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

第1篇: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 新媒体 电视

中图分类号:G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1

任何一种崭新的媒介出现,都会对旧媒介形成一定的冲击,广播出现时如此,电视出现时也如此,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也同样引起了关于传统媒体能否生存的激烈争论。

新媒体自问世以来就有着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特点一信息海量、时效快捷、互动性强,这些特点似乎更为符合市场需求和传媒业的发展。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电视媒体自身的优势一公信力强,政策优势明显,覆盖率高,原创的内容资源。

由此可见,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是时展的必然结果,只有两者的互动,渗透才能获得共赢。

一、媒介融合的趋势

媒介的融合首先是技术上的融合。媒介融合根本和直接的诱因是数字技术的成熟,新一代数字技术、广播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媒介融合的直接推动力。其次,媒介融合是内容上的融合。数字化使各媒体产品有了共同的平台基础,这给产品的整合带来了便利。各个媒体的内容可以更加方便地实现相互嵌入,并根据各自的传播特点和受众需求进行重组和分装,市场中将出现更为多样化的版本和更为丰富的内容,以满足受众个性化的需求。再次,媒介融合还是产业上的融合,不能把媒介融合简单的理解为电视节目的数字化,等同于多媒体叠加和电视节目的多向分布。单一的“视频+网站+手机”形式并不能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

从竞争的角度来讲,传统电视媒体发展新媒体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传统媒体有真正的原创的内容资源,这是很多新媒体所不具备的;另外传统媒体在广告经营上还有自身的优势,和一些传统行业的客户有比较长期的合作经验,这些都是传统媒体的优势。那么,在媒介融合过程中,新媒体要逐渐吸收消化融解转化这些优势,实现其自身价值,弥补自身的缺憾。

传统电视媒体和新媒体在竞争中加快相互融合,尤其是传统电视媒体的内容资源优势与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渠道的融合将加速呈现,二者之间的界限将不断被突破,这也将推动传媒业的全面升级。融合新媒体,传统电视媒体的优势将更加展现突出,也将注入新的活力;融合传统电视媒体,新媒体的发展也将不断冲破自身局限,完善视频音频内容来源,播放渠道等。

二、把握机遇,寻找突破

从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视机诞生,到现在也已经有了将近半个世纪了,而从1998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第一次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开始,新媒体也才发展了不到二十年的历史,然后在这短短的十几年里,新媒体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日益冲击着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传统电视媒体也在寻找自己的出路。中央电视台对原有网络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运营中央电视台网络、手机电视等新媒体资源;凤凰卫视也对凤凰网进行改组,成立了凤凰新媒体,其后,又与中国移动进行合作,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向大陆用户拓展其节目内容和服务。

随着受众分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碎片化的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碎片化”时代的来临,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也是机遇。尽管新旧媒体存在差异,但从本质而言,作为媒介,作为服务受众、为观众提供传媒产品的组织机构,两者在根本上是相同的。但新媒体技术毕竟不同以往的媒介生态,新旧媒体之间的“替代性”远远大于“补充性”。与传统的电视媒体相比,新媒体在内容传输、播出模式、受众参与、互动性等方面与传统电视有很大的,而且质量上也有了提高。

新媒体的发展是一种历史趋势,是一种规律。对于传统媒体,失去新媒体就等于失去了未来,但目前各电视媒体的态度是复杂的。一方面,目前电视台的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广告,虽然新媒体发展得如火如荼,鼓舞了无数人的信心,即使新媒体更多的是投入而不是收获。另一方面,谁也无法否认新媒体对未来电视的重大影响。因此许多电视传媒目前将新媒体只是视为传统媒体的延伸,作为现有播出渠道的补充,新媒体的播出内容几乎完全照搬传统电视。而新旧媒体同质化的节目内容又使受众更趋向于免费的传统电视,而不愿选择成本较高的新媒体,传统媒体下的新媒体步履维艰。

所以,二者要在受众需求上下工夫,在逆境中寻找机会,突破发展瓶颈。

三、整合资源,顺应趋势

当前,媒体的同质竞争日趋激烈,各频道和节目之间存在形象相似,相互干扰竞争的普遍问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媒介融合使得信息呈现爆炸性增长趋势,受众对媒介内容的接触点更加广泛和多元,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传统电视媒体需要通过与新媒体的整合,更好的开拓市场,吸引更多受众。同时,传统电视媒体拥有强大的品牌资源优势,通过媒介融合能够扩大其品牌内涵,提升品牌效益,而处在上升期的新媒体也急需构建自己的品牌来提升知名度、培养忠实受众。新旧媒体可以在各自媒介市场中实现优势互补,打造一个更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平台,从而拉动整个产业链,为资源的再度延伸和效益最大化创造条件。

新旧媒体之间的“替代性”远远大于“补充性”。要想不被狼吞掉,最好的办法是自己也变成狼。新媒体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传统电视传媒与其等待被慢慢发展起来的新媒体淘汰,还不如自己将新媒体放在与传统媒体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根据新媒体的产业性质,采取相应的运营模式,包括新内容形式、新的内容制作方式、新渠道、新的推广方式、新的业务模式等等自发地进行平台转移。将新旧媒体竞争从传媒集团与业外资本的外部竞争,转化为集团内部事业部之间的竞争,自发地进行平台转移,从而掌握主动权,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第2篇: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现代工业 印刷科技 发展趋势 机遇和挑战

引言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它是指一组硬件和软件设备,结合了不同的视觉和听觉媒体,能够让人产生印象深刻的视听效果,它包括了图形、动画、图像以及文字等。而在听觉上则包括了语言,音响、音乐等,它不仅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我国印刷工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印刷工业工作效率,使得印刷传播科技更加生动活泼,有声有色[1]。本文将以多媒体技术为起点,分析当前我国印刷科技的发展趋势,分析多媒体技术下我国印刷技术受多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现综述如下。

1 印刷工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流行,DTP、CTP的出现大大促进了印前数字化的实现,并且整个印刷流程的数字化也已经成为公认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印刷流程数字化的同时,传统的印刷技术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生存空间。在数字化发展大趋势下,必须大力推进数字化流程,传统印刷要和多媒体技术建立有机的融合。即使在多媒体革命的今天,纸张仍然是最优越的媒体之一,由于人们的习惯以及生理等,使得纸质媒体的作用不会受到削弱。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只是让人们多了一种认知世界的手段。此外,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全球化时代已经来临,印刷业跨国合作也越来越多,新技术等在印刷工业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2 印刷科技的发展趋势

从印刷媒体技术发展时代来说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时代,即模拟、模拟+数字以及数字时代。全面数字化、整合生产技术成为了我国印刷科技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印刷科技的发展正从“模拟+数字”向数字时展的过渡时期。且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化潮流的推进,印刷媒体技术发展趋势具有以下体现,具体如下:(1)数字化工作流程与JDF共存;(2)CTP技术在印刷工业中飞速发展;(3)数字打样技术以及数字因数技术的的不断融合。(4)自动化、全能化以及喷墨技术的广泛使用等[2]。

3 印刷媒体享受多媒体带来的机遇

随着我国高新信息技术的演进和应用,社会正朝着多媒体方向发展。印刷业为提供媒体的主要行业之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多媒体技术下可以将印刷产生概括为两个简单的事情,(1)将印刷原稿的东西转化为数字资/资产;(2)数字资源/资产通过适合的方式转化为人们需要的产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印刷传播科技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印刷属于多媒体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媒介的主要形式从声音到手写文字到印刷又发展到现在的多媒体,在每一个转变中,原有媒介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成为了新媒介的一部分。而印刷和多媒体的关系也是如此,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印刷技术中必将推进印刷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提高印刷作业水平和效率,尤其在印前。印刷数据的数字化使得印刷和多媒体直接联系起来,从而为印刷开辟了新的前沿和发展导率。印刷主要是进行文字、图像以及静画信息的处理,通过数字化能够将其储存其中使得声音和动画等结合在一起。信息的数字化、多样化、网络化等都为我国印刷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4 印刷面临多媒体的挑战

多媒体技术在促进印刷传播科技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新的挑战,其主要冲击主要体现在多媒体出版物上。印刷媒体主要是将纸张作为介质,而多媒体的出现将出版物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它的革命性的意义不可轻视,它不是纸质印刷媒体的延伸,而是一种新型的出版形式。信息的数字化、多媒体化等使得传统印刷出版业不可避免的受到有力的冲击,对我国印刷业、印刷观念以及印刷市场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3]。

结语

多媒体技术改变了印刷的生产方式,我们不仅要在本位上要求更快、更好的生产,还应该善于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印刷传播科技中,善于将文字、图形以及影像信息融入印刷传播科技中,促进印刷传播科技和多媒体技术的更好融合。

参考文献

[1]肖洋,谢红艳.数字时代中美印刷高等教育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1,6(3):54-63.

