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管理和管理会计范文

会计管理和管理会计精选(九篇)

会计管理和管理会计

第1篇:会计管理和管理会计范文

一、会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活动:融合的理论前提

“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是国内会计本质论的两种代表性观点。对于会计信息论最早的权威性解释是由美国会计学会(AAA)于1966年在其发表的《基础理论说明》中提出的。该说明指出“会计是为了使信息使用者能够作出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而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过程”,“就本质而言,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其后的1978年,FASB在其发表的《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中指出“编制财务报告应为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以及其他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类似的决策”(娄尔行译,1992)。我国以着名会计学家葛家澍、余绪缨为代表的信息系统论者也认为“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它……起反映职能;又能起监督、预测、规定和分析等控制职能”(葛家澍,1983)。

应当承认,会计自产生以来,就一直与记账、算账、报账时刻相伴、密不可分,从刻契记事、绘图记事、结绳记事等单式记账到复式簿记的发展历程;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映射和打上了“记账”的烙印。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逐渐分离及公司制企业的发展,企业或业主靠自身的积累难以满足规模急剧扩张的要求,向外筹资已成必然。会计信息从而成为联系股份公司与资本市场的纽带,并对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起着相当重要的导向作用。财务会计则主要承担了记录和报告会计信息的工作。若循着这些“轨迹”的表象来看,得出会计是一个按照特定规则处理、以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信息系统论的观点是合乎逻辑的,“财务会计对外”也就顺理成章。但是以信息系统来概括会计的全部内容仍有以偏概全之嫌,即使抛开很难用信息系统来概括的管理会计的内容不说,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内部控制制度、财产清查等防弊措施也无不显示出会计的管理职能。

(一)会计职能是会计本质的具体化和外在表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本质是事物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本质是对现象和实践的抽象,必须透过现象才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系统论的原理也告诉我们,本质是“结构的描述”,“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类要素统一组合的秩序和方式”,功能是“过程的秩序”;系统的特性首先取决于它的结构,结构的不同可以使同类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只是由于结构不同,以致面貌、功能和性质完全不同。亦即结构决定功能、功能表现结构。会计职能作为客观内在于会计系统中的功能,是结构和本质的体现,它回答了会计能干些什么的问题。既然信息系统者自始至终也承认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预测、规定和分析等控制职能,并认为会计职能是会计本质的具体化,或者说,是会计这一客观事物的内在要求(葛家澍,1986),那么会计的本质属性归结为一种管理活动,形成会计管理的概念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

(二)会计是“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过程”。会计是为了使信息使用者能够作出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而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过程(AAA.1966)。这个过程也是对各种行为及产权关系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计始终发挥“反映及监督、预测、规定和分析等控制职能”。即使从事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会计人员也要做大量的抉择工作,如分析确认各项资产、负债及各种营业收入和费用;选择据以计量各种资产的属性——原始成本、现时重置成本、市场价值、预计可变现净值或期望的现金流量现值等;从可供选择的众多方法中选择合理的方法,将成本在各产品、各期间(如计算折旧),或者在各工序之间进行分配;最后还必须就财务报告所载信息汇总或分解程度作出抉择。如公司的财务报表要分成几个业务或地区分部?应将哪些附属公司的财务报表纳入合并的范围?尤其是在编制报表时,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各项质量特征要求,将引导他们在各种反映经济情况的可用办法之中作出有效的抉择,特别是那些准则或制度尚无明确规定的业务。诸如此类的抉择可以说无处不在。这种抉择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活动。

作为会计核算的最终产品,会计信息也只是相关者决策所需的一种工具,凭证、账簿、报表等是会计信息的载体。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最终影响着人们的决策行为,执行这些决策的结果从微观上看,促进企业提高效率;从宏观上看讲,则使社会的资源得到了合理、有效的分配和使用。其中会计信息成了会计发挥引导各利益相关者决策、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的媒介。即提供信息是为了相关者的管理决策而非会计的根本目的。而决策是相关者在经济活动中,对于稀缺资源的各种备选用途作出合理选择的一个过程,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它绝不仅指“拍板定案”的一瞬间,而是包括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拟定备选方案和选定方案三个主要步骤的一个完整过程。

(三)会计从一开始就是以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目的而产生的。从本质而言,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人们管理生产过程的一种社会活动,其职能…一是反映(观念总结),二是监督(控制);……无

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会计不仅是管理经济的一个工具,它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职能,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杨纪琬、阎达五,1980)。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都由财务会计报告,以价值形式综合地反映出来,它是一种价值抽象。目的是总结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规划未来的目的是设定目标,根据目标而行动产生实践,将实践记录下来并加以总结,再与目标相比较,所得差异作为反馈信息去校正行动的偏差,使之与目标相一致。按照控制论的原理:当实际运行状态与目标偏离时,反馈得越及时,越容易得到控制。因而需要将整个过程分为若干时段,定期取得监测数据,以便与目标相比较。即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从时间序列上所进行的人为划分,实际上它们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控制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会计侧重于实际运行状态的记录和总结;管理会计中的预测、决策和预算编制等是设定目标所必须的技术。记录、分类、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和计算期间损益并非会计的根本目的,而是管理控制企业再生产过程的必然要求,即观念总结是手段,过程控制才是根本目的。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对象的同一性:融合的客观基础

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人直接参加的、按照预定目标,通过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讲求效果的一种社会实践和管理活动,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并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传统的会计过多地注重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产、资金等物资资本,认为会计的对象是资金运动,即注重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而忽略了主宰和决定这些因素的人及其行为。随着科学技术和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会计主体认识和改造能力不断提高,会计客体被作用的范围及深度便不断得以扩展。如何核算、监督和控制人力资源、智力资本等已是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所共同面对的难题。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之上的,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知识经济拓展了企业经济资源的范围,使企业资源趋于多元化,人力资源、智力资源成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的战略性资源。企业成为作业链、价值链、知识链和行为链的统一体,会计管理模式将从以财务资本为核心向以知识资本管理为核心转化。出于对经济效益和经济利益的追求,企业在利用会计对经济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同时,必然要影响和改变人的行为,以达到管理和控制的目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对象已不仅包括物资或价值的运动过程,还应包括与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时刻相伴的、体现出资者、经营者、职工等各利益相关者经济关系的产权流。换句话说,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物资运动过程及“信息流”只是会计对象的外在表现形式,会计不仅影响和控制社会再生产的物资方面,它还要影响和控制处于社会再生产各阶段中各利益相关者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进一步对再生产过程施加影响。

从总体上来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对象应该是一致的,即是以物资运动和价值运动为基础,以信息运动为纽带,体现人与人之间生产关系的社会再生产过程。财务会计核算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信息来影响人们的决策及其行为;管理会计则运用了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人的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本质而言都是对企业的各资源要素的产权变动及其交易所进行的确认、计量、报告及规划、控制。只不过由于分工的不同,二者在“时”、“空”两方面各有侧重而已。财务会计的对象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为主;管理会计则是利用相关信息对企业及其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和指导,它是对财务会计的客体“情况”进行的再加工。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最终目标的一致性:融合的主要原因

会计目标是会计管理意欲达到的境地或实现的要求,它决定于会计的本质。受信息系统论等的影响,人们大多认为财务会计主要是向外部用户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通用信息,管理会计则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当局。事实上,不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或对内报告与对外报告,他们均忽视了:(1)财务会计或财务报告的目标并不等于会计的目标。作为会计信息的输出载体,财务报告只是财务会计的结果而非财务会计乃至会计的全部。而且财务报告也只是利益相关者决策所需信息的一种来源,相关者需要将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和从其他渠道得到的有用信息结合起来才能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2)管理会计是基于会计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在原来主要为财务报告服务的成本会计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体系中分离出来的,甚至可以说是脱胎于传统的财务会计。也正是在管理会计产生之后,会计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才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各利益相关者更加关注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人力资源、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管理人员在决策过程中也需要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共同提供的信息。现代会计(财务会计)一方面要着重体现为各产权主体——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政府管理当局等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则应突出法人所有权的管理权能(管理会计),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来维护各产权主体的收益权、分配权等财产权利。二者统一服务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总体要求,共同实现“维护各利益相关者权益、提高效益”这一会计的终极目标。

维护权益:在会计管理系统中,财务会计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纯核算工作,确认、计量、报告会计事项的目的在于认定或确认产权关系,反映产权结构的变化,并将结果输出给各产权主体;会计监督的直接目的也是为了检查、验证企业法人与各利益相关者是否按照既定的制度或契约运行及界定好的产权结构是否遭到了破坏,产权主体的利益有无受到侵蚀。管理会计通过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分析评价等合理运用和配置企业的以智力资本为核心的各项资源要素,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各产权主体的切身利益。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均运用了专门的会计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记录、反映和总结,二者皆是出于保护产权关系、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这一根本目的。

