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煤炭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煤炭产业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煤炭产业研究报告

第1篇:煤炭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煤炭采选业

一、引言

相关学者指出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主要由于控制环境建设薄弱,风险意识淡薄,监督不力,导致企业存在安全生产隐患,资金利用效率不高,经营风险增大。那么是这些内部控制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什么因素在左右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呢?已有的文献大多为规范性的理论研究,实证性的定量研究教授,并且现有的少量实证研究绝大多数局限于煤炭类上市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缺乏对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总体的考察。为此,必须深入研究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从而为我国煤炭采选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针对性的意见和措施。

二、实证分析

加强和规范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各类风险防范能力,促进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煤炭企业利益相关人和社会公众利益。已有学者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同时借鉴杨清香对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我们认为对我国煤炭采选企业内部控制产生影响的可能因素主要有公司治理水平、公司业务复杂性和公司财务特征等几个方面。

(一)相关说明

1. 内部控制质量的界定

在企业管理理论中,如何衡量内部控制质量是一个难题。本文借鉴已有研究与实践的做法,采用如下两个指标度量内部控制质量:煤炭企业是否公开披露董事会关于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和煤炭企业是否披露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审计机构对其内部控制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根据这个指标,将公司内部控制质量(ICQ)分为两个档次:内部控制质量较差(赋值为0),不公开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审计机构对其内部控制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内部控制质量较好(赋值为1),既公开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同时又公开披露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审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

这样定义是出于以下原因: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促进公司加强自身管理、解除受托责任、保护资产安全的一种制度安排。煤炭企业提供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需要对公司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运作情况进行评价,这个评价的过程有助于管理层发现内部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并能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改进。此外,从信号传递的角度来看,对内控质量高的煤炭企业而言,自愿披露鉴证报告是一种有利并且有效的信号传递机制。内控质量越高的公司,越可能披露内控鉴证报告。

2. 数据来源及相关说明

本研究以2009年度上交所A股煤炭采选业(采用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没有像传统做法那样将深市A股包括进来是因为,两市有不同的上市规则,在内部控制方面有系统性差异,因此直接将两市公司直接放在一起考虑没有意义。截至2009年年末,沪市共有15家煤炭采选类上市公司。本文实证分析中使用的数据资料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和上交所网站等公开网络。

因为煤炭采选类上市公司较少,采用基于大样本的统计检验和回归方法获得的结果不具有实际意义,因此本文后面的分析采用更简单直观的方法。

(二)内部控制质量总体情况

在被调查的15家公司中,共有6家煤炭企业对外公开披露了董事会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自我评价报告及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自我评价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据搜集到的数据,披露的核实评价意见均为无保留意见,因此无法再具体根据核实评价意见对内部控制质量进行更进一步的分类)占40%,这些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相对较高。其他9家煤炭采选公司没有披露会计师事务所对自我评价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占60%,有的公司甚至没有披露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这些煤炭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相对较低。由此可见,我国煤炭采选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总体不高。

(三)公司治理水平与内部控制质量

1. 理论分析

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内部环境。一般来讲,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完善的公司治理有助于良好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世界各国公司普遍存在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问题,即控股股东利用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掠夺公司资源,从而牟取私有收益,损害其他股东利益。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的制度环境还不够完善,并且上市公司的投票权都是“一股一票”,控股股东“掏空”问题更为严重。La Porta等研究发现,外部分散的小股东和公司控股股东之间经常出现严重的利益冲突,在缺乏外部监督的情况下,在股权集中度高的公司中,控股股东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牺牲小股东利益,由此就会造成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下降。据此,作者提出研究假设:煤炭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显著负相关。

2. 实证分析

根据上面的分析,作者以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为公司治理水平的代表变量,搜集了公司的相关数据。数据显示,样本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最低为18.09%(贤成实业,600381),最高为75.90%(山煤国际,600546),平均为55.59%,可见“一股独大”的现象在煤炭采选类公司中普遍存在。表1列示了内部控制质量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关系。

从表1可以看出,内部控制质量较好的公司,其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较高,而内部控制质量较差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对较低,这与前面的理论分析相矛盾。经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内在原因是,我国煤炭采选类上市公司多为国家控股,国家会处于长期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考虑而不“掏空”上市公司,因此,虽然煤炭采选类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高,但外部分散的小股东与公司控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不严重。

(四)公司业务的复杂性与内部控制质量

1. 理论分析

对内部控制的需求与公司经营环境有关,从事复杂交易和多样化经营公司对内部控制有较高的需求,业务的复杂性使得实施内部控制时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有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业务复杂程度正相关。另一些研究结果还表明,内部控制缺陷出现概率大的公司往往在公司运作上更加复杂,公司业务复杂的表现形式很多,包括兼并与重组多、分部较多或国外收入占的比重较大等。也有国外学者基于在年报中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公司的样本研究了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有存在并购重组等重要组织变化、组织结构复杂等特质。作者提出假设:公司业务复杂程度与内部控制质量负相关。

2. 实证分析

煤炭企业所控制的子公司数目越多,其经营情况往往就越复杂,这类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也越大。一般情况下,如果在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市场都设有子公司,则这些子公司经营环境和经营业务不同,客观上就增加了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难度。因此选择所拥有子公司的数目(Segments)作为煤炭企业经营复杂性的变量。作者从样本公司的年度报告中搜集了公司所控制的子公司数目情况,数据显示在15家煤炭采选类上市公司中,拥有子公司最少的是恒源煤电(证券代码为600971,拥有3家子公司),最多的是山煤国际(拥有28家子公司),平均为10.80家。表2按内部控制质量高低分别列示了拥有子公司数目情况。

可见,拥有子公司较多的公司,其内部控制质量较低,而那些拥有子公司较少的煤炭企业,其内部控制质量则相对较高。也就是说业务复杂的公司,其内部控制质量较低。这与上面理论分析的结论一致。因此出于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考虑,应适当限制煤炭采选公司开展多种经营,如年度报告显示,山煤国际子公司的一些业务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性很小,造成公司业务复杂,内部控制质量下降。

(五)公司财务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

1. 理论分析

实际投入内部控制建设的资源数量以及内部控制需要投入的资源数量,必然也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只有财务状况较好的煤炭企业才有能力对内部控制进行投入,因此公司财务特征会影响其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也发现,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越差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也就越难以得到改善,内部控制的质量可能越低。Mitchell Franklin认为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连维护其公司日常运营都有困难,它当然就更难在建设和维护内部控制系统上进行投入了,公司会认为内部控制系统等不会为核心营运能力增加价值,由此影响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据此,作者提出研究假设:公司财务状况与内部控制质量显著正相关。

2. 实证分析

蔡少娜研究表明发生亏损的公司存在内控缺陷可能性更大,也有研究发现披露内控重大缺陷的公司整体上比那些没有披露重大缺陷的公司盈利能力要差。本文选择基本每股收益指标度量公司财务特征。作者从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中检索出了样本公司2009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最低为0.17元/股(圣成实业),最高为2.22元/股(兰花科创,600123),平均为1.17元/股。下表按内部控制质量高低分别列示了不同类公司的平均基本每股收益。

由表3可以看出,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公司其基本每股收益也较低,而基本每股收益较高的公司,其内部控制质量一般较高。这与上面的理论分析相一致。因此公司财务状况会对内部控制质量产生重要影响,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更有能力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高内部控制质量,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又将有利于公司健康发展,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三、结论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煤炭采选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问题。发现企业业务越复杂,其内部控制质量越低;公司治理水平越高,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其内部控制质量普遍高于盈利能力弱的公司,这可为监管机构和煤炭采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赵哲.我国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0(04).

