宣传文化人才培训工作,每年组织两次宣传文化干部培训,培训人员人(次),举办文化人才培训班两期,培训人员人(次)。县文联每年组织文学艺术人才培训交流活动,人才素质得到极大提升,文学艺术创作不断繁荣,每年都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产生了较大影响。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培训,开拓视野,学习先进经验。

3、通过大力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向前开展,不断提高宣传文化队伍的工作能力。近年来,我县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理论武装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通过加强对外宣传和社会经济宣传,在社会上打造了正确的舆论强势;不断推进文化事业迅猛发展,桥、寺、梨文化品牌的影响力日益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搜集和整理工作成效显著,“赵州扇鼓”、“范庄龙牌会”正申请列入部级“非遗”名录;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年我县未成年人建设荣获全省先进县。通过不断推动宣传文化思想工作迈上新台阶,广大宣传文化干部工作经验不断丰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

4、加强硬件和制度建设,不断改善宣传文化队伍的工作条件。在县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全国文化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村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进展迅速,新建了个规范的乡镇文化站、个农家书屋,在建农家书屋个,并配备了相应的图书和文化体育设施,村镇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差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群众读书难、看报难、看电影难、健身难的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不断推进制度建设,制定宣传文化工作目标管理体系,细化分解任务内容。健全人才使用机制,用好现有各类人才资源,重视发掘各类民间文艺人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由于人员编制不足,形成人少事多、一人多岗多用,宣传文化工作受到一定程度制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理论普及宣传、新闻宣传报道、社会宣传、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精神文明建设网络宣传工作日益繁重,县级和城乡宣传文化队伍亟待加强,通过大力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宣传文化工作一定会蓬勃发展。

2、民间艺人缺少管理机制。我县是文化大县,近几年,县剪纸、会、扇鼓、等一大批民间艺术得到长足发展,民间文化艺术人才成为繁荣发展全县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但由于还为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扶持力度不够,民间艺人力量还没有有效发挥,影响了其水平的提高。

3、专业人员数量和质量还有所欠缺。目前我县专业人员主要是音乐、美术、书法、舞蹈,而文学、戏剧、曲艺、民间艺术保护等专业人才比较缺乏。从年龄结构看,专业技术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出现“断层”现象。从职称结构看,有职称的比例也偏低。从知识结构看,在乡镇、社区、村的宣传文化工作人员当中,无职称、低学历、高年龄的状况比较普遍,造成了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发展后劲等一些问题。

四、意见和建议

1、加强党的领导。充分认识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和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储备是第一储备、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切实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调控、中长期规划和督促协调等工作。

2、完善用人机制。要建立人才公平竞争机制。深化宣传文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推进干部交流任职,建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建立对宣传文化人才实行业绩评价体系,真正形成“重业绩、重能力”的用人氛围,并作为提拔任用的依据。建立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县、乡镇宣传文化干部实行上挂下派,增强宣传干部的实践能力,拓宽宣传干部的视野;加大宣传文化系统人才交流力度,理顺宣传文化系统干部使用渠道,激发宣传文化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第3篇: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范文

镇综合文化站挂牌正式成立以来,镇实际成立以老协会和文化站两个牌子成立一支乡文艺宣传队伍,各村组织一支宣传队伍,自筹资金购买设配和服装,每年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2008年我镇加上专项资金投资26万元新建了综合文化站370余平方米;有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值班室,办公室,储藏室,文化站坐西向东,远处看镇文化站几个大字醒目,近处看各种标牌上墙,室內看摆设整齐、制度上墙,卫生整洁,资料齐全。

二、综合文化站活动开展情况

1、免费开放

专职人员全面负责文化站工作,兼职人员负责值班,全天候对外免费开放,包括节假日。开放內容有:多功能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培训室,及文体器材。进镇政府大门就可以看到免费开放公示栏。

2、培训制度

首先是我们的队伍培训文艺宣传器材培训,打鼓和舞龙灯我们用了两天时间。新建两支文艺宣传队伍的培训,利用文化站阵地和镇政府场地实地培训了一天,效果很好。节前和临时演出培训,我们的宣传队伍长期利用文化站活动室阵地进行培训,文化站活动室阵地就是我们宣传队伍的家。其他培训我文化站內多次进行梨树管理培训,健康知识讲座,安全知识讲座等,坝坝舞培训。

最后是放电影工作

利用投影放电影也是一种开放工作,我乡新街建设好后将放电影场地重点放到人多的地方进行放影。

3、队伍建设和宣传活动

(1)、队伍建设

我镇队伍建设还是以两个牌子组织两支队伍的原则,实行老、中、青、少、幼相结合的文艺宣传队伍。小的愿意看老的表演,老的希望把小的拉到台上锻炼,这就构成了我们队伍的积极性和团结性。

宣传活动以文化需求的市场为主,我们的文艺宣传队伍仅仅靠镇党委政府和文化站的名义来进行宣传活动是远远达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我们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积极鼓励宣传队伍下乡。政府和文化站出资金和场地对队伍进行培训。我们的宣传队伍已经走出了。

三、综合文化站其他管理工作

文化市场管理;文化市场管理严格按照文化市场管理法规来规范市场,严格巡查制度。没有不良事件的发生。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收集,我镇文物收集20余处,成功申报2处,其中省级文物1处,县级文物3处,文物点5处。非物质文化在大力收集中。农村广播;实行镇上分管领导开广播会,有计划生育、种植、养殖、安全、卫生等。村文化活动室管理;村文化活动室管理主要做农家书屋管理的培训工作和指导工作。