提高效益:(1)经济效益。人类物质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客观上要求人们必须合理地分配和有效地使用资源。而对资源分配和使用加以反映和监督的有效且最佳形式就是会计。因此,会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只是会计工作的基础,更重要、更有价值的是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此,仅仅依靠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是无济于事的,还必须综合运用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诸如投资决策分析法、本量利分析、责任会计、预算管理等具体措施和方法。(2)社会效益。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以知识的生产和人的智力的充分发挥为支撑,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通过持续、全面的创新,最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的和谐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只是复杂社会契约网络的结点,它不应仅仅从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出发,而且还必须有效地利用和培养人力资源,并从空间上将周围的环境纳入到会计管理系统中去,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提高其在所处社区的良好形象,衡量和揭示其活动对社会、环境等带来的影响。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高社会效益,维护生态效益。

四、追本溯源:会计是由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耦合而成的 开放系统

第2篇:会计管理和管理会计范文

一.传统管理会计的回顾

管理会计的起源可追溯到十九世纪早期企业管理层对内部计量的运用,会计的管理功能作用最初集中体现在成本管理方面。十九世纪初期,工业取得较大发展,在当时的单一活动的企业组织里,业主、经营主持者及其管理人员都逐渐认识到,降低成本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增加企业的利润。因此,他们设定记录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的加工成本和单位成本。此时,企业成本资料的目的,不在于衡量企业的全部利润,而是用于计量和评价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效率,财务报告对存货的计价也不依赖于成本,而是采用市价。因此,此时的成本计算是独立于财务会计之外的。成本计算注重于成本性态分析,把企业的全部成本根据成本性态的涵义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是管理会计规划与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前提条件。但是,在实务中,往往有很多成本项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类于固定成本或变动成本,一些成本明细项目同时兼有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种不同的特性。它们既非完全固定不变,也不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地变动,不能简单地把它们列入固定成本或变动成本,因而就统称为“混合成本”。在管理中,必须把混合成本分解。因此,要采用不同的专门方法将混合成本最终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再分别纳入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中去,这就叫做混合成本的分解(segregation of mixedcost)。常见的用于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侧重于定性分析的方法,如账户分析法、合同确认法、工程法等。采用这类分析方法,就是根据各个成本账户的性质、合同中关于支付费用的规定、生产过程中各种成本属于变动成本。另一类是数量分析法,即利用一定期间的业务量与成本的历史数据,采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确定所需分解的混合成本的函数方程,进而将其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常用的此类方法有高低点法、布点图法和回归直线法。

工业化进程促使管理会计的发展,十九世纪下半期,尤其是在最后的20年,工业化大生产格局已处于形成过程之中,工业革命在生产方式上开始从工场手工业向使用机器的工厂制度过渡。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同时要求筹集大量资金用在昂贵的生产设备上,使折旧费用大幅度增长,产品固定成本的增加对公司盈利的影响日益扩大。加上生产的品种日趋多样化,使间接费用的分配、吸收成为成本计算面临的一大难题。与此同时,竞争的压力又要求分产品提供较正确的成本数据,以实现成本计算与利润计算的直接联系。这种情况,客观上要求成本计算的技术方法着重于解决折旧费用的计算和产品间接费用的分配上,并且这已成为一个必须研究、处理好的重要问题。在工业企业中,在大公司中正如马克思所分析的重型机器设备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产品制造程序日趋复杂,同时面对竞争,很快便促使人们从总的方面考虑对产品制造成本的全面控制问题,出现了本量利分析,它的全称“成本—业务量—利润依存关系分析”(Cost—Vol—ume—Profit Relationship Analysis),是指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化的模型揭示企业一定时期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这种分析,在国际会计界称之为CVP分析,它与变动成本计算模式有着直接的联系,它所反映的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函数关系,只有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下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在CVP分析中引入两个重要概念,即贡献毛益和经营杠杆,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盈亏临界点的预测分析,有可能对利润运用数学模式和函数图象进行分析,使管理会计对盈利的管理控制达到定量阶段。传统管理会计为企业提供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和全面预算,使企业的决策围绕成本和盈利达到比较科学的水平上。

二.现代管理会计的产生

会计界普遍认为,由于管理会计是一门将现代化管理技术与会计融为一体的新兴的综合性很强的边缘科学,它孕育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随着公司经济在世界性的产业革命完成后,生产、经营与管理方面发生了历史性转换,传统的财务会计也向现代会计控制方向转变,反映在会计控制方面的重大变化是会计学科中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管理会计”已初具雏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管理会计形成一门独立学科。此后管理会计便以蓬勃的生机逐渐发展、完善,它与现代财务会计并驾齐驱,在公司经济管理中日益显示出重要作用。于是现代管理会计从传统管理会计中脱颖而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了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在这一背景下,欧美各国(尤其在美国)的管理会计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思想和方法,经过多年学术界的研究和实务界的实践检验,得到了推广应用,如适时制(just—in—time,JIT)管理、价值链管理以及作业成本计算等,使得管理会计开始有了传统的与现代(或新兴领域)的之分。因此,管理会计不仅是现代管理科学渗透会计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会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管理会计既是会计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关系密切的平行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是适应经济管理的需要和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在企业现代化经济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对管理会计定义的再认识

我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引入西方管理会计学科,根据对管理会计目标和方法体系的研究和讨论,有必要重新认识管理会计的定义。

1.狭义管理会计

美国的全美会计学会(NAA)下属的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CMA)所下的管理会计定义是: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概念来处理某个主体的历史的预期的经济数据,帮助管理当局制定具有适当经济目标的计划,并以实现这些目标做出合理的决策为目的。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常设分会“财务和管理会计委员会”所下的管理会计的定义是:管理会计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财务的和经营的)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编报、解释和传输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经管责任。

从上述两定义可看出,属于狭义的管理会计定义其基本要点是:

①管理会计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管理活动。

②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目标服务。

③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其出发点都是为公司管理服务,显然已不完全符合管理会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我国有的学者,为了能够同时反映公司治理方面的特征,对管理会计所下的定义可以表述为: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分支,提供各种强制性财务报告之外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目的是满足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中的特殊信息需求。根据这一定义,对管理会计原则要来一个再认识,管理会计系统中引进公司治理这个理念后,对传统的一些管理会计原则需要有新的认识。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管理会计活动不能按过去理解那样通常可以不考虑会计标准,否则管理会计信息无法满足公司治理层面的需要;二是不同层次对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时是有矛盾的,比如同样是运用在管理决策上的信息,董事会与CEO对稳健原则的要求就可能不一致。

2.广义管理会计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外会计学界对管理会计研究的外延开始扩大,出现了广义的管理会计。

1980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下属的“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将管理会计定义为:“管理会计为管理人员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为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运用及管理所需的财务信息,是一个确认、计量、累积、分析、编报、解释与沟通的过程。同时,管理会计还包括编制供非管理当局如股东、债权人、管理机构及税务机关等使用的财务报告。”

1982年,英国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ICMA)提出了一个新的广义的定义,认为除审计之外,会计的其他各个组成部分,包括财务会计、司库、预算和成本会计,均属于管理会计。认为财务会计也应属于管理会计的原因是:财务会计的一切工作都服务于管理需要,财务报表也是管理决策的依据之一。这一观点已获得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赞同。

1988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常设分会“财务和管理会计委员会”对管理会计的定义是:“管理会计是指在企业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财务的和经营的)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编报、解释和传输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经管责任。”

从上述定义可看出,广义管理会计的基本要点是:

①管理会计既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目标服务,同时也为股东、债权人、管理机构及税务机关等非管理集团服务;

②管理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它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包括用来解释实际和计划所必需的贷币性和非货币性信息;

③从内容看,管理会计既包括财务会计,又包括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

尽管我国国内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从西方引入管理会计,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在这一领域,思维活跃,对什么是管理会计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其中不乏有新理念、新领域。

汪家佑教授认为:管理会计是西方企业为了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大利润,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收集、加工和阐明管理当局合理地计划和有效地控制经济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围绕成本、利润、资本三个中心,分析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的一个会计分支。

李天民教授认为:管理会计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企业领导做出各种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

羡绪门教授认为:管理会计是一种财务性的经济信息系统,同时,又是一种服务性的管理活动,它通过提供信息执行反映的职能,通过控制执行管理的职能。管理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主要是对财务、成本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说明、解释和建议,帮助企业领导进行计划、决策、控制生产经营活动,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谷祺教授将管理会计划分为广义管理会计和狭义管理会计,广义的管理会计,是用于概括现代会计系统中区别于传统会计、直接体现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考评等会计管理职能的那部分内容的一个范畴。狭义的管理会计,又称微观管理会计,是指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责任考评等职能的会计分支。

温坤教授认为: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它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收集、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各种经济信息,借以进行预测和决策,制定计划,对经营业务进行控制,并对业绩进行评价,以保证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余绪缨教授提出了包括微观管理会计、宏观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三个组成部分的“广义管理会计体系”新概念。其中“微观管理会计”包括“微观投资决策会计”和“微观经营会计”两个组成部分,从微观上研究如何为提高企业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益(体现在项目的投资效益上)和使用效益(体现在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营效益上)提供有用信息。“宏观管理会计”从宏观上研究如何在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为提高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益(建设项目从国民经济看的投资效益)和使用效益(项目建成投产后从国民经济看的经营效益)提供有用信息。“国际管理会计”是研究如何在跨国经营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益和使用效益提供有用信息。它是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跨国经营活动的环境和条件进行具体应用而形成的一个新领域。