[2]杨清香.内部控制理论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10(05).

[3]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J].会计研究,2009(02).

[4]胡卫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D].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Dyck A, Zingales L. 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4(02).

[6]张兆国,闫炳乾,何威风.资本结构治理效应: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6(05).

[7]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et al. Law and fina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8,106(06).

[8]Ge W, Mcvay S. 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after the Sarbanes-Oxley Act[J].Accounting Horizons,2005,19(03).

[9]Franklin M. Sarbanes Oxley Section 404: Can Material Weakness be Predicted and Modeled? An Examination of the ZETA Model in Prediction of Material Weakness[D].Walden University,2007.

第2篇:煤炭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 煤炭业上市公司;并购;市场效应

中图分类号F407.21;F832.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0461(2011)02-0078-04

一、引言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能源和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居于基础性地位。煤炭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推进煤炭企业并购重组,近年来特别是金融危机后成为促进煤炭工业发展的主旋律,也受到了煤炭企业的青睐和政府的强力支持①。在相关各方积极推进煤炭企业并购重组的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激烈的反对声音,主要理由是煤炭企业的并购重组客观上导致了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民营中小煤矿的“国进民退”现象,而经济学理论已经表明国有企业天生存在着预算软约束,效率并不比民营企业效率高。煤炭业并购重组是否有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从市场投资者对相关并购重组事件的反应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验证。本文以近年来煤炭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事件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样本事件宣布前后投资者所能获得的超额收益。研究结果表明:样本事件宣布前后投资者能够获得正的超额收益,投资者总体上对煤炭企业并购重组事件给予了积极评价。

二、煤炭业上市公司的并购动因及研究假设

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合称,是指一家企业以一定的代价和成本(如现金、股权等)来取得另外一家或几家独立企业经营控制权和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的行为。并购的目的在于实现规模效益和资源的高效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煤炭资源具有自然垄断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随着煤炭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张,企业内部分工协作更加合理,生产技术更加先进,产品产量显著增加,成本也会大幅削减。因此扩大煤炭企业规模可以更大程度地发挥资源集中的优势,从而产生企业管理协同、财务管理、信息和资产管理的协同效应,消除矿产资源要素的闲置、浪费以及外部不经济现象。而现代化大生产也要求煤炭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不断提高资源的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小规模生产企业显然无法适应这一趋势;大型企业在较高利润率和较强经济与技术实力支撑的基础上,能够兼顾生产规模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科学制定采煤规划和进行综合治理,确保煤炭生产的高效进行。

我国目前约有3万余家规模不等的煤炭企业,除少数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企业集团外,大部分是中小型煤炭企业。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成立时间长,生产技术水平高,资本实力雄厚,员工素质相对较高,整体表现为“大而先进”的特点。而中小型煤炭企业很多都是2002年以后煤炭价格恢复性上涨后,由私人投资兴建的,无论是技术水平和安全生产条件,还是员工素质和资本实力,都无法与上述“大而先进”的企业媲美。在煤炭业并购重组过程中,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煤炭企业并购中小型民营煤炭企业成为一种常见的选择,客观上产生了貌似“国进民退”的现象。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天生存在着产权残缺、规模刚性、目标多元、预算软约束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导致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因此,一方面煤炭工业的产业特征要求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背景使得国有企业天然地在并购中处于优势,而国有企业又很有可能存在经营低效的问题,从而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负面影响。投资者对这两种效应如何评价成为一个经验问题。如果并购重组导致的协同效应与规模经济效应之和大于国有企业经营低效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投资者会认为并购是好消息,并购事件的宣布有利于投资者获得正的超额回报;如果投资者认为通过并购重组导致的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之和小于国有企业经营低效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则投资者会认为并购是坏消息,并购事件的宣布会导致投资者获得负的超额回报;如果并购重组导致的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之和正好被国有企业经营低效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所抵消,则投资者会认为并购事件对自身没有影响。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A:煤炭工业的并购重组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投资者给予正面的评价;

假设B:煤炭工业的并购重组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投资者给予负面的评价;

假设C:煤炭工业的并购重组对资源配置效率无影响,投资者给予中性的评价。

三、样本选择、研究方法及方案设计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2004年至2009年末的19个煤炭业上市公司重大并购重组事件②为样本对上述假设进行经验验证。重组收购事件的信息和研究中所用的市场交易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君安数据库,选取的样本如表1所示:

分析过程中如遇重组主体停盘,则交易数据向前或向后顺延,重组收购事件首次信息披露日如逢非交易日,则以公布后首个交易日数据计算。

(二)研究方法

拟采用事件研究法对煤炭业上市公司重组收购事件产生的市场效应进行分析,即主要通过考察重组事件前后重组主体在二级股票市场股价的走势,将结果与参照数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重组是否得到市场的认可、是否影响市场对重组主体价值的预期。

常用的市场反应衡量方法有两种:平均超额收益率(AAR)和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CAR)。平均超额收益率是指事件窗口期内各日研究样本超额收益率的平均数,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是指整个窗口期内超额收益率之和。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依赖于平均超额收益率,而平均超额收益率又等于事件发生日的样本总收益率与参照收益率之差。常见的参照标准包括:大盘收益率、行业平均收益率、回归分析法计算得出的样本公司正常收益率等。为相互比较验证,本文利用行业平均和回归分析两种参照标准。首先计算样本窗口期内各日的参照收益率,然后利用各日的样本总收益率减去参照收益率获得各日样本超额收益率,将窗口期各日所有样本的超额收益率进行平均获得平均超额收益率,然后将窗口期各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加总获得累计超额收益率,并对累计超额收益率是否为零进行统计检验。如果检验结果为显著异于零,则认为重组事件向市场传递了信息,重组收购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和认可。累计超额收益率显著大于零表示市场对重组的评价为正向,事件增加了主体价值,累计超额收益率显著小于零表示市场对重组的评价为负向,事件减少了主体价值。累计超额收益率不显著异于零表示市场对重组的评价为中性,事件没有影响主体价值。

(三)研究过程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重组主体在大盘回归参照系下的超额回报

图1显示了在与大盘回归参照系下,[-20,20]事件窗口期内各日所有样本公司超额回报率的平均数。图中结果表明,在41个窗口日中,样本公司的平均超额回报为正的日期为28个,负的日期为13个,正的日期显著多于负的日期。

表2列示了所有样本在[-20,20]窗口期内相对于沪、深市场整体的累计超额回报。如表中所示,19个样本中仅有4个样本累计超额回报为负,其余15个为正,正向累计超额回报的绝对值远远大于负向绝对值。单边T值为2.73,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20,20]窗口期内重组样本相对于市场整体的超额回报显著为正。结果支持了假设A,表明煤炭工业的并购重组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投资者给予了正面的评价。

(二)重组主体在产业平均回报参照系下的超额回报

图2显示了在产业平均参照系下,[-20,20]事件窗口期内各日所有样本公司超额回报率的平均数。图中结果表明41个窗口日中,样本公司的平均超额回报为正的日期为28个,负的日期为13个,正的日期显著多于负的交易日,而且从数值上看,有多个日期样本的平均超额回报大于1%,没有小于-1%超额回报的交易日。