四、取得的成效

在组织实施综合文化站的各种工作中,不断和领导汇报工作时,长期以来相互增加对文化站工作的重视,逐渐增加文化站投入。在活动中广大人民群众知道需要精神文化就找我们的宣传队伍。自文化站成立以来我们创造了七支坚不可摧的文艺宣传队伍,极大的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培养了一批文艺宣传骨干,增加了队员范围,扩大了宣传队伍的影响力。

五、存在的问题

大量的文体活动属公益活动,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体育活动最需要经费,所以此活动很少。还有文化站人员配备不够,往往手忙脚乱。还要加大各级政府的重视力度。

六、建议和要求

1、加大投入。

2、提高待遇。

第4篇: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范文

一、地区宣传思想战线干部队伍的现状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地委宣传部围绕“创新思路、服务大局、固本强基、尽职有为”的要求,结合宣传思想战线的实际进行了广泛深入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到:截止20__年底,地区宣传系统有干部职工101名(地、县宣传部),其中地委宣传部32人,平均每个县(市)仅10人;汉族干部职工占68%,少数民族干部职工42%;学历来看,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95%,大专以上的学历占80%,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学历者占12%,总体来看地区宣传系统干部队伍的整体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宣传干部思想状态稳定,工作状态积极,热爱并愿意从事宣传思想工作,极追求上进,主动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充电提高。近年来,地区宣传思想多项工作走在了自治区前列,特别是在理论普及、信息调研、对外宣传、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优势明显,信息调研工作连续4年得到自治区的表彰,处于领先地位,基层理论普及的创新做法还被作为重大典型向全国推广。成绩的取得与广大宣传战线干部职工开拓进取、敬业爱岗、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从一个侧面也充分证明了地区宣传系统干部队伍的素质。

二、地区宣传系统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宣传干部队伍年龄结构需要优化。地、县101名宣传干部中,30周岁以下的占21%,而40周岁以上的宣传干部占41.6%。表明宣传干部的年龄结构还不十分合理,年轻干部比较缺乏,干部梯次结构不合理。

2、宣传干部队伍知识水平需要提升。由于宣传思想工作要求干部不仅要能写会讲,还要善想实干,宣传干部中高层次、高水平领军型的人才比较缺乏,部分干部表现单一,必须及时为干部搭建学习提高的平台,以满足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的要求。特别是部分干部对学习的自觉性、紧迫性认识不够,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新的思想理论,仅仅满足于一般性的理解和掌握,缺乏静下心来系统学习、深入研究的耐心和精神,使工作不能很好适应。

3、县乡宣传干部队伍整体偏少逐级弱化。从调研看,目前县级宣传部门编制最多的有13名、最少的仅7名(包括工勤编),随着时代的发展,宣传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不仅承担着日常的常规工作,还要采写大量的新闻稿件,且稿件任务在逐年增加,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人员已捉襟见肘,不能满足任务要求。乡(镇)与群众交往更直接,承担着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教育引导群众的重要职责,但由于乡镇宣传工作没有没有专职宣传岗位和专职宣传人员,工作没有抓手呈现弱化状态,即使个别乡镇有专职的宣传干事,由于没有进班子推进工作的力度不大。

4、宣传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地区宣传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发展变化的形势相比,与各级领导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是从事宣传思想工作必备的基本能力不足。突出表现在一些干部欠缺综合分析能力,只能“就事论事”,不能透过现象分析本质,不能从一般性的事例中总结、挖掘出普遍性、规律性的结论和观点。二是部分宣传干部缺乏创新的能力和意识。特别是一些宣传干部思想上受传统“条条框框”的束缚,工作思路和方法没有创意,工作起来按部就班走老路,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5、宣传思想工作对干部的要求高留人难。由于宣传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宣传思想战线的干部必须对所有工作都要有所了解,不仅要有较高的组织协调、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水平,还要有较强的政治素养、大局观念,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与时俱进,善于捕捉发现工作中的亮点与规律,宣传工作对人的要求十分严格。但是宣传工作又特别敏感、十分清苦,社会上流传的“呆在宣传部经常犯错误”说的就是宣传工作的高要求,宣传干部出口窄,出路差,留人难。

三、加强地区宣传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对策

在新时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干部队伍,不仅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前提和现实需要,也关系到地区“三大突破”的实现和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五个方面重要工作”的顺利推进。针对地区宣传思想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强新形势下的地区宣传战线干部建设提出以下建议对策。

1、严格落实《地区宣传系统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去年,地委宣传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了《地区宣传系统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对地区宣传系统干部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作了的规划,对指导今后的干部队伍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定要严格落实相关制度,为干部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2、大力引进年轻的高层次人才。要针对地区宣传系统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水平偏低等问题,通过公开选拔、考试录用等办法努力引进年轻的高层次人才,为高层次人才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不断充实宣传干部队伍,努力实现宣传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

3、加大对宣传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要结合现实需要,科学安排教育培训内容,既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又要提高业务技能,采取考察学习、专家讲座、座谈讨论等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对干部的学习培训要建立检查考核机制,把考核成绩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确保学习培训不走过场,取得实效。今年以来,地委宣传部领导高瞻远瞩,配合自治区启动了“大培训”计划,先后选派地县乡宣传干部5批、50余人赴区内外进行培训学习,通过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干部的工作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5篇: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范文