从上述引述的管理会计定义仁者见仁,百花齐放,但存在有许多共同点,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管理会计属于管理学和会计学科的边缘学科,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会计既为企业管理当局服务,同时也为企业外部的非管理集团服务;管理会计运用专门的方法,通过一定的工作,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管理会计的研究已突破狭义管理会计的局限,向广义管理会计发展。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

从上述定义可看出管理会计的职能,我国会计界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会计所作的科学概括——“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一般认为,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随着经济知识化和知识经济化的相互作用,现代会计为了适应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已逐步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于是会计实践就远远超过单纯的事后反映和定期监督的范围。“财务会计”仍具有“反映”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而新派生出来的管理会计是对财务会计职能的延伸与扩展,将反映与控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综合发展作用的,管理会计把传统的职能扩大到以下三个方面:

1.规划。主要是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对利润、销售、成本、资金需要量等重要经济指标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它着重于提供一定条件下生产经营各个方面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实现的目标。并以预测为基础,帮助各级管理人员对生产经营、投资筹资等一次性的重大经济问题做出专门的决策分析;管理会计通过提供决策支持,形成了一定时期的最优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加工、汇总,形成企业的全面预算,借以指导当前和未来的经济活动。

2.控制。控制是指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使之严格按照决策预定的轨道进行。为此,对全面预算加以分解,形成各个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使它们明确各自的目标、任务,并以责任预算所规定的指标作为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准绳,起到事前控制的作用。在预算执行中,通过信息的反馈进行调节,起到事中控制的作用。

3.评价。主要是在事后,根据各责任单位编制的业绩报告,把实际完成情况同预算进行对比,并分析差异发生的原因,用来评价和考核各责任中心尤其有关人员的工作业绩,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制约和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规划、控制、评价是管理会计的三大职能。这三个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结合在一起,综合地发挥作用,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职能。管理会计是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为决策做出正确的分析与评价,并为执行决策所确定的方案制定相应的规划、控制与考核制度。

三.管理会计的发展及新兴领域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管理会计开始进入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可以说这是一个由传统管理会计向新型的现代管理会计过渡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一方面,高新科技蓬勃发展,电子数控机床、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工程、电脑辅助制造和弹性制造系统广泛应用于生产之中,使生产的自动化水平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所引起的社会需求的重大变化所导致的同传统的“大量生产”向“顾客化生产”转变形成的生产组织上的历史性大转变,同当代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所形成的生产上的高度电脑化、自动化所形成的“弹性制造系统”相结合,为企业适应顾客复杂、多变的需求进行灵活反应提供了经济、技术上的可能与保证。根据现代市场经济中,技术—管理—经济相辅相成的原理,这种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和发展必然要对传统管理会计和产生重大的冲击,从而在管理会计中不断孕育出新的领域,使之同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新发展所形成的企业内外新的环境和条件相适应,如作业管理与作业成本计算、适量生产系统与存货管理、质量成本管理会计、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增值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等。

另一方面,当代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国际化大市场竞争更趋剧烈,要求进一步科学地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这一大趋势导致宏观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应用上时宏观的扩展而形成新领域,包括:投资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宏观资金流动会计、国际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

(一)战略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的纵深发展

战略管理会计来自于企业的战略设计。战略管理会计就是明确强调战略问题和所关注重点的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过运用财务信息来衡量企业发展战略,以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更加拓展管理会计的范围。

1.战略管理会计与基础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不同于传统的基础管理会计。基础管理会计从企业内部环境出发提供管理相关的信息,是一个封闭的内部系统。战略管理会计则以整体战略的眼光,重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将视角扩大到企业整体及未来发展。①战略管理会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战略管理会计倡导的市场观念是“以变应变”,在确定的战略目标的要求下,企业的经济管理都要适应动态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它要求管理会计必须改变传统分析中诸多的静态假设,在变动的外部环境条件下进行各项决策分析。它所具有的开放性,缩小了管理会计模型和实际环境之间的差距,增强了管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准确性。②战略管理会计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是与企业特定时期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的,因而战略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要采取不同的企业组织方式和不同的战略方针,并且要根据市场环境及企业本身实力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作为管理支持系统的管理会计,应适应特定阶段的管理要求并及时作出调整。战略管理会计的这种动态的特征在满足战略管理要求的同时,也对管理会计人员的环境认知能力系统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战略管理会计中的适时制造系统(JIT)、作业与价值链。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日趋成熟和个性化的今天,企业要按客户提出的品种、数量、质量、交货时间等要求去生产,而且企业生产的新产品要在预定的最佳时间推出,企业就必须建立适时制造系统。它是一种“需求拉动”式的生产系统,一切根据客户和企业战略的需要,由后向前逐步推移来安排生产任务,前一生产工序只能按后一生产工序所要求的数量、质量和交货时间来组织生产,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作业与作业之间环环相扣。在这样的制造系统下,产成品或服务所消耗的生活资源和作业高度相关,分配间接制造费用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方法,以作业为核算对象,依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依据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由此得出最终产品的成本。作业成本计算使产品的成本信息更加准确,通过它制造的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也更为有效。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作业消耗资源,作业产出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个作业,直至最终把产成品提供给外部的客户,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而,“作业链”同时表现为“价值链”,作业推移的同时,资源的价值也在逐步累积和转移。从顾客那里收回转移给他们的价值,形成企业的收入。收入补偿完成有关作业所消耗的资源价值之和的余额,形成企业的利润。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管理者必须确认哪些作业能和哪些作业不能增加转移给客户价值,在不影响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的情况下,去除不增值的作业以降低生产成本。企业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形成了“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有助于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的“价值链”,从而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不断提高其竞争优势。

创竞争优势战略。设计竞争优势战略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取客户,而争取客户就意味着提高客户价值。客户价值是指消费者使用或消费企业提供的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与他们为这一消费所付出的代价之间的价值差。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产品品质定位,即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第二,客户定位,根据自身优势及企业未来发展目标,选择目标客户群;第三,注重研究与开发,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要求;第四,有效率地使用时间,并能对一些有重要意义的偶然事件作出快速反应,如快速地于恰当时机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及时制造、及时地对消费者的抱怨作出反应等。

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创企业竞争优势一般有两种途径:差异化战略和低成本、低价格战略。通过价值链分析对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进行全面的审视,通过作业分析,认清每个作业的价值特征,以便服务于企业的战略选择。低成本战略重点在于成本控制,每一个作业都应该以此为中心。差异化战略重点在于创新,而成本是第二位的。前者更注重于规范的管理,后者则体现为灵活多变的结构设计,两者有时以同时兼顾。

财务战略。财务战略的目标是为股东创造最大的投资回报,又是所有战略的最终目标,它从一定程度上看是检验企业战略成功与否的标志。而这一战略的前提条件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其基本要素有:①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使投资者的投资不断增值;②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确保债权人能按期收回本金,并取得利息;③建立完善的资本结构,合理配置债务资产与净资产比例,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④为股东提供股利分配,使股东取得一定的投资回报。这一战略的实现有赖于全面预算中的资本预算。企业通过预算安排资金以保证股东及债权人的利益。

可持续长期发展战略。创竞争优势战略和财务战略可以同时满足客户与投资者眼前的利益,而可持续长期发展战略却是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利益。它通过对企业各种资源的长期投资追求未来的价值。包含以下内容:①长期资产投资,如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靠分析各个方案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间的差异来决策;②人力资源投资,通过对人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来提高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实力;③战略投资,通过各种手段与供应商和消费者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

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企业只有盈利才能生存乃至发展。企业盈利的过程就是价值增值的过程。它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如在材料、人力资源等,为企业创造价值。当最终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超过企业投入要素的成本时,企业就表现为盈利,其价值就发生了增值。战略管理会计,其显著特点就是将决策、计划、控制与责任各部分综合起来。企业战略设计,其目的就是为了构建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为股东创造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为企业注入新一轮竞争所需的资本。

非营利性组织战略管理会计

在服务性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的管理中也同样可以借鉴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上海口岸通关大提速就是一个很好关于战略管理会计在非营利组织有效运用的例子。上海海关改革了通关手续,企业可以提前报关,海关提前审定,货物到港后即可快速验收,改变了原先“串联型”通关流程。在货物运输的同时办理通关的部分前导手续,大大节省了客户的时间。如果将通关流程的每一个程序都看成是一个作业的话,上海大通关的改革就可以看成是作业顺序的战略调整。这样的调整给海关工作和企业客户都带来了效益,节约了社会总成本。