表3统计了所有样本窗口期内相对于产业整体的累计超额回报。如表中所示,19个样本中仅有6个样本累计超额回报为负,其余13个为正。正向累计超额回报的绝对值远远大于负向绝对值。单边T值为2.77,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20,20]窗口期内重组样本相对于产业整体的超额回报显著为正。结果同样支持了假设A,即煤炭工业的并购重组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投资者给予了正面的评价。

五、研究结论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煤炭业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事件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而且并购重组宣布的[-20,20]的窗口期内,投资者获得了正的累计超额回报。表明投资者对于煤炭业并购重组事件的总体评价为正,原因主要是产业属性决定了煤炭企业并购重组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可以增强并购主体的竞争优势。因此相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大力推动煤炭企业的并购重组。

[注释]

①国务院2005年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将鼓励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出版了《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2009):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并购重组》,该研究报告以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并购重组为主题,在回顾和总结中国煤炭企业并购重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着重就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并购重组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原则、条件要求、运作过程、模式选择、资金融通、风险防范、运作策略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山西省政府积极推动省内煤炭资源的整合,2009年了《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践。河南省、山东省、黑龙江省、河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也在积极推动煤炭企业的并购重组。

②并购重组对象主要为非上市中小型煤矿或煤炭企业。

[参考文献]

[1] 岳福斌.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 郭力方.晋煤重组不是“国进”也非“民退”[N].中国能源报,2009-12-30(03).

[3] 洪银兴.资本市场: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 赵国浩.中国煤炭工业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

第3篇:煤炭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一、煤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J.Nationalism和P.Pakistanis(2006)认为大部分企业是以环境成本为出发点来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并据此提出了有关分析模型[1]。刘,郑莎莎(2015)通过研究发现,美国的环境信息披露受到更多的法律管制,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可以采取“阶梯式”的发展战略 [2]。

本文选取煤炭行业34 家上市公司 2012-2014 年这三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所需资料来源于巨潮资讯网、新浪财经网、上海和深圳交易所及样本公司的网站。

(一)煤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1、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例分析

对34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2012年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中有88.24%的公司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2013年有94.18%的上市公司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2014年有97.06%的公司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近三年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例有递增趋势。

2、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分析

本次研究中选取的上市公司多采用补充报告的模式来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将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补充到财务报表附注、董事会报告和招股说明书等报告中进行披露。表1为笔者根据样本整理的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详细情况。

由表可知,从 2012年到 2014 年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数量有所提高。由于对有些资产、负债、成本及收益无法量化。因此,我国煤炭业上市公司通常只在年度报表中列示环境会计信息,却很少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但披露比例逐年增长,2013、2014年有50%的煤炭上市公司披露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3、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分析

本文选取了12个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项目,对在招股说明书、年报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34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进行了分析。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分析情况见表2。

分析图表得出:

(1)从整体上看,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煤炭企业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环境保护的理念、目标和政策”项目的披露比例达到94.12%。

(2)招股说明书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由表2可以得知,在招股说明书中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煤炭企业比例很高。

(3)年报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各个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主要集中在董事会报告以及财务报表附注中,报表附注中的信息数量、质量也仅次于董事会报告。2014年披露比例分别是91.17%、44.12%。

(4)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2014年公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煤炭上市公司达到17家,从这一点上可以明显看出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升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并且因此而获得逐年提高的环境认证与奖励,说明煤炭企业在环保方面做出的成绩越来越好。

(二)煤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的煤炭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逐渐得到改善和重视,但依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不规范。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披露方式多种多样,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完全。小部分的企业注重环境会计信息的列示,仅有17家企业有较为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例如国投新集、恒源煤电等,占所有煤炭上市公司总数的42.5%。煤炭上市公司在进行环境会计信息列示时,更多考虑的是低成本以及简洁性。

3、环境会计信息可信度不高。本次针对上市煤炭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发现,针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鉴证在各企业公布的审计报告中并未体现出来,大多数企业不进行环境审计,因此可信度较低。

二、完善煤炭企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由以上对煤炭行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在这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一)加强政府监督职能

从第三章的分析研究中发现,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对环境处罚内容的披露相当少,由于企业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在信息披露时也会刻意回避有害信息,所以对于如实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我们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助,并使之形成一种制度化的措施加以落实,从而鼓励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此外,还可以成立环境审计机构,监管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保证上市煤炭企业真实完整地向社会公布自身的环境会计信息。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实施者是企业中的管理层及会计人员,应在广大财经院校增设环境会计、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环境审计等课程。企业内部控制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重要的影响,企业应当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加强内部资源与环境管理,企业内部可以设置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或部门,制定环境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第4篇:煤炭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从狭义上来讲,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因筹资问题带来的发展风险;从广义上来说,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因多种原因难以预测或者很难控制的发展因素,该发展因素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较多不确定的发展因素,导致企业承受较大的成本损失。

财务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与投资者相关联、与负债经营互相影响、不确定性以及与汇率变动有直接关系等特征,以上特征均直接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实际危害。

在企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财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无论是煤炭企业还是其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均存在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的意义表现在:第一,企业财务机制一旦出现问题将会产生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减少实际发展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危害;第二,财务风险必然存在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企业不可能追求零风险,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和控制。

2 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主要的问题有:第一,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或者不正确。在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企业的发展建设不可能不存在财务风险。但是,部分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正确,他们片面地以为可以彻底清除企业中的财务风险;部分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仅缺乏财务管理意识,不正确的财务管理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二,财务管理投资不科学,企业存在较大的风险;第三,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较高;第四,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很难满足不同环境喜爱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3 控制财务风险,全面提高煤炭企业管理控制水平的措施

控制财务风险,全面提高煤炭企业管控水平要求企业从货币资金运营风险的控制、担保风险的控制、债权债务充足风险的控制以及资产处置的风险控制等方面出发,不断强化煤炭企业风险管控水平。

3.1 货币资金运营的风险管控措施 货币资金运用风险控制要求企业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强化结构性存款风险控制。企业要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在明确结构性存款的意向之后,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将结构性存款的相关事项与有关部门汇报;煤炭企业还应该对结构性存款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力求形成精准度较高的评估报告;第二,煤炭企业还应该注重委托贷款及其他短期投资风险业务风险控制。首先,煤炭企业相关部门应该确定运营资金的实际使用方向,将货币资金可能使用的项目上报;相关部门应该集合煤炭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可行性较高的调研报告;煤炭企业应该对承担事项进行分析和研讨,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3.2 担保风险的管控措施 担保风险的管控是提高煤炭企业风险管控水平的重要手段。第一,煤炭企业应该及时申请担保的项目,并制定担保项目的限制条件;担保项目负责人必须满足借款和贷款的要求,无论是借款还是贷款都应该符合国家法律规范要求;第二,煤炭企业还应该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基础,预测可能出现风险的项目,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第三,煤炭企业应该对担保单位的经营、担保业务和贷款状况进行审核;第四,煤炭企业的法律部门和相关岗位负责任人应该对担保项目的合同、对应的主合同等进行审核,为全面提高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债权债务重组风险管控措施 首先,煤炭企业应该向财务风险控制部门提交债权债务重组事项;其次,财务风险管控部门应该对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准确地评估,制定评估报告,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最后,债权债务重组风险管控还要求煤炭企业准确记录所有的借款条款明细,并对该数据进行相关处理,进而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水平。