第3篇: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上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技术发端于美国国防研究的需要,因商业的运用逐渐于上世纪9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开来,随后移动互联网技术也在全球范围内铺开。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而兴起的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新媒体不断超越、挑战广电传媒,电视与报纸、广播一起沦为“传统媒体”。同时,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各类传媒之间的融合逐渐深入,而以前常以单一媒体出现的传媒集团也逐渐走向全媒体化。

随着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的层出不穷,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传统媒体日渐式微,并经常传来某纸媒关门、停刊的消息。在这种大背景下,广电传媒何去何从,广电传媒将拥有怎样的未来,纸媒的今天是否为广电的明天?

笔者根据长期的观察、研究和思考,特对广电业的未来作如下六种或保守或开放或乐观或悲观的猜想:

猜想之一:广电传媒将以现在的形式继续长期存在

广电传媒将以现在的形式继续长期存在,但受众流失、收视下降,被缩小在一个特定的小圈子里。这是保守的一种猜想,这种猜想认为广电传媒不受新媒体技术的影响而完全独立存在和发展。

从目前情况来看,广电传媒发展新媒体或向新媒体转型成功的很少,广电传媒发展新媒体能够赢利的也十分少见。广电传媒对新媒体的突围和转型能否成功?最终广电传媒是否会放弃发展新媒体,放弃向新媒体转型,而固守自己已有的阵地,即守住已有的播出平台频道、频率?这些在现阶段都是难以预料的。

从我国广电传媒发展历程来看,广电自在我国诞生后一直是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在市场经济之前也一直由国家统一拨款扶持发展,主要为党、政府宣传服务。也许,广电传媒将来仅会以定位存在,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在一定范围内生存,专司新闻宣传任务;亦或作为一种相对高雅于网络的传统媒体,在一定的范围内或在特定的人群中存在,正如一些高雅音乐、严肃类报纸或定位较为单一的报纸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一样。

猜想之二:广电传媒将融合成为新媒体的一部分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和媒介融合趋势的深入,广电传媒的传播平台渠道即传播平台优势逐渐减弱,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的人们在选择着包括手机、iPad、PC等视频,上述这些视频中的内容当然也包括原来通过广播电视播放出来的视听内容。于是,我们不断地看到所有的电视频道或广播频率都纷纷在网站、iPad、手机APP等媒介中出现,而传统的广播电视的受众不断地在萎缩,开机率不断下降。

原来,电视作为一个家庭信息传播和娱乐的电器被显摆放在客厅或卧室的重要位置,通过有线网来收看电视节目,这种方式长期无可替代。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媒介融合的趋势,以及人们收视习惯的改变,电视固定在家庭某个位置供人们获取信息或获得娱乐的可能性越来越少。以至于有可能在手机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成为社会的主力军之后,家庭墙壁上挂着的或电视柜上摆放的单独电视播放功能的“电视机”这个平台逐渐消逝,人们通过移动的媒体或某种综合的播放器来收看视频,视频已转移到了网络上、手机上或其他移动的媒介之中。在这种猜想下,广电是被新兴的媒体所融合,其传播渠道和播放平台“被融合”变成了新媒体的一部分。

猜想之三:广电传媒将成为“智能家居”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人们把广电传媒(特别是电视机)作为一种电器而购置在家中,并放置在客厅或卧室的显要位置。广电传媒将利用机顶盒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使电视机变成具有各种使用功能的工具,人们不仅在广电传媒中获取娱乐和信息,而且在广电传媒中融入家电的功能进行各种生活方面的项目,甚至进行银行及商品的交易及其他互动活动。这样广电除具有信息传通及娱乐的功能之外,还成为智能家居的一部分内容。

这时电视的遥控器还有可能与人们随身携带的手机合二为一,成为随身携带的电视屏幕遥控器,而且它不仅仅是对电视屏幕节目信息的遥控器,也不仅仅是接听电话的工具,它本身也是收看信息并与其他人进行互动的工具,而且又可能成为打开智能家居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通过对家里电视屏幕的遥控,达到对家里各类电器的控制和使用。这时,人们实现了玩“电视”、玩“广播”、玩“遥控器”,广电传媒在融合中成为人们把玩的工具,广电传媒成为集信息传通、娱乐、社交、家电、交易、互动功能的集合体。

在这种变化融合中,广电传媒以一种变异了的形态继续存在,并且功能有了扩展,增加了与人们之间的粘性,真正成为人体部分功能的延伸和运用。人们借助这种工具,不仅满足了原先广电作为大众传媒给予的信息和娱乐的需求,而且实现“足不出户”完成以前需在户外才能完成的任务,或实现“远行千里”而家中事务尽在掌控之中。在这种情况,广电传媒的转变成了“智能家居”的一部分或成为物联网的某一个联结点,在“智能家居”和物联世界中起着中介的作用。

猜想之四:广电传媒将逐渐成长为内容提供商

广电传媒在媒介融合、网络融合的趋势下,逐渐转变为内容提供商,为各种平台和传播渠道提供内容。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和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广电的视音屏将成为许多屏中的一屏,而广电的有线数字传播渠道也将成为众多渠道中的一个渠道,播出平台也是众多平台中的一个平台。

广电将因为技术的发展而形成传播渠道平台与内容生产的裂变,而传播渠道平台的优势必然是在新媒体一边,广电传媒的相对优势即是多年来形成的内容生产优势。广电在新媒体发展和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制播分离势在必行,作为广电主要业务的内容生产成为给众多渠道和平台提供内容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广电传媒逐渐转变成为众多媒体的内容提供商,靠生产有竞争力的内容而生存发展。2014年第5期《电视决策参考》综合业界资深专家观察与思考基础上的《2014年世界电视发展十大趋势》一文中有四个趋势与内容有关,即“趋势三:内容提供商将进一步向多渠道分发内容,内容为王趋势更为凸显,电视媒体将更加重视在新媒体渠道上打造自己的品牌”;“趋势四:社交化和互动化逐渐成为电视媒体自制节目的要素”;“趋势五:视频网站发力内容自制,向台网一体化的电视台发展,与电视媒体的竞争将更为激烈”;“趋势六:真人秀与电视剧仍为提升收视的主力,将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制作的电视剧进入全球电视市场的局部交流”。可见,内容是各媒体必争之地,对各媒体十分重要,对广电传媒来说更是当下及未来的重中之中。

猜想之五:广电传媒成长为强大的“全媒体”

这种猜想下,广电是融合的主体,是广电媒体主动把新媒体给“融合”了,广电充满了正能量。

“全媒体”的概念在传统媒体里喊了多年,自从互联网传入中国之后,众多的传统媒体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而微博、微信及App客户端盛行之后,众多传统媒体又很快拥有了上述新媒体形式。我国很多广电传媒在前些年都正式喊出了要做“全媒体”的口号,并从新媒体形式的布局、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的重构和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文化创建等方面作出了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但大多数没有取得好的效果,大多数广电传媒发展的新媒体找不到赢利模式需要母体的滋养,很难做大更难做强,绝大多数仅停留在为主体广电传媒或相关节目内容提供宣传、扩大影响或提高与受众之间的黏性方面作出努力。

2014年,两个省级广电传媒的龙头老大的几个动作,以及中央高层明确对主流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重视与支持,使人们对此话题眼前一亮。

两个省级广电传媒的龙头老大的几个动作是指,一是指省级广电综艺娱乐节目的龙头老大――湖南广电之湖南卫视宣布节目内容仅供旗下的芒果网播出,不再对外面的网络提供和开放,全力打造自己的网络媒体,可以想见湖南卫视将有可能携综艺娱乐节目内容的优势再造一个综艺娱乐的网络“湖南卫视”,毕竟内容的优势将起很大的推动作用;二是指省级广电传媒推动新媒体发展的龙头老大――上海广电旗下两个上市公司百视通和东方明珠资产重组,力求打造一个千亿元级别的具有“互联网”特性的新媒体公司,努力使上海广电传媒向新媒体转型升级。2014年,包括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宣传部部长刘奇葆等中央高层明确指出要加强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对接,同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的指导意见》,在媒体发展方面这种支持力度非常少见。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些我国广电传媒行业的老大在未来有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有强大实力的“全媒体”。