组织战略行为来源于竞争,竞争源于资源的有限性。在有限资源的地球上,整个市场的规模增长不是无限的,因而竞争的结果是此消彼长,具有替代性。管理会计参与组织管理的各个过程,包括企业战略设计、实施、控制等。管理会计的行为因而也有了战略的特性。重视组织战略的设计,优化组织价值链,把创建组织竞争优势战略摆在核心的地位,广泛运用管理会计方法,将有力促进组织的稳定与发展。

(二)环境管理会计

1.环境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环境管理会计也称做绿色会计,它是在环境资源不断恶化和批判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污染者付费”原则的深刻体现。环境管理会计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它的建立必将增加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更好地满足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对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早期,以英国《会计学月刊》1971年比蒙斯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马林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为代表,揭开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联合国国际会计和专家工作组连续几次在会计会议上讨论环境会计披露问题,并建议各国研究相关的会计准则,使得环境会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由此可看到环境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之一斑。

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两者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企业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进行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种资源,如空气、水、木材、矿石等,同时企业的生产经营又会向自然环境排放出一些有害物质,如废水、废气、废料等,从而改变了自然资源的状态。自然资源反过来也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一般而言,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使生产成本降低,效益提高;恶化的生态环境则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从而阻碍企业的生产经营。例如1998年3~4月间,发生在珠江口海域的赤潮顷刻之间使若干养殖户倾家荡产,而赤潮的产生是水污染的直接后果。企业与自然环境这种密切联系决定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

然而这种认识并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是经受了惨痛教训得来的。从工业革命开始的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给人类社会造成了许多灾难至今还难以消除,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空洞仍是人类巨大的隐患。1972年联合国举行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开始思考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以及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开始认识到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前进。从此,环境问题成为政府议事日程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环境管理的标准相继出台。在这种情景下,社会各方面均需要企业减少环境污染,并对这种责任的履行情况做出报告。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主观上由于自身经营活动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需要对涉及环境的经营活动做出管理,例如旅游景区一旦受到破坏,游客就不会再去了,则旅游收入必然减少,该景区就可能面临停业的问题。客观上则由于社会各界对环境的重视——企业的投资者为了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债权人为了做出可行的信贷决策、一般公众环保观念的日益增强,企业必然要受到来自舆论的、政策的和法律的压力,这种压力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主客观两方面的结合导致企业必须进行环境管理,必须对因环境问题而引起的治理污染的成本、资产价值的贬值、由于社会压力而产生相应的或有负债、和其他环境风险损失支出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利用这些数据对企业的环境投资进行规划,对由此产生的环境效益进行评价,这就是环境管理会计。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后,环境管理会计的称谓渐被人们所接受,所讨论的问题也更加广泛和深入。可见环境管理的产生是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深化和相关环保法规建立的结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

2.环境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众所周知,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而形成的外部压力是形成环境管理会计的外部动因。在这种压力下,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进行各种决策分析时,通过确认、计量各种由于环境因素所造成的收益与成本,并将其纳入管理会计分析之中,从而得出较全面的、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分析结果,服务于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决策。具体来说,环境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第一,环境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环境成本就是企业发生的与环境有关的各项支出,企业要实施环境管理就必须了解为此发生的各项支出。在传统会计体系中,环境成本是被当作普通成本核算的,企业管理人员无法从这样的信息系统中获取与环境相关的成本信息。以后我们还将看到这种做法是有害的,它妨碍了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环境管理会计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将企业发生的与环境有关的成本、费用单独核算并归集起来,以反映企业的环境责任履行情况。与此同时,还将所归集的成本、费用按作业成本法、总成本法、生命周期法和全成本法等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分配给各相关的作业或产品。在此基础上寻求控制并降低环境成本,提高环境效益的有效途径。

第二,环境成本的控制

成本控制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在考虑环境因素后,对环境成本的控制也就变得重要了。由于环境成本的范围比较广,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无形的,例如污染环境所造成的公众形象的损失,企业所能直接控制的只是经济活动直接影响的部分,例如治理废弃物成本。因此,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环境成本的控制主要是指废弃物成本的控制和能源消耗成本的控制。通过衡量为降低能源消耗和废弃物而发生的成本和由此产生的收益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

第三,环境投资决策

企业为达到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必须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投资活动以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准备。传统管理会计的投资决策是建立在利润最大化基础之上的,它与考虑环境因素的决策可能产生冲突,两者的差别之一就在于长久下去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就现阶段而言,环境管理会计仍是采用管理会计中原有的分析方法和模型,但在分析、决策过程中应坚持对环境负责的思想,考虑由环境因素导致的成本、效益问题。

第四,环境业绩评价

环境业绩评价就是对企业在环境活动方面所取得的业绩进行评价,看其是否符合企业的环境目标,并对各部门、员工为环境活动所做的贡献进行奖惩,以激励各部门、员工的积极性,使之与企业环境目标协调一致。环境业绩评价使环境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系统紧密结合起来。

3.环境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

环境管理会计的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企业职工和环保部门。由于企业间的各种各样的差异,使得环境管理会计没可能也没必要遵从类似于财务会计领域中的公认会计准则(GAAP)或者国际会计准则 (IAS)的规范,不强调其信息的高度一致性,环境管理会计则是专门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组织和管理人员加强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制定正确决策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环境管理会计更加强调核算与分析结果的相关性和有用性。

(三)人力资源管理会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规律是由人发现的,高科技是人研究出来的,因此人是生产力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现在人权已写入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在不断的深入人心。在所有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最宝贵的组织资源,随着新的工业革命的完成,当产业完成从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换之后,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纵观历史,人力资源管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手工艺制造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人际关系运动阶段和日前的组织科学人力资源方法阶段;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人们终于意识到:资源是有限的,而且人类使用的大部分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源才是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过程,无论是企业的资本结构还是企业的资产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时,会计信息系统如何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向企业内外部相关利益者提供为有用的会计信息呢?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正是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新变化而逐步形成的。由此产生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它是现代管理会计的一部分。它既与传统管理会计中涉及人力资源相关问题的理论相联系,又突出体现了人力资源财务会计给管理会计学科带来的革新变化。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可定义为:它是在运用财务会计特别是人力资源财务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广泛结合其他相关信息,借助于经济数学、运筹学、统计学等基础理论,旨在为企业内部管理者规划、评价和控制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策略时提供重要的相关信息。

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的革新,传统管理会计研究范畴主要集中在企业“财”与“物”之上,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肯定了“人”作为企业的资源同样应成为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范畴,它的出现因此将使传统管理会计面目为之一新。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不是彻底否定传统管理会计,相反,它是在弥补传统管理会计缺陷的基础上使管理会计体系更加健全。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只是现代管理会计的一个有机部分。它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本量利分析方面

传统管理会计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将影响目标利润的因素分为产品销量、产品单位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由于产品销售量与产品单位价格的变动受到当今“买方市场”经济形势的制约,企业增利的潜力主要在单位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中挖掘,而这两块成本项目,人力资源费用占了较大比例。例如:单位变动成本中的单位人工费用,固定成本中的管理人员薪金及员工培训费用摊销等。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这部分人力资源费用降低的潜力十分大,特别是在那些高新技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将重点研究影响利润中人力资源成本这一块,使传统成本性态分析与本量利分析内容上更加详实、完备,从而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服务。

第二在预测与决策会计方面

预测与决策会计是传统管理会计的核心,但传统管理会计侧重于企业经济活动中有关财务指标的预测及经营与投资活动的决策,而对人力资源管理流动的预测及决策很少深入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预测与决策部分正是针对传统管理会计这一不足系统提出的。人力资源预测与决策会计涉及到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供给预测、结构预测、劳动效率预测、招募决策、开发决策、配置决策、晋升决策。激励决策、工资决策、管理政策决策等几方面,这种对人力资源与决策问题的细分有利于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人力资源预测会计结合不同问题,运用不同的预测理论,如线性回归法、趋势平均法、指数平滑法、马尔柯夫模型法及其他定性预测方法都可运用于人力资源预测分析,而在人力资源决策分析方面,可运用线性规划、运筹论、概率模型、模糊数学、灰色理论、期望理论、效用理论等相关知识进行具体分析。

因此从方法论上看,人力资源管理预测与决策会计在研究方法及体系上与传统的预测决策会计基本上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预测与决策会计在传统的预测与决策会计基础上,深入细致地研讨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人力资源的变动及运筹信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信息。在“人本主义”的企业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强调人力资源的预测、决策工作无疑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在责任会计方面

传统管理会计按照“分权管理”的原则企业责任,划分责任的前提假定是:经济利益是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最主要驱动力。这一假定受到不少质疑,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及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都说明个体工作积极性受多因素影响,起支配作用的因素会随着个人需求层次的变动而变动。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研究责任会计便从这些因素出发,利用效用、组织、激励等理论,重点分析责任关系人之间的委托与受托关系。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对责任的分析涉及到一块新兴的管理会计研究领域——行为科学,而行为科学从其研究对象与本质上看,应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研究范畴。

另外,传统管理会计对责任的研究也仅限于企业内部责任,实际上企业经营过程中还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近几年兴起的“社会责任会计”着重研究的便是有关企业与社会的责任关系问题。其中涉及到企业对职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活动,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在此方面的研究任务便是要为企业规划这一方面社会责任的实施相关信息。