【关键词】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宣传;人力资源开发;优化策略

一所高校要得到健康稳步的发展,宣传思想工作当是诸多因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大力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工作,就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优化途径策略,强化人力资源建设,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整体质量的目的。民办高校宣传工作更应如此。

一、优化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策略

在优化途径、策略上,针对当前民办高校宣传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走出认识误区,优化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环境

当前大多数民办高校存在着一些偏激认识,认为高校应是教育教学、学术科研的主阵地,宣传是否有,无伤大体。因之,民办高校一些基层单位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在教学、科研、管理中的保证作用认识不足,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甚至有些民办高校一味追逐教育质量,学术突破,科研成果,对思想政治宣传工作漠然置之。受这一思想观念影响,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易于被伤害。所以,必须转变认识上的狭隘观,为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创设良好氛围。

2、创新工作机制,增强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主动性

高校必须牢牢把握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确立宣传思想工作攻势战略。要明确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宗旨原则、角色定位、权利责任、实施策略,不断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切忌毫无章法,视宣传为儿戏。要从科学定位、合理建制、恰当用人、主动出击等方面进一步理顺宣传工作与民办高校整体发展的关系;推进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创新,打破束缚捆绑式的各种非正常人为限制;转变职能,变全能管理为有限管理;尊重首创精神,鼓励灵活多样,既要“宏观管住”,又要“微观放活”[1];将思想宣传工作融入民办高校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树立“做人人的宣传思想工作,人人做宣传思想工作”[2]的观念。具体策略途径就是要把宣传工作延伸到教学科研一线,延伸到党政工团学联社团及各级组织部门,渗透到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员工、学生的思想、工作、学习乃至生活,并采取各种有效方式,以实现民办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全覆盖。还要探求宣传工作的新思路、新成果,以此来发挥宣传工作在民办高校整体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3、竞争激励并重,提升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品位

就是要把宣传工作纳入民办高校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考察党委工作优劣的重要条件之一。要把宣传工作融入民办高校整体发展的建设规划之中,渗透于每一工作具体环节之中,以在民办高校整体发展中所发挥的推动作用的大小,所体现的水平的高低、所展示的程度的优差作为考察其在高校整体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要突出宣传思想工作在民办高校党委工作中的优势地位,强化宣传工作在民办高校发展中的舆论引导优势。欲达此目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在引入优秀人才的基础上强化竞争激励并重机制,使民办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做好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人力资源开发

宣传,说得更直接些就是一种有目的的与人沟通和交流,具有自身显著的喉舌、哨兵、参谋的舆论导向作用。这种舆论导向的作用如何发挥,就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宣传工作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人力资源开发和使用上的误区

在一些民办高校,缺乏严格科学的系统考察,对宣传工作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显得有些轻率。甚至将宣传工作部门看成了随意任性的大杂烩。产生这种误区的原因很多,而最为根本的一点就是缺乏对宣传工作特性及其对人员要求上的根本性认识,存在认为是自我小圈子的低层次的、机械的内部运作的误区。要走出这种误区,就必须从宣传工作的自身特性及其特有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要求,走出“小我”圈子,本着对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正确引导及社会的高度负责,对自身健康发展的态度,公允使用宣传工作者。

2、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人力资源开发和使用的正确途径

民办高校宣传工作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正确途径。其主要有两个方面。

(1)严格按照“六种能力”选用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人员。这“六种能力”就是政治认知能力、把关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审美能力。其中政治认知能力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从事宣传工作的政治思想水平,认识分析问题与解决能力。这是是否选用的政治思想基础。把关能力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从事宣传工作时,具有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对复杂多变的观点、思潮进行辨析、把关的能力。这是是否选用的宏观把握能力的基础。语言文字能力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功,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写作技巧、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规范能力、加工能力。这是是否选用的核心要素,如果所选之人连这一最起码的要素都不具备,那其他就无从谈及。

(2)深化工作创新机制,打造“五支队伍”。民办高校宣传工作人员的考察选用确定后,要提升人员整体素质,增强宣传工作实效性,就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在队伍整体建设上要力求新突破,以提升工作的整体水平。宣传工作队伍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而具体的执行者,其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宣传思想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其主要一条就是,必须按照“建队伍、强素质”的内在要求[3],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民办高校宣传工作者队伍。而这一工作者队伍的重要基础就是抓好抓实“五支队伍”建设。

这“五支队伍”的构成,主要是以民办高校党政工团教师为主体的宣传干部队伍及学生辅导员队伍、“两课”教师队伍、教职工宣传队伍和学生宣传队伍。这其中不仅要全力抓好宣传干部队伍、学生辅导员队伍、“两课”教师队伍、教职工宣传队伍的建设,还要下大力气抓好学生宣传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学生通讯员队伍,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参与宣传工作,可使宣传工作成为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在潜移默化中还有利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感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帆.深度报道彰显党报竞争力[J].新疆新闻出版,2009.3.61,64.

[2] 莫诗浦.在“三个突破”中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光明日报,2008.9(19)6.

[3] 李维生,张伟.大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01.