猜想之六:广电传媒作为一个行业消失了

这是一种悲观的猜想,认为广电传媒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将来的某一天即完成自己的使命后消失。在人类历史上,消失的行业比比皆是,就我们近些年正在经历的BP机的消失、胶卷业的衰微、DVD机行业的殒落以及众多非智能手机的逐步淘汰等等就是例证。

“变化”是我们所处这个时代的一个不变的规律,不变化、不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革就会走向消亡。这十几年来,就连网络新媒体也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革。门户网站在互联网刚进入中国时火爆异常,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搜索引擎和Web2.0冲击减弱了门户网站的影响力,移动互联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再一次对门户网站构成沉重打击,移动化、视频化、互动化、社交化、智能化、碎片化成为当下网络新媒体的趋势,以提供信息为主的门户网站已不可与十几年前的辉煌同日而语了。如果不随着新的形势发展而变革,也许,在新媒体迅猛发展形势的倒逼下,某一天广电传媒也终将轰然倒塌。

第一种猜想较为保守,第六种猜想比较悲观,第二、三、四和五种猜想体现了一种变化,较为开放和乐观。根据目前传媒技术的发展和媒介融合的趋势,以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笔者认为对广电业的第二、三、四和五种猜想的可能性较大,至少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广电传媒将以上述猜想的第二、三、四和五种状况而存在或者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和奋斗。

不在变革中创新,就在变革中死亡。因此,在传媒技术迅猛发展、新媒体层出不穷和媒介融合逐渐深入的大环境下,广电传媒的变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广电将成为哪种猜想的情况将取决于广电今天的行动和努力。

第4篇: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论文摘要】媒介融合是当前媒介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本文重点分析了媒介融合的四大驱动因素: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受众综合性媒体内容、主体性的地位及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的满足;传媒行业的激烈竞争演变为合作;国际国内政策法规由控制转为支持。

“媒介融合”的概念,其英文单词Convergence,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有两个意思[1]:(1)线条、运动物体会于一点,向一点会合、聚集;(2)(用于比喻义)两种事物相似或者相同。

因此,媒介融合就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会聚”“结合”,是将不同的媒介结合为一个共同体,是低层次的“融合”;第二层意思才是融合,是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为一种,是突破媒介形态的内在的统一,是融合发展的最高阶段。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那么媒介融合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从低层次融合到高层次融合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各个媒介之间包括内容、技术、所有权、组织结构、文化等要素的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统一的过程。正如AndrewNachison在“融合媒介”的定义中所强调的:“融合媒介”最值得关注的并不是集中了各种媒介的操作平台,而是媒介之间的合作模式[2]。笔者认为,这才是“媒介融合”的核心部分,也是当前媒介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必然的因果联系,媒介融合也不例外,它的产生,是技术进步、受众需求、传媒行业竞争和政府政策等这四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数字、网络技术的推动

媒介发展的历史表明,技术的力量是媒介变革的根本动力。

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和媒介形态的革命,使得传统的媒介边界走向消解,为媒介内容的共享提供了可能。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则是在实施这种共享,使得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接收到任何形态的信息内容。如在手机上看报纸、看电视、上网。可以说,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媒介间的融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是媒介融合的基础和前提。

二、受众需求的召唤

在媒介发展的进程中,受众的需求是支撑每一个创新和进步的最重要的内驱力量。

融合能满足受众对综合性的媒体内容的需求。网络媒体一出现就带有传播内容多媒体性、信息容量超限性和信息链接无限性的特质,这些特质使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带来了人类信息消费方式的改变——由传统媒介的对信息分割式消费向综合性消费模式转变。可以说,受众对于不同的媒体内容的综合性需求是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而被逐步激发的。

融合能满足受众对主体性地位的需求。在以传统媒介为主导的传播活动中,种种的不便使得受众迫切地需要改变这种不利处境,变被动地位为主体地位。受众对主体性地位的需求,要求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更丰富,接收更自由、无地域性,具有互动功能,这些需求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任何一方都很难满足。网络具有多媒体性、传播范围无限性和互动性,而传统媒介拥有巨大的采编队伍和大量的信息资源,只有传统媒介与网络相结合,才能实现双赢。

融合能满足受众对个性化信息的需求。个性化、多样化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现代受众已不满足于信息同质化的大众传播,而倾向于适合小众口味的内容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网络媒介具有易检索的功能,这样,只需要将传统媒介丰富的信息内容进行整合和分类加工,受众就能在网上轻松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只有集中各自的优势,相互融合,对媒介内容加以整合和分类加工,再通过不同渠道传播到特定的人群,使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信息需求的受众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传播内容和讯息,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受众对个性化信息的需要。

三、传媒行业竞争的驱动

网络媒介和传统媒介作为两种不同的传媒,必然存在竞争。两者通过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调整组合,最终将形成新的、适应市场需要的经营模式。

1、传媒行业的竞争态势

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作为两大传媒,他们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实力的竞争,通过对媒介受众覆盖率、受众媒介接触时间和媒介经营收入等几个方面的比较,可以了解这两大媒介的竞争态势:

(1)传统媒介的受众覆盖率高于网络媒介。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传统媒介中,电视的受众覆盖率最高,占96.23%;广播居其次,达到95.04%[3];报纸没有专门的受众覆盖率统计数据,但按照一份报纸的实际阅读人数为3人统计,报纸媒介的覆盖率大约在24%上下。网络媒介的受众覆盖率相对较低,目前我国网络媒介的覆盖率为16%[4]。

但网络媒介是技术上最领先的媒介,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新媒介的逐渐熟悉,其受众覆盖率将会达到较高的水平。

(2)网络媒介正在挤占传统媒介的受众接触时间。

根据统计数据,报纸的受众日平均接触时间为39分钟[5],电视为176分钟[6],且呈下降趋势。而网民的周平均上网时间为16.2小时[7],日平均为2.3小时,即139分钟,已经趋近于电视的日平均收视时间,而且呈飞速上升形势。

——网络媒介正在挤占受众原先接触传统媒介的时间,而且呈不断上升趋势,而传统媒介正在流失受众接触的时间。

(3)网络媒介的经营收入赶超传统媒介。从2001年开始,虽然报纸、广播的广告经营额总量在不断增长,但是其广告经营额占全国广告总经营额的比重却变化不大。电视的广告经营额占全国广告经营额的比重虽然在不断增长,但2005年和2006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1.87%和21.6%[8],可见电视媒介的广告经营额增长放缓。

而网络媒介虽然起步晚,但是它的经济增长点多,且正处于新兴阶段,发展潜力巨大,总体呈上升趋势。传统媒介不想继续走下坡路,网络媒介也想更加快速发展,那么他们只有合作,才能使双方受益。

2、传媒行业的合作趋势

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各有优劣势,在竞争中合作是他们进行优势互补、战略重组,占据新世纪主导地位的现实需要。

(1)传统媒介渴望与网络媒介共舞。1999年1月9日,在美国举行的“新闻业与互联网”专题研讨会上,美国在线董事长凯茨说:“如果你们观察一下美国在线,你们会发现,我们没有记者和消息来源。但是,每天从美国在线获得他们感兴趣新闻的人,比全美国11家顶尖报纸的读者总数还要多;在黄金时间,我们的读者和CNN或MTV的观众一样多。”[9]

有学者提出,在网络传播时代,要发展壮大,传统媒介必须具备:一流的新闻信息产品;一个影响面广、可靠的内容系统;一个迅猛增长的市场;与合适的网络媒体整合[10]。许多传统媒介已有品牌、资金和人力优势,但缺失因特网技术。网络传播时代的最大挑战是高成本的传统媒介产品的营销,因此,与网络媒介整合则是其致胜之道。从现实层面看,传统媒介利用自身资源与电信、ISP等有网络资源的单位整合,能快速实现优势互补和战略重组,降低成本,聚集足够的能量抗衡更强的竞争对手。