3.4 资产处置风险的管控措施 首先,煤炭企业应该向保管部门提出风险管控申请,表明申请的原因和后期处理意见,并上交审核文件;其次,煤炭企业资产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财务风险文件的审查工作,相关部门不仅要深入现场了解实际状况,还应该将上报的项目进行审批;再次,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控部门还应该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编制风险评估报告,作为后期的决策依据;最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控部门还应该履行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资产处置风险管控制度。

第5篇:煤炭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煤炭工业,经济

 

0.引言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在系统分析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之后,提出了为克服危机、保障安全和实现未来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主张。

矿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95%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和70%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矿业。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矿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能源矿业是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煤炭又排在能源矿产之首,是我国最优保障和最主要的能源。有第一能源之称的我国煤炭工业,由于特殊的行业地位,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有着极强的典型性。

针对我国煤炭工业地位和状况的复杂性,如何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煤炭发展领域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1.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煤炭隶属矿产资源,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煤炭生产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政策的引导,另一方面依靠着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统配煤矿是我国煤炭工业的主力军,其技术进程代表着国家整体的技术发展水平。我国的能源结构一致以煤为主,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一次能源。

1.1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特征

①成煤时期多,但主要成煤时期集中

②煤炭资源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衡

③煤类齐全,但数量分布不均衡

④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类储量少、煤质差

⑤煤炭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低

1.2国内外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内容或方向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原理;可持续发展的测度理论及方法体系;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型构建于解析;煤炭资源评价及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煤矿区的生态环境与保护等。

(1)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既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文明的哲理精华,又富蕴着人类活动的现代时间和理念。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就应经有朴素的持续发展思想,而西方则把持续发展思想的最早研究上溯到马尔萨斯和达尔文。对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史,周德群教授将其归纳为: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人地关系认识的发展、对可持续问题的全面关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四个阶段。

(2)煤炭是不可再生且可耗竭的天然资源,又是矿区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因此积极开展煤炭资源评价与管理的研究,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煤炭资源,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展了煤炭资源价值、煤炭资源经济评价方法、煤炭资源资产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批重要结论和研究成果。煤炭属于矿产资源范畴,其价值问题在国内外一直存有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对矿产资源价值构成及来源地认识。当前,国内多数学者支持矿产资源本身具有价值的观点,而对于矿产资源的价值构成现仍处于认识统一之中。。

2.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矿区为基础的

煤炭工业的能源基础产业地位,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在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未来20年不会改变,煤炭作为最安全可靠和最主要能源的地位难以动摇。煤炭工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仅长期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中国21世纪议程》实施的效果,也必然影响着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部门性质的可持续发展,但同时它又是以众多矿区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即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要落脚在以矿区所在的具体区域和空间,矿区发展的可持续自然成为真个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点要求。

3.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3.1矿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对策

⑴完善矿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⑵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实行更加严厉的环保政策;

⑶加强舆论监督,提高公众参与度;

⑷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行应用清洁开采和洁净煤技术;

⑸推行多元综合治理的土地复垦模式。

3.2矿区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策略

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矿区内的企业具有强劲的经济增长和市场扩张能力,这既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宏观管理要求,也是推动矿区这一特定区域全面发展的力量源泉。矿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同时,必然为矿区内环境保护、社区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形成资金积累,这是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依托和保证。为此,针对我国煤炭矿区的实际状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与对策,努力改善和提高矿区经济的运营质量和效益。

⑴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制度创新步伐;

⑵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实现煤与非煤协调发展;

⑶依靠智力支持,永续经济增长动力;

⑷完善现代营销网络体系,提高营销管理水平;

⑸努力提高煤炭企业的资本和国际化经营水平。

3.3矿区城市化发展

矿区城市化发展是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城市是城市的特殊类型,其成长演化有其特定的规律性。在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煤炭城市,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影响并制约着矿区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基于对矿业城市成长演化规律和我国煤炭城市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认识,现提出矿区城市化发展的有效对策如下:

⑴遵循矿业城市生命周期规律,正确实施阶段对应发展战略;

⑵适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煤炭城市经济的平稳转型;

⑶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战略,是资源枯竭型城市有效的转型途径;

⑷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增大煤炭城市的战略空间吸纳力;

⑸国家制定援助煤炭城市的产业政策。

4.结语

在我国,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主要经济特征的资源型区域,是区域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中的一个主流区域。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研究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还需我们付诸实践,投身于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当中去,为推动我国煤炭资源的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耿殿明.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周德群.可持续发展研究:理论与模型[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3]朱训.认清形势增强信心为振兴矿业而奋斗[J].中国矿业,1997

[4]谢和平.中国能源发展趋势与能源科技展望[J].中国煤炭,1998

第6篇:煤炭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精心组织,标本兼治,边查边改,切实提高我市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总体水平。贯彻落实“保护中开发,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发中保护”总要求,严格执行国家煤炭资源回采率管理的若干规定。

二、工作目标

依法进行查处;推进科技进步和科学办矿,摸清我市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及存在主要问题;对浪费破坏煤炭资源的违法案件。强制淘汰一批破坏浪费资源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及设备;研究制定我市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制度措施;强化资源管理和煤炭企业资源消耗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全市煤炭资源总体开发利用水平。

三、检查依据

(一)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国务院的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以及<原煤炭工业部的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暂行管理办法》关于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回采率的若干规定(试行)等法律法规及配套管理办法。

(二)技术依据

地质报告,依法批准的煤炭企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设计。储量评审备案意见;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采煤方法,依法上报的储量登记统计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表。

四、检查内容和评价指标

检查内容:

(一)煤炭企业资源基本情况

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煤炭企业资源赋存及开采地质条件。设计开采、实际开采煤层数。

(二)煤炭企业资源储量情况

1矿井逐年累计动用储量、采出量、损失量。

2分煤层储量动态,包括逐年的保有储量、动用储量、采出量、损失量、三下压煤量、各种煤柱量等储量计算是否合理以及储量注销、报损是否合理。

3煤炭资源损失、浪费、破坏情况及原因。

(三)煤炭企业资源管理情况

1资源储量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情况。

2资源储量管理技术档案(生产技术图纸、生产台帐等)及制度建设情况。

3生产设计是否合理。

4采掘工作面资源管理情况。

(四)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井设计的执行情况

1开拓布置、开采顺序、采煤方法是否合理。

2设计回采率指标和实际回采率指标情况。

分别报部、省、市(地)县级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检查资料的截止日期为年月日。受检单位要如实填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表》附后)一式四份。

评价指标:

(一)煤炭企业依据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设计进行开采。

(二)对于没有批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设计的煤炭企业。

1薄煤层采取回采率大于85%为较好。低于80%为不合格。

2中厚煤层采取回采率大于80%为较好。低于75%为不合格。

3厚煤层采取回采率大于75%为较好。低于70%为不合格。

按动用块段计算资源的回采率。对于不分采区的小煤矿。

对于开采低于可采厚度以下煤层、主要从事残采、复采、难采煤层等表外储量的煤炭企业和露天矿不列入此次检查范围。

五、组织领导机构

市政府成立专项检查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略;副组长:略;成员:略。

负责专项检查的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国土资源局矿权设置开发管理科。

由市国土资源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选派人员成立市联合检查组,为切实做好专项检查工作。联合检查组在专项检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市、县联合检查组中均应有两名以上煤炭专家参加。