第6篇: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范文

一、人才资源现状和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全市宣传文化系统现有党政人才12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80人占总人数66%,其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39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49%,中级41人,占51%,高级无人。近年来市委宣传部、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表现出以下特点:

文化结构比较合理、知识化特征明显。市委宣传文化系统干部中,研究生以上学历8人,占总数的7%,大学本科以上学历85人,占总数的71%,中专以上学历28人,占总数的23%,在学科结构中,中文、历史、社会学、党政管理占大部分,经济学、法学以及外语和理科人员也占一定比重。

中青年已成为中坚力量。宣传文化系统人才中,31岁—40岁62人,占到总数的51%;41岁—50岁44人,占到总数的37%:51岁—60岁12人,占到总数的10%。宣传文化人才的年轻化给宣传文化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1、创新引进机制,人才队伍结构不断改善。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把着力点转到建立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上来。

2、创新培养机制,人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

一是认真抓好经常性、有针对性的在职学习培训。每年全市宣传文化系统有30余人次,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管理学院等机构培训进修。

二是坚持“走出去”拓展视野,强化素质,增长工作本领。20*年选派8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常州、地委党校学习锻炼4个月。

三是鼓励换岗换位,对流,加强实践锻炼。据不完全统计,20*年以来,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共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26余期,培训515余人次,其中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参训60余人次,专业技术人员参训300余人次,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基本达到了“县处级以上干部5年累计脱产培训3个月,科级以下干部2个月”的要求。

3、创新选用机制,用人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一是用活用好专业人才。大胆使用专业技术突出而又具有管理才能的高级人才,使其走上领导岗位。文体局选拔任命田媛媛为*市双馨演艺公司经理,市广电局提拔使用年轻干部4名,有力带动了专业技术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积极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制度和专业技术职务竞争聘任制度,重点解决事业单位用人机制不活和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的问题。特别是在市文工团推行了竞聘上岗,打破了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形成了依才评绩、择优任能的工作格局。

4、创新激励机制,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是近年来,宣传文化系统一些事业单位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探索性改革,推行了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市广电局实行了分类管理、绩效挂钩、动静态结合的岗位责任目标绩效考核机制;市文体局在部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现了按所聘专业技术岗位兑现工资,差额拨款单位根据各自经费来源实行不同管理办法,合理拉开分配档次,这些措施都有效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搭建工作平台。市广电局以经营业务与宣传业务分离为突破口,实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组建了《走进田野》、《健康俱乐部》、《市经在线》、《维哈服务》等栏目制片人文化经营实体,将广播电视的制作、广告业务全面推向市场运作,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三是重奖突出成果。为提供人才队伍建设所必需的资金保证,从20*年以来,市委宣传部设立宣传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万元,用于人才培养、培训、引进、奖励。

三、当前人才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观念需进一步更新。许多人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创新精神,知识结构老化,视野不宽,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跟不上改革的步伐。有的单位把握全局、驾驭全局的能力弱,囿于枝节,陷于事务,抓不住关键,在机遇面前坐失良机;有的单位缺乏凝聚力,个别的还存在互不服气、互相拆台的现象。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宣传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是宣传文化系统内高层次人才数量仍然偏少。体制内专家型的理论研究人才不足,文化团体内专业文艺工作者青黄不接,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开展。视野宽、懂策划、有创意、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文化专门人才匮乏;有广泛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文化领军人物,特别是在全疆乃至全国叫响的名人名家仍然紧缺。现有高层次人才年龄趋于老化。

三是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市直宣传文化系统专业技术人才的结构出现倒挂现象,较为合理的金字塔结构尚未形成。即作为底座的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增长幅度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基本不变,致使评聘矛盾日益突出。比如,市广电局现有在职专业技术人才33人,按现行聘任最高比例计算,应聘高级职称6人,而实际取得高级职称资格的没有。有些中级职称的人才也为此跳了槽。据统计,*近三年来,有4名年轻优秀的采编人员流失。

四是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尚未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事业发展和人事管理体制,人力资源难以优化配置,制约了文化人才资源开发的步伐。

四、加强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合理规划,适度超前,加大对人才队伍的整体培训。

1、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市委宣传部每年举办1-2个主体班次,不断提高宣传战线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科学判断形势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

2、加快知识更新。市委宣传部和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要结合各自业务特点,加强新闻、出版、科技、文化、法律、管理、网络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促进宣传文化干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

3、强化实践锻炼。市委宣传部采取上挂下派锻炼、横向交流、下基层采访、演出、采风、体验生活等形式,丰富阅历,拓展视野,增长实践才干。

4、加大交流培训力度。

(二)把握重点,稳步推进,提高宣传文化系统人才总量。

1、根据全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宣传文化系统在制定全年工作目标时要确定人才需求预测指标体系,编制包括层次、数量、专业等方面的人才需求目录,作为全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及时向市委报告。

2、以培养造就一批坚持正确导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一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社会责任感强、精通业务知识的业务行家里手,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文学爱好者为总体目标,每两年选拔奖励10-20名在关键岗位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争取在3-5年内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专业人才队伍。

3、加强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未来3-5年,宣传部要组织协调相关单位,有计划引进一些我市文化事业发展急需的文化创意、新闻选题策划、重大活动策划包装、文化资本运营等层次高、理念新、懂经营的高级专业人才。

4、按照干部“四化”要求,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搞好干部梯队建设,有计划、分层次培养储备中青年后备人才。

(三)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的包装推广。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自治区、地区等各级各类人才宣传新闻奖的评选,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多出精品力作。

2、各单位每年要向市委宣传部汇报创作成果。市委宣传部要通过组织召开书画展、专场汇报演出、作品研讨会等形式,大力进行宣传推介。

3、从宣传文化事业经费中划拨一笔专项资金,对全市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引进的高级经营策划人才、复合型人才承担的重要作品创作、重点项目、重大课题研究进行支持。