(2)网络媒介只有与传统媒介在竞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才能实现双赢。网络媒介虽然具有很多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仍然有自己的缺陷。首先,正茁壮成长的网络媒介在不能自己采制新闻的情况下,需要汲取传统媒介的内容、人力资源等养分。原创内容在任何时候都是媒介的命根,网络事业飞速发展,却并不拥有能吸引大量眼球的内容。网络媒介从诞生起,就从传统媒介获得新闻源。其次,传统媒介长期形成的政治属性和政策优势、机构组织等方面的固有优势都是令网络媒介望尘莫及的,而这些因素对一个新闻媒介来说,是占主导地位的。因此,一日千里的网络媒介看到传统媒介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与传统媒介的整合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四、政策法规的支持

很多国家逐渐意识到分割管理对传媒发展的阻碍,便纷纷调整政策思路,开始为媒体松绑。

1、国际政策环境的变化

自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政府与联邦通信委员会先后制定了许多解除电信媒体管制的政策和法规。如1996年颁布的《电信法》,它放宽了对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制的限定,并打破对媒介种类的限制和隔绝,允许电话公司参与有线电视市场的节目竞争。1998年1月1日,在新的电信传播法案获得通过后,引发出一场电讯、电子、媒体和文化企业的跨国、跨行业交叉兼并和产业重组浪潮,电讯拍电影、芯片放卫星、微机打电话、软件播新闻,业务的不断交叉,使美国的电讯、电视、微机、软件、互联网、卫星服务和媒体企业厮杀混战成一团。2003年9月,美国又制订了新的有关放宽广播电台经营的法令,如放宽一个企业经营的电台户数规模从占全国户数的35%放宽到45%等等[11]。

欧盟于1997年《迈向信息社会之路》,规定不同的网络平台都能一同传送电话信息、电视信息和电脑信息和数据,认为网络融合不仅是不同技术的融合,而且是不同业务(包括电信、电视、广播和电脑图像及文本数据业务,以及交互型多媒体业务)的融合,这种融合可以让用户通过地面广播网、卫星网、电缆网和宽带电话线(如ADSL)享用各种宽带数字业务。

2004年4月,韩国国会通过了新修订的《广播法》,允许进行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电信公司韩国SK电讯通过开展卫星DMB业务进入广播领域。

2、国内政策的松动

受到国际政策环境的影响,媒介领域的融合化和全球化大潮也波及到中国,对中国广电媒介、电信及互联网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国在1998年曾提出过互联网、电信网、电视网合为一体的设想,但后来因中国电信拆分,导致该设想无疾而终。不过,三网融合始终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并被认为是行业不可阻挡的趋势。十六届五中全会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这在宏观政策层面点燃了新的希望火花。

目前看来,三网融合从技术上来讲不存在障碍,从现实必要性上来讲也不存在争议,在以IPTV和手机电视为代表的融合类业务的推动下,我国的三网融合在2006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行业之间建立了适当的合作模式,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从上世纪90年代的报刊杂志与网络的融合,到如今的电视、网络和电话三个产业的融合,媒介融合正在从理论向实践跨越,并成为当今媒介发展的主流趋势和重要表现。虽然“融合媒介”在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目前都还处于初始阶段,但今天媒介的融合趋势,其深度和广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从长远看,媒介融合的洪流是无法阻挡的,不止于内容的融合,更应是从媒介形态、结构、技术、功能、乃至传播方式的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也许会出现更加奇特,功能更加全面的新型媒介,但是他们始终是由媒介融合发展而来,传承着各种媒介的优势,同时又会具有某些新的特征。

参考文献

[1]《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牛津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2]陈浩文.再论“媒介融合”。

[3]数据来源:《2007广播电视年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7年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1月,第12页

[5]数据来源:CTR市场研究

[6]根据CSM媒介研究全国127城市收视率调查2006年的数据

[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1月

[8]数据来源:《2007广播电视年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7年

[9]《双赢》.

第5篇: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一、手机媒体处于低级发展阶段

笔者认为,我国手机媒体无论在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和业务模式上,尚处于探索阶段。

首先,手机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所办的多采取合作的运营模式。目前,手机媒体主要采取如下方式运作。一是传统媒体+SP(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模式所兴办的手机媒体,目前,绝大多数传统媒体都是采取这种方式。在这种运营模式中,传统媒体提供内容、SP提供应用服务、电信运营商提供渠道,相应的收入一般按照内容、SP、电信运营商25%、25%、50%的比例分成,当然,相对强势的内容提供商获得的分成比例会高一点。目前,很多报业集团旗下报纸的手机报总订户在几十万的数量级上,一年的收入在几百万元级别上。二是传统媒体直接和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手机媒体,如新华社、CMMB(中广移动)等。这种运营模式直接跳过SP运营商,或者传统媒体收购SP运营商,或者电信运营商直接跳过自己的平台进行运作,如中国移动旗下有卓望科技、中国联通旗下有新时刻公司。在这种运作模式下,传统媒体的分成比例略高,但是一般不超过40%。三是3G门户网如空中网等专门化的手机媒体网站,他们致力于打造专门的手机媒体平台,并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来获得收入,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四是门户网站的手机媒体业务。目前,门户网站的手机媒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门户网站自身提供SP业务,通过和电信运营商进行分成,这些业务主要包括铃声、图片、文字传情、新闻、游戏、短信等;另一方面是门户网站设立专门的频道专门提供相关的手机媒体业务。

其次,目前绝大多数传统媒体中手机媒体的定位都是附属业务,而没有把其定位为独立的业务。当然,由于作为从属业务,尤其是传统媒体重点扶持的业务,手机媒体可以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既有的内容资源,不需要投入大量的采编费用就可以获取一定的收益,因此,目前传统媒体的手机媒体业务多为盈利项目。但是一方面收入规模小,远远不足以成为新的业务增值点,另一方面如果和现有的业务采取交易的方式来获取内容资源,甚至可能出现亏损状态。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新的业务尤其是发展前景巨大的新业务必须作为独立的业务来发展,采取相对分权的组织模式,否则就会受限太多,很难在短时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导致业务得不到发展,或者出现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的局面。

第三,目前,手机媒体在表现形态上,主要采取的是手机报、WAP网站、手机电视和手机视频等表现形态。如CMMB采取的是手机电视形态,传统媒体多采用手机报形态,3G门户网站多采取WAP网站产品,门户网站多采取WAP网站产品和手机视频网站形态。

最后,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尚未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

二、手机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有着巨大的手机用户群且手机具有的自身特性,手机媒体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未来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首先,手机媒体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手机媒体已经有巨大的用户,而且潜在的用户市场更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4738.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56.3部/百人。全国网民数达到3.8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其中手机网民数净增1.2亿人,达到2.33亿人,占网民总数的60.8%。因此,有着庞大用户群的手机媒体必将要迎来黄金发展期。

其次,手机媒体的自身特性更符合读者阅读趋势的变迁。当前,从读者阅读趋势上看,一方面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将更善于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信息和娱乐,这些碎片化的时间主要由等待和无聊时间构成,等待的时间包括等车、等人、候机等时间,无聊时间包括乘车、如厕等空隙时间。在这些时间获得信息,需要相应的媒介具有及时、易携带、展示性好等特性。另一方面人的需求可以分为娱乐需求和信息需求。在娱乐需求方面,年轻人有着更强的需求,也更为电信运营商和广告主所看重,广告主看重的是年轻人所具备的庞大的潜在消费能力,电信运营商看重的是年轻人所钟爱的手机视频能够带来大规模流量的消费形态;在信息需求方面,这部分人群多为消费能力强的中产阶层,这部分读者需要个性化、量身定做的信息,这部分读者也更为广告主所看重。由于手机媒体具有易携带、及时、迅速、展示性好的特点,这些都完全符合读者阅读趋势变化的要求。

第三,从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来看,手机报、WAP网站都是过渡形态,未来手机媒体必将以网络媒体的现有架构为基础来发展。无论是手机报、WAP网站还是CMMB提供的信息依然具有标准化、信息量少等缺陷,不能满足读者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这也注定这些形态只是手机媒体的过渡形态。未来手机媒体必然以巨型的娱乐信息平台为基础,并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为驱动,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分层娱乐信息收费。