六、检查范围及分工

全市各采矿许可证有效截止日期在年月日以后的煤矿均应依法接受专项检查。

市联合检查组对不少于20%矿山进行抽查。应检矿山的专项检查工作由县级联合检查组直接负责组织开展工作。

七、时间安排及检查方法

(一)时间安排

分别向市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联合检查组名单,年月日前。向应检范围内各煤炭矿山企业分发《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表》督促各煤炭企业进行自查。各煤炭矿山企业完成自查,向本县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表》和以本方案通知检查的内容为提纲的自检报告。市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表》收集汇总后,报省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县联合检查组按要求完成对矿山企业的普查工作。市联合检查组组织抽查。

以县联合检查组为主,由市、县联合检查组共同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矿制定整改方案,并监督矿山进行整改。

县联合检查组写出普查报告,报市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全市普查情况,写出专项普查报告,报省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巩固普查及整改成果,迎接省检查组检查。

(二)检查方法:

1听取汇报。查阅相关文件、记录及资料。

2突出重点。掌握实情,取得实效。

3解剖典型。深入分析,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4随机抽查。随机对企业进行抽查,以便了解真实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5发现问题。要责成相关部门和企业,限期解决,切实做到该整改的一律整改,该停产的一律停产,该处罚的一律处罚,该追究责任的一律追究责任。

八、工作要求

(一)联合检查组各成员单位要相互协调。联合检查,统一行动。

(二)对破坏浪费煤炭资源的行为要做到及时发现。

(三)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作用。对严重破坏、浪费煤炭资源的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对好的典型要予以宣传。

(四)各县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编写情况简报。加强信息沟通。

九、有关政策界定

由有关部门按照《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造成资源破坏,对于在此次检查中实际回采率定为“不合格”和存在资源管理制度和相关技术档案不健全、不按规定的开采顺序开采、采易弃难、采厚弃薄、将可采储量弃而不采等问题的煤炭企业。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检查中发现其设计明显违背《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暂行管理办法》和煤炭设计规范的依照《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暂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7篇:煤炭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离任审计 自然资源资产 煤炭资源保护

煤炭资源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节约煤炭资源对于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国务院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其中重点提出,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全民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因此煤炭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的关键环节,应该得到重点关注。

一、我国煤炭资源现状以及其产生的污染问题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煤炭是我国储量最丰富的化石能源,占96%。而且煤炭消费长期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2014年占66%),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仍将保持在55%左右。国土资源部在2014年编制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中明确,2013年我国新增煤炭查明资源储量673亿吨,截至2013年底,我国查明煤炭资源储量达到1.48万亿吨。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中国矿产资源报告》中还显示,从2011年起连续三年,我国煤炭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分别为749亿吨、616亿吨和673亿吨,三年累计新增2038亿吨。2013年,我国新增煤炭大中矿产地67处,包括新疆准东煤田吉木萨尔县芦草沟勘查区等。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据国际能源署预计,煤炭在能源生产中的比重将在未来十年内提高到50%,而最早从2017年起,世界煤炭消费量将达到43.2亿吨。

煤炭产区也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的地区。以煤炭为基础的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大约占全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50%。大规模开采煤炭同时还造成矿区土地塌陷,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并由此引发了许多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造成外部不良经济状况日益突出,严重的煤炭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014年,能源基金会与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研究院联合了《煤炭环境外部成本核算及内部化方案研究》。在该报告中指出,我国煤炭环境外部成本巨大,2010年煤炭环境外部总成本为5555.4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当年全国公共财政中环保支出的2.3倍。这其中,损失最大的是大气污染造成的人体健康损失和矿区职工健康损失,占外部总成本的55%,约为3051亿元。煤炭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是在使用环节造成损失最大的环节之一,它导致公众健康损失达到了2117亿元;同时,在生产环节,造成损失最大的是煤炭开采造成的矿区职工健康损失,约为934亿元。煤炭开采还造成了林木生长量损失、铁路运输环境污染、农田减产、地下水资源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

二、对领导干部实行煤炭资源离任审计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树立煤炭资源节能减排观念

当前,煤炭资源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很难改变。同时,作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还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大气污染,水污染,耕地减少等环境问题,在此严峻的环保形势之下,我国开展对领导干部实行煤炭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宣示了政府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心,也是我国环保制度与理念的巨大进步。

(二)促进领导干部形成正确的政绩观

领导干部传统的政绩考核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即GDP)的增长,因此有些领导干部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的增长。领导干部应该坚持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平衡发展,坚持绿色执政,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可以真实揭露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的同时所产生的资源资产问题,以便进行追责。

(三)促进对煤炭资源的资产化管理

由于受到我国不完善的政治体制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制约,过去管理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多采用行政管制的手段,较少地依靠市场的作用机制。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创建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的目标,就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对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用货币衡量其生态价值,突出煤炭资源的属性是煤炭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内容。对领导干部实行煤炭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时,对煤炭资源进行货币化价值评估,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这将直接导致在进行重大决策时,领导干部可以充分考虑生态问题。

三、对领导干部实行煤炭资源离任审计的审计重点

(一)审查煤炭资源的开发节能状况

对领导干部实行煤炭资源离任审计,就需要在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煤炭资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找出煤炭资源变化的原因。同时,还需要审查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针对本地区煤炭资源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所制定的政策方针等,这些政策方针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中着重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是审查煤炭资源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利用效率是指一个体系有效利用的能量与实际消耗能量的比率。它是能源有效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反映了能源消耗水平和利用效果。通过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分析,可以有助于改进企业的工艺和设备,挖掘节能的潜力,提高能量利用的济效果。原煤是煤炭企业主要的产品,企业工业增加值和企业产值是其货币表现形式。煤炭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应主要评价投入产出能力、投入的能耗结构、投入的节约等方面,其中应主要包括五个指标:吨煤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总能耗、单位产值能耗、能耗结构、能源成本降低额。

其次是审查煤炭资源节能效果。煤炭企业节能降耗能力和实际节能效果主要是通过节能效果评价指标来加以衡量,审查煤炭资源节能效果应该要审核煤炭企业能源节约是否达到预期标准,提高废弃物利用率的能力是否具有,计算节能量,来帮助煤炭企业查找节能漏洞、挖掘节能潜力。

(二)审查煤矿资源周围环境恢复治理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落实情况

煤矿企业应该要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来编制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方案,应该要审查煤炭企业是否按规定缴纳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同时,还应该关注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行情况,确实了解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的实际情况,。

(三)审查领导干部对煤炭资源监管职责履行情况

通过对煤炭资源的有偿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进行评价,来达到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对煤炭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平衡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促进生态文明的顶层制度设计的目标。将国有煤炭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人和国有煤炭资源资产管理者相互独立、相互监督,也就是将煤炭资源的所有权与管理权进行分离,统一行使对煤炭资源资产的生态空间的监管职责。同时,还应该对煤炭资源开发项目专项资金的筹集、管理和利用进行审计,以确定是否存在贪污和挪作他用的情况。其中,应该着重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应该着重审查矿业权出让和审批登记情况。矿业权作为市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得到重视。在审查相关情况时,应该审查在批准、颁发采矿许可证或勘查许可证的时候,是否存在逾越权限审批或采用“化大为小、化整为零”方法逃避审批权限制约的现象;审查地方主管部门、地勘单位或国有企业在出让转让定价时,是否符合规定,以及相关股权等问题;审查是否在“招拍挂”规定的范围之内实施矿业权转让;审查是否经过评估之后再定价以及按照先评估后定价的程序进行出让、转让或收购矿业权的运作。