(四)深化改革,营造环境,加强对宣传文化人才的管理使用。

1、市委宣传部要建立档案和信息库,每年年底对宣传文化人才进行管理考核。

2、继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鼓励企事业单位对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骨干和承担重点文化项目的带头人实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加大对体制外人才的保障力度,使编制内外的宣传文化人才在享受评职、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待遇以及社会保障上地位平等,增强人才的活力和能力。

3、创新文化人才的激励机制。实施绩效考评,允许知识产权、创作成果和科研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参股。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管理上实现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人才给与重奖和激励。对优秀创作成果进行重点表彰奖励。同时设立影视、娱乐、出版、演艺等各个文化领域的奖励基金。

4、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开招考、社会招聘、竞争上岗等措施办法,建立起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

(五)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开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新局面。

1、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格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部门间的工作协调和信息沟通交流,定期研究涉及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

第7篇: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范文

【编辑留言】党的十召开前夕,全总召开全国工会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提出工会宣传工作任务,是继续为推进工会各项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召开。倪健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

一 加强主题教育宣传,以优异成绩“迎接十、贯彻十”。

按照中央关于“科学发展、成就辉煌”主题宣传活动的要求,全总下发了《关于开展“讴歌辉煌成就,凝聚奋进力量”全国职工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

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感恩·奉献·永远跟党走”网络感言征集活动,运用博客、微博等网络平台,寄语党的十,抒发爱党爱国情怀,表达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党的十胜利召开后,各级工会宣教干部要先学一步,按照全总对学习宣传贯彻十精神的统一部署,带头学习宣传党的十精神,结合职工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辅导报告、专题演讲、知识竞赛活动,切实做好十精神学习宣讲辅导,以生动鲜活的语言,深入浅出、解疑释惑,引导职工深刻领会十精神。

要积极协调各类主流媒体,运用网络、微博等新兴媒体,及时总结宣传各地工会和广大职工学习、宣传、贯彻十精神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迅速在广大职工中掀起学习宣传十精神的热潮。

二 保持良好宣传态势,不断扩大“主题”、“主线”的影响力。

要按照全总关于“主题”、“主线”的工作部署和宣传要求,继续组织开展好万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专题辅导宣讲报告活动。

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深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知识问答、征文比赛、读书演讲、专题展览、文艺演出等群众性活动,不断深化工会发展道路的学习、宣传和实践。

工会服务职工活动已经进入成果转化阶段,工会新闻宣传要围绕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将宣传报道重点转移到宣传各级工会开展活动的主要成果、典型经验上来,坚持用典型说话、用事例和数据说话,积极倡导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大力宣传各级工会深入职工群众,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构建和谐劳动的突出成效,大力宣传一批切实为基层和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工会干部,通过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微博等各类媒体,继续营造声势、扩大影响,不断增强工会服务职工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三 加强职工思想工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要结合第七次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深入了解职工思想状况,全面掌握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探索研究新形势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要善于运用新兴媒体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效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对职工群众的亲和力。

要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及时总结宣传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创先争优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和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坚持用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引领职工、凝聚职工、激励职工,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推动科学发展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推动者。

四 推动企业职工文化建设,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是工会宣教工作的重要内容。

下半年,全总将继续推动工会“职工书屋”建设,扶持中工网拓展“全国职工基本素质培训”专题网站功能,编辑出版《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系列培训教材》,总结推广一批基层职工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如:河北省总开展的职工文化阵地“四级网络”建设;宁夏区总的职工精神文化乐园建设;浙江省杭州市工会的“新杭州人文化家园”建设;黑龙江农垦工会的百万职工“精神大粮仓”建设等。

各级工会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运用各类新兴传播手段和活动方法,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满足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广大职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五 加强舆论引导,切实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

畅通信息渠道,加强舆论引导,是工会宣传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引导广大职工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影响,促进职工队伍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8篇: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范文

一、宣传工作目标

(一)积极在中央、省、市、县级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上对周家镇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正面宣传报道,及时反映我镇的工作动态,力争在省级市级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上发头版头条,提高我镇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完善并实施好新闻宣传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新闻宣传激励机制,加强新闻宣传队伍建设,组织镇属各部门新闻宣传人员进行学习,提升新闻宣传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进一步推进党委、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信息制度,完善应急机制,规范信息上报工作程序。围绕工作大局和网上热点,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处置,建立健全网络新闻宣传负责人制度。

(四)组织好重大主题宣传活动,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烤烟产业发展、集镇建设等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

二、宣传主题

坚持服务于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大力宣传“四个周家”建设的新进展、新亮点、新经验和新成效,为建设美好新周家加油鼓劲,着力营造实干拼搏、奋进跨越的浓厚氛围。

(一)围绕“工业周家”主题,认真做好工业经济、矿山安全宣传。依托重大工业项目开展,大力宣传推进产业发展、产业升级,体现招商引资成效,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围绕“畅通周家”主题,认真做好公路网建设宣传。抓住通县连接公路的硬化、烟路修建等重大交通建设工程,以及通村通畅工程的不断推进,大力宣传交通路网建设,加快推进“畅通周家”战略。

(三)围绕“宜居周家”主题,抓实城乡环境治理宣传。以新村聚居点建设、卫生院迁建、集镇管理、旧城改造等集镇亮点建设为载体,大力宣传我镇统筹城乡,完善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建设美丽村镇的新路径。