第四,手机媒体将采取“免费+收费”的商业模式。由于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一样,具有前期投入巨大,而后期成本投入较小的特点,可以在基础业务平台方面利用免费的优势来尽可能地吸引用户,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巨型平台。由于其平台的空间是海量的甚至是无限量的,成本低廉,手机媒体就有能力和意愿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而且由于其存储空间海量,它就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具体说来,就可以充分利用其巨型平台发挥长尾效应,把各种个性化和小众化的用户吸引到巨型平台上来。手机媒体“免费+收费”的商业模式可以具体为: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用,利用免费优势吸引巨量的用户,进而搭建大型平台进行资源协同和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增值业务。在具体的盈利模式上,手机媒体将多采取交叉补贴的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付费的给不付费的提供补贴,一方面,同质化的信息变得免费,而客户定制化的信息则要变得昂贵;另一方面,第三方给获得免费信息和服务的用户付费。

第五,电信运营商和新技术公司将大力进入手机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更大、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电信运营商拥有渠道优势和巨大的用户群,又急需寻找新的业务增值点来实现转型。从电信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将从通话消费为主转变为以流量消费为主。据国外媒体报道,思科首席技术官帕德马锡·沃里奥(Padmasreewamor)日前表示,到2013年,全球互联网流量将达到560亿GB。而这就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这一信息服务业新兴形式,以带动自身流量的大幅度提升,才能保证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因此,电信运营商必将大力发展手机媒体业务,三大运营商已经开始在移动互联网方面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下一步将是人力、物力的大规模投放。另一方面,google、苹果、微软、腾讯、新浪等以技术起家的新媒体公司正在虎视眈眈手机媒体业务,由于手机媒体业务对技术的依赖性很强,这些新技术公司将在未来的手机媒体业务领域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三、传统媒体发展手机媒体的关键

当前,传统媒体意识到手机媒体的良好前景和潜在的市场规模,纷纷采取手机报、手机电视等多种方式进入手机媒体领域,但是囿于观念、技术、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约,成效不大。传统媒体要想真正发展新媒体,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包括手机媒体的发展思路观念、利益观念以及合作观念。

首先.要加深对新媒体本质的认识。一些新闻人还只是把网络当成一个既有内容分发的工具和渠道,这种思维的缺点在于:首先,没有认识到传媒业巨型信息终端的趋势,未来任何媒体的内容只能是巨型信息终端的一个很小的部分,而最为重要的是这个信息终端必须符合互联网理念并以互联网为平台。其次,没有认识到读者个性化、定制化的阅读趋势的变化,原创的内容无论其渠道怎么变化都依然是统一、标准化的信息提供,和读者的要求相差悬殊。第三,没有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对媒体业的改变:一是网络媒体可以通过提供平台使自媒体成为可能,这就大大拓展了信息源,也使得媒体从业人员的专利转变为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权利;二是可以利用技术提供及时、深度的信息分析,例如,和讯、东方财富网等可以通过相关分析软件为你及时提供各只股票的各种技术分析;三是更为重要的是能通过技术手段来分析读者的信息阅读偏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四是网络技术也可以解决信息的筛选,解决互联网现实存在的泥沙俱下的情况,一方面可以利用众包理论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对信息的求证中;另一方面可以设计评价机制,一旦信息者假新闻就把他的等级大大降低,这就能保证信息者为了自身的声誉而自身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思路决定出路,传统媒体要想真正发展手机媒体,就必须按照互联网的要求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这就要求首先意识到网络媒体平台化的趋势,并结合自身的内容优势充分利用巨型信息平台对内容进行优化和分类,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找到需要自身内容的个性化读者,并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信息。因此,在未来,信息服务和内容服务不仅不会消亡而且还会更快发展,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在于改变自身对内容的认识,从“传统媒体的内容认知”快速转变为“互联网基础上的内容认知”。

其次,突破既有利益格局.对手机媒体进行倾斜和扶持。任何一次改革都是利益的变革和调整,尤其对于手机媒体战略这样的重大变革,改革中利益格局的重新划分以及资源的重新配置将决定着手机媒体战略的成败。在传统媒体中,向来占据利益最为重要部分的是传统业务的采编部门,但是要想成功实施手机媒体战略,就必须把资源向手机媒体业务倾斜,而当手机媒体业务尚未成为企业的主要增值点或者规模很小时,这必将会影响传统业务人员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的高层要充分体现实施手机媒体战略的决心和信心,一方面下定决心矢志不渝地把利益和资源向手机媒体业务倾斜;另一方面要做好传统业务员工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传媒业的发展趋势,以达到能够平稳过渡的目的。

第6篇: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作为中国广告业界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综合展示交流平台,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广告节10月26日-28日在南京举行。从本次广告节的奖项、论坛与媒体推介会,可以看到中国广告与创意市场的一些新动向和新趋势。​

1.报纸媒体的“联盟”与“抱团取暖”。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很多传统报刊杂志在经营上有20%—30%的下滑,2012年同期,全国报纸的广告经营同比下滑了7.3%。在本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上,由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广告人》杂志及参加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中国地标大报联展”的等多家中国地标大报,联合发起了“中国地标大报启动仪式暨报企联盟成立仪式”,包括广州日报、南京日报等在内的22家地标大报“抱团”形成报企联盟,倡议全民读名报,相约共同发展。​

看点与趋势:区域性的都市报依靠其本地化的趋势,依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报纸媒体如何从媒体化到产品化,探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之道,依然是逃避不开的话题。抱团和联盟,仅仅是资源上的相互协同和支持,但是这些并不能改变媒体本身的商业模式和生存模式,未来报纸的创新之路,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2.电视媒体的“大片时代”和“细分时代”。本届广告节,央视和各个主流卫视都进行了媒体推介,尽管有很多新媒体在宣扬电视媒体开机率下降等等消息,但是电视媒体的地位依然坚固,但是电视媒体也并非毫无压力,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怡在央视级电影电视媒体的推介会上提出,电视媒体进入“大片时代”,即要利用产业链和权威性公信力的优势,进行大投入、大制作、高造势、高回报的内容制作,例如央视就提出在新闻、财经、综艺、体育、公益等方面的一些重点节目的大片制作战略。另外,电视媒体也需要不断的结合观众生活形态的变化进行节目创新和编排上的创新,例如湖南卫视2014年将亮相30多个新品节目,并启用主题日编排,每天都以一个主题日命名,周一真人秀日、周二比拼日、周三约会日、周四创意日、周五活动日、周六青春日、周日喜剧日。​

看点与趋势:电视的内容创新的原点,依然需要关注观众在数字化时代的生活形态内容需求的变化,切割受众群体,针对不同群体的看电视的时段和生活形态进行有主题性的内容创新,将是未来电视创新的关键。​

3.新旧媒体从相互对峙到相互融合。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怡提出,今天进入一个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存,公共媒体与自媒体共荣的多媒体时代,而传统媒体也需要积极的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新,无论是内容还是与受众的互动,例如湖南卫视推出的呼啦,打破了传统电视和观众单一的联系模式,利用手机移动端的便捷性,通过二维码连接电视屏和手机屏,紧密捆绑湖南卫视节目、电视剧等优质内容资源,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电视和用户互动的模式,并在用户彼此之间建立了一个稳定的社交圈,上线十个月,超过800万注册用户、600万周活跃用户,而《我是歌手》总决赛影院直播开启三屏联动、《中国最强音》打通线上线下、和电商合作发起快男直播互动等一系列由呼啦主导的活动更是成为了电视互动营销的经典案例。​

江苏广电集团新推出的“梦之音”则可以让观众在看电视广告的时候用智能手机领取优惠券、实现购买,实现了电视广告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创新。很多报业集团也在试图打造新媒体平台。​

看点与趋势:如一位媒体记者如此所述新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景象,即从“与狼共舞”甚至“驯狼为我所用”。今天,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已经从相互对峙到相互融合,传统媒体积极拥抱新媒体,新媒体也需要传统媒体的渠道平台作为支撑,受众需求与技术作为核心的双重驱动,缔造新的互动和体验是所有传统媒体都需要去积极探索的。​

4.传播转向:从媒介资源购买主导到激发用户传播的路线。无论是艾菲奖,还是中国广告长城奖“互动创意奖”与“媒介营销奖”,获奖作品几乎都涉及到利用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等等与消费者互动的创新与扩散的创新营销。而广告主越来越多地将营销重心从单纯的媒介资源的购买,转向能否激发用户的主动传播上,数字营销的地位在不断提升,而数字平台为传播引擎的角色在很多案例中都有所展现,例如在艾菲奖和长城奖互动创意的全场大奖,都是可口可乐夏日昵称瓶的传播案例,这个案例是一个线上线下整合的案例,其中利用互联网的文化元素和社会化媒体的扩散传播成为其主要的亮点。​