其次,还应该对煤炭企业工程性补偿情况进行审查。审查煤炭企业是否按照要求对由其造成的周围生态损害实施相应的煤炭资源生态修复工程、异地重建或替代方式等来进行补偿,重建或者替代方式进行生态补偿的面积、质量、资金等是否足额到位,生态效益能否体现。

四、对领导干部实行煤炭资源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于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有了一些经验,也相对比较成熟,但对于领导干部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在总体上还处于探索的阶段,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对煤炭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于其他资源的离任审计也一样存在。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滞后

在保证金制度出台前,煤炭企业就已经存在大量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欠账,而至今依旧没有法律法规来明确恢复治理的资金来源及筹资机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开采煤炭资源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对煤矿地质环境进行监测,并将监测资料定期报送当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但是,尚未规定如果未绦姓庖还娑ǎ将会受到何种处理处罚,从而导致实际工作无法落实。

(二)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可以综合运用常规审计方法与环境科学、自然资源法律、自然资源监测等专业知识对各种自然资源资产进行测量、审计。例如在测量煤炭存有量时,需要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对矿山进行测量,这就需要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地理学等在内的专业知识对审计过程进行指导。因此,审计人员不光需要具备审计知识,还需要掌握更多的其他方面的相关知识。而现实是,当前,审计机关具备的审计人员大多是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人员,而非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所需的环保、环境等专业人员,所以现阶段要完成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仅仅依靠审计机关资深人员是难以独立完成的。

(三)难以界定领导干部的责任

对领导干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基本前提和关键是界定领导干部的责任。现行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大多数是从政策的制定、执行与目标责任完成情况等方面展开,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领导干部的责任界定更多的是根据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履职情况,而不是在经济范围之内来界定。现阶段在对领导干部进行自然资产资源责任界定时,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部分经济决策对自然资源资产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是由于自然资源资产存在的长期性、持续性的特点所造成的,同时,也有可能存在后任领导干部的决策制定改变了前任领导所造成的自然资源资产状况变化的可能性,因此,导致了前后任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相关责任的混淆。其次,部分自然资源资产具有跨地域性,例如河流,一般情况下,其上中下游通常需要穿越多个地区。然而各区域由于对于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利用方式、自然资源资产目标不同而造成相互影响、各自为利的结果。这一问题的存在,也将导致省、市、区县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或各区域同级领导干部的责任难以可靠区分。

(四)自然资源的价值量化评估比较困难

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大气等多个方面,这些资源有的流动性强,价值不稳定;有的潜藏在地下,还未勘探明确;有的缺乏市场交易价格,难以估量核算;有的外部性明显,无法估量成本价值。例如煤炭资源蕴藏量的数据更多的是基于现有技术条件的统计预测,然而由于技术条件的局限性,并不能精确的量化该煤矿的总量。

(五)尚未统一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绩效的重要参考。而在上文中也阐述了,存在自然资源价值难以量化,审计数据难以获得等问题,因此,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对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还没有统一的原则。还有待解决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是怎样的、由哪些科目构成、哪些自然资源应该计入表中、如何在表中反映等问题。

五、总结

对领导干部进行自然资产资源离任审计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现阶段,我国对于自然资产资源离任审计的研究理论还相对匮乏,实践经验也比较少。因此,我们在对领导干部进行自然资产资源离任审计时,一定要重视文章中的相关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注重完善相关的辅助措施,争取最大限度保障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只有重视自然资产资源离任审计工作,不断在实践中探寻经验,不断进步,才能使自然资产资源离任审计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彭巨水.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14,04:14-15.

[2]董贤磊,余芳沁.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相关问题及建议[J].商业会计,2014,18:76-78.

[3]林忠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探讨[J].审计研究,2014,05:10-14.

[4]申成勇,李琦.关于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有关问题的探讨[J].绿色财会,2015,02:6-9.

[5]潘虹,郭崇.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问题浅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7:160-161.

[6]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增速减缓[J].中国煤炭,2015,05:15.

[7]王娟娟.中山市五桂山林地生态资产负债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8]王爱华,张承承,郝敏.煤炭企业能源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J].财会月刊,2013,14:97-101.

[9]任敬存.包头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

[10]记者 王丽丽.我国查明煤炭资源储量1.48万亿吨[N].中国煤炭报,2014-10-29001.

[11]李静娜,赵国浩.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煤炭资源承载力研究[J].煤炭技术.2008(11)

第8篇:煤炭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煤炭行业 上市公司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129-02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新法已经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对于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来说,意味着国家将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将面临更多的环保公益诉讼。在此严峻的形势下,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只有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自觉接受公众监督,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上市公司在进行公开信息披露时,年度报告是一种信息最为齐全、信息量相对较大的形式,因此以上市公司的年报及其他报表为对象来研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状况,能够得到比较全面、系统的资料,使研究结论有一定的说服力。本文对在沪市上市的24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整理发现,这些上市公司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不规范

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还未做出统一规定,各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形式具有随意性。笔者分析的这24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主要是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通过分析它们是否在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中都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情况,笔者发现:只有上海能源和煤气化两家公司在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中均披露了环境会计的相关信息,占总数的8.33%;恒源煤业、国际实业、露天煤业、宝泰隆、盘江股份和河池化工在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中均没有披露环境会计的任何信息,占总数的25%;有16家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或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了相关信息,占总数的66.67%;有11家上市公司单独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了环境会计相关信息,占总数的45.83%。

由此可见,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以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独立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比例较低,只占到总数的45.83%。此外,还有6家上市公司没有披露任何的环境会计信息,表明其环保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占比达到了1/4。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

笔者进一步对在年报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9家上市公司的披露内容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各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了宣传上市公司,因此,其所披露的定性化信息多而定量化信息较少。例如,山西焦化、永泰能源等公司,在上市公司环境目标实现情况、节能减排方面、环保措施实施情况、环境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基本采用了文字性描述,缺乏定量化信息的描述。而且,这些上市公司在披露的众多环境会计信息当中,绝大多数披露的是历史信息,对影响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信息披露不足。总之,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其内容不全面且具有随意性。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较强的被动性

由上述资料可知,2014年只有上海能源和煤气化两家上市公司同时在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这两家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处在同行业的前列。因此,笔者查阅了这两家上市公司2009-2014的年度报告,通过纵向对比,发现上海能源和煤气化2009、2010年没有在年报中披露任何环境会计信息,而是从2011年才开始在年报中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2010年的时代背景分析后认为:2010年发生的紫金矿业工业废水泄漏事件、中石油大连海域污染事件等“中国十大环保事件”,使得利益相关者对环保的关注度持续升温,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在2010年国家环境保护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规,比如《石油化工上市公司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等,环保司法和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外部的压力促使上市公司开始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从而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和树立良好的上市公司形象。因此,从2011年开始,上海能源和煤气化都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为了年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披露。由此可见,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具有较强的被动性,自愿披露的意愿不强。这是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四)环境会计信息缺乏鉴证,可靠性不高