(四)围绕“生态周家”主题,认真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借力旅游新村建设、洛浦河治理、工业污染源防控、荒漠化整治,多举措宣传我镇强化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加强环境保护与再生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效、新经验。

(五)围绕党建创新主题,认真做好群众路线宣传。宣传好我镇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走基层”,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举措、新经验;宣传好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和“两化”互动、城乡统筹的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宣传好我镇实施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等民生工程建设的成就和亮点,充分展示我镇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习,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

1.抓好中心组学习。进一步抓好中心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中心组学习效率,切实发挥各级中心组作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基本形式和载体的作用,并定期收集、反馈学习情况。以中心组学习为契机,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打牢群众路线活动学习教育基础,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坚持学习制度、完成学习任务等情况将记入《宣传工作季度考核表》中,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2.不断深化理论和政策学习。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开展群众路线、形势政策、国情省情、民族精神、革命传统、改革开放等主题教育宣传教育。二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贯穿于党员干部教育的全过程,努力建设共同精神家园,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三是认真学习领会中省市县各级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县的决策部署,深刻理解中省市县工作基调,围绕发展战略,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四是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宣传,学习中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学习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新规定和新要求,加强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五是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法制意识,学习贯彻《省依法治省纲要》,带头维护法律权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让宪法和法律真正成为共同的遵循。六是围绕产业升级转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学习,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调研,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

(二)强化教育,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宣传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宣传报道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适应宣传思想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专业培训,认真组织我镇公文写作培训,加强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宣传报道队伍。

(三)抓实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1.着力核心价值深化公民道德教育。以党员干部德育、法治政府和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继续做好道德模范人物评选及学习宣传活动;深入开展“相互关爱、服务社会”学雷锋志愿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利用各类重大节日举办内涵丰富的群众性纪念活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比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2.着力全民参与深化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扎实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争创县级文明乡镇,力争今年创建一个县级文明村,努力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全优达标。

3.着力关爱成长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少年教育和实践活动,广泛开展“走复兴路,圆中国梦”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华文化进校园”活动、“苗乡好少年”评选表彰活动。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完善留守儿童、贫困学生、残疾儿童等的关爱、帮扶和教育机制,整合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加强舆论引导,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氛围

1.集中笔力,做好十八届三中全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宣传。做好全国“两会”的宣传工作,全面、深入、准确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

2.配合服务工作,开展对内宣传。围绕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结合镇机关职能部门做好宣传全年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为周家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第9篇: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范文

(⒈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541004;⒉钦州学院,广西钦州535099)

摘要:文化人才队伍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中坚力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契合了我国文化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本文运用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关、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四个维度分析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过程。由此认为,国家战略任务导向与地方自主、理想化政策与目标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困境导致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运行过程中的主要逻辑“紧张”,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应该发挥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明晰政策目标群体定位,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任务,兼顾“阳春白雪”与“乡里巴人”,加强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 :文化人才队伍;政策执行过程;运行逻辑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5)07-0041-07

收稿日期:2015-05-05

作者简介:张晓君(1990—),男,福建泉州人,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3级公共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管理与地方治理;赵君(1966—),男,河北保定人,桂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钦州学院党委书记,桂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部民族地区政府生态责任追究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BMZ058;2013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十六大以来西南民族地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BKS006;2015年度广西研究生创新项目“制度变迁、公共产品供给与民间组织发展”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CSW2015172。

政策执行是政策得以贯彻落实的关键步骤。美国政策学者艾利森指出:“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其余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1]总书记针对政策执行的重要性指出:政策执行“一分部署九分落实”,[2]抓落实才能展现党的执政能力。[3]李克强总理在不同场合也多次强调别让政策“听起来好”,要切实地抓好政策落实。[4][5][6]自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以来,[7]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难题。如何提高政策执行的效果,实现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的政策目标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

及存在问题

2002年,党的十六大作出推进文化改革的战略部署;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8]由此可见,文化的传承和复兴离不开人才,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障。

2001-2011年,我国对于文化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其中,全国文化财政支出10年间增长450%,对于文化事业投资以及人均事业经费投入也明显增加;2001-2011年,全国文化事业完成投资增长238%,人均文化事业费也增长483%。在国家财政投入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文化产业从业机构在2001-2011年间,增加了42808个;文化产业人员自2001年-2011年,从最初的140.3万人增长至2011年的220.9万人,增幅超过50%(见下表)。

2001-2011年全国文化队伍建设部分数据对比①

由此可见,自2001年以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的加大,文化人才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在2011年我国提出文化强国战略之后,文化人才队伍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然而,从目前学界对于我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的研究来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思想陈旧,观念落后;[9]体制、市场和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10]高层次人才匮乏,人才队伍结构失衡,分布不均;[11]人才工作机制不够健全;[12]环境难以对人才形成较大的吸引[13]等等。目前,对于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就问题谈问题,对深层次原因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二、基于史密斯模型的文化人才队伍

建设政策执行过程分析

政策本身及政策执行过程是影响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尝试采用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来分析和研究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的执行过程和政策的运行逻辑,以解决目前我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美国政策学者史密斯是最早对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及其过程建构模型的学者,他在《政策执行过程》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一个分析政策执行因素及其生态——执行的理论模型,又称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以下简称史密斯模型)。他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政策执行机构、政策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是影响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14]理想化的政策指的是执政党和国家为了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而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政策执行机构指的是负责执行和落实政策的机构。政策目标群体指的是政策的对象,目标群体对于政策的感知是判断政策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的重要依据。环境因素指的是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史密斯模型中,围绕理想化政策,政策执行机构、政策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并产生的紧张状态,经过处理之后直接或者通过国家机构和团体反馈到政策制定过程中并对政策进行修正,这也非常符合中国式“分级制试验”的政策制定过程(见下图)。[15]