看点与趋势:不互动无营销,今天的消费者在嘈杂的信息噪音中,品牌除掉要购买优势的传播资源,还需要考虑如何制造消费者更多与品牌互动和体验的机会,数字化不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应该将其作为引爆消费者的重要驱动的问题。​

5.内容营销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媒体尽管往往是成为传统媒体广告支出的转移者,但是,互联网的广告形式和媒体形式也需要变革,传统的展示型的互联网广告也在遭遇到受众注意力和点击率下降的挑战,内容营销成为一股重要的趋势,无论是凤凰网提出的“原生广告,品效合一”还是新浪对于微博营销的新的一些产品,都在指向如何给消费者提供更有大动力和内容。​

看点与趋势:消费者在数字化媒体平台,需要的是深度的卷入和共鸣,而卷入和共鸣,则需要有更生动的内容,基于消费者生活场景和内心共鸣的内容营销创意会越来越重要。​

6.技术驱动的大数据时代精准营销。无论是腾讯提到的从关注广告到关注人,关注人群背后的数据与需求,结合关系链与营销工具,更人性化地为品牌提供高效、精准化的社会营销,针对更多的行为轨迹,如用户曾经在媒体上的行为、标签等,做到精准定向服务,还是在移动互联网推介会上,各个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对于用户的分析和案例分享,都在指向一个新的时代:大数据+消费者洞察成为新的精准营销模式,但是如何挖掘真正的大数据价值,却是所有的技术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

看点与趋势:大数据再大,技术再先进,最终还是要回归消费者生活场景,吻合场景的营销才是精准的营销,大数据的精准是未来,但是营销的实践和优化,还在路上。​

7.网络视频的传播价值提升。今年广告节中,视频媒体的展台都是最耀眼的和最大的,尤其是乐视网、腾讯视频和迅雷看看,而今年多屏联动,台网深度的联动的话题继续深化,相比去年,网络视频的话题已经不再那么的有爆炸性和冲击力,在广告主心目中已经逐渐成熟。​

看点与趋势:广告节刚结束,苏宁联合弘毅资本收购PPTV大部分股权,网络视频的整合是大势所趋,而视频平台和流量的集中化,有助于广告主进行更好的选择,网络视频已经进入成熟的阶段。​

8.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未来的传播结构。我去年和今年都主持了移动互联网的推介会,去年是各个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知识普及会,今年则是大家更多的分享案例和营销模式的推介,总的来看,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单纯的广告展示也不再是消费者所喜欢的,内容、结合移动互联网终端特性的互动,才能让移动互联网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这点,创意无限。​

看点与趋势:移动互联网依然是消费者移动生活形态的展现,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是整合营销,也是结合移动设备属性的全息化的营销,移动营销一定要和终端互动,社会化等等整合才能发挥效应。​

9.中国元素创意的全球化。每年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颁奖盛典都积聚了很多人,从2006年开始,中国元素先后经历了奥运、盛世中国红、中国力量、创意中国、新青主题,今年的主题定为“中国元素中国梦”。所有嘉宾一进场,就按照入行年代领了不同颜色的运动服,人手一个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帆布小书包,三代广告人都在这一刻重归校园。而2013年5月第60戛纳创意节,中国广告协会举办了戛纳·魅力中国周活动,2013年釜山广告节举办了首届中国专题,中国元素、中国创意正在被全球所关注。​

看点与趋势:很多国际品牌都在积极利用中国文化的一些元素进行广告创意,赢得了很多消费者的喜欢,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加大,中国创意和中国元素将有机会走向世界,但是中国文化中有很多内涵并没有被广告传播界深度挖掘,融入中国本土文化的创意元素未来也将是一个新的趋势。​

10.广告产业园区的差异化未来。国家鼓励广告产业园区的发展,据悉现在国家工商总局已经批复29个部级广告产业园,每年财政部有定向资金支持,10月26日,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发展趋势研讨会在广告节上举行,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金定海认为,对于广告产业园区,政府相关方面应该在明确地方经济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富于远见的谋划发展课题,以创新项目为引领,以创新基金委动力,形成园区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首都经贸大学广告研究所所长杨同庆认为,广告产业园区的发展关键在于各个产业园区的定位应准确,要差异化发展、互补性共赢、区域性整合。​

看点与趋势:国家重视,广告产业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后盾,但是广告产业园如何告别地产模式,进入打造文化和创意品牌的模式,这点上,或许很多广告产业园去还没有想清楚,如何结合本地化的特色优势,打造差异化的园区,园区的定位规划、软实力的打造远远比圈地盖楼重要。​

第7篇: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一、传媒产业的全球化趋势

如今世界正处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信息传播国际化成为这一时代的重要特征。这意味着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要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密切。全球化的趋势使传媒公司在世界各地的运营突显多样性的特征,许多学者对此达成了共识,即传媒发展的全球化必须以本土化为基础,尊重本土文化的特质和市场需求才能构筑核心竞争力。针对传媒产业的全球化问题,学者们的报告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做了说明。

瑞士卢加诺大学的Benedetta Prario和瑞典延雪平大学国际商学院的Cinzia Dal Zotto在报告中指出,全球性传媒公司(Global Media Firm)在逐渐转向跨国实体传媒组织(Transnational Virtual Media Organiza鄄tion),具体表现为:传媒产品在国外进行制造,战略决策在国外进行,公司对自己的资源分配以效率为原则,与之相适应,跨国传媒组织将不同的业务分包给各国的承包商,从而进行产业价值链的整合,最终实现整个价值链的跨国管理。相对于以往只是产品出口的国际战略而言,跨国战略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国家,产品的制造都要充分考虑当地偏好和需求。这也是对传媒发展全球化与多样性关系的一种平衡。

芬兰坦佩雷大学的Katja Koikkalainen在报告中指出,全球化是北欧国家与俄罗斯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目前这种全球化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而不是从深层次或者是制度层面向前发展,因为这可能会对目前的媒体结构和他们的地位构成挑战,给这些国家的媒体带来风险。但这些国家的学者认为,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赶上西方及美国传媒发展的全球化步伐。

荷兰瑞德堡大学的Hansvan Kranenburg在发言中强调了公司在全球化战略中明确定位的重要意义,他说,在你走出国门之前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合适的定位,这样才能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之下很好地走出去。此外,当你进入一个国家的时候,你必须与本地公司进行通力合作,才能使得你的公司在异国的事业得到发展。对于欧洲电信业来说,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并通过合理整合来获得全球化发展所需要的能力。

全球化和数字技术革命带来了开放的市场,为不同国度之间的贸易和交流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西班牙纳瓦拉大学的Alejandro Pardo比较了美国电影业和欧洲电影的全球化战略,指出美国电影产业的世界领先者的角色,激励着许多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和不同的市场战略与之竞争。这进一步导致的结果是,好莱坞更加加强了它的扩张政策,增加了海外出口电影和合作电影的数量,同时,通过与欧洲本土的生产商、发行商、展出商合作,直接转移到欧洲地区。欧洲和好莱坞关系的历史可以被描述为“爱恨交加”,即一方面是合作,另一方面是竞争――欧洲需要好莱坞的生产发行机构和经济专家,而好莱坞除了要瓜分欧洲电影市场外,也需要欧洲的财力和创造力。

西班牙纳瓦拉大学的另一位学者Mónica Herrero,与大家分享了她对欧洲肥皂剧的研究成果。她指出,在欧洲肥皂剧全球化的背景下,地方化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西班牙肥皂剧的发展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目前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如何让欧洲肥皂剧走进国际市场。欧洲肥皂剧宣传模式以本地主义为中心,节目也主要根据本地受众口味进行量身定做。但各个国家的态势不尽相同,我们进行肥皂剧制作时,必须记住这个原则。谈到如何处理全球化趋势与本土化需要之间的关系时,她认为,剧情创作本土化与产品销售国际化相结合是最好的办法。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麦莉娟以中国广东的全球化电视频道为例,考察了其在中国的地方化发展策略:首先他们与地区合作伙伴一同制作节目,此外和当地的媒体建立合资企业,建立公司,进口内容和节目,同时他们也进行高科技业务、互联网业务,还和CCTV及一些省台进行节目交流等等。但国际媒体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也是比较困难的,以广东为例,全球频道的发展比较慢,特别是在文化差异、语言等方面遇到困难。她建议,国际媒体应该制定自己的竞争策略,尤其应该把地区文化因素考虑进来,弥合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此外国际媒体的快速发展不应基于和国内媒体进行竞争,而应该和国内媒体集团进行合作。