学者肖淑芳等在对1000家上市公司报告进行分析后发现,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中没有针对环境会计信息的专项鉴证。笔者通过对2014年煤炭行业行业上市公司的报告分析后发现,这些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中也没有针对环境会计信息给予专项鉴证。如前所述,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上市公司自利的本性,都会使得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可靠性保障不足。再加上缺乏专项的第三方鉴证,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就越发缺乏公信力,就越难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支持。

二、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原因分析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受自身的影响。因此,应该从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来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政府虽然颁布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规范,但是在这些法律规范中缺少关于环境会计方面的专门性法规,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法规几乎是空白。我国环境会计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要求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不现实,根据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信息质量要求,就需要建立一系列配套的披露规范,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依据。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所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解决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形式不规范、内容不全面的问题。日本和欧洲都是通过建立环境会计披露相关规范,引导上市公司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外部监管体系不健全

环境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管主要是指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管。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外部监管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政府监管松散,比如环保局和证监会就没有对上市公司的年报提出必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强制性要求;二是缺乏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无法对披露信息的可靠性进行鉴证;三是利益相关者对信息披露的需求度不高,无法对上市公司形成压力,促使其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借鉴发达国家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经验,日本就通过建立独立的审计机关和环境监管机构来大力发展环境审计,并通过社会各界的推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促进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健康发展。

(三)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不够,社会责任感缺失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中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对环境的保护的错误发展观。这导致这些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普遍不重视环境会计信息的对外披露,社会责任感缺失。他们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多半是迫于法规或者利益相关者的压力。我们前面研究的24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最好的上海能源和煤气化也是迫于相关环境保护法规的压力,才从2011年开始在年报中进行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不够,社会责任感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缺失

环境会计学科是环境学、生物学、会计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相互交叉、互相关联形成的一个新兴学科,在具体操作中要用到多门学科的原理、方法和手段,这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如前所述,环境会计不同于传统的财务会计,具有综合性、针对性、多样性、时间复合性的特点,这决定了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人员需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目前,我国财会人员不仅缺乏对环境会计这一新型交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更缺乏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职业技能。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和实务的深入发展。

三、优化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优化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内外兼修。一方面,完善相关披露规范,并向外部监督借力;另一方面,强化上市公司自身建设,使信息披露内化为上市公司的自觉行动,积极培育环境会计的专业人才。

(一)健立专门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

建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规范,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供强制性的规范是环境会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根本之策。日本和欧洲就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规,规范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促进了环境会计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日本,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都作出了具体规范,为全世界树立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典范。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同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首先在“会计准则规范体系”中加入专门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准则》,然后再出台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严密的环境会计法规体系。这样就可以在制度层面上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起到规范和推广作用,从而保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

(二)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外部监督体系建设

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外部监督体系建设是贯彻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保障。建立第三方审计机构、政府部门和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外部监督体系是根本途径。首先,注册会计师作为我国第三方审计的重要力量,应增加对煤炭行业等重污染行业的环境审计业务,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环境审计体系。从而确保第三方环境审计能有效地保证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质量。其次,我国应在各级环保部门中设立针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和质量进行专门监督的机构,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还要加大执法力度,引导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最后,通过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畅通社会公众中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对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违规问题的投诉举报通道,是促使其客观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要动力。

(三)提高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自愿性和主动性

约束与激励永远是并存的,完善外部监督的同时增强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自愿性是实现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激励和奖惩机制是自愿披露的前提。发达国家在奖惩机制的建立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比如日本设置的“绿色报告奖”、欧洲实施的“环境管理与审计计划”等。因此,我国也可以设立“环境罚款资金”,用环境违规罚款所得奖励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良好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促进其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化为自觉行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塑造可持续发展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文化。提高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感。

(四)增加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专业人才

环境会计涉及会计学、经济学、环境学等多门学科,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要想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水平和质量,就要增加环境会计专业人才。具体来说,积极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尤其是引进国外专业人才为我所用,同时可以为公司现有的会计人员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不断拓宽视野,提升理论素养。环境会计不同于以往的财务会计,这对会计人员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还要不断地加强对公司现有的环境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更新传统知识结构,储备坚实的人才力量。

总之,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披露充分的环境会计信息能更好地反映上市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环境绩效,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此外,本文不足之处在于只随机选取了24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年报及相关报表的数据,样本量较小,且时间跨度短,可能影响到结论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 陈建芸,陈权宝.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综述[J].中国外贸,2013

[2] 狄亚萍,武智慧.试论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J].财会研究,2012

[3] 高红贵.现代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的环境信息披露研究[J].会计研究,2012

[4] 耿建新,焦若静.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J].会计研究,2010

[5] 孟凡利.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J].会计研究,2010

第9篇:煤炭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一、煤企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1、煤企社会责任的内涵

David认为CSR是决策和行动的采取,至少要部分考虑企业直接的经济和技术利益以外的原因。后来,戴维斯与他的合作者布洛姆斯特朗进一步明确指出社会责任是决策者在考虑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也有义务采取措施以保护和改善社会福利。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卡罗尔(Archie B. Carroll)认为CSR是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履行之义务;社会不仅要求企业实现其经济上的使命,而且期望其能够遵法度、重伦理、行公益。卢代富认为CSR 就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对雇员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债权人的责任、对环境、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责任、对所在社区经济发展的责任、对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叶祥松、黎友焕在《广东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中说“ 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两个特征,第一是法律和制度要求的强制性的社会责任,这类企业社会责任往往是通过相应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制度的制定来强制推行的。第二是道德和价值观念要求的自发的社会责任,这类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行是建立在企业文化中对人、自然、社会和谐关系的认可上,体现了企业家自身的人文素质与价值观念。”

由此,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为:煤炭企业在谋求利润最大化之外对利益相关方包括员工、消费者、债权人、政府、所在社区、当地环境和社会等承担的责任。包括法律和制度对煤炭企业要求的社会责任和煤炭企业道德和价值观方面自发履行的社会责任。

2、煤企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1)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CSR是煤炭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CSR有助于企业吸引、培养和保留人才。一支综合素质高、热爱企业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CSR的内容之一就是对员工负责。包括为其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条件和职业发展空间;建立制度化、多层次的培训和员工发展体系,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为员工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将遵守劳动合同法,保证员工享有合法权益等,这些都有助企业吸引、培养和保留人才。

CSR会给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产品品牌和持续创造力。这些是企业可利用的无形资产,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更加有利的地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CSR意味着企业将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符合时代要求,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政企关系。CSR意味着煤企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经营,包括《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CSR意味着煤企的重大决策会注重体现政府战略。这些都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政企关系。

(3)有利于建设和谐社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吸收当地居民就业,兴建公益项目,改善当地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为当地排忧解难,有利于赢得民心,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4)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以前,煤炭企业在开采中忽视生态保护,造成地下水渗漏、地面坍塌、土壤干旱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CSR要求煤炭企业在开发中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和谐。

此外,CSR也为企业之间有效沟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加信任,促进合作。

二、当前煤企CSR所面临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

CSR虽然从上世纪初就被提出来作为一大理论来研究,但是直到近几年,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企业发展中产生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的出现,比如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CSR才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

目前,一些煤炭企业对CSR认识上的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煤企对CSR的内涵了解不全面,他们简单地认为,企业CSR就是照章纳税,创造就业,就是向社会捐款,投资兴建公益项目;二是没有深刻认识到CSR关系着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没有形成煤企CSR的理论体系