二)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的四个维度分析

根据史密斯模型,本文从理想化的政策、政策执行机构、政策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四个维度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进行了如下分析:

⒈理想化的政策分析。“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理想化的政策是政策过程的开端,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是政策得以成功执行的基础条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和文化强国战略的需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建设宏大人才队伍”提升到了文化建设战略高度的层面;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16]其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是对中央政府制定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各种政策规定的回应。再次,《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以及各级政府的相关规划使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落实。

文化人才发展规划是我国政府大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政策设计,它包括《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在内的相关规划。中央政府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定、资金分配、项目设计和内容传输等各个环节起主导作用,即运用强有力的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多种政策,调动各种资源,自上而下地进行大规模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地方政府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制定符合地方发展需要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并负责政策的具体执行。由此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成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的任务。

⒉执行机构分析。执行机构是史密斯模型中的能动要素。我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执行机构设置得较为分散。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执行有的是由党组织牵头落实的,有的则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根据政策要求或者是规划安排来执行的,人民团体也执行部分政策。

⑴中央主管部门。目前,我国中央一级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机构设置主要是文化部负责主管,由其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此外,有责任承担政策执行的不仅包括党中央的中组部、等部门,还有中央政府的教育部、财政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然而,这些部门的性质一方面决定了该部门的职能不会只集中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上;另一方面这些部门都有各自的职权范围,不能越权执行其职权范围之外的政策。例如:在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过程中,、中组部成为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执行的关键部门,而文化部却成为了不起实质性作用的协调机构。

⑵地方执行机构。在上级党组织和政府的指导下,根据上位规划的安排,从中央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从省到地市、从地市到县区,层层分解任务。落实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的过程涉及到的部门除了要对应、中组部以及文化部等部门外,文化干部学校、文化事业单位等也成为地方政府执行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的主要推进力量。

⒊政策目标群体分析。政策目标群体是指政策作用的对象,是政策决定并且必须对其行为进行调整的群体。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目标群体就是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因而文化人才队伍就成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的主要调整群体。《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七支队伍”,即党政人才队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文化艺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高技能文化人才队伍、文化科技人才队伍和文化外交人才队伍。但政策目标群体并不是只有文化人才队伍,还包括执行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的部门以及公众。取得政策目标群体的认同和接受是政策执行的关键,政策执行机构和公众对于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的认知,对于政策支持与否以及支持程度都直接影响政策的执行。

⒋政策环境因素分析。政策环境是政策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和历史环境等等。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虽然文化体制可能面临着较大的变革,但在文化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导向下,总体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对于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是有利的。目前,在经济环境方面,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已经放缓并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但我国对于文化方面的财政投入还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这对于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社会环境方面,重人才引进、轻配套设施建设,宣传力度小、全社会对文化人才重视不够等,已成为影响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

从对四个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涉及意识形态和国家发展战略、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社会价值的引导等重要领域。在中央政府主导下,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凸显了国家对于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自上而下层层分解任务也表明党和政府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政策目标。

(三)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的运行逻辑分析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的执行过程和政策的运行逻辑是影响政策效果的要素之一。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是典型的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过程,科层制则是政策得以顺利执行的制度基础。基于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本身的特性,从中央与地方、政策与目标群体两个角度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的运行逻辑进行分析后,本文认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的执行过程体现了国家战略任务导向逻辑与地方自主逻辑的“紧张”、理想化政策逻辑与目标群体逻辑的“紧张”,这两大逻辑“紧张”构成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的运作逻辑,同时决定了其现实运作绩效。

⒈国家战略任务导向逻辑与地方自主逻辑的“紧张”。规划是我国政策过程的核心机制,[17]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央政府制定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进入实施阶段以后,实现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被分派给文化部,文化部通过《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进一步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地方文化厅(局)再进一步制定相应的专项规划或区域规划并主导规划的实施。

在中央层面,许多部门都制定了与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相关的政策,如、中组部、中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组部、、人事部联合下发的《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文化部也下发了《文化部关于开展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的意见》等。

在地方层面,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主要是由所属行政级别政府的文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因此,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一般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宣传部门统筹协调(部分地区以宣传部门牵头,组织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由此可见,我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的制定不论是在中央层面还是在地方层面都有很多部门和机构参与其中,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为以任务为导向。但是,按科层制的思维惯性及路径依赖,在层层分解、井然有序地执行政策任务的同时也暴露出科层制侧重纵向的上下级交流而忽视横向交流的制度缺陷。下级政府一般不会与上级政府直接对抗,但与上一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属于平级单位,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这就产生了第一个逻辑矛盾。而随着地方政府的自主性不断增强,地方政府为了实现本地区的利益,在进行政策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可能无法满足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以经济增长为目标,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思想陈旧,观念落后,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所需要的体制、市场和人才还不到位,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在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上还不完善,无法对文化人才形成吸引力。

⒉理想化政策逻辑与目标群体逻辑的“紧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符合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契合国家战略的理想化政策,多个部门都推出了与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相关的政策。、中组部、中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人事部和文化部等部门或联合或独立出台相关的政策就是最好的佐证。