第四在控制会计方面

传统管理会计研究控制问题主要集中于成本控制与存货控制两个部分,实际上企业中人力资源的控制也应作为控制的信息。尽管成本控制中涉及到了人工费用问题,但这种研究只是根据有关计算,规定了一些人工费用的标准,以及实际执行与标准的差异。至于员工对这种控制制度的效用如何以及涉及人力资源定员成分等控制问题时,传统管理会计没有深入研究下去,这样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出现标志着它要承担诸如此类的涉及人力资源控制问题的研究。例如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一个企业为保证其既定目标的实现,其最佳的定员数量以及结构如何。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研究这类人员控制问题的方法主要涉及线性规划、运筹论、矩阵数学等,但是许多定性的方法也值得借鉴。

四.现代管理会计的技术与方法

(一)管理会计与经济数学的结合。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在提供预测决策和控制中所起作用的大小,管理会计信息需要结构化,要将管理会计信息通过相应的数学模型描述出来。目前在管理会计中应用运筹学、概率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很少,有的也只是一些简单地运用,解决这个矛盾,首先必须形成一种共识:即会计信息是一种数据,要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就必须管理好会计信息,因此,就必须有很好的数学基础。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怎样将管理会计信息运筹学及概率学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在管理会计中增加运用运筹学及概率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管理会计中的问题。只有这样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才会大大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在管理决策中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才会给管理会计学科注入强大的生命力。

(二)管理会计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目前我国许多会计软件主要是核算型软件,很少涉及到或者没有管理会计信息的内容,真正做到将会计信息直接转换为管理信息,为企业的管理与决策提供直接的、有效的、综合的控制机制的系统尚有待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努力。要提高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在研究管理会计的方法和技术时,就必须考虑管理会计信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可行性。管理会计电算化是电算化会计的深层发展,要将管理会计和计算机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对企业经营管理所涉及的内部、外部管理会计信息源(包括已发生、正在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尽可能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对比和测试,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最佳方案的选择,以达到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环境,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目的。

(三)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相结合。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将来自各方面的零碎的、杂乱的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优化,将它纳入系统的轨道,变为企业的巨大财富,并将它提供给各级管理者,从而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以优化企业战略决策、提高经济效益、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近来成为热门话题的制造资源规划(MRPII)、企业资源规划(ERP)基本上是属于MIS的范畴。目前,我国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开发水平还处于低层次阶段,很多管理信息系统实际上是一个事务处理系统,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信息系统,其主要缺点是辅助企业决策能力的水平不高。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劣取决于会计信息子系统的质量,而会计信息子系统的优劣又主要取决于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要提高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水平,就一定要提高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水平。而且不能将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看成是一个孤立的结构,或只是简单地连在一起。由于会计信息子系统的特殊性以及它的重要性,就更不应该将会计信息子系统孤立地、简单地看成是会计部门的电算化系统,而必须加强它与各子系统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广度上,更应该体现在深度上。所谓“深度”是表现在和管理决策子系统的接口上,是指管理会计在信息子系统为管理决策子系统提供了多少有价值的决策信息。只有将管理会计信息子系统真正融合到企业的管理系统中,才是真正意义的、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信息才真正体现了它的价值。

(四)管理会计与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的结合。传统的会计管理主要局限于会计事项本身的记账、核算和审核上,随着技术的进步,会计的管理职能将得到大大改进,在管理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当信息技术的极大发展和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时,会计的管理职能将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在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的支撑下,会计不仅是核算型会计,而更注重的是管理会计,会计应该更加注重怎样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管理性信息、决策性信息、前瞻性信息。

管理会计信息要成为决策信息,就必须解决管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时效性问题。在网络时代、在电子商务时代,管理会计信息的来源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在网络信息时代除去物流中具有实际物体形状的物品不能信息化外,可以将网络上传递的所有数据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如电子发票、电子货币、电子身份证等等,这将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送的效率。另外,在网络时代、在电子商务时代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也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五.现代管理会计的展望

(一)现代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新动向

随着高科学技术领域的相互渗透,现代管理会计使用作业研究、概率论、统计、经济学理论中的定量技术作为分析工具,主要在简化的生产环境中研究复杂的信息和订约问题,而对真实的生产环境中管理的信息需要的研究则不多。在新制造环境下,管理现代化的实践和发展,早已领先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由于企业对环境变迁的反应除了引进新的组织形式和产品生产技术之外,也可能引进新的管理会计系统;管理会计研究人员还应深入企业组织现场进行实地研究来归纳和总结这些新的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实地研究的倡导者针对实际作业或过程,通过直接观察和访谈等方法,获取研究数据,从而能够得到真实和精确的研究结果。正是由于实地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弥补理论和实践的间距,保证理论的创造性和指导实践的生命力,这种研究方法已成为现代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动向。

信息经济学理论、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引入到管理会计领域。按信息经济学理论,管理会计人员要在不确定环境中选择一套能帮助企业决策的信息系统(如管理会计系统)。它的有用性取决于是否能提供信号给决策者并影响其期望效用大小。

理论则将信息经济学方法用于单人决策的情形发展到用于多人决策的情形,将会计信息视为委托人、人之间订约的基础;将企业不再视为单一的机构,转而认同与企业签约的人有不同利益、信息和理念。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通过提供信号(如实际后果、不同状态发生的可能性、人的行动和努力程度)服务于委托人和人。但目前理论还只能应用于相当简单的组织环境(由于计算均衡结果的复杂和困难),其人不愿劳动和不努力的假设,至少对经理人而言是不公正的;因为经理人并非厌恶劳动或更愿意损害企业利益,这种静态技术的假设忽略了知识和革新对企业价值增值的作用。故所以这种理论的研究亟待加强,并应与管理会计的实务紧密结合起来。

与理论平行发展的是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不同于理论的是其不总是借助正式合约来分析所有交易,认为企业是为了应付复杂的、不确定的环境而建立的合作组织,交易改在企业内部完成并由管理过程控制,可以弥补具有一定成本和效率损失的市场交易的局限。交易成本理论应用的缺陷在于交易成本环境难于准确定义,仅以有限方式在实际组织中进行了检验,多数结论缺乏缜密的分析,管理会计中心问题即分权经营单位的业绩评价的手段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发展的启示

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的使用在不同时期有所差异,考量其发展过程,表现在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管理会计的研究焦点是成本确认。其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得到精确而又真实的成本,使用的技术方法为成本性能分析及其数学模型。

第二阶段则主要在二战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使用者,尤其是管理层的需要。从而,为计划和控制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得以发展起来,其技术方法也不断丰富。与强调全部成本的确认相比,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强调相关成本,使用的技术方法为相关性线性规划及其矩阵数学模型。

第三阶段主要是在六十年代末期至七十年代初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对管理会计系统应为决策提供信息开始得到认同,使决策分析成为管理会计新的研究焦点。先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框架被管理会计研究人员广泛运用于决策分析。在上述方法论、理论假设和概念的基础上,用严格的数学方当分析管理会计决策问题成为可能,管理会计的研究向着精密的数量化技术方法的方向发展。本量利分析、成本估算、投入产出法、线性规划、学习曲线、存货控制和方差分析等计划决策模型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还通过对信息系统选择与信息系统设计分离出来,大大简化了决策模型的复杂度。

第四阶段,在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下,又产生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这些理论则试图进一步解决多人决策问题。多人决策方法更多地关注管理会计的行为层面,被用于最佳激励方式和业绩考核方案的选择等行为问题。但目前多人决策方法所能解决的还只限于明确问题,其使用的技术方法有待于精确数学模型的建立。

参考资料:

1.财政部主办,《财务与会计》,1998年

2.《财会通讯》编辑部,《财会通讯》,2004年

3.许萍主编,《管理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第3篇:会计管理和管理会计范文

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角度来看,管理会计定义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别,即狭义的管理会计定义和广义的管理会计定义。狭义的管理会计定义,将管理会计视作有别于财务会计的一个独立系统,管理会计对内,财务会计对外,管理会计的职能是为管理当局提供有关的信息,而财务会计的职能是提供对外报告信息。而广义的管理会计观则认为,管理会计活动囊括了企业中收集和使用会计信息的全面过程,其提供信息的对象既包括企业内部的管理当局,也包括股东、债权人、税务部门等外部利益相关者,而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和列报等一般被视为财务会计职能范围内的活动只是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实践情况看,学术研究与会计实务中,实际上多采纳狭义的管理会计定义作为划分两类会计活动范畴的依据。如现代一本典型的管理会计教材,一般会包括成本管理、预算控制、决策方法、绩效评价等内容,而不会包含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编制等章节。而现代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也分为了以在对外财务报告中如实、公允地表达企业的财务信息为核心关注点的公共会计师和致力于“支持管理决策制订、计划、及绩效管理系统制定,并且在财务报告和控制中提供专业见解、在战略制订完善过程中辅助管理”的管理会计师。这就如同会计学科这棵大树上分出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枝桠,两个分支共同构成了现代意义上的会计活动。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虽然是企业会计的不同分支,但在企业实践中,二者并不是完全分割的,具有密切的联系:

2.1功能上的联系,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同样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记录、计算、分析、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企业中的价值运动进行过程的控制(监督)和观念的总结(反映)。

2.2核算对象上的联系,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一样,都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核算对象,在核算内容上有很多交叉和重叠。如成本核兑过程,财务会计据以计算企业的当期损益,为期末存货计价,而管理会计用它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

2.3信息来源上的联系,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活动所使用的原始信息,都同样来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信息。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作为会计的不同分支,在以下几个方面是有区别的:

3.1职能与作用不同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内部的相关人员提供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目的是有助于监控和评估组织中生产经营流程的效率,并作为进行最适当的经营和投资决策的参考,职能侧重于对内。而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是按照相关法律、准则、规范的要求,向会计主体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税务机关、证券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公允的财务报告,以便他们及时、准确地了解组织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职能侧重于对外。虽然二者同样是会计的分支,实际上均兼有反映与监督的双重属性,但其实际作用是不同的。管理会计反映的是组织内部的某个单位或者个人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实行的是不同管理层级之间上层对下层的工作绩效的监督和考评。财务会计反映的是企业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实行的是股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于承担受托责任的管理层的经营绩效的监督,以及相关权力部门对组织合法、合规情况的监督。

3.2遵循的原则和标准不同

财务会计工作有固定的原则和标准,那就是组织所在国家之中,由政府部门或行业组织制定的会计法规、法定或公认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同时,在向特定主体报送财务报告时,还应当遵守特定主体的规定。这些法律、准则和制度带有强制力,财务会计工作必须按照固定的周期、严格的标准提供财务报表。因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遵循的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都不尽相同,同样的交易和事项,在不同地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方式都可能并不一样,在一个地方掌握的财务会计原则和标准,在另一地可能就不适用。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内部的活动,不受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完全限制和严格约朿,一切以有助于企业改进管理、提高效率为准绳,没有固定方法,没有固定周期,也没有严格的报告格式和标准,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管理者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整,还可灵活应用预测学、控制论、信息理论、决策原理等其他经济和管理理论,并且是超越国界的。

3.3工作方法及其成果不同

财务会计必须按照固定的会计循环进行,从填制凭证开始,到登记账簿、编报财务报告,都有规定的工作顺序,无法随意变更或颠倒,而且不同的会计主体均须遵守同样的程序。财务会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成果是凭证、账簿和财务报表等会计资料,这些资料都有规定的格式,不能随意更改。财务会计核算时使用的方法也较稳定,一般只需要运用简单的算术方法,计算内容基本上都是货币金额。而管理会计工作没有固定的工作程序,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和更改管理会计工作流程。在工作方法上,可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在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大量运用到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处理技术,虽然也以货币计量为主,但也大量采用非货币量度。管理会计的信息载体和工作成果大多为没有统一格式的各种核算表格和内部报告,企业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随时设计不同的表格和报告样式,还可以综合运用文字描述和图表展示,用多样化的形式来表达工作成果。

3.4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

第4篇:会计管理和管理会计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区别;联系;融合

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相对西方国家较晚,而且由于近代一系列海禁、闭关锁国等国策的影响及战争的冲突,加之国人的“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束缚,使得中国大部分近现代企业未能及时对外界寻求交流与合作,从而导致了现阶段情况下,我国企业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程度还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此外,我国的传统企业主要是计划经济转型而来的,其中一些企业是通过自身的探索和经验总结而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因此,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会计和监督职能上,走着需要簿记、纳税、支付固定程序、监督浪费等程序。但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择了一些新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相应地,随着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利润问题、预算问题、决策合理标准审核问题、税收问题、成本问题、融资能力问题、战略目标实现等财务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而这些问题将需求拥有更多学问及技能的学者和受过专业培训的财务人员来回答和落实。

一、财务管理的新方式———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的两大组成部分就是成本会计及管理控制系统,而管理会计的最终方向就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目标一是为管理和决策供给相关信息,二是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因此,管理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最有效的工具。现代管理会计的功能作用是将财务会计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规划相结合。过去的管理会计的数据分析主要为财务会计的信息提供了进一步的处理、转换和蔓延,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规划和掌管的需要,在控制中通过一系列的指标体系,及时纠正实施过程当中的误差,使企业的经济活动严格依照预定的计划进行;展望和计划是未来规划的主要方式,现代管理会计在这方面的功用是尽可能地利用本身所掌握的丰富数据信息,进行的定量分析,有助于客观把握形势,提高管理部门的科学预测和决策水平。现代管理会计是把过去的职能结合起来,把现在和未来的规划结合起来,以综合的方式发挥其力量,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会计功能。因此,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用。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在于二者所处的环境、方向相同。二者都是为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生产、经营及可持续化发展而服务,都是将企业财务状况以数据的形式上报给企业的管理者,因此二者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决定,确保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两者都是从传统的企业发展演变而来,在传统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由两者共同组成的,由此可见二者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地位作用。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是企业财务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二者既有相似的地方,亦有不同之处。1.两者工作的侧重点不同(1)财务会计根据日常业务工作的重点,记录、会计账簿等相关财务报表,向企业外部集团、个体经济中有经济利益关系的组织展现公司目前的财务状态和所经营的业绩,主要为外部财务报告信息,简称“对外”。(2)管理会计是针对企业管理工作重点研究和分析的具体问题,为企业内部管理员工在各级各项中给予一定程度上的预测决策,并控制检查所需信息,是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主要目标。,简称“对内”。2.方法体系不同(1)财务会计方法相对稳定,按具体会计准则和制度计算经济项目相对简单。(2)管理会计在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灵活的方法来分析不同的问题,即使是同一个问题也可以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3.观念和取向不同(1)财务会计重视如何准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过程,准确反映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分配、使用、消费各阶段的财富和物质要素,注重按期呈报的关于企业的财务现状和经营功效的质量。(2)现代管理会计不仅注重实施粗放型管理行为的结果,更注重管理过程,即先进、控制方法,目的是借鉴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融合的作用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融合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财务会计的工作方式就是记录账簿,而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是分析财务会计的数据资料,所以,如果能以时间为前提实现二者的相互连接,总结企业以往的管理情况,并记录、分析企业当前的管理形式,对今后的发展进行推测,且由于此二者的紧密联系,除了能为企业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策略外,也会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诸多利益。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融合可以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企业外部关系到团队或是个人利益的主体,一般为财务会计的服务目标,管理会计的服务目标则是企业管理职员,换而言之,管理会计即为企业管理提供服务。二者的存在可以有效的进行互补,不但能高效提升服务质量,而且能增多企业的相关经济收入,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融合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

有效的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可以减少企业的资金浪费,节省工作时间,从而有效地提升资金的整体利用率。以前,大多数公司都有独立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虽然这可以让它们变得更加独立,但在增加企业运营成本的ERP形式中,也会出现冗余现象。因此,只有有效地结合二者,才能充分地发挥员工的作用,使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站稳脚跟,适应时展潮流的需要。

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融合的对策

(一)系统集成

财务会计以会计准则为指导,在会计和报表上有精准的商定,但许多不完善的制度仍然存在于管理会计制度建设中。因此,有必要建立管理会计制度,明确员工的责任和特权,使从业人员能够充分整合各种资源的呼唤,充分发挥决策支持的作用。

(二)机构一体化

现有的财务会计部门承担了大量的管理会计的相关工作。但由于企业财务管理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很大,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所以企业管理者应当考虑管理会计的具体职能,从而建立独立的管理会计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不同作用。

(三)凭证的整合

企业管理者可以改进会计凭证的入账方式。在企业原有的财务会计项目的基础之上,增加统计信息的备注栏,便于对数据检索和统计的建帐模块进行有效管理。还可以考虑添加替代信息列来记录相关的非货币信息。

(四)数据融合

财务会计的数据收集是凭据的孕育过程,最终反映在账簿和报表的数据中;财务会计数据的再处理是管理会计的数据收集。结果是统计分析报告或模型操作。集合和最终结果都是不同的。然而,两者的数据是同源的,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原始数据源结合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完成后,系统可以与企业的ERP系统相连接。实现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实时共享。总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整合能够更好地发挥会计的相关职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服务。

(五)确保信息的完整性

在收集会计信息时,会计凭证是企业工作内容的反映,是与管理会计使用数据密切相关的,因此企业应采取适当措施,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防止任何遗漏,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工作相结合,为今后的会计工作打下良好的根基。

五、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就必须做好会计的管理工作,把企业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管理效率,而且能综合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有利于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企业应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其未来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利用良好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以提高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启宏.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务管理,2014(01).