二、传媒产业的多样性特征

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传媒业如何实现多样性发展的问题,并力图在这一问题上达到某些认同,是本次会议的一个重要目标。学者们不仅从研究内容和视角的多样性为此做出说明,还专门探索了多样性的内涵。美国保龄格林州立大学的Louisa Ha指出,传媒产业的多样性不仅是目标,也是手段。目标就是获得更好的内容和质量。公司的数目是多样性的代表,而在质量方面,多样性也应该有所体现。她指出,传媒的多样性基本上是由三个层面构成的:第一就是供应的多样性,即传媒资源的多样性;第二是购买(获得途径)的多样性;第三是消费的多样性,包括受众的选择性接触、选择性释义等。比如我们获取信息,可能通过网络、收音机或者电视。它们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内容,而我们也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期待,尤其是对于内容,由于期待不同,就导致选择的不同。但是现在我们的研究都是以单个媒体为重点来进行的,这本身与多样性的特征是不相符的。她还认为,现在搜索业务对于多样性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他们有偏见或者由于每个赞助商所提供的赞助不一样,就会影响到观众获取多样性的内容。

在传媒发展的多样性追求中,很多媒体是从内容着手的。如芬兰坦佩雷大学Katja Koikkalainen所介绍的,通过语言多样化的报纸可以使各国之间进行更好的交流,俄罗斯政府通过与学者们之间的合作使得报纸更好地将一些商业团体进行整合,成为商业报刊以及报纸上商业内容的主要贡献者。

韩国首尔女子大学的JaeminJung提到,当一个公司决定扩展它的业务时,就要看它采取什么样的多样化策略,是国际化的多样化,还是产品多样化。前者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经营同样的内容,可以通过内部的发展或外部的并购来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就是经营内容本身的拓展,也可以通过并购实现,或者自身开发、积累多样性的产品。

三、传媒产业的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是近年来传媒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传媒业全球化和多样性发展的技术基础,它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传媒产业的发展进程。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的DanShaver在报告中提出了数字技术对于传媒经济研究的重要影响。他将人类传播分为三个阶段,即人际传播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和数字内容与权力受众的时代。其中“第三阶段的模式”采用的是一些新的技术和途径对内容商在数字环境下的影响和开发。这个模式实际上是一个互动的模式,而且不是线性的。在内容提供方面技术的使用,当然会有一些监管机制作为壁垒,使得进入门槛更高,但新技术将使成本逐渐下降,小规模的开发也有可能会更吸引客户。

很多学者在报告中探讨了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生存。其中,IPTV的经营战略是一个核心议题,尤其是IPTV作为一种数字电视平台所产生的置换效果或者补充效果受到关注。来自日本、中国大陆、台湾的学者结合本地区的营销战略进行了交流。

台湾政治大学的Yu-liLiu针对台湾的IPTV运营商营销策略做了主题发言。她介绍了台湾观众接触到的4种数字电视平台:数字开路电视,数字有线电视,网络广播服务(IPTV-电脑作为终端),以及IPTV(电视机作为终端)。她说,当Chunghwa电信(CHT)设想在2001年提供IPTV服务时,存在许多有关多媒体点播如何管制的争议。当有线运营商发现CHT提供IPTV的意图时,他们通过威胁渠道运营商不要提供内容给IPTV运营商来加以抵制。除CHT提供IPTV服务之外,台湾的大型网络服务提供商SeedNet,也从2004年开始提供IPTV服务。GIO没有打算管制SeedNet的IPTV,因为SeedNet是一个网络服务提供商,并不是固定网络运营商。尽管Seed鄄Net的IPTV没有受到管制,但是由于“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及内容的缺乏,它仍然难以吸引消费者。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的Minoru Sugaya报告指出,IP网络在日本渗透很快,像NTT和KDDI这些主要的电信网络提供商已经宣告了它们从传统服务向IP网络的转型计划。根据国内事务与通信部门的信息,到2010年,日本一半的网络用户将转移到IP网络。日本的网络政策经历了从垂直途径向水平途径的改变,在这样的政策框架下,网络和平台提供商试图置入吸引人的内容。至今为止,最吸引人的内容是为开路广播所制作的。在日本,5家商业电视网制作所有类型的通俗节目,包括新闻、体育和戏剧等。这些电视节目对IP网络提供商而言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为如果他们用IPTV提供这些节目,许多观众将采用他们的服务。

中国传媒大学周艳在报告中介绍了中国IPTV的营销策略。她通过个案研究、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做了长期的研究,讨论了IPTV管理个案的商业模式,即在电视机上增加机顶盒作为终端。同时也讨论了中国的IPTV正面临的问题,例如产业政策,内容和商业模式的不足等。

四、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的展示与审视

本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首次设立了中国专场,并在国际会议中设立了两场中国传媒的主题报告,分别为“中国传媒的发展”和“中国传媒的创新”。

1.中国传媒的发展

在“中国传媒的发展”主题会议中,来自业界和学界的演讲嘉宾分别介绍了各自领域的发展情况。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介绍了中国报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他指出,传统报业应当通过利用新的技术,将自身的人才优势、文化积淀和内容资源的优势结合起来,开创报业的明天;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阐述了中国平面媒体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指出要加快传统媒体的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不同媒体之间的互动融合,以此来把握传媒经济发展的机遇;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辑黄勇介绍了中国广播影视业的发展源起、基础、特点和目标,并指出内容产业市场化、产业经营公司化、投资主体多样化、盈利模式多样化和产业发展集约化的趋势;人民网总裁何加正介绍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中国教育报刊社社长赵书生介绍了中国专业报纸的地位和发展趋势;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所长周鸿铎介绍了中国传媒经济的发展及传媒经济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嘉宾们以权威的数字和详实的资料,为国内外与会者描绘了一幅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整体图景。

2.中国传媒的创新

在“中国传媒的创新”主题会议中,东方卫视总裁徐威以东方卫视为例,阐述了作为传统媒体的中国电视在数字时代如何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从而成功完成自身的转型。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针对报纸衰退期的产业背景,提出了一系列的增长战略方案。央视市场研究高级媒介顾问靳智伟指出,中国媒介市场正在由“媒体时代”向“后媒体时代”全面过渡,大众传播理念正在发生本质的变化。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崔保国介绍了中国传媒产业及其发展环境,并指出中国传媒发展的四大趋势和战略:企业化转制,立体化经营,集团化道路和数字化转型。

3.中国传媒的全球化、产业化和多样化

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媒介从业者以及研究生近百人参加了“中国专场”会议,并围绕“全球化、产业化和多样化”的主题,从不同领域和视角,针对中国传媒经济实践和理论的多方面问题,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见解和研究成果。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吴信训在报告中,将上海与北京、纽约、伦顿、洛杉矶等几个典型国际大都市相比较,对其影视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辨析;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教授时统宇在报告中指出,要从制度和文化的层面去探索中国媒体发展的强弱转换,去理解报纸的冬天与广播的春天;央视市场研究资深研究顾问姚林指出,我们的社会正在转入个性化和碎片化时代,传统媒体应使用新的技术来适应对等传播的需要;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丁和根报告了他对媒介经营机制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指出应强化激励机制、创新运行机制、完善约束机制;暨南大学教授董天策以人文视角,分析了广东文化对广东报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怀亮在报告中指出,传媒产品的民族品牌及其内容的国际化标准是国际传媒营销中的重要因素;武汉大学教授张金海提出了中国传媒集团发展的规律之路,即扩张――整合――再扩张――再整合;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宋建武分析了中国媒体法人治理结构的特点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8篇: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1.报纸媒体的“联盟”与“抱团取暖”。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很多传统报刊杂志在经营上有20%—30%的下滑,2012年同期,全国报纸的广告经营同比下滑了7.3%。在本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上,由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广告人》杂志及参加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中国地标大报联展”的等多家中国地标大报,联合发起了“中国地标大报启动仪式暨报企联盟成立仪式”,包括广州日报、南京日报等在内的22家地标大报“抱团”形成报企联盟,倡议全民读名报,相约共同发展。