然而,相关部门的政策目标群体各有不同又存在交叉。例如:以为主的六部提出要建设基层宣传文化队伍,以中组部为主连同、人事部提出要建设全国宣传文化系统人才队伍,文化部则提出要建设七支文化人才队伍。多种政策、多部门参与执行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使得各部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宣传人才特别是宣传干部队伍建设就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由于政策目标群体定位不同,政策资源分配不合理,直接导致了文化人才队伍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人才分布的不均衡。

政策目标定位重叠导致的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责任不明已成为人才工作机制不完善的重要原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涉及到包括组织、宣传、文化、财政、人事、社会保障等多个部门,协调多部门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政策执行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小组”是我国政府承担特殊任务的重要存在,[18]目前,中央政府成立了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省市县区行政级别的地方政府都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部分地区还专门成立了文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文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已成为协调各部门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最主要力量。一般情况下,文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组织部门或者宣传部门,体现了党管人才的原则,但在专业上,还需要文化部门来满足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特殊需求,而文化部门则无法独立承担或者协调多个部门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这就形成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运行过程中的第二个逻辑“紧张”。

三、讨论与结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未来

史密斯模型中的反馈和修正机制是政策“分级制试验”的核心,虽然“分级制试验”中表现出的“自下而上”政策制定模式与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是“自上而下”政策制定模式相悖,但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执行效果尚未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下,通过反馈和修正,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

(一)协调国家战略与地方自主的配套支持政策

中央政府制定国家战略,但是战略的执行者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主要力量。各地对于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和偏好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为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主体——地方政府,需要满足地方公众的需求。因此,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有利于其提供更加符合地方需求的公共文化产品。除此之外,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尤其是在一些民族地区,其文化更具特色,因此,尊重地方文化传统,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自主配套支持政策的作用,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目前,已经有很多地区提出了“人才特区”的概念,地方政府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已经证明了其主导作用,[19]即通过地方政府吸引和集聚文化人才来建设文化人才队伍已成为直接、有效的措施。但是,地方自主的配套支持政策只有纳入到国家的整体战略当中,才符合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要求。

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执行的过程中,首先,应将地方政府的“人才规划”或者“人才特区”建设纳入到国家战略之中,在国家层面对地方政府进行有效的指导;其次,在国家层面给予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空间,督促地方政府加强人才制度建设,依法行使职权;再次,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到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当中,提供更符合本地区要求的公共文化产品。

(二)明确目标群体定位与责任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由于目标群体不同,每个部门所承担的责任和任务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出台相关政策时,应该做到点面结合,明确各部门承担的任务和责任,并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考核。在出台与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相关的政策之前,中央及地方政府有必要与下级有关部门就政策的制定、执行以及考核进行有效的沟通,形成统一的反馈和考核机制。在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进行规划时,一方面要考虑整体的需求;另一方面必须将任务细分,实行任务责任制,列出任务清单,使各相关部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都能够明确自身的任务和工作的要点。政策目标群体对应相关单位,单位责任对应任务责任人,层层抓落实。

(三)营造全社会尊重文化人才的氛围

各级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创造有利于文化人才工作、生活和发展的条件,消除文化人才的后顾之忧,吸引急需的文化人才,稳定现有文化人才。改进文化人才管理体制,健全文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多劳多得、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以调动文化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成绩,并得到相应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激励。

(四)兼顾“阳春白雪”与“乡里巴人”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本身承载了多重目标,集国家意志、意识形态、价值传承、文化传统以及文化服务各种功能于一身。每个人对于文化的需求有所不同,有“阳春白雪”的高雅文化,也有更具乡土特色的“乡里巴人”文化,为此,不仅要考虑“阳春白雪”,还要充分重视民间文化特别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邓小平指出:“在人才的问题上,要特别强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20]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还必须创新人才观念,将民间文化人才的发掘纳入到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中来,珍惜文化人才、爱护文化人才、用好文化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丁煌.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60.

[2]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寓意新而深[EB/OL].中国文明网,http://www.wenming.cn/wmpl_pd/wylg,2013-12-02.

[3].关键在于落实[J].求是,2011,(06):3-7.

[4]李克强.别让政策“听着好听”,落实起来处处受限[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4-04-30.

[5]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务院出台政策措施推进情况督查汇报并部署狠抓落实与整改强调要强化责任、真抓实干、务求实效[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guowuyuan,2014-07-16.

[6]李克强.把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使广大群众真得实惠[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

[7]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8][16]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新华网,2012-11-19.

[9]李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江汉论坛,2010,(09):136-139.

[10]南大伟.我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294-298.

[11]陈友芬.新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D].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2]蔡秀萍,吴江.吹响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冲锋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人才工作新部署解读[J].中国人才,2014,(01):9-13.

[13]中共南宁市委党校课题组.南宁市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分析[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0,(01):14-19.

[14]SmithTB.Thepolicyimplementationprocess[J].PolicySciences,1973,4(2):197-209.

[15]韩博天,石磊.中国经济腾飞中的分级制政策试验[J].开放时代,2008,(05):31-51.

[17]韩博天,奥利佛·麦尔敦,石磊.规划:中国政策过程的核心机制[J].开放时代,2013,(06):8-31.

[18]周望.中国“小组”政治组织模式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0,(02):77-81-88.

[19]苗月霞.我国地方政府“人才特区”建设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2,(10):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