第5篇:会计管理和管理会计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结合;优势

一、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结合现状

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之间面临越来越大的市场挑战和发展压力,如何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完善会计管理体系来加强企业内部建设,成为每个企业面临的困境。与国外优秀企业相比,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存在制度不完善、内部建设腐败、创新不强等问题一直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为了避免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企业就要加强内部协调,保证企业之间高效运转。

传统的会计人员被称为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作为企业的资金掌管人员,对企业日常经营进行反映和监督。对企业而言,他们掌管着企业内部的经济命脉,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基础。财务会计职能的高效发挥对企业良好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所不同,二者的结合一方面都是以该企业的经济建设为发展要求,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主要发展目标。正是基于二者相同的发展目标使得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才能够有效结合在一起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和管理依据。另一方面,当前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尚处于实践与理论构建之中,还存在很对不足,在理论上还未形成一套科学的结合模式体系,管理会计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体系庞杂,缺乏独特性,与财务会计的结合创新没有跟上经济水平发展的步伐。此外,在具体实务操作方面还存在局限,由于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是依据当时特定的经济环境建立而来,而当前的定量模型假设在不断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社会中并不能完全成立,很难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再者,传统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结合只是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新产品的研发与设计,忽视了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冲击,这也不利于二者的有效结合。

总体而言,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一同担负着企业内部管理决策和外部经济核算的使命,在企业的运行中以发展的眼光和趋势共同促进企业的成长进步,综合指引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以此促进企业发展。

二、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职能比较

(一)二者的相同点

1.信息来源相同

管理会计对企业内部展开决策管理,通过制定系统化、层次化、制度化的规章制度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基础。而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就是对企业内、外部资金状况进行准确核算,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科学财务明细以及编制财务报表。从具体的职能来看,二者各司其职,但从二者工作职能的关联性来讲,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能开展要以企业财务会计的具体职能为基础,因此,企业管理会计要以财务会计为决策和管理依据。除此之外,作为企业的两大核心职能部门,二者的信息来源一致,其基本工作内容和数据都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

2.二者的侧重工作对象相同

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职能上存在交叉的情况,虽然二者工作的侧重方向不同,但其侧重点却相一致,在根本上都真实反映了一个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二者的管理服务对象都是以企业的资金流向为重点。财务每天都在与钱打交道,在分析企业的资金利用和周转情况的基础上,管理会计为企业作出相应的科学决策,二者协调配合为企业提供管理依据。

3.二者具体职能目标相同

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共同职能目标都是通过企业财务核算、经济活动管控来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从而为企业经济活动执行决策提供科学的评估方案,从二者职能本质来看,都是为企业的发展赚取高额的经济利润,所以二者有具体的目标结合基础。

(二)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职能的不同之处

首先,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不同。财务会计在工作过程中只是以企业经济活动的财务状况为职能基础,服务层次涉及范围较小,而企业管理会计针对企业上下的沟通决策,涵盖了企业整个管理层面,设计的层次和范围较广,内容比较多元,流程部门较多。

其次,二者的工作章程不同。企业财务会计所遵循的是会计准则与法律法规,企业职员通过一定的职业操守来对企业的各个流通事项作出合理规划和核算,财务会计人员要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负责,只有以清晰、合理、明确的财务统计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要明确企业的收支、利润、成本、通过对内的工作职能提供财务报表为企业下一阶段的活动开展作出明确的规划,所以他们主要是从企业的经营现状入手。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却不同,他们主要通过企业内部决策分析管理和对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来达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管理,从而对企业资金状况作出统筹协调,从而大力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此外,二者的工作本质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时间差异性。当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反映企业的内部经营现状,在季度或月末、年终时通过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汇总核算,来反映企业前期的经营成果,体现的是过去的时间点,是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的高度总结。而对于企业管理会计而言,工作人员的内容不仅局限于过去,还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发展。

除了上述不同之外,双方的工作信息特征也有所不同,企业财务会计是在特定的时间范围之内,通过对企业特定的资金周转状况进行监督管理、核算,从而科学地将企业的财务收支明细呈现出来,它要求财务会计人员以财务账簿或财务报告单的形式对企业资金流向进行科学呈现。对于企业管理会计而言,他们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因此企业管理会计在具体的工作上没有固定的格式限制,可以自由根据工作实际状况来对企业的管理决策进行调整和对分析决策内容进行评估。更重要的不同是两者的工作计量方式有所区别,财务会计以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信息货币量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外和对内的财务报表都是以货币为主要单位,与之相比,企业管理会计则不同,它主要以企业的变动成本为决策依据,在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准则的基础上,企业管理会计人员可以适当对决策内容和方案做出调整,使企业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统计都准确无误。

最后,二者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不同。二者在工作的执行原则上和对事物分析管理的思维方式都存在差异,但具体的差异会为两者的优势结合奠定职能基础。

三、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

通过上述分析,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二者在具体职能等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但是从两者的职能差异来讲,二者通过职能的互补性为企业业务经营和经济发展提供财务管理依据和战略决策依据,也正是基于这种职能差异使得两者才能更好地结合。面对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局面,要想在竞争中保持较强的优势地位,企业就要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有机融合,通过二者的互补作用,优、劣势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下面就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优势进行分析:

一方面,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结合能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企业能够在经济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求企业重视资金等方面的有效管理,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再者,从现实的发展状况来看,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在企业内部设立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个不同的职能分支,对于大型的企业来讲,良好的企业战略目标是一个企业的发展航线,只有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二者相结合,企业才能发挥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减少了企业在经营状况中的资源浪费现象,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也减少了企业员工复杂繁琐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另一方面,企业只有对财务资金的流向有一个详细的管控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可以保障企业的业务不断拓展,帮助企业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积极融合其他公司进行管理技术创新,从而促进企业良好运行。除此之外,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有机结合还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从而减少资金浪费,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更具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企业内部的资金和人才高效运转,真正使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职能,降低业务操作风险,让企业在不断的市场变化中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

结束语

如何将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发挥企业的巨大优势,需要企业之间进行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符合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规划,通过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二者功能的有效融合,不断发挥双方的工作优势,从而为企业的不断发展奠定职能基础。

参考文献:

第6篇:会计管理和管理会计范文

    为公司决策服务的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关注的是将准备和列示会计信息报告给公司内部的管理层,来帮助其进行计划、控制以及运营方面的决策。下面对管理会计进行详细地介绍:

    计划包括建立目标,评价政策以及为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付出的努力。短期计划比如年度预算详细地反映了未来年度的期望结果;长期计划也被称为战略性计划,常常反映了公司长期的目标。

    控制意味着为了实现公司长期和短期目标,检查公司的运营是否在规定的轨道上,并且采取行动纠正任何偏差。长期控制包括战略层面上的绩效评价,目的是衡量公司的运作以及如何实现战略性目标;短期控制关注的是对比预算和实际结果,这被称之为差异分析。

    决策常常涉及到使用提供的信息去制定决策。

    成本会计

    成本被记录并且归集到成本会计系统,三种主要的方法包括:

    吸收成本法(Absorption Costing)

    边际成本法(Marginal Costing)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Costing)

    在吸收成本法系统下,制造费用应该先被分配(Allocated),然后被分摊(Apportioned),最后被吸收(Absorbed)到产品成本中。

    分配指的是将一个单一的成本中心发生的成本分配到那个成本中心中。

    分摊指的是当多个成本中心共享制造费用时,将制造费用分摊给多个成本中心。通常情况下,服务部门成本是一个成本中心,它为其它部门提供服务,食堂是一个普遍的例子。分摊的方法分3种:包括Direct Method(忽略服务部门之间的分摊),Step Method(先分摊提供服务多的那个部门,然后分摊提供服务少的那个部门的费用)和Reciprocal Method(考虑服务部门之间的分摊)

第7篇:会计管理和管理会计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一、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相同点

财政部在全国注册会计指定参考书中提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这一定义突出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如何获取、如何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

国内的专家学者在引进西方管理会计之后,积极探讨结合我国的国情,给管理会计作了比较明确的定义。有的认为,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适应企业内部管理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的需要而产生,把会计与管理结合起来,为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它既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手段,又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有的则认为管理会计是“西方学者把管理和会计这两个主题巧妙地融汇在一起,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两种定义都认为管理会计是管理和会计的精巧结合,目的都是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从以上定义的比较中不难看出,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二者具有相同的管理属性,其基本作用都是为企业管理服务,满足企业营运发展的需要除这一根本共性外,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还有如下共同点:从管理理论、方法体系以及管理过程看,二者都是按照计划、决策、执行与控制这一顺序进行的;二者都以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为信息分析来源,在此基础上进行计划、决策与控制;二者在管理中产生的报告文本、数据资料等文字载体均不具法律效力,对外一般不承担法律责任;二者都主要是根据企业运作的现实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积极规划未来,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发展。

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不同点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发展至今,二者的不同点也很明显。最根本的区别是,财务管理主要管理资金,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资金,如何更有效地运用资金。财务管理是连接企业与外部环境的重要纽带,它与金融市场的运行密切相关。可以说,成功的财务管理是高度关注金融市场现状及其动态趋势这一前提下,考虑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从而为自身寻求宽松的资金运作空间,并达到企业价值或者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则是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系统,考虑的对象不仅是资金如何高效地物化,还考虑物化后的资源在经营管理中如何以最佳效率进行配置。而且,管理的对象还包括人,它通过责任会计、业绩评价与控制会计实现对人的成功管理;通过有效的激励安排,达到人、岗位、财物的高效搭配,从而达到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目的。