看点与趋势:区域性的都市报依靠其本地化的趋势,依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报纸媒体如何从媒体化到产品化,探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之道,依然是逃避不开的话题。抱团和联盟,仅仅是资源上的相互协同和支持,但是这些并不能改变媒体本身的商业模式和生存模式,未来报纸的创新之路,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2.电视媒体的“大片时代”和“细分时代”。本届广告节,央视和各个主流卫视都进行了媒体推介,尽管有很多新媒体在宣扬电视媒体开机率下降等等消息,但是电视媒体的地位依然坚固,但是电视媒体也并非毫无压力,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怡在央视级电影电视媒体的推介会上提出,电视媒体进入“大片时代”,即要利用产业链和权威性公信力的优势,进行大投入、大制作、高造势、高回报的内容制作,例如央视就提出在新闻、财经、综艺、体育、公益等方面的一些重点节目的大片制作战略。另外,电视媒体也需要不断的结合观众生活形态的变化进行节目创新和编排上的创新,例如湖南卫视2014年将亮相30多个新品节目,并启用主题日编排,每天都以一个主题日命名,周一真人秀日、周二比拼日、周三约会日、周四创意日、周五活动日、周六青春日、周日喜剧日。

看点与趋势:电视的内容创新的原点,依然需要关注观众在数字化时代的生活形态内容需求的变化,切割受众群体,针对不同群体的看电视的时段和生活形态进行有主题性的内容创新,将是未来电视创新的关键。

3.新旧媒体从相互对峙到相互融合。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怡提出,今天进入一个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存,公共媒体与自媒体共荣的多媒体时代,而传统媒体也需要积极的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新,无论是内容还是与受众的互动,例如湖南卫视推出的呼啦,打破了传统电视和观众单一的联系模式,利用手机移动端的便捷性,通过二维码连接电视屏和手机屏,紧密捆绑湖南卫视节目、电视剧等优质内容资源,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电视和用户互动的模式,并在用户彼此之间建立了一个稳定的社交圈,上线十个月,超过800万注册用户、600万周活跃用户,而《我是歌手》总决赛影院直播开启三屏联动、《中国最强音》打通线上线下、和电商合作发起快男直播互动等一系列由呼啦主导的活动更是成为了电视互动营销的经典案例。

江苏广电集团新推出的“梦之音”则可以让观众在看电视广告的时候用智能手机领取优惠券、实现购买,实现了电视广告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创新。很多报业集团也在试图打造新媒体平台。

看点与趋势:如一位媒体记者如此所述新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景象,即从“与狼共舞”甚至“驯狼为我所用”。今天,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已经从相互对峙到相互融合,传统媒体积极拥抱新媒体,新媒体也需要传统媒体的渠道平台作为支撑,受众需求与技术作为核心的双重驱动,缔造新的互动和体验是所有传统媒体都需要去积极探索的。

4.传播转向:从媒介资源购买主导到激发用户传播的路线。无论是艾菲奖,还是中国广告长城奖“互动创意奖”与“媒介营销奖”,获奖作品几乎都涉及到利用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等等与消费者互动的创新与扩散的创新营销。而广告主越来越多地将营销重心从单纯的媒介资源的购买,转向能否激发用户的主动传播上,数字营销的地位在不断提升,而数字平台为传播引擎的角色在很多案例中都有所展现,例如在艾菲奖和长城奖互动创意的全场大奖,都是可口可乐夏日昵称瓶的传播案例,这个案例是一个线上线下整合的案例,其中利用互联网的文化元素和社会化媒体的扩散传播成为其主要的亮点。

看点与趋势:不互动无营销,今天的消费者在嘈杂的信息噪音中,品牌除掉要购买优势的传播资源,还需要考虑如何制造消费者更多与品牌互动和体验的机会,数字化不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应该将其作为引爆消费者的重要驱动的问题。

5.内容营销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媒体尽管往往是成为传统媒体广告支出的转移者,但是,互联网的广告形式和媒体形式也需要变革,传统的展示型的互联网广告也在遭遇到受众注意力和点击率下降的挑战,内容营销成为一股重要的趋势,无论是凤凰网提出的“原生广告,品效合一”还是新浪对于微博营销的新的一些产品,都在指向如何给消费者提供更有大动力和内容。

看点与趋势:消费者在数字化媒体平台,需要的是深度的卷入和共鸣,而卷入和共鸣,则需要有更生动的内容,基于消费者生活场景和内心共鸣的内容营销创意会越来越重要。

6.技术驱动的大数据时代精准营销。无论是腾讯提到的从关注广告到关注人,关注人群背后的数据与需求,结合关系链与营销工具,更人性化地为品牌提供高效、精准化的社会营销,针对更多的行为轨迹,如用户曾经在媒体上的行为、标签等,做到精准定向服务,还是在移动互联网推介会上,各个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对于用户的分析和案例分享,都在指向一个新的时代:大数据+消费者洞察成为新的精准营销模式,但是如何挖掘真正的大数据价值,却是所有的技术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

看点与趋势:大数据再大,技术再先进,最终还是要回归消费者生活场景,吻合场景的营销才是精准的营销,大数据的精准是未来,但是营销的实践和优化,还在路上。

7.网络视频的传播价值提升。今年广告节中,视频媒体的展台都是最耀眼的和最大的,尤其是乐视网、腾讯视频和迅雷看看,而今年多屏联动,台网深度的联动的话题继续深化,相比去年,网络视频的话题已经不再那么的有爆炸性和冲击力,在广告主心目中已经逐渐成熟。

看点与趋势:广告节刚结束,苏宁联合弘毅资本收购PPTV大部分股权,网络视频的整合是大势所趋,而视频平台和流量的集中化,有助于广告主进行更好的选择,网络视频已经进入成熟的阶段。

8.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未来的传播结构。我去年和今年都主持了移动互联网的推介会,去年是各个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知识普及会,今年则是大家更多的分享案例和营销模式的推介,总的来看,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单纯的广告展示也不再是消费者所喜欢的,内容、结合移动互联网终端特性的互动,才能让移动互联网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这点,创意无限。

看点与趋势:移动互联网依然是消费者移动生活形态的展现,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是整合营销,也是结合移动设备属性的全息化的营销,移动营销一定要和终端互动,社会化等等整合才能发挥效应。

9.中国元素创意的全球化。每年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颁奖盛典都积聚了很多人,从2006年开始,中国元素先后经历了奥运、盛世中国红、中国力量、创意中国、新青主题,今年的主题定为“中国元素中国梦”。所有嘉宾一进场,就按照入行年代领了不同颜色的运动服,人手一个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帆布小书包,三代广告人都在这一刻重归校园。而2013年5月第60戛纳创意节,中国广告协会举办了戛纳·魅力中国周活动,2013年釜山广告节举办了首届中国专题,中国元素、中国创意正在被全球所关注。

看点与趋势:很多国际品牌都在积极利用中国文化的一些元素进行广告创意,赢得了很多消费者的喜欢,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加大,中国创意和中国元素将有机会走向世界,但是中国文化中有很多内涵并没有被广告传播界深度挖掘,融入中国本土文化的创意元素未来也将是一个新的趋势。

第9篇: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从覆盖优势向受众优势转变。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最直接地体现在与受众的关系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不能只追求外在形式的改变,而应强化受众意识,为受众精心服务,与受众共创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的演进,广播影视需要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努力增强有效传播能力和抵达受众能力,不断巩固扩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要以服务受众为核心,致力于改善受众体验,提升服务用户的质量;以受众为本,时刻关注受众需求变化,做好受众行为习惯分析,做到量身定做、精准传播;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在互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传播。

从数字化成果优势向传播力优势转变。先进技术是驱动广播影视发展创新的关键要素,必须紧盯技术前沿,瞄准发展趋势,不断以新技术新应用引领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当前,我国广播影视数字化改造取得了长足进步,节目内容不断丰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为提升传播力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媒体已从数字化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逐步向智能化、万物互联和大数据演进。广播影视要巩固和扩大数字化成果,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努力提升面向多终端、多用户、多业务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广播影视的生产力和传播力。

从媒体优势向平台优势转变。媒体平台化是融合发展的重要趋势。从以新闻传播为主要功能的媒体转变为集信息生产、交换、消费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有利于使广播影视在新的传播格局中不断拓展提升自身价值。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打造一体化、多元化平台,在传统业务基础上开发融合视听节目、社会服务、民生信息、医疗健康、互动游戏等多种业务形态的内容资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