目前,许多煤炭企业已经承担了很多的社会责任,比如,在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员工待遇、职业健康和安全、教育培训、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都有很详细的规章制度,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没有形成符合本行业特色的CSR理论体系。

3、缺乏煤企CSR的报告体系

CSR报告的必要性。一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比如,2004年根据原统配煤矿的调查统计发现煤企的安全欠账达550亿元后,出台了煤企按吨煤成本提取33元的安全费用专用于安全设施改造。二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通过报告向社会公布CSR履行情况,可增进社会各界对企业的了解,提高社会信誉;同时督促企业不断完善CSR。三是CSR也是监督政府行为的需要。比如,煤炭企业向政府部门支付了排污费,政府理应用企业支付的资金进行治污管理。

目前,专门的煤企CSR报告未见。首先,社会责任信息主要分散在董事会报告、会计报表附注等项目,未曾发现有单独报告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其次,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仅限于对社会责任的关注程度以及履行情况的文字说明,即局限于非会计基础型的披露形式。

4、缺乏CSR评价体系

目前,政府对煤炭企业主要的考核指标是产量利润和安全指标。而在员工健康、安全、资源、环境以及当地社会均无考核评价体系。缺乏了社会责任考核评价体系,会使企业管理者忽视社会责任的履行,就像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对政府业绩考核以GDP为主要指标一样,忽视了资源环境的代价。

5、缺乏CSR审计制度

欧洲会计专家协会可持续性审核主席Lars OlleLarsson认为“ 没有经过审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比广告好不了多少” 。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该通过审计确立公信力。目前我国还未推行CSR审计制度。

三、推进煤企履行社会责任的建议

1、转变观念,把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的战略规划

煤企要对CSR的内涵有准确的把握,并进一步认识到CSR关系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自觉把CSR作为企业的价值追求和战略目标。例如,三鹿乳业集团无视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遭到了破产;而以生产尖端汽车电池和电动汽车为主的比亚迪,其主要持股人著名投资家巴菲特预言:比亚迪凭借在电动汽车方面的实力,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商。

2、建立煤企CSR理论体系

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除传统经济效益方面内容外,还应包括人力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内容。针对煤炭行业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企业收益方面的履行责任情况。

(1)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一个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任何一个企业组织首先要获得财务上的盈余,可持续地生存下去,才有可能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因此,收益目标是企业效率和素质的全面检验,它既是一个财务目标,又是一个社会目标,因而应该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加以反映。

(2)资源和能源的消耗状况。煤炭行业本身是资源型行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本身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的煤炭及伴生资源。其资源的回采率、伴生资源的利用效率等既影响当代人的生活福利,也影响到后代人的生活福利,因此,煤炭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项主要内容。

(3)员工待遇方面。一支热爱企业、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对员工的责任包括对员工的招募录用、为其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条件和职业发展空间、建立制度化、多层次的技术培训体系、提高工薪水平、改进职工福利、改善劳动条件等多个方面。这不仅对本企业有重要的微观意义,而且对于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重要的宏观意义。

(4)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在煤炭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地下水渗漏、植被的破坏、空气中煤尘的飞扬等都是煤炭企业应关注的环境问题。建议企业建立专门的生态保育基金,逐渐修复煤炭开采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实现企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和谐统一。

(5)反映企业对消费者履行责任情况。主要包括产品质量与性能、广告的忠实程度、向公众及用户报告企业产品的使用效能、产品的安全性等信息,了解顾客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和满意程度等。

(6)反映企业对政府、公众的履行责任情况。包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对本地区公益事业提供财力、人力支持,对文化、体育、教育事业及公益活动的捐赠情况等。这些行为对于提高企业形象、促进企业未来发展也非常重要。

(7)对产品整个生命流程承担责任,建立以“生产者延伸责任”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体系。对产品整个生命流程承担责任,即企业承担“生产者延伸责任”。欧盟将“生产者延伸责任”定义为:生产者必须负责产品使用完毕后的回收、再生或弃置的责任,将生产者责任向下游延伸。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生产者的责任向上游和下游都进行了延伸,其定义是:生产者应承担废弃物回收消除处理责任及产品废物管理责任,应从以“产品”为中心的责任转向原材料选择、产品制造、使用和产品废物回收、再生和处置全过程的责任。对煤炭企业来说,企业应该对煤炭开采过程中附属物煤矸石等进行再生利用。

(8)与供应链体系的上下游企业特别是供应商共同承担责任,建立共同承担社会责任的合作共赢机制。与供应链体系的上下游企业共同承担责任,实质上是使产品生产流通链条上的所有参与者,通过一致性战略和一体化标准,建立共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链。在这个方面,瑞典企业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建立上下游企业可追溯体系,确保供应链体系全过程的一致性;二是鉴定与供应商的责任契约,确保供应商共同履行社会责任;三是设计供应商管理项目,确保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供应商履行责任;四是建立对供应商的核查和评估机制,确保形成与供应商共同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体化战略。

3、依法经营,规范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

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环保法》、《劳动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它们涉及环保、安全生产、职工权益保障、消费者权益以及市场经济秩序等各个方面,煤炭企业要严格按照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4、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美国的一些企业为了更好地对有关社会责任的问题进行管理,纷纷设置了直属董事会领导下的企业道德委员会或道德责任者等专门机构。道德委员会是企业定期召开的处理经营道德问题的专门会议,当企业准备进入新领域或做出重大决策时,由该会议做出应当遵循的道德基准,对报告的道德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改善方案,委员会大多数由经营层人员构成,吸收人事、销售、财务、生产等部门的负责人参加。因此,道德委员会是企业道德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

目前,我国的煤企中有保障负责员工权益的工会组织、销售部、采购部等。建议煤企业建立统一的CSR部门,统筹规划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并计划和汇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5、逐步建立和完善煤企社会责任报告制度

建议企业按照规定定期向社会报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报告采用文字和会计基础的数字详细、客观地报告企业在收益、遵守法规、执行政策、员工权益保障、资源消耗利用、废弃物的处理回收利用、环境的保护和开发、消费者服务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开销等。

6、构建煤炭企业CSR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985年,财政部公布的评价国有企业效益指标中仅有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两个指标,从经济角度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 而没有涉及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为推动各种所有制企业积极建设和谐社会环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我国政府应构建适用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按年度定期公布,使煤炭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都能被实时监控,通过将企业指标与同行业乃至全国企业进行比较, 政府、企业及利益相关群体能及时发现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满足政府、员工、客户、投资者、债权人、广大公民及企业本身了解和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需要,这对推进企业克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积极参与建设和谐社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7、实行企业CSR的审计制度

社会责任审计是评价与报告那些在传统的企业财务报告中没有涉及到的企业成果和影响,如对环境的保护情况、对员工利益的保护情况等,旨在全面、广泛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督促各方面的工作,保护各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美国,来自企业外部的社会责任审计机构主要是投资基金组织和如环境保护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等社会公益监督机构。前者审计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确保资金投向那些有较高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其次是为了敦促接受投资的企业遵守投资者的要求。后者审计的目的是为了给消费者、投资者、政策制定者、雇员等企业的相关利益者更好的做出经济决定而提供信息,同时也对公司起到监督作用。而美国企业内部也会对自身的社会责任情况进行审计,其目的是为了了解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