三、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不同点可对比如下

不同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面临的环境以环境变化为背景,密切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金融市场的变化以大的社会经济环境稳定为前提,主要着眼于企业生产的直接经营环境主要理念时间价值,风险理论成本—效益分析,经济模型,数理分析研究侧重点资金的获取和有效作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计划、预算、决策、业绩评价与控制。研究对象物,主要是资金运动物,也通过责任会计、业绩评价会计激励人。调整的关系处理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关系:人和物的关系,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核算主体整个企业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部门、小组甚至是个人,可以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也可以针对某一种环节。研究范围内外部管理并重主要是内部管理,或者是某些具体事项。时间要求一般要求定期编制资金计划和定额没有固定的时间需求,根据需要确定三、二者各自优势的相互吸收。

财务管理中的时间价值观念是一种以较低程度体现机会成本的分析方法,它引入了经济学中关于成本利润的思考,对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重大意义。财务管理中的风险观念考虑了外部环境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对管理会计中的定量分析提出了灵活性的要求,对预算的编制、决策的选定有指导意义,在业绩评价会计、责任会计中也可以加以有效运用。机会成本概念、风险观念在管理会计中的运用,符合企业由粗放型经营管理向集约型经营管理转变的需要。

管理会计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吸收了管理学、数学、运筹学、系统学、信息论、控制论的众多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与方法同样可以为财务管理所消化吸收。其中,有关的数学分析方法、经济计量模型有助于财务管理的进一步量化。此外,管理会计所吸收的委托理论、激励理论可以指导财务管理活动,对经济实践中的财务管理行为与绩效评价有启发作用,值得借鉴和吸收。

四、对财务管理学科属性的探讨

第8篇:会计管理和管理会计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

一、本质同一性――融合的理论前提

对于会计本质,国内外理论界都提出过多种不同的观点。而如果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实际上可以发现,它们基本都内在地包涵与融合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两个会计分支的目标和职能。

首先看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会计本质问题的三种主要的观点,即上文提到过的“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和“会计控制论”。

20世纪60年代后期,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此会计职业界开始倾向于把会计的本质视为信息系统,70年代以来,将会计定义为信息系统的观点在西方会计理论界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发表的《基本会计理论》,其中就权威性地使用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从本质上讲,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既是一个经营实体一般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又是信息概念范畴中的一部分”。在我国,“信息系统论”的代表人物是葛家洹⒂嘈髯航淌凇8醚派认为,“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论虽然强调会计作为信息系统,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但同时也明确了会计的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实际上亦涵盖了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

“管理活动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的提出者是杨纪琬、阁达五教授。“管理活动论”观点创造性地提出了 “会计管理”的概念,认为会计不仅是管理经济的工具,它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职能,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管理活动论把会计管理的内容确定为价值运动,认为会计是人类有意识的价值管理活动,会计学是研究人们如何运用计量技术对社会生产进行管理的科学体系。在会计职能方面,管理活动论从马克思对“簿记”的定义“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出发,认为过程控制在先,观念总结在后,两者结合起来,恰好解释了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即反映与监督,这两项职能虽然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学科分支或分离的工作岗位,但这些学科和岗位之间却始终具有紧密的联系,无法彻底分割。

“会计控制论”也被称为“控制系统论”或“受托责任论”,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杨时展教授将受托责任论与会计控制系统论结合,将会计定义为“一个以货币量度,按公认标准来计量、控制、认定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以便决策的控制系统”。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会计学家杨时展教授通过对将会计视作信息系统的观点进行深入的反思,指出现代会计不仅应当反映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而且应当“能动地使这个可信地反映出来的客观真实,符合人们的主观意志”,即实现“控制”的目标,“仅仅将会计认为是信息系统,不能代表会计所己达到的水平” 他据此提出了会计是“控制系统”的观点,并进一步将该观点与受托责任观相结合,发展了会计控制系统论。除了上述三派的观点之外,西方会计学界还有一些关于会计本质的独特观点,亦有值得借鉴之处。

二、目标统一性――融合的根本目的

会计的目标即是会计工作想要达到的境界或实现的要求。会计目标可能有多个层次,构成一个由上至下的目标体系,而我们在此讨论的是会计的最终目标,其与会计的本质是息息相关的。

虽然社会经济环境和会计活动本身都经历了多年的演变,但会计这一最原始和本质的职能仍然保留了下来。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纪琬和阎达五(1980)曾指出,会计的职能包括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以及不断地完善生产关系。反映在现代的经济关系中,合理组织生产力,实际上就是加强企业管理,促使企业内部资源合理配置。同时,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财务信息的公阅芄淮偈股缁嶙式鹣蛐率更高(即财务表现更为优良)的地方流动,有助于优化社会资源的整体配置。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就是通过财务会计报告反映资产的运营和获益情况,并将结果输出给各利益相关者,检查、验证组织和组织内部各部门是否按照既定的制度或契约运行,监督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保障界定好的产权结构和各产权主体的利益不受破坏。因此,从根本上来说,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有二,一是保护产权关系,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二是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进而改善资源的社会效益。

三、边界模糊化――融合的驱动力量

竞争的全球化,商业网络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带来的新挑战,以及证券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性的提高,使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需要面向未来、更为前瞻性和长期的信息,以便给战略规划和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当代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从基于历史信息的短期计划和控制,向面向未来的战略规划和战略控制转变,同时,财务会计的关注点也从基于受托责任的历史成本会计,转向基于价值评估和决策目的的公允价值会计。这些变化,使得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边界模糊化,重新呈现融合的趋势。

这种融合表现在会计报告方面,就是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的界限逐渐模糊,外部财务报告与内部财务报告谋求融合。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在企业内部管理上的体现,主要是在企业运用的各类现代管理会计控制工具之中,财务会计数据和会计控制过程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及财务会计流程与管理会计方法的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冯巧根.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第9篇:会计管理和管理会计范文

1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的交叉重复内容

1.1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交叉重叠

以高职高专的《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教材为例:管理会计的“预测分析”内容,在财务管理中相关预测分析的内容涉及;管理会计的“成本—产量—利润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利润管理中也重复介绍和应用;管理会计的存货决策,与财务管理的“流动资金管理”中的存货管理,都介绍了经济采购批量的计算与应用;管理会计的“长期投资决策”,与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时间价值、“筹资管理”中的资本成本的计算、杠杆效应、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决策等有重叠。这两本教材的交叉与重复是显而易见的。

1.2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交叉重叠

管理会计中的“产品成本计算原理”虽然只是简单介绍生产成本计算的各种方法,但几乎涵盖了成本会计一书中成本核算的几乎大部分内容。而管理会计中的“标准成本系统”和“责任会计”也与成本会计中的成本控制与考核的相关内容重叠。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性态及本量利分析”也与成本会计中的相关内容重叠。

1.3 财务管理与成本会计的交叉重叠

目前成本会计最新教材,已经尽量避免了其与财务管理的交叉重叠,没有将相关的成本预测、决策等内容纳入,但成本分析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重叠。

从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管理会计一书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和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相交叉。这三本教材的交叉重叠,关键在管理会计。

2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整合的优点

2.1 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节约教学资源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之间重复的内容主要包括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标准成本控制和成本责任中心业绩考核等。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若分开讲解,必然造成人、财、物等教学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由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多、难度大而造成教学学时不够、教师教学不易、学生学习吃力的现象。反之,相关内容整合后的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可以将三门课程重复的内容加以归并,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逻辑性更强,减少不必要的教学资源浪费。

2.2 可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由于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两门课程间存在大量重复内容,所以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任课教师间协调不到位导致内容重复讲解,或者都忽略不讲的情况,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再者,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三门课程通常分不同学期讲授,先开设成本会计课程,后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再开设财务管理,学生普遍反映知识的前后衔接性较差,学习效果不理想,而这些教学弊端都可以通过将三门课程加以整合得到解决。

3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整合设想

转贴于

3.1 成本会计的教材内容

成本会计这门课是继财务会计之后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内容的重点在成本的核算,重点介绍费用成本的分配、各种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辅助方法及成本报表的形成。所以针对现在的教材,可以只保留成本核算的内容,而成本控制与考核、现代成本核算方法可并入管理会计,作为管理会计教材的一部分。

3.2 管理会计的教材内容

管理会计侧重于对经济信息的直接管理,利用的是财务会计及成本会计所提供的具体信息,同时它又称为“内部会计”,注重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所以可以将教材的内容重点放在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上,将长期投资决策划入财务管理的内容,对成本核算方法的介绍也不需要,而是在教材中介绍最新的管理会计内容,如相关的作业成本管理、人力资本会计、业绩评价会计、平衡计分卡、环境成本管理、价值链等最新的管理思想与方法,使学生能学到最新的理念。

3.3 财务管理的教材内容